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yīng)對挑戰(zhàn)是每個人成長和發(fā)展的重要部分,只有通過挑戰(zhàn)才能取得進步。寫總結(jié)時要簡明扼要,語言簡練,避免冗余和重復(fù)。這些總結(jié)范文可以為我們提供一些寫作思路和技巧,幫助我們寫出更好的總結(jié)。
粽子飄香粽子飄香篇一
剝開粽子,就好像剝開了歷史、剝開了屈原的故事,剝開了屈原《離騷》中的味道。
――引子。
因粽葉的香氣、粽子的擁抱,加上雄黃酒的誘惑力,再加綠豆糕的香飄飄,招回來了親情的眷念和擁抱,借此,端午把祝福、喜悅濃縮到了團圓里,形成粽子那質(zhì)有的味道――端午節(jié)。
翻開歷史的寫照,屈原的《離騷》曾經(jīng)激勵了多少豪氣沖天的斗士,陶醉了我們幾千年的傳承和祈禱,五月初五的汨羅江,屈原用生命譜寫了一曲千古悲歌,為后人留下了不屈不饒的先驅(qū)精神,這份精神,像財富一樣,伴隨著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滲入到了國人的血脈中,生生不息。
我贊嘆屈原的愛國精神,更贊嘆《離騷》中的英雄氣概,如屈原的詩:【“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譯)心靈受屈精神壓抑啊,強忍指責把侮辱承擔;“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譯)我寧愿暴死而尸漂江河,也絕不和他們同流合污,沆瀣一氣……】,屈原用性命捍衛(wèi)尊嚴,不肯在濁世中茍活,故而“蟬蛻于污穢”,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這份英雄氣概,曾經(jīng)激勵了歷朝歷代,多少能人壯士,這份崇高精神,曾經(jīng)勉勵過多少愛國將領(lǐng),為國捐軀,這就是屈原精神的功勞!
屈原沒有吃過粽子,也沒能享用過粽子的味道,人民把裹好的粽子投入到河中,是想用粽葉的艾香,糯米的粘稠,去寄托人們的哀思,人們用這種方式,紀念這樣一位愛國之士,無疑不是在告誡后人,鞭策后人,激勵后人,讓子子孫孫牢記屈原,謹記《離騷》。
……。
端午節(jié),吃粽子,賽龍舟,放鞭炮,從原來單一的紀念屈原活動,發(fā)展至今,已演變?yōu)榧o念、團圓、熱鬧為一體的民俗節(jié)日,這個節(jié)日不但成了紀念屈原的節(jié)日,也成了親情、友情、愛情的渴望日,人們利用這個喜慶的日子,即烘托出民族的喜悅精神,也借此表達了人們在情感上的交流與厚望,這本是體現(xiàn)端午節(jié)的歷史發(fā)展,在繼承中不斷地發(fā)揚和光大,當然,無論什么樣的氣氛演變,都脫系不了屈原與《離騷》的味道,這是永恒的實質(zhì),因為屈原的故事,深入人心,家喻戶曉。
……。
粽葉、菖蒲草(艾草),糯米、紅棗、綠豆糕,是端午節(jié)的象征,而雄黃酒則是端午節(jié),賽龍舟勇士們借以豪威的壯士酒。
在賽龍舟的故鄉(xiāng),勇士們憑借雄黃酒,壯意氣、斗奮發(fā)、斗精神,不論在秦淮河上,還是在大運河旁,或是在美麗的江南水鄉(xiāng),每逢端午,總有龍舟賽事,花哨的船,花俏的人,華麗的景,把個端午節(jié)折騰的沸沸揚揚,那份歡悅,那份喜慶,那份場景,不言而喻,即在詮釋著濃濃的民俗風味。
鑼鼓喧天,鳴炮齊響,你看,水域里,龍騰虎躍,岸邊上,如歌如潮,龍舟,一艘比一艘靚麗,斗士,一人比一人勇往,競技,一輪比一輪威武,景致,一個比一個嬌嬈,再看那閑散的玩童,浸泡在池中,如鯉魚戲水,也狂湊熱鬧。
粽子的味道,伴著《離騷》的味道,一并帶入到了端午節(jié)的氛圍中,成了端午節(jié)不可缺少的思念成分,你傾情,她心印,我情操。
我借端午也寄一份深情:
思念的欲望更加濃烈,
我把思念拌入到糯米里,
裹成精致的粽子,
里面還摻了些愛的乳汁。
寄給我思念的遠方,
當你剝開粽子,
聞到粽葉清香的那一刻,
你可嗅到了思念的味道?
和我的味道?
希望這枚香氣的粽子,
能撩起昔日你我的暖意,
讓愛的味道,把你重重熏倒,
好讓我乘機把你擁入懷抱,
……。
希望,再現(xiàn),
昔日那紛紛擾擾的情鎖,
將你我纏繞成一個糾纏不清,
像粽葉與糯米一樣的粽子,
緊緊的裹在一起,
擁抱愛情,可好?
……。
粽子飄香粽子飄香篇二
解開扎藤,剝開粽子葉,甜粽子里藏著紅紅的蜜棗,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騰著蒸汽,散發(fā)著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賽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fā)著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蜜棗粽。在端午那天,我家總有從外婆家?guī)淼某圆煌甑聂兆印?BR> 每年的“賽龍舟”總是那么的精彩。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條“傳統(tǒng)龍”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威風,震撼……細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兒盡顯勇敢,堅強本色,了不得!
嘴里吃著正宗的家鄉(xiāng)味的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xiāng)龍舟賽,心里頭別有一番滋味。故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節(jié)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xiāng)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tǒng),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贊頌。
粽子飄香粽子飄香篇三
滾滾汨羅東流水,江濤蕩盡屈平。得寵失意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萬載存英名。
激情人生跑道上,笑對和平人生。端午佳節(jié)來記誦,大夫多少事,長刻心頭中。
——《臨江仙》。
鎮(zhèn)上的小橋在流水聲中醒來,就擁有鄉(xiāng)村才能凸現(xiàn)的畫面。橋面上,梔子花伴著輕風歡快地吐放著清香,潔白而淡雅。香脆可口的五月桃,帶著露水一框一框擺放著,季節(jié)漸漸與成熟靠近。一年無二季,賣桃的農(nóng)婦站在橋頭告訴我,端陽桃好吃呢。一捆一捆新鮮的艾蒿、菖蒲也被鎮(zhèn)上的人們分解著抱回家懸掛在門前驅(qū)邪防病。那一張張嫩綠的粽葉,漫不經(jīng)心地舒展出粽子飄香的日子,用它包出來的粽子棱角分明,飽滿地充溢著一種懷舊的情緒。
小鎮(zhèn)彌漫在粽子和艾蒿的香味中,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說到就到。從今年開始國家為傳統(tǒng)節(jié)日規(guī)定了休假,我們和家團聚,吃上香甜的棕子。我清晨即起,口袋里插了根艾蒿,跨過小橋,山野踏青,河邊散步,用清澈的河水洗著臉兒,思緒無端。
一
又是一度端午時,記憶深處的不僅僅是粽子、咸蛋、掛在門上的菖蒲,還有那白娘子喝雄黃酒、尊敬的屈原投江的故事。望著天上還沒隱去的一弘彎月,我想,月兒年復(fù)一年守望著汩羅江,屈原的故事流傳至今已有20xx多年歷史。英魂在滾滾激流的汩羅江里能得到安息嗎?可以想像,痛心疾首、憂郁難抑的愛國詩人,昂首抱著石頭縱身一跳的悲壯。世人懷離騷、惜屈原,2千余年了,汩羅江流淌而去的只是時光,而覆滅不掉人們的記憶。
開合的史書里,還有蓋世英雄伍子胥,據(jù)說端午與他也有關(guān)連。他面臨國破家亡,憤而身死,姑蘇城上空飄蕩著他的聲聲嘆息!夫差為何不聽忠告反信讒言,陷害鐵骨錚錚的治國軍人伍子胥呢?殘害則罷,夫差為何還要將其拋尸江中,難道他真的懼怕子胥那雙明亮的眼睛能穿透未來看清史實?伍子胥眼看夫差必敗,卻死守其主,乃忠烈之士。遙想綿綿,江水不斷。如此治國良相、兩朝元勛,時思春秋霸業(yè),豈奈輔佐非人,招致死無埋地、志無長抒。
屈原也好,子胥也罷,一年年輪回里,善良的人們懷念和崇尚的是胸中壯懷激烈、忠正無二的愛國主義精神。是這種信念和精神支撐著這個特殊的日子——農(nóng)歷五月初五——走向今天,我們沒有理由不停止忙碌,懷想一段時光的悲壯與閃亮。
二
端午節(jié)里藥香飄飛,人們在平和的時光里,遵從了二千多年的舊習俗。端午也是自古相傳的“衛(wèi)生節(jié)”。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祈求平安。
是的,平安就好。太平世界里不要再出現(xiàn)屈原和伍子胥的悲劇。屈原就慢慢寫他的長詩《離騷》,伍子胥繼續(xù)著他的兵書《伍子胥》吧。
如今,這各具千秋的風俗習慣,也讓商家有了大可開發(fā)的市場。今日大街小巷的商場店鋪里到處是粽子、菜角、艾葉等各式各樣的身影。然而,每一個民族節(jié)日的背后,或者是隱藏著一份美好的情結(jié),或者是一種支撐民族的精神,被一代代人溶進歷史文化的脈搏中。
如果我們把端午節(jié)僅僅簡單定義為包粽子、掛艾葉、喝雄黃,而忘卻了端陽風雨夜里“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的悲憤,忘卻了“競渡深悲千載冤”的沉重,忘卻了“忠魂一去詎能還”的這段歷史;那么,無論端午節(jié)如何歡慶,都是對端午節(jié)的一種褻瀆。失去了歷史內(nèi)涵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充其量只不過是商場模特身上的流行衣裳,看起來美觀,卻沒有了內(nèi)在生機,更不能成為經(jīng)典。
在濃郁卻陰沉的端午之晨,在穿越千年瓷都的昌江河畔,我思緒無端,呼吸著清新的空氣,信手寫下上面的文字,并以這樣的詩句結(jié)束全文:
粽香年年飄,今又逢端陽。
我虔誠地用心熨平每一片粽葉。
包裹起路漫漫其修遠兮的意念。
用彩色的絲線扎妥。
蓋上吾將上下而求索的郵戳。
寄往汨羅江……。
粽子飄香粽子飄香篇四
又是一年粽子香。無論南方還是北方,端午節(jié)已成為國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節(jié)日。下面小編帶來的是粽子飄香簡筆畫,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又到粽子飄香的端午節(jié)了。街上賣粽子的多了起來,超市里各式各樣的粽子也擺滿了櫥柜,有大禮包,有禮盒,也有一小盒一小盒的粽子。端午節(jié)一到,家家戶戶都是出來買粽子,但是我們家卻是自己包粽子的。
早早的',爸爸媽媽去市場買來了粽葉,買來了蜜棗、花生、蝦仁、火腿,又把一些糯米泡在水里,說是要包粽子。幾個小時之后,媽媽就開始包了,我看媽媽要包粽子,欣喜若狂,因為粽子是我愛吃的食物之一。我看著媽媽,說:“媽媽,我也來包吧!”媽媽同意了。我看著媽媽想學會怎么包,只見媽媽拿了兩張粽葉并排放整齊,用手把粽葉彎成一個圓錐形,然后把糯米和蜜棗放進去,以粽葉一層一層的裹起來,最后把粽葉系起來,一個完美的粽子就包好了。我學的很認真,可是我一裹就把米漏了,最后全亂了,媽媽笑了,我急的滿頭大汗,心想我一定要堅持住,媽媽好像知道了我的想法,對我說:“別急慢慢來,你一定會包好的?!甭犃藡寢尩脑?,我心想:相信自己,我一遍又一遍的重復(fù)著,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我成功了,雖然沒有媽媽包的好看,但是我成功了。看這自己的成果,心里美滋滋的。我迫不及待的把我們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
過了好大一會兒,媽媽說:“好了!粽子熟了!”在打開鍋蓋的一霎間,粽香飄滿了我溫馨的家,我迫不及待的盛了一個,脫下它的“綠衣服”,一口咬下去,香味四溢,又香又甜,香飄十里。
粽子飄香粽子飄香篇五
粽子作為中國傳統(tǒng)的美食之一,歷史悠久,深受人們的喜愛。作為飄香粽子店的一位常客,我對飄香粽子有著深深的感情。每年到了端午節(jié),我總是興致勃勃地來到飄香粽子店,品嘗那份香甜的美味,真正體會到了飄香粽子的獨特魅力。
第二段:外觀與包裝。
飄香粽子的外觀美觀精致,包裝設(shè)計獨特。每個粽子都是用精選的竹葉包裹,形狀規(guī)整,色澤翠綠。在細細品味時,可以聞到竹葉散發(fā)出的清香,令人心曠神怡。包裝更是別具一格,紅色禮盒上點綴著精美的花朵圖案,給人以高貴典雅之感。粽子的外觀與包裝設(shè)計,從細節(jié)上展現(xiàn)了飄香粽子店對粽子制作的用心與獨特之處。
第三段:口感與原料。
飄香粽子的特點之一就是其口感鮮美。內(nèi)餡飽滿,入口細嫩,不干不膩。粽子的原料選用上乘糯米,口感糯軟,吃起來讓人有種沁人心脾的愉悅感。不同種類的粽子采用不同的內(nèi)陷,如鮮肉粽、豆沙粽、枸杞桂花粽等,每一種都有獨特的風味,讓人回味無窮。飄香粽子店不僅看重口感,還注重原料的安全與品質(zhì),讓顧客吃到健康、放心的粽子。
第四段:制作工藝與傳統(tǒng)文化。
飄香粽子的制作工藝非常獨特,傳承了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技藝。每一個粽子都是經(jīng)過精心制作而成的。首先,選用優(yōu)質(zhì)的糯米進行浸泡,隨后蒸煮至恰到好處。接著,將腌制的各種餡料均勻地包裹在糯米上,再用竹葉緊緊地裹好。最后,放入鍋中蒸煮,待熟透后取出即可食用。這一制作工藝經(jīng)歷了千百年的傳承與演變,既凝聚了古代智慧,又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讓人倍感親切。
第五段:個人感悟與總結(jié)。
作為飄香粽子的常客,我深深被其獨特的魅力所吸引。飄香粽子店不僅在制作工藝上精益求精,還非常重視顧客的體驗與感受。在購買過程中,店員總是熱情周到地為我介紹不同種類的粽子,給予專業(yè)的建議,讓我感受到了真摯的服務(wù)。品嘗飄香粽子的一刻,我仿佛置身于古老的節(jié)日,感受到濃濃的親情與友情。飄香粽子給予我的不僅僅是味覺上的享受,更是一份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與追求。
總結(jié)起來,飄香粽子以其獨特的口感、精美的外觀、獨特的制作工藝和對傳統(tǒng)文化的追求,深深打動了我。每一年的端午節(jié),都少不了飄香粽子的陪伴,讓我感受到了傳統(tǒng)美食的魅力與無盡的文化底蘊。我相信,飄香粽子將會一直存在,作為中華美食的代表,讓更多的人品味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粽子飄香粽子飄香篇六
傳統(tǒng)的端午佳節(jié)臨近了,我家又張羅著包粽子了,雖然超市買得到各種風味的粽子,但我覺得自已親自包粽子才有過節(jié)的味兒。
周五傍晚寫完家庭會議后,我去“金華聯(lián)購物廣場”買了四斤后腿肉。晚上老媽開始拌餡,將整塊肉切成小肉塊,每個肉塊要肥瘦搭配好,再拌上醬油、鹽、料酒、雞精,料酒越多肉越香,將這樣的鹵肉放入冰箱明天待用。周六爸媽都上班去了,我清晨我去菜市場買來十斤糯米和三斤新鮮粽葉,回家后就忙碌開了。先洗凈糯米,動作要快不要讓糯米浸水時間太久,將洗凈的糯米倒入籮中瀝干水分,撒進適量的醬油、鹽,雙手攪拌均勻,直到白色糯米都變成醬色為止。將碧綠的新鮮粽葉放進水池中漂洗,用冷水浸上幾個小時,撈起來放入大鐵鍋中小火煮幾分鐘,煮過的粽葉松軟、有韌性,煮好后我將粽葉的根部兩頭尖尖的蒂頭剪去,至此嘉興肉粽的制作準備工作一切就緒,就等著包粽子了。下午我請來奶奶幫著包粽子,她說我買的粽葉太窄,須三片粽葉方可包完一個粽子,她動作很是嫻熟,先把粽子一端圍成一個圓錐體呈碗狀,再盛上糯米和肉塊,再把粽葉纏繞起來決不能讓米露出去,最后用棉線裹住粽子包扎起來就成了。媽媽包粽子不是沿用嘉興人慣用的.偌大一個枕頭棕,而是小巧玲瓏的三角錐狀粽子,一直到晚飯后也才包完一半,明天在家繼續(xù)包粽子。為圖省事老爸又迫不及待地想吃粽子,于是我們只好用高壓鍋煮粽子,先大火燒開再小火慢慢煲,過了約一個小時粽子就熟了。解開線繩,小心翼翼地剝?nèi)デ逑闱矣凸饪设b的粽葉,醬黃色、晶瑩剔透的粽子就一骨碌滑入碗中,咬上一小口,黏黏爽滑的糯米夾雜著鹵肉的香味撲鼻而來,吃上幾口保準讓你唇齒留香.邊吃粽子邊品嘗著新茶,那絕對是一種享受。
去年端午節(jié)前夕我將這種自家的特產(chǎn)作為禮品饋贈給了一些親朋好友,他們反饋說味道很好,不到嘉興就可以吃到正宗的嘉興肉粽。今年我打算再贈一些給親朋好友,以粽會友,不亦樂乎!
粽子飄香粽子飄香篇七
“五月五,過端午,粽葉青,糯米香;掛菖蒲,戴香包……”端午的童謠是清晨布谷鳥起得調(diào),飄蕩著粽子的清香。
每年五月五,是我們吃粽子的時節(jié),也是我家鄉(xiāng)習俗的時期。家家戶戶、大街小巷到處飄散著端午粽子的香味。
在這粽子飄香的一天,卻有一個悲痛的故事。在兩千多年前,楚國的屈原非常愛圍,起初他頗受楚王的信任。但是到了后來,楚王不再接受屈原的意見,并且疏遠了屈原。屈原不斷受到迫害,并一再遭到放逐。最后秦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對前途感到絕望,就在五月五那天投江自殺了。人們?yōu)榱思o念他,就把粽了丟到江里紀念屈原。
端午節(jié)這天的習俗有各種各樣:賽龍舟、佩香囊、包粽子、飲雄黃酒、掛鐘馗像……其中,我最著迷的還是奶奶包的粽子。奶奶拿出三層葉錯落著搭好,輕輕展開、抹平,兩手輕輕一彎,便彎出小小的圓錐形狀。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顆紅棗點在米中,塞上一小塊鮮嫩的豬肉,再蓋上一層糯米,紅棗的汁液不會流出,全都浸在米里。偶爾,幾粒糯米如同淘氣的孩子不聽使喚,從粽葉里探出腦袋。奶奶小心翼翼地把跳出來的糯米粒去除掉。緊緊捏著盛滿餡的粽子,一根線繩繞過,纏兩圈,系住,便成了一個精巧的四個角的粽子,宛如一只小豬,胖胖的,圓鼓鼓的,真可愛!
粽子在鍋里咕嘟咕嘟地響,是端午的歌謠最貼切的唱腔。香氣從鍋里溢出,氤氳在整個屋子里,饞著我垂誕三尺。很快,粽子已煮好,我捧起一只粽子,撕開粽葉,一陣清香撲鼻而來,我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每年的五日五,奶奶的粽子在這一天,飄著清香,溫柔敲打著我回憶的味蕾。端午節(jié)是我家鄉(xiāng)的習俗。
粽子飄香粽子飄香篇八
有人喜歡春節(jié),有人喜歡重陽節(jié),還有人喜歡中秋節(jié)啊、清明節(jié)??!而我喜歡的是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是我國八大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這天,人們都會包香香的粽子如:咸肉的、紅豆的、紅棗的、蛋黃的等等。還會在家門口掛香包,插艾草,有的地方還有比賽劃龍舟。
這天早上,我早早的就醒了,起來后,發(fā)現(xiàn)我家門上插了兩根長長的艾葉,在門前經(jīng)過,一股淡淡的艾草香傳來。往廚房一看,奶奶已經(jīng)在包粽子了。我看著奶奶包粽子挺好玩的,我也想學習包粽子。我跑過去開心地對奶奶說:“奶奶,奶奶,我可以跟您一塊兒包粽子嗎?”奶奶聽到了,高興地說:“可以呀!我很歡迎你加入我一起包粽子?!?BR> 奶奶開始一步一步地教我,可是我學了很久仍然學不會。有時,粽子里的米和肉少放了;有時捆粽子的時候,會把線繞到自己的手,怎么弄都弄不下來;有時還包的奇形怪狀。奶奶看著我那奇形怪狀的粽子哭笑不得。終于在奶奶的手把手教學下,我好歹包出了一個可看的粽子。全部包完后,我把粽子放進灶里煮。
煮粽子的時間有些長,鍋里飄來一陣陣粽子香,我實在忍不住了,掀了一下鍋蓋。一股熱氣迎面撲來,燙的我又蓋上了蓋子。奶奶看我那讒樣,夾了一個給我,吃一口,別提多香了。
每到端午節(jié),我都會跟奶奶一起包粽子。這一天,是我最喜歡的一個日子。怎么樣,我們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有趣吧!
粽子飄香粽子飄香篇九
這世上太荒蕪,只有你,你的溫柔是我惟一的沉迷。我希望時光可以倒流,一切重新開始,我可以不認識你,不認識你就不會有那段讓我心痛的時光。
煙花,很美!特別是春節(jié)的煙花,在深藍的夜空下綻放出一張張笑臉。你像煙花,在別人的心里留下深刻印象后,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我想把你好好地藏起來,永遠地藏在一個沒有人知道的地方,我不否認,我很自私。可你從來都不知道,我想告訴你我的心思,可每要說出口的話總會抑在喉嚨,說不出。你喜歡她,我知道,也很清楚。那一次,你與她吵架了,你哭紅了眼,你說:“我到底做錯了什么,為什么她要這樣對我,我好痛啊…”
第二天,三天,四天…整整過了兩個星期,你來找我,你笑著對我說:“魅,對不起了啦,我那天有點偏激了,你沒事吧?會原諒我的吧?恩?”你看我沒什么反應(yīng),一把拉著我,跑到山頂,你看著我,好聽的聲音流進我的心里,你說:“魅,我們永遠都是好兄弟。你,不會不要我這個兄弟了吧?”我聽著你的話,心真的好痛,那根刺就像一塊冰,在心底融成水,匯成一片海洋,波濤洶涌地翻滾著,可流下來的,只有兩顆淚珠,隨風散去。我不由自主地搖頭,又不忍心了呢!
我還是與你決裂了,仍記得那一天,陽光明媚。我看到你喜歡的那一個女孩與別人在一起逛街,那人不是你,我不忍你傷心,便打電話對你說,叫你不要來,我有事!我走到那個女孩面前,她愣了一下,我與她去了咖啡店,與她聊了起來。
親愛的,我是真的錯了嗎?如果還有如果,我們會不會永遠?灰色云朵以凝固的姿態(tài)鋪滿了視野中的整片天,就像我一樣,仍執(zhí)迷于你的溫柔。
——后記。
粽子飄香粽子飄香篇十
鄉(xiāng)愁,似乎就是那片天上的云彩,隨風而去。
記得小時候喜歡吃粽子,母親總在端午采粽葉,買糯米。在樓后有一片葦葉林。清晨,她披著長發(fā),踩著露水,漫步到葦葉林中,聞著葦葉那獨有的清香,慢慢挑選心怡的葦葉。有時,我也會跟在她身后,一起去采葉。
家鄉(xiāng)的清晨,總會有幾聲鳥的和鳴,草地上的露珠似乎總是被我的腳步聲吵醒,落到泥土里的家。母親摘葉時會發(fā)出清脆的響,劃破了清晨的靜。而我,總會興高采烈地猛吸一口氣,去聞那粽葉的清香,頓時,整個人都被這香所籠罩,透過香,我仿佛看見了母親在廚房里包粽子,再把一個個綠三角端到我眼前。
母親采完粽葉,她就要淘米,洗葉。包粽子的糯米也很香,一股醉人的香氣便也撲鼻而來。而后,她用彩線將粽子包起來,放到鍋里煮。等那鍋蓋開一條縫,熱氣便從那小小的縫隙中噴出來,又是滿滿的香!粽香不由自主地從米中鉆出來,遍布房間的每一個角落。整個小屋便沉浸在粽香中,久久不散。有時我會覺得小小的屋里飄滿了幸福,窗戶在大笑,呼出嘴里的粽香;墻壁在隨風搖擺,熱情地招呼睦鄰來;家門偷偷開了縫,俏皮地看著門外的風景…。
母親滿臉幸福地看著我吃粽子。我貪婪地咬著米,一塊塊的咽下肚。滿嘴都是粽香,一片片粽葉被我放到一邊,我聞著粽葉的香,吃著白白的米,享受著母親注視下的愛,這時的她大概只想著讓我多吃些吧。我默默享受著溫馨的時刻。我覺得,母親柔和的眼神好似一屢屢光籠罩著我,外面是母愛的暖,里面是粽子的香,里里外外都裝滿了幸福,浸滿了愛的味道,小屋里一派溫馨…。
可是,這一切都已成為了回憶!
現(xiàn)在,母親依舊包粽子給我吃,但是,那葉不是樓后的葉,是從集市上買來的葉;米也不是從前的味道,總覺得哪里不對。一切似乎都變了味,家里的面積大了,不再是那間充滿溫馨幸福的小屋;家的陳設(shè)都換了,不再是以前簡單快樂的裝飾;家的地址也變了,不再是那個臨著小河,周圍有青蔥樹林的家。就連鄰居也變了,換成了一張張陌生又冷酷的面孔!
一切都變了,童年化為一個美麗的思鄉(xiāng)夢……又是槐花飄香時,母親,你再給我包一個出自那小城的粽子吧,再讓我聞聞那粽葉的清香。
粽子飄香粽子飄香篇十一
今天是端午節(jié),一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關(guān)于它,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呢!
戰(zhàn)國時期,有一個忠臣名叫屈原,很受楚懷王的尊敬,但有許多小人經(jīng)常在楚懷王面前詆毀屈原,于是楚懷王就漸漸疏遠了他。不久,秦國攻入了楚國,并叫楚懷王議和,屈原勸楚懷王不要上當,但楚懷王不聽,還把屈原趕出都城。楚懷王上了當,幾年后就死了,屈原悲痛萬分,自己投了倪羅江。人們?yōu)榱思o念他,便把五月初五定位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這天,大家都要劃龍舟、吃粽子、吃五黃,我們家也不例外。媽媽買了很多粽子,當我每次看見時,都會饞得流口水。外婆又煮了一大鍋的豌豆飯,有綠油油的豌豆、有奇形怪狀的肉丁、有黑不溜秋的香菇丁、還有紅紅的香腸丁,看起來誘人極了,我狼吞虎咽地吃了兩碗。
除此之外,我們家還要自己做香囊呢!媽媽買來一些繡著平安的小綢袋,共有4種顏色,又買來十味中藥磨成粉。準備好材料后,媽媽和我就開工了。首先把綢袋上的拉繩一個個剪斷,抽出,接著小心翼翼地把香粉用棉花包緊,裝入小綢袋中。然后,用彩色的線縫死袋口。最后,再在口子上縫上拉環(huán),再在香囊的下端穿上一顆珠子縫上一個流蘇,一個香囊就完工啦!我和媽媽在床頭、房門、柜子上都掛上了香囊,房間里充滿了淡淡的中藥的香味,有了它,既給房間添色不少,又可以防蚊蟲叮咬,真是一舉兩得啊!
粽子飄香粽子飄香篇十二
“年年端午風兼雨,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币荒暌欢鹊亩宋绻?jié)到了。
據(jù)說端午節(jié)和古代的一位愛國詩人有關(guān)。這位詩人叫屈原。他的國家滅亡了,他很傷心,就投江自盡了。老百姓聽說了,都劃著小船去打撈他。人們還將糯米用蘆葦葉子包起來,煮熟投入江中喂魚蝦,不讓魚蝦吃他的尸體。這一習俗流傳至今,已經(jīng)有兩千多年了。
粽子的形狀很奇特,不是圓形,不是正方形,也不是三角形。你瞧,它穿著一身軍綠色的外衣,還系著五彩的花繩。解開它的軍衣,就能看到黏黏的米團,米團里還藏著肥嘟嘟的豬肉。你看,這些豬肉就像淘氣的娃娃,正在和我們玩捉迷藏呢!
你們知道嗎?粽子不僅是驅(qū)邪消暑的開胃美食,也是營養(yǎng)豐富的滋補佳品哦!所以,人們都嘖嘖稱贊,夸它是“舌尖上的美食”!
端午節(jié)的粽子真是人間美味!
粽子飄香粽子飄香篇十三
我家座落在正紅小街上。對于一向愛熱鬧的我來說,自然是件好事??墒牵S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兩年街道上的小轎車明顯增多了。因此,街道的“負擔”也重了。常常出現(xiàn)“擁堵不堪”的現(xiàn)象。為我們的出行帶來了許多不便。就說這件事吧:
今年春節(jié),我們一家三口回鄉(xiāng)下看奶奶。愛風光的爸爸說:“開轎車回去?!薄斑€是開電瓶車吧。”媽媽埋怨道,“你又忘了去年的‘堵車’事件了?”素有“環(huán)保小衛(wèi)士”的我堅定地說:“我看騎自行車,最好。既可以一展我車技的水平,又方便我仔細欣賞家鄉(xiāng)的美麗風光,更重要的是還能保護環(huán)境哩!”聽了我的話,爸爸媽媽異口同聲的說:“聽女兒的!”就這樣一家三口出發(fā)了。
還好,我們起的較早,剛開始,自行車暢通無阻??墒钦Q酃Ψ颍夷密嚢训氖譂u漸不聽使喚了。自行車在涌動的人流中也漸漸失去了方向感。我也找不到爸媽了,索性下車拖著走?!扒胺骄褪墙煌ㄒ溃灰沁叢欢?,我就可以飛快地回老家見奶奶了?!蔽乙贿呅凶咴谌巳褐校贿呅÷暤剜止局?。眼睛盯著前方,心里默默地禱告著。“奇了,怪了!”前方的車輛都在一條近乎筆直的線上行駛。沒有擁擠,也少了嘈雜,好像有人在指揮一樣。果然不錯,在十字路口處,有一位中年叔叔正揮舞著他那強大有力的臂膀。好多人都為他投去了贊許的目光。但也有人說:“那是他自己要趕時間,才這樣做的?!甭犃诉@話,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如果人人都能這樣方便自己,那該多好呀!
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方便他人,也方便自己。
粽子飄香粽子飄香篇十四
又是一年端午節(jié),各家各戶都包起了粽子,聞著淡淡的粽子香味,往事一幕幕涌上心頭,我又想起了姥姥的粽子,想起我那心愛的姥姥。
在端午節(jié)的前一天晚上,姥姥會把買來的糯米加上水浸泡,第二天早早起床,第一件事是捏起幾個米粒,用拇指食指中指一捻,米粒就會成面,姥姥會自言自語道:“好嘞!”說著踮著輕快地小碎步,將山上采來晾干的桲欏葉,桑樹皮繩,集上買來的紅棗,都放在溫水里泡上。將冰糖用蒜臼子搗成碎末。
一切都準備就緒,姥姥就坐著矮凳包起粽子來。在桌子上有泡好的糯米、紅棗,被碾成粉末的冰糖,還有煮好的桲欏葉。先用勺子舀半勺米,再加上紅棗,冰糖,再加點米,將桲欏葉左右向中間一折,再將兩頭朝中間一包,一只手拿著,另一只手用桑樹皮繩纏起來系好后,一個小枕頭狀的粽子就包好了。
姥姥用她粗糙的手,把一個個粽子包好,個個都十分精美。我也曾試過,老覺得葉子太小,包不過來,老是露出了米,弄得滿手都是米,姥姥總是笑瞇瞇的幫我纏繩,看著姥姥那滿是皺紋的臉,感覺慈祥可親。
終于,一鍋粽子煮好了,一掀開鍋蓋一股香氣撲面而來。姥姥把它們放到水里泡著,不一會兒,姥姥撈出一個粽子,輕輕解開線,剝開桲欏葉,一顆顆米粒晶瑩剔透,輕輕咬一口,里面含著棗香、米香還有淡淡的桲欏葉的香味,簡直是人間美味。
我把粽子遞到她面前,我舔著嘴邊的米粒,“好吃,姥姥你嘗嘗。”姥姥說:“乖,你吃吧,姥姥待會兒再吃?!蔽矣舶阳兆臃诺嚼牙衙媲埃橹煲б恍】?,臉上漾起了笑容。同時,我看到她眼睛里閃著淚花,“我的東東長大了,知道疼人了,不像小時候那么淘氣了?!甭犕辏也唤肫鹆诵r候的種種:有一次,因我淘氣,使姥姥手臂骨折,直到今天,手臂還會疼。我一直覺得非常愧疚,我暗暗發(fā)誓,今后一定好好聽話,不再讓她受到傷害,永遠做姥姥的乖外甥。
我愛姥姥包的充滿愛意的粽子,更愛我的姥姥。
又到了粽子飄香的時候。小時候。記憶朦朧。太外婆喜歡自己包粽子。說也奇怪,我就獨愛太外婆包的粽子。每逢端午前兩天,太外婆總會在灶臺那邊包粽子。那是我......
粽子飄香粽子飄香篇十五
一串粽子香,情懷在故鄉(xiāng)。一壺雄黃酒,游子天下走。
伴隨著梔子花的細碎幽香,又迎來了粽香五月?;匚吨亦l(xiāng)爺爺奶奶的親切叮嚀,耳邊仿佛響起他們的笑語盈盈。不知不覺,伴隨著一路的艾蒲清香,我又回到了期盼已久的老家。
“粽子香,鄉(xiāng)村巷;艾葉香,香滿堂?!币贿M門,奶奶就唱起了古老的歌謠。爺爺臉上的笑容快要溢出來了似的,手忙腳亂地迎接我們:“孫子,來爺爺家過端午啦!”爺爺咧開嘴,爽朗的笑聲回蕩在院子里。奶奶搶過話茬,招呼著我:“看奶奶給你包粽子咧!”
奶奶輕輕地舀起一瓢水,按低水瓢,緩緩地將水倒入裝滿糯米的盆里。本來硬生生的糯米,一經(jīng)涼水的浸潤,顆顆如水晶般晶瑩通透,粒粒濕潤如玉。她又小心翼翼地從另一只裝滿了粽葉的木盆里抽出一張早已經(jīng)過蒸煮洗凈的粽葉,把它攤平在一只手掌上。我坐在一旁,靜靜地看著,一陣陣淡淡的清香沁入我的心房。奶奶從盆里舀出被洗過的糯米,輕輕地堆在深褐色的粽葉上,然后把粽葉彎成一抹三角狀,又抽出一根被揉搓曬干,顯得更有韌勁的由竹筍皮制成的細繩,一圈一圈,裹在粽衣上,纏好,系緊。這時,有一顆透明的米粒從三角粽子尖的縫隙里漏出來。哈哈,你這個逃兵!
午飯后,是歡聚一堂吃粽子的時刻。奶奶小心地拿出一個粽子,解開細繩,剝開粽衣,把一個柔軟香糯的三角粽倒進了我的瓷碗里。爺爺配合默契,從糖碗中舀起一勺白糖,細細的均勻地撒在粽子上。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頓時唇齒生香。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庇H友們端起酒杯,相互祝福著一飲而盡。笑容蕩漾在爺爺?shù)哪樕?,我卻仿佛看到了奶奶眼角閃爍著淚花。是啊,他們攢了多久的冷清寂寞,才換來今日的天倫之樂?。?BR> 那一刻,我的心變得好柔軟,像一只充滿著家鄉(xiāng)味、充滿著親情味的香甜的粽子……。
粽子飄香粽子飄香篇十六
包粽子是端午節(jié)的一個傳統(tǒng)習俗,從戰(zhàn)國時期起一直流傳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包粽子既是中國上下五千年文化的象征之一,更是一種民族文化的傳承。因此,包粽子儼然成為了端午節(jié)的一個甚是重要的活動。今天端午節(jié),母親把我送到了鄉(xiāng)下奶奶家,讓我跟奶奶學習包粽子。
端午節(jié),家家包粽子,“粽”香四野。但各家包法頗不相同,各式各樣,各有各的風味和韻味。奶奶家里包粽子的材料已經(jīng)備好了,午飯過后,就開始包粽子。由于我是初學者,而其它粽子難度稍大,所以我只能包灰水粽,還很有可能會失敗。我拿起奶奶已經(jīng)洗凈了的粽葉,舀入幾勺已經(jīng)浸過灰水調(diào)好味的糯米,再小心地折起葉子,用線纏起來,一個灰水粽便做好了。在這個過程中,一開始我不知道應(yīng)該怎么盛糯米,舀入一整勺的話,總會有許多的糯米從一個小洞中溜了出去,浪費了許多糯米。而且就算折起來后,我也不會纏線,也只是仿照那些“合格品”的纏法,總有一些地方老犯錯,樣子還不美觀,為此我浪費了許多的時間。后來媽媽發(fā)現(xiàn)我不會包粽子,便手把手地教我。漸漸地,我熟練了許多,把粽子做得又快又美觀,連奶奶都夸贊了我好幾句。我心里美滋滋的,心想:我終于學會包粽子了!
晚上,我們?nèi)胰俗谝黄鸪灾执笥窒阌痔鸬聂兆?,想到其中還有幾個是我自己包的,我的心里像是吃了蜜一樣甜。伴隨著粽子的飄香,這個特別的端午節(jié)就這樣在大家的歡笑聲中度過了。
粽子飄香粽子飄香篇十七
“桃兒紅,杏兒黃,五月初五是端陽,粽子香,包五糧,剝個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萬年長!”
當奶奶再唱起這首童謠時,我知道又要吃粽子啦!
正在包粽子的奶奶是個“魔術(shù)師”。只見她拿起兩片粽葉疊放在一起,也不知玩了什么把戲粽葉就卷起成了圓錐狀,有時卷成船型,放一顆棗,有時也放豆子,再填一把白瑩瑩的米,然后用線捆捆,就捆成了一個個好看的粽子。奶奶包的粽子有各種各樣的形狀:有的像鞋子,有的像菱角,有的像小船,還有的像枕頭??粗棠踢@么容易就包了那么多好看的粽子,我也想試試,可每次都把米撒得到處都是。看來很多事情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奶奶包的粽子既好看又好吃,所以在等粽子煮熟的時候是我最難熬的時候。奶奶好像知道我的“難受”,這個時候她總會講一些端午節(jié)的故事,我聽著屈原的悲壯故事,想著劃龍舟時的熱鬧場景,粽子也就熟了。
熟透的粽子又糯又甜,清香撲鼻,聞著香香的味道我的口水就要流下來,奶奶總是一邊給我剝粽葉一邊看著我叫我慢點吃,我叫奶奶也吃,她總說你先吃。我跟媽媽說:“奶奶不愛吃粽子。”媽媽告訴我:“奶奶很愛吃粽子,只是舍不得吃,留給我們吃?!?BR> 哦,原來粽子里裹滿了奶奶對家人濃濃的愛,怪不得那么好吃!我愛端午節(jié),愛好吃的粽子,更愛疼愛我的奶奶!
粽子飄香粽子飄香篇十八
一年里有好多個節(jié)日,我最喜歡的還是粽子飄香的端午節(jié)。
我喜歡端午節(jié)時滿街飄散的好聞的藥香。用五色絲線纏繞的精致的香囊,一排排地掛在街邊小攤販的竹竿上,晃悠在許多年輕人和小孩子們的胸前或是腰帶上,把一縷縷撲鼻的香味帶到四面八方。
我最喜歡吃媽媽帶著我一起包成的.粽子。這不,我們仔細地洗干凈每片葦葉,然后把淘洗后的糯米放在葦葉上,再加入胖嘟嘟的大紅棗,最后用細絲線把它扎起來。
粽子終于出鍋了,那碧綠的葦葉,那雪白的糯米,那紅亮的大棗,看著就誘人。輕輕咬一口,那真叫香甜?。?BR> 爸爸從來是只吃飯卻不做飯的。這不,他一邊大口地吃著粽子,一邊又開始教育我了:“記住沒有?這粽子的起源是啥?”
“知道,起源于古代人們對愛國詩人屈原的紀念,屈原自投汨羅江了。”我自信地回答。
“路漫漫其修遠兮——”爸爸接著考我,“下句還記得嗎?”
“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回答。
“好,再獎勵一個粽子!這粽子可是傳承了兩千多年的中華文化啊!”爸爸拿了個粽子獎勵我,好像粽子是他做出來似的。我和媽媽看著爸爸都笑了。
粽子的清香縈繞在我們?nèi)?,我拿著爸爸獎勵給我的粽子,心里又是喜歡又覺得很神圣。
我喜歡端午節(jié),那粽子的清香里,可是有我們中華的大文化啊。
粽子飄香粽子飄香篇十九
“各位家長,現(xiàn)在將各年級微課的地址發(fā)給大家:手工折粽子,平結(jié),蛇結(jié),創(chuàng)意龍舟”。媽媽突然收到這樣一條短信,滿臉驚愕!
我迅速點開老師提供的那個微信鏈接,觀看了幾段折紙的視頻,才明白原來是用折紙的游戲創(chuàng)意粽子的靈魂。
網(wǎng)絡(luò)老師隨叫隨到?!按蠹液?,今天老師要教大家一起來學習制作三角形的粽子,它是由三張正方形的紙經(jīng)過折疊、組合而成的一個形狀?!?BR> 我一邊仔細地聽著這位老師溫柔甜美的聲音,一邊認真地模仿著她的一舉一動,學起了折粽子。
我先取出了剛買來的三張不同顏色的正方形彩紙,一張是粉色,一張是藍色,另一張是黃色。
我開始先摸索單個部件的.制作。首先將一張紅色彩紙上下對折,取折痕。老師還特意強調(diào)道:“在折的時候我們折痕要盡量深一些,因為等一下你在制作組合的時候菱角會比較鋒利?!比缓蟠蜷_,上下兩條邊都朝著中間線再對折,整張紙就被橫向分成了四等份。
輕輕從折痕處分別壓平,然后上下打開,再把左下角和右上角在四分之一折痕處折疊,折成兩個小三角,再把它折進去。剛剛折疊過的地方,還要再進行翻折。望著視頻中輕而易舉就完成這一步的老師,我只能暫停視頻,一遍又一遍地嘗試著,終于和老師制作的相同了。
接下來在左上角和右下角,也就是沒有折的這兩個角向上翻折,把剛剛折過的小三角蓋住。得到折痕以后,再把大三角打開,塞進小三角里面?!胺胚M第二個大三角的時候可能會有點困難,把它稍微松一下,然后把它輕輕地插進去。注意了,在放的時候不要產(chǎn)生多余的折痕?!辟N心的老師又提醒道。在塞第二個大三角的時候的確有點困難,我學著老師的方法,嘿,真輕松了不少!然后把折過的面折過去,就得到了一個類似于小褲褲衩一樣的圖形。
將它光滑的一面折疊,因為等一下要整形,所以要折得用力些,讓折痕清晰一些才行。最后,我使出吃奶的勁頭用力對折一番,一個小單元才算完成啦!也不知過了多久,折粽子的三個小單元終于蹦蹦噠噠出現(xiàn)在了我的眼前,好像它們會動,又似乎它們還會笑,它們立體,生動而又充滿生命的活力。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最重要,也是最難完成的一步整合——拼接小單元。為了學會這一步驟,我反復(fù)“欣賞”視頻好遍,終于心想事成,把三個零部件拼湊成一個美麗漂亮的七彩粽子,我心中目的一座巍然屹立的金字塔。
第二天到校,老師讓我們自由湊成伴兒,又發(fā)給我們好多彩色的折紙,繼續(xù)加工出無數(shù)個紙粽子來,然后把精心折好的紙粽子再設(shè)計組合成更加漂亮的組合造型。
我的身邊不一會兒就圍上來五個閨蜜,加上我就是六個人了,我們美其名曰:“折紙小分隊”。大伙兒齊心協(xié)力,相互切磋,一節(jié)美術(shù)課又借來一節(jié)體育課,整個教室?guī)缀跆旆馗驳姆序v起來,熱火朝天的折粽子游戲如火如荼的展開。
折粽子的難點出在最后一道部件整合關(guān)口,我們選出清蓮做老師,指導(dǎo)一些還有些懵懂的同學?!笆紫劝岩粋€小單元輕輕地打開,這里有一上一下兩個小口袋。把第二個小單元往外翻的小三角插入小口袋中……”她一步一步耐心地當著小老師,盡管有些步驟她需要講2遍甚至5遍對方才能聽懂,但是她沒有一句抱怨。在我們共同不懈的努力下,一大堆色彩鮮艷,形象鮮活的紙粽子就出現(xiàn)在課桌上。
就在這時,班主任潘老師興高采烈地走進了教室,宣布道:“學校要舉辦折粽子比賽,要求同學們轉(zhuǎn)動自己的腦筋,設(shè)計出最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來!”
一連好幾天,無論是課間十分鐘,還是自習課,我們小組的成員們都會聚在一起,一邊有搭沒搭地聊著天,一邊馬不停蹄地折著粽子。令人驚嘆不已的是,我們竟然折出了100多個紙粽子!遠遠望去,就像五顏六色的粽山粽海。
這次粽子比賽的主題叫做“中華傳統(tǒng)文化”,我們小組討論的結(jié)果是設(shè)計制作一頂古代皇帝佩戴的“旒冕”模型。
先是在一大塊硬紙板上畫出一個30公分的大圓來,然后用剪刀剪下來,在圓型紙板的邊沿五公分的位置均勻標記出四個點,又在圓型的中心店標一個點,然后拿起錐子,在硬紙板上鉆了五小孔,緊接著,我取出五長串用彩色線繩穿起來的折紙粽子,每串有20多個粽子,我們費了好大的功夫才將這一串串折紙粽子穿到硬紙板上的小洞眼里,還在繩頭處打了一個個大大的繩結(jié),就這樣一個富麗堂皇的“旒冕”就騰空出世啦!迎來同學們滿堂喝彩。
七彩的折紙粽子,每個雖然只有巴掌大小,而且輕若羽毛,但最后做成的折紙粽子“旒冕”,提起來卻是沉甸甸的。一個個折紙粽子單個看起來雖然孤零零的,但當它們組成一個“旒冕”作品時就顯得流光溢彩,美麗壯觀,這就是集體的智慧,這就是團結(jié)的力量。
五月端陽粽子節(jié),我們的校園里到處都是折紙粽子飄蕩,但我們的心里則是濃香四溢的真實粽子,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粽子節(jié)的魅力境界。
粽子飄香粽子飄香篇二十
當滿街飄著粽香的時候,人們紛紛上街買來粽子,快樂地品嘗粽子的美味;一艘艘小龍舟,滿載著人們的吶喊、激情,壯觀的場面令人思緒萬千。
隨著飄香的粽子,我的思緒也回到了遙遠的戰(zhàn)國時期,一位滿腔熱血、剛正不阿、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政治家——屈原仿佛來到了我的眼前。他滿懷報國之志,身系國家安危,鞠躬盡瘁,為楚國的繁榮獻出了畢生的精力。
然而,正當屈原為國家揮灑自己的熱血之時,一些權(quán)貴相互勾結(jié),進讒言,害忠良,屈原被迫流放??墒乔瓫]有放棄,做不了官來報效祖國,于是他拿起手中的筆——那曾經(jīng)批改過許多文書的毛筆,一字一頓的寫出了《楚辭》《離騷》等不朽佳作,字里行間,洋溢著滿滿的愛國之情。讀著他的作品,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公元前223年,秦國攻破楚國都城,屈原滿懷悲傷地聽到這個消息,心力交瘁,“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萬念俱灰的屈原不堪國家的滅亡,懷著無限悲憤的情感,抱著一塊大石頭,投汨羅江自殺了。
聽到噩耗的楚國百姓們,爭先恐后去打撈屈原的遺體,可是沒有打撈上來,于是,他們把米飯裹成菱角狀投入江中,又扮成龍舟去嚇唬魚兒,不讓魚兒去吃屈原的遺體。每年的這個時候,人們自發(fā)地紛紛去悼念屈原,于是,兩千多年過去了,這古老的習俗也傳了下來。現(xiàn)在我們吃的粽子不單單只有白糯米了,另外還有里面夾雜有紅棗的、肉桂圓的越來越多的五花八門的吃法,但最古樸的吃法還是將白糯米粽子撕去表面的箬葉再裹上一點糖。當新鮮的粽子出鍋時,翠綠的箬葉鮮艷、青翠欲滴,用筷子撕開皮,哇!里面的百米顆顆飽滿,泛著晶瑩的光澤,馨香撲面而來,裹一點糖,咬下去,哇!真甜,嚼了一會兒,又涌上來一種苦澀的味道,吃著粽子,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味道,有一種說不出的情感。這也許就是老百姓失去屈原而產(chǎn)生的悲痛吧!端午節(jié)時,最壯觀的要數(shù)劃龍舟了。龍舟裝飾一新,舟上坐滿劃舟的隊友,龍舟一一擺開,一人站在龍頭,比賽開始,隨著鼓點、鑼鼓,槳聲、吶喊聲、吆喝聲,響徹云霄,驚心動魄的場面,仿佛在訴說著屈原心中憤懣之情。
小小的端午節(jié),老百姓對屈原的尊敬、思念寄寓在小小的粽子中;濃濃的端午情,不僅凝聚了屈原的愛國之情,更凝聚著老百姓對屈原的愛戴之情。讓我們記住了屈原,記住了這悲壯的歷史。
粽子飄香粽子飄香篇一
剝開粽子,就好像剝開了歷史、剝開了屈原的故事,剝開了屈原《離騷》中的味道。
――引子。
因粽葉的香氣、粽子的擁抱,加上雄黃酒的誘惑力,再加綠豆糕的香飄飄,招回來了親情的眷念和擁抱,借此,端午把祝福、喜悅濃縮到了團圓里,形成粽子那質(zhì)有的味道――端午節(jié)。
翻開歷史的寫照,屈原的《離騷》曾經(jīng)激勵了多少豪氣沖天的斗士,陶醉了我們幾千年的傳承和祈禱,五月初五的汨羅江,屈原用生命譜寫了一曲千古悲歌,為后人留下了不屈不饒的先驅(qū)精神,這份精神,像財富一樣,伴隨著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滲入到了國人的血脈中,生生不息。
我贊嘆屈原的愛國精神,更贊嘆《離騷》中的英雄氣概,如屈原的詩:【“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譯)心靈受屈精神壓抑啊,強忍指責把侮辱承擔;“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譯)我寧愿暴死而尸漂江河,也絕不和他們同流合污,沆瀣一氣……】,屈原用性命捍衛(wèi)尊嚴,不肯在濁世中茍活,故而“蟬蛻于污穢”,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這份英雄氣概,曾經(jīng)激勵了歷朝歷代,多少能人壯士,這份崇高精神,曾經(jīng)勉勵過多少愛國將領(lǐng),為國捐軀,這就是屈原精神的功勞!
屈原沒有吃過粽子,也沒能享用過粽子的味道,人民把裹好的粽子投入到河中,是想用粽葉的艾香,糯米的粘稠,去寄托人們的哀思,人們用這種方式,紀念這樣一位愛國之士,無疑不是在告誡后人,鞭策后人,激勵后人,讓子子孫孫牢記屈原,謹記《離騷》。
……。
端午節(jié),吃粽子,賽龍舟,放鞭炮,從原來單一的紀念屈原活動,發(fā)展至今,已演變?yōu)榧o念、團圓、熱鬧為一體的民俗節(jié)日,這個節(jié)日不但成了紀念屈原的節(jié)日,也成了親情、友情、愛情的渴望日,人們利用這個喜慶的日子,即烘托出民族的喜悅精神,也借此表達了人們在情感上的交流與厚望,這本是體現(xiàn)端午節(jié)的歷史發(fā)展,在繼承中不斷地發(fā)揚和光大,當然,無論什么樣的氣氛演變,都脫系不了屈原與《離騷》的味道,這是永恒的實質(zhì),因為屈原的故事,深入人心,家喻戶曉。
……。
粽葉、菖蒲草(艾草),糯米、紅棗、綠豆糕,是端午節(jié)的象征,而雄黃酒則是端午節(jié),賽龍舟勇士們借以豪威的壯士酒。
在賽龍舟的故鄉(xiāng),勇士們憑借雄黃酒,壯意氣、斗奮發(fā)、斗精神,不論在秦淮河上,還是在大運河旁,或是在美麗的江南水鄉(xiāng),每逢端午,總有龍舟賽事,花哨的船,花俏的人,華麗的景,把個端午節(jié)折騰的沸沸揚揚,那份歡悅,那份喜慶,那份場景,不言而喻,即在詮釋著濃濃的民俗風味。
鑼鼓喧天,鳴炮齊響,你看,水域里,龍騰虎躍,岸邊上,如歌如潮,龍舟,一艘比一艘靚麗,斗士,一人比一人勇往,競技,一輪比一輪威武,景致,一個比一個嬌嬈,再看那閑散的玩童,浸泡在池中,如鯉魚戲水,也狂湊熱鬧。
粽子的味道,伴著《離騷》的味道,一并帶入到了端午節(jié)的氛圍中,成了端午節(jié)不可缺少的思念成分,你傾情,她心印,我情操。
我借端午也寄一份深情:
思念的欲望更加濃烈,
我把思念拌入到糯米里,
裹成精致的粽子,
里面還摻了些愛的乳汁。
寄給我思念的遠方,
當你剝開粽子,
聞到粽葉清香的那一刻,
你可嗅到了思念的味道?
和我的味道?
希望這枚香氣的粽子,
能撩起昔日你我的暖意,
讓愛的味道,把你重重熏倒,
好讓我乘機把你擁入懷抱,
……。
希望,再現(xiàn),
昔日那紛紛擾擾的情鎖,
將你我纏繞成一個糾纏不清,
像粽葉與糯米一樣的粽子,
緊緊的裹在一起,
擁抱愛情,可好?
……。
粽子飄香粽子飄香篇二
解開扎藤,剝開粽子葉,甜粽子里藏著紅紅的蜜棗,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騰著蒸汽,散發(fā)著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賽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fā)著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蜜棗粽。在端午那天,我家總有從外婆家?guī)淼某圆煌甑聂兆印?BR> 每年的“賽龍舟”總是那么的精彩。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條“傳統(tǒng)龍”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威風,震撼……細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兒盡顯勇敢,堅強本色,了不得!
嘴里吃著正宗的家鄉(xiāng)味的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xiāng)龍舟賽,心里頭別有一番滋味。故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節(jié)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xiāng)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tǒng),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贊頌。
粽子飄香粽子飄香篇三
滾滾汨羅東流水,江濤蕩盡屈平。得寵失意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萬載存英名。
激情人生跑道上,笑對和平人生。端午佳節(jié)來記誦,大夫多少事,長刻心頭中。
——《臨江仙》。
鎮(zhèn)上的小橋在流水聲中醒來,就擁有鄉(xiāng)村才能凸現(xiàn)的畫面。橋面上,梔子花伴著輕風歡快地吐放著清香,潔白而淡雅。香脆可口的五月桃,帶著露水一框一框擺放著,季節(jié)漸漸與成熟靠近。一年無二季,賣桃的農(nóng)婦站在橋頭告訴我,端陽桃好吃呢。一捆一捆新鮮的艾蒿、菖蒲也被鎮(zhèn)上的人們分解著抱回家懸掛在門前驅(qū)邪防病。那一張張嫩綠的粽葉,漫不經(jīng)心地舒展出粽子飄香的日子,用它包出來的粽子棱角分明,飽滿地充溢著一種懷舊的情緒。
小鎮(zhèn)彌漫在粽子和艾蒿的香味中,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說到就到。從今年開始國家為傳統(tǒng)節(jié)日規(guī)定了休假,我們和家團聚,吃上香甜的棕子。我清晨即起,口袋里插了根艾蒿,跨過小橋,山野踏青,河邊散步,用清澈的河水洗著臉兒,思緒無端。
一
又是一度端午時,記憶深處的不僅僅是粽子、咸蛋、掛在門上的菖蒲,還有那白娘子喝雄黃酒、尊敬的屈原投江的故事。望著天上還沒隱去的一弘彎月,我想,月兒年復(fù)一年守望著汩羅江,屈原的故事流傳至今已有20xx多年歷史。英魂在滾滾激流的汩羅江里能得到安息嗎?可以想像,痛心疾首、憂郁難抑的愛國詩人,昂首抱著石頭縱身一跳的悲壯。世人懷離騷、惜屈原,2千余年了,汩羅江流淌而去的只是時光,而覆滅不掉人們的記憶。
開合的史書里,還有蓋世英雄伍子胥,據(jù)說端午與他也有關(guān)連。他面臨國破家亡,憤而身死,姑蘇城上空飄蕩著他的聲聲嘆息!夫差為何不聽忠告反信讒言,陷害鐵骨錚錚的治國軍人伍子胥呢?殘害則罷,夫差為何還要將其拋尸江中,難道他真的懼怕子胥那雙明亮的眼睛能穿透未來看清史實?伍子胥眼看夫差必敗,卻死守其主,乃忠烈之士。遙想綿綿,江水不斷。如此治國良相、兩朝元勛,時思春秋霸業(yè),豈奈輔佐非人,招致死無埋地、志無長抒。
屈原也好,子胥也罷,一年年輪回里,善良的人們懷念和崇尚的是胸中壯懷激烈、忠正無二的愛國主義精神。是這種信念和精神支撐著這個特殊的日子——農(nóng)歷五月初五——走向今天,我們沒有理由不停止忙碌,懷想一段時光的悲壯與閃亮。
二
端午節(jié)里藥香飄飛,人們在平和的時光里,遵從了二千多年的舊習俗。端午也是自古相傳的“衛(wèi)生節(jié)”。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祈求平安。
是的,平安就好。太平世界里不要再出現(xiàn)屈原和伍子胥的悲劇。屈原就慢慢寫他的長詩《離騷》,伍子胥繼續(xù)著他的兵書《伍子胥》吧。
如今,這各具千秋的風俗習慣,也讓商家有了大可開發(fā)的市場。今日大街小巷的商場店鋪里到處是粽子、菜角、艾葉等各式各樣的身影。然而,每一個民族節(jié)日的背后,或者是隱藏著一份美好的情結(jié),或者是一種支撐民族的精神,被一代代人溶進歷史文化的脈搏中。
如果我們把端午節(jié)僅僅簡單定義為包粽子、掛艾葉、喝雄黃,而忘卻了端陽風雨夜里“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的悲憤,忘卻了“競渡深悲千載冤”的沉重,忘卻了“忠魂一去詎能還”的這段歷史;那么,無論端午節(jié)如何歡慶,都是對端午節(jié)的一種褻瀆。失去了歷史內(nèi)涵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充其量只不過是商場模特身上的流行衣裳,看起來美觀,卻沒有了內(nèi)在生機,更不能成為經(jīng)典。
在濃郁卻陰沉的端午之晨,在穿越千年瓷都的昌江河畔,我思緒無端,呼吸著清新的空氣,信手寫下上面的文字,并以這樣的詩句結(jié)束全文:
粽香年年飄,今又逢端陽。
我虔誠地用心熨平每一片粽葉。
包裹起路漫漫其修遠兮的意念。
用彩色的絲線扎妥。
蓋上吾將上下而求索的郵戳。
寄往汨羅江……。
粽子飄香粽子飄香篇四
又是一年粽子香。無論南方還是北方,端午節(jié)已成為國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節(jié)日。下面小編帶來的是粽子飄香簡筆畫,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又到粽子飄香的端午節(jié)了。街上賣粽子的多了起來,超市里各式各樣的粽子也擺滿了櫥柜,有大禮包,有禮盒,也有一小盒一小盒的粽子。端午節(jié)一到,家家戶戶都是出來買粽子,但是我們家卻是自己包粽子的。
早早的',爸爸媽媽去市場買來了粽葉,買來了蜜棗、花生、蝦仁、火腿,又把一些糯米泡在水里,說是要包粽子。幾個小時之后,媽媽就開始包了,我看媽媽要包粽子,欣喜若狂,因為粽子是我愛吃的食物之一。我看著媽媽,說:“媽媽,我也來包吧!”媽媽同意了。我看著媽媽想學會怎么包,只見媽媽拿了兩張粽葉并排放整齊,用手把粽葉彎成一個圓錐形,然后把糯米和蜜棗放進去,以粽葉一層一層的裹起來,最后把粽葉系起來,一個完美的粽子就包好了。我學的很認真,可是我一裹就把米漏了,最后全亂了,媽媽笑了,我急的滿頭大汗,心想我一定要堅持住,媽媽好像知道了我的想法,對我說:“別急慢慢來,你一定會包好的?!甭犃藡寢尩脑?,我心想:相信自己,我一遍又一遍的重復(fù)著,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我成功了,雖然沒有媽媽包的好看,但是我成功了。看這自己的成果,心里美滋滋的。我迫不及待的把我們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
過了好大一會兒,媽媽說:“好了!粽子熟了!”在打開鍋蓋的一霎間,粽香飄滿了我溫馨的家,我迫不及待的盛了一個,脫下它的“綠衣服”,一口咬下去,香味四溢,又香又甜,香飄十里。
粽子飄香粽子飄香篇五
粽子作為中國傳統(tǒng)的美食之一,歷史悠久,深受人們的喜愛。作為飄香粽子店的一位常客,我對飄香粽子有著深深的感情。每年到了端午節(jié),我總是興致勃勃地來到飄香粽子店,品嘗那份香甜的美味,真正體會到了飄香粽子的獨特魅力。
第二段:外觀與包裝。
飄香粽子的外觀美觀精致,包裝設(shè)計獨特。每個粽子都是用精選的竹葉包裹,形狀規(guī)整,色澤翠綠。在細細品味時,可以聞到竹葉散發(fā)出的清香,令人心曠神怡。包裝更是別具一格,紅色禮盒上點綴著精美的花朵圖案,給人以高貴典雅之感。粽子的外觀與包裝設(shè)計,從細節(jié)上展現(xiàn)了飄香粽子店對粽子制作的用心與獨特之處。
第三段:口感與原料。
飄香粽子的特點之一就是其口感鮮美。內(nèi)餡飽滿,入口細嫩,不干不膩。粽子的原料選用上乘糯米,口感糯軟,吃起來讓人有種沁人心脾的愉悅感。不同種類的粽子采用不同的內(nèi)陷,如鮮肉粽、豆沙粽、枸杞桂花粽等,每一種都有獨特的風味,讓人回味無窮。飄香粽子店不僅看重口感,還注重原料的安全與品質(zhì),讓顧客吃到健康、放心的粽子。
第四段:制作工藝與傳統(tǒng)文化。
飄香粽子的制作工藝非常獨特,傳承了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技藝。每一個粽子都是經(jīng)過精心制作而成的。首先,選用優(yōu)質(zhì)的糯米進行浸泡,隨后蒸煮至恰到好處。接著,將腌制的各種餡料均勻地包裹在糯米上,再用竹葉緊緊地裹好。最后,放入鍋中蒸煮,待熟透后取出即可食用。這一制作工藝經(jīng)歷了千百年的傳承與演變,既凝聚了古代智慧,又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讓人倍感親切。
第五段:個人感悟與總結(jié)。
作為飄香粽子的常客,我深深被其獨特的魅力所吸引。飄香粽子店不僅在制作工藝上精益求精,還非常重視顧客的體驗與感受。在購買過程中,店員總是熱情周到地為我介紹不同種類的粽子,給予專業(yè)的建議,讓我感受到了真摯的服務(wù)。品嘗飄香粽子的一刻,我仿佛置身于古老的節(jié)日,感受到濃濃的親情與友情。飄香粽子給予我的不僅僅是味覺上的享受,更是一份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與追求。
總結(jié)起來,飄香粽子以其獨特的口感、精美的外觀、獨特的制作工藝和對傳統(tǒng)文化的追求,深深打動了我。每一年的端午節(jié),都少不了飄香粽子的陪伴,讓我感受到了傳統(tǒng)美食的魅力與無盡的文化底蘊。我相信,飄香粽子將會一直存在,作為中華美食的代表,讓更多的人品味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粽子飄香粽子飄香篇六
傳統(tǒng)的端午佳節(jié)臨近了,我家又張羅著包粽子了,雖然超市買得到各種風味的粽子,但我覺得自已親自包粽子才有過節(jié)的味兒。
周五傍晚寫完家庭會議后,我去“金華聯(lián)購物廣場”買了四斤后腿肉。晚上老媽開始拌餡,將整塊肉切成小肉塊,每個肉塊要肥瘦搭配好,再拌上醬油、鹽、料酒、雞精,料酒越多肉越香,將這樣的鹵肉放入冰箱明天待用。周六爸媽都上班去了,我清晨我去菜市場買來十斤糯米和三斤新鮮粽葉,回家后就忙碌開了。先洗凈糯米,動作要快不要讓糯米浸水時間太久,將洗凈的糯米倒入籮中瀝干水分,撒進適量的醬油、鹽,雙手攪拌均勻,直到白色糯米都變成醬色為止。將碧綠的新鮮粽葉放進水池中漂洗,用冷水浸上幾個小時,撈起來放入大鐵鍋中小火煮幾分鐘,煮過的粽葉松軟、有韌性,煮好后我將粽葉的根部兩頭尖尖的蒂頭剪去,至此嘉興肉粽的制作準備工作一切就緒,就等著包粽子了。下午我請來奶奶幫著包粽子,她說我買的粽葉太窄,須三片粽葉方可包完一個粽子,她動作很是嫻熟,先把粽子一端圍成一個圓錐體呈碗狀,再盛上糯米和肉塊,再把粽葉纏繞起來決不能讓米露出去,最后用棉線裹住粽子包扎起來就成了。媽媽包粽子不是沿用嘉興人慣用的.偌大一個枕頭棕,而是小巧玲瓏的三角錐狀粽子,一直到晚飯后也才包完一半,明天在家繼續(xù)包粽子。為圖省事老爸又迫不及待地想吃粽子,于是我們只好用高壓鍋煮粽子,先大火燒開再小火慢慢煲,過了約一個小時粽子就熟了。解開線繩,小心翼翼地剝?nèi)デ逑闱矣凸饪设b的粽葉,醬黃色、晶瑩剔透的粽子就一骨碌滑入碗中,咬上一小口,黏黏爽滑的糯米夾雜著鹵肉的香味撲鼻而來,吃上幾口保準讓你唇齒留香.邊吃粽子邊品嘗著新茶,那絕對是一種享受。
去年端午節(jié)前夕我將這種自家的特產(chǎn)作為禮品饋贈給了一些親朋好友,他們反饋說味道很好,不到嘉興就可以吃到正宗的嘉興肉粽。今年我打算再贈一些給親朋好友,以粽會友,不亦樂乎!
粽子飄香粽子飄香篇七
“五月五,過端午,粽葉青,糯米香;掛菖蒲,戴香包……”端午的童謠是清晨布谷鳥起得調(diào),飄蕩著粽子的清香。
每年五月五,是我們吃粽子的時節(jié),也是我家鄉(xiāng)習俗的時期。家家戶戶、大街小巷到處飄散著端午粽子的香味。
在這粽子飄香的一天,卻有一個悲痛的故事。在兩千多年前,楚國的屈原非常愛圍,起初他頗受楚王的信任。但是到了后來,楚王不再接受屈原的意見,并且疏遠了屈原。屈原不斷受到迫害,并一再遭到放逐。最后秦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對前途感到絕望,就在五月五那天投江自殺了。人們?yōu)榱思o念他,就把粽了丟到江里紀念屈原。
端午節(jié)這天的習俗有各種各樣:賽龍舟、佩香囊、包粽子、飲雄黃酒、掛鐘馗像……其中,我最著迷的還是奶奶包的粽子。奶奶拿出三層葉錯落著搭好,輕輕展開、抹平,兩手輕輕一彎,便彎出小小的圓錐形狀。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顆紅棗點在米中,塞上一小塊鮮嫩的豬肉,再蓋上一層糯米,紅棗的汁液不會流出,全都浸在米里。偶爾,幾粒糯米如同淘氣的孩子不聽使喚,從粽葉里探出腦袋。奶奶小心翼翼地把跳出來的糯米粒去除掉。緊緊捏著盛滿餡的粽子,一根線繩繞過,纏兩圈,系住,便成了一個精巧的四個角的粽子,宛如一只小豬,胖胖的,圓鼓鼓的,真可愛!
粽子在鍋里咕嘟咕嘟地響,是端午的歌謠最貼切的唱腔。香氣從鍋里溢出,氤氳在整個屋子里,饞著我垂誕三尺。很快,粽子已煮好,我捧起一只粽子,撕開粽葉,一陣清香撲鼻而來,我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每年的五日五,奶奶的粽子在這一天,飄著清香,溫柔敲打著我回憶的味蕾。端午節(jié)是我家鄉(xiāng)的習俗。
粽子飄香粽子飄香篇八
有人喜歡春節(jié),有人喜歡重陽節(jié),還有人喜歡中秋節(jié)啊、清明節(jié)??!而我喜歡的是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是我國八大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這天,人們都會包香香的粽子如:咸肉的、紅豆的、紅棗的、蛋黃的等等。還會在家門口掛香包,插艾草,有的地方還有比賽劃龍舟。
這天早上,我早早的就醒了,起來后,發(fā)現(xiàn)我家門上插了兩根長長的艾葉,在門前經(jīng)過,一股淡淡的艾草香傳來。往廚房一看,奶奶已經(jīng)在包粽子了。我看著奶奶包粽子挺好玩的,我也想學習包粽子。我跑過去開心地對奶奶說:“奶奶,奶奶,我可以跟您一塊兒包粽子嗎?”奶奶聽到了,高興地說:“可以呀!我很歡迎你加入我一起包粽子?!?BR> 奶奶開始一步一步地教我,可是我學了很久仍然學不會。有時,粽子里的米和肉少放了;有時捆粽子的時候,會把線繞到自己的手,怎么弄都弄不下來;有時還包的奇形怪狀。奶奶看著我那奇形怪狀的粽子哭笑不得。終于在奶奶的手把手教學下,我好歹包出了一個可看的粽子。全部包完后,我把粽子放進灶里煮。
煮粽子的時間有些長,鍋里飄來一陣陣粽子香,我實在忍不住了,掀了一下鍋蓋。一股熱氣迎面撲來,燙的我又蓋上了蓋子。奶奶看我那讒樣,夾了一個給我,吃一口,別提多香了。
每到端午節(jié),我都會跟奶奶一起包粽子。這一天,是我最喜歡的一個日子。怎么樣,我們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有趣吧!
粽子飄香粽子飄香篇九
這世上太荒蕪,只有你,你的溫柔是我惟一的沉迷。我希望時光可以倒流,一切重新開始,我可以不認識你,不認識你就不會有那段讓我心痛的時光。
煙花,很美!特別是春節(jié)的煙花,在深藍的夜空下綻放出一張張笑臉。你像煙花,在別人的心里留下深刻印象后,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我想把你好好地藏起來,永遠地藏在一個沒有人知道的地方,我不否認,我很自私。可你從來都不知道,我想告訴你我的心思,可每要說出口的話總會抑在喉嚨,說不出。你喜歡她,我知道,也很清楚。那一次,你與她吵架了,你哭紅了眼,你說:“我到底做錯了什么,為什么她要這樣對我,我好痛啊…”
第二天,三天,四天…整整過了兩個星期,你來找我,你笑著對我說:“魅,對不起了啦,我那天有點偏激了,你沒事吧?會原諒我的吧?恩?”你看我沒什么反應(yīng),一把拉著我,跑到山頂,你看著我,好聽的聲音流進我的心里,你說:“魅,我們永遠都是好兄弟。你,不會不要我這個兄弟了吧?”我聽著你的話,心真的好痛,那根刺就像一塊冰,在心底融成水,匯成一片海洋,波濤洶涌地翻滾著,可流下來的,只有兩顆淚珠,隨風散去。我不由自主地搖頭,又不忍心了呢!
我還是與你決裂了,仍記得那一天,陽光明媚。我看到你喜歡的那一個女孩與別人在一起逛街,那人不是你,我不忍你傷心,便打電話對你說,叫你不要來,我有事!我走到那個女孩面前,她愣了一下,我與她去了咖啡店,與她聊了起來。
親愛的,我是真的錯了嗎?如果還有如果,我們會不會永遠?灰色云朵以凝固的姿態(tài)鋪滿了視野中的整片天,就像我一樣,仍執(zhí)迷于你的溫柔。
——后記。
粽子飄香粽子飄香篇十
鄉(xiāng)愁,似乎就是那片天上的云彩,隨風而去。
記得小時候喜歡吃粽子,母親總在端午采粽葉,買糯米。在樓后有一片葦葉林。清晨,她披著長發(fā),踩著露水,漫步到葦葉林中,聞著葦葉那獨有的清香,慢慢挑選心怡的葦葉。有時,我也會跟在她身后,一起去采葉。
家鄉(xiāng)的清晨,總會有幾聲鳥的和鳴,草地上的露珠似乎總是被我的腳步聲吵醒,落到泥土里的家。母親摘葉時會發(fā)出清脆的響,劃破了清晨的靜。而我,總會興高采烈地猛吸一口氣,去聞那粽葉的清香,頓時,整個人都被這香所籠罩,透過香,我仿佛看見了母親在廚房里包粽子,再把一個個綠三角端到我眼前。
母親采完粽葉,她就要淘米,洗葉。包粽子的糯米也很香,一股醉人的香氣便也撲鼻而來。而后,她用彩線將粽子包起來,放到鍋里煮。等那鍋蓋開一條縫,熱氣便從那小小的縫隙中噴出來,又是滿滿的香!粽香不由自主地從米中鉆出來,遍布房間的每一個角落。整個小屋便沉浸在粽香中,久久不散。有時我會覺得小小的屋里飄滿了幸福,窗戶在大笑,呼出嘴里的粽香;墻壁在隨風搖擺,熱情地招呼睦鄰來;家門偷偷開了縫,俏皮地看著門外的風景…。
母親滿臉幸福地看著我吃粽子。我貪婪地咬著米,一塊塊的咽下肚。滿嘴都是粽香,一片片粽葉被我放到一邊,我聞著粽葉的香,吃著白白的米,享受著母親注視下的愛,這時的她大概只想著讓我多吃些吧。我默默享受著溫馨的時刻。我覺得,母親柔和的眼神好似一屢屢光籠罩著我,外面是母愛的暖,里面是粽子的香,里里外外都裝滿了幸福,浸滿了愛的味道,小屋里一派溫馨…。
可是,這一切都已成為了回憶!
現(xiàn)在,母親依舊包粽子給我吃,但是,那葉不是樓后的葉,是從集市上買來的葉;米也不是從前的味道,總覺得哪里不對。一切似乎都變了味,家里的面積大了,不再是那間充滿溫馨幸福的小屋;家的陳設(shè)都換了,不再是以前簡單快樂的裝飾;家的地址也變了,不再是那個臨著小河,周圍有青蔥樹林的家。就連鄰居也變了,換成了一張張陌生又冷酷的面孔!
一切都變了,童年化為一個美麗的思鄉(xiāng)夢……又是槐花飄香時,母親,你再給我包一個出自那小城的粽子吧,再讓我聞聞那粽葉的清香。
粽子飄香粽子飄香篇十一
今天是端午節(jié),一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關(guān)于它,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呢!
戰(zhàn)國時期,有一個忠臣名叫屈原,很受楚懷王的尊敬,但有許多小人經(jīng)常在楚懷王面前詆毀屈原,于是楚懷王就漸漸疏遠了他。不久,秦國攻入了楚國,并叫楚懷王議和,屈原勸楚懷王不要上當,但楚懷王不聽,還把屈原趕出都城。楚懷王上了當,幾年后就死了,屈原悲痛萬分,自己投了倪羅江。人們?yōu)榱思o念他,便把五月初五定位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這天,大家都要劃龍舟、吃粽子、吃五黃,我們家也不例外。媽媽買了很多粽子,當我每次看見時,都會饞得流口水。外婆又煮了一大鍋的豌豆飯,有綠油油的豌豆、有奇形怪狀的肉丁、有黑不溜秋的香菇丁、還有紅紅的香腸丁,看起來誘人極了,我狼吞虎咽地吃了兩碗。
除此之外,我們家還要自己做香囊呢!媽媽買來一些繡著平安的小綢袋,共有4種顏色,又買來十味中藥磨成粉。準備好材料后,媽媽和我就開工了。首先把綢袋上的拉繩一個個剪斷,抽出,接著小心翼翼地把香粉用棉花包緊,裝入小綢袋中。然后,用彩色的線縫死袋口。最后,再在口子上縫上拉環(huán),再在香囊的下端穿上一顆珠子縫上一個流蘇,一個香囊就完工啦!我和媽媽在床頭、房門、柜子上都掛上了香囊,房間里充滿了淡淡的中藥的香味,有了它,既給房間添色不少,又可以防蚊蟲叮咬,真是一舉兩得啊!
粽子飄香粽子飄香篇十二
“年年端午風兼雨,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币荒暌欢鹊亩宋绻?jié)到了。
據(jù)說端午節(jié)和古代的一位愛國詩人有關(guān)。這位詩人叫屈原。他的國家滅亡了,他很傷心,就投江自盡了。老百姓聽說了,都劃著小船去打撈他。人們還將糯米用蘆葦葉子包起來,煮熟投入江中喂魚蝦,不讓魚蝦吃他的尸體。這一習俗流傳至今,已經(jīng)有兩千多年了。
粽子的形狀很奇特,不是圓形,不是正方形,也不是三角形。你瞧,它穿著一身軍綠色的外衣,還系著五彩的花繩。解開它的軍衣,就能看到黏黏的米團,米團里還藏著肥嘟嘟的豬肉。你看,這些豬肉就像淘氣的娃娃,正在和我們玩捉迷藏呢!
你們知道嗎?粽子不僅是驅(qū)邪消暑的開胃美食,也是營養(yǎng)豐富的滋補佳品哦!所以,人們都嘖嘖稱贊,夸它是“舌尖上的美食”!
端午節(jié)的粽子真是人間美味!
粽子飄香粽子飄香篇十三
我家座落在正紅小街上。對于一向愛熱鬧的我來說,自然是件好事??墒牵S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兩年街道上的小轎車明顯增多了。因此,街道的“負擔”也重了。常常出現(xiàn)“擁堵不堪”的現(xiàn)象。為我們的出行帶來了許多不便。就說這件事吧:
今年春節(jié),我們一家三口回鄉(xiāng)下看奶奶。愛風光的爸爸說:“開轎車回去?!薄斑€是開電瓶車吧。”媽媽埋怨道,“你又忘了去年的‘堵車’事件了?”素有“環(huán)保小衛(wèi)士”的我堅定地說:“我看騎自行車,最好。既可以一展我車技的水平,又方便我仔細欣賞家鄉(xiāng)的美麗風光,更重要的是還能保護環(huán)境哩!”聽了我的話,爸爸媽媽異口同聲的說:“聽女兒的!”就這樣一家三口出發(fā)了。
還好,我們起的較早,剛開始,自行車暢通無阻??墒钦Q酃Ψ颍夷密嚢训氖譂u漸不聽使喚了。自行車在涌動的人流中也漸漸失去了方向感。我也找不到爸媽了,索性下車拖著走?!扒胺骄褪墙煌ㄒ溃灰沁叢欢?,我就可以飛快地回老家見奶奶了?!蔽乙贿呅凶咴谌巳褐校贿呅÷暤剜止局?。眼睛盯著前方,心里默默地禱告著。“奇了,怪了!”前方的車輛都在一條近乎筆直的線上行駛。沒有擁擠,也少了嘈雜,好像有人在指揮一樣。果然不錯,在十字路口處,有一位中年叔叔正揮舞著他那強大有力的臂膀。好多人都為他投去了贊許的目光。但也有人說:“那是他自己要趕時間,才這樣做的?!甭犃诉@話,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如果人人都能這樣方便自己,那該多好呀!
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方便他人,也方便自己。
粽子飄香粽子飄香篇十四
又是一年端午節(jié),各家各戶都包起了粽子,聞著淡淡的粽子香味,往事一幕幕涌上心頭,我又想起了姥姥的粽子,想起我那心愛的姥姥。
在端午節(jié)的前一天晚上,姥姥會把買來的糯米加上水浸泡,第二天早早起床,第一件事是捏起幾個米粒,用拇指食指中指一捻,米粒就會成面,姥姥會自言自語道:“好嘞!”說著踮著輕快地小碎步,將山上采來晾干的桲欏葉,桑樹皮繩,集上買來的紅棗,都放在溫水里泡上。將冰糖用蒜臼子搗成碎末。
一切都準備就緒,姥姥就坐著矮凳包起粽子來。在桌子上有泡好的糯米、紅棗,被碾成粉末的冰糖,還有煮好的桲欏葉。先用勺子舀半勺米,再加上紅棗,冰糖,再加點米,將桲欏葉左右向中間一折,再將兩頭朝中間一包,一只手拿著,另一只手用桑樹皮繩纏起來系好后,一個小枕頭狀的粽子就包好了。
姥姥用她粗糙的手,把一個個粽子包好,個個都十分精美。我也曾試過,老覺得葉子太小,包不過來,老是露出了米,弄得滿手都是米,姥姥總是笑瞇瞇的幫我纏繩,看著姥姥那滿是皺紋的臉,感覺慈祥可親。
終于,一鍋粽子煮好了,一掀開鍋蓋一股香氣撲面而來。姥姥把它們放到水里泡著,不一會兒,姥姥撈出一個粽子,輕輕解開線,剝開桲欏葉,一顆顆米粒晶瑩剔透,輕輕咬一口,里面含著棗香、米香還有淡淡的桲欏葉的香味,簡直是人間美味。
我把粽子遞到她面前,我舔著嘴邊的米粒,“好吃,姥姥你嘗嘗。”姥姥說:“乖,你吃吧,姥姥待會兒再吃?!蔽矣舶阳兆臃诺嚼牙衙媲埃橹煲б恍】?,臉上漾起了笑容。同時,我看到她眼睛里閃著淚花,“我的東東長大了,知道疼人了,不像小時候那么淘氣了?!甭犕辏也唤肫鹆诵r候的種種:有一次,因我淘氣,使姥姥手臂骨折,直到今天,手臂還會疼。我一直覺得非常愧疚,我暗暗發(fā)誓,今后一定好好聽話,不再讓她受到傷害,永遠做姥姥的乖外甥。
我愛姥姥包的充滿愛意的粽子,更愛我的姥姥。
又到了粽子飄香的時候。小時候。記憶朦朧。太外婆喜歡自己包粽子。說也奇怪,我就獨愛太外婆包的粽子。每逢端午前兩天,太外婆總會在灶臺那邊包粽子。那是我......
粽子飄香粽子飄香篇十五
一串粽子香,情懷在故鄉(xiāng)。一壺雄黃酒,游子天下走。
伴隨著梔子花的細碎幽香,又迎來了粽香五月?;匚吨亦l(xiāng)爺爺奶奶的親切叮嚀,耳邊仿佛響起他們的笑語盈盈。不知不覺,伴隨著一路的艾蒲清香,我又回到了期盼已久的老家。
“粽子香,鄉(xiāng)村巷;艾葉香,香滿堂?!币贿M門,奶奶就唱起了古老的歌謠。爺爺臉上的笑容快要溢出來了似的,手忙腳亂地迎接我們:“孫子,來爺爺家過端午啦!”爺爺咧開嘴,爽朗的笑聲回蕩在院子里。奶奶搶過話茬,招呼著我:“看奶奶給你包粽子咧!”
奶奶輕輕地舀起一瓢水,按低水瓢,緩緩地將水倒入裝滿糯米的盆里。本來硬生生的糯米,一經(jīng)涼水的浸潤,顆顆如水晶般晶瑩通透,粒粒濕潤如玉。她又小心翼翼地從另一只裝滿了粽葉的木盆里抽出一張早已經(jīng)過蒸煮洗凈的粽葉,把它攤平在一只手掌上。我坐在一旁,靜靜地看著,一陣陣淡淡的清香沁入我的心房。奶奶從盆里舀出被洗過的糯米,輕輕地堆在深褐色的粽葉上,然后把粽葉彎成一抹三角狀,又抽出一根被揉搓曬干,顯得更有韌勁的由竹筍皮制成的細繩,一圈一圈,裹在粽衣上,纏好,系緊。這時,有一顆透明的米粒從三角粽子尖的縫隙里漏出來。哈哈,你這個逃兵!
午飯后,是歡聚一堂吃粽子的時刻。奶奶小心地拿出一個粽子,解開細繩,剝開粽衣,把一個柔軟香糯的三角粽倒進了我的瓷碗里。爺爺配合默契,從糖碗中舀起一勺白糖,細細的均勻地撒在粽子上。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頓時唇齒生香。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庇H友們端起酒杯,相互祝福著一飲而盡。笑容蕩漾在爺爺?shù)哪樕?,我卻仿佛看到了奶奶眼角閃爍著淚花。是啊,他們攢了多久的冷清寂寞,才換來今日的天倫之樂?。?BR> 那一刻,我的心變得好柔軟,像一只充滿著家鄉(xiāng)味、充滿著親情味的香甜的粽子……。
粽子飄香粽子飄香篇十六
包粽子是端午節(jié)的一個傳統(tǒng)習俗,從戰(zhàn)國時期起一直流傳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包粽子既是中國上下五千年文化的象征之一,更是一種民族文化的傳承。因此,包粽子儼然成為了端午節(jié)的一個甚是重要的活動。今天端午節(jié),母親把我送到了鄉(xiāng)下奶奶家,讓我跟奶奶學習包粽子。
端午節(jié),家家包粽子,“粽”香四野。但各家包法頗不相同,各式各樣,各有各的風味和韻味。奶奶家里包粽子的材料已經(jīng)備好了,午飯過后,就開始包粽子。由于我是初學者,而其它粽子難度稍大,所以我只能包灰水粽,還很有可能會失敗。我拿起奶奶已經(jīng)洗凈了的粽葉,舀入幾勺已經(jīng)浸過灰水調(diào)好味的糯米,再小心地折起葉子,用線纏起來,一個灰水粽便做好了。在這個過程中,一開始我不知道應(yīng)該怎么盛糯米,舀入一整勺的話,總會有許多的糯米從一個小洞中溜了出去,浪費了許多糯米。而且就算折起來后,我也不會纏線,也只是仿照那些“合格品”的纏法,總有一些地方老犯錯,樣子還不美觀,為此我浪費了許多的時間。后來媽媽發(fā)現(xiàn)我不會包粽子,便手把手地教我。漸漸地,我熟練了許多,把粽子做得又快又美觀,連奶奶都夸贊了我好幾句。我心里美滋滋的,心想:我終于學會包粽子了!
晚上,我們?nèi)胰俗谝黄鸪灾执笥窒阌痔鸬聂兆?,想到其中還有幾個是我自己包的,我的心里像是吃了蜜一樣甜。伴隨著粽子的飄香,這個特別的端午節(jié)就這樣在大家的歡笑聲中度過了。
粽子飄香粽子飄香篇十七
“桃兒紅,杏兒黃,五月初五是端陽,粽子香,包五糧,剝個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萬年長!”
當奶奶再唱起這首童謠時,我知道又要吃粽子啦!
正在包粽子的奶奶是個“魔術(shù)師”。只見她拿起兩片粽葉疊放在一起,也不知玩了什么把戲粽葉就卷起成了圓錐狀,有時卷成船型,放一顆棗,有時也放豆子,再填一把白瑩瑩的米,然后用線捆捆,就捆成了一個個好看的粽子。奶奶包的粽子有各種各樣的形狀:有的像鞋子,有的像菱角,有的像小船,還有的像枕頭??粗棠踢@么容易就包了那么多好看的粽子,我也想試試,可每次都把米撒得到處都是。看來很多事情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奶奶包的粽子既好看又好吃,所以在等粽子煮熟的時候是我最難熬的時候。奶奶好像知道我的“難受”,這個時候她總會講一些端午節(jié)的故事,我聽著屈原的悲壯故事,想著劃龍舟時的熱鬧場景,粽子也就熟了。
熟透的粽子又糯又甜,清香撲鼻,聞著香香的味道我的口水就要流下來,奶奶總是一邊給我剝粽葉一邊看著我叫我慢點吃,我叫奶奶也吃,她總說你先吃。我跟媽媽說:“奶奶不愛吃粽子。”媽媽告訴我:“奶奶很愛吃粽子,只是舍不得吃,留給我們吃?!?BR> 哦,原來粽子里裹滿了奶奶對家人濃濃的愛,怪不得那么好吃!我愛端午節(jié),愛好吃的粽子,更愛疼愛我的奶奶!
粽子飄香粽子飄香篇十八
一年里有好多個節(jié)日,我最喜歡的還是粽子飄香的端午節(jié)。
我喜歡端午節(jié)時滿街飄散的好聞的藥香。用五色絲線纏繞的精致的香囊,一排排地掛在街邊小攤販的竹竿上,晃悠在許多年輕人和小孩子們的胸前或是腰帶上,把一縷縷撲鼻的香味帶到四面八方。
我最喜歡吃媽媽帶著我一起包成的.粽子。這不,我們仔細地洗干凈每片葦葉,然后把淘洗后的糯米放在葦葉上,再加入胖嘟嘟的大紅棗,最后用細絲線把它扎起來。
粽子終于出鍋了,那碧綠的葦葉,那雪白的糯米,那紅亮的大棗,看著就誘人。輕輕咬一口,那真叫香甜?。?BR> 爸爸從來是只吃飯卻不做飯的。這不,他一邊大口地吃著粽子,一邊又開始教育我了:“記住沒有?這粽子的起源是啥?”
“知道,起源于古代人們對愛國詩人屈原的紀念,屈原自投汨羅江了。”我自信地回答。
“路漫漫其修遠兮——”爸爸接著考我,“下句還記得嗎?”
“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回答。
“好,再獎勵一個粽子!這粽子可是傳承了兩千多年的中華文化啊!”爸爸拿了個粽子獎勵我,好像粽子是他做出來似的。我和媽媽看著爸爸都笑了。
粽子的清香縈繞在我們?nèi)?,我拿著爸爸獎勵給我的粽子,心里又是喜歡又覺得很神圣。
我喜歡端午節(jié),那粽子的清香里,可是有我們中華的大文化啊。
粽子飄香粽子飄香篇十九
“各位家長,現(xiàn)在將各年級微課的地址發(fā)給大家:手工折粽子,平結(jié),蛇結(jié),創(chuàng)意龍舟”。媽媽突然收到這樣一條短信,滿臉驚愕!
我迅速點開老師提供的那個微信鏈接,觀看了幾段折紙的視頻,才明白原來是用折紙的游戲創(chuàng)意粽子的靈魂。
網(wǎng)絡(luò)老師隨叫隨到?!按蠹液?,今天老師要教大家一起來學習制作三角形的粽子,它是由三張正方形的紙經(jīng)過折疊、組合而成的一個形狀?!?BR> 我一邊仔細地聽著這位老師溫柔甜美的聲音,一邊認真地模仿著她的一舉一動,學起了折粽子。
我先取出了剛買來的三張不同顏色的正方形彩紙,一張是粉色,一張是藍色,另一張是黃色。
我開始先摸索單個部件的.制作。首先將一張紅色彩紙上下對折,取折痕。老師還特意強調(diào)道:“在折的時候我們折痕要盡量深一些,因為等一下你在制作組合的時候菱角會比較鋒利?!比缓蟠蜷_,上下兩條邊都朝著中間線再對折,整張紙就被橫向分成了四等份。
輕輕從折痕處分別壓平,然后上下打開,再把左下角和右上角在四分之一折痕處折疊,折成兩個小三角,再把它折進去。剛剛折疊過的地方,還要再進行翻折。望著視頻中輕而易舉就完成這一步的老師,我只能暫停視頻,一遍又一遍地嘗試著,終于和老師制作的相同了。
接下來在左上角和右下角,也就是沒有折的這兩個角向上翻折,把剛剛折過的小三角蓋住。得到折痕以后,再把大三角打開,塞進小三角里面?!胺胚M第二個大三角的時候可能會有點困難,把它稍微松一下,然后把它輕輕地插進去。注意了,在放的時候不要產(chǎn)生多余的折痕?!辟N心的老師又提醒道。在塞第二個大三角的時候的確有點困難,我學著老師的方法,嘿,真輕松了不少!然后把折過的面折過去,就得到了一個類似于小褲褲衩一樣的圖形。
將它光滑的一面折疊,因為等一下要整形,所以要折得用力些,讓折痕清晰一些才行。最后,我使出吃奶的勁頭用力對折一番,一個小單元才算完成啦!也不知過了多久,折粽子的三個小單元終于蹦蹦噠噠出現(xiàn)在了我的眼前,好像它們會動,又似乎它們還會笑,它們立體,生動而又充滿生命的活力。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最重要,也是最難完成的一步整合——拼接小單元。為了學會這一步驟,我反復(fù)“欣賞”視頻好遍,終于心想事成,把三個零部件拼湊成一個美麗漂亮的七彩粽子,我心中目的一座巍然屹立的金字塔。
第二天到校,老師讓我們自由湊成伴兒,又發(fā)給我們好多彩色的折紙,繼續(xù)加工出無數(shù)個紙粽子來,然后把精心折好的紙粽子再設(shè)計組合成更加漂亮的組合造型。
我的身邊不一會兒就圍上來五個閨蜜,加上我就是六個人了,我們美其名曰:“折紙小分隊”。大伙兒齊心協(xié)力,相互切磋,一節(jié)美術(shù)課又借來一節(jié)體育課,整個教室?guī)缀跆旆馗驳姆序v起來,熱火朝天的折粽子游戲如火如荼的展開。
折粽子的難點出在最后一道部件整合關(guān)口,我們選出清蓮做老師,指導(dǎo)一些還有些懵懂的同學?!笆紫劝岩粋€小單元輕輕地打開,這里有一上一下兩個小口袋。把第二個小單元往外翻的小三角插入小口袋中……”她一步一步耐心地當著小老師,盡管有些步驟她需要講2遍甚至5遍對方才能聽懂,但是她沒有一句抱怨。在我們共同不懈的努力下,一大堆色彩鮮艷,形象鮮活的紙粽子就出現(xiàn)在課桌上。
就在這時,班主任潘老師興高采烈地走進了教室,宣布道:“學校要舉辦折粽子比賽,要求同學們轉(zhuǎn)動自己的腦筋,設(shè)計出最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來!”
一連好幾天,無論是課間十分鐘,還是自習課,我們小組的成員們都會聚在一起,一邊有搭沒搭地聊著天,一邊馬不停蹄地折著粽子。令人驚嘆不已的是,我們竟然折出了100多個紙粽子!遠遠望去,就像五顏六色的粽山粽海。
這次粽子比賽的主題叫做“中華傳統(tǒng)文化”,我們小組討論的結(jié)果是設(shè)計制作一頂古代皇帝佩戴的“旒冕”模型。
先是在一大塊硬紙板上畫出一個30公分的大圓來,然后用剪刀剪下來,在圓型紙板的邊沿五公分的位置均勻標記出四個點,又在圓型的中心店標一個點,然后拿起錐子,在硬紙板上鉆了五小孔,緊接著,我取出五長串用彩色線繩穿起來的折紙粽子,每串有20多個粽子,我們費了好大的功夫才將這一串串折紙粽子穿到硬紙板上的小洞眼里,還在繩頭處打了一個個大大的繩結(jié),就這樣一個富麗堂皇的“旒冕”就騰空出世啦!迎來同學們滿堂喝彩。
七彩的折紙粽子,每個雖然只有巴掌大小,而且輕若羽毛,但最后做成的折紙粽子“旒冕”,提起來卻是沉甸甸的。一個個折紙粽子單個看起來雖然孤零零的,但當它們組成一個“旒冕”作品時就顯得流光溢彩,美麗壯觀,這就是集體的智慧,這就是團結(jié)的力量。
五月端陽粽子節(jié),我們的校園里到處都是折紙粽子飄蕩,但我們的心里則是濃香四溢的真實粽子,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粽子節(jié)的魅力境界。
粽子飄香粽子飄香篇二十
當滿街飄著粽香的時候,人們紛紛上街買來粽子,快樂地品嘗粽子的美味;一艘艘小龍舟,滿載著人們的吶喊、激情,壯觀的場面令人思緒萬千。
隨著飄香的粽子,我的思緒也回到了遙遠的戰(zhàn)國時期,一位滿腔熱血、剛正不阿、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政治家——屈原仿佛來到了我的眼前。他滿懷報國之志,身系國家安危,鞠躬盡瘁,為楚國的繁榮獻出了畢生的精力。
然而,正當屈原為國家揮灑自己的熱血之時,一些權(quán)貴相互勾結(jié),進讒言,害忠良,屈原被迫流放??墒乔瓫]有放棄,做不了官來報效祖國,于是他拿起手中的筆——那曾經(jīng)批改過許多文書的毛筆,一字一頓的寫出了《楚辭》《離騷》等不朽佳作,字里行間,洋溢著滿滿的愛國之情。讀著他的作品,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公元前223年,秦國攻破楚國都城,屈原滿懷悲傷地聽到這個消息,心力交瘁,“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萬念俱灰的屈原不堪國家的滅亡,懷著無限悲憤的情感,抱著一塊大石頭,投汨羅江自殺了。
聽到噩耗的楚國百姓們,爭先恐后去打撈屈原的遺體,可是沒有打撈上來,于是,他們把米飯裹成菱角狀投入江中,又扮成龍舟去嚇唬魚兒,不讓魚兒去吃屈原的遺體。每年的這個時候,人們自發(fā)地紛紛去悼念屈原,于是,兩千多年過去了,這古老的習俗也傳了下來。現(xiàn)在我們吃的粽子不單單只有白糯米了,另外還有里面夾雜有紅棗的、肉桂圓的越來越多的五花八門的吃法,但最古樸的吃法還是將白糯米粽子撕去表面的箬葉再裹上一點糖。當新鮮的粽子出鍋時,翠綠的箬葉鮮艷、青翠欲滴,用筷子撕開皮,哇!里面的百米顆顆飽滿,泛著晶瑩的光澤,馨香撲面而來,裹一點糖,咬下去,哇!真甜,嚼了一會兒,又涌上來一種苦澀的味道,吃著粽子,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味道,有一種說不出的情感。這也許就是老百姓失去屈原而產(chǎn)生的悲痛吧!端午節(jié)時,最壯觀的要數(shù)劃龍舟了。龍舟裝飾一新,舟上坐滿劃舟的隊友,龍舟一一擺開,一人站在龍頭,比賽開始,隨著鼓點、鑼鼓,槳聲、吶喊聲、吆喝聲,響徹云霄,驚心動魄的場面,仿佛在訴說著屈原心中憤懣之情。
小小的端午節(jié),老百姓對屈原的尊敬、思念寄寓在小小的粽子中;濃濃的端午情,不僅凝聚了屈原的愛國之情,更凝聚著老百姓對屈原的愛戴之情。讓我們記住了屈原,記住了這悲壯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