正方體教案(精選18篇)

字號:

    教案通常包含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以及評估等內容。編寫教案時可以參考相關的教學經驗和教學資源,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方法。教案范文中的教學評估方法和教學反思也是教師在編寫教案時應該關注的重點。
    正方體教案篇一
    1、讓幼兒初步感知正方體,知道其名稱和最顯著的形狀特征。
    2、復習幾何圖形,并練習按特征分類。
    1、磁性教具:幾何拼圖――太空城堡。
    圖形標記、數字標記、大小標記。
    2、正方體大紙卡一張,大正方體一個,積木拼圖。
    3、幼兒學具:每人一張正方體紙卡、記錄紙、筆、積塑(插正方體用)、膠帶、繩子、小棒。
    一、準備部分
    復習幾何圖形。
    1、辨認幾何圖形。
    師: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圖形組成?
    2、練習按圖形特征進行分類。
    師:請小朋友把相同的圖形歸在一起。
    二、出嘗試問題
    1、告訴幼兒今天來認識正方體。(出示正方體盒子)
    2、展開正方體盒子平面紙卡,要求幼兒看一看,(什么圖形)數一數(有幾個)、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3、提示記錄方法。
    三、幼兒操作活動,教師巡回了解活動情況
    四、幼兒表達活動情況
    師:(指折成的正方體)它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圖形?你是怎么知道它們一樣大的.?
    五、教師講解
    通過演示、講解,讓幼兒知道正方體的名稱及最顯著的形狀特征。
    1、數一數:有六個圖形。
    2、看一看:每個圖形是正方形。
    3、比一比:每個正方形一樣大。
    4、小結:正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1)幼兒講述以上特征。
    (2)分辨一下正方形和正方體。
    六、幼兒操作活動
    建構正方體,幼兒進一步感知正方體的特征。用塑料學具,拼裝成一個正方體。
    師:請小朋友每人做一個正方體的玩具,送給太空城的朋友。
    教師巡回指導,幼兒做好后,提示他們檢查一下,做的玩具是不是正方體的,有沒有六個面,每個面是不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七、集體游戲“拼圖”,辨認正方體
    要求幼兒從一堆各種形體的拼圖積木中選一塊正方體積木,然后去找朋友拼圖。
    本節(jié)課我通過比較法、觀察法、對比法,讓幼兒能直觀看到形與體的區(qū)別和本質聯(lián)系,從而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點,從而解決活動的重難點使活動有效開展。活動開展中,幼兒興趣濃厚,經過操作比較,能大膽表達形與體的區(qū)別,知道體是在形的基礎上構成的,而且在拓展環(huán)節(jié),幼兒能拓展思維,積極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體的,使經驗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內化。
    正方體教案篇二
    1.在探索中感知正方體的基本特征,體驗數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2.在操作中增強觀察比較與合作的能力。
    3.初步感知正方體,知道其名稱和最顯著的形狀特征。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xiàn)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xiàn)的結果。
    1.大正方體一個、大小不同的正方形紙片若干張。
    2. 正方形紙與正方體積木各面大小相同(每人一份)、筆。
    3. 各種正方體玩具、積木等。
    4. 課件。
    知道正方體的名稱以及正方體有六個大小形同的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
    能用觀察比較的方法了解正方體的特征。
    1.小客人是誰?它是什么形狀的?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呢?(一樣長的四條邊,一樣大的四個角)
    2.有什么辦法證明它的四條邊是一樣長的、四個角是一樣大的?
    3.幼兒操作、交流。
    小結:上下折、左右折、斜折邊和角都能重合,說明邊一樣長、角也是一樣大的。這是一種辦法,也可以用一條線來測量一下。
    1. 你認識它嗎?它有什么特征?
    2. 幼兒操作探究正方體。請幼兒在正方體每個面都貼上正方形的紙并編號。
    3. 交流、驗證“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用了幾張紙?正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的大小怎樣?”
    小結:正方形的面是平面的,正方體是有棱角的,有空間的,是由六個正方形組成的。
    1.數一數:有幾個圖形呀?(六個)
    2.看一看:每個圖形都是什么形狀呀?(正方形)
    3.比一比:每個正方形一樣大嗎?(一樣大)
    4.六個一樣大的正方形組合起來就變成了“正方體”。
    小結:正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1.在提供的材料中,尋找正方體
    2.檢查驗證
    3.出示長方體(有2個面是正方形的)
    提問:它是正方體嗎?為什么?
    4.找一找,圖片里面有哪些東西是正方體?
    5.小朋友,你們家里有哪些東西也是正方體的?
    拼搭正方體,在生活中正確辨別正方體盒長方體。
    本節(jié)課我通過比較法、觀察法、對比法,讓幼兒能直觀看到形與體的區(qū)別和本質聯(lián)系,從而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點,從而解決活動的重難點使活動有效開展?;顒娱_展中,幼兒興趣濃厚,經過操作比較,能大膽表達形與體的區(qū)別,知道體是在形的基礎上構成的,而且在拓展環(huán)節(jié),幼兒能拓展思維,積極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體的,使經驗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內化。
    正方體教案篇三
    1.讓幼兒初步感知正方體,知道其名稱和最顯著的形狀特征。
    2.復習幾何圖形,并練習按特征分類。
    3.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1.磁性教具:幾何拼圖――太空城堡。
    圖形標記、數字標記、大小標記。
    2.正方體大紙卡一張,大正方體一個,積木拼圖。
    3.幼兒學具:每人一張正方體紙卡、記錄紙、筆、積塑(插正方體用)、膠帶、繩子、小棒。
    復習幾何圖形。
    1.辨認幾何圖形。
    師: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圖形組成?
    2.練習按圖形特征進行分類。
    師:請小朋友把相同的圖形歸在一起。
    1.告訴幼兒今天來認識正方體。(出示正方體盒子)
    2.展開正方體盒子平面紙卡,要求幼兒看一看,(什么圖形)數一數(有幾個)、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3.提示記錄方法。
    師:(指折成的正方體)它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圖形?你是怎么知道它們一樣大的?
    通過演示、講解,讓幼兒知道正方體的名稱及最顯著的形狀特征。
    1.數一數:有六個圖形。
    2.看一看:每個圖形是正方形。
    3.比一比:每個正方形一樣大。
    4.小結:正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1)幼兒講述以上特征。
    (2)分辨一下正方形和正方體。
    建構正方體,幼兒進一步感知正方體的特征。用塑料學具,拼裝成一個正方體。
    師:請小朋友每人做一個正方體的玩具,送給太空城的朋友。
    教師巡回指導,幼兒做好后,提示他們檢查一下,做的玩具是不是正方體的,有沒有六個面,每個面是不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要求幼兒從一堆各種形體的拼圖積木中選一塊正方體積木,然后去找朋友拼圖。
    正方體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通過實物認識長、正方體,通過學生的觀察、對比、小組討論,了解長、正方體的特點。
    2、在操作中認識長、寬、高和正方體的棱長。
    3、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通過實物認識長、正方體,了解長(正)方體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已經學過哪些平面圖形?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這兩種平面圖形之間有什么關系?我們以前學過的這些圖形都是平面圖形,今天我們要認識兩種立體圖形——長方體和正方體。(板書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一)新課引入:指著各種形體的教具提問,哪些物體的形體是長方體?請學生把長方體挑出來。在日常的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學生舉例。我們?yōu)槭裁窗堰@些形狀稱做長方體呢?長方體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
    (二)認識長方體。
    1.教師拿出火柴盒的模型,說明面、棱和頂點。
    2.學生拿學具小組討論,并出示小組討論提綱,同時討論后填寫操作實驗報告。
    面棱頂點長方體數量形狀大小數量長度數量位置。
    (1)探究完成實驗報告。
    (2)匯報討論結果。
    (3)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4.引導學生指出自己手中學具的長、寬、高,改變學具的位置,在指出長、寬、高。向學生說明長、寬、高根據長方體所擺的位置不同而改變。
    5.練習:要求根據特征判斷下面圖形是不是長方體?并說出長方體立體圖形的長、寬、高是多少厘米。
    (教具)。
    1.學生找出正方體實物來獨立觀察,觀察后按提提綱獨立回答問題,獨立填寫實驗操作報告。獨立觀察提綱:
    (1)數一數,正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形狀?相對的面的形狀、大小有什么特點?
    (2)摸一摸,正方體有多少條棱?它們的長度相等嗎?
    (3)找一找,正方體有幾個頂點?獨立填寫實驗操作報告:面棱頂點正方體數量形狀大小數量長度數量位置1.班集體討論,訂正學生獨立完成的實驗報告,并完成教師板書,注意啟發(fā)學生自己總結正方體的特征2.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何異同?相同點: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不同點:形狀、大小、長短不同,正方體有6個面都是正方形,面積都相等,12個棱長都相等。3.引導學生認識長、正方體的關系:
    (四)新課小結。
    這結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還有什么問題?
    三、看書質疑(略)。
    四、鞏固練習。
    (1)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
    (2)長方體的六個面都是長方形。()。
    (3)正方體是由六個正方形組成的圖形。()。
    (4)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正方體教案篇五
    幾何體的數學是大班很重要的內容,圓柱體、長方體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幾何體,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接觸到,然而幼兒對圓柱體、長方體的認識是非常模糊的,只能把它們說成圓圓的、長長的、方方的,并且很難聯(lián)系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孩子們已認識了多個平面幾何圖形的基礎上,我們嘗試了用游戲的形式進行了本次教學活動。通過讓孩子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了解正方體的特征,比較正方體和正方形的異同,發(fā)展孩子們的多方面的學習能力。
    1.認識正方體,并能說出名稱及其特征。
    2.仔細觀察、樂意探索。
    1.每位幼兒事先收集一個正方體的盒子。
    2.黑板,記錄表一張;吸管、剪刀、筆、a4紙;磁力棒若干,3個大筐、3張桌子。
    3.長方體盒子一個。
    一、鞏固正方形特點。
    1.師:出示一張正方形的紙。提問:你們看這張是什么形狀的紙。
    2.幼兒進行觀察,說說是什么形狀的紙。如:正方形的紙。
    3.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提問:你怎么知道它是正方形的紙呢?
    4.幼兒說說。能用什么方法來證明它是正方形。如:看出來的,折一折、量一量等。
    5.小結:四條邊一樣長的圖形是正方形。
    二、探索正方形特點。
    1.教師出示正方體的盒子,提問:它們一樣嗎?哪里一樣?哪里不一樣?
    2.a、幼:一樣的,都是正方形。
    師:你怎么知道它是正方形呢?誰有方法證明盒子的這個面是正方形?如:把正方形的紙貼在盒子上,與其中的一個面進行比較驗證。
    師:那另外的面呢,誰有辦法能驗證?
    3.b、不一樣,盒子好像有幾個正方形。一個是立體圖形,一個是平面圖形。
    4.剛才有小朋友說盒子上有幾個正方形?到底有幾個正方形呢,我們一起來數數?
    5.集體交流。
    a.你是用什么方法來數的?
    b.教師事先準備若干正方體圖形貼在黑板上,根據幼兒的回答方法進行小結,并用圖示表示。如:按顏色、做記號、方位等。
    6.教師小結:原來每個盒子都是由6個正方形組成。
    7.那么盒子上的6個正方形大小一樣嗎?
    9.教師講解要求:每位幼兒拿1個正方體選擇位置坐下,3張桌子上分別放一個筐,里面有5只筆、5根吸管、5張a4紙、5把剪刀、磁力棒若干。幼兒可以運用這些工具進行驗證,盒子上的正方形大小是否相同。比比哪個小朋友能干,能用各種方法進行驗證。
    10.集體交流,說說驗證方法。
    a.你們有結果了嗎》盒子上的6個正方形大小一樣嗎?
    b.教師引導幼兒說說各自的結果。如:用重疊的方法、吸管、磁力棒平鋪等方法進行驗證。
    11.出示記錄表,總結盒子的特征。
    12.總結:原來由6個一樣大小的正方形組成的立體圖形是正方體。你們手里拿的盒子都是正方體。
    三、活動延伸。
    1.我這里還有一個盒子,它是正方體的嗎?
    2.拿現(xiàn)在我們回教師用今天學過的新本領來驗證吧!
    整個活動過程,思路比較清晰,教態(tài)自然,能夠根據教案的流程來上課。但是整個活動過程的氣氛有點沉,不能夠體現(xiàn)幼兒對活動的樂趣。
    本節(jié)課我通過比較法、觀察法、對比法,讓幼兒能直觀看到形與體的區(qū)別和本質聯(lián)系,從而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點,從而解決活動的重難點使活動有效開展。活動開展中,幼兒興趣濃厚,經過操作比較,能大膽表達形與體的區(qū)別,知道體是在形的基礎上構成的,而且在拓展環(huán)節(jié),幼兒能拓展思維,積極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體的,使經驗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內化。
    正方體教案篇六
    1.了解正方體的基本特征,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2.學習觀察、比較與合作,發(fā)展思維的靈活性。
    毛線、紙、水彩筆、正方體若干、立方體若干、大小不同的泡沫板。
    1.導入環(huán)節(jié)
    用禮物的形式引出認識的對象——正方體,初步認識正方體。
    2.基本部分
    (1)玩一玩:幼兒進行第一次探索。
    幼兒觀察正方體的特征,自由拼搭。
    教師總結:正方體是由6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組成的。正方體有6個面。請幼兒進行驗證。
    (2)搭一搭:幼兒進行二次拼搭。
    在第一次拼搭的基礎上進行二次拼搭,要求6人一組合作搭出正方體。
    總結:幼兒在拼搭的時候要找大小相同的六個正方形泡沫板才能拼搭出一個正方體。少一個正方形和六個大小不一的正方形都不能拼成一個正方體。
    (3)量一量:找出正方體
    利用提供的工具量一量找出正方體。
    總結:突出個別的,把不正確的進行講解。
    3.結束:找一找
    小朋友真棒,在我們幼兒園中也有好多的正方體,我們出去找找吧。
    正方體教案篇七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過去初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礎上,進一步教學的。這是學生比較深入地研究立體幾何圖形的開始。由研究平面圖形擴展到研究立體圖形,是學生發(fā)展空間觀念的一次飛躍。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幾何圖形。通過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可以使學生對自己周圍的空間和空間中的物體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是進一步學習其他立體幾何圖形的基礎。
    為了使學生較好地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間觀念,教材強調要學生自己多動手。除了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量一量,來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以外,還要求學生動手用硬紙板做一長方體和正方體,這樣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也為后面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做了準備。
    學生通過以前的學習,已經能識別長方體和正方體,本節(jié)課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它們的特征。立體圖形的具體研究,學生是第一次,所以首先要讓學生了解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區(qū)別;然后再引導學生通過感受、觀察、比較,認識到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以及它們二者的關系。平面圖上的立體圖形,學生接受比較困難,在教案設計中,安排實物觀察、動畫圖像的生動演示,來加深學生對圖上虛實線畫法的理解,這樣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初步形成立體圖形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看立體圖的能力。
    教學目標。
    1.在合作中發(fā)現(xiàn)長方體的特征,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2.通過尋找生活中的長方體,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中。
    1.使學生知道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的含義。
    2.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知道它們之間的關系,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正方體的棱長)。
    1.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2.滲透子集思想,并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
    探索、發(fā)現(xiàn)長、正方體的特征及長、正方體的關系,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正方體的棱長)。
    正方體教案篇八
    使學生理解體積的意義;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經歷探索體積和體積單位的過程,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察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形成空間觀念,體驗所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使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從中獲得價值體驗。
    正方體教案篇九
    2、感受形與體的不同,發(fā)展空間知覺。
    3、培養(yǎng)動手動腦的能力。
    1、請幼兒預先收集各種各樣的盒子。
    2、幼兒操作材料:正方體、長方體;膠水、棉簽。
    1、看一看。
    t:看,這些東西,你們都見過嗎?他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嗎?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玩一玩。
    t:你們觀察的真仔細。請你們每人選擇一樣玩一玩,看看它是由什么圖形組成?
    3、說一說。
    t:誰來介紹一下,你的盒子是由什么圖形組成的?
    t:有的說有正方形,有的說有長方形,那你的一個盒子上合起來有幾個圖形組成呢?
    t:由6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形體就叫做正方體。
    t:看,這是什么?它有幾個面?每個面一樣嗎?怎么不一樣?它也有名字叫長方體。
    6、分類。
    7、檢查。
    t:盒子、玩具都找到家了,他們有沒有都找對家呢?
    8、遷移。
    9、延伸。
    t:今天,我為你們每位小朋友準備了兩張紙,請你將紙沿虛線向五角星方向折出折痕,然后打開,將小半圓形圖案沿直線向五角星方向折,在小半圓形圖案上涂上少量的餓膠水與上面的圖形粘牢??纯醋兂闪耸裁葱误w?做完一張再做另一張。
    正方體教案篇十
    1、復習鞏固正方形,運用觀察比較的方法感受平面形與立體的區(qū)別。
    2、初步感知正方體,知道它的名稱和最顯著特征。
    3、培養(yǎng)動手動腦能力,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并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
    正方體教案篇十一
    1.加強動手操作,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因為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所以要多引導學生在操作中思考,培養(yǎng)學生掌握技能技巧,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在讓學生理解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時,先讓學生動手操作,“解剖”長方體和正方體,展示出長方體和正方體各自的6個面。然后通過比較分析,深刻地體會長方體或正方體各自6個面的面積之和就是這個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
    2.合作探究,實現(xiàn)自主發(fā)現(xiàn)。
    合作探究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促進學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在學生感知了表面積的意義之后,放手讓學生在小組內合作交流,自主探究長方體表面積的不同計算方法,然后根據正方體的特征歸納出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化思維和求異思維。
    正方體教案篇十二
    1、認識長方體與正方體,能區(qū)分長方體與正方體。
    2、感受行與體的不同,發(fā)展空間知覺。
    3、培養(yǎng)動手動腦及合作的能力。
    1、長方體紙盒若干個、畫有花的長方形若干;2、正方體、長方體物品若干;3、幻燈片。
    一、認識長方體1、觀察桌面上的操作材料小朋友們,你們看看桌子上有什么呀?今天老師要請小朋友用這些東西來玩?zhèn)€"找朋友"的。
    2、教師講解操作要求這個紙盒老師給它們穿上了漂亮的衣服,等會兒請小朋友們先將紙盒的衣服"脫"下來,數一數它總共有幾件衣服,再幫衣服找出和它自己同樣大小的衣服做好朋友,然后請你把這對好朋友身上的花涂上相同的顏色,涂好后再將這些衣服穿回到紙盒的身上。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分析幼兒操作結果(1)將每組幼兒的長方體展示在上面,教師與幼兒一起來觀察。
    (3)你們看看這6個面誰和誰是好朋友?也就是它倆的大小是一樣的?(教師將6個面是一對的兩兩放在一起)(4)現(xiàn)在我將它們都穿回去,這個面在這里,這個面……(5)上下兩個面是一樣大的,左右兩個是一樣大的,前后兩個是一樣大的。
    5、教師小結:像紙巾盒、牛奶盒這樣的盒子,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相對的兩個面大小一樣的形體我們叫長方體(出示字體:長方體)二、認識正方體1、(教師出示正方體)小朋友們,你們看這個是長方體嗎?是的請舉手。
    2、那它倒底是不是呢?我們來看看,一起數數它有幾個面?(6個),它每個面都是正方形,這6個正方形它們的大小都一樣,像這樣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而且這6個正方形的大小都一樣,這樣的形體我們叫正方體(出示正方體字體),正方體也是長方體。
    三、區(qū)分正方體和長方體1、小朋友們,剛才我們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老師在后面為小朋友們準備了很多的物體,請你到后面去挑選一個長方體或是正方體,看哪個小朋友能又快又好的挑來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來。
    2、提問個別小朋友他挑了什么,是什么體?
    3、請幼兒將手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分別放入兩筐子。
    四、尋找生活中長方體和正方體1、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也是長方體或者是正方體?
    2、觀看放映幻燈片。
    五、延伸活動(教師出示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老師這里還有一個長方體,這個長方體它這兩個面是正方形,請小朋友回去后可以為它也去穿穿衣服,你也會發(fā)現(xiàn)一個秘密。
    正方體教案篇十三
    1、在活動中認識正方體,能區(qū)分正方體與正方形,初步感知正方體的基本特征。
    2、能找出生活中正方體的物品,感知立體圖形。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和空間知覺能力。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1、教具準備:骰子、正方體圖形紙、課件
    2、學具準備:制作正方體的圖樣紙、彩筆、膠棒
    一、預備活動。
    1.師幼問候2.情景導入"今天我要帶小朋友前往神秘的魔術樂園玩,接下來我們要踏上神秘的魔術之旅了,請小朋友和我一起做。"《積木房》:積木寬,積木長,我用積木蓋新房,小朋友們請進去,都夸房子真漂亮!
    二、集體活動。
    (1)觀察圖形幼兒觀看課件師:"圖形紙上有什么圖形?有幾個?它們一樣大嗎?"師:"這張圖形卡紙上有6個一樣大的正方形,我們變個魔術,看看它能變成什么?"
    (2)操作活動教師做示范,將圖紙折疊后變成正方體。
    師:"今天變成的這個新圖形叫正方體。"小朋友們也來試試吧。
    (3)認識形體請幼兒觀察正方體師:"正方體由幾個面組成?"(請小朋友用彩筆點數)師:"每個面都是什么圖形?每個圖形一樣大嗎?"小結:用六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叫正方體。
    (4)師幼互動師:請小朋友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正方體。
    三、游戲活動:
    1.游戲名稱"擲骰子"游戲
    2.游戲規(guī)則請一名幼兒擲骰子,幼兒根據骰子的數字回答問題。回答正確的小朋友上臺擲骰子。(骰子上標注問題)
    數字1:正方體有幾個面?
    數字2:正方體的六個面一樣大嗎?
    數字3:生活中有哪些正方體的東西?
    數字4:生活中有哪些正方形的東西?
    數字5:正方體的六個面是什么圖形?
    數字6:再擲一次骰子。
    3.活動小結
    本節(jié)課我通過比較法、觀察法、對比法,讓幼兒能直觀看到形與體的區(qū)別和本質聯(lián)系,從而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點,從而解決活動的重難點使活動有效開展?;顒娱_展中,幼兒興趣濃厚,經過操作比較,能大膽表達形與體的區(qū)別,知道體是在形的基礎上構成的,而且在拓展環(huán)節(jié),幼兒能拓展思維,積極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體的,使經驗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內化。
    正方體教案篇十四
    1.引入:在裝有半杯藍色水的玻璃杯中(先在水面處做個記號)放入一塊石塊。
    2.觀察思考。
    (視頻腳本三:長方體和正方體4.土豆放入水杯的動畫片。)。
    (1)水面的位置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杯中的水為什么會上升?
    (2)杯中的水為什么會上升,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內容。
    (二)發(fā)現(xiàn)并認識體積。
    2.教師巡視與學生一起探討。
    3.提問匯報。
    (1)你們是怎樣進行實驗的?
    (2)你們在實驗過程中觀察到了什么現(xiàn)象?
    (3)學生動手操作。
    (4)學生回答。
    生:我們拿出自帶的裝滿細沙的杯子,先把細沙倒在紙上,把一塊木塊放入杯中,然后再把細沙倒入杯中,沙子不能全部倒入杯中,有剩余部分,因為木塊占有一定空間。
    4.表象再現(xiàn)。
    (1)閉眼回憶剛才驗證物體的樣子。
    (2)學生閉眼想象。
    5.抽象體積的概念。
    (1)物體所占的空間一樣嗎?
    (2)學生回答。
    生:我們先把小石塊放入杯中,然后在水面上升處作個記號。取出石塊,再放入大一些的石塊,發(fā)現(xiàn)水面比原來的水面高了。
    (3)為什么上升的水面會比原來的高?
    (4)學生回答。
    生:因為大石塊占的空間大,所以上升的水面比原來的高。也就是說,物體的大小不一樣,所占空間的大小也不一樣。
    6.看來物體所占空間有大有小,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就是物體的體積。
    (1)什么叫物體的體積?
    (2)學生回答: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7.看書質疑。
    (三)自我探索體積單位。
    2.猜想。
    你聽說過哪些體積單位?
    (1)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
    (2)匯報:將你們學習到的說給大家聽聽。
    (3)學生回答。
    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厘米;
    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分米;
    棱長1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米。
    (視頻腳本三:第三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5.視頻“1立方米的空間有多大”的演示)。
    3.估量體積單位。
    (1)1立方厘米的空間有多大?比畫比畫。
    (2)什么物體的體積大約接近1立方厘米?
    (3)1立方分米有多大?比畫比畫。
    (4)什么物體的體積接近1立方分米?
    (5)1立方米呢?
    (6)1立方米有多大?利用一些工具體驗大小,你們鉆進去試一試。(準備3個米尺)。
    4.填入適當的單位。
    (1)橡皮的體積大約是5()。
    (2)桌子的體積大約是240()。
    5.質疑。
    (四)體積的初步計量。
    1.教師演示(學生跟著擺)。
    (1)出示2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它的體積是多少?為什么?
    (2)出示6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它的體積是多少?為什么?
    (3)(改變長方體的擺法)這是長方體嗎?它的體積是多少?為什么仍是6立方厘米?
    (4)(再改變形狀)形狀變了,體積有沒有變?為什么?
    (5)為什么不管擺什么形狀,體積都是6立方厘米?
    2.學具操作。
    (2)為什么所擺的長方體的體積都是9立方厘米?
    3.歸納概括。
    (四人一組討論)根據剛才所擺的圖形,你怎么知道這些物體的體積是多少的?
    (五)鞏固練習。
    1.填空。
    常用的體積單位有()、()、()。
    常用的面積單位有()、()、()。
    常用的長度單位有()、()、()。
    棱長()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厘米。
    棱長()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分米。
    棱長()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
    2.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單位。
    (1)一根粉筆的體積大約是10()。
    (2)講臺桌的體積大約是0.4()。
    (3)一本《新華字典》的體積大約是0.35()。
    (4)一張信紙的面積大約是5()。
    (5)一塊城磚的體積大約是3()。
    3.拼一拼,說說是由幾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組成的?
    正方體教案篇十五
    1、通過活動,能正確地認識正方體與長方體的名稱及特征。
    2、能在活動中培養(yǎng)自己的觀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動中提高對認識立體圖體的興趣。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5、能與同伴合作,并嘗試記錄結果。
    正方體、長方體制作材料紙若干張,正方體、長方體積木若干塊。
    1、集體活動。
    觀察兩張制作材料,講述異同?!靶∨笥芽蠢蠋煄砹藘蓮埣垼埬阕屑氂^察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點:都有6個圖形組成。不同點:一張紙上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組成。還有一張紙上有正方形和長方形組成。)2、幼兒操作活動。
    “今天老師就要請小朋友用這兩張紙來變魔術,怎么做呢?”
    (1)介紹制作形體的方法。
    出示示意圖,教師簡單講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講述異同,介紹形體名稱。(正方體、長方體。)“你們做的兩件東西像什么?“(積木、盒子)“它們一樣嗎?”(不一樣)“怎么不一樣?”(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還有長方形。
    老師手指正方體的一面,這就叫面。我們一起數數它有幾個面。(6個)“這6個面都是怎樣的?”(同樣大小的正方形。)由6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形體它的名字就叫正方體?!罢埬惆涯阕龅恼襟w找出來,說說它是什么樣的?”現(xiàn)在請你們拿出你制作的另一個形體,數數上面有幾個面?每個面一樣嗎?(不一樣。)怎么不一樣?(6個面里有正方形和長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長方體。
    歸納小結:正方體的6個面是一樣大小的'正方形。長方體的6個面,有的都是長方形(面對面的一樣大);有的4個面是長方形(面對面的一樣大),2個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征標記將正方體與長方體分類。
    出示貼有正方體與長方體標記的兩個籃子。“這里有兩個籃子,籃子上分別貼有什么樣的標記?”(正方體、長方體。)請你們把桌子上的各種形體送進帶有特征標記的籃子,并說說你送的是什么形體。
    4、搭積木游戲。
    本節(jié)課我通過比較法、觀察法、對比法,讓幼兒能直觀看到形與體的區(qū)別和本質聯(lián)系,從而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點,從而解決活動的重難點使活動有效開展。
    小百科:用六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叫正方體。側面和底面均為正方形的直平行六面體叫正方體,即棱長都相等的六面體,又稱“立方體”“正六面體”。
    正方體教案篇十六
    綱要》指出:“能從生活和游戲中獲得有關物體形狀、數量等方面的感性經驗,并嘗試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解決日常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因此我認為無論是教育內容還是教育方式,只要能激發(fā)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并能與生活息息相關,有益于幼兒發(fā)展就值得去嘗試。正方體在幼兒生活中隨處可見,如藥盒、牛奶盒等,然而幼兒對正方體的認識卻是模糊的,對大班孩子來說,已經具備了初步的動手操作、邏輯推理能力,因此在幼兒認識正方形的基礎上,我設計了這節(jié)數學活動,通過幼兒的自由探索將數學教育游戲化、生活化,從而激發(fā)幼兒對立體造型的興趣。
    正方體教案篇十七
    教材第20頁內容。
    1.通過觀察、操作,認識正方體的特征,形成正方體的概念。
    2.通過觀察、比較,明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3.經歷正方體的認識過程,初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xiàn)實物體。
    4.體驗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滲透學習目的性的教育。
    掌握正方體的特征,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關系。
    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關系。
    一、情境導入。
    1.回憶長方體的特征,請學生用語言進行描述。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一種特殊的立體圖形。(板書課題:正方體)。
    二、探究新知。
    1.觀察正方體模型,組織學生展開交流,討論。
    師:正方體具有哪些特征呢?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關系呢?
    2.小組匯報學習結果。
    組1:我們組發(fā)現(xiàn)正方體所有的面完全相同;長方體相對的.面完全相同。而且正方體12條棱的長度都相等;長方體相對的4條棱的長度相等。
    組2:我們組還要補充很重要的一點,正方體的長、寬、高都相等,長方體的長、寬、高不會出現(xiàn)都相等的情況。
    師: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關系呢?
    組3:我們組發(fā)現(xiàn)正方體和長方體都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
    組4:我們組發(fā)現(xiàn)正方體相對的面也完全相同,正方體相對的4條棱長度也相等。因此,我們組認為:正方體也是長方體,只不過它是特殊的長方體。
    3.小結。
    生1:正方體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
    生2:正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且完全相同,有12條棱且長度都相等,有8個頂點。
    生1:它們都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
    生2:正方體的棱長度都相等,長方體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20頁“做一做”。
    2.教材第21~22頁練習五第4、5、8、9題。
    四、課堂小結。
    想一想,我們這節(jié)課都研究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研究的?你學到了什么?
    【板書設計】。
    正方體。
    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
    6個面都是正方形,6個面完全相同。
    12條棱長度相等。
    正方體特征的研究是以長方體特征的研究為基礎的,在教學中把兩者聯(lián)系起來,通過長方體特征的研究方法的遷移,使學生自主進行正方體特征的研究,學生運用實物、抽象的幾何圖形,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比較,認識了正方體的特征,并明確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發(fā)展了空間觀念,也使學生獲得了探究知識成功的體驗,增強了學習的信心,這是這節(jié)課做得較好的地方。
    正方體教案篇十八
    1、在操作中感知正方體的特征,理解三維形體與二維平面圖形的關系。
    2、體驗合作、探索的樂趣。
    泡沫墊若干、骰子(正方體)、餐巾紙盒(長方體)、杯子(圓柱體)。
    出示實物(骰子、餐巾紙盒、杯子),請幼兒從中找出正方體的物品。
    1、出示泡沫墊,請幼兒每人做一個正方體。
    2、分享:用了幾塊墊子。
    3、小結:正方體有六個面,無論從哪一個面看都是正方形。
    1、請幼兒兩人合作拼正方體,要求:把正方體變得更大一點。
    2、根據幼兒情況討論:
    第一種情況(未能成功),教師可出示完整的小正方體,邊提問邊演示:
    ---正方體有幾個面?六個面大小怎樣?都是什么形狀?
    小結:正方體是有六個大小一樣的正方形組成的。
    ---觀察幼兒的正方體,說說為什么不像?六個面的大小、形狀一樣嗎?怎么辦?
    ---請幼兒繼續(xù)將正方體完成。
    第二種情況(基本成功),教師出示完整的正方體,提問:
    ----每一面都一樣大嗎?看不見的下面用了幾塊墊子?
    1、如果給你更多的墊子,能不能做一個更大的正方體?你會怎么做?
    2、一個面,可能需要用幾塊墊子?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對形體的認識不是僅僅依靠感知過程而實現(xiàn)的,而是通過視覺和觸覺的聯(lián)合活動,并借助語言表達來實現(xiàn)的。多種分析器的協(xié)同活動能促進兒童建構起關于形體更準確的認知。在本次活動中教師也提供了幼兒熟悉的材料在進行活動,那么,老師們又是怎么做的呢?請大家參考一下拋問一起來交流哦!
    1、你是如何利用生活中的材料,組織幼兒開展幾何形體學習的?
    2、在合作游戲中,如何兼顧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