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應該具備一定的靈活性和可操作性,能夠適應不同的教學實際需求。教案的編寫應注重學生的參與和互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以下是一些名師的教案分享,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有很大的幫助。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一
1.把握重點字的讀音和意思。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3.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疏通文意。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設計一、激趣導入。(出示課件2)。
1.同學們,你知道哪些古人讀書的故事?誰來給我們講一講?(生講述故事,師加以引導和評價)古人喜歡讀書,古人又經(jīng)常會把自己的讀書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寫下來,供后世參考。今天,我們就學習《古人談讀書》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對待學習的。
第二部分的作者是朱熹;。
第三部分的作者是曾國藩。今天,我們就去學習這三篇文章,從中獲取營養(yǎng)。(出示課件3)。
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出示課件5)。
思考:這三句話分別從哪方面介紹的?生總結,
匯報板書:(一)1.謙虛2.求實3.勤奮3.讀第二部分,試著根據(jù)注釋翻譯課文。思考:朱熹對讀書有什么獨特方法?這樣讀書的好處是什么?生總結,匯報板書: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四、拓展。(出示課件6)學習了這兩部分,你有什么收獲?生暢所欲言,師進行指導五、作業(yè)1.背誦這兩部分。2.掌握重點詞語,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二
情地朗讀古詩,并能背誦、默寫。
2、能力目標:展開想象,培養(yǎng)研究、自學能力。
3、情感目標: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能查閱并初步使用有關資料。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通過詩中所描寫的景色,展開想象,體會詩人孤寂憂愁。
之情。培養(yǎng)朗讀能力、品詞析句能力。
學情分析:
為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爭取語言教學與思維訓練同步,其一是讓學生學習言語材料過程中的質疑,激起解惑的興致與情緒,引發(fā)學生思維的“野馬”在言語材料的“草原”中東奔西突;其二,對學生適時進行點撥,促進學生的積極思維,并在與言語材料的“對話”中碰撞出新的智慧火花;其三,引導學生收擾思維的“野馬”,依據(jù)言語材料得出最佳結論。在教學古詩《楓橋夜泊》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認識詩人張繼選詞煉字的妙處,其中包括“落月”、“啼烏”、“寒霜”、“江楓”、“漁火”、“愁眠”等6個意象,通過創(chuàng)設意境讓學生真真切切感受到一位異鄉(xiāng)游子在一個深秋夜晚的憂愁,孤獨與思鄉(xiāng)之情。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導入新課,介紹《楓橋夜泊》的深遠影響。
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一首描寫秋天的古詩。這首詩,它讓一位詩人名垂千古。讓一個城市名揚天下,讓一座橋梁成為當?shù)厝儆嘧艠蛑?,讓一座寺廟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勝地。你們知道嗎,在江蘇省蘇州市的城西,有一座橋,這個橋叫楓橋,在離楓橋不遠的地方,有一座寺廟,這個寺廟就叫寒山寺。一座橋,一座寺,看似很平常的地方,凡是去蘇州市的人大多要去看一看楓橋,要去聽一聽寒山寺的聲音,甚至日本、韓國的朋友都特地來到中國蘇州親耳聆聽一下那兒的鐘聲,用手撫摸一下那兒的橋,這是為什么呢?對,這是因為唐代詩人張繼寫了一首有名的詩,叫做《楓橋夜泊》。這首詩,千百年來,究竟在散發(fā)著怎樣的魅力呢?這節(jié)課,咱們將一同去感受。(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
1.讀詩題,理解詩題。
2.介紹詩人。
張繼,從小聰明好學,唐玄宗天寶年間,舉進士第,時任鹽鐵判官,為官正直,
有政績,唐代大歷末年檢校祠部元外郎,于紅州(南昌)分掌財賦,后來因不滿時政,辭官漫游,晚年游歷于吳越一帶的名山大川之間,與文人名士多有交往,創(chuàng)作上受東晉文人陶淵明影響。詩法清迥,傳世之作不多,以抒寫個人愁緒的《楓橋夜泊》和反映民生疾苦的《閶門即事》最為有名。咱們再讀課題!
3.創(chuàng)設情境,教師激情誦讀。
《楓橋夜泊》是一首非常美的古詩,在學習之前,老師先好好地讀給大家聽聽,好嗎?
三、合作交流??。
古詩雖然短小,但往往包含著非常豐富的情感,要學好古詩,咱們就得細細地去體會其中的感情,接下來,大家再好好地讀讀,讀出你的感受來。
(生自由朗讀古詩。)。
說說在讀這首詩的時候,你有什么感受?你感覺到了什么?
四、鞏固拓展。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三
教學目標:
1.會認“棧、冤”等12個生字,會寫“蠶、考”等14個生字。理解“千變?nèi)f化、紙屑”等詞語。
2.朗讀課文,從課文中的具體描繪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對父親的感激、崇敬之情。
3.領悟以小見大的寫法,領悟通過小事來反映人物情感的寫法。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并從中體會到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對父親的感激、崇敬之情。
教學難點:
領悟以小見大的寫法,領悟通過小事來反映人物情感的寫法。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棧、冤”等12個生字,會寫“蠶、考”等14個生字。理解“千變?nèi)f化、紙屑”等詞語。
2.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nèi)容。通過具體事件初步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對父親的感激、崇敬之情。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出示課件2)。
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充溢著濃濃的父愛和母愛。父母的愛是那慈祥的笑容,父母的愛是那親切的話語,父母的愛是那熱情的鼓勵,父母的愛是那嚴格的要求。父母的愛表現(xiàn)出了多種多樣的形式。可是,不論哪種形式,都讓我們感到溫暖,感到幸福。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父愛之舟》這課,去感受文中那濃濃的父愛吧。
板書:父愛之舟。
二、讀文識字。(出示課件3)。
1.自讀課文,借助工具書,結合課文中的句子認識本課的生字和新詞。
2.用圈點批注的方法畫出使你深受感動的句子,在小組內(nèi)交流。
3.交流匯報:(出示課件4)。
(1)大家學會了哪些生字新詞?你是怎樣記住它們的?
(2)出示本課的生字,糾正讀音,重點記住“蠶、繭、掀、席、廟、屑”等課后生字以及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
(3)讓學生以自由舉手讀、開火車讀等形式,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認識。
4.討論交流(出示課件5)。
(1)課文講了哪幾件事?
(2)課文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動?說說你感動的理由。
(3)讀一讀讓你感受最深的句子,體會人物的感情。
5.小組活動。
小組成員帶感情朗讀課文,評出朗讀較好的同學推薦給大家。
三、整體感知。(出示課件6)。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看看文中寫了哪些事。
2.從這些事中,我們感受到了什么?
3.畫出令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
生總結匯報(出示課件7)。
本文先回憶了過去:父親送“我”報考學校和上學,見“我”晚上在旅館被臭蟲咬,父親心疼的樣子。
在廟會中,父親帶“我”去逛廟會,給“我”買豆腐腦,可是自己卻舍不得吃,后來還給“我”做萬花筒。
父親在雨雪天氣背“我”上學。
為了供“我”讀書,家里籌錢,為了節(jié)省路費,父親借船送“我”。
四、再讀課文,理清脈絡。(出示課件8)。
1.課文分了幾個場景進行描述?哪個場景讓你感動?
(夢中出現(xiàn)了父母深夜喂蠶,父親帶“我”住旅店;父親帶“我”去廟會讓“我”吃豆腐腦及為“我”做萬花筒;父親雨雪天送“我”上學;鵝山高小為“我”鋪床;無錫師范送考;無錫師范送“我”去上學的路上為“我”縫棉被。)。
這些場景都顯示出父親對兒子博大的愛。
2.分小組討論,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
生總結,匯報。
第一部分(1)以夢境開始,引入往事的回憶。
第二部分(2~9)以小舟為線索,寫了父親對“我”滿滿的愛。
第三部分(10)以夢結尾,首尾呼應,表現(xiàn)出作者對父親深深的愛意。
五、布置作業(yè)(出示課件9)。
1.背寫課文的生字。
2.繼續(xù)閱讀課文,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體會句中的思想感情。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從課文中的具體描繪中感受到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對父親的感激、崇敬之情。
2.學習本文以小見大的寫法,領悟通過小事來反映人物情感的寫法。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出示課件11)。
1.聽寫上節(jié)課所學的生字詞。
2.回顧上節(jié)課內(nèi)容,說說在“我”的夢中出現(xiàn)了哪些難忘的場景?
3.文中的父親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品讀感悟,體會父愛。
1.課文出現(xiàn)了五個場景,我們先來看看第一個場景。(出示課件12)。
板書:第一個場景。
找出描寫父親心理活動的句子,體會父親的情感。
生總結、匯報。
“心疼極了”體現(xiàn)出父親對“我”的深切的關愛;“父親動心了”說明在明知道自己非常貧苦的情況下,還打算為孩子換房間,體現(xiàn)出父親對孩子無微不至的愛。
生總結、匯報(出示課件13)。
“體會到父親掙錢的艱難”、“不肯再加錢換房子”表現(xiàn)出“我”對父親艱難的體諒,也體現(xiàn)出兒子對父親的愛。
2.品讀第二個場景。(出示課件14)。
(1)作者詳細描寫廟會盛況的目的是什么?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親對“我”的愛?
生總結、匯報(出示課件15)。
詳細描寫廟會的盛況,尤其詳細描寫各種小吃,表達出當時“我”想吃的愿望?!案赣H覺得我太委屈了”可以看出父親對“我”的愛;“做萬花筒”更能體現(xiàn)出父親的愛。
(3)從哪些地方看出兒子對父親的愛?(出示課件16)。
“不敢,也不忍心叫父親買”說明“我”非常體諒父親,也非常愛父親。
板書:第二個場景。
3.品讀第三個場景。(出示課件17)。
詳細閱讀“雨雪天送我去上學”,從中我們感受到什么?
生總結,匯報。
是父愛給兒子撐起了一片天,是父愛讓惡劣的環(huán)境變得溫暖。
板書:第三個場景。
4.品讀第四個場景。(出示課件18)。
讀“無錫師范送考”這個場景的描寫,體會作者沉痛的心情。
板書:第四個場景。
5.品讀第五個場景。(出示課件19)。
哪件小事體現(xiàn)了父愛?
生總結,匯報。
送“我”上學的路上為“我”縫棉被。
板書:第五個場景。
三、感受寫法。
對文章的寫法,你有什么見解?(出示課件20)。
總結:這篇文章選取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這些瑣碎的小事中,蘊含著父親對兒子深切的愛,同時也蘊含著兒子對父親的愛和感激。這種寫法叫做以小見大。
板書:以小見大。
四、激情升華,拓展延伸。
從父親身上我們感受到了這種平凡而又偉大的、深沉的父愛。從兒子身上,我們也感受到了愛和感激。你對父母的感情是否也是這樣?是否也是互相的?寫下來吧。
五、作業(yè)布置。(出示課件21)。
1.找出文中那些描寫父親對兒子的愛的句子。
2.仿照這種寫法,也寫一寫父親對自己的愛。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從顯眼的詞句中深入:在研讀時對字、詞、句、段上是必須要下功夫細細體會的,不能輕易放過。《父愛之舟》這篇課文中,把握重點詞句,同時對含義深刻的句子進行深入細讀,從句子中落實到重點字上,都是值得推敲和品味的。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通過理解詞句,對文章有更深刻的解讀。
2.從熟知的知識點深入:在初讀,研讀后,從學生能夠熟知的知識點切入課堂教學,那一定能給學生自信心,培養(yǎng)好整堂課的氣氛。在這篇文章的處理中,“父愛”這個主旨是學生最為熟悉的知識點,以此作為解剖處,讓學生自我概括文章,并圍繞“父愛”的事件進行梳理就簡單得多了。
美中不足的是對學生激勵性評價不及時,導致一些學生的興致有點低落。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注意及時對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2.學會本課14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3.會用“心急如焚”、“霎時間”造句。4.觀察夏夜的天空,找到天河、牛郎星、織女星,將觀察的結果寫下來。
教學重點難點: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1.相關的投影片,影音文件;2.生字詞小黑板;3.學生自己搜集的有關民間故事的資料;4.一張夏夜星空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每當夜幕低垂,群星閃爍時,我們仰望天空,隱約中不難發(fā)現(xiàn)一條銀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細看看,發(fā)現(xiàn)天河兩邊有兩顆最亮的星星,這兩顆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織女星”。民間早就有關于牛郎和織女的傳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牛郎和織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資料。葉圣陶,又名葉紹鈞,江蘇省蘇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的童話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國現(xiàn)代兒童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著重強調(diào)“釀”的讀音;“妻”的書寫筆順;知道“挨”是多音字并分別組詞。四、理清文章脈絡,理解文意。
1.請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全文,試著給課文分段。
2.學生匯報。課文按時間順序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開頭到“那該多好呢”):牛郎的身世,他精心養(yǎng)牛,和牛建立了親密關系。第二部分(“一年一年過去”到“這就算安了個家”):講哥嫂只給了牛郎老牛、破車,便把他趕出家門。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結束):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織女,二人結為夫妻。
3.再讀課文,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學生甲:牛郎是怎樣的孩子?學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樣度過的?學生丙:長大后他又是怎樣生活的?學生丁:他是怎樣和織女走到一起生活的?五、請同學們圍繞著自己不理解或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自學。
(一)小組內(nèi)交流。(二)全班匯報。1.牛郎是個怎樣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樣度過的?(1)學生甲:牛郎從小無父無母,與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對他不好,吃的是剩飯,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條件差,孤苦伶仃,無依無靠。(2)學生乙:他的童年沒有樂趣,哥哥嫂子變本加厲地讓小牛郎天天干活,放牛。這個年齡應該無憂無慮地上學,而他卻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3)學生丙:我認為牛郎的生活還是有樂趣的,他的樂趣就是和牛在一起。但通過“兩下一比較”,他也樂得跟牛一塊兒出去,一塊兒睡。說明哥嫂待他不好。(4)學生?。号@傻耐晔桥c牛在一起的。通過他對牛照看得那樣周到,簡直就是把它當作人來看待的,說明牛郎是個心地善良的孩子。他對牛很好,無論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讓牛吃好的、住好的、過舒服,他不停地干活,說明他是勤勞的孩子。2.長大后,他又是怎樣生活的呢?(1)學生甲:長大后,他在哥嫂家的生活沒有什么改變,但是干活卻更多、更重、更累了。(2)學生乙:哥嫂怕他分遺產(chǎn),于是不給他分文,把他趕出了家。牛郎勇敢地離開了家,開始尋找自己新的生活。(3)學生丙:牛郎自己的新生活是靠每天辛勤的勞動得來的,從無到有,我想他一定吃了不少苦。(4)老師追問:他會受哪些苦呢?(引導學生結合課文進行想象。)(5)學生丁:牛郎的生活中仍缺少不了這頭牛,是他們共同的努力勞動,才有了一間茅屋,一塊地,才會安了家。(6)老師追問:從中你懂得了什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勞動換來的。)3.他是怎樣和織女走到一起的?(1)學生甲:老牛向他透露了織女下凡的消息,引導牛郎找到了織女。(2)學生乙: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動了織女,也是使他們走到一起的原因。文中寫道“姑娘聽他說,聽得出了神,又同情地,又愛惜地,就把自己的情形完全告訴他了。”織女聽出了神,同情牛郎悲慘的遭遇,是牛郎勇敢離開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品質打動了織女的心,對他產(chǎn)生了愛慕之心。(3)學生丙:織女是王母娘娘身邊織錦最好的外孫女,王母娘娘只讓她們干活,織女厭倦了這種生活,她勇敢地擺脫了受壓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六、你喜歡他們嗎?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讀一讀。
七、布置作業(yè)熟讀課文,試著把故事講給家長聽。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導入新課。1.說說牛郎是怎樣與老牛相處的。2.說說牛郎跟織女是如何認識的。
二、指導精讀,復述故事。1.師:牛郎織女是一個美麗的傳說,誰愿意來做故事大王,還可以帶上你的圖片呢!2.指名上臺講故事。3.補充提示:他講出了這個民間故事的特點了嗎?誰來給他補充。4.閱讀相關小節(jié),出示思考題:(1)牛郎有什么特點?(2)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勾畫出來。(3)該用什么語氣來表述?5.請小導游出示圖片和影音文件,請同學們感受這些特點。6.指導朗讀: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吧。7.指導說話:現(xiàn)在,誰愿意做個故事大王,來為我們有條有理地介紹一下這個情節(jié)。
三、出示要求,豐富情節(jié)。1.師:課文有些情節(jié)比較簡略,你能把它們說得具體點嗎?2.出示句子1:牛郎常常把看見的、聽見的事告訴老牛。3.問:想一想,牛郎會把什么事情告訴老牛呢?(引導學生想象牛郎的心里話,從中體會牛郎和老牛之間的親密關系。)4.出示句子2:仙女們商量著瞞著王母娘娘去人間看看。5.問:仙女們會怎樣商量呢?(引導學生想象仙女們的話,從中感悟仙女們對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6.在交流的基礎上,把想象到的內(nèi)容演一演。
四、拓展練習,體會民間故事的創(chuàng)作方法。課文中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地方,比如,老牛突然說話了,他知道織女何時會下凡。你在課外讀到哪些民間故事也有這樣不可思議的情節(jié),與同學交流。結合交流的內(nèi)容,老師總結民間故事的特點(出示課件):1.時代久遠,往往伴隨著人類的成長歷程而經(jīng)久不衰。2.口頭傳播,民間故事大都以口頭形式傳播。3.情節(jié)夸張、充滿幻想,大都表現(xiàn)了人們的良好愿望。4.多采用象征形式,內(nèi)容往往包含著超自然的、異想天開的成分。民間故事就像所有優(yōu)秀的作品一樣從生活本身出發(fā),但又并不局限于實際情況以及人們認為真實的和合理范圍之內(nèi)。
板書設計:
牛郎織女(一)老牛(善解人意)牛郎(心眼好、能吃苦)織女(心地善良、向往自由和美好)。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1、借助工具書和注釋讀準古文的字音,并適當?shù)刈x出古文的停頓,初步了解古文的特點。
2、能對照譯文和注釋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4、了解關羽,感受關羽的英雄氣概。
教學重點:
1、借助工具書和注釋讀準古文的字音,并適當?shù)刈x出古文的停頓。
2、對照譯文和注釋理解古文內(nèi)容,感受關羽的英雄氣概。教學難點感受關羽的英雄氣概,并能概括地說一說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出示課題。
1、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一篇古文(出示課題)讀讀課題(齊讀課題)。
2、文章選自《三國志》,誰來讀讀簡介?(指名讀簡介)。
3、課題簡明扼要,交代了文章的主要人物(生讀:關羽)板書:關羽。
(2)還交代了事情的大概內(nèi)容(生讀:刮骨療毒)板書:刮骨療毒。
4、再來讀讀今天的課題(指板書)生齊讀課題對于課文你有什么想了解的嗎?針對課題提出問題。
(1)關羽為什么要刮骨療毒?
(2)關羽在刮骨療毒中是怎樣表現(xiàn)的?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出示自學要求;。
1、將課文讀兩遍,注意停頓。把字音讀正確,句子讀通順。
2、再讀讀注釋和譯文,思考同學提出的問題。
正音,出示全文。指導學生注意停頓,讀正確。
2、指導句子中的多音字(文中“為”、“中”、“創(chuàng)”泛紅并注音)這三個多音字,要注意讀準它們的讀音,誰再來讀讀這句句子。(指名讀句子,齊讀句子。)。
3、繼續(xù)交流。繼續(xù)正音。
4、師范讀,學生再練讀。
a、同學們把文章中的字音讀正確了,加上適當?shù)耐nD,聽老師是怎么讀的。(師范讀)。
b、學著老師的樣子再練習讀讀文章,試著讀出古文的韻味。
c、指名示范讀,生齊讀。
三、再讀課文,加深感悟。
學習第一、第二句,了解原因。
1、關羽為什么要刮骨療毒?你找到文中的句子是?交流出示句子。羽嘗為流矢所中,貫其左臂,后創(chuàng)雖愈,每至陰雨,骨常疼痛。醫(yī)曰:“矢鏃有毒,毒入于骨,當破臂作創(chuàng),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BR> (1)要理解古文的意思,首先要理解古文中字詞的意思。這兩句話中你對哪些字詞的意思不理解,我們一起來解決。(學生自由交流)。
(2)老師也找到了一些重要的字詞,有些同學們剛才已經(jīng)解決了,還有一些誰能來說一說它們的意思。嘗:曾經(jīng)。貫:穿透。矢:箭。鏃:箭頭。中:射中。入:滲入?;迹翰』肌6赫Z氣詞。創(chuàng):傷口。
(3)理解古今異義詞(“嘗”、“耳”隨機交流)預設:“嘗”現(xiàn)代的意思是?而在古文中的意思是?“耳”也是一個古今異義詞,現(xiàn)代的意思是,在今天的古文中,它的意思是?(小結)理解古文時一定要注意區(qū)分清楚古今異義詞的意思,不能想當然。
(4)我們理解了字詞的意思,誰來試著說說這兩句話的意思?
a、指名說。
b、自己再練習說說。
c、小結:關羽的傷勢很嚴重。
a、“為流失所中”(引導:關羽被箭射中了,傷到什么程度?)“貫其左臂”是啊,連手臂都射穿了,這句語句更能體現(xiàn)傷勢的嚴重。
b、“骨常疼痛”(引導:醫(yī)生找到了原因,是因為)“矢鏃有毒”而且“毒入于骨”,這些語句更能說明傷勢嚴重。
3、我們讀準了字音,讀出了停頓,現(xiàn)在請你試著用朗讀表現(xiàn)出關羽傷勢的嚴重。
自己練習讀讀這兩句話。指名讀,小組讀。
4、抓住表現(xiàn)關羽傷重的內(nèi)容,用自己的話說說關羽刮骨療毒的原因。
出示填空:關羽,所以要刮骨療毒。(指名回答)預設:關羽被毒箭射穿了左臂,箭頭上的毒滲入了骨頭,所以要刮骨去毒。
學習后兩句,了解表現(xiàn)。
過渡:剛才,我們學習了關羽刮骨療毒的原因,是分三步來學習的。先把文中的句子讀正確了。接著,對照課后的注釋和譯文理解了重點字詞和句子的意思。最后,我們找到了關鍵的語句解決了同學提出的問題?,F(xiàn)在就請同學們按照這樣的學習步驟,學習這兩句句子。原先的語言我覺得不夠清晰,可以講得再明白扼要一些。
(1)正確、有節(jié)奏地朗讀上面的兩句話。
(2)對照課后的注釋和譯文理解加點字和整句話的意思。
(3)找出關鍵語句回答:在刮骨療毒的過程中,關羽是如何表現(xiàn)的?
2、交流。
(1)指名讀。
(2)理解意思,自由交流。
a:字義:劈:用刀破開。適:恰好。炙:烤熟的肉。流離:淋漓。盈:滿(指導理解“飲食相對”)古文中會出現(xiàn)詞序顛倒的情況,理解時同學要特別注意。
b:句意:說說這兩句話的意思?指名說。自己再練習說說。
3、出示第三句話。
(1)這句話中,關羽的具體表現(xiàn)是(指名交流)(板書:令醫(yī)劈之)。
(2)出示填空:羽便伸臂,()地說:。想象一下,關羽讓醫(yī)生來剖開他的手臂時,是怎樣說的。(指名交流)。
(3)關羽毫不猶豫地(指板書)誰來讀?指名學生讀。點評:對,讀得干脆利落。
4、出示第四句話。關羽刮骨療毒時的表現(xiàn)是。(割炙飲酒,言笑自若)。
(1)師:關羽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割炙飲酒,言笑自若的?(生自由交流2、3人)。
(2)師:關羽刮骨療毒的過程,課文中寫的很簡單,而在《三國演義》中有一段具體的描述。出示:佗取尖刀在手,令一小校捧一大盆于臂下接血。佗曰:“某便下手,君侯勿驚?!惫唬骸叭稳赆t(yī)治,吾豈比世間俗子懼痛者耶!”佗乃下刀,割開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聲。帳上帳下見者,皆掩面失色。公飲酒食肉,談笑弈棋,全無痛苦之色。須臾,血流盈盆。佗刮盡其毒,敷上藥,以線縫之。(節(jié)選自《三國演義》)(師一邊讀一邊把關鍵的詞句解釋一下,如:陀指華佗悉悉有聲的意思等)。
(3)引讀:當醫(yī)生下刀,割開皮肉,直至于骨時,關羽(割炙飲酒,言笑自若);當醫(yī)生用刀刮骨,悉悉有聲時,關羽還是(割炙飲酒,言笑自若);當帳上帳下見者,皆掩面失色時,關羽仍然(割炙飲酒,言笑自若)。
(4)想象一下,在旁的將士們看到此情此景,心里會想些什么?出示填空:在旁的將士們看到了此情此景,心想:。(指名交流)(教師最后要引導學生說到:關羽真乃英雄也!或關羽真是一個英雄啊!)。
(5)誰再來讀讀這兩句話,讀出關羽的英雄氣概。指名讀,男女分組讀。
4、再讀全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1)讓我們完整地讀讀全文,感受這位英雄的氣概。
(2)這樣的英雄,他的事跡怎能不為人傳頌?試著和同桌概括地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出示關聯(lián)詞(“因為??所以??”,“雖然??但是??”),幫助學生說簡潔。預設:因為關羽被毒箭射穿了左臂,箭頭上的毒滲入了骨頭,所以要刮骨去毒。雖然刮骨療毒令人十分痛苦,但是關羽毫不畏懼,治療時,仍然言笑自若。
四、總結全文。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第33課《關羽刮骨療毒》。全文內(nèi)容簡短,語言精練。雖然只有85個字,卻將事情的前因后果交代得十分清楚,寫得也很傳神,讓我們仿佛看到了三國時期那位充滿英雄氣概的蜀漢名將關羽,是一篇值得我們反復誦讀的好文章。
板書設計:
關羽刮骨療毒。
貫其左臂失鏃有毒毒入于骨(為什么?)。
令醫(yī)劈之割炙引酒言笑自若(怎么表現(xiàn)?)。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六
1、認識課后2個生字并能正確書寫。
2、體會這首詩的意思,領會詩中所描寫的情境及詩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誦讀這首詩,并能背誦。
4、培養(yǎng)自己對古詩的興趣,并能在課后去搜集更多自己喜歡的古詩。
教學重點。
這首古詩的教學重在美讀。通過誦讀,領悟意境,領會我國古代詩歌的藝術魅力。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了解唐詩,作者張繼及這首詩的時代背景。
師:反映詩中意境的圖畫或教學掛圖,古代彈撥樂曲的磁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音樂引入。
1、放古樂磁帶,帶學生入情入境。
2、教師語言導入,板書課文題目,指名讀題、解題,介紹作者。
張繼,唐代詩人。他的詩,多是描寫旅途感受和自然風光,寫得自然樸素,情味深遠。《楓橋夜泊》是詩人夜泊楓橋,見景色思己落第,心情抑郁,有感而發(fā)所寫。由于《楓橋夜泊》這首絕句,楓橋和寒山寺成了人們向往的名勝之地。
二、感知課文。
1、教師配樂,示范誦讀這首古詩。
2、學生自由讀詩,將不懂的字、詞勾出。
3、同桌互相幫助,解決不懂的字詞。
4、質疑答疑。
5、同桌互相講一講詩句的意思。
6、師根據(jù)掛圖相機糾正、指導。
今譯:月亮慢慢落下去,烏鴉啼聲陣陣,秋霜仿佛鋪天蓋地。伴著江邊的楓樹,對著江中的漁燈,漂泊思鄉(xiāng)的憂愁使我難以入眠。蘇州城外的寒山寺,夜半冷清的鐘聲,傳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三、美讀課文,深入領會。
1、自由地朗讀詩歌,邊讀邊想: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并用筆勾畫出來。
2、這是哪個季節(jié)的景象?你是從哪些詞句中看出來的?在這些詞語下面作上記號。
3、這時詩人的心情是什么樣的?詩中的哪個字最能表達詩人的感情?
4、理解“愁”,詩人究竟“愁”什么?為什么而“愁”?(讓學生根據(jù)自己搜集到的資料進行補充)。
5、看到的、聽到的和詩人的心情有什么關系?邊讀邊想象詩句中描繪的畫面。
6、說詩意境,加深領會詩表達的感情。
師小結:
這不僅是一首詩,也是一幅畫。這幅畫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和夜泊的“客船”。這是一幅多么美麗的“楓橋夜泊”圖啊!詩人很善于設色,霜天是透明的,漁火是鮮艷的,二者遙相輝映。近處的漁船和遠處的山寺,又通過鐘聲聯(lián)系起來。這樣,就使得遠景和近景交織成章,連成一片,使得整個畫面富有層次感。除了色彩以外,還有聲音,夜空的鐘聲,一聲一聲地傳到客船,敲在旅客的心上。這怎能不引起旅客無限的遐想?這幅楓橋夜泊圖的情調(diào)是孤寂的,但由于作者豐富、鮮明的設色和興致盎然的景物描繪,并不引人進入“愁”境,反而能使人得到一種美感。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七
教學目標:1、默讀課文,理解朱丹在考場上為什么放棄終試,后來又為什被破格錄取。
2、能結合上下文理解難句的意思。
3、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朱丹的愛國之情,知道在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祖國的歷史。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通過朱丹的語言、神態(tài)、笛聲體會他的愛國之情。
教學難點:能夠結合上下文理解難句的意思。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今天我們接著學習9課——木笛,讓我們一起走近朱丹,聆聽他的笛聲,一起走進朱丹的內(nèi)心,感受他的心聲。
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回憶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生說主要內(nèi)容)。
二、理解對話,體會真情。
1、出示課件:看過卡片,朱丹眼里閃過一絲悲戚。
師:在終試的考場上,當朱丹看到卡片上的題目時,他的眼中閃過一絲悲戚。這是為什么?默讀1-23節(jié),找到原因,簡單批注。
預設:學生應該很容易能找到“今天是12月13日,悲傷的日子讓他無法演奏;這個考試不是一般的考試,經(jīng)過兩輪激烈的競爭才進入終試,這是決定人一生命運的關鍵時刻,他不演奏,也許就與夢想失之交臂)。
如果學生不能從競爭激烈、決定命運的角度回答,師可以“這是一場怎樣的考試”引導。
12月3日是個令人悲傷的日子,為什么?(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日)。
2、師:你知道南京大屠殺嗎?
(兩個同學說說)。
(播放課件:南京大屠殺圖片資料)。
師解說:12月13日,作為中國人是永遠不應忘卻的。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陷南京。一場駭人聽聞的大屠殺開始了。日軍對被俘的中國軍人,對成千上萬的難民,對無數(shù)的男女老幼用機槍掃射,尸骨堆積如山;侵略軍把我們的同胞綁在木樁上作為活靶子練習刺殺;為了掩蓋罪行,殺人后他們放火焚尸,或沉尸江中;成千上萬的中國人被趕入土坑殘忍的活埋;有兩個日軍居然用中國百姓的頭顱做賭注,展開殺人比賽;就連幾個月的嬰兒也不能幸免,被挑在槍尖扔入火堆活活燒死。南京成了人間地獄。
(大屏幕出示)。
預設:學生回答(可能是對日本侵略軍的憤恨,可能認為是國恥,可能認為世界需要和平等)。
師:在這樣的日子里,朱丹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南京大屠殺那悲慘的一幕幕,想到那些無辜被害的同胞,他又怎能吹奏歡快的曲目呀!
課件出示:看過卡片,朱丹眼里閃過一絲悲戚。沉默片刻之后,他向主考席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抬起頭,歉疚地說:“請原諒,我可以不演奏歡樂的曲目嗎?”
他沉默片刻,只是片刻便快速而冷靜地做出決定——拒絕演奏。(板書:拒絕演奏)。
4、師:朱丹的決定猶如悶雷在考場爆裂,這樣重要的考試怎能輕言放棄呢?考官們不理解。他們哪里知道,一邊關系著自己的命運,一邊是國恥國恨,朱丹做出拒絕演奏的決定內(nèi)心是多么的痛苦,但又是多么的堅定。
請學生讀一讀對話。
師指導朗讀。
分角色朗讀。
三、聆聽笛聲,感受心聲。
生自讀后回答。
2、課件出示課文片段:一片熒熒光亮,像曙色萌動,像蓓蕾初綻,像墨滴在宣紙上無聲暈染。走近一看,竟是一個由孩子組成的方陣。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們高矮不一,衣著不一,顯然是自發(fā)聚集起來的。他們的頭上、肩上積著一層白雪,仿佛一片幼松林。每個孩子手擎一支紅燭,紅燭流淌著紅寶石般的淚。
生齊讀。
3、師:同學們,聽老師讀,你們用心去聽、去看,你仿佛看見了什么?
師范讀。
預設:學生想象可能會有些難,引導學生理解“曙色”“蓓蕾”“幼松林”都象征著孩子,象征著希望,象征著祖國的未來,師可引導“朱丹為什么會想到這些畫面”他被孩子們感動了,愛國的情感就像墨滴在孩子們的心中無聲擴散開來,他在孩子的身上看到了一顆顆火熱的愛國心,看到了祖國的未來)。
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展開想象,教師及時、恰當評價。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師:看到眼前的情景,朱丹內(nèi)心的情感再也無法抑制。
他想——(學生接)。
他要——(學生接)。
他只有——(學生接)。
學生回答。
課件出示:笛聲悲涼凄切,猶如脈管滴血。寒冷凝凍著這聲音,燭焰溫暖著這聲音。墜落的雪片紛紛揚起,托著笛聲在天地間翩然回旋。孩子們在靜靜地傾聽,他們似乎聽懂了這如泣如訴的笛聲。
生齊讀。
生回答(悲傷、傾訴、憤怒、吶喊等)。
師:是的,這笛聲在雪花紛飛的南京夜空中回旋,這笛聲是在告慰死去的亡靈,這笛聲是中國人不忘國恥的吶喊,這笛聲是對劊子手的控訴,這笛聲更是如朱丹一樣千萬中華兒女的中國魂!
請你再讀這節(jié)。
音樂起。
師:這就是朱但當時吹奏的曲子,伴著這幽幽咽咽的笛聲,讀一讀這首小詩。
指名讀這首小詩。
齊讀這首小詩。
四、破格錄取。
師:朱丹的笛聲不但感動著我們,感動著孩子們,更讓主考的大師改變了態(tài)度,這是為什么?默讀最后四節(jié)。
生讀后回答。(應該能從愛國來講)。
師:是的,大師是被感動了,被朱丹和孩子們胸中跳動的火熱的愛國心感動了。大師僅僅是因為朱丹的出色演奏鞠躬嗎?在作者的原著中大師還對朱丹說了這樣一句話:“我是在向一種精神鞠躬”。這種精神就是我們的中國魂!
(板書:中國魂)。
朱丹雖然沒有參加終試,但他被錄取了。因為他有一顆滾燙的愛國心,因為他有不屈不撓的中國魂。遺忘就等于背叛!讓我們記住這段血淚史,讓我們永遠做像朱丹那樣有氣節(jié)的中國人!
板書設計:
木笛拒絕演奏廣場悲歌。
中國魂。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八
教學目標:
1、抓朱丹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反復揣摩,感悟他用“笛聲”如泣如訴內(nèi)心的情懷。
2、領悟人物精神與事物品格喻指的高度統(tǒng)一。
3、在讀中提升情感,喚起對南京大屠殺刻骨銘心的痛楚,提升不忘歷史的民族責任感。
教學過程。
一、聆聽生命心曲。
師:這節(jié)語文課,我們繼續(xù)隨著作者趙愷先生的思緒,再次走進手握木笛的青年朱丹,走進朱丹的內(nèi)心世界。通過初讀課文,我們了解到朱丹由于拒絕吹奏歡快的樂曲揮淚離開考場,而當他面對一片瑩瑩燭光時,他卻佇立雪中,盡情地吹奏起來,那么課文是用怎樣的語句來描寫朱丹吹奏的那一曲木笛聲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畫一畫,品一品。
(指向如泣如訴的樂聲,直達人物心靈)。
回答范圍:“笛聲悲涼凄切,猶如脈管滴血。寒冷凝凍著這聲音,火焰溫暖著這聲音。墜落的雪片紛紛揚起,托著笛聲在天地間翩然回旋”
孩子們在靜靜地傾聽,他們似乎聽懂了這如泣如訴的笛聲。
師:評價,應對學生發(fā)言,從內(nèi)容的準確,朗讀的流利,情感的傳遞等角度予以引領。
生:
師:看來,我們擁有高度的共識。請看屏幕。
(悲涼凄切、脈管滴血、翩然回旋、如泣如訴)。
師:誰來字正腔圓,字字入心地讀讀這四個詞。
生:
師:詞語是能夠傳遞情緒的,它還帶有母體語句所特有的情感色彩,請你用心的聽,靜靜地想,你一定會聽到許多意想不到的聲音。請閉上眼睛,用心傾聽、想象。(師讀)。
師:你好象聽到了怎樣的木笛聲?
生:匯報同時請他們把感情帶入句子中。
師:最后落在“如泣如訴”
泣::(板書“訴”)。
師:是的,這流著淚的,款款傾訴的笛聲在南京城飄雪的夜空中回旋,你們聽到了,我們大家都聽到了,讓我們一起很有感覺的把我們的情緒、感覺遞進這些詞語中,再來讀一讀這四個詞語。
生:
師:保留著這種感覺,讀著這些詞語,如果朱丹此時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是不是有什么問題想問問朱丹?(意在指向那段痛楚的歷史)。
生:
生:
二、揭開慘痛歷史。
生:今天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紀念日。
師:是因為__________。
生:
(圖片:呈現(xiàn)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佐證:教師解說詞:1937年12月13日,南京在日本侵略軍的鐵蹄下淪陷。喪心病狂的侵略者悍然進行滅絕人性的大屠殺,古都南京,血流成河,白骨累累,30萬以上的無辜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遭到屠殺,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慘痛的一頁,也是人類歷史上慘絕人寰的章節(jié)。
師:屠殺持續(xù)了40多天,近1000個小時,大約60000分鐘。遇難同胞超過300000人,大約每12秒鐘就有一個生命消失。來,我們一起讀一讀這一組數(shù)字。
(屏幕打出:屠殺持續(xù)了/40多天/近1000小時/大約60000分鐘/屠殺300000人/大約每12秒鐘消失一個生命)。
生:
師:這是什么?這難道僅僅是幾個鮮紅的數(shù)字嗎?這是什么?(國恥)。
師:以朱丹的藝術才華,演奏歡快的曲目并不難,但他是那么的熱愛他的木笛,已達人、笛合一,樂曲即心曲的境界。所以當朱丹想到今天是中華民族的奇恥大辱,他又怎么能讓自己心愛的木笛流淌出歡快的樂曲呢?來,現(xiàn)在你就是考場上的朱丹,醞釀一下情緒,誰愿意和我一起對讀考場上朱丹與大師的對話,體驗朱丹內(nèi)心的痛楚與決絕。
就在這段話中,朱丹放棄了什么?他在堅守什么?為了祖國的尊嚴,別說是藝術前途,即便是自己的生命,他也會無所畏懼的放棄,所以話語中即便不忍,但卻萬分的堅決,沒有絲毫的回旋,沒有絲毫的卑微。來,誰還愿意再做一次朱丹。
(對讀)。
三、燭照一片心靈。
生:(臨近石碑,只見一片瑩瑩光亮,像曙色萌動,像蓓蕾初綻,像墨滴在宣紙上無聲暈染……紅燭流淌著紅寶石般的淚。)。
師:臨近石碑,只見一片瑩瑩光亮,
生:接讀。
師:請大家把眼睛閉上,讓我們一起用心去看,這段話在你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
師:讀。
生:聽。
師:睜開眼睛,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生:萌動的,初綻的,暈染的,自發(fā)的,流淌著紅寶石般的淚的,幼松林。
師:侍機板書(幼松)。
師:敲打“顯然”
師:“顯然”這個詞在語段中想強調(diào)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你感覺到了什么?
師:為了幫助大家理解,我將這句話作了修改:走近一看,竟是一個由孩子組成的方陣。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們高矮不一,衣著不一,整齊的排列在那里。他們的頭上、肩上......”
師:請談談你對這兩組語句的理解。
(自己的意志與他人的意志的反差)。
生:接答。
師: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諾貝爾詩人伊利·威塞爾(美國作家,1986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多年前就曾提出警告:忘記大屠殺,就是第二次屠殺。列寧也說過: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這一刻,朱丹并不孤獨。
生:吹木笛。
生:吹木笛。
師:是??!他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吟唱。(樂聲起)。
師:笛聲化作了這樣的文字“笛聲悲涼凄切……這如泣如訴的笛聲”請你用心地帶著音樂給你的`感覺,帶著音樂給你的情緒,再來讀一讀。
生:讀。
師:現(xiàn)在請你一邊默默的靜靜地讀這笛聲,一邊用心去思考,就在這段文字中,似乎有一個聲音在向你哭泣,有一個聲音在向你嘆息,有一個聲音在向你吶喊,然后拿起筆,把你感覺到的哭泣、感覺到的嘆息、感覺到的吶喊,感覺到的笛聲以外的聲音,用一兩句文字傾訴出來。
生:伴音樂寫。
師:你感覺到了什么聲音?
生:(對歷史的關照,應對中提煉“慰亡靈”)。
生:
生:梅花。
生:梅花。
師:理由。
生:照應朱丹出場。
師:作者在這里為什么刻意安排這樣一段文字呢?
(自古以來,梅花以其不畏嚴寒,不懼雪壓,卓然綻放的品格,贏得了中國文士的青睞,被譽為花中四君子,也成為高貴品格的代言,朱丹愛國之情的堅守與梅花的風骨達成了高度的統(tǒng)一,朱丹就是一株奇崛偉岸的梅(板書:臘梅))。
師:指板書,在這里,臘梅與幼竹達成珠聯(lián)璧合之態(tài)延續(xù)我們不朽的國魂(板書:鑄國魂)這感人的場景也深深地打動了那位果斷拒絕他同時又深感惋惜的藝術大師,因為,在他們心中,共同擁有著對自己祖國的至誠。
師:讓我們以著名詩人王久辛在紀念南京大屠殺70周年所作的長詩《致大?!返膸拙浣Y束我們今天的心旅,讓我們永鑄愛國之魂:面對列強,國破了/但精神的山河在___只要/精神不滅阿____/祖國,就永遠____有尊嚴!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九
1.教師配樂朗誦改編詩《故鄉(xiāng)》。
2.學生談談從詩中感受到的思鄉(xiāng)之情。
3.引出課題《小橋流水人家》,齊讀課題,問:在你的腦海中會出現(xiàn)怎樣的畫面?
4.配樂欣賞江南小景圖片,跟隨作者一同走近心中的小橋流水人家。
1.出示自學要求:
(1)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新詞,不理解的地方做個記號。
(2)邊讀邊劃出直接表明作者感情的句子。
2.檢查讀書情況:
a 讀生字新詞,發(fā)現(xiàn)兩組詞語的特點:
清澈見底的小溪 依依多情的楊柳
潺潺地環(huán)繞 隨風飄動
細細的流泉 柔軟的柳枝
粼粼的波紋 婀娜的舞姿
灌溉田園 清洗衣物 采摘茶葉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守望相助
b 談談讀了課文后的初步感受。
c 找出直接表達作者內(nèi)心情感的語句,讀一讀。
1.出示: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
思考:“那段日子”指的是什么日子?“那些美好的印象”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2.引導學生概括出
溪中捉魚蝦
事 橋上送野花 (趣) 找出描寫這些趣事的語句,品讀感受。
茶山摘茶葉
【重點感悟】
“我喜歡過橋,更高興把采來的野花丟在橋下,讓流水把它們送到遠方?!?BR> 學生體會說話:流水把野花送到了遠方,也把( )送到了遠方。
指導朗讀:
我和一群六七歲的小朋友,最喜歡扒開石頭,尋找小魚、小蝦、小螃蟹。我們并不是捉來吃,而是養(yǎng)在玻璃瓶里玩兒。
我喜歡過橋,更高興把采來的野花丟在橋下,讓流水把它們送到遠方。
我曾經(jīng)隨著采茶女上山摘過茶葉,我喜歡茶樹下面紫色的野花和黃色的野菌。
結合板書:事----趣。
3.師:文中除了這些童年時代發(fā)生的趣事,還有哪些給作者留下難以磨滅的記憶?引導學生概括出:
景 小溪 垂柳 水鳥 老家 村莊 (美)
4.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家鄉(xiāng)的景的呢?請劃出相關語句,讀一讀。
a 【重點品讀】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終年潺潺地環(huán)繞著村莊。溪的兩邊,種著幾棵垂柳,那長長的柔軟的柳枝,隨風飄動著。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兩三枝特別長的,垂在水面上,畫著粼粼的波紋。當水鳥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時,流水也唱和著,發(fā)出悅耳的聲音。
師:想象自己喜歡的畫面,有感情地讀給大家聽。
閉上眼睛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用一個詞語形容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
師生合作配樂朗誦改編詩:
師:家鄉(xiāng)的景色如詩如畫,
生:怎能不叫人如醉如癡?
師:我陶醉了,
生:陶醉于(潺潺環(huán)繞的溪流);
師:我陶醉了,
生:陶醉于(垂柳婀娜的舞姿);
師:我陶醉了,
生:陶醉于(水鳥悅耳的唱和);
師:在那段日子里,那美好的印象,
生: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
b 作者的老家與我們的最大不同是什么?為什么作者還那么喜歡呢?談談理由。指導朗讀。
c 村莊的人們----勤勞、互助。從“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守望相助”看出。
1.作者表達的是思鄉(xiāng)之情,他是怎樣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
通過對故鄉(xiāng)的具體的景物和事情的描寫來表達的。
讀課文中相關語句。
2.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不平淡,更真實,更感人。
3.小結寫法:
?通過描寫美景來表達愛的情感。
?直接抒發(fā)對家鄉(xiāng)的愛、懷念。
?通過回憶有趣的往事來表達情感。
1.范文引路(學生平時的日記):
還想和爸爸一起開心地在小河邊玩打水漂的游戲。爸爸玩打水漂可是一流的高手,他撿起一片碎石片,使勁一扔,“嗖”的一下飛出去,在水中就能打出了五、六個水漂,真厲害!可我學了好久還打不出一個水漂來。爸爸說:“這就是鄉(xiāng)下孩子的樂趣,我小時候經(jīng)常和幾個小伙伴一起在小河邊玩這種游戲?!?BR> 噢,原來鄉(xiāng)下孩子也有著我們城里孩子不同的樂趣!
2.找出文中寫景、寫事的語句讀一讀,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3.練筆:每個人都有自己懷念的故地,或城市,或農(nóng)村,請你也用學到的方法,選取一處美景,或一件趣事,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吧!
4.學生練筆,教師巡視指導。
5交流展示。
8*小橋流水人家
景 小溪 垂柳 水鳥 老家 村莊 (美)
小橋流水人家 溪中捉魚蝦
(一輩子難以忘記) 事 橋上送野花 (趣)
茶山摘茶葉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十
本冊生字共224個,其中要求會寫的148個。本復習針對要求會寫的148個,但課標要求的積累量遠不止這個,因此復習必須體現(xiàn)前后聯(lián)系。
思路:字的復習首選歸類、比較、前后聯(lián)系等方法,讓學生在比較中明晰,在歸類中強化。
題例:
一、形近字比較并組詞。
芬、芳絢、詢耕、耘瀚、潮漸、慚婪、焚匆、勿竿、竽。
腮、鰓捧、棒祿、綠壁、臂俄、哦斯、欺誘、繡樸、撲。
摩、磨悅、脫詳、祥賣、買綱、鋼販、返戀、蠻予、矛。
萊、菜駭、孩履、覆旬、甸役、設酒、灑羞、差誕、挺。
二、同音字、音近字比較并組詞。
昏、暈韻、均銅、筒昂、仰紡、訪稍、艄筏、伐腦、惱。
劈、避暫、嶄佩、配震、振均、勻廢、費。
三、看下列各組字有什么規(guī)律。試著再加偏旁組字。
尾、娓老、姥黑、墨吾、語昆、棍牙、訝卓、掉眉、媚。
采、睬扁、騙巷、港。
四、寫同音字組詞。
yi――洋溢意思友誼異常意義。
jin――胸襟今天金銀禁不住。
cui――翠綠干脆脆生生。
tian---恬靜甜蜜填空。
lin――魚鱗樹林臨近鄰居波光粼粼。
mu――暮色幕布墓地屏幕。
li――厲害歷史勉勵利益例子。
chui―--錘子捶背垂頭喪氣。
yan―--硯臺燕子大雁厭惡鮮艷。
ken――肯干懇切勤懇懇求。
lan――船欄欄桿阻攔籃子藍色。
cong----匆忙蔥姜聰明。
tao――波濤掏出來滔滔不絕。
五、加偏旁組字組詞。
欠:炊煙吹拂道歉飲食款待欣喜。
鬼:慚愧瑰麗魂魄魔鬼魅力。
錄:綠色剝皮俸祿。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十一
1. 認識單位“1”,理解分數(shù)的意義及分母、分子的含義。
2.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3. 通過層層設疑,不斷強化學生的質疑意識,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
教學重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
課前準備:通過各種途徑去查找、了解分數(shù)是怎樣產(chǎn)生的。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
再請同學們看兩個例子。
1、出示2個實例(課件)
(2) 用米尺來測量木板的長度,能用整米數(shù)來表示嗎?
許多例子都可以告訴我們,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有時我們通過計算或是測量都是不能得到整數(shù)結果的,為了適應客觀實際的需要,而產(chǎn)生了新的數(shù)——也就是分數(shù)(出示)。開始,人們只認識一些簡單的分數(shù),如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經(jīng)過很長時間后,才產(chǎn)生像現(xiàn)在這樣完善的分數(shù)的知識。同學們知道嗎?我國還是世界上發(fā)明和使用分數(shù)比較早的國家之一。
其實分數(shù)對于同學們來說不會太陌生,我們已經(jīng)對分數(shù)有了初步的認識。
2、 揭示課題: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在分數(shù)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探究分數(shù)的意義。
二、互動探究
(一)復習把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
首先讓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
1. 用課件展示。(3個例子)
(1) 把一塊餅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2) 把一張正方形的紙平均4份。
(3) 把一條線段平均分成5份,
2. 小結:以前我們學習了把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shù)表示。
(二)學習把一個整體平均分
1.想一想: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不是只能把一個物體進行平均分?請舉例。
師小結: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僅能把一個物體進行平均分,還可以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來平均分。
2.思考:
這里有一堆蘋果,你能拿出它的1/4 嗎?你是怎樣想的?
把什么看作一個整體?怎么分的?能完整的敘述一下嗎?
把這些蘋果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每份的一個蘋果就是這些蘋果的1/4。
3.討論:
把6只熊貓平均分,有幾種分法?每份用什么分數(shù)表示?
(1)匯報分的情況。
(2)說說你們是怎樣想的?注意敘述完整。
把什么看作一個整體?怎么分的?
還可以怎樣分呢?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十二
1、感知目標: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生活中物品。培養(yǎng)收集能力。
2、技能目標:通過制作活動,發(fā)展學生想象力,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用自己的智慧美化環(huán)境。
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
:水彩筆、蠟筆、彩紙、剪刀、固體膠、紙盒。
師:今天,能和咱們班同學一起上美術課,老師心理特別高興,所以想給大家變個小魔術,你們想看嗎?你們家廢舊的報紙都用來做什么?看,老師這有一張舊報紙,經(jīng)老師一卷變成了什么?魔術棒。再一卷又變成了什么?蝸牛。對,還需要再一擰,出來頭和角??矗梢粡垙U紙箱里的廢報紙變成了一個有生命的小蝸牛。你們想變嗎?那么大家仔細想:在你們家里有沒有這樣可以拿來變一變的廢舊物品呢?細心的同學想一想來告訴老師和同學。(指名答。)同學們都是細心的人,生活中有這么多廢舊不用的物品,雖然沒用了,可心里又特喜歡,扔了覺得可惜,怎么辦呢?廢物利用,變廢為寶。好,今天我們學習:變廢為寶。(板書課題)。
師:老師收集了一些用廢舊物品變成的好東西,你們想不想看?老師有一個小要求:仔細看,認真想,這些好東西都是用什么材料來制作的?用什么方法來組裝的?請看大屏幕。
師:現(xiàn)在你們是不是受到了一些啟發(fā),又有了新想法?誰來告訴老師和同學們?
師:咱們同學可真了不起,個個火眼金睛,想不想做出比這些作品還要好的作品來?老師滿足你們的愿望。為了做得更快更好,我們必須先拿出設計方案來??梢宰约鹤觯部梢詭讉€人合作。比一比哪組的同學最先拿出設計方案。開始。
師:老師相信你們的方案都是科學合理的,現(xiàn)在就用你們的實際行動來證明。看一看哪組分工最合理,制作最快。讓我們腦筋轉起來,讓我們的小手動起來。讓我們變廢為寶的夢想快快實現(xiàn)。(開始制作,放音樂。)。
師:好,有的小組做好了?,F(xiàn)在請同學們把你做好的作品舉起來,讓大家互相看看,比比,你最喜歡哪一個?快快告訴它的小主人。
師:你想讓你的作品更漂亮嗎?現(xiàn)在我們給他們布置一個家好嗎?請全班同學都來參與,做完的同學把你的作品放到這個展示臺上。沒做完的先不做了,收拾一下周圍的衛(wèi)生。(師布置。)。
師:小小展示臺布置好了,你們高興嗎?我們一起做游戲吧!
師:現(xiàn)在請同學來介紹你的作品,給他起個名字。下面的同學用掌聲來表示是否喜歡你的作品。并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我們要為最受歡迎的作品頒獎,并做簡單的采訪,對觀眾也要采訪。
師:同學們,今后生活中你們將如何處理廢品呢?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十三
學習目標:
1、學生自主識字,在實踐中總結不同的識字方法,靈活運用。
2、認記2個生字,學會正確書寫“波、游、戲”3個字。
3、朗讀詩歌,感知風的特點,體會詩歌的韻味。
4、續(xù)編詩歌,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
5、通過隨文識字,自主識字,游戲識字等方法,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
6、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陶冶情操,升華感情。
7、培養(yǎng)觀察自然,熱愛大自然的興趣。
教具準備:字詞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揭題激趣。
1、導語:
同學們,今天老師先請大家欣賞一首首古詩: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三盡浪,入竹萬竿斜。(出示課件引入)。
設計理念:運用動畫的課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其一開課就感到課的新穎,有趣,從面投入十分的學習熱情。
2、這首詩寫的是什么?
3、讀題后(點擊課件“圖片”)引入本課教學。
過渡語:風常和我們在一起,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風?有過什么感受?學生交流。
設計理念:這一課件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風吹葉動水波蕩”,這時課件的出現(xiàn)既再現(xiàn)學生的生活實際,又與課文內(nèi)容相聯(lián)系,配以輕風拂過聲,營造出濃濃的詩情畫意。
二、整體感知,隨文識字。
1、出示“課文”課件,看、聽詩歌。(要求學生標清小節(jié),勾畫出生字、新詞)。
2、學生自由識字(點擊“生字”課件)。
a.學生利用自制的字卡,與同學互幫互助。
b.全班交流識字方法。
c.集體齊讀字詞。
d、把字寶寶送回句子中讀一讀。
設計理念:“生字”課件的及時出示,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標理念,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讓學生在語境中靈活的識記字詞。學生動手動腦,運用多種學習方式,能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3、再讀全文,整體感知。想一想,議一議:詩中的哪些詞句能發(fā)現(xiàn)風的蹤跡?(板書略)。
設計理念:從整體到局部,再回到整體,讓孩子們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去感知文本。體味中華文字的魅力。
三、抓重點詞句,精讀感悟。
1、過渡:
風就像一位淘氣的娃娃,是那樣的活潑可愛。你最喜歡詩中的哪一節(jié)?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jié)細讀品味。
設計理念:讓學生有選擇性地學習,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個性化,能更大程度地調(diào)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2、分別指名賞讀。(讀一讀、議一議、畫一畫)隨機精讀感悟三個小節(jié)。
a、指名讀,集體評議。
b、抓重點詞讀讀感悟微風輕拂的意境:顫動-抖動;林木點頭;起波-蕩起波紋。
c、指導賞讀。(讀出對風的喜愛,語氣輕柔、愉悅的語調(diào))個別范讀、齊讀、小組賽讀。
d、畫一畫風(分小組畫)、展示評比。
設計理念:三節(jié)課件都可以分別點擊出重點詞語,幫助學生體驗情境。同時伴著輕柔的音樂,徐徐送來的微風,在充分的誦讀中,讓課堂詩意流淌,詩意濃濃,使學生在感受美的過程中陶冶情操。
3、想一想,這三節(jié)詩所描寫的是一樣的,如果說不一樣,請具體說說有什么不一樣?
設計理念:體會三節(jié)詩所描寫的風力的大小不同,感悟詩人精巧的行詩設計與安排。
四、拓展練習。
寫一寫風,積累背誦我能行。
1、當個小詩人,同桌互說。
2、(出示課件)完整地編一小節(jié),集體交流。
設計理念:此處課件及時出現(xiàn),可以積極地撥動學生思維的琴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積累背誦。(將續(xù)寫的小詩和課文連起來讀一讀,感受創(chuàng)作成功的喜悅)。
4、選讀精美的小詩。
a、課件出示。
b、課外自讀。
設計理念:生活是語文的大課堂,把學校小課堂中學到的方法運用到實際生活、學習中,才是我們教的最終目的,所以我們不能局限于三尺講臺、一本教育科書,把學習的語文學習引領入生活,培養(yǎng)會終生學習的學習型學生。
因此,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與積累是重要的。我設計的這個環(huán)節(jié)對于二年級的孩子們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但是我們要讓學有余力的孩子跳一跳,摘得蘋果。
五、小結。
風無處不在,只要我們留心觀察,風就在我們身邊。大自然還有許許多多的奧秘,細心的孩子一定會找到更多的“自然朋友”。
教后反思:
由于教學準備充分,教學中感覺得心應手。學生讀得有感情,大多數(shù)能背誦。識字方法交流時,雖然,發(fā)言的孩子不多,但是識記生字的方法很好,特別是記“游”的方法:一片水域方方正正,一名男子臥在水面上,有趣又巧妙,學生記憶深刻。
不足之處是:課件的設計有一點問題,動畫態(tài)的畫面運用過多,影響了學生注意力的指向性,沖淡了語文的學科特點。以后的課件應多以文本的形式,突出語文的特性。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十四
能遵守學校規(guī)章制度,活潑可愛,對學習有清楚的認識,努力上進,但也有部分男生好玩,懶惰,學習動力不強,因此學習成績不夠理想。
從上學期期末考試來看,全班同學都進步不少。本期目標希望在牢抓字詞基礎上再接再厲,爭取把字寫得更好,擴大學生閱讀量,作文能小有進步。
本冊教材是以語文知識和讀寫能力訓練為序編排的。教材的結構與思路有一定的繼承性,體現(xiàn)整套教材的延續(xù)性,同時又有發(fā)展變化。
如:課文既保留傳統(tǒng)繁榮優(yōu)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時代感的新課文;強化導學功能,引導學生思考;改進“綜合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拓展學習資源,加強課內(nèi)外語文學習的聯(lián)系。
第一單元:我愛閱讀。學習這組關于讀書的課文,要把握主要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還要圍繞“我愛讀書”這個專題進行綜合性學習,體會讀書的樂趣,并學習一些讀書的方法。
第二單元:月是故鄉(xiāng)明。閱讀課文的時候,要用心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并想想作者的感情是通過那些景物或事情表達出來的。
第三單元:學習說明性文章。要把握本單元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并在閱讀中結合生活實際,深入了解事物弄清科學道理。要了解基本的說明方法,并試著加以運用。并通過學習此單元課文《假如沒有灰塵》和《太空“清潔工”》,實施環(huán)保教育活動,使學生認識保護環(huán)境對人類生存的作用,了解環(huán)境污染、來源及種類,增強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自覺做一名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第四單元:深入生活的啟示。學習本組課文,要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領會作者從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啟示;抓住關鍵詞句,體會這些詞句德漢以及表達效果。
第五單元:遨游漢字王國。學習本組課文,要開展綜合性學習,小學五年級全科目課件教案習題匯總語文數(shù)學英語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漢字文化,并為純潔祖國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第六單元:父母之愛。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感受父母的愛。他們的愛是慈祥的笑容,詩親切的華語;是熱情的鼓勵,是嚴格的要求。從而感受到父母之愛的深沉與寬廣。同時了解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特點的描寫表現(xiàn)父母之愛的。
第七單元:不忘國恥、振興中華。學習本組課文要用心感受字里行間飽含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還要通過多種途徑搜集有關資料,學習整理資料的方法,并在語文學習中加以運用。
第八單元:走近毛澤東。學習本組課文,要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描寫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有條件的同學讀讀相關的文章、書籍,看一看相關的影視作品。
1、對學生加強思想教育,幫助他們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tài)度,學會正確的學習方法,教育學生認真學習,打下扎實基礎。
2、改變傳統(tǒng)教育“一言堂”式教學所使用的陳舊教案,集體備課,不斷學習,勇于創(chuàng)新。把學生作為教育教學過程的主體,從而形成主體參與型課堂教學模式所需要的新型教案。
3、在主體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解決好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辨證統(tǒng)一,建構學生在認識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形成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教育、自我評價的新型育人模式。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十五
1.知道自己是中國人,知道我國的國名和首都。
2.尊重國旗、國徽、國歌。升國旗、唱國歌時要立正、敬禮。
3.激發(fā)學生愛祖國的情感。
認識國旗、國徽,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
讓學生懂得為什么要尊敬國旗、國徽,怎樣尊敬國旗、國徽。
一、認識祖國
1.老師講授“祖國”的概念,用學生已有的“母親”概念入手去理解祖國的概念。
2.祖國在哪里:用地球儀讓學生知道祖國的大體位置。
二、讀熟并記住三句話
1.教師教讀三句話。
我是中國人。
我國的國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我國的首都是北京。
2.通過指名讀、小組讀、全體讀、比賽讀、比賽背誦等形式,讓學生熟記這三句話。
3.播放祖國__、長城、長江、黃河、珠穆朗瑪峰等圖片,讓學生感到祖國的偉大與美麗。
三、認識國旗、國徽
(一)認識國旗
1.出示國旗圖片。
2.從色彩、形狀、圖形等方面引導學生觀察國旗,并說一說。
3.講解國旗的紅色和五顆五角星所代表的意義。
4.畫一畫國旗。
5.欣賞圖片,說說在哪些地方出現(xiàn)了國旗,你在哪些地方還看到過國旗。
結論:國旗代表國家,我們要尊敬國旗。
(二)認識國徽
1.欣賞國徽圖片,從形狀、圖案、色彩等方面說說國徽是什么樣子的。
2.教師講解,讓學生明確:__象征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不屈的民族精神;齒輪和谷穗象征工人階級與農(nóng)民階級;五顆星代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人民大團結。國徽也是國家的標志,我們要尊敬國徽。
3.在哪些地方見到過國徽?(圖片展示、學生議論)
四、學唱國歌
1.教師介紹國歌。
2.教師教讀國歌歌詞。
3.播放國慶節(jié)升國旗唱國歌、人民代表大會開幕全體起立唱國歌、奧運會體育健兒奪冠唱國歌等視頻,讓學生跟著學唱。
4.課堂展示唱國歌。
五、參加升國旗儀式
1.為什么要舉行升旗儀式。
2.觀看視頻:__升旗儀式。
3.閱讀并討論課文16頁,知道升國旗時要立正、敬禮。少先隊員行隊禮、軍人行軍禮、一般人行注目禮。
4.教師示范立正、行注目禮,學生互相學習、規(guī)范行為。
六、課堂小結
回顧本課內(nèi)容,歌唱國歌。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十六
xxx年9月25日。
練習八7-10題。
1、使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以及和整數(shù)加減法的關系,能熟練地進行計算。
2、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
3、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1、口算。
2、計算并驗算。
3、找出錯誤的地方。
學生解決,教師針對學生存在的錯誤予以糾正。
1、練習八第7題。
學生地理思考解決問題。
指名回答。
針對存在的錯誤予以糾正。
2、練習八第8題。
學生獨立計算。
指名板演,教師講解,糾正錯誤,予以改正。
3、練習八的第九題。
解決前三個問題后,還可以結合統(tǒng)計圖的特點,
引導學生進一步提出:“這一天中哪段時間病人體溫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時間病人體溫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問題,以激發(fā)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
4、練習八的第十題:
可以讓學生獨立解答前兩個問題,并要求說說每題的思考過程,再讓學生提出一些不同的問題進行解答。
練習八的思考題。
可以先根據(jù)“5.1減去一個兩位小數(shù)得2.76”,算出作為減數(shù)的兩個小數(shù)應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確的結果。
你認為你學的怎么樣?能給自己一個評價嗎?
布置作業(yè):補充習題練習。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十七
(知識、能力、教法、德育滲透點)。
1、了解、積累表示時順序的詞語。
2、讓學生認識、理解、積累表示轉折關系的詞語。
3、讀懂短文意思,了解讀書方法。
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學習。
讓學習積累,養(yǎng)成自由表達的良好習慣。
通過自主認讀學字學詞,在互相交流中積累詞語,并弄清詞語的含義。通過讀短文引導學生感悟讀書的妙處,激發(fā)讀書的興趣。
小黑板、掛圖。
第1課時。
一、讀一讀,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1、學生自由讀詞,注意讀準字音,指名認讀,正音。
2、想一想從各組詞語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都是表示時間的詞語)。
(1)都是表示時間的詞語,只是表示不同的時間。
(2)橫著讀每一行詞語時,左右兩側詞語是一一對應的,表示同一時間段。
(3)豎著讀每一行詞語或橫著往下連讀每一行詞語時,會發(fā)現(xiàn)表示時間的推移。
3、小組交流。
4、同桌互讀,全班齊讀。
5、拓展:邊讀邊想象畫面。
二、讀一讀,用用加點的詞語寫句子。
1、自由讀句子。
2、讀通句子,注意加點的詞語,想一想這三句話有什么共同特點?
3、小組交流。
第一個句子去掉”卻”字,感覺和原句有什么不同?(表示轉折和強調(diào)之意)。
鼓勵學生自己朗讀,體會另外兩句話中加點的詞語的作用。
4、全班交流(幾個表示轉折的詞語能互相換位置嗎?)。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6、在學過的課文中,再找找這種形式的句子,體會表達效果。并會自己選詞造句。
三、讀一讀,記一記。
1、自由讀古詩文名句。
2、教師簡單介紹含義。
3、練習背誦。
第2課時。
教學設計:
讀一讀。
1、自由讀短文,想一想讀書有什么”妙”?
2、把穩(wěn)重不懂的地方畫出來,小組交流。
3、鼓勵學生質疑,組織學生結合語言環(huán)境弄懂詞意,如”不得要領””對質””逸聞軼事””故作高論”等。
4、引導學生再讀,討論交流:短文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你對題目的理解是怎樣的?
5、默讀思考:讀書究竟有什么妙處?把印象深刻句子畫下來,謝謝自己的感受。
6、全班交流。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十八
讀文作畫,就是先讓學生讀通這個段落,從整體感知上這一段的語言,然后把學生分成若干個五人小組,一個小組讀一個句子,并根據(jù)所讀的句子內(nèi)容作畫。
讀文作畫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還原的過程,即由文字符號還原成圖畫的過程。通過這一還原過程,可以引導學生再造事物的形象和課文的意境,從而比較深入地感知課文的語言。
看似簡單的讀文作畫,一經(jīng)評議,卻會發(fā)現(xiàn)學生由于讀書不仔細,所作的畫有許多欠妥之處。評議圖畫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可馬虎,因為這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極好時機。評畫的實質就是教師引導學生對課文“咬文嚼字”,從而品味其規(guī)范的語言,領悟語言形式是怎樣被用來貼切地表情達意的。如第3自然段第一句話是這樣的:
“果然,過了一會兒,那時出現(xiàn)了太陽的小半邊臉,紅是紅得很,卻沒有亮光?!?BR> 一生這樣畫:
其他學生進行了如下評議:
生:這時的太陽,課文中是說“小半邊臉“,你畫成了“大半邊臉”,太陽應該還要小一點兒。
生:這時的太陽,課文中說“紅是紅得很,卻沒有亮光”,所以應該把太陽的光芒去掉。
生:太陽是“紅得很”,應該用深紅的水彩筆畫,不能加黃顏色。否則此刻的太陽就變成“光亮”的了。
就這么短短的一句話,簡單的一幅圖,學生卻讀得如此仔細,評得如此認真。這樣的學習無疑會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認真讀書的習慣。在評議中,他們自然也就領悟了語言,品味了語言。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們的教學重點是借助圖畫這一中介幫助學生背誦課文,從而積累規(guī)范的語言。
經(jīng)過評議、修改,學生所作的畫應該能夠較好地體現(xiàn)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教師可選擇五幅較為突出的圖畫(一句話選擇一幅圖)依次貼在黑板上,讓學生一邊欣賞這些小畫家精美的“作品”,一邊朗讀、背誦課文的這個自然段。這實際上又是一個還原過程,即把圖畫還原成規(guī)范的語言文字的過程。通過這一還原過程,學生能夠有效地積累規(guī)范的語言。
積累語言還不是我們的目的,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地、熟練地運用語言,變消極的語匯為積極的語匯。為此,我們?nèi)钥山柚皥D畫”這一中介讓學生看畫作文,當然,此時的圖畫不再是學生的“作品”。但教師用的應是與課文內(nèi)容有關的畫面,以便學生借鑒使用課文的語言。比如此時教師可向學生展示一幅日落圖,讓學生試著描繪日落這一動態(tài)的景觀。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一
1.把握重點字的讀音和意思。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3.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疏通文意。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設計一、激趣導入。(出示課件2)。
1.同學們,你知道哪些古人讀書的故事?誰來給我們講一講?(生講述故事,師加以引導和評價)古人喜歡讀書,古人又經(jīng)常會把自己的讀書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寫下來,供后世參考。今天,我們就學習《古人談讀書》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對待學習的。
第二部分的作者是朱熹;。
第三部分的作者是曾國藩。今天,我們就去學習這三篇文章,從中獲取營養(yǎng)。(出示課件3)。
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出示課件5)。
思考:這三句話分別從哪方面介紹的?生總結,
匯報板書:(一)1.謙虛2.求實3.勤奮3.讀第二部分,試著根據(jù)注釋翻譯課文。思考:朱熹對讀書有什么獨特方法?這樣讀書的好處是什么?生總結,匯報板書: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四、拓展。(出示課件6)學習了這兩部分,你有什么收獲?生暢所欲言,師進行指導五、作業(yè)1.背誦這兩部分。2.掌握重點詞語,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二
情地朗讀古詩,并能背誦、默寫。
2、能力目標:展開想象,培養(yǎng)研究、自學能力。
3、情感目標: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能查閱并初步使用有關資料。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通過詩中所描寫的景色,展開想象,體會詩人孤寂憂愁。
之情。培養(yǎng)朗讀能力、品詞析句能力。
學情分析:
為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爭取語言教學與思維訓練同步,其一是讓學生學習言語材料過程中的質疑,激起解惑的興致與情緒,引發(fā)學生思維的“野馬”在言語材料的“草原”中東奔西突;其二,對學生適時進行點撥,促進學生的積極思維,并在與言語材料的“對話”中碰撞出新的智慧火花;其三,引導學生收擾思維的“野馬”,依據(jù)言語材料得出最佳結論。在教學古詩《楓橋夜泊》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認識詩人張繼選詞煉字的妙處,其中包括“落月”、“啼烏”、“寒霜”、“江楓”、“漁火”、“愁眠”等6個意象,通過創(chuàng)設意境讓學生真真切切感受到一位異鄉(xiāng)游子在一個深秋夜晚的憂愁,孤獨與思鄉(xiāng)之情。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導入新課,介紹《楓橋夜泊》的深遠影響。
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一首描寫秋天的古詩。這首詩,它讓一位詩人名垂千古。讓一個城市名揚天下,讓一座橋梁成為當?shù)厝儆嘧艠蛑?,讓一座寺廟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勝地。你們知道嗎,在江蘇省蘇州市的城西,有一座橋,這個橋叫楓橋,在離楓橋不遠的地方,有一座寺廟,這個寺廟就叫寒山寺。一座橋,一座寺,看似很平常的地方,凡是去蘇州市的人大多要去看一看楓橋,要去聽一聽寒山寺的聲音,甚至日本、韓國的朋友都特地來到中國蘇州親耳聆聽一下那兒的鐘聲,用手撫摸一下那兒的橋,這是為什么呢?對,這是因為唐代詩人張繼寫了一首有名的詩,叫做《楓橋夜泊》。這首詩,千百年來,究竟在散發(fā)著怎樣的魅力呢?這節(jié)課,咱們將一同去感受。(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
1.讀詩題,理解詩題。
2.介紹詩人。
張繼,從小聰明好學,唐玄宗天寶年間,舉進士第,時任鹽鐵判官,為官正直,
有政績,唐代大歷末年檢校祠部元外郎,于紅州(南昌)分掌財賦,后來因不滿時政,辭官漫游,晚年游歷于吳越一帶的名山大川之間,與文人名士多有交往,創(chuàng)作上受東晉文人陶淵明影響。詩法清迥,傳世之作不多,以抒寫個人愁緒的《楓橋夜泊》和反映民生疾苦的《閶門即事》最為有名。咱們再讀課題!
3.創(chuàng)設情境,教師激情誦讀。
《楓橋夜泊》是一首非常美的古詩,在學習之前,老師先好好地讀給大家聽聽,好嗎?
三、合作交流??。
古詩雖然短小,但往往包含著非常豐富的情感,要學好古詩,咱們就得細細地去體會其中的感情,接下來,大家再好好地讀讀,讀出你的感受來。
(生自由朗讀古詩。)。
說說在讀這首詩的時候,你有什么感受?你感覺到了什么?
四、鞏固拓展。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三
教學目標:
1.會認“棧、冤”等12個生字,會寫“蠶、考”等14個生字。理解“千變?nèi)f化、紙屑”等詞語。
2.朗讀課文,從課文中的具體描繪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對父親的感激、崇敬之情。
3.領悟以小見大的寫法,領悟通過小事來反映人物情感的寫法。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并從中體會到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對父親的感激、崇敬之情。
教學難點:
領悟以小見大的寫法,領悟通過小事來反映人物情感的寫法。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棧、冤”等12個生字,會寫“蠶、考”等14個生字。理解“千變?nèi)f化、紙屑”等詞語。
2.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nèi)容。通過具體事件初步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對父親的感激、崇敬之情。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出示課件2)。
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充溢著濃濃的父愛和母愛。父母的愛是那慈祥的笑容,父母的愛是那親切的話語,父母的愛是那熱情的鼓勵,父母的愛是那嚴格的要求。父母的愛表現(xiàn)出了多種多樣的形式。可是,不論哪種形式,都讓我們感到溫暖,感到幸福。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父愛之舟》這課,去感受文中那濃濃的父愛吧。
板書:父愛之舟。
二、讀文識字。(出示課件3)。
1.自讀課文,借助工具書,結合課文中的句子認識本課的生字和新詞。
2.用圈點批注的方法畫出使你深受感動的句子,在小組內(nèi)交流。
3.交流匯報:(出示課件4)。
(1)大家學會了哪些生字新詞?你是怎樣記住它們的?
(2)出示本課的生字,糾正讀音,重點記住“蠶、繭、掀、席、廟、屑”等課后生字以及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
(3)讓學生以自由舉手讀、開火車讀等形式,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認識。
4.討論交流(出示課件5)。
(1)課文講了哪幾件事?
(2)課文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動?說說你感動的理由。
(3)讀一讀讓你感受最深的句子,體會人物的感情。
5.小組活動。
小組成員帶感情朗讀課文,評出朗讀較好的同學推薦給大家。
三、整體感知。(出示課件6)。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看看文中寫了哪些事。
2.從這些事中,我們感受到了什么?
3.畫出令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
生總結匯報(出示課件7)。
本文先回憶了過去:父親送“我”報考學校和上學,見“我”晚上在旅館被臭蟲咬,父親心疼的樣子。
在廟會中,父親帶“我”去逛廟會,給“我”買豆腐腦,可是自己卻舍不得吃,后來還給“我”做萬花筒。
父親在雨雪天氣背“我”上學。
為了供“我”讀書,家里籌錢,為了節(jié)省路費,父親借船送“我”。
四、再讀課文,理清脈絡。(出示課件8)。
1.課文分了幾個場景進行描述?哪個場景讓你感動?
(夢中出現(xiàn)了父母深夜喂蠶,父親帶“我”住旅店;父親帶“我”去廟會讓“我”吃豆腐腦及為“我”做萬花筒;父親雨雪天送“我”上學;鵝山高小為“我”鋪床;無錫師范送考;無錫師范送“我”去上學的路上為“我”縫棉被。)。
這些場景都顯示出父親對兒子博大的愛。
2.分小組討論,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
生總結,匯報。
第一部分(1)以夢境開始,引入往事的回憶。
第二部分(2~9)以小舟為線索,寫了父親對“我”滿滿的愛。
第三部分(10)以夢結尾,首尾呼應,表現(xiàn)出作者對父親深深的愛意。
五、布置作業(yè)(出示課件9)。
1.背寫課文的生字。
2.繼續(xù)閱讀課文,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體會句中的思想感情。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從課文中的具體描繪中感受到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對父親的感激、崇敬之情。
2.學習本文以小見大的寫法,領悟通過小事來反映人物情感的寫法。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出示課件11)。
1.聽寫上節(jié)課所學的生字詞。
2.回顧上節(jié)課內(nèi)容,說說在“我”的夢中出現(xiàn)了哪些難忘的場景?
3.文中的父親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品讀感悟,體會父愛。
1.課文出現(xiàn)了五個場景,我們先來看看第一個場景。(出示課件12)。
板書:第一個場景。
找出描寫父親心理活動的句子,體會父親的情感。
生總結、匯報。
“心疼極了”體現(xiàn)出父親對“我”的深切的關愛;“父親動心了”說明在明知道自己非常貧苦的情況下,還打算為孩子換房間,體現(xiàn)出父親對孩子無微不至的愛。
生總結、匯報(出示課件13)。
“體會到父親掙錢的艱難”、“不肯再加錢換房子”表現(xiàn)出“我”對父親艱難的體諒,也體現(xiàn)出兒子對父親的愛。
2.品讀第二個場景。(出示課件14)。
(1)作者詳細描寫廟會盛況的目的是什么?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親對“我”的愛?
生總結、匯報(出示課件15)。
詳細描寫廟會的盛況,尤其詳細描寫各種小吃,表達出當時“我”想吃的愿望?!案赣H覺得我太委屈了”可以看出父親對“我”的愛;“做萬花筒”更能體現(xiàn)出父親的愛。
(3)從哪些地方看出兒子對父親的愛?(出示課件16)。
“不敢,也不忍心叫父親買”說明“我”非常體諒父親,也非常愛父親。
板書:第二個場景。
3.品讀第三個場景。(出示課件17)。
詳細閱讀“雨雪天送我去上學”,從中我們感受到什么?
生總結,匯報。
是父愛給兒子撐起了一片天,是父愛讓惡劣的環(huán)境變得溫暖。
板書:第三個場景。
4.品讀第四個場景。(出示課件18)。
讀“無錫師范送考”這個場景的描寫,體會作者沉痛的心情。
板書:第四個場景。
5.品讀第五個場景。(出示課件19)。
哪件小事體現(xiàn)了父愛?
生總結,匯報。
送“我”上學的路上為“我”縫棉被。
板書:第五個場景。
三、感受寫法。
對文章的寫法,你有什么見解?(出示課件20)。
總結:這篇文章選取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這些瑣碎的小事中,蘊含著父親對兒子深切的愛,同時也蘊含著兒子對父親的愛和感激。這種寫法叫做以小見大。
板書:以小見大。
四、激情升華,拓展延伸。
從父親身上我們感受到了這種平凡而又偉大的、深沉的父愛。從兒子身上,我們也感受到了愛和感激。你對父母的感情是否也是這樣?是否也是互相的?寫下來吧。
五、作業(yè)布置。(出示課件21)。
1.找出文中那些描寫父親對兒子的愛的句子。
2.仿照這種寫法,也寫一寫父親對自己的愛。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從顯眼的詞句中深入:在研讀時對字、詞、句、段上是必須要下功夫細細體會的,不能輕易放過。《父愛之舟》這篇課文中,把握重點詞句,同時對含義深刻的句子進行深入細讀,從句子中落實到重點字上,都是值得推敲和品味的。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通過理解詞句,對文章有更深刻的解讀。
2.從熟知的知識點深入:在初讀,研讀后,從學生能夠熟知的知識點切入課堂教學,那一定能給學生自信心,培養(yǎng)好整堂課的氣氛。在這篇文章的處理中,“父愛”這個主旨是學生最為熟悉的知識點,以此作為解剖處,讓學生自我概括文章,并圍繞“父愛”的事件進行梳理就簡單得多了。
美中不足的是對學生激勵性評價不及時,導致一些學生的興致有點低落。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注意及時對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2.學會本課14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3.會用“心急如焚”、“霎時間”造句。4.觀察夏夜的天空,找到天河、牛郎星、織女星,將觀察的結果寫下來。
教學重點難點: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1.相關的投影片,影音文件;2.生字詞小黑板;3.學生自己搜集的有關民間故事的資料;4.一張夏夜星空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每當夜幕低垂,群星閃爍時,我們仰望天空,隱約中不難發(fā)現(xiàn)一條銀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細看看,發(fā)現(xiàn)天河兩邊有兩顆最亮的星星,這兩顆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織女星”。民間早就有關于牛郎和織女的傳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牛郎和織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資料。葉圣陶,又名葉紹鈞,江蘇省蘇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的童話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國現(xiàn)代兒童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著重強調(diào)“釀”的讀音;“妻”的書寫筆順;知道“挨”是多音字并分別組詞。四、理清文章脈絡,理解文意。
1.請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全文,試著給課文分段。
2.學生匯報。課文按時間順序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開頭到“那該多好呢”):牛郎的身世,他精心養(yǎng)牛,和牛建立了親密關系。第二部分(“一年一年過去”到“這就算安了個家”):講哥嫂只給了牛郎老牛、破車,便把他趕出家門。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結束):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織女,二人結為夫妻。
3.再讀課文,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學生甲:牛郎是怎樣的孩子?學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樣度過的?學生丙:長大后他又是怎樣生活的?學生丁:他是怎樣和織女走到一起生活的?五、請同學們圍繞著自己不理解或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自學。
(一)小組內(nèi)交流。(二)全班匯報。1.牛郎是個怎樣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樣度過的?(1)學生甲:牛郎從小無父無母,與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對他不好,吃的是剩飯,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條件差,孤苦伶仃,無依無靠。(2)學生乙:他的童年沒有樂趣,哥哥嫂子變本加厲地讓小牛郎天天干活,放牛。這個年齡應該無憂無慮地上學,而他卻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3)學生丙:我認為牛郎的生活還是有樂趣的,他的樂趣就是和牛在一起。但通過“兩下一比較”,他也樂得跟牛一塊兒出去,一塊兒睡。說明哥嫂待他不好。(4)學生?。号@傻耐晔桥c牛在一起的。通過他對牛照看得那樣周到,簡直就是把它當作人來看待的,說明牛郎是個心地善良的孩子。他對牛很好,無論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讓牛吃好的、住好的、過舒服,他不停地干活,說明他是勤勞的孩子。2.長大后,他又是怎樣生活的呢?(1)學生甲:長大后,他在哥嫂家的生活沒有什么改變,但是干活卻更多、更重、更累了。(2)學生乙:哥嫂怕他分遺產(chǎn),于是不給他分文,把他趕出了家。牛郎勇敢地離開了家,開始尋找自己新的生活。(3)學生丙:牛郎自己的新生活是靠每天辛勤的勞動得來的,從無到有,我想他一定吃了不少苦。(4)老師追問:他會受哪些苦呢?(引導學生結合課文進行想象。)(5)學生丁:牛郎的生活中仍缺少不了這頭牛,是他們共同的努力勞動,才有了一間茅屋,一塊地,才會安了家。(6)老師追問:從中你懂得了什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勞動換來的。)3.他是怎樣和織女走到一起的?(1)學生甲:老牛向他透露了織女下凡的消息,引導牛郎找到了織女。(2)學生乙: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動了織女,也是使他們走到一起的原因。文中寫道“姑娘聽他說,聽得出了神,又同情地,又愛惜地,就把自己的情形完全告訴他了。”織女聽出了神,同情牛郎悲慘的遭遇,是牛郎勇敢離開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品質打動了織女的心,對他產(chǎn)生了愛慕之心。(3)學生丙:織女是王母娘娘身邊織錦最好的外孫女,王母娘娘只讓她們干活,織女厭倦了這種生活,她勇敢地擺脫了受壓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六、你喜歡他們嗎?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讀一讀。
七、布置作業(yè)熟讀課文,試著把故事講給家長聽。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導入新課。1.說說牛郎是怎樣與老牛相處的。2.說說牛郎跟織女是如何認識的。
二、指導精讀,復述故事。1.師:牛郎織女是一個美麗的傳說,誰愿意來做故事大王,還可以帶上你的圖片呢!2.指名上臺講故事。3.補充提示:他講出了這個民間故事的特點了嗎?誰來給他補充。4.閱讀相關小節(jié),出示思考題:(1)牛郎有什么特點?(2)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勾畫出來。(3)該用什么語氣來表述?5.請小導游出示圖片和影音文件,請同學們感受這些特點。6.指導朗讀: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吧。7.指導說話:現(xiàn)在,誰愿意做個故事大王,來為我們有條有理地介紹一下這個情節(jié)。
三、出示要求,豐富情節(jié)。1.師:課文有些情節(jié)比較簡略,你能把它們說得具體點嗎?2.出示句子1:牛郎常常把看見的、聽見的事告訴老牛。3.問:想一想,牛郎會把什么事情告訴老牛呢?(引導學生想象牛郎的心里話,從中體會牛郎和老牛之間的親密關系。)4.出示句子2:仙女們商量著瞞著王母娘娘去人間看看。5.問:仙女們會怎樣商量呢?(引導學生想象仙女們的話,從中感悟仙女們對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6.在交流的基礎上,把想象到的內(nèi)容演一演。
四、拓展練習,體會民間故事的創(chuàng)作方法。課文中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地方,比如,老牛突然說話了,他知道織女何時會下凡。你在課外讀到哪些民間故事也有這樣不可思議的情節(jié),與同學交流。結合交流的內(nèi)容,老師總結民間故事的特點(出示課件):1.時代久遠,往往伴隨著人類的成長歷程而經(jīng)久不衰。2.口頭傳播,民間故事大都以口頭形式傳播。3.情節(jié)夸張、充滿幻想,大都表現(xiàn)了人們的良好愿望。4.多采用象征形式,內(nèi)容往往包含著超自然的、異想天開的成分。民間故事就像所有優(yōu)秀的作品一樣從生活本身出發(fā),但又并不局限于實際情況以及人們認為真實的和合理范圍之內(nèi)。
板書設計:
牛郎織女(一)老牛(善解人意)牛郎(心眼好、能吃苦)織女(心地善良、向往自由和美好)。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1、借助工具書和注釋讀準古文的字音,并適當?shù)刈x出古文的停頓,初步了解古文的特點。
2、能對照譯文和注釋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4、了解關羽,感受關羽的英雄氣概。
教學重點:
1、借助工具書和注釋讀準古文的字音,并適當?shù)刈x出古文的停頓。
2、對照譯文和注釋理解古文內(nèi)容,感受關羽的英雄氣概。教學難點感受關羽的英雄氣概,并能概括地說一說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出示課題。
1、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一篇古文(出示課題)讀讀課題(齊讀課題)。
2、文章選自《三國志》,誰來讀讀簡介?(指名讀簡介)。
3、課題簡明扼要,交代了文章的主要人物(生讀:關羽)板書:關羽。
(2)還交代了事情的大概內(nèi)容(生讀:刮骨療毒)板書:刮骨療毒。
4、再來讀讀今天的課題(指板書)生齊讀課題對于課文你有什么想了解的嗎?針對課題提出問題。
(1)關羽為什么要刮骨療毒?
(2)關羽在刮骨療毒中是怎樣表現(xiàn)的?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出示自學要求;。
1、將課文讀兩遍,注意停頓。把字音讀正確,句子讀通順。
2、再讀讀注釋和譯文,思考同學提出的問題。
正音,出示全文。指導學生注意停頓,讀正確。
2、指導句子中的多音字(文中“為”、“中”、“創(chuàng)”泛紅并注音)這三個多音字,要注意讀準它們的讀音,誰再來讀讀這句句子。(指名讀句子,齊讀句子。)。
3、繼續(xù)交流。繼續(xù)正音。
4、師范讀,學生再練讀。
a、同學們把文章中的字音讀正確了,加上適當?shù)耐nD,聽老師是怎么讀的。(師范讀)。
b、學著老師的樣子再練習讀讀文章,試著讀出古文的韻味。
c、指名示范讀,生齊讀。
三、再讀課文,加深感悟。
學習第一、第二句,了解原因。
1、關羽為什么要刮骨療毒?你找到文中的句子是?交流出示句子。羽嘗為流矢所中,貫其左臂,后創(chuàng)雖愈,每至陰雨,骨常疼痛。醫(yī)曰:“矢鏃有毒,毒入于骨,當破臂作創(chuàng),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BR> (1)要理解古文的意思,首先要理解古文中字詞的意思。這兩句話中你對哪些字詞的意思不理解,我們一起來解決。(學生自由交流)。
(2)老師也找到了一些重要的字詞,有些同學們剛才已經(jīng)解決了,還有一些誰能來說一說它們的意思。嘗:曾經(jīng)。貫:穿透。矢:箭。鏃:箭頭。中:射中。入:滲入?;迹翰』肌6赫Z氣詞。創(chuàng):傷口。
(3)理解古今異義詞(“嘗”、“耳”隨機交流)預設:“嘗”現(xiàn)代的意思是?而在古文中的意思是?“耳”也是一個古今異義詞,現(xiàn)代的意思是,在今天的古文中,它的意思是?(小結)理解古文時一定要注意區(qū)分清楚古今異義詞的意思,不能想當然。
(4)我們理解了字詞的意思,誰來試著說說這兩句話的意思?
a、指名說。
b、自己再練習說說。
c、小結:關羽的傷勢很嚴重。
a、“為流失所中”(引導:關羽被箭射中了,傷到什么程度?)“貫其左臂”是啊,連手臂都射穿了,這句語句更能體現(xiàn)傷勢的嚴重。
b、“骨常疼痛”(引導:醫(yī)生找到了原因,是因為)“矢鏃有毒”而且“毒入于骨”,這些語句更能說明傷勢嚴重。
3、我們讀準了字音,讀出了停頓,現(xiàn)在請你試著用朗讀表現(xiàn)出關羽傷勢的嚴重。
自己練習讀讀這兩句話。指名讀,小組讀。
4、抓住表現(xiàn)關羽傷重的內(nèi)容,用自己的話說說關羽刮骨療毒的原因。
出示填空:關羽,所以要刮骨療毒。(指名回答)預設:關羽被毒箭射穿了左臂,箭頭上的毒滲入了骨頭,所以要刮骨去毒。
學習后兩句,了解表現(xiàn)。
過渡:剛才,我們學習了關羽刮骨療毒的原因,是分三步來學習的。先把文中的句子讀正確了。接著,對照課后的注釋和譯文理解了重點字詞和句子的意思。最后,我們找到了關鍵的語句解決了同學提出的問題?,F(xiàn)在就請同學們按照這樣的學習步驟,學習這兩句句子。原先的語言我覺得不夠清晰,可以講得再明白扼要一些。
(1)正確、有節(jié)奏地朗讀上面的兩句話。
(2)對照課后的注釋和譯文理解加點字和整句話的意思。
(3)找出關鍵語句回答:在刮骨療毒的過程中,關羽是如何表現(xiàn)的?
2、交流。
(1)指名讀。
(2)理解意思,自由交流。
a:字義:劈:用刀破開。適:恰好。炙:烤熟的肉。流離:淋漓。盈:滿(指導理解“飲食相對”)古文中會出現(xiàn)詞序顛倒的情況,理解時同學要特別注意。
b:句意:說說這兩句話的意思?指名說。自己再練習說說。
3、出示第三句話。
(1)這句話中,關羽的具體表現(xiàn)是(指名交流)(板書:令醫(yī)劈之)。
(2)出示填空:羽便伸臂,()地說:。想象一下,關羽讓醫(yī)生來剖開他的手臂時,是怎樣說的。(指名交流)。
(3)關羽毫不猶豫地(指板書)誰來讀?指名學生讀。點評:對,讀得干脆利落。
4、出示第四句話。關羽刮骨療毒時的表現(xiàn)是。(割炙飲酒,言笑自若)。
(1)師:關羽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割炙飲酒,言笑自若的?(生自由交流2、3人)。
(2)師:關羽刮骨療毒的過程,課文中寫的很簡單,而在《三國演義》中有一段具體的描述。出示:佗取尖刀在手,令一小校捧一大盆于臂下接血。佗曰:“某便下手,君侯勿驚?!惫唬骸叭稳赆t(yī)治,吾豈比世間俗子懼痛者耶!”佗乃下刀,割開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聲。帳上帳下見者,皆掩面失色。公飲酒食肉,談笑弈棋,全無痛苦之色。須臾,血流盈盆。佗刮盡其毒,敷上藥,以線縫之。(節(jié)選自《三國演義》)(師一邊讀一邊把關鍵的詞句解釋一下,如:陀指華佗悉悉有聲的意思等)。
(3)引讀:當醫(yī)生下刀,割開皮肉,直至于骨時,關羽(割炙飲酒,言笑自若);當醫(yī)生用刀刮骨,悉悉有聲時,關羽還是(割炙飲酒,言笑自若);當帳上帳下見者,皆掩面失色時,關羽仍然(割炙飲酒,言笑自若)。
(4)想象一下,在旁的將士們看到此情此景,心里會想些什么?出示填空:在旁的將士們看到了此情此景,心想:。(指名交流)(教師最后要引導學生說到:關羽真乃英雄也!或關羽真是一個英雄啊!)。
(5)誰再來讀讀這兩句話,讀出關羽的英雄氣概。指名讀,男女分組讀。
4、再讀全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1)讓我們完整地讀讀全文,感受這位英雄的氣概。
(2)這樣的英雄,他的事跡怎能不為人傳頌?試著和同桌概括地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出示關聯(lián)詞(“因為??所以??”,“雖然??但是??”),幫助學生說簡潔。預設:因為關羽被毒箭射穿了左臂,箭頭上的毒滲入了骨頭,所以要刮骨去毒。雖然刮骨療毒令人十分痛苦,但是關羽毫不畏懼,治療時,仍然言笑自若。
四、總結全文。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第33課《關羽刮骨療毒》。全文內(nèi)容簡短,語言精練。雖然只有85個字,卻將事情的前因后果交代得十分清楚,寫得也很傳神,讓我們仿佛看到了三國時期那位充滿英雄氣概的蜀漢名將關羽,是一篇值得我們反復誦讀的好文章。
板書設計:
關羽刮骨療毒。
貫其左臂失鏃有毒毒入于骨(為什么?)。
令醫(yī)劈之割炙引酒言笑自若(怎么表現(xiàn)?)。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六
1、認識課后2個生字并能正確書寫。
2、體會這首詩的意思,領會詩中所描寫的情境及詩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誦讀這首詩,并能背誦。
4、培養(yǎng)自己對古詩的興趣,并能在課后去搜集更多自己喜歡的古詩。
教學重點。
這首古詩的教學重在美讀。通過誦讀,領悟意境,領會我國古代詩歌的藝術魅力。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了解唐詩,作者張繼及這首詩的時代背景。
師:反映詩中意境的圖畫或教學掛圖,古代彈撥樂曲的磁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音樂引入。
1、放古樂磁帶,帶學生入情入境。
2、教師語言導入,板書課文題目,指名讀題、解題,介紹作者。
張繼,唐代詩人。他的詩,多是描寫旅途感受和自然風光,寫得自然樸素,情味深遠。《楓橋夜泊》是詩人夜泊楓橋,見景色思己落第,心情抑郁,有感而發(fā)所寫。由于《楓橋夜泊》這首絕句,楓橋和寒山寺成了人們向往的名勝之地。
二、感知課文。
1、教師配樂,示范誦讀這首古詩。
2、學生自由讀詩,將不懂的字、詞勾出。
3、同桌互相幫助,解決不懂的字詞。
4、質疑答疑。
5、同桌互相講一講詩句的意思。
6、師根據(jù)掛圖相機糾正、指導。
今譯:月亮慢慢落下去,烏鴉啼聲陣陣,秋霜仿佛鋪天蓋地。伴著江邊的楓樹,對著江中的漁燈,漂泊思鄉(xiāng)的憂愁使我難以入眠。蘇州城外的寒山寺,夜半冷清的鐘聲,傳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三、美讀課文,深入領會。
1、自由地朗讀詩歌,邊讀邊想: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并用筆勾畫出來。
2、這是哪個季節(jié)的景象?你是從哪些詞句中看出來的?在這些詞語下面作上記號。
3、這時詩人的心情是什么樣的?詩中的哪個字最能表達詩人的感情?
4、理解“愁”,詩人究竟“愁”什么?為什么而“愁”?(讓學生根據(jù)自己搜集到的資料進行補充)。
5、看到的、聽到的和詩人的心情有什么關系?邊讀邊想象詩句中描繪的畫面。
6、說詩意境,加深領會詩表達的感情。
師小結:
這不僅是一首詩,也是一幅畫。這幅畫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和夜泊的“客船”。這是一幅多么美麗的“楓橋夜泊”圖啊!詩人很善于設色,霜天是透明的,漁火是鮮艷的,二者遙相輝映。近處的漁船和遠處的山寺,又通過鐘聲聯(lián)系起來。這樣,就使得遠景和近景交織成章,連成一片,使得整個畫面富有層次感。除了色彩以外,還有聲音,夜空的鐘聲,一聲一聲地傳到客船,敲在旅客的心上。這怎能不引起旅客無限的遐想?這幅楓橋夜泊圖的情調(diào)是孤寂的,但由于作者豐富、鮮明的設色和興致盎然的景物描繪,并不引人進入“愁”境,反而能使人得到一種美感。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七
教學目標:1、默讀課文,理解朱丹在考場上為什么放棄終試,后來又為什被破格錄取。
2、能結合上下文理解難句的意思。
3、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朱丹的愛國之情,知道在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祖國的歷史。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通過朱丹的語言、神態(tài)、笛聲體會他的愛國之情。
教學難點:能夠結合上下文理解難句的意思。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今天我們接著學習9課——木笛,讓我們一起走近朱丹,聆聽他的笛聲,一起走進朱丹的內(nèi)心,感受他的心聲。
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回憶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生說主要內(nèi)容)。
二、理解對話,體會真情。
1、出示課件:看過卡片,朱丹眼里閃過一絲悲戚。
師:在終試的考場上,當朱丹看到卡片上的題目時,他的眼中閃過一絲悲戚。這是為什么?默讀1-23節(jié),找到原因,簡單批注。
預設:學生應該很容易能找到“今天是12月13日,悲傷的日子讓他無法演奏;這個考試不是一般的考試,經(jīng)過兩輪激烈的競爭才進入終試,這是決定人一生命運的關鍵時刻,他不演奏,也許就與夢想失之交臂)。
如果學生不能從競爭激烈、決定命運的角度回答,師可以“這是一場怎樣的考試”引導。
12月3日是個令人悲傷的日子,為什么?(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日)。
2、師:你知道南京大屠殺嗎?
(兩個同學說說)。
(播放課件:南京大屠殺圖片資料)。
師解說:12月13日,作為中國人是永遠不應忘卻的。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陷南京。一場駭人聽聞的大屠殺開始了。日軍對被俘的中國軍人,對成千上萬的難民,對無數(shù)的男女老幼用機槍掃射,尸骨堆積如山;侵略軍把我們的同胞綁在木樁上作為活靶子練習刺殺;為了掩蓋罪行,殺人后他們放火焚尸,或沉尸江中;成千上萬的中國人被趕入土坑殘忍的活埋;有兩個日軍居然用中國百姓的頭顱做賭注,展開殺人比賽;就連幾個月的嬰兒也不能幸免,被挑在槍尖扔入火堆活活燒死。南京成了人間地獄。
(大屏幕出示)。
預設:學生回答(可能是對日本侵略軍的憤恨,可能認為是國恥,可能認為世界需要和平等)。
師:在這樣的日子里,朱丹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南京大屠殺那悲慘的一幕幕,想到那些無辜被害的同胞,他又怎能吹奏歡快的曲目呀!
課件出示:看過卡片,朱丹眼里閃過一絲悲戚。沉默片刻之后,他向主考席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抬起頭,歉疚地說:“請原諒,我可以不演奏歡樂的曲目嗎?”
他沉默片刻,只是片刻便快速而冷靜地做出決定——拒絕演奏。(板書:拒絕演奏)。
4、師:朱丹的決定猶如悶雷在考場爆裂,這樣重要的考試怎能輕言放棄呢?考官們不理解。他們哪里知道,一邊關系著自己的命運,一邊是國恥國恨,朱丹做出拒絕演奏的決定內(nèi)心是多么的痛苦,但又是多么的堅定。
請學生讀一讀對話。
師指導朗讀。
分角色朗讀。
三、聆聽笛聲,感受心聲。
生自讀后回答。
2、課件出示課文片段:一片熒熒光亮,像曙色萌動,像蓓蕾初綻,像墨滴在宣紙上無聲暈染。走近一看,竟是一個由孩子組成的方陣。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們高矮不一,衣著不一,顯然是自發(fā)聚集起來的。他們的頭上、肩上積著一層白雪,仿佛一片幼松林。每個孩子手擎一支紅燭,紅燭流淌著紅寶石般的淚。
生齊讀。
3、師:同學們,聽老師讀,你們用心去聽、去看,你仿佛看見了什么?
師范讀。
預設:學生想象可能會有些難,引導學生理解“曙色”“蓓蕾”“幼松林”都象征著孩子,象征著希望,象征著祖國的未來,師可引導“朱丹為什么會想到這些畫面”他被孩子們感動了,愛國的情感就像墨滴在孩子們的心中無聲擴散開來,他在孩子的身上看到了一顆顆火熱的愛國心,看到了祖國的未來)。
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展開想象,教師及時、恰當評價。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師:看到眼前的情景,朱丹內(nèi)心的情感再也無法抑制。
他想——(學生接)。
他要——(學生接)。
他只有——(學生接)。
學生回答。
課件出示:笛聲悲涼凄切,猶如脈管滴血。寒冷凝凍著這聲音,燭焰溫暖著這聲音。墜落的雪片紛紛揚起,托著笛聲在天地間翩然回旋。孩子們在靜靜地傾聽,他們似乎聽懂了這如泣如訴的笛聲。
生齊讀。
生回答(悲傷、傾訴、憤怒、吶喊等)。
師:是的,這笛聲在雪花紛飛的南京夜空中回旋,這笛聲是在告慰死去的亡靈,這笛聲是中國人不忘國恥的吶喊,這笛聲是對劊子手的控訴,這笛聲更是如朱丹一樣千萬中華兒女的中國魂!
請你再讀這節(jié)。
音樂起。
師:這就是朱但當時吹奏的曲子,伴著這幽幽咽咽的笛聲,讀一讀這首小詩。
指名讀這首小詩。
齊讀這首小詩。
四、破格錄取。
師:朱丹的笛聲不但感動著我們,感動著孩子們,更讓主考的大師改變了態(tài)度,這是為什么?默讀最后四節(jié)。
生讀后回答。(應該能從愛國來講)。
師:是的,大師是被感動了,被朱丹和孩子們胸中跳動的火熱的愛國心感動了。大師僅僅是因為朱丹的出色演奏鞠躬嗎?在作者的原著中大師還對朱丹說了這樣一句話:“我是在向一種精神鞠躬”。這種精神就是我們的中國魂!
(板書:中國魂)。
朱丹雖然沒有參加終試,但他被錄取了。因為他有一顆滾燙的愛國心,因為他有不屈不撓的中國魂。遺忘就等于背叛!讓我們記住這段血淚史,讓我們永遠做像朱丹那樣有氣節(jié)的中國人!
板書設計:
木笛拒絕演奏廣場悲歌。
中國魂。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八
教學目標:
1、抓朱丹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反復揣摩,感悟他用“笛聲”如泣如訴內(nèi)心的情懷。
2、領悟人物精神與事物品格喻指的高度統(tǒng)一。
3、在讀中提升情感,喚起對南京大屠殺刻骨銘心的痛楚,提升不忘歷史的民族責任感。
教學過程。
一、聆聽生命心曲。
師:這節(jié)語文課,我們繼續(xù)隨著作者趙愷先生的思緒,再次走進手握木笛的青年朱丹,走進朱丹的內(nèi)心世界。通過初讀課文,我們了解到朱丹由于拒絕吹奏歡快的樂曲揮淚離開考場,而當他面對一片瑩瑩燭光時,他卻佇立雪中,盡情地吹奏起來,那么課文是用怎樣的語句來描寫朱丹吹奏的那一曲木笛聲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畫一畫,品一品。
(指向如泣如訴的樂聲,直達人物心靈)。
回答范圍:“笛聲悲涼凄切,猶如脈管滴血。寒冷凝凍著這聲音,火焰溫暖著這聲音。墜落的雪片紛紛揚起,托著笛聲在天地間翩然回旋”
孩子們在靜靜地傾聽,他們似乎聽懂了這如泣如訴的笛聲。
師:評價,應對學生發(fā)言,從內(nèi)容的準確,朗讀的流利,情感的傳遞等角度予以引領。
生:
師:看來,我們擁有高度的共識。請看屏幕。
(悲涼凄切、脈管滴血、翩然回旋、如泣如訴)。
師:誰來字正腔圓,字字入心地讀讀這四個詞。
生:
師:詞語是能夠傳遞情緒的,它還帶有母體語句所特有的情感色彩,請你用心的聽,靜靜地想,你一定會聽到許多意想不到的聲音。請閉上眼睛,用心傾聽、想象。(師讀)。
師:你好象聽到了怎樣的木笛聲?
生:匯報同時請他們把感情帶入句子中。
師:最后落在“如泣如訴”
泣::(板書“訴”)。
師:是的,這流著淚的,款款傾訴的笛聲在南京城飄雪的夜空中回旋,你們聽到了,我們大家都聽到了,讓我們一起很有感覺的把我們的情緒、感覺遞進這些詞語中,再來讀一讀這四個詞語。
生:
師:保留著這種感覺,讀著這些詞語,如果朱丹此時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是不是有什么問題想問問朱丹?(意在指向那段痛楚的歷史)。
生:
生:
二、揭開慘痛歷史。
生:今天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紀念日。
師:是因為__________。
生:
(圖片:呈現(xiàn)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佐證:教師解說詞:1937年12月13日,南京在日本侵略軍的鐵蹄下淪陷。喪心病狂的侵略者悍然進行滅絕人性的大屠殺,古都南京,血流成河,白骨累累,30萬以上的無辜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遭到屠殺,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慘痛的一頁,也是人類歷史上慘絕人寰的章節(jié)。
師:屠殺持續(xù)了40多天,近1000個小時,大約60000分鐘。遇難同胞超過300000人,大約每12秒鐘就有一個生命消失。來,我們一起讀一讀這一組數(shù)字。
(屏幕打出:屠殺持續(xù)了/40多天/近1000小時/大約60000分鐘/屠殺300000人/大約每12秒鐘消失一個生命)。
生:
師:這是什么?這難道僅僅是幾個鮮紅的數(shù)字嗎?這是什么?(國恥)。
師:以朱丹的藝術才華,演奏歡快的曲目并不難,但他是那么的熱愛他的木笛,已達人、笛合一,樂曲即心曲的境界。所以當朱丹想到今天是中華民族的奇恥大辱,他又怎么能讓自己心愛的木笛流淌出歡快的樂曲呢?來,現(xiàn)在你就是考場上的朱丹,醞釀一下情緒,誰愿意和我一起對讀考場上朱丹與大師的對話,體驗朱丹內(nèi)心的痛楚與決絕。
就在這段話中,朱丹放棄了什么?他在堅守什么?為了祖國的尊嚴,別說是藝術前途,即便是自己的生命,他也會無所畏懼的放棄,所以話語中即便不忍,但卻萬分的堅決,沒有絲毫的回旋,沒有絲毫的卑微。來,誰還愿意再做一次朱丹。
(對讀)。
三、燭照一片心靈。
生:(臨近石碑,只見一片瑩瑩光亮,像曙色萌動,像蓓蕾初綻,像墨滴在宣紙上無聲暈染……紅燭流淌著紅寶石般的淚。)。
師:臨近石碑,只見一片瑩瑩光亮,
生:接讀。
師:請大家把眼睛閉上,讓我們一起用心去看,這段話在你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
師:讀。
生:聽。
師:睜開眼睛,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生:萌動的,初綻的,暈染的,自發(fā)的,流淌著紅寶石般的淚的,幼松林。
師:侍機板書(幼松)。
師:敲打“顯然”
師:“顯然”這個詞在語段中想強調(diào)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你感覺到了什么?
師:為了幫助大家理解,我將這句話作了修改:走近一看,竟是一個由孩子組成的方陣。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們高矮不一,衣著不一,整齊的排列在那里。他們的頭上、肩上......”
師:請談談你對這兩組語句的理解。
(自己的意志與他人的意志的反差)。
生:接答。
師: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諾貝爾詩人伊利·威塞爾(美國作家,1986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多年前就曾提出警告:忘記大屠殺,就是第二次屠殺。列寧也說過: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這一刻,朱丹并不孤獨。
生:吹木笛。
生:吹木笛。
師:是??!他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吟唱。(樂聲起)。
師:笛聲化作了這樣的文字“笛聲悲涼凄切……這如泣如訴的笛聲”請你用心地帶著音樂給你的`感覺,帶著音樂給你的情緒,再來讀一讀。
生:讀。
師:現(xiàn)在請你一邊默默的靜靜地讀這笛聲,一邊用心去思考,就在這段文字中,似乎有一個聲音在向你哭泣,有一個聲音在向你嘆息,有一個聲音在向你吶喊,然后拿起筆,把你感覺到的哭泣、感覺到的嘆息、感覺到的吶喊,感覺到的笛聲以外的聲音,用一兩句文字傾訴出來。
生:伴音樂寫。
師:你感覺到了什么聲音?
生:(對歷史的關照,應對中提煉“慰亡靈”)。
生:
生:梅花。
生:梅花。
師:理由。
生:照應朱丹出場。
師:作者在這里為什么刻意安排這樣一段文字呢?
(自古以來,梅花以其不畏嚴寒,不懼雪壓,卓然綻放的品格,贏得了中國文士的青睞,被譽為花中四君子,也成為高貴品格的代言,朱丹愛國之情的堅守與梅花的風骨達成了高度的統(tǒng)一,朱丹就是一株奇崛偉岸的梅(板書:臘梅))。
師:指板書,在這里,臘梅與幼竹達成珠聯(lián)璧合之態(tài)延續(xù)我們不朽的國魂(板書:鑄國魂)這感人的場景也深深地打動了那位果斷拒絕他同時又深感惋惜的藝術大師,因為,在他們心中,共同擁有著對自己祖國的至誠。
師:讓我們以著名詩人王久辛在紀念南京大屠殺70周年所作的長詩《致大?!返膸拙浣Y束我們今天的心旅,讓我們永鑄愛國之魂:面對列強,國破了/但精神的山河在___只要/精神不滅阿____/祖國,就永遠____有尊嚴!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九
1.教師配樂朗誦改編詩《故鄉(xiāng)》。
2.學生談談從詩中感受到的思鄉(xiāng)之情。
3.引出課題《小橋流水人家》,齊讀課題,問:在你的腦海中會出現(xiàn)怎樣的畫面?
4.配樂欣賞江南小景圖片,跟隨作者一同走近心中的小橋流水人家。
1.出示自學要求:
(1)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新詞,不理解的地方做個記號。
(2)邊讀邊劃出直接表明作者感情的句子。
2.檢查讀書情況:
a 讀生字新詞,發(fā)現(xiàn)兩組詞語的特點:
清澈見底的小溪 依依多情的楊柳
潺潺地環(huán)繞 隨風飄動
細細的流泉 柔軟的柳枝
粼粼的波紋 婀娜的舞姿
灌溉田園 清洗衣物 采摘茶葉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守望相助
b 談談讀了課文后的初步感受。
c 找出直接表達作者內(nèi)心情感的語句,讀一讀。
1.出示: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
思考:“那段日子”指的是什么日子?“那些美好的印象”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2.引導學生概括出
溪中捉魚蝦
事 橋上送野花 (趣) 找出描寫這些趣事的語句,品讀感受。
茶山摘茶葉
【重點感悟】
“我喜歡過橋,更高興把采來的野花丟在橋下,讓流水把它們送到遠方?!?BR> 學生體會說話:流水把野花送到了遠方,也把( )送到了遠方。
指導朗讀:
我和一群六七歲的小朋友,最喜歡扒開石頭,尋找小魚、小蝦、小螃蟹。我們并不是捉來吃,而是養(yǎng)在玻璃瓶里玩兒。
我喜歡過橋,更高興把采來的野花丟在橋下,讓流水把它們送到遠方。
我曾經(jīng)隨著采茶女上山摘過茶葉,我喜歡茶樹下面紫色的野花和黃色的野菌。
結合板書:事----趣。
3.師:文中除了這些童年時代發(fā)生的趣事,還有哪些給作者留下難以磨滅的記憶?引導學生概括出:
景 小溪 垂柳 水鳥 老家 村莊 (美)
4.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家鄉(xiāng)的景的呢?請劃出相關語句,讀一讀。
a 【重點品讀】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終年潺潺地環(huán)繞著村莊。溪的兩邊,種著幾棵垂柳,那長長的柔軟的柳枝,隨風飄動著。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兩三枝特別長的,垂在水面上,畫著粼粼的波紋。當水鳥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時,流水也唱和著,發(fā)出悅耳的聲音。
師:想象自己喜歡的畫面,有感情地讀給大家聽。
閉上眼睛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用一個詞語形容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
師生合作配樂朗誦改編詩:
師:家鄉(xiāng)的景色如詩如畫,
生:怎能不叫人如醉如癡?
師:我陶醉了,
生:陶醉于(潺潺環(huán)繞的溪流);
師:我陶醉了,
生:陶醉于(垂柳婀娜的舞姿);
師:我陶醉了,
生:陶醉于(水鳥悅耳的唱和);
師:在那段日子里,那美好的印象,
生: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
b 作者的老家與我們的最大不同是什么?為什么作者還那么喜歡呢?談談理由。指導朗讀。
c 村莊的人們----勤勞、互助。從“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守望相助”看出。
1.作者表達的是思鄉(xiāng)之情,他是怎樣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
通過對故鄉(xiāng)的具體的景物和事情的描寫來表達的。
讀課文中相關語句。
2.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不平淡,更真實,更感人。
3.小結寫法:
?通過描寫美景來表達愛的情感。
?直接抒發(fā)對家鄉(xiāng)的愛、懷念。
?通過回憶有趣的往事來表達情感。
1.范文引路(學生平時的日記):
還想和爸爸一起開心地在小河邊玩打水漂的游戲。爸爸玩打水漂可是一流的高手,他撿起一片碎石片,使勁一扔,“嗖”的一下飛出去,在水中就能打出了五、六個水漂,真厲害!可我學了好久還打不出一個水漂來。爸爸說:“這就是鄉(xiāng)下孩子的樂趣,我小時候經(jīng)常和幾個小伙伴一起在小河邊玩這種游戲?!?BR> 噢,原來鄉(xiāng)下孩子也有著我們城里孩子不同的樂趣!
2.找出文中寫景、寫事的語句讀一讀,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3.練筆:每個人都有自己懷念的故地,或城市,或農(nóng)村,請你也用學到的方法,選取一處美景,或一件趣事,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吧!
4.學生練筆,教師巡視指導。
5交流展示。
8*小橋流水人家
景 小溪 垂柳 水鳥 老家 村莊 (美)
小橋流水人家 溪中捉魚蝦
(一輩子難以忘記) 事 橋上送野花 (趣)
茶山摘茶葉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十
本冊生字共224個,其中要求會寫的148個。本復習針對要求會寫的148個,但課標要求的積累量遠不止這個,因此復習必須體現(xiàn)前后聯(lián)系。
思路:字的復習首選歸類、比較、前后聯(lián)系等方法,讓學生在比較中明晰,在歸類中強化。
題例:
一、形近字比較并組詞。
芬、芳絢、詢耕、耘瀚、潮漸、慚婪、焚匆、勿竿、竽。
腮、鰓捧、棒祿、綠壁、臂俄、哦斯、欺誘、繡樸、撲。
摩、磨悅、脫詳、祥賣、買綱、鋼販、返戀、蠻予、矛。
萊、菜駭、孩履、覆旬、甸役、設酒、灑羞、差誕、挺。
二、同音字、音近字比較并組詞。
昏、暈韻、均銅、筒昂、仰紡、訪稍、艄筏、伐腦、惱。
劈、避暫、嶄佩、配震、振均、勻廢、費。
三、看下列各組字有什么規(guī)律。試著再加偏旁組字。
尾、娓老、姥黑、墨吾、語昆、棍牙、訝卓、掉眉、媚。
采、睬扁、騙巷、港。
四、寫同音字組詞。
yi――洋溢意思友誼異常意義。
jin――胸襟今天金銀禁不住。
cui――翠綠干脆脆生生。
tian---恬靜甜蜜填空。
lin――魚鱗樹林臨近鄰居波光粼粼。
mu――暮色幕布墓地屏幕。
li――厲害歷史勉勵利益例子。
chui―--錘子捶背垂頭喪氣。
yan―--硯臺燕子大雁厭惡鮮艷。
ken――肯干懇切勤懇懇求。
lan――船欄欄桿阻攔籃子藍色。
cong----匆忙蔥姜聰明。
tao――波濤掏出來滔滔不絕。
五、加偏旁組字組詞。
欠:炊煙吹拂道歉飲食款待欣喜。
鬼:慚愧瑰麗魂魄魔鬼魅力。
錄:綠色剝皮俸祿。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十一
1. 認識單位“1”,理解分數(shù)的意義及分母、分子的含義。
2.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3. 通過層層設疑,不斷強化學生的質疑意識,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
教學重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
課前準備:通過各種途徑去查找、了解分數(shù)是怎樣產(chǎn)生的。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
再請同學們看兩個例子。
1、出示2個實例(課件)
(2) 用米尺來測量木板的長度,能用整米數(shù)來表示嗎?
許多例子都可以告訴我們,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有時我們通過計算或是測量都是不能得到整數(shù)結果的,為了適應客觀實際的需要,而產(chǎn)生了新的數(shù)——也就是分數(shù)(出示)。開始,人們只認識一些簡單的分數(shù),如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經(jīng)過很長時間后,才產(chǎn)生像現(xiàn)在這樣完善的分數(shù)的知識。同學們知道嗎?我國還是世界上發(fā)明和使用分數(shù)比較早的國家之一。
其實分數(shù)對于同學們來說不會太陌生,我們已經(jīng)對分數(shù)有了初步的認識。
2、 揭示課題: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在分數(shù)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探究分數(shù)的意義。
二、互動探究
(一)復習把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
首先讓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
1. 用課件展示。(3個例子)
(1) 把一塊餅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2) 把一張正方形的紙平均4份。
(3) 把一條線段平均分成5份,
2. 小結:以前我們學習了把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shù)表示。
(二)學習把一個整體平均分
1.想一想: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不是只能把一個物體進行平均分?請舉例。
師小結: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僅能把一個物體進行平均分,還可以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來平均分。
2.思考:
這里有一堆蘋果,你能拿出它的1/4 嗎?你是怎樣想的?
把什么看作一個整體?怎么分的?能完整的敘述一下嗎?
把這些蘋果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每份的一個蘋果就是這些蘋果的1/4。
3.討論:
把6只熊貓平均分,有幾種分法?每份用什么分數(shù)表示?
(1)匯報分的情況。
(2)說說你們是怎樣想的?注意敘述完整。
把什么看作一個整體?怎么分的?
還可以怎樣分呢?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十二
1、感知目標: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生活中物品。培養(yǎng)收集能力。
2、技能目標:通過制作活動,發(fā)展學生想象力,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用自己的智慧美化環(huán)境。
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
:水彩筆、蠟筆、彩紙、剪刀、固體膠、紙盒。
師:今天,能和咱們班同學一起上美術課,老師心理特別高興,所以想給大家變個小魔術,你們想看嗎?你們家廢舊的報紙都用來做什么?看,老師這有一張舊報紙,經(jīng)老師一卷變成了什么?魔術棒。再一卷又變成了什么?蝸牛。對,還需要再一擰,出來頭和角??矗梢粡垙U紙箱里的廢報紙變成了一個有生命的小蝸牛。你們想變嗎?那么大家仔細想:在你們家里有沒有這樣可以拿來變一變的廢舊物品呢?細心的同學想一想來告訴老師和同學。(指名答。)同學們都是細心的人,生活中有這么多廢舊不用的物品,雖然沒用了,可心里又特喜歡,扔了覺得可惜,怎么辦呢?廢物利用,變廢為寶。好,今天我們學習:變廢為寶。(板書課題)。
師:老師收集了一些用廢舊物品變成的好東西,你們想不想看?老師有一個小要求:仔細看,認真想,這些好東西都是用什么材料來制作的?用什么方法來組裝的?請看大屏幕。
師:現(xiàn)在你們是不是受到了一些啟發(fā),又有了新想法?誰來告訴老師和同學們?
師:咱們同學可真了不起,個個火眼金睛,想不想做出比這些作品還要好的作品來?老師滿足你們的愿望。為了做得更快更好,我們必須先拿出設計方案來??梢宰约鹤觯部梢詭讉€人合作。比一比哪組的同學最先拿出設計方案。開始。
師:老師相信你們的方案都是科學合理的,現(xiàn)在就用你們的實際行動來證明。看一看哪組分工最合理,制作最快。讓我們腦筋轉起來,讓我們的小手動起來。讓我們變廢為寶的夢想快快實現(xiàn)。(開始制作,放音樂。)。
師:好,有的小組做好了?,F(xiàn)在請同學們把你做好的作品舉起來,讓大家互相看看,比比,你最喜歡哪一個?快快告訴它的小主人。
師:你想讓你的作品更漂亮嗎?現(xiàn)在我們給他們布置一個家好嗎?請全班同學都來參與,做完的同學把你的作品放到這個展示臺上。沒做完的先不做了,收拾一下周圍的衛(wèi)生。(師布置。)。
師:小小展示臺布置好了,你們高興嗎?我們一起做游戲吧!
師:現(xiàn)在請同學來介紹你的作品,給他起個名字。下面的同學用掌聲來表示是否喜歡你的作品。并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我們要為最受歡迎的作品頒獎,并做簡單的采訪,對觀眾也要采訪。
師:同學們,今后生活中你們將如何處理廢品呢?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十三
學習目標:
1、學生自主識字,在實踐中總結不同的識字方法,靈活運用。
2、認記2個生字,學會正確書寫“波、游、戲”3個字。
3、朗讀詩歌,感知風的特點,體會詩歌的韻味。
4、續(xù)編詩歌,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
5、通過隨文識字,自主識字,游戲識字等方法,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
6、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陶冶情操,升華感情。
7、培養(yǎng)觀察自然,熱愛大自然的興趣。
教具準備:字詞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揭題激趣。
1、導語:
同學們,今天老師先請大家欣賞一首首古詩: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三盡浪,入竹萬竿斜。(出示課件引入)。
設計理念:運用動畫的課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其一開課就感到課的新穎,有趣,從面投入十分的學習熱情。
2、這首詩寫的是什么?
3、讀題后(點擊課件“圖片”)引入本課教學。
過渡語:風常和我們在一起,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風?有過什么感受?學生交流。
設計理念:這一課件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風吹葉動水波蕩”,這時課件的出現(xiàn)既再現(xiàn)學生的生活實際,又與課文內(nèi)容相聯(lián)系,配以輕風拂過聲,營造出濃濃的詩情畫意。
二、整體感知,隨文識字。
1、出示“課文”課件,看、聽詩歌。(要求學生標清小節(jié),勾畫出生字、新詞)。
2、學生自由識字(點擊“生字”課件)。
a.學生利用自制的字卡,與同學互幫互助。
b.全班交流識字方法。
c.集體齊讀字詞。
d、把字寶寶送回句子中讀一讀。
設計理念:“生字”課件的及時出示,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標理念,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讓學生在語境中靈活的識記字詞。學生動手動腦,運用多種學習方式,能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3、再讀全文,整體感知。想一想,議一議:詩中的哪些詞句能發(fā)現(xiàn)風的蹤跡?(板書略)。
設計理念:從整體到局部,再回到整體,讓孩子們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去感知文本。體味中華文字的魅力。
三、抓重點詞句,精讀感悟。
1、過渡:
風就像一位淘氣的娃娃,是那樣的活潑可愛。你最喜歡詩中的哪一節(jié)?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jié)細讀品味。
設計理念:讓學生有選擇性地學習,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個性化,能更大程度地調(diào)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2、分別指名賞讀。(讀一讀、議一議、畫一畫)隨機精讀感悟三個小節(jié)。
a、指名讀,集體評議。
b、抓重點詞讀讀感悟微風輕拂的意境:顫動-抖動;林木點頭;起波-蕩起波紋。
c、指導賞讀。(讀出對風的喜愛,語氣輕柔、愉悅的語調(diào))個別范讀、齊讀、小組賽讀。
d、畫一畫風(分小組畫)、展示評比。
設計理念:三節(jié)課件都可以分別點擊出重點詞語,幫助學生體驗情境。同時伴著輕柔的音樂,徐徐送來的微風,在充分的誦讀中,讓課堂詩意流淌,詩意濃濃,使學生在感受美的過程中陶冶情操。
3、想一想,這三節(jié)詩所描寫的是一樣的,如果說不一樣,請具體說說有什么不一樣?
設計理念:體會三節(jié)詩所描寫的風力的大小不同,感悟詩人精巧的行詩設計與安排。
四、拓展練習。
寫一寫風,積累背誦我能行。
1、當個小詩人,同桌互說。
2、(出示課件)完整地編一小節(jié),集體交流。
設計理念:此處課件及時出現(xiàn),可以積極地撥動學生思維的琴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積累背誦。(將續(xù)寫的小詩和課文連起來讀一讀,感受創(chuàng)作成功的喜悅)。
4、選讀精美的小詩。
a、課件出示。
b、課外自讀。
設計理念:生活是語文的大課堂,把學校小課堂中學到的方法運用到實際生活、學習中,才是我們教的最終目的,所以我們不能局限于三尺講臺、一本教育科書,把學習的語文學習引領入生活,培養(yǎng)會終生學習的學習型學生。
因此,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與積累是重要的。我設計的這個環(huán)節(jié)對于二年級的孩子們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但是我們要讓學有余力的孩子跳一跳,摘得蘋果。
五、小結。
風無處不在,只要我們留心觀察,風就在我們身邊。大自然還有許許多多的奧秘,細心的孩子一定會找到更多的“自然朋友”。
教后反思:
由于教學準備充分,教學中感覺得心應手。學生讀得有感情,大多數(shù)能背誦。識字方法交流時,雖然,發(fā)言的孩子不多,但是識記生字的方法很好,特別是記“游”的方法:一片水域方方正正,一名男子臥在水面上,有趣又巧妙,學生記憶深刻。
不足之處是:課件的設計有一點問題,動畫態(tài)的畫面運用過多,影響了學生注意力的指向性,沖淡了語文的學科特點。以后的課件應多以文本的形式,突出語文的特性。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十四
能遵守學校規(guī)章制度,活潑可愛,對學習有清楚的認識,努力上進,但也有部分男生好玩,懶惰,學習動力不強,因此學習成績不夠理想。
從上學期期末考試來看,全班同學都進步不少。本期目標希望在牢抓字詞基礎上再接再厲,爭取把字寫得更好,擴大學生閱讀量,作文能小有進步。
本冊教材是以語文知識和讀寫能力訓練為序編排的。教材的結構與思路有一定的繼承性,體現(xiàn)整套教材的延續(xù)性,同時又有發(fā)展變化。
如:課文既保留傳統(tǒng)繁榮優(yōu)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時代感的新課文;強化導學功能,引導學生思考;改進“綜合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拓展學習資源,加強課內(nèi)外語文學習的聯(lián)系。
第一單元:我愛閱讀。學習這組關于讀書的課文,要把握主要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還要圍繞“我愛讀書”這個專題進行綜合性學習,體會讀書的樂趣,并學習一些讀書的方法。
第二單元:月是故鄉(xiāng)明。閱讀課文的時候,要用心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并想想作者的感情是通過那些景物或事情表達出來的。
第三單元:學習說明性文章。要把握本單元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并在閱讀中結合生活實際,深入了解事物弄清科學道理。要了解基本的說明方法,并試著加以運用。并通過學習此單元課文《假如沒有灰塵》和《太空“清潔工”》,實施環(huán)保教育活動,使學生認識保護環(huán)境對人類生存的作用,了解環(huán)境污染、來源及種類,增強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自覺做一名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第四單元:深入生活的啟示。學習本組課文,要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領會作者從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啟示;抓住關鍵詞句,體會這些詞句德漢以及表達效果。
第五單元:遨游漢字王國。學習本組課文,要開展綜合性學習,小學五年級全科目課件教案習題匯總語文數(shù)學英語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漢字文化,并為純潔祖國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第六單元:父母之愛。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感受父母的愛。他們的愛是慈祥的笑容,詩親切的華語;是熱情的鼓勵,是嚴格的要求。從而感受到父母之愛的深沉與寬廣。同時了解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特點的描寫表現(xiàn)父母之愛的。
第七單元:不忘國恥、振興中華。學習本組課文要用心感受字里行間飽含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還要通過多種途徑搜集有關資料,學習整理資料的方法,并在語文學習中加以運用。
第八單元:走近毛澤東。學習本組課文,要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描寫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有條件的同學讀讀相關的文章、書籍,看一看相關的影視作品。
1、對學生加強思想教育,幫助他們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tài)度,學會正確的學習方法,教育學生認真學習,打下扎實基礎。
2、改變傳統(tǒng)教育“一言堂”式教學所使用的陳舊教案,集體備課,不斷學習,勇于創(chuàng)新。把學生作為教育教學過程的主體,從而形成主體參與型課堂教學模式所需要的新型教案。
3、在主體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解決好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辨證統(tǒng)一,建構學生在認識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形成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教育、自我評價的新型育人模式。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十五
1.知道自己是中國人,知道我國的國名和首都。
2.尊重國旗、國徽、國歌。升國旗、唱國歌時要立正、敬禮。
3.激發(fā)學生愛祖國的情感。
認識國旗、國徽,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
讓學生懂得為什么要尊敬國旗、國徽,怎樣尊敬國旗、國徽。
一、認識祖國
1.老師講授“祖國”的概念,用學生已有的“母親”概念入手去理解祖國的概念。
2.祖國在哪里:用地球儀讓學生知道祖國的大體位置。
二、讀熟并記住三句話
1.教師教讀三句話。
我是中國人。
我國的國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我國的首都是北京。
2.通過指名讀、小組讀、全體讀、比賽讀、比賽背誦等形式,讓學生熟記這三句話。
3.播放祖國__、長城、長江、黃河、珠穆朗瑪峰等圖片,讓學生感到祖國的偉大與美麗。
三、認識國旗、國徽
(一)認識國旗
1.出示國旗圖片。
2.從色彩、形狀、圖形等方面引導學生觀察國旗,并說一說。
3.講解國旗的紅色和五顆五角星所代表的意義。
4.畫一畫國旗。
5.欣賞圖片,說說在哪些地方出現(xiàn)了國旗,你在哪些地方還看到過國旗。
結論:國旗代表國家,我們要尊敬國旗。
(二)認識國徽
1.欣賞國徽圖片,從形狀、圖案、色彩等方面說說國徽是什么樣子的。
2.教師講解,讓學生明確:__象征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不屈的民族精神;齒輪和谷穗象征工人階級與農(nóng)民階級;五顆星代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人民大團結。國徽也是國家的標志,我們要尊敬國徽。
3.在哪些地方見到過國徽?(圖片展示、學生議論)
四、學唱國歌
1.教師介紹國歌。
2.教師教讀國歌歌詞。
3.播放國慶節(jié)升國旗唱國歌、人民代表大會開幕全體起立唱國歌、奧運會體育健兒奪冠唱國歌等視頻,讓學生跟著學唱。
4.課堂展示唱國歌。
五、參加升國旗儀式
1.為什么要舉行升旗儀式。
2.觀看視頻:__升旗儀式。
3.閱讀并討論課文16頁,知道升國旗時要立正、敬禮。少先隊員行隊禮、軍人行軍禮、一般人行注目禮。
4.教師示范立正、行注目禮,學生互相學習、規(guī)范行為。
六、課堂小結
回顧本課內(nèi)容,歌唱國歌。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十六
xxx年9月25日。
練習八7-10題。
1、使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以及和整數(shù)加減法的關系,能熟練地進行計算。
2、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
3、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1、口算。
2、計算并驗算。
3、找出錯誤的地方。
學生解決,教師針對學生存在的錯誤予以糾正。
1、練習八第7題。
學生地理思考解決問題。
指名回答。
針對存在的錯誤予以糾正。
2、練習八第8題。
學生獨立計算。
指名板演,教師講解,糾正錯誤,予以改正。
3、練習八的第九題。
解決前三個問題后,還可以結合統(tǒng)計圖的特點,
引導學生進一步提出:“這一天中哪段時間病人體溫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時間病人體溫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問題,以激發(fā)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
4、練習八的第十題:
可以讓學生獨立解答前兩個問題,并要求說說每題的思考過程,再讓學生提出一些不同的問題進行解答。
練習八的思考題。
可以先根據(jù)“5.1減去一個兩位小數(shù)得2.76”,算出作為減數(shù)的兩個小數(shù)應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確的結果。
你認為你學的怎么樣?能給自己一個評價嗎?
布置作業(yè):補充習題練習。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十七
(知識、能力、教法、德育滲透點)。
1、了解、積累表示時順序的詞語。
2、讓學生認識、理解、積累表示轉折關系的詞語。
3、讀懂短文意思,了解讀書方法。
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學習。
讓學習積累,養(yǎng)成自由表達的良好習慣。
通過自主認讀學字學詞,在互相交流中積累詞語,并弄清詞語的含義。通過讀短文引導學生感悟讀書的妙處,激發(fā)讀書的興趣。
小黑板、掛圖。
第1課時。
一、讀一讀,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1、學生自由讀詞,注意讀準字音,指名認讀,正音。
2、想一想從各組詞語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都是表示時間的詞語)。
(1)都是表示時間的詞語,只是表示不同的時間。
(2)橫著讀每一行詞語時,左右兩側詞語是一一對應的,表示同一時間段。
(3)豎著讀每一行詞語或橫著往下連讀每一行詞語時,會發(fā)現(xiàn)表示時間的推移。
3、小組交流。
4、同桌互讀,全班齊讀。
5、拓展:邊讀邊想象畫面。
二、讀一讀,用用加點的詞語寫句子。
1、自由讀句子。
2、讀通句子,注意加點的詞語,想一想這三句話有什么共同特點?
3、小組交流。
第一個句子去掉”卻”字,感覺和原句有什么不同?(表示轉折和強調(diào)之意)。
鼓勵學生自己朗讀,體會另外兩句話中加點的詞語的作用。
4、全班交流(幾個表示轉折的詞語能互相換位置嗎?)。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6、在學過的課文中,再找找這種形式的句子,體會表達效果。并會自己選詞造句。
三、讀一讀,記一記。
1、自由讀古詩文名句。
2、教師簡單介紹含義。
3、練習背誦。
第2課時。
教學設計:
讀一讀。
1、自由讀短文,想一想讀書有什么”妙”?
2、把穩(wěn)重不懂的地方畫出來,小組交流。
3、鼓勵學生質疑,組織學生結合語言環(huán)境弄懂詞意,如”不得要領””對質””逸聞軼事””故作高論”等。
4、引導學生再讀,討論交流:短文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你對題目的理解是怎樣的?
5、默讀思考:讀書究竟有什么妙處?把印象深刻句子畫下來,謝謝自己的感受。
6、全班交流。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十八
讀文作畫,就是先讓學生讀通這個段落,從整體感知上這一段的語言,然后把學生分成若干個五人小組,一個小組讀一個句子,并根據(jù)所讀的句子內(nèi)容作畫。
讀文作畫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還原的過程,即由文字符號還原成圖畫的過程。通過這一還原過程,可以引導學生再造事物的形象和課文的意境,從而比較深入地感知課文的語言。
看似簡單的讀文作畫,一經(jīng)評議,卻會發(fā)現(xiàn)學生由于讀書不仔細,所作的畫有許多欠妥之處。評議圖畫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可馬虎,因為這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極好時機。評畫的實質就是教師引導學生對課文“咬文嚼字”,從而品味其規(guī)范的語言,領悟語言形式是怎樣被用來貼切地表情達意的。如第3自然段第一句話是這樣的:
“果然,過了一會兒,那時出現(xiàn)了太陽的小半邊臉,紅是紅得很,卻沒有亮光?!?BR> 一生這樣畫:
其他學生進行了如下評議:
生:這時的太陽,課文中是說“小半邊臉“,你畫成了“大半邊臉”,太陽應該還要小一點兒。
生:這時的太陽,課文中說“紅是紅得很,卻沒有亮光”,所以應該把太陽的光芒去掉。
生:太陽是“紅得很”,應該用深紅的水彩筆畫,不能加黃顏色。否則此刻的太陽就變成“光亮”的了。
就這么短短的一句話,簡單的一幅圖,學生卻讀得如此仔細,評得如此認真。這樣的學習無疑會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認真讀書的習慣。在評議中,他們自然也就領悟了語言,品味了語言。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們的教學重點是借助圖畫這一中介幫助學生背誦課文,從而積累規(guī)范的語言。
經(jīng)過評議、修改,學生所作的畫應該能夠較好地體現(xiàn)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教師可選擇五幅較為突出的圖畫(一句話選擇一幅圖)依次貼在黑板上,讓學生一邊欣賞這些小畫家精美的“作品”,一邊朗讀、背誦課文的這個自然段。這實際上又是一個還原過程,即把圖畫還原成規(guī)范的語言文字的過程。通過這一還原過程,學生能夠有效地積累規(guī)范的語言。
積累語言還不是我們的目的,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地、熟練地運用語言,變消極的語匯為積極的語匯。為此,我們?nèi)钥山柚皥D畫”這一中介讓學生看畫作文,當然,此時的圖畫不再是學生的“作品”。但教師用的應是與課文內(nèi)容有關的畫面,以便學生借鑒使用課文的語言。比如此時教師可向學生展示一幅日落圖,讓學生試著描繪日落這一動態(tài)的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