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學過程的記錄和反思,可以促使教師的教學能力的提升。教案的編寫還需要注意教學資源的合理利用,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科學油和水教案篇一
1.感知柔軟、堅硬、光滑、粗糙的感覺。
2.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感覺。
1.一個紙盒,上面挖一個小洞(大小能保證幼兒把手伸進里面并能從里面拿出東西)。
2.紙盒內放入海綿玩具、玻璃球、布娃娃、板刷等物,數(shù)量與幼兒人數(shù)基本相等。
——怎么才能知道里面有什么寶貝呢?
——鼓勵幼兒上來摸一摸,并告訴大家自己摸到的寶貝可能是什么,摸上去的感覺怎么樣。
——把這個寶貝拿出來讓別的幼兒摸一摸,看一看。
——這是一件什么寶貝?有什么用?
——請幼兒玩一玩自己摸到的寶貝,想出多種玩的方法。
——鼓勵幼兒互相交換觀察各自摸到的物品,感知它們的特點。
1.百寶箱內的物品盡可能是多種質地的,且數(shù)量要多。
2.幼兒摸寶貝時不能看,待說出自己的感覺并猜想是什么后,方能拿出來驗證。
科學油和水教案篇二
能夠設計對比實驗,探究物體發(fā)霉的基本條件,了解霉菌有正、反兩方面的作用。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發(fā)霉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樂于探究、發(fā)現(xiàn)奧秘的欲望。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憑借已有的經驗對霉菌產生的條件進行假設,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實驗方案,然后在課外做對比實驗。
2、難點:憑借已有的經驗對霉菌產生的條件進行假設,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實驗方案,然后在課外做對比實驗。
教學準備:
發(fā)霉的饅頭、水果、放大鏡、顯微鏡、抹布、切片、圖片等。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2.交流:你帶來了什么發(fā)霉的物品?
講述:請大家仔細觀察帶來的發(fā)霉的物品,看一看,物品的霉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先請同學們用語言描述一下所見到的霉形狀。再用顯微鏡觀看物品上的霉,用文字和畫在活動記錄紙上描述顯微鏡下霉的形狀和特征。(做好巡視和輔導)。
4.討論霉菌有生命嗎?怎樣證明呢?(從無到有,從少到多)。
6.討論:教材第9頁表,你認為除了表中列出的實驗條件外,還有哪些組合方式。請補寫在表格的下方。
課堂小結:霉是什么?它有生命嗎?物體發(fā)霉的條件有哪些?
作業(yè):每小組選擇一個組合條件做物體發(fā)霉的實驗。寫好實驗報告。
第2課時。
1.霉是不是就會在食品上發(fā)生?在其他物品上會發(fā)生嗎?
2.霉發(fā)生的條件有哪些?
3.交流,根據(jù)實驗說明霉發(fā)生的條件和溫度、濕度、空氣和光線有關。
1.隔絕空氣。
2.保持干燥。
3.高溫滅殺。
4.低溫保存。
1.可以用霉制止食品。
2.制作藥品。
3.霉菌會使物品損壞。
4.霉變食品會危害人體健康。
科學油和水教案篇三
1、綠色開花植物生長一般都要經歷一定的生命周期。
2、植物根、莖、葉的作用。
3、綠色開花植物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1、根據(jù)給出的謎語猜出謎底和說出有關的知識。
2、通過展示發(fā)現(xiàn)植物的生長規(guī)律。
3、小組活動復習這一單元的重要知識。
1、進一步體會生命的神奇,激發(fā)研究生命現(xiàn)象的興趣。
2、體會小組合作的重要,提高小組合作意識。
植物的生長過程及植物的生命器官。
知識的綜合應用。
多媒體、試卷。
一、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
生:異口同聲想。
生:鳳仙花。
師:對是鳳仙花,想一想鳳仙花還有哪些名字呢?
生1指甲花。
生2芨芨草。
生3急性子、別碰我。
師:關于鳳仙花你還知道哪些知識?
小組討論匯報。
師:剛才有同學說知道了鳳仙花的生長過程,;鳳仙花的生長過程是什么?出示媒體。
鳳仙花植株的各個組成部分是什么?投影出示。
學生跟著畫面說出相應的內容。
二、多種形式,回顧舊知
師:剛才同學們回答的很好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復習第一單元植物的生長變化,想一想這一單元我們主要學習了哪些知識?想不起來可以看書。(小組活動)
小組匯報。播種的方法,怎樣才能看到種子的變化過程,植物根、莖、葉的作用等等。
師:同學們學的怎么樣呢?咱們來個知識比賽好不好?
生:好!
師:第一項比賽是判斷題。
請看比賽要求:投影出示:溫馨提示:
1、試卷每人一份
2、老師說開始時才能答題
3、最先完成的交給老師
4、其他同學交給小組長
5、最先完成全對加上20分其他同學全對每人加上10分,分數(shù)最高的那組獲勝。
師:比賽要求看明白了嗎?請各組小組長來領試卷。
判斷:
1、植物的根向下生長。( )
2、植物都是用種子繁衍后代的。( )
3、綠色開花植物的生命是以種子開始的。( )
4、所有植物的種子的形狀都是一樣的。( )
5、植物的根只是把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
6、植物的葉在莖上的分布有利接受更多陽光。( )
7、鳳仙花是一種常見的木本植物,( )
8、任何植物的莖上都有“節(jié)”,它是莖最本質的特征。( )
9、植物的莖能從上向下將根吸收的水分和礦物質運輸?shù)街参矬w的各個部分。( )
10、1771年,英國科學家普里斯特利發(fā)現(xiàn)綠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氣。( )
師:好,開始!
學生獨立完成試卷。
師:我們來一起看看誰是第一回合的冠軍呢?展示第一個同學做的題。集體訂正。
指名說出錯題,學生幫忙解決。
師:剛才某某小組第一名大家不要灰心我們繼續(xù)比賽。第二項比賽是簡答題。
媒體顯示題目:
1、播種方法
2、植物的根的作用
3、植物葉的作用
4、植物莖的作用。
溫馨提示:
1、給你一會時間朗讀下面問題
2每組1號先背1號背完叫其他組的組員背
3、會背的給小組加上10分不會的請小組成員幫忙會背加上5分,小組成員不會其他組可以站起幫忙,會背的給她那組加上10分。最后分數(shù)最高的小組獲勝。
學生比賽。評出名次。
三、總結拓展,再激興趣
出示:
1、植物體內的水為什么會向上輸送?
2、植物的種植方法有哪些?
科學油和水教案篇四
1、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與交流能力。
2、學生能夠根據(jù)自己搜集的資料辦一份科學小報
3、了解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
4、培養(yǎng)學生的評價能力。
1、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與交流能力。
2、了解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
1、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與交流能力。
準備好搜集的關于人類祖先的資料。
通過前一段時間的學習,我們對人類祖先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展示一下我們的研究成果。
1、學生分組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集體進行整理修改。
教師參與到學生的小組活動中去,進行適當?shù)狞c撥指導。
2、學生代表向全班匯報交流本組的研究成果,集體評議。
3、分組制作小報。集體評出“最佳科學小報”。
4、學生自讀18頁的“科學自助餐”,了解達爾文與他的進化論。
5、教師補充講解達爾文的相關資料。
1、學生完成“挑戰(zhàn)自我”的“我進步,我成功”。
繼續(xù)搜集資料。了解達爾文與他的進化論。
科學油和水教案篇五
1.認識幾種常見的洗滌用品,知道它們的用途。
2.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激發(fā)幼兒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和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欲望。
1.家長幫幼兒幼兒帶各種洗滌用品(肥皂、洗衣粉、洗滌劑等)。
2.臟手絹每人一條,裝水的盆若干。
3.攝錄、播放設備等。
1.請幼兒看臟手絹,問幼兒:怎樣把它們變干凈?
2.幼兒每人取一條手絹,先在清水中洗,看能否洗干凈。
3.出示幾種常見的洗滌用品(肥皂、香皂、洗衣粉),請幼兒說出名稱,再分別自選洗滌用品來幫忙,把手絹洗干凈。
1.出示肥皂,讓幼兒摸摸,請幼兒說出還有什么樣的肥皂。
教師小結:肥皂雖然有很多形狀和顏色,但它們摸上去都是硬的,是塊狀洗滌用品。
2.出示洗衣粉,讓幼兒看看、摸摸、聞聞、說說(提醒幼兒不要用嘴嘗),再將洗衣粉加入清水中攪拌后讓幼兒觀察。
教師小結:洗衣粉是粉末狀的洗滌用品,它能溶解在水中。
3.讓幼兒觀察洗滌劑,然后教師也將其溶解到水中。告訴幼兒:這是液體洗滌用品。
4.提問:肥皂、洗衣粉、洗滌劑有什么用途?(幼兒討論后回答)。
1.教師告訴幼兒:最早,人們用堿洗衣服,洗頭發(fā),但堿刺激性大,經常使用會傷害皮膚,頭發(fā)也會變得枯黃,后來人們發(fā)明了肥皂、洗發(fā)水等洗滌用品,他們能更有效地去油漬和污斑。
2.提問:除了肥皂、洗衣粉,還有哪些洗滌用品?它們可以用來干什么?
教師小結:隨著科學的發(fā)展,洗滌用品越來越多,有專門清洗餐具的;有專門清潔人體的;有專門清潔服裝的。下面,我們就開個洗滌用品展銷會。
1.觀看錄像:洗滌用品廣告。幼兒先給各自帶來的洗滌用品做廣告宣傳(要求說出名稱、用途)。
2.討論如何布置,是按用品分類擺放,還是按形狀分類擺放。
3、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交流討論:還有哪些洗滌用品?它們都用來干什么?
小結:隨著科學的發(fā)展,洗滌用品越來越多,如清洗餐具的洗潔精,人們洗臉、洗澡用的洗面奶、沐浴液,專門洗滌羽絨服、羊毛衫的洗衣液,專門清潔廁所的潔廁凈,保持色彩鮮艷的彩漂液,去油污的威猛先生清洗劑,等等。
4、鼓勵幼兒選擇1種洗滌用品清洗自己的臟手絹。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活動總結:今天,我們認識了各種各樣的洗滌用品,小朋友從小要認真學本領,長大了發(fā)明更好的洗滌用品。
延伸和滲透:
“提醒家長讓幼兒回家自己清洗自己的襪子、袖套等小物件,并幫助幼兒認識家中的各種洗滌用品。”
科學油和水教案篇六
1、樂意參與活動,愿意分享自己的感受和體驗。
2、初步了解人的哪些部位怕癢,哪些材料特別能引起癢的感覺。
3、嘗試在玩“找癢癢”游戲中學會簡單的統(tǒng)計。
知道準備:幼兒對身體的部位有一定認識。
1、民間兒歌《撓癢癢》
2、學具:羽毛、毛筆、草、玩具、瓶子、勺子等操作材料每兩人一份。
3、統(tǒng)計表人手一份。
1、湘西民間游戲《撓癢癢》兒歌導入。
兒歌:磨子磨,鏟子鏟,螞蟻子摳手板,砍三刀,伸手桿,噶哩哩。
(1)請一位幼兒與老師一起玩游戲,并請幼兒說說其感覺。
(2)衣所有幼兒玩游戲,重點:自己撓自己癢癢不覺得癢,別人撓了才會癢。
(3)根據(jù)上一發(fā)現(xiàn),請幼兒相互配合玩游戲。
2、哪些物品撓會癢。
(1)討論:除了用手撓會癢,還有什么會讓你覺得癢呢?
引導幼兒說出各種材料。
(2)隨意取身邊的物品進行癢癢嘗試。
并小結柔軟的物品最能引起癢的感覺。
(3)操作活動、游戲。
科學油和水教案篇七
1.通過比較了解事物間的細微差別,了解米飯中含有淀粉,淀粉遇碘酒會變色。
2.對學生進行簡單的思維能力、操作能力的訓練。
3.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索的精神,學會使用工具進行驗證的科學方法。
了解米飯中含有淀粉,淀粉遇碘酒會變色。
1.讓學生學會使用科學的觀察方法,有目的的研究。
2.對學生進行簡單的思維能力、操作能力的訓練。
小組材料:一小團米飯、一些大米、一次性飯碗1只、水桶1只、金屬湯匙1個、淀粉、一次性筷子4雙、蠟燭1支、水1小杯、碘酒1瓶、滴管2根、火柴1盒、白紙5張、棉花簽2根、培養(yǎng)皿1只、毛巾1塊、廢物盤1個、塑料藥匙1個。
教師材料:一次性筷子1雙、金屬湯匙1個、淀粉1小包、白紙1張、米飯、滴管2根、水1小杯、碘酒1瓶、棉花簽1根、廢物盤1個。
(一)導入(1分鐘)。
談話:(出示米飯)同學們,你知道這是什么嗎?今天我們就來觀察米飯。(板書課題:米飯的觀察)。
(二)觀察米粒與飯粒有什么有同。(8分鐘)。
1.現(xiàn)在,我們來比較一下米粒與飯粒有什么不同?
小組討論一下,可以從哪些方面來比較?
(大小、軟硬、粘手與不粘手、顏色、形狀、香味、味道)。
2.學生分組觀察,教師巡視。
3.匯報比較結果。
4.有同學發(fā)現(xiàn)米飯越咀嚼越甜,我們一起來試一下。(試兩次)。
有誰知道原因嗎?(板書:淀粉)。
(三)淀粉的觀察(29分鐘)。
1.觀察淀粉(14分鐘)。
學生觀察淀粉,并匯報。(白色、細、滑)。
(2)剛才,同學們通過看、摸、聞觀察了淀粉,現(xiàn)在金老師把一小勺淀粉倒在湯匙里,加一滴管的水,再用筷子攪一攪,淀粉會有什么變化呢?大家動手觀察一下。
(3)如果把這淀粉糊用火加熱又會有什么變化呢?想做這個實驗嗎?
這個實驗要用火,所以特別要注意什么?(注意:安全)。
學生分組實驗,并匯報實驗發(fā)現(xiàn)。(淀粉像米粒一樣加水加熱后變大了。)。
(1)談話: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點蠟燭、拿米飯,手都弄臟了,現(xiàn)在大家到水桶里把手洗一下,我看哪個組動作最快。
洗干凈了嗎?金老師不放心,我請一樣東西來幫忙。(出示:碘酒)認識嗎?有什么用呢?教師示范消毒。(給拇指和食指涂上碘酒)。
學生拇指和食指消毒。
(2)談話:消好毒了嗎?現(xiàn)在我們來做個有趣的實驗。
在每個課桌里都有一張白紙,請大家把它拿出來?,F(xiàn)在,請每個同學用這兩個消過毒的手指,撿出4粒米飯,排列在這張白紙上,注意要求:一要整齊,二不要把飯粒弄臟。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匯報。
是不是你把飯粒弄臟的呢?猜測一下這是怎么回事?
(4)碘淀反應。
談話:淀粉遇到碘酒真的會變色嗎?你有辦法驗證嗎?(師提示用滴管)好,我們來試一下吧。
學生實驗,并匯報實驗發(fā)現(xiàn)。
是不是所有含有淀粉的食物遇到碘酒都會變色呢?
學生檢驗米粒,并匯報。(師板書:變色)。
(四)復習鞏固:(2分鐘)。
談話: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嗎?你還想研究什么?
科學油和水教案篇八
1、利用科學圖畫書,初步了解動物嗯嗯的特征及作用。(重點)。
2、能用語言大膽地描述不同的嗯嗯。(難點)。
ppt、圖書《是誰嗯嗯在我頭上》、動物圖片以及相應的嗯嗯圖片人手一份。
一、出示圖書,引起幼兒興趣。
"這是誰?。克^上有什么呢?""這是誰的恩恩呢?"。
二、集體看圖書,老師講述故事,引導幼兒認識常見動物的嗯嗯。
重點引導幼兒講述幼兒描述嗯嗯的特征。
三、教師小結。
原來小動物們的嗯嗯大小、形狀、顏色都是不一樣的,有的是大大的,有的是小小的、有的是圓圓的、有的是長長的、有的是黃黃的、有的是白白的、有的是黑黑的。
四、幼兒操作。
為小動物匹配嗯嗯,鞏固對動物嗯嗯的認識。
1、交代要求。
2、幼兒操作。
3、請幼兒將自己匹配好的找一位客人老師說一說。
五、活動結束。
科學油和水教案篇九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樹葉是多種多樣的,培養(yǎng)幼兒觀察樹葉的愛好;
2、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樹葉給人們帶來的好處,培養(yǎng)幼兒愛惜樹木的情感。
3、幫助幼兒學習按物體的特點進行回類。
活動預備:
搜集各種樹的落葉
活動進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樹葉,知道樹葉是多種多樣的
1、教師:小朋友,我們都知道現(xiàn)在已是秋天了,爸爸媽媽也帶你們往尋覓了秋天,請你們說說秋天里有哪些特點呢?引導幼兒說說秋每天氣的特點,說說孩子看到的秋天。
2、教師出示各種樹葉:小朋友,你們仔細看看這些樹葉,請說說它們都有甚么樣的色彩、甚么外形、它們又像甚么呢?它們?yōu)楹螘兩誓?請幼兒說一說。
二、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樹葉給人們帶來的好處愛惜樹木的情感
教師小結:樹葉可以遮陰,會讓我們覺得涼快,很舒服。
2、教師:小朋友,假如樹上沒有了樹葉會怎樣樣呢?
小結:樹葉有美化環(huán)境,清潔空氣的作用。
3、教師:小朋友,你們喜歡樹嗎?為何呢?
小結:樹是小鳥的家,樹能給人們遮太陽,夏天走在有樹的人行道上,感到很涼快;樹還能使我們的環(huán)境更漂亮,使空氣新鮮;樹的好處真多,我們都喜歡樹,我們都要愛惜樹木。
三、玩“我?guī)蜆淙~找媽媽”的游戲,幫助幼兒學習按物體的明顯特點進行分類的方法
1、教師:小朋友,你們說說小樹葉是長在哪里的?它的媽媽是誰呢?(小樹葉長在樹上,大樹就是它的媽媽。)
請幼兒把樹葉送到媽媽身旁,再和小樹葉說句靜靜話。
3、教師:小朋友,你們是怎樣樣幫助小樹葉找到媽媽的呢?(手上的葉子和樹上的葉子對照,外形相同的就是同一種樹的樹葉了。)
科學油和水教案篇十
通過制作竹蜻蜓,訓練幼兒動手能力,培養(yǎng)幼兒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6歲幼兒。
竹簽、卡紙(畫有竹蜻蜓的葉片)、剪刀、飛機模型、風扇、橡筋、圖片(風車、排氣扇、輪船的驅動器)等。
制作竹蜻蜓。
(1)用剪刀剪下卡紙上的竹蜻蜓葉片,并用膠帶在中間纏一圈固定。
(2)將竹簽插在葉片中間,在竹簽穿入葉片的上下處,纏上膠帶以作固定。
科學油和水教案篇十一
1、新手老師與能手老師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育用書的比較研究。
2、活動內容和要求對中班幼兒的適宜性。
3、幼兒從不會到會做豆?jié){的學習過程及指導策略研究。
新手老師**(中3班)和能手老師**(中1班)一起選擇了省編教師用書中的《我會做豆?jié){》為活動內容,而后兩人分別獨自根據(jù)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設計和開展了《我會做豆?jié){》系列活動,本園課題組對兩個班級的活動進行跟蹤觀察,開展反思與研討。
中一班第一輪研討活動實錄。
教師:***。
活動目標:了解工具的變化過程,學習制作豆?jié){的方法,體驗制作的愉快心情。
活動準備:浸泡過的黃豆,石臼、石磨、粉碎機、全自動豆?jié){機,電暖鍋。
師:有只小熊開了一家豆?jié){店,今天生意太好了忙不過來,想請小朋友幫忙,你們愿意嗎?
(1)介紹工具的名稱。
師:小熊家里有幾種做豆?jié){的工具,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吧。(石臼、石磨、粉碎機、全自動豆?jié){機)。
幼兒都很高興,跟著老師。老師一邊介紹工具名稱,一邊簡單說說使用工具的方法。老師介紹時一部分幼兒去找他們喜歡的工具,并用手動它,三三倆倆竊竊私語。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這幾種工具制作豆?jié){的基本方法。
幼兒大部分都選擇了石磨,能講出要將黃豆放入石磨上的小洞里邊并加上水,然后磨豆?jié){。一兩個幼兒說到石臼的用法,懂得加黃豆加水,用石臼舂。沒有幼兒介紹粉碎機。他們中有一半人對工具的名稱還不是很熟悉。
(3)教師示范石臼、石磨、粉碎機制作豆?jié){的方法。
教師示范時兩個幼兒迫不及待地擠到教師面前來看個究竟,其他幼兒大叫:“老師我看不到?!?BR> (1)幼兒分組嘗試用石臼、石磨、粉碎機制作豆?jié){。
師:小朋友可以選你們自己喜歡的工具做豆?jié){,每組四個人,挑好工具后每小組商量怎樣做豆?jié){。小朋友也可以去參觀其他組。
幼兒的目標很明確,他們占著自己喜歡的工具。有七、八位幼兒挑中了石磨,但有兩個幼兒抱著石磨不放,于是有一部分幼兒只好走到其他組。石磨組剩下四個幼兒,其中兩個女孩同意用一個石磨,兩個男孩卻爭起來,一位提議用“錘子、剪刀、布”決定,另一位同意了。可是輸?shù)男∧泻s不愿意離開,贏的大叫:“老師他輸了,還要玩這個,不肯走。”老師拉住輸?shù)男∧泻⒌氖郑骸霸纲€服輸,你輸了就要去其他組?!毙∧泻⒖蘖似饋聿浑x開。老師將他帶到食堂粉碎機旁,不再理他。
食堂的粉碎機體積較大,而且操作時會移動,還要使用電,小朋友感到很困難,于是向老師求救:“老師,我們弄不來?!庇谑抢蠋煄退麄儾迳想娫矗茸》鬯闄C的下端。粉碎機通了電源,“轟隆隆”工作起來。哭的小男孩被吸引了,又跑來三個小朋友。他們高興極了,有的往機子里加黃豆,有的加水,場面又緊張又好玩,有個小朋友竟尖叫起來。一下子一個大臉盆就裝滿了豆?jié){。這組的豆子也很快用完,小朋友就向其他組借,“豆子給我一點?!薄拔业亩棺雍苌伲灰昧??!钡程梅鬯闄C組的小朋友照樣抓了一把就走了,沒去拿豆的小朋友就一直往機里加水。“這樣一來豆?jié){就很稀了,不能加水了。”老師在旁提醒,于是加水的小朋友停下來??山椟S豆的小朋友回來了,他又大加水。
旁邊家庭粉碎機組的小朋友打不開粉碎機的蓋子很著急:“老師這蓋子打不開,你來幫幫我們?!崩蠋熯^去幫他們打開了蓋子,并將他們做好的豆?jié){倒入旁邊的小碗。老師示范開蓋子,但這組的小朋友仍叫老師開了三次蓋子。
石磨組的小朋友玩得不亦樂乎,只見他們石磨盤上有許多豆渣,盛豆?jié){的碗里的豆?jié){有些稀,還有少許的豆渣。石臼組的小朋友正用力地舂黃豆,但只見石臼里還是些清水和半碎的黃豆。這組有位小女孩說:“老師我們弄不來?!薄坝檬粲昧︳?。”老師說完并示范,但沒見到黃豆?jié)n?!耙?,拿到其他組去加工吧?”老師提議要停工了,老師請小朋友坐下來。仍有三、四位小朋友圍在石磨那里。
(2)幼兒觀看教師用全自動豆?jié){機制作豆?jié){,同時用電暖鍋煮幼兒做的豆?jié){。
教師出示全自動豆?jié){時幼兒就叫到:“老師你做給我們看吧?!奔鼻械叵肟催@種工具如何做豆?jié){。但由于豆?jié){機有些損壞,教師只稍介紹操作方法。
(3)組織幼兒討論:哪一種工具做豆?jié){又快又方便?
師:剛才你們都做了豆?jié){,你們覺得哪一種最方便呢?
幼兒都說是食堂的粉碎機,教師接著問幼兒粉碎機做出的豆?jié){要拿到鍋里煮,而全自動豆?jié){機可以直接煮,那哪一個更方便呢?由于幼兒沒見到全自動豆?jié){機的操作,還是有一半幼兒說是食堂粉碎機,于是教師就補充到:“食堂的粉碎機一下子做出很多豆?jié){,因為它比較大,功率高,但是最方便的是全自動豆?jié){機。其實很早的時候人們是用石臼做豆?jié){的,后來他們發(fā)明了石磨,這就方便多了??墒侨藗冞€是要用力氣,仍很累。有電了后,人們發(fā)明了粉碎機,可粉碎機做出來的豆?jié){還要拿到鍋里煮不方便。于是人們就想如果在粉碎機下裝個加熱器不是就很方便了嗎?就有了全自動豆?jié){機?,F(xiàn)在我們來看看豆?jié){煮好了沒有?是不是又香又好喝?我們一起去請其他小朋友來分享吧?!?BR> 在區(qū)域活動中投放省編教材學習包中的“看圖說一說:4種制作豆?jié){工具的演變過程,并在圖旁寫上序號。”
科學油和水教案篇十二
1、對探索蛋里的秘密感興趣,初步了解蛋的特征及用途。
2、認識幾種會生蛋的動物,嘗試用圖表記錄的方式,記錄會生蛋的動物。
3、對蛋的活動產生興趣,樂意向大家介紹自己了解的有關蛋的知識。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1、 微波爐或煤氣爐一個,鍋、碗等。
2、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3、 關于鳥、家禽和部分爬行類動物生蛋的錄象或圖片資料。
1、引導幼兒觀看錄象或圖片資料,豐富有關蛋的經驗。
教師:剛才我們看了錄象,看見的蛋是怎樣的?(有大、有小、有不同的顏色:有不同的外形;有的上面還有花紋。)
教師:除了鳥、雞、鴨、鵝還有哪些動物會生蛋?(蛇、烏龜、鄂魚等)它們蛋的外形都一樣嗎?你知道誰的蛋最大?(鴕鳥)
2、組織幼兒討論:蛋有什么作用?
3、對雞蛋進行加工,品嘗加工過的雞蛋。
教師:蛋可以怎么吃?教師利用微波爐蒸雞蛋,再做煎雞蛋讓幼兒品嘗。
4、了解雞蛋、鴨蛋的各種吃法,啟發(fā)幼兒想一想:
(1)生活中雞蛋還可以怎么吃?(燒湯、煮、五香雞蛋、蛋餃、蛋卷、蛋糕)了解雞蛋的各種吃法。
(3)你吃過什么蛋?它們是什么味道的?
5、觀察錄象:雞、鳥、烏龜孵化蛋的過程,知道蛋是它們的卵,如果沒有蛋這些小動物就沒有了。所以要注意保護它們。
6、引導幼兒觀察幼兒用書,初步了解幾種會生蛋的動物。
(1)看圖說說:從蛋里出來的是什么動物?
(2)青蛙、蝴蝶也是從蛋里變出來的嗎?
7、使幼兒知道蛋是動物的卵,鳥、家禽和部分爬行類動物都有卵。蛋的種類不同它們的外形基本上都是圓圓的,但是它們的顏色、大小以及形狀是有差別的。此外,有的蛋有硬硬的殼,例如:鳥、家禽;有的蛋外面是軟軟的,例如:蝴蝶的卵、青蛙的卵。蛋可以用來食用,蛋有豐富的營養(yǎng)。
8、繼續(xù)引導幼兒觀察幼兒用書上的表格,啟發(fā)幼兒觀察畫面說說:圖上有哪些動物?哪些動物是會生蛋的動物,請你在會生蛋的動物下面畫一個圓圓的蛋。
激發(fā)幼兒的興趣,讓幼兒感受很自然,趣味性的使幼兒更加喜愛,幼兒通過觸覺、視覺感官,感知蛋的大小、形狀、顏色等,蛋的材料具有生活化,教師投放材料,注意了可操作和探索性,所以在幼兒操作的過程中,引發(fā)幼兒以小組共同認識各種各樣的蛋,教師用信件方式啟發(fā)性的提問,幼兒從中不斷的積累對蛋的知識經驗,教師總結了幼兒的表述,提升了經驗。
科學油和水教案篇十三
活動磁鐵能夠吸所有的鐵制品,這一現(xiàn)象既神奇又有趣。幼兒好奇心強,對事物有著強烈的探究欲望,而且他們已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經驗,對磁鐵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為了進一步引導幼兒感知磁鐵的特性,鼓勵幼兒在玩中發(fā)現(xiàn)身邊的科學,并嘗試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激發(fā)幼兒對探索活動的興趣,積累探索的方法,我們開展了此次科學探索活動。
活動目標
1. 感知探究磁鐵吸鐵的現(xiàn)象,喜歡玩磁鐵
2. 嘗試運用磁鐵的特性解決生活和游戲中的問題
3. 培養(yǎng)幼兒探索興趣和思維能力
材料準備:人手一快磁鐵,每組數(shù)種材料(內有積木、塑料管 雪花片、回形針、鑰匙、硬幣、玻璃珠、小剪刀、瓶蓋、布、紙、鐵夾、掛墜等)
活動過程:
1. 出示磁鐵,引出課題
小結:這個新朋友比塑料和木頭沉,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磁鐵(幼兒重復一遍),它特別好玩。
2 . 幼兒探索活動 老師: 磁鐵特別好玩,你會發(fā)現(xiàn)它有許多的秘密,今天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好多 東 西,請大家試一試。
幼兒動手操作,老師巡回指導。
小結:磁鐵會吸鐵制品,磁鐵會吸鐵,平時,我們也叫它吸鐵石。磁鐵能吸住鐵制的東西,吸不起來的就不是鐵做的。
3、自由操作:在班級周圍尋找能被磁鐵吸住的物體和玩具。
4、 動腦筋、想辦法
(1)打撈小汽車-
一個粗心的小朋友把他的玩具汽車弄丟到金魚缸里去了,現(xiàn)在請小朋友想辦法把它打撈上來。(不能直接用手)
(2)老師有兩張漂亮的圖片想擺在鐵板上給小朋友看,可它老丟下來,怎么辦呢?
(3)老奶奶縫衣服時,一不小心針掉在了地上,老奶奶找來找去怎么也找不到,十分著急,請小朋友幫忙想辦法。
5、自制磁鐵玩具——跳舞的小兔子。讓幼兒更深的體驗磁鐵的本領。
(1)出示范例,教師演示跳舞的小兔子。(幼兒感到很好奇。)
(2)引導幼兒探索:怎樣使小兔子動起來?(幼兒根據(jù)已有經驗,自由討論。)
(3)總結:用一個回形針插入小兔子的底部,然后用磁鐵隔著紙板去吸小兔子,此時小兔子會按磁鐵移動的方向動起來,就好象小兔子在跳舞。(讓幼兒進一步了解磁鐵隔著物品能吸鐵的特性。)
延伸活動:引導幼兒回家后自制跳舞的兔子玩具。
反思:磁鐵是幼兒現(xiàn)實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物品,磁鐵能夠吸鐵的特性決定了它備受幼兒青睞。在這次科學活動中,孩子們通過玩一玩、說一說、想一想、找一找等形式,知道了磁鐵能吸住鐵制的物品。所以也叫做吸鐵石。孩子們在自主的動手操作探尋中,發(fā)現(xiàn)了有趣的自然科學現(xiàn)象,在集體的相互交流中,滿足了幼兒積極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從而很好地調動了幼兒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增進了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這也達到了我們“支持探索”的出發(fā)點和歸宿。
科學油和水教案篇十四
發(fā)現(xiàn)仰望視角下不一樣的風景。
進行戶外觀察,發(fā)現(xiàn)自然的美。
環(huán)境準備:戶外空地。
課件準備:“樹”組圖;“仰望”組圖;“云朵”組圖;“月亮”組圖。
出示組圖“樹”,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仰望視角下不一樣的風景。
——圖片上的是什么?
——這兩張圖片都是同一顆樹,為什么它們看起來不一樣呢?
:第二張圖片上的樹是我們站在樹下,高高仰起頭時看到的樣子。當我們高高仰起頭時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出示組圖“仰望”,引導幼兒了解仰望時會看到的風景。
——當我們高高仰起頭時會看到哪些風景呢?
——除了圖片上的風景,你在仰望時還會看到什么呢?誰來說說?
出示組圖“云朵”、“月亮”,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不同形狀的云朵和月亮。
——白天,當我們仰望天空時會看到各種形狀的云,你覺得這朵云像什么?
——夜晚,當我們仰望天空時會看到不同形狀的月亮,你覺得這個月亮像什么?
組織幼兒到戶外,尋找一個能觀察到云朵或大樹的地方躺下,引導幼兒安靜地觀察云朵或樹葉構成的圖案,感受大自然的美。
——躺下來之后,你的感覺怎么樣?
——云朵像什么?
——樹葉像什么?
——你有發(fā)現(xiàn)和平常不一樣的風景嗎?
應選擇多云的天氣開展此活動。組織戶外活動時,請給幼兒充分的時間放松和觀察,并提醒幼兒眼睛不要直視太陽。
科學油和水教案篇十五
1、說出幾種常見的常綠樹和落葉樹的名稱。通過比較,初步了解秋東季落葉樹要落葉,常綠樹不落葉的道理。
2、發(fā)展分析、比較能力,激發(fā)幼兒觀察大自然變化的興趣。
課前教幼兒認識一些常見的樹葉。
收集一些樹葉。
每組一籃樹葉,小朋友觀察比較。這些是什么樹葉?比一比,他們有什么不同?
分給幼兒兩片樹葉(梧桐樹葉和冬青樹葉)。
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常綠樹的葉子和落葉樹的葉子有什么不同。
請小朋友講講自己認識的樹,那些是常綠樹、那些是落葉樹。
帶幼兒到外面去找樹。
科學油和水教案篇十六
利用玩具引導孩子科學地探究其中的奧秘,這不失為一種好的學習方法,它能激發(fā)幼兒強烈的探究欲望,并能讓幼兒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認識到科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本活動通過兩次實驗,不僅使幼兒了解打氣筒的構造及作用,而且更還使幼兒樹立了“用事實說話”的科學探究精神。
1、在實驗中了解玩具打氣筒的構造及其作用。
2、學習記錄實驗結果,并樂意在集體中表達自己的想法。
1、能拆裝的玩具打氣筒人手一個。
2、記錄紙人手一份。
1、 出示拆卸的玩具打氣筒,提出嘗試要求。
2、 幼兒預測、實驗、討論。
1)教師提問:打氣筒上有兩個不同顏色的口子,打氣管應接在哪個口子上呢?
2)幼兒預測,并記錄預測結果。
3)幼兒實驗并記錄實驗結果
4)師幼共同探討實現(xiàn)結果:打氣管應接在哪個口子上呢?你猜對了嗎?(出氣孔)
3、 教師再次提出問題,幼兒預測、實驗、討論。
2)幼兒預測。
3)幼兒實驗,并記錄實現(xiàn)結果。
4)師幼共同探討實驗結果:這個口子堵起來行嗎?為什么不能把它堵起來?(進氣孔)
4幼兒正確使用打氣筒給氣球打氣。
5、 師幼共同收拾活動場地。
科學油和水教案篇十七
孩子們都喜歡種子,每天孩子們吃水果都會遇到種子,這個資源易得,種子的外形變化多而且有有趣味,種子與植物密切相關, 此主題的價值在于:種子來源于大地、自然,是很好的教育利用自然資源。幼兒可以通過尋找種子,對種子的種類、形狀、顏色、構成、利用有認識,幼兒自己進行種植記錄來了解種子的生長過程,從而和春天加以聯(lián)系,知道春天是播種的季節(jié),了解種子的傳播方式,給人們帶來的好處和它的利用價值。整個活動可以使幼兒有更廣闊的探索空間,探索自然界的奧秘。
1. 在生活中收集種子,感知了解種子和果實的關系,體驗種子的多樣性
2. 通過為種子觀察、分類,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統(tǒng)計能力。
4. 通過觀看課件與視頻,感受自然的生動有趣,培養(yǎng)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一)、各種各樣的種子的收集、種植與觀察
(二)、在生活中討論種子的來歷,生長的位置,種子的差別
1、 從什么果實里收集的種子?
2、 種子的不同樣子?
誰知道種子是什么樣子的?
1. 幼兒自由猜想,相互交流經驗
2. 教師總結幼兒的想法:尤其是談到的傳播方式,重復幼兒的問題,引導幼兒注意大家的不同認識。
例如: 香蕉種子、菠蘿種子是怎樣的。 最大的種子是什么?
1. 討論:剛才看到了哪些種子?
2. 他們分別長在植物的什么地方?
小結;種子的傳播方式,種子的多樣性,成熟后是怎樣傳播的?
科學油和水教案篇十八
活動要點:
1.能夠對夏令物品正確命名。
2.通過畫面幫助嬰幼兒簡單的表述夏令生活經驗。
觀察:
1.嬰幼兒表述簡單句的主動性。
2.嬰幼兒已有相關經驗的再現(xiàn)水平。
支持:
嬰幼兒對夏令用品正確命名。
活動準備:
點點豆豆游戲板,有關洗澡,出汗,蚊蟲咬的相關物品的圖片或照片。
活動展開:
(二)了解玩法 這邊有這么多寶寶,洗澡的寶寶,出汗的寶寶,給蚊子叮的寶寶,你們瞧寶寶的身邊有紅豆豆,也有綠豆豆, 今天老師要和洗澡的寶寶做點點豆豆的游戲,伸出二拇哥,從紅豆豆開始"點點豆豆,開花石榴,小狗搬磚,一搬 一大摞"點到紅豆豆,可以打開,看看下面是什么好東西,讓我輕輕打開看看,是什么?沐浴露給小寶寶洗一洗, 小寶寶身上香噴噴。 豆豆下面還有許多好東西,你們想看嗎?點到了才能打開看。我們一起來點。伸出二拇哥點綠豆豆,念歌謠。 點到了打開看看,你想看嗎?老師為你們準備好了,這是洗澡的寶寶,這是出汗的寶寶,這是給蚊子叮的寶寶,點 到了才能打開看,沒點到了不能打開看,記住了嗎?你們也找個寶寶坐下來,我們一起來點豆豆。
(四)結束 把小寶寶送到墊子上,和小寶寶說再見
科學油和水教案篇十九
1、認識各種各樣的蛋,不同的蛋有大小之分。
2、按照蛋的大小進行排隊。
3、知道蛋有蛋清、蛋黃、蛋殼、會愛護蛋寶寶。
4、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1、圖片:雞、鴨、鵝、鵪鶉。
2、實物:雞蛋、鴨蛋、鵝蛋、鵪鶉蛋。
3、四只透明玻璃碗。
(一)開始部分:情境導入
1、師:“雞媽媽要來看望小朋友,猜一下,他給大家?guī)Я耸裁炊Y物?”發(fā)揮幼兒想象力,鼓勵幼兒說出不一樣的答案!
2、師:“伸出小手摸一摸,看看你猜對了嗎?”教師讓幼兒伸手到籃子里摸摸,然后再讓幼兒說是什么。
(二)基本部分
師:“雞媽媽不僅帶了自己生的蛋,為了讓小朋友們獲得更加豐富的營養(yǎng),看看她還帶了什么?”
1、出示大大小小的蛋寶寶:鴨蛋、鵝蛋、鵪鶉蛋。師:“請大家猜一猜,這些都是什么蛋寶寶,瞧一瞧,你見過他們嗎?”
2、引導幼兒用比較的方法觀察蛋的大小。
幼兒比比、看看、掂掂、引導幼兒從蛋的大小、顏色、份量來比較蛋、
教師小結:“有的蛋寶寶大(鵝蛋最大)有的蛋寶寶小(鵪鶉蛋最?。械念伾t(如雞蛋),有的蛋是淺綠色(如鴨蛋)。”
3、幼兒將蛋寶寶排隊。提醒幼兒在拿蛋過程中要小心,不要掉地上。
師:“最大的蛋寶寶要排在前面,后面依次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給他們排排隊。”
4、猜猜它們是誰的蛋。
師:“這些蛋寶寶的媽媽是誰呢?”出示圖片:雞、鴨、鵝、鵪鶉,請小朋友把蛋寶寶送到自己媽媽的身邊。出示圖片:雞、鴨、鵝、鵪鶉,請幼兒將圖片與實物一一對應。
(三)結束部分
師:“這些蛋有大有小,顏色也不一樣,但是在蛋殼里面它們一樣嗎?”
引導幼兒產生想要打開看看蛋的里面的想法。
1、教師將蛋逐一打開在玻璃碗中,請幼兒仔細觀察蛋殼、蛋清、蛋黃。
2、讓幼兒知道蛋有外殼,蛋殼很薄、容易碎,蛋殼里面有蛋清、蛋黃。
通過這節(jié)課,我了解到給孩子們充分的自主權是很重要的,特別是科學課,在保證孩子們探索興趣和積極性的前提下給孩子們充分的自主權,讓她們自由的探索是很重要的。
科學油和水教案篇二十
1.了解心臟和血管的作用和保健。2.探究心跳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
1.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2.培養(yǎng)學生類比推理、搜集整理信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保持探究人體奧秘的欲望。2.體會合作的意義,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意識到愛惜自己、珍惜生命。
“保護心臟”是“生理與健康”單元中的第三課。本單元從健康角度著手,通過觀察、實驗、對比、收集資料等探究活動形式,讓學生了解心臟和血管的作用和保??;探究心跳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同時進一步發(fā)展他們的分析問題、類比推理、搜集信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課是單元的第三課,經過前兩課學習學生已逐步熟悉了該類研究身體內部結構的“解暗箱”課的學習方法。在本課中學生將繼續(xù)通過分析、推理、比較等“解暗箱”的方法,獲得與心臟血管有關的科學知識。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嘗試放手讓學生自行探究影響心跳快慢的各種因素,讓學生始終保持探究人體奧秘的欲望使探究活動于課堂學習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采用這樣的教學方式,可讓學生通過合作參與到一個一個的活動,使探究活動在合作中開展得有聲有色,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開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和科學探究能力。
觀察——分析——比較——推理——歸納。
了解心臟和血管的作用,探究心跳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
2課時。
一次性水杯(約70毫升),250毫升或1.25升的空飲料瓶,塑料盆,一桶清水等。
這個活動的目的是,通過簡單的模擬活動了解心臟跳動時的“工作量”。其方法是用杯子裝水和倒水,模擬心臟輸送血液,認識心臟的功能,并體驗心臟的工作強度,從而認識心臟的功能,知道心臟保健的重要性。這個活動操作容易,材料易找,可以讓學生充分活動起來。
活動需要準備的材料有:約70毫升的塑料水杯一個、250毫升的空礦泉水瓶一個、塑料盆兩個、一桶清水。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人的心臟工作的情況,一個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心跳能讓約70毫升的血液流向全身,人的心跳每分鐘約有75次,那么心臟1分鐘內向全身輸送的血液量就有5000多毫升了。
活動與心臟的跳動聯(lián)系起來,用類比、推理的方法,想像一下我們的心臟的工作強度有多大。
血液在全身循環(huán)流動的管道叫做血管。不同大小血管的工作也各不相同。動脈把血液從心臟帶出,靜脈把血液帶回心臟,而毛細血管(比毛發(fā)還細)則把這兩種血管連接起來。
心臟一直不斷地在跳動,就算你睡著了,心臟也不會停止跳動的。心肌非常特別,能夠不停地搏動,使血液循環(huán)。
a.人身上的血管都是一樣的嗎?
人身上的血管分兩大類:負責把血液從心臟輸送到全身各處的,叫動脈;負責把全身各處的血液輸送回心臟的.,叫靜脈。
b.人身體內的血管有多少?
血管從心臟開始,分布在我們身體內的四面八方。把人體內的血管和毛細血管統(tǒng)統(tǒng)加起來,總共有10萬千米長。
c.獻血會影響身體健康嗎?
如果失血量不超過總血量的10%,就不會出現(xiàn)明顯的不良后果。一個正常人獻200毫升血,僅占血液總量的4%~5%,不會影響身體健康。
d.血液里有些什么?
血液的主要成分有四種:血漿、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血漿是一種淡黃色的液體,含有很多物質,包括各種礦物質、糖類、脂類、蛋白質、激素、酶、維生素及水分等,可以提供能量,滿足我們成長的需要。體積極小的紅細胞可以攜帶氧氣。白細胞能和細菌斗爭,清潔血液。血小板有助于血液的凝結。
e.血液是怎樣凝結的?
如果血管受到損害,血液就會變得稠而黏,封住血管的缺口。假如你不小心割傷了,你就可以看到血液凝結的過程(血液先從切口處流出來來,然后黏糊糊地凝在一起,封住切口,最后血液凝塊變硬,形成痂)。
f.血液是在哪兒制造的?
新的血液是在某些骨頭內部的膠狀骨髓里制造的,再由骨頭里的微小血管把新造出的血細胞帶走。
1.引導。
當一個人心臟停止跳動的時候,就意味著死亡。那你們知道心臟的工作量有多大嗎?
2.媒體。
人的心臟工作情況視頻,在片斷中要呈現(xiàn)血液在心臟有節(jié)奏的跳動下在血管流動;一個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心跳能讓約70毫升的血液流向全身,人的心跳每分鐘約75下,1分鐘向全身輸送的血液量就有5000多毫升。
3.任務。
通過模擬實驗,研究心臟的“工作量”有多大。
4.活動。
按照課本的要求完成探究試驗一和試驗二,完成實驗表格(舀多大的一杯水?1分鐘可舀多少次?推算按1分鐘75杯的速度倒水,算算1小時能倒多少杯,一天又能到多少杯?把活動于心臟的跳動聯(lián)系起來,你覺得心臟的工作強度有多大?)。
(1)、學生實驗。
(2)、填寫實驗報告。
5.交流。
6.小組匯報。
讓學生通過計算,了解心臟一天要輸送多少毫升的血液,了解心臟的工作強度有多大,從而認識心臟的功能,知道擁有一個健康而強壯的心臟是多么的重要。
心臟一天要輸送的血液:70毫升×75×60×24=7560000毫升=7560升(心臟每跳動一次輸送血液約70毫升,心臟每分鐘跳動約75次,每小時有60分鐘,每天有24小時)。
資料1:人體內的“高速公路”網(wǎng)絡——心臟和血管。
通過閱讀資料,讓學生了解人體內的一個重要器官——心臟,以及遍布全身并流淌著血液的血管,對人體的心臟和血管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在手腕上尋找能感覺到脈搏的地方,預測脈搏會發(fā)生的變化,測量平靜時、劇烈運動1分鐘后和運動完畢休息3分鐘后,在1分鐘內脈搏的次數(shù),探究心跳快慢與運動的關系,比較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看看是否與預測的數(shù)據(jù)一致。保留數(shù)據(jù),一年后再測,看看是否有變化。
這個活動首先是要找到人手腕上的脈搏,脈搏能夠表示心跳速率的快慢。心臟每搏動一次,血液就會涌向手腕內的動脈一次。如果把兩個手指頭(食指和中指)按在另一只手的手腕上,就會感覺到輕輕的搏動,這就是脈搏。不要用大拇指來感覺脈搏,因為大拇指也有它自己的脈搏。
脈搏測量可以按教材的要求,分3次進行,先在沒有做任何運動的。
情況下,即人在平靜時測量1分鐘脈搏的跳動。然后劇烈運動1分鐘,如跳繩、跑步等,停下來后,馬上測量1分鐘脈搏的跳動。再就是運動完畢休息3分鐘后,再測量1分鐘脈搏的跳動。(測量時,為了減少誤差,可以都分別測量3次,取其平均值。)。
讓學生比較3次的測量數(shù)據(jù),看看可以發(fā)現(xiàn)什么,是不是與預測的結果一樣。
把手指搭在手腕內側,可以感覺脈搏。人體還有很多地方可以感覺到脈搏,如頸部、太陽穴等。人在休息時,心跳較緩;在活動時,心跳則會加快;劇烈運動會增加心跳的速率及強度。心臟強健的征兆是:劇烈運動后,脈搏很快恢復正常。只要心跳停止4分鐘,腦部便會受到傷害,甚至一命嗚呼。正常的心臟跳動次數(shù)保持在60~100次/分鐘,如果心律不規(guī)則,或心律異常的過緩或過快,被稱為心律失常。
a.為什么劇烈運動時心跳會加快?
運動時,血液循環(huán)速度加快,交感神經特別興奮,這就要求心率加快,心臟收縮力加強,以適應血液循環(huán)加快的需要。
b.跑步對心臟健康有好處嗎?
心臟加倍工作時,心臟本身需要的血流量也大大增加,心肌本身也得到更多的養(yǎng)料和氧氣供應,心臟就借此機會得到增強。
1.引導。
還記得我們在研究運動對呼吸的時候嗎?找?guī)孜煌瑢W回憶一下運動后你的呼吸有什么變化?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心跳次數(shù)與運動的關系。你打算如何進行研究?(學生可能提出了很多的方案,對合理的方案教師都應給予肯定。)聽心跳除了用聽筒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般通過測量脈搏來了解心臟跳動的次數(shù)。
2.講述。
如何正確測定自己的脈搏。
3.任務。
組內成員相互測定平靜時1分鐘的脈搏次數(shù),并做好記錄。
4.活動。
分組選擇你們組員都共同喜歡的運動,分別測定經過劇烈運動后小組成員1分鐘內的脈搏跳動次數(shù)以及休息3分鐘后的脈搏跳動次數(shù),并做好記錄。
5.提問。
通過剛才的測定以及對數(shù)量的比較,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6.小結。
結合學生的發(fā)現(xiàn)進行小結。
本活動是一個拓展的內容,讓學生通過調查了解不同性別、年齡的人的脈搏次數(shù),繼續(xù)研究影響心跳快慢的其他因素。把調查研究的數(shù)據(jù),用簡單的報告形式撰寫出來,與同學們交流。
1.任務。
整理上一節(jié)課實驗數(shù)據(jù),結合課本的提示,并在網(wǎng)上查閱相關的資料。
2.交流。
以手抄報形式表現(xiàn)心臟每天工作的情況。
資料2:保持心臟和血管的健康。
學生學習資料和查找資料,了解保持心臟和血管健康的方法。保持心臟健康的途徑有:消除過多的體重;不吸煙;少攝食飽和脂肪,多吃纖維;每周運動3次以上,每次持續(xù)20分鐘(如跑步、打球或游泳等)。
通過上網(wǎng)查閱資料,盡可能多找出影響心跳快慢的因素。請學生找出一個最想研究的因素進行深入的研究,并完成研究報告。
科學油和水教案篇一
1.感知柔軟、堅硬、光滑、粗糙的感覺。
2.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感覺。
1.一個紙盒,上面挖一個小洞(大小能保證幼兒把手伸進里面并能從里面拿出東西)。
2.紙盒內放入海綿玩具、玻璃球、布娃娃、板刷等物,數(shù)量與幼兒人數(shù)基本相等。
——怎么才能知道里面有什么寶貝呢?
——鼓勵幼兒上來摸一摸,并告訴大家自己摸到的寶貝可能是什么,摸上去的感覺怎么樣。
——把這個寶貝拿出來讓別的幼兒摸一摸,看一看。
——這是一件什么寶貝?有什么用?
——請幼兒玩一玩自己摸到的寶貝,想出多種玩的方法。
——鼓勵幼兒互相交換觀察各自摸到的物品,感知它們的特點。
1.百寶箱內的物品盡可能是多種質地的,且數(shù)量要多。
2.幼兒摸寶貝時不能看,待說出自己的感覺并猜想是什么后,方能拿出來驗證。
科學油和水教案篇二
能夠設計對比實驗,探究物體發(fā)霉的基本條件,了解霉菌有正、反兩方面的作用。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發(fā)霉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樂于探究、發(fā)現(xiàn)奧秘的欲望。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憑借已有的經驗對霉菌產生的條件進行假設,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實驗方案,然后在課外做對比實驗。
2、難點:憑借已有的經驗對霉菌產生的條件進行假設,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實驗方案,然后在課外做對比實驗。
教學準備:
發(fā)霉的饅頭、水果、放大鏡、顯微鏡、抹布、切片、圖片等。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2.交流:你帶來了什么發(fā)霉的物品?
講述:請大家仔細觀察帶來的發(fā)霉的物品,看一看,物品的霉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先請同學們用語言描述一下所見到的霉形狀。再用顯微鏡觀看物品上的霉,用文字和畫在活動記錄紙上描述顯微鏡下霉的形狀和特征。(做好巡視和輔導)。
4.討論霉菌有生命嗎?怎樣證明呢?(從無到有,從少到多)。
6.討論:教材第9頁表,你認為除了表中列出的實驗條件外,還有哪些組合方式。請補寫在表格的下方。
課堂小結:霉是什么?它有生命嗎?物體發(fā)霉的條件有哪些?
作業(yè):每小組選擇一個組合條件做物體發(fā)霉的實驗。寫好實驗報告。
第2課時。
1.霉是不是就會在食品上發(fā)生?在其他物品上會發(fā)生嗎?
2.霉發(fā)生的條件有哪些?
3.交流,根據(jù)實驗說明霉發(fā)生的條件和溫度、濕度、空氣和光線有關。
1.隔絕空氣。
2.保持干燥。
3.高溫滅殺。
4.低溫保存。
1.可以用霉制止食品。
2.制作藥品。
3.霉菌會使物品損壞。
4.霉變食品會危害人體健康。
科學油和水教案篇三
1、綠色開花植物生長一般都要經歷一定的生命周期。
2、植物根、莖、葉的作用。
3、綠色開花植物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1、根據(jù)給出的謎語猜出謎底和說出有關的知識。
2、通過展示發(fā)現(xiàn)植物的生長規(guī)律。
3、小組活動復習這一單元的重要知識。
1、進一步體會生命的神奇,激發(fā)研究生命現(xiàn)象的興趣。
2、體會小組合作的重要,提高小組合作意識。
植物的生長過程及植物的生命器官。
知識的綜合應用。
多媒體、試卷。
一、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
生:異口同聲想。
生:鳳仙花。
師:對是鳳仙花,想一想鳳仙花還有哪些名字呢?
生1指甲花。
生2芨芨草。
生3急性子、別碰我。
師:關于鳳仙花你還知道哪些知識?
小組討論匯報。
師:剛才有同學說知道了鳳仙花的生長過程,;鳳仙花的生長過程是什么?出示媒體。
鳳仙花植株的各個組成部分是什么?投影出示。
學生跟著畫面說出相應的內容。
二、多種形式,回顧舊知
師:剛才同學們回答的很好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復習第一單元植物的生長變化,想一想這一單元我們主要學習了哪些知識?想不起來可以看書。(小組活動)
小組匯報。播種的方法,怎樣才能看到種子的變化過程,植物根、莖、葉的作用等等。
師:同學們學的怎么樣呢?咱們來個知識比賽好不好?
生:好!
師:第一項比賽是判斷題。
請看比賽要求:投影出示:溫馨提示:
1、試卷每人一份
2、老師說開始時才能答題
3、最先完成的交給老師
4、其他同學交給小組長
5、最先完成全對加上20分其他同學全對每人加上10分,分數(shù)最高的那組獲勝。
師:比賽要求看明白了嗎?請各組小組長來領試卷。
判斷:
1、植物的根向下生長。( )
2、植物都是用種子繁衍后代的。( )
3、綠色開花植物的生命是以種子開始的。( )
4、所有植物的種子的形狀都是一樣的。( )
5、植物的根只是把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
6、植物的葉在莖上的分布有利接受更多陽光。( )
7、鳳仙花是一種常見的木本植物,( )
8、任何植物的莖上都有“節(jié)”,它是莖最本質的特征。( )
9、植物的莖能從上向下將根吸收的水分和礦物質運輸?shù)街参矬w的各個部分。( )
10、1771年,英國科學家普里斯特利發(fā)現(xiàn)綠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氣。( )
師:好,開始!
學生獨立完成試卷。
師:我們來一起看看誰是第一回合的冠軍呢?展示第一個同學做的題。集體訂正。
指名說出錯題,學生幫忙解決。
師:剛才某某小組第一名大家不要灰心我們繼續(xù)比賽。第二項比賽是簡答題。
媒體顯示題目:
1、播種方法
2、植物的根的作用
3、植物葉的作用
4、植物莖的作用。
溫馨提示:
1、給你一會時間朗讀下面問題
2每組1號先背1號背完叫其他組的組員背
3、會背的給小組加上10分不會的請小組成員幫忙會背加上5分,小組成員不會其他組可以站起幫忙,會背的給她那組加上10分。最后分數(shù)最高的小組獲勝。
學生比賽。評出名次。
三、總結拓展,再激興趣
出示:
1、植物體內的水為什么會向上輸送?
2、植物的種植方法有哪些?
科學油和水教案篇四
1、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與交流能力。
2、學生能夠根據(jù)自己搜集的資料辦一份科學小報
3、了解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
4、培養(yǎng)學生的評價能力。
1、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與交流能力。
2、了解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
1、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與交流能力。
準備好搜集的關于人類祖先的資料。
通過前一段時間的學習,我們對人類祖先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展示一下我們的研究成果。
1、學生分組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集體進行整理修改。
教師參與到學生的小組活動中去,進行適當?shù)狞c撥指導。
2、學生代表向全班匯報交流本組的研究成果,集體評議。
3、分組制作小報。集體評出“最佳科學小報”。
4、學生自讀18頁的“科學自助餐”,了解達爾文與他的進化論。
5、教師補充講解達爾文的相關資料。
1、學生完成“挑戰(zhàn)自我”的“我進步,我成功”。
繼續(xù)搜集資料。了解達爾文與他的進化論。
科學油和水教案篇五
1.認識幾種常見的洗滌用品,知道它們的用途。
2.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激發(fā)幼兒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和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欲望。
1.家長幫幼兒幼兒帶各種洗滌用品(肥皂、洗衣粉、洗滌劑等)。
2.臟手絹每人一條,裝水的盆若干。
3.攝錄、播放設備等。
1.請幼兒看臟手絹,問幼兒:怎樣把它們變干凈?
2.幼兒每人取一條手絹,先在清水中洗,看能否洗干凈。
3.出示幾種常見的洗滌用品(肥皂、香皂、洗衣粉),請幼兒說出名稱,再分別自選洗滌用品來幫忙,把手絹洗干凈。
1.出示肥皂,讓幼兒摸摸,請幼兒說出還有什么樣的肥皂。
教師小結:肥皂雖然有很多形狀和顏色,但它們摸上去都是硬的,是塊狀洗滌用品。
2.出示洗衣粉,讓幼兒看看、摸摸、聞聞、說說(提醒幼兒不要用嘴嘗),再將洗衣粉加入清水中攪拌后讓幼兒觀察。
教師小結:洗衣粉是粉末狀的洗滌用品,它能溶解在水中。
3.讓幼兒觀察洗滌劑,然后教師也將其溶解到水中。告訴幼兒:這是液體洗滌用品。
4.提問:肥皂、洗衣粉、洗滌劑有什么用途?(幼兒討論后回答)。
1.教師告訴幼兒:最早,人們用堿洗衣服,洗頭發(fā),但堿刺激性大,經常使用會傷害皮膚,頭發(fā)也會變得枯黃,后來人們發(fā)明了肥皂、洗發(fā)水等洗滌用品,他們能更有效地去油漬和污斑。
2.提問:除了肥皂、洗衣粉,還有哪些洗滌用品?它們可以用來干什么?
教師小結:隨著科學的發(fā)展,洗滌用品越來越多,有專門清洗餐具的;有專門清潔人體的;有專門清潔服裝的。下面,我們就開個洗滌用品展銷會。
1.觀看錄像:洗滌用品廣告。幼兒先給各自帶來的洗滌用品做廣告宣傳(要求說出名稱、用途)。
2.討論如何布置,是按用品分類擺放,還是按形狀分類擺放。
3、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交流討論:還有哪些洗滌用品?它們都用來干什么?
小結:隨著科學的發(fā)展,洗滌用品越來越多,如清洗餐具的洗潔精,人們洗臉、洗澡用的洗面奶、沐浴液,專門洗滌羽絨服、羊毛衫的洗衣液,專門清潔廁所的潔廁凈,保持色彩鮮艷的彩漂液,去油污的威猛先生清洗劑,等等。
4、鼓勵幼兒選擇1種洗滌用品清洗自己的臟手絹。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活動總結:今天,我們認識了各種各樣的洗滌用品,小朋友從小要認真學本領,長大了發(fā)明更好的洗滌用品。
延伸和滲透:
“提醒家長讓幼兒回家自己清洗自己的襪子、袖套等小物件,并幫助幼兒認識家中的各種洗滌用品。”
科學油和水教案篇六
1、樂意參與活動,愿意分享自己的感受和體驗。
2、初步了解人的哪些部位怕癢,哪些材料特別能引起癢的感覺。
3、嘗試在玩“找癢癢”游戲中學會簡單的統(tǒng)計。
知道準備:幼兒對身體的部位有一定認識。
1、民間兒歌《撓癢癢》
2、學具:羽毛、毛筆、草、玩具、瓶子、勺子等操作材料每兩人一份。
3、統(tǒng)計表人手一份。
1、湘西民間游戲《撓癢癢》兒歌導入。
兒歌:磨子磨,鏟子鏟,螞蟻子摳手板,砍三刀,伸手桿,噶哩哩。
(1)請一位幼兒與老師一起玩游戲,并請幼兒說說其感覺。
(2)衣所有幼兒玩游戲,重點:自己撓自己癢癢不覺得癢,別人撓了才會癢。
(3)根據(jù)上一發(fā)現(xiàn),請幼兒相互配合玩游戲。
2、哪些物品撓會癢。
(1)討論:除了用手撓會癢,還有什么會讓你覺得癢呢?
引導幼兒說出各種材料。
(2)隨意取身邊的物品進行癢癢嘗試。
并小結柔軟的物品最能引起癢的感覺。
(3)操作活動、游戲。
科學油和水教案篇七
1.通過比較了解事物間的細微差別,了解米飯中含有淀粉,淀粉遇碘酒會變色。
2.對學生進行簡單的思維能力、操作能力的訓練。
3.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索的精神,學會使用工具進行驗證的科學方法。
了解米飯中含有淀粉,淀粉遇碘酒會變色。
1.讓學生學會使用科學的觀察方法,有目的的研究。
2.對學生進行簡單的思維能力、操作能力的訓練。
小組材料:一小團米飯、一些大米、一次性飯碗1只、水桶1只、金屬湯匙1個、淀粉、一次性筷子4雙、蠟燭1支、水1小杯、碘酒1瓶、滴管2根、火柴1盒、白紙5張、棉花簽2根、培養(yǎng)皿1只、毛巾1塊、廢物盤1個、塑料藥匙1個。
教師材料:一次性筷子1雙、金屬湯匙1個、淀粉1小包、白紙1張、米飯、滴管2根、水1小杯、碘酒1瓶、棉花簽1根、廢物盤1個。
(一)導入(1分鐘)。
談話:(出示米飯)同學們,你知道這是什么嗎?今天我們就來觀察米飯。(板書課題:米飯的觀察)。
(二)觀察米粒與飯粒有什么有同。(8分鐘)。
1.現(xiàn)在,我們來比較一下米粒與飯粒有什么不同?
小組討論一下,可以從哪些方面來比較?
(大小、軟硬、粘手與不粘手、顏色、形狀、香味、味道)。
2.學生分組觀察,教師巡視。
3.匯報比較結果。
4.有同學發(fā)現(xiàn)米飯越咀嚼越甜,我們一起來試一下。(試兩次)。
有誰知道原因嗎?(板書:淀粉)。
(三)淀粉的觀察(29分鐘)。
1.觀察淀粉(14分鐘)。
學生觀察淀粉,并匯報。(白色、細、滑)。
(2)剛才,同學們通過看、摸、聞觀察了淀粉,現(xiàn)在金老師把一小勺淀粉倒在湯匙里,加一滴管的水,再用筷子攪一攪,淀粉會有什么變化呢?大家動手觀察一下。
(3)如果把這淀粉糊用火加熱又會有什么變化呢?想做這個實驗嗎?
這個實驗要用火,所以特別要注意什么?(注意:安全)。
學生分組實驗,并匯報實驗發(fā)現(xiàn)。(淀粉像米粒一樣加水加熱后變大了。)。
(1)談話: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點蠟燭、拿米飯,手都弄臟了,現(xiàn)在大家到水桶里把手洗一下,我看哪個組動作最快。
洗干凈了嗎?金老師不放心,我請一樣東西來幫忙。(出示:碘酒)認識嗎?有什么用呢?教師示范消毒。(給拇指和食指涂上碘酒)。
學生拇指和食指消毒。
(2)談話:消好毒了嗎?現(xiàn)在我們來做個有趣的實驗。
在每個課桌里都有一張白紙,請大家把它拿出來?,F(xiàn)在,請每個同學用這兩個消過毒的手指,撿出4粒米飯,排列在這張白紙上,注意要求:一要整齊,二不要把飯粒弄臟。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匯報。
是不是你把飯粒弄臟的呢?猜測一下這是怎么回事?
(4)碘淀反應。
談話:淀粉遇到碘酒真的會變色嗎?你有辦法驗證嗎?(師提示用滴管)好,我們來試一下吧。
學生實驗,并匯報實驗發(fā)現(xiàn)。
是不是所有含有淀粉的食物遇到碘酒都會變色呢?
學生檢驗米粒,并匯報。(師板書:變色)。
(四)復習鞏固:(2分鐘)。
談話: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嗎?你還想研究什么?
科學油和水教案篇八
1、利用科學圖畫書,初步了解動物嗯嗯的特征及作用。(重點)。
2、能用語言大膽地描述不同的嗯嗯。(難點)。
ppt、圖書《是誰嗯嗯在我頭上》、動物圖片以及相應的嗯嗯圖片人手一份。
一、出示圖書,引起幼兒興趣。
"這是誰?。克^上有什么呢?""這是誰的恩恩呢?"。
二、集體看圖書,老師講述故事,引導幼兒認識常見動物的嗯嗯。
重點引導幼兒講述幼兒描述嗯嗯的特征。
三、教師小結。
原來小動物們的嗯嗯大小、形狀、顏色都是不一樣的,有的是大大的,有的是小小的、有的是圓圓的、有的是長長的、有的是黃黃的、有的是白白的、有的是黑黑的。
四、幼兒操作。
為小動物匹配嗯嗯,鞏固對動物嗯嗯的認識。
1、交代要求。
2、幼兒操作。
3、請幼兒將自己匹配好的找一位客人老師說一說。
五、活動結束。
科學油和水教案篇九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樹葉是多種多樣的,培養(yǎng)幼兒觀察樹葉的愛好;
2、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樹葉給人們帶來的好處,培養(yǎng)幼兒愛惜樹木的情感。
3、幫助幼兒學習按物體的特點進行回類。
活動預備:
搜集各種樹的落葉
活動進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樹葉,知道樹葉是多種多樣的
1、教師:小朋友,我們都知道現(xiàn)在已是秋天了,爸爸媽媽也帶你們往尋覓了秋天,請你們說說秋天里有哪些特點呢?引導幼兒說說秋每天氣的特點,說說孩子看到的秋天。
2、教師出示各種樹葉:小朋友,你們仔細看看這些樹葉,請說說它們都有甚么樣的色彩、甚么外形、它們又像甚么呢?它們?yōu)楹螘兩誓?請幼兒說一說。
二、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樹葉給人們帶來的好處愛惜樹木的情感
教師小結:樹葉可以遮陰,會讓我們覺得涼快,很舒服。
2、教師:小朋友,假如樹上沒有了樹葉會怎樣樣呢?
小結:樹葉有美化環(huán)境,清潔空氣的作用。
3、教師:小朋友,你們喜歡樹嗎?為何呢?
小結:樹是小鳥的家,樹能給人們遮太陽,夏天走在有樹的人行道上,感到很涼快;樹還能使我們的環(huán)境更漂亮,使空氣新鮮;樹的好處真多,我們都喜歡樹,我們都要愛惜樹木。
三、玩“我?guī)蜆淙~找媽媽”的游戲,幫助幼兒學習按物體的明顯特點進行分類的方法
1、教師:小朋友,你們說說小樹葉是長在哪里的?它的媽媽是誰呢?(小樹葉長在樹上,大樹就是它的媽媽。)
請幼兒把樹葉送到媽媽身旁,再和小樹葉說句靜靜話。
3、教師:小朋友,你們是怎樣樣幫助小樹葉找到媽媽的呢?(手上的葉子和樹上的葉子對照,外形相同的就是同一種樹的樹葉了。)
科學油和水教案篇十
通過制作竹蜻蜓,訓練幼兒動手能力,培養(yǎng)幼兒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6歲幼兒。
竹簽、卡紙(畫有竹蜻蜓的葉片)、剪刀、飛機模型、風扇、橡筋、圖片(風車、排氣扇、輪船的驅動器)等。
制作竹蜻蜓。
(1)用剪刀剪下卡紙上的竹蜻蜓葉片,并用膠帶在中間纏一圈固定。
(2)將竹簽插在葉片中間,在竹簽穿入葉片的上下處,纏上膠帶以作固定。
科學油和水教案篇十一
1、新手老師與能手老師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育用書的比較研究。
2、活動內容和要求對中班幼兒的適宜性。
3、幼兒從不會到會做豆?jié){的學習過程及指導策略研究。
新手老師**(中3班)和能手老師**(中1班)一起選擇了省編教師用書中的《我會做豆?jié){》為活動內容,而后兩人分別獨自根據(jù)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設計和開展了《我會做豆?jié){》系列活動,本園課題組對兩個班級的活動進行跟蹤觀察,開展反思與研討。
中一班第一輪研討活動實錄。
教師:***。
活動目標:了解工具的變化過程,學習制作豆?jié){的方法,體驗制作的愉快心情。
活動準備:浸泡過的黃豆,石臼、石磨、粉碎機、全自動豆?jié){機,電暖鍋。
師:有只小熊開了一家豆?jié){店,今天生意太好了忙不過來,想請小朋友幫忙,你們愿意嗎?
(1)介紹工具的名稱。
師:小熊家里有幾種做豆?jié){的工具,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吧。(石臼、石磨、粉碎機、全自動豆?jié){機)。
幼兒都很高興,跟著老師。老師一邊介紹工具名稱,一邊簡單說說使用工具的方法。老師介紹時一部分幼兒去找他們喜歡的工具,并用手動它,三三倆倆竊竊私語。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這幾種工具制作豆?jié){的基本方法。
幼兒大部分都選擇了石磨,能講出要將黃豆放入石磨上的小洞里邊并加上水,然后磨豆?jié){。一兩個幼兒說到石臼的用法,懂得加黃豆加水,用石臼舂。沒有幼兒介紹粉碎機。他們中有一半人對工具的名稱還不是很熟悉。
(3)教師示范石臼、石磨、粉碎機制作豆?jié){的方法。
教師示范時兩個幼兒迫不及待地擠到教師面前來看個究竟,其他幼兒大叫:“老師我看不到?!?BR> (1)幼兒分組嘗試用石臼、石磨、粉碎機制作豆?jié){。
師:小朋友可以選你們自己喜歡的工具做豆?jié){,每組四個人,挑好工具后每小組商量怎樣做豆?jié){。小朋友也可以去參觀其他組。
幼兒的目標很明確,他們占著自己喜歡的工具。有七、八位幼兒挑中了石磨,但有兩個幼兒抱著石磨不放,于是有一部分幼兒只好走到其他組。石磨組剩下四個幼兒,其中兩個女孩同意用一個石磨,兩個男孩卻爭起來,一位提議用“錘子、剪刀、布”決定,另一位同意了。可是輸?shù)男∧泻s不愿意離開,贏的大叫:“老師他輸了,還要玩這個,不肯走。”老師拉住輸?shù)男∧泻⒌氖郑骸霸纲€服輸,你輸了就要去其他組?!毙∧泻⒖蘖似饋聿浑x開。老師將他帶到食堂粉碎機旁,不再理他。
食堂的粉碎機體積較大,而且操作時會移動,還要使用電,小朋友感到很困難,于是向老師求救:“老師,我們弄不來?!庇谑抢蠋煄退麄儾迳想娫矗茸》鬯闄C的下端。粉碎機通了電源,“轟隆隆”工作起來。哭的小男孩被吸引了,又跑來三個小朋友。他們高興極了,有的往機子里加黃豆,有的加水,場面又緊張又好玩,有個小朋友竟尖叫起來。一下子一個大臉盆就裝滿了豆?jié){。這組的豆子也很快用完,小朋友就向其他組借,“豆子給我一點?!薄拔业亩棺雍苌伲灰昧??!钡程梅鬯闄C組的小朋友照樣抓了一把就走了,沒去拿豆的小朋友就一直往機里加水。“這樣一來豆?jié){就很稀了,不能加水了。”老師在旁提醒,于是加水的小朋友停下來??山椟S豆的小朋友回來了,他又大加水。
旁邊家庭粉碎機組的小朋友打不開粉碎機的蓋子很著急:“老師這蓋子打不開,你來幫幫我們?!崩蠋熯^去幫他們打開了蓋子,并將他們做好的豆?jié){倒入旁邊的小碗。老師示范開蓋子,但這組的小朋友仍叫老師開了三次蓋子。
石磨組的小朋友玩得不亦樂乎,只見他們石磨盤上有許多豆渣,盛豆?jié){的碗里的豆?jié){有些稀,還有少許的豆渣。石臼組的小朋友正用力地舂黃豆,但只見石臼里還是些清水和半碎的黃豆。這組有位小女孩說:“老師我們弄不來?!薄坝檬粲昧︳?。”老師說完并示范,但沒見到黃豆?jié)n?!耙?,拿到其他組去加工吧?”老師提議要停工了,老師請小朋友坐下來。仍有三、四位小朋友圍在石磨那里。
(2)幼兒觀看教師用全自動豆?jié){機制作豆?jié){,同時用電暖鍋煮幼兒做的豆?jié){。
教師出示全自動豆?jié){時幼兒就叫到:“老師你做給我們看吧?!奔鼻械叵肟催@種工具如何做豆?jié){。但由于豆?jié){機有些損壞,教師只稍介紹操作方法。
(3)組織幼兒討論:哪一種工具做豆?jié){又快又方便?
師:剛才你們都做了豆?jié){,你們覺得哪一種最方便呢?
幼兒都說是食堂的粉碎機,教師接著問幼兒粉碎機做出的豆?jié){要拿到鍋里煮,而全自動豆?jié){機可以直接煮,那哪一個更方便呢?由于幼兒沒見到全自動豆?jié){機的操作,還是有一半幼兒說是食堂粉碎機,于是教師就補充到:“食堂的粉碎機一下子做出很多豆?jié){,因為它比較大,功率高,但是最方便的是全自動豆?jié){機。其實很早的時候人們是用石臼做豆?jié){的,后來他們發(fā)明了石磨,這就方便多了??墒侨藗冞€是要用力氣,仍很累。有電了后,人們發(fā)明了粉碎機,可粉碎機做出來的豆?jié){還要拿到鍋里煮不方便。于是人們就想如果在粉碎機下裝個加熱器不是就很方便了嗎?就有了全自動豆?jié){機?,F(xiàn)在我們來看看豆?jié){煮好了沒有?是不是又香又好喝?我們一起去請其他小朋友來分享吧?!?BR> 在區(qū)域活動中投放省編教材學習包中的“看圖說一說:4種制作豆?jié){工具的演變過程,并在圖旁寫上序號。”
科學油和水教案篇十二
1、對探索蛋里的秘密感興趣,初步了解蛋的特征及用途。
2、認識幾種會生蛋的動物,嘗試用圖表記錄的方式,記錄會生蛋的動物。
3、對蛋的活動產生興趣,樂意向大家介紹自己了解的有關蛋的知識。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1、 微波爐或煤氣爐一個,鍋、碗等。
2、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3、 關于鳥、家禽和部分爬行類動物生蛋的錄象或圖片資料。
1、引導幼兒觀看錄象或圖片資料,豐富有關蛋的經驗。
教師:剛才我們看了錄象,看見的蛋是怎樣的?(有大、有小、有不同的顏色:有不同的外形;有的上面還有花紋。)
教師:除了鳥、雞、鴨、鵝還有哪些動物會生蛋?(蛇、烏龜、鄂魚等)它們蛋的外形都一樣嗎?你知道誰的蛋最大?(鴕鳥)
2、組織幼兒討論:蛋有什么作用?
3、對雞蛋進行加工,品嘗加工過的雞蛋。
教師:蛋可以怎么吃?教師利用微波爐蒸雞蛋,再做煎雞蛋讓幼兒品嘗。
4、了解雞蛋、鴨蛋的各種吃法,啟發(fā)幼兒想一想:
(1)生活中雞蛋還可以怎么吃?(燒湯、煮、五香雞蛋、蛋餃、蛋卷、蛋糕)了解雞蛋的各種吃法。
(3)你吃過什么蛋?它們是什么味道的?
5、觀察錄象:雞、鳥、烏龜孵化蛋的過程,知道蛋是它們的卵,如果沒有蛋這些小動物就沒有了。所以要注意保護它們。
6、引導幼兒觀察幼兒用書,初步了解幾種會生蛋的動物。
(1)看圖說說:從蛋里出來的是什么動物?
(2)青蛙、蝴蝶也是從蛋里變出來的嗎?
7、使幼兒知道蛋是動物的卵,鳥、家禽和部分爬行類動物都有卵。蛋的種類不同它們的外形基本上都是圓圓的,但是它們的顏色、大小以及形狀是有差別的。此外,有的蛋有硬硬的殼,例如:鳥、家禽;有的蛋外面是軟軟的,例如:蝴蝶的卵、青蛙的卵。蛋可以用來食用,蛋有豐富的營養(yǎng)。
8、繼續(xù)引導幼兒觀察幼兒用書上的表格,啟發(fā)幼兒觀察畫面說說:圖上有哪些動物?哪些動物是會生蛋的動物,請你在會生蛋的動物下面畫一個圓圓的蛋。
激發(fā)幼兒的興趣,讓幼兒感受很自然,趣味性的使幼兒更加喜愛,幼兒通過觸覺、視覺感官,感知蛋的大小、形狀、顏色等,蛋的材料具有生活化,教師投放材料,注意了可操作和探索性,所以在幼兒操作的過程中,引發(fā)幼兒以小組共同認識各種各樣的蛋,教師用信件方式啟發(fā)性的提問,幼兒從中不斷的積累對蛋的知識經驗,教師總結了幼兒的表述,提升了經驗。
科學油和水教案篇十三
活動磁鐵能夠吸所有的鐵制品,這一現(xiàn)象既神奇又有趣。幼兒好奇心強,對事物有著強烈的探究欲望,而且他們已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經驗,對磁鐵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為了進一步引導幼兒感知磁鐵的特性,鼓勵幼兒在玩中發(fā)現(xiàn)身邊的科學,并嘗試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激發(fā)幼兒對探索活動的興趣,積累探索的方法,我們開展了此次科學探索活動。
活動目標
1. 感知探究磁鐵吸鐵的現(xiàn)象,喜歡玩磁鐵
2. 嘗試運用磁鐵的特性解決生活和游戲中的問題
3. 培養(yǎng)幼兒探索興趣和思維能力
材料準備:人手一快磁鐵,每組數(shù)種材料(內有積木、塑料管 雪花片、回形針、鑰匙、硬幣、玻璃珠、小剪刀、瓶蓋、布、紙、鐵夾、掛墜等)
活動過程:
1. 出示磁鐵,引出課題
小結:這個新朋友比塑料和木頭沉,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磁鐵(幼兒重復一遍),它特別好玩。
2 . 幼兒探索活動 老師: 磁鐵特別好玩,你會發(fā)現(xiàn)它有許多的秘密,今天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好多 東 西,請大家試一試。
幼兒動手操作,老師巡回指導。
小結:磁鐵會吸鐵制品,磁鐵會吸鐵,平時,我們也叫它吸鐵石。磁鐵能吸住鐵制的東西,吸不起來的就不是鐵做的。
3、自由操作:在班級周圍尋找能被磁鐵吸住的物體和玩具。
4、 動腦筋、想辦法
(1)打撈小汽車-
一個粗心的小朋友把他的玩具汽車弄丟到金魚缸里去了,現(xiàn)在請小朋友想辦法把它打撈上來。(不能直接用手)
(2)老師有兩張漂亮的圖片想擺在鐵板上給小朋友看,可它老丟下來,怎么辦呢?
(3)老奶奶縫衣服時,一不小心針掉在了地上,老奶奶找來找去怎么也找不到,十分著急,請小朋友幫忙想辦法。
5、自制磁鐵玩具——跳舞的小兔子。讓幼兒更深的體驗磁鐵的本領。
(1)出示范例,教師演示跳舞的小兔子。(幼兒感到很好奇。)
(2)引導幼兒探索:怎樣使小兔子動起來?(幼兒根據(jù)已有經驗,自由討論。)
(3)總結:用一個回形針插入小兔子的底部,然后用磁鐵隔著紙板去吸小兔子,此時小兔子會按磁鐵移動的方向動起來,就好象小兔子在跳舞。(讓幼兒進一步了解磁鐵隔著物品能吸鐵的特性。)
延伸活動:引導幼兒回家后自制跳舞的兔子玩具。
反思:磁鐵是幼兒現(xiàn)實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物品,磁鐵能夠吸鐵的特性決定了它備受幼兒青睞。在這次科學活動中,孩子們通過玩一玩、說一說、想一想、找一找等形式,知道了磁鐵能吸住鐵制的物品。所以也叫做吸鐵石。孩子們在自主的動手操作探尋中,發(fā)現(xiàn)了有趣的自然科學現(xiàn)象,在集體的相互交流中,滿足了幼兒積極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從而很好地調動了幼兒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增進了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這也達到了我們“支持探索”的出發(fā)點和歸宿。
科學油和水教案篇十四
發(fā)現(xiàn)仰望視角下不一樣的風景。
進行戶外觀察,發(fā)現(xiàn)自然的美。
環(huán)境準備:戶外空地。
課件準備:“樹”組圖;“仰望”組圖;“云朵”組圖;“月亮”組圖。
出示組圖“樹”,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仰望視角下不一樣的風景。
——圖片上的是什么?
——這兩張圖片都是同一顆樹,為什么它們看起來不一樣呢?
:第二張圖片上的樹是我們站在樹下,高高仰起頭時看到的樣子。當我們高高仰起頭時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出示組圖“仰望”,引導幼兒了解仰望時會看到的風景。
——當我們高高仰起頭時會看到哪些風景呢?
——除了圖片上的風景,你在仰望時還會看到什么呢?誰來說說?
出示組圖“云朵”、“月亮”,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不同形狀的云朵和月亮。
——白天,當我們仰望天空時會看到各種形狀的云,你覺得這朵云像什么?
——夜晚,當我們仰望天空時會看到不同形狀的月亮,你覺得這個月亮像什么?
組織幼兒到戶外,尋找一個能觀察到云朵或大樹的地方躺下,引導幼兒安靜地觀察云朵或樹葉構成的圖案,感受大自然的美。
——躺下來之后,你的感覺怎么樣?
——云朵像什么?
——樹葉像什么?
——你有發(fā)現(xiàn)和平常不一樣的風景嗎?
應選擇多云的天氣開展此活動。組織戶外活動時,請給幼兒充分的時間放松和觀察,并提醒幼兒眼睛不要直視太陽。
科學油和水教案篇十五
1、說出幾種常見的常綠樹和落葉樹的名稱。通過比較,初步了解秋東季落葉樹要落葉,常綠樹不落葉的道理。
2、發(fā)展分析、比較能力,激發(fā)幼兒觀察大自然變化的興趣。
課前教幼兒認識一些常見的樹葉。
收集一些樹葉。
每組一籃樹葉,小朋友觀察比較。這些是什么樹葉?比一比,他們有什么不同?
分給幼兒兩片樹葉(梧桐樹葉和冬青樹葉)。
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常綠樹的葉子和落葉樹的葉子有什么不同。
請小朋友講講自己認識的樹,那些是常綠樹、那些是落葉樹。
帶幼兒到外面去找樹。
科學油和水教案篇十六
利用玩具引導孩子科學地探究其中的奧秘,這不失為一種好的學習方法,它能激發(fā)幼兒強烈的探究欲望,并能讓幼兒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認識到科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本活動通過兩次實驗,不僅使幼兒了解打氣筒的構造及作用,而且更還使幼兒樹立了“用事實說話”的科學探究精神。
1、在實驗中了解玩具打氣筒的構造及其作用。
2、學習記錄實驗結果,并樂意在集體中表達自己的想法。
1、能拆裝的玩具打氣筒人手一個。
2、記錄紙人手一份。
1、 出示拆卸的玩具打氣筒,提出嘗試要求。
2、 幼兒預測、實驗、討論。
1)教師提問:打氣筒上有兩個不同顏色的口子,打氣管應接在哪個口子上呢?
2)幼兒預測,并記錄預測結果。
3)幼兒實驗并記錄實驗結果
4)師幼共同探討實現(xiàn)結果:打氣管應接在哪個口子上呢?你猜對了嗎?(出氣孔)
3、 教師再次提出問題,幼兒預測、實驗、討論。
2)幼兒預測。
3)幼兒實驗,并記錄實現(xiàn)結果。
4)師幼共同探討實驗結果:這個口子堵起來行嗎?為什么不能把它堵起來?(進氣孔)
4幼兒正確使用打氣筒給氣球打氣。
5、 師幼共同收拾活動場地。
科學油和水教案篇十七
孩子們都喜歡種子,每天孩子們吃水果都會遇到種子,這個資源易得,種子的外形變化多而且有有趣味,種子與植物密切相關, 此主題的價值在于:種子來源于大地、自然,是很好的教育利用自然資源。幼兒可以通過尋找種子,對種子的種類、形狀、顏色、構成、利用有認識,幼兒自己進行種植記錄來了解種子的生長過程,從而和春天加以聯(lián)系,知道春天是播種的季節(jié),了解種子的傳播方式,給人們帶來的好處和它的利用價值。整個活動可以使幼兒有更廣闊的探索空間,探索自然界的奧秘。
1. 在生活中收集種子,感知了解種子和果實的關系,體驗種子的多樣性
2. 通過為種子觀察、分類,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統(tǒng)計能力。
4. 通過觀看課件與視頻,感受自然的生動有趣,培養(yǎng)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一)、各種各樣的種子的收集、種植與觀察
(二)、在生活中討論種子的來歷,生長的位置,種子的差別
1、 從什么果實里收集的種子?
2、 種子的不同樣子?
誰知道種子是什么樣子的?
1. 幼兒自由猜想,相互交流經驗
2. 教師總結幼兒的想法:尤其是談到的傳播方式,重復幼兒的問題,引導幼兒注意大家的不同認識。
例如: 香蕉種子、菠蘿種子是怎樣的。 最大的種子是什么?
1. 討論:剛才看到了哪些種子?
2. 他們分別長在植物的什么地方?
小結;種子的傳播方式,種子的多樣性,成熟后是怎樣傳播的?
科學油和水教案篇十八
活動要點:
1.能夠對夏令物品正確命名。
2.通過畫面幫助嬰幼兒簡單的表述夏令生活經驗。
觀察:
1.嬰幼兒表述簡單句的主動性。
2.嬰幼兒已有相關經驗的再現(xiàn)水平。
支持:
嬰幼兒對夏令用品正確命名。
活動準備:
點點豆豆游戲板,有關洗澡,出汗,蚊蟲咬的相關物品的圖片或照片。
活動展開:
(二)了解玩法 這邊有這么多寶寶,洗澡的寶寶,出汗的寶寶,給蚊子叮的寶寶,你們瞧寶寶的身邊有紅豆豆,也有綠豆豆, 今天老師要和洗澡的寶寶做點點豆豆的游戲,伸出二拇哥,從紅豆豆開始"點點豆豆,開花石榴,小狗搬磚,一搬 一大摞"點到紅豆豆,可以打開,看看下面是什么好東西,讓我輕輕打開看看,是什么?沐浴露給小寶寶洗一洗, 小寶寶身上香噴噴。 豆豆下面還有許多好東西,你們想看嗎?點到了才能打開看。我們一起來點。伸出二拇哥點綠豆豆,念歌謠。 點到了打開看看,你想看嗎?老師為你們準備好了,這是洗澡的寶寶,這是出汗的寶寶,這是給蚊子叮的寶寶,點 到了才能打開看,沒點到了不能打開看,記住了嗎?你們也找個寶寶坐下來,我們一起來點豆豆。
(四)結束 把小寶寶送到墊子上,和小寶寶說再見
科學油和水教案篇十九
1、認識各種各樣的蛋,不同的蛋有大小之分。
2、按照蛋的大小進行排隊。
3、知道蛋有蛋清、蛋黃、蛋殼、會愛護蛋寶寶。
4、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1、圖片:雞、鴨、鵝、鵪鶉。
2、實物:雞蛋、鴨蛋、鵝蛋、鵪鶉蛋。
3、四只透明玻璃碗。
(一)開始部分:情境導入
1、師:“雞媽媽要來看望小朋友,猜一下,他給大家?guī)Я耸裁炊Y物?”發(fā)揮幼兒想象力,鼓勵幼兒說出不一樣的答案!
2、師:“伸出小手摸一摸,看看你猜對了嗎?”教師讓幼兒伸手到籃子里摸摸,然后再讓幼兒說是什么。
(二)基本部分
師:“雞媽媽不僅帶了自己生的蛋,為了讓小朋友們獲得更加豐富的營養(yǎng),看看她還帶了什么?”
1、出示大大小小的蛋寶寶:鴨蛋、鵝蛋、鵪鶉蛋。師:“請大家猜一猜,這些都是什么蛋寶寶,瞧一瞧,你見過他們嗎?”
2、引導幼兒用比較的方法觀察蛋的大小。
幼兒比比、看看、掂掂、引導幼兒從蛋的大小、顏色、份量來比較蛋、
教師小結:“有的蛋寶寶大(鵝蛋最大)有的蛋寶寶小(鵪鶉蛋最?。械念伾t(如雞蛋),有的蛋是淺綠色(如鴨蛋)。”
3、幼兒將蛋寶寶排隊。提醒幼兒在拿蛋過程中要小心,不要掉地上。
師:“最大的蛋寶寶要排在前面,后面依次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給他們排排隊。”
4、猜猜它們是誰的蛋。
師:“這些蛋寶寶的媽媽是誰呢?”出示圖片:雞、鴨、鵝、鵪鶉,請小朋友把蛋寶寶送到自己媽媽的身邊。出示圖片:雞、鴨、鵝、鵪鶉,請幼兒將圖片與實物一一對應。
(三)結束部分
師:“這些蛋有大有小,顏色也不一樣,但是在蛋殼里面它們一樣嗎?”
引導幼兒產生想要打開看看蛋的里面的想法。
1、教師將蛋逐一打開在玻璃碗中,請幼兒仔細觀察蛋殼、蛋清、蛋黃。
2、讓幼兒知道蛋有外殼,蛋殼很薄、容易碎,蛋殼里面有蛋清、蛋黃。
通過這節(jié)課,我了解到給孩子們充分的自主權是很重要的,特別是科學課,在保證孩子們探索興趣和積極性的前提下給孩子們充分的自主權,讓她們自由的探索是很重要的。
科學油和水教案篇二十
1.了解心臟和血管的作用和保健。2.探究心跳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
1.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2.培養(yǎng)學生類比推理、搜集整理信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保持探究人體奧秘的欲望。2.體會合作的意義,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意識到愛惜自己、珍惜生命。
“保護心臟”是“生理與健康”單元中的第三課。本單元從健康角度著手,通過觀察、實驗、對比、收集資料等探究活動形式,讓學生了解心臟和血管的作用和保??;探究心跳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同時進一步發(fā)展他們的分析問題、類比推理、搜集信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課是單元的第三課,經過前兩課學習學生已逐步熟悉了該類研究身體內部結構的“解暗箱”課的學習方法。在本課中學生將繼續(xù)通過分析、推理、比較等“解暗箱”的方法,獲得與心臟血管有關的科學知識。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嘗試放手讓學生自行探究影響心跳快慢的各種因素,讓學生始終保持探究人體奧秘的欲望使探究活動于課堂學習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采用這樣的教學方式,可讓學生通過合作參與到一個一個的活動,使探究活動在合作中開展得有聲有色,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開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和科學探究能力。
觀察——分析——比較——推理——歸納。
了解心臟和血管的作用,探究心跳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
2課時。
一次性水杯(約70毫升),250毫升或1.25升的空飲料瓶,塑料盆,一桶清水等。
這個活動的目的是,通過簡單的模擬活動了解心臟跳動時的“工作量”。其方法是用杯子裝水和倒水,模擬心臟輸送血液,認識心臟的功能,并體驗心臟的工作強度,從而認識心臟的功能,知道心臟保健的重要性。這個活動操作容易,材料易找,可以讓學生充分活動起來。
活動需要準備的材料有:約70毫升的塑料水杯一個、250毫升的空礦泉水瓶一個、塑料盆兩個、一桶清水。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人的心臟工作的情況,一個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心跳能讓約70毫升的血液流向全身,人的心跳每分鐘約有75次,那么心臟1分鐘內向全身輸送的血液量就有5000多毫升了。
活動與心臟的跳動聯(lián)系起來,用類比、推理的方法,想像一下我們的心臟的工作強度有多大。
血液在全身循環(huán)流動的管道叫做血管。不同大小血管的工作也各不相同。動脈把血液從心臟帶出,靜脈把血液帶回心臟,而毛細血管(比毛發(fā)還細)則把這兩種血管連接起來。
心臟一直不斷地在跳動,就算你睡著了,心臟也不會停止跳動的。心肌非常特別,能夠不停地搏動,使血液循環(huán)。
a.人身上的血管都是一樣的嗎?
人身上的血管分兩大類:負責把血液從心臟輸送到全身各處的,叫動脈;負責把全身各處的血液輸送回心臟的.,叫靜脈。
b.人身體內的血管有多少?
血管從心臟開始,分布在我們身體內的四面八方。把人體內的血管和毛細血管統(tǒng)統(tǒng)加起來,總共有10萬千米長。
c.獻血會影響身體健康嗎?
如果失血量不超過總血量的10%,就不會出現(xiàn)明顯的不良后果。一個正常人獻200毫升血,僅占血液總量的4%~5%,不會影響身體健康。
d.血液里有些什么?
血液的主要成分有四種:血漿、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血漿是一種淡黃色的液體,含有很多物質,包括各種礦物質、糖類、脂類、蛋白質、激素、酶、維生素及水分等,可以提供能量,滿足我們成長的需要。體積極小的紅細胞可以攜帶氧氣。白細胞能和細菌斗爭,清潔血液。血小板有助于血液的凝結。
e.血液是怎樣凝結的?
如果血管受到損害,血液就會變得稠而黏,封住血管的缺口。假如你不小心割傷了,你就可以看到血液凝結的過程(血液先從切口處流出來來,然后黏糊糊地凝在一起,封住切口,最后血液凝塊變硬,形成痂)。
f.血液是在哪兒制造的?
新的血液是在某些骨頭內部的膠狀骨髓里制造的,再由骨頭里的微小血管把新造出的血細胞帶走。
1.引導。
當一個人心臟停止跳動的時候,就意味著死亡。那你們知道心臟的工作量有多大嗎?
2.媒體。
人的心臟工作情況視頻,在片斷中要呈現(xiàn)血液在心臟有節(jié)奏的跳動下在血管流動;一個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心跳能讓約70毫升的血液流向全身,人的心跳每分鐘約75下,1分鐘向全身輸送的血液量就有5000多毫升。
3.任務。
通過模擬實驗,研究心臟的“工作量”有多大。
4.活動。
按照課本的要求完成探究試驗一和試驗二,完成實驗表格(舀多大的一杯水?1分鐘可舀多少次?推算按1分鐘75杯的速度倒水,算算1小時能倒多少杯,一天又能到多少杯?把活動于心臟的跳動聯(lián)系起來,你覺得心臟的工作強度有多大?)。
(1)、學生實驗。
(2)、填寫實驗報告。
5.交流。
6.小組匯報。
讓學生通過計算,了解心臟一天要輸送多少毫升的血液,了解心臟的工作強度有多大,從而認識心臟的功能,知道擁有一個健康而強壯的心臟是多么的重要。
心臟一天要輸送的血液:70毫升×75×60×24=7560000毫升=7560升(心臟每跳動一次輸送血液約70毫升,心臟每分鐘跳動約75次,每小時有60分鐘,每天有24小時)。
資料1:人體內的“高速公路”網(wǎng)絡——心臟和血管。
通過閱讀資料,讓學生了解人體內的一個重要器官——心臟,以及遍布全身并流淌著血液的血管,對人體的心臟和血管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在手腕上尋找能感覺到脈搏的地方,預測脈搏會發(fā)生的變化,測量平靜時、劇烈運動1分鐘后和運動完畢休息3分鐘后,在1分鐘內脈搏的次數(shù),探究心跳快慢與運動的關系,比較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看看是否與預測的數(shù)據(jù)一致。保留數(shù)據(jù),一年后再測,看看是否有變化。
這個活動首先是要找到人手腕上的脈搏,脈搏能夠表示心跳速率的快慢。心臟每搏動一次,血液就會涌向手腕內的動脈一次。如果把兩個手指頭(食指和中指)按在另一只手的手腕上,就會感覺到輕輕的搏動,這就是脈搏。不要用大拇指來感覺脈搏,因為大拇指也有它自己的脈搏。
脈搏測量可以按教材的要求,分3次進行,先在沒有做任何運動的。
情況下,即人在平靜時測量1分鐘脈搏的跳動。然后劇烈運動1分鐘,如跳繩、跑步等,停下來后,馬上測量1分鐘脈搏的跳動。再就是運動完畢休息3分鐘后,再測量1分鐘脈搏的跳動。(測量時,為了減少誤差,可以都分別測量3次,取其平均值。)。
讓學生比較3次的測量數(shù)據(jù),看看可以發(fā)現(xiàn)什么,是不是與預測的結果一樣。
把手指搭在手腕內側,可以感覺脈搏。人體還有很多地方可以感覺到脈搏,如頸部、太陽穴等。人在休息時,心跳較緩;在活動時,心跳則會加快;劇烈運動會增加心跳的速率及強度。心臟強健的征兆是:劇烈運動后,脈搏很快恢復正常。只要心跳停止4分鐘,腦部便會受到傷害,甚至一命嗚呼。正常的心臟跳動次數(shù)保持在60~100次/分鐘,如果心律不規(guī)則,或心律異常的過緩或過快,被稱為心律失常。
a.為什么劇烈運動時心跳會加快?
運動時,血液循環(huán)速度加快,交感神經特別興奮,這就要求心率加快,心臟收縮力加強,以適應血液循環(huán)加快的需要。
b.跑步對心臟健康有好處嗎?
心臟加倍工作時,心臟本身需要的血流量也大大增加,心肌本身也得到更多的養(yǎng)料和氧氣供應,心臟就借此機會得到增強。
1.引導。
還記得我們在研究運動對呼吸的時候嗎?找?guī)孜煌瑢W回憶一下運動后你的呼吸有什么變化?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心跳次數(shù)與運動的關系。你打算如何進行研究?(學生可能提出了很多的方案,對合理的方案教師都應給予肯定。)聽心跳除了用聽筒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般通過測量脈搏來了解心臟跳動的次數(shù)。
2.講述。
如何正確測定自己的脈搏。
3.任務。
組內成員相互測定平靜時1分鐘的脈搏次數(shù),并做好記錄。
4.活動。
分組選擇你們組員都共同喜歡的運動,分別測定經過劇烈運動后小組成員1分鐘內的脈搏跳動次數(shù)以及休息3分鐘后的脈搏跳動次數(shù),并做好記錄。
5.提問。
通過剛才的測定以及對數(shù)量的比較,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6.小結。
結合學生的發(fā)現(xiàn)進行小結。
本活動是一個拓展的內容,讓學生通過調查了解不同性別、年齡的人的脈搏次數(shù),繼續(xù)研究影響心跳快慢的其他因素。把調查研究的數(shù)據(jù),用簡單的報告形式撰寫出來,與同學們交流。
1.任務。
整理上一節(jié)課實驗數(shù)據(jù),結合課本的提示,并在網(wǎng)上查閱相關的資料。
2.交流。
以手抄報形式表現(xiàn)心臟每天工作的情況。
資料2:保持心臟和血管的健康。
學生學習資料和查找資料,了解保持心臟和血管健康的方法。保持心臟健康的途徑有:消除過多的體重;不吸煙;少攝食飽和脂肪,多吃纖維;每周運動3次以上,每次持續(xù)20分鐘(如跑步、打球或游泳等)。
通過上網(wǎng)查閱資料,盡可能多找出影響心跳快慢的因素。請學生找出一個最想研究的因素進行深入的研究,并完成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