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寫讀后感,我們可以分享自己對書籍的理解和感受,與他人交流思想和觀點。寫讀后感時,可以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歷和觀點,表達個人的感受和思考。這些讀后感中有些寫得生動有趣,有些寫得深入細致,各有特色。
孔子世家讀后感篇一
司馬遷寫孔子,是將其作為偶像來膜拜的。太史公曰中引用了《詩》經(jīng)中“高山仰之,景行行止”表達了自己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敬仰之情。
司馬遷受到權(quán)力怪獸漢武帝的迫害,當朝為官者皆惶惶不可終日。在這種壓抑恐懼的生活氛圍中,司馬遷自然希望能夠遇到仁慈的君主,寬容、謙虛正是儒家倡導的核心精神。
另外,孔子生前屢受排擠,不受重用,但仍著書立說,終成一家之言。司馬遷不得志的遭遇與孔子頗有相似,而孔子為后世所尊崇的好結(jié)局,也成為司馬遷自我安慰的一種方式。
儒家所倡導的“君子固窮”,“窮”并不是貧(沒有錢),而是指不得志?!肮獭笔侵赴灿凇彩?,是帶有感情色彩的,雖然不得志但仍怡然自樂。顏回那種“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境界是君子固窮的真實寫照。
生前不得志、受困受窮都可以忍受,但堅決無法忍受“沒(mo)世而名不稱焉”。對“身后名”的追求超過了對現(xiàn)世生活的重視,這與其他文化“活在當下”的理念非常不同。中國人對后世名聲的在乎程度和追求,恐怕也是其他文化里所難以理解的吧。但是,儒家這種價值觀或多或少融入了中國人的骨髓。
司馬遷這篇傳記中對比寫了兩個故事。趙簡子這個人,投降了他國,但孔子愿意聞?wù)偾巴?。然而,孔子途中聽聞趙簡子加害賢臣,就拒絕前去了。兩次做決定的時候都有弟子質(zhì)疑,孔子各做了一番闡釋??梢钥闯觯瑢τ谮w簡子投奔他國,孔子是能夠接受的,但趙簡子迫害其他君子,孔子則很受傷。
君子之交淡如水,但對于同類之人,那種心心相惜的情感卻非常強烈。
這與君子固窮的思想一脈相承。人在處世過程中,與社會發(fā)生矛盾,是改變自己適應社會,還是堅持自己?關(guān)于改變的話題,中西方文化的態(tài)度也大相徑庭,改變是西方心理學中永恒的主題之一,是勇敢的表現(xiàn)。而在儒家文化中,這可能意味著妥協(xié),屈從。
盡管我不讀儒家經(jīng)典,甚至認為儒家夫子帶幾分迂腐的意味。但是,在司馬遷的這篇傳記中,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我們價值觀中的那些堅持,竟然就是儒家君子的標準!看來儒家思想已經(jīng)潛移默化地深入到我們的骨子中了。
案例1:。
小劉是公司里勤勤懇懇的職員,有一次領(lǐng)導與他談話,故意貶低了與小劉存在競爭關(guān)系另一個同事小謝,說小謝雖然工作認真敬業(yè)的程度、工作的貢獻是團隊里其他人比不上的,但小謝脾氣古怪,就是一個神經(jīng)病??赡茴I(lǐng)導本意是寬慰小劉,但小劉聽了之后難過了好幾天。小劉認為,工作認真有貢獻是自己一貫堅信的正向標尺,如果這都被推翻了,真是心寒啊。雖然小劉與小謝的關(guān)系并不親近,甚至不如一些職場交往的高手。但是小劉卻深深為之傷感。傷感過后,小劉仍然決定,出于做人的原則,不把這些事情告訴小謝,不挑撥是非。
這個案例中,能看到小劉身上君子諱傷同類、君子不為上位而改變做人原則的影子。
案例2:課程作業(yè)中的調(diào)研結(jié)果也顯示顏回的支持率最高。
孔子周游列國,不被諸國所接受的時候,曾問他的三個弟子,“我們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為什么會被趕到曠野中來了呢?”
三個弟子如是說。
子路答,可能是我們的德行還不夠吧,我們還需要努力。
子貢說,我們的價值標準太高,能否稍微降低一些以適應社會現(xiàn)實呢。
顏回說,我們不為大眾所接受,正說明我們有高于眾人的品質(zhì)啊,說明我們達到了君子的標準,應該以此為樂啊。
李源老師的課后作業(yè)是,你認為誰說的有道理,更加認可誰的觀點?
我個人其實比較傾向與子貢。但我仔細看留言,贊同顏回的人超過半數(shù),他們認為顏回才是真君子。生活中,很多人在行為上也會傾向于子貢,但從心底仍然佩服顏回那樣的人。
課程后期,我對這個疑問有了新的感悟。李源老師在史記精讀班末尾,為大家串連了兩千多年的中國歷史。他講到周朝的政治特點是“家國一體”,這不同于后來的家國文化。周朝采取分封制,分封到全國各地的諸侯,即使延續(xù)了很多代之后,姬氏子孫都能上溯到他們是周王的第幾代子孫,他們與周王的親疏遠近。這種親緣關(guān)系的遠近直接決定了各國在外交關(guān)系中的地位,如果國與國之間發(fā)生了爭執(zhí),首先要傾向于與周王室關(guān)系更近的國家。
所以說,為什么周朝細分尊卑秩序的禮法這么重要?那是因為它是界定權(quán)力大小的規(guī)則。
孔子世家讀后感篇二
孔子說:“仁者愛山,智者樂水。”仁者何以x,智者何以樂水?山水是天地自然的象征,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和萬物棲息之所;是仁者對生命的寄托,是智者對自然的依戀。這是孔子對天人相結(jié)合境界的最高體驗。孔子的一生追求仁,被大多數(shù)人認為是仁者,但是他更是智者。因為他更鐘情于水。
孔子一生仕途不順暢,如流水般曲曲折折。孔子35歲去齊國,見到齊景公。由于受大臣晏嬰的阻止,沒有得到齊景公的重用,37歲返魯??鬃訌?1歲起,先是做了魯國得縣官,后來官至魯國的最高法官,并代理丞相。可是只有三個月的功夫,由于魯王不聽他的意見,孔子只好辭職,離開魯國。在55歲到68歲這14年間,奔走列國:在齊國受到排斥,在宋國、衛(wèi)國遭到驅(qū)逐,在陳國、蔡國之間遭受厄困。于是又返回魯國。
社會現(xiàn)實卻是讓人痛心。周王室統(tǒng)治微弱,“禮崩樂壞”,諸侯紛紛崛起,倫理秩序失控,社會綱常紊亂??鬃酉氲阶约旱南茸娓ジ负味U讓君位,正考父曾接連輔佐宋國三公,父親叔梁紇勇猛震三魯,母親顏徵含辛茹苦地教育培養(yǎng)自己??鬃舆敌淖詥枺鹤约簽槭裁床荒芟駛髡f中的盤古一斧劈開混沌的世界,令天地分開、涇渭分流?為什不能像文武周公那樣文治武功,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條、太太平平?自己雖沒有君王之位來施展政治抱負,也沒有威武之師可以征伐世上邪惡,但是自己有知識、有智慧,可以用教育開啟人的心智,用“六藝”來培養(yǎng)“上事君以忠,下使民以惠”的賢臣,改造這種“禮崩樂壞”的社會現(xiàn)實,實現(xiàn)“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太平盛世。于是孔子不怕困難,如流水般,堅持自己的信仰,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他下定決心,走上杏壇,傳先王之道、授六藝之技、育天下之才。
哀公三年,孔子當時60歲??鬃又苡瘟袊剿?,和弟子們在大樹下“習禮”。桓魋揚言要殺孔子時,砍倒大樹。弟子們讓孔子快跑。孔子卻安慰弟子們,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之后,孔子以及他的弟子們秘密地離開宋國。等到桓魋得知孔子師徒出行的消息,派兵追趕時,孔子一行早已消失在茫茫的夜幕中。孔子師徒先后來到新鄭。當時孔子風塵仆仆、疲憊不堪,非常狼狽。子貢等人四處尋找孔子。有一位老人對子貢說:“東門有個老頭,長相不凡。腦門子像堯帝,脖頸似堯時的名法官皋陶,雙肩類似鄭國大夫子產(chǎn),腰以下不及禹三寸,脊背微曲,又瘦又乏,累若喪家之犬?!弊迂曇姷娇鬃雍?,便把老人的話學給孔子聽??鬃勇牶螅姶蠹沂Щ曷淦堑哪?,不禁大笑,說:“說我形狀像賢相,那可不敢當。說我像一只喪家之犬,倒是很像,很像!”像這種坦坦蕩蕩、從容不迫地對待挫折、堅持自己的信仰,孔子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最后,假如將孔子和莊子相互比較的話,在主觀上,我更向往莊子那樣逍遙自在的精神境界;但是在客觀上,我更提倡孔子的處世智慧。盡管孔子曾提出“刑不上大夫”這一不平等的法律。但人生孰能無過?孔子還是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鬃拥乃枷氚腥A民族千百年來為人處世的智慧,給人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提供了寶貴的經(jīng)驗。更重要的是,他的精神如流水不絕,激勵著萬代子孫。
孔子世家讀后感篇三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人,一生堅持理想,最終成了萬世師表。一本《論語》,道出了哲理,他的思想,讓人們信仰,他成了后世之人開口閉口的“子曰”,他就是孔子。
孔子的童年并不幸福,兩歲時父親就去世了,而更悲傷的是,孔子十七歲時,相依為命的母親也去世了??鬃由倌陼r期的艱難困苦,磨練了他堅韌的品格。在少年時期的謀生過程中,他學會了“小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而且在母親的引導下,孔子刻苦學習,儼然成為了“小六藝”方面的專家。然而孔子卻不以此謀生,因為他有更高的眼光。他認為,應該提倡“大學之道”和“君子儒”。什么是“大學”呢?孔子曾經(jīng)說過:“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大學》)。
孔子說的這段話,詮釋了“大學之道”:不為了就業(yè)和謀生而學習,這就是“君子儒”。而和“君子儒”相對應的就是“小人儒”,即學習某一專業(yè)并以此謀生,又叫“專業(yè)儒”?!按髮W之道”不為就業(yè),不為謀生,而是為了成人,成為君子,為老百姓謀幸福,為國家謀幸福,更為了天下謀幸福。
不知不覺中,孔子迎來了自己的知天命之年?!疤烀敝傅氖巧咸斓闹家?。是否真的有天命?可以認為有,也可以認為沒有。我個人認為,天命是客觀存在的。我們生在中國,在怎樣的家庭里成長,有怎樣的父母,怎樣的兄弟姐妹,這就是天命??鬃诱J為,我們應該做到知天命。知天命,包含著三層含義:認識天命、敬畏天命、履行天命。知天命,能給予我們百折不撓地向著遠方前進的精神力量。人就是天命。
孔子的三千學生,個個精明能干,其中之一的子夏所說的“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成為了復旦的校訓。孔子的著作《論語》被一代又一代人所傳頌,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基石。
用作者的一句話結(jié)尾:從此,孔子,不再僅僅屬于春秋時代,他屬于千秋萬代!
孔子世家讀后感篇四
孔子說:“人分三等:中人以上、中人、中人以下?!?BR> 從生物科學這個角度來解釋,中人以上:萬物之靈的人;中人:一般的動的人;中人以下:禽獸不如的人。
摳心自問我是哪一等人?中人算不算的上?請自己多花時間認真檢討,改過自新。
放眼看社會禽獸不如的人越來越多什么原因?是人們價值觀念扭曲,市場導向錯誤等等,謀財害命比比皆是,人禍不斷。
總而言之正確的價值觀念對全中國,全人類,來說是多么的重要。
現(xiàn)在我才明白無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無知。從前種種譬如今日死,從后種種譬如今日生。此義理再生之身。
今天給自己一個新的出發(fā)點――對得起未來的自己。
孔子世家讀后感篇五
今天把《史記·孔子世家》孔子學琴原文找出來看了看,準備將文言文背下來,剛讀一句,發(fā)現(xiàn)方向性錯誤,我學這個故事是為了三大,最有價值的就是孔子學琴的態(tài)度、方法,而不是文言文本身,既然如此,會復述完整的意思即可,沒必要浪費時間背誦別人聽不懂的文言文!
孔子學琴,體現(xiàn)了牛人慣有的特質(zhì),他們的行為其實很簡單,就是單爆,把一件事情做透,做到極致,即專注。學琴,孔子專注把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做到極致,給自己大量的時間練習,甚至于師襄子都覺得是在浪費時間。
結(jié)果是很戲劇的,也是很合理的,師襄子在催促孔子多次后拜服于孔子。對快、慢、多、少的理解的差異,決定了人生的高度。
在孔子眼里,慢就是快,少就是多,慢慢的雕琢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達到技藝純熟,每天理解一點,一段時間后便會看到整個森林。師襄子認為要快速的練習大量曲目,短時間能彈奏眾多曲目,因為時間限制,均只能在同一個層面上泛泛而彈,難以突破,其認為的快就是快、多就是多最終會是快就是慢、多就是少。
中美籃球教練的理念很能詮釋這點:美國教練教學生時,會告訴學生要慢慢的將某個動作正確的練熟,哪怕一個正常只需1秒的動作,現(xiàn)在就是做10秒也得正確,然后大量練習。他們認為,開始慢沒關(guān)系,動作熟了,自然就快了。
國內(nèi)教練呢,剛好相反,相同的動作,不要求正確掌握與否,相似即可,只求一定要快,正常1秒,練習時一定要半秒做完。
結(jié)果很多學員一輩子也沒掌握好這個動作,總是失誤,更別提快了。前段時間國家籃球隊集訓,長時間大量練習基本的動作,很能說明問題。
孔子世家讀后感篇六
讀《史記·孔子世家》是讀《論語》的繼續(xù)。讀了《論語譯注》和《喪家狗》,對《論語》的文本是比較熟悉了,但是孔子的生平還是比較模糊,所以看《史記·孔子世家》,接下去要看《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讀《史記·孔子世家》,首先感覺最明顯的一點是司馬遷把《論語》中散亂的對話通過孔子一生事件串連起來了。司馬遷其他的資料來源,有《左傳》、《孟子》等。
《論語》中說“子不語怪力亂神”,但是《孔子世家》記錄了孔子也語怪力亂神,至少說到怪,如“季桓子穿井得羊”(挖井挖出了一種叫墳羊的怪物)、“吳伐越得骨節(jié)專車”(人骨頭一節(jié)有一輛車那么長)??赡茉馐且w現(xiàn)孔子的博學多聞,但說的事情在現(xiàn)在看來明顯是不可能的。另外“有隼集于陳遷而死”一節(jié)也有些離奇。
孔子世家讀后感篇七
翻閱《史記》,心涌波瀾 ,孔子世家讀后感。 千年歲月,如在目前。
列國紛爭,遍地硝煙。 權(quán)奸害國,朝代更換。
時光推延,歷史春秋。 《孔子世家》萬事之圣。
河圖出書,鳳凰來儀。 尼山誕圣,泰山北斗。
闕里孔子,坎坷一生。 三歲喪父,少年喪母。
中年喪妻,晚年喪子。 人生不幸,未能壓倒。
憶孔子昔,慈母垂教。 尋師問難,晝夜苦讀。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十年奮學,博古通經(jīng)。
自強不息,終成大器。 千古美名,夫子賢圣。
布衣孔子,三十而立。 首辦私學,濟世救時。
設(shè)立杏壇,有教無類。 全民教育,名垂青史。
平等教育,彪炳于世。 至圣之師,千古孔子。
哦吁!孔子,倡舉仁政。 以德育民,主張仁愛,
推崇禮樂,和諧大同。 偉大之舉,令人嗟嘆!
嘆惜孔子,生于亂世。 禮崩樂壞,壯志難酬。
周游列國,顛沛流離。 幾遭不測,抱負不改。
嗟呼!孔子,辛勞一世。 倦鳥知返,晚年歸里。
刪改詩書,編訂禮樂。 修整春秋,排序易經(jīng)。
開先學易學之先河, 創(chuàng)先學易學之先聲。
杏壇育人,桃李滿園。 弟子三千,賢者七二。
中華人物,功蓋千秋。 中華文化,名垂萬世。
悲呼!孔子,報國無門。 壯志難酬,心中憂憤。
死前扶門,一曲悲歌。 催人淚下,太山環(huán)乎!
梁柱摧乎!哲人委乎! 凄凄慘慘,抱琴而終。
嗚呼!孔子,名垂千古, 星移斗轉(zhuǎn),地覆天翻。
滄海桑田,泰山難憾。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再嘆孔子,帝王之師。 臣民之師,天下之師。
孔子世家讀后感篇八
悄悄地,經(jīng)典誦讀之風刮遍校園。徜徉在經(jīng)典文化的圣殿,我結(jié)識了慈祥的孔子,雄辯的孟子,智慧的老子,幽默的莊子……其中,我最仰慕的是偉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
《孔子學堂》為我們呈現(xiàn)了孔子上課時的情景。在他的課堂上,不會有人抄襲,也不會有人作弊,他們都發(fā)揮著自己的真實水平,因為孔子提倡“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為知也”。相比較這樣真實的學習,不由得令曾經(jīng)的我感到汗顏:
那是五年級時的一次數(shù)學單元檢測,順利地解答完大半張考卷后,一只“攔路虎”把我難住了。任憑我絞盡腦汁,冥思苦想,還是想不到解題方法。于是,一個聲音在我左耳邊說:“到學習比自己好的同桌那里瞄一眼吧?”
“不行,偷竊知識是不對的!”另一個聲音馬上在右耳邊反對。
“可不瞄的話,這次就與高分失之交臂了。不達標多倒霉呀!”一個聲音很為難。
“可那原本就不是你該得的。要是瞄了,你會失去更多的!”另一個聲音很堅決。
“瞄一眼吧……”
“不行,目不能斜視……”
兩個聲音激烈地斗爭了好久,最終在虛榮心的驅(qū)使下,我還是選擇當了一回“長頸鹿”。
事后,我向媽媽進行了坦白,媽媽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孩子,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智慧??茨氵@么坦誠,相信你一定知錯能改!做人一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不懂裝懂,明白嗎?”
從那以后,考試時我一直堅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因為我知道在學習上弄虛作假,最后吃虧的肯定是自己。
“溫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保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學堂》讓我更加了解到孔子的講理、禮讓、謙虛;《孔子學堂》讓我更端正自己該持有的學習態(tài)度;《孔子學堂》讓我更明確自己為人處事的原則……《孔子學堂》,有了你的指引,我一定會開創(chuàng)起一片屬于自己的精彩天地!
孔子世家讀后感篇九
這篇又拖了很久,老是看了一段又回過去看前面相關(guān)篇目的內(nèi)容,比如說到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就回去看“宋微子世家”,后來又說到孔子在魯國的經(jīng)歷,于是又回去把“魯周公世家”瀏覽了一遍。這一篇通篇看來,總體感覺是:孔子一生在仕途上可說是郁郁不得志,四處漂泊如喪家之犬;在學術(shù)上卻是逐漸精深逐漸博大終于積累弟子三千,書成春秋經(jīng)典。
孔子為人謙恭好禮,有些過分好禮了,所以齊國晏嬰建議齊景公不用他,確實他不適合齊國的施政方針。要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得臉厚、心狠、手辣,得見機行事善于權(quán)變,看樣子孔子不具備這些特質(zhì),而且他提倡的那一整套關(guān)于禮的理論,并不適合那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不實用啊。再說他臉皮也太薄了,與南子見了一面,回來被學生“不悅”,就急得發(fā)誓賭咒,“予所不者,天厭之,天厭之?!辈槐剡@么緊張吧,反倒引人遐想。在他后期是有所醒悟了,會權(quán)變了,但他的形象已定型,沒人敢用他了。
孔子真正令人稱道的,還是在思想上和教育上的成就,他整理編寫的《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jīng),確是中國千年文化中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他教育學生的種種言論,讓我在這里評價一句正確都覺得不夠貼切不夠資格,因為孔子的思想已經(jīng)構(gòu)成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靈魂,每一個中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受到孔子思想的滋養(yǎng),我們其實更多要做的是用孔子的思想來衡量現(xiàn)實的所作所為,而不是以一已之私對孔子思想進行評論。
關(guān)于孔子的思想是一個太博大的話題,以我笨拙的筆墨無法寫出其中萬一,只是覺得很奇怪的是:一個說出那么多經(jīng)典的對的話的人,為什么不能做對的事,讓他能夠在當世得償所愿施展才華呢?看到他那句:“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讓人不能不品出一些苦澀。
孔子世家讀后感篇十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薄叭诵?,必有我?guī)熝??!笨鬃拥娜蕫邸⒍Y儀和君子之道早已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儒家文化已深深的溶在了每一個中國人的血液之中。但這樣一位“至圣先師”,也是由一個平凡的人逐步成長起來的。
孔子誕生不久,他的父親就去世了,十七歲時,母親也故去了。后來,他到周去學禮,回來后門下的學生就多了起來。這時的孔子,一心一意想要推行他的仁愛、禮儀,在他三十五歲時,終于升任了大司寇,主管禮儀。齊魯夾谷會盟時,孔子恰好監(jiān)理典禮事務(wù),臨行前他建議魯君帶左右司馬,以備不測。會盟時,齊方表演刀劍亂舞,孔子唯恐其傷及魯君,立刻揮袖制止。齊方又叫小丑和美女上臺表演,他們對魯君做出了輕漫的舉動??鬃右姞?,怒斥伶人,司法官即將其腰斬。由于孔子膽識過人,義正辭嚴,令齊景公十分不安。為表歉意,齊國將之前占領(lǐng)魯國的土地全部歸還給魯國。
然而,由于與當權(quán)者政見不合,又不滿魯定公沉溺酒色,孔子終于去職離鄉(xiāng),開始了漫長而坎坷的“周游列國”?!笆坎豢刹缓胍?,任重而道遠?!笨鬃由钪约骸叭沃囟肋h”,他周游列國,是為了尋找與他政見相合的當權(quán)者,來傳播仁愛和禮儀。他不為獨善其身,而是為了“己立立人,己達達人”。
在衛(wèi)國,他因衛(wèi)靈公愛慕美色、不理政事而失望離去;在宋國,被想加害于他的司馬桓魅趕了出去;甚至在鄭國,孔子與其弟子失散。有人對其弟子子貢說:“東門外有個人,額像堯,頸像皋陶,肩像子產(chǎn),腰以下比禹短三寸,沒精打采,像只喪家狗似的。”子貢聽后非常生氣,便將此事稟告孔子,沒想到“至圣先師”孔子欣然笑道:“我的長相倒未必真像圣賢一樣,但說我為推行仁愛、禮儀的大道,落得無處藏身,像喪家狗似的,這一點倒真的不錯,真的不錯!”只有偉大的人格才能擁有這樣海納百川的胸懷,才能具有這樣榮辱不驚的境界。
經(jīng)過陳蔡之難后,孔子終于回到了魯國。而魯國依舊不用孔子,他也無心出仕,遂開始修《詩》、《書》,定《禮》、《樂》,編《春秋》,又十分喜歡研究《易》。另外,作為教育家的孔子因材施教,門下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這些人在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面有所成就,成為當時知識階層的中堅力量,并且匯集成了儒家學派。直至今日,還影響著中國人的方方面面。
孔子世家讀后感篇十一
翻閱《史記》,心涌波瀾,孔子世家讀后感。千年歲月,如在目前。
列國紛爭,遍地硝煙。權(quán)奸害國,朝代更換。
時光推延,歷史春秋?!犊鬃邮兰摇啡f事之圣。
河圖出書,鳳凰來儀。尼山誕圣,泰山北斗。
闕里孔子,坎坷一生。三歲喪父,少年喪母。
中年喪妻,晚年喪子。人生不幸,未能壓倒。
憶孔子昔,慈母垂教。尋師問難,晝夜苦讀。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十年奮學,博古通經(jīng)。
自強不息,終成大器。千古美名,夫子賢圣。
布衣孔子,三十而立。首辦私學,濟世救時。
設(shè)立杏壇,有教無類。全民教育,名垂青史。
平等教育,彪炳于世。至圣之師,千古孔子。
哦吁!孔子,倡舉仁政。以德育民,主張仁愛,
推崇禮樂,和諧大同。偉大之舉,令人嗟嘆!
嘆惜孔子,生于亂世。禮崩樂壞,壯志難酬。
周游列國,顛沛流離。幾遭不測,抱負不改。
嗟呼!孔子,辛勞一世。倦鳥知返,晚年歸里。
刪改詩書,編訂禮樂。修整春秋,排序易經(jīng)。
開先學易學之先河,創(chuàng)先學易學之先聲。
杏壇育人,桃李滿園。弟子三千,賢者七二。
中華人物,功蓋千秋。中華文化,名垂萬世。
悲呼!孔子,報國無門。壯志難酬,心中憂憤。
死前扶門,一曲悲歌。催人淚下,太山環(huán)乎!
梁柱摧乎!哲人委乎!凄凄慘慘,抱琴而終。
嗚呼!孔子,名垂千古,星移斗轉(zhuǎn),地覆天翻。
滄海桑田,泰山難憾。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再嘆孔子,帝王之師。臣民之師,天下之師。
孔子世家讀后感篇十二
一頂方帽,長長的胡須,一身簡樸的衣服,雙手攏在袖口里,這就是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孔子。
孔子謙虛、大膽、聰明、好學、勤奮。他三歲就沒了父親,十七歲沒了母親,常人恐怕只能變得孤僻和冷酷,但是他沒有畏怯生存之危險和艱難,而是更加好學、勤奮,不懂就問。
孔子周游列國,希望在各國推行他的治國政策——“仁”。由于身處亂世,他主張的仁政沒有施展,很多權(quán)貴嫉妒他的才能排擠他。經(jīng)過一次次的.碰壁,最終孔子回到了魯國,專心從事教育事業(yè)。孔子一生歷經(jīng)磨難,然而他非常好學,終其一生從未停止過學習的腳步,即使自己已經(jīng)成名,仍然“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學習,同時,為了推行自己的思想和治國之策,他百折不撓,勇往直前,不惜犧牲一切,直至暮年。這種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而頑強拼搏、樂觀向上的精神同樣值得我們用心學習。
令我敬佩的還有孔子的謙虛,在故事《兩小兒辯日》中就體現(xiàn)了出來,當時孔子聽了開學第一周,我看的第一本書就是《孔子的故事》,內(nèi)心頗為感動。
孔子是儒家學派創(chuàng)造人,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粟邑,生于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他是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也開創(chuàng)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在這本書里,孔子是一個善良、聰明、重情重義、誠實,為了天下太平而活著的人。
這本書詳細描繪了孔子從出生到他死去的29個故事。作者李長之一絲不茍,本書幾乎每一頁都有兩三個腳注,運輸有幾十多種之多,可稱言必有據(jù)??鬃釉缒旰脤W;中年就把這些知識都運用到教育、政治上了,并且可以將學到的知識舉一反三,更好的教育他的弟子們。而且還出國,帶著自己的弟子游學了14年,學到了更多知識;晚年他輕視政治,注重教育,還在60多歲高齡中創(chuàng)作了《春秋》等書。他值得我們尊重、學習。
孔子一生說過許多名言,“名無信不立”“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是告訴我們要誠實;“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告訴我們要認真學習、復習;“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笔歉嬖V我們要謙虛好學。虛在孔子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的一個字,是“仁”,并且對中國社會有著很大的影響??鬃尤蕦W的內(nèi)涵:
1、以人為本,仁者愛人,仁者人也;
2、為人由己,這是仁學得實施方式;
3、血緣基礎(chǔ),總的來說,仁學就是孔子想讓我們懂得忍耐,要善良。
現(xiàn)在這個社會上有很多不懂仁、不會愛的人,而且有些人還很殘忍,殘殺一些自由自在動物。這一幕幕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我們必須得阻止這些不仁的人。
如果所有人都可以懂得仁并去做,我相信這個世界將會變成美好。
孔子世家讀后感篇十三
還記得是一年多前,“名師工作室”給我們小學部的老師每個人發(fā)了一本教育有關(guān)的書籍,我發(fā)到的是《跟孔子學當老師》一書。剛開始拿到它,就被它那古樸的封頁所吸引。書的封頁上印著一行小字:師者,永懷“教學之戀”,永懷生命的恬靜、感動與美好。
很慚愧的是,自己真正只讀過一遍,當然,每讀到一些感觸很深的句段,我都會很認真地摘錄下來。一頁一頁地讀下去,越讀越動情。特別是讀到顛沛流離的孔子即使在孤苦無助的處境中,仍然能以上蒼一般偉岸的師者尊嚴,來詮釋他對教學及學生的忘我大愛時,我流淚了,在晶瑩的淚花中,我看到了讓我感動不已的人性之美、胸襟之美、境界之美。對孔子的教育情懷、教學方法又有了新的感悟,對自己的人生也有了新的目標,那就是,學習孔子,做孔子式的老師!
學習孔子,永懷“教學之戀”。教育是孵化理想的溫床,學校是拒絕世俗的殿堂,教師是充滿詩意的職業(yè),教師應該富有幻想和激情,教師應該活得純粹而高雅,他的“每一天都是新的”,他用好奇的眼光看世界,用和善的眼光看世人,用柔和而充滿希冀的眼光看學生。這就是“教學之戀”。唯有如此,才能開創(chuàng)“有教無類”的先河,才能提出中國古代最早的天賦平等的人性論主張,才能打破貴族和平民的出身限制,才能創(chuàng)造出三千弟子的辦學規(guī)模??鬃記]有工作單位,沒有獎金榮譽,沒有廣告宣傳,生前只是個平民知識分子,去世后卻被敬仰朝拜,成為萬世師表,甚至他的學生竟在老師的墓地邊結(jié)廬守孝,陪伴老師長達六年,連做官和做生意都棄之不顧,原因是什么?正是由于他對教育的癡迷、對學生的愛、對事業(yè)的無限傾情,才讓他成為世人眼中的“圣人”。
學習孔子,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鬃右簧詫W安身立命,在學中陶冶情操,從而成為最有學問的人??鬃雍V信唯有先“學”,才能教學,才能成為“樂乎”與“不慍”的老師?!皩W第一,教第二?!币郧耙恢币詾檫@句話是孔子教育學生的,如今才知道這也是孔子對自己說的話。作為一名老師,只有自己站得高,才能把學生往高處帶。不讀書,我們用什么來傳道授業(yè)解惑呢?倘若自己的靈魂熄滅了火焰,我們用什么來點燃孩子們的心靈呢?對比自己,以前總抱怨沒時間沒心情學習,也埋怨現(xiàn)在的學生不愛學習,可一個自己都不愛學習的老師又怎能培養(yǎng)出愛學習的學生呢?中國的古語千真萬確,“身教勝于言教”,一個不愛讀書的教師,無論以何種高明的方法,也教不出愛讀書的學生;而一個愛讀書的教師,則無需千方百計調(diào)動學生的讀書積極性,他自身便是讀書的典范。當讀書成為教師的精神第一需要,他的學生自然會仿而效之,當讀書也成為學生的精神第一需要時,我們自可信心十足地展望未來的美好。
學習孔子,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圣人之所以成為圣人,就在于他能在2500多年以前,就提出并成功地實踐了“因材施教”的原則。他能按學生不同的品行與才性施以教育,從而培養(yǎng)出參政與從教的不同人才。為了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孔子對他的弟子們有比較深入的了解,幾乎掌握每個學生的特點和個性。并且對他們的優(yōu)缺點也能給予恰如其分的評價。現(xiàn)在想想,孔子的三千弟子中能出現(xiàn)七十二賢人,與他能深入了解自己的教育對象,因材施教是分不開的。
學習孔子,師生平等、教學民主??鬃雍退牡茏觽冇H如一家,孔子對學生平易近人,坦率真誠,學生對孔子敬愛尊重。他提倡“當仁不讓于師”(《論語·衛(wèi)靈公》)??鬃釉谛l(wèi)國不得已去見南子,回來后,子路對他表示不滿,孔子感到子路不理解并錯怪了他,他就在子路面前激動地對天發(fā)誓,求得子路明白他的心志。子游為武城宰,孔子入武城“聞弦歌之聲”而笑子游“割雞何必要用牛刀”,子游不服氣地反駁孔子說:“往日我曾聽先生說過,君子學于道,便懂得愛人,小人學于道,便易于使命?!笨鬃佑X得他講得有理,就公開在學生面前承認自己講錯話。正因為孔子在師生關(guān)系上主張民主、平等,有一種較為開放的心態(tài),他是一位“圣之時者”,又是一位有熱情、有感情、有愛心的文化圣人,因此弟子們對孔子十分敬愛,即使在最困難的情況下,師生之間也團結(jié)精誠,能夠患難與共,相濡以沫。這可以說是孔子辦學的偉大與成功之處。
關(guān)于《跟孔子學當老師》,有太多的感動存在,我會再讀,三讀。關(guān)于孔子,有太多的東西可以學了,我仰望他,并希望自己能在他的引領(lǐng)下讓自己的教學生涯不再那么單調(diào),也不再那么迷茫。
孔子世家讀后感篇十四
客師歌“三問”較好地解決了人生意義在哲學高度的重大問題:人存在于天地間的意義是什么?時間之于人的意義是什么?為何有時間的存在?“三問”以客師與韘述先田獵迷路這件事為背景,通過一問一答一層一層解析先覺、先知、先機、后覺之間的關(guān)系;時間對于每個人的意義;人和萬物來到這個世界的意義是什么等問題。
“三問”前四句交待了這次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第一問韘述先以客師明天地為由,詰問此時為何迷于田、困于岵、又冷又餓的境地。客師以詩經(jīng)“衡門”開頭,這也尊循了古人把孔子的“不學詩,無以言”作為說話的依據(jù),逐層逐次地解析“先覺”“先知”“先機”“后覺”,提出“先覺何必求先知,先機有時從后覺”極具智慧性的觀點。這里要說明的是并不是很多人都具有先知的能力,先知在任何時候只有極少部分人才有的能力,既使有這種能力的人,也不必非得用這種能力去處理事情。且事物發(fā)展的先機,有時也在后覺中產(chǎn)生。這二句話解決了有先知能力的人價值問題:人的價值并不在于要運用自已先知的能力去證明自已,或者獲取利益,而是要順從事物演化中的軌跡,不參雜人為的因素去干擾、改變它的結(jié)果。特別是從事易學研究或愛好者,當具備一些先知的能力,在運用這些能力的時候,有時能斷人的生死、有時能改變?nèi)松能壽E時,怎樣做到慎言?先圣有“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客師特意寫下“三言”告誡子孫要“三言兩語”。
“智者只需明辯機,子時不問明朝疑”,有智慧的人只須辯明事物演化的規(guī)律和機會,從規(guī)律中找到自己所處的位置決定自己的言和行。子時不問明朝疑,是不須動用先知的能力來決定明天的所為。
二問,韘述先提出“一朝夕”的問題,客師針對“一朝夕”這個問題,論述在不同層次的人理解也不大一樣。有人說人生三個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蒙童、婦人、老嫗是屬于看山是山的境界。偶人、在雷火中論長短的人、在芥子上竟雌雄的人是看山不是山的境界。智者屬于看山還是山的境界。
“朝夕之內(nèi)大玄機,一物一換有分離。皆道天地一盈虛,吾道虛虛一朝夕”,每個人在自己的一朝夕中,都是用有別于其他人的唯一,換得自己的一朝夕,肯定與其他人有區(qū)別,映證后面的癡人、愚婦的一朝夕。世上萬物(動物、植物)在這個大玄機中均有區(qū)別于其他萬物的一朝夕。世人都說天地像風箱一樣有盈有虛,而我的道卻只有虛虛的一朝夕。
“天地不過一狎子,只布朝夕困人茲?!闭嬲似澋牟⒉皇沁@個狎子,天地自有天地之道,而是人類自己不明白朝夕的道理,不懂得時間的內(nèi)核而困于朝夕之中。
“海枯石爛光移影,千萬人行將其定。癡人愚婦謀萬年,自誤今歲他年連。”在時間的這根長軸中留下一段一段的影像是千萬人的人生軌跡共同形成的。癡人、愚婦謀劃著萬年大計,憧景著今年、明年以及年年歲歲。但在這個世界上更多的是誰也不敢保證能看到明天的太陽,人生的悲歡離合、妻離子散、突發(fā)的事故每時每刻都在上演著。只有真人能破得這個大迷津,抱著不爭朝夕只在今的人生觀,去感悟世界。
三問,以韘述先經(jīng)歷的戰(zhàn)爭中生死之間的事詰問客師:生命為何如此短暫且無可奈何,朝夕也好,只在今也罷,生命只存在短短的一瞬即滅。替眾人也替天地間的萬物問出生命的終極問題:為何來到這個世界?每一個生物來到世上不管存在的時間長短,都會面對死亡、毀滅。天地萬物演化最終都逃不過死亡,為什么來到這個世界?意義何在?客師以弓和箭的取用進而論述是否得情。人和萬物來到世上,得情與否是人和萬物存在的決定意義,來到世上得其情,就是人和萬物最終的意義所在。不得情,那怕歲歲連連卻只能空活一生??蛶煂懙竭@里,悟出了人生真諦。
凡夫俗子的我們雖然境界不高,但只要找到正確的道路,努力修“四正”,處迷茫而不惑,在順境而不嬌。暫時無法達到“得情”的境界,即使智者、真人境界我們也還在修行的路上,但只要認準目標,不斷修心、修身、修已,向智者學習明辯機遇,通過學習、領(lǐng)悟天罡遁的奧秘達到人生目標。
孔子世家讀后感篇十五
坐在窗前,桌子上放著一杯熱茶,手中捧著一本書,這個有些詩意畫面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我的生活中,我是一個書蟲,深信著高爾基所說的“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認為一本好書就像是你的一個良師、一個益友,他開拓你的視野,增長你的智慧,洗滌你的心靈。我也喜歡把我所讀的好書跟所有同樣愛書的人分享!
最近讀了一本自認為很好的書―《于丹《論語》心得》,在沒有讀這本書之前就很喜歡于丹。看到她才知道原來講《論語》的不一定是老頭子,喜歡聽她講的《論語》,因為是那樣的與眾不同:沒有文鄒鄒的死板語言,有的只是生動的趣語。還記得于丹的一句話,至今讓我印象深刻,她說:“在我心中孔子只有溫度,沒有色彩?!倍嗝淳实囊痪湓?,還不成熟的我不太理解這句話,可讀完這本書,我認為孔子是灰色的,他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普通的,貼近人心的。我們不需要仰望他,只需平視。
之所以買這本書,一是因為于丹,二是因為孔子??鬃邮羌矣鲬魰缘模陨蠈W前我就對他有一定的了解,用他自己的話來形容自己,就是“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另一方面從“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笨梢钥闯鏊磺蟾毁F,只求道義,他認為行義是最重要的;同時孔子生性正直,老子曾這樣評價他:“聰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fā)人之惡者也。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他善良,富有同情心,樂于助人,待人真誠。作為一名學者,他勤奮好學,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我也許就是同學所說的落伍的人吧,但是不知怎的,我對那些時尚的東西總是沒什么興趣,我可能更中意于古典的東西吧!其實誰說少年不能讀《論語》,論語是我道德品質(zhì)的教材,論語所代表的思想其實也是儒家的主張,從古至今,儒家思想一直是歷史的主流,最早是漢朝時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近代則是,中國在各國所設(shè)立的孔子學院,論語是中國的一個標志,孔子是中國人的典范。
作為一名新中國的少年,我應該向孔子學習,學習他的精神―不求名利,樂于助人,勤奮好學,正直,力爭成為第二個孔子!
輕輕地合上書,閉上眼睛,腦海中浮現(xiàn)的依然是孔子的形象和語言,睜開眼時忽然發(fā)現(xiàn)窗外不知何時下起了細雨,論語何嘗不是著春雨呢,滋潤著我們的心靈。
閱周勇博士的《跟孔子學當老師》,是因為題目很吸引我,這本書寫法很自由,因此也就很動情地抒發(fā)自己對孔子和與后世孔子般的老師或研究者的贊賞。這種筆法很容易閱讀,很自由,很個性化地解讀,也很自然地融入了自己的生活閱歷和經(jīng)歷。這種寫法就是把孔子“人化”而非“神話”。走近孔子、走進孔子的生活和思想,跟隨孔子學當老師才成為可能。仔細研讀了這本《跟孔子學當老師》的佳作,掩卷深思,受益匪淺,只感覺自己教學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堅定和從容。做教師若不學孔子乃是一種缺憾。
書的封面印著一行小字:師者,永懷“教學之戀”,永懷生命的恬靜、感動與美好。
無論什么事情,當你投入了真情,本身就是一種靈魂的凈化,是一次思想的洗禮,把教學當成戀愛來談,可見對教育的深情。
梁啟超第一次做研究生的導師,上課時,他走進教室,望著天花板,然后突然說:“兄弟我是沒有什么學問的?!敝?,才慢悠悠地補充了一句:“兄弟我還是有些學問的?!闭绿紫壬拈_場白比梁啟超自信的多:“你們來聽我的課是你們的幸運?!钡菄鴮W大師不能沒有學生,所以他又補充了一句:“當然,也是我的幸運?!?BR> 孔子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思想在幾千年后的今天仍然是指導我們教師學習的準則。“因材施教,有教無類,教學相長,循循善誘,誨人不倦,溫故知新,學而時習之……這些中國教育大地上的美妙風景,這些深深卷入了我們的教育生活的美好語詞,蘊藏著一份宗教般虔誠、熾烈、雋永的”教學之戀”。
孔子教學的最高境界就是教人如何體貼“仁心”。在朱熹看來,孔子堪稱圣人。朱子所說的一切堪稱完美再現(xiàn)了圣人孔子心目中的“大教”,他甚至將“圣人之心”、“圣人之教”與真正偉大的教育視為同一事物,認為教師教學、學生求學都必須“先立大本”,即以圣人或孔子式的“仁心”,來統(tǒng)攝自己的教學活動。“吾之所以為學者,以吾之心未若圣人之心故也?!?---朱熹。這種“仁心”在我們實際教學當中就是那種對學生無私的愛。中國式的大愛學生,就是用自己的努力求學與不息探索,為學生做求學、正心的榜樣與引導,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學術(shù)與人生道路。這種大愛反過來又會激勵教師終身求取學問,端正品行,從而將教學引入“教學相長”的最佳軌道。
大教教心在我們是教學中不僅是教學生體貼仁心,更重要的是要把知識教到學生的心里去,即知識傳授的前提是如何獲得學生的“傾心”――對任課教師的仰慕之心,對所學文化知識的喜愛之心?!坝H其師,信其道”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如果我們傳授的知識或?qū)W生的管理沒有滲入到時下這些思想千差萬別的當代學生的內(nèi)心深處,那我們所謂“生動”的說教也只好算得上毫無意義的忙碌了。因此在我們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真正蹲下來看學生,和學生平等相處,走進學生的心田,播種知識的種子,才可能收獲豐收的喜悅。我們的新課改已經(jīng)向我們說明“以人為本,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地位?!边@個幾千年前孔子曾經(jīng)倡導的千年古訓的深層含義了。
“學”仍然是教師的第一命根。有了很好的“學”,就會有很好的“心”與教。
孔子最喜歡的事不是“教”,而是“學”,他不停地“學”,藉此當上了教師,獲得了快樂??鬃邮前炎约貉凶x過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變成了自己的“文”,換言之,他消化了自己所能學到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把它們變成了自己肚子里的“學問”。難怪他可以心情快樂、底氣十足地站在他那座土堆起來的“杏壇”上?!皩W”就是孔子借以安身立命的生活方式。在確立人生第一樂事的過程中,孔子遇到的最大誘惑是“思”。他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把“思”作為第一樂事?!八肌北匾浴皩W”為基礎(chǔ),否則“思”與“學”都無樂趣了。因此可以說,孔子之所以能夠當上教師,尤其是他之所以能夠通過教學,通過與學生相處,品嘗到類似與真正貼心的“朋友”或“知己”進行交流的幸福,全是來源于他的“學而時習之”。陶行知先生常說,當教師的,得先“學而不厭”,方可能體會“誨人不倦”的大樂。錢穆,朱自清們似乎沒有這樣說過,但他們的幸福教師生涯同樣是建立在自己不斷“為學”的基礎(chǔ)之上?!白釉唬簩W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其中“不慍”與“樂乎”皆來自“學”,換言之,“學”實為教學或教師生活之本。只有先學了,才能教學,才能成為“不慍”與“樂乎”的教師??鬃蛹词窍韧ㄟ^歷史文化將自己所要教授的“義理”研究清楚,然后才來教學生。他是一位真正的以“學”與“思”作為“教體”的教師。
對學生的愛,盡在“授之以漁”和“師生心靈的共鳴”
教育什么時候有最大的教育效能?我想答案同樣是:讓師生雙方產(chǎn)生心靈的共鳴!
真正的教學乃是以師生的求學經(jīng)驗與心得體會為基礎(chǔ),非得要師生之間的求學經(jīng)驗與心得體會發(fā)生共鳴,才會發(fā)生真正觸及師生心靈的教學。將自己的求學經(jīng)驗與心得體會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自己將要耕耘的“學”一句話,是教師先把自己的“學”教給學生,讓教師了了解教師的“學”,然后和學生一起“學”。
向?qū)W生傳授真正能觸及心靈的“漁”,并因此讓他們更強烈地感受到我們的愛;反思我們的教學內(nèi)容是不是來自于我們自身的求學經(jīng)驗與心得體會。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強,才是教學時必須考慮的頭等大事。另外,僅對學生的愛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教學內(nèi)容,而且教學內(nèi)容越多越好,越能顯示老師對學生的愛。
孔子對待教學的態(tài)度比喻成“孔子式的愛情”?!敖虒W,有如柏拉圖式的愛情”和“靜心感受孔子的'教學之戀”,認為孔子是把教學當作“戀人”一樣看待的,孔子對教學的癡迷程度,就像柏拉圖把自己的全部愛情奉獻給真理。在沒有職稱、沒有工資,甚至連固定的教學場所也沒有的情況下,孔子還是全身的投入和付出,這不是誰都能做到的?!鞍乩瓐D式的愛情”――也就是將靈魂中的愛,獻給永恒的真理或美德,而不是世間其他任何可能變動、難以把握的存在??鬃釉锌坝诎乩瓐D媲美的堅定執(zhí)著、不畏孤軍作戰(zhàn)的英雄本色以及感人至深的師生情誼。孔子“終身堅持一種信念”是值得我們敬仰和學習的。因為我們幾乎從未像孔子、柏拉圖那樣,有著明晰堅定的信仰,更不要說曾用盡全部力量去追逐信仰,所以我們也從未通過求知、教學體驗過什么刻骨銘心的愛情,即使我們將愛情寄托于求知、教學以外的人與事,也同樣可能是失意而回。就內(nèi)涵而言,孔子的教學之戀除了是以自己的愛學習、愛仁心和愛人生等等大愛作為基礎(chǔ),更表現(xiàn)為他對顏淵、子路、子貢等學生的無私忘我的大愛。孔子以其一生的經(jīng)歷證明,教學,絕對有如“佳人”一般,可以讓深愛著它的教師體驗到人間的極致情感。教師可能面對的命運有許多,但從孔子的經(jīng)歷來看,教師的終極命運乃是:倘若我們有幸能成為孔子式的教師,便可以體會到包含人間至情的教學之戀。
學習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情懷和以“禮”來升華自己的感情。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便是孔子的情懷之一,倘若教了一輩子的書,連這樣一點情懷都不曾真切地體會到,我們又有何底氣可以讓自己坦然地站在三尺講臺之上,更不要說去感受教學之戀的幸福與快樂。人除了吃飯工作之外,還要為愛而生。人活在世上,只要心靈不死,其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安頓自己的愛。圣人孔子亦是如此。但孔子的非凡之處在于,他竟然將自己的生命之愛獻給了被許多人忽視的教學,竟通過教學找到了讓其心動的歸宿,而且倘若真如錢穆先生所說,孔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真正的“職業(yè)教育家”,那么孔子還是第一位體驗教學之戀的教師,因為所謂“職業(yè)”乃是“事業(yè)”,是可以視之為生命,將生命寄托于它。在教學過程中,只要孔子傾盡了自己的“深情”與“真氣”,再傾下去,生命便要消失了,孔子的教學之戀即可以和人間任何一種之情媲美。
孔子是一個極富感情的人,同時有懂得以“禮”來升華自己的感情,從而使自己的感情釋放出來,可以達到超凡脫俗的美,此即所謂“發(fā)乎情而止乎禮”?!袄怼彼麄儽舜说年P(guān)愛、尊重、理解與體貼正是這些人性力量構(gòu)成了可以升華的“理”??鬃诱f,“人而不仁,如禮何?”
孔子誨人不倦,循循善誘,他從來沒有一句教條,也全無道學氣。他所有的教學之道,因材施教,誨人不倦等等,都是以自己的赤子之心以及對學生的真實了解為基礎(chǔ)。
人類身上那些最優(yōu)秀的品質(zhì):勇敢、執(zhí)著、仁慈、潔凈……無論愛什么,在愛的過程中,只要具備這些優(yōu)秀的品質(zhì),并將這些品質(zhì)發(fā)揮出來,極可能成就并體驗極致的愛情。
反觀孔子,學問、人格與心意,這些能夠贏得學生追隨的“法寶”他一樣也不缺,而且在學生面前,他歷來都是“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所以他的教學以及孔門的師生關(guān)系實在值得長期地研究下去。
周子曰:“圣人所以圣者,誠而已?!奔唇處熤挥序\地付出自己的一片仁心,才能創(chuàng)造讓學生永遠留戀的求學歲月。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边@是孔子的學生曾點說的一段讓孔子引為之音之言的人生理想。不是子路、冉有他們理解的“學而優(yōu)則仕”,竟然是歸于大自然。
歸于大自然,身邊是單純年輕的笑臉,迎著春風,洗盡塵埃,暢游在春風和歌聲里……天地開闊,師生之間可以暢談嬉戲,也可以在山水之間明澈自己的心境。而教育的最終目的,并不是教會學生某門知識或者某個技能,而是一種自動求知的能力。
我們不可能有孔子那樣的人生經(jīng)歷,甚至也很難有他那樣的學問和人格??墒侨绻粋€教師不愛他所從事的教學,無論深淺,都意味著他將承受多么可悲的職業(yè)生涯。其不幸程度,就像一個人從未愛過誰一樣。教學也可以成為愛的對象,哪怕自己愛的教學并不存在于現(xiàn)實中,只是一個抽象的理想,也足以讓我們留戀終生。
如此想來,在教學這旅程中,即使酸甜苦辣,悲歡離合,只要將自己的文化和人生價值觀影響了學生,便可以讓學生永遠留戀求學歲月,也可以讓自己真正實現(xiàn)職業(yè)理想。那么,還有什么可遺憾的呢!
孔子世家讀后感篇十六
《孔子的故事》講的是孔子一生有記錄的大事,像第一次參與政治活動呀、開始教育事業(yè)呀、和老子會面呀。我最喜歡的故事是孔子和老子的會面,講的是孔子要到洛陽去,好學的他認為這是一個好機會,因為歷史悠久的京城洛陽有豐富的文化寶藏,而且在大思想家老子也在那里。所以他想到那兒去好好學上幾天。在這個故事中,我最喜歡的是這樣一段話,孔子在洛陽住了幾天要離開了,老子依依不舍地給他送行并且根據(jù)自己的處事態(tài)度告訴他:“我聽說有錢的人給人送行的時候是送錢,有學問有道德的人給人送行的時候是送幾句話,我沒有錢,姑且冒充了一下有道德有學問的人送你幾句話吧。第一句是你所鉆研的多半是古人的東西,可是古人已經(jīng)死了,連骨頭也爛了,不過剩下這么幾句話,你不能把這些話看得太死;第二句是有道德有學問的人生的是時候呢,出門應該坐車,如果生的不是時候,只要過得去也就算了,第三句是我聽說有句老話,會做買賣的都不把東西擺在外面,有極高的.道德的人都是很樸實的,你應該去掉驕傲、去掉很多的貪戀、去掉一些架子、去掉一些妄想,這對你都是有好處的?!?BR> 老子的這段話告訴了我們做人要謙虛、謹慎,學東西要靈活,能做到舉一反三?!犊鬃拥墓适隆防镉泻芏嘧鋈说牡览砗蛯W習的方法,都值得我們?nèi)W習!所以,我很喜歡這本書!
孔子的故事讀后感篇這本書的作者名叫李長之,他是一名詩人,又是寫散文的高手,他的筆鋒也帶有濃郁的抒情意味,在他的筆下,2500余前年的孔子栩栩如生的面影活躍在字里行間,著作有《魯迅批判》《中國文學史略稿》等。
這本書主要講了,孔子在一生中的點點滴滴,他去過魏國、楚國等國家。他的知識非常多,后來還成為我國的思想家、教育家。
這本書中的許多故事我都非常喜歡,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過宋國的時候遭到迫害》這個故事。這里面主要講了:孔子懷著不愉快的心情離開魏國,他要往東南走,到一個叫“儀”的地方??鬃映隽诵l(wèi)國國界,來到了宋國境內(nèi)??鬃雍偷茏觽冃谝豢么髽涞紫拢鬃咏械茏觽儨亓晫W過的禮儀。正在演習,因為奴役人民被孔子批評過的,宋國司馬大林,一些人來把樹給砍了,還要殺孔子。弟子們說:“應該快點走了!”孔子說“我有我的事業(yè),老天會保佑我,宋國司馬能把我怎樣?”孔子一面拿話來安慰弟子,一面退了開去,為了免得在宋國遇到更多留難,孔子換上便衣,和弟子們逃出了宋的國際。
讀了這本書后,我知道了:孔子在貧窮的環(huán)境下生活,但是他努力學習的心態(tài)還依然未滅,使他成為了一位有名的教育家。我們現(xiàn)在可以在這么好的環(huán)境里學習,我才覺得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像孔子一樣,做一個知識淵博的人。
孔子世家讀后感篇十七
孔子,我從小學時候知道了這個人。后來隨著閱歷的豐富,對他的了解越來越多。他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帶領(lǐng)弟子周游列國14年??鬃舆€是一位古文獻整理家,曾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鬃拥乃枷爰皩W說對后世產(chǎn)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看了《孔子》這部電影之后,對這位儒學大師更加了解。我?guī)е⒉皇呛芨叩钠谕タ催@部影片。兩個多小時,很安靜地看完。
電影的情節(jié)是從孔子在魯國為官開始,是孔子一生比較順風順水的時候,一系列的從政治到軍事的作為可以看出這哥們確實有才干,膽識過人、政績突出,被魯定公非常賞識,卻因犯了作為既得利益者的權(quán)勢季孫斯的政治利益而被排擠驅(qū)逐。孔夫子這一點也被后世很多天真地相信儒家治國的知識分子天真地繼承,中國歷來的政治一向是一邊打一邊哄,一用法家斗你一邊用儒家哄你,學而優(yōu)則仕這種說法一開始就是錯的??鬃釉谝环巫鳛橹蠼K于成了悲劇,但這段在魯國的戲因為符合劇情沖突的的要素,說白了就是有正派有反派,是和胡玫之前拍的宮廷斗爭一脈相承的,胡玫拍起來也駕輕就熟,把當時很多名字拗口難記的人物拍成了活人。而到了出魯國流浪的時候,沒有了與孔子直接沖突的反面人物,劇情沖突并不激烈,如同很多媒體所說“后半段像散文”,其實從一個有理想?yún)s只能流浪的人物去理解的話,可以看出孔子輾轉(zhuǎn)漂泊的背后,他的最大的敵人就是那個春秋亂世的時代。
技可圈可點。季恒子雖然跋扈不仁,但是他識時務(wù)懂謀略。季恒子,既是阻止孔子在魯國改革的主要對手,又是迫使孔子周游列國的推動人,最后還是讓孔子還歸故里的邀請人。造化弄人,季恒子的所作所為成就了孔子在德仁禮義方面的全面發(fā)展,而且季恒子還是最了解孔子心思的人之一,致死不忘迎孔子回國。
顏回、子路、冉求,性格各異,但愛師如命,遵循禮儀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衛(wèi)國,冉求回魯國效命。最牽動人心的是顏回,顏回是孔子最鐘愛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卻機智靈活、意志堅定。他死得那一幕,有很多人給出了負面的評價:矯情、假、搞笑。但我被感動了,我相信顏回不顧生命,甚至都沒有想到生命,反復潛入水中挽救竹簡的那一刻,很多觀眾也落淚了,我也相信當孔子一直抱著死去的顏回不肯放手的那個場面,震撼了萬千人。在中國5000年的歷史上,對華夏民族的性格、氣質(zhì)產(chǎn)生最大影響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孔子是一個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個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個品德高尚的知識份子。他正直、樂觀向上、積極進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會。他的成功與失敗,無不與他的品格相關(guān)。他品格中的優(yōu)點與缺點,幾千年來影響著中國人,特別是影響著中國的知識份子。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安貧樂道,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張直道而行??鬃拥娜收f,體現(xiàn)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禮說,則體現(xiàn)了禮制精神,即現(xiàn)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義這是人類永恒的主題,對于任何社會,任何時代,任何一個政府都是適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會則是建立人類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鬃拥倪@種人道主義和秩序精神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思想的精華。
孔子帶給我的,不僅是故事和情節(jié)那么簡單。他留下的,是一個形象,一種精神,連同他身后的弟子一起,或許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讀書人。但感覺到的必定是如海濤般的千軍萬馬,統(tǒng)領(lǐng)著一個時代。
孔子世家讀后感篇十八
只是有些人優(yōu)點多一點,而有的.人缺點多一點而已。比如說我們班的付震吧,他學習成績不是很好,但他很關(guān)系集體:有一次,我們班的垃圾桶壞了,第二天就只有他拿了一個新的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值得我們?nèi)W習。我們大家在一起就是為了互相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共同努力!
孔子世家讀后感篇十九
上星期,我們學了《孔子拜師》這一課,讀了這篇課文,我被孔子謙虛好學的精神打動了。
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講的是——孔子30歲就已經(jīng)遠近聞名了,他還要長途跋涉,歷經(jīng)千辛萬苦,去洛陽拜老子為師,并跟隨老子勤奮學習。
通過讀這篇文章,我懂得了”學無止境,學海無涯“,更懂得了”只有付出,才有收獲“!我今后一定要向孔子那樣,做一個謙虛勤奮,刻苦頑強的人。
孔子世家讀后感篇二十
今天,我在老師的指導下讀了《孔子和學生》這篇課文,知道了孔子是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是孔子受到學生敬重的重要原因。這篇文章真的讓我明白了許許多多的道理。
特別是孔子說的那段話:顏回很守信用,但不懂得變通;子貢聰明,但他不夠謙虛;子路很勇敢,但寬厚、忍讓方面仍待學習:子張?zhí)幨轮斏?,為人嚴肅,可是旁人卻不容易親近他。我這四個學生雖然各有優(yōu)點,但都還要不斷學習啊!這段話讓我深受啟發(fā),體現(xiàn)了孔子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優(yōu)點的同時,也能夠指出學生的不足,告誡大家都需要不斷地相互學習。
另外,大教育家孔子不僅能夠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優(yōu)點,并且覺得在這些方面自己比不上學生,還能夠虛心向?qū)W生學習,這是多么好的老師??!由此我想到了我自己,我身上也是優(yōu)點、缺點并存,爸爸媽媽經(jīng)常告誡我要發(fā)揚優(yōu)點,改正缺點,可我一直都聽不進去,現(xiàn)在想想真為自己的不謙虛而感到臉紅。
為了讓自己進步得更快,我總結(jié)了自身存在的優(yōu)點和不足,優(yōu)點是:認真對待學習,聽話、愛好廣泛,并且動手能力特別強;不足是:稍有些膽小,有時還愛撒嬌。不過,我有信心改掉這些壞毛病,同時還要虛心地學習周圍同學的長處,讓自己身上的優(yōu)點越來越多,變成一個人見人愛的好孩子!
書是一朵朵永不凋零的鮮花,一顆顆華彩四射的瑰寶;書是一條條潺潺的流水,流淌過身體的每一個角落,滌蕩人類的心靈;書是一塊塊彩色的卵石,鋪起一條幽靜的小路,讓我們通往知識的殿堂。
我從小酷愛看書。經(jīng)過了幾年的努力,已養(yǎng)成了每天堅持看一小時書的好習慣、養(yǎng)成每天摘錄精彩的開頭、好詞、好句。近幾天我又看了一本《中華美德故事》,其中《孔子好學不倦》這個故事對我啟發(fā)很大,受益頗深。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孔子的好學精神??鬃右呀?jīng)60多歲了,還要拜師學琴。他學琴與別人不一樣,別人迫不及待的要學新曲子,而孔子總是刻苦的練習基本功,腳踏實地的練,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鬃邮且粋€大學問家,知識豐富淵博,但他還要埋頭苦練,埋頭苦學,更何況我們還是沒有畢業(yè)的小學生呢?如果生活中遇到了難題,我們應該去請教老師或同學,這樣會使知識更加淵博。
學習是成功的鋪路石,是進步的階梯,是一條讓你變得知識淵博的`道路。只要你勤學、好學、博學、精學、樂學,就一定能取得成功。我們現(xiàn)在正是讀書的大好時光,更應該努力學習,做一個21世紀勤奮好學的好學生,長大以后才能為祖國做出貢獻,成為國家有用的人才。
書就像一片知識的海洋,讓我自由的暢游;書就像一塊知識的草地,讓我自由的奔跑;書就像一座巍峨的大山,讓我自由的攀爬。
孔子世家讀后感篇一
司馬遷寫孔子,是將其作為偶像來膜拜的。太史公曰中引用了《詩》經(jīng)中“高山仰之,景行行止”表達了自己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敬仰之情。
司馬遷受到權(quán)力怪獸漢武帝的迫害,當朝為官者皆惶惶不可終日。在這種壓抑恐懼的生活氛圍中,司馬遷自然希望能夠遇到仁慈的君主,寬容、謙虛正是儒家倡導的核心精神。
另外,孔子生前屢受排擠,不受重用,但仍著書立說,終成一家之言。司馬遷不得志的遭遇與孔子頗有相似,而孔子為后世所尊崇的好結(jié)局,也成為司馬遷自我安慰的一種方式。
儒家所倡導的“君子固窮”,“窮”并不是貧(沒有錢),而是指不得志?!肮獭笔侵赴灿凇彩?,是帶有感情色彩的,雖然不得志但仍怡然自樂。顏回那種“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境界是君子固窮的真實寫照。
生前不得志、受困受窮都可以忍受,但堅決無法忍受“沒(mo)世而名不稱焉”。對“身后名”的追求超過了對現(xiàn)世生活的重視,這與其他文化“活在當下”的理念非常不同。中國人對后世名聲的在乎程度和追求,恐怕也是其他文化里所難以理解的吧。但是,儒家這種價值觀或多或少融入了中國人的骨髓。
司馬遷這篇傳記中對比寫了兩個故事。趙簡子這個人,投降了他國,但孔子愿意聞?wù)偾巴?。然而,孔子途中聽聞趙簡子加害賢臣,就拒絕前去了。兩次做決定的時候都有弟子質(zhì)疑,孔子各做了一番闡釋??梢钥闯觯瑢τ谮w簡子投奔他國,孔子是能夠接受的,但趙簡子迫害其他君子,孔子則很受傷。
君子之交淡如水,但對于同類之人,那種心心相惜的情感卻非常強烈。
這與君子固窮的思想一脈相承。人在處世過程中,與社會發(fā)生矛盾,是改變自己適應社會,還是堅持自己?關(guān)于改變的話題,中西方文化的態(tài)度也大相徑庭,改變是西方心理學中永恒的主題之一,是勇敢的表現(xiàn)。而在儒家文化中,這可能意味著妥協(xié),屈從。
盡管我不讀儒家經(jīng)典,甚至認為儒家夫子帶幾分迂腐的意味。但是,在司馬遷的這篇傳記中,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我們價值觀中的那些堅持,竟然就是儒家君子的標準!看來儒家思想已經(jīng)潛移默化地深入到我們的骨子中了。
案例1:。
小劉是公司里勤勤懇懇的職員,有一次領(lǐng)導與他談話,故意貶低了與小劉存在競爭關(guān)系另一個同事小謝,說小謝雖然工作認真敬業(yè)的程度、工作的貢獻是團隊里其他人比不上的,但小謝脾氣古怪,就是一個神經(jīng)病??赡茴I(lǐng)導本意是寬慰小劉,但小劉聽了之后難過了好幾天。小劉認為,工作認真有貢獻是自己一貫堅信的正向標尺,如果這都被推翻了,真是心寒啊。雖然小劉與小謝的關(guān)系并不親近,甚至不如一些職場交往的高手。但是小劉卻深深為之傷感。傷感過后,小劉仍然決定,出于做人的原則,不把這些事情告訴小謝,不挑撥是非。
這個案例中,能看到小劉身上君子諱傷同類、君子不為上位而改變做人原則的影子。
案例2:課程作業(yè)中的調(diào)研結(jié)果也顯示顏回的支持率最高。
孔子周游列國,不被諸國所接受的時候,曾問他的三個弟子,“我們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為什么會被趕到曠野中來了呢?”
三個弟子如是說。
子路答,可能是我們的德行還不夠吧,我們還需要努力。
子貢說,我們的價值標準太高,能否稍微降低一些以適應社會現(xiàn)實呢。
顏回說,我們不為大眾所接受,正說明我們有高于眾人的品質(zhì)啊,說明我們達到了君子的標準,應該以此為樂啊。
李源老師的課后作業(yè)是,你認為誰說的有道理,更加認可誰的觀點?
我個人其實比較傾向與子貢。但我仔細看留言,贊同顏回的人超過半數(shù),他們認為顏回才是真君子。生活中,很多人在行為上也會傾向于子貢,但從心底仍然佩服顏回那樣的人。
課程后期,我對這個疑問有了新的感悟。李源老師在史記精讀班末尾,為大家串連了兩千多年的中國歷史。他講到周朝的政治特點是“家國一體”,這不同于后來的家國文化。周朝采取分封制,分封到全國各地的諸侯,即使延續(xù)了很多代之后,姬氏子孫都能上溯到他們是周王的第幾代子孫,他們與周王的親疏遠近。這種親緣關(guān)系的遠近直接決定了各國在外交關(guān)系中的地位,如果國與國之間發(fā)生了爭執(zhí),首先要傾向于與周王室關(guān)系更近的國家。
所以說,為什么周朝細分尊卑秩序的禮法這么重要?那是因為它是界定權(quán)力大小的規(guī)則。
孔子世家讀后感篇二
孔子說:“仁者愛山,智者樂水。”仁者何以x,智者何以樂水?山水是天地自然的象征,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和萬物棲息之所;是仁者對生命的寄托,是智者對自然的依戀。這是孔子對天人相結(jié)合境界的最高體驗。孔子的一生追求仁,被大多數(shù)人認為是仁者,但是他更是智者。因為他更鐘情于水。
孔子一生仕途不順暢,如流水般曲曲折折。孔子35歲去齊國,見到齊景公。由于受大臣晏嬰的阻止,沒有得到齊景公的重用,37歲返魯??鬃訌?1歲起,先是做了魯國得縣官,后來官至魯國的最高法官,并代理丞相。可是只有三個月的功夫,由于魯王不聽他的意見,孔子只好辭職,離開魯國。在55歲到68歲這14年間,奔走列國:在齊國受到排斥,在宋國、衛(wèi)國遭到驅(qū)逐,在陳國、蔡國之間遭受厄困。于是又返回魯國。
社會現(xiàn)實卻是讓人痛心。周王室統(tǒng)治微弱,“禮崩樂壞”,諸侯紛紛崛起,倫理秩序失控,社會綱常紊亂??鬃酉氲阶约旱南茸娓ジ负味U讓君位,正考父曾接連輔佐宋國三公,父親叔梁紇勇猛震三魯,母親顏徵含辛茹苦地教育培養(yǎng)自己??鬃舆敌淖詥枺鹤约簽槭裁床荒芟駛髡f中的盤古一斧劈開混沌的世界,令天地分開、涇渭分流?為什不能像文武周公那樣文治武功,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條、太太平平?自己雖沒有君王之位來施展政治抱負,也沒有威武之師可以征伐世上邪惡,但是自己有知識、有智慧,可以用教育開啟人的心智,用“六藝”來培養(yǎng)“上事君以忠,下使民以惠”的賢臣,改造這種“禮崩樂壞”的社會現(xiàn)實,實現(xiàn)“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太平盛世。于是孔子不怕困難,如流水般,堅持自己的信仰,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他下定決心,走上杏壇,傳先王之道、授六藝之技、育天下之才。
哀公三年,孔子當時60歲??鬃又苡瘟袊剿?,和弟子們在大樹下“習禮”。桓魋揚言要殺孔子時,砍倒大樹。弟子們讓孔子快跑。孔子卻安慰弟子們,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之后,孔子以及他的弟子們秘密地離開宋國。等到桓魋得知孔子師徒出行的消息,派兵追趕時,孔子一行早已消失在茫茫的夜幕中。孔子師徒先后來到新鄭。當時孔子風塵仆仆、疲憊不堪,非常狼狽。子貢等人四處尋找孔子。有一位老人對子貢說:“東門有個老頭,長相不凡。腦門子像堯帝,脖頸似堯時的名法官皋陶,雙肩類似鄭國大夫子產(chǎn),腰以下不及禹三寸,脊背微曲,又瘦又乏,累若喪家之犬?!弊迂曇姷娇鬃雍?,便把老人的話學給孔子聽??鬃勇牶螅姶蠹沂Щ曷淦堑哪?,不禁大笑,說:“說我形狀像賢相,那可不敢當。說我像一只喪家之犬,倒是很像,很像!”像這種坦坦蕩蕩、從容不迫地對待挫折、堅持自己的信仰,孔子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最后,假如將孔子和莊子相互比較的話,在主觀上,我更向往莊子那樣逍遙自在的精神境界;但是在客觀上,我更提倡孔子的處世智慧。盡管孔子曾提出“刑不上大夫”這一不平等的法律。但人生孰能無過?孔子還是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鬃拥乃枷氚腥A民族千百年來為人處世的智慧,給人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提供了寶貴的經(jīng)驗。更重要的是,他的精神如流水不絕,激勵著萬代子孫。
孔子世家讀后感篇三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人,一生堅持理想,最終成了萬世師表。一本《論語》,道出了哲理,他的思想,讓人們信仰,他成了后世之人開口閉口的“子曰”,他就是孔子。
孔子的童年并不幸福,兩歲時父親就去世了,而更悲傷的是,孔子十七歲時,相依為命的母親也去世了??鬃由倌陼r期的艱難困苦,磨練了他堅韌的品格。在少年時期的謀生過程中,他學會了“小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而且在母親的引導下,孔子刻苦學習,儼然成為了“小六藝”方面的專家。然而孔子卻不以此謀生,因為他有更高的眼光。他認為,應該提倡“大學之道”和“君子儒”。什么是“大學”呢?孔子曾經(jīng)說過:“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大學》)。
孔子說的這段話,詮釋了“大學之道”:不為了就業(yè)和謀生而學習,這就是“君子儒”。而和“君子儒”相對應的就是“小人儒”,即學習某一專業(yè)并以此謀生,又叫“專業(yè)儒”?!按髮W之道”不為就業(yè),不為謀生,而是為了成人,成為君子,為老百姓謀幸福,為國家謀幸福,更為了天下謀幸福。
不知不覺中,孔子迎來了自己的知天命之年?!疤烀敝傅氖巧咸斓闹家?。是否真的有天命?可以認為有,也可以認為沒有。我個人認為,天命是客觀存在的。我們生在中國,在怎樣的家庭里成長,有怎樣的父母,怎樣的兄弟姐妹,這就是天命??鬃诱J為,我們應該做到知天命。知天命,包含著三層含義:認識天命、敬畏天命、履行天命。知天命,能給予我們百折不撓地向著遠方前進的精神力量。人就是天命。
孔子的三千學生,個個精明能干,其中之一的子夏所說的“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成為了復旦的校訓。孔子的著作《論語》被一代又一代人所傳頌,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基石。
用作者的一句話結(jié)尾:從此,孔子,不再僅僅屬于春秋時代,他屬于千秋萬代!
孔子世家讀后感篇四
孔子說:“人分三等:中人以上、中人、中人以下?!?BR> 從生物科學這個角度來解釋,中人以上:萬物之靈的人;中人:一般的動的人;中人以下:禽獸不如的人。
摳心自問我是哪一等人?中人算不算的上?請自己多花時間認真檢討,改過自新。
放眼看社會禽獸不如的人越來越多什么原因?是人們價值觀念扭曲,市場導向錯誤等等,謀財害命比比皆是,人禍不斷。
總而言之正確的價值觀念對全中國,全人類,來說是多么的重要。
現(xiàn)在我才明白無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無知。從前種種譬如今日死,從后種種譬如今日生。此義理再生之身。
今天給自己一個新的出發(fā)點――對得起未來的自己。
孔子世家讀后感篇五
今天把《史記·孔子世家》孔子學琴原文找出來看了看,準備將文言文背下來,剛讀一句,發(fā)現(xiàn)方向性錯誤,我學這個故事是為了三大,最有價值的就是孔子學琴的態(tài)度、方法,而不是文言文本身,既然如此,會復述完整的意思即可,沒必要浪費時間背誦別人聽不懂的文言文!
孔子學琴,體現(xiàn)了牛人慣有的特質(zhì),他們的行為其實很簡單,就是單爆,把一件事情做透,做到極致,即專注。學琴,孔子專注把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做到極致,給自己大量的時間練習,甚至于師襄子都覺得是在浪費時間。
結(jié)果是很戲劇的,也是很合理的,師襄子在催促孔子多次后拜服于孔子。對快、慢、多、少的理解的差異,決定了人生的高度。
在孔子眼里,慢就是快,少就是多,慢慢的雕琢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達到技藝純熟,每天理解一點,一段時間后便會看到整個森林。師襄子認為要快速的練習大量曲目,短時間能彈奏眾多曲目,因為時間限制,均只能在同一個層面上泛泛而彈,難以突破,其認為的快就是快、多就是多最終會是快就是慢、多就是少。
中美籃球教練的理念很能詮釋這點:美國教練教學生時,會告訴學生要慢慢的將某個動作正確的練熟,哪怕一個正常只需1秒的動作,現(xiàn)在就是做10秒也得正確,然后大量練習。他們認為,開始慢沒關(guān)系,動作熟了,自然就快了。
國內(nèi)教練呢,剛好相反,相同的動作,不要求正確掌握與否,相似即可,只求一定要快,正常1秒,練習時一定要半秒做完。
結(jié)果很多學員一輩子也沒掌握好這個動作,總是失誤,更別提快了。前段時間國家籃球隊集訓,長時間大量練習基本的動作,很能說明問題。
孔子世家讀后感篇六
讀《史記·孔子世家》是讀《論語》的繼續(xù)。讀了《論語譯注》和《喪家狗》,對《論語》的文本是比較熟悉了,但是孔子的生平還是比較模糊,所以看《史記·孔子世家》,接下去要看《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讀《史記·孔子世家》,首先感覺最明顯的一點是司馬遷把《論語》中散亂的對話通過孔子一生事件串連起來了。司馬遷其他的資料來源,有《左傳》、《孟子》等。
《論語》中說“子不語怪力亂神”,但是《孔子世家》記錄了孔子也語怪力亂神,至少說到怪,如“季桓子穿井得羊”(挖井挖出了一種叫墳羊的怪物)、“吳伐越得骨節(jié)專車”(人骨頭一節(jié)有一輛車那么長)??赡茉馐且w現(xiàn)孔子的博學多聞,但說的事情在現(xiàn)在看來明顯是不可能的。另外“有隼集于陳遷而死”一節(jié)也有些離奇。
孔子世家讀后感篇七
翻閱《史記》,心涌波瀾 ,孔子世家讀后感。 千年歲月,如在目前。
列國紛爭,遍地硝煙。 權(quán)奸害國,朝代更換。
時光推延,歷史春秋。 《孔子世家》萬事之圣。
河圖出書,鳳凰來儀。 尼山誕圣,泰山北斗。
闕里孔子,坎坷一生。 三歲喪父,少年喪母。
中年喪妻,晚年喪子。 人生不幸,未能壓倒。
憶孔子昔,慈母垂教。 尋師問難,晝夜苦讀。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十年奮學,博古通經(jīng)。
自強不息,終成大器。 千古美名,夫子賢圣。
布衣孔子,三十而立。 首辦私學,濟世救時。
設(shè)立杏壇,有教無類。 全民教育,名垂青史。
平等教育,彪炳于世。 至圣之師,千古孔子。
哦吁!孔子,倡舉仁政。 以德育民,主張仁愛,
推崇禮樂,和諧大同。 偉大之舉,令人嗟嘆!
嘆惜孔子,生于亂世。 禮崩樂壞,壯志難酬。
周游列國,顛沛流離。 幾遭不測,抱負不改。
嗟呼!孔子,辛勞一世。 倦鳥知返,晚年歸里。
刪改詩書,編訂禮樂。 修整春秋,排序易經(jīng)。
開先學易學之先河, 創(chuàng)先學易學之先聲。
杏壇育人,桃李滿園。 弟子三千,賢者七二。
中華人物,功蓋千秋。 中華文化,名垂萬世。
悲呼!孔子,報國無門。 壯志難酬,心中憂憤。
死前扶門,一曲悲歌。 催人淚下,太山環(huán)乎!
梁柱摧乎!哲人委乎! 凄凄慘慘,抱琴而終。
嗚呼!孔子,名垂千古, 星移斗轉(zhuǎn),地覆天翻。
滄海桑田,泰山難憾。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再嘆孔子,帝王之師。 臣民之師,天下之師。
孔子世家讀后感篇八
悄悄地,經(jīng)典誦讀之風刮遍校園。徜徉在經(jīng)典文化的圣殿,我結(jié)識了慈祥的孔子,雄辯的孟子,智慧的老子,幽默的莊子……其中,我最仰慕的是偉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
《孔子學堂》為我們呈現(xiàn)了孔子上課時的情景。在他的課堂上,不會有人抄襲,也不會有人作弊,他們都發(fā)揮著自己的真實水平,因為孔子提倡“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為知也”。相比較這樣真實的學習,不由得令曾經(jīng)的我感到汗顏:
那是五年級時的一次數(shù)學單元檢測,順利地解答完大半張考卷后,一只“攔路虎”把我難住了。任憑我絞盡腦汁,冥思苦想,還是想不到解題方法。于是,一個聲音在我左耳邊說:“到學習比自己好的同桌那里瞄一眼吧?”
“不行,偷竊知識是不對的!”另一個聲音馬上在右耳邊反對。
“可不瞄的話,這次就與高分失之交臂了。不達標多倒霉呀!”一個聲音很為難。
“可那原本就不是你該得的。要是瞄了,你會失去更多的!”另一個聲音很堅決。
“瞄一眼吧……”
“不行,目不能斜視……”
兩個聲音激烈地斗爭了好久,最終在虛榮心的驅(qū)使下,我還是選擇當了一回“長頸鹿”。
事后,我向媽媽進行了坦白,媽媽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孩子,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智慧??茨氵@么坦誠,相信你一定知錯能改!做人一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不懂裝懂,明白嗎?”
從那以后,考試時我一直堅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因為我知道在學習上弄虛作假,最后吃虧的肯定是自己。
“溫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保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學堂》讓我更加了解到孔子的講理、禮讓、謙虛;《孔子學堂》讓我更端正自己該持有的學習態(tài)度;《孔子學堂》讓我更明確自己為人處事的原則……《孔子學堂》,有了你的指引,我一定會開創(chuàng)起一片屬于自己的精彩天地!
孔子世家讀后感篇九
這篇又拖了很久,老是看了一段又回過去看前面相關(guān)篇目的內(nèi)容,比如說到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就回去看“宋微子世家”,后來又說到孔子在魯國的經(jīng)歷,于是又回去把“魯周公世家”瀏覽了一遍。這一篇通篇看來,總體感覺是:孔子一生在仕途上可說是郁郁不得志,四處漂泊如喪家之犬;在學術(shù)上卻是逐漸精深逐漸博大終于積累弟子三千,書成春秋經(jīng)典。
孔子為人謙恭好禮,有些過分好禮了,所以齊國晏嬰建議齊景公不用他,確實他不適合齊國的施政方針。要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得臉厚、心狠、手辣,得見機行事善于權(quán)變,看樣子孔子不具備這些特質(zhì),而且他提倡的那一整套關(guān)于禮的理論,并不適合那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不實用啊。再說他臉皮也太薄了,與南子見了一面,回來被學生“不悅”,就急得發(fā)誓賭咒,“予所不者,天厭之,天厭之?!辈槐剡@么緊張吧,反倒引人遐想。在他后期是有所醒悟了,會權(quán)變了,但他的形象已定型,沒人敢用他了。
孔子真正令人稱道的,還是在思想上和教育上的成就,他整理編寫的《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jīng),確是中國千年文化中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他教育學生的種種言論,讓我在這里評價一句正確都覺得不夠貼切不夠資格,因為孔子的思想已經(jīng)構(gòu)成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靈魂,每一個中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受到孔子思想的滋養(yǎng),我們其實更多要做的是用孔子的思想來衡量現(xiàn)實的所作所為,而不是以一已之私對孔子思想進行評論。
關(guān)于孔子的思想是一個太博大的話題,以我笨拙的筆墨無法寫出其中萬一,只是覺得很奇怪的是:一個說出那么多經(jīng)典的對的話的人,為什么不能做對的事,讓他能夠在當世得償所愿施展才華呢?看到他那句:“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讓人不能不品出一些苦澀。
孔子世家讀后感篇十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薄叭诵?,必有我?guī)熝??!笨鬃拥娜蕫邸⒍Y儀和君子之道早已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儒家文化已深深的溶在了每一個中國人的血液之中。但這樣一位“至圣先師”,也是由一個平凡的人逐步成長起來的。
孔子誕生不久,他的父親就去世了,十七歲時,母親也故去了。后來,他到周去學禮,回來后門下的學生就多了起來。這時的孔子,一心一意想要推行他的仁愛、禮儀,在他三十五歲時,終于升任了大司寇,主管禮儀。齊魯夾谷會盟時,孔子恰好監(jiān)理典禮事務(wù),臨行前他建議魯君帶左右司馬,以備不測。會盟時,齊方表演刀劍亂舞,孔子唯恐其傷及魯君,立刻揮袖制止。齊方又叫小丑和美女上臺表演,他們對魯君做出了輕漫的舉動??鬃右姞?,怒斥伶人,司法官即將其腰斬。由于孔子膽識過人,義正辭嚴,令齊景公十分不安。為表歉意,齊國將之前占領(lǐng)魯國的土地全部歸還給魯國。
然而,由于與當權(quán)者政見不合,又不滿魯定公沉溺酒色,孔子終于去職離鄉(xiāng),開始了漫長而坎坷的“周游列國”?!笆坎豢刹缓胍?,任重而道遠?!笨鬃由钪约骸叭沃囟肋h”,他周游列國,是為了尋找與他政見相合的當權(quán)者,來傳播仁愛和禮儀。他不為獨善其身,而是為了“己立立人,己達達人”。
在衛(wèi)國,他因衛(wèi)靈公愛慕美色、不理政事而失望離去;在宋國,被想加害于他的司馬桓魅趕了出去;甚至在鄭國,孔子與其弟子失散。有人對其弟子子貢說:“東門外有個人,額像堯,頸像皋陶,肩像子產(chǎn),腰以下比禹短三寸,沒精打采,像只喪家狗似的。”子貢聽后非常生氣,便將此事稟告孔子,沒想到“至圣先師”孔子欣然笑道:“我的長相倒未必真像圣賢一樣,但說我為推行仁愛、禮儀的大道,落得無處藏身,像喪家狗似的,這一點倒真的不錯,真的不錯!”只有偉大的人格才能擁有這樣海納百川的胸懷,才能具有這樣榮辱不驚的境界。
經(jīng)過陳蔡之難后,孔子終于回到了魯國。而魯國依舊不用孔子,他也無心出仕,遂開始修《詩》、《書》,定《禮》、《樂》,編《春秋》,又十分喜歡研究《易》。另外,作為教育家的孔子因材施教,門下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這些人在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面有所成就,成為當時知識階層的中堅力量,并且匯集成了儒家學派。直至今日,還影響著中國人的方方面面。
孔子世家讀后感篇十一
翻閱《史記》,心涌波瀾,孔子世家讀后感。千年歲月,如在目前。
列國紛爭,遍地硝煙。權(quán)奸害國,朝代更換。
時光推延,歷史春秋?!犊鬃邮兰摇啡f事之圣。
河圖出書,鳳凰來儀。尼山誕圣,泰山北斗。
闕里孔子,坎坷一生。三歲喪父,少年喪母。
中年喪妻,晚年喪子。人生不幸,未能壓倒。
憶孔子昔,慈母垂教。尋師問難,晝夜苦讀。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十年奮學,博古通經(jīng)。
自強不息,終成大器。千古美名,夫子賢圣。
布衣孔子,三十而立。首辦私學,濟世救時。
設(shè)立杏壇,有教無類。全民教育,名垂青史。
平等教育,彪炳于世。至圣之師,千古孔子。
哦吁!孔子,倡舉仁政。以德育民,主張仁愛,
推崇禮樂,和諧大同。偉大之舉,令人嗟嘆!
嘆惜孔子,生于亂世。禮崩樂壞,壯志難酬。
周游列國,顛沛流離。幾遭不測,抱負不改。
嗟呼!孔子,辛勞一世。倦鳥知返,晚年歸里。
刪改詩書,編訂禮樂。修整春秋,排序易經(jīng)。
開先學易學之先河,創(chuàng)先學易學之先聲。
杏壇育人,桃李滿園。弟子三千,賢者七二。
中華人物,功蓋千秋。中華文化,名垂萬世。
悲呼!孔子,報國無門。壯志難酬,心中憂憤。
死前扶門,一曲悲歌。催人淚下,太山環(huán)乎!
梁柱摧乎!哲人委乎!凄凄慘慘,抱琴而終。
嗚呼!孔子,名垂千古,星移斗轉(zhuǎn),地覆天翻。
滄海桑田,泰山難憾。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再嘆孔子,帝王之師。臣民之師,天下之師。
孔子世家讀后感篇十二
一頂方帽,長長的胡須,一身簡樸的衣服,雙手攏在袖口里,這就是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孔子。
孔子謙虛、大膽、聰明、好學、勤奮。他三歲就沒了父親,十七歲沒了母親,常人恐怕只能變得孤僻和冷酷,但是他沒有畏怯生存之危險和艱難,而是更加好學、勤奮,不懂就問。
孔子周游列國,希望在各國推行他的治國政策——“仁”。由于身處亂世,他主張的仁政沒有施展,很多權(quán)貴嫉妒他的才能排擠他。經(jīng)過一次次的.碰壁,最終孔子回到了魯國,專心從事教育事業(yè)。孔子一生歷經(jīng)磨難,然而他非常好學,終其一生從未停止過學習的腳步,即使自己已經(jīng)成名,仍然“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學習,同時,為了推行自己的思想和治國之策,他百折不撓,勇往直前,不惜犧牲一切,直至暮年。這種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而頑強拼搏、樂觀向上的精神同樣值得我們用心學習。
令我敬佩的還有孔子的謙虛,在故事《兩小兒辯日》中就體現(xiàn)了出來,當時孔子聽了開學第一周,我看的第一本書就是《孔子的故事》,內(nèi)心頗為感動。
孔子是儒家學派創(chuàng)造人,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粟邑,生于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他是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也開創(chuàng)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在這本書里,孔子是一個善良、聰明、重情重義、誠實,為了天下太平而活著的人。
這本書詳細描繪了孔子從出生到他死去的29個故事。作者李長之一絲不茍,本書幾乎每一頁都有兩三個腳注,運輸有幾十多種之多,可稱言必有據(jù)??鬃釉缒旰脤W;中年就把這些知識都運用到教育、政治上了,并且可以將學到的知識舉一反三,更好的教育他的弟子們。而且還出國,帶著自己的弟子游學了14年,學到了更多知識;晚年他輕視政治,注重教育,還在60多歲高齡中創(chuàng)作了《春秋》等書。他值得我們尊重、學習。
孔子一生說過許多名言,“名無信不立”“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是告訴我們要誠實;“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告訴我們要認真學習、復習;“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笔歉嬖V我們要謙虛好學。虛在孔子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的一個字,是“仁”,并且對中國社會有著很大的影響??鬃尤蕦W的內(nèi)涵:
1、以人為本,仁者愛人,仁者人也;
2、為人由己,這是仁學得實施方式;
3、血緣基礎(chǔ),總的來說,仁學就是孔子想讓我們懂得忍耐,要善良。
現(xiàn)在這個社會上有很多不懂仁、不會愛的人,而且有些人還很殘忍,殘殺一些自由自在動物。這一幕幕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我們必須得阻止這些不仁的人。
如果所有人都可以懂得仁并去做,我相信這個世界將會變成美好。
孔子世家讀后感篇十三
還記得是一年多前,“名師工作室”給我們小學部的老師每個人發(fā)了一本教育有關(guān)的書籍,我發(fā)到的是《跟孔子學當老師》一書。剛開始拿到它,就被它那古樸的封頁所吸引。書的封頁上印著一行小字:師者,永懷“教學之戀”,永懷生命的恬靜、感動與美好。
很慚愧的是,自己真正只讀過一遍,當然,每讀到一些感觸很深的句段,我都會很認真地摘錄下來。一頁一頁地讀下去,越讀越動情。特別是讀到顛沛流離的孔子即使在孤苦無助的處境中,仍然能以上蒼一般偉岸的師者尊嚴,來詮釋他對教學及學生的忘我大愛時,我流淚了,在晶瑩的淚花中,我看到了讓我感動不已的人性之美、胸襟之美、境界之美。對孔子的教育情懷、教學方法又有了新的感悟,對自己的人生也有了新的目標,那就是,學習孔子,做孔子式的老師!
學習孔子,永懷“教學之戀”。教育是孵化理想的溫床,學校是拒絕世俗的殿堂,教師是充滿詩意的職業(yè),教師應該富有幻想和激情,教師應該活得純粹而高雅,他的“每一天都是新的”,他用好奇的眼光看世界,用和善的眼光看世人,用柔和而充滿希冀的眼光看學生。這就是“教學之戀”。唯有如此,才能開創(chuàng)“有教無類”的先河,才能提出中國古代最早的天賦平等的人性論主張,才能打破貴族和平民的出身限制,才能創(chuàng)造出三千弟子的辦學規(guī)模??鬃記]有工作單位,沒有獎金榮譽,沒有廣告宣傳,生前只是個平民知識分子,去世后卻被敬仰朝拜,成為萬世師表,甚至他的學生竟在老師的墓地邊結(jié)廬守孝,陪伴老師長達六年,連做官和做生意都棄之不顧,原因是什么?正是由于他對教育的癡迷、對學生的愛、對事業(yè)的無限傾情,才讓他成為世人眼中的“圣人”。
學習孔子,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鬃右簧詫W安身立命,在學中陶冶情操,從而成為最有學問的人??鬃雍V信唯有先“學”,才能教學,才能成為“樂乎”與“不慍”的老師?!皩W第一,教第二?!币郧耙恢币詾檫@句話是孔子教育學生的,如今才知道這也是孔子對自己說的話。作為一名老師,只有自己站得高,才能把學生往高處帶。不讀書,我們用什么來傳道授業(yè)解惑呢?倘若自己的靈魂熄滅了火焰,我們用什么來點燃孩子們的心靈呢?對比自己,以前總抱怨沒時間沒心情學習,也埋怨現(xiàn)在的學生不愛學習,可一個自己都不愛學習的老師又怎能培養(yǎng)出愛學習的學生呢?中國的古語千真萬確,“身教勝于言教”,一個不愛讀書的教師,無論以何種高明的方法,也教不出愛讀書的學生;而一個愛讀書的教師,則無需千方百計調(diào)動學生的讀書積極性,他自身便是讀書的典范。當讀書成為教師的精神第一需要,他的學生自然會仿而效之,當讀書也成為學生的精神第一需要時,我們自可信心十足地展望未來的美好。
學習孔子,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圣人之所以成為圣人,就在于他能在2500多年以前,就提出并成功地實踐了“因材施教”的原則。他能按學生不同的品行與才性施以教育,從而培養(yǎng)出參政與從教的不同人才。為了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孔子對他的弟子們有比較深入的了解,幾乎掌握每個學生的特點和個性。并且對他們的優(yōu)缺點也能給予恰如其分的評價。現(xiàn)在想想,孔子的三千弟子中能出現(xiàn)七十二賢人,與他能深入了解自己的教育對象,因材施教是分不開的。
學習孔子,師生平等、教學民主??鬃雍退牡茏觽冇H如一家,孔子對學生平易近人,坦率真誠,學生對孔子敬愛尊重。他提倡“當仁不讓于師”(《論語·衛(wèi)靈公》)??鬃釉谛l(wèi)國不得已去見南子,回來后,子路對他表示不滿,孔子感到子路不理解并錯怪了他,他就在子路面前激動地對天發(fā)誓,求得子路明白他的心志。子游為武城宰,孔子入武城“聞弦歌之聲”而笑子游“割雞何必要用牛刀”,子游不服氣地反駁孔子說:“往日我曾聽先生說過,君子學于道,便懂得愛人,小人學于道,便易于使命?!笨鬃佑X得他講得有理,就公開在學生面前承認自己講錯話。正因為孔子在師生關(guān)系上主張民主、平等,有一種較為開放的心態(tài),他是一位“圣之時者”,又是一位有熱情、有感情、有愛心的文化圣人,因此弟子們對孔子十分敬愛,即使在最困難的情況下,師生之間也團結(jié)精誠,能夠患難與共,相濡以沫。這可以說是孔子辦學的偉大與成功之處。
關(guān)于《跟孔子學當老師》,有太多的感動存在,我會再讀,三讀。關(guān)于孔子,有太多的東西可以學了,我仰望他,并希望自己能在他的引領(lǐng)下讓自己的教學生涯不再那么單調(diào),也不再那么迷茫。
孔子世家讀后感篇十四
客師歌“三問”較好地解決了人生意義在哲學高度的重大問題:人存在于天地間的意義是什么?時間之于人的意義是什么?為何有時間的存在?“三問”以客師與韘述先田獵迷路這件事為背景,通過一問一答一層一層解析先覺、先知、先機、后覺之間的關(guān)系;時間對于每個人的意義;人和萬物來到這個世界的意義是什么等問題。
“三問”前四句交待了這次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第一問韘述先以客師明天地為由,詰問此時為何迷于田、困于岵、又冷又餓的境地。客師以詩經(jīng)“衡門”開頭,這也尊循了古人把孔子的“不學詩,無以言”作為說話的依據(jù),逐層逐次地解析“先覺”“先知”“先機”“后覺”,提出“先覺何必求先知,先機有時從后覺”極具智慧性的觀點。這里要說明的是并不是很多人都具有先知的能力,先知在任何時候只有極少部分人才有的能力,既使有這種能力的人,也不必非得用這種能力去處理事情。且事物發(fā)展的先機,有時也在后覺中產(chǎn)生。這二句話解決了有先知能力的人價值問題:人的價值并不在于要運用自已先知的能力去證明自已,或者獲取利益,而是要順從事物演化中的軌跡,不參雜人為的因素去干擾、改變它的結(jié)果。特別是從事易學研究或愛好者,當具備一些先知的能力,在運用這些能力的時候,有時能斷人的生死、有時能改變?nèi)松能壽E時,怎樣做到慎言?先圣有“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客師特意寫下“三言”告誡子孫要“三言兩語”。
“智者只需明辯機,子時不問明朝疑”,有智慧的人只須辯明事物演化的規(guī)律和機會,從規(guī)律中找到自己所處的位置決定自己的言和行。子時不問明朝疑,是不須動用先知的能力來決定明天的所為。
二問,韘述先提出“一朝夕”的問題,客師針對“一朝夕”這個問題,論述在不同層次的人理解也不大一樣。有人說人生三個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蒙童、婦人、老嫗是屬于看山是山的境界。偶人、在雷火中論長短的人、在芥子上竟雌雄的人是看山不是山的境界。智者屬于看山還是山的境界。
“朝夕之內(nèi)大玄機,一物一換有分離。皆道天地一盈虛,吾道虛虛一朝夕”,每個人在自己的一朝夕中,都是用有別于其他人的唯一,換得自己的一朝夕,肯定與其他人有區(qū)別,映證后面的癡人、愚婦的一朝夕。世上萬物(動物、植物)在這個大玄機中均有區(qū)別于其他萬物的一朝夕。世人都說天地像風箱一樣有盈有虛,而我的道卻只有虛虛的一朝夕。
“天地不過一狎子,只布朝夕困人茲?!闭嬲似澋牟⒉皇沁@個狎子,天地自有天地之道,而是人類自己不明白朝夕的道理,不懂得時間的內(nèi)核而困于朝夕之中。
“海枯石爛光移影,千萬人行將其定。癡人愚婦謀萬年,自誤今歲他年連。”在時間的這根長軸中留下一段一段的影像是千萬人的人生軌跡共同形成的。癡人、愚婦謀劃著萬年大計,憧景著今年、明年以及年年歲歲。但在這個世界上更多的是誰也不敢保證能看到明天的太陽,人生的悲歡離合、妻離子散、突發(fā)的事故每時每刻都在上演著。只有真人能破得這個大迷津,抱著不爭朝夕只在今的人生觀,去感悟世界。
三問,以韘述先經(jīng)歷的戰(zhàn)爭中生死之間的事詰問客師:生命為何如此短暫且無可奈何,朝夕也好,只在今也罷,生命只存在短短的一瞬即滅。替眾人也替天地間的萬物問出生命的終極問題:為何來到這個世界?每一個生物來到世上不管存在的時間長短,都會面對死亡、毀滅。天地萬物演化最終都逃不過死亡,為什么來到這個世界?意義何在?客師以弓和箭的取用進而論述是否得情。人和萬物來到世上,得情與否是人和萬物存在的決定意義,來到世上得其情,就是人和萬物最終的意義所在。不得情,那怕歲歲連連卻只能空活一生??蛶煂懙竭@里,悟出了人生真諦。
凡夫俗子的我們雖然境界不高,但只要找到正確的道路,努力修“四正”,處迷茫而不惑,在順境而不嬌。暫時無法達到“得情”的境界,即使智者、真人境界我們也還在修行的路上,但只要認準目標,不斷修心、修身、修已,向智者學習明辯機遇,通過學習、領(lǐng)悟天罡遁的奧秘達到人生目標。
孔子世家讀后感篇十五
坐在窗前,桌子上放著一杯熱茶,手中捧著一本書,這個有些詩意畫面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我的生活中,我是一個書蟲,深信著高爾基所說的“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認為一本好書就像是你的一個良師、一個益友,他開拓你的視野,增長你的智慧,洗滌你的心靈。我也喜歡把我所讀的好書跟所有同樣愛書的人分享!
最近讀了一本自認為很好的書―《于丹《論語》心得》,在沒有讀這本書之前就很喜歡于丹。看到她才知道原來講《論語》的不一定是老頭子,喜歡聽她講的《論語》,因為是那樣的與眾不同:沒有文鄒鄒的死板語言,有的只是生動的趣語。還記得于丹的一句話,至今讓我印象深刻,她說:“在我心中孔子只有溫度,沒有色彩?!倍嗝淳实囊痪湓?,還不成熟的我不太理解這句話,可讀完這本書,我認為孔子是灰色的,他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普通的,貼近人心的。我們不需要仰望他,只需平視。
之所以買這本書,一是因為于丹,二是因為孔子??鬃邮羌矣鲬魰缘模陨蠈W前我就對他有一定的了解,用他自己的話來形容自己,就是“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另一方面從“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笨梢钥闯鏊磺蟾毁F,只求道義,他認為行義是最重要的;同時孔子生性正直,老子曾這樣評價他:“聰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fā)人之惡者也。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他善良,富有同情心,樂于助人,待人真誠。作為一名學者,他勤奮好學,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我也許就是同學所說的落伍的人吧,但是不知怎的,我對那些時尚的東西總是沒什么興趣,我可能更中意于古典的東西吧!其實誰說少年不能讀《論語》,論語是我道德品質(zhì)的教材,論語所代表的思想其實也是儒家的主張,從古至今,儒家思想一直是歷史的主流,最早是漢朝時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近代則是,中國在各國所設(shè)立的孔子學院,論語是中國的一個標志,孔子是中國人的典范。
作為一名新中國的少年,我應該向孔子學習,學習他的精神―不求名利,樂于助人,勤奮好學,正直,力爭成為第二個孔子!
輕輕地合上書,閉上眼睛,腦海中浮現(xiàn)的依然是孔子的形象和語言,睜開眼時忽然發(fā)現(xiàn)窗外不知何時下起了細雨,論語何嘗不是著春雨呢,滋潤著我們的心靈。
閱周勇博士的《跟孔子學當老師》,是因為題目很吸引我,這本書寫法很自由,因此也就很動情地抒發(fā)自己對孔子和與后世孔子般的老師或研究者的贊賞。這種筆法很容易閱讀,很自由,很個性化地解讀,也很自然地融入了自己的生活閱歷和經(jīng)歷。這種寫法就是把孔子“人化”而非“神話”。走近孔子、走進孔子的生活和思想,跟隨孔子學當老師才成為可能。仔細研讀了這本《跟孔子學當老師》的佳作,掩卷深思,受益匪淺,只感覺自己教學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堅定和從容。做教師若不學孔子乃是一種缺憾。
書的封面印著一行小字:師者,永懷“教學之戀”,永懷生命的恬靜、感動與美好。
無論什么事情,當你投入了真情,本身就是一種靈魂的凈化,是一次思想的洗禮,把教學當成戀愛來談,可見對教育的深情。
梁啟超第一次做研究生的導師,上課時,他走進教室,望著天花板,然后突然說:“兄弟我是沒有什么學問的?!敝?,才慢悠悠地補充了一句:“兄弟我還是有些學問的?!闭绿紫壬拈_場白比梁啟超自信的多:“你們來聽我的課是你們的幸運?!钡菄鴮W大師不能沒有學生,所以他又補充了一句:“當然,也是我的幸運?!?BR> 孔子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思想在幾千年后的今天仍然是指導我們教師學習的準則。“因材施教,有教無類,教學相長,循循善誘,誨人不倦,溫故知新,學而時習之……這些中國教育大地上的美妙風景,這些深深卷入了我們的教育生活的美好語詞,蘊藏著一份宗教般虔誠、熾烈、雋永的”教學之戀”。
孔子教學的最高境界就是教人如何體貼“仁心”。在朱熹看來,孔子堪稱圣人。朱子所說的一切堪稱完美再現(xiàn)了圣人孔子心目中的“大教”,他甚至將“圣人之心”、“圣人之教”與真正偉大的教育視為同一事物,認為教師教學、學生求學都必須“先立大本”,即以圣人或孔子式的“仁心”,來統(tǒng)攝自己的教學活動。“吾之所以為學者,以吾之心未若圣人之心故也?!?---朱熹。這種“仁心”在我們實際教學當中就是那種對學生無私的愛。中國式的大愛學生,就是用自己的努力求學與不息探索,為學生做求學、正心的榜樣與引導,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學術(shù)與人生道路。這種大愛反過來又會激勵教師終身求取學問,端正品行,從而將教學引入“教學相長”的最佳軌道。
大教教心在我們是教學中不僅是教學生體貼仁心,更重要的是要把知識教到學生的心里去,即知識傳授的前提是如何獲得學生的“傾心”――對任課教師的仰慕之心,對所學文化知識的喜愛之心?!坝H其師,信其道”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如果我們傳授的知識或?qū)W生的管理沒有滲入到時下這些思想千差萬別的當代學生的內(nèi)心深處,那我們所謂“生動”的說教也只好算得上毫無意義的忙碌了。因此在我們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真正蹲下來看學生,和學生平等相處,走進學生的心田,播種知識的種子,才可能收獲豐收的喜悅。我們的新課改已經(jīng)向我們說明“以人為本,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地位?!边@個幾千年前孔子曾經(jīng)倡導的千年古訓的深層含義了。
“學”仍然是教師的第一命根。有了很好的“學”,就會有很好的“心”與教。
孔子最喜歡的事不是“教”,而是“學”,他不停地“學”,藉此當上了教師,獲得了快樂??鬃邮前炎约貉凶x過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變成了自己的“文”,換言之,他消化了自己所能學到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把它們變成了自己肚子里的“學問”。難怪他可以心情快樂、底氣十足地站在他那座土堆起來的“杏壇”上?!皩W”就是孔子借以安身立命的生活方式。在確立人生第一樂事的過程中,孔子遇到的最大誘惑是“思”。他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把“思”作為第一樂事?!八肌北匾浴皩W”為基礎(chǔ),否則“思”與“學”都無樂趣了。因此可以說,孔子之所以能夠當上教師,尤其是他之所以能夠通過教學,通過與學生相處,品嘗到類似與真正貼心的“朋友”或“知己”進行交流的幸福,全是來源于他的“學而時習之”。陶行知先生常說,當教師的,得先“學而不厭”,方可能體會“誨人不倦”的大樂。錢穆,朱自清們似乎沒有這樣說過,但他們的幸福教師生涯同樣是建立在自己不斷“為學”的基礎(chǔ)之上?!白釉唬簩W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其中“不慍”與“樂乎”皆來自“學”,換言之,“學”實為教學或教師生活之本。只有先學了,才能教學,才能成為“不慍”與“樂乎”的教師??鬃蛹词窍韧ㄟ^歷史文化將自己所要教授的“義理”研究清楚,然后才來教學生。他是一位真正的以“學”與“思”作為“教體”的教師。
對學生的愛,盡在“授之以漁”和“師生心靈的共鳴”
教育什么時候有最大的教育效能?我想答案同樣是:讓師生雙方產(chǎn)生心靈的共鳴!
真正的教學乃是以師生的求學經(jīng)驗與心得體會為基礎(chǔ),非得要師生之間的求學經(jīng)驗與心得體會發(fā)生共鳴,才會發(fā)生真正觸及師生心靈的教學。將自己的求學經(jīng)驗與心得體會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自己將要耕耘的“學”一句話,是教師先把自己的“學”教給學生,讓教師了了解教師的“學”,然后和學生一起“學”。
向?qū)W生傳授真正能觸及心靈的“漁”,并因此讓他們更強烈地感受到我們的愛;反思我們的教學內(nèi)容是不是來自于我們自身的求學經(jīng)驗與心得體會。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強,才是教學時必須考慮的頭等大事。另外,僅對學生的愛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教學內(nèi)容,而且教學內(nèi)容越多越好,越能顯示老師對學生的愛。
孔子對待教學的態(tài)度比喻成“孔子式的愛情”?!敖虒W,有如柏拉圖式的愛情”和“靜心感受孔子的'教學之戀”,認為孔子是把教學當作“戀人”一樣看待的,孔子對教學的癡迷程度,就像柏拉圖把自己的全部愛情奉獻給真理。在沒有職稱、沒有工資,甚至連固定的教學場所也沒有的情況下,孔子還是全身的投入和付出,這不是誰都能做到的?!鞍乩瓐D式的愛情”――也就是將靈魂中的愛,獻給永恒的真理或美德,而不是世間其他任何可能變動、難以把握的存在??鬃釉锌坝诎乩瓐D媲美的堅定執(zhí)著、不畏孤軍作戰(zhàn)的英雄本色以及感人至深的師生情誼。孔子“終身堅持一種信念”是值得我們敬仰和學習的。因為我們幾乎從未像孔子、柏拉圖那樣,有著明晰堅定的信仰,更不要說曾用盡全部力量去追逐信仰,所以我們也從未通過求知、教學體驗過什么刻骨銘心的愛情,即使我們將愛情寄托于求知、教學以外的人與事,也同樣可能是失意而回。就內(nèi)涵而言,孔子的教學之戀除了是以自己的愛學習、愛仁心和愛人生等等大愛作為基礎(chǔ),更表現(xiàn)為他對顏淵、子路、子貢等學生的無私忘我的大愛。孔子以其一生的經(jīng)歷證明,教學,絕對有如“佳人”一般,可以讓深愛著它的教師體驗到人間的極致情感。教師可能面對的命運有許多,但從孔子的經(jīng)歷來看,教師的終極命運乃是:倘若我們有幸能成為孔子式的教師,便可以體會到包含人間至情的教學之戀。
學習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情懷和以“禮”來升華自己的感情。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便是孔子的情懷之一,倘若教了一輩子的書,連這樣一點情懷都不曾真切地體會到,我們又有何底氣可以讓自己坦然地站在三尺講臺之上,更不要說去感受教學之戀的幸福與快樂。人除了吃飯工作之外,還要為愛而生。人活在世上,只要心靈不死,其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安頓自己的愛。圣人孔子亦是如此。但孔子的非凡之處在于,他竟然將自己的生命之愛獻給了被許多人忽視的教學,竟通過教學找到了讓其心動的歸宿,而且倘若真如錢穆先生所說,孔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真正的“職業(yè)教育家”,那么孔子還是第一位體驗教學之戀的教師,因為所謂“職業(yè)”乃是“事業(yè)”,是可以視之為生命,將生命寄托于它。在教學過程中,只要孔子傾盡了自己的“深情”與“真氣”,再傾下去,生命便要消失了,孔子的教學之戀即可以和人間任何一種之情媲美。
孔子是一個極富感情的人,同時有懂得以“禮”來升華自己的感情,從而使自己的感情釋放出來,可以達到超凡脫俗的美,此即所謂“發(fā)乎情而止乎禮”?!袄怼彼麄儽舜说年P(guān)愛、尊重、理解與體貼正是這些人性力量構(gòu)成了可以升華的“理”??鬃诱f,“人而不仁,如禮何?”
孔子誨人不倦,循循善誘,他從來沒有一句教條,也全無道學氣。他所有的教學之道,因材施教,誨人不倦等等,都是以自己的赤子之心以及對學生的真實了解為基礎(chǔ)。
人類身上那些最優(yōu)秀的品質(zhì):勇敢、執(zhí)著、仁慈、潔凈……無論愛什么,在愛的過程中,只要具備這些優(yōu)秀的品質(zhì),并將這些品質(zhì)發(fā)揮出來,極可能成就并體驗極致的愛情。
反觀孔子,學問、人格與心意,這些能夠贏得學生追隨的“法寶”他一樣也不缺,而且在學生面前,他歷來都是“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所以他的教學以及孔門的師生關(guān)系實在值得長期地研究下去。
周子曰:“圣人所以圣者,誠而已?!奔唇處熤挥序\地付出自己的一片仁心,才能創(chuàng)造讓學生永遠留戀的求學歲月。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边@是孔子的學生曾點說的一段讓孔子引為之音之言的人生理想。不是子路、冉有他們理解的“學而優(yōu)則仕”,竟然是歸于大自然。
歸于大自然,身邊是單純年輕的笑臉,迎著春風,洗盡塵埃,暢游在春風和歌聲里……天地開闊,師生之間可以暢談嬉戲,也可以在山水之間明澈自己的心境。而教育的最終目的,并不是教會學生某門知識或者某個技能,而是一種自動求知的能力。
我們不可能有孔子那樣的人生經(jīng)歷,甚至也很難有他那樣的學問和人格??墒侨绻粋€教師不愛他所從事的教學,無論深淺,都意味著他將承受多么可悲的職業(yè)生涯。其不幸程度,就像一個人從未愛過誰一樣。教學也可以成為愛的對象,哪怕自己愛的教學并不存在于現(xiàn)實中,只是一個抽象的理想,也足以讓我們留戀終生。
如此想來,在教學這旅程中,即使酸甜苦辣,悲歡離合,只要將自己的文化和人生價值觀影響了學生,便可以讓學生永遠留戀求學歲月,也可以讓自己真正實現(xiàn)職業(yè)理想。那么,還有什么可遺憾的呢!
孔子世家讀后感篇十六
《孔子的故事》講的是孔子一生有記錄的大事,像第一次參與政治活動呀、開始教育事業(yè)呀、和老子會面呀。我最喜歡的故事是孔子和老子的會面,講的是孔子要到洛陽去,好學的他認為這是一個好機會,因為歷史悠久的京城洛陽有豐富的文化寶藏,而且在大思想家老子也在那里。所以他想到那兒去好好學上幾天。在這個故事中,我最喜歡的是這樣一段話,孔子在洛陽住了幾天要離開了,老子依依不舍地給他送行并且根據(jù)自己的處事態(tài)度告訴他:“我聽說有錢的人給人送行的時候是送錢,有學問有道德的人給人送行的時候是送幾句話,我沒有錢,姑且冒充了一下有道德有學問的人送你幾句話吧。第一句是你所鉆研的多半是古人的東西,可是古人已經(jīng)死了,連骨頭也爛了,不過剩下這么幾句話,你不能把這些話看得太死;第二句是有道德有學問的人生的是時候呢,出門應該坐車,如果生的不是時候,只要過得去也就算了,第三句是我聽說有句老話,會做買賣的都不把東西擺在外面,有極高的.道德的人都是很樸實的,你應該去掉驕傲、去掉很多的貪戀、去掉一些架子、去掉一些妄想,這對你都是有好處的?!?BR> 老子的這段話告訴了我們做人要謙虛、謹慎,學東西要靈活,能做到舉一反三?!犊鬃拥墓适隆防镉泻芏嘧鋈说牡览砗蛯W習的方法,都值得我們?nèi)W習!所以,我很喜歡這本書!
孔子的故事讀后感篇這本書的作者名叫李長之,他是一名詩人,又是寫散文的高手,他的筆鋒也帶有濃郁的抒情意味,在他的筆下,2500余前年的孔子栩栩如生的面影活躍在字里行間,著作有《魯迅批判》《中國文學史略稿》等。
這本書主要講了,孔子在一生中的點點滴滴,他去過魏國、楚國等國家。他的知識非常多,后來還成為我國的思想家、教育家。
這本書中的許多故事我都非常喜歡,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過宋國的時候遭到迫害》這個故事。這里面主要講了:孔子懷著不愉快的心情離開魏國,他要往東南走,到一個叫“儀”的地方??鬃映隽诵l(wèi)國國界,來到了宋國境內(nèi)??鬃雍偷茏觽冃谝豢么髽涞紫拢鬃咏械茏觽儨亓晫W過的禮儀。正在演習,因為奴役人民被孔子批評過的,宋國司馬大林,一些人來把樹給砍了,還要殺孔子。弟子們說:“應該快點走了!”孔子說“我有我的事業(yè),老天會保佑我,宋國司馬能把我怎樣?”孔子一面拿話來安慰弟子,一面退了開去,為了免得在宋國遇到更多留難,孔子換上便衣,和弟子們逃出了宋的國際。
讀了這本書后,我知道了:孔子在貧窮的環(huán)境下生活,但是他努力學習的心態(tài)還依然未滅,使他成為了一位有名的教育家。我們現(xiàn)在可以在這么好的環(huán)境里學習,我才覺得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像孔子一樣,做一個知識淵博的人。
孔子世家讀后感篇十七
孔子,我從小學時候知道了這個人。后來隨著閱歷的豐富,對他的了解越來越多。他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帶領(lǐng)弟子周游列國14年??鬃舆€是一位古文獻整理家,曾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鬃拥乃枷爰皩W說對后世產(chǎn)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看了《孔子》這部電影之后,對這位儒學大師更加了解。我?guī)е⒉皇呛芨叩钠谕タ催@部影片。兩個多小時,很安靜地看完。
電影的情節(jié)是從孔子在魯國為官開始,是孔子一生比較順風順水的時候,一系列的從政治到軍事的作為可以看出這哥們確實有才干,膽識過人、政績突出,被魯定公非常賞識,卻因犯了作為既得利益者的權(quán)勢季孫斯的政治利益而被排擠驅(qū)逐。孔夫子這一點也被后世很多天真地相信儒家治國的知識分子天真地繼承,中國歷來的政治一向是一邊打一邊哄,一用法家斗你一邊用儒家哄你,學而優(yōu)則仕這種說法一開始就是錯的??鬃釉谝环巫鳛橹蠼K于成了悲劇,但這段在魯國的戲因為符合劇情沖突的的要素,說白了就是有正派有反派,是和胡玫之前拍的宮廷斗爭一脈相承的,胡玫拍起來也駕輕就熟,把當時很多名字拗口難記的人物拍成了活人。而到了出魯國流浪的時候,沒有了與孔子直接沖突的反面人物,劇情沖突并不激烈,如同很多媒體所說“后半段像散文”,其實從一個有理想?yún)s只能流浪的人物去理解的話,可以看出孔子輾轉(zhuǎn)漂泊的背后,他的最大的敵人就是那個春秋亂世的時代。
技可圈可點。季恒子雖然跋扈不仁,但是他識時務(wù)懂謀略。季恒子,既是阻止孔子在魯國改革的主要對手,又是迫使孔子周游列國的推動人,最后還是讓孔子還歸故里的邀請人。造化弄人,季恒子的所作所為成就了孔子在德仁禮義方面的全面發(fā)展,而且季恒子還是最了解孔子心思的人之一,致死不忘迎孔子回國。
顏回、子路、冉求,性格各異,但愛師如命,遵循禮儀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衛(wèi)國,冉求回魯國效命。最牽動人心的是顏回,顏回是孔子最鐘愛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卻機智靈活、意志堅定。他死得那一幕,有很多人給出了負面的評價:矯情、假、搞笑。但我被感動了,我相信顏回不顧生命,甚至都沒有想到生命,反復潛入水中挽救竹簡的那一刻,很多觀眾也落淚了,我也相信當孔子一直抱著死去的顏回不肯放手的那個場面,震撼了萬千人。在中國5000年的歷史上,對華夏民族的性格、氣質(zhì)產(chǎn)生最大影響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孔子是一個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個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個品德高尚的知識份子。他正直、樂觀向上、積極進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會。他的成功與失敗,無不與他的品格相關(guān)。他品格中的優(yōu)點與缺點,幾千年來影響著中國人,特別是影響著中國的知識份子。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安貧樂道,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張直道而行??鬃拥娜收f,體現(xiàn)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禮說,則體現(xiàn)了禮制精神,即現(xiàn)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義這是人類永恒的主題,對于任何社會,任何時代,任何一個政府都是適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會則是建立人類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鬃拥倪@種人道主義和秩序精神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思想的精華。
孔子帶給我的,不僅是故事和情節(jié)那么簡單。他留下的,是一個形象,一種精神,連同他身后的弟子一起,或許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讀書人。但感覺到的必定是如海濤般的千軍萬馬,統(tǒng)領(lǐng)著一個時代。
孔子世家讀后感篇十八
只是有些人優(yōu)點多一點,而有的.人缺點多一點而已。比如說我們班的付震吧,他學習成績不是很好,但他很關(guān)系集體:有一次,我們班的垃圾桶壞了,第二天就只有他拿了一個新的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值得我們?nèi)W習。我們大家在一起就是為了互相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共同努力!
孔子世家讀后感篇十九
上星期,我們學了《孔子拜師》這一課,讀了這篇課文,我被孔子謙虛好學的精神打動了。
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講的是——孔子30歲就已經(jīng)遠近聞名了,他還要長途跋涉,歷經(jīng)千辛萬苦,去洛陽拜老子為師,并跟隨老子勤奮學習。
通過讀這篇文章,我懂得了”學無止境,學海無涯“,更懂得了”只有付出,才有收獲“!我今后一定要向孔子那樣,做一個謙虛勤奮,刻苦頑強的人。
孔子世家讀后感篇二十
今天,我在老師的指導下讀了《孔子和學生》這篇課文,知道了孔子是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是孔子受到學生敬重的重要原因。這篇文章真的讓我明白了許許多多的道理。
特別是孔子說的那段話:顏回很守信用,但不懂得變通;子貢聰明,但他不夠謙虛;子路很勇敢,但寬厚、忍讓方面仍待學習:子張?zhí)幨轮斏?,為人嚴肅,可是旁人卻不容易親近他。我這四個學生雖然各有優(yōu)點,但都還要不斷學習啊!這段話讓我深受啟發(fā),體現(xiàn)了孔子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優(yōu)點的同時,也能夠指出學生的不足,告誡大家都需要不斷地相互學習。
另外,大教育家孔子不僅能夠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優(yōu)點,并且覺得在這些方面自己比不上學生,還能夠虛心向?qū)W生學習,這是多么好的老師??!由此我想到了我自己,我身上也是優(yōu)點、缺點并存,爸爸媽媽經(jīng)常告誡我要發(fā)揚優(yōu)點,改正缺點,可我一直都聽不進去,現(xiàn)在想想真為自己的不謙虛而感到臉紅。
為了讓自己進步得更快,我總結(jié)了自身存在的優(yōu)點和不足,優(yōu)點是:認真對待學習,聽話、愛好廣泛,并且動手能力特別強;不足是:稍有些膽小,有時還愛撒嬌。不過,我有信心改掉這些壞毛病,同時還要虛心地學習周圍同學的長處,讓自己身上的優(yōu)點越來越多,變成一個人見人愛的好孩子!
書是一朵朵永不凋零的鮮花,一顆顆華彩四射的瑰寶;書是一條條潺潺的流水,流淌過身體的每一個角落,滌蕩人類的心靈;書是一塊塊彩色的卵石,鋪起一條幽靜的小路,讓我們通往知識的殿堂。
我從小酷愛看書。經(jīng)過了幾年的努力,已養(yǎng)成了每天堅持看一小時書的好習慣、養(yǎng)成每天摘錄精彩的開頭、好詞、好句。近幾天我又看了一本《中華美德故事》,其中《孔子好學不倦》這個故事對我啟發(fā)很大,受益頗深。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孔子的好學精神??鬃右呀?jīng)60多歲了,還要拜師學琴。他學琴與別人不一樣,別人迫不及待的要學新曲子,而孔子總是刻苦的練習基本功,腳踏實地的練,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鬃邮且粋€大學問家,知識豐富淵博,但他還要埋頭苦練,埋頭苦學,更何況我們還是沒有畢業(yè)的小學生呢?如果生活中遇到了難題,我們應該去請教老師或同學,這樣會使知識更加淵博。
學習是成功的鋪路石,是進步的階梯,是一條讓你變得知識淵博的`道路。只要你勤學、好學、博學、精學、樂學,就一定能取得成功。我們現(xiàn)在正是讀書的大好時光,更應該努力學習,做一個21世紀勤奮好學的好學生,長大以后才能為祖國做出貢獻,成為國家有用的人才。
書就像一片知識的海洋,讓我自由的暢游;書就像一塊知識的草地,讓我自由的奔跑;書就像一座巍峨的大山,讓我自由的攀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