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月亮船教案(優(yōu)質(zhì)20篇)

字號:

    教案是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靈活使用的教學(xué)輔助材料。教案應(yīng)該充分考慮學(xué)生的認(rèn)知特點和學(xué)習(xí)需求,以促進學(xué)生的主動參與和探究精神。我們來看看下面這些實用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語言月亮船教案篇一
    1、欣賞兒歌感受兒歌中的意境美和擬人化的風(fēng)格。
    2、在理解兒歌的基礎(chǔ)上,學(xué)習(xí)有感情地朗誦。
    3、鼓勵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聲地朗誦兒歌。
    4、引導(dǎo)幼兒在兒歌中學(xué)習(xí),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教學(xué)掛圖幼兒用書中班《語言》上。
    一、開始部分:談話活動。
    (1)小朋友,你們自己洗過手絹嗎?自己洗過澡嗎?
    (2)討論:說一說,你是怎么洗手絹,怎么洗澡的?
    (3)今天月亮也要來洗澡,想知道是怎么洗澡的嗎?
    二、基本部分。
    (1)欣賞教師有表情地朗誦兒歌。
    兒歌的名字叫什么?月亮在哪里洗澡?月亮在洗澡時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幼兒看掛圖,教師朗誦。
    討論:最后月亮到哪里去了?
    教師小結(jié):這個月亮既調(diào)皮又可愛,你們喜歡她嗎?
    (2)教師和幼兒已互動的方式學(xué)念兒歌。
    1、教師說兒歌前半句,幼兒填上后半句,接句說兒歌。
    2、教師說第一句,幼兒說第二句。
    3、有感情的完整朗誦兒歌。
    三、結(jié)束部分。
    表演朗誦兒歌《洗月亮》,鼓勵幼兒在集體面前,有感情的大聲朗誦詩歌。
    教學(xué)活動的開始環(huán)節(jié)還可以通過欣賞“月夜”的短篇錄像或月夜的景物圖片,幫助幼兒幼兒感受月夜的意境美,使活動開始幼兒就沉浸在美的氛圍中。
    從整個活動看,層次清楚,層層遞進,每一環(huán)節(jié)過渡自然,整個活動比較順暢。教師的提問具有層次性,能將回憶性提問、體驗性提問和創(chuàng)造性提問融合起來,引導(dǎo)幼兒積極思考,幼兒在老師的引導(dǎo)下,積極開動腦筋,大膽質(zhì)疑,達(dá)到了良好的師幼互動。整個活動氛圍寬松,教師對教材的把握也比較到位,對兒歌的情感特征、重點句、詞的分析比較準(zhǔn)確,教師在活動中情感的投入感染著幼兒,使幼兒在活動中也很投入。
    中班語言月亮船教案篇二
    1、欣賞詩歌,能理解作品描繪的畫面,感受詩歌語言所表現(xiàn)的意境美。
    2、學(xué)習(xí)有感情的朗誦詩歌,正確運用量詞:灣、棵。
    3、運用自己積累的經(jīng)驗大膽想象,嘗試仿編詩句。
    4、萌發(fā)對文學(xué)作品的興趣。
    5、引導(dǎo)幼兒在詩歌中學(xué)習(xí),感悟生活。
    教學(xué)掛圖,配音磁帶,錄音機。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dǎo)入活動。
    師:你們看到過月亮嗎?
    幼兒:月亮在天上;晚上才有月亮;有時候清早還能看到月亮等。
    師:你們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樣子的?
    幼兒:圓圓的、亮亮的;有時是彎彎的像香蕉。
    教師小結(jié):小朋友說的非常好,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關(guān)于月亮的詩歌,我們一起欣賞。
    二、初步感受詩歌內(nèi)容。
    1、教師富有感情地配樂朗誦詩歌。
    師:詩歌的題目是什么?你們聽到詩歌里說了什么?
    幼兒可以泛泛地說。
    2、幼兒看圖片,再次欣賞教師配樂朗誦。
    提出欣賞的要求:詩歌里有誰?他們在哪里看到了月亮?
    (1)師:小鳥在哪里看到了月亮?它說了什么?
    (2)師:青蛙在哪里看到了月亮?他說了什么?
    (3)師:寶寶在哪里看到了月亮?他又說了什么?
    三、深入理解詩歌的`情感內(nèi)涵。
    1、幼兒在教師帶領(lǐng)下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注意語調(diào)的輕柔及量詞的運用。
    2、組織幼兒討論。
    (1)師:月亮真的掛在樹梢了嗎?為什么說樹梢掛一個月亮?
    幼兒:這是月亮的光照在樹梢上。
    師:小鳥為什么說:月亮和我好?
    幼兒:月亮給小鳥照亮了路;月亮看著小鳥睡覺,月亮喜歡小鳥。
    教師小結(jié):小朋友說的都有道理,月亮光撒在了樹梢上,遠(yuǎn)遠(yuǎn)望去好像在高高的樹梢上掛著一個月亮。
    理解詞:掛。
    師:這里用了一個好聽的詞:掛,請小朋友做一個“掛”的動作,
    老師示范用“掛”說一句話:墻上掛著一個包。
    請幼兒也用“掛”說一句話。
    幼兒:架子上掛著一塊毛巾;晾衣架上掛著一件衣服等。
    (2)師:為什么詩歌中說池塘里漂一個月亮?池塘里真的有月亮嗎?幼兒:在池塘里看到的是月亮的影子。
    師:月亮的影子浮在水面,看起來月亮好像漂在水面一樣,什么東西還會漂在水面?幼兒:紙會漂在水面;塑料汽車會漂在水面等。
    師:為什么青蛙說:“月亮和我好”
    幼兒:月亮的影子漂在池塘里,,青蛙以為月亮來和他玩。
    幼兒:月亮的影子一會有,一會就看不見了,青蛙以為月亮和他玩捉迷藏,所以,青蛙說月亮和他好。
    教師小結(jié):在明亮的夜晚,水面上就會出現(xiàn)月亮的倒影,所以看上去好像池塘里漂著一個月亮,當(dāng)微風(fēng)吹來,水波蕩漾,月亮的倒影若隱若現(xiàn),好像在和青蛙捉迷藏,所以青蛙說月亮和我好。
    (3)詩歌中還說臉盆里盛一個月亮,你們是怎么認(rèn)為的?
    幼兒:臉盆里看到的月亮也是月亮的倒影。
    師:為什么用一個詞:“盛”來說?
    幼兒:盆里盛有水,月亮的倒影在水中,所以要這樣說。
    幼兒:好像盆里放了一個月亮。
    師:寶寶為什么說“月亮和我好”?
    幼兒:月亮來到寶寶的盆里,寶寶覺得月亮喜歡她。
    師:假如在你的盆里看到了月亮的倒影,你是什么感覺?
    幼兒:我覺得很驚訝;我覺得很高興。
    師:寶寶的水盆里有一個月亮的倒影,就像盆里盛著一個月亮一樣,寶寶在玩水,月亮的倒影就像和寶寶玩起了捉迷藏,寶寶開心極了。所以寶寶說月亮和他好。
    3、師:我們明白了詩歌的內(nèi)容,你們喜歡這首詩歌嗎?最喜歡那句詩,請幼兒讀出來。
    四:創(chuàng)造性仿編。
    1、你們還在那里看到過月亮?(啟發(fā)幼兒說出從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月亮)。
    2、教師出示小河、小魚的圖片,鼓勵幼兒運用圖片仿編詩歌。
    3、還有哪些小動物在什么地方也看到了月亮?請幼兒把想到的畫在紙上,然后嘗試按詩歌的句式說出來。
    從整個活動看,層次清楚,層層遞進,每一環(huán)節(jié)過渡自然,整個活動比較順暢。教師的提問具有層次性,能將回憶性提問、體驗性提問和創(chuàng)造性提問融合起來,引導(dǎo)幼兒積極思考,幼兒在老師的引導(dǎo)下,積極開動腦筋,大膽質(zhì)疑,達(dá)到了良好的師幼互動。整個活動氛圍寬松,教師對教材的把握也比較到位,對詩歌的情感特征、重點句、詞的分析比較準(zhǔn)確,教師在活動中情感的投入感染著幼兒,使幼兒在活動中也很投入,尤其是幼兒在朗讀詩歌的時候,幼兒能做到深情并茂,達(dá)到了很好的教學(xué)效果。
    每一棵樹梢,掛一個月亮,
    小鳥說,月亮和我好。
    每一灣池塘,漂一個月亮,
    青蛙說:月亮和我好。
    每一個臉盆,盛一個月亮,
    寶寶說:月亮河我好。
    中班語言月亮船教案篇三
    1.欣賞、理解詩歌內(nèi)容,感受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2.學(xué)會量詞:一棵、一灣等,學(xué)習(xí)動詞:掛、漂、盛。
    :理解詩歌內(nèi)容,并學(xué)會量詞:一棵、一灣等,學(xué)習(xí)動詞:掛、漂、盛。
    1.月亮圖片、背景圖、背景音樂、青蛙、小鳥圖片。
    2.課前請家長配合帶孩子在有月亮的晚上在不同地方觀看月亮。
    一、談話導(dǎo)入你有好朋友嗎?你的好朋友是誰?老師也有好朋友,我的好朋友是xxx。
    二、欣賞詩歌,理解詩歌內(nèi)容。
    1.師配樂朗誦,讓幼兒初步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提問:這首詩歌好聽嗎?是什么名字?你聽到詩歌中說誰是月亮的好朋友。
    2.再次欣賞,初步了解詩歌內(nèi)容。
    提問:你聽詩歌中小鳥、青蛙、寶寶說了什么?
    3.分段理解詩歌,并出示圖片。
    朗誦詩歌第一段,并提問:小鳥在什么地方看到了月亮。小鳥在樹上看到月亮是怎樣的?(引導(dǎo)學(xué)習(xí):掛)朗誦詩歌第二段,提問:青蛙在池塘里看到月亮是怎樣的?(引導(dǎo)學(xué)習(xí):漂)師朗誦詩歌第三段,并提問:寶寶在什么地方看到了月亮。(臉盆里)。寶寶看到月亮是怎樣的?(引導(dǎo)學(xué)習(xí):盛)小結(jié):小鳥看到月亮是掛在樹上的,青蛙看到月亮是漂在池塘里的,寶寶看到月亮是盛在臉盆里的。
    三、學(xué)習(xí)詩歌,并有感情的朗誦。
    1.師幼一起學(xué)習(xí)朗誦。
    2.有感情地配樂朗誦詩歌。
    3.在老師的引導(dǎo)下嘗試仿編詩歌句式,加深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
    引導(dǎo)幼兒仿編詩歌。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替換人物和樹上、水里的動物。
    教后反思:在這次詩歌朗誦過程中,我在練習(xí)策略上進行了一些嘗試,發(fā)現(xiàn)幼兒主動性還挺高的。我是這樣嘗試的:在每一次練習(xí)時都有不同的要求,首先一起邊看圖邊和老師一起練習(xí);接著老師退出,只看圖;然后連圖也退出,全憑記憶;最后是通過分男女、分組等形式來進行比賽,因為進入中班幼兒好勝心更強,所以通過教師有意識地一次次挑戰(zhàn)、比較,幼兒的積極性就調(diào)動起來了。
    中班語言月亮船教案篇四
    活動設(shè)計:
    月亮是孩子們每天晚上都能看到的,雖然它本身不會發(fā)光,但孩子們從表面看到,月亮把銀光灑向了大地,給寧靜幽深的夜晚增添了一絲活力,也讓孩子們怕黑的心里得到一絲安慰。月亮對于成人來說觸不可及,而詩歌中的月亮卻隨處可見,成了主人公的玩伴,詩歌極富想象,充滿童趣。讀后回味無窮。《月亮》這首詩不僅蘊含了一定的科學(xué)知識,而且飽含了豐富的情感,作者運用擬人的表現(xiàn)手法將小鳥、青蛙、寶寶的心里話表現(xiàn)了出來,給人一種溫暖、甜蜜的感覺。符合兒童的心里特點。詩歌語言簡潔、結(jié)構(gòu)重復(fù),意境優(yōu)美,適合中班幼兒學(xué)習(xí)。
    活動目標(biāo):
    1.欣賞詩歌,能理解作品描繪的畫面,感受詩歌語言所表現(xiàn)的意境美。
    2.學(xué)習(xí)有感情的朗誦詩歌,正確運用量詞:灣、棵。
    3.運用自己積累的經(jīng)驗大膽想象,嘗試仿編詩句。
    活動準(zhǔn)備:教學(xué)掛圖,配音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談話導(dǎo)入。
    師:你們看到過月亮嗎?
    幼兒:月亮在天上;晚上才有月亮;有時候清早還能看到月亮等。
    師:你們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樣子的?
    幼兒:圓圓的、亮亮的;有時是彎彎的像香蕉。
    1、教師富有感情地配樂朗誦詩歌。
    師:詩歌的題目是什么?你們聽到詩歌里說了什么?
    幼兒可以泛泛地說。
    2、幼兒看圖片,再次欣賞教師配樂朗誦。
    提出欣賞的要求:詩歌里有誰?他們在哪里看到了月亮?
    (1)師:小鳥在哪里看到了月亮?它說了什么?
    (2)師:青蛙在哪里看到了月亮?他說了什么?
    (3)師:寶寶在哪里看到了月亮?他又說了什么?
    1、幼兒在教師帶領(lǐng)下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注意語調(diào)的輕柔及量詞的運用。
    2、組織幼兒討論。
    (1)師:月亮真的掛在樹梢了嗎?為什么說樹梢掛一個月亮?
    幼兒:這是月亮的光照在樹梢上。
    師:小鳥為什么說:月亮和我好?
    幼兒:月亮給小鳥照亮了路;月亮看著小鳥睡覺,月亮喜歡小鳥。
    教師小結(jié):小朋友說的.都有道理,月亮光撒在了樹梢上,遠(yuǎn)遠(yuǎn)望去好像在高高的樹梢上掛著一個月亮。
    理解詞:掛。
    師:這里用了一個好聽的詞:掛,請小朋友做一個“掛”的動作,
    老師示范用“掛”說一句話:墻上掛著一個包。
    請幼兒也用“掛”說一句話。
    幼兒:架子上掛著一塊毛巾;晾衣架上掛著一件衣服等。
    (2)師:為什么詩歌中說池塘里漂一個月亮?池塘里真的有月亮嗎?幼兒:在池塘里看到的是月亮的影子。
    師:月亮的影子浮在水面,看起來月亮好像漂在水面一樣,什么東西還會漂在水面?幼兒:紙會漂在水面;塑料汽車會漂在水面等。
    師:為什么青蛙說:“月亮和我好”
    幼兒:月亮的影子漂在池塘里,,青蛙以為月亮來和他玩。
    幼兒:月亮的影子一會有,一會就看不見了,青蛙以為月亮和他玩捉迷藏,所以,青蛙說月亮和他好。
    教師小結(jié):在明亮的夜晚,水面上就會出現(xiàn)月亮的倒影,所以看上去好像池塘里漂著一個月亮,當(dāng)微風(fēng)吹來,水波蕩漾,月亮的倒影若隱若現(xiàn),好像在和青蛙捉迷藏,所以青蛙說月亮和我好。
    (3)詩歌中還說臉盆里盛一個月亮,你們是怎么認(rèn)為的?
    幼兒:臉盆里看到的月亮也是月亮的倒影。
    師:為什么用一個詞:“盛”來說?
    幼兒:盆里盛有水,月亮的倒影在水中,所以要這樣說。
    幼兒:好像盆里放了一個月亮。
    師:寶寶為什么說“月亮和我好”?
    幼兒:月亮來到寶寶的盆里,寶寶覺得月亮喜歡她。
    師:假如在你的盆里看到了月亮的倒影,你是什么感覺?
    幼兒:我覺得很驚訝;我覺得很高興。
    師:寶寶的水盆里有一個月亮的倒影,就像盆里盛著一個月亮一樣,寶寶在玩水,月亮的倒影就像和寶寶玩起了捉迷藏,寶寶開心極了。所以寶寶說月亮和他好。
    3、師:我們明白了詩歌的內(nèi)容,你們喜歡這首詩歌嗎?最喜歡那句詩,請幼兒讀出來。
    1、你們還在那里看到過月亮?(啟發(fā)幼兒說出從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月亮)。
    2、教師出示小河、小魚的圖片,鼓勵幼兒運用圖片仿編詩歌。
    3、還有哪些小動物在什么地方也看到了月亮?請幼兒把想到的畫在紙上,然后嘗試按詩歌的句式說出來。
    活動反思:
    從整個活動看,層次清楚,層層遞進,每一環(huán)節(jié)過渡自然,整個活動比較順暢。教師的提問具有層次性,能將回憶性提問、體驗性提問和創(chuàng)造性提問融合起來,引導(dǎo)幼兒積極思考,幼兒在老師的引導(dǎo)下,積極開動腦筋,大膽質(zhì)疑,達(dá)到了良好的師幼互動。整個活動氛圍寬松,教師對教材的把握也比較到位,對詩歌的情感特征、重點句、詞的分析比較準(zhǔn)確,教師在活動中情感的投入感染著幼兒,使幼兒在活動中也很投入,尤其是幼兒在朗讀詩歌的時候,幼兒能做到深情并茂,達(dá)到了很好的教學(xué)效果。
    在教學(xué)過程中,感到內(nèi)容多,用時長,所以,將這個活動內(nèi)容分成兩個課時,把目標(biāo)3:嘗試仿編詩句。放在第二課時,這樣效果會更好。還有一點:教師的提問感到有一點多,如能做到詳略得當(dāng),重點突出,會縮短課堂時間,避免幼兒疲勞。在教具的使用上,如果能運用動畫讓幼兒目睹月亮的倒影在水中忽明忽暗的情境,幼兒對詩歌的理解會更深刻。
    每一棵樹梢,掛一個月亮,
    小鳥說,月亮和我好。
    每一灣池塘,漂一個月亮,
    青蛙說:月亮和我好。
    每一個臉盆,盛一個月亮,
    中班語言月亮船教案篇五
    1.感受故事內(nèi)容的有趣,體驗動物們齊心協(xié)力,成功“吃到”月亮后的快樂心情。
    2.喜歡閱讀,能對故事內(nèi)容展開想象。
    3.通過閱讀,理解故事情節(jié)。
    4.通過語言表達(dá)和動作相結(jié)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領(lǐng)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動重點。
    大膽想象并設(shè)計出森林里的動物來嘗月亮的情景。
    活動難點。
    學(xué)習(xí)句式“xx爬呀爬咔嚓、咬下一片月亮,它說月亮的味道真好”
    難點形成原因。
    想象力局限。
    難點解決策略。
    需要幼兒實際圖像與手形進行結(jié)合想象。
    1.每年中秋節(jié)晚上的月亮是怎樣的?
    3.讓我們來聽聽故事里的動物是怎么想的。
    (老師邊講述故事邊插問)。
    1.請大家數(shù)一數(shù)畫面上有幾雙眼睛?有幾只小動物?
    2.小動物們都很著急,請你們幫幫它們,怎樣才能夠夠到月亮?
    3.小魚在想什么?你們認(rèn)為它說得對嗎?
    4.聽了這個故事,你覺得哪里最有趣?
    5.小動物是用什么方法摘到月亮的?
    1、讓我們一起再來完整欣賞這個故事。
    2、如果讓你們也來摘月亮,你們會想什么辦法?
    幼兒能想象月亮的各種形態(tài),以及月亮的形狀,對月亮的味道具有想象力。
    1、提問的方式還有待改進,提問的主題要更加明確,避免因為主題不明而?影響幼兒回答。
    2、對故事的講述方式上還有待改進,可以采取更多的形式闡述故事,避免一次次的重復(fù)讓幼兒喪失閱讀興趣。
    中班語言月亮船教案篇六
    1、欣賞詩歌,體會詩歌安靜、優(yōu)美的意境和情感。
    2、理解詞:掛、漂、盛的含義,在理解詩歌的基礎(chǔ)上學(xué)習(xí)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3、引起幼兒對月亮變化現(xiàn)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初步嘗試仿編詩歌。
    1、詩歌的背景圖一幅。
    2、恬靜、舒緩的音樂;錄音機(或碟機)。
    一、談話:“中秋節(jié)印象”,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欲望。
    教師組織談話:中秋節(jié)大家是怎么過的?有沒有觀察月亮?月亮看上去怎么樣?
    二、感受、學(xué)習(xí)詩歌。
    1、出示詩歌背景圖,教師有感情地朗誦詩歌,請幼兒欣賞。
    提問:喜歡這首詩歌嗎?你聽明白了嗎?月亮在什么地方?
    2、第二次欣賞教師的配樂朗誦,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nèi)容。
    (1)通過想像、討論,重點理解動詞“掛”、“漂”、“盛”的含義,提問:為什么說“每一棵樹梢,掛一個月亮;每一灣池塘,漂一個月亮;每一個臉盆,盛一個月亮?”
    (2)誰都看到了美麗的月亮?他們說什么?
    3、幼兒跟學(xué)詩歌。
    請幼兒跟隨教師的朗誦學(xué)習(xí)詩歌,教師隨機指導(dǎo)幼兒的朗誦,如吐字發(fā)音、銜接等。
    4、幼兒多種方式朗誦詩歌。
    (1)完整朗誦。(教師可適當(dāng)提詞幫助)。
    (2)分句合作朗誦。(例,甲:每一棵樹梢;乙:掛一個月亮……)。
    (3)配樂朗誦。(體會并大膽表現(xiàn)詩歌安靜、優(yōu)美的意境)。
    5、啟發(fā)幼兒初步嘗試仿編詩歌。
    通過提問:“我們還在哪里發(fā)現(xiàn)過月亮?它看上去像什么?”鼓勵幼兒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大膽想象,嘗試仿編新詩歌,方法:可以個人或小組商討創(chuàng)編詩歌的一段,教師隨機用簡單圖標(biāo)的方式記錄幼兒的語言,最后梳理小結(jié),集體朗誦大家創(chuàng)編的新詩歌。
    活動延伸:
    1、此活動建議安排在中秋節(jié)前后,教師或家長應(yīng)注意和幼兒一起充分觀察月亮并用語言講述月亮的變化和月亮的美。
    2、與區(qū)域活動結(jié)合,在美勞區(qū)、語言區(qū)、科學(xué)區(qū)重點投放有關(guān)月亮的操作材料、圖書繪本、嵌板、操作卡等,供幼兒自主選擇。
    月亮是我們最常見的天體,也是各類故事中的常見角色,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的。
    中班語言月亮船教案篇七
    1、欣賞、理解詩歌內(nèi)容,感受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2、學(xué)會量詞:一棵、一灣等,學(xué)習(xí)動詞:掛、漂、盛。
    3、培養(yǎng)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4、教育幼兒養(yǎng)成做事認(rèn)真,不馬虎的好習(xí)慣。
    理解詩歌內(nèi)容,并學(xué)會量詞:一棵、一灣等,學(xué)習(xí)動詞:掛、漂、盛。
    1、月亮圖片、背景圖、背景音樂、青蛙、小鳥圖片。
    2、課前請家長配合帶孩子在有月亮的晚上在不同地方觀看月亮。
    一、談話導(dǎo)入你有好朋友嗎?你的好朋友是誰?老師也有好朋友,我的好朋友是xxx。
    二、欣賞詩歌,理解詩歌內(nèi)容
    1、師配樂朗誦,讓幼兒初步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提問:這首詩歌好聽嗎?是什么名字?你聽到詩歌中說誰是月亮的好朋友。
    2、再次欣賞,初步了解詩歌內(nèi)容。
    提問:你聽詩歌中小鳥、青蛙、寶寶說了什么?
    3、分段理解詩歌,并出示圖片。
    朗誦詩歌第一段,并提問:小鳥在什么地方看到了月亮。小鳥在樹上看到月亮是怎樣的?(引導(dǎo)學(xué)習(xí):掛)朗誦詩歌第二段,提問:青蛙在池塘里看到月亮是怎樣的?(引導(dǎo)學(xué)習(xí):漂)師朗誦詩歌第三段,并提問:寶寶在什么地方看到了月亮。(臉盆里)。寶寶看到月亮是怎樣的?(引導(dǎo)學(xué)習(xí):盛)小結(jié):小鳥看到月亮是掛在樹上的,青蛙看到月亮是漂在池塘里的,寶寶看到月亮是盛在臉盆里的。
    三、學(xué)習(xí)詩歌,并有感情的朗誦。
    1、師幼一起學(xué)習(xí)朗誦。
    2、有感情地配樂朗誦詩歌。
    3、在老師的引導(dǎo)下嘗試仿編詩歌句式,加深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
    引導(dǎo)幼兒仿編詩歌。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替換人物和樹上、水里的動物。
    在這次詩歌朗誦過程中,我在練習(xí)策略上進行了一些嘗試,發(fā)現(xiàn)幼兒主動性還挺高的。我是這樣嘗試的:在每一次練習(xí)時都有不同的要求,首先一起邊看圖邊和老師一起練習(xí);接著老師退出,只看圖;然后連圖也退出,全憑記憶;最后是通過分男女、分組等形式來進行比賽,因為進入中班幼兒好勝心更強,所以通過教師有意識地一次次挑戰(zhàn)、比較,幼兒的積極性就調(diào)動起來了。
    中班語言月亮船教案篇八
    活動目標(biāo):
    1、通過玩月亮船,知道受水的吸附力可以使船體旋轉(zhuǎn)。
    2、發(fā)現(xiàn)大小不同的月亮船向下滑時,速度不一樣。
    3、對月亮船轉(zhuǎn)動的現(xiàn)象產(chǎn)生探究的興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zhǔn)備:
    1、泥工板,噴壺,月亮船。
    2、ppt。
    活動過程:
    出示月亮船,激發(fā)幼兒興趣。
    1、觀看視頻,提出問題。
    師:那個姐姐在干什么?跳什么舞?跳的怎么樣?
    2、出示月亮船。
    師:今天老師也請來了一位朋友,看它像什么?又像什么?我們給它取個名字吧。
    1、月亮船說它也要像剛剛的那個姐姐一樣,在舞臺上跳旋轉(zhuǎn)舞,你來幫一幫它吧。
    2、想一想這么才能讓月亮船在舞臺上跳舞呢?
    請兩到三名幼兒嘗試。
    3、小結(jié):剛剛我們班的小朋友用嘴吹,用手彈和撥讓月亮船動起來了??墒窃铝链€是不滿意,它想跟剛剛的那個姐姐一樣轉(zhuǎn)的又快又穩(wěn),時間還長。
    2、老師已經(jīng)給你準(zhǔn)備好了,你要用什么辦法讓它旋轉(zhuǎn),去試一試吧。
    3、幼兒操作。
    (1.你用的什么辦法?2、月亮船有什么變化?3、中間的圖案這么樣了?)。
    7、小結(jié):原來在光滑的擋泥板上噴上水,這些水就有了神奇的吸附力,月亮船放到舞臺上就這個水就能把月亮船牢牢的拉住,月亮船就可以跳旋轉(zhuǎn)舞了。
    (仔細(xì)觀察外形)一個胖一個瘦,那我們就叫他胖胖和瘦瘦吧。
    2、胖胖想和瘦瘦在舞臺上比賽誰開的快?那怎么樣比賽才公平呢?(在同一個起跑線上)。
    3、猜測結(jié)果。你覺得他們比賽的話,誰會贏?為什么?
    4、幼兒操作。到底誰會贏呢?去比一下就知道了。去剛剛你做實驗的地方喔。
    5、交流分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誰快誰慢?
    小朋友今天的活動有趣嗎?帶上你的月亮船去告訴其他的小朋友吧!
    中班語言月亮船教案篇九
    1、了解故事內(nèi)容和情節(jié),并能用較連貫的語言進行講述。
    2、運用掛圖和課件,初步理解并形成半個月的時間概念。
    3、萌發(fā)對月相變化現(xiàn)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感受半個月里月亮形狀變化的過程。
    4、通過語言表達(dá)和動作相結(jié)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導(dǎo)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xué)習(xí),感悟生活。
    1、兔媽媽和小兔玩偶、課件、單月的日歷一張。
    2、律動《月亮婆婆喜歡我》。
    3、《望著月亮吃大餅》故事掛圖。
    1、談話導(dǎo)入,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2、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幼兒欣賞,初步了解半個月的時間概念。
    小兔子怎樣等媽媽呢?請聽故事《望著月亮吃大餅》。
    3、出示掛圖,進一步欣賞、理解故事內(nèi)容。
    好,我們一起來聽聽兔媽媽的好辦法吧!(播放錄音,再次欣賞故事)。
    提問:(1)兔媽媽走后頭幾天,小兔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樣的?(演示掛圖中的月亮變化)。
    (2)七八天過去了,月亮變成了什么樣?小兔把圓圓的大餅吃掉了多少?
    (3)又有幾天過去了,天空中的月亮只剩下了什么?小兔的餅也變成了什么?
    (4)最后一天晚上發(fā)生了什么事?小兔做了什么?結(jié)果怎樣?
    (5)小兔是照著誰的樣子等回了媽媽呢?原來圓圓的月亮?xí)兡?
    4、播放課件,引導(dǎo)幼兒進行講述。
    好,我們看著大屏幕,一起講講這個好聽的故事,好嗎?
    5、律動《月亮婆婆喜歡我》結(jié)束活動。
    小朋友,月亮不僅會變樣子,它還會和我們做唱歌做游戲呢!(教師彈琴,幼兒做律動)。
    《望著月亮吃大餅》是一個童話故事欣賞。一開始利用頭飾兔媽媽和小兔來導(dǎo)入故事情節(jié),從而激發(fā)幼兒學(xué)習(xí)的興趣,并讓幼兒跟兔媽媽和小兔打招呼問好。在我第一次完整地講述故事時,孩子們聽的很認(rèn)真。!來自教案.!當(dāng)我故事講完開始提問:半個月到底是多久的時候,小朋友的回答千奇百怪,都迫不及待的說出自己的答案。最后我用數(shù)一數(shù)和故事中兔媽媽教給小兔觀察月亮變化的方法告訴小朋友半個月到底是多久。這節(jié)課的難點就是在于幼兒對月相變化的理解,在活動中準(zhǔn)備了月亮變化的圖片,幼兒可以更加直觀的了解半個月中月亮變化的過程,孩子們也可以輕松的說出故事情節(jié),比如老師提問:兔媽媽走后剛開始幾天,小兔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樣的?孩子們積極地說:月亮缺了一些。老師問:小兔把月餅吃成什么樣?孩子們說:吃掉了一點點。老師問:七八天過去了,月亮變成了什么樣?孩子們說:變成了半圓。老師問:小兔把大餅吃成了什么樣?孩子們說吃掉了一半。。。。。。在教學(xué)過程中,我通過演示和提問的方式把一些比較抽象的知識變得簡單了,這樣幼兒既理解了故事內(nèi)容,也明白了月相變化的過程,同時培養(yǎng)和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dá)能力。
    不足:
    1、教師在講述月象的原因時,語言可更簡潔。
    2、在活動中應(yīng)發(fā)揮幼兒主體,讓他們多說,用語言來表述自己的想法。
    中班語言月亮船教案篇十
    (1)在操作過程中學(xué)習(xí)運用量詞。
    (2)激發(fā)參與講述活動的興趣。
    (3)教育幼兒在生活中要注意觀察,將廢舊物有效的利用起來。
    制作材料:月餅盒、紙卷筒、方便面紙碗、卡紙、紙杯、藥瓶紙盒等。
    制作步驟:
    (1)在方便面紙碗的外面畫磚紋,碗口向下做井。
    (2)紙卷筒做樹干,用綠色卡紙做樹葉,粘貼在樹上。
    (3)用卡紙畫猴子后剪出外形并過塑。并在猴子的背面粘貼上磁鐵。
    (4)打開紙盒,用深藍(lán)色卡紙做背景,然后將井、樹和猴子一起置于盒子里,組合成《猴子撈月亮》的故事畫面。
    操作要求:
    低、中水平:能對這個故事感興趣,愿意操作,并能愛護玩具。
    高水平:自己能立的`一邊講述故事、一邊操作玩具,做到口手的統(tǒng)一。
    中班語言月亮船教案篇十一
    月亮是孩子們每天晚上都能看到的,雖然它本身不會發(fā)光,但孩子們從表面看到,月亮把銀光灑向了大地,給寧靜幽深的.夜晚增添了一絲活力,也讓孩子們怕黑的心里得到一絲安慰。月亮對于成人來說觸不可及,而詩歌中的月亮卻隨處可見,成了主人公的玩伴,詩歌極富想象,充滿童趣。讀后回味無窮?!对铝痢愤@首詩不僅蘊含了一定的科學(xué)知識,而且飽含了豐富的情感,作者運用擬人的表現(xiàn)手法將小鳥、青蛙、寶寶的心里話表現(xiàn)了出來,給人一種溫暖、甜蜜的感覺。符合兒童的心里特點。詩歌語言簡潔、結(jié)構(gòu)重復(fù),意境優(yōu)美,適合中班幼兒學(xué)習(xí)。
    1.欣賞詩歌,能理解作品描繪的畫面,感受詩歌語言所表現(xiàn)的意境美。
    2.學(xué)習(xí)有感情的朗誦詩歌,正確運用量詞:灣、棵。
    3.運用自己積累的經(jīng)驗大膽想象,嘗試仿編詩句。
    教學(xué)掛圖,配音磁帶,錄音機。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dǎo)入活動。
    談話導(dǎo)入。
    師:你們看到過月亮嗎?
    幼兒:月亮在天上;晚上才有月亮;有時候清早還能看到月亮等。
    師:你們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樣子的?
    幼兒:圓圓的、亮亮的;有時是彎彎的像香蕉。
    二、初步感受詩歌內(nèi)容。
    1、教師富有感情地配樂朗誦詩歌。
    師:詩歌的題目是什么?你們聽到詩歌里說了什么?
    幼兒可以泛泛地說。
    2、幼兒看圖片,再次欣賞教師配樂朗誦。
    提出欣賞的要求:詩歌里有誰?他們在哪里看到了月亮?
    (1)師:小鳥在哪里看到了月亮?它說了什么?
    (2)師:青蛙在哪里看到了月亮?他說了什么?
    (3)師:寶寶在哪里看到了月亮?他又說了什么?
    三、深入理解詩歌的情感內(nèi)涵。
    1、幼兒在教師帶領(lǐng)下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注意語調(diào)的輕柔及量詞的運用。
    2、組織幼兒討論。
    (1)師:月亮真的掛在樹梢了嗎?為什么說樹梢掛一個月亮?
    幼兒:這是月亮的光照在樹梢上。
    師:小鳥為什么說:月亮和我好?
    幼兒:月亮給小鳥照亮了路;月亮看著小鳥睡覺,月亮喜歡小鳥。
    教師小結(jié):小朋友說的都有道理,月亮光撒在了樹梢上,遠(yuǎn)遠(yuǎn)望去好像在高高的樹梢上掛著一個月亮。
    理解詞:掛。
    師:這里用了一個好聽的詞:掛,請小朋友做一個“掛”的動作,
    老師示范用“掛”說一句話:墻上掛著一個包。
    請幼兒也用“掛”說一句話。
    幼兒:架子上掛著一塊毛巾;晾衣架上掛著一件衣服等。
    (2)師:為什么詩歌中說池塘里漂一個月亮?池塘里真的有月亮嗎?幼兒:在池塘里看到的是月亮的影子。
    師:月亮的影子浮在水面,看起來月亮好像漂在水面一樣,什么東西還會漂在水面?幼兒:紙會漂在水面;塑料汽車會漂在水面等。
    師:為什么青蛙說:“月亮和我好”
    幼兒:月亮的影子漂在池塘里,,青蛙以為月亮來和他玩。
    幼兒:月亮的影子一會有,一會就看不見了,青蛙以為月亮和他玩捉迷藏,所以,青蛙說月亮和他好。
    教師小結(jié):在明亮的夜晚,水面上就會出現(xiàn)月亮的倒影,所以看上去好像池塘里漂著一個月亮,當(dāng)微風(fēng)吹來,水波蕩漾,月亮的倒影若隱若現(xiàn),好像在和青蛙捉迷藏,所以青蛙說月亮和我好。
    (3)詩歌中還說臉盆里盛一個月亮,你們是怎么認(rèn)為的?
    幼兒:臉盆里看到的月亮也是月亮的倒影。
    師:為什么用一個詞:“盛”來說?
    幼兒:盆里盛有水,月亮的倒影在水中,所以要這樣說。
    幼兒:好像盆里放了一個月亮。
    師:寶寶為什么說“月亮和我好”?
    幼兒:月亮來到寶寶的盆里,寶寶覺得月亮喜歡她。
    師:假如在你的盆里看到了月亮的倒影,你是什么感覺?
    幼兒:我覺得很驚訝;我覺得很高興。
    師:寶寶的水盆里有一個月亮的倒影,就像盆里盛著一個月亮一樣,寶寶在玩水,月亮的倒影就像和寶寶玩起了捉迷藏,寶寶開心極了。所以寶寶說月亮和他好。
    3、師:我們明白了詩歌的內(nèi)容,你們喜歡這首詩歌嗎?最喜歡那句詩,請幼兒讀出來。
    四:創(chuàng)造性仿編。
    1、你們還在那里看到過月亮?(啟發(fā)幼兒說出從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月亮)。
    2、教師出示小河、小魚的圖片,鼓勵幼兒運用圖片仿編詩歌。
    3、還有哪些小動物在什么地方也看到了月亮?請幼兒把想到的畫在紙上,然后嘗試按詩歌的句式說出來。
    從整個活動看,層次清楚,層層遞進,每一環(huán)節(jié)過渡自然,整個活動比較順暢。教師的提問具有層次性,能將回憶性提問、體驗性提問和創(chuàng)造性提問融合起來,引導(dǎo)幼兒積極思考,幼兒在老師的引導(dǎo)下,積極開動腦筋,大膽質(zhì)疑,達(dá)到了良好的師幼互動。整個活動氛圍寬松,教師對教材的把握也比較到位,對詩歌的情感特征、重點句、詞的分析比較準(zhǔn)確,教師在活動中情感的投入感染著幼兒,使幼兒在活動中也很投入,尤其是幼兒在朗讀詩歌的時候,幼兒能做到深情并茂,達(dá)到了很好的教學(xué)效果。
    在教學(xué)過程中,感到內(nèi)容多,用時長,所以,將這個活動內(nèi)容分成兩個課時,把目標(biāo)3:嘗試仿編詩句。放在第二課時,這樣效果會更好。還有一點:教師的提問感到有一點多,如能做到詳略得當(dāng),重點突出,會縮短課堂時間,避免幼兒疲勞。在教具的使用上,如果能運用動畫讓幼兒目睹月亮的倒影在水中忽明忽暗的情境,幼兒對詩歌的理解會更深刻。
    每一棵樹梢,掛一個月亮,
    小鳥說,月亮和我好。
    每一灣池塘,漂一個月亮,
    青蛙說:月亮和我好。
    每一個臉盆,盛一個月亮,
    中班語言月亮船教案篇十二
    1、理故事內(nèi)容,了解月亮在不斷的變化。
    2、學(xué)習(xí)描述月亮變化的語句,初解步了解故事中比喻手法的運用。
    3、能大膽想像,進行創(chuàng)編活動,并嘗試做圖書。
    課件、月亮圖片,幼兒操作材料。
    一、談話導(dǎo)入活動。
    1、師:小朋友,你們見過月亮嗎?你見過的月亮是什么樣的?
    2、幼兒自由討論。
    3、小結(jié):有的小朋友說月亮是圓的,有的小朋友說月亮是彎的。
    二、故事導(dǎo)入,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幼兒聽故事,了解月亮是不斷變化的。
    3、播放故事《月亮姑娘做衣服》,并提問:
    (1)月亮姑娘為什么要做衣裳?(夜風(fēng)吹過,很冷)。
    (2)月亮姑娘怎么辦呢?決定要干什么?(請裁縫做衣裳)。
    (3)裁縫為月亮姑娘做衣裳前做了些什么?(量尺寸)。
    (4)裁縫為月亮姑娘一共做了幾次衣裳?(3次)。
    (5)為什么月亮姑娘衣裳總是不合身呢?(月亮在不停變化)。
    (6)月亮姑娘的身體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教師鼓勵幼兒積極發(fā)言,引導(dǎo)幼兒說出因為月亮姑娘的身體總是發(fā)生變化。引導(dǎo)幼兒說出月亮姑娘的身體越來越胖。
    3、看圖了解月亮的變化過程。
    教師:小朋友們說的`非常好,我們一起來看月亮姑娘到底是怎樣變化的吧!
    出示圖片,引導(dǎo)幼兒觀察。
    教師:月亮姑娘剛開始的時候是什么樣的?
    引導(dǎo)幼兒發(fā)現(xiàn),月亮剛開始的時候是彎彎的月牙,像眉毛一樣。并用一句話來描述:彎彎的月亮像眉毛。
    觀察第二幅圖:
    教師:月亮姑娘的身體現(xiàn)在變成了什么樣?
    引導(dǎo)幼兒發(fā)現(xiàn)月亮姑娘胖了一點,像鐮刀一樣。
    并用一句話來描述:彎彎的月亮像鐮刀。
    出示第三幅圖片:
    教師:月亮姑娘的身體又變成了什么樣?
    引導(dǎo)幼兒發(fā)現(xiàn)又胖了一點,像小船一樣。
    并用一句話來描述:彎彎的月亮像小船。
    出示最后一幅圖片:
    教師:最后月亮姑娘的身體變成什么樣子了?
    引導(dǎo)幼兒發(fā)現(xiàn)胖胖的,像圓盤一樣。
    并用一句話描述:彎彎的月亮像圓盤。
    教師播放月亮的變化圖片,鞏固幼兒的認(rèn)識。
    4、幼兒為月亮姑娘穿衣服。
    5、放松活動,聽音樂做動作找到座位。
    6、讓幼兒把自己的想法畫出來,訂成圖書,區(qū)域活動時講給小朋友聽。
    中班語言月亮船教案篇十三
    1.欣賞詩歌,能理解作品描繪的畫面,感受詩歌語言所表現(xiàn)的意境美。
    2.學(xué)習(xí)有感情的朗誦詩歌,正確運用量詞:灣、棵。
    3.運用自己積累的經(jīng)驗大膽想象,嘗試仿編詩句。
    4.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教學(xué)掛圖,配音磁帶,錄音機。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dǎo)入活動。
    1.談話導(dǎo)入。
    師:你們看到過月亮嗎?
    幼兒:月亮在天上;晚上才有月亮;有時候清早還能看到月亮等。
    師:你們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樣子的?
    幼兒:圓圓的、亮亮的;有時是彎彎的像香蕉。
    二、初步感受詩歌內(nèi)容。
    1.教師富有感情地配樂朗誦詩歌。
    師:詩歌的題目是什么?你們聽到詩歌里說了什么?
    幼兒可以泛泛地說。
    2.幼兒看圖片,再次欣賞教師配樂朗誦。
    提出欣賞的要求:詩歌里有誰?他們在哪里看到了月亮?
    (1)師:小鳥在哪里看到了月亮?它說了什么?
    (2)師:青蛙在哪里看到了月亮?他說了什么?
    (3)師:寶寶在哪里看到了月亮?他又說了什么?
    三、深入理解詩歌的情感內(nèi)涵。
    1.幼兒在教師帶領(lǐng)下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注意語調(diào)的輕柔及量詞的運用。
    2.組織幼兒討論。
    (1)師:月亮真的掛在樹梢了嗎?為什么說樹梢掛一個月亮?
    幼兒:這是月亮的光照在樹梢上。
    師:小鳥為什么說:月亮和我好?
    幼兒:月亮給小鳥照亮了路;月亮看著小鳥睡覺,月亮喜歡小鳥。
    教師小結(jié):小朋友說的都有道理,月亮光撒在了樹梢上,遠(yuǎn)遠(yuǎn)望去好像在高高的樹梢上掛著一個月亮。
    理解詞:掛。
    師:這里用了一個好聽的詞:掛,請小朋友做一個“掛”的動作,
    老師示范用“掛”說一句話:墻上掛著一個包。
    請幼兒也用“掛”說一句話。
    幼兒:架子上掛著一塊毛巾;晾衣架上掛著一件衣服等。
    (2)師:為什么詩歌中說池塘里漂一個月亮?池塘里真的有月亮嗎?幼兒:在池塘里看到的是月亮的影子。
    師:月亮的影子浮在水面,看起來月亮好像漂在水面一樣,什么東西還會漂在水面?幼兒:紙會漂在水面;塑料汽車會漂在水面等。
    師:為什么青蛙說:“月亮和我好”
    幼兒:月亮的影子漂在池塘里,,青蛙以為月亮來和他玩。
    幼兒:月亮的影子一會有,一會就看不見了,青蛙以為月亮和他玩捉迷藏,所以,青蛙說月亮和他好。
    教師小結(jié):在明亮的夜晚,水面上就會出現(xiàn)月亮的倒影,所以看上去好像池塘里漂著一個月亮,當(dāng)微風(fēng)吹來,水波蕩漾,月亮的倒影若隱若現(xiàn),好像在和青蛙捉迷藏,所以青蛙說月亮和我好。
    (3)詩歌中還說臉盆里盛一個月亮,你們是怎么認(rèn)為的?
    幼兒:臉盆里看到的月亮也是月亮的'倒影。
    師:為什么用一個詞:“盛”來說?
    幼兒:盆里盛有水,月亮的倒影在水中,所以要這樣說。
    幼兒:好像盆里放了一個月亮。
    師:寶寶為什么說“月亮和我好”?
    幼兒:月亮來到寶寶的盆里,寶寶覺得月亮喜歡她。
    師:假如在你的盆里看到了月亮的倒影,你是什么感覺?
    幼兒:我覺得很驚訝;我覺得很高興。
    師:寶寶的水盆里有一個月亮的倒影,就像盆里盛著一個月亮一樣,寶寶在玩水,月亮的倒影就像和寶寶玩起了捉迷藏,寶寶開心極了。所以寶寶說月亮和他好。
    3.師:我們明白了詩歌的內(nèi)容,你們喜歡這首詩歌嗎?最喜歡那句詩,請幼兒讀出來。
    四:創(chuàng)造性仿編。
    1.你們還在那里看到過月亮?(啟發(fā)幼兒說出從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月亮)。
    2.教師出示小河、小魚的圖片,鼓勵幼兒運用圖片仿編詩歌。
    3.還有哪些小動物在什么地方也看到了月亮?請幼兒把想到的畫在紙上,然后嘗試按詩歌的句式說出來。
    從整個活動看,層次清楚,層層遞進,每一環(huán)節(jié)過渡自然,整個活動比較順暢。教師的提問具有層次性,能將回憶性提問、體驗性提問和創(chuàng)造性提問融合起來,引導(dǎo)幼兒積極思考,幼兒在老師的引導(dǎo)下,積極開動腦筋,大膽質(zhì)疑,達(dá)到了良好的師幼互動。整個活動氛圍寬松,教師對教材的把握也比較到位,對詩歌的情感特征、重點句、詞的分析比較準(zhǔn)確,教師在活動中情感的投入感染著幼兒,使幼兒在活動中也很投入,尤其是幼兒在朗讀詩歌的時候,幼兒能做到深情并茂,達(dá)到了很好的教學(xué)效果。
    在教學(xué)過程中,感到內(nèi)容多,用時長,所以,將這個活動內(nèi)容分成兩個課時,把目標(biāo)3:嘗試仿編詩句。放在第二課時,這樣效果會更好。還有一點:教師的提問感到有一點多,如能做到詳略得當(dāng),重點突出,會縮短課堂時間,避免幼兒疲勞。在教具的使用上,如果能運用動畫讓幼兒目睹月亮的倒影在水中忽明忽暗的情境,幼兒對詩歌的理解會更深刻。
    每一棵樹梢,掛一個月亮,
    每一灣池塘,漂一個月亮,
    青蛙說:月亮和我好。
    每一個臉盆,盛一個月亮,
    中班語言月亮船教案篇十四
    1、運用看圖講述及游戲的方法理解并學(xué)習(xí)兒歌,讀準(zhǔn)“巴”、“媽”“菜”、“龜”“娃”等字音。
    2、在學(xué)習(xí)過程中感受兒歌詼諧、有趣的風(fēng)格,培養(yǎng)朗誦的興趣。
    3、能分析兒歌,培養(yǎng)想象力。
    4、能自由發(fā)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1.課件ppt。
    2.頭飾。
    一、激發(fā)興趣,引入主題。
    師:對我是月亮,我有個特別好聽的名字,叫月亮巴巴。請你們大聲的叫出我的名字好嗎?
    師:我家有一座特別大的房子,里面住著許多人,你們猜猜會有誰住在里面呢?
    師:到底誰住在里面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觀看課件ppt理解學(xué)習(xí)兒歌。
    師:這是誰?(媽媽)媽媽出去會干什么?幼兒自由說,然后出示菜籃。
    師:媽媽出去----買菜,里面住著誰?(出示奶奶)。
    師:奶奶出去干嘛?(起腳)里面住著誰?(小鳥)。
    師:小鳥出去又干啥?(小鳥出去飛飛)里面住著誰?(烏龜)。
    師:烏龜出去干什么?(烏龜出去爬爬)里面還住著誰?(娃娃)。
    師:你覺得娃娃想吃什么?(娃娃想吃雞蛋),變變變,變出一個大雞蛋。
    三、觀看多媒體完整欣賞兒歌。
    1、師:寶貝們,月亮上都住著誰?(媽媽、奶奶、小鳥、小烏龜、娃娃)。
    2、師:月亮巴巴編了一首好聽的兒歌,我們一起來聽聽。(利用動作幫助幼兒理解記憶)。
    四、看圖譜朗誦兒歌。
    師:你們也來念念好嗎?先看看小雪是怎么念的。(看圖譜念)。
    師:現(xiàn)在我們看著圖譜,用好聽的聲音念一遍。好嗎?
    五、接龍游戲分組朗誦。
    1、接龍游戲:小雪念第一句,小朋友念第二句。(念上題目)。
    2、男女分組念(接龍游戲)男孩念第一句,女孩念第二句。
    六、捉迷藏的游戲。
    1、第一次游戲。
    說游戲的要求:請云朵姐姐當(dāng)月亮巴巴,你們五個要藏在月亮巴巴的后面,其他小朋友說兒歌,當(dāng)說到誰出來了,你就趕緊走出來,要加上好看的動作。我們來試一試。
    2、第二次游戲。
    附兒歌:
    月亮月亮巴巴,里面住個媽媽。
    媽媽出來買菜,里面住個奶奶。
    奶奶出來洗腳,里面住個小鳥。
    小鳥出來飛飛,里面住個烏龜。
    烏龜出來爬爬,里面住個娃娃。
    娃娃要吃大雞蛋,變出一個大—雞—蛋。
    《月亮月亮巴巴》是一首詼諧、幽默,瑯瑯上口的兒歌。“連環(huán)式”結(jié)構(gòu)體式是這首兒歌最大的特點。雖然兒歌的篇幅有些長,但兒歌中的形象“媽媽、奶奶、娃娃”是孩子們非常熟悉的,描述的各個角色典型的動作也是接近孩子生活的,因此比較適合我們小班幼兒的學(xué)習(xí)興趣和學(xué)習(xí)能力。
    在活動中,大部分幼兒能積極參與,有動作、表情、聲音也比較好聽。但在后面朗誦時,王紫嫣、來昊陽、喬靜榮興趣并不濃,而且互相交流,注意力不集中。于是,我私下讓他們朗誦了一下詩歌,都過關(guān)了,我分析:首先是時間有些長了,個別孩子的堅持性較短,應(yīng)關(guān)注個別孩子。其次:這幾個孩子坐在后面,前面的孩子做動作回?fù)踝∷麄?,由于沒有老師的關(guān)注會逐漸失去興趣,所以上課的位置也應(yīng)安排好。
    所以,在每次活動之前,教師應(yīng)將孩子備好,關(guān)注到每個孩子,才能讓他們參與積極。
    中班語言月亮船教案篇十五
    1.感受故事內(nèi)容的有趣,體驗動物們齊心協(xié)力,成功“吃到”月亮后的快樂心情。
    2.喜歡閱讀,能對故事內(nèi)容展開想象。
    3.通過閱讀,理解故事情節(jié)。
    4.通過語言表達(dá)和動作相結(jié)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領(lǐng)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大膽想象并設(shè)計出森林里的動物來嘗月亮的情景。
    學(xué)習(xí)句式“xx爬呀爬咔嚓、咬下一片月亮,它說月亮的味道真好”
    難點形成原因。
    想象力局限。
    難點解決策略。
    需要幼兒實際圖像與手形進行結(jié)合想象。
    一、幼兒預(yù)期表現(xiàn)。
    1.每年中秋節(jié)晚上的月亮是怎樣的?
    3.讓我們來聽聽故事里的動物是怎么想的。
    二、看ppt,聽講故事,理解作品。
    (老師邊講述故事邊插問)。
    1.請大家數(shù)一數(shù)畫面上有幾雙眼睛?有幾只小動物?
    2.小動物們都很著急,請你們幫幫它們,怎樣才能夠夠到月亮?
    3.小魚在想什么?你們認(rèn)為它說得對嗎?
    4.聽了這個故事,你覺得哪里最有趣?
    5.小動物是用什么方法摘到月亮的?
    三、完整欣賞,想象遷移。
    1、讓我們一起再來完整欣賞這個故事。
    2、如果讓你們也來摘月亮,你們會想什么辦法?
    幼兒能想象月亮的各種形態(tài),以及月亮的形狀,對月亮的味道具有想象力。
    1、提問的方式還有待改進,提問的主題要更加明確,避免因為主題不明而?影響幼兒回答。
    中班語言月亮船教案篇十六
    活動內(nèi)容:
    語言活動--講故事:月亮船活動目標(biāo)。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了解我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墻、最大的廣場。
    2.領(lǐng)略蒲公英所見的祖國秀麗山河。
    3.蒲公英遇到了什么事情?它找到家了嗎?是誰幫它找到的?她的家是哪里?
    三、分段了解故事情節(jié)。
    3.天黑了,誰出現(xiàn)了?誰和張老師表演一下談們的對話呢?對話)怎么才能找到蒲公英的家呢?(只要找到最大的海洋、最高的山、最大的廣場、最長的城墻)。
    4.我們隨著月亮船去看看,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最高的山、最大的廣場、最長的城墻各是什么,它們在哪里。(教師接著講述最后一段)提問:
    (1)它們首先找到了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叫什么?(太平洋)。
    (2)又看到了世界上最高的山,叫什么?(喜馬拉雅山)。
    (3)地面上出現(xiàn)了一片光芒,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廣場,叫什么呢?(北京天安門廣場)。
    (4)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里?這就是世界上最長的城墻,叫什么?(萬里長城)。
    四、看圖講故事。
    1.教師播放課件,請幼兒根據(jù)圖片自由啊會講故事。
    五、小結(jié):我們是中國的小主人,不僅要為我們偉大的祖國感到驕傲自豪,還要從小學(xué)好本領(lǐng),長大了把我們的祖國建設(shè)得更加美麗、更加富強!
    課后反思本次活動中,我選擇了以中國娃為主題中的《月亮船》。蒲公英本是孩子們非常熟悉和喜愛的一種植物,它小而輕,很容易被風(fēng)吹走,而在它被吹走之后,所發(fā)生的事情,是一種美好的想象,因為世界上沒有仙女,故事中的仙女卻幫助蒲公英找到了家。故事使用了擬人的方法,通過蒲公英和仙女的對話,告訴幼兒我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長城,最大的廣場。萌發(fā)幼兒的祖國自豪感,激發(fā)幼兒愛祖國的情感。
    開頭時我借劃小船為游戲,引出《月亮船》的故事。接著我進行講故事,要求幼兒認(rèn)真聽故事,然后回答問題。孩子們聽的十分認(rèn)真,對我提出的兩個問題也能回答出來。第二次我是邊操作教具邊講述故事,孩子們被教具月亮船、仙女和尾巴會變長的小圖片吸引住了,注意力放到了別處,后半段故事聽的不夠清楚,以至于在回答后半部的問題師條理有些不清晰,有些名詞幼兒平時也是聽的少的緣故,像喜馬拉雅山孩子們聽了兩次故事還是說不上來。為了讓幼兒更深入了解故事內(nèi)容和含義,第三遍故事我讓孩子們和我一起復(fù)述,目的是學(xué)習(xí)故事中的一些對話和了解祖國的一些世界之最。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幼兒大膽談?wù)撟约旱募覉@,這個部分我覺得很不夠,許多幼兒只是說出自己家在哪里,沒有將自己的感情表達(dá)出來。于是我匆匆忙忙帶過,讓孩子們欣賞一些祖國的美麗山河和世界之最,這時孩子們看著一張張照片都忍不住驚嘆,為自己祖國的偉大富強而感到自豪。
    雖然順利完成了本節(jié)活動,但是在執(zhí)教過程中仍存在著諸多的缺陷和不足。比如:當(dāng)孩子的回答不夠完整時,我沒有提醒他沒用完整的語句再說一遍。活動過程中缺乏激情,感染力不夠,沒有真正調(diào)動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沒有和幼兒身心交流;沒有進入到幼兒的內(nèi)心世界。只是扮演了一個老師的主講作用,沒有達(dá)到教師與幼兒的角色轉(zhuǎn)變。沒有給幼兒創(chuàng)建平等、寬松、和諧的活動氛圍。同時教學(xué)掛圖設(shè)計存在缺陷,沒有將我國的秀美河山呈現(xiàn)給幼兒。
    中班語言月亮船教案篇十七
    1.欣賞詩歌,能理解作品描繪的`畫面,感受詩歌語言所表現(xiàn)的意境美。
    2.學(xué)習(xí)有感情的朗誦詩歌,正確運用量詞:灣、棵。
    3.運用自己積累的經(jīng)驗大膽想象,嘗試仿編詩句。
    4.引導(dǎo)幼兒細(xì)致觀察畫面,積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5.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學(xué)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教學(xué)掛圖,配音磁帶,錄音機。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dǎo)入活動。
    1.談話導(dǎo)入。
    師:你們看到過月亮嗎?
    幼兒:月亮在天上;晚上才有月亮;有時候清早還能看到月亮等。
    師:你們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樣子的?
    幼兒:圓圓的、亮亮的;有時是彎彎的像香蕉。
    二、初步感受詩歌內(nèi)容。
    1.教師富有感情地配樂朗誦詩歌。
    師:詩歌的題目是什么?你們聽到詩歌里說了什么?
    幼兒可以泛泛地說。
    2.幼兒看圖片,再次欣賞教師配樂朗誦。
    提出欣賞的要求:詩歌里有誰?他們在哪里看到了月亮?
    (1)師:小鳥在哪里看到了月亮?它說了什么?
    (2)師:青蛙在哪里看到了月亮?他說了什么?
    (3)師:寶寶在哪里看到了月亮?他又說了什么?
    三、深入理解詩歌的情感內(nèi)涵。
    1.幼兒在教師帶領(lǐng)下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注意語調(diào)的輕柔及量詞的運用。
    2.組織幼兒討論。
    (1)師:月亮真的掛在樹梢了嗎?為什么說樹梢掛一個月亮?
    幼兒:這是月亮的光照在樹梢上。
    師:小鳥為什么說:月亮和我好?
    幼兒:月亮給小鳥照亮了路;月亮看著小鳥睡覺,月亮喜歡小鳥。
    教師小結(jié):小朋友說的都有道理,月亮光撒在了樹梢上,遠(yuǎn)遠(yuǎn)望去好像在高高的樹梢上掛著一個月亮。
    理解詞:掛。
    師:這里用了一個好聽的詞:掛,請小朋友做一個“掛”的動作,
    老師示范用“掛”說一句話:墻上掛著一個包。
    請幼兒也用“掛”說一句話。
    幼兒:架子上掛著一塊毛巾;晾衣架上掛著一件衣服等。
    (2)師:為什么詩歌中說池塘里漂一個月亮?池塘里真的有月亮嗎?幼兒:在池塘里看到的是月亮的影子。
    師:月亮的影子浮在水面,看起來月亮好像漂在水面一樣,什么東西還會漂在水面?幼兒:紙會漂在水面;塑料汽車會漂在水面等。
    師:為什么青蛙說:“月亮和我好”
    幼兒:月亮的影子漂在池塘里,,青蛙以為月亮來和他玩。
    幼兒:月亮的影子一會有,一會就看不見了,青蛙以為月亮和他玩捉迷藏,所以,青蛙說月亮和他好。
    教師小結(jié):在明亮的夜晚,水面上就會出現(xiàn)月亮的倒影,所以看上去好像池塘里漂著一個月亮,當(dāng)微風(fēng)吹來,水波蕩漾,月亮的倒影若隱若現(xiàn),好像在和青蛙捉迷藏,所以青蛙說月亮和我好。
    (3)詩歌中還說臉盆里盛一個月亮,你們是怎么認(rèn)為的?
    幼兒:臉盆里看到的月亮也是月亮的倒影。
    師:為什么用一個詞:“盛”來說?
    幼兒:盆里盛有水,月亮的倒影在水中,所以要這樣說。
    幼兒:好像盆里放了一個月亮。
    師:寶寶為什么說“月亮和我好”?
    幼兒:月亮來到寶寶的盆里,寶寶覺得月亮喜歡她。
    師:假如在你的盆里看到了月亮的倒影,你是什么感覺?
    幼兒:我覺得很驚訝;我覺得很高興。
    師:寶寶的水盆里有一個月亮的倒影,就像盆里盛著一個月亮一樣,寶寶在玩水,月亮的倒影就像和寶寶玩起了捉迷藏,寶寶開心極了。所以寶寶說月亮和他好。
    3.師:我們明白了詩歌的內(nèi)容,你們喜歡這首詩歌嗎?最喜歡那句詩,請幼兒讀出來。
    四:創(chuàng)造性仿編。
    1.你們還在那里看到過月亮?(啟發(fā)幼兒說出從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月亮)。
    2.教師出示小河、小魚的圖片,鼓勵幼兒運用圖片仿編詩歌。
    3.還有哪些小動物在什么地方也看到了月亮?請幼兒把想到的畫在紙上,然后嘗試按詩歌的句式說出來。
    從整個活動看,層次清楚,層層遞進,每一環(huán)節(jié)過渡自然,整個活動比較順暢。教師的提問具有層次性,能將回憶性提問、體驗性提問和創(chuàng)造性提問融合起來,引導(dǎo)幼兒積極思考,幼兒在老師的引導(dǎo)下,積極開動腦筋,大膽質(zhì)疑,達(dá)到了良好的師幼互動。整個活動氛圍寬松,教師對教材的把握也比較到位,對詩歌的情感特征、重點句、詞的分析比較準(zhǔn)確,教師在活動中情感的投入感染著幼兒,使幼兒在活動中也很投入,尤其是幼兒在朗讀詩歌的時候,幼兒能做到深情并茂,達(dá)到了很好的教學(xué)效果。
    在教學(xué)過程中,感到內(nèi)容多,用時長,所以,將這個活動內(nèi)容分成兩個課時,把目標(biāo)3:嘗試仿編詩句。放在第二課時,這樣效果會更好。還有一點:教師的提問感到有一點多,如能做到詳略得當(dāng),重點突出,會縮短課堂時間,避免幼兒疲勞。在教具的使用上,如果能運用動畫讓幼兒目睹月亮的倒影在水中忽明忽暗的情境,幼兒對詩歌的理解會更深刻。
    中班語言月亮船教案篇十八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體驗故事中動物之間相互幫助的情感。
    2、領(lǐng)略蒲公英所見到的祖國山河,感受祖國山河的美。
    3、了解我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長城、最大的廣場。
    1、掛圖第7號,故事磁帶,錄音機,實物小圖:蟋蟀、螳螂、月亮船仙女等。
    2、幼兒每人一本圖書。
    1、劃小船。
    (1)老師和幼兒一起做“劃小船”的動作。
    (2)(出示月亮船的小圖):剛才,你們是劃著自己的小船,老師這兒也有一條小船,它是月亮船。今天就請你們聽一個關(guān)于月亮船的故事。
    2、傾聽故事。
    (1)老師有感情地完整講一遍故事后提問:
    師: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師:蒲公英被風(fēng)吹到了很遠(yuǎn)的地方遇到了誰?看到了什么?
    師:是誰幫助她找到了家?
    (2)幼兒邊看掛圖邊聽第一段故事后提問:
    師:蒲公英被吹到了很遠(yuǎn)的地方,它睜開眼看到了什么?
    師:討論:故事中說到的“陌生的地方”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師:蒲公英碰到了誰?蟋蟀是怎樣勸說蒲公英的?
    師:蒲公英又碰到了誰?螳螂是怎樣勸說蒲公英的?
    師:蒲公英最后碰到了誰?蒲公英是怎么對她說的?
    (3)幼兒邊看掛圖邊聽第二段故事后討論:
    師:世界上最高的山是什么山?(喜馬拉雅山)。
    師:世界上最長的長城在哪里?(中國的萬里長城)。
    師:世界上最大的廣場是什么廣場?(中國北京的天安門廣場)。
    師: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個?(太平洋)。
    師: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兒?(萬里長城大墻下的一棵小草旁)。
    3、嘗試分角色故事。
    (1)幼兒人手一本活動材料,邊看圖邊講故事。
    (2)嘗試分角色表演故事。
    一顆蒲公英被大風(fēng)吹到了一個很遠(yuǎn)很遠(yuǎn)的地方。風(fēng)停了,蒲公英睜開眼一看,?。∵@是什么地方?蒲公英迷路了,急得哭了起來。
    好心的`蟋蟀說:“別哭,別哭,聽我唱歌?!鄙屏嫉捏胝f:“別哭,別哭,聽我唱歌?!逼压⒄f:“不,我不聽,我要回家。”
    天黑了,月亮升起來了,像只彎彎的小船。船上有個仙女和小白兔。仙女看見蒲公英在傷心的哭,就說:“別哭,別哭,坐上我的月亮船,送你回家?!毙“淄冒讯涛舶蜕斓酱猓舶驮阶冊介L,一直拖到地上,蒲公英沿著兔子尾巴,攀上了月亮船。
    蒲公英坐上月亮船,月亮船就開始飛了起來。
    飛呀飛,蒲公英看見了世界上最高的山峰。仙女告訴說:“這是喜馬拉雅山?!?BR>    突然,地面山發(fā)出一道光,仙女說:“這是天安門廣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廣場。”
    飛呀飛,蒲公英看見了世界上最長的城墻,仙女說:“這是萬里長城。”蒲公英高興地說:“這就是我的家,我就住在長城下的一棵小草旁?!?BR>    蒲公英下了月亮船,告別了仙女和玉兔。仙女說:“記住,你的家叫中國!”剛說完,仙女就駕著月亮船走了。
    中班語言月亮船教案篇十九
    1、了解我國的一些名勝古跡,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2、用清楚連貫的語言表達(dá)自己的想法。
    教學(xué)掛圖、幼兒用書、故事錄音。
    1、激發(fā)幼兒閱讀的興趣:
    播放故事錄音片段(蒲公英的哭聲)。
    教師提問,幼兒回答:
    ——“是誰在哭?。俊?BR>    “蒲公英為什么哭???”
    2、閱讀圖書感受內(nèi)容:
    幼兒閱讀圖書。
    ——“蒲公英被風(fēng)吹到很遠(yuǎn)的地方,路上碰到了誰?”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呢?”
    3、閱讀理解內(nèi)容:
    幼兒自主閱讀后發(fā)表自己的想法:
    ——“你們在圖書里看到些什么?”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個?最高的山是什么山?”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里?”
    “是誰幫助它找到了家?”
    4、完整欣賞:
    播放背景音樂,教師講述故事。
    幼兒自由結(jié)伴討論:
    ——“你們的家在哪里?”
    “那兒有些什么美麗的景物呢?”
    師生共同小結(jié),共同感受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中班語言月亮船教案篇二十
    在剛開學(xué)的時候,孩子們就對我們中國在奧運會上拿了金牌第一,感到非常驕傲。馬上要國慶節(jié)了,孩子們都在忙著排練節(jié)目,制作五星紅旗。在跳舞和制作紅旗的過程中,孩子們對自己的祖國媽媽有著更加濃厚的興趣。這幾天,我們的神舟七號也成功發(fā)射了。宇航員還將在太空中進行漫步。從孩子在早上的講新聞中,看出孩子們對這些非常感興趣。于是,我以“月亮船”這個故事為載體,讓幼兒進一步了解我國的一些名勝古跡,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而“月亮船”是主題“我是中國人”的其中一個內(nèi)容。這個故事非常好聽。它把一些我們國家的特征都通過仙女與蒲公英的對話來告訴給孩子們,讓孩子們很容易接受。這個教材是一個比較傳統(tǒng)的教材。根據(jù)我班孩子的特點和現(xiàn)在的時代特征,我進行了故事的延伸和擴展。我班的孩子是從托班升上來的,能力比較強。但也有幾個中班插進來的孩子能力比較差。所以我在設(shè)計提問時有易有難,讓每個孩子在原有的基礎(chǔ)上都有所提高。我們班的孩子雖然回答問題積極性很高,但是在語句的完整性和連貫性上還有所欠缺。大班孩子的表現(xiàn)與表達(dá)方式已經(jīng)多樣化了。在活動中,孩子們通過語言、歌曲、收集圖片等了解中國特有的東西,感受中國文化的多彩與博大。
    基于教材的`分析、結(jié)合孩子的認(rèn)知特點,確定以下目標(biāo):
    1、了解我國的一些名勝古跡,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2、用清楚連貫的語言表達(dá)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zhǔn)備:
    1、出示一個在哭泣的蒲公英。
    ——“是誰在哭???”
    “猜猜蒲公英為什么哭?。俊?BR>    2、聽故事第一段。
    幼兒看多媒體。
    ——“蒲公英被風(fēng)吹到很遠(yuǎn)的地方,路上碰到了誰?”
    “小蟋蟀和螳螂是怎么勸蒲公英的?”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呢?”
    3、繼續(xù)播放多媒體。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個?
    “最高的山是什么山?”
    “最大的廣場是什么廣場?”
    4、聽故事第二段。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里?”
    “是誰幫助它找到了家?”
    1、回家后的蒲公英想告訴仙女,現(xiàn)在中國又有了很多自己的驕傲,會是什么呢?
    2、幼兒自由談?wù)摗=處煶鍪竞⒆觽兪占馁Y料和畫的圖畫。
    3、幼兒自由結(jié)伴說出自己想對小仙女說的話。
    4、教師小結(jié):原來,中國有了許多現(xiàn)代化的建筑,以前的建筑都是老百姓用自己的雙手去建造的,現(xiàn)在科技發(fā)達(dá)了,工人叔叔會運用現(xiàn)代化的技術(shù)、工具,把樓房造的又高又美。運動員和宇航員也是中國的驕傲,他們都為國增光。
    1、你們都說得真棒,你們作為一個中國人感到驕傲嗎?中國大嗎?
    3、幼兒演唱。
    區(qū)角:制作“中國小報”
    把孩子們了解的中國特有的東西,做成小報向大家進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