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五年級解決問題教案(熱門22篇)

字號:

    教案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的重要產物,它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要素。教案應注重情感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和社會責任感。編寫教案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教學素養(yǎng)和教學經(jīng)驗的積累。
    新課標五年級解決問題教案篇一
    1、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學會運用假設的策略分析數(shù)量關系、確定解題思路,并有效地解決問題。
    2、使學生在對自己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假設的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fā)展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并運用假設的策略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當假設與實際結果發(fā)生矛盾時該如何進行調整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1.直接出示你知道嗎?雞兔同籠問題是我國古代的數(shù)學名題之一。它出自于我國古代的一部算書《孫子算經(jīng)》。書中的題目是這樣的: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師:你能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嗎?學生回答。
    2.師說明:解答雞兔同籠問題時,我們會用到一個新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假設,同時要用到以前的策略畫圖或列表。教師板書:解決問題的策略假設。
    1.教師出示題目:雞和兔一共有8只,數(shù)一數(shù)腿有22條。你知道雞和兔各有多少只?教師邊出示邊說明:為了解答方便,老師適當?shù)母牧藥讉€數(shù)據(jù)。師:看到這個題目,是否覺得比較難?師:這樣吧,我們用以前的一種策略畫圖來解決。師讓學生上臺畫雞或兔,當學生有疑問時,問:這樣畫雞或兔是否很麻煩,能否用其他方法來代替?師應引導學生用圈來表示雞或兔,用2腳與4腳區(qū)分雞與兔。問:能不能馬上確定雞兔各有幾只?因此,我們畫圖時不能馬上畫出幾只兔幾只雞。師:這時我們可以假設全部是雞或兔了。
    分別板書:假設都是雞假設都是兔。師:我們先來假設都是兔,兔有幾條腿?我們就用短線段表示腳,請同學們把所有的腳都畫上。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幾條腿?為什么會多腿?(要求學生一定說出因為把雞當成是兔)了多幾只腿?一只兔比一只雞多幾條腿?師:因為每只雞比每只兔少2條腿,所以我們每次拿走2條腿。要拿走幾次,你是怎樣算的?師:現(xiàn)在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嗎?現(xiàn)在兔有幾只?雞有幾只了?你能否把剛才的過程表述出來?請同桌互說把剛才的過程表述出來。
    師:剛才的過程我們還可以用式子表示,誰來說明?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分別板書。84=32(條)。
    表示實際多畫了10條腿。4-2=2(條)。
    表示一只兔比一只雞多2條腿。102=5(只)。
    表示雞有5只。8-5=3(只)。
    表示兔有3只。教師重點多次提問要求學生回答出每句話的含義。
    教師小結:我們可以首先假設全部是兔,然后數(shù)出兔的腿與實際的腿的差距,因為一只兔比一只雞多2條腿,所以看這個差距里有幾個2,所求出的與假設相反的雞,最后求兔。
    兔的只數(shù)。
    腿的條數(shù)。
    和22條腿比較。
    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分別板書。
    4442+44=24。
    多了2條在這里多了2條,表明什么?按照剛才的假設兔4只太多了還是太少了?如何調整?如果在這里少了4條,表明什么?該如何調整?師小結:此種方法我們首先假設各有一半,然后按照這種假設算出腿的總數(shù),根據(jù)與題意差距,合理地調整。
    4、師:要知道我們所求的答案是否正確,我們還應檢驗,如何檢驗?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檢驗。
    5、小結:剛才我們用了三種方法解答了雞兔同籠問題,都是采用的假設法,可以假設一種全是,也可以假設另一種全是,還可以假設各有一半,在解答時,可以選擇你比較喜歡的一種來解答。
    1、師:剛才我們采用假設法解決雞兔同籠,我們回到剛才的你知道嗎。老師把題目轉化了。出示題目?,F(xiàn)在你會解決了嗎?這樣吧,行的話你們可以直接完成,不行的話半分鐘后會出現(xiàn)提示,還是不行的話一分鐘后可以兩人或四人商量商量。學生獨立解決,完成后要求學生檢驗。
    2、交流時在實物轉換儀展示學生作業(yè),師提問學生每步的意義。
    兔的只數(shù)182023。
    腿的條數(shù)171512。
    小結:對于此類題目,我們可以假設全部是一種量,先求出另一種量,再求出一種量,也可以假設兩種量各一半,然后適當調整,到最后與題目相符。
    1、師:剛才我們解答了兩道雞兔同籠問題,知道了此類題目的方法,接下去老師來考考你。(出示例題)全班51人去公園劃船,一共租了11條船。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用的大船和小船各有幾只?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幫助有困難的學生。交流時要求學生說明理由。
    2、師:現(xiàn)在你能歸納這種方法的解答過程嗎?小結:于此類題目,我們可以假設全部是一種量,先求出另一種量,再求出一種量,也可以假設兩種量各一半,然后適當調整,到最后與題目相符。
    你什么收獲?
    新課標五年級解決問題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
    1、運用畫線段圖的方法整理已知條件和問題,理解和差問題的解題思路,掌握和差問題的解題方法。
    2、掌握畫線段圖分析問題的方法,感受畫線段圖的策略在分析問題中的好處,培養(yǎng)學生運用線段圖進行分析問題的意識。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鼓勵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激發(fā)自主探究、創(chuàng)新的精神。
    教學重點:理解和差問題的解題思路,掌握和差問題的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畫線段圖分析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運用線段圖進行分析問題的意識。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課件出示:小明買3本故事書用了27元,小軍買了5本同樣的故事書需要多少元?
    (1)將題目中的信息整理到下面的表格中。
    (2)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明確解題思路。
    引導學生明確:可以先算出一本故事書多少元,再計算出5本故事書多少元。
    (3)學生獨立解答。
    一本故事書:27÷3=9(元)。
    5本故事書:9×5=45(元)。
    2、談話導入。
    他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同學們想學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新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板書課題)。
    二、交流共享。
    1、課件出示教材第48頁例題1。
    讓學生讀題,說說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的問題。
    已知條件:小寧和小春共有72枚郵票;小春比小寧多12枚。
    所求問題:兩人各有郵票多少枚?
    提問:想一想:這道題我們用列表的方法來分析,能找到解題思路嗎?
    學生交流得出:由于兩人的郵票數(shù)量都是未知的,用列表的方法進行分析,不容易找到解題思路。
    引導: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用畫線段圖的策略來分析這道題。
    3、根據(jù)題意畫線段圖。
    (1)提問:題目中有幾個相關聯(lián)的量?應該用幾條線段來表示呢?學生回答后課件出示:
    小寧:
    多枚()枚。
    小春:
    (2)追問:你能根據(jù)題意把線段圖填寫完整嗎?
    讓學生在教材的線段圖上填一填,完成后組織匯報交流。
    小寧:
    多(12)枚(72)枚。
    小春:
    4、看線段圖,分析數(shù)量關系。
    提問:觀察線段圖,想一想可以先算什么?
    (1)學生獨立觀察思考后,小組交流討論。
    (2)全班交流解題思路。
    匯報預測:
    解題思路一:先算出小寧有多少枚郵票。兩人郵票的總數(shù)減去12枚,等于小寧郵票枚數(shù)的2倍。
    解題思路二:先算出小春有多少枚郵票。兩人的總數(shù)加上12枚,等于小春郵票枚數(shù)的2倍。
    5、學生獨立解答。
    引導學生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方法解答。
    6、組織檢驗。
    (1)提問:我們用什么方法進行檢驗?
    (2)追問:檢驗要分幾步進行?
    (3)學生獨立進行檢驗,并寫出答案。
    7、回顧反思。
    先讓學生在四人小組內說一說自己的體會,再組織全班交流。
    8、交流討論。
    在之前的學習中,我們曾經(jīng)運用畫圖的策略解決過哪些問題?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49頁“練一練”。
    這道題和例題1相似,只不過要讓學生自己從線段圖中獲取已知條件,通過這樣的練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
    2、完成教材第52頁“練習八”第1題。
    這道題也和例題1相似,但題目要求先把線段圖補充完整,組織練習時要把重點放在線段圖的畫法上。
    3、完成教材第52頁“練習八”第3題。
    這道題練習的重點應放在觀察線段圖、分析數(shù)量關系上,引導學生從線段圖上看出下層圖書的2倍就是60×2=120(本)。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新課標五年級解決問題教案篇三
    本單元教學用替換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替即替代,換則更換,替換能使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替換,充實思想方法,發(fā)展解題策略。教材在編寫上有以下特點。
    第一,選擇學生能夠接受的素材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我國有經(jīng)典的、應用替換方法解決的問題,如果用這些題來教學,學生只能被動接受解法,潛在的學習能力得不到開發(fā)。這些離開生活實際的題目雖然能引起學生短時間的好奇,卻難以維持學習熱情,更不會產生學習需要。教材聯(lián)系生活實際設計需要用替換方法解決的問題,如把果汁倒入大杯與小杯、在公園租用大船和小船、布置展板、儲錢罐里的硬幣、乒乓球比賽時的單打和雙打利用情境的趣味性,喚起積極性;利用問題的挑戰(zhàn)性,調動主動性;利用素材的現(xiàn)實性,激活已有經(jīng)驗,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教材在你知道嗎里介紹古代名題,讓學生了解我國很早就有替換思想。現(xiàn)代與古代的題目合理配置,使本單元教學更有價值。
    第二,著眼于積累思想方法,發(fā)展解題策略。替換作為一種思想方法,對學生的發(fā)展很有好處。用替換方法解決的實際問題,比大綱教材里教學的應用題稍復雜些,解答那些題目很少應用替換方法。編排本單元,不是為了增多題型、增加學習難度,而是為學生創(chuàng)造替換的機會,提供進行替換的載體。因此,兩道例題只指點思路和方向,不出現(xiàn)題目的解法。兩次練一練都提示可以怎樣想,應該做些什么。練習十七的題量不多,控制了難度。尤其是例1里說說為什么這樣替換說說解決這個問題的策略,例2里你準備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都是著眼于體會數(shù)學思想,積累數(shù)學方法,感受解題策略。
    一、直觀的情境引發(fā)替換。
    例1用文字敘述,學生一般能讀懂題意,但不會利用其中的數(shù)量關系思考。例題畫出6個小杯和1個大杯,學生就能在圖畫里看到,如果把1個大杯換成3個小杯,就相當于果汁倒入了9個小杯;如果把6個小杯換成2個大杯,就相當于果汁倒入了3個大杯。這就是利用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這個數(shù)量關系進行的替換活動,把較復雜的問題轉化成簡單的問題??梢?,在學生的經(jīng)驗結構里有替換,不過是潛在的、無意識的。教學的任務是把沉睡的方法喚醒,使隱含的思想清晰起來。這是例題的編寫意圖,也是設計的教學思路。教材要求學生說說為什么這樣替換,引導他們回顧剛才的替換活動,反思是怎樣替換的,清楚地知道可以從哪個數(shù)量關系引發(fā)替換的思考。這是十分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使例題的教學意義超越解答一道題目,得到一組答案,體會一種思想方法。
    教材讓學生列式解答,把替換的思考和方法用算式表示出來。部分學生可能會有困難,他們或者列算式7203=240(毫升),先算1個大杯的容量,或者列算式7209=80(毫升),先算1個小杯的容量。教學應指導學生在這兩道算式的前面,先寫出63+1=3(個)或者6+3=9(個),用算式表達自己的替換。也通過這樣的算式,使替換時的思考數(shù)學化、模型化。
    檢驗結果要抓住兩點進行:一是果汁總量720毫升,二是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只有同時滿足這兩個關系的答案才是正確答案。教材把檢驗安排在寫答句的前面,有兩層意思:一層是先經(jīng)過檢驗確認結果,再寫出答句是解決問題的程序,也是良好的習慣。另一層是一種新的方法是否可行、是否可信要檢驗,這是嚴謹?shù)膽B(tài)度與科學的精神,是教學應該倡導和培養(yǎng)的。
    第90頁練一練仍然用圖畫配合文字呈現(xiàn)問題情境,有助于學生進行替換。通過兩個大卡通的提問,指導學生開展替換活動。每個大盒比小盒多裝8個球,如果把2個大盒替換成2個小盒,會少裝82=16(個)球,7個小盒一共裝100-16=84(個)球。如果把5個小盒都替換成大盒,會多裝85=40(個)球,7個大盒一共裝100+40=140(個)球。學生看著示意圖,容易理清這些變化。例1和練一練都有不同解法,這是由于替換策略有不同的具體應用。教材希望學生理解各種解法,體會應用策略的靈活性,但不要求他們一題多解。
    例2里42人一共乘坐10只船,其中有幾只大船、幾只小船是要解決的問題。你準備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不是要求學生說出解題的思路和步驟,而是鼓勵學生選擇解決問題的形式,正如猴子卡通用畫圖的方法,兔子卡通用列表的方法,豐富思考問題的手段。畫圖和列表都能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在前幾冊教材里已多次教學,這里只要稍加啟發(fā),學生能夠想到。
    猴子卡通畫了10只船,每只船上畫5個圓表示乘坐5人,先假設乘的都是大船,這些船一共可以坐50人,比實際多8人。于是從一只船上去掉2人,把這只大船換成小船;又從另一只船上去掉2人,也用小船替換大船照這樣替換4次,6只大船和4只小船一共乘42人,和全班人數(shù)相同,得到了問題的答案。兔子卡通先假設乘了5只大船和5只小船,這些船一共可以乘40人,比全班人數(shù)少2人。為了讓這2人也乘船,所以把其中1只小船換成大船,得到的答案也是租用6只大船、4只小船。
    教材把替換留給學生進行。用猴子卡通的方法,可以在圖畫里劃去一些圓,表示減少乘坐的人數(shù),把大船換成了小船。教學時要讓學生知道在一只船上只能而且必須同時劃去2個圓,體會每劃去2個圓就是進行了一次替換。用兔子卡通的方法,教材里有一張表格,里面填了兔子卡通的假設,空格是讓學生替換時用的。要注意的是,教材沒有要求學生列式計算。這里有兩個原因:一是解決實際問題未必都要列式計算,畫圖和列表也是解題的形式。教學要鼓勵解題形式多樣化,發(fā)展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二是像例2這樣的題算式比較難列,如果列式計算,不僅增加了教學的困難,而且會弱化替換活動,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僅從表面看,兩個卡通的解法是不同的。其實都應用了替換策略,都是先提出一個假設,再通過替換進行大船與小船的調整,逐漸逼近,直至獲得準確結果??梢?,例2應用替換策略的水平,比例1高了一個臺階。教材要學生研究兩種方法的共同特點,就是要體會上述的替換策略。
    在猴子兔子卡通的啟發(fā)下,學生一定會提出其他的假設,如假設10只都是小船,假設1只大船和9只小船并希望按自己的假設畫圖或列表解答這個問題,甚至少數(shù)學生還會想到別的解題形式。教材滿足學生的需要,讓他們在小組里交流還可以用什么方法找出答案,再次經(jīng)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比比各種假設進行的替換和次數(shù),感受怎樣假設能較快地解決問題,進一步體驗替換思想和方法。
    第92頁的練一練安排兩道題,仍然體現(xiàn)解決問題形式的多樣和靈活。第1題適宜用畫圖方法解答,分三步指導學生畫圖。關鍵是理解給其中幾只動物添2條腿的原因,以及給一個動物添2條腿后它成了什么動物,也就是要體會畫圖時的替換。第2題適宜列表解答,關鍵是看懂表格里的三點內容:一是開始時怎樣假設兩種展板塊數(shù)的?二是用哪種展板替換哪種展板?什么原因?三是為什么一下子就用3塊大展板替換3塊小展板?明白了這幾點,就知道接著該怎樣替換,以及如何較快地得出結果。
    新課標五年級解決問題教案篇四
    (二)p30教學目的:
    1、學生進一步鞏固對循環(huán)小數(shù)概念的理解。
    2、能比較兩個(含)循環(huán)小數(shù)的大小。學具準備:
    一、主動回顧,知識再現(xiàn)。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
    二、單項訓練,夯實基礎。
    2、進一步掌握循環(huán)小數(shù)的寫法,完成。
    你如何表示商?(自己選擇表示方法),全班交流校對。
    3、求循環(huán)小數(shù)的近似值。完成。先請學生說說取近似值的方法,再讓學生獨立完成。
    三、深化練習。完成先觀察這些小數(shù)的特點,再試一試.請學生說出判斷大小的過程,教師適時評價。
    1.想到把這些簡便記法的循環(huán)小數(shù)還原。
    2.2、o,只還原到第三位小數(shù)。
    師小結:需要先觀察,再比較,比較方法與以前比較小數(shù)的大小方法相同。
    四、獨立練習:p304、5。
    五、作業(yè)。【教學反思】。
    新課標五年級解決問題教案篇五
    教材分析:
    1.課標中例1通過解答一個與長方形周長計算有關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初步感知一一列舉的策略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運用一一列舉的策略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考過程和方法。在此之前學生已經(jīng)學習過用列表和畫圖的策略決問題,對解決問題策略的價值已有了一些具體的體驗和認識。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一面可以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現(xiàn)實問題增強分析問題販條理性和嚴密性。
    2.本節(jié)結合場景圖提出問題:王大叔用18根1米長的柵欄圍成一個長方形羊圈,有多少種不同的圍法?這場景圖既有助于學生準確地理解題意,又有助于學生從數(shù)學的角度展開對問題的分析和思考。
    學情分析:
    1.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動手擺小棒的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進行學習,學生學得輕松愉快,而且學習效果好。
    2.解決本例題的問題關鍵有三個:第一,要認識到18根1米的柵欄的總長度就是圍成的長方形的周長;第二,用18根1米長的柵欄圍成長方形,其圍法應該是多樣的;第三,要知道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圍法,就需要把符合要求的長寬一一列舉出來,這就是學生認知障礙點,在這方面學生學得有點困難,所以教材先引導學生用小棒擺一擺。
    3.通過擺小棒的操作,一方面可以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圍成的長方形的周長與它的長和寬的關系;另一方面也能使學生實實在在地感受到:要找出所有不同的圍法,需要有條理地一一列舉,再列表填一填。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jīng)歷用一一列舉的策略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能通過有條理的列舉分析有關實際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并獲得問題的答案。
    2、使學生在對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過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舉策略的特點和價值,進一步發(fā)展思維的條理性和嚴密性。
    3、在學習過程中,感受策略帶來的好處,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讓學生體會策略的價值,并使學生能主動運用策略解決問題。
    難點:在學習過程中,感受策略帶來的好處,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創(chuàng)設情境、探索策略。
    1.預設學生行為。
    提出不同的問題,活躍學生的思維。同學們能積極討論融入到火熱的課堂中。
    學生熱情地投入各自的操作,組織展示、交流。
    學生回答不只,有很多種,使學生更進一步去探問題。
    學生很積極地說相信我們能。
    學生積極地參與活動中。
    學生回答:能!
    學生積極融入學習中。每個小組把活動中不同的圍法有條理地畫在黑板上。
    學生獨立完成!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積極,認真投入作業(yè)中去!
    2.設計意圖。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極性。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積極地想展示自己的能力。體會成功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培養(yǎng)學生勇于挑戰(zhàn)的精神。
    培養(yǎng)學生的互相合作的精神。
    培養(yǎng)學生多動腦動手能力。
    能舉一反三列舉規(guī)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培養(yǎng)學生善于嚴準學習的習慣。使學生體會不重復,不遺漏的重要性。
    能獨立完成作業(yè),加深應用能力!
    二、動手操作驗證策略。
    1、出示例題及其場景圖,指名讀題。
    2、提問:你們能根據(jù)題意,用18根同樣長的小棒先圍成一個長方形嗎?
    3、把學生分組活動,組織交流。
    談話:同學們通過操作找到了這么多種不同的圍法,真是了不起呀!但是否還會有其他的不同的圍法呢?我們再作進一步的分析。
    三、聯(lián)系實際,應用策略。
    1、羊圈的周長是多少米?如果寬是1米,長是幾米?寬是2米,長是幾米?
    2、從剛才解決問題的過程,能說說你們的體會嗎?
    四、應用鞏固。
    你們能算出圍成的每個長方形的面積,并比較它們的長、寬和面積嗎?
    五、課堂作業(yè)。
    出示練一練和想想做做,讓同學獨立完成。做練習十一的第1~3題。
    新課標五年級解決問題教案篇六
    練習題是為了更好的鞏固孩子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所設立的一個作業(yè),以下是“五年級解決問題練習題”,希望給大家?guī)韼椭?BR>    2、亮亮買3枝鋼筆花了16.5元。明明買同樣的5枝鋼筆應花多少元?
    3、四1班買來2根10m長的繩子準備做跳繩,一根跳繩長1.4m,最多能做幾根?
    6、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財政用于教育的'支出由1978年的75.05億元,增加到的7122.32億元,約增加多少倍?(得數(shù)保留整數(shù))。
    25、小軍家的汽車行駛90千米耗油7升,亮亮家汽車行駛140千米耗油11升。誰家的汽車耗油低?(得數(shù)保留一位小數(shù))。
    新課標五年級解決問題教案篇七
    1.使學生經(jīng)歷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學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實際問題中的信息,分析數(shù)量關系,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初步體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關信息的作用。
    2.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經(jīng)驗。
    教學過程。
    一、動畫引入,感受策略。
    1.談話:同學們喜歡看動畫片嗎?(播放動畫《曹沖稱象》的故事,播放至曹操質疑大象有多重呢)大象有多重?稱大象,沒有那么大的秤!又不能殺掉大象。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曹沖究竟想出了一個什么樣的策略?(板書:策略)。
    2.小結:曹沖想到把大象轉化成同樣重量的石頭,稱出石頭的重量,就知道大象的體重了。這是一個很好的策略!
    其實,在日常生活和數(shù)學學習中,為了解決實際問題,需要運用很多策略。(板書:解決問題)。
    1.學會列表。
    談話:我校同學在小書蟲俱樂部成員的帶領下積極參與了讀書快樂,快樂讀書的各項活動,為了及時記下讀書心得,大家利用假期到文具店購買筆記本。(出示例題情境圖)。
    引導:仔細觀察情境圖,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提問:題目中的信息比較多,怎樣才能看得更清楚一些?
    學生可能提出不同的想法:按不同人物將信息進行整理;從問題出發(fā),找到有關聯(lián)的信息。
    引導:老師給大家介紹另一種整理信息的方法。出示表格:
    可以先把題目中小明買筆記本的信息填在表格第一行,第二行填誰的信息?(小華)5本填在哪里?多少元填在哪里?完成下列表格:
    小明。
    3本。
    18元。
    小華。
    5本。
    元
    回顧:為什么每人購買的本數(shù)和所用的錢數(shù)填在同一行?(買的本數(shù)和錢數(shù)是對應的,3本用的錢數(shù)是18元)。
    你覺得列表整理信息有什么好處?(清楚、簡潔)。
    2.引導學生利用表格,分析數(shù)量關系。
    引導:根據(jù)表格的第一行,小明買3本用去18元,可以先求出什么?(1本的價錢)再看表格的第二行,求小華買5本用去多少元,需要知道什么條件?(1本的價錢)。
    提問:你能列式解決這個問題嗎?
    引導學生列式:183=6(元)。
    65=30(元)。
    提問:解決這個問題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嘗試從問題想起,列式解答。
    提問:剛才我們是根據(jù)表格從條件想起的。如果從問題出發(fā),可以怎樣想呢?(要求5本用去多少元,先要求出1本的價錢)。
    提問:這樣想該怎樣列式?
    小結: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采用了兩種不同的思路。
    (1)從條件想起:根據(jù)買3本用去18元,可先求出1本的價錢。
    (2)從問題想起:要求買5本用去多少元,先要求出1本的價錢。
    出示:如果小軍用42元買筆記本,他買了多少本?你能先列表整理再解答嗎?(學生自己填表)。
    提問: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怎樣想?先在小組里說一說。
    引導學生分別從條件和問題想起。
    全班交流,列式解答。
    提問:通過兩次用表格整理條件和問題,你體會到什么?(利用表格分析數(shù)量關系比較容易)。
    談話:根據(jù)上面兩題的解答結果和表格,如果把兩次的表格合并起來,可以得到:
    小明。
    3本。
    18元。
    小華。
    5本。
    元
    小軍。
    ()本。
    42元。
    我們把這張表格再簡化:
    3本18元。
    5本()元。
    ()本42元。
    學生在書上第66頁填出括號里的數(shù)。
    1.完成想想做做第1、2題。(略)。
    2.書法長卷。
    介紹:我校的才女邱葉紅同學是南京市十佳少先隊員,小書法家。為迎接的北京奧運會專門書寫了米書法長卷,已經(jīng)被載入上海吉尼斯大全。
    學生獨立列表整理信息,并列式解答。
    3.想想做做第3題。
    引導重點理解照這樣計算的意思。
    4.投籃比賽。
    出示相關信息:姚明在兩場比賽中投籃30次,投中21次,得分為42分。奧尼爾在三場比賽中投籃40次,投中30次,得分為60分。
    解決下面的問題:
    (1)假設姚明保持這樣的狀態(tài)不變,下面的五場比賽中姚明一共能得多少分?
    (2)姚明平均每場比奧尼爾多得多少分?
    新課標五年級解決問題教案篇八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理解“蹩腳、刻薄”等詞語。
    2、通過對文章語言的揣摩,概括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點,體會作者通過語言、神態(tài)、動作等方面來進行對比描寫人物的方法。
    3、激發(fā)學生閱讀《百萬英鎊》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通過語言、神態(tài)、動作等方面來進行對比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談話激趣。
    來,讀讀課題。
    這篇文章節(jié)選自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的短篇小說《百萬英鎊》。讀課題激發(fā)興趣。
    二、初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整體感知。
    師:課文預習了嗎?那我來考考你們,課文當中寫了哪些人物?
    師:板書(“我”托德老板)“我”是課文當中的主人公、馬克吐溫筆下的一個人物、百萬富翁而不是作者,所以聰明的孩子會提醒我加上雙引號。
    師:這三個人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呢?請同學們把書翻到141頁,快速瀏覽課文,邊讀邊思考。
    這三個人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呢?(請兩位同學說)這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讀中感受托德。
    師過渡:同學們,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有利于后續(xù)的學習。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學習這類文章主要靠我們自己讀懂、悟透。
    托德和老板到底是個怎樣的人?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把最能體現(xiàn)托德特點的句子劃下來,然后在旁邊試著用詞語概括出他的特點。
    師巡視。
    師:有些同學特別關注長長的、有意思的自然段。
    師:下面我們來交流,你先說。
    句子1:我等候著,一直等他把手頭的事辦完,他才領著我到后面的一個房間去,取出一堆人家不肯要的衣服,選了一套最蹩腳的給我。
    師:這句話寫出了托德的什么特點?(以貌取人)蹩腳的衣服是怎樣的衣服?(難看、別扭、差)。
    換角色:師:托德為什么會拿最蹩腳的衣服給我?如果那天去店里的是老師我呢?(生說)師:見到衣衫襤褸的“我”拿最蹩腳的衣服,而見到像老師我這樣的就———像他這樣根據(jù)別人的外貌來判斷一個人的身份,就是典型的以貌取人。(生板書:以貌取人)。
    帶著自己的理解再來讀讀這句話。
    句子2:那個家伙擺出一副非??瘫〉淖炷槪f道:“啊,是嗎?哼,當然我也料到了你沒有帶零錢。我看像你這樣的闊人是只會帶大票子的?!?BR>    指名讀、你從這個句子中讀出了托德的什么特點?(刻?。?。
    指導讀句子。
    師:剛才老師看到很多同學們都關注了這個句子。課件出示。
    句子3:他微笑著接了過去——(第六自然段)。
    師:這段話馬克吐溫是抓住托德的什么來寫的?(神態(tài):師板書笑容)。
    師:你們對笑有研究嗎?(說幾種笑:傻笑、狂笑、偷笑、皮笑肉不笑)。
    師:托德的笑屬于那種笑?(ppt出示:沙皮狗)看像不像托德?
    對照課文:有什么紋,就像—又像—托德的笑。
    師:為什么他笑的這么難看?之前看到衣衫襤褸的我認為我是個窮鬼對我傲慢無禮,現(xiàn)在我從口袋掏出了一張百萬大鈔他的態(tài)度卻截然相反,他的臉為何變得如此快呢?無非是沖著我的錢??梢娝且粋€見錢眼開的人。(生板書:見錢眼開)。
    師:那么作者是如何刻畫托德的笑容的?他的笑像—又像———這叫打比方,出示圖片:熔巖夸張、諷刺)。
    師:我從來沒有看見過誰的笑容陷入這樣的窘?jīng)r,他的笑是如此的虛情假意(生板書:虛情假意)。
    師小結:作者抓住了托德的笑來刻畫,他是一個以貌取人、刻薄、見錢眼開、虛情假意的人。(根據(jù)板書小結)思考并討論問題,學生回答問題。鍛煉生概括能力。
    師:這段話馬克吐溫是抓住托德的什么來寫的?(神態(tài):師板書笑容)。
    師:你們對笑有研究嗎?(說幾種笑:傻笑、狂笑、偷笑、皮笑肉不笑)。
    師:托德的笑屬于那種笑?(ppt出示:沙皮狗)看像不像托德?
    對照課文:有什么紋,就像—又像—托德的笑。
    師:為什么他笑的這么難看?之前看到衣衫襤褸的我認為我是個窮鬼對我傲慢無禮,現(xiàn)在我從口袋掏出了一張百萬大鈔他的態(tài)度卻截然相反,他的臉為何變得如此快呢?無非是沖著我的錢??梢娝且粋€見錢眼開的人。(生板書:見錢眼開)。
    師:那么作者是如何刻畫托德的笑容的?他的笑像—又像———這叫打比方,出示圖片:熔巖夸張、諷刺)。
    師:我從來沒有看見過誰的笑容陷入這樣的窘?jīng)r,他的笑是如此的虛情假意(生板書:虛情假意)。
    四、讀中感受老板。
    師:文中還有一個人—老板,馬克吐溫又是抓住老板的什么來寫的?(語言)。
    全文不過1549個字,而老板就說了604個字的鬼話。實在是累,累人的事老師來做。(師范讀)同學們靜靜地聽靜靜地思考:用四字詞語概括老板說起話來?。。ㄕZ無倫次滔滔不絕鬼話連篇信口開河胡編亂造)。
    師學老板說話(要有聲情并茂的感覺)。
    師:老板之所以這樣滔滔不絕的說話,說這么多廢話的目的是為了得到我的——錢。
    師:瀏覽老板說的話,他說話有什么特點?給你什么感受?
    生找句子體會(拍馬屁吹牛奉承)。
    師指導學生讀。
    換位思考:師:假如“我”一進店就遇到老板沒有遇見托德結果會怎樣?
    生體會老板和托德一樣都是(一路貨色一丘之貉)。
    師:其實馬克吐溫不僅抓住了他們的神態(tài)和語言描寫,還抓住了他們的(動作)來刻畫,你們找得到嗎?生找出來讀一讀。
    五、拓展閱讀,激發(fā)興趣。
    這篇課文選自——出示《百萬英鎊》故事梗概和馬克吐溫圖文簡介激發(fā)閱讀興趣。
    (生快速瀏覽)師:像托德和老板這樣的人書中還有很多,同學們課后可以去讀一讀。
    板書設計:
    金錢的魔力。
    我、托德、老板。
    (見錢眼開、以貌取人、刻?。?BR>    新課標五年級解決問題教案篇九
    解決問題(2)。
    教學內容:
    教材53頁例4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會解決用除法計算的問題。
    2、體會解決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的樂趣。
    教學重點:
    正確解答用除法計算的問題。
    教學難點:
    通過解決具體問題,讓學生獲得一些用除法計算解決問題的活動經(jīng)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例4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練習。
    43×11=答案32×12=答案22×14=答案。
    2、出示:小明5分鐘寫了180個字,他每分鐘寫多少個字?(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4.
    出示情景圖。
    教師談話引入新課。
    根據(jù)給你的信息和觀察情景圖來解決這個問題。
    組織學生討論然后請代表匯報討論結果。
    在這里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空間,發(fā)表自己的想法,教師在學生說出想法后在引導、訂正。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例4,然后向大家匯報,教師板書。
    方法一:60÷2=30(人)方法二:3×2=6(組)。
    30÷3=10(人)60÷6=10(人)。
    或60÷2÷3=10(人)。
    答:每組有10人。
    教師要知道例4的第一種方法是教學重點,但在這里要表揚想出第二種方法的同學。
    2、指導完成“做一做”
    引導學生看教材第53頁的“做一做”,教師先給學生一定的時間看題,教師可以提示學生看清楚題目要解決的問題,通過問題再回到題中收集相關的信息數(shù)據(jù)。
    提問:題中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你收集到了哪些相關數(shù)據(jù)?
    讓學生獨立在本上完成此題,展示學生解題的過程。
    請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解題思路。
    3、鞏固練習。
    引導學生看第54頁的第2題,引導學生按照“看問題—手機信息數(shù)據(jù)—列式解答”這樣一種思維順序去獨立思考,完成此題。
    讓學生匯報自己的解答過程,并展示,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
    三、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BR>    660÷3=75÷5=198÷9=104÷8=。
    3、學校組織學生去植樹,共去了540人,要分成5個植樹點,每個植樹點分成9組。請計算一下平均每組有多少人。
    四、思維訓練。
    2、動腦筋想一想,從圖中你能收集什么數(shù)據(jù)信息?可以解決什么問題?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2)。
    連除應用題的解決思路和連乘應用題解決思路。
    一樣,應從問題入手,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學反思:
    在實際情境中理解了連除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在認真閱讀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分析數(shù)量關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新課標五年級解決問題教案篇十
    學習目標:
    1.能結合具體情況運用三位數(shù)的加法解決問題。
    2.使學生會使用豎式計算三個數(shù)的連加。
    3.靈活選擇解決問題的策略,體會估算和精算的區(qū)別和適用范圍。
    學習重點:會使用豎式計算三個數(shù)的連加。
    學習難點:會根據(jù)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選擇合適的計算策略并解決它們。
    一、復習舊知。
    1.商店上午賣出147千克蘋果,下午賣出295千克蘋果,一共賣出。
    多少千克蘋果?
    2.填空。
    (1)小明家到學校有488米,約是(????)米。
    (2)學校買來的故事書767本,約是(???)本。
    二.自主學習。
    1.自主學習例4,并完成以下任務。
    (1)任務一:找出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
    (2)任務二:收銀員應收多少錢?
    可以把問題換成:
    列式:????????????????豎式:
    (3)任務三:小紅的爸爸應準備多少錢?
    三、當堂檢測。
    1、完成練習九第2題。
    2、完成練習九第12題。
    3、完成練習冊第38頁。
    四、小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新課標五年級解決問題教案篇十一
    教學目標:
    1、通過“商店買東西”的情境,靈活運用有關除法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2、通過獨立探索、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習,進一步加強對2——6的乘法口訣計算除法的掌握。
    3、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獲得有價值的信息,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得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認真傾聽他們的'意見。在問題處理中,體驗成功,培養(yǎng)數(shù)學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運用表內除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做到學與用的有效結合。
    教學難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探究新知。
    1、創(chuàng)設情境。
    六一兒童節(jié)快到了,明明想要給自己買一些新玩具,可是面對那么多好玩的商品,明明不知道手中的零花錢能買多少個玩具,同學們,你們愿意幫助明明嗎?現(xiàn)在,就讓咱們一起跟著明明去商店看一看吧?。ǔ鍪窘滩膱D片)。
    師: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預設:知道了一些商品的價錢。玩具熊6元1個,地球儀8元一個,皮球9元1個。汽車的價錢被遮住了。要幫助明明求出56元錢可以買幾個地球儀。
    師: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哪些信息呢?
    (小組交流匯報:需要知道地球儀的價錢,從圖中可以知道一個地球儀是8元錢)。
    2、合作交流,解答問題。
    (1)請同學們思考,根據(jù)以上的數(shù)學信息應該如何解決問題。小組合作,討論解決的方法,教師巡視指導。
    (2)匯報。
    預設:一個地球儀8元,求能買幾個就是求56元里面有幾個8元。
    這屬于平均分問題,應該用除法計算。
    如何列式計算呢?
    56÷8,想七八五十六,商是7。
    3、獨立思考,驗證結果。
    同學們真聰明,這么快就解決了問題,那么我們做得正確嗎?你怎么知道的?
    (一個地球儀8元,7個一共78=56元,所以是對的。)。
    師:很好,我們可以用乘法來驗證除法計算的結果是否正確。
    4、想一想,如果24元買了6輛小汽車,一輛小汽車多少錢?
    師:誰愿意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計算小汽車輛數(shù)的?
    預設:(1)24元錢可以買6輛車,就是將24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
    (2)也是用除法計算??梢粤惺?4÷6=4(元)。
    (3)一輛4元,6輛就是46=24(元),計算正確。
    師:根據(jù)圖中的信息,你還能夠提出其他數(shù)學問題并解答嗎?
    小組內2人合作,一問一答,其他小組成員看一看他們的回答是否正確,錯誤的相互改正,看誰提出的問題多,誰發(fā)現(xiàn)的問題多。
    二、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九”第2題。
    先組織學生觀察情境圖,收集圖中的數(shù)據(jù)信息,再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并指名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2、完成“練習九”第4題。
    (1)出示圖片,學生觀察后說知道了哪些信息。
    (2)獨立思考解決第1、2小題分別需要哪些信息,應該如何解答。再在小組內探討根據(jù)所知道的信息還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3、完成“練習九”第6題。
    出示情境圖,學生觀察圖中的信息,分小組討論,看能知道哪些信息。
    能提出哪些用乘法或除法解決的問題呢?說一說,算一算。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我們在這節(jié)課里提出了許多數(shù)學問題,也解決了這些問題,說明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板書設計:
    新課標五年級解決問題教案篇十二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通過品味對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的具體描寫,感受母愛的“無私與偉大”。
    2、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感受作者細致傳神的描寫,積累優(yōu)美詞句。
    教學重點:
    品味對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的具體描寫,感受母愛的“無私與偉大”。
    教師準備:有關母雞撫養(yǎng)、照顧小雞的圖畫。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圖片,這就是老舍筆下的母雞,作者一向討厭母雞,然而最后卻不敢討厭母雞了。
    二、感受母雞討厭。
    過渡:母雞的討厭表現(xiàn)在哪里呢?請同學們讀一讀一、二自然段,找一找。
    1、學生讀1、2自然段,找出表現(xiàn)母雞討厭的語句。
    2、學生匯報(學生只能找到一些句子,老師應主動引導學生往叫聲吵鬧和拼命炫耀兩方面引導,在學生讀句子時,相機理解“顫顫巍巍”、“如怨如訴”)。
    3、小結:是呀!我想作者就因為母雞的這種吵人的叫聲、拼命炫耀的個性才惹得作者一向討厭母雞吧!
    4、再次齊讀第1、2自然段。
    三、感受母雞的偉大。
    出示中心句:
    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為它有了一群雞雛。它偉大,因為它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2)指名學生讀句子--圈出重點詞再讀。
    預設:
    (1)不論是在院里,還是在院外,他總是挺著脖兒,表示出世界上并沒有可怕的東西。(母雞對雞雛的保護是時時刻刻的)。
    (2)一只鳥兒飛過,或是什么東西響了一聲,它立刻警戒起來:歪著頭聽;挺著身兒預備作戰(zhàn);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雞雛要馬上集合到它身邊來。(“警戒”是什么意思?怎么采取的措施?小結:面對危險的母雞是機警、負責的,是高度緊張的,讓我們再次品讀這一句,體會作者描寫的細致傳神。)。
    (3)結果,每一只雞雛的肚子都圓圓地下垂,像剛裝了一兩個湯圓似的,它自己卻消瘦了許多。(小雞的肚子這么小,再給它裝一兩個湯圓是什么樣子?而它自己呢?母雞喂胖了小雞,而累瘦了自己,這是多么偉大的愛??!帶著我們的敬意讀讀。抽生-齊讀)。
    (4)其余語句,學生自由發(fā)言。
    3、小結:母雞勇敢、慈愛、辛苦而偉大的愛心把作者深深的感著,也把我們感動著。就連作者那一向討厭的雞叫聲也發(fā)生的改變。在4-7自然段找一找文中有幾處寫雞的叫聲。
    母雞“咕咕”的警告。
    5、現(xiàn)在請大家把母雞的語言翻譯成人類語言說一說,先自己說說,待會抽同學說說。
    四、提煉升華,感受母愛的偉大。
    看到這令人心靈震撼的一幕幕,作者此時心中充滿的應該是什么?(敬佩地讀4-7自然段)。
    難怪作者會這樣贊嘆到(讀第8自然段)作者對母雞已經(jīng)不是簡單的喜歡,而是對母愛的一種純潔、神圣的尊敬了。(板書:擦掉“不趕討厭”,寫上“敬佩”)。
    作者僅僅是在贊嘆雞媽媽嗎?
    出示課件(展示母親相關圖片)。
    帶著對母親的崇敬,再讀這一段。
    五、作業(yè)練習。
    最后老師再向大家推薦幾篇寫母愛的文章:老舍《我的母親》、郭沫若《芭蕉花》。老師相信,只要我們多讀多寫,一定能夠譜寫出人世間美妙的愛的樂章的!
    新課標五年級解決問題教案篇十三
    一、教學目標:
    1、掌握有特殊數(shù)量關系的連除問題。
    2、會解決有關小數(shù)除法的簡單實際問題。
    3、能夠根據(jù)實際情況用“進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4、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在教學中滲透環(huán)保教育。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掌握“雙歸一”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
    2、根據(jù)實際情況采用“進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三、教學過程:
    (一)基礎訓練。
    新課標五年級解決問題教案篇十四
    新授。
    課時。
    教學。
    內容。
    28“0”的突破。
    教學。
    重點。
    運動健兒為祖國爭光的精神和實現(xiàn)中國奧運史上“0”的突破的重大意義。
    教學。
    難點。
    同上。
    教法。
    以讀代講法、引導點拔法、指導朗讀法。
    學法。
    朗讀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學法、自讀自悟。
    教
    學
    目
    標
    知識目標。
    1、自學本課生字新詞,準確理解詞句的意思。認識本課生字新詞,讀準生字,積累詞匯。
    能力目標。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
    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具準備。
    掛圖、生字卡。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可引導學生就自己了解的有關奧運的知識和中國奧運健兒榮獲冠軍的情況進行交流,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自學生字。
    2、自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3、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朗讀課文,注意糾正讀錯的字音。
    2)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三、逐段朗讀課文。
    1.這篇課文共幾個自然段?(指名答)請6位同學分段朗讀,其他同學請仔細。
    聽清楚他們的朗讀有沒有錯誤。
    (師生評議,糾正錯誤的朗讀)。
    2.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學習這篇課文的生字。
    看誰記得最快。都記住了嗎?誰認為哪個字最容易錯,需要提醒大家的?
    學生要明白課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講第23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男子自選手槍比賽開始,我國射擊運動員許海峰決心為祖國爭光。
    第二部分:寫許海峰勇奪冠軍的經(jīng)過。
    第三部分:主要講許海峰為中國人在奧運會上奪得的第一塊金牌的歷史意義,這塊金牌不但實現(xiàn)了中國奧運史上“0”的突破,而且預示著中國將會在奧運會上不斷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奇跡。
    課前收集有關知識對文章的學習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讓學生自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朗讀方式,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為學生后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了望學生對本課生字的認讀情況,培養(yǎng)學生在朗讀中主動認字的習慣。
    三、自讀課文,感悟理解。
    1、找出課文中兩次描寫許海峰射擊時的情景讀一讀,體會一下他當時的心情是什么樣的。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
    2、為什么說“這是中國體育史上偉大的天”?
    四、鞏固練習。
    1、讀籃球賽了卡片,說說自己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2、讀詞語花籃中的詞語及由生字帶出的詞語,找自己喜歡的詞語寫在空著的花籃上。
    3、
    五、拓展活動。
    進行“我所知道的我國奧運冠軍和奧運知識”匯報;組織奧運知多少圖片小展覽。
    朗讀關于描寫許海峰射擊時的情景,體會許海峰當時的心情和在奧運會上覺著冷靜應戰(zhàn)、勇于為祖國爭光的精神。
    結合課后的學習鏈接進行“我所知道的我國奧運冠軍和奧運知識”匯報。
    讓學生自己充分發(fā)表意見。
    熟讀課文不僅有利于學生了解課文大意,而且為理解課文奠定了基礎。
    進行“我所知道的我國奧運冠軍和奧運知識”匯報;組織奧運知多少圖片小展覽,可以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知識積累,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
    教
    學
    教
    程
    教師的活動及教法。
    學生的活動及學法。
    設計意圖。
    1、補充資料:
    莊嚴:莊重而嚴肅。
    屈辱:受到的壓迫和侮辱。
    奪魁:爭奪第一;奪取冠軍。
    鎮(zhèn)定:遇到緊急的情況不慌不忙。
    勝券:指勝利的把握。
    2、《語文同步讀本》指導:
    引導學生自學《劉翔:橫穿出世》、《生命的簽證》。這兩篇課文都揭示多動腦筋,勇于創(chuàng)新的道理,通過文章后的“讀一讀想一想”側重啟發(fā)學生抓住文章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所體現(xiàn)的思想感情。
    熟讀課文不僅有利于學生了解課文大意,而且為理解課文奠定了基礎。
    板書設計。
    2.8“0”的突破。
    我國射擊運動員許海峰決心為祖國爭光。
    寫許海峰勇奪冠軍的經(jīng)過。
    主要講許海峰為中國人在奧運會上實現(xiàn)了中國奧運史上“0”的突破。
    教學后記。
    [《零的突破》教案設計(西師版六年級上冊)]。
    新課標五年級解決問題教案篇十五
    【教學內容】西師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第77頁例1。
    【教學目標】。
    1.能運用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2.使學生經(jīng)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發(fā)展學生思維,
    3.感受數(shù)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理解“至少”“最多”的含義,并能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
    請學生介紹自己家鄉(xiāng)好玩的地方,老師結合大屏幕介紹自己家鄉(xiāng)的“重慶野生動物世界”。并歡迎大家到永川來玩。(“重慶野生動物世界”是目前中國最大的綜合性特大型主題動物園,占地5000畝,分為6個功能區(qū)。先后從全球五大洲14個國家引進各種珍稀野生動物430余種,3萬余只,其中,國際和國家重點保護動物260種、1萬余只。)。
    二.探究新知。
    (一)新課教學。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并解決例題。
    師:既然大家都很想去玩,為了下次大家去的時候能有一個充分的準備,今天曾老師就帶領我們xx學校三年級的同學來感受一下整個游覽過程好嗎?不過在游覽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大家有信心把這些問題解決掉嗎?(有)。
    師:今天我們就來一邊逛動物園一邊解決數(shù)學問題。(板書課題)。
    課件出示相關圖片。師介紹:進入景區(qū)后,我們一般會首先選擇乘坐景區(qū)內的免費大巴游覽車行區(qū),游覽完車行區(qū)后,我們將進入步行區(qū)自由參觀。但是,由于步行區(qū)里有的景點與景點之間的距離都比較遠,所以我們可以選擇乘坐電瓶車。(出示電瓶車圖)。
    生:我們三.一班共有48名同學,每輛車限乘7人。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得到這些數(shù)學信息后,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
    生:a一共需要幾輛車?、b至少需要幾輛車?
    a方案:
    課件補足問題:一共需要幾輛車?
    師:你們能解決這個問題嗎?(生獨立解決)。
    (要求:完成后再和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學交流,看看他們的想法和你一樣嗎?)。
    師指名匯報,生說算式,師板書。
    生:雖然48里面只有6個7,需要6輛車,但是根據(jù)我們平時的生活經(jīng)驗,剩下的6個人也要坐一輛車。
    師:大家同意他的解題思路嗎?誰再來說一遍解題思路?(指名再說一遍)。
    師:那這樣看來,我們在解決這一類問題的時候,能不能簡單地根據(jù)我們計算的結果來得出結論?那還得根據(jù)咱們實際生活中的具體情況來定,也就是說,我們在解決這一類問題的時候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師:可是,我看到剛才大家提出的問題是“一共需要幾輛車?”,又沒規(guī)定不能多要。那我覺得用8輛車也可以呀,甚至是9輛10輛。只不過我們不能保證每輛車都坐滿。(生?)。
    生:改成“最少需要多少輛?”
    師:大家同意這種改法嗎?我覺得這個“最少”用得好,不過我們在數(shù)學中用得更多的是“最少”的近義詞“至少”(板書:至少),那么我們就把這個問題修改一下。(課件修改問題)。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通過坐電瓶車這件事提出了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問題,因為在里面用到了一個重要的詞語“至少”,使得我們這個問題更加準確。并且,大家通過積極地思考,根據(jù)實際情況解決了這個問題,曾老師真為你們高興,那就把勝利的掌聲送給自己吧!
    b方案:
    生:最少需要多少輛車?
    師:我覺得這個問題提得很好,但是我想知道,為什么要在問題中加上一個“最少”呢?
    生:……(師結合其它同學提出的問題對比加“最少”和不加“最少”的區(qū)別。)。
    師:不過,在我們的數(shù)學中,一般用的都是“最少”的近義詞“至少”這個詞(板書:至少)。那我們改成“至少需要多少輛?”可以嗎?看來,這個“至少”在我們的這個問題里面的確非常重要,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生獨立解決)。
    (要求:完成后再和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學交流,看看他們的想法和你一樣嗎?)。
    師指名匯報,生說算式,師板書。
    生:雖然48里面只有6個7,需要6輛車,但是根據(jù)我們平時的生活經(jīng)驗,剩下的6個人也要坐一輛車。
    師:那這樣看來,我們在解決這一類問題的時候,能不能簡單地根據(jù)我們計算的結果來得出結論?那還得根據(jù)咱們實際生活中的具體情況來定,也就是說,我們在解決這一類問題的時候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通過坐電瓶車這件事提出了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問題,因為在里面用到了一個重要的詞語“至少”,使得我們這個問題更加準確。并且,大家通過積極地思考,根據(jù)實際情況解決了這個問題,曾老師真為你們高興,那就把勝利的掌聲送給自己吧!
    (二)利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
    師:剛才我們坐了電瓶車,我建議大家直接坐到猛獸表演場下車,以免錯過表演時間,看完表演后再沿著路線自由參觀。由于景區(qū)很大,當我們來到“就餐區(qū)”的時候基本上已經(jīng)是中午了,這時大家就該吃午飯了。
    1.解決“吃飯”問題。
    師:xx學校三.一班和三.二班的同學準備在“蜀風中餐廳”吃午飯(課件出示相關圖片及文字:我們共有95人,每桌可以坐8人,至少需要多少張桌子?)。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圖,從圖中你得到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生獨立解答,并指名匯報,集體評議。(說說是怎樣想的)。
    2.例題延伸,解決“最多”一類問題,理解“最多”的含義。
    師:好了,吃飯的問題解決了,下午我們接著參觀。下午我建議大家先去看1點20的海獅表演,然后再一路參觀回去。在離開之前,大家還可以在紀念品商店買一點自己喜歡的東西作為紀念。(出示圖片及相關文字)。
    師:有一位叫張強的同學他也來到了紀念品商店,我們來看看他遇到了一個什么問題:(我想買幾個小老虎送給我的小伙伴們,我有50元,最多可以買幾個?小老虎8元錢一個。)。
    師:誰來說說你從圖上獲得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這個問題應該如何解決呢?
    (小組討論,再獨立完成。)。
    師:誰來說一下你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生匯報,師板書。
    板書:50÷8=6(個)……2(元)。
    師:如果我的答案是可以買5個,因為五八才40元錢,錢夠了,這樣可以嗎?
    生:不對,因為問的是“最多可以買多少個?”買了5個后還剩10元錢,還可以再買,所以不是“最多”的。
    師:哦,我明白了,我沒有注意到“最多”(板書)兩個字,也就是我們要一直用到剩下的錢不能再買為止。
    師:我們看看張強同學怎么說?(課件:謝謝你們?。?。
    師:看來張強同學對大家的回答非常滿意。
    3.對比總結。
    師引導學生說出:
    共同點是他們的計算結果都有余數(shù),不能直接得出答案,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作出結論。
    不同點就是他們在處理余數(shù)的方法上不同。關于“至少”一類的問題,如果有余數(shù),最后的答案需要增加一;關于“最多”一類的問題,即使有余數(shù),也舍掉不要了。
    三.拓展練習。
    師:好了,同學們,通過剛才老師的介紹,現(xiàn)在我們對整個景區(qū)的游覽路線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同時還在這個過程中學到了如何解決關于“至少”和“最多”一類的實際問題。雖然在我們的身邊到處都有類似的問題,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它又會以多種形式出現(xiàn),比如像剛才買紀念品那個問題來說吧:(課件出示)。
    他可能不會全部買小老虎,可以買一個長頸鹿再買小老虎,也可以買一個梅花鹿再買小老虎,所以我們的問題就可能是:50元最多能買一個長頸鹿和幾個小老虎?最多能買一個梅花鹿和幾個小老虎?像這種類似的問題你還能解決嗎?請選擇一個你喜歡的買法進行計算。
    生獨立思考并解答,后集體訂正。(說說是怎么想的)。
    四.結合教材,鞏固練習。
    師:看來同學們已經(jīng)靈活掌握了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請看到書上79頁,請同學們獨立完成第一題和第二題。
    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五.全課小結。
    師:同學們,愉快而短暫的四十分鐘馬上就要結束了,你在這節(jié)課中都有哪些收獲呢?
    師:既然同學們有了這么多的收獲,我希望同學下去以后,能多留意我們身邊的數(shù)學問題,并能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解決這些問題。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至少最多。
    48÷7=6(輛)……6(人)95÷8=11(張)……7(人)50÷8=6(個)……2(元)。
    6+1=7(輛)7+1=8(張)。
    答:至少需要7輛車。答:至少需要8張桌子。答:最多可以買6個小老虎。
    新課標五年級解決問題教案篇十六
    1、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認識計算梯形面積的必要性。
    2、在自主探索活動中,讓學生經(jīng)歷推導梯形面積公式的過程。
    3、能運用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
    理解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幫助學生形成思考問題的習慣。
    梯形紙片、多媒體課件、剪刀。
    二、探究新知。
    實際操作,自主探究。
    電腦演示地24頁的情境圖,啟發(fā)學生思考:如何把體型轉化成我們已經(jīng)學過的圖形呢?
    1、獨立操作,自主探索。
    學生用事先準備的學具自己進行剪拼,在探索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特有的思考問題的習慣。
    2、小組討論。
    四人小組繼續(xù)運用轉化的方法將梯形轉化成前面學過的圖形,進而求出梯形的面積。
    3、交流匯報,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1)引導觀察,轉化后的圖形與原來的梯形有什么關系?請學生用語言描述梯形面積的推導過程。
    (3)經(jīng)觀察分析后,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并用字母公式來表示。
    三、看書質疑,交流感想。
    閱讀第24頁內容,回顧自己探索梯形面積公式的過程,并與同伴談談自己的想法。
    完成課前提出的問題。
    四、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完成25頁習題。
    五、全課總結與反思。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又有哪些收獲?你在學習方法上又有了那些提高。
    新課標五年級解決問題教案篇十七
    一、教材解讀:
    1998年夏天,我國長江流域遭受了多年未遇的特大洪澇災害,沿江各地特別是長江中游一帶險情不斷,人民群眾的財產乃至生命都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在這萬分危急關頭,幾十萬解放軍官兵日夜兼程,和幾百萬人民群眾一起,戰(zhàn)洪水,斗惡浪,打響了氣壯山河的大江保衛(wèi)戰(zhàn)。
    《大江保衛(wèi)戰(zhàn)》一文主要贊頌了英勇的人民子弟兵們在到處肆虐的洪水前,是怎樣忘我地保衛(wèi)大江、救助人民群眾的事,謳歌了新一代人民子弟兵在危險和困難面前毫不畏懼、全然不顧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再現(xiàn)了他們光輝的形象。同時也表達了子弟兵與人民的魚水情深。
    戰(zhàn),即戰(zhàn)斗。將抗洪搶險比成戰(zhàn)斗,可見災情的嚴重性和斗爭的緊迫性,它反映了黨和政府對人民利益的莫大關心,表現(xiàn)了人民子弟兵為了人民的利益而奮不顧身的可貴精神。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把握課文的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惡浪面前,心系人民,團結抗洪,英勇無畏的獻身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通過對課文的朗讀,理解,感受課文采用的點面結合的方法描寫人民子弟兵抗洪救災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英雄氣概,既全面有真實生動。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及其他有關的視頻材料。
    五、總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
    二、教學目標:
    學習掌握課文中出現(xiàn)的生字詞語,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課文的思路,學習第一段。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師述:曾經(jīng)有這樣一首歌唱遍祖國大江南北,許許多多的人為之留下了感動的淚水。請聽——《為了誰》。(利用電腦播放歌曲)。
    2、過渡:這首歌贊頌了抗洪救災中英勇無畏的人民子弟兵。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有關1998年抗洪救災的課文。
    3、板書課題:大江保衛(wèi)戰(zhàn)。
    讀題,解題,質疑:
    戰(zhàn),即戰(zhàn)斗。
    課文什么比成戰(zhàn)斗?(把抗洪搶險比成戰(zhàn)斗。)。
    將抗洪搶險比成戰(zhàn)斗,說明什么?(災情的嚴重性和緊迫性。)。
    4、教師簡介背景。
    1998年夏天,我國長江流域遭受了多年未遇的特大洪澇災害,沿江各地特別是長江中游一帶險情不斷,人民群眾的財產乃至生命都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在這萬分危急關頭,幾十萬解放軍官兵日夜兼程,和幾百萬人民群眾一起,戰(zhàn)洪水,斗惡浪,打響了氣壯山河的大江保衛(wèi)戰(zhàn)。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導讀課文:
    同學們,你覺得,你學習這篇課文,主要想知道什么?
    (交流: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教師進行必要的歸納。)。
    現(xiàn)在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讀課文,把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感受,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等,通過劃一劃,注一注等方式,把它記錄下來,留待交流。
    2、學生按要求自由讀課文。
    (教師巡視)。
    3、檢查自由讀課文后的效果。
    (1)多媒體出示生字,詞語指名朗讀,正音。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3)交流初讀的感受,收獲。(從整體上感知課文。)。
    三、再讀課文。
    快速閱讀課文,按照為“什么戰(zhàn)——怎樣戰(zhàn)——戰(zhàn)斗的結果”這樣的敘述順序,給課文分段。并用一句話概括每一段的內容。
    組織交流,教師點評歸納。
    (第一段(1):寫長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響了大江保衛(wèi)戰(zhàn)。
    第二段(2~5):寫我部隊官兵在大江保衛(wèi)戰(zhàn)中表現(xiàn)神勇,涌現(xiàn)出許多動人事跡。
    第三段(6):贊揚了人民子弟兵的精神永遠銘記在人民心中。)。
    四、學習第一段。
    1、生自由大聲朗讀課文的第一段。
    2、讀了這一段,你感受到了些什么?
    (交流,并找出重點的詞語句子,讀一讀。
    災情危急:“暴雨”、“大暴雨”、“一場接著一場”、“暴怒的巨龍”、“瘋狂地撕咬”以及三個“!”
    奔赴戰(zhàn)場:日夜兼程,挺進。
    3、指導朗讀。讀出情況的危急,讀出子弟兵們英勇無畏,大戰(zhàn)洪水的英勇氣概。
    (指名朗讀,評點,再讀,齊讀。一定要指導學生用一字一頓的重音,把三個“!”讀出來。)。
    四、作業(yè)。
    1、抄寫詞語。
    2、有感情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品讀課文。
    二、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的重點部分內容,通過對具體語言材料的閱讀賞析,理解含義較為深刻的句子;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惡浪面前,為了保衛(wèi)國家和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而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精神。
    2、指導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五自然段。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齊讀第一段(媒體播放災情,渲染氣氛),說說主要內容。
    二、學習第二段。
    (一)、快速默讀課文的第二段,思考:
    這一段寫人民子弟兵在大江保衛(wèi)中的動人事跡,主要寫了哪幾個典型事跡?
    (1)默讀。
    (2)交流概括。
    大堤搶險。
    (3)板書:錚錚鐵漢(典型人物)。
    勇救群眾。
    (二)品讀課文——大堤搶險-。
    1、幻燈片出示搶險的圖片,學生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圖意。
    2、請大家自由讀課文,看看課文又是怎樣描述的,哪些話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學生自由讀課文3-4自然段)。
    3、學生談自己感動的內容,指導朗讀,感悟表現(xiàn)戰(zhàn)士們奮不顧身和樂觀主義的精神的詞句。
    出示。
    (1)“官兵們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來回穿梭。有的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腳奔跑起來。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腳趾,他們全然不顧……”
    朗讀,體會到戰(zhàn)士們意志堅強、奮不顧身的精神。
    (2)“一個個奮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道人墻。經(jīng)過幾個小時的鏖戰(zhàn),大堤保住了,官賓們渾身上下卻是傷痕累累?!?BR>    (3)“狂風為我們吶喊!暴雨為我們助威!巨浪為我們加油!”
    (4)“風聲雨聲濤聲,聲聲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BR>    朗讀,體會子弟兵大無畏的樂觀主意精神,與人民心連心的本質。
    4、小結過度:
    這一層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句描繪了子弟兵的群體形象,體現(xiàn)了全體官兵為了保衛(wèi)國家和集體的利益,為了保衛(wèi)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精神。
    接下來,課文又是從哪個角度去描寫的呢?
    (三)品讀課文——錚錚鐵漢。
    1、學生自由讀,說說這一層主要講了什么?
    2、交流:
    你覺得黃曉文是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討論,結合學生的交流,出示:
    “黃曉文大聲說:“來不及了!”說著,一咬牙,猛地把鐵釘一拔,一股鮮血涌了出來。黃曉文隨即從身上扯下一綹布條,三下兩下把腳捆了個結實,二話沒說,轉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
    指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好好朗讀,體會人物的內心。
    3、齊聲朗讀——。
    “在那幾十個難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這樣感人的事跡啊!”
    4、談談自己的感受?!顸S曉文這樣的鐵漢,這樣動人的事跡太多了,說明人民子弟兵個個都是錚錚鐵漢。
    (四)品讀課文:勇救群眾。
    1、過渡:師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讀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在那幾十個難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這樣感人的事跡啊!”
    師:還有哪些感人的事跡,請同學們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2、指導朗讀,理解,背誦——。
    (1)“戰(zhàn)士們的沖鋒舟劈波斬浪,飛向漂動的樹梢,飛向滅頂?shù)姆课?,飛向搖搖晃晃的電桿?!?BR>    抓住三個“飛向”引導學生體會到群眾正在危險中,戰(zhàn)士們迫不及待地進行營救。
    (2)“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軍旗飄揚;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有軍徽閃爍?!?BR>    抓住四個“哪里”引導學生朗讀,體會到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給人民,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
    師,他們真是無愧于“軍旗”、“軍徽”,他們不愧是人民子弟兵啊。所以——。
    (3)“滔滔洪水中的群眾,看到了紅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們的大救星。”
    抓住“看到了……看到了……就像看到了……”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到人民群眾對子弟兵的高度信任,突出反映軍民魚水情。
    如此令人感動的情景,如此感人的文字,我們能背出來嗎?
    (五)小結:
    讓我們再來看一看,英勇的子弟兵是怎樣不惜一切抗洪搶險的。
    播放視頻《大江保衛(wèi)戰(zhàn)》。
    三、導讀課文最后一段。
    學生齊聲朗讀。
    四、總結全文,作業(yè)。
    1、回全文最讓你感動的是什么?述說感動的理由。
    2、摘抄排比句,體會句子的含義。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五節(jié)。
    板書設計:
    大堤搶險(面)。
    大江保衛(wèi)戰(zhàn)錚錚鐵漢(點)。
    勇救群眾(面)。
    英雄銘記。
    新課標五年級解決問題教案篇十八
    重慶市云陽外國語實驗學校小學部龔建云。
    電話:13896274918郵編:404500小學高級教師縣級骨干教師。
    【教材簡析】。
    《竹石》是西師版第五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
    古代有許多畫家和詩人。他們既繪畫又賦詩,大家把這樣的作品稱為題畫詩。
    《竹石》就是一首題畫詩,是詩人為自己所畫的竹石而題寫的詩。詩人歌詠了長在青山、扎根巖石縫中的竹子。詠物言志,表現(xiàn)了詩人那種剛烈、堅韌、不畏任何艱險、不怕犧牲,在人生道路上不怕任何打擊的硬骨頭精神,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這首詩語言質樸,形象生動,寓意深刻。
    [設計理念]。
    1、滲透辯證的思想,竹能經(jīng)受“千磨萬擊”,真正的原因是自己生命力強,自己的目標堅定。鄭燮能一生經(jīng)歷磨難,依然樂觀,也是自身的人格決定,在課堂上努力體現(xiàn)這種辯證的思想。
    2、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給學生學習理解古詩的方法,以幫助學生去自學古詩。
    3、從一堂課發(fā)散開去,希望學生能去愛竹,愛鄭燮的作品。
    一、教學目的。
    1、抓住重點詞,聯(lián)系生活實際、聯(lián)系作者的背景多方解讀詩歌,理解詩歌,體會竹的精神,人的精神。
    2、學習聯(lián)系作者理解古詩的方法。
    3、會讀會背詩歌會默寫詩歌。
    二、教學重難點。
    1、會讀會背會默寫詩歌。
    2、理解詩歌,體會竹的精神。(難)。
    三、教學時間兩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對詩。
    師:一竹一蘭一石,生:有節(jié)有香有骨。
    師:任他風霜嚴寒,生:自有春風信息。
    師:一節(jié)復一節(jié),千枝攢萬葉生:我自不開花,免撩風與蝶。
    一、讀竹。
    (一)感知題目。
    1、書空題目竹石。
    2、猜猜這是誰的詩?(鄭板橋),今天,我們認識他的另一個名字,我會寫,但不會認,你們能當我的一字之師嗎?(鄭燮)。
    3板書清鄭燮查字典認“燮”。
    (二)自由讀《竹石》。
    讀詩多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1、讀準,讀通順。
    2、抽生讀,檢查讀書情況。
    3、借助注釋讀詩,初知意思。
    (三)按平仄讀詩。
    一二聲為平聲,34聲為仄聲,兩個字后面是平聲時拉長,后面三個字的末尾是平聲的拉長。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一句一句地抽生讀。
    二、品竹。
    讀書,我們不光用眼看,用耳聽,還要用嘴讀,用心悟,用心學。
    1、讀著讀著,你的眼中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竹?
    2、你是從哪里看到的?在詩中將詞語畫出來。
    這是一株生命力頑強的竹子,從“破巖”體會。他生活在荒山野嶺,草木無法生存的是風里,他卻堅強地牢牢地李在那里。
    這是一株意志堅定的竹子,從“咬定青山不放松。”既然選擇了在這里生活,就要在這里生活好,長得蒼翠挺拔。一個“咬”,咬牙度過難關,咬牙克服困難,多么形象地寫出了竹子頑強的生命力??!
    這是一株不怕任何打擊的竹子,從“任爾東西南北風”“任爾”隨便你是什么風我都不怕。
    這是一株樂觀向上的竹子?!?。
    3、邊匯報邊知道朗讀。
    4、配樂朗讀,背誦。
    第二課時。
    一、背竹。
    1、抽生背誦《竹石》。
    2、說說詩句的意思。
    二、悟竹。(理解古詩的方法:聯(lián)系詩人及生活的背景理解詩)。
    1、介紹作者及他的故事。
    鄭燮,“揚州八怪之一”,人們稱贊他的“詩書畫三絕”。
    可是,鄭燮從小生活在貧寒的家庭里,四歲就死了媽媽,14歲,深愛自己的繼母又去世,在沒有成名之前,他的畫一文不值,只靠教幾個小孩過日子,在他30多歲的時候,自己的兒子被活活餓死??墒撬麖牟环艞壸x書,不放棄畫畫,不放棄寫字。這就是竹子一樣的意志堅定??!讀:“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BR>    是呀,鄭燮常勉勵自己:我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這么多磨難,我已經(jīng)具有了堅強不屈的精神,我害怕什么呢?他三歲開始讀書,而到20歲才考個秀才,40歲才中舉人,44歲終于中了個進士,當上了個小小的縣官。他對學習的追求難道不是具有竹子一樣執(zhí)著的精神嗎?讀“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BR>    哪怕是當個小小的縣官,他也當?shù)门c別人不一樣,他睡在床上,聽到竹子的聲音,就懷疑是民眾叫苦的聲音,他愛他的子民如愛自己的孩子。乾隆十一年,鄭燮任濰縣縣令時,恰逢荒年,百姓饑餓得吃人。鄭燮開官倉放糧賑濟災民,有人阻止。鄭燮說:“都到什么時候了,要是向上申報,輾轉往復,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邊降罪,我一力承擔?!庇谑情_官倉賑濟災民,救活了一萬多人的性命。
    而就是這樣一個好官,由于影響了有錢有勢的人的利益,有人告發(fā)他開關倉賑濟災民一事,被迫辭官。而鄭燮卻樂觀地說:我正好去畫我的竹。于是牽著一條小黃狗,拿著一盆蘭花,帶著幾卷書,回揚州賣畫為生。這是一個多么樂觀的鄭燮啊。讀“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BR>    2、講“詠物明志”的寫法。
    鄭燮寫《竹石》贊美竹子生命力頑強,具有堅忍不拔的精神,不也正是在寫自己嗎?表示自己要做一個像竹子一樣的堅強的人?。∵@種寫法叫“詠物明志”。
    3、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回歸古詩。
    孩子們,學習是為了運用。那么,當我們面對學習中的一道道難題,準備放棄的時候告誡自己:“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當我們正為學習才藝感到困難時,我們鼓勵自己:“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BR>    當我們遇到生活中突然降臨的災難時,我們坦然的迎接他,一起背背《竹石》。
    4、唱《竹石》。
    我們不僅會讀,要是能唱詩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兒??!聽!跟唱!
    5、默寫《竹石》。
    三、作業(yè)。
    總結:我知道張飛廟里有鄭燮的蘭竹圖,我們學校竹園有一句“未出土時先有節(jié),待到凌云尚虛心?!币彩歉鶕?jù)鄭燮的詩句“未出土時先有節(jié),已到凌云仍虛心”改寫的。鄭燮就在我們身邊,文化就在我們身邊。推薦你們讀《鄭燮傳》、《鄭燮書畫集》。
    板書:
    竹石。
    清鄭燮。
    千磨萬擊咬定。
    堅勁。
    東西南北風立根。
    破巖。
    新課標五年級解決問題教案篇十九
    1、學會本課7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5自然段。在老師的指導下的語言訓練,會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3、理解課文內容,重點讀好灰椋鳥歸林時的場面的描寫,感受其聲勢之壯觀,理解植樹造林的意義,懂得鳥是人類的朋友,激發(fā)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重點、難點。
    讀好描寫灰椋鳥歸林時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體會作者是如何進行細致的觀察,合理的描寫的,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抓住課文中三個反問句,進行研讀體會其表達的效果。
    了解課文中的一些分號的用法。大致知道分句之間是并列關系。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
    二、教學目標:
    學習掌握課文中出現(xiàn)的生字詞語,朗讀課文,讀熟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的條理,學習課文第一段,了解作者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對灰椋鳥產生興趣的。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1、出示灰椋鳥圖片。
    你知道這是什么鳥嗎?你覺得這鳥這么樣?
    (灰椋鳥實在是一種很普通,很不起眼的小鳥,看起來一點也不漂亮。但是在作者的眼里,它卻別有一番趣味,同樣給人帶來了很多愉快的感受。)。
    2、板書課題:15、灰椋鳥。
    其實作者一開始,也不覺得灰椋鳥有多好看,只是一個偶然的機會,作者看了關于灰椋鳥的電視錄象,再也忍不住了,便和同伴來到林場,觀賞灰椋鳥歸林的情景。
    這堂課我們就一起跟隨著作者去欣賞一番。
    二、自讀課文。
    1、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要求:
    (1)讀準生字的字音,認清字形,邊讀課文,邊畫出生字新詞。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把課文讀通順,畫出課文中你覺得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
    (3)邊讀邊想,課文重點寫了那些情景?初讀課文給你留下了怎樣的感受?
    2、檢查自學情況(含課前預習)。
    (1)幻燈出示生字詞語,指名讀生字詞語。并進行詞義的質疑。
    杉樹地毯槐樹棲息熟悉撲棱棱深澗。
    灰椋鳥翹首遙望互相應和。
    郁郁蔥蔥排空而至浩浩蕩蕩翩翩起舞百鳥爭鳴呼朋引伴。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課文中的長句很多,指導讀好句子。
    三、初步感知。
    1、交流:初讀課文知道課文主要描寫了怎樣的情景?
    (灰椋鳥歸林時的情景和入林后情景的情景。)。
    2、找出這些描寫,讀一讀,你有什么感受。
    3、課文除了描寫灰椋鳥歸林時和歸林后的情景,還交待了什么?
    (交流,嘗試給課文分段,并概括課文段意。
    一(1):寫“我”決定去看看灰椋鳥。
    二(2-5):寫灰椋鳥歸林時的壯觀景象。(2-4\5)。
    三(6):寫“我”歸來時的感想。)。
    四、講讀課文第一段。
    1、默讀第一段,思考:一開始,“我”對灰椋鳥是什么態(tài)度?
    2、是什么原因使我改變了對灰椋鳥的看法?
    (“再也忍不住了”這個詞語中你能體會到當時作者的內心嗎?)。
    3、有感情朗讀第一段。
    五、課堂作業(yè)。
    1、完成描紅,抄寫詞語。
    2、找近義詞:
    偶然()等候()翹首遙望()盛大()喧鬧()觀賞()。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精讀課文。
    二、教學目標:
    1、講讀課文第二段,通過對課文重點內容的學習,體會作者是怎樣按一定的順序,有條理有重點的細致描寫灰椋鳥歸林的情景的,感受其壯觀讀氣勢。體會作者對灰椋鳥由衷的喜愛之情。
    2、抓住課文中三個反問句,進行研讀體會其表達的效果。了解課文中的一些分號的用法。大致知道分句之間是并列關系。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作者對于灰椋鳥,一開始是怎么看的?
    “我想,灰椋鳥尖尖的嘴,灰灰的背,遠遠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
    讀一讀這個句子,你能換一種表達方式嗎?
    “我想,灰椋鳥尖尖的嘴,灰灰的背,遠遠望去黑乎乎的,沒什么好看的啊。”
    兩個句子,你覺得哪句更能夠把作者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
    2、后來作者卻要迫不及待地去看灰椋鳥,那么她看到了怎樣的情景呢?
    二、精讀課文第二段。
    1、默讀本段,思考:
    我是在什么時候去林場的?
    你喜歡那一段所描寫的情景?多讀幾遍,并把你的感受下來。
    2、討論:
    灰椋鳥開始歸林――浩浩蕩蕩歸林――嘰嘰啾啾聯(lián)歡。
    3、在很幽靜的林內,等著觀看灰椋鳥歸林我們看到灰椋鳥開始歸林了,這時我們是什么樣的心情?(忽然、翹首遙望――驚喜!)。
    4、灰椋鳥歸林了,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描寫灰椋鳥歸林這一情景的?(從課文中畫出有關的詞語理解說明。)。
    填空:
    從“一開始”寫到“幾分鐘”。
    從“一小群一小群”寫到“_______________”。
    從“先回來的鳥”寫到“______________”。
    (1)文章是怎樣寫一開始一小群一小群灰椋鳥歸林的?(盤旋、陸續(xù))。
    (2)寫“大部隊”時,作者用一個詞,準確地描繪了灰椋鳥“大部隊”歸林時的氣勢,哪個詞?(排空而至)。
    “排空而至”是什么意思?用“——”畫出具體描寫“大部隊”排空而至的句子。
    (多媒體出示:
    一開始還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飛過來,盤旋著,陸續(xù)投入刺槐林。沒有幾分鐘,“大部隊”便排空而至,老遠就聽到它們的叫聲。它們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隊飛行。有的排成數(shù)百米長的長隊,有的圍成一個巨大的橢圓形,一批一批,浩浩蕩蕩地從我們頭頂飛過。
    指導朗讀,把浩浩蕩蕩的氣勢讀出來。
    (3)指名讀后思考:作者又是怎樣寫“先回來的鳥”和“后到的鳥”的?指導理解“好像……又像……”句式。
    多媒體出示:
    先回來的鳥在林內不停地鳴叫,好像互相傾訴著一天的見聞和收獲,又像在呼喚未歸的同伴和兒女。后到的鳥與林中的鳥互相應和,邊飛邊鳴,很快找到自己棲息的處所,與熟悉的伙伴匯合。
    (和諧而熱鬧,充滿親情,儼然就是一個大家庭)。
    5、夕陽漸漸西沉,晚霞映紅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鳥越來越少,而灰椋鳥卻不愿過早地安眠?!鞍裁摺痹谶@里指什么?讀課文第五節(jié),用“~~~~~~”畫出描寫灰椋鳥不愿過早地安眠的語句。
    (1)出示:
    樹林內外,百鳥爭鳴,呼朋引伴,嘰嘰啾啾,似飛瀑落入深澗,如驚濤拍打岸灘,整個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個天然的俱樂部。
    朗讀。這句話描寫了一個什么樣的場面?“飛瀑落入深澗”其實寫的是什么?“驚濤拍打岸灘”呢?最后指名讀,展開想像,體會鳥兒喧鬧的場面。
    (2)在作者的眼里,灰椋鳥曾經(jīng)是:
    尖尖的嘴,灰灰的背,遠遠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
    此刻作者眼里的灰椋鳥又是怎樣的呢?
    出示:
    看,這幾只剛剛落在枝頭上,那幾只又馬上撲棱棱地飛起。它們的羽毛全變成金紅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裝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呢?(指名朗讀。)。
    6、指導背誦第二段。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嘗試背誦。)。
    三、齊讀課文第三段。
    1、指名讀第三段,思考:
    (1)在回來的路上,“我”有哪些感想?
    (2)為什么說鳥是人類的朋友?
    2、出示:
    (1)朗讀,討論:作者的感想中包含著怎樣的情感?
    (愛鳥!
    感謝林場工人!
    植樹造林是一件多么有意義的事情啊!)。
    (2)把第二句改為不用問號的句子。
    (沒有林場工人的辛勤勞動,沒有這幾年大規(guī)模的植樹造林,我就觀賞不到這鳥兒歸林的壯觀場面。)。
    3、朗讀課文最后一段。
    四、總結課文。
    這篇課文的重點描寫了什么?(用自己的話說描述一下群鳥歸林的情景。)。
    課文僅僅是在描寫灰椋鳥,贊美灰椋鳥嗎?
    (可見這是一個人工林場,是林場工人辛勤勞動的成果。林場工人為鳥兒營造了一個生活的樂園,這也正是他們(包括我們)對自然的熱愛,對鳥兒的熱愛。)。
    五、課堂作業(yè)。
    將反問句改成陳述句。
    抄寫句子:(自己喜歡的句子)。
    完成課后練習3。(組織討論,體會觀賞和觀察的異同點,指導正確用詞。)。
    板書設計:
    26、灰椋鳥。
    一開始一小群一小群。
    灰椋鳥歸林幾分鐘排空而至林場鳥的樂園。
    百鳥爭鳴聯(lián)歡會。
    愛護鳥類,愛護自然。
    新課標五年級解決問題教案篇二十
    教材第122、123頁的內容及第124、125頁練習二十四的第1-3題。
    1、使學生理解眾數(shù)的含義,學會求一組數(shù)據(jù)的眾數(shù),理解眾數(shù)在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
    2、能根據(jù)數(shù)據(jù)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shù)慕y(tǒng)計量表示數(shù)據(jù)的不同特征。
    3、體會統(tǒng)計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從而明確學習目的,培養(yǎng)學習的興趣。
    1、重點:理解眾數(shù)的含義,會求一組數(shù)據(jù)的眾數(shù)。
    2、弄清平均數(shù)、中位數(shù)與眾數(shù)的區(qū)別,能根據(jù)統(tǒng)計量進行簡單的預測或作出決策。
    投影。
    (一)導入。
    提問:在統(tǒng)計中,我們已學習過哪些統(tǒng)計量?(學生回憶)指出:前面,我們已經(jīng)對平均數(shù)、中位數(shù)等一些統(tǒng)計量有了一定的認識。今天,我們繼續(xù)研究統(tǒng)計的有關知識。
    (二)教學實施。
    1、出示教材第122頁的例1。
    提問:你認為參賽隊員身高是多少比較合適?
    學生分組進行討論,然后派代表發(fā)言,進行匯報。
    學生會出現(xiàn)以下幾種結論:
    (1)算出平均數(shù)是1.475,認為身高接近1.475m的比較合適。
    (2)算出這組數(shù)據(jù)的中位數(shù)是1.485,身高接近1.485m比較合適。
    (3)身高是1.52m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52m左右比較合適。
    2、老師指出:上面這組數(shù)據(jù)中,1.52出現(xiàn)的次數(shù)最多,是這組數(shù)的眾數(shù)。眾數(shù)能夠反映一組數(shù)據(jù)的集中情況。
    3、提問:平均數(shù)、中位數(shù)和眾數(shù)有什么聯(lián)系與區(qū)別?
    學生比較,并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交流。
    老師總結并指出:描述一組數(shù)據(jù)的集中趨勢,可以用平均數(shù)、中位數(shù)和眾數(shù),它們描述的角度和范圍有所不同,在具體問題中,究竟采用哪種統(tǒng)計量來描述一組數(shù)據(jù)的集中趨勢,要根據(jù)數(shù)據(jù)的特點及我們所關心的問題來確定。
    4、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23頁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并結合生活經(jīng)驗談一談自己的建議。
    5、完成教材第124頁練習二十四的第1、2、3題。
    學生獨立計算平均數(shù)、中位數(shù)和眾數(shù),集體交流。
    (三)思維訓練。
    小軍對居民樓中8戶居民在一個星期內使用塑料袋的數(shù)量進行了抽樣調查,情況如下表。
    (1)計算出8戶居民在一個星期內使用塑料袋數(shù)量的平均數(shù)、中位數(shù)和眾數(shù)。(可以使用計算器)。
    (2)根據(jù)他們使用塑料袋數(shù)量的情況,對樓中居民(共72戶)一個月內使用塑料袋的數(shù)量作出預測。
    新課標五年級解決問題教案篇二十一
    教學內容:
    課本第9-10頁。
    教學目的:
    會把整數(shù)乘法的運算定律應用于小數(shù)的計算,并會用乘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2.5x4。
    1.25x0.8。
    32x25x4。
    0.5x。
    0.5x1.01。
    125x18x8。
    問:連乘的式題你是怎么算的x。
    在整數(shù)乘法中我們學過那些運算定律x。
    (主要從運算定律的內容、運算定律的字母表達式、舉例說明應用運算定律怎樣使計算簡便來說明)。
    2.用簡便方法計算。
    25x46x4。
    47x8x125。
    48x99。
    54x61+61x46。
    3.分組計算下面各題。
    0.7x1.2。
    1.2x0.7。
    (0.8x0.5)x0.4。
    0.8x(0.5x0.4)。
    (2.4+3.6)x0.5。
    2.4x0.5+3.6x0.5。
    左邊和右邊對應算式結果相同嗎x哪一種算法比較簡便x為什么x。
    4.:運用運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小數(shù)乘法也可以運用整數(shù)乘法的運算定律使一些計算簡便。(板書課題:小數(shù)乘法的簡便運算)。
    二、新授。
    學生嘗試計算。
    0.25x4.78x4。
    =0.25x4x4.78。
    =1x4.78。
    =4.78。
    0.65x。
    =0.65x(+1)。
    =0.65x+0.65x1。
    =130+0.65。
    =130.65。
    學生板演后,要講出簡算依據(jù)。
    :運用定律計算,如果能設法使一個因數(shù)轉化為整百數(shù)或者兩個因數(shù)相乘的積為整百數(shù)就能使計算簡便。
    三、鞏固練習。
    1.用簡便方法計算。
    0.25x0.125x4x8。
    3.2x1.25。
    0.5x0.46+0.5x0.54。
    2.5x99。
    2.課本第10頁做一做。
    四、作業(yè)。
    練習三第3、4、5題。
    課后:
    新課標五年級解決問題教案篇二十二
    1、理解并掌握“真分數(shù)”和“假分數(shù)”的意義,初步感知假分數(shù)能化成整數(shù)或帶分數(shù)。
    2、經(jīng)歷猜測、觀察、分類和歸納等活動過程,發(fā)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合作能力、說理能力。
    3、通過活動初步養(yǎng)成質疑、獨立思考和善于聆聽的好習慣,在教學活動中體驗數(shù)學是充滿著探索和創(chuàng)造,體驗獲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求知欲。
    :理解和掌握“真分數(shù)”和“假分數(shù)”的意義,初步感知假分數(shù)能化成整數(shù)或帶分數(shù)。
    :如何在活動中理解假分數(shù)的意義。
    :小圓片、小紙條。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上課之前先請個同學說說分數(shù)的意義是什么?
    看來大家對學過的知識掌握的不錯,其實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的內容也比較簡單,只要大家能理解這兩個字就一定能學好,哪兩個字呢?板書“大、小”
    出示一件物品,_你覺得用哪個字比較合適?
    生1:大。生2:小。生3:應該用其它物品比較下才能說。
    看來你是一個非常謹慎、聰明的人,那我就滿足你的要求------出示另一物品,(感受大小是相對的!)。
    二、小組合作探索新知。
    板塊一:以活動為平臺,探索真、假分數(shù)的意義。
    1、通過猜測分子與分母的關系,生成研究活動所需的素材。
    (板書):
    (1)分子比分母小。
    (2)分子和分母相等。
    (3)分子比分母大。
    對于同學們剛才的`猜測三種情況,誰能嘗試舉些例子嗎?你能說出分母相同的嗎?(引導一組數(shù)據(jù)盡量分母一樣,可根據(jù)情況補上一組容易操作的分數(shù),如分母是2、4)。
    2、在活動中感知真、假分數(shù)的意義。
    同學們,剛才我們只是通過猜測分子和分母的大小關系,嘗試寫出了這么多的數(shù)據(jù),那這些分數(shù)是否都有它們的意義呢?接下來就是你們大顯身手的時候了,請你們以同桌為一小組,選擇黑板上的一組數(shù)據(jù),用畫一畫、涂一涂的方法把你所選的一組分數(shù)在學具上表示出來,老師為每個小組都準備了一份學具(選擇一種學具),你們能行嗎!
    (1)操作建議。
    1、操作中盡量要做到平均分。
    2、盡量把你選擇的一組分數(shù)都要表示出來。
    3、如遇到困難,可以向旁邊的任何人(同學、老師、聽課老師)請求幫助。
    4、匯報時請說明你們是把什么看作單位“1”。
    活動過程中巡視指導,特別留意學生對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數(shù)如何表示。
    學生匯報演示。
    (2)交流預設。
    第一組:我們都是把一個圓看作單位“1”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shù)意義):把單位“1”平均……表示這樣的......(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數(shù)意義):把單位“1”平均……表示這樣的......(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數(shù)意義):把單位“1”平均……表示這樣的......
    可能有學生質疑:如3/2其實就是3/4。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說說自己的想法,把握關鍵------你是把什么看做單位“1”
    請選擇不同數(shù)據(jù)的小組匯報。
    (3)小結,再比較。
    生匯報: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shù)1。
    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數(shù)=1你覺得=1的分數(shù)還有哪些?
    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數(shù)1(板書)。
    師:你是怎么發(fā)現(xiàn)的?生驗證: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shù)沒有涂滿。
    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數(shù)剛好涂滿。
    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數(shù)滿出來了。
    師:你們都同意他的發(fā)現(xiàn)嗎?
    (4)驗證揭題。
    小結:_剛才同學們通過大膽猜測、活動驗證,根據(jù)分子和分母的大小關系進行分類,我們的數(shù)學書上也是如此,還給他們取了名字。板書:真分數(shù)、假分數(shù)。(揭題)這也是我們今天這節(jié)課的研究課題。
    現(xiàn)在誰知道什么是真分數(shù)?什么是假分數(shù)?(適時加上2個“或”字)。
    板塊二:以學生的求知欲為基點,探索假分數(shù)。
    a、假分數(shù)化成整數(shù)。
    出示一組分子是分母倍數(shù)的假分數(shù)——4/2、8/4、9/3。
    (1)觀察分子和分母,有什么發(fā)現(xiàn)?------分子是分母的倍數(shù)。
    (2)這樣的分數(shù)誰能幫老師在線段圖上標出來?
    (3)在線段圖上發(fā)現(xiàn):4/2=28/4=29/3=3——能化成整數(shù)。
    (4)小結:誰能總結下怎樣的假分數(shù)能化成整數(shù)(分子是分母的倍數(shù))。
    b假分數(shù)化成帶分數(shù)。
    觀察:黑板上的假分數(shù)能不能化成整數(shù)呢?
    (1)分子是分母的倍數(shù)嗎?那這個分數(shù)又可以化成什么呢。
    (圖片展示)。
    (2)借助學生操作的圖片以說明如:3/2=1+1/2=1又1/2。
    得出: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數(shù)的假分數(shù),可以看作是整數(shù)和真分數(shù)合成的數(shù)。叫帶分數(shù)。
    寫作:讀作:一又三分之一。
    (3)把黑板上其余假分數(shù)化成帶分數(shù)。
    三、應用知識互動練習。
    2、四個小朋友正在討論我們這節(jié)課的知識,快去看看他們都說了什么?
    小明:分母比分子大的分數(shù)是真分數(shù)。
    小方:假分數(shù)都大于1。
    小王:所有的真分數(shù)都小于假分數(shù)。
    小剛:假分數(shù)都能轉化成整數(shù)。
    3、看來上面這些都難不倒你們,接下來敢接受我的挑戰(zhàn)嗎?請準備好紙和筆,挑戰(zhàn)之前有個要求:要注意聽,問題要考慮周到!如果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請馬上舉手!
    (1)寫出分母是2的真分數(shù)。
    真分數(shù)有()個分母是3、4能?分母是6、10呢?
    你發(fā)現(xiàn)了;。
    (2)寫出分子是2的假分數(shù)。
    假分數(shù)有()個分子是3、4能?分子是6、10呢?
    你發(fā)現(xiàn)了;。
    剩下2分鐘總結。
    四、回顧總結。
    1、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數(shù)學知識)。
    2、你知道你是怎樣學會今天的知識?(學習方法)。
    總結:在生活中、學習中遇到問題時,若能敢于猜測,敢于探索,適當時請求同學、老師、家長的支援,知識就會陪伴你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