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登教案(精選12篇)

字號:

    教案的編寫要注意語言簡潔明了,有利于教學過程的順利展開。教案的編寫應該結(jié)合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編寫教案,小編整理了一些編寫教案的步驟和要點,供大家參考。
    古詩登教案篇一
    掌握給古詩配畫的基本步驟、方法和技巧,學習創(chuàng)作。
    1、通過欣賞古詩配畫作品,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配畫作品的審美能力,提升其藝術(shù)修養(yǎng)。
    2、通過為古詩配畫,培養(yǎng)學生的繪畫創(chuàng)作能力,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了解詩配畫的特點,激發(fā)美感。
    如何用學過的技法去表現(xiàn)詩的意境。
    一、導入新課。
    中國的古詩精彩絕倫,每一首古詩都是一幅漂亮的畫,正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詩配畫《詠柳》(板書課題)。
    二、初步感受。
    1、老師這里有一首特別喜歡的'詩。(出示課件《詠柳》)。
    2、誰來美美地讀一讀,我們一起來讀,老師教大家一個讀好它的方法,一邊讀一邊在自己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老師和同學一起有感情地朗誦)。
    3、誰來說一說,你仿佛看到了那些景物?
    三、學生創(chuàng)作。
    b、畫面內(nèi)容與詩中關(guān)鍵字相對應表達出詩的意境(2)著色學生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1、學生將作品貼到黑板上的《詩情畫意作品展》中。
    2、老師設(shè)立了幾個獎項:最佳創(chuàng)意獎,最佳色彩獎,最佳構(gòu)圖獎…大家來做小評委,看看應該評給誰。
    五、總結(jié)。
    同學們的表現(xiàn)真棒,繪畫作品更棒。同學們課后可以嘗試用今天學到的方法為自己喜歡的文章、歌詞配畫。
    古詩登教案篇二
    1.學會本課7個生字。
    2.初步學會學習古詩的方法,能結(jié)合句子理解詞義,讀懂詩句,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3.了解古代勞動人的悲慘生活,認識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激發(fā)學生對社會主義無比熱愛的感情。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默寫課文《古詩》。
    1.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
    2.理解詩句的意思。
    3.體會作者在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難點)。
    布置學生預習后,從介紹時代背景入手,為學生理解詩句內(nèi)容打下基礎(chǔ)。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讓學生通過理解重點詞語來理解詩句意思。提出問題,啟發(fā)學生想象詩句之間含著的意思。利用插圖,指導學生一邊看圖一邊讀文,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最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此基礎(chǔ)上敘述兩首詩的意思,深化理解。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提出要求,布置預習。
    1.按拼音讀準生字音后,朗讀課文。
    2.把每句詩句劃分成詞或詞語,聯(lián)系整首詩初步理解詞或詞語的意思。
    3.不理解的字詞,聯(lián)系詩句取義。
    二、簡介時代背景,解題導入新課。
    我們開始學習兩首古詩,一首是《古風》,這是唐代詩人李紳作的。古風,即古體詩,這里的風和“風雨”的風不是一回事,不要把風當作風雨的風。另一首詩是《蠶婦》,作者是宋代詩人張俞。蠶婦是指養(yǎng)蠶的婦女。
    兩首詩雖然寫作的時間不同,一首是唐代,一首是宋代,但是都是處在封建社會。封建統(tǒng)治者、剝削者拼命地壓榨和剝削廣大人民,致使人民生活痛苦不堪。那時有不少詩人寫出了大量反映人民疾苦的詩歌。我們要學的就是其中兩首。學這兩首詩,要認真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這節(jié)課先學習《古風》。(板書:課題、作者)。
    三、檢查預習,教給學習方法。
    1.齊讀《古風》,教師注意正音。
    2.介紹學習方法。
    (1)學習古詩要初步做到三點:
    先把詩句劃分成詞或詞語,聯(lián)系詩句理解詞或詞語的意思。再把詞的意思連起來理解詩句的意思。最后把詩句連起來理解整首詩的意思。
    (2)請一個同學說說學習古詩要做到哪三點。3.檢查預習,認識詩中的字或詞語。
    (1)讓學生說出自己怎么劃分詩句的詞或詞語的。
    (2)統(tǒng)一劃分,詩上用橫線劃出。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
    四、講讀詩句,理解意思。
    1.讀前兩句詩,理解關(guān)鍵詞“粟”、“子”的意思。(粟、小米。這里指糧種。子,子實。這里指糧食。)。
    2.明確“一?!?、“萬顆”是虛指。
    3.用自己的話說前兩句詩的意思。(春天播種下種子,秋天收獲許多糧食。)。
    4.設(shè)問:從春種到秋收,說說農(nóng)民的辛勤耕種。
    5.讀后兩句詩,理解“閑田”、“猶”的意思。(閑田,空閑的田地。“猶”,還、仍舊。)。
    6.講解“四?!保ü湃苏J為中國四周被海洋包圍,“四?!本椭钢袊麄€疆域。)。
    7.用自己的話說說兩句詩的意思。(四海之內(nèi)沒有空閑的田地,可是辛勤耕種的農(nóng)民還被餓死。)。
    8.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10.想一想,說一說;為什么農(nóng)民辛勤耕種,收獲很多糧食,到頭來還會饑餓而死?(是由于封建統(tǒng)治者、剝削者的剝削壓迫造成的。)。
    五、看插圖,讀詩句,體會作者思想感情。1.看圖(右上:農(nóng)民收獲的情景。右下:農(nóng)民乞討。想象:農(nóng)民饑餓而死的情景。)。
    2.讀全詩,回答問題:“農(nóng)民猶餓死”是在什么情況下發(fā)生的,為什么會這樣?
    3.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對當時社會現(xiàn)實不滿,對勞動人民無比同情。)。
    4.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附:板書設(shè)計。
    第二課時。
    一、明確學習古詩的方法。
    請學生說說上節(jié)課老師是用什么方法教大家學習古詩的。(略)。
    二、讓學生試用學古詩的方法學習古詩《蠶婦》。
    1.朗讀《蠶婦》,劃分詞或詞語。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yǎng)蠶人。
    2.老師介紹養(yǎng)蠶結(jié)繭繅絲織綢緞,為理解詩句打下基礎(chǔ)。3.讓學生說出詩中難以理解的字詞。
    滿(淚水多、浸透)。
    羅綺者(穿絲織綢緞的人)。
    教師指出詩中“城市”和現(xiàn)代漢語“城市”的區(qū)別。(入城市,到城里去趕集。)。
    4.讓學生試著用自己的話說出詩的意思。
    (一個養(yǎng)蠶的婦女到城里去趕集,回來時淚水不斷,把手巾都浸透了。原來她在城里看到全身穿著羅綺的人并不是養(yǎng)蠶的,這是多么不合理啊?。?。
    三、展開想象,深入體會詩的意思。
    1.養(yǎng)蠶的婦女到城里趕集去干什么?(賣蠶繭、繅絲,維持生活。)。
    2.為什么她傷心的淚水會浸透了手巾?(自己養(yǎng)蠶,繅絲,卻穿不上絲綢衣服,而不養(yǎng)蠶的人卻渾身上下都穿著綢緞,覺得太不合理,感到傷心極了。)。
    3.看圖,從神態(tài)和穿著上對“蠶婦”和“羅綺者”進行比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蠶婦:傷心落淚,身著粗布。勞者不獲。
    羅綺者:喜笑顏開,遍身羅綺。獲者不勞。作者揭露不合理的現(xiàn)實,表達對勞動人民深切同情。)。
    四、總結(jié)教學。
    1.齊讀兩首詩。
    2.通過讀古詩二首,你對封建社會有些什么了解。(封建制度不合理,勞者不獲,獲者不勞。勞動人民被壓迫被剝削,生活困苦。)。
    3.激發(fā)學生對社會主義制度的熱愛。
    五、鞏固教學。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提示讀法,范讀。(這兩首詩都是五言四行詩,每行五字,可以按二、三停頓,讀出詩的節(jié)奏,停頓時間比逗號稍短一些)3.在朗讀基礎(chǔ)上,背誦《古風》。
    4.作業(yè)。
    (1)課后“思考·練習”第3題,填在書上。(選用“2”、“3”、“3”)。
    (2)書寫生字(分析字形)。
    (3)默寫《古風》。
    附:板書設(shè)計。
    蠶婦。
    養(yǎng)蠶人羅綺者。
    傷心落淚喜笑顏開。
    身著粗布遍身羅綺。
    勞者不獲獲者不勞。
    古詩登教案篇三
    1、教學《靜夜思》,學會生字,理解“疑、舉、思”等字的意思。
    2、背誦并默寫《梅花》一詩。
    理解詩句的意思。
    在古詩的學習中體會《靜夜思》一詩中體現(xiàn)出來的意境。
    一、簡短談話,引入課題。
    1、齊讀課題。
    2、釋題。
    3、介紹詩人生平。
    二、自由讀《靜夜思》
    1、學生字。
    2、聽課文錄音,體會古詩朗讀特點。
    3、讀通詩句。
    三、指導朗讀。
    1、學生試讀,評議。
    2、聽課文錄音,體會古詩朗讀的特點。
    3、跟錄音讀課文。
    4、試讀、評議。
    四、講解詩句。
    1、讀古詩。圈出不懂的.字。
    2、學生試解。
    3、教師補充更正。第一句:明:明亮。床前明亮的月光。第二句:疑:好象。好象是撒在地上的一片霜。第三句:舉:抬。抬頭望見了明亮的月光。第四句:思:思念。低下頭思念自己的故鄉(xiāng)和親人。
    4、連起來說說《靜夜思》的意思。
    五、背誦全詩,體會感情。
    1、詩人李白看到明亮的月光,為什么感覺像撒在地上的霜?
    2、靜夜是深夜,為什么深夜詩人還沒睡?
    3、詩人這樣想念、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我們該怎么讀出思鄉(xiāng)之情呢?
    4、學生自由練習。指名讀。
    5、背誦全詩歌。
    六、總結(jié)。
    1、教學(梅花)學會詩中的5個生字,理解詞義。
    2、有感情地讀背全詩3體會梅花的風格
    理解詩中的重點字詞的意思。
    一、啟發(fā)談話
    二、聽課文錄音
    三、理解詩義
    1、學習12兩句。
    2、正確朗讀兩句。說說帶點字的意思:數(shù) 凌
    3、說說兩句的詩意“墻角邊有幾枝梅花,因為正毛著嚴寒獨自開放”
    4、學習34句。
    5、正確讀。
    6、理解帶點字“遙 為 暗”。
    7、試說兩句的詩的意思“遠遠就知道那不是雪,因為有淡淡的清香飄來?!?BR>    四、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五、指導背誦。
    古詩登教案篇四
    一、復習設(shè)計說明:古詩文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古詩文的學習是青少年了解民族傳統(tǒng),接受優(yōu)秀民族文化熏陶的捷徑。《語文課程標準》對古詩文的學習作了明確要求,要求7—9年級學生背誦80篇古今優(yōu)秀詩文。本期在進行古詩詞的教學時,我進行了一些探討,現(xiàn)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教學故詩的復習設(shè)計。
    二、教學目標:
    1、體會詩的'意境及作品風格。
    2、領(lǐng)略詩歌和音樂完美結(jié)合的神韻,吟唱仿寫古詩詞。
    3、學生作品——仿詩。
    三、教學過程:
    (一)、教師活動:
    1、復習以前所學古詩詞。
    2、指生朗讀或背誦所學古詩。
    3、分類復習如寫景、說理等類的古詩。
    4、自主、合作、探究、賞析理解古詩的意思。
    5、討論、探究古詩詞特點。
    7、學生作品展示。
    8、互評互改仿寫古詩作品。
    9、作業(yè):默寫制定古詩背誦篇目。
    (二)學生活動:
    1、復習以前所學古詩詞。
    2、指生朗讀或背誦所學古詩。
    3、分類復習如寫景、說理等。
    4、自主、合作、探究、賞析。
    5、討論、探究古詩詞特點并理解古詩的意思。
    7、學生作品展示。
    8、互評互改仿寫古詩作品。
    9、作業(yè):默寫制定古詩背誦篇目。
    四、教學反思。
    古詩詞很好的體現(xiàn)了漢語的音樂美,有雙重疊韻,有平仄相對,通過演唱,學生可以深切地感受漢語的那種節(jié)奏感、韻律感,培養(yǎng)高雅的審美情趣。
    復習古詩詞的教學目的:
    1、繼續(xù)領(lǐng)略詩歌和音樂完美結(jié)合的神韻,體悟純文學藝術(shù)和流行文化互相融合的精妙,增強對詩歌藝術(shù)的親和力。
    2、通過古詩詞的復習,學生做到:讀一讀,感受美;鑒賞美;看一看,理解美;寫一寫,創(chuàng)造美。
    3、提高藝術(shù)鑒賞水平,積累古今詩詞。
    教學方法:吟誦——翻唱——仿寫。
    注重實踐,注重體驗。
    本堂課復習目標設(shè)計的意圖在于:讓語文課充滿“語文味”,讓學生體會詩情畫意,吮吸文明智慧,激發(fā)自己創(chuàng)作詩歌的熱情。讓學生仿寫古詩詞,鼓勵學生進行實踐創(chuàng)造,從而提高自身文學素養(yǎng)。
    古詩登教案篇五
    1、朗讀《鋤禾》。
    2、用自己的話把《鋤禾》這首古詩的意思講一講。
    1、板書課題,領(lǐng)讀。農(nóng)民什么地方值得人們同情呢?
    2、教師范讀,領(lǐng)讀。
    (1)自讀課文,圈出生字詞。收閑田農(nóng)夫粟猶自由拼讀,讀準字音。熟記、練寫生字。
    (2)指導朗讀,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頓。
    (3)自由讀課文,指名朗讀,相機指導。
    1、教師介紹粟。
    2、學生,弄懂“無”和“猶”的意思。
    4、檢查試講情況,指名講解。
    5、觀察課本上的插圖,說說圖意。
    6、為什么豐收農(nóng)民還要餓死呢?
    7、對照板書練習背誦。
    1、畫去括號內(nèi)不恰當?shù)钠匆簟?BR>    2、解釋。
    3、詩句中“一?!钡摹傲!北硎荆ǎ?,“萬顆”中的“萬”表示()。
    4、用自己的話講《憫農(nóng)》的詩意。
    5、背誦《憫農(nóng)》。
    古詩登教案篇六
    1、會認4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詩歌,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背誦其它寫秋的古詩。
    教學掛圖。
    1、背誦《贈劉景文》。
    2、導語;豐收的秋天令人欣喜,秋天的山林又是一番怎樣的景像呢?
    3、出示教學掛圖。
    4、講楓林美。(要求用上學過的詞匯)層林盡染疊翠流金。
    5、詩人是怎樣描繪這美景呢?
    6、自由讀詩《山行》。
    7、找出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認讀。
    2、組詞認讀。
    石徑、斜坡、楓林、于是。
    3、出示生字果樹一棵測認讀情況。
    4、指導書寫。
    于、首、楓(注意“首”字下面是“自”而不是“白”)。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
    2、聽錄音,畫出節(jié)奏、
    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3、自由讀詩、齊讀后找出疑難之處。
    4、略知詩意。
    (1)課件演示山路彎彎曲曲伸向深山的情況。詩意;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走向秋天的深山。
    (3)詩人登上寒冷的山坐在石頭上是為了看什么?(火紅的'楓林)。
    (4)引導:能否讀出詩人愛看楓林的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5)出示春花與楓葉比較圖。誰紅?楓葉比二月花(春花)還紅。
    (6)了解“二月”之意;二月即春天。
    (7)教師在學生講后歸納詩意。
    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登上秋天的深山,
    在飄著白云的地方居住著人家。
    停下車是因為愛這傍晚的楓林,
    秋天的霜染過的楓葉比春天的花還紅。
    (8)出示平時的楓葉與經(jīng)霜的楓葉進行對比、認識霜葉紅的原因。
    5、朗讀詩歌。
    (1)這時候的楓林像什么?(火炬、花海)。
    (2)這么美的楓林該怎么讀?(讀出快樂、歡喜……)。
    6、齊誦詩歌。
    注意重讀以下詞語:寒山、石徑斜、生處、楓林晚、二月花。
    7、背誦禱歌。
    一、背誦課外搜集的寫秋的侍。
    作業(yè)設(shè)計。
    一、背誦古詩。
    二、看拼音寫詞語。
    yishoufenglingyushi。
    ()()()。
    古詩登教案篇七
    1、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歌。
    2、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歌所蘊含的意味。
    2、了解詩的作者的相關(guān)知識。
    教學重點難點:了解詩句所蘊含的意味。
    教學過程:
    春天來了,小草綠了,花兒開了,柳樹發(fā)芽了,一切是那么充滿生機。春天在人們心中是那么地美好,在畫家、詩人的眼中更是別具一格,許多詩人把對春天的贊美、對春天的感受融入到一句句詩句中,誰能背幾首與春天有關(guān)的詩?(指名背詩)。
    過渡: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詩句,首先我們學習第一首《江南春》。
    (1)《江南春》作者唐代詩人杜牧。
    (2)釋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描寫江南的綺麗春色。
    (3)介紹時代背景:唐代貴族統(tǒng)治者大興建寺之風,妄想借神佛保佑,長治久安,這使詩人想到了南朝統(tǒng)治者的覆滅,所以詩人在詩中借古諷今。
    1、自讀詩歌,掃除字音障礙。
    2、根據(jù)詩句、插圖,想想詩句意思。
    3、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1、品讀一、二句。
    詩歌以哪些景物表現(xiàn)江南春色?
    (鶯啼、綠葉、紅花、水村、山郭、酒旗,組成了一幅江南春景圖)。
    結(jié)合插圖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這些景物。
    師補充:一二句寫今,千里江南,到處是綠葉紅花,到處是水村山郭,到處是酒旗招風,展現(xiàn)了一幅生機勃勃、春色無邊景無限的畫面。
    2、品讀三、四句。
    從詩句中可以知道南朝什么很多?
    師補充介紹南朝為什么有這么多寺廟。
    現(xiàn)在這些寺廟怎么樣呢?
    (并不都在,有的倒塌,有的破損,飄搖于蒼茫的風雨之中)。
    連起來說說這兩句詩句意思。
    1、有感情地朗讀。
    2、整首詩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詩人眼前是一派美好春景,將實景和想象融為一體,多么令人陶醉!詩人隨之而來的觸景生情,聯(lián)想起歷史上南朝興寺而亡,而今的.唐朝依然重蹈覆轍,怎不感慨橫生?)。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歌。
    2、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歌所蘊含的意味。
    2、了解詩的作者的相關(guān)知識。
    教學重點難點:了解詩句所蘊含的意味。
    教學過程:
    指名背誦《江南春》,并說說詩句意思。
    1、解釋詩題,簡單介紹詩人。
    (1)《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詩人程顥。
    (2)這首詩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興所致寫下來的。描寫了風和日麗的春日景色,抒發(fā)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2、初讀解疑。
    (1)自由朗讀,掃除文字障礙。
    (2)解疑:
    “傍”“隨”“過”“川”怎么理解?
    “時人不識”怎樣理解?
    “偷閑”是什么意思?
    3、再讀解意。
    (1)品讀一、二句。
    這兩句描繪了怎樣的春景?
    這兩句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2)品讀三、四句。
    “時人”為什么“不識”?
    詩人擔心人們說閑話嗎?為什么?
    (3)連起來說說詩句意思。
    一二句寫景:淡云、輕風、紅花、綠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長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BR>    4、指導反復朗讀,感受古詩文字和意境的美。
    古詩登教案篇八
    本課選編了唐(送孟浩然廣陵)李白和(出賽)。王昌齡;宋(泊船瓜洲)各安石和(秋夜交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陸游各兩首古詩。詩人在古詩中表達了朋友之間的離別之情,思鄉(xiāng)之情以及憂民的愛國之情。
    1認真看注解,正確理解每首詩的意思。
    2觀察插圖,想象詩中的意境。
    3體會詩人在古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能在誦讀中較準確地把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
    5練習背誦課文。
    1啟發(fā)學生認真看注解,正確理解詩句的意思。
    2根據(jù)詩句意思。結(jié)合觀察插圖,想象詩中的意境。
    3誦讀時能較準確地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
    體會詩人在古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一檢查朗讀古詩:
    1請四句同學分別讀古詩,大家評議。
    2齊讀四首古詩。
    二看注解,正確理解詩句的意思。
    1學生邊看注解,邊理解詩句的意思。
    2投影出示,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
    (1)讀句子,寫出帶點字的意思。
    1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2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3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4遺民淚盡胡尖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2)指名讀字義,全班齊計字義。
    3分組討論,理解詩句的意思。
    每人講一講古詩的意思,互相補充。
    4質(zhì)疑。
    對著注解,后,仍不理解的字,詞。句提出。
    5指名講解每首古詩的意思。
    三看插圖,想象詩中的意境。
    1提問:
    (1)每幅插圖中年描繪的情景,體現(xiàn)了哪些詩句的內(nèi)容。
    (2)觀察每幅插圖后,你有什么感受?
    明確:
    (1)第一幅: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第二幅: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第三幅: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
    第四幅: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2)要點:
    一感情深厚。難舍難分。
    二熱愛故鄉(xiāng),思念故鄉(xiāng)。
    三希望過和平的生活,反對戰(zhàn)爭。
    四希望收集失地,熱愛祖國。
    板書:孤帆。
    送孟浩然之廣陵。
    惟見。
    又綠。
    泊船瓜洲。
    何時.......還。
    飛將在。
    出塞不教。
    秋夜將曉出籬門淚盡。
    迎涼有感南望。
    2讀句子,練習能正確地讀出古詩中的意境。
    四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1齊讀四首古詩。
    2思考;
    (1)畫出每首詩中表達詩人思想感情的句子。
    (2)每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全班討論。
    板書:
    (惜別之情)。
    (思鄉(xiāng)之情)。
    (愛國之情)。
    (憂國憂民,愛國之情)。
    板書:孤帆。
    送孟浩然之廣陵(惜別之情)。
    惟見。
    又綠。
    泊船瓜洲。
    何時......還(思鄉(xiāng)之情)。
    飛將在。
    出塞不教(愛國之情)。
    秋夜將曉出籬門淚盡(憂國憂民)。
    迎涼有感南望(愛國之情)。
    古詩登教案篇九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三首古詩詞,能默寫前兩首古詩。
    3、通過誦讀、解讀、悟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體會課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激發(fā)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之情。
    :學習詩詞的內(nèi)容,想象詩詞中描寫的情景。
    :結(jié)合詩詞句展開想象,并能描述出來。
    1.查閱有關(guān)詞的資料以及三位詩人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情況。
    2.課文插圖。
    :兩課時。
    1.板書課題。
    2.自由讀題,說說題意。
    “鄉(xiāng)村四月”是指江南農(nóng)村初夏的時節(jié)。
    3.出示插圖,觀察感受。
    4.簡介詩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詩人,一生未做官,描寫了許多田園生活的詩篇。
    1.教師范讀,學生整體感知誦讀的節(jié)奏和詩的畫面。
    2.學生自由練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握節(jié)奏,注意“蠶”“?!倍际瞧缴嘁?。
    3.指名朗讀,相互學習,相互欣賞。
    4.組內(nèi)輪讀,試著利用工具書或文中注釋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講講詩意。
    1.自由誦讀,邊讀邊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
    2.逐句品評,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寫了江南水鄉(xiāng)初夏時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寫了勞動人民緊張繁忙的勞作,也同時體現(xiàn)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贊美?!吧佟薄安拧薄坝帧蓖怀隽藙谧鞯姆泵?。
    3.想象畫面,有感情地朗讀。
    自學《四時田園雜興》。
    1.按照學習《鄉(xiāng)村四月》的方法自學,畫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組內(nèi)交流,教師指導點撥。
    3.全班交流自學成果。
    4.背誦。
    2.你知道什么是詞嗎?
    教師簡介:詞初名曲、曲子、曲子詞。也就是為曲所填的詞。由于詞的長短不一,還被稱作長短句。這是與詩的不同之處。
    3.你了解或背誦過詞嗎?試著背一背。
    1.自由讀詞,練習讀正確、讀流利,注意“塞”“蓑”的讀音。
    2.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說說你喜歡這首詞嗎?為什么?
    3.默讀詞,畫出詞中描寫的各種景物。
    4.再讀詞,邊讀邊畫出詞中難理解的詞和句,先按照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己理解,解決不了的問題和同桌交流討論。
    5.全班交流:交流重點:斜風細雨中垂釣的人兒為什么不想回家?詞中出現(xiàn)了哪些顏色?
    1.教師導語: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又充滿活力。
    2.教師范讀,體會詩情畫意。
    3.學生練讀,想象整體畫面。
    4.指名朗讀,教師指導。
    5.同桌互讀,相互欣賞。
    1.有感情地背誦《漁歌子》。
    2.背一背你喜歡的詞。
    3.默寫兩首古詩。
    白鷺飛斜風細雨。
    漁歌子桃花流水熱愛大自然。
    鱖魚肥不須歸。
    古詩登教案篇十
    1、能根據(jù)詩句,進行合理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的情趣。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詩句,并說說詩句的意思。
    3、背誦兩首古詩。默寫《四時田園雜興》。
    :2課時。
    1、聽老師讀古詩。
    2、看圖,說說圖上畫的是誰?他們在干什么?
    1、讓學生自己找出不理解的字或詞。
    2、由學生自己解決問題。
    3、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1、用自己的話說說“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钡囊馑?。想象詩句描寫的景象。
    2、練習背誦,默寫課文。
    3、聽老師讀古詩。
    4、看圖,說說圖上畫的是誰?他們在干什么?
    4、讓學生自己找出不理解的字或詞。
    5、由學生自己解決問題。
    6、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1、用自己的話說說“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的意思。想象詩句描寫的景象。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古詩登教案篇十一
    1、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能借助注釋和課外收集的資料,正確理解詩句的意思。
    2、從詩句中想開去,通過對南宋歷史背景資料的交流,以及陸游其他詩句的映照,深入體會詩人因祖國分裂而悲傷,因人民遭受苦難而悲痛,因南宋統(tǒng)治者屈辱求和、茍且偷安而悲憤以及對收復失地、重新統(tǒng)一祖國無比渴望的思想感情。
    3、在體會詩的情感的基礎(chǔ)上,反復呤誦詩句并能熟讀成誦。
    4、通過對陸游多首詩的滲透學習,了解詩人一生的追求與夢想,感悟詩人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懷,構(gòu)建起詩人鮮明的愛國形象。
    1、跨越時空,走進南宋那段歷史,并借此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過多種方式的讀,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受。
    一課時。
    1、公元1210年元月,中國農(nóng)歷年的臘月,在浙江杭州,這個南宋王朝的都城里,到處都彌漫著喜慶的氣氛,因為一年中最濃重的節(jié)日——春節(jié)就要到了,朝中的文武百官都忙著喝酒、送禮、看歌舞,但在離杭州不遠的山陰的一所房子里,一位85歲的老人躺在床上,病得只剩最后一口氣,他看了一眼墻上掛著的寶劍,喚來兒孫,寫下了他一生中最后一首詩。(出示《示兒》配圖陸游)。
    2、讀題。
    3、引導說說題意。
    “示兒”可以說是告訴兒子,在這里指對兒孫們有所交代,相當于遺囑。
    4、這位老人是誰?對陸游你知道些什么?學習書寫“宋”“翁”
    【陸游資料】。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與楊萬里、范成大、尤袤并稱“南宋自大家”。他的詩抒發(fā)政治抱負,表現(xiàn)渴望國家統(tǒng)一的強烈愿望。朱自清稱贊其為我國古代最愛國的詩人。
    1、自由朗讀《示兒》。讀的時候,把字音讀準確,詩句讀通順,注意詩句內(nèi)部的停頓。(找生讀,相機評價引導)。
    2、指名回答,古詩用了短短二十八個字,表達了詩人怎樣的牽掛和叮嚀?
    1、請同學再讀讀這首詩,一邊讀,一邊借助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默讀對照注釋理解詩意。畫出有困難的地方。(交流糾正,相機進行翻譯古詩文方法的引導)。
    學生說詩意,教師相機點撥。
    2.出示南北宋版圖對比,幫助理解“北定”。
    師作補充:公元1126年,也就是陸游出生的第二年,金國占領(lǐng)了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第三年把北宋的兩個皇帝,一個是太上皇宋徽宗、一個是當朝皇帝宋欽宗擄去,北宋亡國。欽宗的弟弟趙構(gòu)逃到南方,在臨安建立南宋。但是南宋小朝廷卻偏安一隅,不思收復中原的領(lǐng)土。從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淪為金人的領(lǐng)土,中原的老百姓被金人奴役。直到陸游八十五歲逝世時,也沒有恢復中原的統(tǒng)治。詩人在臨終時提筆寫下了《示兒》這首詩。
    3.師:對于這首詩你們理解了嗎?
    詩陸人游在臨終之前未了的心事是——不見九州同。
    他臨終前仍然在期盼的是——北定中原日。
    4.師范讀。聽到老師的朗讀,你感受到了什么?
    1、從這句詩中體會到了陸游此時此刻怎樣的心情?
    生自由回答。
    師:用詩中的詞就是——悲。板書:悲。
    詩人為什么感到悲傷?(不見九州同)。
    2、出示清明上河圖。
    感受九州統(tǒng)一時的北宋繁榮安定的生活。
    3、出示《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范讀思考想象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感受被禁并統(tǒng)治的大宋百姓受盡屈辱的生活。體會陸游的悲痛。
    再讀全詩。
    4.出示《題臨安邸》,體會詩人的悲憤之情。
    師:那遺民日夜盼望的王師呢,那宋朝朝廷的皇帝和大臣們呢?他們都在干什么?有一個叫林升的詩人看到了。
    多媒體出示《題臨安邸》。
    輕聲地讀一讀這首詩,你能看到林升所描繪的那幅景象嗎?
    中原河山淪陷,遺民淚盡,可在杭州的西湖邊朝廷權(quán)貴們卻還在醉生夢死、花天酒地,早已把中原的老百姓丟到了九霄云外。那么現(xiàn)在,詩人的心情僅僅是悲痛嗎?不!是悲憤!
    生命即將結(jié)束,但是還沒有盼來國家的統(tǒng)一,是悲傷,是悲痛,是悲憤!這些情感膠著在一起再讀:《示兒》。
    師過渡:這樣的朝廷做不了什么,但是詩人絕望了嗎?從哪句詩可以感受到。
    1、指導讀好三四句。
    2.出示陸游詩句,加深對詩人愛國之情的體會。
    多媒體出示,并引讀:
    陸游在20歲的時候就立下了親臨戰(zhàn)場、殺敵報國的志向。(出示: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雖然他直到40多歲才有機會在軍中做了一名軍官,一生并未做過高官,而且屢次受到投降派的排擠,但是他(出示:位卑未敢忘憂國),68歲時他退居家鄉(xiāng),在偏僻的山村,年邁的他(出示: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戌輪臺。)直到82歲,他還高唱(出示:一聞戰(zhàn)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他在世時沒有看到祖國統(tǒng)一,傷心悲憤(出示: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但他堅信著失地定能收復,祖國定能統(tǒng)一,臨終前諄諄囑咐著兒子(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此時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答: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師板書:聽不到還要聽,盼不到還要盼,這都源于他那一顆拳拳的——愛國之心。
    愛國至死不渝。
    3.師:詩人愛國情懷至死不渝,讓我們大家一起發(fā)出陸游心中的期盼:誦讀《示兒》。
    清末梁啟超對陸游這樣寫道:
    (多媒體出示)有一種厚重的催人淚下的情感,叫愛國,有一位偉大的無法不敬仰的詩人,是陸游。
    此時此刻你想對陸游、對自己、對大家說些什么?
    同學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們應該像詩人陸游那樣胸有祖國,抱效祖國。讓我們帶著對陸游的崇敬之情再次誦讀他的壓卷之作——《示兒》吧。
    在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像陸游一樣的愛國主義詩人還有許許多多,有屈原、杜甫、范成大、文天祥……讓我們從小立下愛國志,續(xù)寫新時代的愛國詩篇。
    作業(yè):搜集愛國詩篇,制作愛國詩集,或者開朗誦會。
    示兒。
    南宋悲。
    陸游愛。
    放翁盼。
    古詩登教案篇十二
    目標:知識: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認識4個生字。
    能力:背誦四首古詩。
    情感:體會詩中蘊含的思想感情,想象詩中描繪的優(yōu)美詩境。
    重點:朗讀背誦四首古詩。
    難點:想象詩中描繪的自然美景。
    教法:讀中領(lǐng)悟。學法:自主探究。
    教具:掛圖、課件、資料。
    流程:
    一、組織教學:
    二、讀熟詩句:
    1、讀準字音。
    2、把詩句讀通順,讀流利。
    3、讓學生體會怎樣才是讀詩,為下一步誦詩奠定基礎(chǔ)。
    三、讀懂詩意:
    1、讓學生自己對照時候的注釋,想一想每句詩的大概意思,在想想哪些詞語的意思還不理解。
    2、小組學習,向同學和老師請教。
    3、教師對學生的提問予以點撥后,要求學生把各句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四、體會詩境:
    1、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
    2、在讀的基礎(chǔ)上,展開豐富的想象,并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語言描繪出來。
    一、組織教學。
    二、朗讀抒情:
    1、指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用自己的朗讀把詩人的感情表達出來。
    2、配樂朗讀,在朗讀中加深體會,獲得審美感受。
    3、在朗讀中自然成熟。
    三、欣賞解讀:
    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首古詩,從詩的感情、意境、語言等方面談自己的理解。
    四、拓展誦讀。
    五、積累內(nèi)化:
    1、認讀文中的生字詞,背誦四首古詩。
    2、閱讀其他描繪自然風光的古詩。
    板書:
    晚日。
    晚春江情寄友人遠山晚景綺麗。
    春草懷戀家鄉(xiāng)。
    望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