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教案能夠提高教學效果,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教案的編寫要注重多種教學手段的合理運用。借鑒優(yōu)秀教案可以幫助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并進行改進。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參考篇一
(把兩箱物品加起來)。
師:請你動手列豎式算一算,這六艘船的排列順序是不是和你估計的一樣?
二、課本第19頁,直接在表格中寫出上下兩個加數(shù)的和。
師:有什么辦法即不用在稿紙上列豎式有能夠?qū)⑸舷聝蓚€加數(shù)的和算得準確呢?
問:在這道題目中哪座建筑高?我們應該怎么考慮問題?
四、算出玉米上算式的得數(shù)。
五、開鎖游戲。
鎖頭上有得數(shù),鑰匙上有算式,請將算式和相應的得數(shù)連起來。
六、判斷,課本20頁第7題,判斷各題有無錯誤,說說錯在哪里。
七、536、915、351、85、464、208、649、873、792、127。
上面哪兩個數(shù)加起來得1000?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八、共同分析21頁第9題。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參考篇二
1、通過問題解決,使學生感知兩位數(shù)的計算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感知數(shù)學就在生活中。
2、能獨立思考、探索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體驗算法多樣化,并能交流計算(含估算)過程。。
3、能運用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參考篇三
1、初步了解用連除解決的實際問題的基本結(jié)構(gòu)和數(shù)量關系,能列式解決這類實際問題。
2、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進一步培養(yǎng)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初步了解用連除解決的實際問題的基本結(jié)構(gòu)和數(shù)量關系,能列式解決這類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進一步培養(yǎng)分析和推理能力。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參考篇四
1.通過探究使學生理解算理,使學生會口算一位數(shù)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shù),一位數(shù)除幾百幾十(或幾千幾百)。
2.引導學生將掌握的口算乘法知識遷移到口算除法中去,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在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中學會傾聽與反思的良好學習習慣。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參考篇五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為了慶祝十六大的召開,三一班同學做了一些美麗的花來表達自己喜悅的心情。(多媒體出示黃花,紫花圖)今天的課就從這些花說起。
1、根據(jù)題意,自編應用題。
2、質(zhì)疑:根據(jù)黃花、紫花的朵數(shù),能求出紅花的朵數(shù)嗎?
學生積極討論:進一步提問,為什么不能求出紅花的朵數(shù)?必須要告訴什么(再次討論)。
二、分析解答應用題例1,了解兩步應用題特點。
1、學生自由讀題,同桌兩位同學互說題意。
2、檢查理解題意情況。
3、學習用線段示意圖分析數(shù)量關系;小組討論組內(nèi)畫出線段示意圖。多媒體演示線段圖,驗證學生的畫法。
4、根據(jù)圖意,列出算式。
找出關鍵句,明確要求紅花有多少朵?必須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學生試做,教師板書。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參考篇六
通過多層次的觀察和提問,認識季節(jié)變化對動物的影響。
教學準備:
蚯蚓、螞蟻、蛇、青蛙、喜鵲、燕子、熊、貓等常見動物的卡片或模型。
教學過程:
一、觀察與提問。
1、觀察提問。
“小螞蟻找朋友”是在巡訪螞蟻的基礎上,更宏觀的觀察活動和有意識的提問。閱讀這個小故事。
小螞蟻在找什么朋友?
找到的都是那些朋友?
朋友們在干什么?
其他動物是怎樣過冬的?
小組討論,查找資料。把搜集到的資料寫在“小科學家記錄本”上,并與同學們互相交流。
2、分類。
同學們大家真是太棒了,通過搜集資料與小組交流你們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動物們過冬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讓我們打我們搜集到的動物的過冬方式進行分類吧!
動物的過冬方式可以分為幾類?你們是怎樣考慮的?
冬眠:熊、青蛙、蝙蝠、蛇……。
備糧:螞蟻……。
南飛:大雁……。
換毛:貓、狐貍……。
3、游戲:卡片競答。
每組兩人,輪流抽取卡片,講講每張卡片上的動物是怎樣過冬的,看誰知道得最多。
4、角色扮演。
通過學生喜歡的活潑的方式,激發(fā)對已知事物的感受,展示生命世界的豐富多彩,激發(fā)熱愛生命的情感。
我們來排練一個小節(jié)目,扮演準備過冬的動物。
看那一小組的表演最棒!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參考篇七
二、設計體操表演的對形。
1、讓學生觀看體操表演片段后,提問:剛才的表演覺得怎么樣?怎樣能使對形更好看些?
2、學生設計對形的變換方法,分小組合作完成。
3、展示評比學生設計的,讓學生說一說想法。
三、安排參加拔河比賽。
1、全班分四個組參加比賽,可以怎樣安排比賽呢?(循環(huán)賽和淘汰賽)。
2、每兩個組展開進行一場比賽,全班一共進行幾場比賽?說一說解決問題的辦法。
3、讓學生分小組安排循環(huán)賽的場次。
4、淘汰賽需要賽幾場?又可以怎樣安排呢?抽簽進行比賽。
四、。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參考篇八
1.感受花孩子的活潑、調(diào)皮;想想花的學校釋什么樣子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
2、引導學生感受語言美,想想文中描繪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靈性、童真童趣。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習重點:朗讀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
教師活動。
一、復習導入:
檢查朗讀課文的情況。
二、精讀課文、深入理解:
1、分大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自由回答,說話練習:
什么時候,花孩子會從無人知道的地方跑出來呢?花孩子又是什么樣子呢?
3、你在學校里最開心、最快樂是什么時候?
4、說說花孩子的媽媽是誰?
三、展示繪畫,指導朗讀:
請同學們把上節(jié)課布置大家畫的花的學校展示出來。
學生活動。
開火車認讀本課生字。
討論交流,進行說話練習。
分大組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談談自己的理解。
介紹自己想象中的“花的學?!?。
自由閱讀信息窗的內(nèi)容。
板書設計。
花孩子沖出來美麗,活撥,可愛。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參考篇九
1、同學們,你們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嗎?你喜歡什么運動?(對學生進行熱愛運動、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思想教育。)。
2、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給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同桌說或小組說。)。
3、仔細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許多圖形。
學生匯報、交流。
4、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四邊形”的知識?!鍟n題。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認識四邊形)。
(1)下面的圖形中,你認為是四邊形的就把它剪下來。(印發(fā),每人一份)。
學生剪完后匯報,并說說理由。
(2)小組討論。
你發(fā)現(xiàn)四邊形有什么特點?
學生匯報,教師根據(jù)回答板書:
四條直的邊。
四邊形有。
四個角。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你身邊哪些物體的表面是四邊形的。
2、教學例2。(給四邊形分類)。
(1)把你剪下的四邊形進行分類。(學生獨立操作)。
(2)還有不同的分法嗎?(小組交流)。
學生匯報,并說理由。
三、鞏固應用。
教材第36頁的“做一做”中的第。
1、2題。
四、全課小結(jié)。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學生匯報)。
2、今天我們學習了四邊形,掌握了四邊形的特點;還能根據(jù)四邊形的邊和角的特點給四邊形分出不同的類型。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參考篇十
科學概念:
1、樹的葉是多種多樣的,同一種樹的葉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2、植物的葉一般由葉片和葉柄組成,葉片上有葉脈。
3、葉也是有生命的,葉從葉芽開始生長,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流程與方法:
統(tǒng)計撿到的樹葉的數(shù)量和樹葉的種數(shù);根據(jù)一定的判斷依據(jù),劃分出同一種樹葉和不同種的樹葉。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發(fā)展研究樹葉的興趣,培養(yǎng)愛護環(huán)境,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態(tài)度和意識。
【學習重點】。
開展觀察葉生命現(xiàn)象的活動,建構(gòu)起葉也是有生命的科學概念。
【學習難點】。
是否是同一種樹葉的判斷。
【學習準備】。
學生自備材料:撿一些落葉。
分組材料:同一種植物的新鮮葉和落葉。
教師準備:一條有大小不同葉片生長的樹枝。
【學習流程】。
一、統(tǒng)計收集到的樹葉。
二、觀察比較樹葉。
1、質(zhì)疑:我們小組共有幾種樹葉?這些葉子是同一種葉嗎?
3、比較:同時觀察所有完整的葉,我們能發(fā)現(xiàn)不同種葉有什么相同的結(jié)構(gòu)嗎?是呀,大部分葉具有葉柄、葉片結(jié)構(gòu),葉片上還有葉脈。
三、觀察葉的生命特征。
1、觀察:比較新鮮的葉與落葉,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思考:長在樹上的新鮮葉與落葉的的不同表現(xiàn)在哪里?是呀,新鮮的葉是活的,而落葉是死的。
3、總結(jié):葉也是有生命的,它從葉芽長成小小的嫩葉,又慢慢地長大,變老。許多植物的葉從春天長出來,到秋天枯黃死去,完成了葉的一生。有些樹木雖然秋天不落葉,但它們的葉同樣也有生長和衰老的完整流程。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參考篇十一
教學要提供給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天地。縱觀本課,從周長概念的歸納,到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及公式的探究歸納,再到課末的匯報小結(jié),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是學生個體自主參與、合作探究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學生尋求答案、解決問題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習新知、理解運用的過程,而教師自始至終只是充當著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引導學生們?nèi)ヌ骄恐R。這樣的教學不但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益,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索精神與合作意識。
第五課時。
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的練習課。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參考篇十二
1、自由讀課文。
2、討論交流:從剛才的閱讀中,你知道了什么?
3、全班交流。
4、剛才讀課文的時候遇到了哪些“攔路虎”(生字詞)?想辦法趕跑它。
5、學生默讀課文,根據(jù)自己的學習情況,劃出生字詞,并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生字。(選擇自己的喜歡的學習方法,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主體性的表現(xiàn)。)。
6、(出示卡片)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2)指名讀,齊讀。
(3)指名理解詞語(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
(4)齊讀詞語。
7、方法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生字詞的?
8、自由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9、分自然段指名讀,及時糾正。
10、理清課文脈絡。出示思考題:
課文的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
11、自由讀課文,看看自己喜歡哪一節(ji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給同桌聽。
12、文中哪些地方你讀不懂,提出來交流。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參考篇十三
搭配(2)(教材第102頁及相關習題)。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觀察分析,掌握尋找簡單事件的組合數(shù)并用符號表示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養(yǎng)成有序、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2.讓學生經(jīng)歷從眾多表示組合的方法中,體驗數(shù)學方法的多樣化和最優(yōu)化。
3.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知識,培養(yǎng)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
有序地找出簡單事件的排列數(shù)。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參考篇十四
搭配這個知識學生比較熟練,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比較緊密,如何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的搭配是這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節(jié)課力爭從兩個方面進行教學重難點突破:一是教學生首位固定法;二是教學生連線法。在教學時關鍵是讓學生體會和感悟這兩種方法的作用,既方便快捷又避免遺漏。體會越深,前后感悟越矛盾,學生就能更深刻的掌握這個知識點。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參考篇十五
1、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表內(nèi)除法和一位數(shù)乘整十、整百、整千數(shù)的口算。
2、原型:
(1)趙伯伯3次運60箱黃瓜,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2)王叔叔3次運600箱西紅柿,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3)李阿姨3次運240箱青椒,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3、探究的問題:
(1)計算“60÷3=”應怎樣算?
(2)計算“600÷3=”應怎樣算?
(3)計算“240÷3=”應怎樣算?
(4)如何計算幾十、幾百、幾千除以一位數(shù)?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參考篇十六
1.做一做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訂正,并說算理。
2.練習三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訂正,并說其中幾題的算理,重點說。
9000÷3的算理。
3.做一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并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4.知識介紹:除號的由來。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參考篇十七
出示13頁情境圖,讓學生通過觀察,說出其中的數(shù)學信息。
引導學生根據(jù)數(shù)學信息提出問題,教師板書:
趙伯伯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王叔叔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李阿姨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1、解決第一個問題:趙伯伯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列出算式:60÷3=_(棵)。
(1)學生獨立思考。
20×3=60,60÷3=20;6÷3=2,60÷3=20;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做完后分別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2)動手操作,印證算理。
讓學生動手利用小棒、圓片、或回形針等擺一擺,如何把60平均分成3份,并找出每份是多少。擺完后讓學生說一說:把6個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個十,所以是20。(通過擺一擺,幫助有困難的學生理解算理,使算法直觀化。)。
(3)補充事例,舉一反三。
40÷260÷250÷5。
學生獨立做,并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2、解決第二個問題:王叔叔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讓學生先列式、試做,然后同桌說說是怎樣想的。
600÷3=200(箱)。
補充事例,舉一反三。
400÷2300÷3800÷2。
學生獨立做,并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3、基本練習,掌握算理。
40÷480÷49000÷3。
600÷2500÷58000÷4。
訂正時,讓學生分別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4、小結(jié)方法:口算整千、整百、整十的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就用幾個千、幾個百、幾個十除以一個數(shù),得數(shù)是幾千、幾百、幾十。
5、解決第三個問題:李阿姨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列式:240÷3=。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內(nèi)互相說一說,然后集體交流。
學生可能有兩種方法:3×80=240,240÷3=80;240是24個十,24個十除以3等于8個十,所以240÷3=80。
補充事例,舉一反三。
120÷6180÷33600÷4。
訂正時,讓學生分別說一說是怎樣想的。(計算時,可以把幾百幾十或幾千幾百看做幾十、幾百。)。
6.歸納概括,形成結(jié)論。
“怎樣計算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口算除法?”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jié):幾十、幾百、幾千除以一個數(shù),就等于幾個十、幾個百、幾個千除以一個數(shù),得數(shù)是幾十、幾百、幾千。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參考篇十八
1、由情境引出估算這個生活中的數(shù)學。引導學生知道是生活中的需要。
2、出示例題2,“你有什么樣的解答方法?”
3、學生一邊說,教師一邊列示124÷3≈,讓學生明白解決問題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4、讓學生多說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簡潔。
5、小結(jié),總結(jié)加強。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參考篇十九
1、使學生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了解平行四邊形的特點。
2、通過學生手動、腦想、眼看,使學生在多種感官的協(xié)調(diào)活動中積累感性認識,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探究平行四邊形的特點。
教學難點:讓學生動手畫、剪平行四邊形。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參考篇二十
本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包括三個部分,即加法、減法和加減法的驗算。根據(jù)《標準》的要求,筆算加減法限定于三位數(shù)加減三位數(shù),因此本單元主要講解三位數(shù)的加減法。本單元是在二年級下冊“萬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一)”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學生在此之前已經(jīng)學習了幾百幾十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本單元主要介紹三位數(shù)加減三位數(shù)中連續(xù)進位和連續(xù)退位減,這是學生學習筆算加減法的難點。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參考篇二十一
1、指名讀第一段,聽讀評價。
2、這一段向我們介紹了什么?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讓學生對課文第一段的內(nèi)容產(chǎn)生整體印象,把握主要內(nèi)容。)。
3、出示“槐鄉(xiāng)的山山洼洼……”句,說說: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么?
指名答,明確:槐花多、美。
哪些詞語表明槐花多、美?
想不想帶我們到槐鄉(xiāng)看一看?學生自由讀,指名感情朗讀。
4、出示“有的槐花……”句。自由讀,思考:
(1)這句話寫了什么?這兩句話中有幾個比喻句,分別把什么比成什么?
(2)讀一讀,從這比喻句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5、出示:“嗡嗡翁……啪啪啪……”句,
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聽到小蜜蜂在說什么?從小朋友的腳步聲中你聽到了什么?
指名答。
誰能讀出這種喜悅?
自由讀,指名讀,評議。(讓學生自己認識朗讀中的不足,自我糾正,自我提高。)。
齊讀。
6、出示:中午……這時候……在香海中了。
齊讀:你聞到了什么?有幾種味道?
從“浸在香海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美讀:讀出這種香氣四溢的感覺。
7、范讀課文,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還想到了什么?(這幾個問題的設計,讓學生從課文生發(fā)開去,展開想象的翅膀,聽弦外之音,會言外之意。)。
8、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參考篇二十二
1。講《猴子撈月》的寓言故事。猴子在路邊散步,看到天空高掛一輪圓月;猴子走到井邊,發(fā)現(xiàn)井邊有一輪圓月,猴子以為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聲叫喊,同伴扛來長長的網(wǎng)兜。眾猴子怎么也撈不出“月亮”。問題:“這是什么原因?”(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在生活中,你們好有沒有發(fā)現(xiàn)類似的現(xiàn)象?”(照鏡子時,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光滑的地板也會出現(xiàn)倒影等。)。
2。揭示課題。
(1)總結(jié),說明以上幾種現(xiàn)象的特征。
(2)板書課題:鏡子中的數(shù)學。
二、組織活動。
1。教師示范。
(1)在黑板上貼一個大的黑體字——“王”的一半。
(2)把鏡子放在虛線上(對稱軸),讓全班學生觀察鏡子里的圖形和整個圖形。
(3)讓學生說一說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發(fā)現(xiàn)?(看到“王”字,鏡子里的圖形是鏡子外圖形的對稱圖形。)。
(4)讓學生試一試。
2。試一試。
第(2)題。
(1)鏡子中的小女孩是舉起了左手,小女孩其實舉起的是哪只手?
(2)從鏡子你能知道現(xiàn)在是幾點嗎?
(3)小組討論:你發(fā)現(xiàn)了鏡子中有什么數(shù)學學問?究竟小女孩照鏡子時是幾時?
(4)小組代表匯報小組討論的成果。
3。小游戲。
模擬照鏡子的游戲。
師:假設蘇老師站在鏡子前,誰來做鏡子中的蘇老師呢?
(師生表演。)。
采訪鏡子中的人:你為什么能做得這么準確?
(同桌互相做游戲,請一組學生全班展示。)。
三、歸納小結(jié),提升認識。
師:今天同學們有什么收獲?你的心情怎樣?
(評析引導學生學會反思,培養(yǎng)學生的總結(jié)歸納能力,關注學生情感。)。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參考篇二十三
估計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教材安排這一內(nèi)容,目的讓學生在估量一些物體的長度中,逐步建立空間觀念,并養(yǎng)成估計的意識和習慣。
從復習已學過的長度單位入手,讓學生回憶了這些長度單位所表示的實際長度,通過復習幫助學生更清晰地建立長度概念,激發(fā)學生已有知識經(jīng)驗,為比較準確地進行估計做好準備。然后用四條長短不一的帶子,請學生從中選擇合適的帶子來包裝禮盒,使學生能夠利用生活經(jīng)驗得出太長的繩子和太短的繩子都不適合。在此基礎上很自然地出示了有關禮盒的一些信息——長10厘米,高5厘米,蝴蝶結(jié)需要40厘米,從而帶著復習了有關周長的內(nèi)容。
緊接著,便對判斷剩下的兩條帶子哪一條是70厘米展開了第一次活動。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注重營造寬松、民主、平等、互動的“顯性”學習化環(huán)境讓學生們充分利用起了自己的經(jīng)驗,尋求各種各樣的方式進行估計,并能加以總結(jié)。
之后在學生興趣最高漲的時候讓他們自己提出最想估計的物品,并在此基礎上加以選擇,讓學生進行了第二次活動。這次活動鞏固了學生對估計方法的掌握。
在第三次活動時,我將具體的物品抽象為具體的長度,請學生再一次估計。在這次活動中,學生進一步完善了估計的方法,再一次提高了估計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估計有著非常廣泛地應用,在新課程標準中,非常重視對學生估算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整節(jié)課在教學時,組織了多種多樣的活動,使學生積累豐富的感性經(jīng)驗,獲得了相應的長度的線段的表象,并使表象從模糊到清晰,估算的結(jié)果從很不精確到不很精確,甚至精確。讓學生逐步建立空間概念,并行成估計的意識和習慣。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參考篇一
(把兩箱物品加起來)。
師:請你動手列豎式算一算,這六艘船的排列順序是不是和你估計的一樣?
二、課本第19頁,直接在表格中寫出上下兩個加數(shù)的和。
師:有什么辦法即不用在稿紙上列豎式有能夠?qū)⑸舷聝蓚€加數(shù)的和算得準確呢?
問:在這道題目中哪座建筑高?我們應該怎么考慮問題?
四、算出玉米上算式的得數(shù)。
五、開鎖游戲。
鎖頭上有得數(shù),鑰匙上有算式,請將算式和相應的得數(shù)連起來。
六、判斷,課本20頁第7題,判斷各題有無錯誤,說說錯在哪里。
七、536、915、351、85、464、208、649、873、792、127。
上面哪兩個數(shù)加起來得1000?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八、共同分析21頁第9題。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參考篇二
1、通過問題解決,使學生感知兩位數(shù)的計算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感知數(shù)學就在生活中。
2、能獨立思考、探索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體驗算法多樣化,并能交流計算(含估算)過程。。
3、能運用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參考篇三
1、初步了解用連除解決的實際問題的基本結(jié)構(gòu)和數(shù)量關系,能列式解決這類實際問題。
2、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進一步培養(yǎng)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初步了解用連除解決的實際問題的基本結(jié)構(gòu)和數(shù)量關系,能列式解決這類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進一步培養(yǎng)分析和推理能力。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參考篇四
1.通過探究使學生理解算理,使學生會口算一位數(shù)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shù),一位數(shù)除幾百幾十(或幾千幾百)。
2.引導學生將掌握的口算乘法知識遷移到口算除法中去,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在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中學會傾聽與反思的良好學習習慣。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參考篇五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為了慶祝十六大的召開,三一班同學做了一些美麗的花來表達自己喜悅的心情。(多媒體出示黃花,紫花圖)今天的課就從這些花說起。
1、根據(jù)題意,自編應用題。
2、質(zhì)疑:根據(jù)黃花、紫花的朵數(shù),能求出紅花的朵數(shù)嗎?
學生積極討論:進一步提問,為什么不能求出紅花的朵數(shù)?必須要告訴什么(再次討論)。
二、分析解答應用題例1,了解兩步應用題特點。
1、學生自由讀題,同桌兩位同學互說題意。
2、檢查理解題意情況。
3、學習用線段示意圖分析數(shù)量關系;小組討論組內(nèi)畫出線段示意圖。多媒體演示線段圖,驗證學生的畫法。
4、根據(jù)圖意,列出算式。
找出關鍵句,明確要求紅花有多少朵?必須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學生試做,教師板書。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參考篇六
通過多層次的觀察和提問,認識季節(jié)變化對動物的影響。
教學準備:
蚯蚓、螞蟻、蛇、青蛙、喜鵲、燕子、熊、貓等常見動物的卡片或模型。
教學過程:
一、觀察與提問。
1、觀察提問。
“小螞蟻找朋友”是在巡訪螞蟻的基礎上,更宏觀的觀察活動和有意識的提問。閱讀這個小故事。
小螞蟻在找什么朋友?
找到的都是那些朋友?
朋友們在干什么?
其他動物是怎樣過冬的?
小組討論,查找資料。把搜集到的資料寫在“小科學家記錄本”上,并與同學們互相交流。
2、分類。
同學們大家真是太棒了,通過搜集資料與小組交流你們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動物們過冬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讓我們打我們搜集到的動物的過冬方式進行分類吧!
動物的過冬方式可以分為幾類?你們是怎樣考慮的?
冬眠:熊、青蛙、蝙蝠、蛇……。
備糧:螞蟻……。
南飛:大雁……。
換毛:貓、狐貍……。
3、游戲:卡片競答。
每組兩人,輪流抽取卡片,講講每張卡片上的動物是怎樣過冬的,看誰知道得最多。
4、角色扮演。
通過學生喜歡的活潑的方式,激發(fā)對已知事物的感受,展示生命世界的豐富多彩,激發(fā)熱愛生命的情感。
我們來排練一個小節(jié)目,扮演準備過冬的動物。
看那一小組的表演最棒!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參考篇七
二、設計體操表演的對形。
1、讓學生觀看體操表演片段后,提問:剛才的表演覺得怎么樣?怎樣能使對形更好看些?
2、學生設計對形的變換方法,分小組合作完成。
3、展示評比學生設計的,讓學生說一說想法。
三、安排參加拔河比賽。
1、全班分四個組參加比賽,可以怎樣安排比賽呢?(循環(huán)賽和淘汰賽)。
2、每兩個組展開進行一場比賽,全班一共進行幾場比賽?說一說解決問題的辦法。
3、讓學生分小組安排循環(huán)賽的場次。
4、淘汰賽需要賽幾場?又可以怎樣安排呢?抽簽進行比賽。
四、。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參考篇八
1.感受花孩子的活潑、調(diào)皮;想想花的學校釋什么樣子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
2、引導學生感受語言美,想想文中描繪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靈性、童真童趣。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習重點:朗讀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
教師活動。
一、復習導入:
檢查朗讀課文的情況。
二、精讀課文、深入理解:
1、分大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自由回答,說話練習:
什么時候,花孩子會從無人知道的地方跑出來呢?花孩子又是什么樣子呢?
3、你在學校里最開心、最快樂是什么時候?
4、說說花孩子的媽媽是誰?
三、展示繪畫,指導朗讀:
請同學們把上節(jié)課布置大家畫的花的學校展示出來。
學生活動。
開火車認讀本課生字。
討論交流,進行說話練習。
分大組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談談自己的理解。
介紹自己想象中的“花的學?!?。
自由閱讀信息窗的內(nèi)容。
板書設計。
花孩子沖出來美麗,活撥,可愛。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參考篇九
1、同學們,你們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嗎?你喜歡什么運動?(對學生進行熱愛運動、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思想教育。)。
2、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給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同桌說或小組說。)。
3、仔細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許多圖形。
學生匯報、交流。
4、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四邊形”的知識?!鍟n題。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認識四邊形)。
(1)下面的圖形中,你認為是四邊形的就把它剪下來。(印發(fā),每人一份)。
學生剪完后匯報,并說說理由。
(2)小組討論。
你發(fā)現(xiàn)四邊形有什么特點?
學生匯報,教師根據(jù)回答板書:
四條直的邊。
四邊形有。
四個角。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你身邊哪些物體的表面是四邊形的。
2、教學例2。(給四邊形分類)。
(1)把你剪下的四邊形進行分類。(學生獨立操作)。
(2)還有不同的分法嗎?(小組交流)。
學生匯報,并說理由。
三、鞏固應用。
教材第36頁的“做一做”中的第。
1、2題。
四、全課小結(jié)。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學生匯報)。
2、今天我們學習了四邊形,掌握了四邊形的特點;還能根據(jù)四邊形的邊和角的特點給四邊形分出不同的類型。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參考篇十
科學概念:
1、樹的葉是多種多樣的,同一種樹的葉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2、植物的葉一般由葉片和葉柄組成,葉片上有葉脈。
3、葉也是有生命的,葉從葉芽開始生長,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流程與方法:
統(tǒng)計撿到的樹葉的數(shù)量和樹葉的種數(shù);根據(jù)一定的判斷依據(jù),劃分出同一種樹葉和不同種的樹葉。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發(fā)展研究樹葉的興趣,培養(yǎng)愛護環(huán)境,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態(tài)度和意識。
【學習重點】。
開展觀察葉生命現(xiàn)象的活動,建構(gòu)起葉也是有生命的科學概念。
【學習難點】。
是否是同一種樹葉的判斷。
【學習準備】。
學生自備材料:撿一些落葉。
分組材料:同一種植物的新鮮葉和落葉。
教師準備:一條有大小不同葉片生長的樹枝。
【學習流程】。
一、統(tǒng)計收集到的樹葉。
二、觀察比較樹葉。
1、質(zhì)疑:我們小組共有幾種樹葉?這些葉子是同一種葉嗎?
3、比較:同時觀察所有完整的葉,我們能發(fā)現(xiàn)不同種葉有什么相同的結(jié)構(gòu)嗎?是呀,大部分葉具有葉柄、葉片結(jié)構(gòu),葉片上還有葉脈。
三、觀察葉的生命特征。
1、觀察:比較新鮮的葉與落葉,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思考:長在樹上的新鮮葉與落葉的的不同表現(xiàn)在哪里?是呀,新鮮的葉是活的,而落葉是死的。
3、總結(jié):葉也是有生命的,它從葉芽長成小小的嫩葉,又慢慢地長大,變老。許多植物的葉從春天長出來,到秋天枯黃死去,完成了葉的一生。有些樹木雖然秋天不落葉,但它們的葉同樣也有生長和衰老的完整流程。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參考篇十一
教學要提供給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天地。縱觀本課,從周長概念的歸納,到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及公式的探究歸納,再到課末的匯報小結(jié),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是學生個體自主參與、合作探究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學生尋求答案、解決問題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習新知、理解運用的過程,而教師自始至終只是充當著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引導學生們?nèi)ヌ骄恐R。這樣的教學不但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益,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索精神與合作意識。
第五課時。
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的練習課。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參考篇十二
1、自由讀課文。
2、討論交流:從剛才的閱讀中,你知道了什么?
3、全班交流。
4、剛才讀課文的時候遇到了哪些“攔路虎”(生字詞)?想辦法趕跑它。
5、學生默讀課文,根據(jù)自己的學習情況,劃出生字詞,并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生字。(選擇自己的喜歡的學習方法,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主體性的表現(xiàn)。)。
6、(出示卡片)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2)指名讀,齊讀。
(3)指名理解詞語(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
(4)齊讀詞語。
7、方法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生字詞的?
8、自由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9、分自然段指名讀,及時糾正。
10、理清課文脈絡。出示思考題:
課文的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
11、自由讀課文,看看自己喜歡哪一節(ji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給同桌聽。
12、文中哪些地方你讀不懂,提出來交流。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參考篇十三
搭配(2)(教材第102頁及相關習題)。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觀察分析,掌握尋找簡單事件的組合數(shù)并用符號表示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養(yǎng)成有序、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2.讓學生經(jīng)歷從眾多表示組合的方法中,體驗數(shù)學方法的多樣化和最優(yōu)化。
3.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知識,培養(yǎng)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
有序地找出簡單事件的排列數(shù)。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參考篇十四
搭配這個知識學生比較熟練,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比較緊密,如何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的搭配是這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節(jié)課力爭從兩個方面進行教學重難點突破:一是教學生首位固定法;二是教學生連線法。在教學時關鍵是讓學生體會和感悟這兩種方法的作用,既方便快捷又避免遺漏。體會越深,前后感悟越矛盾,學生就能更深刻的掌握這個知識點。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參考篇十五
1、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表內(nèi)除法和一位數(shù)乘整十、整百、整千數(shù)的口算。
2、原型:
(1)趙伯伯3次運60箱黃瓜,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2)王叔叔3次運600箱西紅柿,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3)李阿姨3次運240箱青椒,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3、探究的問題:
(1)計算“60÷3=”應怎樣算?
(2)計算“600÷3=”應怎樣算?
(3)計算“240÷3=”應怎樣算?
(4)如何計算幾十、幾百、幾千除以一位數(shù)?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參考篇十六
1.做一做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訂正,并說算理。
2.練習三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訂正,并說其中幾題的算理,重點說。
9000÷3的算理。
3.做一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并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4.知識介紹:除號的由來。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參考篇十七
出示13頁情境圖,讓學生通過觀察,說出其中的數(shù)學信息。
引導學生根據(jù)數(shù)學信息提出問題,教師板書:
趙伯伯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王叔叔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李阿姨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1、解決第一個問題:趙伯伯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列出算式:60÷3=_(棵)。
(1)學生獨立思考。
20×3=60,60÷3=20;6÷3=2,60÷3=20;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做完后分別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2)動手操作,印證算理。
讓學生動手利用小棒、圓片、或回形針等擺一擺,如何把60平均分成3份,并找出每份是多少。擺完后讓學生說一說:把6個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個十,所以是20。(通過擺一擺,幫助有困難的學生理解算理,使算法直觀化。)。
(3)補充事例,舉一反三。
40÷260÷250÷5。
學生獨立做,并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2、解決第二個問題:王叔叔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讓學生先列式、試做,然后同桌說說是怎樣想的。
600÷3=200(箱)。
補充事例,舉一反三。
400÷2300÷3800÷2。
學生獨立做,并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3、基本練習,掌握算理。
40÷480÷49000÷3。
600÷2500÷58000÷4。
訂正時,讓學生分別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4、小結(jié)方法:口算整千、整百、整十的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就用幾個千、幾個百、幾個十除以一個數(shù),得數(shù)是幾千、幾百、幾十。
5、解決第三個問題:李阿姨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列式:240÷3=。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內(nèi)互相說一說,然后集體交流。
學生可能有兩種方法:3×80=240,240÷3=80;240是24個十,24個十除以3等于8個十,所以240÷3=80。
補充事例,舉一反三。
120÷6180÷33600÷4。
訂正時,讓學生分別說一說是怎樣想的。(計算時,可以把幾百幾十或幾千幾百看做幾十、幾百。)。
6.歸納概括,形成結(jié)論。
“怎樣計算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口算除法?”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jié):幾十、幾百、幾千除以一個數(shù),就等于幾個十、幾個百、幾個千除以一個數(shù),得數(shù)是幾十、幾百、幾千。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參考篇十八
1、由情境引出估算這個生活中的數(shù)學。引導學生知道是生活中的需要。
2、出示例題2,“你有什么樣的解答方法?”
3、學生一邊說,教師一邊列示124÷3≈,讓學生明白解決問題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4、讓學生多說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簡潔。
5、小結(jié),總結(jié)加強。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參考篇十九
1、使學生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了解平行四邊形的特點。
2、通過學生手動、腦想、眼看,使學生在多種感官的協(xié)調(diào)活動中積累感性認識,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探究平行四邊形的特點。
教學難點:讓學生動手畫、剪平行四邊形。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參考篇二十
本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包括三個部分,即加法、減法和加減法的驗算。根據(jù)《標準》的要求,筆算加減法限定于三位數(shù)加減三位數(shù),因此本單元主要講解三位數(shù)的加減法。本單元是在二年級下冊“萬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一)”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學生在此之前已經(jīng)學習了幾百幾十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本單元主要介紹三位數(shù)加減三位數(shù)中連續(xù)進位和連續(xù)退位減,這是學生學習筆算加減法的難點。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參考篇二十一
1、指名讀第一段,聽讀評價。
2、這一段向我們介紹了什么?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讓學生對課文第一段的內(nèi)容產(chǎn)生整體印象,把握主要內(nèi)容。)。
3、出示“槐鄉(xiāng)的山山洼洼……”句,說說: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么?
指名答,明確:槐花多、美。
哪些詞語表明槐花多、美?
想不想帶我們到槐鄉(xiāng)看一看?學生自由讀,指名感情朗讀。
4、出示“有的槐花……”句。自由讀,思考:
(1)這句話寫了什么?這兩句話中有幾個比喻句,分別把什么比成什么?
(2)讀一讀,從這比喻句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5、出示:“嗡嗡翁……啪啪啪……”句,
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聽到小蜜蜂在說什么?從小朋友的腳步聲中你聽到了什么?
指名答。
誰能讀出這種喜悅?
自由讀,指名讀,評議。(讓學生自己認識朗讀中的不足,自我糾正,自我提高。)。
齊讀。
6、出示:中午……這時候……在香海中了。
齊讀:你聞到了什么?有幾種味道?
從“浸在香海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美讀:讀出這種香氣四溢的感覺。
7、范讀課文,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還想到了什么?(這幾個問題的設計,讓學生從課文生發(fā)開去,展開想象的翅膀,聽弦外之音,會言外之意。)。
8、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參考篇二十二
1。講《猴子撈月》的寓言故事。猴子在路邊散步,看到天空高掛一輪圓月;猴子走到井邊,發(fā)現(xiàn)井邊有一輪圓月,猴子以為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聲叫喊,同伴扛來長長的網(wǎng)兜。眾猴子怎么也撈不出“月亮”。問題:“這是什么原因?”(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在生活中,你們好有沒有發(fā)現(xiàn)類似的現(xiàn)象?”(照鏡子時,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光滑的地板也會出現(xiàn)倒影等。)。
2。揭示課題。
(1)總結(jié),說明以上幾種現(xiàn)象的特征。
(2)板書課題:鏡子中的數(shù)學。
二、組織活動。
1。教師示范。
(1)在黑板上貼一個大的黑體字——“王”的一半。
(2)把鏡子放在虛線上(對稱軸),讓全班學生觀察鏡子里的圖形和整個圖形。
(3)讓學生說一說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發(fā)現(xiàn)?(看到“王”字,鏡子里的圖形是鏡子外圖形的對稱圖形。)。
(4)讓學生試一試。
2。試一試。
第(2)題。
(1)鏡子中的小女孩是舉起了左手,小女孩其實舉起的是哪只手?
(2)從鏡子你能知道現(xiàn)在是幾點嗎?
(3)小組討論:你發(fā)現(xiàn)了鏡子中有什么數(shù)學學問?究竟小女孩照鏡子時是幾時?
(4)小組代表匯報小組討論的成果。
3。小游戲。
模擬照鏡子的游戲。
師:假設蘇老師站在鏡子前,誰來做鏡子中的蘇老師呢?
(師生表演。)。
采訪鏡子中的人:你為什么能做得這么準確?
(同桌互相做游戲,請一組學生全班展示。)。
三、歸納小結(jié),提升認識。
師:今天同學們有什么收獲?你的心情怎樣?
(評析引導學生學會反思,培養(yǎng)學生的總結(jié)歸納能力,關注學生情感。)。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參考篇二十三
估計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教材安排這一內(nèi)容,目的讓學生在估量一些物體的長度中,逐步建立空間觀念,并養(yǎng)成估計的意識和習慣。
從復習已學過的長度單位入手,讓學生回憶了這些長度單位所表示的實際長度,通過復習幫助學生更清晰地建立長度概念,激發(fā)學生已有知識經(jīng)驗,為比較準確地進行估計做好準備。然后用四條長短不一的帶子,請學生從中選擇合適的帶子來包裝禮盒,使學生能夠利用生活經(jīng)驗得出太長的繩子和太短的繩子都不適合。在此基礎上很自然地出示了有關禮盒的一些信息——長10厘米,高5厘米,蝴蝶結(jié)需要40厘米,從而帶著復習了有關周長的內(nèi)容。
緊接著,便對判斷剩下的兩條帶子哪一條是70厘米展開了第一次活動。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注重營造寬松、民主、平等、互動的“顯性”學習化環(huán)境讓學生們充分利用起了自己的經(jīng)驗,尋求各種各樣的方式進行估計,并能加以總結(jié)。
之后在學生興趣最高漲的時候讓他們自己提出最想估計的物品,并在此基礎上加以選擇,讓學生進行了第二次活動。這次活動鞏固了學生對估計方法的掌握。
在第三次活動時,我將具體的物品抽象為具體的長度,請學生再一次估計。在這次活動中,學生進一步完善了估計的方法,再一次提高了估計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估計有著非常廣泛地應用,在新課程標準中,非常重視對學生估算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整節(jié)課在教學時,組織了多種多樣的活動,使學生積累豐富的感性經(jīng)驗,獲得了相應的長度的線段的表象,并使表象從模糊到清晰,估算的結(jié)果從很不精確到不很精確,甚至精確。讓學生逐步建立空間概念,并行成估計的意識和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