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算乘法一教學設計(實用17篇)

字號:

    總結是對過去的經歷進行一個回顧和概括,是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寫總結時,我們可以借鑒他人的成功經驗,以求更好地提升總結的質量。我們?yōu)榇蠹覝蕚淞艘恍﹥?yōu)秀的總結范文,希望能給大家?guī)硭伎己挽`感。
    口算乘法一教學設計篇一
    《口算乘法》是人教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的內容。這節(jié)課意在讓學生通過交通工具的時速為信息提出數(shù)學有關的信息,從而引出兩位數(shù)、三位數(shù)與一位相乘的算式。
    在教學中,我以青青草原上的小羊要出游引入,這樣很快喚起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他們的注意力,使他們一開始便以一種愉快的情緒進入學習情境,為能主動探索新知打下了基礎。把書中所述的交通工具融入到小羊出游所需工具選擇的應用題中,以學生位主體,展開討論,主動探索,以合作的方式總結出口算兩位數(shù)、三位數(shù)與一位相乘的方法。學生學習興趣很高,參與面較廣。對于學生提出的種種計算方法盡可能的寫在黑板上,并對他們所提出的方法加以肯定。在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中,讓小朋友們通過計算為自己喜歡的小羊爭取青草,讓小朋友們幫小羊們挑選一些禮物回去,懶羊羊要去買禮物給小朋友們,幫懶羊羊計算該花多少錢……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性,積極主動地參與帶教學中來。通過學生的自由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經歷了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不但體現(xiàn)了算法的多樣化的理念,而且開拓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同時將學生置于現(xiàn)實的問題情境之中來學習數(shù)學。既可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使學生了解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在練習時,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喜歡慣用列豎式的方式進行口算,我就采用讓學生多說口算過程的方法進行強化訓練,并逐步簡練口算過程,爭取讓所有的同學都掌握口算方法。如:出示16×2=讓學生說出口算的三步驟1)把16分成10和6。2)10×2=206×2=123)20+12=32。在學生熟練的基礎上可以直接說出第三步。如:13×6可以直接說出60+18=78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逐步習慣并掌握口算的方法,為以后的教學做好了準備。
    當然這節(jié)課存在著很大的不足,由于本人是第一年任教小學數(shù)學,對于數(shù)學語言方面有很大的欠缺,表達不夠嚴密,在學生進行方法討論后,對不同算法的算理得梳理不夠明確,缺乏算法多樣性與算法優(yōu)化相統(tǒng)一的建設,教學過程中,語言欠感染力,對學生的表揚不夠熱情,在課中讓學生團體討論的機會太少,導致課堂氣氛不夠活躍。
    口算乘法一教學設計篇二
    使學生理解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和幾百幾十乘一位數(shù)(進位)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動手操作,引導學生探索思考,并使學生經歷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進位)口算方法的形成過程,感受算法多樣化。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口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熟練掌握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百以內)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兩位數(shù)、幾百幾十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算理。
    三、教學準備。
    主題圖、小方塊等。
    四、教學過程。
    (一)口算練習,導入新課。
    出示口算題:
    學生口答,并任選兩題說說口算的方法。
    教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每一組題目,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學生1:每組的第二題都是整十數(shù)乘一位數(shù)。
    學生2:后兩組的第三題都是在求前兩題的計算結果之和。
    教師:同學們真是善于觀察,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新知識?。ò鍟嚎谒愠朔ǎ?。
    【設計意圖】通過對舊知的復習鞏固,建立各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為新知的學習作鋪墊。
    (二)創(chuàng)設情境,探究新知。
    1.觀察收集信息,提出問題。
    出示教材第41頁例1主題圖。
    (1)讓學生觀察主題圖,說說圖中有哪些數(shù)學信息。先跟同桌說一說,再找學生回答。
    (2)根據(jù)學生收集的數(shù)學信息,進行板書:每筐裝15盒草莓,買了3筐。
    (3)讓學生根據(jù)剛才收集的信息,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
    (4)讓學生將條件和問題完整地說一說。
    【設計意圖】把問題置于情境之中,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并鼓勵學生相互交流討論,并補充他人捕捉到的信息,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判斷能力。注意強調條件及問題的完整性。
    2.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學生獨立列式,匯報結果。(板書:15×3=?)。
    (2)小組討論口算方法,并指定學生匯報。教師引導學生用規(guī)范語言表述,并板書學生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15×3表示3個15相加,即15+15+15=30+15=45。
    利用學具小方塊擺一擺,演示計算過程,如下圖:
    方法二:列豎式進行計算。
    教師板書列豎式的計算過程。
    方法三:15分成5和10,10×3=30,5×3=15,30+15=45。
    利用學具小方塊擺一擺,演示計算過程,如下圖: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得出:將15拆成整十數(shù)“10”和一位數(shù)“5”,先算每筐10盒,3筐就是10×3=30(盒),再算每筐5盒,3筐就是5×3=15(盒),兩次計算結果相加,就可得到總數(shù)是45盒。
    方法四:15分成9和6,9×3=27,6×3=18,27+18=45。
    利用學具小方塊擺一擺,演示計算過程,如下圖: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得出:將15拆成兩個一位數(shù),比如“9”和“6”,每筐先算9盒,3筐就是9×3=27(盒),再算每筐6盒,3筐就是6×3=18(盒),兩次計算結果相加,也可以得到總數(shù)是45盒。
    (3)教師對學生的口算方法給予肯定,并歸納總結板書,使學生充分感受口算方法的多樣化。
    (4)分析上述幾種方法,討論這幾種方法的特點,并說說你最喜歡的方法以及原因。
    學生先討論交流,教師最后總結。
    預設:
    第一種方法是用連加解決問題的,過程比較麻煩。如果是計算15×6,一個一個地加,要加5次才能得出結果。
    第二種方法是想豎式口算的,容易忘記進位而導致錯誤。
    第三種方法是把兩位數(shù)拆成整十數(shù)和一位數(shù),分別乘另一個乘數(shù)后,再把兩次計算結果相加。計算比較簡便,也不會因為有進位而出錯。
    第四種方法是把兩位數(shù)拆成兩個一位數(shù),分別乘另一個乘數(shù)后,再把兩次計算結果相加。與第三種方法類似,計算過程也相對簡便一些,但并不適用于所有的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計算。這是因為并不是所有的兩位數(shù)都可以拆成兩個一位數(shù),比如27×5中的27就不能拆成兩個一位數(shù)。
    3.鞏固練習,內化新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完成下列練習。
    22×4=18×5=26×3=14×6=。
    (2)學生匯報自己的算法,感受將兩位數(shù)拆成整十數(shù)和一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的優(yōu)勢。
    4.深入探究,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1)想一想:150×3=。
    小組討論交流口算方法,指定學生匯報。引導學生知識遷移,將150拆成100和50,100×3=300,50×3=150,300+150=450。
    (2)完成教材41頁“做一做”前兩列計算題。
    11×5=14×4=。
    110×5=140×4=。
    參考答案:55,550;56,560。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思考,發(fā)現(xiàn)每組題目得數(shù)之間的規(guī)律。學生口述,教師糾正規(guī)范語言描述,共同歸納出計算規(guī)律:口算幾百幾十乘一位數(shù)時,先不看零,口算出結果再在結果后面添上零。
    (3)利用規(guī)律,完成教材41頁“做一做”后兩列計算題。
    15×6=23×4=。
    150×6=230×4=。
    參考答案:90,900;92,920。
    【設計意圖】在探究算法的環(huán)節(jié),充分放手讓學生去交流、討論,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練習中,將多種算法進行對比,體驗最佳算法。
    (三)積極思考,提升練習。
    1.完成教材43頁練習九第1題。
    獨立完成,學生匯報,集體訂正。
    3.完成教材43頁練習九第3題。
    學生收集數(shù)學信息,突出“限乘21人”,培養(yǎng)學生安全乘車的意識。
    【設計意圖】本課練習設計了三個層次,基礎應用旨在進一步鞏固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幾百幾十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算法,并學會利用新知解決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
    (四)課堂小結,暢談感受。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幾百幾十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你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用數(shù)學的眼光、精煉的語言提煉所學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口算乘法一教學設計篇三
    1.使學生經歷整十、整百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口算乘法的過程,能比較正確熟練地進行口算。
    2.學會運用整十、整百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口算乘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演繹推理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聽算后指名任選一道題說說口算方法。
    20530647010053200。
    3200500310006232123。
    2、搶答:
    3、小結導入:以上的練習同學們回答的都很好,今天,我們用這些知識做鋪墊,來學習新知識。板書:口算乘法。
    二、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出示情景圖,引導學生觀察郵遞員叔叔每天工作的情況。
    (1)同學們從圖中發(fā)現(xiàn)什么信息?
    (2)你能根據(jù)圖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計算的問題嗎?
    2、分小組討論交流。
    3、學習例1。
    (1)指名說說你從圖中獲得什么信息?提出什么問題?根據(jù)學生回答,教師整理板書如下:
    問題a:郵遞員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報紙?要送多少封信?
    (2)你會解決這些問題嗎?怎么解決?小組討論。
    (3)生匯報交流:說說算式表示的意義,口算方法。
    2、用你喜歡的方法解決第2個問題。
    問題b:郵遞員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報紙?要送多少封信?
    (1)學生獨立解答。
    (2)小組討論后匯報口算方法:兩個因數(shù)末尾都有0的乘法,口算時只要先把0前面的數(shù)相乘,再看兩個因數(shù)的末尾一共有幾個0。就在乘得的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三、實踐應用。
    1、生完成第58頁做一做。
    (1)看誰算的對又快。
    (2)指名匯報口算結果。并任選一題說說你的口算過程。
    2、獨立完成第60第3題,然后同桌交流。
    3、開火車口算比賽:第60頁第1、2兩題。
    四、全課總結。
    1、本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不明白的或需要提醒大家的嗎?
    2、全課總結。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口算乘法一教學設計篇四
    教法:
    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討論;
    學法:
    合作討論、嘗試練習,理解運用;
    多媒體課件。
    一、復習。
    1、檢查口算口訣;
    2、多媒體出示口算練習,指名回答說說計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題情境圖。
    a、學生看圖,說說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b、指名回答;
    c、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2、出示例題:3筐草莓,每筐15盒,一共有多少盒?
    a、引導學生說說用什么方法解決,怎樣列式?
    b、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15×3=。
    c、你會口算嗎?板書課題: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乘法。
    3、小組合作,嘗試多種方法解答;
    5、分析比較哪種算法最合理,相機出示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學生閱讀并理解;
    6、嘗試練習,多媒體課件出示口算習題,計算并說出算理。
    7、拓展延伸:口算150×3=。
    a、學生分組討論計算方法,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b、學生匯報計算方法,教師引導;
    c、多媒體出示幾百幾十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
    三、鞏固練習。
    四、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口算乘法一教學設計篇五
    使學生理解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整百數(shù)(不進位),整十數(shù)乘幾百幾十數(shù)(不進位)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學生利用已有知識經驗探究新知,經歷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整百數(shù)(不進位),整十數(shù)乘幾百幾十數(shù)(不進位)的多種算法,體會算法多樣化。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使學生在探索算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熟練掌握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整百數(shù)(不進位),整十數(shù)乘幾百幾十數(shù)(不進位)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自主探索整十數(shù)乘幾百幾十數(shù)(不進位)的口算算理。
    三、教學準備。
    口算卡、主題圖等。
    四、教學過程。
    (一)口算比拼,復習舊知。
    1.出示口算卡。
    2×37=22×4=23×4=18×5=。
    130×3=160×5=4×240=2×450=。
    得出答案的同時,個別題要求學生說出口算過程。
    2.揭示課題。
    兩位數(shù)和整百整十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算法,同學們掌握得都很不錯,我們今天繼續(xù)學習口算乘法。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口算乘法一教學設計篇六
    昨天我們學習了口算乘法,這是在上學期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筆算的基礎上進行的。
    在教學15×3時,我讓孩子們說說你是怎樣口算的?生1:把15分成10和5,10×3=30,5×3=15,30+15=45。生2:我是想筆算的過程,3乘5等于15,向十位進1在個位寫5,1乘3得3,再加進位1等于4,所以15×3=45。接著口算150×3,120×30我還是讓會口算的學生說說口算方法,然后讓中等生和學困生說,最后總結口算方法。
    通過課堂上的提問和練習,我覺得效果還可以,想著這么簡單的口算,孩子們應該沒有問題。于是在午自習時,我們做了一次作業(yè)。批改過后我發(fā)現(xiàn)班里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掌握很好,三分之一的學生會算錯1、2道,另外三分之一的學生錯的比較多。
    這引起了我的反思:這么簡單的口算為什么學生掌握的不好?回想自己的課堂教學,我覺得問題出在:我只是讓學生說了口算方法,思維敏捷的學生一聽就會,這對他們來說就是小菜一碟。可是對于另外一些反應較慢,空間想象能力差的學生來說,就有了難度。要是在教學時,我能利用方塊圖或實物圖,以直觀表象作為支撐,數(shù)形結合,引導學生親歷建構數(shù)學模型的過程,幫助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效果可能就好多了。
    根據(jù)學生口算能力較弱、方法掌握不熟練的現(xiàn)象,我又進行了一次口算練習課。首先進行簡潔的口算訓練。先讓學生說算法,然后出示相應的圖片幫助有困難的學生理解算理,接著在一步步的練習中掌握算法。最后在具體情景中鞏固口算方法,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5題和第9題用“開火車”的形式,比一比哪列火車開得快?使學生集中注意力,以“爭當最快小火車”為動力,培養(yǎng)集體意識,提升口算能力。第6題以學生喜歡的糖葫蘆為載體,繼續(xù)訓練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并學會用“單價×數(shù)量=總價”的數(shù)量關系解決問題。
    第10題讓學生利用“速度×時間=路程”的關系式解決(1)、(2)兩個問題。第(3)小題是供有余力的學生解決的。教學時我讓學生在充分讀題的基礎上進行思考,然后說說自己的解題方法。李響是我們班比較聰明的學生,他站起來說:“先用20×22算出羚羊跑的路程是440米,再用20×31算出豹子跑的路程是620米,620―440=180米,180>150所以豹子能追上羚羊?!边@時劉紫征的小手還不放下,我問:“你還有其他方法嗎?”只見這孩子胸有成竹地說:“先用31―22=9米,算出豹子每秒比羚羊多跑9米,再用20×9=180米,180>150所以20秒后豹子能追上羚羊。”劉紫征剛說完,吳耀輝就迫不及待的站了起來,說:“我還有一種方法也能解決這個問題,前兩步和李響說的一樣,先算出羚羊和豹子20秒跑的路程,然后用羚羊跑的440米加上150米等于590米,小余豹子跑的620米,所以豹子能追上羚羊?!蔽艺娴臎]想到孩子們能說出這么多的解題方法,不禁豎起大拇指說:“你們真是太棒了!老師只想出1種解題方法,你們竟想出了三種??磥磉€是團結起來力量大啊!”
    說實話,課前我在看這道題的時候,只想到用兩者間的速度差乘時間得出追及路程(劉紫征說的方法)這一種方法,沒有多想。孩子們一說我才想到原來還有這么多的解決方法?。】磥砥綍r鼓勵孩子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做法是對的。孩子們又給我上了精彩的一課!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口算乘法一教學設計篇七
    口算乘法的練習課(完成練習十四的相關練習)。
    一、基本練習:
    1、學生回顧上兩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
    2、開火車的形式進行口算練習:
    50×1070×2040×40500×70600×80。
    12×300240×2130×290×311×30。
    選擇一部分題目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口算的。
    3、聽算練習:
    40×1030×2030×50300×10300×80。
    22×40330×2120×330×610×50。
    4、估算:
    42×1168×1032×47。
    45×1726×1836×21。
    四人小組互相說說是怎樣估算的?有多少種估算的方法?
    二、解決問題:
    1、養(yǎng)一張蠶需要桑葉約600千克,可產繭約50千克。
    (1)小明家養(yǎng)了4張蠶,可產繭多少千克?需要桑葉多少千克?
    (2)張村共養(yǎng)40張蠶,可產繭多少千克?需要桑葉多少千克?
    學生仔細讀題,理解題目意思,并弄明白兩個問題的不同。
    同桌合作完成,集體講評。
    2、果園里有28行橘子樹,每行32棵。果園里大約有多少棵果樹?
    先列出算式,想一想,是求近似值還是準確的值?該怎樣解決?
    學生獨立完成。
    三、綜合練習:
    1、獨立完成練習十四第5、6題,比一比,誰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得。
    2、分組進行“奪紅旗”比賽(練習十四第9題)。
    3、合作完成練習十四第10、12題。集體講評。
    四、學習總結:
    生生互相談收獲。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熟練口算整十、整百數(shù)乘整十數(shù)及兩位數(shù)乘整十、整百數(shù)(每位乘積不滿十)。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估算方法,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乘法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口算乘法一教學設計篇八
    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積在100以內)和幾百幾十的數(shù)的口算。
    1、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整數(shù)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類推遷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學生經歷整數(shù)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4、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認真計口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5、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源于生活,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的'習慣。
    掌握整數(shù)乘法的口算方法。
    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認真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圖片、題卡、小黑板。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你們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運行速度嗎?(出示六種交通工具的時速的圖片)。
    2、你還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嗎?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人騎自行車1小時約行16千米。
    特快列車1小時約行160千米。
    1)人騎自行車3小時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問:計算這道題時怎樣想?怎樣列式?如何計算?
    小組交流討論。小組匯報。
    學生1:10+6=16,10×3=30,6×3=18,30+18=48。
    學生2:16。
    ×3。
    48。
    問:那種方法更快的計算?你喜歡那種方法?
    練一練:選擇你喜歡的方法快速的計算并說一說你的方法。
    18×4=24×3=25×2=14×6=。
    2)特快列車3小時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
    提問:計算這道題時怎樣想?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組織學生匯報交流。
    比較兩種方法,你認為哪種方法簡便?
    練習:選擇你喜歡的快捷的方法計算并說一說你的方法。
    130×5=2×380=150×6=7×13=460×2=。
    師生歸納總結口算方法;一位數(shù)與幾百幾十相乘,先乘因數(shù)0前面的數(shù),再在乘積的后面添上一個0。
    三、鞏固新知:
    1、練習六第1題。將得數(shù)寫在樹葉旁邊。
    2、練習六第1題和第2題。應用乘法口算解決實際問題。
    3、練習六第4題和第5題口算練習(略)。
    拓展訓練:120×2030×2400360×50710×300。
    四、總結:今天你學會了什么?怎樣快速的計算?
    五、布置作業(yè):
    教材第48頁6--9。
    學習之友練習一。
    口算乘法一教學設計篇九
    教學目的:
    1、通過練習,加強對對乘法意義的認識,并能靈活運用乘法。
    2、進一步體會乘法和加法之間的聯(lián)系,能自覺地在練習中把兩者有機結合統(tǒng)一。
    3、能熟練讀、寫乘法算式,并加強對乘法各部分名稱的認識和理解。
    教學重點、難點:
    加強加法和乘法之間的溝通,深入理解乘法的意義,并能熟練運用。
    教學準備:光盤、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練習。
    1、學生介紹,老師適時板書。
    回顧要點。
    (1)“幾個幾相加”可以寫成簡便的乘法算式,乘法算式的意義就表示“幾個幾相加”
    (2)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稱。
    (3)計算乘法算式的積時可以想加法算式。
    二、實踐操作。
    擺一擺。
    3個2。
    (1)學生獨立擺,同桌檢查。
    (2)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3)說說兩個算式的意義。
    (4)追問:你是怎么計算出乘法算式的'結果的?(為什么只要想加法算式就可以呢)。
    2個5,5個2。
    每題過程同上,
    讀一讀寫的乘法算式,并說說各部分的名稱。
    三、鞏固練習。
    1、出示練習一第2題、第3題。
    (1)四人小組:獨立完成。
    (2)交流匯報: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分別是如何得到的?進一步結合圖分析兩個算式的意義。
    2、出示練習一第4題。
    (1)四人小組:獨立完成。
    (2)交流匯報:這題和第2、3題有什么區(qū)別?沒有了加法這個好朋友,怎么得出乘法算式呢?說說每個乘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3、出示第5題。
    (1)獨立完成。
    (2)同桌檢查:讀一讀乘法算式,說說各部分名稱以及每個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課前思考1:
    第1題要讓學生實際動手擺一擺,結合擺的過程分別說一說各擺了幾個幾,從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幾個幾”的含義。
    第2題重點要讓學生理解圖意,先說出各是幾個幾,再分別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練習時要繼續(xù)加強比較,進一步溝通乘法與加法的內在聯(lián)系。教師在指導學生時,要先讓他們看清每個魚缸里有幾條魚,每組跳繩的有幾個人,再分出有幾個4條、幾個5人。在此基礎上列式,有利于學生實現(xiàn)由加法向乘法的過渡。
    課前思考2:
    本課要抓住“幾個幾”的理解,通過看圖寫加法算式再寫成乘法算式,再說說乘法算式中兩個乘數(shù)在加法中表示什么(一個是相同的加數(shù),另一個是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這樣一個過程來鞏固孩子對乘法意義的理解和對加法與乘法之間關系的理解。
    練習是否有效關鍵看孩子的參與程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有孩子的自主學習和思考,又要有小組的合作和交流,更要有老師的指導。要讓每一個孩子都經歷操作、思考、討論和交流的過程,最后共享成果。
    課前思考3:
    這節(jié)課主要讓學生理解“幾個幾”。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看圖想一想,說一說,再完成填空。再要求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口算乘法一教學設計篇十
    使學生理解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整百數(shù)(不進位),整十數(shù)乘幾百幾十數(shù)(不進位)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學生利用已有知識經驗探究新知,經歷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整百數(shù)(不進位),整十數(shù)乘幾百幾十數(shù)(不進位)的多種算法,體會算法多樣化。
    使學生在探索算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教學重點:熟練掌握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整百數(shù)(不進位),整十數(shù)乘幾百幾十數(shù)(不進位)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自主探索整十數(shù)乘幾百幾十數(shù)(不進位)的口算算理。
    口算卡、主題圖等。
    1.出示口算卡。
    2×37= 22×4= 23×4= 18×5=
    130×3= 160×5= 4×240= 2×450=
    得出答案的同時,個別題要求學生說出口算過程。
    2.揭示課題。
    兩位數(shù)和整百整十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算法,同學們掌握得都很不錯,我們今天繼續(xù)學習口算乘法。
    口算乘法一教學設計篇十一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各位都不進位)以及整十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口算過程,初步掌握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以及整十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口算方法。
    2.在具體的情境中,應用口算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3.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培養(yǎng)自主探索意識和合作交流意識,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口算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應用口算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培養(yǎng)自主探索意識和合作交流意識,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具學具準備:
    掛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掛圖出示。
    二、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1.教學例題。
    (1)列算式。
    提問:這個問題怎么解決呢?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說一說并列出算式嗎?
    學生討論并交流,根據(jù)問題收集相關信息,注意每箱有12瓶。
    師::要知道10箱夠不夠,就是要算出有多少瓶。
    列式。
    (2)探討12x10的算法。
    學生自由計算。
    2。教學“試——試”。
    出示問題:如果搬下30箱,夠分給多少個同學喝。
    你是怎樣算的?在小組內討論一下。
    (1)列式:12x30=——()。
    (2)學生嘗試口算,再在小組內相互討論,談出自己的想法。
    (3)在班內交流,得出最佳方案。
    12x3=3612x30=360。
    如果學生有不同意見,應給予鼓勵,然后讓他比較幾種算法中最簡便的方法是哪一種。
    3.歸納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方法。
    提問:你認為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怎樣口算比較簡便?(引導學生認識到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可以先乘十位上的數(shù),再在得到的數(shù)后邊添寫1個0。)。
    三、復習鞏固,綜合運用。
    l做“想想做做”第1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相互交流,改正錯誤。
    (3)分析每組題之間的聯(lián)系,鞏固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方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1)指名回答。
    (2)討論整十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口算方法(先把兩個十位上的數(shù)相乘,再在得到的數(shù)的后邊添寫2個0)。
    3.做“想想做做”第4題。
    (1)一個學生拿卡片,其余學生搶答。
    (2)同桌互相評價。
    4.做“想想做做”第3、5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集體交流算法和得數(shù),并說一說題目中有哪三種數(shù)量,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四、課堂總結。
    提問: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五、課堂作業(yè)。
    口算乘法一教學設計篇十二
    1、使學生經歷整十、整百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口算乘法的過程,能比較正確熟練地進行口算。
    2、學會運用整十、整百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口算乘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演繹推理能力
    掌握口算方法,能正確地口算
    理解和掌握多種口算方法
    預習匯報卡、多媒體課件、香蕉題卡片、目標檢測卡
    1、聽算后指名任選一道題說說口算方法。
    20×5 30×6 4×70 100×5 3×200
    3×200 500×3 1000×6 23×2 12×3
    2、搶答:
    3、小結導入:以上的練習同學們回答的都很好,今天我們就用這些知識做鋪墊來學習新知識。板書:整十、整百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口算乘法。
    出示學習目標:
    1、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口算方法,并能熟練地口算。
    2、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任務呈現(xiàn):掌握整十、整百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口算方法,并能熟練地口算
    創(chuàng)設情境:我們每天在家里,足不出戶就可以和遠方的親人、朋友進行交流,也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的信息,你們知道是誰在為我們默默辛苦的工作嗎?(生:郵遞員)師:對,是我們的郵遞員叔叔,今天我們把郵遞員叔叔請來了,請看主題圖。
    自主學習:
    1、多媒體出示情景圖,引導學生觀察郵遞員叔叔每天工作的情況。
    同學們從圖中發(fā)現(xiàn)什么信息?
    2、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3、學習例1
    (1)指名說說你從圖中獲得什么信息?根據(jù)學生回答,教師整理板書如下:
    問題:郵遞員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報紙?要送多少封信?
    (2)你會解決這些問題嗎?怎么解決?小組討論。
    展示交流:
    1、生匯報交流:說說算式表示的意義,口算方法。
    2、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第2個問題
    問題:郵遞員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報紙?要送多少封信?
    (1)學生獨立解答。
    (2)小組討論后匯報口算方法:兩個因數(shù)末尾都有0的乘法,口算時只要先把0前面的數(shù)相乘,再看兩個因數(shù)的末尾一共有幾個0。就在乘得的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口算乘法一教學設計篇十三
    1、知道幾個相同的數(shù)相加可以用乘法計算。而且列乘法算式比較簡便。
    2、能正確寫,讀乘法算式,知道算式各部分的名稱,會用加法算出乘法算式的積。
    3、在初步認識乘法的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觀察,比較,概括的能力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習慣。
    1、初步認識幾個幾相加。
    (引導學生觀察:圖中的小白兔是2只2只在一起的。小雞是3只3只在一起的)。
    提問:誰能用算式來表示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書:2+2+2=6)。
    迫問:這是()個2相加得6呢?
    提問:誰能用算式來表示小雞一共有多少只(3+3+3+3=12)。
    追問:也就是()個3相加得12呢?
    討論:仔細觀察這兩個算式中的加數(shù)點,(小組討論)。
    小結:算式中的幾個加數(shù)都是相同的。
    2、生活中幾個幾相加的例子。
    談話:第一個算式的加數(shù)都是2,第二個算式的加數(shù)都是3,它們都是相同的數(shù)相加。像這種相同的數(shù)相加的例子在生活中還有很多。
    (1)一雙筷子有2根,那么4雙筷子有多少根呢怎么列式(板書:2+2+2+2=8)。
    提問:這個算式是表示()個()相加得8呢,
    (2)每組都是4個小朋友,像這樣的3組個小朋友怎么列式(板書:4+4+4=12)。
    提問:這個算式又是表示()個()相加得12呢?
    3、從不同的角度感知幾個幾相加。
    (出示5×3排列的玩具娃娃)誰知道這兒一共有多少個玩具娃娃。
    提示:橫著看是3個5相加,豎著看是5個3相加。(板書:5+5+5=153+3+3+3+3=15)。
    3個5相加5個3相加。
    迫問:仔細觀察這兩個算式的得數(shù),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小結:不管是3個5相加。還是5個3相加算出的都是玩具娃娃的總個數(shù),結果都是15個。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乘法。
    (出示第69頁例題情境田)一張電腦桌上有2臺電腦,4張電腦桌上一共有多少臺電腦,6張電腦桌呢9張呢用你學過的方法試著計算,并把算式寫下來。
    談話:你們在列式時感覺怎么樣(列出9個2相加的算式太麻煩了)有一種方法能夠解決這個問題。這就是用乘法計算。(揭示課題:認識乘法)。
    2、寫,讀乘法算式,了解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介紹:像4個2相加(2+2+2+2=8)可以用乘法算,寫作:4×2=8或2×4=8(板書);4×2讀作"4乘2",2×4讀作"2乘4";其中"×"是乘號,4和2都是乘數(shù),乘得的結果8叫做積。
    完成第70頁"想想做做"第3題。
    3、反思乘法的意義。
    思考:4個2相加,是怎樣用乘法算的反過來4×2=8和2×4=8這兩個乘法算式都表示什么,(學生討論)。
    小結:4個2相加,我們可以用加法算,也可以用乘法算。
    1、教學"想想做做"第1題。
    用同樣的方法完成第1題的第二幅圖。
    2、擺學具,寫算式。
    教師擺出兩堆花片,每堆3個。
    提問:老師是怎么擺的也就是擺了幾個幾呢怎樣列加法算式誰能列出乘法算式?
    讓學生按下面的要求擺一擺花片。
    (1)每堆擺2個,擺4堆。
    (2)每堆擺4個,擺2堆。
    啟發(fā):你擺的是幾個幾如何列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呢讓學生完成書上"想想做做"第2題的填空。
    口算乘法一教學設計篇十四
    【設計意圖】課前梳理鞏固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幾百幾十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既是對舊知的復習,也是本節(jié)課學習內容的一個鋪墊。
    1.創(chuàng)設情境,探究算理。
    超市進了一批橙子,請大家?guī)兔φ碚怼?BR>    (1)出示主題圖。
    (2)觀察主題圖,說說圖中的數(shù)學信息并提出問題。
    (3)學生列式匯報,教師板書:6×10=
    (4)小組合作,探究算理。
    怎樣才能算出得數(shù)?小組合作來試一試吧!
    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得出不同算法。
    (5)小組代表匯報口算方法,教師根據(jù)匯報板書。
    算法預設:
    方法一:10盒橙子,可以先算9盒的個數(shù),再加上1盒的個數(shù)。6×9=54,54+6=60(個)。
    方法二:
    方法三:先不看0,1×6=6,再在結果后加上0,所以6×10=60(個)。
    ……
    【設計意圖】情境圖直觀生動,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shù)學問題,便于學生理解算理,探究多種算法。
    2.深入練習,知識遷移。
    (1)計算下列各題。
    5×10= 9×10= 18×10= 40×10=
    (2)指名匯報各題口算方法。
    (3)說說你喜歡哪一種方法,說說原因。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口算的方法,體會算法多樣化,發(fā)散學生思維。學生在練習之后,體會并掌握最簡便的口算方法。
    3.層層遞進,探究新知。
    (1)出示主題圖:
    超市預定的蘋果也到貨了,同學們愿意幫幫忙嗎?
    (2)觀察主題圖,說說圖中的數(shù)學信息并提出問題。
    (3)學生列式匯報,教師板書:12×20=
    (4)想一想:12×20應該怎樣口算呢?
    引導觀察主題圖,思考多種方法。
    先獨立想一想,可以小聲地說一說。
    (5)學生匯報口算方法,教師板書。
    算法預設:
    方法一:12×2=24,24×10=240(個)。
    方法二:
    【設計意圖】現(xiàn)實情境是學生列算式的依據(jù),通過直觀的情境圖,加深學生對情境的理解,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得出不同的算法,再通過練習,優(yōu)化算法。
    (6)再思考:超市進了200盒蘋果,每盒12個,一共有多少個?
    學生獨立列式,思考口算方法。
    (7)與同桌交流口算方法,說說口算時是怎么想的。
    (8)學生總結口算方法,并說說自己喜歡的算法。
    1.指導學生完成“做一做”。
    (1)獨立思考完成第一列和第三列。
    (2)根據(jù)前面學習的經驗,你能說一說你想怎么計算它們的結果嗎?
    (3)尋找兩題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說一說,再完成第二列和第四列的計算。
    【設計意圖】在掌握了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口算方法基礎上,引導學習探究計算方法,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整百數(shù)、幾百幾十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2.育苗路小學安排三年級同學去游樂園玩,三(1)班有52人,三(2)班有50人,三(3)班有58人,游樂園的游樂項目票價如下:
    (1)三(2)班同學一起去玩蹦蹦床,交給售票員1000元,夠嗎?
    (2)三年級同學一同去玩旋轉木馬,需要花多少錢買票?
    (3)還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幾百幾十數(shù)的口算方法,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體會數(shù)學知識和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這節(jié)課我們解決了不少生活中的問題。通過學習,你收獲了什么?
    口算乘法一教學設計篇十五
    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積在100以內)和幾百幾十的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有關“積的變化規(guī)律”。
    1、通過鞏固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口算的正確性和熟練程度。
    2、讓學生感悟積隨因數(shù)變化的情況,為后面學習“積的變化規(guī)律”埋下伏筆。
    3、在估算過程中,學會有理有據(jù)地進行表達,培養(yǎng)他們的推理能力。
    4、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加強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5、提供獨立思考的環(huán)境,通過習題教學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
    6、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計算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進一步提高學生口算的正確性和熟練程度。
    圖、口算卡片、小黑板
    一、基礎練習
    (1)教科書47頁的第4題。
    1、教師以口算卡的形式出示算題,要求學生在充分理解算理、正確應用算法的基礎上,提高運算的正確性和速度。
    2、練習時人人參與,獨立口算。
    3、個別答和小組開火車相結合,然后在教科書上填寫結果。
    (2)教科書48頁的第5題。
    1、小黑板出示算題。
    2、口算得數(shù),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3、請認真觀察算式,說一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注意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交流討論。)
    結合學生的發(fā)現(xiàn),引導學生歸納出:一個因數(shù)擴大若干倍,另一個因數(shù)不變,積也擴大相同的倍數(shù)。
    (教師可利用板書進行簡要的說明。)
    二、估算練習。
    教科書48頁的第6題。
    1、小黑板呈現(xiàn)題目,學生讀題。
    2、學生獨立思考,口算結果。
    3、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怎樣算的?
    三、創(chuàng)新思維練習。
    教科書48頁的第7題。
    1、板書題目。
    2、讀題,理解題意。“買3棵送1棵”是什么意思?(付3棵的錢,得到4棵小樹)
    3、想一想,可以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獨立思考,交流討論。
    4、反饋討論結果,教師進行小結。引導學生認真體會,鼓勵創(chuàng)新思維。
    5、課堂小結:今天你有哪些收獲,你還想知道些什么?
    口算乘法一教學設計篇十六
    (三)培養(yǎng)學生認真學習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重點:理解一位數(shù)乘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方法的算理,掌握算法.。
    (二)難點:準確、快速地進行口算.。
    教具與學具。
    (一)教具:投影片、小棒圖、口算卡片.。
    (二)學具:60根小棒.。
    (一)復習準備。
    1.口算:(教師出示卡片,學生搶答)。
    8×2=。
    7×5=。
    8×7=。
    4×9=。
    8×9=。
    5×5=。
    3×7=。
    6×9=。
    9×3=。
    2.口答:(投影,指名回答)。
    (1)30是幾個十?800是幾個百?
    100是幾個十?90是幾個十?
    6000是幾個千?500是幾個百?
    (2)4個十是多少?12個十呢?
    12個百呢?17個百呢?
    口算乘法一教學設計篇十七
    今天我在此對黃老師的課作以簡單評析,發(fā)表一下自己淺陋的見解,不當之處請多指教.
    1、?例題、習題的搭配合理,能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尊重學生原有的基礎知識。
    黃老師以學生熟悉的生活交通工具,讓學生自主的尋找信息,介紹交通工具的速度,并提出問題,激起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進一步體會到數(shù)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著,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得以應用。
    2、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
    黃老師的課先是以各種交通工具的速度,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圖中的數(shù)學信息并提出數(shù)學問題,從而引出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繼而讓學生自己探索口算方法,然后在多種算法中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比較“怎樣算比較簡便?”使算法得到了更優(yōu)化,從而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探究口算算理時深入淺出,使學生也很容易地掌握了口算方法。這可從學生的反饋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
    數(shù)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給學生充分的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能在自主探索,親身實踐,合作交流的氛圍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確自己的思想,并有機會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親身體驗和探索中認識數(shù)學,解決問題,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技能和方法。
    3、?口算練習的呈現(xiàn)方式多樣,并能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具有一定的開放性。
    如黃老師用直接寫得數(shù),視算,聽算三種口算方式依次呈現(xiàn),使枯燥的口算鮮活起來,充分激發(fā)了學生口算的興趣,同時也使學生的口算能力得到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