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有多遠四年級范文(20篇)

字號:

    通過總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學習和工作中需要改進的地方,為未來提供更好的指導??偨Y應該包含過去的經(jīng)驗和教訓,對未來的規(guī)劃和期望以及自我評價等內容。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匯總的讀書總結,希望對大家的閱讀有所幫助。
    天堂有多遠四年級篇一
    大家早上好!我是小小導游宋佳慧,希望今天我能夠給各位的游覽帶來滿意和快樂!
    現(xiàn)在我們面對的就是著名作家巴金筆下的“鳥的天堂”,屬于廣東省聞名中外的生態(tài)旅游景點,天然賞鳥勝地。它位于廣東省新會縣南郊7公里處的河馬村的天馬河中。你們看,核心的沙洲(小島)四面環(huán)水,形成橢圓形,面積約占天馬河的18畝之多。鳥的天堂”實際上指的就是這一株約5樹齡的大榕樹,這株古榕盤根錯節(jié),獨木成林。樹冠碩大,枝繁葉茂,濃陰覆蓋著整個小島?,F(xiàn)在請各位乘坐小艇,我們舟行河上,從遠近不同的角度觀賞其景。水上遠望,古榕就成了浮在水面上的綠洲,景色奇特迷人;近看,枯藤交錯,猶如原始森林。大樹上棲息著成千上萬只各種各樣的鳥,有鴛鴦、八哥、斑鳩、繡眼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鶴和灰麻雀。它們每天早晚一進一出,盤旋飛舞,交互更替,很有規(guī)律,場面熱烈。尤其這晨光嬉笑的時候,群鳥比翼展翅,上下翻飛,盤旋起舞,蔚為奇觀!這真是百聞不如一見啊!
    各位游客,我想這飛禽之王國,小鳥之天堂,南國之奇觀,一定給大家?guī)砹藷o窮的歡樂,美好的享受!
    再見!
    天堂有多遠四年級篇二
    每當我聞到茉莉花的香味兒就打開了自己的記憶寶盒。
    我的.家鄉(xiāng)在揭陽的龍石村。小時候,我是和我爺爺奶奶在家鄉(xiāng)住,家鄉(xiāng)有一座山被我們村中的小姑娘取名叫:茉莉花的天堂。茉莉花的天堂上有許多茉莉花,每當冬天到了哪里就會散發(fā)出誘人的香味兒,那香味使人心曠神怡。那些香味兒被風娃娃帶到了田野里,那些在田里干活的農民聞到了香味兒,好像消除了疲勞。有時那茉莉花的天堂還成了我們的游樂園。
    茉莉花的葉子是橢圓的,碧綠碧綠的。那嬌嫩又嫩白的花瓣散發(fā)出誘人的香味兒。清晨,茉莉花那碧綠的葉子上滾動著許多亮晶晶的小水珠,像一顆顆美麗的珍珠。在陽光下,一片片綠得耀眼。
    我們小時候的記憶像沙灘上一個個美麗的貝殼,大家也有美好的回憶吧,讓我們回憶一下小時候的趣事吧!
    天堂有多遠四年級篇三
    一.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語文實踐。
    推薦“小鳥”參加鳥類演講比賽。課件出示主題:我們的生活多么快樂。
    要求:根據(jù)課文12、13自然段的內容,發(fā)揮想象,自由表達。
    1.以小組為單位,自由練說,評出一位高手參賽。
    2.生準備后交流,生生互相評價。
    小結:精彩的演講,使我們更加喜愛大榕樹,也更加珍惜我們快樂自由的幸福生活。當然也忘不了人類對我們的友善與保護。此時,我們也更能體會出巴金老爺爺?shù)馁潎@:
    齊讀:“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
    (評:把演講這一學生熟悉的活動方式引進課堂,把教材“還原”成生活場景,讓學生在現(xiàn)實的、生活化的“生命態(tài)”中展開“對話”,活化了教材。)。
    二.自選練習。
    教師出示以下三組不同形式的練習,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和特長任選其中一項,可以小組合作完成。
    1.摘抄:把本課中自己喜歡的好詞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來;。
    2.畫鳥的天堂:根據(jù)文中描寫的情景來畫鳥的天堂,可插入簡短的文字說明;。
    3.結合課文,參考課前搜集到的資料卡片,設計導游詞,可以小組合作實地當一回導游演習一下。
    (評:差異性的練習設計,尊重了學生的個性,體現(xiàn)了教學的彈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fā)展。)。
    天堂有多遠四年級篇四
     1、熟讀課文,有感情朗讀課文有關部分,背誦課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以及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美的感情。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用“陸續(xù)”、“應接不暇”造句。
     3、體會課文描寫景物靜態(tài)和動態(tài)的方法。
     【教學重點】
     1、感受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以及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
     2、體會課文描寫景物靜態(tài)和動態(tài)的方法。
     【教學難點】
     1、有感情朗讀課文有關部分。
     2、想象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以及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
     【教學時間】
     2課時
     1、初讀課文,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一部分的有關句段,背誦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樹的美麗奇特。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用“陸續(xù)”造句。
     3、認識“鳥的天堂”,初步體會景物動態(tài)和靜態(tài)描寫的方法。
     【教學過程】
     1、作者簡介。
     2、揭示課題。
     1、自由讀課文。
     要求:(1)讀正確;(2)讀通順。 思考:談談你對“鳥的天堂”的認識。
     2、檢查反饋。
     (1)課堂交流:你對“鳥的天堂”的認識。 (這個問題的設計旨在促進學生認真閱讀,學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學情;教師的寬容評價,有利于學生樹立閱讀的.信心。)
     (2)個別讀課文,隨機學習生字和部分新詞。
     1、速讀課文。 思考:課文可以分成兩個部分,怎樣分?為什么?
    天堂有多遠四年級篇五
    大家好!我是你們今天的導游,你們可以叫我張導。我們今天的目的地是鳥的天堂。好,現(xiàn)在請大家上船,我們出發(fā)去鳥的天堂。趁大家坐船的時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鳥的天堂吧:鳥的天堂指的是一株五百多年樹齡的古榕樹,位于廣東省新會市,天馬村天馬河的一座小島上。榕樹的樹冠大得出奇,籠罩著十八畝左右的河面,獨木成林。
    好,現(xiàn)在我們隱隱約約看到那棵大榕樹了。這時,你們可能會說,那不是一片樹林嗎?怎么會是一株大樹呢?好,我們現(xiàn)在到達目的地了,看!真是一株大樹,枝干的數(shù)目不可計數(shù),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里。一部分樹枝垂到水面,從遠處看,就像一株大樹臥在水面上。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好像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游客們,現(xiàn)在你們會不會提出一個疑問:不是說這里是鳥的天堂嗎?怎么連一只鳥也沒有呢?如果會,那我們現(xiàn)在就來拍一下手吧。只要拍一下掌,鳥就會蜂涌而出,看!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在撲翅膀,有的在喂小鳥,有的在梳理羽毛。聽!那只畫眉鳥唱的歌真好聽!
    大樹上雖棲息著成千上萬只鳥,但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鶴和灰麻鶴。白鶴早晨飛出覓食,至傍晚歸巢,而灰麻鶴是晚上飛出覓食,天亮時歸巢休息。他們每天早晚一進一出,交互更替,場面頗為壯觀。
    為什么鳥的天堂會威名遠揚呢?這要感謝我們的巴金先生了,他寫了一篇文章:《鳥的天堂》,到現(xiàn)在那篇文章還在我們的小學四年級課本上呢!
    好了,我的介紹到此為止,現(xiàn)在,請大家去觀鳥樓自由觀賞吧。
    天堂有多遠四年級篇六
    我去過香港海洋公園、廣州美麗的鳳凰城、常平的鐵路公園、東莞那好玩的松山湖,但我最喜歡去的還是那令人流連往返的鳥的天堂。那里風景優(yōu)美,景色迷人,鳥樹相依,人鳥相處,和-諧奇特,是世間罕有的一道天然美麗風景線。鳥的天堂是在新會市,你們想不想去看看?想,就和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中秋節(jié)那天,風和日麗,陽光普照,我和爸爸、媽媽、妹妹一起去鳥的天堂游玩。一路上我們見到了不少優(yōu)美風景,外面人山人海,熱鬧非凡。過了一個小時后,我們很快就到了鳥的天堂。我一走進門口,就聽到悅耳動聽的鳥聲。買了門票,坐上了一輛小涼亭汽車,“開車了!”我感覺到有一陣涼風輕輕地拂過,很舒服。一株株茂盛的松樹像哨兵一樣挺立在路旁,井然有序。沿著長長的觀鳥長廊走著,一邊欣賞河里成群的'小魚,一邊看看旁邊生態(tài)景區(qū)里奇形怪狀的榕樹。它們有的像千手觀音,有的像彎著腰的老婆婆,還有的像八爪魚,千姿百態(tài)。
    過了一會兒,我們坐上了一條古香古色的小木船,它的名字叫“搖櫓船”。開船的時候,全部人都坐到了右邊,船馬上斜到了一邊去。劃船了,我心里有點怕,但很快就被兩旁的風景吸引住了,什么都忘了。我們搖著小船穿越“原始亞馬遜”榕蔭水道。窄窄的水道兩旁,千千萬萬的榕樹枝干縱橫交錯,真的像巴金爺爺說的那樣:“枝干的樹木不可計數(shù)。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里。一部分樹枝垂到水面,從遠處看,就像一株大樹臥在水面上”。但,導游叔叔說經(jīng)過滄桑的歲月,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找不到它的主枝干在哪里了?!按蠹艺埧矗@組枝干叫萬馬奔騰。”個個人都好奇地順著導游叔叔指的方向望過去,只見許多樹枝交錯在一起,那形狀真像千萬匹戰(zhàn)馬朝著同一方向奔跑,鬼斧神工,精雕細琢,真的太神奇了,太壯觀了!“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傍晚,天邊只剩下幾片小狗似的紅云在守望著。一只只灰鷺從大榕樹上飛出去,一只只白鷺卻從外面飛回大榕樹。白鷺晨出暮歸,灰鷺暮出朝回,它們依時有序,互不干擾,極有風度。萬千靈鳥嘎嘎呼喚,翩翩起舞,凌空翱翔,野趣盎然,蔚為壯觀,形成“獨木成林古榕樹、百鳥出巢、百鳥歸巢”三大自然奇觀。
    我們還參觀了巴金亭、觀鳥樓、樹葉畫展、鳥趣園等地方,臨走時,媽媽還特意帶我去讀了一遍刻在一塊大石頭上面的巴金爺爺?shù)摹而B的天堂》。
    中國大學網(wǎng)作文:/zuowen。
    天堂有多遠四年級篇七
    圖片、ppt等。
    講授法、舉例法、練習法等。
    (一)學習寫景作文的基本寫作方法,掌握寫景作文的基本步驟。
    (二)了解觀察五法并會使用,掌握寫景作文的幾種寫作順序。
    (三)熟練掌握寫景作文開頭、主體和結尾部分的寫作方式。
    (四)通過本課的學習,基本能夠熟練地寫出寫景作文。
    掌握寫景作文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能夠熟練地寫寫景作文。
    提問學生是否知道哪些關于寫景作文的方法或技巧,引出本課主題——寫景作文的技巧,本課將以巴金先生的《鳥的天堂》為參照,為生講解寫景作文的寫作技巧及方法。
    1、生自由朗讀《鳥的天堂》課文,朗讀的過程中思考一下作者主要寫了什么景物,是如何描寫這些景物的'。
    2、師提問生《鳥的天堂》這篇課文寫到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作者分別是怎么得來的。(太陽、紅霞、石子路、河、大樹、小船、竹竿、槳、榕樹、鳥)。
    3、師和生討論作者寫到的這些景物都是怎么觀察到的(生:都是眼睛看到的),師提問生出了用眼睛看到的這些景物,作者還有沒有其他方法觀察到什么景物呢(用耳朵聽到了鳥叫聲)。
    4、師為生講解,觀察景物出了可以用眼睛看(這是最直觀的方法)、用耳朵聽(比如夏天我們可以聽到蟬鳴、蛙叫等),還可以用鼻子聞(比如我們可以用鼻子聞下過雨后泥土散發(fā)出來的清香)、用嘴巴品嘗(比如我們可以品嘗荔枝和西瓜的甜美),最后,我們還可以感受身邊的美景(比如夏天我們覺得很熱,這就是在感受夏天)。
    5、師指名生總結觀察五法(看、聽、聞、嘗、感受)。
    6、師提問生是否知道《鳥的天堂》這篇課文是用什么順序來寫的(時間順序,頭天傍晚、隔天早上),引出寫景作文的寫作順序。
    7、師引導生如果要寫一片游記可以使用什么順序來寫文章(游覽順序)。
    8、師引導生如果要寫當下看到的美景,我們可以使用什么順序(空間順序)。
    9、師指名生總結寫景作文可以用哪幾種順序來寫(時間順序、游覽順序、空間順序)。
    10、師引出寫作需要遵循一定的結構,小學作文最常用的作文結構是總—分—總的順序,并提問生總—分—總的順序分別對應文章的哪幾個部分(開頭、中間、結尾)。
    11、師為生講解在寫開頭時應該注意什么,有什么方法(要開門見山指出要寫的景物),師提問生在《鳥的天堂》這篇課文中,作者是否有開門見山提出要寫的主要景物,并為生講解作者在開頭涉及的無關“榕樹”的景物,是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
    12、師結合《鳥的天堂》課文的主體部分為生講解在主體部分有什么要注意的,有哪些方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詳細描寫、注意寫作的順序)。
    13、師提問生文中的優(yōu)美句子有哪些,并請生說明認為該句優(yōu)美的原因(三職槳有規(guī)律地在水里劃,那聲音就像一支樂曲——比喻句;一只畫眉鳥飛了出來,被我們的掌聲一嚇,又飛進了葉叢,站在一根小枝上興奮地叫著,那歌聲真好聽——擬人)。
    14、從生提出的優(yōu)美語句,引出修辭手法在寫作中運用的重要性(比喻、擬人、排比、夸張等),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化抽象為具體等。
    使用所學的技巧和方法寫一篇你想和大家分享的寫景作文。
    天堂有多遠四年級篇八
    1、指名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
    2、教師正音:一撥興奮。
    3、生字教學。
    1:榕樹,白茫茫。
    (1)什么是白茫茫?
    (2)一般來形容什么?
    (3)你能來說一句話嗎?
    (4)課文中又是形容什么的呢?課件出示:河面很寬,白茫茫的水上沒有一點波浪。
    4、生字教學2:船槳、空暇。
    (1)辨析字形:暇與瑕。
    (2)辨析字義:暇與瑕。
    (3)語境理解:應接不暇――。
    5、生字教學3:耀眼。
    (1)認識偏旁:耀。
    (2)理解字義:什么樣的光?
    (3)右半部:羽。
    (4)練習書寫:耀。
    6、完成學習報告單。
    [辨課:課文中的生字新詞以塊的形式出現(xiàn),針對性強,教師指導也很扎實。]。
    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1、梳理寫作思路:作者去了幾次鳥的天堂?
    2、分清段落:樹――鳥。
    3、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修改報告單第一欄。
    4、梳理學生的質疑問題。
    三、第一次走進“鳥的天堂”
    1、老師讀課文第1――6自然段,學生想像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2、自讀想像加深體會。
    3、交流:作者哪些詞句為我們展示了這是一株怎樣的榕樹?
    (1)……真是一株大樹!
    (2)教師范讀,強調“一株”,為什么?(板書:一株大樹)。
    (3)這株大樹到底有多大呢?教師出示圖片,生驚嘆。
    (4)感情朗讀。
    (5)“株”能否改成“棵”?
    4、學習第8自然段,交流報告單:你讀出了什么?
    (1)綠、生命力強。
    (2)理解:一簇――(板書:枝繁葉茂生命力強)。
    (3)感情朗讀,讀出邏輯重音。
    (4)這時你想說什么?(生機勃勃)。
    (5)玩味“顫動”一詞的妙用。
    (6)感情朗讀。
    (7)理清句子之間的關系:畫出第一句,思考與下面的句子有什么關系?
    (8)出示視頻,教師范讀。
    (9)學生用一句話來贊美大榕樹。
    (10)反復朗讀: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11)這美麗的背后蘊含著什么?(生命力、頑強、茂盛、獨特的美)。
    (12)這鳥的天堂里為什么沒有一只鳥?
    [辨課:品詞析句,披文入情,這是傳統(tǒng)語文的精髓。教者運用得當,效果較好。]。
    1、這里的鳥的天堂為什么要加引號呢?
    2、結合學習報告單,再讀重點段落,想想作者哪些詞句為我們展示了鳥的特點?
    3、板書:群鳥飛舞。從大的,小的,黑的,白的,你又看出了什么呢?(教師小結作家語言的簡練。)。
    4、玩味幾個“有的”,體會到什么呢?(板書:自由快樂)。
    5、指名讀第13自然段,思考又寫了什么?(板書:叫聲好聽)。
    6、作者為什么要單獨寫畫眉鳥呢?(作者揭示點面結合的寫作手法)。
    7、自由解答學習報告單中的疑惑。重點解決:為什么說這里是鳥的天堂?(快樂自由安全的地方)。
    8、布置作業(yè):
    (1)修改學習報告單中的二三四項內容,下節(jié)課交流。
    (2)背誦你喜歡的段落。
    辨課:比較欣賞的是作者從內容到形式,都能兼顧,另外學習報告單的運用在實際教學中究竟起到怎樣的作用,我也很好奇,可惜沒有參與真實的課堂之中。
    比較研究:
    這是一堂比較理想的小學語文課。表現(xiàn)在幾個方面:一是生字教學很扎實,二是品詞析句很到位,三是言語形式得到應有的`關注。既能體現(xiàn)語文教學的傳統(tǒng)思想,又能體現(xiàn)現(xiàn)代語文新的思想。但是從整體上來看,小學語文教師與中學語文教師的教學區(qū)別還是比較明顯,這個差異表現(xiàn)在言語實踐活動的訓練力度上,小學教學偏重于感性認知,中學教學則向前推進了一步,強化了言語技能的遷移。另外在創(chuàng)造性閱讀方面,中學語文走在了小學前面。對此,應該引起高度重視,轉變教學思想,改變教案的方式,解放學生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更大力度地推進小學語文教學的轉型發(fā)展。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天堂有多遠四年級篇九
    2、作者去了鳥的天堂,發(fā)出了怎樣的感慨。(這美麗的南國的樹。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分別是在什么情況下有感而發(fā)的呢?誰能與作者心通,有感的讀出作者的心聲。
    3、“鳥的天堂”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們一起去看一看這棵神奇的樹。(設計意圖:通過抓住作者去了“鳥的天堂”發(fā)出的感慨導入新課,并通過有感情地品讀作者的心聲,一下子激發(fā)了學生的熱情,拉近了學生、作者、文本之間的距離,為下文的學習奠定了感情基礎。)
    1、指名讀5-9自然段,思考這棵有什么特點?
    2、默讀思考:作者是怎樣寫出這棵大榕樹的特點的?把你感觸最深的句段多讀兩遍,在旁邊寫上你的體會。
    3、交流:
    (1)預設學生可能會首先讀第7自然段,并會強調“大”字。
    師:你強調了“大”字,想用朗讀突出榕樹的特點大,有沒有不同的看法。老師認為應該強調“一”,誰能幫老師說說理由。
    是啊,這句話是承接前面的爭論而來的,讓我們先去看看他們是怎么爭論的,誰能讀一讀5、6自然段。
    從他們的爭論能看出榕樹的特點嗎?這兩段該用什么語氣讀呢?指導朗讀。
    (2)到底是怎樣的一株大榕樹,讓我們如此的爭論,讓我們再來看一看第7自然段,指名說一說。
    “不可計數(shù)”什么意思?
    指導看第一幅插圖。誰能用一個詞語表示大榕樹的大(獨木成林)。
    一個“臥”字讓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了什么?再引導看第二幅插圖。誰能用朗讀來展示大榕樹的“大”。
    師:人常說“獨木不成林”,但這棵卻覆蓋整個小島,形成獨木成林的奇觀,她是那樣安詳、優(yōu)雅、自然、宛若一個隔離塵世的人間天堂,難怪作者這樣贊嘆——這美麗的南國的樹。(齊讀)
    (3)學生引出第8自然段,閉目聽老師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顫動”什么意思?換成“抖動”行嗎?想像“顫動”和“抖動”的樣子,引導學生聯(lián)系整個句子,理解顫動表現(xiàn)了新的生命雖是弱小的,但生命力是旺盛的。
    師:多么旺盛,充滿生機的大榕樹啊!難怪作者如此贊嘆——這美麗的南國的樹。(回讀)
    讓我們一起齊讀這一段。
    讓我們再次走進鳥的天堂。(設計意圖:語文是基礎工具性學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段進行朗讀、思考、想象、感悟,進行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做到了扎扎實實學語文。)
    2、說說你看見了什么?
    3、從中我們發(fā)現(xiàn)鳥的天堂有什么特點?
    4、誰能用朗讀表現(xiàn)鳥兒的.多和自由快樂?
    5、“應接不暇”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師:理解詞語的方法很多,你可以、工具書,也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
    6、“鳥的天堂”里有許多鳥,可作者為什么只具體寫一只畫眉鳥呢?這就是我們曾經(jīng)說過的點面結合的表達方法。這只畫眉鳥就是這里的點,許許多多的鳥就形成了面。以一只畫眉鳥展示鳥兒們的自由快樂,讓我們感受到了群鳥歡騰的壯觀景象,這又叫動態(tài)描寫。那么前面的大榕樹就屬于(靜態(tài)描寫)。動靜結合是本文的又一表達方法,在今后的寫作中,同學們要善于運用這兩種表達方法。(設計意圖:語言文字的感悟中輕松自然地滲透表達方法的學習,學生既學文又學作文,發(fā)揮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作用。)
    默讀第14自然段,誰能火眼精睛發(fā)現(xiàn)問題?引導學生理解為什么前面一個“鳥的天堂“加了引號,而后一個沒有?(設計意圖:學源于思,思源于疑。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質疑能力。)
    1、學完了課文,誰能告訴我這里為什么成了“鳥的天堂”呢?
    2、除了大榕樹的大和茂盛外還有什么原因呢?(人類的保護,大自然的恩賜。)
    3、是啊,大自然多么的神奇、美麗,我們應該學習這里的人們,保護鳥類、保護環(huán)境,讓我們的地球母親成為人間的天堂。(設計意圖:“這里為什么成了“鳥的天堂”呢?”精心一問激起了學生思維的火花,巧妙地引人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教育,立足文本,超越文本,深化了中心。真正做到了語文學科工具性、人文性的統(tǒng)一。)
    作業(yè):如果你是鳥的天堂里的一只小鳥,你會怎樣向別人介紹你的家園呢?以榕樹上一只小鳥的身份寫一篇導游詞。(設計意圖:以自己是榕樹上一只小鳥的身份寫導游詞,激起了學生的自豪感,這樣的作業(yè)設計充分調動了學生習作熱情。)
    鳥的天堂
    樹:大、茂盛、勃勃生機——美麗的南國的樹
    (傍晚)[靜]
    鳥:多、自由、快樂——的確是
    (早晨)[動]畫眉鳥(點面結合)
    天堂有多遠四年級篇十
    “鳥的天堂”指的是一株約500年樹齡的大榕樹,它位于廣東省新會市南部天馬村天馬河上的一座小島上。榕樹的樹冠大得出奇,濃蔭覆蓋著天馬河河心島上約20多畝土地,獨木成林。乘小艇從近處看,枯藤交錯,猶如原始森林;從遠處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綠洲,景色奇特迷人。
    大樹上棲息著成千上萬只各種各樣的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鶴和灰麻鶴。白鶴在早晨飛出覓食,至傍晚歸巢;而灰麻鶴正好相反,是晚上飛出覓食,天亮時歸巢休息。它們每天早晚一進一出,盤旋飛舞,交互更替,很有規(guī)律,場面頗為壯觀。
    1933年,巴金到新會訪友時,路過此處,寫下了膾炙人口的《鳥的天堂》(一說是《小鳥的天堂》),更使鳥的天堂美名傳揚四?!,F(xiàn)在大榕樹已成了一處旅游勝地,它的南面50米處建有觀鳥樓,可以觀賞“鳥的天堂”、熱帶植物、農舍風光等。天馬河中有游艇,可供游客觀鳥和游玩。
    天堂有多遠四年級篇十一
    一.根據(jù)課文填空。
    1.課文寫了作者次經(jīng)過鳥的天堂,第一次是在(),所以只看到了(),沒有看到();第二次是在(),看到了(),所以他贊嘆說()。
    2.從“在一個地方”、“漸漸逼近榕樹”可以看出作者是按從()到()的順序寫大榕樹的。作者寫出了榕樹的“大”和“茂盛”:“大”可從()等詞語看出來,“茂盛”可從()等詞語看出來。這部分是寫榕樹的靜態(tài)的,是從榕樹的干、枝、葉的()、()、()等方面寫的。
    3.從()、()、()等詞語看出作者是按時間順序寫鳥的天堂的。這里寫出了榕樹上“鳥多”,可從()等詞語看出來;還寫出了“鳥樂”,可從()等詞看出來。這部分寫的是榕樹上的動態(tài),是從鳥的()()等方面寫的'。
    4.課文結尾一句里前邊的“鳥的天堂”加引號是因為()。
    二.抄寫文中帶有“陸續(xù)”、“展示”、“繼續(xù)”、“應接不暇”的句子,體會這些詞語的用法,試著用這些詞語分別寫一句話。
    三.回答問題。
    1.文章開頭講了什么?它和下文哪個地方有聯(lián)系?
    2.是什么原因使這棵大榕樹成了鳥的天堂?
    四.總結本課在寫作方面值得學習的地方。
    五.閱讀同學作文,回答問題。
    校園的初夏早晨。
    青島唐山路小學六年級一班莊國權。
    因為今天早上坐車順利,我第一個走進了校園。周圍那么寂靜,淡淡的晨霧,如輕煙似的纏繞在校園里幾棵高大茂盛的楊樹松樹上,樹葉縫里不時傳出鳥兒嘹亮的歌聲。花壇里,月季翠綠的葉上點綴了晶瑩透亮的露珠,乍開的花朵濃艷的紅色仿佛要流下來。幾只紅蜻蜓正在花壇上悠閑自在地飛來飛去。昨夜的一場小雨使操場十分滋潤,清新的泥土氣味,使我心曠神怡,神清氣爽。
    不知不覺間,乳白的太陽漸漸加強了它的光芒,最后一點兒薄霧也匯進了它的光輝。楊樹松樹葉子綠得光鮮,有的泛著點點銀光。蜻蜓和鳥也不知到哪里去了。
    歡笑著,呼喚著,跳躍著,追逐著,同學們戴著鮮艷的紅領巾背著書包陸陸續(xù)續(xù)地來到學校。校園里頓時喧鬧起來,值日生在操場上用掃帚掃地,排球隊的隊員在操場“嗨嗨”地叫著發(fā)球扣球接球,瑯瑯的讀書聲從各個教室傳出來。老師們步履匆匆地夾著書本向教室走去。
    ??!新的一天開始了。
    1.文中哪里寫了靜態(tài)事物?是從哪些方面描寫的?
    2.文中哪里寫了動態(tài)事物?是從哪些方面寫的?
    3.文章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你是從哪里感受到的?
    六.從下面題目中選一個寫作文。
    1.為“鳥的天堂”寫一篇解說詞。
    2.用動靜結合的方法描寫一處景點,讓沒去過的人了解這個景點。
    天堂有多遠四年級篇十二
    “鳥的天堂”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們一起去看一看這棵神奇的樹。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鳥的天堂》四年級上冊教學設計,希望對小學語文課文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同學們,昨天我們同巴金老先生一同去了鳥的天堂,誰能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2、作者去了鳥的天堂,發(fā)出了怎樣的感慨。(這美麗的南國的樹。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分別是在什么情況下有感而發(fā)的呢?誰能與作者心通,有感的讀出作者的心聲。
    3、“鳥的天堂”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們一起去看一看這棵神奇的樹。(設計意圖:通過抓住作者去了“鳥的天堂”發(fā)出的感慨導入新課,并通過有感情地品讀作者的心聲,一下子激發(fā)了學生的熱情,拉近了學生、作者、文本之間的距離,為下文的學習奠定了感情基礎。)
    1、指名讀5-9自然段,思考這棵有什么特點?
    2、默讀思考:作者是怎樣寫出這棵大榕樹的特點的?把你感觸最深的句段多讀兩遍,在旁邊寫上你的體會。
    3、交流:
    (1)預設學生可能會首先讀第7自然段,并會強調“大”字。
    師:你強調了“大”字,想用朗讀突出榕樹的特點大,有沒有不同的看法。老師認為應該強調“一”,誰能幫老師說說理由。
    是啊,這句話是承接前面的爭論而來的,讓我們先去看看他們是怎么爭論的,誰能讀一讀5、6自然段。
    從他們的爭論能看出榕樹的特點嗎?這兩段該用什么語氣讀呢?指導朗讀。
    (2)到底是怎樣的一株大榕樹,讓我們如此的爭論,讓我們再來看一看第7自然段,指名說一說。
    “不可計數(shù)”什么意思?
    指導看第一幅插圖。誰能用一個詞語表示大榕樹的大(獨木成林)。
    一個“臥”字讓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了什么?再引導看第二幅插圖。誰能用朗讀來展示大榕樹的“大”。
    師:人常說“獨木不成林”,但這棵卻覆蓋整個小島,形成獨木成林的奇觀,她是那樣安詳、優(yōu)雅、自然、宛若一個隔離塵世的人間天堂,難怪作者這樣贊嘆——這美麗的南國的樹。(齊讀)
    (3)學生引出第8自然段,閉目聽老師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顫動”什么意思?換成“抖動”行嗎?想像“顫動”和“抖動”的樣子,引導學生聯(lián)系整個句子,理解顫動表現(xiàn)了新的生命雖是弱小的,但生命力是旺盛的。
    師:多么旺盛,充滿生機的大榕樹啊!難怪作者如此贊嘆——這美麗的南國的樹。(回讀)
    讓我們一起齊讀這一段。
    讓我們再次走進鳥的天堂。(設計意圖:語文是基礎工具性學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段進行朗讀、思考、想象、感悟,進行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做到了扎扎實實學語文。)
    2、說說你看見了什么?
    3、從中我們發(fā)現(xiàn)鳥的天堂有什么特點?
    4、誰能用朗讀表現(xiàn)鳥兒的多和自由快樂?
    5、“應接不暇”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師:理解詞語的方法很多,你可以查字典、工具書,也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
    6、“鳥的天堂”里有許多鳥,可作者為什么只具體寫一只畫眉鳥呢?這就是我們曾經(jīng)說過的點面結合的表達方法。這只畫眉鳥就是這里的點,許許多多的鳥就形成了面。以一只畫眉鳥展示鳥兒們的自由快樂,讓我們感受到了群鳥歡騰的壯觀景象,這又叫動態(tài)描寫。那么前面的大榕樹就屬于(靜態(tài)描寫)。動靜結合是本文的又一表達方法,在今后的寫作中,同學們要善于運用這兩種表達方法。(設計意圖:語言文字的感悟中輕松自然地滲透表達方法的學習,學生既學文又學作文,發(fā)揮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作用。)
    默讀第14自然段,誰能火眼精睛發(fā)現(xiàn)問題?引導學生理解為什么前面一個“鳥的天堂“加了引號,而后一個沒有?(設計意圖:學源于思,思源于疑。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質疑能力。)
    1、學完了課文,誰能告訴我這里為什么成了“鳥的天堂”呢?
    2、除了大榕樹的大和茂盛外還有什么原因呢?(人類的保護,大自然的恩賜。)
    3、是啊,大自然多么的神奇、美麗,我們應該學習這里的人們,保護鳥類、保護環(huán)境,讓我們的地球母親成為人間的天堂。(設計意圖:“這里為什么成了“鳥的天堂”呢?”精心一問激起了學生思維的火花,巧妙地引人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教育,立足文本,超越文本,深化了中心。真正做到了語文學科工具性、人文性的統(tǒng)一。)
    作業(yè):如果你是鳥的天堂里的一只小鳥,你會怎樣向別人介紹你的家園呢?以榕樹上一只小鳥的身份寫一篇導游詞。(設計意圖:以自己是榕樹上一只小鳥的身份寫導游詞,激起了學生的自豪感,這樣的作業(yè)設計充分調動了學生習作熱情。)
    鳥的天堂
    樹:大、茂盛、勃勃生機——美麗的南國的樹
    (傍晚)[靜]
    鳥:多、自由、快樂——的確是
    (早晨)[動]畫眉鳥(點面結合)
    天堂有多遠四年級篇十三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燦爛、竹竿、白茫茫、規(guī)律、縫隙、照耀、樹梢、靜寂等詞語,積累文中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部分。
    3、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南國的美麗風光,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1、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表達方法。
    2、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南國的美麗風光,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表達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認讀生字詞,整體感知文章主要內容。
    2、理清課文脈絡,初步體會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看到的不同。
    3、通過朗讀,想象,同作者一起感受第一次去鳥的天堂時的心情。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質疑激趣。
    1、板書:
    天堂有多遠四年級篇十四
    1、指名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
    2、教師正音:一撥興奮。
    3、生字教學。
    1:榕樹,白茫茫。
    (1)什么是白茫茫?
    (2)一般來形容什么?
    (3)你能來說一句話嗎?
    (4)課文中又是形容什么的呢?課件出示:河面很寬,白茫茫的水上沒有一點波浪。
    4、生字教學2:船槳、空暇。
    (1)辨析字形:暇與瑕。
    (2)辨析字義:暇與瑕。
    (3)語境理解:應接不暇――。
    5、生字教學3:耀眼。
    (1)認識偏旁:耀。
    (2)理解字義:什么樣的光?
    (3)右半部:羽。
    (4)練習書寫:耀。
    6、完成學習報告單。
    [辨課:課文中的生字新詞以塊的形式出現(xiàn),針對性強,教師指導也很扎實。]。
    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1、梳理寫作思路:作者去了幾次鳥的天堂?
    2、分清段落:樹――鳥。
    3、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修改報告單第一欄。
    4、梳理學生的質疑問題。
    1、老師讀課文第1――6自然段,學生想像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2、自讀想像加深體會。
    3、交流:作者哪些詞句為我們展示了這是一株怎樣的榕樹?
    (1)……真是一株大樹!
    (2)教師范讀,強調“一株”,為什么?(板書:一株大樹)。
    (3)這株大樹到底有多大呢?教師出示圖片,生驚嘆。
    (4)感情朗讀。
    (5)“株”能否改成“棵”?
    4、學習第8自然段,交流報告單:你讀出了什么?
    (1)綠、生命力強。
    (2)理解:一簇――(板書:枝繁葉茂生命力強)。
    (3)感情朗讀,讀出邏輯重音。
    (4)這時你想說什么?(生機勃勃)。
    (5)玩味“顫動”一詞的妙用。
    (6)感情朗讀。
    (7)理清句子之間的關系:畫出第一句,思考與下面的句子有什么關系?
    (8)出示視頻,教師范讀。
    (9)學生用一句話來贊美大榕樹。
    (10)反復朗讀: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11)這美麗的背后蘊含著什么?(生命力、頑強、茂盛、獨特的美)。
    (12)這鳥的天堂里為什么沒有一只鳥?
    [辨課:品詞析句,披文入情,這是傳統(tǒng)語文的精髓。教者運用得當,效果較好。]。
    1、這里的鳥的天堂為什么要加引號呢?
    2、結合學習報告單,再讀重點段落,想想作者哪些詞句為我們展示了鳥的特點?
    3、板書:群鳥飛舞。從大的,小的,黑的,白的,你又看出了什么呢?(教師小結作家語言的簡練。)。
    4、玩味幾個“有的”,體會到什么呢?(板書:自由快樂)。
    5、指名讀第13自然段,思考又寫了什么?(板書:叫聲好聽)。
    6、作者為什么要單獨寫畫眉鳥呢?(作者揭示點面結合的寫作手法)。
    7、自由解答學習報告單中的疑惑。重點解決:為什么說這里是鳥的天堂?(快樂自由安全的地方)。
    8、布置作業(yè):
    (1)修改學習報告單中的二三四項內容,下節(jié)課交流。
    (2)背誦你喜歡的段落。
    辨課:比較欣賞的是作者從內容到形式,都能兼顧,另外學習報告單的運用在實際教學中究竟起到怎樣的作用,我也很好奇,可惜沒有參與真實的課堂之中。
    比較研究:
    這是一堂比較理想的小學語文課。表現(xiàn)在幾個方面:一是生字教學很扎實,二是品詞析句很到位,三是言語形式得到應有的`關注。既能體現(xiàn)語文教學的傳統(tǒng)思想,又能體現(xiàn)現(xiàn)代語文新的思想。但是從整體上來看,小學語文教師與中學語文教師的教學區(qū)別還是比較明顯,這個差異表現(xiàn)在言語實踐活動的訓練力度上,小學教學偏重于感性認知,中學教學則向前推進了一步,強化了言語技能的遷移。另外在創(chuàng)造性閱讀方面,中學語文走在了小學前面。對此,應該引起高度重視,轉變教學思想,改變教案的方式,解放學生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更大力度地推進小學語文教學的轉型發(fā)展。
    天堂有多遠四年級篇十五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
    2、認識南國榕樹的奇特和美麗,體會榕樹上中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
    3、學習作者表達事物的方法,掌握動態(tài)和靜態(tài)的描寫方法。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學習作者表達事物的方法,受到美德教育。
    2.理解重點語句:“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教學難點:
    學習、體會做這兩次到鳥的天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理解動態(tài)和靜態(tài)的描寫方法。教學方法:
    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抓住重點語句情中研讀,境中探究。教學用具:
    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感知全文。
    師:(配樂解說)在廣東有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四、五百年前,在廣東新會的天馬村,有一條小河,河中間有一塊泥灘小島。潮退外露,潮漲水淹。一天,一只仙鶴看中了這兒環(huán)境靜而優(yōu)雅,便銜來了一根榕樹枝,說來奇怪。不久,榕樹生長起來,枝繁葉茂,遠看像一片浮動的綠洲。又一個美麗的清晨,這只仙鶴帶來了數(shù)萬只仙鶴,棲息在這棵榕樹上。從此,每于清晨薄霧中,萬千靈鳥鳴聲呼喚,凌空翱翔,野趣盎然,形成南國一個奇觀。
    1、齊讀課題。
    2、感情不夠,再次讀題。
    二、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三、重點讀樹,品味寫法。
    這是一棵怎樣的`樹呢?讓我們隨著巴金爺爺伴隨著夕陽的余輝走近這棵神奇的樹。
    1、(課件:榕樹)用自己的話說說這是一棵怎樣的樹?
    2、作者看到這棵樹發(fā)出了什么感慨?瀏覽課文1—8自然段,找出這句話。(課件: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1)齊讀這句話。
    (2)這是作者的感慨,讀得再濃一些。
    3、(課件:課文如何描寫它的美麗呢?同學們選擇你喜歡的方式讀7、8自然段,把你認為優(yōu)美的句子讀出來與大家分享。)。
    學生隨意匯報以下句子:
    (1)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樹,枝干的數(shù)目不可計數(shù)。(課件)。
    a.強調了不可計數(shù),用這個詞語說一句話。(板書:茂盛)。
    b.齊讀。
    (2)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里。(課件:氣根)。
    (出示榕樹氣根的圖片,向學生介紹氣根的形成)。
    (3)一部分樹枝垂到水面上,從遠處看,就像一棵大樹臥在水面上一樣。(課件:榕樹的姿態(tài))。
    a.體會“臥”的巧妙用法,突出了榕樹的靜態(tài)美,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b.說說應該怎么讀這句話,指名讀。
    c.帶著自己的體會自由讀這句話。
    (4)榕樹正在茂盛的時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
    說明榕樹生命力極其茂盛。(板書:生命力)。
    (5)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課件)。
    a.學生自由匯報,體會榕樹的生機勃勃。
    b.喜歡這句的同學站起來讀。
    c.師示范讀。
    d.生齊讀。
    小結:這是一棵茂盛、充滿生命力的樹,多么美啊!難怪作者感嘆到______________。(課件:這南國的美麗的樹)。
    四、引向讀鳥,研讀賞析。
    1、(課件:百鳥歸巢)觀看“百鳥歸巢”的壯觀景象。
    2、(課件:小組合作學習課文12、13自然段,看看作文是如何描寫這些鳥兒的,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生自由匯報以下句子:
    (1)“我們繼續(xù)拍掌,樹上就變得熱鬧了,到處是鳥聲,到處是鳥影?!?BR>    a.兩個“到處”說明鳥很多.
    b.想象會有哪些鳥?
    c.齊讀。
    (2)“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BR>    a.作者抓住了哪幾個方面來寫?不同大小、不同顏色、不同姿態(tài)的鳥,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百鳥歸巢“圖。
    b.還有哪些姿態(tài)?體會鳥兒的動態(tài)美。
    c.男生讀,女生讀。
    (3)“我注意地看著,眼睛應接不暇,看清楚了這只,又錯過了那只,看見了那只,另一只又飛起來?!?BR>    a.理解“應接不暇”的意思,并說一句話。
    b.比賽讀。
    (4)“一只畫眉鳥飛了出來……站在一根小枝上興奮地叫著,那歌聲真好聽?!?BR>    (課件:鳥兒很歡快,快樂地叫著)。
    a.齊讀。
    小結:用讀的方式感受鳥兒的美麗。師生共讀12、13自然段。
    五、問題探究,主題升華。
    1、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一樣?
    2、作者看到這么美麗的景色發(fā)出了什么感慨?(課件:昨天是我的……的確是鳥的天堂)a.體會這句話的含義。b.齊讀。
    3、大榕樹為什么會成為鳥的天堂?我們應該怎么做?
    總結:只有保護大自然,才會有人與自然、動物之間的和諧之美,讓我們共同努力去創(chuàng)造更多的天堂。
    天堂有多遠四年級篇十六
    一、根據(jù)課文填空。
    1、課文寫了作者()次經(jīng)過鳥的天堂,第一次是在(),所以只看到了(),沒有看到();第二次是在(),看到了(),所以他贊嘆說()。
    2、從“在一個地方”、“漸漸逼近榕樹”可以看出作者是按從()到()的順序寫大榕樹的。作者寫出了榕樹的“大”和“茂盛”:“大”可從()等詞語看出來,“茂盛”可從()等詞語看出來。這部分是寫榕樹的靜態(tài)的,是從榕樹的干、枝、葉的()、()、()等方面寫的。
    3、從()、()、()等詞語看出作者是按時間順序寫鳥的天堂的。這里寫出了榕樹上“鳥多”,可從()等詞語看出來;還寫出了“鳥樂”,可從()等詞看出來。這部分寫的是榕樹上的動態(tài),是從鳥的()()等方面寫的。
    4、課文結尾一句里前邊的“鳥的天堂”加引號是因為()。
    二、抄寫文中帶有“陸續(xù)”、“展示”、“繼續(xù)”、“應接不暇”的.句子,體會這些詞語的用法,試著用這些詞語分別寫一句話。
    三、回答問題。
    1、文章開頭講了什么?它和下文哪個地方有聯(lián)系?
    2、是什么原因使這棵大榕樹成了鳥的天堂?
    四、總結本課在寫作方面值得學習的地方。
    五、閱讀同學作文,回答問題。
    校園的初夏早晨
    青島唐山路小學六年級一班莊國權
    因為今天早上坐車順利,我第一個走進了校園。周圍那么寂靜,淡淡的晨霧,如輕煙似的纏繞在校園里幾棵高大茂盛的楊樹松樹上,樹葉縫里不時傳出鳥兒嘹亮的歌聲?;▔铮录敬渚G的葉上點綴了晶瑩透亮的露珠,乍開的花朵濃艷的紅色仿佛要流下來。幾只紅蜻蜓正在花壇上悠閑自在地飛來飛去。昨夜的一場小雨使操場十分滋潤,清新的泥土氣味,使我心曠神怡,神清氣爽。
    不知不覺間,乳白的太陽漸漸加強了它的光芒,最后一點兒薄霧也匯進了它的光輝。楊樹松樹葉子綠得光鮮,有的泛著點點銀光。蜻蜓和鳥也不知到哪里去了。
    歡笑著,呼喚著,跳躍著,追逐著,同學們戴著鮮艷的紅領巾背著書包陸陸續(xù)續(xù)地來到學校。校園里頓時喧鬧起來,值日生在操場上用掃帚掃地,排球隊的隊員在操場“嗨嗨”地叫著發(fā)球扣球接球,瑯瑯的讀書聲從各個教室傳出來。老師們步履匆匆地夾著書本向教室走去。
    ??!新的一天開始了。
    朱維山指導
    發(fā)表于《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2007——2008學年度第10期六年級版
    1、文中哪里寫了靜態(tài)事物?是從哪些方面描寫的?
    2、文中哪里寫了動態(tài)事物?是從哪些方面寫的?
    3、文章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你是從哪里感受到的?
    六、從下面題目中選一個寫作文。
    1、為“鳥的天堂”寫一篇解說詞。
    2、用動靜結合的方法描寫一處景點,讓沒去過的人了解這個景點。
    天堂有多遠四年級篇十七
    1、主題思想。
    在這篇散文中,作者以精巧縝密的藝術構思和生動傳神的筆墨,描繪了奇特幽美、別具洞天的“鳥的天堂”的畫卷。同時,此文細膩的描繪中,透露出一種濃郁的自然氣息,抒發(fā)著一顆寧靜悠遠的心,使人讀了有一種感情上的解放。三十年代初,人心趨向返歸自然。遠離市聲,獨處幽境的鳥兒,正是作者一種熱愛自然的心境寫照。
    2、藝術特色。
    此文的藝術特色主要突出地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地方:
    (1)平鋪直敘,層次簡潔。
    從開頭的敘述來看,作者故意不寫到與鳥有關的東西,只寫幾個蕩舟的場面,好像一幅畫的色彩層次,起先淡淡地鋪染,繼而層層地加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兵B的天堂至此呈現(xiàn)出來。將一件小小的見聞過程表現(xiàn)得如此層次簡潔,這是正是此文的第一大突出特色。而作者此時的心境,正是在層層遞進的`結構中和最終烘托出來的場景上體現(xiàn)出來的:
    第一層結構,交待了時間、地點和人物(散文化的交待),筆調簡潔;
    第二層結構,描寫景色和鋪墊是“船平靜地在水面流動,三只槳有規(guī)律地在水里劃動…”然后一步步船到樹下,樹進眼中,這時候,作者的筆一改清淡的調子,寫道:“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此處用筆較多。
    第四層結構,“鳥的天堂”出現(xiàn),作聲隨勢將筆一收,只留下淡淡的幾句余興未盡的話,來結束全文。
    (2)準確傳神,生動形象。
    巴金善于運用確切的詞語,描繪事物的性質、狀貌,恰到好處地抒情表意。在表現(xiàn)榕樹生命力之美時,這樣寫道“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里如果去掉“似乎”變成寫實,就顯得不真實了;如果換成“我覺得”就把感覺和景物截然分開,語氣平淡?!邦潉印比绻兂伞坝縿?、跳動、顫抖”,就不能把綠葉富有生命力的特有精神狀態(tài)準確地刻畫出來?!八坪酢㈩潉印眰魃竦匕旬敃r作者的感受、聯(lián)想融入于景,具有“物我兩忘”的心態(tài),意境深遠,妙不可言。寫榕樹的葉子亮麗,又反客為主,寫成“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葉子對人的吸引力太大了,讓人不得不看,榕樹的生命力可謂強矣。
    作者第二次去看榕樹時,寫群鳥嬉戲,“到處是鳥聲,到處是鳥影”,可知場面之廣大。從聽覺寫“聲”,從視覺寫“影”,寫影比寫鳥本身更能體現(xiàn)當時的熱鬧紛繁。用“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這句話充分寫出形態(tài)的多種多樣,生動形象,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3)節(jié)奏明快,情深意厚。
    《鳥的天堂》全文節(jié)奏鮮明,聲音鏗鏘,自然流暢,瑯瑯上口。課文開頭多用短句,簡潔明快,令人漸入佳境。寫靜態(tài)的榕樹,多用長句,具體生動,情深意厚,耐人尋味。寫群鳥嬉戲,以詞為句,長短錯落,生動熱鬧,給人以急促的動感。作者又用“連環(huán)”“頂真”等寫法,“看清楚了這只,又錯過了那只,看見了那只,另一只又飛起來了”。讀時就給人以“應接不暇”的感覺。作者又較多運用排比、復迭的句子,體現(xiàn)熱鬧歡騰的景象。
    在感情上,作者善于運用多種方式表達。如在劃船途中“三只槳有規(guī)律地在水里劃,那聲音就像一支樂曲”。寫景抒發(fā)內心的愉快。當沒看到鳥后失望、迷惑,“鳥的天堂里沒有一只鳥,我不禁這樣想”。明寫想法暗寫心情。當被大榕樹生命力所傾倒和被群鳥的歡樂所感染時,直接抒情:“這美麗的南國的樹”“那歌聲真好聽”前面的間接抒情對后面的直接抒情又給予襯托鋪墊,使結尾的抒情顯得異常強烈,震撼人心,結尾如豹尾般有力:“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
    (4)欲揚先抑,氣韻貫通。
    文貴曲忌直,此文圍繞作者的思想變化,欲揚先抑。先寫第一次看到是幾株大榕樹的錯覺,先抑,后寫真是一株大榕樹,后揚;先寫沒有看到鳥的遺憾,又抑,后又突出寫群鳥嬉戲的場面,再揚。證實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前后對比,波瀾起伏,產生動人的藝術效果。
    而且,全文讀之自然流暢,誦之瑯瑯上口,也歸功于文章的氣韻貫通,寫動態(tài)的第一段,作者用兩個表時間的名詞“起初”“后來”,用兩個寫拍手的短句,連起了由靜寂到有鳥,再到鳥開始飛起,最后到處是鳥,各具情態(tài)的整個場面變化過程。下面的一段,則體現(xiàn)了由概括到具體,由整體描寫到局部刻畫的連通:由“眼睛應接不暇”的概寫,到“看清楚了這只,又錯過了那只,看見了那只,另一只又飛起來”,再到一只畫眉鳥的細寫,連貫流暢,緊湊而又有變化。
    作者簡介: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1921年于成都外語專門學校肄業(yè)。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大學附中讀書,1925年畢業(yè)。1927年赴法國留學。1928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說《死亡》。1928年冬回國。1934年在北京任《文學季刊》編委,同年秋赴日本。1935年回國,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出版“文化生活叢刊”、“文學小叢刊”。1936年與靳以創(chuàng)辦《文學月刊》。抗日戰(zhàn)爭期間輾轉于上海、廣州、桂林、重慶,完成長篇小說《家》、《春》、《秋》,中篇小說《憩園》、《第四病室》。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曾任平明出版社總編輯。1946年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寒夜》。1949年9月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主席,中國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副主席,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主席,中國作家協(xié)會上海分會主席,《文藝月報》、《收獲》、《上海文學》主編。1982年獲“但丁國際獎”。1983年獲法國榮譽勛章;1985年被美國文學藝術研究院授予國外名譽院士稱號。巴金是第一、二、三、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六、七、八、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主要著作收入《巴金文集》;2005年10月17日逝世。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天堂有多遠四年級篇十八
    “鳥的天堂”指的是一株約5樹齡的大榕樹,它位于廣東省新會市南部天馬村天馬河上的一座小島上。榕樹的樹冠大得出奇,濃蔭覆蓋著天馬河河心島上約20多畝土地,獨木成林。乘小艇從近處看,枯藤交錯,猶如原始森林;從遠處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綠洲,景色奇特迷人。
    大樹上棲息著成千上萬只各種各樣的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鶴和灰麻鶴。白鶴在早晨飛出覓食,至傍晚歸巢;而灰麻鶴正好相反,是晚上飛出覓食,天亮時歸巢休息。它們每天早晚一進一出,盤旋飛舞,交互更替,很有規(guī)律,場面頗為壯觀。
    1933年,巴金到新會訪友時,路過此處,寫下了膾炙人口的《鳥的天堂》(一說是《小鳥的天堂》),更使鳥的天堂美名傳揚四?!,F(xiàn)在大榕樹已成了一處旅游勝地,它的南面50米處建有觀鳥樓,可以觀賞“鳥的天堂”、熱帶植物、農舍風光等。天馬河中有游艇,可供游客觀鳥和游玩。
    巴金簡介。
    巴金,(1904-20xx),原名李堯棠,字芾甘,中國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F(xiàn)代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同時也被譽為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是20世紀中國杰出的文學大師、中國當代文壇的巨匠。代表作有小說《家》《春》《秋》、散文集《隨想錄》等。
    關于榕樹。
    常綠喬木,樹干分枝多,樹冠大。葉子橢圓形或卵形,花黃色或淡紅色。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多年生的榕樹,樹枝可長出黑色的根須直垂地下,當它扎入土中時,又成為樹干。榕樹的葉、根、樹皮均可入藥。
    天堂有多遠四年級篇十九
    設計理念:
    《鳥的天堂》是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課本(浙教版)第十冊第五單元的閱讀課文。本單元教學提示指出:文章里寫的事物,有的是作者直接看到的、聽到的、有的是作者由這些事物引起的聯(lián)想。閱讀中分辨作者的見聞和聯(lián)想,可以提高我們理解和欣賞語言的能力。教學時,我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積極采用合作、自主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閱讀中真正領悟文章包含的美,培養(yǎng)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能分辨課文中的見聞和聯(lián)想,初步認識聯(lián)想的作用。能用“看到-------,想到----------”的句式說話。
    情感目標:感受作者眼中“鳥的天堂”的美麗景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當你駐足在溫馨的家中,停留在愛的港灣時,你就會覺得自己生活在幸福美好的天堂。那么,鳥類棲息的天堂又是一副怎樣的景象呢?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研究課文。(板:鳥的天堂)。
    二、導學第一段。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好第一段。
    2、再讀,并說說你從什么地方讀懂了什么?!盁釟庖呀?jīng)退了”說明了什么?
    3、找出描寫景物的句子讀,讀出美的感覺。
    三、導學第二段。
    1、自由讀,說說他們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
    2、你覺得榕樹怎樣?用“我從____體會到____”的句式體會榕樹的大、奇、美。并且美美地讀一讀。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天堂有多遠四年級篇二十
    上星期我就有幸聽到王校長和孫主任兩個人為我們老師們精心準備的公開課。可謂是有興致至,聽王校長的課就像是完成一道數(shù)學計算題那樣舒心順暢。然而今天聽完孫主任的課后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勞碌了一天之后聽了一曲優(yōu)美的鋼琴曲。
    課前孫主任和學生之間的激情互動,她富于激情的介紹,大膽的鼓勵,孩子們熱情的回應。“今天是孫主任給我們上課”“今天上課的地點不在教室”“我自信,我能行”孩子們的學習熱情被孫主任給點燃了。
    “河面很寬,白茫茫的水上沒有一點波浪。船平靜地在水面移動。三支槳有規(guī)律地在水里劃,那聲音就像一支樂曲。記得去年馬文杰老師上的一節(jié)公開課王校長做點評的時候就說過一定要讓孩子們多讀書,是的好的文章就要讀,再讀、再讀。聽語文老師也說他們參加了以讀代講的學習,足見讀書對孩子們的重要性。今天孫主任的課就很好的體現(xiàn)了這一點。
    跟著孫主任的課好像我就是一只快樂的鳥兒在榕樹上自由的飛翔。巴金先生的描寫讓我們仿佛身臨其境,美麗的大榕樹,和樹上棲息的鳥兒那是一種怎樣的風景。同學們一遍一遍的讀課文,大家跟著學習課文,感受來自文章和孫主任的魅力的時候。在課件上我們大家也可以很直觀地看到有關樹和鳥的照片,雖然不是在現(xiàn)場卻給我們在現(xiàn)場的一種感受。
    聽到最后,我又被孫主任的作業(yè)給吸引了,她布置的作業(yè)就像是玩游戲一樣,有四項不同程度的作業(yè),有背誦課文,或找有關鳥的天堂的更多資料與信息,還有可以利用假期去旅游親自感受一下鳥的天堂。別出心裁的作業(yè)設計,讓學生完全忘記了是在學習課文。王校長的常態(tài)課,孫主任的以讀代講,很好的為我們做了示范。不管是怎么樣的課堂都是以學生為依托的。就像鳥兒不管再多都得有大榕樹作為依靠。
    對于我們航空港區(qū)中心學校的全體師生來說,這兒不就是我們的大榕樹嗎!孩子們就像小鳥一樣環(huán)繞在這課樹的周圍。這里何嘗不是他們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