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認識千米教案(實用22篇)

字號:

    教案是教師為指導教學活動而編寫的詳細指導書,它包含了教學設計的內(nèi)容、過程和方法等要素,是教師教學的重要依據(jù)和指導工具。對于教師來說,編寫一份合理、科學的教案可以提高教學效果,提升學生學習成果。因此,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認真對待教案的編寫工作,以確保教學的順利進行和質(zhì)量的提高。在編寫教案時,要注重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價值觀。[教案名字9]
    認識千米教案篇一
    教學內(nèi)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p7-8及練習二第1、2、4題。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長度的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知道千米在實際中的應用,認識日常生活中和千米有關的標志。
    3、培養(yǎng)學生[此文轉(zhuǎn)于網(wǎng)]認真觀察的良好習慣。
    重點難點:
    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長度的觀念。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填一填。
    1分米=()厘米1米=()分米=()厘米。
    1厘米=()毫米1分米=()毫米。
    2、我們已經(jīng)學過哪些長度單位?
    二、認識千米。
    1、情境引入:出示p7例3主題圖1。
    爸爸媽媽開車帶小明和小葉出去旅游。從圖上你看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找出圖中的數(shù)學信息。
    2、分析信息的含義,找出圖中的`一個新單位——千米。
    葉鎮(zhèn)21千米就是指離葉鎮(zhèn)還有21千米,靈山23千米指離靈山還有23千米。
    3、小結(jié):千米(它的另一個名字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單位。
    4、你們以前在生活中看到過千米(或公里)嗎?與大家說一說。
    比如出租車打表、車站的里程表等。
    三、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1、小明和小葉來到了葉鎮(zhèn)。在體育場,看到了小朋友們正在舉行運動會。(出示p7例3主題圖2)。
    2、你們知道體育場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嗎?
    1千米(公里)=1000米。
    讓學生初步感知千米與米的關系。
    4、活動——找千米。
    (2)4人小組交流自己生活中知道的千米,組長向全班匯報交流。
    老師對學生找出的千米給出評價,從合理性方面考慮。
    四、感受1千米。
    1、量一量。
    小組合作測出100米的長度,并在50米處做上一個記號。
    2、走一走100米和50米。
    a、睜開眼睛看,走一走。
    b、在頭腦里記下100米的長度,閉上眼睛走一走大概到什么時候會走到100米。
    3、估一估。
    a、閉上眼睛想像一下,2個100米有多遠,3個100米有多遠,10個100米有多遠。
    b、估計一下從學校門口開始到什么地方大約是1千米?
    c、對結(jié)果進行測評。
    五、練習鞏固。
    1、練習二第1題。
    這是一道鞏固長度觀念的練習,可以先讓學生獨立試做,然后再校對。
    2、練習二第2題。
    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3、練習二第4題。
    根據(jù)不同的距離選擇不同的出行方式,引導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的生活問題。
    認識千米教案篇二
    1、借助生活中的具體物體,感知和了解噸的含義,通過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噸的概念,培養(yǎng)用噸這個單位估計物體質(zhì)量的能力。
    2、知道并掌握1噸=1000千克,學會噸和千克之間的'換算方法。
    認識質(zhì)量單位噸,知道1噸=1000千克,學會噸與千克之間的換算。
    建立1噸的質(zhì)量概念,形成印象。
    課件
    一、情境引入
    1、提問:我們已經(jīng)學過哪些質(zhì)量單位?(克、千克)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師板書:1千克=1000克
    課件出示教材第22頁圖片,提問:老師也搜集了一些這樣的圖片,碼頭上這些集裝箱,火車皮所運送的都是很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什么作單位呢?(噸)明確:噸可以用字母“t”表示。
    指出:計量大宗物品的質(zhì)量,通常不用千克作單位。今天我們就一塊學習另一個比千克還大的質(zhì)量單位――噸。
    二、交流共享
    直觀感知,初步認識噸。
    (1)課件出示一袋100千克的大米。
    談話:一袋大米重100千克。你平常見過這樣的一袋大米嗎?提過它嗎?提過的說說感受。
    學生回答,交流感受。
    課件演示,一袋袋地出示,學生跟著100千克、200千克地數(shù),貼滿10張。提問:每袋100千克,10袋多少千克?(板書:1000千克)
    認識千米教案篇三
    1、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實踐能力。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千米表示實際長度。
    要求學生到路邊觀察路標,教師制作一塊路標。
    一、認識千米
    1、學生匯報到路邊觀察到什么。
    3、讓學生看書第七頁的例三,理解到葉鎮(zhèn)21千米、靈山23千米的意義。
    4、:千米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生:想
    師:從某路口到某處就是1千米,運動場的跑道一圈是米,5圈就有1千米。
    1、讓學生到運動場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約有多長。
    2、讓學生動手測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匯報板出:1千米=1000米
    3、舉出例子說一說在我們生活周圍有1千米長的物體嗎?
    三、鞏固知識、動用知識: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二第一題和第四題。
    2、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1)練習二第二題
    (2)補充題(略)
    四、全課:
    認識千米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千米,加深理解1千米的長度概念。
    2、培養(yǎng)學生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體驗1千米有多遠。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讓學生說說1千米有多長,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
    2、填空:
    1千米=米1米=()厘米。
    1米=()分米1分米=()毫米。
    二、學生實踐(把全班學生分為10個小組進行測量)。
    1、到操場上量出100米的距離,走一走,數(shù)一數(shù)你走了幾步,看一看100米有多遠。
    3、匯報:
    (1)請學生說一說你走了100米你走了幾步,如果你走1000米大約走了多少步。
    (2)提問;一個小組量出100米,10個小組一共量出多少個100米?是多少千米?
    (3)讓學生討論從學校門口到什么地方是非曲直千米。
    4、體驗1000米有多遠。
    帶學生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數(shù)一數(shù)你走了幾步,看一看1千米有多遠。
    認識千米教案篇五
    千米的認識教案(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
    學生情況分析:
    我班一共有學生52人。學生雖說在前面已經(jīng)認識了米、厘米、分米等長度單位,但是“千米”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對于學生來說,建立1千米的表象難度很大。所以,在教學時,我要力求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從新舊知識的引申,發(fā)展處,促成新舊知識的轉(zhuǎn)化。
    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個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由于“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離學生“可視性”的體悟和感受經(jīng)驗比較遠,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習過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較困難,是學習的難點。因此,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我從教材的設計意圖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改造和組織了教學過程。讓學生在體驗中發(fā)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中建構(gòu),在建構(gòu)中實踐,在實踐中內(nèi)化和提升。在采集教學素材時,緊緊抓住了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實踐感受,環(huán)繞著教學重點“千米的認識”,組織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研究和發(fā)現(xiàn),讓學生在愉悅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構(gòu)“千米”,應用“千米”。
    教學內(nèi)容:
    三年級上冊p7―8千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
    2.使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并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千米慨念的建立。
    教具學具:
    米尺、多媒體及課件一套。
    課前活動:
    量出l00米的實踐活動,量出1米的距離,走一走有多少步,沿操場走1圈(200米),看看用了多少時間? 步行的同學了解一下自己從家走到學校大約需要多少時間。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我們已經(jīng)學過哪些計量長度的單位?請按從大到小的順序說一說。(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誰能比劃一下1米的長度?一起比劃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長度。
    3.說出下列測量活動用什么長度單位合適?
    (1)測量鉛筆的長度。(厘米)
    (2)測量硬幣的厚度。(毫米)
    (3)測量課桌的高。(分米)
    (4)測量教室的長。(米)
    師:如果要測量民勤到武威的距離,可以選用我們已經(jīng)學過的哪個單位來測量呢?
    師:用米測量太麻煩了。民勤到武威的距離比較遠,而米這個單位較短。那用什么單位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長度單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二、認識1千米的實際長度
    (一)、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
    1、引導:對于“千米”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千米有什么用 1千米到底有多長 什么地方用到千米 )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1千米=1000米.
    (二)、進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聯(lián)系實際: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你能否具體說說你心目中1千米的長度 ?(可以結(jié)合課前了解到的信息來描述它們與1千米之間的關系。)
    引導學生根據(jù)生活實際進行分析,先自己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nèi)說一說。(學生能說幾種就幾種)
    方案一:用米尺要量1000次。
    方案二:走這樣100米的路,要走10次。
    方案三:走100米的路大約200步,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約20xx步。
    方案四:繞學校200米的操場要走五圈。
    方案五:繞200米操場走一圈大約3分鐘,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約需要15分鐘。
    ??
    (三)估計1千米的距離
    1、初步估計:從我們學校門口出發(fā)到哪里大約是1千米學生估計,師生共同評價
    3、想象:請大家閉上眼睛,跟著老師在腦海里把這段路再走一遍。
    4、體會感受:如果讓我們步行1千米的路,你會有什么感覺
    5、進一步估計:(出示一張學校周圍交通圖)
    認識千米教案篇六
    教具學具:米尺一張,學校周圍交通圖每小組一張,多媒體及課件一套。
    課前活動:
    先估一估100米的距離,再量一量,走一走100米的距離,看看需要走多少步。
    沿學校200米操場走一圈,大約要幾分鐘。
    步行的同學了解一下自己從家走到學校大約需要多少時間。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表象,并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2,利用遷移的規(guī)律,體驗探索千米的過程,使學生進一步學會估算和分析問題。
    3,感受千米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二)教學策略。
    "千米"是一個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在學生的生活中經(jīng)常會聽到,看到有關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構(gòu)效果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離學生"可視性"的體悟和感受經(jīng)驗比較遠,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習過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較困難,是學習的難點。因此,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我從教材的設計意圖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改造和組織了教學過程。首先,通過課前,課中,課后三段教學的融合,讓學生在體驗中發(fā)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中建構(gòu),在建構(gòu)中實踐,在實踐中內(nèi)化和提升。其次,在采集教學素材時,緊緊抓住了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實踐感受,環(huán)繞著教學重點"千米的認識",組織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研究和發(fā)現(xiàn),讓學生在愉悅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構(gòu)"千米",應用"千米"。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一,交流導入,引出千米。
    (一)交流信息。
    提問:課前老師帶你們?nèi)ゲ賵隽私庀嚓P的信息,誰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和大家一起分享。
    學生交流信息后教師板書:
    1,走100米的路大約需要200步。
    2,沿學校200米的操場走一圈大約需要3分鐘。
    (二)揭示課題。
    師:剛才同學們匯報的時候用到了一個長度單位——米,如果我們想要測量溫州到杭州的距離,該用什么單位來計量呢(引出千米)。
    師: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長度單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書課題)。
    二,聯(lián)系生活,建立表象。
    (一)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
    1,引導:對于"千米"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千米有什么用1千米到底有多長什么地方用到千米)。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1千米=1000米。
    (二)進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聯(lián)系實際: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你能否具體說說你心目中1千米的長度可以結(jié)合課前了解到的信息來描述它們與1千米之間的關系。
    引導學生根據(jù)生活實際進行分析,先自己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nèi)說一說。(學生能說幾種就幾種)。
    方案一:用米尺要量1000次。
    方案二:走這樣100米的路,要走10次。
    方案三:走100米的路大約200步,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約20xx步。
    方案四:繞學校200米的操場要走五圈。
    方案五:繞200米操場走一圈大約3分鐘,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約需要15分鐘。
    ……。
    (三)估計1千米的距離。
    1,初步估計:從我們學校門口出發(fā)到哪里大約是1千米。
    學生估計,師生共同評價。
    3,想象:請大家閉上眼睛,跟著老師在腦海里把這段路再走一遍。我們從學校門口出發(fā)向東經(jīng)過十字路口,再向北經(jīng)過建設銀行,又經(jīng)過鎮(zhèn)政府門口,一直向北就來到了甌海第三人民醫(yī)院門口。這段路程大約是1千米。
    4,體會感受:如果讓我們步行1千米的路,你會有什么感覺。
    5,進一步估計:(出示一張學校周圍交通圖)。
    學生獨立操作后交流匯報:(學生能匯報幾種就幾種)。
    方案一:從學校門口出發(fā)一直向西至蟠鳳路口。
    方案二:從學校門口出發(fā)向西經(jīng)一幼門口,再向北至經(jīng)梧田高中。
    方案三:從學校門口出發(fā)向東經(jīng)十字路口,再一直向南至溫州中學門口。
    ……。
    三,了解用途,體會價值。
    (一)引導學生舉例。
    師:千米也稱公里,用字母km來表示。(板書:公里,km),它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用途。想想看,你在什么地方見到過千米(公路上,摩托車表盤上等)。
    (二)欣賞生活中的"千米"。
    師:同學們真是生活中的細心人,老師也從生活中收集了一些"千米",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1,(電腦出示指路標志)甌海實驗小學距溫州世紀廣場約7000米。
    師問:你看到了什么7000米等于多少千米呢你是怎么想的(板書:7000米=7千米)。
    2,(電腦出示珠穆朗瑪峰山峰圖)珠穆朗瑪峰,高度約9千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師問:你又看到了什么9千米是多少米啊你能說說你思考的`過程嗎(板書:9千米=9000米)。
    3,(電腦出示《汽車速度表》)汽車每小時行駛的路程大約是80千米。
    4,(電腦出示自行車行駛圖)自行車每小時行駛的路程大約是15千米。
    5,(電腦出示溫州至杭州高速圖)溫州到杭州高速公路連線全長約410千米。
    6,(電腦出示萬里長城圖)我國的萬里長城,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筑之一,大約長6700千米。
    (三)小結(jié):千米常用來計量比較長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時行駛的路程,還可以表示比較長的物體長度。
    四,實際應用,鞏固新知。
    (一)應用練習。
    (二)課外拓展。
    1,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每小時不能超過()千米,磁懸浮列車每小時可行駛()千米,地球繞太陽每秒運行()千米。馬拉松長跑比賽全程大約()千米。(課后可在父母的幫助下到圖書館或網(wǎng)上查找這些資料。)。
    2,寫一篇數(shù)學日記:《我心目中的千米》。
    通過課前活動,即為學生課中研究1000米,認識千米提供了想象,折算,感受和思維的現(xiàn)實背景基礎,又解決了因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的制約而不便操作的實踐體悟問題,為千米的教學提供了有利的認知階梯。
    在"千米"概念的揭示及空間觀念的構(gòu)建過程中,引導學生把1千米與課前了解到的信息進行聯(lián)系,給學生提供一個具體的參照物,增強了學生對1千米距離的感性認識。
    交流活動不僅使學生獲取了有關千米的應用知識,拓展了數(shù)學知識視野,而且在實際中進行換算,豐富了學生對原本枯燥的概念"千米"的學習情感,使學生感受了"千米"的數(shù)學和生活價值。
    課后延伸探索,拓展"千米"價值,教師在落實了教材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后,課末布置了學生課后實踐調(diào)查活動,把學生帶向了研究性學習的行為中,為學生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了環(huán)境。
    五,教學片段實錄。
    片段一:初步估計。
    生1:從學校門口到美能達照相館那里。
    師:為什么。
    生1:因為我家住在梧田街54號,我每天步行回家,不用10分鐘,所以我想1千米肯定比我家還要遠。
    師:恩,你說的有道理,不過從學校門口經(jīng)梧田街再直到美能達照相館那里還不到1000米,大約800米左右。
    生2:我家住在老殿后,我每天回家大約15分鐘,所以從學校到我家大約1千米。
    師:同學去過他家嗎(舉手不到一半)他的回答也有道理,不過很多同學沒去過他家?,F(xiàn)在就請同學們跟著攝像機的鏡頭,走一走,看看1千米究竟有多長(播放錄像)。
    教師引導:請大家閉上眼睛,跟著老師在腦海里把這熟悉的段路再走一遍。我們從學校門口出發(fā)向東經(jīng)過十字路口,再向北經(jīng)過建設銀行,又經(jīng)過鎮(zhèn)政府門口,一直向北就來到了甌海第三人民醫(yī)院門口。這段路程大約是1千米。
    ……。
    師:我們已經(jīng)知道1千米的大約路程,如果讓我們步行1千米的路,你會有什么感覺。
    生1:挺累的。
    生2:腳也會有點酸。
    ……。
    片段二:應用練習。
    生1:我準備步行,可以鍛煉身體。
    師:步行需要多少時間呢。
    生2:1千米15分鐘,4千米有4個15分鐘要60分鐘。
    師:你算的真快。同學們你們同意他的選擇嗎。
    生3:步行太費時間了,我選擇自己開車到學校,這樣又快又省力。
    師:你知道自己開車需要幾分鐘嗎(全班沉默)。
    生4:1千米多一點。
    師:是啊,那開車4千米大約需要幾分鐘呢。
    生5:開車大約需要4分鐘。
    師:是啊,你覺得開車怎樣。
    生5:很方便。
    生6:我覺得騎自行車也可以,也很方便,還可以鍛煉身體。
    師:騎自行車大約需要幾分鐘呢請同學們估算一下。
    學生小組討論得出:騎自行車大約需要15分鐘。
    師:剛才同學們的建議都很有道理,還幫孫老師算出了花費的時間,這樣孫老師上班就不會遲到了。
    ……。
    六,教學反思。
    (一)注重生活經(jīng)驗。
    "千米"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對于學生來說,建立1千米的表象難度很大。所以,在教學時,我力求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從新舊知識的引申,發(fā)展處,促成新舊知識的轉(zhuǎn)化。在課前,我親自帶領學生估一估,走一走100米的路程,并量出繞操場200米走一圈的時間,通過這些實踐性的課前活動,為千米的教學提供了有利的認知階梯。在課中,我又引導學生把1千米與課前了解到的信息進行聯(lián)系,給學生提供一個具體的參照物,增強了學生對1千米距離的感性認識。我還選擇學生比較熟悉的地方讓學生估計1千米的路程,使學生對1千米形成一個鮮明的表象,為學生學習"千米"提供了理性思考的依據(jù)。
    (二)重視估算。
    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shù)學學習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發(fā)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shù)感,具有重要的價值。本節(jié)課中,在建立1千米的表象后,我先讓學生初步估計1千米的路程,再播放錄像,跟著錄像走一走1千米的路段,這樣,學生想象中的1千米和實際的1千米形成了一定的對比,學生對1千米的感知加深了,也初步建立了1千米的觀念。然后我又出示了一張學校周圍交通圖,讓學生進一步估計,學生有了初步的觀念后,在進一步估計中對1千米就有了比較準確的認識。在練習中選擇交通工具時,我又安排了估算時間的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同時還在不知不覺中獲得數(shù)感的培養(yǎng)。
    (三)問題與思考。
    我們常常有這樣的體會:放得很開,收得匆匆;看似熱鬧,效果平平。這節(jié)課我讓學生"具體說說你心目中1千米的長度",這個環(huán)節(jié)應該是放得很開的,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充分領會,認識1千米究竟有多長,教師應該在這里著力引導學生從"亂猜"過渡到"有具體的可比事物"上來,如:學校操場的跑道長200米,1千米是在跑道上跑5圈的長度等。所以我在這里讓學生結(jié)合課前了解到的信息來描述它們與1千米之間的關系。但是雖然我這樣說了,三年級的學生還是不能馬上從"亂猜"過渡到"有具體的可比事物"上來,以至于浪費了一些時間,我想在我以后的教學中這個問題有待于進一步改進和思考。
    認識千米教案篇七
    1、使學生認識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
    2、使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并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
    米尺、多媒體及課件一套。
    (一)復習導入。
    1、前幾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場上進行了測量。
    (1)下面請同學們邊看屏幕,邊想:我們是用哪個長度單位測量100米的?(米)。
    (2)我們已經(jīng)學過哪些計量長度的單位?請按從大到小的順序說一說。
    米分米厘米毫米。
    (3)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誰能比劃一下1米的長度?一起比劃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長度。
    3、說出下列測量活動用什么長度單位合適?
    (1)測量鉛筆的長度。(厘米)。
    (2)測量硬幣的厚度。(毫米)。
    (3)測量課桌的高。(分米)。
    (4)測量教室的長。(米)。
    師:如果要測量常熟到蘇州的距離,可以選用我們已經(jīng)學過的哪個單位來測量呢?
    師:用米測量太麻煩了。常熟到蘇州的距離比較遠,而米這個單位較短。那用什么單位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長度單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4、學習千米的認識,你們最想了解有關千米的什么知識?
    (二)認識1千米的實際長度。
    那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
    1、師:老師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長,用這把米尺連續(xù)量幾次是1000米?(板書:1000米)。
    1000米用我們今天所學的千米作單位就是1千米。(板書:1千米)。
    板書:用米尺量1000次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2、請看屏幕:
    上次我們量出了100米的長度,幾個100米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板書:10個100米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3、屏幕顯示:
    我們學校的操場一圈是200米,沿操場(一圈200米)走()圈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板書:沿操場(一圈200米)走5圈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們沿操場走一圓大約用了幾分鐘?(3分鐘)那么沿這操場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約要幾分鐘?(15分鐘)。
    板書:走15分鐘的路程,長約1千米。
    4、小朋友,方培街你們一定很熟悉吧,請看屏幕:從萬豐商廈到丹鳳銀樓、方塔商場、新華書店、華聯(lián)、商業(yè)大樓再過十字路口到娛樂中心,約1千米。
    小結(jié):1千米=1000米。
    1千米等于1000米,聽起來不容易區(qū)分,語文課上朗讀講究抑揚頓挫,誰能巧用停頓,把千米和米區(qū)分開來,使人一聽就明白。
    l(停頓)千米=1000(停頓)米。
    指導讀:注意在數(shù)字和單位之間適當停頓。
    師:千米也稱公里,在上面的板書上添上(公里),有時也用km表示。
    5、我們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間怎樣換算呢?下面請同學們自學71頁例1和例2,重點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完成71頁做一做1,重點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現(xiàn)在我們知道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應用呢?
    1、公路邊的里程碑。
    2、指路標志。
    3、限速標志。
    4、摩托車的速度表。
    隨著學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別出示圖片。
    小結(jié):千米常用來計量比較長的路程。
    練習:72頁2把每小時行的路程和合適的交通工具用線連起來。
    (四)全課小結(jié):
    生:利用摩托車的里程表測量、走一走是否15分鐘。
    師:還可以這樣證實:(結(jié)合屏幕)。
    (1)量出1米的距離,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
    (2)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00步)。
    (五)鞏固練習。
    1、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1)汽車每小時行40米。
    (2)電線桿高6千米。
    (3)小李身高135厘米。
    (4)飛機每小時飛行1800千米。
    (5)教室黑板長3分米。
    (6)一支鉛筆長2千米。
    2、72頁3、4。
    3、綜合練習。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過國慶五十周年閱兵式嗎?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其中一些精彩的片段。邊看邊思考這樣一個問題:
    在括號里填上適當?shù)拈L度單位。
    (1)17個官兵方陣和25個車輛方陣共長2______。(千米)。
    (2)1萬多名官兵過檢閱區(qū)時每步都走75______(厘米),踢腿高度都是30______。(千米)。
    (3)你知道閱兵式上的官兵為什么走得這么整齊嗎?在閱兵村,他們平均每天要走3億___(千米)整個訓練過程,他們平均每人走了10000多_______(千米)。
    師:辛勤的汗水、刻苦的訓練換來了祖國的榮譽。
    (六)今天我們學習了千米的認識,同學們學得很好。學校組織同學秋游,現(xiàn)在想請小朋友們幫助設計一條路線,要求:
    1、從學校出發(fā)到游玩的最后一處景點之間的路程不超過10千米。
    2、游玩的景點要盡可能多。四人小組合作,比一比,哪一組設計得最好。(圖略)。
    千米這個長度單位,學生生活中很少接觸,顯得比較抽象,教材內(nèi)容單一、簡要,增加了教學難度。徐老師課前作了大量的準備,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聯(lián)系鄉(xiāng)土實際,教書育人。整個教學過程師生關系融洽。
    認識千米教案篇八
    1、明確千米產(chǎn)生的實際意義,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2、知道千米與米之間的關系。
    3、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往能力。
    4、聯(lián)系生活實際,提高學生的估測能力。
    重點:明確千米與米之間的進率。
    難點:體驗1千米的實際長度,形成正確表象。
    課件。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認識的長度單位有哪些呢?
    生:毫米、厘米、分米、米。
    師:這些都是較小的長度單位,當測量比較長的距離時,該用什么長度單位呢?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千米。
    【設計意圖:借助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引入新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探究體驗,經(jīng)歷過程。
    師:關于“千米”這一概念,你們對它有哪些了解呢?
    生1:“千米”也是長度單位,1千米=1000米。
    生2:“千米”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是測量比較長的路程時選用的計量單位。
    生3:“千米”也叫“公里”。
    ……。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正確,看起來大家對千米的了解還真不少呢。不過剛才大家所說的,都是憑自己的主觀感覺猜測的,那么,到底1千米有多長,需要走多長時間?你們哪位同學估測得最準確,能不能自己想辦法來驗證一下?可以跟小組的同學進行討論。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驗證方案;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組織學生交流匯報:
    生1:走一步大約長5分米,走20xx步大約是1千米。從學校門口出發(fā),走20xx步,看走到什么地方是1千米,再計算一下時間。
    生2:到操場上量出100米的距離,沿著100米的跑道走10次,就是1千米,并計算一下時間。(課件出示:教材第26頁右下方圖)。
    生3:學校運動場的跑道一圈長400米,沿著跑道走2圈半就是1000米。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是1千米。(課件出示:教材第26頁例4情景圖)。
    ……。
    師:根據(jù)自己的驗證方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踐活動。
    各小組進行實踐活動;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組織交流匯報:走1千米大約需要15分鐘。
    三、總結(jié)提升。
    師: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獲?
    學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獲、感受。
    四、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考查知識點:對千米的認識;能力要求:掌握并運用千米的相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參考答案。
    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要知道沿著這條鐵路線從北京到廣州需要多長時間,首先要確定出行方式,然后確定這種出行方式的運動速度。
    步行每小時行4千米,用2313÷4,大約用580小時。
    火車每小時行80千米,用2313÷80,大約用30小時。
    教材習題。
    教材第26頁“做一做”
    略
    板書設計。
    計量比較長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單位。
    1千米=1000米。
    教學反思。
    1、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1千米這一概念的建立難度較大,因為平時學生不太關注兩個地方之間的路程是多少。當然,對此概念學生也并非是一張“白紙”,他們在馬路邊、公路交叉口、高速公路等地見過“千米”,對千米已有所認識。所以,通過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以前在哪里看到過“千米”這個單位,還有哪些地方用到過“千米”,發(fā)揮了他們的想象力,讓他們用自己的眼光去認識千米,建立了1千米的概念。
    2、考慮到學生對學校附近比較熟悉,所以教師讓學生先猜一猜,哪個地方到學校大約是1千米。通過學生的猜測、比較,得到:“從學校到幼兒園大約是1千米。”然后讓學生閉眼想一想,1千米有多長。通過猜一猜、說一說等活動,學生進一步感悟到了1千米有多長。再讓學生說說是怎么想的,從而比較自然地認識“千米”。
    3、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對1千米或幾千米有了初步的體驗和感悟。
    認識千米教案篇九
    今天我們學習了千米的認識,同學們學得很好。學校組織同學秋游,現(xiàn)在想請小朋友們幫助設計一條路線,要求:1。從學校出發(fā)到游玩的.最后一處景點之間的路程不超過10千米;2。游玩的景點要盡可能多。四人小組合作,比一比,哪一組設計得最好。(圖略)。
    認識千米教案篇十
    二,教學準備。
    教具學具:米尺一張,學校周圍交通圖每小組一張,多媒體及課件一套.
    課前活動:。
    先估一估100米的距離,再量一量,走一走100米的距離,看看需要走多少步.
    沿學校200米操場走一圈,大約要幾分鐘。
    步行的同學了解一下自己從家走到學校大約需要多少時間。
    三,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表象,并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2,利用遷移的規(guī)律,體驗探索千米的過程,使學生進一步學會估算和分析問題.
    3,感受千米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二)教學策略。
    "千米"是一個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在學生的生活中經(jīng)常會聽到,看到有關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構(gòu)效果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離學生"可視性"的體悟和感受經(jīng)驗比較遠,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習過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較困難,是學習的難點.因此,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我從教材的設計意圖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改造和組織了教學過程.首先,通過課前,課中,課后三段教學的融合,讓學生在體驗中發(fā)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中建構(gòu),在建構(gòu)中實踐,在實踐中內(nèi)化和提升.其次,在采集教學素材時,緊緊抓住了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實踐感受,環(huán)繞著教學重點"千米的認識",組織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研究和發(fā)現(xiàn),讓學生在愉悅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構(gòu)"千米",應用"千米".
    四,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一,交流導入,引出千米。
    (一)交流信息。
    提問:課前老師帶你們?nèi)ゲ賵隽私庀嚓P的信息,誰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和大家一起分享。
    學生交流信息后教師板書:。
    1,走100米的路大約需要200步.
    2,沿學校200米的操場走一圈大約需要3分鐘.
    (二)揭示課題。
    師:剛才同學們匯報的時候用到了一個長度單位——米,如果我們想要測量溫州到杭州的距離,該用什么單位來計量呢(引出千米)。
    師: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長度單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書課題)。
    二,聯(lián)系生活,建立表象。
    1,引導:對于"千米"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千米有什么用1千米到底有多長什么地方用到千米)。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1千米=1000米.
    聯(lián)系實際: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你能否具體說說你心目中1千米的長度可以結(jié)合課前了解到的信息來描述它們與1千米之間的關系.
    引導學生根據(jù)生活實際進行分析,先自己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nèi)說一說.(學生能說幾種就幾種)。
    方案一:用米尺要量1000次.
    方案二:走這樣100米的路,要走10次.
    方案三:走100米的路大約200步,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約2000步.
    方案四:繞學校200米的操場要走五圈.
    方案五:繞200米操場走一圈大約3分鐘,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約需要15分鐘.
    ……。
    1,初步估計:從我們學校門口出發(fā)到哪里大約是1千米。
    學生估計,師生共同評價。
    3,想象:請大家閉上眼睛,跟著老師在腦海里把這段路再走一遍.我們從學校門口出發(fā)向東經(jīng)過十字路口,再向北經(jīng)過建設銀行,又經(jīng)過鎮(zhèn)政府門口,一直向北就來到了甌海第三人民醫(yī)院門口.這段路程大約是1千米.
    4,體會感受:如果讓我們步行1千米的路,你會有什么感覺。
    5,進一步估計:(出示一張學校周圍交通圖)。
    學生獨立操作后交流匯報:(學生能匯報幾種就幾種)。
    方案一:從學校門口出發(fā)一直向西至蟠鳳路口.
    方案二:從學校門口出發(fā)向西經(jīng)一幼門口,再向北至經(jīng)梧田高中.
    方案三:從學校門口出發(fā)向東經(jīng)十字路口,再一直向南至溫州中學門口.
    ……。
    三,了解用途,體會價值。
    (一)引導學生舉例。
    師:千米也稱公里,用字母km來表示.(板書:公里,km),它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用途.想想看,你在什么地方見到過千米(公路上,摩托車表盤上等)。
    (二)欣賞生活中的"千米"。
    師:同學們真是生活中的細心人,老師也從生活中收集了一些"千米",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1,(電腦出示指路標志)甌海實驗小學距溫州世紀廣場約7000米。
    師問:你看到了什么7000米等于多少千米呢你是怎么想的(板書:7000米=7千米)。
    2,(電腦出示珠穆朗瑪峰山峰圖)珠穆朗瑪峰,高度約9千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師問:你又看到了什么9千米是多少米啊你能說說你思考的過程嗎(板書:9千米=9000米)。
    3,(電腦出示《汽車速度表》)汽車每小時行駛的路程大約是80千米.
    4,(電腦出示自行車行駛圖)自行車每小時行駛的路程大約是15千米.
    5,(電腦出示溫州至杭州高速圖)溫州到杭州高速公路連線全長約410千米.
    6,(電腦出示萬里長城圖)我國的萬里長城,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筑之一,大約長6700千米.
    (三)小結(jié):千米常用來計量比較長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時行駛的路程,還可以表示比較長的物體長度.
    四,實際應用,鞏固新知。
    (一)應用練習。
    (二)課外拓展。
    1,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每小時不能超過()千米,磁懸浮列車每小時可行駛()千米,地球繞太陽每秒運行()千米.馬拉松長跑比賽全程大約()千米.(課后可在父母的幫助下到圖書館或網(wǎng)上查找這些資料.)。
    2,寫一篇數(shù)學日記:《我心目中的千米》。
    通過課前活動,即為學生課中研究1000米,認識千米提供了想象,折算,感受和思維的現(xiàn)實背景基礎,又解決了因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的制約而不便操作的實踐體悟問題,為千米的教學提供了有利的認知階梯.
    在"千米"概念的揭示及空間觀念的構(gòu)建過程中,引導學生把1千米與課前了解到的信息進行聯(lián)系,給學生提供一個具體的參照物,增強了學生對1千米距離的感性認識.
    交流活動不僅使學生獲取了有關千米的應用知識,拓展了數(shù)學知識視野,而且在實際中進行換算,豐富了學生對原本枯燥的概念"千米"的學習情感,使學生感受了"千米"的數(shù)學和生活價值.
    課后延伸探索,拓展"千米"價值,教師在落實了教材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后,課末布置了學生課后實踐調(diào)查活動,把學生帶向了研究性學習的行為中,為學生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了環(huán)境.
    五,教學片段實錄。
    片段一:初步估計。
    生1:從學校門口到美能達照相館那里.
    師:為什么。
    生1:因為我家住在梧田街54號,我每天步行回家,不用10分鐘,所以我想1千米肯定比我家還要遠.
    師:恩,你說的有道理,不過從學校門口經(jīng)梧田街再直到美能達照相館那里還不到1000米,大約800米左右.
    生2:我家住在老殿后,我每天回家大約15分鐘,所以從學校到我家大約1千米.
    師:同學去過他家嗎(舉手不到一半)他的回答也有道理,不過很多同學沒去過他家.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跟著攝像機的鏡頭,走一走,看看1千米究竟有多長(播放錄像)。
    教師引導:請大家閉上眼睛,跟著老師在腦海里把這熟悉的段路再走一遍.我們從學校門口出發(fā)向東經(jīng)過十字路口,再向北經(jīng)過建設銀行,又經(jīng)過鎮(zhèn)政府門口,一直向北就來到了甌海第三人民醫(yī)院門口.這段路程大約是1千米.
    ……。
    師:我們已經(jīng)知道1千米的大約路程,如果讓我們步行1千米的路,你會有什么感覺。
    生1:挺累的.
    生2:腳也會有點酸.
    ……。
    片段二:應用練習。
    生1:我準備步行,可以鍛煉身體.
    師:步行需要多少時間呢。
    生2:1千米15分鐘,4千米有4個15分鐘要60分鐘.
    師:你算的真快.同學們你們同意他的選擇嗎。
    生3:步行太費時間了,我選擇自己開車到學校,這樣又快又省力.
    師:你知道自己開車需要幾分鐘嗎(全班沉默)。
    生4:1千米多一點.
    師:是啊,那開車4千米大約需要幾分鐘呢。
    生5:開車大約需要4分鐘.
    師:是啊,你覺得開車怎樣。
    生5:很方便.
    生6:我覺得騎自行車也可以,也很方便,還可以鍛煉身體.
    師:騎自行車大約需要幾分鐘呢請同學們估算一下.
    學生小組討論得出:騎自行車大約需要15分鐘.
    師:剛才同學們的建議都很有道理,還幫孫老師算出了花費的時間,這樣孫老師上班就不會遲到了.
    ……。
    六,教學反思。
    (一)注重生活經(jīng)驗。
    "千米"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對于學生來說,建立1千米的表象難度很大.所以,在教學時,我力求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從新舊知識的引申,發(fā)展處,促成新舊知識的轉(zhuǎn)化.在課前,我親自帶領學生估一估,走一走100米的路程,并量出繞操場200米走一圈的時間,通過這些實踐性的課前活動,為千米的教學提供了有利的認知階梯.在課中,我又引導學生把1千米與課前了解到的信息進行聯(lián)系,給學生提供一個具體的參照物,增強了學生對1千米距離的感性認識.我還選擇學生比較熟悉的地方讓學生估計1千米的路程,使學生對1千米形成一個鮮明的表象,為學生學習"千米"提供了理性思考的依據(jù).
    (二)重視估算。
    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shù)學學習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發(fā)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shù)感,具有重要的價值.本節(jié)課中,在建立1千米的表象后,我先讓學生初步估計1千米的路程,再播放錄像,跟著錄像走一走1千米的路段,這樣,學生想象中的1千米和實際的1千米形成了一定的對比,學生對1千米的感知加深了,也初步建立了1千米的觀念.然后我又出示了一張學校周圍交通圖,讓學生進一步估計,學生有了初步的觀念后,在進一步估計中對1千米就有了比較準確的認識.在練習中選擇交通工具時,我又安排了估算時間的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同時還在不知不覺中獲得數(shù)感的培養(yǎng).
    (三)問題與思考。
    我們常常有這樣的體會:放得很開,收得匆匆;看似熱鬧,效果平平.這節(jié)課我讓學生"具體說說你心目中1千米的長度",這個環(huán)節(jié)應該是放得很開的,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充分領會,認識1千米究竟有多長,教師應該在這里著力引導學生從"亂猜"過渡到"有具體的可比事物"上來,如:學校操場的跑道長200米,1千米是在跑道上跑5圈的長度等.所以我在這里讓學生結(jié)合課前了解到的信息來描述它們與1千米之間的關系.但是雖然我這樣說了,三年級的學生還是不能馬上從"亂猜"過渡到"有具體的可比事物"上來,以至于浪費了一些時間,我想在我以后的教學中這個問題有待于進一步改進和思考.
    執(zhí)教:孫丹。
    設計:孫丹指導:黃德杰。
    孫丹:溫州市甌海區(qū)實驗小學郵編:325014電話:357。
    黃德杰:溫州市甌海區(qū)教師教育與科研中心郵編:325005電話:599。
    認識千米教案篇十一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匯報,將收集的數(shù)據(jù)有選擇地板書在黑板上。
    2、導入新課。
    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讓學生從生活中搜集有關千米的知識,感受“千米”這一長度單位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互動新授
    1、感受千米。
    (1)師:學校操場的跑道一圈是200米.多少圈是l千米?
    (2)引導:同學們分組活動,15名同學在跑道上走5圈,5名同學記錄他們走完l千米所用的時間;l5名同學在跑道上跑5圈,5名同學記錄他們跑完1千米所用的時間。
    2、體會i千米。
    師:清同學們談談自己走或跑完l千米的感受。
    3、估計1千米。
    (2)引導:從學校出發(fā)到人民醫(yī)院大約有多長?到圖書館大約有多遠?……
    學生通過“走”“跑”等活動體驗l千米的長度。
    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1千米有多長,說一說自己的思考過程。學生結(jié)合學校周圍交通圖分組討論交流。
    讓學生通過“走一走”“說一說”,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在活動中思考。真實感受了1千米的長度,體會出1千米真的很長。
    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體會,去估一估身邊建筑物之間的距離,加深對長度單位“千米”的理解,同時也真實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是密不可分。
    三、課堂總結(jié)
    通過這節(jié)課的實踐活動,你有什么收獲呢?
    認識千米教案篇十二
    1、在具體生活情景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解決一些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
    2、在課前課后的實踐活動中,學會積累和查找資料,繼續(xù)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獲得積極的數(shù)學學習情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體驗、感悟千米的實際長度。建立1千米的概念。
    課件,實物投影。
    一、互動對話——生成“千米”的概念。
    1、提問: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哪些常用的長度單位?用你喜歡的方式表示1厘米、1米。(學生用手勢,米尺或身邊物體的長度表示1厘米,1米)。
    2、填空:給下面物體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橡皮長4()學校跑道一圈長250()安鎮(zhèn)到無錫的公路大約長14()。
    師:我們安鎮(zhèn)到無錫的公路長度,為什么眼用千米做單位?
    學生討論,全班交流。
    3、講述:計算路程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千米”做單位。介紹千米的符號。(板書:千米km)學習千米的讀法。
    二、師生探究——建構(gòu)“1千米”的概念。
    1、動態(tài)演示過程——初步體驗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
    (1)猜測:千米在生活中應用較廣泛,那么1千米究竟有多長呢?猜猜看!
    (2)觀察: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請大家仔細觀測公路長度的過程,把你看到的記下來。
    多媒體可見演示:每測量出100米,就放大分別顯示出“100米”“200米”“300米”……“900米”,最后隨著音樂聲響起,“1000米”變?yōu)椤?千米”。
    (3)提問:你知道了什么?
    (1千米=1000米,1000米里面有10個100米。)。
    (4)小結(jié):1000米=1千米指導學生讀這個式子是要注意前面的數(shù)和后面的單位之間需停頓一下。
    2、回憶課前活動——進一步體驗“1千米”的概念。
    (1)算一算:課前已經(jīng)量出我們的學校跑道一圈有多長,(250米)幾圈是1千米,明確250米一圈的跑道,4圈是1千米。
    (3)說一說:你感覺1千米長嗎?自由交流。
    (4)找一找:從學校到附近大約什么地方是1千米?你還能從生活中找出1千米嗎?
    三、生活應用——活化“千米”的知識。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讓學生獨立描出1千米的長度。
    交流從哪里到哪里是1千米,請其余學生參與評價。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引導學生說出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求什么。
    獨立練習,組織交流。強調(diào)米與千米的換算方法。
    2、進一步理解“1千米=1000米”
    做“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
    組織交流,說一說是怎樣思考的。
    3、進一步明確各種長度單位。
    做“想想做做”第4題。
    學生討論用什么長度單位比較合適。
    組織交流。
    4、綜合應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1)做“想想做做”第5題。
    讓學生直接比較河流的長短。
    說一說每一條河流大約有幾千米。
    (2)做“想想做做”第6題。
    第1小題讓學生直接算一算,第2、3小題組織學生討論,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交流想法。
    四、小結(jié)延伸——拓展“千米”的知識。
    1、提問:今天你又學到了什么新知識,和以前學到的哪些知識有關?學了有什么用?
    2、實踐作業(yè):
    課后調(diào)查各種交通工具的一般時速,各路段的距離,記錄下調(diào)查結(jié)果。
    認識千米教案篇十三
     人教版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五冊7-8頁。
    1.使學生認識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
    2.使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并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
     千米慨念的建立。
     米尺
    (一)、情境導入(課件出示一些路程指示牌)
    三班石牛山
    15千米45千米
    九仙山美湖
    45千米38千米
    師:小朋友見過這些牌子嗎?你能看明白指示牌的意思嗎?
    師: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生活中以千米作長度單位是很常見的,1千米有多長呢?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千米。(板書課題)
    (二)、提出學習目標:
    1.千米的實際長度,并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2.千米的應用。
    1.各小組匯報課外實際測量情況。學生匯報時,教師及時給予評價,并把有關數(shù)量板書。
    2、全班展示(以小組為單位)
    a、運動場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跑兩圈半是1000米。
    b、我們學校運動場跑道的一圈是200米,跑5圈就是1000米。
    c、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就是1千米。(1000米=1千米)
    1、針對同學的展示,學生自由質(zhì)疑問難。
    1、完成課本第9頁的第1、2兩題。
    2、實踐體驗
    師問:你們想不想體驗一下走1千米有什么感覺?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1千米?走了多長時間大約是1千米?(組織學生到操場分小組進行)
    匯報:你們是怎么走的?有什么感覺?
    3、出示高速公路的指路標志,限速標志,汽車、摩托車上的速度表等讓學生能說說指路標志、限速標志的意思。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讓你感到最深刻的地方在哪?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認識千米教案篇十四
    1、在現(xiàn)實情境中了解平方千米的概念,理解它的意義,掌握平方千米與公頃、平方米之間的換算關系。
    2、能用平方千米計量較大面積。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在現(xiàn)實情境中初步認識平方千米,了解它的作用。
    2、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應用數(shù)學的能力。
    3、培養(yǎng)團結(jié)協(xié)作的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1、通過合作討論和小組交流認識并運用平方千米。
    2、通過具體情景的創(chuàng)設,使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感受到平方千米在生活中的運用。
    1、在現(xiàn)實情境中初步認識平方千米,了解它的作用。
    2、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應用數(shù)學的能力。
    3、培養(yǎng)團結(jié)協(xié)作的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難點:
    了解平方千米的概念,掌握平方千米、公項與平方米之間的換算關系,并能準確地運算。
    教學方法:
    動手操作、合作探究、觀察想象、驗證歸納等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以前我們學習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頃這些面積單位。下面請同學們完成這些填空題。
    1、(1)4公頃=()平方米(2)73000平方米=()公頃
    2、填一填
    (1)邊長為()的正方形面積為1平方厘米。
    (2)邊長為()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
    (3)邊長為()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4)邊長為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平方米,相當于()
    出示課件1.指名答
    設計意圖
    通過讓學生課前先收集資料的方式對土地面積有所了解,課上提出要解決的問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而真實,真實而有意義的情景。讓學生聯(lián)系圖片初步感知平方千米是一個很大的面積單位,也為學習新知設置一個知識懸念,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
    揭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來認識一位新朋友:認識平方千米(板書)
    二丶新授: 1.看到平方千米,你想到了哪個長度單位?(齊說)誰能說邊長多大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呢?(指名答并說理由,評價)
    出示課件2,邊長為1千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千米(生讀)
    2.推算平方千米和平方米的進率。
    我們都知道1千米=1000米,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平方米呢?(小組討論,并說明理由,看看哪個小組表現(xiàn)最棒。) 指名答:你們同意嗎?表揚說得好的同學 板書2 1000×1000=1000000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齊讀2遍出示課件3,邊長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是1平方千米,也就是1000000平方米。
    3.算平方米與公頃的進率,剛才我們推算出來平方千米與平方米的進率,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1公頃=10000平方米。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公頃與平方千米的關系吧! 出示課件4.引導學生討論,得出結(jié)論,及時評價。
    板書3 1平方千米=100公頃。
    小結(jié):
    三、鞏固練習
    學了這么多,我們來運用一下,先思考,再舉手答,看哪些人答得又對又快。
    四、看課件
    1、請同學們看一組圖片,想想表示什么面積用平方千米作單位。
    2、小結(jié):平方千米是比較大的面積單位,通常用來表示縣、省、城市的面積。
    五、拓展練習
    六、全課小結(jié)
    談談收獲!這節(jié)課同學們表現(xiàn)很好,希望大家再接再厲。
    七、板書設計
    認識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頃
    認識千米教案篇十五
    1.使學生認識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
    2.使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并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
    千米慨念的建立。
    米尺、多媒體及課件一套。
    一、復習導入
    1.前幾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場上進行了測量。
    下面請同學們邊看屏幕,邊想:我們是用哪個長度單位測量100米的?(米)
    我們已經(jīng)學過哪些計量長度的單位?請按從大到小的順序說一說。
    米分米厘米毫米
    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誰能比劃一下1米的長度?一起比劃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長度。
    3.說出下列測量活動用什么長度單位合適?
    (1)測量鉛筆的長度。(厘米)
    (2)測量硬幣的厚度。(毫米)
    (3)測量課桌的高。(分米)
    (4)測量教室的長。(米)
    師:如果要測量常熟到蘇州的距離,可以選用我們已經(jīng)學過的哪個單位來測量呢?
    師:用米測量太麻煩了。常熟到蘇州的距離比較遠,而米這個單位較短。那用什么單位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長度單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學習千米的認識,你們最想了解有關千米的什么知識?
    提出學習目標:
    1.千米的實際長度,并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2.千米的應用。
    二、認識1千米的實際長度
    那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
    1.師:老師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長,用這把米尺連續(xù)量幾次是1000米?(板書:1000米)
    1000米用我們今天所學的千米作單位就是1千米。(板書:1千米)
    板書:用米尺量1000次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2.請看屏幕:上次我們量出了100米的長度,幾個100米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板書:10個100米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3.(屏幕顯示)我們學校的操場一圈是200米,沿操場(一圈200米)走()圈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板書:沿操場(一圈200米)走5圈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們沿操場走一圓大約用了幾分鐘?(3分鐘)
    那么沿這操場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約要幾分鐘?(15分鐘)。。
    板書:走15分鐘的路程,長約1千米。
    4.小朋友,方培街你們一定很熟悉吧,請看屏幕:從萬豐商廈到丹鳳銀樓、方塔商場、新華書店、華聯(lián)、商業(yè)大樓再過十字路口到娛樂中心,約1千米。
    小結(jié):1千米=1000米
    1千米等于1000米,聽起來不容易區(qū)分,語文課上朗讀講究抑揚頓挫,誰能巧用停頓,把千米和米區(qū)分開來,使人一聽就明白。
    l(停頓)千米=1000(停頓)米
    指導讀:注意在數(shù)字和單位之間適當停頓。
    師:千米也稱公里,在上面的板書上添上(公里),有時也用km表示。
    5.我們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間怎樣換算呢?下面請同學們自學71頁例1和例2,重點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完成71頁做一做1,重點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三、千米的應用
    現(xiàn)在我們知道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應用呢?
    1.公路邊的里程碑
    2.指路標志
    3.限速標志
    4.摩托車的速度表
    隨著學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別出示圖片。
    小結(jié):千米常用來計量比較長的路程。
    練習:72頁2把每小時行的路程和合適的交通工具用線連起來。
    四、全課小結(jié):
    生:利用摩托車的里程表測量、走一走是否15分鐘。
    師:還可以這樣證實:(結(jié)合屏幕)
    (1)量出1米的距離,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
    (2)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00步)
    五、鞏固練習
    1.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汽車每小時行40米。
    電線桿高6千米。
    小李身高135厘米。
    飛機每小時飛行1800千米。
    教室黑板長3分米。
    一支鉛筆長2千米。
    2.72頁3、4。
    3.綜合練習。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過國慶五十周年閱兵式嗎?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其中一些精彩的片段。邊看邊思考這樣一個問題:
    在括號里填上適當?shù)拈L度單位。
    17個官兵方陣和25個車輛方陣共長2______。(千米)
    1萬多名官兵過檢閱區(qū)時每步都走75______(厘米),踢腿高度都是30______。(千米)
    你知道閱兵式上的官兵為什么走得這么整齊嗎?在閱兵村,他們平均每天要走3億___(千米)整個訓練過程,他們平均每人走了10000多_______(千米)
    師:辛勤的汗水、刻苦的訓練換來了祖國的榮譽。|
    六、今天我們學習了千米的認識,同學們學得很好。學校組織同學秋游,現(xiàn)在想請小朋友們幫助設計一條路線,要求:1。從學校出發(fā)到游玩的最后一處景點之間的路程不超過10千米;2。游玩的景點要盡可能多。四人小組合作,比一比,哪一組設計得最好。(圖略)
    認識千米教案篇十六
    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讓學生通過多方位、多角度的材料感知建立1千米的豐富表象,學生舉例身邊的事物并用具體的數(shù)據(jù)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給學生提供操作、交流與想象的時間和空間,在提供學習資料的基礎上現(xiàn)場生成學習材料,在交流中進一步感受1千米的具體長度,在頭腦中比較清晰的建立1千米長度的“模型”,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shù)感。
    在學生具有大量的感性基礎和豐富的表象積累上,以直觀、動態(tài)的錄象播放讓學生感知摩托車行駛1千米路程,用另一種的方式感知和感受1千米,強化了對1千米有多長的感受性。
    本節(jié)課教學體現(xiàn)新課標理念,設計巧妙,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學習素材,注重學生自己對知識的體驗,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的現(xiàn)實意義與價值。
    (一)讓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
    當數(shù)學與學生的現(xiàn)實密切聯(lián)系時數(shù)學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新課標強調(diào)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要求數(shù)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使他們體會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對于1千米的觀念的建立本身是枯燥的,學生會感到索然無味,只是機械被動的去學習。然而教師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并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有目的的選擇和補充,教師選擇貼近學生生活,以常見的事物作為教學內(nèi)容,如播放我國長江、雅魯藏布江、火箭發(fā)射等圖片,讓學生對它們的長度、深度、高度進行千米和米的換算,使學生自然就融入了學習環(huán)境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的學習為主動學習,同時也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感到學習數(shù)學的價值與意義。
    (二)把已有的經(jīng)驗作為支點
    學生的空間知識來自于豐富的現(xiàn)實原型,培養(yǎng)空間觀念要將教學拓寬到生活空間。教師能借助學生對100米的長度的認識作為“敲門磚”,找準發(fā)展空間觀念的支點,通過課前感知、課中回憶、推想等一系列數(shù)學活動中逐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讓學生在真實的現(xiàn)實背景中,引領學生建立數(shù)學模型。
    (三)給學生充分的感性積累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感受1千米,建立1千米的觀念。教師能從學生所熟悉的校門口到麗都美容院之間100米的長度入手,推想1千米的長度;接著,讓學生結(jié)合身邊的物體利用數(shù)據(jù)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最后,再讓學生通過看摩托車行駛1千米的實際長度的錄象,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注重感性積累與體驗,在學生自己對知識的體驗中建構(gòu)新知的,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在用自己的方式描述1千米的長度時,留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和學習空間,自己探索與交流,學生的答案豐富多彩:“教室的2塊地磚的長度大約是1米,20xx塊地磚的長度約是1千米”、 “教室門約高2米,500個門疊起來的高度約是1千米,沖天了!”“小朋友走1米大約要2步,1千米大約要走20xx步”……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提供給學生“再創(chuàng)造”的時機,形成學生思維碰撞的高潮,課堂顯得真實而生動。
    認識千米教案篇十七
    1、使學生認識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
    2、使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并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
    千米慨念的建立。
    米尺、多媒體及課件一套。
    一、復習導入
    1、前幾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場上進行了測量。
    下面請同學們邊看屏幕,邊想:我們是用哪個長度單位測量100米的?(米)
    我們已經(jīng)學過哪些計量長度的單位?請按從大到小的順序說一說。
    米分米厘米毫米
    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誰能比劃一下1米的長度?一起比劃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長度。
    3、說出下列測量活動用什么長度單位合適?
    (1)測量鉛筆的長度。(厘米)
    (2)測量硬幣的厚度。(毫米)
    (3)測量課桌的高。(分米)
    (4)測量教室的長。(米)
    師:如果要測量常熟到蘇州的距離,可以選用我們已經(jīng)學過的哪個單位來測量呢?
    師:用米測量太麻煩了。常熟到蘇州的距離比較遠,而米這個單位較短。那用什么單位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長度單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學習千米的認識,你們最想了解有關千米的什么知識?
    提出學習目標:
    1、千米的實際長度,并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2、千米的應用。
    二、認識1千米的實際長度
    那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
    1、師:老師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長,用這把米尺連續(xù)量幾次是1000米?(板書:1000米)
    1000米用我們今天所學的千米作單位就是1千米。(板書:1千米)
    板書:用米尺量1000次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2、請看屏幕:上次我們量出了100米的長度,幾個100米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板書:10個100米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3、(屏幕顯示)我們學校的操場一圈是200米,沿操場(一圈200米)走()圈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板書:沿操場(一圈200米)走5圈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們沿操場走一圓大約用了幾分鐘?(3分鐘)
    那么沿這操場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約要幾分鐘?(15分鐘)。
    板書:走15分鐘的路程,長約1千米。
    4、小朋友,方培街你們一定很熟悉吧,請看屏幕:從萬豐商廈到丹鳳銀樓、方塔商場、新華書店、華聯(lián)、商業(yè)大樓再過十字路口到娛樂中心,約1千米。
    小結(jié):1千米=1000米
    1千米等于1000米,聽起來不容易區(qū)分,語文課上朗讀講究抑揚頓挫,誰能巧用停頓,把千米和米區(qū)分開來,使人一聽就明白。
    l(停頓)千米=1000(停頓)米
    指導讀:注意在數(shù)字和單位之間適當停頓。
    師:千米也稱公里,在上面的板書上添上(公里),有時也用km表示。
    5、我們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間怎樣換算呢?下面請同學們自學71頁例1和例2,重點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完成71頁做一做1,重點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三、千米的應用
    現(xiàn)在我們知道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應用呢?
    1、公路邊的里程碑
    2、指路標志
    3、限速標志
    4、摩托車的速度表
    隨著學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別出示圖片。
    小結(jié):千米常用來計量比較長的路程。
    練習:72頁2把每小時行的路程和合適的交通工具用線連起來。
    四、全課小結(jié):
    生:利用摩托車的里程表測量、走一走是否15分鐘。
    師:還可以這樣證實:(結(jié)合屏幕)
    (1)量出1米的距離,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
    (2)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00步)
    五、鞏固練習
    1、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汽車每小時行40米。
    電線桿高6千米。
    小李身高135厘米。
    飛機每小時飛行1800千米。
    教室黑板長3分米。
    一支鉛筆長2千米。
    2、72頁3、4。
    3、綜合練習。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過國慶五十周年閱兵式嗎?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其中一些精彩的片段。邊看邊思考這樣一個問題:
    在括號里填上適當?shù)拈L度單位。
    17個官兵方陣和25個車輛方陣共長2______。(千米)
    1萬多名官兵過檢閱區(qū)時每步都走75______(厘米),踢腿高度都是30______。(千米)
    你知道閱兵式上的官兵為什么走得這么整齊嗎?在閱兵村,他們平均每天要走3億___(千米)整個訓練過程,他們平均每人走了10000多_______(千米)
    師:辛勤的汗水、刻苦的訓練換來了祖國的榮譽。|
    六、今天我們學習了千米的認識,同學們學得很好。學校組織同學秋游,現(xiàn)在想請小朋友們幫助設計一條路線,要求:1。從學校出發(fā)到游玩的最后一處景點之間的路程不超過10千米;2。游玩的景點要盡可能多。四人小組合作,比一比,哪一組設計得最好。(圖略)
    認識千米教案篇十八
    1.對千米的認識;本節(jié)學習對長度的客觀認識:毫米、厘米、分米然后才是千米;本節(jié)內(nèi)容在教材中與前面的毫米、厘米、分米相鄰長度單位的進率是10不同,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是1000,所以認識難度較大。
    2.本節(jié)主要學習對千米長度的具體認識,聯(lián)系實際生活中的距離。
    學情分析
    1. 通過作業(yè)練習和復習課對學生的了解表明學生對前面學習的毫米、厘米、分米、米已經(jīng)完全掌握。
    2. 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間的關系和實際長度,但千米和前面所學的長度單位之間進率較大且不能直接拿出1千米的實物,所以要多借鑒現(xiàn)實中的具體情境認知千米的觀念。
    3. 本節(jié)學生主要的認知障礙是不能最直觀的認知1千米有多長。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千米,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千米的實際長度,學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觸,為了使學生對1千米的實際長度有一個初步的觀念,安排了一些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加深對千米的認識。
    2、讓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本課是系統(tǒng)學習長度單位在小學階段的結(jié)束,學生能在已有知識對米的認識上,通過學習,找到米與千米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滲透事物間相互聯(lián)系的觀點,發(fā)揮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在實際操作中,增強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提高操作技能,發(fā)展實踐能力。
    教學策略的選擇:
    1、匯報課前實踐活動,試圖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如走、跑、看等),經(jīng)歷想象、推測等思維過程,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使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
    2、通過錄象、照片,將學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比較長的長度引出千米。接著,再次展示錄象中1000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直接感受1千米。然后讓學生舉例生活中哪些距離大約是1千米,怎么估計或是計算的,從而在學習4個長度單位的基礎上構(gòu)建出一個新的千米的長度單位,使學生在舊知的回顧中找到新理知識的連結(jié)點。
    3、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結(jié)合圖片出示,加深學生的直觀印象,并讓學生自己嘗試解決單位間的換算。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1千米的實際長度和千米的空間認識。
    教學難點:千米的簡單換算。
    認識千米教案篇十九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p7—8千米的認識 。
    “千米”是一個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在學生的生活中經(jīng)常會聽到、看到有關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構(gòu)效果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離學生“可視性”的體悟和感受經(jīng)驗比較遠,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習過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較困難,是學習的難點。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jīng)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學、乘車旅游、參加運動會等生活經(jīng)驗,這就使得本節(jié)課很容易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結(jié)合起來??紤]到錦江小學校園及學生的特殊情況,在幫助學生建立1千米實際長度概念時選用學生熟悉的學校周圍的一些環(huán)境,這樣既能有效化解難點,又能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1.認識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會進行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難點: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千米表示實際長度
    (一)復習導入
    師:到目前為止,你知道的長度單位有哪些?(毫米、厘米、分米、米)
    (二)學習新知
    1.認識1千米。
    師:你感覺1千米應該有多長?
    2.感受1千米。
    師:1000個1米有多長?你來猜測一下。(400米一圈的操場,走兩圈半就是1千米)
    師:請每個人都在心里默默地想象一下1千米有多長,說給你小組的同學聽一聽。
    師:1千米究竟是不是你想象的那么長,你想不想親自到室外去驗證一下?我們一會兒到外面去驗證一下1千米是不是你想象的那樣長。
    去室外體驗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1)步要勻,路線要直。
    (2)數(shù)步數(shù)時可以用手指幫助計數(shù)。
    (3)靠路邊行走,注意安全。
    (4)完成學習匯報單
    回到教室里,說一說走完1千米的感受。
    3.估算1千米。
    從我們學校門口出發(fā)到哪里大約是1千米。
    4.單位間的換算
    (三)鞏固練習
    (四)總結(jié)階段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寫一篇數(shù)學日記———《感受1千米》。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寫:
    1. 你眼中的1千米有多長。
    2. 走完1千米的路你有何感受。
    3. 你所熟悉的哪段路的長度大約是1千米。
    認識千米教案篇二十
    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千米,明確千米與米的關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1、 用手勢表示1毫米、1分米的長度。
    2、 口答:
    50毫米=( )厘米 5米=( )分米
    60厘米=( )分米 9厘米=( )毫米
    3、 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鉛筆的長15( ) 門高2 ( )
    橡皮長40( ) 課桌長60( )
    1、 通過投影出示書本第7頁的例3圖,“圖中的情境大家見過嗎?說一說圖中主要說了些什么?”找二至三名學生回答。對,圖上說的是到葉鎮(zhèn)還有21千米,到靈山還有23千米,我們今天再來學習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千米。(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2、 在日常生活中類似的情境大家見過嗎?找二名學生說說身邊的類似問題。 你知道千米是個怎樣的長度單位嗎?(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
    3、 出示例3的圖,如果我們用毫米、厘米、米來作單位好不好?為什么?找一至二名學生回答讓學生說說他們的原因。(很不方便)在什么情況下我們用千米作單位比較方便呢?(明確計量較長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單位)
    做練習二第1、2題
    第一題:把每小時行的路程與合適的出行方式連起來,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進行反饋。
    第二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2、總結(jié)。
    認識千米教案篇二十一
    教學目標:
    1、認識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會進行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千米表示實際長度。
    教學準備:
    要求學生到路邊觀察路標,教師制作一塊路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教師提問:我們都學了哪些長度單位?
    學生回答后,讓學生具體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長度。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會提到“千米”。
    二、探究新知
    1、認識千米。
    教師出示例3的情境圖。(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播放提前錄制好的視頻錄像,錄像中出現(xiàn)路牌標志)
    提出下面的問題:類似圖中的情境你見過嗎?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解釋路標上的“21千米”和“23千米”是什么意思。
    教師指出:在計量比較長的路程的時候,通常用千米作單位,千米也叫做公里。千米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
    2、出示老師收集到的學校附近的路標,讓學生理解、體會從某路口到當?shù)啬硞€標志性建筑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的含義。
    3、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教師指出:1000米就可以用較大的長度單位來表示,就是千米。
    板書:1千米(公里)=1000米
    (2)實際感受1千米。
    到操場上量出100米的距離,讓學生仔細觀察一下。并讓學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實際走一走,所需時間大約是1分十幾秒。(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也可以放到課前進行)。然后告訴學生10個這樣的長度就是1千米,一般步行12分左右的距離大約是1千米,并讓學生想象一下10個100米有多遠。
    4、完成教科書第8頁上的“做一做”。
    到校門口,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說一說(估)從學校門口到什么地方大約是1千米?在確保學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組織學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動,感受1千米的距離。(注:如果條件不允許,此題可以作為課外作業(yè))
    5、教師出示教科書第22頁的例5。
    3千米=( )米 5000米=( )千米
    教師放手讓學生先獨立填寫,然后讓學生在組內(nèi)互相說說是怎樣想的。
    通過學生回答,使學生明白: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個1000米,就是3000米;1000米是1千米,5000米是5個1000米,就是5千米。
    6、練一練。
    6000米=( )千米 4千米=( )米
    ( )米=7千米 9000米=( )千米
    三、鞏固練習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二第1、2題。
    第1題,是關于物體運動速度的練習,目的是讓學生對常見物體運行速度有一定的認識??梢韵茸寣W生獨立完成,然后再進行反饋。
    第2題,目的是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千米在生活中的應用??梢宰寣W生獨立完成。
    2、練習二第3題。
    學生在教科書上獨立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3、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四、課外拓展
    1、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每小時不能超過( )千米,磁懸浮列車每小時可行駛( )千米,地球繞太陽每秒運行( )千米。馬拉松長跑比賽全程大約( )千米。(課后可在父母的幫助下到圖書館或網(wǎng)上查找這些資料。)
    2、寫一篇數(shù)學日記:《我心目中的千米》
    認識千米教案篇二十二
    1、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測試走10米大約要多少步,100米大約要多少步,并記錄。
    2、學生繞操場走1000米測試需要的時間,并記錄;記錄自己從家里都學校大約要走多長時間。
    3、拍攝乘車行駛1000米的錄象。
    三、教學目標和策略選擇
    1、使學生認識千米,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千米的實際長度,學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觸,為了使學生對1千米的實際長度有一個初步的觀念,安排了一些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加深對千米的認識。
    2、讓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本課是系統(tǒng)學習長度單位在小學階段的結(jié)束,學生能在已有知識對米的認識上,通過學習,找到米與千米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滲透事物間相互聯(lián)系的觀點,發(fā)揮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在實際操作中,增強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提高操作技能,發(fā)展實踐能力。
    1、匯報課前實踐活動,試圖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如走、跑、看等),經(jīng)歷想象、推測等思維過程,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使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
    2、通過錄象、照片,將學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比較長的長度引出千米。接著,再次展示錄象中1000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直接感受1千米。然后讓學生舉例生活中哪些距離大約是1千米,怎么估計或是計算的,從而在學習4個長度單位的基礎上構(gòu)建出一個新的千米的長度單位,使學生在舊知的回顧中找到新理知識的連結(jié)點。
    3、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結(jié)合圖片出示,加深學生的直觀印象,并讓學生自己嘗試解決單位間的換算。
    4、綜合運用。出示主題圖,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解決知識點,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并在全班交流換算的方法,學生的思路可能有多種,只要合理,教師都要給予肯定,同時鼓勵學生參與到評價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