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古詩贈汪倫教案(匯總15篇)

字號:

    教案中應該包含詳細的教學內容和活動安排,以及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方法。那么我們應該如何編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呢?首先,我們需要明確教學目標,明確要教授的知識點、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目標。其次,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還需要根據(jù)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學習需要,設計有趣、生動的教學活動。編寫教案要注意語言簡潔明了,結構合理,操作性強。希望通過這些努力,我們能夠編寫出一份完美的教案。我們精選了一批高質量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借鑒和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古詩贈汪倫教案篇一
    1、了解詩句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達到會背,會默寫。
    3、欣賞李白的詩(小學生必背古詩中的)。
    掛圖,錄音機,寫好的書法作品:李白的詩。
    一課時。
    1、出示圖畫,觀察,說說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放錄音:有關李白和汪倫之間的小故事,和《贈汪倫》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
    1、檢察預習,你查了什么資料,了解了什么知識?
    2、自讀古詩,說說讀懂了哪些內容。
    3、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4、連起來說說詩意。
    配樂有感情朗讀,提高興趣,體會感情。
    表演詩中描繪的場面,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古詩,極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先回憶學過的李白寫的詩,感情朗讀。
    然后欣賞小學生必背古詩中李白的詩,是老師事先寫好的書法作品,擴大閱讀面,激起興趣,為課后題奠定基礎。
    (附課后選做題:舉辦一次書法比賽。把自己最喜歡的古詩寫成書法作品,比一比誰寫得好。)。
    中班古詩贈汪倫教案篇二
    1、理解詩意,學習朗誦古詩。
    2、[)感受古詩中朋友之間友誼,學會和同伴友好相處。
    【活動準備】。
    畫有古詩情節(jié)圖片一幅,視頻教材,配樂旋律一段。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好朋友是誰?你們一起做過什么有趣事情?
    古代有個詩人叫李白,他和好朋友發(fā)生了什么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1、觀看視頻,初步感受古詩意境。
    提問:故事中兩個好朋友,他們在干什么?(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李白到好朋友汪倫家里去做客。他們一起喝酒,作詩,兩人非常開心。幾天后,李白要乘船回家了,汪倫很舍不得李白,于是就在岸邊送李白。
    2、教師有表情,有節(jié)奏朗誦一遍古詩,請幼兒欣賞。
    師:故事里有一首小詩,請小朋友們豎起耳朵,仔細地來聽一聽。
    提問:這首詩題目是什么?作者又是誰?
    師:其實,這是一首贈別詩。是李白送給好朋友汪倫詩。接下來,我給小朋友來解釋一下,這首詩意思。
    3、出示圖片,講解古詩大意(譯文口語化)。
    李白乘著小船將要離開時候,突然聽到了岸邊有人一邊唱歌,一邊用腳打拍子,告別聲音。李白轉過頭去一看,原來是好朋友汪倫啊。李白非常感動,他覺得,這桃花潭水即使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情義深。
    4、在初步理解古詩基礎上,再次欣賞古詩。
    師:意思明白了嗎?好,老師再來念一念,這一遍,請小朋友自己用心記一記,等一下,我們自己也要來學習這首詩。
    三、教師指導幼兒學習讀。
    師:你記住了哪一句詩?請你念一念。
    1、教師指導學習單句古詩。
    師:好,接下來,請你們跟著小胡老師,整首古詩一起學一學,念一念。
    2、請幼兒集體朗誦。
    3、請幼兒分組朗誦。
    4、請個別小朋友朗誦。
    5、配樂齊朗誦。
    四、聯(lián)系生活,情感升華。
    提問:我們小朋友都有自己好朋友,那好朋友之間要怎樣相處呢?(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小朋友之間要友好相處,不可以打打鬧鬧,玩玩具要知道分享……。
    結束語:好了,請小朋友找到自己好朋友,我們一起友好地去外面戶外活動吧!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中班古詩贈汪倫教案篇三
    3、欣賞《贈汪倫》的配樂動畫,教師激情旁白關于這首詩的傳說。
    4、欣賞了這感人的場面,聆聽了這美麗的傳說,你想說點什么嗎?能帶著這種感受誦讀這首詩嗎?引導學生誦讀詩文,感受詩情。
    1、“李白乘舟將欲行”
    (3)播放“飲酒賞月”的動畫,教師深情訴說:看到這些,李白心潮澎湃,思緒萬千,眼前又浮現(xiàn)出那一幕幕與汪倫相處的情景:
    飲酒——引導學生想象兩人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教師相機介紹下面情況,以供學生展開想象:在李白的眼中,汪倫是個機智風趣、好學上進的年輕人,志趣相投、相見恨晚,兩人可稱忘年交;在汪倫的眼中,李白雖然詩名滿天下,卻從無狂妄自大之態(tài),是一位風度翩翩、學識淵博的學者,又是一位和藹可親的長者。
    賞月——李白對月亮極偏愛,寫了許多有關月的美妙詩句,如《靜夜思》、《古朗月行》、《峨眉山月歌》等??梢龑W生將它們應用到這一情境中,汪倫吟誦這些詩句并表達自己的贊嘆之情。
    游玩、下棋、垂釣、吟詩、登山……。
    2、“忽聞岸上踏歌聲”
    (1)這時,船夫催詩人李白上船,李白會怎么說、怎么做?
    (2)汪倫不見了李白,心情怎樣?會怎么做?此時此刻,你就是汪倫,會唱些什么呢?能寫幾句歌詞嗎?請你用腳踏著節(jié)拍,唱一唱,唱出汪倫那盛情的挽留和美好的祝福吧!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薄醪?。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薄蹙S。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李白。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
    “楊柳東門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薄踔疁o。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相見時難別亦難,送君千里,終有一別,李白上了船,船漸漸地遠去了,淚水迷糊了眼睛,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一首詩——師生齊聲吟誦《贈汪倫》。
    1、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到桃花潭邊,一起經(jīng)歷那情深意切的送別場景,難道我們還能無動于衷嗎?那就讓我們拿起筆,把這感人的一幕寫下來吧!
    2、今天,我們就來改寫《贈汪倫》這首詩。你打算怎么寫?教師相機指導學生以哪個角度來寫,采用什么樣的表達方式等。
    3、你打算給自己的習作擬一個什么樣題目?教師相機引導學生進行點評。
    5、學生改寫古詩,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1、誰愿意把自己寫的作文讀給大家聽?教師相機點評。
    2、欣賞了這個同學的作文,可以說說你最欣賞或最感動的地方,也可以說說你個人的看法或建議。
    中班古詩贈汪倫教案篇四
    活動目標:
    1.理解古詩的詩意,學習朗誦古詩。
    2.感受古詩中朋友之間的友誼,學會和同伴友好相處。
    活動準備:
    畫有古詩情節(jié)的圖片一幅,視頻教材,配樂旋律一段。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的好朋友是誰?你們一起做過什么有趣的事情?
    古代有個詩人叫李白,他和好朋友發(fā)生了什么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1.觀看視頻,初步感受古詩意境。
    提問:故事中的.兩個好朋友,他們在干什么?(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李白到好朋友汪倫家里去做客。他們一起喝酒,作詩,兩人非常開心。幾天后,李白要乘船回家了,汪倫很舍不得李白,于是就在岸邊送李白。
    2.教師有表情,有節(jié)奏的朗誦一遍古詩,請幼兒欣賞。
    老師:故事里有一首小詩,請小朋友們豎起耳朵,仔細地來聽一聽。
    提問:這首詩的題目是什么?作者又是誰?
    老師:其實,這是一首贈別詩。是李白送給好朋友汪倫的詩。接下來,我給小朋友來解釋一下,這首詩的意思。
    3.出示圖片,講解古詩大意(譯文口語化)。
    李白乘著小船將要離開的時候,突然聽到了岸邊有人一邊唱歌,一邊用腳打拍子,告別的聲音。李白轉過頭去一看,原來是好朋友汪倫啊。李白非常感動,他覺得,這桃花潭的水即使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義深。
    4.在初步理解古詩的基礎上,再次欣賞古詩。
    老師:意思明白了嗎?好,老師再來念一念,這一遍,請小朋友自己用心記一記,等一下,我們自己也要來學習這首詩。
    三、教師指導幼兒學習誦讀。
    老師:你記住了哪一句詩?請你念一念。
    1.教師指導學習單句古詩。
    老師:好,接下來,請你們跟著小胡老師,整首古詩一起學一學,念一念。
    2.請幼兒集體朗誦。
    3.請幼兒分組朗誦。
    4.請個別小朋友朗誦。
    5.配樂齊朗誦。
    四、聯(lián)系生活,情感升華。
    提問:我們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好朋友之間要怎樣相處呢?
    (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小朋友之間要友好相處,不可以打打鬧鬧,玩玩具要知道分享……。
    結束語:好了,請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我們一起友好地去外面戶外活動吧!
    附古詩: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中班古詩贈汪倫教案篇五
    1、初步學會朗誦古詩,理解古詩的意境。
    2、通過各種不同方法的學習,激發(fā)幼兒學習古詩的興趣。
    3、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yǎng)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fā)閱讀興趣。
    4、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三角形、圓形、長條形各一個,課件。
    一、開始部分組織教學。
    二、基本部分。
    2、老師有表情的朗誦古詩《江雪》。
    3、這首古詩還有一幅美麗的畫呢,我們一起來看。(出示多媒體)。
    (1)你看見了什么?這幅畫上是什么季節(jié)?冬天會怎么樣?山上都是雪,小鳥怎樣了?(千山鳥飛絕)。
    (2)路上也沒有行人,天氣寒冷人們怎樣了?(萬徑人蹤滅)。
    (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誰呢?他穿著什么?帶著什么呢?(孤舟蓑笠翁)。
    (4)他在干什么?(獨釣寒江雪)。
    4、我們一起來看這首古詩(多媒體出示古詩)。
    (1)小朋友,請你找一找在這首古詩中你認識哪個字寶寶?
    (2)幼兒跟老師朗誦古詩2-3遍。(不同的方法朗誦)。
    (3)老師把這首古詩編成了一幅節(jié)奏圖:這是幾拍子的節(jié)奏?幼兒練習打二拍子的節(jié)奏??垂?jié)奏一邊拍手一邊朗誦古詩。
    (4)我們聽著音樂來唱一唱這首古詩。
    三、結束部分。
    1、總結:小朋友們今天學習了什么?
    2、把學會的古詩朗誦給爸爸、媽媽聽。
    在活動中,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特別高,因為這是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只是個別孩子對這方面的知識欠缺,但是在活動中,他們能充分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來參與活動,我個人認為,這節(jié)課還是成功的。
    中班古詩贈汪倫教案篇六
    1、初步學會朗誦古詩,理解古詩的意境。
    2、通過各種不同方法的學習,激發(fā)幼兒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準備:三角形、圓形、長條形各一個,課件。
    一、開始部分組織教學。
    2、老師有表情的朗誦古詩《江雪》。
    (2)幼兒跟老師朗誦古詩2-3遍。(不同的方法朗誦)(3)老師把這首古詩編成了一幅節(jié)奏圖:這是幾拍子的節(jié)奏?幼兒練習打二拍子的節(jié)奏??垂?jié)奏一邊拍手一邊朗誦古詩。
    (4)我們聽著音樂來唱一唱這首古詩。
    三、結束部分1、總結:小朋友們今天學習了什么?
    2、把學會的古詩朗誦給爸爸、媽媽聽。
    中班古詩贈汪倫教案篇七
    這首詩是唐詩中的極品。它們流傳之廣、應用之多、影響之深,都難以估量。
    也許,孩子們會對“桃花潭水深千尺”充滿神往,卻對“不及汪倫送我情”感到難以置信《贈汪倫》里的李白和汪倫,桃花潭水和踏歌聲,“將欲行”和“送我情”,構成了一幅有聲有色有形有情的寫意畫;桃花盛開,潭水輕漾;輕舟欲行,踏歌聲起。這是一幅多么令人刻骨銘心的畫面!這是多么真摯而動人的送別!
    二、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3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
    3.懂得珍惜友情。
    三、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4個生字。會寫3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
    四、教學過程。
    (一)識字寫字。
    1.在語境中整體認讀。
    第一步:通讀課文,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圈畫出不認識或覺得容易讀錯的字。
    第二步:結合具體語言環(huán)境認讀生字。提倡學生自主認讀,教師注意糾正。
    2.調動生活體驗識字。
    第一步:調動生活體驗,獲得字音形象。如,體育課上“原地踏步”的“踏”。
    第二步:由口語上升到書面語。即將學生平時生活中聽到或看到的詞匯轉換成課文中的文字,降低識字難度,加強意義識記。如,淚汪汪、汪老師、一葉小舟、風雨同舟;踏青。
    第三步: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利用課文語境,綜合運用生字詞。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利用課文出現(xiàn)的語言文字,進行口語交際或書面交流。如,根據(jù)“贈”的意義說幾句話;描述你見過的或想象到的“潭”的情景。
    3.指導寫字。
    在認讀和寫字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識字、寫字的規(guī)律。如,“舟”字的筆順,“乘、”字的撇捺要伸展開。
    (二)朗讀感悟。
    1.感悟詩歌情境,合理指導朗讀。
    教師講述:汪倫、李白在桃花潭結識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這首詩就是贈給他的。
    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涇縣西南。
    師講述典故:《十里桃花,萬家酒店》后,生自由朗讀。
    汪倫非常敬佩大詩人李白的才華,特別想請李白到他家住一段時間,但是又不知道怎樣才能請到李白。李白這個人不怕皇帝、不怕官、不愛錢,一生喜歡的就是游山玩水、喝酒、寫詩。汪倫根據(jù)李白的個性特點,寫了一封請?zhí)偷嚼畎资掷铮厦鎸懼疤紫壬哼@里有十里桃花,萬家酒店。不妨擇日光臨寒舍共賞桃花,共謀一醉。”
    李白一看“十里桃花、萬家酒店”八個字,眼睛都瞪大了。心想,世上竟有這樣的地方?便應邀來到汪倫家。
    到了汪倫家之后,每天,汪倫只是陪李白渴酒,向李白請教作詩的學問,帶著李白在村子周圍看看,連“十里桃花,萬家酒店”提都不提。李白急了,反復要求去賞“十里桃花”,去“萬家酒店”。汪倫被逼得沒辦法,只好對李白說:“這些地方你都去了?!崩畎妆桓愕妹恢^腦。
    汪倫說:“‘十里桃花’,就是離我家十里外的山坡上的一棵桃樹?!f家酒店’就是我們天天都去喝酒的一個姓萬的人開的酒店”。
    這天,李白要繼續(xù)他的行程了。正當船緩緩開動的時候,汪倫來到岸邊,依依不舍地給大詩人李白送行。
    李白深受感動,覺得這才是最真摯的人生友情。情動之下,一首《贈汪倫》便脫口而出。
    2.標出字音平仄,突出師范讀。
    教師用自己的感情朗讀來感染學生,感動學生,為學生提供可資借鑒和模仿的“聲音形象”。
    3.生仿范讀節(jié)奏音韻自由練瀆,反復吟誦。
    4.小組內朗讀單個逐次朗讀后組內成員評價指正后匯報朗讀。教師點評。
    5.創(chuàng)設情境,想象意境,理解詩意,提升朗讀水平。
    情境:你在一位好朋友家玩,離開的時候,好朋友非常舍不得你走,送了好遠的路才分手,這時,你最想說什么話呢?然后模仿電視劇里古時候的人們說話的方式和語氣和同桌表演一段離別對話。
    (三)品味語言。
    1.“忽聞岸上踏歌聲”中的“忽”字能否換成“才”可“又”?探討之后學習感情朗讀:讀出“忽”的速度感、意外感。
    師講述;踏歌古代的一種邊歌邊舞的藝術形式。舞蹈時成群結隊,連臂踏腳,配以輕微的手臂動作?,F(xiàn)在,苗、瑤、納西等民族還有這種舞蹈。到這些地方參觀游覽時,一般都會有這種表演,游客也可以參與其中,現(xiàn)學現(xiàn)跳。
    2.選兩名同學表演李白和汪倫,其余同學表演踏歌。
    3.教師給出配樂再次吟誦詩歌,配上自己的動作。
    4.誦讀積累。要求當堂熟讀背誦。
    (四)積累鞏固。
    1.自由背。
    2.限時背:限兩分鐘,看誰背得快。
    3.比賽背:小組賽、個人賽,看誰背得好。
    (五)實踐活動。
    舉行誦讀表演:將這首詩改編成簡單的情景劇,排練演出。改編、排練、布景、表演等都由學生自主完成。
    中班古詩贈汪倫教案篇八
    1、引導學生自讀古詩,理解字詞,讀懂詩意。
    2、體會詩中所表達的作者與朋友的深厚友誼。練習感情朗讀古詩。
    3、掌握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并學會積累古詩。
    體會詩中作者運用夸張、比喻的方法表達感情的方法。
    學生課前收集描寫送別的古詩。
    一、揭題,導入新課: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你知道“贈”是什么意思嗎?
    3、請說一說題目的意思。
    二、學習古詩。
    1、初讀,學生自由讀古詩,思考:
    這是一首描寫什么的詩?(送別)。
    2、再讀古詩,想一想,誰送誰,誰別誰?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
    3、有誰知道李白是誰、汪倫是誰嗎?
    學生介紹有關背景。
    教師過渡,他們一個是大名鼎鼎的詩人,一個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們之間是怎以聯(lián)系起來的呢?(學生說故事)。
    4、是啊,天下沒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別,同學們再讀一讀詩句,看看。
    分別時的情景怎能樣?
    5、自讀,說詩意。
    你認為哪一句還可以怎么說?(修正詩意、注意關鍵字詞)。
    6、你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學生質疑)。
    (根據(jù)學生質疑情況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意)。
    朗讀。
    三、帶讀古詩:
    唐·李白唐·高適唐·王維。
    故人西辭黃鶴樓,千里黃云白日曛,渭城朝雨浥輕塵,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北風吹雁雪紛紛??蜕崆嗲嗔隆?BR>    孤帆遠影碧空盡,莫愁前路無知己,勸君更盡一杯酒,
    惟見長江天際流。天下誰人不識君!西出陽關無故人。
    2、朗讀、小結:無論以什么送別,都有可以概括為以“真心”送別。
    四、課外練習:
    收集送別詩,舉行一次吟詩會。
    板書設計:
    主板書:
    贈汪倫。
    李白深情厚誼汪倫。
    踏歌聲。
    輔板書:
    中班古詩贈汪倫教案篇九
    活動準備。
    古詩課件、《高山流水》音樂。
    活動過程。
    1、小朋友到別人家作客,走的時候,要怎樣呢?
    2、有一個人,他叫李白,一次他到他的好朋友家作客,走的時候,他的好朋友是怎樣與他送別的呢?(幼兒交談)。
    3、學習古詩《贈汪倫》:老師讀古詩,看詩里都說了什么?(幼兒回答)。
    4、講解前兩句:敘事——李白坐船要離開時,忽然聽見岸上有人踏地為節(jié)拍,唱著歌來送行,李白一看,原來是他的好朋友汪倫?!皩⒂焙汀昂雎劇毕嗾諔?,寫出了詩人的驚喜的情態(tài)。
    5、講解后兩句。抒情——李白被這種真摯、深厚的`情誼所感動,用深千尺的桃花水對比與汪倫的情誼,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生動形象,耐人尋味。
    6、介紹詩的背景。
    7、欣賞古詩課間。
    8、教讀古詩。
    9、幼兒配樂美讀。
    10、請幼兒表演古詩,體會古詩的意境。
    活動延伸。
    回家把《贈汪倫》這首詩朗誦給爸爸、媽媽。
    中班古詩贈汪倫教案篇十
    1、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古詩,了解詩意,體會詩情。
    2、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含義和修辭手法。
    3、精讀一首《贈汪倫》,帶動一組送別詩,擴大課堂容量,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
    1、同學們,你們喜歡讀古詩嗎?你最喜歡哪一位詩人?
    2、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李白。
    3、板書:李白了解他嗎?
    課件(1):出示李白畫像。
    4、學生交流資料。課件(2):出示李白簡單介紹。
    5、李白一生留下了近千首詩歌,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他的《贈汪倫》。
    1、看老師寫課題。強調:贈板書:贈汪倫。
    汪倫是一個人的名字,是安徽涇縣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
    學生在書上描紅、臨寫:贈。
    2、一起讀讀課題,好嗎?
    3、解題:“贈”什么意思?題目什么意思?
    1、課件(3):出示古詩。
    2、請同學們自己讀讀這首古詩,自由自在地讀,無拘無束地讀,搖頭晃腦地讀,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同座位交流交流,也可以待會兒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
    3、指名讀古詩。
    (你讀得很通順、很流暢。你的聲音非常響亮。
    你的聲音真好聽,如果能再注意點節(jié)奏就更好了。)。
    4、學生交流。在讀的過程中遇到問題了嗎?
    欲:將要忽聞:忽然聽到。
    踏歌:古代民間的一種歌唱形式,一邊用腳打節(jié)拍,一邊唱歌。(表演)。
    不及:比不上深千尺:有千尺那么深。
    5、能連起來把這首詩的大概意思說一說嗎?
    (李白坐上船兒正準備遠行,忽然聽到岸上傳來踏歌的聲音。
    桃花潭水雖然深過千尺,也比不上汪倫趕來送我的厚誼深情。)。
    2、教師配樂講故事,課件(4):出示故事。
    3、同學們,聽完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4、下面,就請同學們再讀讀這首詩,一邊讀,一邊體會李白與汪倫的這份深情厚誼。輕聲讀,帶著感情讀,在讀中體會。
    5、交流:誰來說說,你從哪些具體的詩句中體會到了李白與汪倫的深情厚誼?
    (1)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那么深嗎?
    深千尺:虛指,夸張的說法。說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教師引導:同學們,詩歌的藝術夸張,達到最高成就的,就是李白。李白的詩,表達情感毫不掩飾,而是噴薄欲出,一瀉千里。當平常言語不足以表達其激情時,他就用大膽的夸張。所以,才會有《夜宿山寺》中的“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才會有《望廬山瀑布》中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也才會有這流傳千古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課件5:出示詩句)。
    (2)同學們,汪倫雖是用計將李白騙來,但兩人卻一見如故,相見恨晚。在這十幾天中,汪倫和李白會做些什么呢?(課件6:重新出現(xiàn)古詩)。
    教師介紹,深化故事內容:李白一生豪放,而汪倫也是豪爽之人,在這十幾天里,汪倫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兩人一起飲美酒,吃佳肴,聽歌詠,談詩歌,一起吟詩作對,一起游遍了當?shù)氐拿絼倬?,過得非常愉快。
    (3)然而,相聚的日子總是過得那么快,李白不得不離去了。站在船頭,那湛藍的桃花潭水,更觸動了詩人的離別情懷。于是,李白情不自禁的用水深來比喻情深。
    板書:水深情深。
    (4)同學們,李白哪里是想說水深,他分明是想說……。
    (5)是啊,縱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啊!真是水深,情更深。
    (7)讓我們一起通過朗讀,把李白對好友的深情盡情地表達出來吧!
    7、有人說,豪放的李白不想傷感,便留下書信一封,想要不辭而別??墒窍氲疆斎张c孟夫子一別,便十幾年不能相見;想到自己一生漂泊,行蹤不定,只怕今后再也沒有與汪倫重逢的時候,李白又多么想再見汪倫一面啊!正在這時,李白忽然聽到岸上傳來伴著節(jié)拍唱歌的聲音。此時的李白,又會是怎樣的心情呢?(必定會有一份意料之外的驚喜。)。
    (3)你們看,汪倫是多么理解李白的豪放性格啊!此時此刻,望著匆匆趕來的汪倫,李白一定會有千言萬語涌上心頭。他會對汪倫說些什么?汪倫又會對他說些什么呢?同座位一個演李白,一個演汪倫,在下面說一說,好嗎?(引導:抱拳相向,依依惜別)。
    (4)學生情境表演,指名兩對學生表演。
    8、同學們演的真好,你們從這薄薄的28個字中,悟出了李白與汪倫的深情厚誼,真不簡單。
    9、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三讀古詩:(配樂)。
    (1)想象一下,此時,你就是一代文豪李白,你就站在船頭,望著踏歌趕來相送的汪倫,你不禁脫口而出……(齊讀)。
    (2)是啊,相聚須盡歡,分別不憂傷,李白和汪倫都是豪爽之人,就讓這首詩揮去那淡淡的離愁別緒吧!……(齊讀)。
    (3)對,這就是“詩仙”李白,他可以表現(xiàn)為《夜宿山寺》的奇思妙想,可以表現(xiàn)為《望廬山瀑布》的雄渾壯闊,也可以表現(xiàn)為《贈汪倫》的灑脫豪放,讓我們再次吟誦起這流傳千古的《贈汪倫》……(齊讀)。
    (課件7: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誦讀)。
    如果說李白對汪倫是以詩相贈,那么對孟浩然便是以目光相送了。(齊讀)。
    (課件8:送友人誦讀)。
    李白一生走遍名山大川,朋友遍天下,這首詩中的友人雖已無從考證,但這首詩卻流傳至今。
    (齊讀)。
    3、王勃說得好:“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自古以來,離愁別緒就是文學創(chuàng)作永恒的主題,描寫友情的詩作,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
    (課件9:推薦閱讀)。
    4、像高適的《別董大》、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等,都是千古流傳的佳作。
    5、引導學生朗讀、欣賞一組描寫送別的詩作。
    (1)詩人高適,在荒寒壯闊的環(huán)境中,送別身懷絕技卻無人賞識的音樂家董蘭庭……。
    (2)朋友啊,洛陽親友若是問起我來,就說我依然冰心玉壺,堅守信念……。
    (3)今日分別,來日必會有重逢的一天,就像這原上草一樣,春風吹又生……。
    (4)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連,即使遠隔天涯,不也如同近鄰一般嗎?……。
    (5)元二是王維的朋友,王維與元二借酒餞行,借一壺獨酒,送友人西出陽關……。
    6、不一樣的時間,不一樣的地點,不一樣的人物,不一樣的詩句,心底流淌著的卻是同樣一份美好的情感。
    (1)讓我們再一次深情的吟誦起這流傳千古的《贈汪倫》。(課件10:古詩)。
    (2)同學們,讓我們閉上眼睛,一起將這美好的友情連同這美妙的詩句永遠地留在我們的心中……(背誦)。
    中班古詩贈汪倫教案篇十一
    1、學習本課得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默寫課文。
    3、了解詩句所描繪得歡天喜地、熱熱鬧鬧得節(jié)日景象,感受詩中表達得全民族歡度佳節(jié)、辭舊迎新得美好愿望。
    4、,初步了解詩句得意思,提出不懂得問題。
    指導學生了解詩句得意思,說說自己得理解。
    字典、生字詞語卡片,課文插圖。
    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解釋題目。
    1、同學們,快要放假了,能想起來每年放假咱們在家里過得最大、最熱鬧得節(jié)日是什么節(jié)日嗎?(春節(jié))。
    2、說一說,你們家里都是怎樣過節(jié)日得?(指名結合自己得生活實際自由反饋)。
    3、教師板書課文,解釋課文。(元旦就是元旦得意思)。
    二、學生自讀,讀通古詩。
    1、教師范讀古詩。
    2、學生結合生字得認讀,自讀古詩。
    3、同學間互相檢查讀。
    4、指名讀一讀,其他評價。
    5、集體讀一讀,教師根據(jù)學生讀得情況適當點評。
    6、學生選擇自己喜歡得方式讀一讀。
    三、學習生字。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
    2、指名讀,然后再交流讀。
    3、教師指導,強調要點。
    4、互相交流識記生字得方法。
    四、借助字典,理解詩意。
    1、教師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說說畫面上得內容,感知元日熱鬧得景象。
    2、課文中是怎么寫得呢?再讀古詩。
    3、鼓勵學生小組合作,借助字典,結合圖說說古詩得意思。
    4、集體反饋。(只要求學生能用自己得話說說大概得意思就可以了)。
    備注:在學生理解詩句得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需要適當引導學生反饋收集到得資料,了解有關春節(jié)得知識。如:為什么貼春聯(lián)?為什么放鞭炮等。
    五、拓展延伸。
    1、過春節(jié)得時候,你們得心情怎樣?為什么?(感情春節(jié)快樂、幸福、熱鬧得場面)。
    2、你們最喜歡春節(jié)里得什么節(jié)目?為什么?
    3、討論:到底還要不要辦春節(jié)晚會。(學生各抒己見)。
    附板書設計。
    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人屠蘇。
    熱鬧、歡快。
    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中班古詩贈汪倫教案篇十二
    1、會認“贈”等6個生字,會寫“舟、乘、汪”三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
    3、懂得珍惜友情。
    重點、難點。
    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珍惜友情。
    教學準備。
    課件、生字卡。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復習古詩,導入新詩。
    板書課題,教師范寫“汪”字,學生書空。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汪”字作為本課要寫的生字,它又在題目中出現(xiàn),在板書課題時就讓學生掌握寫法。
    (課件顯示《贈劉景文》)齊讀,找出兩首古詩題目的共同點。理解“贈”是“送”的意思,理解課題《贈汪倫》即李白寫一首詩送給汪倫。
    2、激趣。
    大家都知道李白是我國古代一位了不起的大詩人。那李白為什么要寫一首詩送給汪倫呢?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動人的故事呢?想知道嗎?大家要是把這首詩讀得又準確又流利,我就講個有趣的故事給大家聽。
    二、初讀正音,整體感知。
    自由朗讀古詩,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讀通古詩,全班齊讀。
    『設計意圖』:充分感知是進一步學習課文的基礎,切忌走過場,應給足時間讓學生去自。
    主閱讀,調動起學生讀書的積極性。
    三、學習要認的字(課件顯示生字)。
    1、指名讀。(評讀)。
    2、小老師帶讀。
    3、開火車讀。
    4、齊讀。
    5、去拼音讀。
    『設計意圖』:一步一個腳印地學習要認的字,為更好地學習課文,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
    能力墊定了基礎。
    四、品讀古詩,體會古詩的真情實感。
    1、講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歡做詩,又喜歡喝酒和游歷名川大山,美酒和美景給了他無窮的靈感,寫出了很多千古名句。汪倫非常仰慕他的才華,很想與他結為朋友。于是就寫了一封信托人帶給李白,上面寫道:“先生,您喜歡游覽嗎?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歡喝酒嗎?這里有萬家酒店?!崩畎滓豢?,呀!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墒堑搅四抢?,既不見十里桃花,也不見萬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倫解釋說:“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個桃花渡口,萬家酒店是有個姓萬的人開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萬家酒店?!崩畎谆腥淮笪?,他不但沒有生氣,反而被汪倫的幽默與風趣逗得哈哈大笑起來,兩人一見如故。在以后的幾天里,汪倫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帶他游遍了當?shù)氐拿絼倬?,他們一起飲酒作詩,情趣相投,短短幾天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臨別時,汪倫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誠深深地感動了,即興吟詩一首--《贈汪倫》。
    『設計意圖』:給學生講一個簡短的古詩背景故事,能讓學生更易地理解詩意。為下面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做好鋪墊。
    講完故事師順勢范讀。
    齊讀古詩。
    2、品讀第一行。
    (1)指導看書本上的插圖,問:船上的是誰?岸上的是誰?你是從哪行詩看出來的?指名答。(課件顯示:李白乘舟將欲行)。
    『設計意圖』:一幅圖就是一個故事,一幅圖就是一篇文章,指導學生看圖,有助于學生自主理解詩意。
    (2)指名讀。齊讀。
    (3)指導寫字。(乘、舟、汪)。
    a、了解詞語“乘舟”,并給“乘、舟”另外口頭組詞。
    b、師讓學生觀察了解“乘”是“禾”與“北”的巧妙組合,再范寫“乘”字;學生說“舟”字的筆順。
    c、學生在書本上描紅、寫字。
    d、評價。
    『設計意圖』:新課標提出,每節(jié)課都讓學生寫一寫,但不要寫得太多,根據(jù)本節(jié)課設計。
    的內容,故寫三個生字。讓學生觀察生字??“乘”,感受漢字的妙處,激發(fā)學生喜歡漢字,主動識字的愿望。由于已經(jīng)是二年級的學生,故在指導書寫中,師范寫最難的“乘”字,生說“舟”字的筆順,“汪”字放手讓學生觀察去寫,這體現(xiàn)了一個從難到易的教學過程。
    (4)學習“欲”字,說一說記住“欲”字的方法。說說李白乘舟將要干什么?
    (5)李白將要走了,他與汪倫相見恨晚,剛結下深厚的友誼就要面臨分離,你說他的心情會怎樣?用上這樣的心情讀讀這一行。(指名讀,小組讀。)。
    (6)這時李白心里會想些什么?把李白的不舍之情讀出來。(指名讀,齊讀。)。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讀中感受李白將要離開的那種不舍之情。通過不同方式反復朗讀,在聽和讀中讓學生理解、鑒賞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豐富個人情感。
    3、品讀第二行。
    (1)汪倫是用什么方式為李白送別?指名答。
    (2)(課件出示:忽聞岸上踏歌聲)指名讀,齊讀。
    (3)學習“踏”字,有什么好方法記住“踏”字,什么是踏歌?
    (踏歌是古代的一種舞蹈,一邊唱歌、一邊用腳踏地打著拍子,邊歌邊舞的一種歌舞形式。)。
    (4)練習。理解“聞”的意思。從這行詩看,應該選哪個?
    (課件顯示)聞:()a用鼻子聞b有名望的c聽見。
    (5)汪倫用這種隆重的方式為李白送行,從這里可以感受到汪倫對好友李白的感情怎樣?試著讀出你的感受。(指名讀,男女讀,齊讀。)。
    『設計意圖』:通過“踏歌”一詞,體會送別方式的特別,從而感受李白和汪倫二人情誼的深厚,并通過反復吟誦,加深理解。
    4、品讀三、四行。
    (1)重友情的汪倫讓李白有什么感慨??指名讀三、四行。(課件出示)。
    (2)學習“潭”字,說一說記“潭”字的方法。桃花潭有多深?試著把桃花潭的深度讀出來。(指名讀,齊讀。)。
    (3)練習。
    即使桃花潭有千尺深,汪倫對李白的情誼深。
    板書:水深??情更深。
    (4)指名讀;齊讀。
    (5)分別是傷感的。此時此刻,李白與汪倫站在岸邊,彼此話別。他們會說些什么?同桌練習說一說。
    (6)再讀、引讀詩句,體會他們之間的深厚感情。
    (同學們,如果你是李白)當你登上小船準備離開,回想起汪倫每天熱情款待,一起飲酒作詩,望著眼前深深的.潭水,一定會感嘆??齊讀三、四行。
    即將分別,李白正想到以后天各一方,不知何時再見。此時,忽然聽見汪倫在岸上踏歌為自己隆重地送行,低頭看著清澈的潭水,誦道??齊讀三、四句。
    『設計意圖』:在一遍遍的朗讀中,讓學生通過美讀、熟讀,升華朗讀情感,進一步體味作品的意境,讓學生的語感得以深化、內化,達到真正意義的積累。
    五、背誦。
    1、自由背3分鐘。
    2、指名比賽背,小組比賽背。
    3、配樂齊背。
    『設計意圖』: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使他們進一步感受古詩的韻律美、情境美和情感美,并在課堂中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解決背誦的學習任務。
    六、完成課后練習。
    七、拓展小結。
    2、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除了這首《贈汪倫》外,老師讀一首感人肺腑的離別詩《別董大》。
    『設計意圖』:將課堂上的內容延伸到課外,使課內外結合,引起學生的思考,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作業(yè)。
    找一些離別詩讀一讀,背一背。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課外多積累知識,進一步感受詩情、詩美,感悟詩人們深沉的情感。
    板書。
    贈汪倫。
    李白。
    水深情更深。
    『設計意圖』:板書簡單明了,易于讓學生理解詩意。
    拓展閱讀:
    古詩教學對學生來說是比較枯燥、乏味的,學生能比較流利地背誦,但對古詩的背景、詩人的感受是很難理解的。對教師來說古詩教學不好把握,講解多了,學生不樂意接受,結果是把一篇篇充滿著深刻意蘊、豐富情感和詩情畫意的古詩文肢解得支離破碎。這次的古詩教學,一開課,我巧妙地利用學生喜歡的游戲進行對詩,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很快便進入了學習古詩的意境。學習古詩首先就要帶領學生看到詩人所感的那個場景,才能由此進入詩意的境界,誘發(fā)學生的情感。我運用故事引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本次教學中,我還借助音樂、圖片,讓孩子們進入了詩所描繪的景象之中;在此基礎上,引導孩子們去看、去想、去說、去聽、去悟。學生的思維在擴張,認知在深化,每個孩子眼中有畫,心中有景,此時此刻他們的情感也在不斷積淀、不斷升華。“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課堂上我緊緊圍繞“離別”這一線索,去渲染、去感受,讓學生深深地去體會這離別之情。有人認為“詩歌是情感的藝術,多媒體的介入,由于師與機、生與機的交流,往往會削弱流動在師生之間的情感”。其實不然,假如教師能把握住“朗讀”這座橋梁,就能讓多媒體成為“情感交流”的媒介。所以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把朗讀訓練貫穿教學的始終,第一步先自讀詩歌,懂得詩歌的大意;第二步進行解詞析句再品讀;第三步感情朗讀,最后熟讀成誦。教學中,我努力的創(chuàng)設情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淪送我情”這一詩句包含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如何讓學生體會?除了讀還是讀,我通過指名讀、引讀、范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想象畫面,在讀中體會情感,體會作者的內心世界——由難過轉為驚喜,再由驚喜轉為感動不已,通過朗讀表達出詩句蘊含的感情。不斷努力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送別是我國古詩一個永恒的話題,除了這首《贈汪倫》以外,還有許多感人肺腑的離別詩,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課上我還提供了幾首送別詩讓學生欣賞、感悟: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友人》、高適的《別董大》、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王勃的《送杜少俯之任蜀州》、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結合課前收集到的離別詩進行交流,最后我設計了“課外積累,個性飛揚”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進行課外拓展學習,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一節(jié)課下來,老師不能平復自己的情感,可惜的是情緒激動的不是那些學生。我不是學生,所以我不知道最后學生究竟有了怎樣的情感。是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有了情感的變化,在老師的指導下,也有了立竿見影的朗讀效果。那學生是不是就真的被打動了?看看學生的表情,聽聽學生的話語。歷史遙遠而又不遠,情同此心,心同此理,我想學生應該能夠被打動。
    中班古詩贈汪倫教案篇十三
    1、 理解古詩內容,體會詩人表達的朋友間的深厚感情。
    2、 理解“忽聞” “千尺” “不及”等詞語的意思。
    3、 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表達古詩所表現(xiàn)的依依不舍的情感。
    古詩《贈汪倫》電子大書、多媒體課件。
    一、 談話導入活動。
    1、談和朋友在一起的快樂以及與朋友分開時的心情。
    ——師:我們和好朋友一起有哪些快樂的事?
    ——師:如果要和朋友分開,你會是怎樣的心情?
    2、學習表達不舍的感覺。
    ——師:和好朋友分開心里會很難受,我們該怎樣去表達呢?
    二、 學習古詩《贈汪倫》
    1、激發(fā)興趣:唐代詩人李白要乘船離開自己的好朋友汪倫去遠行了,汪倫在岸邊唱著歌來送他,李白非常的感激,于是寫下了這首詩送給汪倫。
    2、教師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3、教師出示課件,引導幼兒理解古詩。
    (1)出示古詩第一句:“李白乘舟將欲行”,運用視頻“舟字的演變”,引導幼兒感受李白將乘舟離開的情景。
    (2)出示古詩第二句:“忽聞岸上踏歌聲”, 通過分析汪倫踏歌而來的原因,感受朋友分別時的依依不舍之情。
    (3)出示古詩第三四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引導幼兒感受,并表達朋友間深深的感情。 “千尺”表示很深很深的意思。“不及”是比不上的意思。
    (4)古詩大意:李白要乘船離開了,突然聽到岸上有人在唱歌,原來是汪倫來送我,桃花潭的水深千尺,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啊。
    4、 教師帶幼兒朗讀古詩。
    三、學習情感表達。
    ——幼兒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
    ——師小結:和好朋友分別了,可以畫幅畫、做個小禮物給他,也可以說說甜甜的話,可以給個擁抱給他等,以后也可以常常電話聯(lián)系。
    活動應變
    可以進行分角色朗讀古詩,例如女孩扮演汪倫、男孩扮演李白。
    1、 說一說自己的好朋友,和好朋友之間的趣事。
    2、 說一說和好朋友分開的經(jīng)歷,并說一說分開時會有什么樣的感覺。
    區(qū)角活動
    語言區(qū):投放幼兒用書,引導幼兒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用舟、車、馬等字的演變制作吊飾。
    家園同步
    回家后,請幼兒背古詩給家長聽,并給家長講講古詩的大意。
    隨機教育
    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好朋友,日常引導幼兒多交朋友,好朋友之間要相互照顧、互相幫助。
    相關鏈接
    請幼兒欣賞《高山》《流水》二曲,了解琴師伯牙和鐘子期的`故事。
    中班古詩贈汪倫教案篇十四
    著眼新《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體味古詩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在學生誦讀的基礎上嘗試寫詩。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的視野和空間。
    [教學目標?]。
    1、深入理解古詩的內容及作品滲透的感情。
    2、理解“欲”、“聞”、“不及”的意思。
    3、背誦、默寫本詩,并改成現(xiàn)代文或嘗試寫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出示課題。
    古詩都有其鮮明的節(jié)奏和很美的意境,今天學習古詩要懂得作者怎樣抓事物的特點,怎樣抒發(fā)自己的感情的,是怎樣做到情景交融的。
    二、教師出示古詩,學生跟著教師抄寫。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注意書寫時的正確、美觀,寫后同桌互評)。
    三、理解詩題,作者簡介。
    《贈汪倫》一詩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寫的,“贈”是“送給”的意思。汪倫,是李白的好朋友,今安徽省涇縣人,詩中提到的桃花潭是安徽涇縣西南的一處名勝,在李白游桃花潭時,當?shù)厝送魝惓S妹谰瓶畲?;臨別時,汪倫又來送行,李白作這首詩留別。
    四、輕聲讀二至三遍,教師指導讀準字音。
    五、邊讀邊想象,要在頭腦中留下初步印象。
    六、學生個別讀,自由讀。
    七、教師范讀,學生劃出不理解的地方。
    八、釋詞譯句。
    讓學生邊讀邊將詞語的意思串聯(lián)起來。(讀通)。
    對感悟詩句有困難的,教師予以點拔、交流。
    (李白我坐船剛剛要走,忽然聽到岸上傳來齊著腳步節(jié)拍唱歌的聲音。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哪!)。
    九、解讀詩意。
    1、詩主要寫送別,汪倫送李白方式有何獨特性?
    2、課文第3、4句,用什么修辭方法?這兩句抒發(fā)了什么感情?
    十、朗誦想象。
    要求學生邊吟誦邊想象詩中所描繪的畫面。
    十一、同學試背,請二位同學上來默寫。
    十二、總結學習古詩的方法(小黑板出示)。
    一讀:理解題目,了解字詞;
    二讀:連詞譯句,連句譯全詩;
    三讀:入景入情,熟讀成誦。
    十三、創(chuàng)造性寫一個和同學或親人送別的篇段,能寫成詩歌形式的,就寫成詩歌形式,不能寫的。仿照譯句寫一個片斷。教師朗讀上一學年一學生模仿《贈汪倫》寫的一首詩:
    贈外婆。
    吳岑岑。
    岑岑乘車將欲行,
    忽聞窗邊叮嚀聲。
    秋時朝陽暖如火,
    恰似外婆送我情。
    十四、學生開始作業(yè)?。
    中班古詩贈汪倫教案篇十五
    1、能理解圖片的內容,學會念古詩:靜夜詩。
    2、體驗詩中離開家鄉(xiāng)的人的思鄉(xiāng)之情。
    3、鼓勵幼兒大膽地念古詩,培養(yǎng)他們專心學習的習慣。
    4、萌發(fā)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課件。
    1、出示課件:小朋友看一看,這個人怎么了?他在看什么?
    2、幫助幼兒體驗古詩的意境。
    師:這是一個離開家鄉(xiāng)的人,離開了媽媽的人,當天黑下來的時候,他就特別的想自己的'家,想自己的媽媽,想家里的親人。
    3、師示范念古詩,邊講解古詩含義:
    床前明月光明亮的月光從窗戶外照進來。
    疑是地上霜把床前的地映得一片銀白,以為是一層白白的霜。
    舉頭望明月抬頭仰望天空,一輪又圓又亮的明月高高懸掛著。
    低頭思故鄉(xiāng)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了心中懷念的故鄉(xiāng)!
    4、理解字詞。
    疑懷疑,誤任務的意思。
    舉頭抬起頭,舉是抬的意思。
    思思念,想念。
    5、幼兒學習古詩,邊作指導。
    師:我們一起來年一遍,能用響亮的聲音念古詩。
    6、反復的練習,請幼兒上來表演。
    師:請小朋友上來表演給大家看。
    7、為古詩創(chuàng)編動作,幫助幼兒進一步的掌握。
    師:誰能給古詩編上動作呢?加上動作來念古詩。
    8、講評。給專心的幼兒頒發(fā)獎品。
    整個活動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這個活動我主要還是讓幼兒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讀書古詩、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明顯增強。這個活動不僅增強了幼兒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幼兒的交際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思念家鄉(xiāng)的情感態(tài)度得到了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