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為指導教學所制定的詳細教學方案,它承載著教學設計和授課內(nèi)容。那么我們該如何編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呢?首先,我們需要充分了解教學內(nèi)容和教材要求,明確教學目標和學生需求。其次,我們要合理安排教學步驟,確保教學過程的連貫性和遞進性。同時,我們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能力水平,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另外,我們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和輔助材料,提高教學效果。最后,我們要及時進行教學評估和反思,不斷優(yōu)化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過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案資料,供廣大教師充分利用資源。
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篇一
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幾倍”與“幾個幾”的聯(lián)系。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推理、遷移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善于動腦的良好學習習慣和對數(shù)學的學習興趣。
4、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操作能力。
啟發(fā)、討論、競賽、直觀、游戲相結合式的綜合教學法。
學生準備三角形,圓形印尼(或圓片、三角形),教學掛圖。
一、設計問題情景,引入新課:
掛圖出示:校園里有一個美麗的大花壇,花壇里五顏六色的花開了,招來了許多蝴蝶。
教師:圖中有幾只白蝴蝶?有幾只花蝴蝶?花蝴蝶比白蝴蝶多幾只?
學生:2只白蝴蝶,6只花蝴蝶,花蝴蝶比白蝴蝶多4只,白蝴蝶比花蝴蝶少4只。
(揭示今天的學習內(nèi)容,板書:倍)。
二、談話討論共建倍的概念:
教師:我把兩只白蝴蝶看成一份。(課件展示1個圈,把兩只白蝴蝶圈上)。
花蝴蝶有幾個兩只呢?(課件展示3個圈,每兩只花蝴蝶圈一個圈)。
花蝴蝶與白蝴蝶比:板書白蝴蝶有兩只;花蝴蝶有3個兩只。
當花蝴蝶的只數(shù)有3份白蝴蝶那么多時,我們就說花蝴蝶的只數(shù)是白蝴蝶的3倍。
(板書:花蝴蝶的。只數(shù)是白蝴蝶的3倍)。
分組討論:
花蝴蝶的只數(shù)是白蝴蝶的幾倍?你是怎樣知道花蝴蝶的只數(shù)是白蝴蝶的3倍?
學生:因為花蝴蝶的只數(shù)和白蝴蝶比,白蝴蝶有2只,花蝴蝶有3個2只,所以花蝴蝶的只數(shù)是白蝴蝶的3倍。
學生:4倍,有4個2只。
教師:又飛來1只花蝴蝶和1只白蝴蝶,現(xiàn)在花蝴蝶的只數(shù)是白蝴蝶的幾倍呢?為什么?
共同小結:要回答花蝴蝶的只數(shù)是白蝴蝶的幾倍,就要看白蝴蝶有幾只,把它看成一份,再看花蝴蝶的只數(shù)有幾份白蝴蝶那么多?花蝴蝶的只數(shù),就是白蝴蝶的幾倍。
三、集體練習:
1、圖片展示:
教師:的個數(shù)是的幾倍?為什么?
老師:在黑板上擺。
教師:的個數(shù)是的2倍,誰會擺?同學們拿出學具自己擺或用印尼在練習本上印。
(請一個同學上臺擺,教師來回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學生完成)。
2、拍手游戲:
教師:第一次拍幾下?(3下)第二次拍幾個3下?(2個3下)。
第二次拍的是第一次的幾倍?
師生對拍:
教師:拍2下,要求學生拍的是自己的`4倍。
教師:拍1下,要求學生拍的是自己的5倍。
同桌對拍練習:
3、組織分小組找倍數(shù)關系比賽:
分小組說一說:
誰和誰比,以誰為標準,把誰看成一份,誰是誰的幾倍。(對一題加10分)。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小鳥的只數(shù)是熊貓的5倍。(5個2只,2只)。
猴子的只數(shù)是松鼠的2倍。(2個3只,3只)。
兔子的只數(shù)是大象的4倍。(4個1只,1只)……。
四、教師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對倍有了初步的認識。(將板書完整:倍的認識)。
板書設計:
倍的認識。
花蝴蝶的只數(shù)是白蝴蝶的3倍小鳥的只數(shù)是熊貓的5倍。
(5個2只,2只)。
(1份)猴子的只數(shù)是松鼠的2倍。
(2個3只,3只)。
兔子的只數(shù)是大象的4倍。
(4個1只,1只)。
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篇二
教材第12頁內(nèi)容及第13頁“看一看、說一說”題。對稱圖形。
1、結合欣賞民間藝術的剪紙圖案,以及服飾、工藝品與建筑等圖案,感知現(xiàn)實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對稱現(xiàn)象。
2、通過折紙、剪紙、畫圖、圖形分類等操作活動,體會對稱圖形的特征,能畫出簡單的圖形的對稱軸。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歸納概括能力。使學生能畫出簡單的圖形的對稱軸。
4、滲透圖形美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愛國主義情感。
理解對稱圖形的特征,能畫出簡單的圖形的對稱軸。
1、判斷對稱圖形,按要求畫出對稱軸。
2、能正確找出全部的對稱軸。
1、教具:投影片、圖片、剪刀、彩紙。
2、學具:蝴蝶幾何圖片、彩筆、剪刀和三張手工紙。
出示一些對稱圖形,引導學生觀察:
你們看這些圖形好看嗎?觀察這些圖形有什么特點?
你能舉出一些特點和上圖一樣的物體圖形嗎?
從哪兒可以分為左邊和右邊?請同學到前邊來指一指。
你怎么知道圖形的左邊和右邊相同?還有別的辦法嗎?
用手中蝴蝶圖形動手試一試,互相討論。(對折,圖形左右兩邊完全合在一起,也就是完全重合。)。
你能不能很快剪出一個圖形,使左右兩邊能完全重合?可以討論,看一看其他同學是怎么剪的。(把紙對折起來,再剪。)。
1、對稱圖形的概念。
以剪出的圖形為例,貼在黑板上。
問:你們剪出的這些圖形都有什么特點?
師:像這樣的圖形就是對稱圖形。(板書課題)。
折痕所在的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畫在圖上)。
問:現(xiàn)在誰能準確說出什么是對稱圖形?什么是對稱軸。
2。加深理解概念。
以小組為單位,說一說,你剛才剪的圖形叫做什么圖形?為什么?
畫出自己剪的圖形的對稱軸。注意對稱軸是一條直線,兩端可以無限的延長。
(一)反饋練習:
1、電腦出示第13頁“看一看、說一說”題:判斷下面的圖形是不是對稱圖形?為什么?指出對稱軸。
生:蝴蝶、臉譜、天安門等是對稱圖形?;ú紙D不是對稱圖形,無論怎樣折,兩側都不能完全重合,因此它就沒有對稱軸。
2、拿出自己課前準備的圖形,折一折,看一看哪些是對稱圖形?請畫出它們的對稱軸。
投影出示,折一折,說明是否是對稱圖形,并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幾條對稱軸?
生邊回答老師邊填在投影片上,試用小棒擺出對稱軸。
(二)拓展練習:
同學們,我們每天都要與數(shù)字、漢字和字母打交道,你們知道嗎?在這些字母中有許多也是對稱的,不信你找找看。
1、你的學號是多少?這個數(shù)字是對稱的嗎?
2、你的名字中的哪個漢字是對稱的?
3、你名字的拼音中,哪個字母是對稱的?
4、你還發(fā)現(xiàn)了哪些有趣的對稱?
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篇三
1、知識與技能:通過對算法的比較探索,使學生在已有經(jīng)驗的基礎上,運用遷移類推進行計算,自己得出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連續(xù)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使學生理解“十位滿十向百位進1”的算理,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過程與方法:經(jīng)歷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以及有順序地、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3、情感態(tài)度:在自主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養(yǎng)成獨立思考與善于傾聽的.習慣。
制作相關教學課件。
能正確筆算連續(xù)進位的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
正確掌握連續(xù)進位的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
1、眼急腦快(口算)。
利用羊村為了迎接亞運盛會,舉行了圣火接力賽,讓學生通過口算來幫助小羊勝利的完成任務為切入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逐一出示口算題,指名學生說出結果。
8+7=9+5=8+42=46+9=。
34+53=28+12=520+300=。
2、心明手巧(筆算)。
師:同學們很順利就迎接到了圣火,但如果想把火炬保留下來,必須打開密碼箱才行,你們有信心把火炬保管好嗎?現(xiàn)在請拿出練習本,用豎式算一算,密碼是多少,看誰算得好。
筆算下列各題:25+38=45+29=。
學生獨立用豎式進行計算后匯報結果并引導學生觀察。
師:仔細觀察這兩個豎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同學的?
3、激趣引入。
師:同學們真聰明,很快就幫羊村完成了這意義重大的任務,村長為了表揚我們對他們工作的支持,決定請我們?nèi)⒂^野生動物園,高興嗎?準備好,看看你認識那些野生動物。
伴隨悠揚的音樂,課件分別演示熊貓、東北虎、丹頂鶴、蜥蜴、青蛙、金絲猴、藏羚羊等受保護野生動物。
1、分析統(tǒng)計表,提出問題。
(1)引導學生觀察中國部分動物種數(shù)統(tǒng)計表,注意思考從“已知種數(shù)”到“瀕危和受威脅種數(shù)”的數(shù)量有什么變化?并結合數(shù)據(jù)教育學生愛護野生動物。
(3)出示第一個問題:中國特有的鳥類和爬行類一共有多少種?讓學生思考。
2、嘗試解答。
(1)師:這個問題你會列式嗎?請用豎式算一算結果是多少。
(98+25=)。
(2)指名一生板演,其他學生獨立計算。
(3)師生齊分析學生完成的情況,并讓學生說出計算過程。
(4)結合課件的演示引導學生把這題的計算過程再說一遍,突出“那一位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BR> 3、比較總結。
(1)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打開密碼箱的兩題和例題,同桌互相交流討論,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匯報交流結果,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
(3)通過比較總結出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加)的計算方法、特點并引出課題。
1、神機妙算(直接寫出結果)。
65396743。
+78+86+95+88。
學生獨立計算出結果,教師巡視。
指名說出結果及計算過程。
2、拔蘿卜(用豎式計算)。
58+9468+5286+77。
(1)學生獨立用豎式計算出結果,同時指3名學生到黑板上板演計算過程,教師巡視學生的完成情況。
(2)讓3名學生當小老師,批改同學的計算。(提醒學生注意不要把算式的數(shù)抄錯)。
(3)集體評講學生的完成的情況。
3、配鑰匙(連一連)。
師:班長暖羊羊它負責小羊們的日常生活,但它不小心把小羊房間的鑰匙給調(diào)亂了,你們能幫幫暖羊羊,把鑰匙給配好嗎?同桌互相討論一下,看誰找得又快又準確!
58+9458+6759+7579+89。
125168152158134。
指名學生說說如何算得又快又準。
4、活學活用(解決問題)。
師:你會解答嗎?請把你的算式寫在書上。
巡視學生的解答情況,并指名說出解答的算式。
師:除了上面這個問題,你還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5、想一想(擴展延伸)。
兩位數(shù)加上的兩位數(shù)加和是多少?
同學們想一想,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篇四
使學生結合實際認識長度單位千米,熟記1千米=1000米。
教學步驟。
教學前可利用課外活動、隊活動等時間進行一些觀察度量等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一些感性知識。
a、參觀車丫和碼頭,看看汽車、火車和輪船的航運里程票價表。
b、觀察公路的里程碑,并從這塊里程碑直到下塊里和碑,實地觀看100米------5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體會一下1千米的實際長度。
c、測量操場四周的長度(或跑道的長度),算一算要繞幾圈(或直幾個來回)才是1000米。這樣使學生對“千米”的長短有初步的了解。
1、提問: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
2、口答:1米等于幾分米,1分米等于幾厘米,1厘米等于幾毫米,1米等于幾厘米。
3、填括號(說一說推理過程):
2米=()分米50分米=()米。
6厘米=()毫米30厘米=()分米。
7分米=()厘米80毫米=()厘米。
1、導入新課。
測量兩個城市之間的路程用什么單位合適呢?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
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2、聯(lián)系實際,初步認識“千米”。
(1)知道了1米的長度,你能想象出1000米有多長嗎?
(2)出示運動場遺產(chǎn)示意圖,引導學生觀察并想象:運動場的`跑道,一圈通常是400米,跑2圈半大約是1000米。
(3)推出“千米”概念,揭示進率。
a、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就是1千米,即1千米=1000米。
要表示一個距離的長短,能一不能只看數(shù)字:還要看什么?
1、根據(jù)實際情況正確選用單位。
教室長3(),小明身高130();高速公路長50();鉛筆尖長4()。
2、把下面各數(shù)按從小到大排列起來。
2厘米2分米2千米2米粉2毫米。
4、要求學生課后以小組為單位做第71頁“做一做”,中的兩道實踐題。
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篇五
教學內(nèi)容: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jīng)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jīng)驗,并通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jīng)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本單元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學習辨認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并認識簡單的路線圖。
例1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例2使學生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例3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四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例4使學生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例5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八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學目標:
1.通過現(xiàn)實的數(shù)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2.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3.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教具準備:
東、南、西、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創(chuàng)造情景讓學生說說“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轉”。復習和感受方位。
2、組織學生活動: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師:“誰認得東、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樣認識的?”
4、出示課題:東西南北。
二、新知:
1、早晨,太陽從哪邊升起?引出東。
2、指一指哪邊是東?教室的東邊有什么?(黑板)。
3、東和西是相對的,那西邊是哪邊呢?教室的西邊有什么?
5、完成書本填空和做一做:
出示例1掛圖:
圖書館在操場的東面,體育館在操場的()面。教學樓在操場的()面,大門在操場的()面。
完成“做一做”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2題。
先觀察,你從對話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確定了兩個方向:北和西)。
你能說說哪邊是東、哪邊是南嗎?說說房間是怎樣布置的?東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戲”。
3、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我們學校的東西南北方向?各個方向各有什么?
4、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我們南寧市的東西南北方向?(瑯東、西鄉(xiāng)塘、江南區(qū)、城北區(qū))。
5、背兒歌:
早晨起床面向太陽,前邊是東后邊是西,左邊是北右邊是南。
四、小結。
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篇六
1、能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通過學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轉一轉、說一說等活動增強學生間的交流,培養(yǎng)學習興趣。
能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多媒體課件、小棋子若干、轉盤、彩筆。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1、復習“一定、不可能、可能”
(師出示兩盒棋子,1號盒有6個藍棋子,2號盒有1個藍棋子,5個紅棋子。)。
師:哪個盒子里一定能摸出藍棋子?
生:1號盒一定能摸出藍棋子。
師:哪個盒子不可能摸出紅棋子?
生:1號盒不可能摸出紅棋子。
師:哪個盒子可能摸出紅棋子也可能摸出藍棋子?
生:2號盒子可能摸出紅棋子也可能摸出藍棋子。
2、導入。
師:現(xiàn)在老師如果從2號盒內(nèi)摸一個棋子,同學們猜一下會是什么顏色?(生大部分猜紅棋子)。
師:為什么猜紅棋子的多,猜藍棋子的少呢?真是這樣的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可能性(二)(板書課題:可能性二)。
(設計意圖:這樣導入不僅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復習了舊知,而且還生成了新的數(shù)學問題,從而自然的過渡到新知的學習中來。)。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一)、教學例3。
(課件出示例3第一幅圖)。
師:下面請各小組拿出已準備好的學具,讓我們通過摸棋子游戲來驗證同學們的猜測吧。(盒里裝著5紅1藍6個棋子)。
(生躍躍欲試)。
1、小組合作驗證猜測結果。
師:請同學們先認真看一下活動要求。
(1)出示活動要求:
a:組長分好工有摸棋子的,有記錄的,組員按順序輪流摸棋子。
b:每次摸棋子前先將棋子搖勻,摸棋子時不能偷看。
c:摸出一個棋子記錄好顏色,再放回去,重復20次。
d:在摸棋子的過程中想一想:你們組摸到棋子的情況有哪些?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
(設計意圖:將活動要求展示出來加以強調(diào),有利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2)小組活動。
a:學生摸棋子并記錄結果。(師巡視,隨機指導)。
b:組內(nèi)交流。
師:現(xiàn)在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nèi)交流一下吧。(組內(nèi)交流,師巡視,隨機參與討論)。
(討論中讓學生明確:每次摸棋子的時候,每個棋子都有被摸出的可能;每次摸到棋子的顏色是不確定的,可能摸出紅棋子也可能摸出藍棋子。)。
(3)集體匯報交流。
a:小組匯報。
師:你愿意把你們組交流的情況展示給大家嗎?(生:愿意)。
師:你是第一個上來的,真勇敢!
生1:我們摸到的棋子,有紅色的也有藍色的,因為盒內(nèi)既有紅棋子也有藍棋子。
師:其他小組有補充嗎?
生2:我發(fā)現(xiàn)我們組有時摸出紅棋子有時摸出藍棋子,但是摸出紅棋子的次數(shù)多,因為盒內(nèi)的紅棋子比藍棋子多。
師:說得不錯!誰還想說?
生3:我發(fā)現(xiàn)我們組摸出的棋子既有紅色的也有藍色的,紅棋子多所以摸到紅棋子的'機會大。
師:說得真不錯!其他小組也是這種結果嗎?(生:是)。
b:共同優(yōu)化,形成結論。
師:通過交流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生思考)。
生1:雖然各小組摸到紅棋子與白棋子的次數(shù)不一定相同,但都是摸出紅棋子的次數(shù)多,摸出藍棋子的次數(shù)少。
師:說得好!
生2:每個小組都是摸出紅棋子的次數(shù)比摸出藍棋子的次數(shù)多,摸出藍棋子的次數(shù)比摸出紅棋子的次數(shù)少。
師:說的很詳細!還有要說的嗎?
生3:各小組摸棋子的情況都說明,紅棋子多所以摸出紅棋子的次數(shù)多。
師:嗯,簡單明了。
生……。
師強調(diào):同學們說的“摸出紅棋子次數(shù)多摸出藍棋子次數(shù)少”,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可能性大小”(板書:可能性大小)。
師小結:每一個棋子被摸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紅棋子和藍棋子的數(shù)量不一樣,所以摸出紅棋子的可能性與摸出藍棋子的可能性大小就不一樣。多次試驗證明紅棋子的數(shù)量多摸到紅棋子的可能性大;相反,藍棋子的數(shù)量少摸到藍棋子的可能性就小。(隨機板書)。
師: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證明了自己的猜測是正確的。老師真為你們高興!
(設計意圖:把課堂交給學生,學生通過“摸一摸、想一想、說一說”經(jīng)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逐步豐富對不確定現(xiàn)象和可能性大小的體驗。)。
2、根據(jù)結論推測。
師:如果現(xiàn)在讓你再摸一次,你一定能摸出紅棋子嗎?
生:不一定。
師:下面請同學們實際摸摸看(生每人摸一次)。
(可能既有摸到紅棋子的,也有摸到藍棋子的)。
師:雖然我們知道了摸出紅棋子的可能性大,但在單次試驗中我們并不能確定會摸出紅棋子。
(設計意圖:讓學生再摸一次,引起認知沖突,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不確定現(xiàn)象的特點,體會概率雖然能幫我們了解不確定現(xiàn)象的規(guī)律,但并不能提供準確無誤的結論。)。
3、應用。
師:下面看看同學們掌握的怎么樣了?
a:(課件出示p106做一做左題)。
師:你知道每種顏色占整個圓的幾分之幾嗎?生答。
師:那么指針停在哪個區(qū)域的可能性大呢?生答。
b:獨立解決右題,集體訂正。
(設計意圖:既讓學生明確數(shù)量多少與可能性大小的聯(lián)系,也為以后學習可能性的精確值作鋪墊。)。
(二)教學例4。
(課件出示例4插圖)。
師:請同學們看例4,剛才我們解決了兩種顏色的問題,現(xiàn)在是三種顏色的了,你敢挑戰(zhàn)嗎?(生:敢)。
師:很好!如果讓你只摸一個棋子可能是什么顏色的呢?請在小組內(nèi)交流一下。(生交流)。
指名匯報:如果只摸一個棋子可能是紅色的,可能是藍色的,也可能是綠色的。
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篇七
教材p105、106頁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練一練”,練習二十三第1-4題。
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建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發(fā)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長方形紙片2張,正方形紙片1張;直尺1把,三角尺1塊。
一、復習引新
1、下面圖里哪些是線段?為什么?(出示小黑板)
2、比一比,下面圖里哪些是直角。(出示小黑板)
指出:要知道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3、引入新課。
我們認識了線段和直角之后,就可以來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了。
(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引入長方形和正方形。
(1)讓學生觀察數(shù)學書的封面,要求學生跟老師一起用手指沿封面的邊指一周。
提問:課本的封面、黑板的面都是什么形狀的?(板書:長方形)
讓學生觀察黑板的面,教師指一指。
(2)出示:長方形紙片。提問:這張紙片的面是什么形狀?
提問:長方形由幾條線段圍成?
(板書: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3)提問:平時你看到的方桌的桌面是什么形狀?(板書:正方形)
你能舉出日常生活當中有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的。
出示正方形紙片。
提問:正方形也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
齊讀: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2、認識長方形。
(1)數(shù)一數(shù),長方形有幾條邊,幾個角?(板書:四條邊四個角)
(2)引導學生對折。先說明“對邊”,并讓學生自己指一指哪些邊是對邊?
學生對折,得出:對邊相等。(板書:對邊相等)
用尺量一量,長方形紙片上4個角都是什么角?
提問后板書:都是直角。
(3)你能總結出,長方形有什么特點嗎?
學生回答同時,教師把長方形貼在黑板上。
(4)說明長方形的長和寬。讓學生指一指。
3、認識正方形
(1)讓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紙片,跟著了老師折一折。
(2)觀察一下正方形紙片,正方形有幾條邊和幾個角?
(3)請同學們拿出直尺量一量,四條邊有什么關系?用三角板比一比,四個角有什么特點。
(4)你能總結出正方形有什么特點嗎?
你見過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
板書:四條邊,四個角都相等,都是直角。
說明正方形的邊長。提問:正方形的邊長有什么關系。
4、總結特征。
(2)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三、課堂作業(yè)
練習二十三第4題。
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篇八
1、通過“猜測——試驗——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讓學生經(jīng)歷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過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體會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初步感受隨機現(xiàn)象的統(tǒng)計規(guī)律性。
2、能對一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進行描述,結合具體情境,能對某些事件進行推理,知道其可能性的大小。
3、在與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體會數(shù)學學習與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求實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
學生通過試驗操作、分析推理感受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利用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多媒體課件、轉盤、盒子、布袋、乒乓球等。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嗎?今天我們來玩摸球游戲。(板書:課題)
二、體驗“不可能”
師:老師這里有個盒子,看看盒子(空盒子),猜一猜老師會摸出什么東西?(學生猜想)
師:請認真看(倒轉空盒子)老師有可能從盒子里摸出東西嗎?為什么?
生:因為盒子里什么東西也沒有,所以不可能摸出東西。(板書:不可能)
三、體驗“一定”
師:現(xiàn)在老師把1個黃球放到盒子里,猜一猜老師會摸出什么東西?
生:黃球。
師:一定是黃球嗎?
生:一定,因為盒子里只有黃球。(板書:一定)
四、體驗“可能”
師:如果再多放1個白球到盒子里。然后繼續(xù)摸球,你想一想老師會摸出的球會是什么顏色,猜一猜。
生:可能是白球,可能是黃球。
師:也就是說,這次摸球出現(xiàn)兩種可能??赡苁恰ㄉR答),也可能是……(生齊答)。(板書:可能)
老師這里有9個黃色乒乓球和一個白色乒乓球。
1、猜想
2、實驗
就采用大家的辦法,要通過實驗來驗證[板書:實驗]一下我們的猜想是不是成立?
學生小組內(nèi)摸球,教師巡視指導。
3、驗證
(生討論交流)
4、推測
我們用驗證的結果來推測一下,要想摸到白球的可能性變大一些,可以怎么辦?
(學生各抒己見)
5、總結規(guī)律
通過這個活動,驗證了我們的猜想。黃球的數(shù)量比白球多,摸出黃球的可能性大。白球數(shù)量比黃球少,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就小。也可以說我們很可能摸到黃球,偶爾能摸到白球。
板書:在一定的條件下:
數(shù)量黃球多大(很可能)
可能性
白球少?。ㄅ紶枺?BR> 鞏固新知,應用拓展。
(1)出示:袋子里有2紅、4黃、8白三種顏色的球,一共有14個球,任意摸出一個球,會是什么顏色呢?(學生猜測)
(2)實驗驗證:(學生現(xiàn)場摸球,教師及時記錄)
(3)深化結論:通過這次摸球,你有什么新的的發(fā)現(xiàn)?
(可能性大小與物體數(shù)量多少是密切相關的。)
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篇九
1.結合具體情景,體會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乘法的意義。
2.理解并掌握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能正確計算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乘法。
3.在學習過程中初步學習簡單的歸納、類比和有條理地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能力。
4.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堅定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師出示:28×4=16×7=29×4=43×2=12×4=
這節(jié)課我們就在學習了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筆算的基礎上,研究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
板書課題。
1.教學例1
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中說的“每天往返兩次”是什么意思嗎?怎樣要這樣列式呢?
同學們會算這道題嗎?那你們會算什么?
能說一說這節(jié)課學習的內(nèi)容與前面學習的內(nèi)容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嗎?
請同學們用你們掌握的方法完成243×2,132×3。
2.教學例2
要求買3個微波爐要用多少錢?該怎樣列式?
能說一說這個算式是什么意思嗎?
你覺得在計算連續(xù)進位的乘法時,要注意些什么呢?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五第1題。
(2)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五第2題。四、課堂小結
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篇十
1.板演(指名兩個學生到黑板上演算):
20+40+30= 10+40+20= 3+20+6=
70-20-40= 80-50-10= 65-5-20=
(二)學習新課
1.出示例1 28+34+23=
啟發(fā)提問:
(1)連加式題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2)用豎式怎樣計算?
小結性提問:
(1)計算連加式題,先加什么,再加什么?
(2)計算連加兩步式題,應注意些什么?
在此基礎上得出:
教師介紹簡便寫法.為了書寫簡便,我們可以把兩個豎式連起來寫.即
提問:這種寫法和原來的寫法有什么不同?簡便在什么地方?
做一做:
46+25+17=
2.出示例2 52-20-18=
啟發(fā)性提問:
(1)這是一道什么樣的兩步式題?
教師通過行間巡視,可能發(fā)現(xiàn)有以下三種情況,教師先出示第(1)(2)種.
通過學生評議,兩種算法都是正確的,而第(2)種是用簡便算法,值得提倡.
再出示第(3)種算法.
小結性提問:
(1)計算連減式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計算連減兩步式題,應注意什么?
(三)鞏固反饋
1.基本練習
可以讓學生直接在書上填寫.
2.對比性練習
(1)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54+26+15= 90-58-24=
直接在書上第2頁做,可以列兩個豎式,也可以用簡便寫法.
(2)口算下面各題.(書上第2頁,直接在書上寫得數(shù))
7+59+20= 72-6-40=
3.趣味性練習(練習一第1題)
把每行的三個數(shù)加起來.
把練習一的第1題,如上圖那樣,把每行三個數(shù)的旁邊畫一個括號,把得數(shù)填在括號里.
4.課后練習
練習一的第1題和第2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篇十一
探索并掌握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被除數(shù)最高位上的數(shù)比除數(shù)?。┑挠嬎惴椒?,并能正確計算。
結合具體的情境進行估算,逐步培養(yǎng)估算意識與能力。
探索并掌握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
能正確計算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
小黑板、幻燈。
同學們知道,在偏遠山區(qū)有很多貧困的學生,今天咱們學校要搞一個活動,為他們獻“愛心”。
2、試著列式解決。
3、估計商是多少,在小組內(nèi)說一說估計的過程。
4、列豎式計算,引出被除數(shù)百位上的“5”比除數(shù)“6”小怎么辦?
5、學生獨立計算,在小組內(nèi)交流計算過程。
6、全班交流,講清算理。
7、進行驗算。
1、試一試:
(1)如果把這些書送給4所希望小學,先估計平均每所小學分到多少本,再算一算。
(2)王老師有100元,最多可以買幾盒拼圖,還剩多少元?
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了什么知識?(由學生自己進行總結)
課后反思:
本節(jié)課要使學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被除數(shù)最高位上的數(shù)比除數(shù)小)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結合具體的情境進行估算,逐步培養(yǎng)估算意識與能力。
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篇十二
例6、例7,練一練,練習十二第1-4題。
1、理解用乘法驗算除法的方法,提高學生筆算的正確性,培養(yǎng)學生的驗算習慣和計算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比較、概括等初步的思維能力。
提高學生筆算的正確性,培養(yǎng)學生的驗算習慣和計算能力。
小黑板、投影片。
1.根據(jù)下列乘法算式寫除法算式。
8×3=242×9=187×6=42
學生口答。思考:乘法里的積到除法里是什么數(shù)?
提出:從這里看出,在相應的乘、除法算式里,乘法里的積就是除法里的被除數(shù)。
2.計算下列每組題的得數(shù)。
18÷3=48÷2=
6×3=24×2=
(1)學生口答。
(2)讓學生看每組算式。
想一想:商與除數(shù)相乘,結果等于什么?學生回答后,出示結論。
說明驗算除法的方法。(出示小黑板:驗算除法,用商和除數(shù)相乘)
1.這節(jié)課,就用商和除數(shù)相乘,看是不是等于被除數(shù)這種方法,來進行除法的驗算。(板書課題:除法的驗算)
2.教學例6。
(1)這道題大家會算嗎?請做在自己的練習本上。(同時指名1人板演)
(2)要檢查算出的商47對不對,應該怎樣驗算呢?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列出豎式×6,一起算出得數(shù)282。
根據(jù)驗算的結果,除法算得對不對?你是怎樣看出來的?(強調(diào)看乘法的結果是不是等于原來的被除數(shù)。等于被除數(shù),就說明除法做對了)
橫式上的得數(shù)應該寫多少?(板書橫式得數(shù),并強調(diào)在驗算正確之后,要寫除法里的商)
3.組織練習。
(1)做“練一練”前兩題。
指名2人板演,其余學生分兩組,每組一道題,要求驗算。
(2)集體訂正。先看除法計算,再提問學生是怎樣驗算的,檢查驗算過程。
(3)提問:通過剛才的練習,你知道檢查除法算得對不對,要怎樣驗算嗎?
說明如果題里要求驗算,就要在練習本上列豎式驗算;題里沒有要求驗算的,要自己在草稿紙上自覺驗算。
4.教學例7。
(1)除法計算除了像上面的題正好除盡外,有時候還會有余數(shù)。驗算有余數(shù)的除法,可以先用商和除數(shù)相乘,再加上余數(shù),看是不是等于被除數(shù)。(出示小黑板:驗算有余數(shù)的除法,用商和除數(shù)相乘,再加余數(shù))下面看例7,學習有余數(shù)除法的驗算。
(2)出示例7。
指名1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思考:這道題商是幾,余數(shù)是幾?根據(jù)上面驗算有余數(shù)除法的方法,你能驗算嗎?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驗算。
(4)誰再說一下,例7和例6的驗算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5.組織練習。
(1)做“練一練”后一題。
指名1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每組一題。
集體訂正。重點看是怎樣算的,再看結果是不是等于被除數(shù)。
(2)誰再來說一說,有余數(shù)的除法要怎樣驗算?
1.做練習十二第1題前2題。
指名板演,其余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做練習十二第2題。
指名板演,其余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做練習十二第3題。
指名板演,其余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練習十二第1題后4題,第4題。
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篇十三
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是建立在上節(jié)課學習了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算法,以及對乘法的進位也有一定經(jīng)驗的基礎上進行的,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進位)的算法。本節(jié)課主要通過“電影院”這一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引導學生觀察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讓學生在經(jīng)歷具體的活動中,拓展學生的思維,體驗算法策略的多樣化,進一步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有進位)的算法。
我班學生思維活躍,能積極參與數(shù)學學習活動,對數(shù)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欲;并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較強的實踐能力;能結合具體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已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對處理乘法的進位,也有一定的經(jīng)驗,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將更進一步的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進位)的算法。
1、知識與技能。
(1)結合“電影院”的具體情境。進一步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有進位)的計算方法。
(2)對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有進位)能進行估算和計算。
(3)能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在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比較分析、歸納總結、與人交流、合作學習的能力。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實際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學習及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豐富的情感體驗,感知數(shù)學的價值,增進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考問題的習慣。
(2)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增強對數(shù)學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最喜歡看的電影是什么?在哪里看的?
師揭題:今天我們就去電影院發(fā)現(xiàn)新的知識。
板書:電影院
1、觀察情景圖,提出數(shù)學問題
1)課件播放情景圖,讓學生仔細觀察,找出圖中的數(shù)學信息
有500人,共有21排座位,每排可坐26人。
2)讓學生根據(jù)數(shù)學信息提出數(shù)學問題
估計學生會提出:
a、電影院的座位夠嗎?
b、這個電影院一共有多少個座位?
2、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1)估算“電影院的座位夠嗎?”
讓學生獨立思考后在班內(nèi)反饋,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思考過程,只要學生講的合理就給以肯定。
2)計算
引導學生進行就算求解“這個電影院一共有多少個座位?”
列式:2126=
a、學生獨立思考,并把自己的思考過程記錄在練習本上。
師進行巡視指導,特別針對一些用豎式計算的學生進行幫助和引導,讓他們注意乘法時的進位。
b、小組內(nèi)交流、討論算法。
c、班內(nèi)反饋
估計學生出現(xiàn)的答案有:
1、2620=520261=26520+26=546
2、2621=2637=787=546
3、豎式計算
重點對豎式計算進行匯報。讓學生進行質(zhì)疑,并在質(zhì)疑和釋疑的過程中,讓學生掌握有進位的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算法和算理。
引導學生完整答題
2126=546(個)
答:這個電影院一共有546個座位。
3)揭題
讓學生仔細觀察今天的乘法豎式,思考今天和昨天學習的有什么不同。
引導學生總結出今天學習的是用豎式計算有進位的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乘法
師進行板書:電影院-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有進位)的乘法
1、讓學生計算2428
1)學生獨立完成后讓學生在班內(nèi)反饋,重點讓學生匯報自己的計算過程,班內(nèi)其他學生進行判斷。
2)學生匯報后,讓班內(nèi)所有學生同位間說說自己的計算過程。
2、計算15363543
1)讓學生同位間進行比賽做題,同位的兩位學生每人選擇不同的題目進行計算。
2)學生同位交換,相互檢查,并讓對方講出計算過程,自己進行判斷。
3)班內(nèi)反饋
對做正確的學生給以鼓勵和表揚。
3、解決課本29頁第3題
1)讓學生仔細審題,找出題目的數(shù)學信息和數(shù)學問題。
2)學生獨立完成題目。
3)班內(nèi)反饋
3223=736(名)
答:共有736名運動員參加。
重點讓學生說出算式的意義和計算的過程。
對做對的學生給以鼓勵。
1、談談自己今天的收獲,可以是學習的內(nèi)容,也可以是自己學習方法。
2、評價自己所在小組和自己今天的表現(xiàn)如何?
做課本29頁第2、4、題
電影院
--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有進位)的乘法
2126=546(個)
1、2620=520261=26520+26=546
2、2621=2637=787=546
3、豎式計算
答:這個電影院一共有546個座位。
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篇一
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幾倍”與“幾個幾”的聯(lián)系。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推理、遷移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善于動腦的良好學習習慣和對數(shù)學的學習興趣。
4、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操作能力。
啟發(fā)、討論、競賽、直觀、游戲相結合式的綜合教學法。
學生準備三角形,圓形印尼(或圓片、三角形),教學掛圖。
一、設計問題情景,引入新課:
掛圖出示:校園里有一個美麗的大花壇,花壇里五顏六色的花開了,招來了許多蝴蝶。
教師:圖中有幾只白蝴蝶?有幾只花蝴蝶?花蝴蝶比白蝴蝶多幾只?
學生:2只白蝴蝶,6只花蝴蝶,花蝴蝶比白蝴蝶多4只,白蝴蝶比花蝴蝶少4只。
(揭示今天的學習內(nèi)容,板書:倍)。
二、談話討論共建倍的概念:
教師:我把兩只白蝴蝶看成一份。(課件展示1個圈,把兩只白蝴蝶圈上)。
花蝴蝶有幾個兩只呢?(課件展示3個圈,每兩只花蝴蝶圈一個圈)。
花蝴蝶與白蝴蝶比:板書白蝴蝶有兩只;花蝴蝶有3個兩只。
當花蝴蝶的只數(shù)有3份白蝴蝶那么多時,我們就說花蝴蝶的只數(shù)是白蝴蝶的3倍。
(板書:花蝴蝶的。只數(shù)是白蝴蝶的3倍)。
分組討論:
花蝴蝶的只數(shù)是白蝴蝶的幾倍?你是怎樣知道花蝴蝶的只數(shù)是白蝴蝶的3倍?
學生:因為花蝴蝶的只數(shù)和白蝴蝶比,白蝴蝶有2只,花蝴蝶有3個2只,所以花蝴蝶的只數(shù)是白蝴蝶的3倍。
學生:4倍,有4個2只。
教師:又飛來1只花蝴蝶和1只白蝴蝶,現(xiàn)在花蝴蝶的只數(shù)是白蝴蝶的幾倍呢?為什么?
共同小結:要回答花蝴蝶的只數(shù)是白蝴蝶的幾倍,就要看白蝴蝶有幾只,把它看成一份,再看花蝴蝶的只數(shù)有幾份白蝴蝶那么多?花蝴蝶的只數(shù),就是白蝴蝶的幾倍。
三、集體練習:
1、圖片展示:
教師:的個數(shù)是的幾倍?為什么?
老師:在黑板上擺。
教師:的個數(shù)是的2倍,誰會擺?同學們拿出學具自己擺或用印尼在練習本上印。
(請一個同學上臺擺,教師來回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學生完成)。
2、拍手游戲:
教師:第一次拍幾下?(3下)第二次拍幾個3下?(2個3下)。
第二次拍的是第一次的幾倍?
師生對拍:
教師:拍2下,要求學生拍的是自己的`4倍。
教師:拍1下,要求學生拍的是自己的5倍。
同桌對拍練習:
3、組織分小組找倍數(shù)關系比賽:
分小組說一說:
誰和誰比,以誰為標準,把誰看成一份,誰是誰的幾倍。(對一題加10分)。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小鳥的只數(shù)是熊貓的5倍。(5個2只,2只)。
猴子的只數(shù)是松鼠的2倍。(2個3只,3只)。
兔子的只數(shù)是大象的4倍。(4個1只,1只)……。
四、教師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對倍有了初步的認識。(將板書完整:倍的認識)。
板書設計:
倍的認識。
花蝴蝶的只數(shù)是白蝴蝶的3倍小鳥的只數(shù)是熊貓的5倍。
(5個2只,2只)。
(1份)猴子的只數(shù)是松鼠的2倍。
(2個3只,3只)。
兔子的只數(shù)是大象的4倍。
(4個1只,1只)。
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篇二
教材第12頁內(nèi)容及第13頁“看一看、說一說”題。對稱圖形。
1、結合欣賞民間藝術的剪紙圖案,以及服飾、工藝品與建筑等圖案,感知現(xiàn)實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對稱現(xiàn)象。
2、通過折紙、剪紙、畫圖、圖形分類等操作活動,體會對稱圖形的特征,能畫出簡單的圖形的對稱軸。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歸納概括能力。使學生能畫出簡單的圖形的對稱軸。
4、滲透圖形美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愛國主義情感。
理解對稱圖形的特征,能畫出簡單的圖形的對稱軸。
1、判斷對稱圖形,按要求畫出對稱軸。
2、能正確找出全部的對稱軸。
1、教具:投影片、圖片、剪刀、彩紙。
2、學具:蝴蝶幾何圖片、彩筆、剪刀和三張手工紙。
出示一些對稱圖形,引導學生觀察:
你們看這些圖形好看嗎?觀察這些圖形有什么特點?
你能舉出一些特點和上圖一樣的物體圖形嗎?
從哪兒可以分為左邊和右邊?請同學到前邊來指一指。
你怎么知道圖形的左邊和右邊相同?還有別的辦法嗎?
用手中蝴蝶圖形動手試一試,互相討論。(對折,圖形左右兩邊完全合在一起,也就是完全重合。)。
你能不能很快剪出一個圖形,使左右兩邊能完全重合?可以討論,看一看其他同學是怎么剪的。(把紙對折起來,再剪。)。
1、對稱圖形的概念。
以剪出的圖形為例,貼在黑板上。
問:你們剪出的這些圖形都有什么特點?
師:像這樣的圖形就是對稱圖形。(板書課題)。
折痕所在的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畫在圖上)。
問:現(xiàn)在誰能準確說出什么是對稱圖形?什么是對稱軸。
2。加深理解概念。
以小組為單位,說一說,你剛才剪的圖形叫做什么圖形?為什么?
畫出自己剪的圖形的對稱軸。注意對稱軸是一條直線,兩端可以無限的延長。
(一)反饋練習:
1、電腦出示第13頁“看一看、說一說”題:判斷下面的圖形是不是對稱圖形?為什么?指出對稱軸。
生:蝴蝶、臉譜、天安門等是對稱圖形?;ú紙D不是對稱圖形,無論怎樣折,兩側都不能完全重合,因此它就沒有對稱軸。
2、拿出自己課前準備的圖形,折一折,看一看哪些是對稱圖形?請畫出它們的對稱軸。
投影出示,折一折,說明是否是對稱圖形,并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幾條對稱軸?
生邊回答老師邊填在投影片上,試用小棒擺出對稱軸。
(二)拓展練習:
同學們,我們每天都要與數(shù)字、漢字和字母打交道,你們知道嗎?在這些字母中有許多也是對稱的,不信你找找看。
1、你的學號是多少?這個數(shù)字是對稱的嗎?
2、你的名字中的哪個漢字是對稱的?
3、你名字的拼音中,哪個字母是對稱的?
4、你還發(fā)現(xiàn)了哪些有趣的對稱?
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篇三
1、知識與技能:通過對算法的比較探索,使學生在已有經(jīng)驗的基礎上,運用遷移類推進行計算,自己得出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連續(xù)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使學生理解“十位滿十向百位進1”的算理,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過程與方法:經(jīng)歷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以及有順序地、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3、情感態(tài)度:在自主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養(yǎng)成獨立思考與善于傾聽的.習慣。
制作相關教學課件。
能正確筆算連續(xù)進位的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
正確掌握連續(xù)進位的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
1、眼急腦快(口算)。
利用羊村為了迎接亞運盛會,舉行了圣火接力賽,讓學生通過口算來幫助小羊勝利的完成任務為切入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逐一出示口算題,指名學生說出結果。
8+7=9+5=8+42=46+9=。
34+53=28+12=520+300=。
2、心明手巧(筆算)。
師:同學們很順利就迎接到了圣火,但如果想把火炬保留下來,必須打開密碼箱才行,你們有信心把火炬保管好嗎?現(xiàn)在請拿出練習本,用豎式算一算,密碼是多少,看誰算得好。
筆算下列各題:25+38=45+29=。
學生獨立用豎式進行計算后匯報結果并引導學生觀察。
師:仔細觀察這兩個豎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同學的?
3、激趣引入。
師:同學們真聰明,很快就幫羊村完成了這意義重大的任務,村長為了表揚我們對他們工作的支持,決定請我們?nèi)⒂^野生動物園,高興嗎?準備好,看看你認識那些野生動物。
伴隨悠揚的音樂,課件分別演示熊貓、東北虎、丹頂鶴、蜥蜴、青蛙、金絲猴、藏羚羊等受保護野生動物。
1、分析統(tǒng)計表,提出問題。
(1)引導學生觀察中國部分動物種數(shù)統(tǒng)計表,注意思考從“已知種數(shù)”到“瀕危和受威脅種數(shù)”的數(shù)量有什么變化?并結合數(shù)據(jù)教育學生愛護野生動物。
(3)出示第一個問題:中國特有的鳥類和爬行類一共有多少種?讓學生思考。
2、嘗試解答。
(1)師:這個問題你會列式嗎?請用豎式算一算結果是多少。
(98+25=)。
(2)指名一生板演,其他學生獨立計算。
(3)師生齊分析學生完成的情況,并讓學生說出計算過程。
(4)結合課件的演示引導學生把這題的計算過程再說一遍,突出“那一位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BR> 3、比較總結。
(1)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打開密碼箱的兩題和例題,同桌互相交流討論,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匯報交流結果,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
(3)通過比較總結出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加)的計算方法、特點并引出課題。
1、神機妙算(直接寫出結果)。
65396743。
+78+86+95+88。
學生獨立計算出結果,教師巡視。
指名說出結果及計算過程。
2、拔蘿卜(用豎式計算)。
58+9468+5286+77。
(1)學生獨立用豎式計算出結果,同時指3名學生到黑板上板演計算過程,教師巡視學生的完成情況。
(2)讓3名學生當小老師,批改同學的計算。(提醒學生注意不要把算式的數(shù)抄錯)。
(3)集體評講學生的完成的情況。
3、配鑰匙(連一連)。
師:班長暖羊羊它負責小羊們的日常生活,但它不小心把小羊房間的鑰匙給調(diào)亂了,你們能幫幫暖羊羊,把鑰匙給配好嗎?同桌互相討論一下,看誰找得又快又準確!
58+9458+6759+7579+89。
125168152158134。
指名學生說說如何算得又快又準。
4、活學活用(解決問題)。
師:你會解答嗎?請把你的算式寫在書上。
巡視學生的解答情況,并指名說出解答的算式。
師:除了上面這個問題,你還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5、想一想(擴展延伸)。
兩位數(shù)加上的兩位數(shù)加和是多少?
同學們想一想,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篇四
使學生結合實際認識長度單位千米,熟記1千米=1000米。
教學步驟。
教學前可利用課外活動、隊活動等時間進行一些觀察度量等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一些感性知識。
a、參觀車丫和碼頭,看看汽車、火車和輪船的航運里程票價表。
b、觀察公路的里程碑,并從這塊里程碑直到下塊里和碑,實地觀看100米------5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體會一下1千米的實際長度。
c、測量操場四周的長度(或跑道的長度),算一算要繞幾圈(或直幾個來回)才是1000米。這樣使學生對“千米”的長短有初步的了解。
1、提問: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
2、口答:1米等于幾分米,1分米等于幾厘米,1厘米等于幾毫米,1米等于幾厘米。
3、填括號(說一說推理過程):
2米=()分米50分米=()米。
6厘米=()毫米30厘米=()分米。
7分米=()厘米80毫米=()厘米。
1、導入新課。
測量兩個城市之間的路程用什么單位合適呢?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
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2、聯(lián)系實際,初步認識“千米”。
(1)知道了1米的長度,你能想象出1000米有多長嗎?
(2)出示運動場遺產(chǎn)示意圖,引導學生觀察并想象:運動場的`跑道,一圈通常是400米,跑2圈半大約是1000米。
(3)推出“千米”概念,揭示進率。
a、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就是1千米,即1千米=1000米。
要表示一個距離的長短,能一不能只看數(shù)字:還要看什么?
1、根據(jù)實際情況正確選用單位。
教室長3(),小明身高130();高速公路長50();鉛筆尖長4()。
2、把下面各數(shù)按從小到大排列起來。
2厘米2分米2千米2米粉2毫米。
4、要求學生課后以小組為單位做第71頁“做一做”,中的兩道實踐題。
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篇五
教學內(nèi)容: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jīng)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jīng)驗,并通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jīng)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本單元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學習辨認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并認識簡單的路線圖。
例1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例2使學生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例3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四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例4使學生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例5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八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學目標:
1.通過現(xiàn)實的數(shù)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2.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3.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教具準備:
東、南、西、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創(chuàng)造情景讓學生說說“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轉”。復習和感受方位。
2、組織學生活動: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師:“誰認得東、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樣認識的?”
4、出示課題:東西南北。
二、新知:
1、早晨,太陽從哪邊升起?引出東。
2、指一指哪邊是東?教室的東邊有什么?(黑板)。
3、東和西是相對的,那西邊是哪邊呢?教室的西邊有什么?
5、完成書本填空和做一做:
出示例1掛圖:
圖書館在操場的東面,體育館在操場的()面。教學樓在操場的()面,大門在操場的()面。
完成“做一做”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2題。
先觀察,你從對話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確定了兩個方向:北和西)。
你能說說哪邊是東、哪邊是南嗎?說說房間是怎樣布置的?東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戲”。
3、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我們學校的東西南北方向?各個方向各有什么?
4、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我們南寧市的東西南北方向?(瑯東、西鄉(xiāng)塘、江南區(qū)、城北區(qū))。
5、背兒歌:
早晨起床面向太陽,前邊是東后邊是西,左邊是北右邊是南。
四、小結。
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篇六
1、能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通過學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轉一轉、說一說等活動增強學生間的交流,培養(yǎng)學習興趣。
能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多媒體課件、小棋子若干、轉盤、彩筆。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1、復習“一定、不可能、可能”
(師出示兩盒棋子,1號盒有6個藍棋子,2號盒有1個藍棋子,5個紅棋子。)。
師:哪個盒子里一定能摸出藍棋子?
生:1號盒一定能摸出藍棋子。
師:哪個盒子不可能摸出紅棋子?
生:1號盒不可能摸出紅棋子。
師:哪個盒子可能摸出紅棋子也可能摸出藍棋子?
生:2號盒子可能摸出紅棋子也可能摸出藍棋子。
2、導入。
師:現(xiàn)在老師如果從2號盒內(nèi)摸一個棋子,同學們猜一下會是什么顏色?(生大部分猜紅棋子)。
師:為什么猜紅棋子的多,猜藍棋子的少呢?真是這樣的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可能性(二)(板書課題:可能性二)。
(設計意圖:這樣導入不僅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復習了舊知,而且還生成了新的數(shù)學問題,從而自然的過渡到新知的學習中來。)。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一)、教學例3。
(課件出示例3第一幅圖)。
師:下面請各小組拿出已準備好的學具,讓我們通過摸棋子游戲來驗證同學們的猜測吧。(盒里裝著5紅1藍6個棋子)。
(生躍躍欲試)。
1、小組合作驗證猜測結果。
師:請同學們先認真看一下活動要求。
(1)出示活動要求:
a:組長分好工有摸棋子的,有記錄的,組員按順序輪流摸棋子。
b:每次摸棋子前先將棋子搖勻,摸棋子時不能偷看。
c:摸出一個棋子記錄好顏色,再放回去,重復20次。
d:在摸棋子的過程中想一想:你們組摸到棋子的情況有哪些?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
(設計意圖:將活動要求展示出來加以強調(diào),有利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2)小組活動。
a:學生摸棋子并記錄結果。(師巡視,隨機指導)。
b:組內(nèi)交流。
師:現(xiàn)在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nèi)交流一下吧。(組內(nèi)交流,師巡視,隨機參與討論)。
(討論中讓學生明確:每次摸棋子的時候,每個棋子都有被摸出的可能;每次摸到棋子的顏色是不確定的,可能摸出紅棋子也可能摸出藍棋子。)。
(3)集體匯報交流。
a:小組匯報。
師:你愿意把你們組交流的情況展示給大家嗎?(生:愿意)。
師:你是第一個上來的,真勇敢!
生1:我們摸到的棋子,有紅色的也有藍色的,因為盒內(nèi)既有紅棋子也有藍棋子。
師:其他小組有補充嗎?
生2:我發(fā)現(xiàn)我們組有時摸出紅棋子有時摸出藍棋子,但是摸出紅棋子的次數(shù)多,因為盒內(nèi)的紅棋子比藍棋子多。
師:說得不錯!誰還想說?
生3:我發(fā)現(xiàn)我們組摸出的棋子既有紅色的也有藍色的,紅棋子多所以摸到紅棋子的'機會大。
師:說得真不錯!其他小組也是這種結果嗎?(生:是)。
b:共同優(yōu)化,形成結論。
師:通過交流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生思考)。
生1:雖然各小組摸到紅棋子與白棋子的次數(shù)不一定相同,但都是摸出紅棋子的次數(shù)多,摸出藍棋子的次數(shù)少。
師:說得好!
生2:每個小組都是摸出紅棋子的次數(shù)比摸出藍棋子的次數(shù)多,摸出藍棋子的次數(shù)比摸出紅棋子的次數(shù)少。
師:說的很詳細!還有要說的嗎?
生3:各小組摸棋子的情況都說明,紅棋子多所以摸出紅棋子的次數(shù)多。
師:嗯,簡單明了。
生……。
師強調(diào):同學們說的“摸出紅棋子次數(shù)多摸出藍棋子次數(shù)少”,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可能性大小”(板書:可能性大小)。
師小結:每一個棋子被摸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紅棋子和藍棋子的數(shù)量不一樣,所以摸出紅棋子的可能性與摸出藍棋子的可能性大小就不一樣。多次試驗證明紅棋子的數(shù)量多摸到紅棋子的可能性大;相反,藍棋子的數(shù)量少摸到藍棋子的可能性就小。(隨機板書)。
師: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證明了自己的猜測是正確的。老師真為你們高興!
(設計意圖:把課堂交給學生,學生通過“摸一摸、想一想、說一說”經(jīng)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逐步豐富對不確定現(xiàn)象和可能性大小的體驗。)。
2、根據(jù)結論推測。
師:如果現(xiàn)在讓你再摸一次,你一定能摸出紅棋子嗎?
生:不一定。
師:下面請同學們實際摸摸看(生每人摸一次)。
(可能既有摸到紅棋子的,也有摸到藍棋子的)。
師:雖然我們知道了摸出紅棋子的可能性大,但在單次試驗中我們并不能確定會摸出紅棋子。
(設計意圖:讓學生再摸一次,引起認知沖突,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不確定現(xiàn)象的特點,體會概率雖然能幫我們了解不確定現(xiàn)象的規(guī)律,但并不能提供準確無誤的結論。)。
3、應用。
師:下面看看同學們掌握的怎么樣了?
a:(課件出示p106做一做左題)。
師:你知道每種顏色占整個圓的幾分之幾嗎?生答。
師:那么指針停在哪個區(qū)域的可能性大呢?生答。
b:獨立解決右題,集體訂正。
(設計意圖:既讓學生明確數(shù)量多少與可能性大小的聯(lián)系,也為以后學習可能性的精確值作鋪墊。)。
(二)教學例4。
(課件出示例4插圖)。
師:請同學們看例4,剛才我們解決了兩種顏色的問題,現(xiàn)在是三種顏色的了,你敢挑戰(zhàn)嗎?(生:敢)。
師:很好!如果讓你只摸一個棋子可能是什么顏色的呢?請在小組內(nèi)交流一下。(生交流)。
指名匯報:如果只摸一個棋子可能是紅色的,可能是藍色的,也可能是綠色的。
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篇七
教材p105、106頁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練一練”,練習二十三第1-4題。
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建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發(fā)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長方形紙片2張,正方形紙片1張;直尺1把,三角尺1塊。
一、復習引新
1、下面圖里哪些是線段?為什么?(出示小黑板)
2、比一比,下面圖里哪些是直角。(出示小黑板)
指出:要知道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3、引入新課。
我們認識了線段和直角之后,就可以來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了。
(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引入長方形和正方形。
(1)讓學生觀察數(shù)學書的封面,要求學生跟老師一起用手指沿封面的邊指一周。
提問:課本的封面、黑板的面都是什么形狀的?(板書:長方形)
讓學生觀察黑板的面,教師指一指。
(2)出示:長方形紙片。提問:這張紙片的面是什么形狀?
提問:長方形由幾條線段圍成?
(板書: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3)提問:平時你看到的方桌的桌面是什么形狀?(板書:正方形)
你能舉出日常生活當中有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的。
出示正方形紙片。
提問:正方形也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
齊讀: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2、認識長方形。
(1)數(shù)一數(shù),長方形有幾條邊,幾個角?(板書:四條邊四個角)
(2)引導學生對折。先說明“對邊”,并讓學生自己指一指哪些邊是對邊?
學生對折,得出:對邊相等。(板書:對邊相等)
用尺量一量,長方形紙片上4個角都是什么角?
提問后板書:都是直角。
(3)你能總結出,長方形有什么特點嗎?
學生回答同時,教師把長方形貼在黑板上。
(4)說明長方形的長和寬。讓學生指一指。
3、認識正方形
(1)讓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紙片,跟著了老師折一折。
(2)觀察一下正方形紙片,正方形有幾條邊和幾個角?
(3)請同學們拿出直尺量一量,四條邊有什么關系?用三角板比一比,四個角有什么特點。
(4)你能總結出正方形有什么特點嗎?
你見過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
板書:四條邊,四個角都相等,都是直角。
說明正方形的邊長。提問:正方形的邊長有什么關系。
4、總結特征。
(2)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三、課堂作業(yè)
練習二十三第4題。
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篇八
1、通過“猜測——試驗——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讓學生經(jīng)歷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過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體會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初步感受隨機現(xiàn)象的統(tǒng)計規(guī)律性。
2、能對一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進行描述,結合具體情境,能對某些事件進行推理,知道其可能性的大小。
3、在與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體會數(shù)學學習與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求實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
學生通過試驗操作、分析推理感受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利用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多媒體課件、轉盤、盒子、布袋、乒乓球等。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嗎?今天我們來玩摸球游戲。(板書:課題)
二、體驗“不可能”
師:老師這里有個盒子,看看盒子(空盒子),猜一猜老師會摸出什么東西?(學生猜想)
師:請認真看(倒轉空盒子)老師有可能從盒子里摸出東西嗎?為什么?
生:因為盒子里什么東西也沒有,所以不可能摸出東西。(板書:不可能)
三、體驗“一定”
師:現(xiàn)在老師把1個黃球放到盒子里,猜一猜老師會摸出什么東西?
生:黃球。
師:一定是黃球嗎?
生:一定,因為盒子里只有黃球。(板書:一定)
四、體驗“可能”
師:如果再多放1個白球到盒子里。然后繼續(xù)摸球,你想一想老師會摸出的球會是什么顏色,猜一猜。
生:可能是白球,可能是黃球。
師:也就是說,這次摸球出現(xiàn)兩種可能??赡苁恰ㄉR答),也可能是……(生齊答)。(板書:可能)
老師這里有9個黃色乒乓球和一個白色乒乓球。
1、猜想
2、實驗
就采用大家的辦法,要通過實驗來驗證[板書:實驗]一下我們的猜想是不是成立?
學生小組內(nèi)摸球,教師巡視指導。
3、驗證
(生討論交流)
4、推測
我們用驗證的結果來推測一下,要想摸到白球的可能性變大一些,可以怎么辦?
(學生各抒己見)
5、總結規(guī)律
通過這個活動,驗證了我們的猜想。黃球的數(shù)量比白球多,摸出黃球的可能性大。白球數(shù)量比黃球少,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就小。也可以說我們很可能摸到黃球,偶爾能摸到白球。
板書:在一定的條件下:
數(shù)量黃球多大(很可能)
可能性
白球少?。ㄅ紶枺?BR> 鞏固新知,應用拓展。
(1)出示:袋子里有2紅、4黃、8白三種顏色的球,一共有14個球,任意摸出一個球,會是什么顏色呢?(學生猜測)
(2)實驗驗證:(學生現(xiàn)場摸球,教師及時記錄)
(3)深化結論:通過這次摸球,你有什么新的的發(fā)現(xiàn)?
(可能性大小與物體數(shù)量多少是密切相關的。)
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篇九
1.結合具體情景,體會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乘法的意義。
2.理解并掌握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能正確計算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乘法。
3.在學習過程中初步學習簡單的歸納、類比和有條理地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能力。
4.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堅定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師出示:28×4=16×7=29×4=43×2=12×4=
這節(jié)課我們就在學習了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筆算的基礎上,研究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
板書課題。
1.教學例1
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中說的“每天往返兩次”是什么意思嗎?怎樣要這樣列式呢?
同學們會算這道題嗎?那你們會算什么?
能說一說這節(jié)課學習的內(nèi)容與前面學習的內(nèi)容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嗎?
請同學們用你們掌握的方法完成243×2,132×3。
2.教學例2
要求買3個微波爐要用多少錢?該怎樣列式?
能說一說這個算式是什么意思嗎?
你覺得在計算連續(xù)進位的乘法時,要注意些什么呢?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五第1題。
(2)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五第2題。四、課堂小結
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篇十
1.板演(指名兩個學生到黑板上演算):
20+40+30= 10+40+20= 3+20+6=
70-20-40= 80-50-10= 65-5-20=
(二)學習新課
1.出示例1 28+34+23=
啟發(fā)提問:
(1)連加式題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2)用豎式怎樣計算?
小結性提問:
(1)計算連加式題,先加什么,再加什么?
(2)計算連加兩步式題,應注意些什么?
在此基礎上得出:
教師介紹簡便寫法.為了書寫簡便,我們可以把兩個豎式連起來寫.即
提問:這種寫法和原來的寫法有什么不同?簡便在什么地方?
做一做:
46+25+17=
2.出示例2 52-20-18=
啟發(fā)性提問:
(1)這是一道什么樣的兩步式題?
教師通過行間巡視,可能發(fā)現(xiàn)有以下三種情況,教師先出示第(1)(2)種.
通過學生評議,兩種算法都是正確的,而第(2)種是用簡便算法,值得提倡.
再出示第(3)種算法.
小結性提問:
(1)計算連減式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計算連減兩步式題,應注意什么?
(三)鞏固反饋
1.基本練習
可以讓學生直接在書上填寫.
2.對比性練習
(1)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54+26+15= 90-58-24=
直接在書上第2頁做,可以列兩個豎式,也可以用簡便寫法.
(2)口算下面各題.(書上第2頁,直接在書上寫得數(shù))
7+59+20= 72-6-40=
3.趣味性練習(練習一第1題)
把每行的三個數(shù)加起來.
把練習一的第1題,如上圖那樣,把每行三個數(shù)的旁邊畫一個括號,把得數(shù)填在括號里.
4.課后練習
練習一的第1題和第2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篇十一
探索并掌握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被除數(shù)最高位上的數(shù)比除數(shù)?。┑挠嬎惴椒?,并能正確計算。
結合具體的情境進行估算,逐步培養(yǎng)估算意識與能力。
探索并掌握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
能正確計算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
小黑板、幻燈。
同學們知道,在偏遠山區(qū)有很多貧困的學生,今天咱們學校要搞一個活動,為他們獻“愛心”。
2、試著列式解決。
3、估計商是多少,在小組內(nèi)說一說估計的過程。
4、列豎式計算,引出被除數(shù)百位上的“5”比除數(shù)“6”小怎么辦?
5、學生獨立計算,在小組內(nèi)交流計算過程。
6、全班交流,講清算理。
7、進行驗算。
1、試一試:
(1)如果把這些書送給4所希望小學,先估計平均每所小學分到多少本,再算一算。
(2)王老師有100元,最多可以買幾盒拼圖,還剩多少元?
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了什么知識?(由學生自己進行總結)
課后反思:
本節(jié)課要使學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被除數(shù)最高位上的數(shù)比除數(shù)小)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結合具體的情境進行估算,逐步培養(yǎng)估算意識與能力。
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篇十二
例6、例7,練一練,練習十二第1-4題。
1、理解用乘法驗算除法的方法,提高學生筆算的正確性,培養(yǎng)學生的驗算習慣和計算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比較、概括等初步的思維能力。
提高學生筆算的正確性,培養(yǎng)學生的驗算習慣和計算能力。
小黑板、投影片。
1.根據(jù)下列乘法算式寫除法算式。
8×3=242×9=187×6=42
學生口答。思考:乘法里的積到除法里是什么數(shù)?
提出:從這里看出,在相應的乘、除法算式里,乘法里的積就是除法里的被除數(shù)。
2.計算下列每組題的得數(shù)。
18÷3=48÷2=
6×3=24×2=
(1)學生口答。
(2)讓學生看每組算式。
想一想:商與除數(shù)相乘,結果等于什么?學生回答后,出示結論。
說明驗算除法的方法。(出示小黑板:驗算除法,用商和除數(shù)相乘)
1.這節(jié)課,就用商和除數(shù)相乘,看是不是等于被除數(shù)這種方法,來進行除法的驗算。(板書課題:除法的驗算)
2.教學例6。
(1)這道題大家會算嗎?請做在自己的練習本上。(同時指名1人板演)
(2)要檢查算出的商47對不對,應該怎樣驗算呢?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列出豎式×6,一起算出得數(shù)282。
根據(jù)驗算的結果,除法算得對不對?你是怎樣看出來的?(強調(diào)看乘法的結果是不是等于原來的被除數(shù)。等于被除數(shù),就說明除法做對了)
橫式上的得數(shù)應該寫多少?(板書橫式得數(shù),并強調(diào)在驗算正確之后,要寫除法里的商)
3.組織練習。
(1)做“練一練”前兩題。
指名2人板演,其余學生分兩組,每組一道題,要求驗算。
(2)集體訂正。先看除法計算,再提問學生是怎樣驗算的,檢查驗算過程。
(3)提問:通過剛才的練習,你知道檢查除法算得對不對,要怎樣驗算嗎?
說明如果題里要求驗算,就要在練習本上列豎式驗算;題里沒有要求驗算的,要自己在草稿紙上自覺驗算。
4.教學例7。
(1)除法計算除了像上面的題正好除盡外,有時候還會有余數(shù)。驗算有余數(shù)的除法,可以先用商和除數(shù)相乘,再加上余數(shù),看是不是等于被除數(shù)。(出示小黑板:驗算有余數(shù)的除法,用商和除數(shù)相乘,再加余數(shù))下面看例7,學習有余數(shù)除法的驗算。
(2)出示例7。
指名1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思考:這道題商是幾,余數(shù)是幾?根據(jù)上面驗算有余數(shù)除法的方法,你能驗算嗎?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驗算。
(4)誰再說一下,例7和例6的驗算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5.組織練習。
(1)做“練一練”后一題。
指名1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每組一題。
集體訂正。重點看是怎樣算的,再看結果是不是等于被除數(shù)。
(2)誰再來說一說,有余數(shù)的除法要怎樣驗算?
1.做練習十二第1題前2題。
指名板演,其余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做練習十二第2題。
指名板演,其余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做練習十二第3題。
指名板演,其余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練習十二第1題后4題,第4題。
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篇十三
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是建立在上節(jié)課學習了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算法,以及對乘法的進位也有一定經(jīng)驗的基礎上進行的,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進位)的算法。本節(jié)課主要通過“電影院”這一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引導學生觀察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讓學生在經(jīng)歷具體的活動中,拓展學生的思維,體驗算法策略的多樣化,進一步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有進位)的算法。
我班學生思維活躍,能積極參與數(shù)學學習活動,對數(shù)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欲;并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較強的實踐能力;能結合具體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已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對處理乘法的進位,也有一定的經(jīng)驗,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將更進一步的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進位)的算法。
1、知識與技能。
(1)結合“電影院”的具體情境。進一步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有進位)的計算方法。
(2)對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有進位)能進行估算和計算。
(3)能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在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比較分析、歸納總結、與人交流、合作學習的能力。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實際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學習及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豐富的情感體驗,感知數(shù)學的價值,增進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考問題的習慣。
(2)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增強對數(shù)學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最喜歡看的電影是什么?在哪里看的?
師揭題:今天我們就去電影院發(fā)現(xiàn)新的知識。
板書:電影院
1、觀察情景圖,提出數(shù)學問題
1)課件播放情景圖,讓學生仔細觀察,找出圖中的數(shù)學信息
有500人,共有21排座位,每排可坐26人。
2)讓學生根據(jù)數(shù)學信息提出數(shù)學問題
估計學生會提出:
a、電影院的座位夠嗎?
b、這個電影院一共有多少個座位?
2、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1)估算“電影院的座位夠嗎?”
讓學生獨立思考后在班內(nèi)反饋,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思考過程,只要學生講的合理就給以肯定。
2)計算
引導學生進行就算求解“這個電影院一共有多少個座位?”
列式:2126=
a、學生獨立思考,并把自己的思考過程記錄在練習本上。
師進行巡視指導,特別針對一些用豎式計算的學生進行幫助和引導,讓他們注意乘法時的進位。
b、小組內(nèi)交流、討論算法。
c、班內(nèi)反饋
估計學生出現(xiàn)的答案有:
1、2620=520261=26520+26=546
2、2621=2637=787=546
3、豎式計算
重點對豎式計算進行匯報。讓學生進行質(zhì)疑,并在質(zhì)疑和釋疑的過程中,讓學生掌握有進位的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算法和算理。
引導學生完整答題
2126=546(個)
答:這個電影院一共有546個座位。
3)揭題
讓學生仔細觀察今天的乘法豎式,思考今天和昨天學習的有什么不同。
引導學生總結出今天學習的是用豎式計算有進位的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乘法
師進行板書:電影院-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有進位)的乘法
1、讓學生計算2428
1)學生獨立完成后讓學生在班內(nèi)反饋,重點讓學生匯報自己的計算過程,班內(nèi)其他學生進行判斷。
2)學生匯報后,讓班內(nèi)所有學生同位間說說自己的計算過程。
2、計算15363543
1)讓學生同位間進行比賽做題,同位的兩位學生每人選擇不同的題目進行計算。
2)學生同位交換,相互檢查,并讓對方講出計算過程,自己進行判斷。
3)班內(nèi)反饋
對做正確的學生給以鼓勵和表揚。
3、解決課本29頁第3題
1)讓學生仔細審題,找出題目的數(shù)學信息和數(shù)學問題。
2)學生獨立完成題目。
3)班內(nèi)反饋
3223=736(名)
答:共有736名運動員參加。
重點讓學生說出算式的意義和計算的過程。
對做對的學生給以鼓勵。
1、談談自己今天的收獲,可以是學習的內(nèi)容,也可以是自己學習方法。
2、評價自己所在小組和自己今天的表現(xiàn)如何?
做課本29頁第2、4、題
電影院
--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有進位)的乘法
2126=546(個)
1、2620=520261=26520+26=546
2、2621=2637=787=546
3、豎式計算
答:這個電影院一共有546個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