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好的教案必須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并且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案的編寫要注重教學方法的選擇,并結合適合的教學媒體和教具。這些教案范文是經過驗證的,是一些教師實際教學中的成果,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六年級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篇一
《用心靈去傾聽》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主題為“感受人間真情”,旨在通過這一組課文的學習,感受人間真情,學習如何通過人物語言、心理描寫等來抒發(fā)美好情感。
本文講述“我”與問訊處工作人員蘇珊的交往過程,從幼時初識蘇珊,一直寫到蘇珊離開人世,其中重點寫了四次打電話:小時候“我”手指砸傷了,金絲雀死了,長大后再相約,最后一次聞遺言。他們素未謀面,是通過電話一次又一次的交流,是蘇珊的“用心靈去傾聽”,形成了彼此間情同母子的美好感情。感情因語言交流而起,情感借語言描寫傳遞,因此文本中的語言描寫尤其值得我們關注。
在課堂上,我問學生:蘇珊用心靈傾聽了“我”幾次?可能是我的表述有問題,可能是學生聽不懂這個問題,無一人回答。后來我又問:“我”給問訊處打了幾次電話?分別是因為什么事情?這時候,學生們才開始仔細尋找相關語句。在概括回答時,也能很輕易地回答出來。
關注言語內容,體會人物品質:我讓學生讀一讀蘇珊對“我”說的話,問:蘇珊為什么不直接告訴作者金絲雀死了呢?對于這個問題,學生很容易就能知道:她很有愛心,是在慎重、認真地“想了想”之后,用“去另一個世界歌唱”來撫慰孩子,用自己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影響“我”,讓“我”不再傷心。
對于蘇珊的品質,學生都能很容易地讀出來,可見這個知識點對于他們來說比較容易,一讀就懂。
聚焦照應手法,體會美好感情:這是我在課堂上沒有提及的,改正如下:
長大后“我”試著聯(lián)系蘇珊,聽到蘇珊熟悉的聲音,我說:“蘇珊?你能告訴我‘修理’這個詞怎么拼寫嗎?”她沉默了一會,說:“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經好了?!?BR> 生活中,我們和多年沒聯(lián)系的朋友通常會怎么說話?應該讓學生進行簡單的口語交際模擬,然后讓他們對比文中的對話,發(fā)現(xiàn)有什么地方不合常理。課文中的一問一答都極不合理――問得怪:長大后已經工作的“我”難道還不知道“修理”怎么拼寫嗎?干嗎要這樣問呢?答得怪:蘇珊完全是答非所問,不說“修理”的拼寫方法,卻言手指的傷。
這是怎么回事呢?聯(lián)系上文,發(fā)現(xiàn)了言語背后的秘密――照應手法。一問一答,問非真問,答非所問,卻都和前文照應,說明多年前的交往一直記在彼此的心中,盡管時隔多年,默契依然,感情依然,讀來倍感親切、動人,而且行文前后照應,更顯結構嚴謹。發(fā)現(xiàn)了這一點,學生就能很快就找到文中還有多處照應,比如上例中的`“去另一個世界歌唱”等。
品讀概述語言,遷移學習語用:課堂上沒有提及,改進如下:
出示文本:
我對她講了這些年來我的情況,并告訴她,她為兒時的我所做的一切有多么重要。蘇珊對我說,她也要感謝我。她說她沒有孩子,我的話使她感受到了做母親的幸福。
提問:對比前面的對話,你發(fā)現(xiàn)它們在表達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討論交流后明確:前文是直接引用人物語言,表達時有提示語,人物語言放在雙引號中。后文是簡要概括人物語言的主要內容,屬于間接概述,不用雙引號。
教師繼續(xù)追問:究竟是什么原因,作者這里要采用間接概述的人物語言描寫方法呢?
接著按照學生認知發(fā)展的規(guī)律,安排一個語境中的遷移運用,學習間接概述的寫法――文章最后六個自然段寫當湯米再一次回到故鄉(xiāng)小鎮(zhèn),撥通“問訊處”時,接電話的不再是蘇珊,是另一個女人,文章用三個自然段直接引用了她的語言。你能將它們轉換成間接概述嗎?寫一寫。
學生完成概述練習,然后交流、評議,重點關注稱呼以及標點符號的變化,并再次體會表達的不同效果。至此,學生完成了從“認識――實踐――遷移”的流程,學會了概述描寫。
一篇略讀課文,不單單是要讓學生知道文章大意,了解人物品質,還要學會方法,遷移運用。這堂課我只上了25分鐘,很多語用的東西都沒有,現(xiàn)在重新設計教學板塊,認為在以上的三個板塊的教學中,學生既能關注內容,又聚焦表達,既感受人物品質,也能發(fā)現(xiàn)表達形式的秘密。
六年級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篇二
昨天晚上,自己扛著攝像機教學了一篇《唯一的聽眾》,慢慢找到了一點上情感類課文的感覺。今天,趁熱打鐵,設計教學了一篇略讀課文《用心靈去傾聽》。全文圍繞“我”與蘇珊的交往過程這條主線展開,脈絡清楚。課文先寫“我”開始以為蘇珊是住在電話機里的無所不知的小精靈,只要撥“105”,就能得到她的幫助。然后寫“我”的手指被錘子砸傷,情急之中撥通了電話,得到了蘇珊的熱情幫助,對她產生了好感。接著寫“我”與蘇珊聊天,蘇珊總是用心靈傾聽“我”的聲音,耐心地給“我”幫助與安慰,她成了“我”從未謀面的第二個母親。最后寫長大后,“我”利用回故鄉(xiāng)的機會與蘇珊取得了聯(lián)系。就在我們約定見面的前夕,蘇珊不幸病逝了?!拔摇鄙钋械貞涯钏?BR> 首先,我從昨晚的課堂導入,引入今天的課題?!坝烧n題這樣一個錯位的用詞搭配,我相信你一定有所發(fā)現(xiàn)或有所疑惑!”在問題的引導下,引導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或多或少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等到學生朗讀完畢,我請學生說說最令你感動的故事情節(jié)。隨機引導學生朗讀課文,這也算指導朗讀吧。在學生說到課文的最后一句:隨后,她給我讀了紙條上的留言:湯米,我要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有的學生說,我感動于蘇珊面對死亡能如此平靜面對;有的學生說,我感動于蘇珊有一顆美好的心。我引導:作者――我,將這句話留在了文章的.結尾,這是作者的情感發(fā)展的高潮。作者真的感動于蘇珊那一顆平靜的心嗎?教室里反映者寥寥無幾?!拔覀兿炔患敝伎歼@個問題,我們先放一放,讓我們先去看看我和蘇珊之間發(fā)生的故事吧!”隨后,組織學生概括文章,讓學生直面一個個故事,在故事的概括中,隨機幫助學生感受語言。
課堂結束了,我覺得在這個浮躁強刺激的社會里,讓學生去感受那一個個平面素面的文字的溫度,只有引領學生走進文字,讓文字與自己的生活經驗聯(lián)系起來,與作者一樣感同身受,抽象的文字才能樹立在學生的面前。學生畢竟是感性經驗的,用一套一套的道理去說服孩子,任何祖國語言,熱愛語文,還不如一點一滴用形象去感動孩子。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漸漸讓學生體會到文字的溫度。
六年級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篇三
學校進行的第一輪賽課,我講的是12課《用心靈去傾聽》。雖然我也做了精心的準備,但還是出現(xiàn)了諸多的問題。評課過后,我對我上的這節(jié)課進行了認真的反思,覺得我的課堂上存在有以下問題:
一、自學指導設計不合理,更不科學。
二、引導語不夠嚴密,,教師語言羅嗦。
三、分析句子時,脫離了課文,導致學生理解困難。
四、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生生互動不夠,課堂氣氛沉悶。
經過認真總結,制定下一步整改措施如下:
一、學習目標和自學指導的設計一定要更科學,更有針對性。
二、學習于永正的語文教學法,使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文。
三、引導語也要精心設計,教師語言要盡量簡潔,干凈利索。
四、想辦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同時加強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
總之,我會認真接受他人的意見,學習其他同仁的優(yōu)點長處,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盡己所能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
六年級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篇四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了解我和蘇珊的交往過程,感受真情。
3、能夠運用自己掌握的讀書方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4、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學會關愛他人,懂得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了解我和蘇珊的交往過程,感受真情;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學會關愛他人,懂得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
【課前準備】。
1、課前讓學生預習課文,借助工具書學習自己不懂的字詞。
2、課前讓學生利用雙休日等休息時間,就近觀察車站、醫(yī)院、商場、銀行的問訊處,了解問訊處的服務時間與服務內容,實地感受問訊處工作人員的服務態(tài)度,并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與問訊處工作人員交流。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的耳朵都可以聽到很多聲音,飛機飛過的聲音、下雨的聲音、人們說話的聲音就像現(xiàn)在,同學們可以聽到老師說話。那么老師想請問同學們,這樣的聽是傾聽嗎?(提問學生,總結學生答案)。
師:傾聽就是認真地聽,仔細地聽。但它還有什么更重要更深的含義嗎?清晨的樹林中,一位傾聽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給了我信心。傾聽的力量多么神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有關傾聽的故事,讓我們更深入地去了解傾聽的內涵,看看這次傾聽又給誰帶來了什么樣的幫助?。
二、揭題解題。
1、出示課題:師在課件中出示課題,并在黑板上板書:12*。
六年級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篇五
1.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2個生字。
(2)能正確地搭配詞語。
2.能力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認識本課的2個生字。
2.初讀課文,讀準字音,不理解的詞語可以。
3.思考下列問題:
(1)“我”是如何與“小精靈”開始通話的?
(2)“我”與“小精靈”都聊了哪些事情?
4.提出不懂的問題。
5.全班匯報,檢查學習情況。
三、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思考下列問題。
1.“我”長大后為什么想認識蘇珊?
2.當“我”看到蘇珊的留言時有什么感受?
3.假如蘇珊一開始沒有給“我”幫助,那這個故事的結局應該是如何的?
四、全班交流。
說一說最近令你感動的事情。
六年級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篇六
1、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了解“我”和蘇珊的交往過程,感受真情。
2、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研讀過程中,感悟真情,理解用心靈去傾聽能給別人帶來快樂,還能讓自己感受到幸福。
3、領悟文章前后照應的寫作手法,體會好處。
理解課文,懂得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
進一步領會文章的寫作手法,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2、師生寫課題。
3、齊讀課題。說說你從課題中能鎖定的關鍵詞是什么?你認為傾聽是一種怎樣的聽?
1、課件出示生字詞,齊讀并理解“問訊處”和“從未謀面”的詞語意思。
2、問訊處是什么地方?(總結學生答案,介紹有關問訊處的小知識)。
3、也就是聲訊臺,把誰和誰聯(lián)系在了一起?
4、誰能用簡潔的語言說說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一)蘇珊,一個普通的接線員,而我只是一個小孩子,雖然我們沒有見過面,但是她已經在我心中有了很重要的地位。你能從文中的那句話可以看出。
出示句子:但是我非常想認識蘇珊,認識這個從未謀面卻如同我第二個母親的人(齊讀)。
母親,那是我們最熟悉親近、最愛我們、可以依賴的人哪!而我,卻把從未謀面的蘇珊當成了我的第二個母親,這是對蘇珊多么高的評價??!
(二)出示句子:
但是我非常想認識蘇珊,認識這個從未謀面卻如同我第二個母親的`人(齊讀)。
母親,那是我們最熟悉親近、最愛我們、可以依賴的人哪!而我,卻把從未謀面的蘇珊當成了我的第二個母親,這是對蘇珊多么高的評價??!
(三)【合作探究】:
速讀文章5——11自然段,蘇珊給了小時候的“我”那些幫助?這些幫助重要嗎?
獨學:用簡短的語言概括蘇珊為“我”所做的事;
對學:哪件事最讓自己感動,用筆圈畫關鍵詞(人物言行,心理描寫),與同桌交流呀。
群學:組內組織交流,派一名代表發(fā)言。
1、交流展示:
小結:“我”手指受傷了,她教我自救;
“我”學習上遇到難題了,她教我解答難題;
“我”的金絲雀死了,她安慰、鼓勵我;
重點體會“這只可愛的小鳥,它到另一個世界唱歌去了?!?BR> 小結:小時候無論在生活上,學習上,心理上遇到困難時,我都會求救蘇珊,每一次,她都猶如母親一樣細致耐心的為我排憂解難,讓我快樂成長。
2、引讀“但是我非常想認識蘇珊,認識這個從未謀面卻如同我第二個母親的人(齊讀)。
3、蘇珊怎樣待我和她的交往的?
蘇珊對我說,她也要感謝我。她說她沒有孩子,我的`電話使她感受到了做母親的幸福、)。
【合作探究二】:
我的電話讓蘇珊感受到做母親的幸福,從哪里看出來?
獨學:快速瀏覽課文,畫出相關語句,品讀。
對學:同桌相互交流感受、
1、展示交流:
2、分角色朗讀:
電話里傳來了我熟悉的聲音,我說“蘇珊?你能告訴我‘修理’這個詞怎么拼寫嗎?”
她沉默了一會兒,說“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經好了。”
(我們一起大笑起來。)。
3、(沉默了一會兒,說明了什么?她的幽默回答,是我?guī)Ыo了它童真,讓她感受到做母親的幸福。)。
4、小結:的確,在生活中,我們既是傾聽者也是被傾聽者,愿我們在生活中能用心靈去傾聽別人,你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芍^是是“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5、最終,我沒有見到這個從未謀面的第二個母親,卻只看到了一張紙條:“湯米,我要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此時湯米會有什么感受?想一想蘇珊為什么要這樣說呢?你會對去世的蘇珊說些什么?請寫幾句話感激她對你的傾聽和安慰。
生活中,我們不但要做一個善于用心靈去傾聽的人,還要做一個善于用心靈去發(fā)現(xiàn)的人,這篇課文不少地方運用了前后照應的寫法,誰來說說你找到的句子。
前后照應的作用:
1、使文章層次分明,結構更嚴謹。
2、增強語氣,突出作者要表達的情感。
“我”快樂著、幸福著,因為有了像蘇珊這樣未曾謀面的慈祥的母親,在我成長的路途中為我排憂解難;蘇珊快樂著、幸福著,因為“我”這樣調皮的小鬼讓她感受到母愛的偉大,這一切都是彼此用心靈去傾聽的結果。
1、出示盧梭名言。
2、請大家圍繞“幫助別人,快樂自己”創(chuàng)造一句格言。
3、小結:讓我們都像蘇珊那樣用心靈去傾聽,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1、摘抄文中前后照應的句子,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綠山墻的安妮》—加拿大作家蒙格瑪麗。
《根鳥》——中國作家曹文軒。
《窗邊的小豆豆》——日本作家黑柳徹子。
《小海蒂》——瑞士作家。
六年級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篇七
《用心靈去傾聽》是西班牙一個真實的故事,我在引導學生閱讀感悟時,緊緊抓住心靈和傾聽兩個詞,體會蘇珊是怎樣用心的,又是怎樣有耐心地傾聽?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做一個用心的傾聽者。引導學生注意蘇珊對死亡的樂觀主義態(tài)度,她對待鳥兒和自己的死亡都很從容,“到另一個世界唱歌去了。”多么美好的意境,這種態(tài)度是值得我們每個人稱道的。在這堂課中,我緊扣“傾聽”一詞,采用小組合作的方法及師生、生生演一演的方法感受他們之間的.故事。并讓學生找到重點句子,進行朗讀感悟,感悟到她的樂觀、耐心善良、溫柔、細心;品味蘇珊對“我”那母親關愛。進而理解“我”心中的蘇珊像母親,蘇珊心中的我似兒子。蘇珊是用愛心在傾聽,用心在歌唱一首愛的歌曲,回歸到課題,點題。學生能夠緊跟老師思路進入文本,和文中主人公一起歡笑、傷心。
當學生犯了錯誤的時候,我們?yōu)槭裁床荒莒o下心來聽聽他的解釋呢?沒有哪個孩子是存心想犯錯誤的;當學生氣喘吁吁的跑進你的辦公室,想對你說點什么的時候,我們?yōu)槭裁床荒芡O率种械幕顑?,注視著他的眼睛,靜靜地聽他說完呢?當學生在路上興沖沖地和你打著招呼想和你分享他的快樂的時候,我為什么不能停住自己匆忙的腳步呢……讓我們學會用心靈去傾聽!這樣,你會聽到學生心靈的訴說,你會享受到教育的最大快樂與幸福!
六年級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篇八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學會關愛他人。
2、理解課文,了解“我”和蘇珊的交往過程,感受真情。
教學重難點:
1、進一步領會文章的與作寫法,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2、通過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我”對蘇珊的深切懷念之情。
教學方法:教法:談話法(激發(fā)學生興趣)、啟發(fā)式(啟發(fā)學生相象、感悟課文)。
課時劃分: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教師活動)。
1、教師:同學們都到醫(yī)院里看過病,當你找不到看病門診室、檢查室、化驗室的時候,你會怎么辦?(醫(yī)院的問詢處給患者帶來了方便,這體現(xiàn)了醫(yī)院對病患者的關愛。)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關于“認真傾聽”的真情故事。
怎樣的聽是“傾聽”?(細心去聽)用心靈怎么去傾聽?請打開課本,讓我們走進課文去用心感受。
(二)初讀感知(學生活動)。
1、大聲朗讀課文,注意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讀得不暢的地方做個記號,再讀一遍。自己特別有體會的句子可以畫下來。
2、指名輪讀課文,正音。
3、課文寫了一個怎樣的動人故事?(引導了解“我”和蘇珊的交往過程)。
4、你畫出了哪些句子,能給大家讀一讀嗎?并說說自己的體會。(學生自由發(fā)言)。
(三)研討感悟(師生活動)。
1、蘇珊,一個普普通通的接線員,我還沒有見過她時,已把她當作——(學生:我的第二個母親)。
2、那么,蘇珊是怎么看待“我”和她之間的交往的?
引讀:蘇珊對我說,她也要感謝我。她說她沒有孩子,我的電話使她感受到了做母親的幸福。
4、請同學們想一想,蘇珊的寫留言前會想些什么?
1.
小練筆:就要離開了,蘇珊想:交流練筆。
(四)總結深化(教師活動)。
一要電話線讓我們心靈相通,有一首歌寫得好(課件出示):
接受的我關懷,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結構就相互支撐!走進我們的視野,從此不再陌生,人類的面孔就是愛的表情!告訴你一個發(fā)現(xiàn),你和我都會感動,世界很小,是個家庭!
同學們,讓我們用愛心去對待生活,讓愛在我們的心靈深處扎根!
六年級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篇九
這是六年級上冊的一篇略讀課文,篇幅很長,也很感人,講述了接線員蘇珊用心靈傾聽我的困難,用一顆慈母般的愛心幫助我的真情故事。在西班牙,問訊處的接聽員蘇珊用自己極好的耐性、一次又一次的心靈傾聽以及她那富有詩意的語言使一個孤寂、無助、對死亡充滿恐懼的男孩變得快樂、自信,她影響了男孩的一生,成就了男孩的一生。下面反思一下我教學中的表現(xiàn):
1.教學要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教師只起主導作用。在這節(jié)課堂當中,我的掌控欲還是較強的,容易引著學生按著我的思路去進行,缺乏隨機應變的能力。我把話語權交給學生的機會還是較少。也沒能充分調動起課堂的氛圍,沒能讓整體的學生參與進我的教學當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沒能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
2.引領學生走進文本才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如果沒能讓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進行對話,那么學生很難理解課文更深層次的意思。他們所學到的只是也就是表層的一面而已。在這堂課中,指導老師就指出了我在這方面的失誤:找到點了,一只腳已經跨進門檻了,卻沒能往里面繼續(xù)走。我找到了重點句子,也知道了要創(chuàng)設情境,可是我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還沒能引起學生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沒能調動學生的思維,這點還需要大大下功夫。
3.揀了芝麻丟了西瓜。在文中,分析得重點句子太多,想顧及的因素太多,反而沒有把句子講透。所以,在教學當中,我們要學會取舍,抓住兩三個重點句子,做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
4.沒能找準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雖然學了這個知識點,但是沒有用上。首先在導入上,我的問題就超出了這個年紀學生的理解層面,導致了冷場的局面。雖然有幾個學生很勉強地舉了手,但是我看出了他們是給我面子,為我撐下場面的。在總結那里,結合生活,我所拋出的問題也是大家比較陌生的。由于時間問題,我也沒有給足時間給學生思考,所以效果并沒有達到我預期的那樣。后來在梁老師的點撥之下,才恍然大悟,我們的問題要具體些,要貼近學生的`生活,這樣才能調動大家的思考,調動大家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從而活躍課堂氣氛。
5.時間的掌控問題。首先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我浪費了較多的時間,所以在后面的句子分析、深入理解的環(huán)節(jié),時間還是比較趕的。雖然我下課的時間掐得很準,但是文本的內容沒能讀透,也刪除掉了原先的一些設計。以后得更加注意這方面的問題。
六年級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篇十
傾聽別人的心聲,是很崇高的職業(yè),我的理象就是當廣播員。
我的姥姥去世了,但她生前很喜歡聽廣播。每天晚上我都要去姥姥的屋里與姥姥一起聽廣播。每每聽到播音員悅耳的聲音時,我都會發(fā)現(xiàn)姥姥神情激動,目光中透出閃耀的亮光。
我和姥姥都愛聽“健康熱線”,這個廣播是與聽眾互動交流的節(jié)目。2位廣播員都會耐心解答聽眾的問題,于是,我也想做個傾聽者。
有一天,姥姥生病了,在醫(yī)院里,姥姥對我說:“心心過幾天我出院,我們一起給‘健康熱線’打個電話吧!我很早就想給他們打個電話了!”姥姥的目光閃耀,有種興奮。我感動了,對姥姥說:‘好,好。我們出院后就打!”回家的路上,我奔向電器店,買了個音質最好的收音機。留著給姥姥出院聽廣播用。我激動心情難以言表,打開收音機,聽到男播音員雄壯有力的聲音,女播音員燕聲鶯語的細語,我抑制不住興奮的心情,大聲的喊道:“??!我也要當一個傾聽者!”
姥姥出院了,一天晚上,我和她一起給“健康熱線“打了個電話。我們首先撥打了“健康熱線”的電話,聽到工作人員對我說:“請稍等,不要掛機,您是第36位聽眾,請不要掛機,您是……”姥姥聽后,對我說:“心心,姥姥最聽收音機了,你長大也去當廣播員,讓姥姥也在收音機了聽到你的聲音,好嗎?”“好!”我感動地說。過了一會,我聽到聽筒傳來這樣的聲音:“您好,現(xiàn)在是第35位聽眾互動時間,請您做好準備,在電話中與廣播員互動,您好,現(xiàn)在是……”我激動地對姥姥說:“姥姥,快到我們了!”姥姥揉了揉惺忪的睡眼,說:“好,我們……要說什么來著?我忘了!”“哈!”我不禁笑了,“姥姥,不是要說您哮喘的事嗎?沒事,別緊張!”“請您做好準備,馬上就該您互動了!請您……”聽筒里傳來聲音?!疤昧耍R上,姥姥,馬上就該咱們了!”我興奮地說。姥姥摸摸這,摸摸那,就怕有什么沒準備好?!澳茫垎柲惺裁磫栴}?“健康熱線”幫助您。”聽筒里,女播音員甜美的聲音傳入我和姥姥的耳中。
我把想法告訴了爸爸,爸爸說,相當廣播員不是很容易的,需要好好學習了解一些生活常識,要做“健康熱線”的廣播員需要了解很多疑難雜癥,需要好好的學習。我明白,如果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做廣播員,就實現(xiàn)不了我的夢想。
現(xiàn)在姥姥雖然去世了,但我始終銘記著她對我說的:“讓姥姥也在收音機里聽到你的聲音,好嗎?”我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讓姥姥失望,做一個廣播員,讓姥姥在天堂,也能聽到我的聲音!要用心靈去傾聽人們的心聲!
六年級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篇十一
課堂一開始吳老師就以“單元主題”導入新課,接著以“課前提示”為切入點引入全文的學習。直奔本篇課文的學習重點。
老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感悟時,緊緊抓住“心靈”和“傾聽”兩個詞,體會蘇珊是怎樣用心的,又是怎樣有耐心地傾聽?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做一個用心的傾聽者。在這堂課中,老師緊扣“傾聽”一詞,采用小組合作的方法,把蘇珊和我之間發(fā)生的事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并品味哪些語句令人感動。讓學生找到重點句子,進行朗讀感悟,感悟到她的樂觀、耐心善良、溫柔、細心;品味蘇珊對“我”那母親般的關愛。進而理解“我”心中的蘇珊像母親,蘇珊心中的我似兒子。蘇珊是用愛心在傾聽,學生能夠緊跟老師思路進入文本,和文中主人公一起歡笑、傷心。
整堂課上,老師從頭到尾都在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先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小組內交流自學成果,并以組匯報。給了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小組活動組織井然有序,沒有流于形式,效果明顯。真正發(fā)揮了小組合作的優(yōu)勢,非常適合高年級的教學。
六年級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篇十二
各位老師:
你們好!
今天我要為大家講的課題是《用心靈去傾聽》。首先,我對教材及課題內容進行分析。
教材分析。
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該教材為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用教科書,該課為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三組第十二課。教學課程為《用心靈去傾聽》。課文采用兒童的視角觀察事物,選取一些平凡的瑣事來表現(xiàn)人物品質,語言樸素自然,平凡中包含深情,讀來真實可信,生動感人。
教學目標。
在閱讀中了解抒情文章中對人物的動作、語言、環(huán)境。神態(tài)、心理活動的描寫。語文的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領會文章寫作手法,體會關鍵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德育目標:啟發(fā)學生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感受人與人之間的溫情。
重點,難點以及確定依據(jù)。
重點:能夠讓學生運用自己掌握的讀書方法,深入理解課文。難點:讓學生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關愛他人。
教學策略基于內容特點,以及課文要求采用討論法,利用幾個大問題引導學生思路,讓學生自己摸清文章的主要內容以及文章的思想感情,給文章定下一個好的感情基調。閱讀課文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因此采用討論法教學,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教師的教輔助學生學習。在課上主要采用提問式教學。
指導學法讓學生通過閱讀和互助討論得出正確的答案。在具體的課堂中的老師的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為主。課間采用一些和諧的語言也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探索的興趣。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
概說教學程序1、課前預習準備情況。放星期之前就布置預習,長達五天之久。學生對課文有充分的了解,對課文內容也還熟悉。教師準備充分,教案定成較好在本堂課的教學思路。
2、完整的教學程序。在上該課時,主要與該組課文所表達的一個共同情感,人與人之間的微弱的情感為基礎。
【教學過程】。
對于略讀課文的教學,我采用自讀-交流拓展三大環(huán)節(jié)。
一、揭題解題,激發(fā)興趣。
1、教師:生活貧困的桑娜和漁夫,有著樂于助人的美好心靈;一位殘疾青年善意的謊言背后,只是為了能讓我安心看書;清晨的樹林中,一位傾聽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給了我信心。人間處處有真情啊!今天,我們要學習另一個關于傾聽的真情故事。
(教師對前三篇課文簡練的概括,引導學生回顧本單元前三篇文章,對本課的學習和感悟人間真情做好情感鋪墊。)2、出示課題:用心靈去傾聽。
讀題后你想知道什么?(怎樣的聽是傾聽?(細心地聽)用心靈怎么去傾聽?誰傾聽,傾聽什么?)請打開課本,讓我們走進課文去用心感受。
(引導學生解題質疑,直奔主題)。
二、統(tǒng)攬全文,理解大意。
1、認真研讀課前自學要求,明確學習目標。
2、學生輕聲反復讀文,掃清字詞障礙并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我主要培養(yǎng)學生用精練的語言總結概括課文大意的能力)。
三、合作交流,突破難點。
1.默讀課文,找到另自己感動的語句,并把感動自己的語句畫下來?,F(xiàn)在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2.交流最受感動的地方(重點關注描寫人物言行、心理的語句):
學生交流另自己感動的語句,教師要尊重孩子的獨特體驗,并給予肯定和鼓勵。學生交流到的課文中前后對應的語句教師要給予點播,并嘗試著運用于平時的寫作之中。沒有交流到的重點語句教師要引導學生再次研讀課文,還可以出示課件。
(1)我找到了聽我說話的人,不由得放聲大哭。
(找到聽我說話的人,其實就是找到了希望,非常希望得到幫助,把希望寄托在那個叫問訊處的小精靈身上。聽到蘇珊的溫柔的嗓音,我孤獨的心靈一下子得到了撫慰,終于放聲大哭。這既是傷痛帶來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獨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
(2)小精靈總是耐心地回答我的問題,一遍遍地向我解釋。
(蘇珊就像一位母親那樣耐心地回答我的問題,一遍遍地向我解釋。在一次次心與心的交流中,兩個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結成了母子般的情誼。這句話形象地寫出了蘇珊的愛心,語言雖然樸實,讀來卻令人十分感動。)。
(3)你知道嗎,這只可愛的小鳥,它要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
(心愛的金絲雀突然死了,我不僅痛苦,同時對死亡充滿了恐懼。蘇珊采用了更美好的一種說法。是啊,小鳥到另外一個世界去唱歌了,這是多么美好的事??!聽著這樣的話,籠罩在孩子心頭的陰影立刻消散了,快樂又回到了孩子的身邊。蘇珊善良、樂觀)。
(4)但是我非常想認識蘇珊,認識這個從未謀面卻如同我第二個母親的人。
(謀面就是見面的意思,用如同我第二個母親來形容蘇珊,看得出我對蘇珊的愛。蘇珊不是我的母親,我們也從沒見過面,是電話線把兩個人緊緊地連在一起:蘇珊就像母親那樣,耐心傾聽我的心聲,困難時給予幫助,痛苦時予能安慰。)。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的成為課堂的主人,是我們所追求的教育境界。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我設計這樣的問題,目的是不讓老師牽著孩子的思維走,按部就班的按照課文的敘述順序來學習課文,而是尊重學生的個性思維和獨特感受。在學生交流另自己感動的語句時,蘇珊的人物形象也就躍然紙上。板書:蘇珊=我的第二個母親。教師隨著學生的思維走向來決定著課堂的走向,達到活而不亂。同時,小組合作交流也促進了師生、生生之間的情感互動。引導學生抓重點語句體會蘇珊美好的心靈:即用學心去傾聽一個孩子的心聲,給我安慰進而感受人間美好的情感。在不知不覺中突破了重難點。)。
3.品讀令自己感動的句子。(采用范讀、品讀、角色讀等多種形式的感情朗讀,達到情感的升華)。
4.用自己的語言說說你心中的蘇珊:(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適時板書細心、耐心、善良、樂觀教師隨機板書)。
師導語:蘇珊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員,工作中一絲不茍,盡心盡力做好服務工作。蘇珊像母親不僅用心靈傾聽,更用心與孩子交流,撫慰孩子幼小的心靈,做孩子健康成長的心靈守護神。
5.那么你是一個好的傾聽者嗎?生活中你有過傾聽的經歷嗎?
(用心靈去傾聽,是對蘇珊工作的高度概括與肯定,同時也點明了文章的中心。抓住令自己最感動的詞句來學習課文,感受蘇珊的美好心靈,讓孩子明白用心靈傾聽能給他人帶去幫助,教會孩子在生活中學會當一個傾聽者。)。
四、總結拓展。
1、雖然蘇珊是問訊臺里普通的工作人員,但是她能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此時,蘇珊已經感動了我們所有人。但故事的結局不免讓人有些傷感,我最終是沒有見到這第二個母親,讓我們圓作者一個團圓夢吧。
(學生可以說一說、演一演他們相見時的場面,注重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我認為是人性化的設計,我們都期待生活中減少遺憾,多一些圓滿。這時,孩子的情感與主人公的情感達到共鳴。)。
【板書設計】。
我設計的板書直觀、突出重點、揭示文章中心,使學生一目了然,很快的把握文章脈絡。
六年級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篇十三
這是西班牙一個真實的故事,我們在引導學生閱讀感悟時,緊緊抓住心靈和傾聽兩個詞,體會蘇珊是怎樣用心的,又是怎樣有耐心地傾聽?這樣做給他人帶來了什么好處?由此,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做一個用心的傾聽者。除此之外,還可以引導學生注意蘇珊對死亡的樂觀主義態(tài)度,她對待鳥兒和自己的死亡都很從容,“到另一個世界唱歌去了?!倍嗝疵篮玫囊饩常@種態(tài)度是值得我們每個人稱道的。在這堂課中,我主要緊扣一點:我把蘇珊當作自己的母親,蘇珊具有母親般的.愛心。讓學生發(fā)散,找到重點句子,進行朗讀感悟,感悟到她的樂觀、耐心善良、溫柔、細心、她就像母親一樣在關心我、愛我。從而提升到,蘇珊是在用愛心在傾聽,用心在歌唱一首愛的歌曲,回歸到課題,點題。學生能夠緊跟老師思路進入文本,和文中主人公一起歡笑、傷心,有時會有驚喜。
二、不足之處。
一節(jié)成功的語文課,不僅能使學生感受到美,同時重要的是要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能正確理解、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而我的這節(jié)課在語文素養(yǎng)的訓練上還需要加強,要讓學生對字詞句的理解、運用落到實處。課文中有很多美的詞語、句子,特別是優(yōu)美的意境課堂中學生好象并沒真正感受到,一堂課下來,雖然讀了,想了,說了,但顯得很空洞。
三、改進措施。
不要只是著重考慮讓學生欣賞美文,對語言文字考慮也要照顧到,這樣在教學中就不會牽著學生鼻子走,要讓他們真正落實語言文字訓練,自主的感悟語言文字美。
六年級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篇十四
各位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要為大家講的課題是《用心靈去傾聽》。首先,我對教材及課題內容進行分析。
該教材為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用教科書,該課為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三組第十二課。教學課程為《用心靈去傾聽》。課文采用兒童的視角觀察事物,選取一些平凡的瑣事來表現(xiàn)人物品質,語言樸素自然,平凡中包含深情,讀來真實可信,生動感人。
在閱讀中了解抒情文章中對人物的動作、語言、環(huán)境。神態(tài)、心理活動的描寫。語文的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領會文章寫作手法,體會關鍵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德育目標:啟發(fā)學生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感受人與人之間的溫情。
重點,難點以及確定依據(jù)。
重點:能夠讓學生運用自己掌握的讀書方法,深入理解課文。難點:讓學生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關愛他人。
基于內容特點,以及課文要求采用討論法,利用幾個大問題引導學生思路,讓學生自己摸清文章的主要內容以及文章的思想感情,給文章定下一個好的感情基調。閱讀課文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因此采用討論法教學,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教師的教輔助學生學習。在課上主要采用提問式教學。
讓學生通過閱讀和互助討論得出正確的答案。在具體的課堂中的老師的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為主。課間采用一些和諧的語言也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探索的興趣。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
1、課前預習準備情況。放星期之前就布置預習,長達五天之久。學生對課文有充分的了解,對課文內容也還熟悉。教師準備充分,教案定成較好在本堂課的教學思路。
2、完整的教學程序。在上該課時,主要與該組課文所表達的一個共同情感,人與人之間的微弱的情感為基礎。
對于略讀課文的教學,我采用“自讀-——交流——拓展”三大環(huán)節(jié)。
一、揭題解題,激發(fā)興趣。
1、教師:生活貧困的桑娜和漁夫,有著樂于助人的美好心靈;一位殘疾青年善意的謊言背后,只是為了能讓“我”安心看書;清晨的樹林中,一位傾聽“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給了“我”信心。人間處處有真情啊!今天,我們要學習另一個關于“傾聽”的真情故事。
(教師對前三篇課文簡練的概括,引導學生回顧本單元前三篇文章,對本課的學習和感悟人間真情做好情感鋪墊。)。
讀題后你想知道什么?(怎樣的聽是“傾聽”?(細心地聽)用心靈怎么去傾聽?誰“”傾聽,傾聽什么?)請打開課本,讓我們走進課文去用心感受。
(引導學生解題質疑,直奔主題)。
二、統(tǒng)攬全文,理解大意。
1、認真研讀課前自學要求,明確學習目標。
2、學生輕聲反復讀文,掃清字詞障礙并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我主要培養(yǎng)學生用精練的語言總結概括課文大意的能力)。
三、合作交流,突破難點。
1、默讀課文,找到另自己感動的語句,并把感動自己的語句畫下來?,F(xiàn)在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2、交流最受感動的地方(重點關注描寫人物言行、心理的語句):
學生交流另自己感動的語句,教師要尊重孩子的獨特體驗,并給予肯定和鼓勵。學生交流到的課文中前后對應的語句教師要給予點播,并嘗試著運用于平時的寫作之中。沒有交流到的重點語句教師要引導學生再次研讀課文,還可以出示課件。
(1)我找到了聽我說話的人,不由得放聲大哭。
(找到聽“我”說話的人,其實就是找到了希望,非常希望得到幫助,把希望寄托在那個叫“問訊處”的小精靈身上。聽到蘇珊的溫柔的嗓音,“我”孤獨的心靈一下子得到了撫慰,終于放聲大哭。這既是傷痛帶來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獨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
(2)小精靈總是耐心地回答我的問題,一遍遍地向我解釋。
(蘇珊就像一位母親那樣“耐心地回答我的問題,一遍遍地向我解釋?!痹谝淮未涡呐c心的交流中,兩個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結成了母子般的情誼。這句話形象地寫出了蘇珊的愛心,語言雖然樸實,讀來卻令人十分感動。)。
(3)你知道嗎,這只可愛的小鳥,它要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
(心愛的金絲雀突然死了,“我”不僅痛苦,同時對死亡充滿了恐懼。蘇珊采用了更美好的一種說法。是啊,小鳥到另外一個世界去唱歌了,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聽著這樣的話,籠罩在孩子心頭的陰影立刻消散了,快樂又回到了孩子的身邊。蘇珊善良、樂觀)。
(4)但是我非常想認識蘇珊,認識這個從未謀面卻如同我第二個母親的人。
(“謀面”就是見面的意思,用“如同我第二個母親”來形容蘇珊,看得出“我”對蘇珊的愛。蘇珊不是“我”的母親,我們也從沒見過面,是電話線把兩個人緊緊地連在一起:蘇珊就像母親那樣,耐心傾聽“我”的心聲,困難時給予幫助,痛苦時予能安慰。)。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的成為課堂的主人,是我們所追求的教育境界。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我設計這樣的問題,目的是不讓老師牽著孩子的思維走,按部就班的按照課文的敘述順序來學習課文,而是尊重學生的個性思維和獨特感受。在學生交流另自己感動的語句時,蘇珊的人物形象也就躍然紙上。板書:蘇珊=我的第二個母親。教師隨著學生的思維走向來決定著課堂的走向,達到活而不亂。同時,小組合作交流也促進了師生、生生之間的情感互動。引導學生抓重點語句體會蘇珊美好的心靈:即用學心去傾聽一個孩子的心聲,給“我”安慰進而感受人間美好的情感。在不知不覺中突破了重難點。)。
3、品讀令自己感動的句子。(采用范讀、品讀、角色讀等多種形式的感情朗讀,達到情感的升華)。
4、用自己的語言說說你心中的蘇珊:(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適時板書“細心、耐心、善良、樂觀”教師隨機板書)。
師導語:蘇珊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員,工作中一絲不茍,盡心盡力做好服務工作。蘇珊像母親不僅用心靈傾聽,更用心與孩子交流,撫慰孩子幼小的心靈,做孩子健康成長的心靈守護神。
5、那么你是一個好的傾聽者嗎?生活中你有過傾聽的經歷嗎?
(“用心靈去傾聽”,是對蘇珊工作的'高度概括與肯定,同時也點明了文章的中心。抓住令自己最感動的詞句來學習課文,感受蘇珊的美好心靈,讓孩子明白用心靈傾聽能給他人帶去幫助,教會孩子在生活中學會當一個傾聽者。)。
四、總結拓展。
1、雖然蘇珊是問訊臺里普通的工作人員,但是她能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此時,蘇珊已經感動了我們所有人。但故事的結局不免讓人有些傷感,“我”最終是沒有見到這第二個母親,讓我們圓作者一個團圓夢吧。
(學生可以說一說、演一演他們相見時的場面,注重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我認為是人性化的設計,我們都期待生活中減少遺憾,多一些圓滿。這時,孩子的情感與主人公的情感達到共鳴。)。
我設計的板書直觀、突出重點、揭示文章中心,使學生一目了然,很快的把握文章脈絡。
蘇珊=第二個母親細心耐心善良樂觀。
六年級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篇十五
《用心靈去傾聽》是新課標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人間真情”。全文圍繞“我”與蘇珊的交往過程這條主線展開,脈絡清楚。課文真實地記錄了“我”與問訊處工作人員蘇珊交往的過程,贊美了蘇珊用心靈傾聽孩子的心聲、用愛心幫助孩子的善良品質,表達了“我”對蘇珊的深切懷念之情。課文采用兒童的視角觀察事物,選取一些平凡的瑣事來表現(xiàn)人物品質,語言樸素自然,平凡中包含深情,讀來真實可信,生動感人。
《用心靈去傾聽》是本組最后一篇略讀課文,學生對于本組課文的學習方法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所以教學時,我主要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放手讓學生課前借助預習提綱,遷移運用學法,自主學習、自主發(fā)現(xiàn)、自主探究;課堂上引領學生充分地展示、交流學習成果,教師適時點撥、引導。使學生真正獲得自主學習的成功樂趣,提高獨立閱讀能力,從而達到自能讀書,自主學習、自主發(fā)展的目的。
1、通過預習,學習本課生字、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領會文章的寫作手法;抓住關鍵詞句,體會蘇珊用心靈傾聽給我?guī)淼目鞓放c幸福,感悟我對蘇珊的懷念之情。
3、學會在生活中用心靈傾聽別人的心聲,用愛心幫助他人。
4、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主動探究、品詞析句、展示交流的學習能力。
重點:抓關鍵詞句,體會蘇珊用心靈傾聽給我?guī)淼目鞓放c幸福,感悟我對蘇珊的懷念之情。
難點:懂得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
利用雙休日時間,就近觀察車站或醫(yī)院問訊處,了解問訊處的服務時間與服務內容,并就感興趣的內容與問訊處工作人員交流,實地感受問訊處工作人員的服務態(tài)度。
圍繞教學目標,依據(jù)六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本課時教學過程我分六大環(huán)節(jié):
一、回憶導入,據(jù)題提問。
1、回憶本單元我們學習了哪些真情,誰能概括的說一說?人間處處有真情??!今天,我們要學習另一個關于“傾聽”的真情故事。板書課題:用心靈去傾聽。指導學生讀好課題,追問怎樣的聽是“傾聽”?學生自由發(fā)言理解“傾聽”。教師追問:看了課題你還有哪些疑問?學生可能提出來:為什么說得用心靈去傾聽呢?等問題,下面我們到課文中尋找答案。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教師引導學生回憶真情故事導入,為本文學習做了鋪墊,然后再次引導學生“圍繞題目質疑”調動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的熱情,激發(fā)他們求知的欲望,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
二、課前反饋,整體感知。
1、開火車讀文,糾正字音,指導難讀的詞、句,理解“問訊處”的含義;交流蘇珊給“我”的幫助。(完成提綱4)。
2、檢查生字詞---我會讀。
3、交流:課文寫了一個怎樣的動人故事。(完成提綱2)。
提綱3、5在展示交流過程中完成。
課前預習提綱:
(1)自讀文前導語,畫出閱讀要求。
(3)利用工具書解決不理解的字詞,特別結合課前觀察理解“問訊處”的含義;不懂的問題記在文中。
(4)默讀課文,說一說課文寫了一個怎樣的動人故事。教師點撥、指導學生概括主要內容。
(5)劃出感動自己的語句,選擇一兩處反復讀一讀,把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加在文中空白處。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設計,意在引導學生根據(jù)預習提綱自主預習,感知課文內容;課前師生共同交流,學生互相學習,查漏補缺,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遷移學法獨立學習的能力。)。
三、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即完成提綱5)。
(一)小組根據(jù)交流要求展示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提出交流要求:
1、前后桌四人一組,交流最感動的句子及感受,討論怎樣讀才能讀出情感,并練習朗讀。
2、討論小組匯報的句子和匯報方式。
3、合作解決不懂的問題。
4、交流時要認真傾聽,能聽出好在哪里,哪地方說得不夠完美,能夠補充。
師:下面,同學們把你的感受和同學共享吧!一會兒咱們要比一比,賽一賽,看哪一組匯報的內容精彩,形式新穎獨特。教師深入到各組中指導。
(二)全班展示交流,教師點撥,指導朗讀。
1、匯報交流感動的句子。
下面說一說學生是如何展示交流的,教師如何點撥指導的。
預設1、小組可能從讀句子談感受的角度匯報。一組匯報后教師追問:哪組還有不同的感受?其他組繼續(xù)展示。
其中,在展示交流第4句的時候,有的組補充說我們發(fā)現(xiàn)課文最后一段:“湯米,我要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與這句相照應;有的組補充說我們還發(fā)現(xiàn)了前后照應的句子;有的組還把體會到的前后照應的好處與同學交流,等等。
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感情朗讀前后照應的句子,進一步感悟好處。
預設2:小組可能以感情朗讀的方式匯報。(學生感情朗讀,教師隨機引導學生評議,教師點撥、指導朗讀,學生練習朗讀。)。
2、有感情地朗讀自己感動句子,進一步品味蘇珊的美好心靈。
3、想象說話:
(2)同學們,假如你就是作者,中央電視臺記者去采訪你,請你介紹蘇珊,你會怎樣向他介紹呢?(自主思考,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4、質疑解疑。提出小組沒有解決的問題,師生共同解決。
小結:蘇珊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員,工作中一絲不茍,盡心盡力做好服務工作。蘇珊像母親一樣不僅用心靈傾聽,更用心與孩子交流,撫慰孩子幼小的心靈,做孩子健康成長的心靈守護神。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設計,意在體現(xiàn)新課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理念,嘗試運用杜郎口“20+20”的教學模式,真正的把學習自主權交給學生,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課文由學生自主探究理解,問題由學生提出和解答,規(guī)律由學生發(fā)現(xiàn)總結,使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教師總結:同學們,讓我們用心靈去傾聽給別人帶來快樂和幸福,用愛心去對待生活,讓愛在我們的心靈深處扎根!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設計,意在引導學生自主表達對蘇珊的崇敬,進一步懂得傾聽的重要性,滲透語文的人語性,升華學生的閱讀體驗和感悟,使學生在自主實踐中受到啟發(fā),學會在生活中用心靈傾聽別人的心聲,用愛心幫助他人。)。
五、布置作業(yè):
繼續(xù)了解聲訊臺,在家長的指導下正確利用聲訊臺。
六年級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篇十六
對于這篇文章,我主要采用抓住重點句:“但是我非常想認識蘇珊,認識這個從未謀面卻如同我第二個母親的人。”這句話來組織教學的。先引導學生,理解為何“我”會把從未謀面的蘇珊視做我生命中的第二位母親,由此引出了“我”遇到困難為何會想到向“問訊處”求助,以及“我”和蘇珊從相識到交往的全過程,體會“我”對蘇珊的感情的逐步升華。接著,由我視蘇珊為我從未謀面的第二個母親,引出蘇珊是如何看待我們之間的交往。進而感受到他們如同母子般的情誼。體會作者對蘇珊深深的懷念之情,以及善良的蘇珊為了讓“我”不再難過而告訴“我”:她要到另一個世界去唱歌。最后由蘇珊與“我”的情意聯(lián)系到實際生活,明白一個道理:用心靈去傾聽,用心去和別人交流,你付出真心時,也能得到別人的真心。本節(jié)課比較順利的完成了這節(jié)課教學任務。
通過這節(jié)課我也看出了自己的諸多不足:板書不夠規(guī)范、完整,以后還得加強練字,提高自己板書的信心。時間分配欠合理,有很多話重復了幾遍,致使前半部分用時過長,導致后程略顯倉促,這說明課前準備不夠充分,對學情了解不夠透徹,以后還得多注意。
六年級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篇十七
這是六年級上冊的一篇略讀課文,篇幅很長,也很感人,講述了接線員蘇珊用心靈傾聽我的困難,用一顆慈母般的愛心幫助我的真情故事。在這堂課中,我主要緊扣一點:我把蘇珊當作自己的母親,蘇珊具有母親般的愛心。
讓學生發(fā)散,找到重點句子,進行朗讀感悟,感悟到她的樂觀、耐心善良、溫柔、細心、她就像母親一樣在關心我、愛我。從而提升到,蘇珊是在用愛心在傾聽,用心在歌唱一首愛的歌曲,回歸到課題,點題。學生能夠緊跟老師思路進入文本,和文中主人公一起歡笑、傷心,有時會有驚喜。
除此之外,還可以引導學生注意蘇珊對死亡的樂觀主義態(tài)度,她對待鳥兒和自己的死亡都很從容,“到另一個世界唱歌去了?!倍嗝疵篮玫囊饩?,這種態(tài)度是值得我們每個人稱道的。通過這個故事,引導并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做一個用心的傾聽者。
1、知識目標:
正確朗讀生字新詞,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著迷、耐心、修理”等詞語。
2、能力目標:
領會文章的前后呼應的寫作手法,領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3、情感目標: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我”對蘇珊的深切懷念之情,懂得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
教學難點和重點:
體會“我”對蘇珊的深切懷念之情,領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我最主要采取的教學方法是“反饋點撥”。從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中,再引導學生深入發(fā)掘探究,再點撥小結。在點撥引導中,我將盡量多地使用激勵性語言。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課標倡導的最主要教學理念。本節(jié)課我在讓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反饋所感所得。
以問訊處圖片導入,簡單介紹問訊處。今天我們就一起用心去傾聽一個與問詢處的真實感人的故事,從而導入課題。這樣設計導課,主要是讓對生活中的問訊處有初步的了解。
提出要求,初讀課文。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首先讓學生大聲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內容。并在了解課文的基礎上思考:課文寫了兒時的“我”向蘇珊尋求了哪些幫助?蘇珊又是怎樣幫助“我”的?再簡潔地概括自己這些求助與幫助,填入表格中。
在試教時,我直接提問:課文寫了兒時的“我”向蘇珊尋求了哪些幫助?蘇珊又是怎樣幫助“我”的?這時候,我的發(fā)現(xiàn),讓學生簡要說說,之后的作業(yè)學生半天寫不清,后來在有師傅提點下,我降低難度,采用表格,幫助學生理清幾件事情脈絡。
品文悟情。在學生交流自己讀書體會的環(huán)節(jié)中,我也很好的領會了略讀課文教學的精髓,那就是——突出重點。圍繞老師提出的問題“你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感動?”學生可以從文章中找到很多感動人的、詞句。對這么多詞句的體會,在教學中不能面面俱到,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充分說說感動的地方,抓住重點的幾句話來品讀:“小精靈用悅耳的。聲音問我?!薄ⅰ靶【`總是耐心地回答我的問題,一遍遍地向我解釋?!?、“蘇珊想了想”、“隨后,她給我讀了紙條上的留言:湯米,我要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
這是一篇感人的文章,所以我也較注重朗讀的指導。例如在品讀“我”和蘇珊第一次交流中,我采用讓學生創(chuàng)編、補全對話,以同桌互補對話、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等不同形式,引導學生感悟體會兩人之間感情的逐漸建立。這樣,以讀代講,以讀促思,達到了訓練朗讀,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之目的。
本課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安排了一個讀寫結合的小練筆。在引導學生深讀了課文,深刻地體會到“我”與蘇珊在交往的過程,結成了母子般的情誼,用心靈溝通讓他們在交流中彼此感受幸福,贊美了蘇珊用心靈傾聽孩子的心聲、用愛心幫助孩子的善良品質,表達了“我”對蘇珊的深切懷念之情。因此我設計了一個問題,如果你是湯米,當你看到蘇珊的留言時,你想對她說什么?請在你課本空白的地方寫一寫你想說的話。我想,學生在學完課文后,內心一定涌動著許多屬于自己的感想,大有不說出來不快的感覺。在學生朗讀他們內心的感受時,我再配合感人的音樂,效果會更好。但是那天的課堂上,由于時間的把握非常欠缺,導致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效果差強人意。
我設計本文的板書的時候目的是要把文章的主題表現(xiàn)出來,表現(xiàn)“我”和蘇珊的情誼是如何產生的,這樣板書起到了提綱攜領的作用。學生對于主人公之間的情誼有更深的理解。
六年級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篇十八
題目是《用心靈去傾聽》,我覺得整整一節(jié)課,我們的每位老師都在用心靈去傾聽,傾聽蘇珊那溫暖的話語,傾聽吳老師那磁性般的聲音和凝煉的語言,傾聽孩子的真情告白。在傾聽中,我們感受到老師深厚的文化底蘊;在傾聽中,我們清楚地看到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聽說讀寫能力漸次提高的過程。
一是導語設計。我們說,一千個文本就有一千、兩千甚至更多的導語設計,可謂多姿多彩,各具特色。那么,什么樣的.導語最有效,今天,吳老師為我們作出了示范。他用簡單的一句話:我整整一天都沒吃飯。由于表達的語氣、語速、強調的詞語不同,讓學生體會出了:可憐、悲傷、驕傲、激動、感人等多種心情變化,進而揭示出你們是在“用心靈去傾聽”這一課題。這樣的設計,不僅直入主題,還讓孩子了解語言的豐富性,明白只有用心靈去傾聽,才能理解別人,寬容別人,學會換位思考。我覺得這一點特別重要,因為老師在課堂上的每一句話都在影響著學生,在當下這個浮躁的社會,能夠靜下心來,傾聽別人訴說的畢竟少之又少。所以,這樣的安排是應該的也是必須的,是一舉多得的。
二是讀寫結合。在學生理解了文本之后,老師把人物的語言出現(xiàn)在屏幕上,再現(xiàn)蘇珊和湯米的交往過程,老師聲情并茂的描述:“湯米受傷時,蘇珊為他解除痛苦;孤獨時,蘇珊送去快樂;困難時,蘇珊給予幫助。這個像慈母一樣關懷、呵護他的人,如今卻到天堂去歌唱了。他想見這位母親一面都沒能實現(xiàn)。
六年級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篇一
《用心靈去傾聽》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主題為“感受人間真情”,旨在通過這一組課文的學習,感受人間真情,學習如何通過人物語言、心理描寫等來抒發(fā)美好情感。
本文講述“我”與問訊處工作人員蘇珊的交往過程,從幼時初識蘇珊,一直寫到蘇珊離開人世,其中重點寫了四次打電話:小時候“我”手指砸傷了,金絲雀死了,長大后再相約,最后一次聞遺言。他們素未謀面,是通過電話一次又一次的交流,是蘇珊的“用心靈去傾聽”,形成了彼此間情同母子的美好感情。感情因語言交流而起,情感借語言描寫傳遞,因此文本中的語言描寫尤其值得我們關注。
在課堂上,我問學生:蘇珊用心靈傾聽了“我”幾次?可能是我的表述有問題,可能是學生聽不懂這個問題,無一人回答。后來我又問:“我”給問訊處打了幾次電話?分別是因為什么事情?這時候,學生們才開始仔細尋找相關語句。在概括回答時,也能很輕易地回答出來。
關注言語內容,體會人物品質:我讓學生讀一讀蘇珊對“我”說的話,問:蘇珊為什么不直接告訴作者金絲雀死了呢?對于這個問題,學生很容易就能知道:她很有愛心,是在慎重、認真地“想了想”之后,用“去另一個世界歌唱”來撫慰孩子,用自己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影響“我”,讓“我”不再傷心。
對于蘇珊的品質,學生都能很容易地讀出來,可見這個知識點對于他們來說比較容易,一讀就懂。
聚焦照應手法,體會美好感情:這是我在課堂上沒有提及的,改正如下:
長大后“我”試著聯(lián)系蘇珊,聽到蘇珊熟悉的聲音,我說:“蘇珊?你能告訴我‘修理’這個詞怎么拼寫嗎?”她沉默了一會,說:“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經好了?!?BR> 生活中,我們和多年沒聯(lián)系的朋友通常會怎么說話?應該讓學生進行簡單的口語交際模擬,然后讓他們對比文中的對話,發(fā)現(xiàn)有什么地方不合常理。課文中的一問一答都極不合理――問得怪:長大后已經工作的“我”難道還不知道“修理”怎么拼寫嗎?干嗎要這樣問呢?答得怪:蘇珊完全是答非所問,不說“修理”的拼寫方法,卻言手指的傷。
這是怎么回事呢?聯(lián)系上文,發(fā)現(xiàn)了言語背后的秘密――照應手法。一問一答,問非真問,答非所問,卻都和前文照應,說明多年前的交往一直記在彼此的心中,盡管時隔多年,默契依然,感情依然,讀來倍感親切、動人,而且行文前后照應,更顯結構嚴謹。發(fā)現(xiàn)了這一點,學生就能很快就找到文中還有多處照應,比如上例中的`“去另一個世界歌唱”等。
品讀概述語言,遷移學習語用:課堂上沒有提及,改進如下:
出示文本:
我對她講了這些年來我的情況,并告訴她,她為兒時的我所做的一切有多么重要。蘇珊對我說,她也要感謝我。她說她沒有孩子,我的話使她感受到了做母親的幸福。
提問:對比前面的對話,你發(fā)現(xiàn)它們在表達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討論交流后明確:前文是直接引用人物語言,表達時有提示語,人物語言放在雙引號中。后文是簡要概括人物語言的主要內容,屬于間接概述,不用雙引號。
教師繼續(xù)追問:究竟是什么原因,作者這里要采用間接概述的人物語言描寫方法呢?
接著按照學生認知發(fā)展的規(guī)律,安排一個語境中的遷移運用,學習間接概述的寫法――文章最后六個自然段寫當湯米再一次回到故鄉(xiāng)小鎮(zhèn),撥通“問訊處”時,接電話的不再是蘇珊,是另一個女人,文章用三個自然段直接引用了她的語言。你能將它們轉換成間接概述嗎?寫一寫。
學生完成概述練習,然后交流、評議,重點關注稱呼以及標點符號的變化,并再次體會表達的不同效果。至此,學生完成了從“認識――實踐――遷移”的流程,學會了概述描寫。
一篇略讀課文,不單單是要讓學生知道文章大意,了解人物品質,還要學會方法,遷移運用。這堂課我只上了25分鐘,很多語用的東西都沒有,現(xiàn)在重新設計教學板塊,認為在以上的三個板塊的教學中,學生既能關注內容,又聚焦表達,既感受人物品質,也能發(fā)現(xiàn)表達形式的秘密。
六年級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篇二
昨天晚上,自己扛著攝像機教學了一篇《唯一的聽眾》,慢慢找到了一點上情感類課文的感覺。今天,趁熱打鐵,設計教學了一篇略讀課文《用心靈去傾聽》。全文圍繞“我”與蘇珊的交往過程這條主線展開,脈絡清楚。課文先寫“我”開始以為蘇珊是住在電話機里的無所不知的小精靈,只要撥“105”,就能得到她的幫助。然后寫“我”的手指被錘子砸傷,情急之中撥通了電話,得到了蘇珊的熱情幫助,對她產生了好感。接著寫“我”與蘇珊聊天,蘇珊總是用心靈傾聽“我”的聲音,耐心地給“我”幫助與安慰,她成了“我”從未謀面的第二個母親。最后寫長大后,“我”利用回故鄉(xiāng)的機會與蘇珊取得了聯(lián)系。就在我們約定見面的前夕,蘇珊不幸病逝了?!拔摇鄙钋械貞涯钏?BR> 首先,我從昨晚的課堂導入,引入今天的課題?!坝烧n題這樣一個錯位的用詞搭配,我相信你一定有所發(fā)現(xiàn)或有所疑惑!”在問題的引導下,引導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或多或少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等到學生朗讀完畢,我請學生說說最令你感動的故事情節(jié)。隨機引導學生朗讀課文,這也算指導朗讀吧。在學生說到課文的最后一句:隨后,她給我讀了紙條上的留言:湯米,我要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有的學生說,我感動于蘇珊面對死亡能如此平靜面對;有的學生說,我感動于蘇珊有一顆美好的心。我引導:作者――我,將這句話留在了文章的.結尾,這是作者的情感發(fā)展的高潮。作者真的感動于蘇珊那一顆平靜的心嗎?教室里反映者寥寥無幾?!拔覀兿炔患敝伎歼@個問題,我們先放一放,讓我們先去看看我和蘇珊之間發(fā)生的故事吧!”隨后,組織學生概括文章,讓學生直面一個個故事,在故事的概括中,隨機幫助學生感受語言。
課堂結束了,我覺得在這個浮躁強刺激的社會里,讓學生去感受那一個個平面素面的文字的溫度,只有引領學生走進文字,讓文字與自己的生活經驗聯(lián)系起來,與作者一樣感同身受,抽象的文字才能樹立在學生的面前。學生畢竟是感性經驗的,用一套一套的道理去說服孩子,任何祖國語言,熱愛語文,還不如一點一滴用形象去感動孩子。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漸漸讓學生體會到文字的溫度。
六年級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篇三
學校進行的第一輪賽課,我講的是12課《用心靈去傾聽》。雖然我也做了精心的準備,但還是出現(xiàn)了諸多的問題。評課過后,我對我上的這節(jié)課進行了認真的反思,覺得我的課堂上存在有以下問題:
一、自學指導設計不合理,更不科學。
二、引導語不夠嚴密,,教師語言羅嗦。
三、分析句子時,脫離了課文,導致學生理解困難。
四、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生生互動不夠,課堂氣氛沉悶。
經過認真總結,制定下一步整改措施如下:
一、學習目標和自學指導的設計一定要更科學,更有針對性。
二、學習于永正的語文教學法,使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文。
三、引導語也要精心設計,教師語言要盡量簡潔,干凈利索。
四、想辦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同時加強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
總之,我會認真接受他人的意見,學習其他同仁的優(yōu)點長處,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盡己所能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
六年級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篇四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了解我和蘇珊的交往過程,感受真情。
3、能夠運用自己掌握的讀書方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4、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學會關愛他人,懂得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了解我和蘇珊的交往過程,感受真情;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學會關愛他人,懂得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
【課前準備】。
1、課前讓學生預習課文,借助工具書學習自己不懂的字詞。
2、課前讓學生利用雙休日等休息時間,就近觀察車站、醫(yī)院、商場、銀行的問訊處,了解問訊處的服務時間與服務內容,實地感受問訊處工作人員的服務態(tài)度,并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與問訊處工作人員交流。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的耳朵都可以聽到很多聲音,飛機飛過的聲音、下雨的聲音、人們說話的聲音就像現(xiàn)在,同學們可以聽到老師說話。那么老師想請問同學們,這樣的聽是傾聽嗎?(提問學生,總結學生答案)。
師:傾聽就是認真地聽,仔細地聽。但它還有什么更重要更深的含義嗎?清晨的樹林中,一位傾聽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給了我信心。傾聽的力量多么神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有關傾聽的故事,讓我們更深入地去了解傾聽的內涵,看看這次傾聽又給誰帶來了什么樣的幫助?。
二、揭題解題。
1、出示課題:師在課件中出示課題,并在黑板上板書:12*。
六年級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篇五
1.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2個生字。
(2)能正確地搭配詞語。
2.能力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認識本課的2個生字。
2.初讀課文,讀準字音,不理解的詞語可以。
3.思考下列問題:
(1)“我”是如何與“小精靈”開始通話的?
(2)“我”與“小精靈”都聊了哪些事情?
4.提出不懂的問題。
5.全班匯報,檢查學習情況。
三、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思考下列問題。
1.“我”長大后為什么想認識蘇珊?
2.當“我”看到蘇珊的留言時有什么感受?
3.假如蘇珊一開始沒有給“我”幫助,那這個故事的結局應該是如何的?
四、全班交流。
說一說最近令你感動的事情。
六年級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篇六
1、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了解“我”和蘇珊的交往過程,感受真情。
2、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研讀過程中,感悟真情,理解用心靈去傾聽能給別人帶來快樂,還能讓自己感受到幸福。
3、領悟文章前后照應的寫作手法,體會好處。
理解課文,懂得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
進一步領會文章的寫作手法,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2、師生寫課題。
3、齊讀課題。說說你從課題中能鎖定的關鍵詞是什么?你認為傾聽是一種怎樣的聽?
1、課件出示生字詞,齊讀并理解“問訊處”和“從未謀面”的詞語意思。
2、問訊處是什么地方?(總結學生答案,介紹有關問訊處的小知識)。
3、也就是聲訊臺,把誰和誰聯(lián)系在了一起?
4、誰能用簡潔的語言說說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一)蘇珊,一個普通的接線員,而我只是一個小孩子,雖然我們沒有見過面,但是她已經在我心中有了很重要的地位。你能從文中的那句話可以看出。
出示句子:但是我非常想認識蘇珊,認識這個從未謀面卻如同我第二個母親的人(齊讀)。
母親,那是我們最熟悉親近、最愛我們、可以依賴的人哪!而我,卻把從未謀面的蘇珊當成了我的第二個母親,這是對蘇珊多么高的評價??!
(二)出示句子:
但是我非常想認識蘇珊,認識這個從未謀面卻如同我第二個母親的`人(齊讀)。
母親,那是我們最熟悉親近、最愛我們、可以依賴的人哪!而我,卻把從未謀面的蘇珊當成了我的第二個母親,這是對蘇珊多么高的評價??!
(三)【合作探究】:
速讀文章5——11自然段,蘇珊給了小時候的“我”那些幫助?這些幫助重要嗎?
獨學:用簡短的語言概括蘇珊為“我”所做的事;
對學:哪件事最讓自己感動,用筆圈畫關鍵詞(人物言行,心理描寫),與同桌交流呀。
群學:組內組織交流,派一名代表發(fā)言。
1、交流展示:
小結:“我”手指受傷了,她教我自救;
“我”學習上遇到難題了,她教我解答難題;
“我”的金絲雀死了,她安慰、鼓勵我;
重點體會“這只可愛的小鳥,它到另一個世界唱歌去了?!?BR> 小結:小時候無論在生活上,學習上,心理上遇到困難時,我都會求救蘇珊,每一次,她都猶如母親一樣細致耐心的為我排憂解難,讓我快樂成長。
2、引讀“但是我非常想認識蘇珊,認識這個從未謀面卻如同我第二個母親的人(齊讀)。
3、蘇珊怎樣待我和她的交往的?
蘇珊對我說,她也要感謝我。她說她沒有孩子,我的`電話使她感受到了做母親的幸福、)。
【合作探究二】:
我的電話讓蘇珊感受到做母親的幸福,從哪里看出來?
獨學:快速瀏覽課文,畫出相關語句,品讀。
對學:同桌相互交流感受、
1、展示交流:
2、分角色朗讀:
電話里傳來了我熟悉的聲音,我說“蘇珊?你能告訴我‘修理’這個詞怎么拼寫嗎?”
她沉默了一會兒,說“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經好了。”
(我們一起大笑起來。)。
3、(沉默了一會兒,說明了什么?她的幽默回答,是我?guī)Ыo了它童真,讓她感受到做母親的幸福。)。
4、小結:的確,在生活中,我們既是傾聽者也是被傾聽者,愿我們在生活中能用心靈去傾聽別人,你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芍^是是“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5、最終,我沒有見到這個從未謀面的第二個母親,卻只看到了一張紙條:“湯米,我要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此時湯米會有什么感受?想一想蘇珊為什么要這樣說呢?你會對去世的蘇珊說些什么?請寫幾句話感激她對你的傾聽和安慰。
生活中,我們不但要做一個善于用心靈去傾聽的人,還要做一個善于用心靈去發(fā)現(xiàn)的人,這篇課文不少地方運用了前后照應的寫法,誰來說說你找到的句子。
前后照應的作用:
1、使文章層次分明,結構更嚴謹。
2、增強語氣,突出作者要表達的情感。
“我”快樂著、幸福著,因為有了像蘇珊這樣未曾謀面的慈祥的母親,在我成長的路途中為我排憂解難;蘇珊快樂著、幸福著,因為“我”這樣調皮的小鬼讓她感受到母愛的偉大,這一切都是彼此用心靈去傾聽的結果。
1、出示盧梭名言。
2、請大家圍繞“幫助別人,快樂自己”創(chuàng)造一句格言。
3、小結:讓我們都像蘇珊那樣用心靈去傾聽,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1、摘抄文中前后照應的句子,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綠山墻的安妮》—加拿大作家蒙格瑪麗。
《根鳥》——中國作家曹文軒。
《窗邊的小豆豆》——日本作家黑柳徹子。
《小海蒂》——瑞士作家。
六年級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篇七
《用心靈去傾聽》是西班牙一個真實的故事,我在引導學生閱讀感悟時,緊緊抓住心靈和傾聽兩個詞,體會蘇珊是怎樣用心的,又是怎樣有耐心地傾聽?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做一個用心的傾聽者。引導學生注意蘇珊對死亡的樂觀主義態(tài)度,她對待鳥兒和自己的死亡都很從容,“到另一個世界唱歌去了。”多么美好的意境,這種態(tài)度是值得我們每個人稱道的。在這堂課中,我緊扣“傾聽”一詞,采用小組合作的方法及師生、生生演一演的方法感受他們之間的.故事。并讓學生找到重點句子,進行朗讀感悟,感悟到她的樂觀、耐心善良、溫柔、細心;品味蘇珊對“我”那母親關愛。進而理解“我”心中的蘇珊像母親,蘇珊心中的我似兒子。蘇珊是用愛心在傾聽,用心在歌唱一首愛的歌曲,回歸到課題,點題。學生能夠緊跟老師思路進入文本,和文中主人公一起歡笑、傷心。
當學生犯了錯誤的時候,我們?yōu)槭裁床荒莒o下心來聽聽他的解釋呢?沒有哪個孩子是存心想犯錯誤的;當學生氣喘吁吁的跑進你的辦公室,想對你說點什么的時候,我們?yōu)槭裁床荒芡O率种械幕顑?,注視著他的眼睛,靜靜地聽他說完呢?當學生在路上興沖沖地和你打著招呼想和你分享他的快樂的時候,我為什么不能停住自己匆忙的腳步呢……讓我們學會用心靈去傾聽!這樣,你會聽到學生心靈的訴說,你會享受到教育的最大快樂與幸福!
六年級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篇八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學會關愛他人。
2、理解課文,了解“我”和蘇珊的交往過程,感受真情。
教學重難點:
1、進一步領會文章的與作寫法,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2、通過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我”對蘇珊的深切懷念之情。
教學方法:教法:談話法(激發(fā)學生興趣)、啟發(fā)式(啟發(fā)學生相象、感悟課文)。
課時劃分: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教師活動)。
1、教師:同學們都到醫(yī)院里看過病,當你找不到看病門診室、檢查室、化驗室的時候,你會怎么辦?(醫(yī)院的問詢處給患者帶來了方便,這體現(xiàn)了醫(yī)院對病患者的關愛。)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關于“認真傾聽”的真情故事。
怎樣的聽是“傾聽”?(細心去聽)用心靈怎么去傾聽?請打開課本,讓我們走進課文去用心感受。
(二)初讀感知(學生活動)。
1、大聲朗讀課文,注意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讀得不暢的地方做個記號,再讀一遍。自己特別有體會的句子可以畫下來。
2、指名輪讀課文,正音。
3、課文寫了一個怎樣的動人故事?(引導了解“我”和蘇珊的交往過程)。
4、你畫出了哪些句子,能給大家讀一讀嗎?并說說自己的體會。(學生自由發(fā)言)。
(三)研討感悟(師生活動)。
1、蘇珊,一個普普通通的接線員,我還沒有見過她時,已把她當作——(學生:我的第二個母親)。
2、那么,蘇珊是怎么看待“我”和她之間的交往的?
引讀:蘇珊對我說,她也要感謝我。她說她沒有孩子,我的電話使她感受到了做母親的幸福。
4、請同學們想一想,蘇珊的寫留言前會想些什么?
1.
小練筆:就要離開了,蘇珊想:交流練筆。
(四)總結深化(教師活動)。
一要電話線讓我們心靈相通,有一首歌寫得好(課件出示):
接受的我關懷,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結構就相互支撐!走進我們的視野,從此不再陌生,人類的面孔就是愛的表情!告訴你一個發(fā)現(xiàn),你和我都會感動,世界很小,是個家庭!
同學們,讓我們用愛心去對待生活,讓愛在我們的心靈深處扎根!
六年級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篇九
這是六年級上冊的一篇略讀課文,篇幅很長,也很感人,講述了接線員蘇珊用心靈傾聽我的困難,用一顆慈母般的愛心幫助我的真情故事。在西班牙,問訊處的接聽員蘇珊用自己極好的耐性、一次又一次的心靈傾聽以及她那富有詩意的語言使一個孤寂、無助、對死亡充滿恐懼的男孩變得快樂、自信,她影響了男孩的一生,成就了男孩的一生。下面反思一下我教學中的表現(xiàn):
1.教學要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教師只起主導作用。在這節(jié)課堂當中,我的掌控欲還是較強的,容易引著學生按著我的思路去進行,缺乏隨機應變的能力。我把話語權交給學生的機會還是較少。也沒能充分調動起課堂的氛圍,沒能讓整體的學生參與進我的教學當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沒能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
2.引領學生走進文本才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如果沒能讓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進行對話,那么學生很難理解課文更深層次的意思。他們所學到的只是也就是表層的一面而已。在這堂課中,指導老師就指出了我在這方面的失誤:找到點了,一只腳已經跨進門檻了,卻沒能往里面繼續(xù)走。我找到了重點句子,也知道了要創(chuàng)設情境,可是我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還沒能引起學生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沒能調動學生的思維,這點還需要大大下功夫。
3.揀了芝麻丟了西瓜。在文中,分析得重點句子太多,想顧及的因素太多,反而沒有把句子講透。所以,在教學當中,我們要學會取舍,抓住兩三個重點句子,做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
4.沒能找準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雖然學了這個知識點,但是沒有用上。首先在導入上,我的問題就超出了這個年紀學生的理解層面,導致了冷場的局面。雖然有幾個學生很勉強地舉了手,但是我看出了他們是給我面子,為我撐下場面的。在總結那里,結合生活,我所拋出的問題也是大家比較陌生的。由于時間問題,我也沒有給足時間給學生思考,所以效果并沒有達到我預期的那樣。后來在梁老師的點撥之下,才恍然大悟,我們的問題要具體些,要貼近學生的`生活,這樣才能調動大家的思考,調動大家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從而活躍課堂氣氛。
5.時間的掌控問題。首先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我浪費了較多的時間,所以在后面的句子分析、深入理解的環(huán)節(jié),時間還是比較趕的。雖然我下課的時間掐得很準,但是文本的內容沒能讀透,也刪除掉了原先的一些設計。以后得更加注意這方面的問題。
六年級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篇十
傾聽別人的心聲,是很崇高的職業(yè),我的理象就是當廣播員。
我的姥姥去世了,但她生前很喜歡聽廣播。每天晚上我都要去姥姥的屋里與姥姥一起聽廣播。每每聽到播音員悅耳的聲音時,我都會發(fā)現(xiàn)姥姥神情激動,目光中透出閃耀的亮光。
我和姥姥都愛聽“健康熱線”,這個廣播是與聽眾互動交流的節(jié)目。2位廣播員都會耐心解答聽眾的問題,于是,我也想做個傾聽者。
有一天,姥姥生病了,在醫(yī)院里,姥姥對我說:“心心過幾天我出院,我們一起給‘健康熱線’打個電話吧!我很早就想給他們打個電話了!”姥姥的目光閃耀,有種興奮。我感動了,對姥姥說:‘好,好。我們出院后就打!”回家的路上,我奔向電器店,買了個音質最好的收音機。留著給姥姥出院聽廣播用。我激動心情難以言表,打開收音機,聽到男播音員雄壯有力的聲音,女播音員燕聲鶯語的細語,我抑制不住興奮的心情,大聲的喊道:“??!我也要當一個傾聽者!”
姥姥出院了,一天晚上,我和她一起給“健康熱線“打了個電話。我們首先撥打了“健康熱線”的電話,聽到工作人員對我說:“請稍等,不要掛機,您是第36位聽眾,請不要掛機,您是……”姥姥聽后,對我說:“心心,姥姥最聽收音機了,你長大也去當廣播員,讓姥姥也在收音機了聽到你的聲音,好嗎?”“好!”我感動地說。過了一會,我聽到聽筒傳來這樣的聲音:“您好,現(xiàn)在是第35位聽眾互動時間,請您做好準備,在電話中與廣播員互動,您好,現(xiàn)在是……”我激動地對姥姥說:“姥姥,快到我們了!”姥姥揉了揉惺忪的睡眼,說:“好,我們……要說什么來著?我忘了!”“哈!”我不禁笑了,“姥姥,不是要說您哮喘的事嗎?沒事,別緊張!”“請您做好準備,馬上就該您互動了!請您……”聽筒里傳來聲音?!疤昧耍R上,姥姥,馬上就該咱們了!”我興奮地說。姥姥摸摸這,摸摸那,就怕有什么沒準備好?!澳茫垎柲惺裁磫栴}?“健康熱線”幫助您。”聽筒里,女播音員甜美的聲音傳入我和姥姥的耳中。
我把想法告訴了爸爸,爸爸說,相當廣播員不是很容易的,需要好好學習了解一些生活常識,要做“健康熱線”的廣播員需要了解很多疑難雜癥,需要好好的學習。我明白,如果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做廣播員,就實現(xiàn)不了我的夢想。
現(xiàn)在姥姥雖然去世了,但我始終銘記著她對我說的:“讓姥姥也在收音機里聽到你的聲音,好嗎?”我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讓姥姥失望,做一個廣播員,讓姥姥在天堂,也能聽到我的聲音!要用心靈去傾聽人們的心聲!
六年級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篇十一
課堂一開始吳老師就以“單元主題”導入新課,接著以“課前提示”為切入點引入全文的學習。直奔本篇課文的學習重點。
老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感悟時,緊緊抓住“心靈”和“傾聽”兩個詞,體會蘇珊是怎樣用心的,又是怎樣有耐心地傾聽?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做一個用心的傾聽者。在這堂課中,老師緊扣“傾聽”一詞,采用小組合作的方法,把蘇珊和我之間發(fā)生的事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并品味哪些語句令人感動。讓學生找到重點句子,進行朗讀感悟,感悟到她的樂觀、耐心善良、溫柔、細心;品味蘇珊對“我”那母親般的關愛。進而理解“我”心中的蘇珊像母親,蘇珊心中的我似兒子。蘇珊是用愛心在傾聽,學生能夠緊跟老師思路進入文本,和文中主人公一起歡笑、傷心。
整堂課上,老師從頭到尾都在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先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小組內交流自學成果,并以組匯報。給了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小組活動組織井然有序,沒有流于形式,效果明顯。真正發(fā)揮了小組合作的優(yōu)勢,非常適合高年級的教學。
六年級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篇十二
各位老師:
你們好!
今天我要為大家講的課題是《用心靈去傾聽》。首先,我對教材及課題內容進行分析。
教材分析。
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該教材為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用教科書,該課為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三組第十二課。教學課程為《用心靈去傾聽》。課文采用兒童的視角觀察事物,選取一些平凡的瑣事來表現(xiàn)人物品質,語言樸素自然,平凡中包含深情,讀來真實可信,生動感人。
教學目標。
在閱讀中了解抒情文章中對人物的動作、語言、環(huán)境。神態(tài)、心理活動的描寫。語文的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領會文章寫作手法,體會關鍵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德育目標:啟發(fā)學生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感受人與人之間的溫情。
重點,難點以及確定依據(jù)。
重點:能夠讓學生運用自己掌握的讀書方法,深入理解課文。難點:讓學生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關愛他人。
教學策略基于內容特點,以及課文要求采用討論法,利用幾個大問題引導學生思路,讓學生自己摸清文章的主要內容以及文章的思想感情,給文章定下一個好的感情基調。閱讀課文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因此采用討論法教學,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教師的教輔助學生學習。在課上主要采用提問式教學。
指導學法讓學生通過閱讀和互助討論得出正確的答案。在具體的課堂中的老師的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為主。課間采用一些和諧的語言也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探索的興趣。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
概說教學程序1、課前預習準備情況。放星期之前就布置預習,長達五天之久。學生對課文有充分的了解,對課文內容也還熟悉。教師準備充分,教案定成較好在本堂課的教學思路。
2、完整的教學程序。在上該課時,主要與該組課文所表達的一個共同情感,人與人之間的微弱的情感為基礎。
【教學過程】。
對于略讀課文的教學,我采用自讀-交流拓展三大環(huán)節(jié)。
一、揭題解題,激發(fā)興趣。
1、教師:生活貧困的桑娜和漁夫,有著樂于助人的美好心靈;一位殘疾青年善意的謊言背后,只是為了能讓我安心看書;清晨的樹林中,一位傾聽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給了我信心。人間處處有真情啊!今天,我們要學習另一個關于傾聽的真情故事。
(教師對前三篇課文簡練的概括,引導學生回顧本單元前三篇文章,對本課的學習和感悟人間真情做好情感鋪墊。)2、出示課題:用心靈去傾聽。
讀題后你想知道什么?(怎樣的聽是傾聽?(細心地聽)用心靈怎么去傾聽?誰傾聽,傾聽什么?)請打開課本,讓我們走進課文去用心感受。
(引導學生解題質疑,直奔主題)。
二、統(tǒng)攬全文,理解大意。
1、認真研讀課前自學要求,明確學習目標。
2、學生輕聲反復讀文,掃清字詞障礙并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我主要培養(yǎng)學生用精練的語言總結概括課文大意的能力)。
三、合作交流,突破難點。
1.默讀課文,找到另自己感動的語句,并把感動自己的語句畫下來?,F(xiàn)在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2.交流最受感動的地方(重點關注描寫人物言行、心理的語句):
學生交流另自己感動的語句,教師要尊重孩子的獨特體驗,并給予肯定和鼓勵。學生交流到的課文中前后對應的語句教師要給予點播,并嘗試著運用于平時的寫作之中。沒有交流到的重點語句教師要引導學生再次研讀課文,還可以出示課件。
(1)我找到了聽我說話的人,不由得放聲大哭。
(找到聽我說話的人,其實就是找到了希望,非常希望得到幫助,把希望寄托在那個叫問訊處的小精靈身上。聽到蘇珊的溫柔的嗓音,我孤獨的心靈一下子得到了撫慰,終于放聲大哭。這既是傷痛帶來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獨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
(2)小精靈總是耐心地回答我的問題,一遍遍地向我解釋。
(蘇珊就像一位母親那樣耐心地回答我的問題,一遍遍地向我解釋。在一次次心與心的交流中,兩個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結成了母子般的情誼。這句話形象地寫出了蘇珊的愛心,語言雖然樸實,讀來卻令人十分感動。)。
(3)你知道嗎,這只可愛的小鳥,它要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
(心愛的金絲雀突然死了,我不僅痛苦,同時對死亡充滿了恐懼。蘇珊采用了更美好的一種說法。是啊,小鳥到另外一個世界去唱歌了,這是多么美好的事??!聽著這樣的話,籠罩在孩子心頭的陰影立刻消散了,快樂又回到了孩子的身邊。蘇珊善良、樂觀)。
(4)但是我非常想認識蘇珊,認識這個從未謀面卻如同我第二個母親的人。
(謀面就是見面的意思,用如同我第二個母親來形容蘇珊,看得出我對蘇珊的愛。蘇珊不是我的母親,我們也從沒見過面,是電話線把兩個人緊緊地連在一起:蘇珊就像母親那樣,耐心傾聽我的心聲,困難時給予幫助,痛苦時予能安慰。)。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的成為課堂的主人,是我們所追求的教育境界。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我設計這樣的問題,目的是不讓老師牽著孩子的思維走,按部就班的按照課文的敘述順序來學習課文,而是尊重學生的個性思維和獨特感受。在學生交流另自己感動的語句時,蘇珊的人物形象也就躍然紙上。板書:蘇珊=我的第二個母親。教師隨著學生的思維走向來決定著課堂的走向,達到活而不亂。同時,小組合作交流也促進了師生、生生之間的情感互動。引導學生抓重點語句體會蘇珊美好的心靈:即用學心去傾聽一個孩子的心聲,給我安慰進而感受人間美好的情感。在不知不覺中突破了重難點。)。
3.品讀令自己感動的句子。(采用范讀、品讀、角色讀等多種形式的感情朗讀,達到情感的升華)。
4.用自己的語言說說你心中的蘇珊:(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適時板書細心、耐心、善良、樂觀教師隨機板書)。
師導語:蘇珊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員,工作中一絲不茍,盡心盡力做好服務工作。蘇珊像母親不僅用心靈傾聽,更用心與孩子交流,撫慰孩子幼小的心靈,做孩子健康成長的心靈守護神。
5.那么你是一個好的傾聽者嗎?生活中你有過傾聽的經歷嗎?
(用心靈去傾聽,是對蘇珊工作的高度概括與肯定,同時也點明了文章的中心。抓住令自己最感動的詞句來學習課文,感受蘇珊的美好心靈,讓孩子明白用心靈傾聽能給他人帶去幫助,教會孩子在生活中學會當一個傾聽者。)。
四、總結拓展。
1、雖然蘇珊是問訊臺里普通的工作人員,但是她能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此時,蘇珊已經感動了我們所有人。但故事的結局不免讓人有些傷感,我最終是沒有見到這第二個母親,讓我們圓作者一個團圓夢吧。
(學生可以說一說、演一演他們相見時的場面,注重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我認為是人性化的設計,我們都期待生活中減少遺憾,多一些圓滿。這時,孩子的情感與主人公的情感達到共鳴。)。
【板書設計】。
我設計的板書直觀、突出重點、揭示文章中心,使學生一目了然,很快的把握文章脈絡。
六年級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篇十三
這是西班牙一個真實的故事,我們在引導學生閱讀感悟時,緊緊抓住心靈和傾聽兩個詞,體會蘇珊是怎樣用心的,又是怎樣有耐心地傾聽?這樣做給他人帶來了什么好處?由此,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做一個用心的傾聽者。除此之外,還可以引導學生注意蘇珊對死亡的樂觀主義態(tài)度,她對待鳥兒和自己的死亡都很從容,“到另一個世界唱歌去了?!倍嗝疵篮玫囊饩常@種態(tài)度是值得我們每個人稱道的。在這堂課中,我主要緊扣一點:我把蘇珊當作自己的母親,蘇珊具有母親般的.愛心。讓學生發(fā)散,找到重點句子,進行朗讀感悟,感悟到她的樂觀、耐心善良、溫柔、細心、她就像母親一樣在關心我、愛我。從而提升到,蘇珊是在用愛心在傾聽,用心在歌唱一首愛的歌曲,回歸到課題,點題。學生能夠緊跟老師思路進入文本,和文中主人公一起歡笑、傷心,有時會有驚喜。
二、不足之處。
一節(jié)成功的語文課,不僅能使學生感受到美,同時重要的是要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能正確理解、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而我的這節(jié)課在語文素養(yǎng)的訓練上還需要加強,要讓學生對字詞句的理解、運用落到實處。課文中有很多美的詞語、句子,特別是優(yōu)美的意境課堂中學生好象并沒真正感受到,一堂課下來,雖然讀了,想了,說了,但顯得很空洞。
三、改進措施。
不要只是著重考慮讓學生欣賞美文,對語言文字考慮也要照顧到,這樣在教學中就不會牽著學生鼻子走,要讓他們真正落實語言文字訓練,自主的感悟語言文字美。
六年級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篇十四
各位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要為大家講的課題是《用心靈去傾聽》。首先,我對教材及課題內容進行分析。
該教材為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用教科書,該課為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三組第十二課。教學課程為《用心靈去傾聽》。課文采用兒童的視角觀察事物,選取一些平凡的瑣事來表現(xiàn)人物品質,語言樸素自然,平凡中包含深情,讀來真實可信,生動感人。
在閱讀中了解抒情文章中對人物的動作、語言、環(huán)境。神態(tài)、心理活動的描寫。語文的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領會文章寫作手法,體會關鍵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德育目標:啟發(fā)學生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感受人與人之間的溫情。
重點,難點以及確定依據(jù)。
重點:能夠讓學生運用自己掌握的讀書方法,深入理解課文。難點:讓學生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關愛他人。
基于內容特點,以及課文要求采用討論法,利用幾個大問題引導學生思路,讓學生自己摸清文章的主要內容以及文章的思想感情,給文章定下一個好的感情基調。閱讀課文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因此采用討論法教學,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教師的教輔助學生學習。在課上主要采用提問式教學。
讓學生通過閱讀和互助討論得出正確的答案。在具體的課堂中的老師的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為主。課間采用一些和諧的語言也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探索的興趣。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
1、課前預習準備情況。放星期之前就布置預習,長達五天之久。學生對課文有充分的了解,對課文內容也還熟悉。教師準備充分,教案定成較好在本堂課的教學思路。
2、完整的教學程序。在上該課時,主要與該組課文所表達的一個共同情感,人與人之間的微弱的情感為基礎。
對于略讀課文的教學,我采用“自讀-——交流——拓展”三大環(huán)節(jié)。
一、揭題解題,激發(fā)興趣。
1、教師:生活貧困的桑娜和漁夫,有著樂于助人的美好心靈;一位殘疾青年善意的謊言背后,只是為了能讓“我”安心看書;清晨的樹林中,一位傾聽“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給了“我”信心。人間處處有真情啊!今天,我們要學習另一個關于“傾聽”的真情故事。
(教師對前三篇課文簡練的概括,引導學生回顧本單元前三篇文章,對本課的學習和感悟人間真情做好情感鋪墊。)。
讀題后你想知道什么?(怎樣的聽是“傾聽”?(細心地聽)用心靈怎么去傾聽?誰“”傾聽,傾聽什么?)請打開課本,讓我們走進課文去用心感受。
(引導學生解題質疑,直奔主題)。
二、統(tǒng)攬全文,理解大意。
1、認真研讀課前自學要求,明確學習目標。
2、學生輕聲反復讀文,掃清字詞障礙并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我主要培養(yǎng)學生用精練的語言總結概括課文大意的能力)。
三、合作交流,突破難點。
1、默讀課文,找到另自己感動的語句,并把感動自己的語句畫下來?,F(xiàn)在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2、交流最受感動的地方(重點關注描寫人物言行、心理的語句):
學生交流另自己感動的語句,教師要尊重孩子的獨特體驗,并給予肯定和鼓勵。學生交流到的課文中前后對應的語句教師要給予點播,并嘗試著運用于平時的寫作之中。沒有交流到的重點語句教師要引導學生再次研讀課文,還可以出示課件。
(1)我找到了聽我說話的人,不由得放聲大哭。
(找到聽“我”說話的人,其實就是找到了希望,非常希望得到幫助,把希望寄托在那個叫“問訊處”的小精靈身上。聽到蘇珊的溫柔的嗓音,“我”孤獨的心靈一下子得到了撫慰,終于放聲大哭。這既是傷痛帶來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獨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
(2)小精靈總是耐心地回答我的問題,一遍遍地向我解釋。
(蘇珊就像一位母親那樣“耐心地回答我的問題,一遍遍地向我解釋?!痹谝淮未涡呐c心的交流中,兩個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結成了母子般的情誼。這句話形象地寫出了蘇珊的愛心,語言雖然樸實,讀來卻令人十分感動。)。
(3)你知道嗎,這只可愛的小鳥,它要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
(心愛的金絲雀突然死了,“我”不僅痛苦,同時對死亡充滿了恐懼。蘇珊采用了更美好的一種說法。是啊,小鳥到另外一個世界去唱歌了,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聽著這樣的話,籠罩在孩子心頭的陰影立刻消散了,快樂又回到了孩子的身邊。蘇珊善良、樂觀)。
(4)但是我非常想認識蘇珊,認識這個從未謀面卻如同我第二個母親的人。
(“謀面”就是見面的意思,用“如同我第二個母親”來形容蘇珊,看得出“我”對蘇珊的愛。蘇珊不是“我”的母親,我們也從沒見過面,是電話線把兩個人緊緊地連在一起:蘇珊就像母親那樣,耐心傾聽“我”的心聲,困難時給予幫助,痛苦時予能安慰。)。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的成為課堂的主人,是我們所追求的教育境界。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我設計這樣的問題,目的是不讓老師牽著孩子的思維走,按部就班的按照課文的敘述順序來學習課文,而是尊重學生的個性思維和獨特感受。在學生交流另自己感動的語句時,蘇珊的人物形象也就躍然紙上。板書:蘇珊=我的第二個母親。教師隨著學生的思維走向來決定著課堂的走向,達到活而不亂。同時,小組合作交流也促進了師生、生生之間的情感互動。引導學生抓重點語句體會蘇珊美好的心靈:即用學心去傾聽一個孩子的心聲,給“我”安慰進而感受人間美好的情感。在不知不覺中突破了重難點。)。
3、品讀令自己感動的句子。(采用范讀、品讀、角色讀等多種形式的感情朗讀,達到情感的升華)。
4、用自己的語言說說你心中的蘇珊:(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適時板書“細心、耐心、善良、樂觀”教師隨機板書)。
師導語:蘇珊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員,工作中一絲不茍,盡心盡力做好服務工作。蘇珊像母親不僅用心靈傾聽,更用心與孩子交流,撫慰孩子幼小的心靈,做孩子健康成長的心靈守護神。
5、那么你是一個好的傾聽者嗎?生活中你有過傾聽的經歷嗎?
(“用心靈去傾聽”,是對蘇珊工作的'高度概括與肯定,同時也點明了文章的中心。抓住令自己最感動的詞句來學習課文,感受蘇珊的美好心靈,讓孩子明白用心靈傾聽能給他人帶去幫助,教會孩子在生活中學會當一個傾聽者。)。
四、總結拓展。
1、雖然蘇珊是問訊臺里普通的工作人員,但是她能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此時,蘇珊已經感動了我們所有人。但故事的結局不免讓人有些傷感,“我”最終是沒有見到這第二個母親,讓我們圓作者一個團圓夢吧。
(學生可以說一說、演一演他們相見時的場面,注重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我認為是人性化的設計,我們都期待生活中減少遺憾,多一些圓滿。這時,孩子的情感與主人公的情感達到共鳴。)。
我設計的板書直觀、突出重點、揭示文章中心,使學生一目了然,很快的把握文章脈絡。
蘇珊=第二個母親細心耐心善良樂觀。
六年級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篇十五
《用心靈去傾聽》是新課標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人間真情”。全文圍繞“我”與蘇珊的交往過程這條主線展開,脈絡清楚。課文真實地記錄了“我”與問訊處工作人員蘇珊交往的過程,贊美了蘇珊用心靈傾聽孩子的心聲、用愛心幫助孩子的善良品質,表達了“我”對蘇珊的深切懷念之情。課文采用兒童的視角觀察事物,選取一些平凡的瑣事來表現(xiàn)人物品質,語言樸素自然,平凡中包含深情,讀來真實可信,生動感人。
《用心靈去傾聽》是本組最后一篇略讀課文,學生對于本組課文的學習方法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所以教學時,我主要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放手讓學生課前借助預習提綱,遷移運用學法,自主學習、自主發(fā)現(xiàn)、自主探究;課堂上引領學生充分地展示、交流學習成果,教師適時點撥、引導。使學生真正獲得自主學習的成功樂趣,提高獨立閱讀能力,從而達到自能讀書,自主學習、自主發(fā)展的目的。
1、通過預習,學習本課生字、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領會文章的寫作手法;抓住關鍵詞句,體會蘇珊用心靈傾聽給我?guī)淼目鞓放c幸福,感悟我對蘇珊的懷念之情。
3、學會在生活中用心靈傾聽別人的心聲,用愛心幫助他人。
4、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主動探究、品詞析句、展示交流的學習能力。
重點:抓關鍵詞句,體會蘇珊用心靈傾聽給我?guī)淼目鞓放c幸福,感悟我對蘇珊的懷念之情。
難點:懂得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
利用雙休日時間,就近觀察車站或醫(yī)院問訊處,了解問訊處的服務時間與服務內容,并就感興趣的內容與問訊處工作人員交流,實地感受問訊處工作人員的服務態(tài)度。
圍繞教學目標,依據(jù)六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本課時教學過程我分六大環(huán)節(jié):
一、回憶導入,據(jù)題提問。
1、回憶本單元我們學習了哪些真情,誰能概括的說一說?人間處處有真情??!今天,我們要學習另一個關于“傾聽”的真情故事。板書課題:用心靈去傾聽。指導學生讀好課題,追問怎樣的聽是“傾聽”?學生自由發(fā)言理解“傾聽”。教師追問:看了課題你還有哪些疑問?學生可能提出來:為什么說得用心靈去傾聽呢?等問題,下面我們到課文中尋找答案。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教師引導學生回憶真情故事導入,為本文學習做了鋪墊,然后再次引導學生“圍繞題目質疑”調動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的熱情,激發(fā)他們求知的欲望,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
二、課前反饋,整體感知。
1、開火車讀文,糾正字音,指導難讀的詞、句,理解“問訊處”的含義;交流蘇珊給“我”的幫助。(完成提綱4)。
2、檢查生字詞---我會讀。
3、交流:課文寫了一個怎樣的動人故事。(完成提綱2)。
提綱3、5在展示交流過程中完成。
課前預習提綱:
(1)自讀文前導語,畫出閱讀要求。
(3)利用工具書解決不理解的字詞,特別結合課前觀察理解“問訊處”的含義;不懂的問題記在文中。
(4)默讀課文,說一說課文寫了一個怎樣的動人故事。教師點撥、指導學生概括主要內容。
(5)劃出感動自己的語句,選擇一兩處反復讀一讀,把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加在文中空白處。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設計,意在引導學生根據(jù)預習提綱自主預習,感知課文內容;課前師生共同交流,學生互相學習,查漏補缺,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遷移學法獨立學習的能力。)。
三、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即完成提綱5)。
(一)小組根據(jù)交流要求展示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提出交流要求:
1、前后桌四人一組,交流最感動的句子及感受,討論怎樣讀才能讀出情感,并練習朗讀。
2、討論小組匯報的句子和匯報方式。
3、合作解決不懂的問題。
4、交流時要認真傾聽,能聽出好在哪里,哪地方說得不夠完美,能夠補充。
師:下面,同學們把你的感受和同學共享吧!一會兒咱們要比一比,賽一賽,看哪一組匯報的內容精彩,形式新穎獨特。教師深入到各組中指導。
(二)全班展示交流,教師點撥,指導朗讀。
1、匯報交流感動的句子。
下面說一說學生是如何展示交流的,教師如何點撥指導的。
預設1、小組可能從讀句子談感受的角度匯報。一組匯報后教師追問:哪組還有不同的感受?其他組繼續(xù)展示。
其中,在展示交流第4句的時候,有的組補充說我們發(fā)現(xiàn)課文最后一段:“湯米,我要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與這句相照應;有的組補充說我們還發(fā)現(xiàn)了前后照應的句子;有的組還把體會到的前后照應的好處與同學交流,等等。
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感情朗讀前后照應的句子,進一步感悟好處。
預設2:小組可能以感情朗讀的方式匯報。(學生感情朗讀,教師隨機引導學生評議,教師點撥、指導朗讀,學生練習朗讀。)。
2、有感情地朗讀自己感動句子,進一步品味蘇珊的美好心靈。
3、想象說話:
(2)同學們,假如你就是作者,中央電視臺記者去采訪你,請你介紹蘇珊,你會怎樣向他介紹呢?(自主思考,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4、質疑解疑。提出小組沒有解決的問題,師生共同解決。
小結:蘇珊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員,工作中一絲不茍,盡心盡力做好服務工作。蘇珊像母親一樣不僅用心靈傾聽,更用心與孩子交流,撫慰孩子幼小的心靈,做孩子健康成長的心靈守護神。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設計,意在體現(xiàn)新課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理念,嘗試運用杜郎口“20+20”的教學模式,真正的把學習自主權交給學生,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課文由學生自主探究理解,問題由學生提出和解答,規(guī)律由學生發(fā)現(xiàn)總結,使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教師總結:同學們,讓我們用心靈去傾聽給別人帶來快樂和幸福,用愛心去對待生活,讓愛在我們的心靈深處扎根!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設計,意在引導學生自主表達對蘇珊的崇敬,進一步懂得傾聽的重要性,滲透語文的人語性,升華學生的閱讀體驗和感悟,使學生在自主實踐中受到啟發(fā),學會在生活中用心靈傾聽別人的心聲,用愛心幫助他人。)。
五、布置作業(yè):
繼續(xù)了解聲訊臺,在家長的指導下正確利用聲訊臺。
六年級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篇十六
對于這篇文章,我主要采用抓住重點句:“但是我非常想認識蘇珊,認識這個從未謀面卻如同我第二個母親的人。”這句話來組織教學的。先引導學生,理解為何“我”會把從未謀面的蘇珊視做我生命中的第二位母親,由此引出了“我”遇到困難為何會想到向“問訊處”求助,以及“我”和蘇珊從相識到交往的全過程,體會“我”對蘇珊的感情的逐步升華。接著,由我視蘇珊為我從未謀面的第二個母親,引出蘇珊是如何看待我們之間的交往。進而感受到他們如同母子般的情誼。體會作者對蘇珊深深的懷念之情,以及善良的蘇珊為了讓“我”不再難過而告訴“我”:她要到另一個世界去唱歌。最后由蘇珊與“我”的情意聯(lián)系到實際生活,明白一個道理:用心靈去傾聽,用心去和別人交流,你付出真心時,也能得到別人的真心。本節(jié)課比較順利的完成了這節(jié)課教學任務。
通過這節(jié)課我也看出了自己的諸多不足:板書不夠規(guī)范、完整,以后還得加強練字,提高自己板書的信心。時間分配欠合理,有很多話重復了幾遍,致使前半部分用時過長,導致后程略顯倉促,這說明課前準備不夠充分,對學情了解不夠透徹,以后還得多注意。
六年級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篇十七
這是六年級上冊的一篇略讀課文,篇幅很長,也很感人,講述了接線員蘇珊用心靈傾聽我的困難,用一顆慈母般的愛心幫助我的真情故事。在這堂課中,我主要緊扣一點:我把蘇珊當作自己的母親,蘇珊具有母親般的愛心。
讓學生發(fā)散,找到重點句子,進行朗讀感悟,感悟到她的樂觀、耐心善良、溫柔、細心、她就像母親一樣在關心我、愛我。從而提升到,蘇珊是在用愛心在傾聽,用心在歌唱一首愛的歌曲,回歸到課題,點題。學生能夠緊跟老師思路進入文本,和文中主人公一起歡笑、傷心,有時會有驚喜。
除此之外,還可以引導學生注意蘇珊對死亡的樂觀主義態(tài)度,她對待鳥兒和自己的死亡都很從容,“到另一個世界唱歌去了?!倍嗝疵篮玫囊饩?,這種態(tài)度是值得我們每個人稱道的。通過這個故事,引導并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做一個用心的傾聽者。
1、知識目標:
正確朗讀生字新詞,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著迷、耐心、修理”等詞語。
2、能力目標:
領會文章的前后呼應的寫作手法,領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3、情感目標: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我”對蘇珊的深切懷念之情,懂得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
教學難點和重點:
體會“我”對蘇珊的深切懷念之情,領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我最主要采取的教學方法是“反饋點撥”。從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中,再引導學生深入發(fā)掘探究,再點撥小結。在點撥引導中,我將盡量多地使用激勵性語言。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課標倡導的最主要教學理念。本節(jié)課我在讓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反饋所感所得。
以問訊處圖片導入,簡單介紹問訊處。今天我們就一起用心去傾聽一個與問詢處的真實感人的故事,從而導入課題。這樣設計導課,主要是讓對生活中的問訊處有初步的了解。
提出要求,初讀課文。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首先讓學生大聲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內容。并在了解課文的基礎上思考:課文寫了兒時的“我”向蘇珊尋求了哪些幫助?蘇珊又是怎樣幫助“我”的?再簡潔地概括自己這些求助與幫助,填入表格中。
在試教時,我直接提問:課文寫了兒時的“我”向蘇珊尋求了哪些幫助?蘇珊又是怎樣幫助“我”的?這時候,我的發(fā)現(xiàn),讓學生簡要說說,之后的作業(yè)學生半天寫不清,后來在有師傅提點下,我降低難度,采用表格,幫助學生理清幾件事情脈絡。
品文悟情。在學生交流自己讀書體會的環(huán)節(jié)中,我也很好的領會了略讀課文教學的精髓,那就是——突出重點。圍繞老師提出的問題“你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感動?”學生可以從文章中找到很多感動人的、詞句。對這么多詞句的體會,在教學中不能面面俱到,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充分說說感動的地方,抓住重點的幾句話來品讀:“小精靈用悅耳的。聲音問我?!薄ⅰ靶【`總是耐心地回答我的問題,一遍遍地向我解釋?!?、“蘇珊想了想”、“隨后,她給我讀了紙條上的留言:湯米,我要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
這是一篇感人的文章,所以我也較注重朗讀的指導。例如在品讀“我”和蘇珊第一次交流中,我采用讓學生創(chuàng)編、補全對話,以同桌互補對話、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等不同形式,引導學生感悟體會兩人之間感情的逐漸建立。這樣,以讀代講,以讀促思,達到了訓練朗讀,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之目的。
本課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安排了一個讀寫結合的小練筆。在引導學生深讀了課文,深刻地體會到“我”與蘇珊在交往的過程,結成了母子般的情誼,用心靈溝通讓他們在交流中彼此感受幸福,贊美了蘇珊用心靈傾聽孩子的心聲、用愛心幫助孩子的善良品質,表達了“我”對蘇珊的深切懷念之情。因此我設計了一個問題,如果你是湯米,當你看到蘇珊的留言時,你想對她說什么?請在你課本空白的地方寫一寫你想說的話。我想,學生在學完課文后,內心一定涌動著許多屬于自己的感想,大有不說出來不快的感覺。在學生朗讀他們內心的感受時,我再配合感人的音樂,效果會更好。但是那天的課堂上,由于時間的把握非常欠缺,導致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效果差強人意。
我設計本文的板書的時候目的是要把文章的主題表現(xiàn)出來,表現(xiàn)“我”和蘇珊的情誼是如何產生的,這樣板書起到了提綱攜領的作用。學生對于主人公之間的情誼有更深的理解。
六年級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篇十八
題目是《用心靈去傾聽》,我覺得整整一節(jié)課,我們的每位老師都在用心靈去傾聽,傾聽蘇珊那溫暖的話語,傾聽吳老師那磁性般的聲音和凝煉的語言,傾聽孩子的真情告白。在傾聽中,我們感受到老師深厚的文化底蘊;在傾聽中,我們清楚地看到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聽說讀寫能力漸次提高的過程。
一是導語設計。我們說,一千個文本就有一千、兩千甚至更多的導語設計,可謂多姿多彩,各具特色。那么,什么樣的.導語最有效,今天,吳老師為我們作出了示范。他用簡單的一句話:我整整一天都沒吃飯。由于表達的語氣、語速、強調的詞語不同,讓學生體會出了:可憐、悲傷、驕傲、激動、感人等多種心情變化,進而揭示出你們是在“用心靈去傾聽”這一課題。這樣的設計,不僅直入主題,還讓孩子了解語言的豐富性,明白只有用心靈去傾聽,才能理解別人,寬容別人,學會換位思考。我覺得這一點特別重要,因為老師在課堂上的每一句話都在影響著學生,在當下這個浮躁的社會,能夠靜下心來,傾聽別人訴說的畢竟少之又少。所以,這樣的安排是應該的也是必須的,是一舉多得的。
二是讀寫結合。在學生理解了文本之后,老師把人物的語言出現(xiàn)在屏幕上,再現(xiàn)蘇珊和湯米的交往過程,老師聲情并茂的描述:“湯米受傷時,蘇珊為他解除痛苦;孤獨時,蘇珊送去快樂;困難時,蘇珊給予幫助。這個像慈母一樣關懷、呵護他的人,如今卻到天堂去歌唱了。他想見這位母親一面都沒能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