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教學設(shè)計北師大版四年級(專業(yè)19篇)

字號:

    通過對市場調(diào)研的總結(jié),我們意識到產(chǎn)品需求有待進一步挖掘。編寫總結(jié)時要注重邏輯性和條理性,使讀者易于理解和吸收。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總結(jié)范文,供大家參考學習。
    單元教學設(shè)計北師大版四年級篇一
    教學目標:
    1.能夠用圓潤而有彈性的聲音、輕快活潑的情緒演唱歌曲《愛我中華》。
    2.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緒,表達出對祖國的熱愛之情,理解“五十六個民族親如一家”,培養(yǎng)他們民族團結(jié)的思想。
    教學重點:
    1.通過欣賞和演唱了解江南民歌的音樂風格特點。
    2.體驗、感受民族音樂的魅力,培養(yǎng)學生熱愛民族音樂,了解音樂風格。
    教學難點:
    1.學生對江南民歌的音樂風格特點及方言特點比較陌生,掌握起來比較困難。
    2.學會附點、前十六、后十六等節(jié)奏型。
    教學設(shè)想:
    為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創(chuàng)造條件。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感覺、欣賞的環(huán)境;給學生提供充分參與、體驗的機會;給學生提供感覺音樂美、創(chuàng)造音樂美的時機;還音樂課堂以快樂。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由學生的回答引入:(課件1:背景畫面)師:我們的祖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的國家,那么我國一共有多少個民族呢?生:五十六個民族。師:分別有哪些呢?生:漢族、回族、藏族、壯族、白族、蒙古族、苗族等。師:這五十六個民族由于生活環(huán)境等的不同,因此他們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宗教信仰也不同,所產(chǎn)生的歌舞音樂肯定也不相同。
    二、學唱歌曲:
    2.師:請同學們試著跟琴輕聲哼唱一遍(或者二到三遍),可分為三部分哼唱,注意:a、休止符b、裝飾音。
    3.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前面的發(fā)聲練習就在歌曲之中,由此分析此首歌曲的結(jié)構(gòu)。
    4.教唱《愛我中華》一歌。
    (1)完整視唱旋律。
    (2)根據(jù)感覺分析的歌曲結(jié)構(gòu)特點,分段學習此歌,特別注意b段襯詞的演唱。(音準)。
    (3)全體學生完整演唱此歌,注意:1、裝飾音、修止符的運用。2、控制整體音量。3、高音時不要喊叫,注意聲音強弱對比。
    5、聽后回答問題,并分別講解:
    (1)歌曲的演唱形式:領(lǐng)唱、齊唱。
    (2)歌曲的風格特點:少數(shù)民族音調(diào)。
    (6)通過學習《愛我中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三、歌曲《愛我中華》引入少數(shù)民族歌舞音樂簡介,并欣賞部分民族歌舞音樂。
    師:我們剛才學習了《愛我中華》這首歌,也基本熟悉了少數(shù)民族歌舞音樂的特點,那么我國的這些少數(shù)民族的歌舞音樂都分別有哪些特色呢?請看資料。接下來我們就欣賞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歌舞音樂。1、先請欣賞一段蒙古族歌舞音樂。特色:熱情、勇敢、節(jié)奏歡快舉例:《娃哈哈》《掀起你的蓋頭來》等等。2、維吾爾族:被譽為“歌舞民族”特色:開朗、奔放、造型優(yōu)美、挺拔舉例:《娃哈哈》《掀起你的蓋頭來》等等。3、傣族:動作優(yōu)美靈活有雕塑式的造型美。
    六、師小結(jié)。
    我們國家是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個民族的發(fā)展關(guān)系到整個國家的命運,我們更應該團結(jié)起來。大到我們的國家,小到我們的班集體,我們都應該團結(jié)友愛,互相幫助。
    單元教學設(shè)計北師大版四年級篇二
    教學目標:
    1、可以通過姚明與妹妹的身高學會解方程,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
    2、會學會用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學會解答簡單的方程。
    教學難點:學會用畫線段圖來分析、理解和解決含有兩未知的數(shù)學問。
    教法:發(fā)現(xiàn)法、嘗試法。
    學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準備:小黑板、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呈現(xiàn)目標。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通過姚明的身高,算一算這姊妹兩個的身高。板書課題:等量關(guān)系。
    二、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學情況。
    活動一:姊妹兩跟姚明身高的關(guān)系找出等量關(guān)系。
    看書回答下列問題:
    1、我比妹妹高20厘米。這句話中隱含了什么?
    2、姚明的身高是我的2倍,這句話中隱藏了什么?
    3、這題的等量關(guān)系是:
    活動二:畫線段圖列方程。
    1、你會根據(jù)他們的對話畫出線段圖嗎?
    2、根據(jù)線段圖列方程并解答。
    3、你可以根據(jù)其他的條件找出別的等量關(guān)系嗎?試試看。
    (二)、小組展示成果,適時導學(展示部分)。
    1.、小組內(nèi)交流自學的收獲和疑問。
    長做總結(jié)發(fā)言。組內(nèi)交流、解疑、個別匯報、老師點撥。
    四、點撥升華。
    五、課堂總結(jié)。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或不明白的地方?先小組內(nèi)說一說,最后班上交流。
    六、達標檢測。
    1、我能行。
    (1).果園里有桃樹a棵,平均每棵桃樹收桃子360千克,果園共收桃子()千克。
    (2).打字員小王每分鐘打字90個,一份稿件她打了m分鐘還剩c個字沒打。這份稿件一共有()個字。
    (3).蘋果和香蕉的單價分別是每千克4.5元和6元,買x千克蘋果和y千克香蕉共需要()元。
    (4).五個連續(xù)的整數(shù),其中最小的數(shù)是n,這五個連續(xù)的整數(shù)的和是()。
    2、完成練一練第2題,并交流。先獨立做,最后組內(nèi)交流。
    七、拓展提高。
    甲乙兩人共寫了200個大字,其中甲寫的是乙的4倍,求甲乙兩人各寫了多少個大字?先獨立做,最后組內(nèi)交流。
    板書設(shè)計。
    單元教學設(shè)計北師大版四年級篇三
    教學目標:
    1.掌握連除、乘除混合運算的順序。
    2.會正確分析問題中的數(shù)量關(guān)系,會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讓學生充分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熱情。
    4.通過觀察分析、合作探究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和求異思維,增強學生對數(shù)學的應用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重點:掌握連除、乘除混合運算的順序,能正確計算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乘除、連除的兩步計算題。
    難點:正確分析問題中的數(shù)量關(guān)系,理解每一步算式的意義。
    教學流程:
    一、情境創(chuàng)設(shè),激發(fā)興趣。
    師:同學們,今天方老師帶大家去一個你們很樂意去的地方---學校閱覽室。在那里可藏著很多的數(shù)學問題。走!咱們一起看看去。
    [設(shè)計意圖:由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引入新課,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時又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親切感,從而帶著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進入新課的學習]。
    二、交流合作,解決問題。
    擺書。
    1.學生細聽老師口述的信息,領(lǐng)會題意。
    (1)誰能來說一說聽到的數(shù)學信息?(隨著學生說的老師板書條件)。
    (2)根據(jù)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呢?
    2.合作探究。
    看同學們提了這么多的問題,猜猜看老師今天最想請大家解決哪個問題?
    學生的回答展示,今天重點要解決的問題:平均每個書架每層放多少本書?
    3.學生自己獨立思考并列式計算,再在小組內(nèi)交流你是怎么想的,總結(jié)一下有幾種方法。
    4、匯報,展示交流4種不同的解題方法。(根據(jù)學生的匯報板書在黑板上)。
    匯報的時候說一說你列的算式的意思,并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
    (1)200÷2=100(本)(2)2×4=8(層)。
    100÷4=25(本)200÷8=25(本)。
    (3)200÷2÷4(4)200÷(2×4)。
    =100÷4=200÷8。
    =25(本)=25(本)。
    5、匯報時提問:
    (1)200÷2求的是什么?結(jié)果再除以4是什么意思?
    (2)2×4算出的是什么?200÷8表示什么意思?
    (4)4×2是什么意思?200÷(4×2)求的是什么?去掉括號可不可以?
    總結(jié):第一個是按書架分先求一個書架有多少本書,第二個不按書架分,先求的總層數(shù)。然后按總層數(shù)分,雖然思路不一樣但是都是平均分,我們都能解決同一個問題。
    6、比較這幾種算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1)你最喜歡用哪種方法?和同桌說說看。
    (2)你喜歡用哪種方法就說那種方法。
    小結(jié):(1)、(2)列的是分步算式,(3)和(4)列的是綜合算式。像這樣有乘有除的算式叫乘除混合運算。
    7、觀察算式,發(fā)現(xiàn)運算順序。
    8、小結(jié):像連除法和乘除混合運算這樣的同級運算都是從左到右一步一步計算的,如果有括號的先算小括號里的,再算括號外的(板書)。同時,我們知道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列出來的算式也不同,但最終都能把問題解決,希望同學們在以后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能像今天這樣多動些腦筋。
    三、鞏固知識。
    1、基礎(chǔ)練習。
    960÷6÷4960÷6×4960÷(6×4)。
    (1)先說說運算順序,再計算,把除號改成乘號,怎么計算呢?
    (2)匯報,展示。
    2、深化與拓展--游泳。
    小軍去游泳,他在泳道內(nèi)游了4個來回,共游了200米,這個游泳池的泳道有多長?
    (1)引導理解”來回”什么意思?誰來走一走,在走道上走一個來回?
    (2)我們知道了來回就是去了再回來,4個來回就是去了再回來(4)次。
    (3)自己獨立解決這道題。
    (4)匯報,展示。
    四、評價體驗,深化提高。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解決了什么問題?你有什么收獲或感受?請你評一評自己或同學的表現(xiàn)。
    作業(yè)(機動):練一練第1題。
    單元教學設(shè)計北師大版四年級篇四
    教學目的要求:
    1、讀懂詩句,體會詩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學會生字新詞,理解“蹊”、“恰恰”等詞的意思。
    3、背誦這首詩。
    二、教學重點:
    理解詞語,讀懂詩句,有感情地朗讀。
    三、教具安排。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學習古詩。
    1理解詞語。
    把你自學的內(nèi)容講給大家聽。講講你理解了哪些詞語?(江畔:江邊。獨步尋花:獨自一人一邊散步一邊賞花。蹊:小路。壓枝低:把花枝壓彎了腰。留連:舍不得離開。自在:自由自在。)。
    2理解詩句。
    說說你理解了哪一句詩?(不用按照順序)。
    誰能按順序把這首詩的意思完整地說出來?(教師引導)。
    3感情朗讀。
    詩中主要寫了幾種景物?(花,蝴蝶,黃鶯)。
    哪句寫花?寫出了花的什么特點?誰能用一個詞概括?誰來朗讀這兩句詩?(讀,評)讓我們齊讀這兩句,感受春天的欣欣向榮。
    4理解意境。
    三,拓展。
    詩中描繪的景色美嗎?請大家閉上眼睛,在我們面前出現(xiàn)了一條小路,小路兩旁繁花似錦,蝴蝶在飛舞,黃鶯在歌唱,望著這一美景,我們真想把他畫下來。(畫畫,展示)。
    四,課后作業(yè)。
    積累描寫春景的古詩。
    [簡析]。
    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詩人杜甫在飽經(jīng)離亂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心情比較舒暢。春暖花開時節(jié),他獨自在江畔散步賞花,寫下了《江畔獨步尋花》一組七首絕句,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黃四娘家花滿蹊”,點明尋花的地點。“蹊”是小路。“花滿蹊”是說繁花將小路都蓋住了,連成片了。次句“千朵萬朵壓枝低”?!扒Ф淙f朵”形容數(shù)量之多?!皦褐Φ汀敝械摹皦骸焙汀暗汀眱蓚€字用得十分貼切、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春花密密層層,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條都壓彎了。這句是上句“滿”字的具體化。第三句“留連戲蝶時時舞”?!傲暨B”是形容蝴蝶飛來飛去舍不得離開的樣子。這句從側(cè)面寫出春花的鮮艷芬芳。其實詩人也被萬紫千紅的春花所吸引而留連忘返。第四句“自在嬌鶯恰恰啼”。“嬌”是形容鶯歌柔美圓潤?!扒∏√洹笔钦f正當詩人前來賞花時,黃鶯也在鳴叫。只因為詩人內(nèi)心歡愉,所以想當然地認為黃鶯特意為自己歌唱。這與上句說彩蝶留連春花一樣,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詩人成功地運用了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這首小詩讀起來就更親切有味。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唐代詩人。字子美,河南府鞏縣(今河南鞏義市)人。杜甫生逢開元盛世及安史之亂,一生顛沛流離,歷盡磨難,他的詩廣泛地記載了這一時期的現(xiàn)實生活,被人稱為“詩史”。杜甫擅長各種詩體,詩風沉郁頓挫,對后世有很大的影響。
    單元教學設(shè)計北師大版四年級篇五
    知識與技能:認識8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理解“瑞雪、驟然、幻映、彤云密布、萬籟俱寂、極目遠眺、粉妝玉砌”等詞語。
    過程與方法: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作者觀察、描寫景物的順序。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能夠感受瑞雪的大而美,體會作者喜悅的心情。
    二、教學重難點。
    能夠感受瑞雪的大而美,體會作者喜悅的心情。(重點、難點為同一個)。
    重難點突破:成都為南方內(nèi)陸城市,極少下雪。就算偶有下雪,也與北方的雪大有不同。因此,要讓學生體會北方瑞雪的大而美是有一定困難的。那么,我們在教學中就要借助大量的圖片,寫作的背景以及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讓學生感受到北方瑞雪的大而美,進而體會作者的喜悅之情。
    三、教學準備。
    教師:雪的圖片、教學ppt。
    學生:預習課文。
    四、教學課時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生字過關(guān)。
    3、能把雪前、雪中、雪后的景色分別用小標題來概括。
    4、學習雪前天氣的變化。
    (一)激趣導入。
    師:有誰見過雪?
    生:我見過!
    師:你來說你說你見到的雪是什么樣的?(生回答)。
    師:那你是在哪里見到這樣的雪的?(生回答)。
    師:(若生回答南方城市)那老師今天帶大家去看一看北國的雪是什么樣的?(若生回答北方城市)謝謝你跟大家分享,老師今天要帶全班同學一起去看一看北方的雪。(展示雪景圖片)。
    師:大家說這樣的雪美不美???
    生:美!
    師:課文中也有這樣的雪景,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請大家翻開課本124頁。
    (二)初讀課文。
    自由朗讀《瑞雪圖》。(生自由讀)。
    師:大家課讀通了,第二項,生字闖關(guān)。(教師展示ppt)火車火車開哪里?(生以開火車的形式教讀全班同學)。
    生:及時的好雪。
    師:作者為什么要說這一場雪是及時的好雪呢?我們帶著問題一起進入這篇課文。請同學們看到125頁,在課文的后面有一個表格,作者已經(jīng)把1-5自然段分成了三個部分,分別是下雪前、下雪時、下雪后。那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先將每個部分包括哪些自然段填在表格中,再為其取上小標題,小組形成統(tǒng)一思想,代表匯報。(生小組合作總結(jié)+匯報,其他小組作相應補充)。
    生:時間順序。
    師:是的,時間順序。(教師板書)那現(xiàn)在我們就來一起看一看雪前的景色是什么樣的?
    我們先來看一看第一自然段。(展示ppt)在這一自然段中,作者交代了什么呢?
    生:時間、地點。
    師:是啊,作者交代了時間、地點。那么從侵入一次你看出了什么?
    生:寒流速度快、來勢洶洶。
    師:是啊,西伯利亞寒流來勢洶洶,我們的膠東半島馬上就要下雪啦!下雪之前天氣有什么變化呢?請大家一起朗讀第2自然段。連日來預備起!(生齊讀)。
    生:不可以。
    師:為什么不可以?
    生:不能突出天氣變化得很快。
    師:是啊,“驟然”一詞寫出來了天氣變化之快。大家要注意驟然的“驟”字。有一點復雜,左邊一個“馬”,右邊一個“聚”。(教師板書“驟”)。
    師:在這一自然段當中作者又分出了三個時間段,分別是?
    生:一清早、中午、黃昏。
    師:清早天氣是怎樣的?
    生:陰云密布。
    師:中午呢?
    生:寒風凜冽。
    師:黃昏時分?
    生:大雪紛飛。
    師:在這一自然段中僅僅有一句話是描寫雪的。是哪一句?
    生:“黃昏時分......”
    師:這一句話寫出雪什么樣的特點?用一個字來概括。
    生:大。
    是:你從哪些詞語看出來?
    生:鵝毛般、紛紛揚揚。(教師板書)。
    師:最后一句話啊寫出了雪大的特點。那下一個自然段又寫了雪什么樣的特點呢?我們。
    下節(jié)課再來探討。好下課!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下雪時、下雪后的景色。
    2、體會瑞雪的大而美。
    3、結(jié)合寫作背景體會作者喜悅的心情。
    (一)直接導入。
    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說到雪的大,那第三自然段又寫了瑞雪什么樣的特點呢?請大家默讀課文,找出瑞雪的特點。(生默讀)。
    (二)欣賞雪中景色。
    師:誰來說一說第三自然段描寫了大雪什么樣的特點?
    生:大而穩(wěn)。
    師:那么在這一自然段中哪些句子寫出了這些特點呢?(生答)。
    師:(展示句子),在這句話中“彤云密布”“彤云”是什么云?
    生:陰云。
    生:不好。
    師:為什么不好。他們表達的是一個意思???
    生:因為有點重復。
    師:是啊,看來你的語感到位了。同樣的意思我們要換不同的表達方式,這樣可以使文章的表述更美。
    師:展示句子“一會兒,地面上就發(fā)白了”。這句話是作者看到的,還是聽到的呢?
    生:看到的。
    師:那下一句話是寫作者聽到的還是看到的呢?
    生:聽到的。
    師:作者將看到的和聽到的相結(jié)合,描繪出了一幅美麗的雪中的景象。我們在今后寫作文的時候也要注意多角度結(jié)合。
    (三)欣賞雪后美景。
    師:那下了一夜的大雪,第二天早晨,作者看到了什么?我請一個同學來朗讀一下。(抽同學朗讀)。
    師:在同學朗讀的時候,請所有的同學把眼睛閉上,想象雪后的美麗圖畫。待會我請同學說一說在他的腦海中有什么樣的景色。(生想象美麗雪景)。
    師:誰來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生回答)。
    師:這樣的雪景用一個字來概括。
    生:美!
    師:是啊。這樣的雪景真美??!那作者用了哪些句子來寫雪的美呢?(生回答)。
    師:(展示句子“極目遠眺,萬里江山變成了一個粉妝玉砌的世界?!保┦裁礃拥氖澜缡恰胺蹔y玉砌”的世界呢?(生回答)。
    師:是啊,這樣的世界就是粉妝玉砌的世界。(展示雪景圖)。
    師:(展示句子“看近處......雪球兒”),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看近處預備起!(生齊讀)。
    在這句話中,作者用到了許多的疊詞,在你們剛剛讀的過程中,覺得這些疊詞有什么作用呢?(生回答)。
    師:既然這些疊詞這么有用,你能不能想出其它可以用來描寫雪天的疊詞,并用它來造一個句子呢?(生回答)。
    生:由遠及近。
    師:是的,由遠及近。這樣的觀察及描寫順序讓我們的思路更清晰。那接下來我們來看最后兩句話。(展示最后兩句話)在這兩句話中作者運用了幾個動詞,請你快速的勾畫下來。(生勾畫)。
    生:靜態(tài)美。
    師:作者運用動靜結(jié)合的方式,將瑞雪的美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那在街道上又有怎樣一番景色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第五自然段。(生齊讀)。
    師:街道上這么熱鬧,作者描寫到的堆雪人,擲雪球,你還能想到哪些熱鬧的景象。(生自由回答)。
    (四)領(lǐng)悟感情。
    生:喜悅。
    師:是啊,此時的作者是喜悅的,在整片文章當中還有許多能體現(xiàn)作者喜悅的句子。大家快速默讀全文把它們找出來。找到的同學就舉手示意老師。(生找句子)。
    師:這些句子體現(xiàn)了作者的喜悅之情,那我們就帶著這種喜悅將句子讀一遍吧!
    生:感嘆瑞雪的美!
    師:僅僅是因為瑞雪的美嗎?其實啊還有更深層的原因。本文創(chuàng)作于19世紀60年代初,在那時候國家經(jīng)濟困難,北方城市又遭遇了嚴重的蝗災和旱災,糧棉歉收,人們的生活過得很是困苦。而在這時候突然來了一場及時的大雪,它的雪水為莊稼提供了養(yǎng)分,又能凍死害蟲,來年的莊稼一定有個好收成。因此作者發(fā)出了這樣的感嘆。(展示最后一個自然段,學生齊讀)。
    六、教學板書。
    瑞雪圖。
    雪前陰云密布大。
    雪中大雪飄將。
    雪后粉妝玉砌美。
    單元教學設(shè)計北師大版四年級篇六
    教學目標通過對本單元幾課的回顧使學生對卸任的文章進行進一步了解 。
    認真讀題,準確的把題做好。
    認真讀短文,學會分析短文的能力。
    內(nèi)容分析教學重點:讀懂短文理解短文內(nèi)容。
    教學難點:體會短文的主要內(nèi)容。
    教學準備
    教 學 流 程
    一,回顧本單元的幾篇課文
    1,說說本單元都學了什么課文。
    2,這些課文都寫了誰的什么事?
    二,引入新課
    第一題,讓學生辨析形近字
    竭 ( ) 忱 ( ) 倫( )
    喝 ( ) 沈 ( ) 輪( )
    喝 ( ) 枕 ( ) 掄( )
    若 ( ) 喋 ( ) 躁( )
    諾 ( ) 諜 ( ) 噪( )
    惹 ( ) 碟 ( ) 燥( )
    學生先自己做然后集體更正。
    二題,多音字學生先了解字音然后更具字音組詞。
    當 惡
    縫 卷
    三.此題是讓學生用反問句的形式表達原句的`意思。
    1,馬克思和恩格斯互相關(guān)懷,互相幫助,親密合作,難道他們的友誼不是偉大的嗎?
    2,小草不怕刀砍火燒,不怕洪水干旱,難道還怕狂風暴雨嗎?
    教 學 流 程
    四,用加點的詞造句。
    首先讓學生了解“無微不至”“珍藏”的意思然后再造句。
    五,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1,學生獨立閱讀然后回答
    2,師生共同完成。
    六,總結(jié)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
    單元教學設(shè)計北師大版四年級篇七
    1、在認識小數(shù)現(xiàn)實模型(如元、角、分)的基礎(chǔ)上,通過分數(shù)理解小數(shù)的意義,會進行十進分數(shù)與小數(shù)的互化。
    2、結(jié)合尋找生活中的小數(shù),體會小數(shù)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重點難點理解小數(shù)的意義。
    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數(shù),
    學習過程設(shè)計。
    【情境導入】(2分鐘)。
    教師出示書上的一些圖片,讓同學們看一看,說一說這些小數(shù)所表示的意思。說說看,和同學們交流一下。
    【自主學習】(8分鐘)。
    (一)學生嘗試解決。
    2、一個盒子的寬是0.1米,誰知道這也就是多長?鼓勵學生猜一猜。
    師:為什么?你是怎樣想的?為什么不猜“1厘米”?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法進行回答。
    這個盒子的長是3分米,想一想,也就是多少米?
    【合作探究】(8分鐘)。
    (二)教師引導探索。
    學生:可以把“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是十分之一,也可以用0.1表示。
    教師再指名進行回答,最后同桌互說。
    你能表示出0.4嗎?學生嘗試。集體訂正。
    你能解釋為什么1分米可以表示成0.1米,3角可以表示成0.3元?
    學生進行解答。
    【展示交流】(8分鐘)。
    1分也就是多少元?0.02米,也就是多長?
    猜一猜。能說一說想法嗎?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
    0.1=0.3=。
    0.01=0.04=。
    說一說你的發(fā)現(xiàn)吧。
    學生根據(jù)探索的結(jié)果各抒己見。
    【當堂檢測】(12分鐘)。
    練一練。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進行個別輔導,集體訂正。
    2、0.03米就是多長?為什么?0.12米呢?
    4、0.001米也就是多長?為什么?5毫米也就是多少米?30毫米?
    【總結(jié)評價】(2分鐘)。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小數(shù)的意義(一)。
    0.1=0.3=0.01=0.04=。
    單元教學設(shè)計北師大版四年級篇八
    《一雙手》是北師大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中的一篇課文,帶著對林業(yè)工人張迎善的敬意,我和學生一起品讀學習了這篇課文。
    文中有這樣一句話“這雙手已經(jīng)栽樹26萬多棵。僅在1981年至1985年間就造林33坰,改造跡地林和次生林44.5坰。”
    理解好這句話,有利于學生感受張迎善一雙手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從而進一步領(lǐng)悟到張迎善甘愿奉獻的高尚情懷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學習這一句話,我先讓學生說說課前查到的關(guān)于“坰”的意思。學生匯報如下:坰,量詞,計算地畝的單位,各地不同,在東北一般合十五畝。學生匯報的和我查到的一樣,我于是引導學生進一步計算得出:33×15=495畝;44.5×15=667.5畝。
    教學進行到這里,我本來想讓學生談?wù)劇皬堄埔粋€人植樹這么多,你有什么想法?”之類的問題,但是學生迷惑的眼神告訴我,他們還沒有弄明白一坰(即15畝)到底有多大。這時一個前排的學生小聲說:“15畝有多少地呢?”是的,15畝,對于成人來說有多大地方已經(jīng)建立了概念,但是對于四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可能還一下子形成不了清晰的概念,更不用說495畝和667.5畝了。
    看來,我課前備課考慮不周,此時,必須給學生一個熟知的參照物,讓學生建立清晰的關(guān)于坰(也就是15畝)的概念。
    怎么說給學生聽呢?教學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恰巧我們學校上一周,向上級填報了學校的占地面積,我們學校占地15.1畝。可以說,校園多大,對于已經(jīng)在這里學習四年的學生來說,再熟悉不過。于是我告訴學生,我們程集小學校園占地面積約有15畝,學生很快算出33坰樹林相當于33個學校這么大,44.5坰跡地林和次生林相當于44.5個學校這么大。班里的學生沸騰了,“張迎善真了不起,這確實是一雙創(chuàng)建綠色金庫的手……”學生一下子在數(shù)字面前,認識了張迎善這位普通的林業(yè)工人可敬和不平凡。
    教學的美好感覺往往是在教學預設(shè)中的精彩生成,我期待著課堂上有更多生動的教學生成。
    成都市雙流縣中和小學????劉?驪。
    《一雙手》這篇文章盡管樸實無華,但是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要透過一雙手體會出林業(yè)工人張迎善這位“全國五一勞動獎?wù)隆鲍@得者平凡之中的偉大,并且產(chǎn)生敬佩之情,真的很不容易。因此,教學時,我按以下思路,引導學生從讀中領(lǐng)悟,從讀中體驗人物品質(zhì)。
    一、整體入手,層層推進。
    我先讓學生感知全文內(nèi)容,知道課文通過寫張迎善的手來贊揚這位默默無聞、為造林事業(yè)作出了巨大貢獻的普通勞動者。然后認識這雙手的特點,了解這雙手不辭艱辛、默默奉獻,為造林事業(yè)作出的巨大貢獻,從而對這位普通的勞動者油然而生敬佩之情。只有具備了整體思路,才能很好把握教材,充分利用文本資源達到以情育人的目的。
    二、細讀品悟,充分認識手的特點。
    手,作為人物品質(zhì)的外在表現(xiàn),必有其與眾不同的特點,只有充分認識手的特點才能更深入地了解人物品質(zhì)。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先從課文中找出具體描寫手的句子,然后用“這是一雙()的手”的句式概括手的特點。孩子們讀得那么投入,品味得那么深刻,用語是那么的精當!請看:這是一雙粗糙的手;這是一雙老松木般,沾滿泥土色的手;這是一雙硬邦邦的大手;這是一雙傷痕累累的手;這是一雙天下第一大手……言語間閃爍著無窮的思維火花。
    三、數(shù)據(jù)解析悟美德。
    在文章中多處使用數(shù)據(jù)是本文的一大特色,運用好這些數(shù)據(jù)對領(lǐng)悟人物品質(zhì)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為什么張迎善的手會那么粗大、硬邦卻傷痕累累呢?原來,是因為他一天要栽一千多棵樹?!耙磺Ф嗫谩钡降子卸嗌倌兀考僭O(shè)種在我們校園里應該有多大一片呢?我引導孩子們充分想象,感受張迎善的巨大貢獻。栽一棵樹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那栽一千棵樹呢?你們有什么感受?孩子們?nèi)及l(fā)出低聲驚嘆,那驚嘆里有心疼,有敬佩,有不可思議……我抓住契機乘勝追擊:“此刻,你想對張迎善說什么?”使孩子們從心靈深處真真切切地體會到張的不辭艱辛,艱苦創(chuàng)業(yè),默默奉獻的精神。那么,這雙手究竟為造林事業(yè)作出了多大的貢獻呢?我讓孩子們找出文中數(shù)據(jù),并通過和我們學校比較,和他們熟悉的小區(qū)比較,告訴他們那么多木材能夠蓋多少大樓,可以覆蓋多寬的地盤,孩子們的臉上滿是敬佩之情。我借機發(fā)問,“孩子們,你們想說什么,想對張迎善說什么?”使孩子們此時的心情隨動人的言語表達得淋漓盡致。相信他們一定受益匪淺。
    單元教學設(shè)計北師大版四年級篇九
    一、單元教學目標?:
    1、能讀會寫課文中的生字,養(yǎng)成使用字典、詞典獨立閱讀的良好習慣。
    2、能運用自己喜歡的閱讀方法,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體會父母兄弟的至愛親情,引起對自己家庭生活的回憶和共鳴;學會搜集自己需要的資料和信息,拓寬自己的閱讀面,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能學會攝取閃光瞬間的選材構(gòu)思法,懂得合理安排文章的結(jié)構(gòu)。
    4、能學會觀察不同的對象、場合,掌握對方的心理活動并采用恰當?shù)恼勗挿绞脚c自己采訪的對象進行文明得體的交談,培養(yǎng)自己的口語能力和提高自己的應對能力。
    5、能就單元中感興趣的問題開展活動或確定主題進行探究,學會質(zhì)疑和審美評價。
    二、單元課時安排:共13課時。
    單元整體學習??????????1課時。
    《背影》??????????????2課時。
    《甜甜的泥土》????????1課時。
    《父母的心》??????????1課時。
    《我的母親》??????????2課時。
    《人琴俱亡》??????????1課時。
    寫作??????????????????3課時。
    口語交際??????????????1課時。
    專題交流或語文活動????1課時。
    三、教學設(shè)計:
    本單元的閱讀教學。
    第三單元的內(nèi)容安排上主題是“至愛親情”。至愛親情,血濃于水。本單元的課文中,一個背影,融注了深深的父愛;甜甜的泥土,蘊含著不言自喻的母愛;人琴俱亡,展現(xiàn)了兄弟的手足之情;優(yōu)越的條件,割不斷父母對子女的情愫……單元主題與學生比較貼近,但由于本單元五篇課文的時代背景與學生生活的現(xiàn)代相隔較遠,學生不太容易了解:沒有離開家庭的經(jīng)歷就不能深刻地感悟簡簡單單背影中的深深父愛,處于健康家庭的孩子無法品嘗出泥土中的“甜”味,家庭富裕的孩子無法深刻體會貧窮的父母寧可餓死也不為優(yōu)越的條件而送走自己的孩子;現(xiàn)代的獨生子女很難感受到兄弟的手足之情;……所以,怎樣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和情感很是關(guān)鍵。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實際創(chuàng)設(shè)符合學生認知水平、能夠使教學拓展和能力遷移得到有效落實的情境,幫助學生深刻感悟這種“至愛親情”。這樣就可以引導學生從多個人物身上、多個角度和側(cè)面,去領(lǐng)略那種血濃于水的至愛親情,從而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起到一定的升華作用,愛我親人,愛我生活,愛我社會。
    因此,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課外拓展去認識人物的形象,體會文章中表現(xiàn)出的父母兄弟的至愛親情。作為教師,一定要清醒地意識到,學習本單元,決不只是簡單的學習文中寫到的幾個人物,目的是引導學生在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的同時,體會父母兄弟之間血濃于水的親情,引起共鳴,從而能夠在平時的生活中感受到父母對自己深刻的愛、別人對自己無形的關(guān)愛……體會到人間處處有真情,做到課內(nèi)外打通,不局限于課本,也不脫離開課本,在課本的基礎(chǔ)上拓展、遷移,升華,將自己的體會形成文字,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根據(jù)本單元的內(nèi)容結(jié)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及你的理解確定一個專題作為本單元的探究問題。如圍繞以《背影》為出發(fā)點,引導學生閱讀朱自清的散文,進行朱自清作品的風格探究;學習了《甜甜的泥土》后,指導學生進行社會調(diào)查,如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教育的影響;圍繞《父母的心》可以進行中西文化的特色比較等等。當然還可以像“我來推薦我心目中的爸爸媽媽;我最喜歡的作家”等。
    四、教學過程。
    第一學時??確定本單元的學習內(nèi)容,制定活動計劃。
    第一塊:了解單元內(nèi)容。
    教學步驟??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2?教師巡視、指導?同桌討論交流。
    教學反思。
    第二塊:制訂活動方案,組建興趣小組。
    教學步驟??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1?針對這些你感興趣的內(nèi)容,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單元活動方案。同和你有相同志趣的同學組成自己的專題研究小組。?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自由交流,確定自己的專題。自由組合專題研究小組,推選組長,確定專題任務(wù)。
    2?教師巡視指導,給予一定的提示、幫助。?制定活動計劃、方案。
    教學反思。
    第二學時《背影》(一)。
    學習目標:能通過對課文的反復誦讀,結(jié)合文章的時代背景,去體會濃濃的父子深情。
    課前學習:熟讀課文,查工具書解決課文中的生字詞;查閱相關(guān)資料,加深對文章的了解。
    課堂學習:
    第一塊: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教學步驟??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1?以1991年,香港。
    [4]。
    單元教學設(shè)計北師大版四年級篇十
    單元教學內(nèi)容:
    第一課時克和千克的認識。
    教學內(nèi)容:
    第二課時稱一稱。
    教學內(nèi)容:
    課本第87~89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稱一稱”的實踐活動,親自感受1課和1千克的實際質(zhì)量。
    2、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加深質(zhì)量單位的理解,讓學生深刻體會到質(zhì)量單位與實際生活是緊密聯(lián)系的,在實際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創(chuàng)新意識。
    4、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的合作意識和分工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
    1、進一步了解克和千克的質(zhì)量單位概念。
    2、能夠用老師提供的稱,來稱量物體質(zhì)量。
    教學難點:
    鞏固對質(zhì)量單位實際概念是認識。
    教學準備:
    天平,盤稱,適量的生活用品,如水果,蔬菜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人新知。
    二、實踐、操作領(lǐng)悟新知。
    1、稱一稱。
    2、估一估。
    (1)大家能估一估你們帶來的其他日用品的質(zhì)量有多少嗎?你估計的理由是什么?把估計的結(jié)果寫到書上。
    (2)稱一稱,驗證學生估計的結(jié)果。
    三、教學效果測評。
    1、引導學生完成教材第88頁第1題。
    2、引導學生完成教材第88頁第2題。
    3、引導學生完成教材第89頁第7題。
    四、全課總結(jié)。
    今天我們學到了什么?請大家想一想,說一說。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單元教學設(shè)計北師大版四年級篇十一
    一、交流資料,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學習新課之前我們先來聽一首歌曲放松一下,注意聽啊,聽后你可要告訴大家,它唱的是什么。
    (播放:北京的橋的歌曲)。
    師:誰來說說,它唱的是什么呢?(北京的橋)。
    師:你聽的真仔細!對,就是向我們介紹北京的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和橋有關(guān)的課文--《橋之思》。在我們的生活中,橋必不可少,它裝點著鄉(xiāng)村和城市,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那就讓我們一起來打開書讀讀課文,看書上是怎么介紹的吧。
    二、整體感知。
    1、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不通順的地方多讀幾遍,不要忘記正確的讀書姿勢啊。開始吧。
    2、師:課文讀完了,生字、詞朋友你們都認識了嗎?同桌兩個同學來個比賽,看誰讀得準記得牢。
    師:快看,生詞朋友們來了,看看你們是不是都認識它們呢?注意了,我可不一定叫到誰啊,請你吧。讀的真準確。請你再來試一試。聲音真洪亮。來第二小組讀一讀。不錯。女同學一起讀一讀。
    幽靜碧波粼粼魅力交叉巍峨雄偉構(gòu)筑和諧)師:全班同學再來認真地讀一讀。
    師:聲音響亮,讀得又準確,真不錯!生字朋友們回到課文中你還能認出它們嗎?請同學們再來認真的默讀一遍課文,邊讀邊想:你從這篇課文中都了解(知道)了什么?[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什么?]師:同學們讀得真認真!誰來說說你都讀懂了什么?(引導生用自己的話大體談一談)。
    生1:通過讀書,我知道了橋的功能。生2:我知道了橋的種類很多。
    1生3:我還知道不同的橋是用不同的材料建成的。橋還可以裝點鄉(xiāng)村和城市。
    生4:還有一種橋叫心橋。
    (生:第一小節(jié))。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一小節(jié),你還讀懂了什么?
    (生交流)。
    我還知道不同的橋是用不同的材料建成的。
    師:你找到了嗎?來說給大家聽聽。(第二小節(jié)的內(nèi)容)【課件】比如:……。
    幽靜的公園里,碧波粼粼的湖面上,因為有了回旋別致的九曲橋,更現(xiàn)出湖光水色的迷人魅力。
    師:看來,各種造型優(yōu)美的橋,在給人方便的同時,也裝點著鄉(xiāng)村和城市,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2師:下面就請同學們自己再來讀一讀課文,邊讀邊品味,看看從哪些詞、句感受到了橋的美。
    師:誰來說說你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出了橋的美呢?
    哦,有同學(抓重點詞語“碧波粼粼”“回旋別致”“巍峨雄偉”“浩然坦蕩”)。感受到了美。
    可真美呀!
    師:請同學們再來讀一讀這一小段,你認為還有哪些詞能表現(xiàn)出橋的美來?(回旋別致,什么意思?彎彎曲曲的小橋,不同于其他的橋,這特有的風格使它更加的美麗!把回旋別致去掉好不好?同學們說了不好。
    師:你還從哪些句子讀出了橋的美?從哪個詞上體會到?巍峨雄偉什么意思,你能不能讀一讀這一句話,讓我們感受到橋的巍峨雄偉?)師:巍峨雄偉還不夠,誰還想來讀一讀?師:多么巍峨雄偉的大橋啊!
    師:聽出美了嗎?你覺得她讀的好在哪里?誰還想讀?讀得多美啊,我仿佛親眼看見了回旋別致的九曲橋,巍峨雄偉的立交橋。讓我們一起來美美的讀讀這一小節(jié)吧。
    師:九曲橋、立交橋風格不同。無論是體現(xiàn)古代藝術(shù)的、回旋別致的九曲橋,還是反映現(xiàn)代技術(shù)成果的、巍峨雄偉、浩然坦蕩的立交橋,同樣能給人帶來藝術(shù)的享受!
    師:同學們,這么多的橋,引發(fā)了作者什么樣的思考呢?請到課文中去找一找,畫一畫,讀一讀,好嗎?(生談第三小節(jié))師:有同學找出來了。是課文的第三小節(jié)。(課件:邊說,屏幕出現(xiàn)第三小節(jié))。
    師:是呀!同學們在對待親人朋友時,做到了尊重、諒解、關(guān)注和信任,才使得我們生活在一個幸福和諧的氛圍當中。
    師:那么,當社會上一些陌生人需要我們關(guān)注、援助時,你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師:你們說的真好!老師深受感動!正是這尊重、諒解、關(guān)注和信任,才架起了人與人之間的橋,那就是——心橋。其實,這樣的橋不僅存在于心靈和心靈之間,也存在于民族與民族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無形的心橋吧。
    (課件出示“握手”“問好”“互幫互助”災后重建、希望工程等“心橋”的畫面)師范讀。
    【課件:情景朗讀課文第三節(jié)】。
    三、拓展升華。
    4同學們,路橋必不可少,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裝點著鄉(xiāng)村和城市,但心橋更為珍貴!這樣的橋越多,越普遍,我們這個世界就越和諧、越美好,讓我們帶著這美好的祝愿,齊讀最后一小節(jié)。
    四、小結(jié):
    五、作業(yè)。
    課下,請同學們做一位小小設(shè)計師,充分發(fā)揮你的想象,把你想到的橋畫一畫或者寫下來。
    板書設(shè)計橋之思功能、材料、形式。
    方便心橋。
    單元教學設(shè)計北師大版四年級篇十二
    1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文中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3、借助于專題學習網(wǎng)站,閱讀有關(guān)橋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體會“無形的橋”的深刻含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體會“無形的橋”所蘊含的深刻含義。
    教學準備。
    搜集相關(guān)素材,制作“橋之思”專題學習網(wǎng)站。
    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初步的朗讀理解能力,學習掌握了信息技術(shù)的簡單操作。在學習過程中,借助于專題學習網(wǎng)站中的學習資源,通過“初讀、自讀、精讀、美讀、欣賞”的學習策略,使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體驗。同時結(jié)合網(wǎng)站友好的交互界面自己瀏覽相關(guān)資源,引發(fā)思考,拓展語言文字的訓練,并通過合作、探究等方式感悟“無形的橋”存在于人與人,心與心,國與國之間。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設(shè)疑啟思。
    1、欣賞flash動畫《橋》。
    2、提問:同學們在動畫中看到哪些橋?它引起你的哪些思考?你還想到哪些橋?
    3、揭示課題《橋之思》。
    二、自主閱讀感知大意。
    1、點擊進入《橋之思》專題學習網(wǎng)站中的“走進課文”欄,自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或不理解的詞利用專題學習網(wǎng)站中的“在線詞典”進行幫助。
    2、交流:通過剛才的閱讀,你知道這篇課文主要寫了哪些內(nèi)容?
    三、研讀文本理解內(nèi)容。
    1、朗讀課文的第一部分。思考:這一部分是從哪幾方面來介紹橋的?
    2、提問:橋有哪些樣式?按建筑材料分又可以分為那幾種?
    3、點擊專題學習網(wǎng)站中的“橋梁樣式”欄,瀏覽各種各樣的橋。
    4、思考:橋的基本功能是什么?從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
    5、再讀課文第一部分,體會第一句和最后一句之間的關(guān)系。
    四、品讀詞句欣賞美景。
    過渡:橋是路的聯(lián)接和延伸,使沒有路的地方有了路。各種各樣造型優(yōu)美的橋在給人方便的同時,還有些什么作用呢?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自讀第二部分。
    1、提問:這一部分告訴我們橋還有什么作用?
    3、朗讀第二節(jié),注意體會怎樣讀才能體現(xiàn)自己的喜愛。
    4、請同學們再讀這一部分,思考:從文中哪些詞句看出了橋所帶來的美?
    5、評析: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了?
    6、點擊進入專題學習網(wǎng)站“橋梁欣賞”,先欣賞各種橋梁,而后完成練習:
    因為有了橋,更。
    五、拓展延伸感悟真情。
    1、美麗雄偉的橋引發(fā)了我們無限的遐思,作者從這些有形的橋又想到了什么呢?
    2、默讀第三部分,思考:這一部分主要寫什么?
    3、提問:“無形的橋”指什么?這種無形的心橋是怎樣構(gòu)筑的呢?它又存在于哪里呢?
    4、討論:為什么說“這樣的橋越多、越普遍,我們這個世界就越和諧、越美好”呢?
    6、點擊進入專題學習網(wǎng)站中的“心橋架設(shè)”,先自主閱讀“電話--溝通的橋”、“賀卡--友誼的橋”、“對話--理解的橋”等材料,將自己的想法或討論的結(jié)果寫在bbs留言板上與他人進行交流。
    7、選擇部分體會展示。
    六、總結(jié)全文升華情感。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深切體會到:在我們的生活中,路橋雖必不可少,但心橋更為珍貴。心與心相通,就會構(gòu)建起一座座心橋,諒解之橋、友誼之橋、信任之橋……這樣的橋存在于心靈之間,民族之間,國家之間。讓我們共同努力,一起來架起這一座座無形的心橋!
    本課教學實錄曾發(fā)表于《中小學信息技術(shù)教育》并被人大復印資料。
    本課曾獲全國信息技術(shù)與學科課程整合優(yōu)質(zhì)大賽一等獎。
    本教學設(shè)計曾發(fā)表于《中小學電教》。
    單元教學設(shè)計北師大版四年級篇十三
    1、根據(jù)表達的中心選擇恰當?shù)谋磉_方式,合理安排內(nèi)容的先后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2、在說話過程中注意表情、語氣、身姿、手勢等非語言因素,使說話更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3、在反復吟誦中感悟蘊含在文中的人文內(nèi)涵,體會滲透在字里行間的濃濃親情。
    4、能在學習中提出感興趣的問題,選出研究主題,并指定計劃,合作解決問題。
    一、?單元課時安排:共12課時。
    二、?教學設(shè)想:
    本單元的中心內(nèi)容是“至愛親情”,這其中包含了融注在《背影》中的深深的父愛,蘊含著母愛的《甜甜的泥土》,同生共死的兄弟之情,再優(yōu)越條件也割不斷的父母對子女的情愫。
    家庭是生命的起點,人生的慰藉,社會的細胞,本單元教學要求引導學生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使其引起對自己家庭生活的回憶及共鳴,在此基礎(chǔ)上體會父母兄弟的.至愛親情。
    在單元教學上,四篇文章可各有側(cè)重,如《背影》可重在反復朗讀中理解作者樸實的飽含深情的語言,《甜甜的泥土》通過一包奶糖化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告訴了人們?nèi)碎g的至親至愛應該猶如寬廣厚實的大地,無所不在,無處不有?!度饲倬阃觥穭t通過十分簡潔的語言,刻畫了子猷的獨特形象,表現(xiàn)了兄弟之間的深厚的兄弟之情?!段业哪赣H》截取了人物表現(xiàn)中最典型的經(jīng)歷來表現(xiàn)人物,通過四個片段,集中表現(xiàn)了母親普通而偉大的形象,感人淚下?!陡改傅男摹穭t通過平凡的故事,描寫了動人肺腑的親子之愛。
    三、?教學過程。
    第一學時整體把握單元內(nèi)容。
    教學步驟&。
    [4]。
    單元教學設(shè)計北師大版四年級篇十四
    本課以“橋之思”為題,說明路橋雖不可少,但心橋更為珍貴。課文內(nèi)涵豐富,從橋的基本要素寫到橋與人的關(guān)系,聯(lián)系到人與人、心與心的交流。文中語句較長,每小節(jié)中都有幾個長句,但語言樸實,富有哲理。
    二、設(shè)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應充分體現(xiàn)“以人為本”、“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時刻圍繞著學生的需要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本課設(shè)計注重引導學生從散文詩的語言美進入意境美,從品位美到感受美,從欣賞美到創(chuàng)造美,步步深入,讓學生得到切實的美的體驗。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延伸、幽靜、碧波粼粼、魅力、巍峨、造型優(yōu)美、構(gòu)筑、和諧。
    (2)、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歌,理解課文內(nèi)容。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學習閱讀有關(guān)橋的信息,培養(yǎng)學生整理、收集資料的能力,鼓勵學生學會積累。
    (2)、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課文三個部分之間的聯(lián)系,概括地說說課文三個部分的內(nèi)容。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1)、認識橋,體會橋的神奇、美麗,激發(fā)創(chuàng)造美的意識。
    (2)、感受課文優(yōu)美的語言,體會祖國語言文字的美。
    4、教學重、難點。
    (1)、詩歌的第三小節(jié)是理解的重點,抓其重點詞句體會“無形的橋”的深刻含義。
    (2)、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體會“無形的橋”即“心橋”的深刻含義,從而懂得它的重要性,人人都應該去構(gòu)建這樣的橋。
    四、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關(guān)于橋的圖片、資料。
    五、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修建的橋越來越多,那么在生活中你都見過哪些橋呢?
    師:老師今天也帶來了一些關(guān)于橋的資料,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師播放有關(guān)橋的錄像,邊展示邊做一些簡單的介紹。(十七孔橋、趙州橋、鴨綠江大橋、盧溝橋、南京長江大橋、大渡橋等)。
    師:同學們,看了這么多雄偉而又壯觀的橋,你有什么感受呢?
    師:這一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橋之思》。板書課題:橋之思。“之”是的的意思?!八肌本褪撬伎肌蛑季褪怯蓸蛞鸬乃伎?。(下面,請同學們輕輕地把書翻到47頁,坐好。)。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做到準確、流利。同時想辦法解決不認識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詞語。
    2、出示課文生詞,指名朗讀,檢查自學生字詞的情況。
    3、指名朗讀課文,讀的過程中請同學們勾畫出課文中出現(xiàn)的橋的名稱。
    4、生答出課文中的11種橋。
    (三)、精讀課文,感受品悟。
    1、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第一段,讀后匯報:從這節(jié)內(nèi)容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2、你認為橋的作用是什么?(教師適時板書:溝通交流)。
    3、第一段中使用了一種修辭方法,你們找到了嗎?(排比句)指導朗讀這一句話。
    什么意思?彎彎曲曲的小橋,常見于公園中,供游人悠閑休息。)。
    6、師:誰來讀一下描寫立交橋的句子。課件出示立交橋的圖像。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立交橋的特點嗎?(巍峨雄偉)。(巍峨雄偉,什么意思?非常壯觀。)。
    8、師:同學們,我們剛才認識的這些橋都是有形的,看得見的。這些橋引發(fā)了作者什么樣的思考呢?下面我們一起學習第三段。
    9、(生讀)這種無形的橋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尊重、諒解、關(guān)注和信任)指導讀好第三小節(jié)第一段。
    10、這無形的橋存在哪里呀?學生讀:心靈與心靈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
    11、你在生活中見過這樣的橋嗎?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一說。
    12、是啊!這樣的“心橋”不僅存在于心靈和心靈之間,也存在于民族與民族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無形的心橋吧。(課件出示“握手”“問好”“互幫互助”等“心橋”的畫面)。
    13、這樣的橋越多、越普遍,我們的世界就會越和諧、越美好。(板。
    書:和諧美好)。
    (四)、總結(jié)升華。
    師:課前老師讓每一名同學畫了一幅自己喜歡的橋,現(xiàn)在請同學們拿出你們畫的橋再仔細看一看,在旁邊寫出設(shè)計說明或感受。
    (六)、總結(jié)。
    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又有哪些收獲呢?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很多的橋,但是還有更多的橋需要我們?nèi)ピO(shè)計和建筑,希望同學們能設(shè)計出更多的橋,同時老師更希望你們能建造出更多架設(shè)在人與人之間的心靈之橋,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快樂。好,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里。
    六、板書設(shè)計。
    橋之思。
    有形的橋——溝通交流。
    無形的橋——和諧美好。
    單元教學設(shè)計北師大版四年級篇十五
    教學目標:
    1、獨立認識漢字3個,學習會寫5個漢字,在閱讀過程中有重點地識記“蕊”字。
    2、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理解詞的意思,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3、能有感情地朗誦詩歌,理解全詩內(nèi)容,體會詩中蘊含的大地母親的無私奉獻精神。
    教學重點:
    1、本篇課文的前四節(jié)內(nèi)容十分簡單,通俗易懂。重點理解第五小節(jié)“一切有生命的精靈都是我的寶貝;一切寶藏都在我的體內(nèi)……”這句話。
    2、學會仿照詩歌說話、續(xù)寫。
    教學方法朗讀法講解法。
    教學環(huán)境。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教師直接板書“話”,提問:這是什么字?(話)一看到這個字,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師再板書“大地的”,要求學生思考:大地會與誰對話?
    3、師:大地要說的話很多很多,它到底和誰對話了,說了些什么?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nèi)容――《大地的話》。(多媒體出示課文內(nèi)容)。
    二、品讀悟情。
    1、教師配樂范讀。
    師:現(xiàn)在老師配上音樂把詩歌朗誦一遍,請同學們邊聽邊思考:大地在和誰說話?
    指名學生回答。(板書:種子、飛鳥、游魚、小草)。
    2、學生自由讀詩,自學生字詞。
    (1)自由地輕聲朗讀詩歌。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聯(lián)系上下文,并借助工具書,自學生字詞。
    (3)同位檢查生字詞的認讀以及理解情況。
    (4)全班交流。(課件出示生字詞)糾正容易讀錯的音,比如“嘟?!薄ⅰ巴氯铩?、“驅(qū)趕”等;重點識記“蕊”字。
    3、默讀詩歌,理解內(nèi)容。
    (1)默讀詩歌,并在書上做些批注,批注的內(nèi)容可以是學生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或讀后的體會,也可以是自己不懂的的問題。
    (2)學生小組內(nèi)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
    4、分角色讀,指導學生用“心”說話。
    (1)看看大地都想和種子、飛鳥、游魚和小草說什么?并選出其中的一節(jié)練讀。
    (3)學生選自己喜歡的段落接讀課文前四節(jié),教師點擊相關(guān)課件(每一小節(jié)都制作動畫課件),讀后其余學生評價。
    三、換位抒情。
    2、四人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
    四、總結(jié)升華。
    1、學生齊讀最后一小節(jié)。
    2、再回想剛剛大地的一句句真情的話語,你能感受到大地想表達自己怎樣的感情嗎?引導學生用文中的語言回答。
    3、隨機設(shè)疑:最后一句話中的省略號有什么含義?(板書:……)(還有許多大地體內(nèi)的生靈,比如:落葉、石子……)。
    4、聽課文錄音,放動畫課件,再次欣賞詩歌,感受大地的寬廣胸襟。
    五、以說促寫。
    1、(課件出示)如果你是大地母親,你一定還有很多話語傾訴,你還想對誰說什么?請敞開心扉,大膽地說出來吧?。▽W生小組合作交流。)。
    2、(課件出示)仿照詩歌前四節(jié)的結(jié)構(gòu)和語言風格,將自己要傾訴的話語寫一節(jié)小詩。
    全班展示交流。
    六、課后拓展。(課件出示)課后繼續(xù)修改自己寫的小詩,準備活動課上評比展示。
    七、小結(jié)本文寫出了大地母親的的無私奉獻精神,應在朗讀中體現(xiàn)出來。
    板書設(shè)計。
    大地的話。
    種子、飛鳥、游魚、小草。
    (無私愛奉獻)。
    單元教學設(shè)計北師大版四年級篇十六
    1、認會課文中8個生字,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確的書寫,會在生活中靈活的運用。
    2、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能夠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3、能夠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抓住第三小節(jié)重點詞語體會“無形的橋”的深刻含義,并結(jié)合個人經(jīng)歷交流自己的看法。
    重難點:通過學習,閱讀有關(guān)于橋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整理、收集的能力,鼓勵學生學會積累。
    教學策略。
    初讀―美讀―欣賞―感悟。
    課前準備教學媒體。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課:
    前幾節(jié)課,我們一起領(lǐng)略了在瀘定橋上戰(zhàn)士們的勇往直前和不畏艱險,正是由他們的付出才有我們今天的安定、團結(jié)和幸福。出示個中橋的圖片,橋現(xiàn)在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橋。我們一起去看看著名作家樊發(fā)稼在橋上的思考。
    出示課題:橋之思。
    二、初讀課文。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學生合作完成在預習時遇到的問題。
    小組交流學習成果。
    教師在適當?shù)臅r候做點撥。
    請學生朗讀課文。
    師生共同評價,主要是糾正發(fā)音。
    這一環(huán)至少要3名同學。
    出示生字卡片,請學生開火車讀生字。
    三、美讀課文。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小節(jié)。
    1、指名讀第一小節(jié)。
    你認為第一小節(jié)為我們介紹了什么?
    學生自由交流。(寫了橋的功能及橋的材料和樣式)。
    你是從那里讀到的?
    學生交流。
    你還知道有哪些樣式的橋?
    學生交流。
    再次播放橋的各種圖片。
    請你讀一讀課文的第二小節(jié)。你會有什么收獲?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請一名同學朗讀課文的第二小節(jié)。
    評價朗讀情況。
    說一說第二小節(jié)為我們介紹了什么?
    學生自由交流。
    在這一小節(jié)中有沒有不理解的地方?
    學生自由發(fā)言。根據(jù)學情進行教學。
    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橋都引發(fā)了你的那些思考?
    學生自由交流。
    請全班同學朗讀課文第三小節(jié)。
    小組合作學習。
    全班交流。
    四、總結(jié)選擇你最喜歡的語句先記在讀書筆記上,再來背一背。全班交流。
    布置作業(yè):
    把自己最喜歡的校節(jié)讀給爸爸、媽媽聽一聽。
    收集有關(guān)于橋的材料,下節(jié)課交流。
    (重點讓學生了解這一小節(jié)講的是造型優(yōu)美的橋,再給人方便的同時,裝點著鄉(xiāng)村和城市,給人一種美的感受。為我們介紹了兩種橋。)。
    (理解“幽靜”“碧波粼粼”“回旋別致”“魅力”“巍峨雄偉”“浩然坦蕩”等詞的意思,從而進一步了解橋的美。)。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一起有感情的讀一讀課文。
    大家回去收集了很多的材料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
    二、全班交流收集的材料。
    教師給予及時的評價。
    三、學習課文中的生字。
    對“幽”“粼”“魅”“叉”“巍”等字做重點指導。
    學生們自由交流。
    指導書寫。
    三、你是一位設(shè)計師,你會建造一座什么樣的橋?請先在小組中交流,把你想到的橋?qū)懴聛怼?BR>    四、全班交流。
    比一比誰建造的橋最有特點。
    師生共同評價。
    五、總結(jié)并布置作業(yè)。
    寫會生字,修改小習作。
    作業(yè)設(shè)置。
    學寫生字。
    讀課文。
    寫讀書筆記。
    單元教學設(shè)計北師大版四年級篇十七
    教學目標:
    1、認讀16個生字,學會9個生字。
    2、閱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老爺爺說只看到一個兒子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將課文內(nèi)容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體會到怎樣做才是媽媽的好孩子。
    教學建議:
    1、學習這篇課文之前,最好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請他們務(wù)必給自己的孩子表現(xiàn)愛心的機會。
    2、引導學生圖文結(jié)合,理解真正愛媽媽的孩子是心疼媽媽的,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媽媽。愛是相互的。特別通過后半部分理解三個兒子的表現(xiàn)都給媽媽帶來了快樂,但他們的行為卻是有區(qū)別的,翻跟頭與唱歌也許是表演給媽媽,也許是得到媽媽的稱贊;幫媽媽提水桶卻是出于關(guān)心媽媽、體諒媽媽和幫助媽媽,所以從母子情的角度看,只有第三個兒子才稱得上真正的好兒子。
    3、在處理課后思考題:為什么老爺爺說他好象只看見一個兒子?要引導學生不要簡單地肯定一個否定另外兩個,著重引導學生怎樣做才是媽媽的好孩子。
    4、注意引導學生積累語言,反復朗讀有關(guān)三個孩子表現(xiàn)的句子,體會這樣寫的好處,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拓展練習:
    一、比一比,組成詞語。
    提像累。
    是象田。
    二、選字填空。
    1、像?象。
    我怎么好只看見一個兒子呢?
    我很喜歡大。
    2、呢?吧。
    喏,看見了!
    有啥可說的?
    三、照樣子寫句子。
    第一個孩子跑到媽媽跟前,翻著跟頭,像車輪子在轉(zhuǎn),真好看!
    第二個孩子跑到媽媽跟前,唱起歌來,向黃鶯一樣,真好聽!
    第三個孩子跑到媽媽跟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準備:
    字詞卡、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情談話,導入新課。
    估計學生會有下面的想法“。
    1、幫媽媽做飯。
    2、幫媽媽打掃衛(wèi)生。
    ……。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用自己掌握的識字方法,試著讀課文,努力把字音讀準,讀通課文。最好把文中的生詞畫下來,多讀幾遍。
    2、把生詞讀給讀給同桌聽一聽,不理解的詞語在小組中交流。
    3、請幾名同學當小老師,檢查學生識字情況。方法由小老師自己選。也可以介紹自己的識字經(jīng)驗。
    例如:”啥“,口字旁和”舍“合在一起就讀”啥“。
    ”提“提東西用手,所以用”扌“。
    ”痛“”桶“對比記憶。
    三、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1、(課件放插圖)觀察這幅圖,你看到了什么?
    例如:我看見一個兒子幫媽媽提著水桶往家里走,有一個兒子在唱歌,還有一個兒子在翻跟頭。
    2、在課文里有三段話是寫三個兒子的表現(xiàn)的,找一找,并讀一讀。
    3、誰愿意讀給大家聽一聽?學生自愿讀,生生互評。
    4、課件出示以下句子,引導學生用”像“說話。
    第一個孩子跑到媽媽跟前,翻著跟頭,像車輪子在旋轉(zhuǎn),真好看!
    第二個孩子跑到媽媽跟前,______,像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感情朗讀有關(guān)三個兒子表現(xiàn)的句子,重點體會第三個兒子愛媽媽的情感。
    5、提到自己的兒子,媽媽們會說些什么呢?再讀課文讀讀有關(guān)句子,說說讀明白了什么?
    引導學生抓住有關(guān)媽媽說的話,理解前兩位媽媽那種驕傲自豪的語氣,并有感情地讀出來。第三個媽媽為什么不夸獎自己的孩子呢?是因為她的孩子不好呢?還是她不喜歡自己的孩子呢?引導學生充分交流、討論。
    7、引導學生質(zhì)疑。
    例如:老爺爺為什么說只看到一個孩子?
    引導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讓學生明白,只有關(guān)心媽媽,盡自己的力量幫助媽媽才是媽媽最喜歡的好孩子。
    (課件播放歌《好媽媽》)師:媽媽愛我們,我們也愛媽媽,讓我們一起唱這首兒歌——《好媽媽》。師生隨音樂邊唱邊跳。
    四、聯(lián)系實際,拓展延伸。
    1、表演課本劇。
    小組內(nèi)表演推薦全班表演隨機評價。
    2、從這個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想為媽媽做些什么?
    單元教學設(shè)計北師大版四年級篇十八
    1、正確認讀生字詞及多音字,學會積累新詞。
    2、感知反義詞對刻畫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
    4、理解課文內(nèi)容,樹立正確的金錢觀,讓學生明白只有親手創(chuàng)造的財富才會懂得珍惜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1、圍繞2次“受不了”抓重點語句體會人物的心情并有感情朗讀。
    2、體會父親用心良苦想讓兒子懂得通過辛勤勞動換取金錢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你的父母愛你嗎?說說他們愛你的表現(xiàn)。
    (生匯報)。
    二、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把課文讀通讀順。
    2、說說課文圍繞一枚金幣寫了一件什么事?
    生匯報[板書:父親兒子]。
    3、說說這是怎樣的一位父親,又是怎樣的一位兒子?劃出相關(guān)詞語。
    4、引導學生通過兩組反義詞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
    [板書:辛勤、省吃儉用懶惰、花錢如流水]。
    5、課文中父親與兒子共有幾場對話?請同學們找出來讀一讀。
    在這三場對話中,父親與兒子的神態(tài)、心情有什么變化呢?學生分組展開討論并填表。
    三、品讀父親的“受不了”
    生匯報[板書:受不了]。
    2、找出文中哪個句子寫出老人的“受不了”?
    3、填空引導理解父親的感受:
    他躺在床上,把妻子叫來()地說:“把我們的財產(chǎn)隨便給誰都行,就是不給兒子,這懶鬼什么活都不干,一文錢也掙不來。”
    4、指導帶著不同感受同桌讀或小組讀。
    5、指名讀。
    四、品讀兒子的“受不了”
    1、師過渡:這樣的孩子放在誰家也“受不了”,文中還出現(xiàn)了一次“受不了”,誰受不了?找出相關(guān)的句子。
    2、引導學生自行提問:兒子為什么受不了?
    3、劃出描寫“受不了”原因的句子,抓重點詞語與前兩次扔金幣進行對比,理解這一枚金幣的來之不易。
    [詞語:前2次——笑了起來走開了。
    這一次——忙跑到抓出來大聲叫。
    當牛做馬整整一星期苦差使]。
    適時引導想像:兒子在一星期里吃了哪些苦?受了哪些罪?
    4、思考:當父親將兒子辛苦掙來的金幣扔進火爐里時,兒子表現(xiàn)得怎樣?(傷心氣憤難以忍受……)。
    (1)適時引導思考:父親扔進火爐里的僅僅是一枚金幣嗎?
    (2)師指導感情朗讀此句,亦可按學生自己的感受讀。
    (還包含了兒子用辛勤的汗水換取的勞動成果)。
    5、師生配合讀27、28自然段,感受父親的心情變化。
    (前:傷心痛心失望后:欣慰高興激動……)。
    6、說一說:
    如果你就是兒子,當你真切感悟到父親三次扔金幣的用心良苦時,你會對父親說些什么呢?
    五、總結(jié),揭示主題。
    父親的用心良苦不但改變了兒子,也同時讓我們明白到只有親手創(chuàng)造的財富,才會懂得珍惜;只有親身參與的勞動,才能創(chuàng)造價值的道理。
    [板書:勞動創(chuàng)造財富珍惜]。
    六、聯(lián)系實際,談話延伸。
    1、談一談:父母平時給的零花錢你覺得怎么用才有意義?
    2、金錢是辛勤勞動才獲得的果實,除此以外,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也是我們勞動的果實?
    [板書]。
    一枚金幣。
    父親辛勤、省吃儉用。
    創(chuàng)造。
    “受不了”勞動財富。
    (珍惜)。
    兒子懶惰、花錢如流水。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單元教學設(shè)計北師大版四年級篇十九
    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115~117頁。
    【教學目標】。
    1備惺萇活中的對稱現(xiàn)象,初步建立起“對稱”的概念。
    2本歷觀察、操作、交流等過程,在此過程中有積極的學習心態(tài)。
    3備惺萇活中物體的對稱美,體驗到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對稱”
    1.開門見山,指出學習課題:對稱。
    教師: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新的知識--對稱。
    2.獨立看書第115~116頁。
    教師:請同學們看書115~116頁,邊看邊想,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小組內(nèi)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教師:看了,想了,想不想說說呢?請大家先在小組內(nèi)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或看書后的想法。
    要求:組內(nèi)每個人均要發(fā)言,老師可以通過看、聽、問的方式了解組內(nèi)說的情況。
    4.全班交流。
    抽代表在全班交流,有不同的發(fā)現(xiàn)時,其他小組派代表補充,相同發(fā)現(xiàn)不重復發(fā)言。
    要求:發(fā)言時要說明是組中集體的認識還是個別認識,如果有個別認識,應說明是誰認識到的。
    亮”這些非本質(zhì)屬性上過多糾纏!
    二、在生活中(室內(nèi)、室外、校外)找對稱現(xiàn)象,拓寬對稱外延的認識。
    (2)抽代表全班交流,相互學習。
    在解釋為什么說它是對稱時,要求不宜過高,只要說出基本意思即可。
    三、通過動手操作加深對“對稱”的認識。
    (1)書上第117頁第2題“做墨漬圖”。
    四、在辨析中深化對“對稱”的認識。
    通過小黑板(或課件)出示許多圖片(也可就用書上第119頁練習二十第1題的素材),讓學生辨析哪些是對稱的,哪些不是對稱的,并簡述原因。
    五、通過生活中的反例進一步深化對“對稱”的認識。
    教師:生活中有沒有不對稱的事物呢?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再相互說說,最后全班交流。教師要引導點穿:不對稱的事物也有!但有些事物不對稱的話就不美、不諧調(diào)、不方便。如:缺了一只眼、一只耳朵、一只手、一條腿的人或其他動物。
    六、小結(jié)。
    教師:這節(jié)課我們學了什么?(對稱)能閉上眼睛想一想對稱的物體有什么特點嗎?(可以分為兩部分,兩部分完全一樣)。
    指出:正因為生活中有許多對稱現(xiàn)象,我們這個世界才會這樣美麗、漂亮,想知道關(guān)于對稱的更多知識嗎?下節(jié)課我們再繼續(xù)研究它。
    實踐活動:美化我們的小天地。
    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123~124頁。
    【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對稱等相關(guān)知識,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測量、計算等知識的能力。
    2.經(jīng)歷測量、計算、設(shè)計、選擇方案、探討交流等學習過程,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滲透審美教育,環(huán)保教育。
    【教學過程】。
    一、觀察自己的教室(或參觀其他教室)。
    1笨唇淌。
    教師:同學們長時期在這個教室里學習,想仔細看看它嗎?然后說說你看到的情況。
    學生獨立觀察后向同伴說說,再全班交流。
    學生可能有以下發(fā)現(xiàn):
    2苯渙。
    教師:同學們真不錯,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問題。你們覺得我們的教室怎么樣?
    教師:想不想美化我們的教室呢?(想)。
    教師:怎樣美化我們的教室呢?
    二、獲取美化教室的相關(guān)信息。
    1笨詞。
    學生獨立思考后,提醒學生可看書122~123頁,從中獲取相關(guān)信息。
    2苯渙。
    教師:對呀,怎么辦呢?大家想想辦法吧!
    教師:你的意思是說先分組,再每一組負責美化一處,對不對?
    教師:大家認為呢?
    三、分組設(shè)計美化方案。
    1比范美化的處所。
    以自愿組合為原則,個別學生由老師協(xié)調(diào)安排,然后協(xié)商定出每組負責美化的處所。
    2碧教置闌方案。
    以組為單位探討美化的方案。動手測量前強調(diào)分工合作:誰測量,誰記錄,怎樣計算等。
    提醒學生注意安全,測量要準確。
    設(shè)計方案時,提醒學生:可參考書上提供的信息,也可參考自己在電視、報紙、雜志、網(wǎng)上等其他渠道獲得的信息。
    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教師提醒學生可看書122~123頁,從而獲取相關(guān)信息。
    3.提出購買方案。
    包括在哪里買、單價、總價、質(zhì)量怎樣等都應作出具體建議。
    4.寫方案。
    讓同學根據(jù)自己的購買方案,用書面的形式表達出來,寫出方案。
    5.交流、點評方案。
    其他同學點評方案。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說出設(shè)計方案好在哪里,哪些地方還可修改。在自評、同學評、師評中滲透美育教育、環(huán)保教育、消費觀教育,感受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好處,體驗創(chuàng)造的樂趣、合作的樂趣,從而更加喜歡數(shù)學。
    四、修改、完善方案。
    教師:剛才展示了方案,交流了方案,想調(diào)整修改嗎?
    給出時間讓他們修改。如有不想修改的小組,可讓他們檢查方案,看看有無算錯的地方,以便及時糾正。
    五、小結(jié)。
    教師: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之后提出課后建議:看看自己的家里需怎樣美化,給父母提出美化建議;看看居住的小區(qū)或小院需怎樣美化,給居委會或鄰居提出美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