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陰教學設(shè)計(優(yōu)秀13篇)

字號: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我們應(yīng)該關(guān)注他們的成長和發(fā)展,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成長環(huán)境。在寫總結(jié)時,我們應(yīng)該關(guān)注事實和數(shù)據(jù),盡量客觀地進行分析和評價,避免主觀臆斷。接下來是一些實踐總結(jié)的范例,供大家參考。
    醉花陰教學設(shè)計篇一
    教學目標:
    1、體會敘事、寫景中抒發(fā)的感情。
    2、了解詩句含義,領(lǐng)悟詩詞的意境。
    3、熟讀背誦詩歌。
    教學重點及難點:
    1、忠而獲罪的憤慨。
    2、敘事、寫景、抒情的融合。
    教學設(shè)想:
    1、以朗讀、吟誦來體會詩歌所蘊含的感情。
    2、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及過程:
    一、導(dǎo)入課文。
    二、揭示目標。
    (同上)。
    三、檢查預(yù)習情況。
    1、給下列加點詞注音。
    朝奏()九重天()衰朽()。
    知汝遠來()瘴江()弊事()。
    2、填空:
    (1)本詩作者是()代(),字(),他倡導(dǎo)()運動,改變了當時的文風,推動了文學的發(fā)展。
    (2)寫出詩歌中描寫冬景的句子();為國家赤膽衷心袒露一片豪情的句子()。
    四、指導(dǎo)閱讀、感悟體會。
    1、學生自由朗讀全詩。
    2、簡介作者,了解背景。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陽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謚文,又稱韓文公。唐代著名文學家。文學上提出“文以載道”的觀點,與柳宗元同是古文運動倡導(dǎo)者,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元和十四年(819)正月上書諫迎佛骨,觸怒憲宗,由刑部侍郎貶為潮州刺史。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左遷,猶言下遷,古代貴右賤左,故將貶官稱為左遷。當韓愈到達藍田關(guān)時,他的侄孫韓湘趕來送行,于是寫了這首詩送給韓湘,抒寫忠而獲罪的憤慨、為國除弊的決心和眷戀朝廷的心情。
    3、自由朗讀,學生互相點評。
    要求:從字音、節(jié)奏、停頓、感情等方面入手。
    4、教師范讀全詩,體會老師對節(jié)奏與感情的處理。
    5、學生放聲朗讀,揣摩感受;也可相互之間交流心得,互相提高。
    6、齊讀全詩。
    五、譯釋詩句,了解大意。
    1、結(jié)合書下注釋,同桌互相譯釋詩句,圈點疑問。
    2、學生質(zhì)疑:
    (1)奏:向君主進言或上書,這里是獻上、呈上的意思。
    貶:降職。
    圣明:指天子。
    惜殘年:愛惜殘年的生命。
    藍關(guān):即藍田關(guān),又稱崾關(guān)。
    (2)詩的前四句皆敘“左遷”,后四句轉(zhuǎn)寫“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
    詩的開端直敘自己獲罪被貶的原因,第三四句申訴自己非罪遠謫的憤慨,第五六句寫征途中回望遠瞻,流露出隱隱的悲哀,結(jié)句更加沉痛地表達了將會客死他鄉(xiāng)的憂怨。
    (3)翻譯大意。
    早晨向朝廷呈上一封奏章,傍晚就貶往八千里外的潮陽。
    一心想替皇上消除國事中的弊政,哪里肯因為老病而顧惜殘年余命。
    陰云遮蔽秦嶺,不見家鄉(xiāng)何處;大雪阻塞藍關(guān),征馬不愿前行。
    我知你遠道而來的心意,好為我收尸于瘴氣彌漫的嶺南水濱。
    六、討論交流。
    1、詩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
    分析:1、肯將衰朽惜殘年。表明自己凜然無悔、剛直不阿的品格。
    2、這兩句借景語言情思。詩人忠而獲罪,遠貶潮陽,拋妻別子而南行,心中是極其傷痛的。這兩句詩就是通過景物描寫委婉地表達這種情感。
    云橫秦嶺、雪擁藍關(guān)語意雙關(guān),明寫天氣寒冷,暗寫政治氣候惡劣。上一句是回顧,詩人不獨系念家人,亦傷懷國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馬藍關(guān),大雪寒天,聯(lián)想到前路的艱危,因而徘徊不前?!榜R不前”其實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
    七、總結(jié)歸納,質(zhì)疑練習,拓寬延伸。
    1、這首詩敘事高度概括,寫景境界開闊,抒情真摯動人,三者融合一體,形成了悲愴壯美的藝術(shù)效果,讀來令人感慨不已。
    2、學生小結(jié),質(zhì)疑詢問。
    八、布置作業(yè)。
    1、完成課后練習,背誦全詩。
    2、預(yù)習下一課《錢塘湖春行》。
    醉花陰教學設(shè)計篇二
    1、結(jié)合詩人的生平、思想側(cè)重理解詩歌“凄切而不衰颯”的抒情特征。
    2、比較兩首貶謫詩表達的思想感情。
    3、初步掌握貶謫詩的一般特征。
    【教學重、難點】。
    理解本詩“凄切而不衰颯”的抒情特征。
    【教學課時】。
    1課時。
    一、導(dǎo)入。
    二、作者介紹。
    韓愈(768--824)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ね瑁婪Q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三歲而孤,受兄嫂撫育,早年流離困頓,有讀書經(jīng)世之志。元和十四年(819),憲宗迎佛骨入大內(nèi),他上表力諫,為此被貶為潮洲刺史。不久回朝,歷官國子祭酒、吏部侍郎等顯職。卒于長安,韓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強統(tǒng)一,反對藩鎮(zhèn)割據(jù)。
    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統(tǒng)的繼承者自居。他反對六朝以來的形式主義的駢偶文風,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領(lǐng)導(dǎo)了中唐古文運動。韓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如長江大河,渾浩流轉(zhuǎn)”(蘇洵《上歐陽內(nèi)翰書》)。有“韓潮蘇?!敝Q。
    韓愈的詩也有獨創(chuàng)成就,向來亦稱大家。其藝術(shù)特色,主要表現(xiàn)為奇特雄偉、光怪陸離。韓愈寫詩的方法,是“以文為詩”。
    潮州韓文公祠柱聯(lián):
    “辟佛累千言,雪冷藍關(guān),從此儒風開海嶠;(海嶠:近海多山之地,指嶺南地區(qū)。)。
    醉花陰教學設(shè)計篇三
    1、了解李清照及其代表作品的風格。
    2、理解內(nèi)容,體味意境。
    3、初步感受婉約詞的特點,能讀出詞的意境,能想景悟情。
    理解詞的內(nèi)容體會詞人的心境。
    能夠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詞。
    朗讀賞析,合作探究。
    一、自主學習,獲取新知。
    常識填空。
    1、常識填空。
    李清照(1084-1155),宋代派女詞人。號。她的詞富有真情實感,語言清新自然,流轉(zhuǎn)如珠,音調(diào)優(yōu)美,故名噪一時,稱為體。李清照的詞以為界,分為前后期,前期內(nèi)容多寫,詞風。后期內(nèi)容多寫,詞風。
    2、字音通關(guān)。
    薄霧()永晝()紗櫥()盈袖()。
    二、朗讀理解,整體感知:
    (一)朗讀練習。
    1、師范讀,生注意:字音、停頓、語氣、語調(diào)和情感的把握。
    2、生練讀后指名讀,師生共同予以點評,然后齊讀。
    (二)整體感知。
    這首詞所傳遞的最主要的情感是什么?應(yīng)該以怎樣的語調(diào)去讀?
    三、深入賞析,合作探究。
    1、這首詞哪一句話哪一個字體現(xiàn)了作者的情感?
    2、愁是抽象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如何去表現(xiàn)愁呢?在李清照之前有很多寫愁的高手,為我們寫愁樹立了榜樣。請找出一些例句,并總結(jié)出寫愁的方法。
    3、李清照是如何寫她的愁的呢?哪些字能體現(xiàn)出來?
    4、詞人為何而愁?
    鑒賞評價上片。
    1、具體說說詞的上片的內(nèi)容。(注意,學習詩詞要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不要像古文一樣原文翻譯,可以自由地發(fā)揮、補充。小組相互討論交流)。
    2、下面是我們的合作探究時間,請大家按小組討論,緊扣住“愁”字,以情景交融為方向,自由選擇詞作中的意象來進行簡要的鑒賞分析。
    (1)賞析“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2)賞析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3、上片小結(jié):
    鑒賞評價下片。
    1、我們先對下片作個整體品味,誰來翻譯一下下片的大意?
    2、“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一句寫的是佳景還是愁景?何以見得?
    3、賞析“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4、整體感悟下片內(nèi)容:
    四、總結(jié)歸納,領(lǐng)悟主旨。(師生共同概括詞的內(nèi)容和詞人的情感。)。
    五、聯(lián)系實際,拓展延伸。
    試背兩首李清照的詞作。
    1、《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沈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歐鷺。
    (表現(xiàn)少女天真爛漫的生活)。
    2、《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
    (描寫惜春憐花的感情)。
    六、當堂檢測,鞏固提升。
    1、表面上寫賞菊飲酒,實寫思念之情無法排遣的句子是:
    2、能使人想到一幅西風瘦菊、佳節(jié)冷落、佳人對花興嘆、憐花自憐的圖畫的句子是:
    3、描寫一系列美好的事物,美好的環(huán)境,點出雖處在舒適的環(huán)境中,但是心中仍有愁悶的句子是:
    4、膾炙人口的寫愁佳句,具體生動的夸張,傳達了無盡的相思之苦的詩句是:
    5、寫佳節(jié)思親,夜不能眠,寂寞冷清的句子是:
    醉花陰教學設(shè)計篇四
    教學目標。
    1.在反復(fù)朗讀的基礎(chǔ)上背誦。
    2.理解詩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理解詩詞的意境。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詩詞及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詩詞的意境。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方法。
    朗讀與小組合做。
    教學過程。
    1.簡介作家作品。
    2.找同學朗讀詩詞。
    3.聽錄音朗讀。
    4.賞析。
    頷聯(lián)緊承上兩句,進一步表明自己為國上書的心跡和冒死進諫的精神,抒發(fā)自己忠而獲罪的悲憤和老而志堅的勇氣。欲為和肯將對舉,分寸恰當,表明詩人雖遭貶卻不后悔的光明磊落的襟懷,使人如見他剛直不阿之態(tài)。
    頸聯(lián)宕開一筆,作者此時不僅系念家人,更多的是對祖國的感傷,對長安的留戀。立馬藍關(guān),大雪寒天,頓感前途渺茫,似乎連馬兒也為自己悲傷的不肯前進,流露了英雄失路之悲。
    尾聯(lián)照應(yīng)詩題的示侄孫湘,語意緊扣衰朽、殘年,向侄孫從容交代后事,進一步吐露出凄楚難言餓激憤之情。
    《別云間》,作者自從軍抗清至兵敗流于湘鄂之間,遠離家鄉(xiāng)已有三年之久。今天又以囚徒的身份回到故鄉(xiāng)。眼望著祖國大好河山淪陷于清兵之手,不禁淚流滿面。誰說天地之大,竟無容身之處。悲國哀己之意溢于言表。落入敵手,自知性命難保,要想向故鄉(xiāng)最后一別,心里是多么悲傷。但我堅強不屈的魂魄歸來的時候,將從空中看到高舉的抗清的.義旗在迎風飄揚。表明自己視死如歸的決心和抗清事業(yè)一定后繼有人的堅定信念。
    《醉花陰》,天空陰沉,漫長的白天薄霧濃云籠罩著多令人愁悶,獸形的銅香爐里瑞腦香料逐漸燃盡。一年一度的重陽佳節(jié)又到了,天氣漸漸的涼了,碧紗廚里,半夜已覺透骨涼。黃昏時節(jié),我端著酒來賞菊,只覺一股股幽香裝滿袖??纯醋约翰荒懿槐瘋?,西風卷起簾子,人比菊花還瘦。詞中塑造了一個多愁善感的閨中少婦的形象,表達了自己對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
    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詩詞。
    2.賞析你最喜歡的詩句。
    作者郵箱:wangxianshen123c@。
    醉花陰教學設(shè)計篇五
    原文:
    [宋代]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櫥通:廚;銷金獸一作:消金獸)。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人比一作:人似)。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薄霧彌漫,云層濃密,日子過得郁悶愁煩,龍腦香在金獸香爐中繚裊。又到了重陽佳節(jié),臥在玉枕紗帳中,半夜的涼氣剛將全身浸透。
    在東籬邊飲酒直到黃昏以后,淡淡的黃菊清香溢滿雙袖。此時此地怎么能不令人傷感呢?風乍起,卷簾而入,簾內(nèi)的人兒因過度思念身形竟比那黃花還要瘦弱。
    注釋。
    云:《古今詞統(tǒng)》等作“雰”,《全芳備祖》作:“陰”。永晝:漫長的白天。
    瑞腦:一種薰香名。又稱龍腦,即冰片。消:一本作“銷”,《花草粹編》等作“噴”。金獸:獸形的銅香爐。
    重陽:農(nóng)歷九月九日為重陽節(jié)。
    紗廚:即防蚊蠅的紗帳。櫥:《彤管遺篇》等作“窗”。
    涼:《全芳備祖》等作“秋”。
    東籬:泛指采菊之地。
    暗香:這里指菊花的幽香。
    銷魂:形容極度憂愁、悲傷。銷:一作“消”。
    西風:秋風。
    比:《花草粹編》等作“似”。黃花:指菊花。鞠,本用菊。
    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婚后所作,通過描述作者重陽節(jié)把酒賞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種凄涼寂寥的氛圍,表達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獨與寂寞的心情。
    “薄霧濃云愁永晝”,這一天從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滿著“薄霧濃云”,這種陰沉沉的天氣最使人感到愁悶難捱。外面天氣不佳,只好待在屋里。永晝,一般用來形容夏天的白晝,這首詞寫的是重陽,即農(nóng)歷九月九日,已到秋季時令,白晝越來越短,還說“永晝”,這只是詞人的一種心理感覺。時間對于歡樂與愁苦的心境分別具有相對的意義,在歡樂中時間流逝得快,在愁苦中則感到時間的步履是那樣緩慢。一個人若對“薄霧濃云”特別敏感,擔心白天總也過不完,那么,她的心境定然不舒暢。李清照結(jié)婚不久,就與相愛至深的丈夫趙明誠分離兩地,這時她正獨守空房,怪不得感到日長難捱了。這里雖然沒有直抒離愁,但仍可透過這層灰蒙蒙的“薄霧濃云”,窺見女詞人的內(nèi)心苦悶?!叭鹉X消金獸”一句,便是轉(zhuǎn)寫室內(nèi)情景:她獨自個兒看著香爐里瑞腦香的裊裊青煙出神,真是百無聊賴。又是重陽佳節(jié)了,天氣驟涼,睡到半夜,涼意透入帳中枕上,對比夫婦團聚時閨房的溫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語。上片寥寥數(shù)句,把一個閨中少婦心事重重的愁態(tài)描摹出來。她走出室外,天氣不好;待在室內(nèi)又悶得慌;白天不好過,黑夜更難挨;坐不住,睡不寧,真是難以將息?!凹压?jié)又重陽”一句有深意。古人對重陽節(jié)十分重視。這天親友團聚,相攜登高,佩茱萸,飲菊酒。李清照寫出“瑞腦消金獸”的孤獨感后,馬上接以一句“佳節(jié)又重陽”,顯然有弦外之音,暗示當此佳節(jié)良辰,丈夫不在身邊,“遍插茱萸少一人”,不禁叫她“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凹压?jié)又重陽”一個“又”字,是有很濃的感情色彩的,突出地表達了她的傷感情緒。緊接著兩句:“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丈夫不在家,玉枕孤眠,紗帳內(nèi)獨寢,難免有孤寂之感?!鞍胍箾龀跬浮保恢皇菚r令轉(zhuǎn)涼,而是別有一番凄涼滋味。
    下片寫重陽節(jié)這天黃昏賞菊東籬、借酒澆愁的情景。把酒賞菊本是重陽佳節(jié)的一個主要節(jié)目,大概為了應(yīng)景,李清照在屋里悶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強打精神“東籬把酒”來了??墒牵@并未能寬解一下愁懷,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瀾。重陽是菊花節(jié),菊花開得極盛極美,她一邊飲酒,一邊賞菊,染得滿身花香。然而,她又不禁觸景傷情,菊花再美,再香,也無法送給遠在異地的親人?!坝邪迪阌洹币痪?,化用了《古詩十九首》“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句意。“暗香”,通常指梅花?!笆栌皺M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就是北宋詩人林逋詠梅花的名句。這里則以“暗香”指代菊花。菊花經(jīng)霜不落,傲霜而開,風標與梅花相似,暗示詞人高潔的胸襟和脫俗的情趣。同時也流露出“馨香滿懷袖,路遠莫致之”的深深遺憾。這是暗寫她無法排遣的對丈夫的思念。她實在情不自禁,再無飲酒賞菊的意緒,于是匆匆回到閨房?!澳啦幌辍本鋵懙氖峭韥盹L急,瑟瑟西風把簾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陣寒意。聯(lián)想到剛才把酒相對的菊花,菊瓣纖長,菊枝瘦細,而斗風傲霜,人則悲秋傷別,消愁無計,此時頓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黃花瘦”作結(jié),取譬多端,含蘊豐富。
    此詞在藝術(shù)上的一個特點是“物皆著我之色彩”,從天氣到瑞腦金獸、玉枕紗廚、簾外菊花,詞人用她愁苦的.心情來看這一切,無不涂上一層愁苦的感情色彩。在結(jié)構(gòu)上自起句至“有暗香盈袖”,都是鋪敘筆法;而把節(jié)日離索的刻摯深情留在結(jié)拍,使它如高峰突起?!澳啦幌?,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成為全篇最精彩之筆。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詩詞中不乏類似的句子,這是因為正是“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三句,才共同創(chuàng)造出一個凄清寂寥的深秋懷人的境界?!澳啦幌辍?,直承“東籬把酒”以“人擬黃花”的比喻,與全詞的整體形象相結(jié)合?!昂熅砦黠L”一句,更直接為“人比黃花瘦”句作環(huán)境氣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出一幅畫面:重陽佳節(jié)佳人獨對西風中的瘦菊。有了時令與環(huán)境氣氛的烘托,“人比黃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托,此句也才能為千古傳誦的佳句。
    此詞的另一個特點是含蓄。唐司空圖認為含蓄的主要特征是:“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不涉及,若不堪憂?!保ā对娖贰ず睢罚淖置嫔峡矗@首《醉花陰》沒有寫離別之苦,相思之情,但仔細尋味,它的每個字都浸透了這一點。從她不時去看香爐里的瑞腦燃燒了多少(也即時間過去了多少)的細節(jié)中,讀者可以感到她簡直是度日如年。白天好不容易挨過去了,晚上更加難捱。李清照不直接寫“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而是寫失眠,寫一直到半夜都沒有睡著??磥硭恢皇巧眢w感到?jīng)?,主要的還是內(nèi)心感到?jīng)?。于是她對趙明誠那苦苦思念之情便從字里行間洋溢而出。讀罷全詞,一位不堪忍受離別之苦的少婦形象生動地立在讀者眼前。
    全詞明白如話,沒有冷澀難懂之處,表達的感情卻十分深沉細膩。暢達與深沉相結(jié)合,這正是李清照詞風的一個重要特點。
    醉花陰教學設(shè)計篇六
    1.體會敘事、寫景中抒發(fā)的感情。
    2.了解詩句含義,領(lǐng)悟詩詞的意境。
    3.背誦詩歌。
    教學設(shè)想。
    (一)重點難點:
    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和境界。
    (二)教學方法:
    以朗讀、吟誦來體會詩歌所蘊含的感情。
    (三)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及過程。
    二、檢查預(yù)習情況。
    三、指導(dǎo)閱讀、感悟體會。
    1.學生自由朗讀全詩。
    2.簡介作者,了解背景。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陽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謚文,又稱韓文公。唐代著名文學家。文學上提出“文以載道”的觀點,與柳宗元同是古文運動倡導(dǎo)者,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元和十四年(819)正月上書諫迎佛骨,觸怒憲宗,由刑部侍郎貶為潮州刺史。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左遷,猶言下遷,古代貴右賤左,故將貶官稱為左遷。當韓愈到達藍田關(guān)時,他的侄孫韓湘趕來送行,于是寫了這首詩送給韓湘,抒寫忠而獲罪的憤慨、為國除弊的決心和眷戀朝廷的心情。
    3.自由朗讀,學生互相點評。
    要求:從字音、節(jié)奏、停頓、感情等方面入手。
    4.教師范讀全詩,體會老師對節(jié)奏與感情的處理。
    5.學生放聲朗讀,揣摩感受;也可相互之間交流心得,互相提高。
    6.齊讀全詩。
    四、譯釋詩句,了解大意。
    1.結(jié)合書下注釋,同桌互相譯釋詩句,圈點疑問。
    2.學生質(zhì)疑:
    (1)奏:向君主進言或上書,這里是獻上、呈上的意思。
    貶:降職。
    圣明:指天子。
    (2)詩的前四句皆敘“左遷”,后四句轉(zhuǎn)寫“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
    詩的開端直敘自己獲罪被貶的原因,第三四句申訴自己非罪遠謫的憤慨,第五六句寫征途中回望遠瞻,流露出隱隱的悲哀,結(jié)句更加沉痛地表達了將會客死他鄉(xiāng)的憂怨。
    (3)翻譯大意。
    早晨向朝廷呈上一封奏章,傍晚就貶往八千里外的潮陽。
    一心想替皇上消除國事中的弊政,哪里肯因為老病而顧惜殘年余命。
    陰云遮蔽秦嶺,不見家鄉(xiāng)何處;大雪阻塞藍關(guān),征馬不愿前行。
    我知你遠道而來的心意,好為我收尸于瘴氣彌漫的嶺南水濱。
    五、討論交流。
    1.詩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
    分析:
    1.肯將衰朽惜殘年。表明自己凜然無悔、剛直不阿的品格。
    2.這兩句借景語言情思。詩人忠而獲罪,遠貶潮陽,拋妻別子而南行,心中是極其傷痛的。這兩句詩就是通過景物描寫委婉地表達這種情感。
    云橫秦嶺、雪擁藍關(guān)語意雙關(guān),明寫天氣寒冷,暗寫政治氣候惡劣。上一句是回顧,詩人不獨系念家人,亦傷懷國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馬藍關(guān),大雪寒天,聯(lián)想到前路的艱危,因而徘徊不前。“馬不前”其實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
    六、總結(jié)歸納。
    這首詩敘事高度概括,寫景境界開闊,抒情真摯動人,三者融合一體,形成了悲愴壯美的藝術(shù)效果,讀來令人感慨不已。
    七、導(dǎo)入《西塞山懷古》:
    以前同學們學過的“金陵五題”組詩里的《石頭城》、《烏衣巷》,就屬于詠史懷古詩。學生一起背誦這兩首詩:
    石頭城。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組古詩對金陵五處有代表性的古跡進行了吟詠,對發(fā)生在這一歷史環(huán)境中的歷史事件進行了評說,以漢明自己的政治觀點。
    這幾首詩的作者是:劉禹錫。今天咱們再來學習一首他的懷古詩:《西塞山懷古》。
    八、簡介作者: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人。他是中唐時期杰出的詩人、進步的思想家和哲學家。晚年曾任太子賓客,后世稱劉賓客。諷喻詩、竹枝詞、懷古詩是劉禹錫詩集中最有成就的作品,尤其是后兩者在中國詩歌史上更有突出的地位。劉禹錫一向反對藩鎮(zhèn)割據(jù),渴望四海統(tǒng)一,《西塞山懷古》就表達了詩人這種強烈的愿望。
    九、朗讀與背誦課文。
    范讀——學生齊讀——自己讀——背誦。
    十、解題:西塞山,在今湖北大冶東面的長江邊,形勢險峻,是六朝有名的軍事要塞。長慶四年(八二四年)劉禹錫由夔州刺史調(diào)任和州刺史,沿江東下,途經(jīng)西塞山,即景抒懷,寫下此詩。
    十一、賞析課文:
    首聯(lián)寫出了什么氣勢?那兩個字用得好?詩詞前兩句寫西晉王濬率領(lǐng)著高大威武的戰(zhàn)船,順江而下,討伐東吳,金陵城中的士氣黯然消失。一“下”:符合地里形式——上有向下游進軍,符合歷史事實——西晉攻下了東吳;一“收”,東吳的望風披靡,自孫吳以來,凡是建都金陵的王朝,都相信自己占據(jù)了這龍蟠虎踞的有利地形便可以永保江山穩(wěn)固,所謂的“金陵王氣”對統(tǒng)治者都起過強心作用。事實呢,在王俊軍隊的強勁攻勢下,“金陵王氣”黯然收斂,孫吳王朝徹底覆滅了。不僅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個個短命。
    頷聯(lián):思考此聯(lián)把晉吳之戰(zhàn)的形勢從哪些方面作了形象地描繪?什么手法?“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從形象上看,一橫一豎,一下沉一高揚;從色彩上看一邊是晉軍燒毀鐵鎖的沖天火光,一邊是投向的白旗;從氣氛上,晉軍得勝趾高氣揚,東吳兵敗無限凄慘。對比的手法。煞費苦心的“千尋鐵鎖”也不能挽回敗局,長長的鐵鏈極不情愿地沉入到江底,投降的白旗卻寂靜冷清地掛在石頭城頭上?!俺痢焙汀俺觥眱蓚€字也極其細膩傳神,點出孫吳政權(quán)氣息奄奄、日薄西山之頹勢和潰敗時的驚慌失措之丑態(tài)。這四句詩簡潔,洗練,在對比中寫出了戰(zhàn)爭雙方的強弱,更寫出了勝利者那種摧枯拉朽、咄咄逼人,而失敗者黯然失色,倉皇逃竄的神態(tài)。
    然而,詩歌本義并不在描寫這場恢弘的戰(zhàn)事。我們更深一層想,一個既具有天然的地理優(yōu)勢,又擁有強大的防御工事的要津,為什么在轉(zhuǎn)眼間就化為烏有了呢?我們從作者的另一首詩歌《金陵懷古》中就可以找到答案:“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泵裥乃常魏巍疤靿q”都會是“得民心者”的通途。這兩聯(lián)都是詠史詩的敘述部分,首聯(lián)是總敘,聲勢逼人;次聯(lián)是具體描繪,形象生動。
    下面就是核心內(nèi)容了:感與論。
    頸聯(lián):“人世幾回傷往事”或許并不僅僅指上文西晉王濬進攻東吳的事,金陵經(jīng)歷了若干的朝代的興亡,這樣的興亡交替都讓后人浩嘆,升起傷懷之感,但金陵古城卻“山形依舊枕漢流”。一個國家的興衰起決定作用的不是地勢的險要而是人事的治亂。“江山不管興亡恨,一任斜陽伴客愁”,包佶的《再過金陵》正是這句詩的最好注腳。
    尾聯(lián):由懷古而感今,第七句詩由悲轉(zhuǎn)喜,詩人生活的年代四海為一家,天下統(tǒng)一了。所以西塞山的故壘,就已廢止不用,如今長滿蘆葦,在秋風中颯颯作響。這里有贊頌,有慶幸但更深層次的是提醒,是警誡。安史之亂使唐朝岌岌可危;亂后,河北,山東藩鎮(zhèn)割據(jù)局面愈演愈烈,時刻威脅著唐王朝的安全。眼前的升平景象不知道哪天會被烽火打亂;如今長滿蘆葦?shù)墓蕢荆恢滥奶煊謺兂蓱?zhàn)爭的前沿。曾經(jīng)的“金陵王氣”,曾經(jīng)的“西晉樓船”,今天都成為了一片荒涼之地;曾經(jīng)雄踞一方,不可一世的割據(jù)勢利,今天也只是人們“傷”的陳年往事。詩人在縱橫開闔,酣暢流利的敘事描寫當中,對重新抬頭的割據(jù)勢力做了迎頭痛擊——歷史的大流永遠是“大一統(tǒng)”,民心所向,不以割據(jù)者的意志為轉(zhuǎn)移,想要分裂國家,發(fā)動戰(zhàn)爭,最終也不過就是徒讓后人“傷往事”而已。
    十二、課堂總結(jié)與布置作業(yè)。
    1.背誦這兩首詩,思考“品讀與探討”第一題。
    2.完成“積累運用”五至七題。
    醉花陰教學設(shè)計篇七
    李清照、趙明誠情投意合、琴瑟和諧,怎奈明誠宦游在外,清照獨守空閨,在佳節(jié)又至,人卻天各一方之際,清照借詞抒情,以慰相思之苦。這首玲瓏的小詞,選取“永晝”“半夜”“黃昏”三個特定的場景,通過對景物、心理、動作的細節(jié)描繪,抒寫了一個閨中少婦的孤獨寂寞以及刻骨的相思之愁,但這種愁是明麗而纏綿的,是“一種相思,兩處閑愁”,而非“剪不斷、理還亂”的離亂之愁。
    李清照,學生并不陌生,《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兩詞在初中階段均已學過,想來學生對李清照婉約的詞風以及她南渡前后的經(jīng)歷應(yīng)該有所了解。但對于“易安體”的特點、以及詞中所體現(xiàn)的人性人情美恐了解較少,另外,對課標中所要求的“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lǐng)悟作品的豐富內(nèi)涵,體會其藝術(shù)表現(xiàn)力”的能力方面還有所欠缺,所以能否借助想象入情入境,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真正和作者產(chǎn)生共鳴,也還是個問題,因此,這應(yīng)該是教學的重點、難點。
    1、品味語言,理解“閑愁”的特點,感知人性人情之美;掌握《醉花陰》的抒情藝術(shù);
    2、比較閱讀,了解“易安體”的藝術(shù)特征,了解李詞多方面的風格美。
    教學難點:進入詩境,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了解人性人情之美。
    2.過程方法目標:誦讀中明情、品味中悟情、比較中辨情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正確對待閨情詞中的婉約細膩的感情,欣賞其中彰顯的人性人情之美,感受李清照柔弱女子的陽剛豪放的一面。
    多媒體。
    “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章有后主遺風”。這個大明湖畔的絕代詞人就是李清照。她,我們并不陌生,初中時學過她的《如夢令》《武陵春》,昨天又請大家預(yù)習了《醉花陰》,相信我們對她有了初步的了解。你以為她是怎樣的人呢?說說你對她的認識。
    生答。師小結(jié)學生可能想到的答案:多情、閑適、柔媚、多才多藝、命運多舛是現(xiàn)在同學們對李清照的認識。相信這堂課結(jié)束后,你對她的了解會更深入一些。
    師:詩歌是一門聽覺的藝術(shù),它的本質(zhì)在于抒情。請你帶著對這首詩歌理解的感情深情誦讀。
    1.個別朗讀。
    2.自主評價。
    3.誦讀提示:讀對節(jié)奏,讀出韻腳,讀出情味。
    4.教師范背。
    師生討論后明確:愁。
    2、作者為什么愁?你了解類似的愁嗎?
    師生對話,教師小結(jié):這首詞以愁發(fā)篇,一開篇就愁云籠罩,重陽無陽,有高難登,詩興難發(fā),此一愁也;丈夫遠離,獨飲悶酒,此二愁也;秋風颯颯,菊殘人瘦,此三愁也。此愁是相思之苦,是寂寞之痛。三愁聚集一處,于是借酒銷愁,但“借酒銷愁愁更愁”,何況“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呢!因而,“為伊消得人憔悴”,“瘦”就在所難免了。(邊總結(jié)邊板書)這種愁我們在“不見復(fù)關(guān),泣涕漣漣”中感受過,在“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中體味過,在“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遙想過,在“你寂寞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中領(lǐng)略過,甚至我們在戀愛中的哥哥、姐姐落寞的眼神中發(fā)現(xiàn)過。這種人性人情之美就是詩歌、也是一切文學作品穿越時空魅力永存并深深打動我們的原因。
    溫馨提示:鑒賞古詩詞要發(fā)揮想象、借助聯(lián)想和類比,調(diào)動生活積累,以便置身詩境,緣景明情。
    3、選用詞中意象,擬寫下聯(lián):
    上聯(lián):愁滿佳節(jié),永晝難熬夜初涼;
    參考答案:酒對東籬,西風消魂人空瘦。
    4、當堂背誦。
    學生討論交流。
    教師準備:
    “永”:即“長”。時近重陽,已白日漸短,作者卻以為長,可見百無聊賴之感,寂寞孤獨之深。
    “又”:佳節(jié)又至,而人依舊天各一方,可見離別時間之長,令人不堪忍受。
    “薄霧濃云”:勾畫出重陽節(jié)暗淡陰沉的天氣,烘托出一種沉郁的氣氛。此為環(huán)境烘托愁情。
    “把酒”:兩人對飲,方有雅趣,可現(xiàn)在花間獨酌,形單影只,那一口口的淡酒,是相思的血淚呀!此為用細節(jié)寫愁。
    “銷魂”:直抒胸臆,點明刻骨相思。
    溫馨提示:讀書切忌在匆忙,涵詠工夫興味長。詩詞鑒賞要注意咬文嚼字,揣摩感情。
    2.師:關(guān)于這首詞,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穿插課后習題中《醉花陰》的故事,)請問,這三句好在什么地方?請自主賞析“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辈⒔涣鳌?BR>    教師準備:以“黃花”自喻,讓人聯(lián)想起少婦因思夫而憔悴的面容,即含蓄又富有美感,同時,黃花傲霜的美質(zhì),更能烘托出詞人高潔的情懷,意韻豐富。而“瘦”呼應(yīng)上闋的“愁”,使上下闋由淺入深,渾然一體。而人瘦勝于花瘦,最深摯最含蓄地表達了詞人的離思之重,給人以余韻綿綿、美不勝收之感。
    溫馨提示:分析名句從修辭、情感角度闡述,還要有篇的意識。
    明確:清照重陽獨酌,切身感受,有感而發(fā),明誠則代人立言,難免隔靴搔癢。再加上清照終身未育,古人云:不孝有三,無后為大。雖然與明誠情投意合,但女人弱勢的地位,清照恐不得不憂,所以她的情感比明誠要復(fù)雜得多呀!正如魯迅說:“從血管里噴出的都是血,從水管里流出的都是水?!?BR>    如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兑患裘芳t耦香殘玉簟秋》。
    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鳳凰臺上憶吹簫》。
    溫馨提示:詩詞背誦積累要有整合意識,冰糖葫蘆式的記憶效果更明顯。
    5.讀了這些閨情詞,你能感受到李清照詞作的特點嗎?
    小結(jié):詞風婉約,多用白描,語言清麗淺近,意境自然渾成,后人謂之“易安體”。
    ——在在程朱理學盛行的宋代,一女子能如此大膽直白地表達思夫之情,是需要勇氣和膽量的。
    溫馨提示:理解詩歌要學會由個性到共性,由個別到一類,以收舉一反三之效果。
    小結(jié):這兩類詞寫于不同時期。李清照一生經(jīng)歷以宋室南渡為界,前期書香門第給了她良好的文化教養(yǎng),與趙明誠琴瑟和諧讓她飽嘗幸福,所以此時雖愁,但還有詩酒自娛的閑適,還有暗香盈袖的浪漫,這愁是明麗而纏綿的,是“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閑適之愁。后期,國家風雨飄搖,丈夫先她而去,她只身一人顛沛流離,漂泊江南,此時正值暮春,斷紅狼籍,徒留塵香,這愁是慘痛而凄絕的,是“剪不斷,理還亂”的離亂之愁。離別之怨、相思之苦為南渡前愁詞的基本旋律,《醉花陰》是代表;身世之悲、家國之痛為南渡后愁詞的主題音樂,《武陵春》是典型。解讀詩詞,應(yīng)學會知人論世。
    1、李清照是北宋詞壇婉約詞之宗,然其亦有豪放之作,說說你所知道的李清照豪放風格的詩詞。
    2、出示《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及《夏日絕句》,并說說這兩首詩詞給了你這樣的感受。
    小結(jié):《夏日絕句》中憂國之念,恢復(fù)之志,不下陸游《書憤》,顯示其性格剛烈一面。在《漁家傲》中,詞人通過神奇瑰麗的想象,把自己置身于廣袤無垠的太空,不顧“路長”“日暮”,在九萬里風的推動下,泠然作海外行。反應(yīng)了李清照不滿現(xiàn)狀,要求打破沉悶狹小生活空間的愿望。雖然詞中沒有出現(xiàn)象《烏江》詩的直語豪言,但我們能感受到李易安不遜須眉的那份颯爽豪氣,梁啟超就說“此絕似蘇、辛派”。
    小結(jié):西諺云,我心里有猛虎在細嗅薔薇。任何一個出色的作家,他都不會只有一種風格。豪放如“大江東去”的東坡者,也有“十年生死兩茫?!钡耐窦s。清照也具有這種剛?cè)嵯酀拿馈?BR>    溫馨提示:要全面了解一個人的詩歌風格,避免以偏概全。
    1.深情誦讀,吟詠詩韻;
    2.置身詩境,緣景明情;
    3.含英咀華,領(lǐng)略語言;
    4.分析手法,以明技巧;
    5.知人論世,以明其本。
    梁衡說,李清照是亂世中的美神。誠哉斯言,清照之美,美在其剛?cè)嵯嗑葷脑娫~,美在其真摯動人的情感,美在其冠絕一時的才情,更美在其大膽追求自我的執(zhí)著以及面對黑暗的錚錚鐵骨。斯人已沒,而其留風余韻必將澤被后人。
    1.課下搜集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詩詞,運用本節(jié)課學到的知識重點探討其內(nèi)容、詞風的變化及其原因,寫一篇鑒賞小論文。(選做)。
    2.幾年前,有教授出書——《莫道不銷魂——楊雨解秘李清照》,聲稱李清照好酒,德行有虧。請你搜集并研究她的和酒有關(guān)的詩詞,然后作一回應(yīng)。(選做)。
    3.課外閱讀梁衡《亂世中的美神》,加深對李清照的了解。(必做)。
    一堂課,一首小詞《醉花陰》到底應(yīng)該帶領(lǐng)學生學什么?這是我考場上拿到考題后思考的首要問題。教教材還是用教材教?突然,靈光乍現(xiàn),這個問題浮現(xiàn)在我腦海中。對!用教材教!于是,就有了這個“一堂課,一首詞,一個人,一種類型”的設(shè)計思路。所以,我積極主動地開發(fā)出自己的教學內(nèi)容:我要教的不是這首詞本身,而是通過對這首詞的學習,讓學生掌握詩詞鑒賞的方法、全面了解李清照其人其作。另外,新課標強調(diào)詩詞學習要“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lǐng)悟作品的豐富內(nèi)涵,體會其藝術(shù)表現(xiàn)力”,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設(shè)計了點評的環(huán)節(jié)。而比較閱讀,對趙明誠不敵李清照的思考,既是為了了解李清照不同時期詞作特點,同時也為了落實探究能力的發(fā)展。而實際的教學效果也表明學生在“積累整合”“感受鑒賞”“思考領(lǐng)悟”“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方面有所發(fā)展?!皯?yīng)用拓展”的能力則希望在完成習題時得到加強。
    醉花陰教學設(shè)計篇八
    2.理解內(nèi)容,體味意境。
    李清照: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早期生活優(yōu)裕,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jù)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diào)感傷,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
    背景:此詞是李清照前期作品。當時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遠游在外,李清照寫了這首詞寄給丈夫,用婉轉(zhuǎn)含蓄的筆調(diào),表達了無比深厚的相思之情。詞以重陽為背景,喻佳節(jié)思親之意。
    1.“永晝”是漫長的白天。作者為什么會為白天漫長而發(fā)愁?作者為什么會感覺白天會漫長?——因為丈夫不在身邊,作者倍感孤獨寂寞,因此而感覺到白天漫長,也因此發(fā)愁。
    2.“瑞腦消金獸”這一景物有何特點?是從誰眼里看出來的?
    ——這一景物是變化的,但變化極為緩慢,不是長時間注意,根本看不出來變化。這一景物是從作者眼里看到的。作者兩眼緊盯著香爐,希望香燃得快一些,但香卻燃得非常緩慢。表明作者極盼無聊的白天趕緊過去的焦急心情,實際是寫孤獨難耐。
    3.“佳節(jié)又重陽”喻每逢佳節(jié)備思親之意。
    4.“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此句中的“涼”指什么?
    ——這里的“涼”表面上寫的是天氣涼——秋天了——實際上是寫內(nèi)心的孤寂凄涼。涼意透帳,實際是涼穿心啊。還是寫孤獨難耐。
    5.上片寫了詩人孤獨的處境,寫詩人寂寞的心緒。
    6.東籬,泛指菊園,因陶淵明有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因此,后世用“東籬”泛指菊園。黃錯后獨自一人賞菊,看似快樂,實則更添惆悵。
    7.“暗香盈袖”是寫自己的品格,志節(jié)不變,如花之香?!叭吮赛S花瘦”是一個比喻,與人的愁思相符。人因消魂而變得消瘦,憔悴,極寫了作者因思念丈夫而產(chǎn)生的刻骨銘心的離愁。
    8.詞人形象:日夜思念丈夫,愁情滿懷的少夫人形象。
    1.背誦并默寫這首全詩。
    2.搜集李清照的其他的詩,讀給大家聽。
    醉花陰教學設(shè)計篇九
    教材選了李清照的兩首詞——《醉花陰》和《如夢令》,均屬于李清照的前期作品,即便是寫惜花、寫離愁,仍格調(diào)清新,筆法自然,毫無矯飾。充分體現(xiàn)了李清照作為一代“婉約詞宗”的大家風范。
    《醉花陰》講述的是作者李清照在丈夫趙明誠長期外出做官之時,獨自把酒賞菊過重陽的事。詞中作者通過一系列畫面把自己對丈夫刻骨銘心的思念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因為是詞,所以本文的語句顯得含蓄,單從詞的字面上看,學生不易讀懂,因此本文的教學光靠朗讀是遠遠不夠的,重點放在賞讀詩句上,通過賞讀分析進而體會詩人的情感。
    《如夢令》寫惜花之情,此詞篇幅短小,但意趣橫生,主要以對話形式加以表現(xiàn),很有生活情趣。全詞猶如一場獨幕劇,環(huán)境氛圍、人物的對白、動作、神態(tài)、心里活靈活現(xiàn),躍然紙上。限于課堂時間限制,在教材處理時不能兼顧,只能一主一次——重點賞析《醉花陰》,而將《如夢令》作為當堂檢測,點到為止。
    因為該兩首詩編入選修課本,而且之前學過李清照的幾首詞,所以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不在于基礎(chǔ)知識和常識,而在于通過比較、分析、閱讀,對李清照對李清照其人、其創(chuàng)作有一個更為全面的認識和把握。鑒于此,我確定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賞讀《醉花陰》,體會詞中婉約蘊藉的情感,充分感受主人公相思的凄苦與美麗,體悟詞人高雅的品格和非凡的勇氣。
    2、涵詠體味李清照詞自然巧妙的藝術(shù)手法和意境,提高審美情趣。
    3、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過作品初步了解其創(chuàng)作主題及風格。
    強調(diào)誦讀、引導(dǎo)賞析、比較閱讀。
    1、搜集李清照的相關(guān)圖片和照片,制作ppt。
    3、印發(fā)學案,指導(dǎo)學生復(fù)習回顧之前學過的李清照的作品。
    醉花陰教學設(shè)計篇十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過作品初步了解其創(chuàng)作主題及風格。
    2、了解個人的生活遭遇和創(chuàng)作的密切關(guān)系。
    3、初步感受婉約詞的特點,能讀出詞的意境,能想景悟情。
    1、疏通“詞”義,理清思路,感受李清照婉約的詞風。
    2、把握詞人的思想情懷,體會用語精美、淺俗、清新的藝術(shù)特色。
    3、通過本詞的學習,掌握鑒賞詞的一般方法,并學會運用。
    培養(yǎng)熱愛古典詩詞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養(yǎng)、審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1、能總結(jié)詞的意境,體會詞的意境美。
    2、體會作者通過描寫自己生活的方式來創(chuàng)造意境的好處。
    1、鑒賞詞的意境美,詞中蘊含的細膩情感,培養(yǎng)自己的情感體驗;
    2、品味語言美、音樂美,掌握藝術(shù)手法。
    (重點內(nèi)容:學情分析、教法設(shè)計、學法指導(dǎo)、分類推進措施)。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解讀李清照的《醉花陰》,看她將向我們講述世間怎樣的情感故事。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學家,章丘明水(今屬濟南)人。以詞著名,兼工詩文,并著有詞論,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譽。
    李清照她出生于一個愛好文學藝術(shù)的士大夫家庭,與太學生趙明誠結(jié)婚后一同研究金石書畫,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變后,她與趙明誠避亂江南,喪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來趙明誠病死,她獨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華一帶,在凄苦孤寂中度過了晚年。她是一位在詩、詞、文、賦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長、最有名的是詞。她早年曾做《詞論》,主張「詞,別是一家」。注重詞體協(xié)音律、重鋪敘、有情致的特點,并批評了從柳永、蘇軾到秦觀、黃庭堅等詞家的不足。
    李清照是最有才華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時過目不忘,出語驚人,博覽群書。齊魯壯麗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創(chuàng)作靈性,少女時代即名噪一時,嶄露崢嶸。
    婚后,清照與丈夫情投意合,如膠似漆,"夫如擅朋友之勝"。然而好景不長,朝中新舊黨爭愈演愈烈,一對鴛鴦被活活拆散,趙李隔河相望,飽嘗相思之苦。
    (重點內(nèi)容:學情分析、教法設(shè)計、學法指導(dǎo)、分類推進措施)。
    (想象一幅畫面——西風瘦菊,佳人對花興嘆的畫面)。
    (學生賞析老師訂正、點撥、補充。)。
    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殫精竭慮,編撰《金石錄》,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清照文詞絕妙,鬼斧神工,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被尊為婉約宗主,是中華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
    李清照的詞可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兩期。前期詞主要描寫傷春怨別和閨閣生活的題材,表現(xiàn)了女詞人多情善感的個性。如《如夢令》描寫惜春憐花的感情: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
    另一首:《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沈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歐鷺。
    她后期詞則充滿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濃重傷情調(diào),從而表達了對故國、舊事的深情眷戀。如《聲聲慢》上片表現(xiàn)詞人「尋尋覓覓」,又無所寄托的失落感,以及在「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環(huán)境中獨自傷心的神態(tài)。下片觸景生情、悲秋自憐:「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全詞語言明白、節(jié)奏急促,情調(diào)凄婉。另一首有名的《永遇樂》由「元宵佳節(jié)」引起感傷,追懷往日的「中州盛日」。下片寫到: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全詞流露出對國家變故、昔樂今哀的深切悲痛之情,后來宋末詞人劉晨翁讀此詞,不禁「為之淚下」。
    李清照的詞獨具一家風貌,被后人稱為「易安體」。李詞的主要特點有:一是以其女性身分和特殊經(jīng)歷寫詞,塑造了前所未有的個性鮮明的女性形象,從而擴大了傳統(tǒng)婉約詞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內(nèi)涵。二是善于從書面語言和日??谡Z里提煉出生動曉暢的語言;善于運用白描和鋪敘手法,構(gòu)成渾然一體的境界。
    請同學來朗讀這首詞,讓我們從中更好的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生朗讀,師生點評。
    小組自由朗讀,說說自己這首詞的感情基調(diào)是什么樣的?用自己的話概括本詞的內(nèi)容。
    感情基調(diào):寂寞、憂郁重陽佳節(jié)獨守空閨,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緒。這首詞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趙明誠分別之后所寫,表達了重陽佳節(jié)獨守空閨,思念丈夫的寂寞與孤寂的愁緒。
    詞的語言具有凝練,含蓄的特點。所以文章中的每個詞句都可能會有很深刻的內(nèi)涵或者包含著豐富的情感。下面我們就一起再讀課文,并到詞句中去挖一挖,試試能挖出多少字面以外的東西。
    上片與秋涼情景,由白天寫到夜晚,愁苦孤獨之情充滿其中。
    首二句就白晝來寫:“薄霧濃云愁永晝”。這“薄霧濃云”不僅布滿整個天宇,更罩滿詞人心頭。
    “愁永晝”——天為什么永遠都不黑呢,這是因為心情煩躁和憂愁,所以才會覺得時間特別的漫長。
    愁什么呢?愁親人久別,不知一切可好。愁不知何日才是歸期,自己何時才能結(jié)束這種孤苦伶仃,獨守空房的日子。
    師:能想象一下當時詩人的形象嗎?
    生:一個消瘦的女子凄涼地站在窗口呆呆看著香爐內(nèi)青煙一點點上升,變淡,直至無形。她站得累了,頭仰得酸了,但頭頂上的太陽卻仍在原處徘徊不前。
    (重點內(nèi)容:學情分析、教法設(shè)計、學法指導(dǎo)、分類推進措施)。
    師:此愁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瑞腦消金獸”,寫出了時間的漫長無聊,同時又烘托出環(huán)境的凄寂,天氣陰沉,香已燃盡渲染寂寥無聊的環(huán)境氛圍,“佳節(jié)又重陽”點明時令,也暗示心緒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
    “消金獸”的“消”——消失,消融。為什么想到消融?它寫出了香爐內(nèi)的香在一寸寸的消解融化,香氣卻一點點的彌散在房間的每個角落了。而消失卻有灰飛煙滅之感,既看不出過程也看不到效果。
    好一個消融,冰消融后留下個春天,香消融后留下個相思。
    “佳節(jié)又重陽”的“又”有“再”的意思,本來一年一度的'重陽佳節(jié)都是全家人團聚,一起登高,賞菊的好日子,但在孤獨的作者看來,這個重陽無疑再次勾起了自己對遠方丈夫的思念,一個又字包含了詞人無盡的傷感和惆悵之情,真是舉世皆樂我獨愁呀。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佳節(jié)時本應(yīng)夫妻團圓、共同飲酒賞菊,而如今只有自己,所以,才會“玉枕紗廚,夜半涼初透”的?!俺酢笔怯小皠倓偂钡囊馑迹纭凹矣行∨蹰L成”,但在這里譯成“開始”更加貼切一點。因為一天中最冷的時候不是在夜半,而是在日出前后,從夜半時起,氣溫才開始持續(xù)下降,還沒有真的涼透。這個“初”表明氣溫開始下降,還沒有涼透,但我覺得這個“透”不僅僅指溫度上的涼,更指作者心理上的悲涼,孤枕難眠之時,連心都涼透了。這種涼,既是身體之涼,更是心里之凄涼,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玉枕紗廚”這樣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與詞人特殊的感受中寫出了透人肌膚的秋寒,暗示詞中女主人公的心境。)而貫穿“永晝”與“一夜”的則是“愁”、“涼”二字。深秋的節(jié)候、物態(tài)、人情,已宛然在目。這是構(gòu)成下片“人比黃花瘦”的原因。
    下片則倒敘黃昏時獨自飲酒的凄若。
    古人在舊歷九月九日這天,有賞菊飲酒的風習。唐詩人孟浩然《過故人莊》中就有“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之句。宋時,此風不衰。所以重九這天,詞人照樣要“東籬把酒”直飲到“黃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滿了衣袖。然而她,卻不禁觸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無法送給遠方的親人,這兩句寫的是佳節(jié)依舊,賞菊依舊,但人的情狀卻有所不同了。“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寂寞無聊的詞人獨自面對重陽佳節(jié),眼見天近黃昏,詞人才勉強移步菊花之下,以酒消愁,結(jié)果連衣袖都沾滿了菊花的香氣。
    這里有“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味道?!鞍迪恪边€有一個典故,所以它不僅僅指菊花的香氣,還暗含了如此良辰美景卻無人能共的哀怨之情。
    一桌、一椅、一花、一酒、一人、一斜陽,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生:外形比較瘦,看它的莖又細又長,像個瘦高個兒。它的花瓣也很單薄,瘦窄。
    師:人不至于比花更瘦弱吧?
    生:可能強調(diào)的不僅僅是外形,更多的是精神。西風中的菊花尚且能斗風傲霜,但簾內(nèi)的詞人卻因為思念和孤獨而萎靡不振。
    生:這是反襯吧,寫出人尚不如花。
    生:詞人“愁”瘦了,你看思念把人都折磨得比黃花還瘦,可見詞人心里有多苦,思念有多深。
    師:詞人用“瘦”把愁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愁思本來應(yīng)該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但詞人卻巧妙地用黃花這種真實可感的形象把抽象的“愁”
    (重點內(nèi)容:學情分析、教法設(shè)計、學法指導(dǎo)、分類推進措施)。
    【說明】在理解內(nèi)涵的基礎(chǔ)上,再讓學生朗讀,可謂水到渠成,我們經(jīng)常會抱怨學生讀得不好,沒有感情,說他們不會讀書,其實他們不是不會讀而是沒有讀懂,他連其中的感情都不清楚,你讓他怎么讀出感情呢?所以要想讀出感情必須建立在學生徹底領(lǐng)悟文章的基礎(chǔ)上,真是磨刀不誤砍柴工。
    生: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
    生:小時候,鄉(xiāng)愁是一張小小的郵票。
    生: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末尾三句設(shè)想奇妙,比喻精彩,上下對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異趣之感。這三句,共同創(chuàng)造出一個凄清寂寥的深秋懷人的境界。
    在這首詞里,雖然寫的是思親,但是卻沒有出現(xiàn)思親或相思之苦的語句,而是用了敘事的方式,表達出深深的思親的愁苦。顯的很沉重高雅。
    古詩詞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屢見不鮮,比喻的巧妙也是這首詞廣泛傳誦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人與綠楊俱瘦”(宋無名氏《如夢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幾分?”(宋程垓《攤破江城子》),“天還知道,和天也瘦?!保ㄇ赜^《水龍吟》)等等。但比較起來卻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寫得這樣成功。原因是,這首詞的比喻與全詞的整體形象結(jié)合得十分緊密,極切合女詞人的身份和情致,讀之親切。
    詞中還適當?shù)剡\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有藏而不露的韻味。例如,下片寫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卻不見一“菊”字?!皷|籬’,本來是用陶淵明‘采菊東籬下”詩意,但卻隱去了“采菊”二字,實際是藏頭。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來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飲菊花酒的風習,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再如“暗香”,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氣?!包S花”,也就是“菊花”。由上可見,全詞不見一個“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態(tài)卻俱現(xiàn)紙上。詞中多此一層轉(zhuǎn)折,吟味時多一層思考,詩的韻味也因之增厚一層。
    通過描述了重陽佳節(jié)作者把酒賞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種凄涼寂寥的氛圍,表達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與孤寂的心情。
    元伊士珍《瑯環(huán)記》有如下一段故事:“易安以重陽《醉花明》詞函致趙明誠。明誠嘆賞,自愧弗逮,務(wù)欲勝之。一切謝客,忌食忘寢者三日夜,得五十闋,雜易安作以示友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絕佳’。明城詰之。答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装沧饕病!辈徽撨@一故事的可信程度如何,單從這故事的流傳就足以說明李清照的生活體驗不是一般文人所能體驗得了的;他的藝術(shù)風格與藝術(shù)技巧,也不是一般詞人所能模仿得了的。詞里出現(xiàn)的那種多愁善感、弱不禁風的閨閣美人形象,也正是這樣創(chuàng)造出來的。因為這一形象是封建社會特定歷史時期與特定階層的產(chǎn)物。
    所以,今天我們在欣賞時,主要借鑒她的表現(xiàn)手法和表達方法。千萬不要成了“愛上層樓”者,到時還要“為賦新詞強說愁”。
    “歌以詠志”,詞本來就是用來吟唱的,所以我們當然也要好好來吟哦一番,看用怎樣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吟出剛才挖出的各種感情,每組選讀一句,賽一賽哪一組讀得最好。
    小組內(nèi)進行朗讀比賽,同學點評(注意語速,節(jié)奏,重音,感情)。
    在賽讀過程中,大家進一步理解了作者感情,并逐漸把詞人凄苦、哀怨的相思之情演繹得淋漓盡致。
    (重點內(nèi)容:學情分析、教法設(shè)計、學法指導(dǎo)、分類推進措施)。
    【說明】嘗試著教給學生一個閱讀方法,并適當進行總結(jié),希望他們能夠用這把鑰匙打開更多的文學之門。這對于老師來說,將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說說學完這首詞的感受或收獲?
    1、在描寫中注入深情。
    2、用形象化的手法。
    3、詞語不僅有字面意義,還有隱含意義,我們要善于提問,善于挖掘。
    4、要想讀好詩,必須先理解好。
    師:培根說:“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個偉人在談話”,其實讀一首好詞也就認識了一個詞人,希望大家用我們學到的方法多讀多問多挖,認識更多的詞人,詩人,偉人。
    自選一首李清照的詞,結(jié)合對作品的賞析,談?wù)勀銓ν窦s派創(chuàng)作風格的理解。
    醉花陰教學設(shè)計篇十一
    2、體味詞的意境,把握詩歌情感。
    3、鑒賞詩歌關(guān)鍵詞語,體會詩歌情感。
    學習鑒賞詩詞的基本方法,并且能運用到實際的鑒賞過程當中。
    在正式上課前播放《醉花陰》詞曲,營造情感氛圍。
    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有這樣一類專門表現(xiàn)女子情感的傳統(tǒng)題材,或"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的少女懷春,或"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的思婦懷人,或"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的宮婦怨情。它們被統(tǒng)稱為"閨怨詩"??上У氖窃谀菢拥姆饨甏?,這些情懷多由男詩人代筆。這一現(xiàn)象終于在宋代被一個女人打破了,她以自己驚世的才華,大膽的筆觸,借助詞作直寫自己的閨怨情愁,使詞壇綻放出了一道最奪目的光芒。她就是李清照。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卓然不群的女詞人的內(nèi)心世界,來品讀她的一首愁情詞。(板書)。
    古人云:讀其書,誦其詩,更得知其為人。大家在下面查閱了不少李清照的資料,也熟知她的一些詩文。那就請你們來談一談你所了解的李清照。
    (學生暢所欲言)。
    二、作者介紹(學生總結(jié),教師帶過)。
    李清照(1084-約1151),宋代著名婉約派女詞人,號易安居士。
    李清照是最有才華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時過目不忘,出語驚人,博覽群書。齊魯壯麗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創(chuàng)作靈性,少女時代即名噪一時,嶄露崢嶸。婚后,清照與丈夫情投意合,如膠似漆,"夫如擅朋友之勝"。然而好景不長,朝中新舊黨爭愈演愈烈,一對鴛鴦被活活拆散,趙李隔河相望,飽嘗相思之苦。后來金人鐵蹄南下,南宋王朝腐敗無能,自毀長城。趙明誠空懷滿腔熱血,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目睹國破家亡,清照"雖處憂患窮困而志不屈.
    李清照的詞自成一家,被稱為"易安體",詞作有《漱玉詞》。
    李清照經(jīng)歷了南北分裂之亂,在南渡前后,她的詞風變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詞多描寫少女、少婦的閨中生活,如《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于輕快活潑的畫面中見作者開朗歡樂的心情和輕松悠閑的生活;中期婚后生活到南渡以前,與丈夫經(jīng)常是分居兩地,她的很多詞中表現(xiàn)的是一種相思之愁,對丈夫的思念,如《醉花陰》(薄霧濃云);南渡后,生活的苦難使她的詞風趨于含蓄深沉?!镀兴_蠻》、《念奴嬌》、《聲聲慢》等詞表現(xiàn)了詞人長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國破家亡之愁。
    李清照的創(chuàng)作以南渡為界分為兩期。
    南渡前:南渡后:
    內(nèi)容——閨怨離愁內(nèi)容——懷舊悼亡。
    詞風——清麗柔媚詞風——凄婉哀怨。
    那今天我們先來看一首她中期的詞作--《醉花陰》。
    宋徽宗大觀二年重陽節(jié),趙明誠至仰天山羅漢洞觀月,流連忘返;李清照獨居青州歸來堂,重陽賞菊,無人相伴,故作此詞,以抒發(fā)寂寞無聊之感。
    三、讀愁。
    (一初讀感詩情)。
    詩歌是為了傳情達意,我們在剛接觸一首詩歌時,一定會對詩中蘊含的情感有一個最初的感受。這首詩歌我們已經(jīng)預(yù)習了。那接下來我們就帶著自己對詞作的情感把握,通過朗讀來表現(xiàn)出來。好,我們在下面自由朗讀一下。
    全班朗讀。再找個別同學朗讀。
    同學們在讀完本詞之后,你能說說這首詞給你的感覺是什么?用一個字來概括?
    (愁)。
    醉花陰教學設(shè)計篇十二
    1、通過鑒賞本詞,讓學生初步歸納掌握鑒賞詩歌的基本方法,提高詩詞的鑒賞能力。
    2、通過品味情真意切、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讓學生體會詞作中哀婉凄清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寂寞孤凄、及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3、通過有感情地反復(fù)朗讀詞作,來體會詞作表達的感情,能夠當堂成誦。
    1、能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找出詞中重要意象,來理解詞中表達出來的思想感情的鑒賞方法。
    2、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領(lǐng)悟詞情與景渾然交融的意境。
    3、探究與活動:能引導(dǎo)學生通過抓住詩歌感情,品味賞析詩詞的語言,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通過學習,能讓學生感受古典詩詞的魅力,激發(fā)學生熱愛傳統(tǒng)文化的感情。
    1、重點朗讀,以聲傳情,把握李清照婉約詞風格之美。
    2、品味情真意切、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理解詞中表達出來的思想感情。
    朗讀、討論、拓展閱讀、多媒體課件。
    課時設(shè)計:一課時。
    課件播放歌曲《月滿西樓》(李清照《一剪梅》)視頻。
    教師課件展示。
    李清照(1084—約1151),宋代著名婉約派女詞人,號易安居士。
    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書香世家,其父李格非很有學問,其夫趙明誠是著名的金石考據(jù)家。李清照夫婦雅好詞章,常相唱和。靖康之亂,李清照隨家顛簸南下,后來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國繼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終。
    李清照的詞自成一家,被稱為"易安體",詞作有《漱玉詞》。
    李清照經(jīng)歷了南北分裂之亂,在南渡前后,她的詞風變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詞多描寫少女、少婦的閨中生活,如《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于輕快活潑的畫面中見作者開朗歡樂的心情和輕松悠閑的生活;中期婚后生活到南渡以前,與丈夫經(jīng)常是分居兩地,她的很多詞中表現(xiàn)的是一種相思之愁,對丈夫的思念,如《醉花陰》;南渡后,生活的苦難使她的詞風趨于含蓄深沉?!镀兴_蠻》、《念奴嬌》、《聲聲慢》等詞表現(xiàn)了詞人長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國破家亡之愁。
    (詩歌是為了傳情達意,我們在剛接觸一首詩歌時,一定會對詩中蘊含的情感有一個最初的感受。這首詞我們已經(jīng)預(yù)習了。那接下來我們就帶著自己對詞作的情感把握,通過朗讀來表現(xiàn)出來。)。
    1、指名幾個學生朗讀,師生評價。(強調(diào)節(jié)奏、感情感情基調(diào)(愁))。
    2、課件展示配樂朗讀。
    指導(dǎo):語速要緩慢,表情感的詞重音要讀出,斷句要注意,感情要帶出濃濃的愁緒。
    3、全班齊讀。
    醉花陰教學設(shè)計篇十三
    李清照、趙明誠情投意合、琴瑟和諧,怎奈明誠宦游在外,清照獨守空閨,在佳節(jié)又至,人卻天各一方之際,清照借詞抒情,以慰相思之苦。這首玲瓏的小詞,選取“永晝”“半夜”“黃昏”三個特定的場景,通過對景物、心理、動作的細節(jié)描繪,抒寫了一個閨中少婦的孤獨寂寞以及刻骨的相思之愁,但這種愁是明麗而纏綿的,是“一種相思,兩處閑愁”,而非“剪不斷、理還亂”的離亂之愁。
    李清照,學生并不陌生,《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兩詞在初中階段均已學過,想來學生對李清照婉約的詞風以及她南渡前后的經(jīng)歷應(yīng)該有所了解。但對于“易安體”的特點、以及詞中所體現(xiàn)的人性人情美恐了解較少,另外,對課標中所要求的“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lǐng)悟作品的豐富內(nèi)涵,體會其藝術(shù)表現(xiàn)力”的能力方面還有所欠缺,所以能否借助想象入情入境,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真正和作者產(chǎn)生共鳴,也還是個問題,因此,這應(yīng)該是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品味語言,理解“閑愁”的特點,感知人性人情之美;掌握《醉花陰》的抒情藝術(shù);。
    2.比較閱讀,了解“易安體”的藝術(shù)特征,了解李詞多方面的風格美。
    教學難點:進入詩境,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了解人性人情之美。
    【教學目標】。
    2.過程方法目標:誦讀中明情、品味中悟情、比較中辨情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正確對待閨情詞中的婉約細膩的感情,欣賞其中彰顯的人性人情之美,感受李清照柔弱女子的陽剛豪放的一面。
    【教學設(shè)施】多媒體。
    【教學步驟】。
    一、導(dǎo)入:創(chuàng)設(shè)詩境。
    “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章有后主遺風”。這個大明湖畔的絕代詞人就是李清照。她,我們并不陌生,初中時學過她的《如夢令》《武陵春》,昨天又請大家預(yù)習了《醉花陰》,相信我們對她有了初步的了解。你以為她是怎樣的人呢?說說你對她的認識。
    生答。師小結(jié)學生可能想到的答案:多情、閑適、柔媚、多才多藝、命運多舛是現(xiàn)在同學們對李清照的認識。相信這堂課結(jié)束后,你對她的了解會更深入一些。
    二、誦讀,感受音韻美。
    師:詩歌是一門聽覺的藝術(shù),它的本質(zhì)在于抒情。請你帶著對這首詩歌理解的感情深情誦讀。
    1.個別朗讀。
    2.自主評價。
    3.誦讀提示:讀對節(jié)奏,讀出韻腳,讀出情味。
    4.教師范背。
    三、思讀:體會意境美。
    師生討論后明確:愁。
    2.作者為什么愁?你了解類似的愁嗎?
    師生對話,教師小結(jié):這首詞以愁發(fā)篇,一開篇就愁云籠罩,重陽無陽,有高難登,詩興難發(fā),此一愁也;丈夫遠離,獨飲悶酒,此二愁也;秋風颯颯,菊殘人瘦,此三愁也。此愁是相思之苦,是寂寞之痛。三愁聚集一處,于是借酒銷愁,但“借酒銷愁愁更愁”,何況“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呢!因而,“為伊消得人憔悴”,“瘦”就在所難免了。(邊總結(jié)邊板書)這種愁我們在“不見復(fù)關(guān),泣涕漣漣”中感受過,在“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中體味過,在“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遙想過,在“你寂寞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中領(lǐng)略過,甚至我們在戀愛中的哥哥、姐姐落寞的眼神中發(fā)現(xiàn)過。這種人性人情之美就是詩歌、也是一切文學作品穿越時空魅力永存并深深打動我們的原因。
    溫馨提示:鑒賞古詩詞要發(fā)揮想象、借助聯(lián)想和類比,調(diào)動生活積累,以便置身詩境,緣景明情。
    3.選用詞中意象,擬寫下聯(lián):
    上聯(lián):愁滿佳節(jié),永晝難熬夜初涼;。
    參考答案:酒對東籬,西風消魂人空瘦。
    4.當堂背誦。
    四、品讀,領(lǐng)略語言美。
    學生討論交流。
    教師準備:
    “永”:即“長”。時近重陽,已白日漸短,作者卻以為長,可見百無聊賴之感,寂寞孤獨之深。
    “又”:佳節(jié)又至,而人依舊天各一方,可見離別時間之長,令人不堪忍受。
    “薄霧濃云”:勾畫出重陽節(jié)暗淡陰沉的天氣,烘托出一種沉郁的氣氛。此為環(huán)境烘托愁情。
    “把酒”:兩人對飲,方有雅趣,可現(xiàn)在花間獨酌,形單影只,那一口口的淡酒,是相思的血淚呀!此為用細節(jié)寫愁。
    “銷魂”:直抒胸臆,點明刻骨相思。
    溫馨提示:讀書切忌在匆忙,涵詠工夫興味長。詩詞鑒賞要注意咬文嚼字,揣摩感情。
    2.師:關(guān)于這首詞,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穿插課后習題中《醉花陰》的故事,)請問,這三句好在什么地方?請自主賞析“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辈⒔涣?。
    教師準備:以“黃花”自喻,讓人聯(lián)想起少婦因思夫而憔悴的面容,即含蓄又富有美感,同時,黃花傲霜的美質(zhì),更能烘托出詞人高潔的情懷,意韻豐富。而“瘦”呼應(yīng)上闋的“愁”,使上下闋由淺入深,渾然一體。而人瘦勝于花瘦,最深摯最含蓄地表達了詞人的離思之重,給人以余韻綿綿、美不勝收之感。
    溫馨提示:分析名句從修辭、情感角度闡述,還要有篇的意識。
    明確:清照重陽獨酌,切身感受,有感而發(fā),明誠則代人立言,難免隔靴搔癢。再加上清照終身未育,古人云:不孝有三,無后為大。雖然與明誠情投意合,但女人弱勢的地位,清照恐不得不憂,所以她的情感比明誠要復(fù)雜得多呀!正如魯迅說:“從血管里噴出的都是血,從水管里流出的都是水?!?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