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篇一
一是巧用課件創(chuàng)設課文教學情景,渲染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進入課文角色;二是做到主線分明,細節(jié)飽滿。抓住課文重點段進行教學,采用由扶到放的教學方式,緊扣重點詞句抓住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幻想粗線頭教學,課堂上采用質疑、討論、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與老師進行對話,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落實新課標精神;三是注重朗讀感悟和指導,突出語文本色教學。在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中指導學生朗讀感悟,采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去讀懂課文內容,保證學習充分的讀書時間,還原語文教學本色。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賣火柴的小女孩命運的悲慘,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領悟作者基于現(xiàn)實合理想象的表達方法。
:從最后三個自然段含義深刻的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多媒體課件。
1課時。
一、導入新課,齊讀課題。
二、略講1---4自然段。
1、師:什么時候小女孩在哪里賣火柴?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快速默讀課文的1至4自然段,邊讀邊將有關的詞句做上記號。
2、指名回答:誰能夠用“什么時侯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來告訴大家1至4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內容?(大年夜一個小女孩在街上賣火柴。)師相機板書:賣火柴(大年夜)。
師:通過朗讀你還知道了什么?
3、創(chuàng)設情景,打開課件(一)配樂,師激情描述1---4自然段的內容。
師:大年夜,在雪花漫天飛舞的街頭,一個小女孩光著頭赤著腳在街頭賣火柴,可憐的小女孩由于一整天沒賣掉一根火柴,不敢回家,就孤零零地坐在冰冷的墻角里。此時,她又冷又餓,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墻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已的小手嗎?(學生:敢!)
(:一至四自然段內容較淺顯易懂,教學中老師的提問語言簡練:“通過朗讀你知道了什么?你還知道了什么?”去檢驗學生是否讀懂課文,老師的配樂描述課文內容,有效地幫助學生進入課文學習情景中來。)
三、精講、細讀感悟第5自然段。
2、指名回答: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大火爐)相機出示課件(二)(大火爐畫面)。
師:討論一下,她為什么會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大火爐?
學生討論后匯報交流。
3、指導朗讀。
師:哧!火柴燃起來了,飽受風寒的小女孩看到暖和的火爐時,她的心情怎樣?感覺怎樣?(喜悅、舒服)師: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驚喜、興奮)你能把描寫小女孩當火柴燃起來后喜悅、舒服的句子讀一讀嗎?(指名讀“哧!火柴燃起來了……多么舒服?。 焙笤u議讀。)
師:火柴滅后,小女孩的心情又怎樣?(痛苦)用什么語氣來讀?(失望、悲傷)誰能用失望的語氣讀一讀火柴滅后小女孩心情痛苦的句子?(指名讀“哎……燒過的火柴梗。”后評議讀,齊讀。)
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第五自然段。(師讀火柴燃之前的句子;女生讀火柴燃時的句子;男生讀火柴滅后的句子。)
4、小結學法,指導學習。用課件(三)出示本自然段學法提示:“邊讀邊思考:小女孩擦燃火柴幻想到了什么?為什么會這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BR>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這自然段為精講,主要以指導朗讀為主,通過指名讀、評議讀、齊讀以及師生合作朗讀等多種方式去指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而這些朗讀方式的轉換也是精心設計的,體現(xiàn)了由個體向群體變化的過程,在反復的指導朗讀中,學生會漸入情景,會從內心處體會和品味小女孩擦燃火柴過程中的一喜一悲。學法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為學生梳理了學習思路,是為下一步的自學作準備。)
四、自主學習。指導學生用第5自然段的學習方法自學6---11自然段。
過渡語:同學們,小女孩第二(三、四、五)次擦燃火柴分別看到了什么呢?請同學們用學習第五自然段的方法自學6—11自然段。
1、生自由讀,師提示:喜歡怎么讀就怎么讀,邊讀邊用筆將有關詞句做上記號。
2、檢測自學情況。指名回答:小女孩第二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師相機出示課件(四)(烤鵝畫面)師追問:她為什么會在亮光中幻想到烤鵝?方法同上打開課件(五)圣誕樹畫面、奶奶的畫面、奶奶抱著她飛走的畫面。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10節(jié)。
4、討論:她為什么接連不斷地擦燃火柴?
(:通過多媒體讓小女孩的幻想畫面再現(xiàn)指導學生讀懂課文,這幾個自然段的教學采用粗線條的處理,兩處重點句段的指導做到了粗中有細,老師激發(fā)性語言對調動學生的情緒起到了促進作用,學生的朗讀感受、討論等學習方式的運用體現(xiàn)了新課標的精神,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也得到了培養(yǎng)。)
五、指導讀好第12、13自然段。
2、師:請帶著對小女孩的同情齊讀第12、13自然段。
3、讀了這兩個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師板書:凍死街頭(悲慘結局)
4、師:她死時的面部表情是怎樣的?為什么會這樣?用第13節(jié)中的一句話回答。打開課件(八)出示重點句“她曾經(jīng)……幸福中去了。”
5、指導理解兩個“幸福”,從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受情。相機板書:不滿
【教學反思】
《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是“世界童話之王”安徒生的杰作之一。它講的是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街頭的故事。作者通過這個童話故事,表達了他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課文的重點是講這個小女孩在又冷又餓的情況下,為了暖和暖和快要凍僵的身體,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并從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種種幻象。而這些幻象又恰恰與她饑寒交迫的現(xiàn)實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為了能夠讓這些在幸福中生長的孩子們領悟到作者這種基于現(xiàn)實合理想象的表達方法,我實施了這樣的教學方案:
“讀”是語文課的基礎。要使學生深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必須注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慘和作者寄予的同情。
“賣火柴”這部分,先讓學生自讀自悟,再結合具體語句、段落相互交流感受,重點認識小女孩現(xiàn)實生活的悲慘和痛苦?!安粱鸩瘛边@部分,讓學生自讀,使學生領悟作者的想象描寫完全基于現(xiàn)實,十分合理。同時抓住課后習題來“說”。課后習題的設計意圖在于關注閱讀理解的個性化,尊重學生個人的獨特感受和體驗。我給學生創(chuàng)設條件,讓每個學生都有讀、說的機會??梢宰寣W生先在小組內或自由選擇合作伙伴,自己選擇讀、說的內容、形式。全班交流時,也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選擇,獨立體驗。
我讓學生精讀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這一自然段,了解作者在這一段中的寫法以及小女孩的心理變化后,針對“這是一道奇異的火光!”這一重點句子來討論,先是提出了:“為什么說‘這是一道奇異的火光’?”然后又提出了:“作者為什么不寫小女孩就在暖烘烘的火爐邊度過那美好的夜晚,而要那么殘酷地寫出火柴滅了,火爐不見了?”孩子們通過交流,不僅理解了:是因為小女孩在火柴光里看到了美好的幻象,所以才說這火光是奇異的;還了解了作者這樣對比寫是為了突出小女孩的悲慘遭遇;同時懂得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接著我再讓學生以此方法學習小女孩其他四次擦燃火柴的段落,這樣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篇二
1.理解課文思想內容,激起對資本主義社會貧苦兒童悲慘生活的同情。
2.體會作者由現(xiàn)實生活所展開的想象。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從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
2.從最后三個自然段的含義深刻的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生字生詞卡片。
2、教學掛圖。
:三課時。
閱讀法、想象法、討論法。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理清課文敘述順序,學習課文第一段。
教學重點:
從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
教學過程:
一、了解“導讀”內容,引人新課
1.指名讀第三組的“導讀”。
2.今天我們開始學習第三組的第一篇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誰?你對安徒生有哪些了解?
2.檢查生字讀音。
3.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每人讀一段。讀后評議,糾正讀錯的字音。
三、理清課文敘述順序
1.提出自學要求:閱讀課文,想一想,哪幾個自然段是講小女孩擦火柴的。
2.學生按要求自學,在書上找出有關的部分,做上記號。
3,討論交流。
(1)課文中哪幾個自然段是講小女孩擦火柴的?(第五到第十一自然段)
(2)把課文分成三段,可以怎么分?”(第一至第四自然段是第一段;第五至第十自然段是第二段,第十二、十三自然段是第三段。)
3、這三段,每一段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認真看看課文,再用自己的話回答。
(第一段講大年夜,小女孩在街上賣火柴。第二段講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從火柴亮光中看到了種種幻象。第三段講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了。)
四、學習第一段
1.提出自學要求:閱讀第一段,想一想課后“思考·練習”第一題應該怎樣回答。
2.學生按要求自學。
3.討論:大年夜,天快黑了,又下著雪,小女孩為什么還在街上賣火柴?
(抓住兩點:一是“她不敢回家”;二是回家同樣要挨凍。)
從這里,你體會到這個小女孩怎么樣?讓我們把體會到的,通過朗讀表達出來,要讀出這個小女孩的可憐。
4.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先學生自練,再指名朗讀。
五、布置作業(yè)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引人新課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
2.小女孩在房子的墻角坐下來,后來又怎么樣了呢?讓我們繼續(xù)學習第二、三段。
二、自學第二段
1.提出自學要求,學生按要求自學。
三、指導理解第二段
1.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
3.五位同學讀課文后討論:在火柴發(fā)出的亮光里,小女孩看到了什么?(小女孩第一次擦火柴看到一個大火爐,第二次擦火柴看到了烤鵝,第三次擦火柴看到了圣誕樹,第四次擦火柴看到了奶奶,第五次小女孩擦著了一大把火柴,奶奶把她抱起來,摟在懷里,帶她飛走了。
4.小女孩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擦火柴?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看看書,同座討論討論,然后我們再一起研究。
(3)小女孩為什么“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
四、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
五、學生自學第三段
1.提出自學要求,學生按要求自學。
六、指導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讀第三段。
2、這個小女孩后來怎么樣了?“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小女孩死了,離開這個世界了。)
3.“她曾經(jīng)多么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睂@句話中的兩個“幸福”,你是怎樣理解的?(第一個“幸?!笔钦f小女孩臨死的時候是幸福的,她是在看到許多美麗的東西的幻覺中死去的;第二個“幸?!暗囊馑际切∨⑺懒司托腋A耍蜎]有寒冷,沒有饑餓,沒有痛苦了。)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些什么?(體會到小女孩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活路,只有死亡才能擺脫痛苦。體會到作者對小女孩的同情和對不合理的社會制度的不滿。
七、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
第三課時
一、體會作者是怎樣展開想象的
1、這篇課文是童話,童話的內容來之于生活。但具體情節(jié)往往是根據(jù)想象虛構的。這篇童話的作者是根據(jù)什么來想象的?(是根據(jù)他平時見到的窮苦孩子的悲慘生活和窮苦孩子凍死街頭的情景來想象的。)
二、《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想象性作文
教學要求
一、通過想象性作文,激發(fā)學生對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同情和關懷,進一步顯示社會主義新中國兒童的幸福。
二、發(fā)展兒童的想象力,要求想象合理。
三、繼續(xù)練習寫事,要求圍繞中心,記敘具體,并初步學習借事抒情的方法。
課前準備:先教《賣火柴的小女孩》課文。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導語。明確中心。開拓思路,進行片段訓練,提出寫作要求。
教學過程
一、導語,激發(fā)寫作欲望。
師:上一堂課,我們認真學完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這一節(jié)作文課,我想先向小朋友介紹一首詩,題目是《你別問這是為什么》:(劉倩倩,九歲)
媽媽給我兩塊蛋糕,
我悄悄地留下一個。
你別問,這是為什么?
爸爸給我穿上棉衣,
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你別問,這是為了什么?
哥哥給我一盒歌片,
我選出了最美麗的一頁。
你別問,這是為了什么?
晚上,我把他們放在床頭邊,
讓夢兒趕快飛出我的被窩。
你別問,這是為了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給她吃,
把棉衣給她去擋風雪,
在一塊唱那最美麗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誰?
請去問一問安徒生爺爺——
她就是賣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二、提供導語,明確中心。
板書:中心大家關心她……我們真幸福
三、開拓思路,進行片段訓練。
你們還打算給她做哪些幸福的事呢?
四、提出寫作要求。
我們寫想象性作文要注意什么呢?
第一點,因為是想象性的作文,想象要合理。(板書:想象要合理)
這里有兩段話,你們看哪一段合理。
1、今天,我對小麗莎說:“我?guī)愕缴倌曛胰ネ妫脝??”小麗莎高興地說:“好?!币宦飞闲←惿裥▲B一樣,又是唱,又是跳,快活極了。
(小麗莎是給賣火柴的小女孩取的名字。)
2、今天,我對小麗莎說:“我?guī)愕缴倌曛胰ネ?,好嗎?”小麗莎睜大著那雙藍眼睛問:“少年之家,那是什么地方?我能去嗎?”“怎么不能?這是我們少年兒童的家嗎!每個小朋友都能去?!毙←惿@得有些膽怯:“真的嗎?那些少爺小姐會欺負我嗎?”“什么少爺小姐,在我們國家里,每個孩子都是祖國的花朵,你放心去吧!”
[板書設計]
中心:大家關心她……我們真幸福
要求:1、想象要合理。
2、敘述要具體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篇三
設計理念:
1、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語文教學要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的閱讀方法實現(xiàn)學生、教師、文本的對話,致力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珍視兒童獨特的理解。
2、采用對文本細讀的方式,教學生讀出語言文字背后的信息,讀出文字背后的感受,讀出文字背后的思考。
3、通過對小女孩的“小”,發(fā)覺對應的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中一個個的“大”,體會童話永恒的魅力。
教學目標:
1、認識小女孩現(xiàn)實生活的悲慘和痛苦。:
2、了解小女孩五次擦亮火柴的內容,整體上加深和感受小女孩現(xiàn)實生活的悲慘。
3、能抓住重點句子談自己的感受。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文本內容,認識小女孩生活的悲慘。
難點:抓住重點句子理解并能談出自己的感受。
教學準備
錄音機、幻燈片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1、配樂詩朗誦,老師朗讀《你別問,這是為什么?》
生:我感覺小女孩身材瘦小。
生:我感覺這個小女孩個頭矮小。
師:那么賣火柴的小女孩給你怎樣的印象呢?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讀了課文,你們有什么感受?(可憐、窮苦、美麗、缺少疼愛、、、、、、)
2、現(xiàn)在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看看課文是怎樣寫出剛才你們所談到的這些感受的。或許會豐富你的認識,提升你的看法。
[設計意圖:重視自讀自悟,整體感知故事,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閱讀能力。]
三、學習探究1—4自然段
1、齊讀第一自然段
(1)重點品味第一句。
師:讀到一個“冷”字,這是告訴我們什么?“雪”呢?它告訴什么季節(jié)?那“黑”呢?
(2)指導朗讀(讀出兩種不同的形式。語氣一種是由弱到強。一種是由強到弱。隨著老師的手勢齊讀。)
師:還是這句話,我們再讀。讀到“冷”,什么感覺?
生:我們感覺到冷,再加上“冷極了”,說明真的很冷。
師:注意緊跟這“冷”后面又出現(xiàn)了一個“雪”呢?
生:這兩個詞放在一起,就讓人感覺更冷了。
師:再注意,這兩個詞后面又多了一個“黑”,又是什么感覺呢?
生:已經(jīng)是三個“冷”了!讓我感到那不是一般的冷,那是冷極了!
師:我們在“冷”的前面加上一個什么字,才能體現(xiàn)這不是一般的冷呢?
生:加一個“極”,就是“極冷”。
生:不,我覺得加一個“寒”更好,“極冷”是說冷的程度,而“寒冷”的寒,不僅讓我們體會到冷的程度,更讓我們感到寒氣逼人,令人覺得冷得可怕。(板書:寒冷)
師:這句沒有寫小女孩,去掉可以嗎?
生:不可以,這是環(huán)境描寫。讓我們感覺故事發(fā)生的環(huán)境如此惡劣,預示著故事的悲慘,小女孩的不幸。
師:看,小女孩向我們走來了。請同學們細讀這句后面的幾句話的描寫,看哪個詞語、句子觸動了你,把你讀出的感受說出來與同學們分享。(學生默讀,后發(fā)言。)
生:我從這句“光著頭、赤著腳”說明了小女孩的窮苦。
生:這里說是“大年夜”,“大年夜”本來是一家人快快樂樂溫暖地在一起,而小女孩卻“光著頭、赤著腳”在街上走著。她很可憐。
生:“一向是他媽媽穿的”說明小女孩家非常窮,沒有屬于自己的一雙鞋。
師:(教師因勢利導)那就是說,小女孩一向就沒有鞋穿。
生:“小男孩說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當搖籃”,“搖籃”一詞說明小女孩的鞋非常大,這是用了夸張的寫法。
師:小女孩已經(jīng)夠可憐的了。
幻燈出示:“她在穿過馬路的時候,兩輛馬車飛快地沖過來,嚇得她把鞋都跑掉了”從“嚇”字看出了什么?想象小女孩的心里。(板書:“恐懼”)
師:就在這樣寒冷環(huán)境里,小女孩心中充滿恐懼,但沒有辦法。
2、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師:(引讀)這一整天,誰也——(學生接讀:沒有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學生接讀:沒有給過她一個錢)。
師:想象這里的誰,都會是哪些人?“誰”強調了什么?說明了什么?
幻燈片出示:這一整天,小女孩(沒有賣出過一根火柴),小女孩(沒有掙到一個錢)。
師:這僅僅是自然環(huán)境的寒冷嗎?(引導學生聯(lián)系第一自然段的寒冷理解。)
師:自然環(huán)境的寒冷,加上社會環(huán)境的冷漠恐懼,誰能用一個成語來概括?(雪上加霜?。?BR> 3、從三、四自然段中任選一段學習??茨膫€詞哪句話觸動你,說說你的感受。
生:“她又冷又餓,哆哆嗦嗦地向前走”,我覺得小女孩“又冷又餓”。
師:這一整天,那可是從早到晚,這里的“餓”是我們平常說的餓嗎?
生:小女孩是餓極了,那叫(板書:饑餓)
師:寒冷,再加上饑餓,小女孩整個是(饑寒交迫)。
生:我讀到了這一句,“雪花落在她的金黃的長頭發(fā)上,那頭發(fā)打成卷兒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麗,不過她沒注意這些。”我覺得小女孩很美,可是她卻沒有注意到自己的美麗。而且課文還寫道,“每個窗子里都透出燈光來,街上飄著一股烤鵝的香味,因為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這個?!闭f明富人家很有錢,而小女孩卻在這個大年夜在街上走著,冷著、餓著,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
師:一個沒注意,一個忘不了。這對比中,你又讀出了什么?
生:小女孩這么美,她沒有注意,沒有人和她一起過大年夜,可是她卻忘不了,我覺得這個對比,更讓我感覺到小女孩的可憐和不幸。
師:“可憐的小女孩!”這是誰站出來說話了?
生:我覺得是作者在說,是安徒生在說。我發(fā)現(xiàn)這里用到的是“!”,這也說明作者對小女孩的同情,內心的這種情感很強烈。
學習第四自然段。
幻燈片出示:“她找了房子的一角坐下,蜷著腿,縮成一團,可她覺得更冷了?!保ㄒ龑W生從天氣、家窮、沒有關愛幾方面去理解)
小女孩在外面受了這么多的苦卻不能回家,心里就覺得更冷了。再說家里跟街上一樣冷,她家里是多么貧窮!用草和破布堵住,可是風還是能灌進來。這里“灌”可以感受到風的威力,因為我們平常說風刮進來、吹進來。說“灌”,那是說風像水一樣倒進來,可以想象她家該怎樣的冷!如果她爸爸能給她一點溫暖,小女孩也不會在這么冷的天氣里在墻角呆著,一定會回家呆一會兒的。
師:此刻,她是(心灰意冷!)此時,小女孩是多么(板書“孤獨”)
【設計意圖:細讀文本,理解語言文字蘊含的意思,談感受,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
師:無助的小女孩!她實在太孤獨,太難過了,她要點燃這些沒有賣出去的火柴。她一共點燃了幾次?(5次。師引導學生說出相關內容)
四、幻燈片出示文中體現(xiàn)小女孩可憐的部分語句。
1、配樂朗讀。教師用感人的語言引出幻燈片的句子,學生讀幻燈片的句子,增強對前面所學內容的整體感受。
師:這寒冷,這饑餓,這恐懼,這孤獨,當我們把這些散亂四處的句子規(guī)整一起,整體閱讀的時候,可以想象小女孩的內心又是怎樣的情感?(板書“痛苦”)
2、重點引導學生讀在亮光中幻覺見到奶奶的句子
(1)、“奶奶!”(學生帶著驚喜的語氣朗讀。)
師:她那么饑寒交迫,這回終于看見了唯一疼愛她的奶奶,她又會怎樣的呼喊?
(2)、“奶奶!”(學生帶著快樂的語氣。)
師:她要驅散內心的恐懼與孤獨,該怎么請求奶奶?
(3)、“奶奶,請把我?guī)ё甙桑 保▽W生帶著急切的語氣)
師:她必須請求奶奶帶走她,因為——
(4)、“我知道,火柴一滅,您就會不見的,像那暖和的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圣誕樹一個樣,就會不見的!”(讀出了懇求的語氣。)
師:此刻她的臉上一定還留著傷心無助的淚花,聲音哽咽,誰再來呼喊?
(5)、“奶奶!啊!請把我?guī)ё甙桑∥抑?,火柴一滅,您就會不見的,像那暖和的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圣誕樹一個樣,就會不見的!”
(6)、多種朗讀形式體驗“啊”的情感。讀出抽泣,哽咽無聲的聲音。
(7)、學生把雙手伸向天空再次朗讀,體會。
師:盡管如此,火柴還是熄滅了。隨火柴一起熄滅的還有——小女孩的生命。
師: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嘴角還掛著令人心碎的死亡的微笑。
的微笑!
五、總結
生:那雙可以用來做搖籃的大鞋。
生:那兩輛沖過來的大馬車。
生:那些不肯買火柴的大人。
生:還有那堵高大的墻。
師生一起總結
板書:不盡的寒冷,無邊的饑餓,不盡的恐懼,難掩的孤獨和無限的痛苦。
師:同學們有這么深的感受,是因為細細地讀,慢慢地品味了這篇課文,才讀到了這么多感受。也是因為你們有一顆富于同情、憐憫的心。
板書設計:
(不盡的)寒冷
(無邊的)饑餓
(不盡的)恐懼
(難掩的)孤獨
(無限的)痛苦
教學反思:
上完這節(jié)課我長舒了一口氣,這一節(jié)課的內容對于本班學生是多了些。但任務完成還是較滿意。特別是剛走下講臺,一位老師對我說:“符老師,這節(jié)課我聽到流淚了,真感人?!碑敃r,我真的有些成就感。
我主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最終目的。教學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
1、重視朗讀能力的訓練。“以讀為本,讀中感悟”采用自讀、齊讀、品讀、精讀、指導讀、重點讀等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達到以讀代講,以讀悟情,以讀達情的目的。感悟小女孩現(xiàn)實生活的悲慘和作者寄予的同情。讀、思、議結合,認識小女孩現(xiàn)實生活的悲慘和痛苦。
2、配樂詩朗誦,創(chuàng)設情景,,在悲傷、凄涼的氣氛中引出文本,感染學生,為學習課文做下鋪墊。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細讀文本,慢慢地品味,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而這節(jié)課最大的亮點,把描寫小女孩現(xiàn)實生活的句子整合在一起配樂朗讀,在悲慘的音樂中感受小女孩的情感,讓學生欣賞到了一個完整的故事。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和感受,激起學生對小女孩悲慘生活的同情。
3、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學習第三、四自然段時,讓學生選擇讀、說內容,全班交流。同學們各抒己見,感受深刻,尊重了學生自主選擇和獨特的感受體驗。使前面“抓住一個句子反復推敲,聯(lián)系上下文感受”的學習方法得到了遷移。
4、教師的語言不夠精煉,表達不夠流暢。指導朗讀重于全班讀,忽略指導學生個別朗讀。如:“奶奶!?。≌埌盐?guī)ё甙??!比绻戎该麑W生讀后,再指導全班齊讀,效果會就更好。沒有關注到每個同學。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篇四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十九課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的童話故事。它講了在一個下著雪、又黑又冷的大年夜,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凍死在街頭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罪惡。讓學生通過學習,喚起他們對小女孩及所有受壓迫的窮苦人的深切同情,對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憎恨,珍惜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
本班學生對學習語文有濃厚興趣,學習主動性強。農村小學校的教學設備雖然簡陋,遠不如城市學校,但是他們已經(jīng)過近六年的學習和訓練,已經(jīng)積累了許多學習方法和經(jīng)驗。沒有先進的輔助教學設備,對學生學習本課的效果沒有什么影響。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課的設計,我根據(jù)這一理念,擺正老師的主導地位,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和諧和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墩Z文課程實施》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本課的設計,遵循這一理念,以讀為本,放手讓學生在讀中悟,讀中體驗,讀中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個性得以張揚,凸現(xiàn)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了解作者合理開展想象的方法和運用細節(jié)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三、讀懂課文內容,了解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慘遭遇,認識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罪惡,加深對社會主義的感情,珍惜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
重點:從小女孩的每次幻象中體會小女孩的的悲慘生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難點:體會作者的合理想象和用細節(jié)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1、指名說說:經(jīng)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覺得這個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個怎樣的孩子?
2、 師:這個可憐的小女孩,能挨過這個又黑又冷的大年夜嗎?她的命運會是怎樣呢?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這篇課文。
( 把學生的思緒拉到那個又黑又冷的大年夜,喚起學生對小女孩的同情,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一)學習“擦火柴”這部份內容。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小女孩幾次擦火柴?每次各出現(xiàn)什么幻象?
2、自由讀第一次擦火些的課文內容,思考:
(1)為什么出現(xiàn)的幻象是火爐?你有什么感受?
(2)還有什么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解決。
(3)齊讀這小部分,感受小女孩的處境。
(4)小組討論學法,教師幫助歸納。
(讀——思考——釋疑——再讀體會)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激發(fā)學生大膽質疑、主動積極地探究;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是為了讓學生明白學習方向;讓學生總結學法,豐富學生的經(jīng)驗積累過程,達到“授人以漁”的目的。)
3、同法分小組學習小女孩后面幾次擦火柴的課文內容。
(1)各小組用學習“第一次擦火柴”的方法,學習后面幾次擦火柴的內容的交流匯報。
(2)教師小結自學情況。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讓學生有機會運用獲得的學習方法,進行閱讀實踐,實現(xiàn)學法遷移。同時,也為提高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4、有感情地朗讀小女孩小女孩幾次擦火柴的課文內容。
(1)齊讀 (2)分組賽讀 (3)指名讀
(讓學生加深對文本的內容的理解和感情體驗,與文本中的人物同悲同喜,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二)分小組合作探究小女孩死去的課文內容。
1、各小組合作探究課文后,交流、匯報。
2、各組的代表把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
3、教師小結自學情況。
(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致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和諧、開放的學習空間,尊重學生的學習興趣,尊重學生的獨特感情和情感體驗,不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個性得以張揚,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全文。
(內化情感體驗,與文本產(chǎn)生共鳴。)
想象豐富符合實際、運用細節(jié)描寫刻畫人物
(使所學形成系統(tǒng))
小女孩的命運是多么悲慘啊!誰讀了這篇課文會不深受感動呢?在資本主義社會里,像小女孩帝樣的窮人是不計其數(shù)的。如今,我們生活在這個美好的社會主義里,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我們該怎么做呢?請說說你的想法。
(該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為了再度喚起學生對小孩及所有壓迫的窮苦人的深切同情,對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憎恨,加深對社會主義社會的感情,珍惜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完成思考練習第二題。
(進一步拓展文章的人文內涵,讓學生從文本內涵想開去,聯(lián)系生活實際,走出課堂,走向生活。)
【板書設計】
19賣火柴的小女孩
(幻象) (原因)
1、火爐——冷
2、燒鵝——餓
賣火柴 擦亮火柴
3、圣誕樹——沒有歡樂 凍死街頭
(可憐) (渴望幸福)
4、奶奶——沒有幸福 (悲慘結局)
飛走
(珍 惜 美 好 生 活)
【自我評價】
這堂課還是比較成功的。課堂上學生學習主動、興趣很濃,教學效果甚佳。最突出的地方主要有如兩點:
其一、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上我或是讓學生自讀感悟,或是讓分組合作探究,尊重學生對文本的獨特感受和多元反應,有效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二、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小女孩的悲慘遭遇,讀中體驗生活在資本主義社會里的那些受壓迫的窮苦人的悲慘命運,愛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不足之外;在引導學生總結寫法時,給學生的時間不夠充足,有少許學生對這一塊理解不透徹。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篇五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創(chuàng)作于1846年的一篇融幻想于現(xiàn)實的“新童話”。19世紀,偏愛想象與幻想的浪漫主義者們通過夢幻找到了表現(xiàn)文學理想的“神器”,安徒生就是其中之一。著名兒童文學教育家浦漫汀在《安徒生簡論》中說,“借助于夢境或幻想布局謀篇、展示主題也是安徒生以想象為核心進行構思的成功經(jīng)驗。安徒生十分善于在主人公的夢境、幻覺中開辟他的童話天地。那難以捉摸、稍縱即逝的幻覺與夢境被安徒生運用得得心應手……使童心和幻想盡情地歡歌起舞,并造成一種朦朧而又清晰、飄渺而又逼真的奇異美?!蓖瑯釉谶@篇童話中,安徒生也表現(xiàn)出他對幻覺的鐘情書寫,當小女孩用細小的火柴點燃美麗幻覺的那一刻,一個垂危的小生命立即變得光彩動人,一個簡單的故事即刻變得豐盈厚重。
從20世紀60年代至今,由葉君健翻譯的《賣火柴的小女孩》一直被選入中小學語文教材,現(xiàn)如今,西師大版、語文s版、人教版等五個版本的教材都同時編選了這篇童話。在人教版教材的編寫體例中,這篇童話被選入六年級下冊第四組“外國名著名篇”單元,同時選編的還有名篇《凡卡》和名著《魯濱孫漂流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的片段,學習本組課文一方面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感受閱讀經(jīng)典作品的樂趣;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感受經(jīng)典作品的魅力,獲取表達“給養(yǎng)”,得到經(jīng)典文化精華的滋養(yǎng)。因而,學習本文用幻境表現(xiàn)人物心理的寫法,對豐富學生的習作經(jīng)驗,提升學生的表達很有必要。
六年級的學生在此前學習的《學會看病》《窮人》等課文中,已接觸過不少心理描寫,他們在描寫人物時,也大多能運用內心獨白、旁觀分析的方式“直陳”人物心理,讓人物一無遮掩地吐露自己的所思所想。那么,在此基礎上學習本文通過幻覺折射人物心理的寫法不啻為教給學生另一種心理描寫的“特殊武器”,它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潛能,增加心理描寫的色彩,使之更具可讀性和吸引力,而且能充實心理描寫的內容,有效改變學生心理描寫“貼標簽”式的浮泛之風,從而在心理描寫這一點上有效落實課標第三學段的習作要求——“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內容具體,感情真實”。
初次學習這種以虛寫實的心理描寫,其難點在于它超出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因為不能逾越學生的“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進行跨越式教學,所以教學中要把學生原有的心理描寫經(jīng)驗作為“學習起點”,然后借助教材的文本“支架”,引導他們從原有的心理描寫經(jīng)驗中生發(fā)出新的知識經(jīng)驗,再通過遷移練筆,達到用亦真亦幻筆法,繪五彩斑斕心理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品讀課文片段,學習安徒生用幻覺表現(xiàn)人物心理的寫法,感受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
2.運用幻覺表現(xiàn)人物心理的寫法虛構幻覺,生動展現(xiàn)練筆對象的內心世界。
(教學重點即目標2。)
三、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學生對《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熟稔于心,能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生動復述文中小女孩幾次點燃火柴所出現(xiàn)的幻境。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課堂練筆作業(yè)紙(帶格子的作文紙,便于補充修改,清晰展示。)
教學環(huán)境: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實物投影
四、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一次練筆,真實展現(xiàn)學習起點(5分鐘)
1.出示“冰山一角”的圖片,引導學生看圖,引出課題。
2.布置練筆任務:觀察四幅圖片素材,揣摩圖中人物的所思所想,然后任選其一,寫一寫人物的內心世界。
3.學生練筆,教師巡視。
4.指名學生展示練筆片段,其他學生認真傾聽,個別點評后,引導學生明確本課的學習任務——向安徒生學習另一種心理描寫的表達方式。
【設計意圖】其一,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圖片素材,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寫作欲望,激活寫作狀態(tài);其二,通過初次練筆,呈現(xiàn)學生已有的心理描寫經(jīng)驗,并以此作為本節(jié)課習作教學的生長點,在后續(xù)教學中引導學生由此生發(fā)新的習作知識經(jīng)驗。
環(huán)節(jié)二:由讀學寫,領會掌握“畫”心之法(8分鐘)
1.出示賣火柴的小女孩點燃火柴的圖片,幫助學生復現(xiàn)課文,指名學生說說小女孩當時的處境及心理。
2.品讀《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幻覺描寫的片段,讀完后談談自己的感受和見解。
3.對照課文片段,比較賞析,寫法導引。為什么安徒生寫賣火柴小女孩的心理給我們一種如在目前、終身不忘的感受呢?我們一起來探究安徒生在心理描寫上的獨特價值。(個人細讀思考,小組分享。)
4.集中反饋,教師相機點撥,引導學生探究安徒生是怎么寫出小女孩心理的?認識理解幻覺描寫及其作用,進而使學生認識到幻覺與人物處境、內心的渴盼合宜地呼應起來,才能形象深刻地展示人物心理。
【設計意圖】其一,把學生熟知的“直抒胸臆式”心理描寫與文中用幻覺表現(xiàn)人物心理的描寫方式兩相比較,在敞亮與隱晦、直白與雋永、寫實與浪漫的咀嚼中體悟表達效果的不同,從而洞悉本文的寫作秘妙;其二,以教材文本為“支架”,從讀學寫,在學生自主建構的基礎上,將新的習作知識經(jīng)驗提升為類概念,便于學生遷移運用,活學活用。
環(huán)節(jié)三:二次練筆,師夷活用“畫”心之術(13分鐘)
(鼓勵學生發(fā)散思維,多角度虛構幻覺。)
(學生當堂練筆,教師巡回觀察,了解學情。)
3.完善“二次練筆”的片段,并把“一次練筆”和“二次練筆”的片段對比著讀一讀,體會兩種心理描寫各自的表達效果。
【設計意圖】在“一次練筆”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相同的情境,引導學生用新學習的幻覺表現(xiàn)人物心理的寫法再試身手,展開創(chuàng)寫活動,既化解了習作練筆的難度,使教學呈現(xiàn)出動態(tài)生成的態(tài)勢,又能使學生在經(jīng)歷兩次練筆后的比對中,強化認識,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環(huán)節(jié)四:評議修改,完善提升“畫”心之境(14分鐘)
1.用“你的作文我跟帖”的活動形式,開展組內互評,要求讀完同伴的習作后寫幾句感想,或提一些建議,還可以畫上有趣的符號;另外文章的作者也可以對“留言”“跟貼”作出回應。
(教師巡回指導學生互評,及時發(fā)現(xiàn)亮點習作片段,或就突出問題做初步診斷。)
2.評議展示,基于學生的習作現(xiàn)狀,緊扣訓練點,進行多種方式的點評,使評有引領,更具針對性。
3.就講評中出現(xiàn)的問題,再次進行修改完善。
4.布置自選作業(yè):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寫作實際出發(fā)進行評議,以寫定教,不僅使“講評”因為有了“學生習作”這個載體而呈現(xiàn)出實打實的“指導”,而且能喚起學生的心理認同感,使評改意見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
五、板書設計
(略)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篇六
1、借助mtv精美的畫面,通過朗讀課文,讓學生與作者的心靈產(chǎn)生共鳴,體會小女孩命運的悲劇,社會的不公,從而產(chǎn)生高興——————悲傷——————悲憤的思想感情。
2、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討論“女孩之死誰之過?”這一問題,從而挖掘出作品中蘊涵的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
1、引導學生從讀中感悟,深入體會本文的中心。
2、感受作者用最美的表現(xiàn)形式,描寫最凄慘結局的寫法。
在運用多媒體進行的教學設計中,教學策略是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的。因此,在運用課件時,遵循整體優(yōu)化的原則。根據(jù)本課主題和重、難點,從“情感領悟”“朗讀指導”幾個方面制定教學目標。課件的運用,能渲染氛圍,使學生得到情感熏陶,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1、出示幻燈片(一):
一張“天鵝”的圖片,同時播放圣桑的《天鵝》,營造一種悲劇氣氛。同時顯示本課主題“享受讀書”動畫效果出示“盧老師寄語”,并指名讀。
“去靜下心來讀一本好書,去與作者產(chǎn)生心靈的交融;去感受作品中主人公的喜、怒、哀、樂;去享受讀書的滋味。”
——盧老師寄語
通過讀這段話,讓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與作者與文本產(chǎn)生對話,從情感入手,體會《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慘命運。
出示幻燈片(二),彩燈閃爍的圣誕樹和本課課題。
1、同學們喜歡用什么方式讀課文?
(默讀、大聲朗讀、站著讀、兩個人一起讀)
“好,老師給你們配上音樂,自由讀”
2、書讀完了,用一個詞來說說你的感受。
高興——————生氣——————難過
說說你為什么會有這些感受?
畫面上小姑娘那閃爍的大藍眼睛中交替出現(xiàn)的希望與失望的眼神,能讓所有在場的人為之動容,為之流淚。這一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有利于課文內容的展開。
生:我想哭
生:我想揍那個拿女孩鞋的男孩一頓。
生:我想給那個女孩送吃的。
生:當女孩眼前產(chǎn)生幻象高興時,我也替她高興。
(1)文章的哪些地方令你感到高興、難過、生氣?
(2)找出課文中有關的句子,讀一讀。
(3)怎樣才能讀出這種感受?
抓住重點詞語,注意語氣助詞。
重點指導第一次擦燃火柴。
精讀本段:讀出小女孩敢擦燃火柴的勇氣
讀出小女孩面對美麗溫暖大火爐那喜悅與舒服的感受。
讀出火柴光亮熄滅回到現(xiàn)實的冷酷無情。
在讀中感悟的基礎上討論:
小女孩為什么會在火柴的光亮中看到大火爐?
依照這段的讀法讀其余四次擦燃火柴看到的。
1、幻景的美麗,現(xiàn)實的殘酷,造成了什么結果?
找出描寫小女孩死了句子。(文后三個自然段)
2、出示幻燈片(三)小女孩凍死在墻角,手里捏著一把火柴。圖文對照,朗讀后三個自然段。
3、小女孩的死是痛苦的?還是幸福的?
多數(shù)學生認為是痛苦的,部分學生認為是幸福的。
小女孩愿意死嗎?
生:愿意,因為她活著太痛苦了
生:不愿意,她還太小,還沒嘗到生活的甜頭。
一個學生說:如果在生活中你爸爸總是打你,那你不愿意死嗎?
全班交流,找出依據(jù)。
4、動畫出示:“女孩之死誰之過?”幾個大字。
5、小組討論以上問題,并簡單列出原因,作好記錄。
(1)小女孩太冷
(2)小女孩太餓
(3)小女孩沒人同情她
(4)她爸爸打她
(5)社會不公平
小女孩的死對她來講是一種解脫??涩F(xiàn)實生活并沒有天堂,那只不過是人們的美好愿望。
此處對學生進行生命可貴的教育。
1、作者為什么安排這樣的結局?你對這樣的結局滿意嗎?
2、如果讓你改寫結尾,你將怎樣寫?
(這一問題的設計,意在讓學生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的美好,表達對小女孩的同情之心。)
這個童話以它永久的魅力,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人們把這個故事排成電影,編成歌,制成動畫。下面讓我們再次用心靈來感受一下這篇童話的美麗與凄慘。
再次播放熊天平制作,齊秦演唱的《火柴天堂》。使學生的整個身心沉浸在美妙的童話之中,達到享受讀書的目的。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篇七
1、從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遭遇,深入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2、領悟作者由現(xiàn)實生活所展開的合理想象的表達方法。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理解課文深刻含義的句子。
第一課時
課件播出賣火柴的小女孩圖導入。
課件播出,檢查學生自學情況,請學生讀生字詞。
快速讀課文,用自己的話簡單概括課文主要說了一個怎樣的故事?按故事情節(jié)的變化把課文分成三段,概括每段主要內容。
請四個同學有感情地朗讀1—4自然段。讀了這一段,你都知道了些什么?體會到了什么?
寒冷
饑餓
貧窮
沒人疼愛
3、指導感情朗讀1—4自然段,體會小女孩的不幸。
預習第二、三段,找出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幾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都出現(xiàn)了什么的幻象?
第二課時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大段,回憶一下上節(jié)課的內容,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一)體會幸福
瀏覽課文第二段,找出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幾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都出現(xiàn)了什么幻象?
展示多媒體圖片和描寫小女孩幸福的句子, 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小女孩的幸福感受。
(二)領悟不幸
學生回答,教師在黑板上板書
第一次 大火爐 溫暖
第二次 烤鵝 渴望 食物
幸福? 第三次 圣誕樹 歡樂 不幸!
第四次 奶奶 疼愛
第五次 和奶奶一起飛走 幸福
(三)解讀重點句子,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五)揭示主題,情感升華
(一)揭示主題
2、理解思想內涵
這篇課文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街頭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同情及對統(tǒng)治者的不滿,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
(二)情感升華
全班齊讀最后兩段,讀出對小女孩命運的同情和對社會的控訴的強烈感情。
課件播放《火柴天堂》音樂,使學生在凄美動人的音樂中產(chǎn)生共鳴。
聯(lián)系實際談談自己學習本課后的體會。
2、思維拓展:假如小女孩來到了我們面前,你最想跟她說些什么?
3、知識延伸:走近安徒生,介紹安徒生作品及影響,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六、作業(yè)設置
1、把你想跟小女孩說的話寫下來。
2、你還看過安徒生的哪些童話?把你看過的一個童話的主要內容講給同學或家長聽。
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課件,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師生教與學的共振效應,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閱讀教學中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緊扣“由憐生愛,由愛生憤“的情感脈絡,不斷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升華情感。從大年夜小女孩凍死街頭還會面帶微笑凄美的畫面,感悟小女孩生不如死的痛苦,體會沙皇統(tǒng)治下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和安徒生給予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聯(lián)系實際,體會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心存感恩,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墩Z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作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活動之中?!?BR> 在讀悟的過程中,我抓住文小女孩五次擦然火柴出現(xiàn)的幻景和章最后一句話:“誰也不知道她曾經(jīng)看到過多么美麗的東西,她曾經(jīng)多么幸福跟著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弊寣W生聯(lián)系上文對句中的兩個“幸福”談談自己的理解,再從整篇文章想開去,小女孩一次次點燃火柴,其實是在點燃心中的希望,點燃她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賣火柴的小女孩和我們生活的年代不同,透過語言文字的描述,體會她面對寒冷、饑餓、痛苦時,還要讓學生想想小女孩心里是怎么想的?從而明白我們的生活是多么幸福的。我們更應有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要有一顆愛心,關心和同情一些貧困者與弱勢群體等。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篇八
1、理解課文思想內容,激起對資本主義社會貧苦兒童悲慘生活的同情。
2、體會作者由現(xiàn)實生活所展開的想象。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從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
2、從最后三個自然段的含義深刻的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生字生詞卡片。
2、教學掛圖。
三課時。
閱讀法、想象法、討論法。
教學內容:
理清課文敘述順序,學習課文第一段。
教學重點:
從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
教學過程:
一、了解“導讀”內容,引人新課
1、指名讀第三組的“導讀”。
2、今天我們開始學習第三組的第一篇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誰?你對安徒生有哪些了解?
2、檢查生字讀音。
3、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每人讀一段。讀后評議,糾正讀錯的字音。
三、理清課文敘述順序
1、提出自學要求:閱讀課文,想一想,哪幾個自然段是講小女孩擦火柴的。
2、學生按要求自學,在書上找出有關的部分,做上記號。
3,討論交流。
(1)課文中哪幾個自然段是講小女孩擦火柴的?(第五到第十一自然段)
(2)把課文分成三段,可以怎么分?”(第一至第四自然段是第一段;第五至第十自然段是第二段,第十二、十三自然段是第三段。)
3、這三段,每一段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認真看看課文,再用自己的話回答。
(第一段講大年夜,小女孩在街上賣火柴。第二段講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從火柴亮光中看到了種種幻象。第三段講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了。)
四、學習第一段
1、提出自學要求:閱讀第一段,想一想課后“思考·練習”第一題應該怎樣回答。
2、學生按要求自學。
3、討論:大年夜,天快黑了,又下著雪,小女孩為什么還在街上賣火柴?
(抓住兩點:一是“她不敢回家”;二是回家同樣要挨凍。)
從這里,你體會到這個小女孩怎么樣?讓我們把體會到的,通過朗讀表達出來,要讀出這個小女孩的可憐。
4、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先學生自練,再指名朗讀。
五、布置作業(yè)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引人新課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
2、小女孩在房子的墻角坐下來,后來又怎么樣了呢?讓我們繼續(xù)學習第二、三段。
二、自學第二段
1、提出自學要求,學生按要求自學。
三、指導理解第二段
1、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
3、五位同學讀課文后討論:在火柴發(fā)出的亮光里,小女孩看到了什么?(小女孩第一次擦火柴看到一個大火爐,第二次擦火柴看到了烤鵝,第三次擦火柴看到了圣誕樹,第四次擦火柴看到了奶奶,第五次小女孩擦著了一大把火柴,奶奶把她抱起來,摟在懷里,帶她飛走了。
4、小女孩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擦火柴?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看看書,同座討論討論,然后我們再一起研究。
(3)小女孩為什么“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
四、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
五、學生自學第三段
1、提出自學要求,學生按要求自學。
六、指導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讀第三段。
2、這個小女孩后來怎么樣了?“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小女孩死了,離開這個世界了。)
3、“她曾經(jīng)多么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睂@句話中的兩個“幸福”,你是怎樣理解的?(第一個“幸?!笔钦f小女孩臨死的時候是幸福的,她是在看到許多美麗的東西的幻覺中死去的;第二個“幸?!暗囊馑际切∨⑺懒司托腋A?,就沒有寒冷,沒有饑餓,沒有痛苦了。)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些什么?(體會到小女孩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活路,只有死亡才能擺脫痛苦。體會到作者對小女孩的同情和對不合理的社會制度的不滿。
七、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
一、體會作者是怎樣展開想象的
1、這篇課文是童話,童話的內容來之于生活。但具體情節(jié)往往是根據(jù)想象虛構的。這篇童話的作者是根據(jù)什么來想象的?(是根據(jù)他平時見到的窮苦孩子的悲慘生活和窮苦孩子凍死街頭的情景來想象的。)
二、《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想象性作文
教學要求
一、通過想象性作文,激發(fā)學生對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同情和關懷,進一步顯示社會主義新中國兒童的幸福。
二、發(fā)展兒童的想象力,要求想象合理。
三、繼續(xù)練習寫事,要求圍繞中心,記敘具體,并初步學習借事抒情的方法。
課前準備:先教《賣火柴的小女孩》課文。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導語。明確中心。開拓思路,進行片段訓練,提出寫作要求。
教學過程
一、導語,激發(fā)寫作欲望。
師:上一堂課,我們認真學完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這一節(jié)作文課,我想先向小朋友介紹一首詩,題目是《你別問這是為什么》:(劉倩倩,九歲)
媽媽給我兩塊蛋糕,
我悄悄地留下一個。
你別問,這是為什么?
爸爸給我穿上棉衣,
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你別問,這是為了什么?
哥哥給我一盒歌片,
我選出了最美麗的一頁。
你別問,這是為了什么?
晚上,我把他們放在床頭邊,
讓夢兒趕快飛出我的被窩。
你別問,這是為了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給她吃,
把棉衣給她去擋風雪,
在一塊唱那最美麗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誰?
請去問一問安徒生爺爺——
她就是賣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二、提供導語,明確中心。
板書:中心大家關心她……我們真幸福
三、開拓思路,進行片段訓練。
你們還打算給她做哪些幸福的事呢?
四、提出寫作要求。
我們寫想象性作文要注意什么呢?
第一點,因為是想象性的作文,想象要合理。(板書:想象要合理)
這里有兩段話,你們看哪一段合理。
1、今天,我對小麗莎說:“我?guī)愕缴倌曛胰ネ?,好嗎?”小麗莎高興地說:“好?!币宦飞闲←惿裥▲B一樣,又是唱,又是跳,快活極了。
(小麗莎是給賣火柴的小女孩取的名字。)
2、今天,我對小麗莎說:“我?guī)愕缴倌曛胰ネ?,好嗎?”小麗莎睜大著那雙藍眼睛問:“少年之家,那是什么地方?我能去嗎?”“怎么不能?這是我們少年兒童的家嗎!每個小朋友都能去。”小麗莎顯得有些膽怯:“真的嗎?那些少爺小姐會欺負我嗎?”“什么少爺小姐,在我們國家里,每個孩子都是祖國的花朵,你放心去吧!”
第二點,敘述要具體。(板書:敘述要具體)要為賣火柴的小女孩想得周到,想得周到就容易寫具體。
五、你們還有其他困難嗎?
[板書設計]
中心:大家關心她……我們真幸福
要求:
1、想象要合理。
2、敘述要具體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篇九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創(chuàng)作于1846年的一篇融幻想于現(xiàn)實的“新童話”。19世紀,偏愛想象與幻想的浪漫主義者們通過夢幻找到了表現(xiàn)文學理想的“神器”,安徒生就是其中之一。著名兒童文學教育家浦漫汀在《安徒生簡論》中說,“借助于夢境或幻想布局謀篇、展示主題也是安徒生以想象為核心進行構思的成功經(jīng)驗。安徒生十分善于在主人公的夢境、幻覺中開辟他的童話天地。那難以捉摸、稍縱即逝的幻覺與夢境被安徒生運用得得心應手……使童心和幻想盡情地歡歌起舞,并造成一種朦朧而又清晰、飄渺而又逼真的奇異美?!蓖瑯釉谶@篇童話中,安徒生也表現(xiàn)出他對幻覺的鐘情書寫,當小女孩用細小的火柴點燃美麗幻覺的那一刻,一個垂危的小生命立即變得光彩動人,一個簡單的故事即刻變得豐盈厚重。
從20世紀60年代至今,由葉君健翻譯的《賣火柴的小女孩》一直被選入中小學語文教材,現(xiàn)如今,西師大版、語文s版、人教版等五個版本的教材都同時編選了這篇童話。在人教版教材的編寫體例中,這篇童話被選入六年級下冊第四組“外國名著名篇”單元,同時選編的還有名篇《凡卡》和名著《魯濱孫漂流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的片段,學習本組課文一方面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感受閱讀經(jīng)典作品的樂趣;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感受經(jīng)典作品的魅力,獲取表達“給養(yǎng)”,得到經(jīng)典文化精華的滋養(yǎng)。因而,學習本文用幻境表現(xiàn)人物心理的寫法,對豐富學生的習作經(jīng)驗,提升學生的表達很有必要。
六年級的學生在此前學習的《學會看病》《窮人》等課文中,已接觸過不少心理描寫,他們在描寫人物時,也大多能運用內心獨白、旁觀分析的方式“直陳”人物心理,讓人物一無遮掩地吐露自己的所思所想。那么,在此基礎上學習本文通過幻覺折射人物心理的寫法不啻為教給學生另一種心理描寫的“特殊武器”,它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潛能,增加心理描寫的色彩,使之更具可讀性和吸引力,而且能充實心理描寫的內容,有效改變學生心理描寫“貼標簽”式的浮泛之風,從而在心理描寫這一點上有效落實課標第三學段的.習作要求——“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內容具體,感情真實”。
初次學習這種以虛寫實的心理描寫,其難點在于它超出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因為不能逾越學生的“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進行跨越式教學,所以教學中要把學生原有的心理描寫經(jīng)驗作為“學習起點”,然后借助教材的文本“支架”,引導他們從原有的心理描寫經(jīng)驗中生發(fā)出新的知識經(jīng)驗,再通過遷移練筆,達到用亦真亦幻筆法,繪五彩斑斕心理的教學目標。
1.品讀課文片段,學習安徒生用幻覺表現(xiàn)人物心理的寫法,感受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
2.運用幻覺表現(xiàn)人物心理的寫法虛構幻覺,生動展現(xiàn)練筆對象的內心世界。
(教學重點即目標2。)
學生準備:學生對《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熟稔于心,能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生動復述文中小女孩幾次點燃火柴所出現(xiàn)的幻境。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課堂練筆作業(yè)紙(帶格子的作文紙,便于補充修改,清晰展示。)
教學環(huán)境: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實物投影
環(huán)節(jié)一:一次練筆,真實展現(xiàn)學習起點(5分鐘)
1.出示“冰山一角”的圖片,引導學生看圖,引出課題。
2.布置練筆任務:觀察四幅圖片素材,揣摩圖中人物的所思所想,然后任選其一,寫一寫人物的內心世界。
3.學生練筆,教師巡視。
4.指名學生展示練筆片段,其他學生認真傾聽,個別點評后,引導學生明確本課的學習任務——向安徒生學習另一種心理描寫的表達方式。
【設計意圖】其一,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圖片素材,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寫作欲望,激活寫作狀態(tài);其二,通過初次練筆,呈現(xiàn)學生已有的心理描寫經(jīng)驗,并以此作為本節(jié)課習作教學的生長點,在后續(xù)教學中引導學生由此生發(fā)新的習作知識經(jīng)驗。
環(huán)節(jié)二:由讀學寫,領會掌握“畫”心之法(8分鐘)
1.出示賣火柴的小女孩點燃火柴的圖片,幫助學生復現(xiàn)課文,指名學生說說小女孩當時的處境及心理。
2.品讀《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幻覺描寫的片段,讀完后談談自己的感受和見解。
3.對照課文片段,比較賞析,寫法導引。為什么安徒生寫賣火柴小女孩的心理給我們一種如在目前、終身不忘的感受呢?我們一起來探究安徒生在心理描寫上的獨特價值。(個人細讀思考,小組分享。)
4.集中反饋,教師相機點撥,引導學生探究安徒生是怎么寫出小女孩心理的?認識理解幻覺描寫及其作用,進而使學生認識到幻覺與人物處境、內心的渴盼合宜地呼應起來,才能形象深刻地展示人物心理。
【設計意圖】其一,把學生熟知的“直抒胸臆式”心理描寫與文中用幻覺表現(xiàn)人物心理的描寫方式兩相比較,在敞亮與隱晦、直白與雋永、寫實與浪漫的咀嚼中體悟表達效果的不同,從而洞悉本文的寫作秘妙;其二,以教材文本為“支架”,從讀學寫,在學生自主建構的基礎上,將新的習作知識經(jīng)驗提升為類概念,便于學生遷移運用,活學活用。
環(huán)節(jié)三:二次練筆,師夷活用“畫”心之術(13分鐘)
(鼓勵學生發(fā)散思維,多角度虛構幻覺。)
(學生當堂練筆,教師巡回觀察,了解學情。)
3.完善“二次練筆”的片段,并把“一次練筆”和“二次練筆”的片段對比著讀一讀,體會兩種心理描寫各自的表達效果。
【設計意圖】在“一次練筆”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相同的情境,引導學生用新學習的幻覺表現(xiàn)人物心理的寫法再試身手,展開創(chuàng)寫活動,既化解了習作練筆的難度,使教學呈現(xiàn)出動態(tài)生成的態(tài)勢,又能使學生在經(jīng)歷兩次練筆后的比對中,強化認識,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環(huán)節(jié)四:評議修改,完善提升“畫”心之境(14分鐘)
1.用“你的作文我跟帖”的活動形式,開展組內互評,要求讀完同伴的習作后寫幾句感想,或提一些建議,還可以畫上有趣的符號;另外文章的作者也可以對“留言”“跟貼”作出回應。
(教師巡回指導學生互評,及時發(fā)現(xiàn)亮點習作片段,或就突出問題做初步診斷。)
2.評議展示,基于學生的習作現(xiàn)狀,緊扣訓練點,進行多種方式的點評,使評有引領,更具針對性。
3.就講評中出現(xiàn)的問題,再次進行修改完善。
4.布置自選作業(yè):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寫作實際出發(fā)進行評議,以寫定教,不僅使“講評”因為有了“學生習作”這個載體而呈現(xiàn)出實打實的“指導”,而且能喚起學生的心理認同感,使評改意見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
(略)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篇十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從字里行間感受賣火柴小女孩命運的悲慘,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領悟作者基于現(xiàn)實合理想象的表達方法。
理解課文內容,從字里行間感受賣火柴小女孩命運的悲慘,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兩課時
1、今天,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走進19世紀丹麥著名作家、被稱為“世界童話之王”的安徒生的童話世界。
2、說說你對安徒生的了解。(學生根據(jù)自己收集的資料交流)
3、老師簡介賣火柴小女孩的寫作背景。(1848年,他到國外去旅行。在途中收到了一封朋友的來信,要求他按照信中寄來的三張畫片寫一篇故事。其中一張畫片上,畫的是一個窮苦的小女孩,金黃的長頭發(fā)打成卷兒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麗,她手里拿著許多火柴,瞪大了一雙可憐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安徒生看著這張畫片,雙眼漸漸濕潤了。他想起了自己的媽媽。媽媽小時候要過飯,有一次要飯時,實在走不動了,竟然昏倒在路上。他又想起了在童年時代惟一疼愛他的奶奶。爸爸去世以后,媽媽改嫁了,他只好和奶奶相依為命。每到傍晚,他坐在墻角里,蜷著腿縮成一團,盼望著討飯的奶奶快些回來。慈祥的奶奶一回家,便把他摟在懷里,給他帶來溫暖,為他解除饑餓。他還想起了在丹麥封建王朝統(tǒng)治下,千千萬萬窮苦的兒童……想著、想著,他情不自禁地攤開稿紙,以自己的親身感受和對廣大窮苦兒童的同情,以及對統(tǒng)治階級的憎恨,奮筆疾書,寫出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優(yōu)美動人的童話。)
1、學生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檢查讀文情況。
3、提出不理解的字詞,互相幫助理解
1、提出要求。
認真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哪些內容,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2、學生自瀆,思考勾畫,共同學習。
3、匯報交流,把課文內容分為“賣火柴”、“擦燃火柴”、“凍死街頭”三個部分。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賣火柴小女孩凍死街頭的畫面深深地定格在我的腦海里,讓我們再次懷著同情和悲傷的情感一起朗讀課文的最后兩個自然段。
2、學生齊讀。
2、為什么說她沒有幸福?用自己的話說說。
(1)、大年夜在街上賣火柴。
a、指名讀這一自然段。
b、展開想象:如果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你的妹妹,她的大年夜應該是怎樣度過的?
c、可是,在這團圓的幸福時刻,她有沒有壓歲錢?有沒有新衣服?有沒有享用不盡的食物?沒有,通通都沒有,連一雙鞋子也沒有,還得光著腳在大街上苦苦哀求人家買她的火柴。她有的只是什么?(是寒冷、是饑餓、是欺凌)
d、找出這部分你最想讀的句子讀一讀。
(2)、不敢回家
為什么說小女孩沒有幸福?(爸爸會打她,家里跟街上一樣冷)
(3)、疼愛她的奶奶已經(jīng)死了
為什么說小女孩沒有幸福?(沒有親人的疼愛,得不到關懷)
(4)、她死了人們只說“她想給自己暖和一下……”
為什么說小女孩沒有幸福?
3、理解火柴給小女孩帶來的“幸?!?BR> (1)、既然別人不能給她幸福、爸爸不能給她幸福、疼愛她的奶奶死了也不能給她幸福,連死了人們只說她想給自己暖和一下。那么文中為什么還說她曾經(jīng)多么幸福呢?是誰給了她這種幸福?(火柴)
(2)請同學們打開課文,誰來讀讀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段落。大家邊聽邊看,有沒有幾個標點很明顯地跳到你的眼前?(感嘆號)讀一讀有感嘆號的句子。
(3)、你從這幾個感嘆號中體會到了什么?(是啊,與其說小小的火焰是奇異的火光,不如說是小女孩太冷了,她多想擁有溫暖啊!)
(4)、潘老師發(fā)現(xiàn),你朗讀的時候情感變化很大,能說說原因嗎?(燃:高興;滅:失望)是啊,火柴終究是要滅的,然而,滅的只是火柴嗎?(滅的還有小女孩的希望),火柴一滅,她面對的就不是火爐,而是——寒冷;面對的不是火爐,而是——黑暗;面對的不是火爐,而是——紛飛的大雪。帶上你的理解和感情讀一讀這個自然段。
(5)、自由朗讀小女孩擦燃火柴的其它幾個段落。
a、同學們,賣火柴的小女孩生活的時代離我們很遙遠,她的生活對我們來說是陌生的。但是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用自己的真情和想象,走進小女孩生活的那個環(huán)境,就一定能感受到她的痛苦。現(xiàn)在請同學們自己閱讀小女孩其它四次擦燃火柴的段落。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悟,讀出自己的思考。
b、誰來談談?
生:她渴望得到食物,因為她太餓了;
生:她渴望得到快樂,因為她太孤獨了;
生:她渴望得到疼愛,因為她沒有人關心;(引導有感情朗讀“奶奶,啊,請把我……”讀出懇求、讀出迫切)
生:她想讓奶奶帶她飛走,因為她受不了這些痛苦了,很想擺脫。(引導朗讀“她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弊x出同情、讀出悲傷)
師:小女孩真的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了嗎?那么,這樣的地方在哪兒呢?是的,只有死才能擺脫寒冷、擺脫饑餓、擺脫痛苦!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師:雖然她一次次地擦燃火柴,可是火柴卻一次次地熄滅,她的眼前沒有火爐,只有——寒冷;沒有烤鵝,只有——饑餓;沒有圣誕樹,只有——孤獨;沒有奶奶,只有——寂寞;沒有得到擺脫,只有——面臨死亡。
4、誰來讀讀課文的最后兩個自然段。
師:你從她的朗讀中聽出了什么?
生:聽出了小女孩命運的悲慘。
生:聽出了人們的漠不關心。
生:也聽出了安徒生對小女孩的同情。
師:一個會讀書的人,就是能透過語言文字和作者同悲同喜,和文中的主人公同憂同樂。
師: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嗎?
生:沒有,她的幸福就是死,只有死她才能擺脫痛苦、饑餓、寒冷,不用忍受痛苦、饑餓和寒冷對她來說是一種幸福。
生:她得到的是幻想中的幸福。她在幻想中看到了暖和的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圣誕樹、慈愛的奶奶。
6、小女孩的命運如此悲慘,然而至始至終,她有沒有哀怨過?有沒有流下一滴眼淚?找出文中描寫小女孩表情的一個詞。(微笑)你從“微笑”中體會到了什么?她微笑什么?(誰給了小女孩這樣的幸福?(火柴)可是火柴的光芒是如此的微小,小女孩卻從火柴中得到了這樣的幸福,你從這里體會到了什么?是誰給了小女孩這樣的幸福?與其說是火柴給了小女孩幸福,不如說是她自己。因為她用微笑去面對生活,因為哪怕是幻想的微小的幸福她也沒有放棄追求,哪怕到了死她的手里還捏著一把燒過了的火柴梗。)
從《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想開去,你想到了什么?
1、不能失去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童話中賣火柴的小女孩和我們生活在不同的年代,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你能理解她的處境嗎?你能透過語言文字的描述,體會她面對寒冷、面對饑餓,面對痛苦時,心里是怎么想的?這給你怎樣的啟發(fā)?(最好的讀者要提煉出屬于自己的東西。讀書在于讀自己,發(fā)現(xiàn)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因此,要讀出自己的思考。)
2、要重視和同情社會中的貧困者與弱勢群體
3、領悟安徒生作品人文精神的力量
你能不能通過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安徒生的作品在我國廣為傳播,《賣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裝》《丑小鴨》等名篇,成為幾代人成長的精神食糧。安徒生已經(jīng)成為中國人耳熟能詳?shù)拿?。我們發(fā)現(xiàn)了《賣火柴的小女孩》更高的文學價值,因為它教會了我們對待困窘和艱難的一種人生態(tài)度。優(yōu)秀的童話足以影響人的一生,它對兒童來說不僅是生動的故事、美麗的形象,而且是精神家園、終極關懷。這就是偉大作家和不朽作品超越時代的永恒力量。我們真應該感謝這位經(jīng)歷了200年滄桑卻歷久彌新的偉大作家——安徒生!
1、閱讀安徒生的其它童話故事。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19、賣火柴的小女孩
大年夜 死悲慘
火爐
圣誕樹
烤鵝
擦 燃 滅 捏 微笑
奶奶
飛走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篇十一
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激發(fā)學生對資本主義社會里貧苦兒童悲慘生活的同情。體會作者由現(xiàn)實生活所展開的合理想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從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從最后三個自然段的含義深刻的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課時。
燈片、磁帶。
第一課時
啟發(fā)談話。
2、簡介作者及時代背景。
提問:這篇童話的作者是誰?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
一百多年前的丹麥是個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那時貧富懸殊,金錢支配一切,社會非常黑暗?!顿u火柴的小女孩》就反映了當時社會勞動人民生活的悲慘情景。同學們在學習這篇童話時,一定不要忘記這一點。
3、老師有感情地配樂范讀課文(或播放錄音)。
4、提問: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最后她怎么樣了?
大年夜,一個小女孩在街上賣火柴。
5、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用幾句話說出來。
這篇課文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在大年夜,一個光頭赤腳的小女孩在街頭賣火柴,她又冷又餓,為了取暖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在火光中,她看到種種幻象,最后凍死在街頭。
第二課時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深入學習課文,理解重點詞句,從小女孩看到的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及作者想象的合理。還要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提問: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原因是什么?她看到了什么?你從小女孩看到的東西中體會到什么?結果怎樣?請同學們帶著這幾個問題默讀課文第5自然段。
2.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原因是什么?
因為她的一雙小手幾乎凍僵了?!鞍?,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對她也是有好處的!”小女孩需要用那微弱的火光來取暖。但是她開始不敢擦火柴,“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墻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這句話說明小女孩是不敢擦火柴的,連一根也不敢,因為要靠賣火柴來維持生活,而且爸爸知道了會打她。但是“她終于抽出了一根”,從“終于”這個詞可以體會到,小女孩抽出這根火柴經(jīng)過了激烈的思想斗爭。她實在是冷得支持不住了,鼓足了勇氣,擦燃了一根火柴來取暖。
3.(出示燈片)她看到了什么?你從小女孩看到的東西中體會到什么?
當小女孩看到大火爐時,她什么心情?
4.后來結果呢?
老師要指導學生用低沉的語調來表現(xiàn)小女孩幻象破滅后的失望和痛苦。
5.指導感情朗讀。
6.總結學習方法。
提問: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剛才是如何學習第5自然段的?
先帶著問題默讀思考,然后回答問題談體會,最后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同學們就按剛才的學習方法,分小組自學第6到第11自然段。
2.出示思考題:
小女孩后幾次擦火柴的原因是什么?
她看到了什么,你從小女孩看到的東西中體會到了什么?結果怎樣?
3.分小組自學,老師巡視。
1.討論第二次擦火柴。
(1)提問:小女孩第二次擦火柴的原因是什么?
是為了看清屋里的東西。
(2)提問:你從小女孩看到的烤鵝中體會到什么?
使學生理解到小女孩又冷又餓,饑寒交迫,“這一整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錢”。她已經(jīng)一整天沒吃東西了,而街上飄著一股烤鵝的香味,這個饑餓難忍的小女孩是多么渴望得到食物呀!
(3)結果怎樣?
2.討論第3次擦燃火柴。
(1)重點討論小女孩為什么看到了美麗的圣誕樹?
是呀,每個窗子里都透出燈光來,街上飄著一股烤鵝的香味。大年夜是一年中最令孩子興奮的時刻,可以圍著美麗的圣誕樹跳啊唱啊,盡情地歡樂。又冷又餓地賣火柴的小女孩也不例外。她也需要歡樂。
小女孩家里一貧如洗,生活貧苦。正是在這種環(huán)境中,小女孩才渴望得到歡樂。
3.討論第四次擦燃火柴。
(1)老師導讀完第8自然段后,提問:小女孩為什么第四次擦燃了火柴?
因為她想起了奶奶說的話。
(2)提問:她為什么看到了慈愛的奶奶?
從“她沒賣掉一根火柴,沒掙到一個錢,爸爸一定會打她的”來看,小女孩是多么孤苦可憐啊!家里只有奶奶疼愛她。在小女孩面臨絕境的情況下,很想念奶奶,自然在幻覺中看到了奶奶。
(3)有感情地朗讀第9、10自然段:把小女孩怕奶奶消失,要留住奶奶的急切心情讀出來。
4.討論第五次擦火柴,理解重點句含義。
(2)出示重點句,理解其含義。
“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是什么意思?
小女孩是在產(chǎn)生幻覺的絕境中死的,仿佛是奶奶摟著她一起飛走的。小女孩活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寒冷,只有饑餓,只有痛苦,死亡才能擺脫這一切??梢娦∨⑹挚蓱z和悲慘,可見當時社會十分黑暗和不公。
(七)體會作者的合理想象。
看到的幻象,不是實在的事物,而是作者的想象。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小女孩又冷又餓,沒有歡樂,沒有人疼愛,她是多么渴望得到溫暖,得到食物,渴望像別的孩子那樣得到歡樂,得到圣誕禮物,她是多么想念疼愛她的奶奶?。』馉t、烤鵝、節(jié)日的歡樂、奶奶的疼愛,都是她平時渴望得到而又根本無法得到的東西,只能在她臨死之前的幻覺中才出現(xiàn)。
第三課時
1.自己讀第三段,說說這段寫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學生討論)
2.(1)小女孩凍死了,為什么描寫她“兩腮通紅”、“帶著微笑”?
學生聯(lián)系上文,就會理解到小女孩是在幻象的幸福與歡樂中死去?;孟笈c現(xiàn)實,死亡與微笑形成鮮明而強烈的對比,突出了小女孩命運的悲慘,引發(fā)人們對她的同情。
(2)為什么要特別寫明她是在“大年夜”凍死的?
“大年夜”本應是歡樂和幸福的時刻,可是賣火柴的小女孩卻在這特殊的時刻凍死了,這樣更增強了對比的效果,啟發(fā)人們深思。
這句話中第一個“幸?!钡囊馑际切∨⑴R死時是幸福的,她是在看到許多美麗的東西的幻覺中死去的。第二個“幸?!钡囊馑际切∨⑺懒司托腋A?,就沒有寒冷、沒有饑餓、沒有痛苦了。這里的“幸?!睂嶋H是反語,真正的意思是受罪和死亡。
老師繼續(xù)追問:從文章的結尾中,你能體會出作者飽含著什么樣的情感?
文章的結尾飽含了作者對小女孩悲慘命運的同情,對黑暗社會的強烈不滿。
4.指導朗讀:小女孩死了,我們也對她寄寓了無限的同情。請同學們用同情憐惜的感情來朗讀這一段。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篇一
一是巧用課件創(chuàng)設課文教學情景,渲染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進入課文角色;二是做到主線分明,細節(jié)飽滿。抓住課文重點段進行教學,采用由扶到放的教學方式,緊扣重點詞句抓住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幻想粗線頭教學,課堂上采用質疑、討論、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與老師進行對話,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落實新課標精神;三是注重朗讀感悟和指導,突出語文本色教學。在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中指導學生朗讀感悟,采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去讀懂課文內容,保證學習充分的讀書時間,還原語文教學本色。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賣火柴的小女孩命運的悲慘,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領悟作者基于現(xiàn)實合理想象的表達方法。
:從最后三個自然段含義深刻的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多媒體課件。
1課時。
一、導入新課,齊讀課題。
二、略講1---4自然段。
1、師:什么時候小女孩在哪里賣火柴?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快速默讀課文的1至4自然段,邊讀邊將有關的詞句做上記號。
2、指名回答:誰能夠用“什么時侯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來告訴大家1至4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內容?(大年夜一個小女孩在街上賣火柴。)師相機板書:賣火柴(大年夜)。
師:通過朗讀你還知道了什么?
3、創(chuàng)設情景,打開課件(一)配樂,師激情描述1---4自然段的內容。
師:大年夜,在雪花漫天飛舞的街頭,一個小女孩光著頭赤著腳在街頭賣火柴,可憐的小女孩由于一整天沒賣掉一根火柴,不敢回家,就孤零零地坐在冰冷的墻角里。此時,她又冷又餓,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墻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已的小手嗎?(學生:敢!)
(:一至四自然段內容較淺顯易懂,教學中老師的提問語言簡練:“通過朗讀你知道了什么?你還知道了什么?”去檢驗學生是否讀懂課文,老師的配樂描述課文內容,有效地幫助學生進入課文學習情景中來。)
三、精講、細讀感悟第5自然段。
2、指名回答: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大火爐)相機出示課件(二)(大火爐畫面)。
師:討論一下,她為什么會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大火爐?
學生討論后匯報交流。
3、指導朗讀。
師:哧!火柴燃起來了,飽受風寒的小女孩看到暖和的火爐時,她的心情怎樣?感覺怎樣?(喜悅、舒服)師: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驚喜、興奮)你能把描寫小女孩當火柴燃起來后喜悅、舒服的句子讀一讀嗎?(指名讀“哧!火柴燃起來了……多么舒服?。 焙笤u議讀。)
師:火柴滅后,小女孩的心情又怎樣?(痛苦)用什么語氣來讀?(失望、悲傷)誰能用失望的語氣讀一讀火柴滅后小女孩心情痛苦的句子?(指名讀“哎……燒過的火柴梗。”后評議讀,齊讀。)
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第五自然段。(師讀火柴燃之前的句子;女生讀火柴燃時的句子;男生讀火柴滅后的句子。)
4、小結學法,指導學習。用課件(三)出示本自然段學法提示:“邊讀邊思考:小女孩擦燃火柴幻想到了什么?為什么會這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BR>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這自然段為精講,主要以指導朗讀為主,通過指名讀、評議讀、齊讀以及師生合作朗讀等多種方式去指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而這些朗讀方式的轉換也是精心設計的,體現(xiàn)了由個體向群體變化的過程,在反復的指導朗讀中,學生會漸入情景,會從內心處體會和品味小女孩擦燃火柴過程中的一喜一悲。學法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為學生梳理了學習思路,是為下一步的自學作準備。)
四、自主學習。指導學生用第5自然段的學習方法自學6---11自然段。
過渡語:同學們,小女孩第二(三、四、五)次擦燃火柴分別看到了什么呢?請同學們用學習第五自然段的方法自學6—11自然段。
1、生自由讀,師提示:喜歡怎么讀就怎么讀,邊讀邊用筆將有關詞句做上記號。
2、檢測自學情況。指名回答:小女孩第二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師相機出示課件(四)(烤鵝畫面)師追問:她為什么會在亮光中幻想到烤鵝?方法同上打開課件(五)圣誕樹畫面、奶奶的畫面、奶奶抱著她飛走的畫面。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10節(jié)。
4、討論:她為什么接連不斷地擦燃火柴?
(:通過多媒體讓小女孩的幻想畫面再現(xiàn)指導學生讀懂課文,這幾個自然段的教學采用粗線條的處理,兩處重點句段的指導做到了粗中有細,老師激發(fā)性語言對調動學生的情緒起到了促進作用,學生的朗讀感受、討論等學習方式的運用體現(xiàn)了新課標的精神,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也得到了培養(yǎng)。)
五、指導讀好第12、13自然段。
2、師:請帶著對小女孩的同情齊讀第12、13自然段。
3、讀了這兩個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師板書:凍死街頭(悲慘結局)
4、師:她死時的面部表情是怎樣的?為什么會這樣?用第13節(jié)中的一句話回答。打開課件(八)出示重點句“她曾經(jīng)……幸福中去了。”
5、指導理解兩個“幸福”,從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受情。相機板書:不滿
【教學反思】
《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是“世界童話之王”安徒生的杰作之一。它講的是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街頭的故事。作者通過這個童話故事,表達了他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課文的重點是講這個小女孩在又冷又餓的情況下,為了暖和暖和快要凍僵的身體,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并從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種種幻象。而這些幻象又恰恰與她饑寒交迫的現(xiàn)實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為了能夠讓這些在幸福中生長的孩子們領悟到作者這種基于現(xiàn)實合理想象的表達方法,我實施了這樣的教學方案:
“讀”是語文課的基礎。要使學生深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必須注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慘和作者寄予的同情。
“賣火柴”這部分,先讓學生自讀自悟,再結合具體語句、段落相互交流感受,重點認識小女孩現(xiàn)實生活的悲慘和痛苦?!安粱鸩瘛边@部分,讓學生自讀,使學生領悟作者的想象描寫完全基于現(xiàn)實,十分合理。同時抓住課后習題來“說”。課后習題的設計意圖在于關注閱讀理解的個性化,尊重學生個人的獨特感受和體驗。我給學生創(chuàng)設條件,讓每個學生都有讀、說的機會??梢宰寣W生先在小組內或自由選擇合作伙伴,自己選擇讀、說的內容、形式。全班交流時,也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選擇,獨立體驗。
我讓學生精讀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這一自然段,了解作者在這一段中的寫法以及小女孩的心理變化后,針對“這是一道奇異的火光!”這一重點句子來討論,先是提出了:“為什么說‘這是一道奇異的火光’?”然后又提出了:“作者為什么不寫小女孩就在暖烘烘的火爐邊度過那美好的夜晚,而要那么殘酷地寫出火柴滅了,火爐不見了?”孩子們通過交流,不僅理解了:是因為小女孩在火柴光里看到了美好的幻象,所以才說這火光是奇異的;還了解了作者這樣對比寫是為了突出小女孩的悲慘遭遇;同時懂得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接著我再讓學生以此方法學習小女孩其他四次擦燃火柴的段落,這樣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篇二
1.理解課文思想內容,激起對資本主義社會貧苦兒童悲慘生活的同情。
2.體會作者由現(xiàn)實生活所展開的想象。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從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
2.從最后三個自然段的含義深刻的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生字生詞卡片。
2、教學掛圖。
:三課時。
閱讀法、想象法、討論法。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理清課文敘述順序,學習課文第一段。
教學重點:
從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
教學過程:
一、了解“導讀”內容,引人新課
1.指名讀第三組的“導讀”。
2.今天我們開始學習第三組的第一篇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誰?你對安徒生有哪些了解?
2.檢查生字讀音。
3.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每人讀一段。讀后評議,糾正讀錯的字音。
三、理清課文敘述順序
1.提出自學要求:閱讀課文,想一想,哪幾個自然段是講小女孩擦火柴的。
2.學生按要求自學,在書上找出有關的部分,做上記號。
3,討論交流。
(1)課文中哪幾個自然段是講小女孩擦火柴的?(第五到第十一自然段)
(2)把課文分成三段,可以怎么分?”(第一至第四自然段是第一段;第五至第十自然段是第二段,第十二、十三自然段是第三段。)
3、這三段,每一段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認真看看課文,再用自己的話回答。
(第一段講大年夜,小女孩在街上賣火柴。第二段講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從火柴亮光中看到了種種幻象。第三段講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了。)
四、學習第一段
1.提出自學要求:閱讀第一段,想一想課后“思考·練習”第一題應該怎樣回答。
2.學生按要求自學。
3.討論:大年夜,天快黑了,又下著雪,小女孩為什么還在街上賣火柴?
(抓住兩點:一是“她不敢回家”;二是回家同樣要挨凍。)
從這里,你體會到這個小女孩怎么樣?讓我們把體會到的,通過朗讀表達出來,要讀出這個小女孩的可憐。
4.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先學生自練,再指名朗讀。
五、布置作業(yè)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引人新課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
2.小女孩在房子的墻角坐下來,后來又怎么樣了呢?讓我們繼續(xù)學習第二、三段。
二、自學第二段
1.提出自學要求,學生按要求自學。
三、指導理解第二段
1.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
3.五位同學讀課文后討論:在火柴發(fā)出的亮光里,小女孩看到了什么?(小女孩第一次擦火柴看到一個大火爐,第二次擦火柴看到了烤鵝,第三次擦火柴看到了圣誕樹,第四次擦火柴看到了奶奶,第五次小女孩擦著了一大把火柴,奶奶把她抱起來,摟在懷里,帶她飛走了。
4.小女孩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擦火柴?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看看書,同座討論討論,然后我們再一起研究。
(3)小女孩為什么“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
四、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
五、學生自學第三段
1.提出自學要求,學生按要求自學。
六、指導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讀第三段。
2、這個小女孩后來怎么樣了?“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小女孩死了,離開這個世界了。)
3.“她曾經(jīng)多么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睂@句話中的兩個“幸福”,你是怎樣理解的?(第一個“幸?!笔钦f小女孩臨死的時候是幸福的,她是在看到許多美麗的東西的幻覺中死去的;第二個“幸?!暗囊馑际切∨⑺懒司托腋A耍蜎]有寒冷,沒有饑餓,沒有痛苦了。)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些什么?(體會到小女孩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活路,只有死亡才能擺脫痛苦。體會到作者對小女孩的同情和對不合理的社會制度的不滿。
七、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
第三課時
一、體會作者是怎樣展開想象的
1、這篇課文是童話,童話的內容來之于生活。但具體情節(jié)往往是根據(jù)想象虛構的。這篇童話的作者是根據(jù)什么來想象的?(是根據(jù)他平時見到的窮苦孩子的悲慘生活和窮苦孩子凍死街頭的情景來想象的。)
二、《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想象性作文
教學要求
一、通過想象性作文,激發(fā)學生對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同情和關懷,進一步顯示社會主義新中國兒童的幸福。
二、發(fā)展兒童的想象力,要求想象合理。
三、繼續(xù)練習寫事,要求圍繞中心,記敘具體,并初步學習借事抒情的方法。
課前準備:先教《賣火柴的小女孩》課文。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導語。明確中心。開拓思路,進行片段訓練,提出寫作要求。
教學過程
一、導語,激發(fā)寫作欲望。
師:上一堂課,我們認真學完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這一節(jié)作文課,我想先向小朋友介紹一首詩,題目是《你別問這是為什么》:(劉倩倩,九歲)
媽媽給我兩塊蛋糕,
我悄悄地留下一個。
你別問,這是為什么?
爸爸給我穿上棉衣,
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你別問,這是為了什么?
哥哥給我一盒歌片,
我選出了最美麗的一頁。
你別問,這是為了什么?
晚上,我把他們放在床頭邊,
讓夢兒趕快飛出我的被窩。
你別問,這是為了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給她吃,
把棉衣給她去擋風雪,
在一塊唱那最美麗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誰?
請去問一問安徒生爺爺——
她就是賣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二、提供導語,明確中心。
板書:中心大家關心她……我們真幸福
三、開拓思路,進行片段訓練。
你們還打算給她做哪些幸福的事呢?
四、提出寫作要求。
我們寫想象性作文要注意什么呢?
第一點,因為是想象性的作文,想象要合理。(板書:想象要合理)
這里有兩段話,你們看哪一段合理。
1、今天,我對小麗莎說:“我?guī)愕缴倌曛胰ネ妫脝??”小麗莎高興地說:“好?!币宦飞闲←惿裥▲B一樣,又是唱,又是跳,快活極了。
(小麗莎是給賣火柴的小女孩取的名字。)
2、今天,我對小麗莎說:“我?guī)愕缴倌曛胰ネ?,好嗎?”小麗莎睜大著那雙藍眼睛問:“少年之家,那是什么地方?我能去嗎?”“怎么不能?這是我們少年兒童的家嗎!每個小朋友都能去?!毙←惿@得有些膽怯:“真的嗎?那些少爺小姐會欺負我嗎?”“什么少爺小姐,在我們國家里,每個孩子都是祖國的花朵,你放心去吧!”
[板書設計]
中心:大家關心她……我們真幸福
要求:1、想象要合理。
2、敘述要具體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篇三
設計理念:
1、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語文教學要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的閱讀方法實現(xiàn)學生、教師、文本的對話,致力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珍視兒童獨特的理解。
2、采用對文本細讀的方式,教學生讀出語言文字背后的信息,讀出文字背后的感受,讀出文字背后的思考。
3、通過對小女孩的“小”,發(fā)覺對應的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中一個個的“大”,體會童話永恒的魅力。
教學目標:
1、認識小女孩現(xiàn)實生活的悲慘和痛苦。:
2、了解小女孩五次擦亮火柴的內容,整體上加深和感受小女孩現(xiàn)實生活的悲慘。
3、能抓住重點句子談自己的感受。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文本內容,認識小女孩生活的悲慘。
難點:抓住重點句子理解并能談出自己的感受。
教學準備
錄音機、幻燈片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1、配樂詩朗誦,老師朗讀《你別問,這是為什么?》
生:我感覺小女孩身材瘦小。
生:我感覺這個小女孩個頭矮小。
師:那么賣火柴的小女孩給你怎樣的印象呢?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讀了課文,你們有什么感受?(可憐、窮苦、美麗、缺少疼愛、、、、、、)
2、現(xiàn)在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看看課文是怎樣寫出剛才你們所談到的這些感受的。或許會豐富你的認識,提升你的看法。
[設計意圖:重視自讀自悟,整體感知故事,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閱讀能力。]
三、學習探究1—4自然段
1、齊讀第一自然段
(1)重點品味第一句。
師:讀到一個“冷”字,這是告訴我們什么?“雪”呢?它告訴什么季節(jié)?那“黑”呢?
(2)指導朗讀(讀出兩種不同的形式。語氣一種是由弱到強。一種是由強到弱。隨著老師的手勢齊讀。)
師:還是這句話,我們再讀。讀到“冷”,什么感覺?
生:我們感覺到冷,再加上“冷極了”,說明真的很冷。
師:注意緊跟這“冷”后面又出現(xiàn)了一個“雪”呢?
生:這兩個詞放在一起,就讓人感覺更冷了。
師:再注意,這兩個詞后面又多了一個“黑”,又是什么感覺呢?
生:已經(jīng)是三個“冷”了!讓我感到那不是一般的冷,那是冷極了!
師:我們在“冷”的前面加上一個什么字,才能體現(xiàn)這不是一般的冷呢?
生:加一個“極”,就是“極冷”。
生:不,我覺得加一個“寒”更好,“極冷”是說冷的程度,而“寒冷”的寒,不僅讓我們體會到冷的程度,更讓我們感到寒氣逼人,令人覺得冷得可怕。(板書:寒冷)
師:這句沒有寫小女孩,去掉可以嗎?
生:不可以,這是環(huán)境描寫。讓我們感覺故事發(fā)生的環(huán)境如此惡劣,預示著故事的悲慘,小女孩的不幸。
師:看,小女孩向我們走來了。請同學們細讀這句后面的幾句話的描寫,看哪個詞語、句子觸動了你,把你讀出的感受說出來與同學們分享。(學生默讀,后發(fā)言。)
生:我從這句“光著頭、赤著腳”說明了小女孩的窮苦。
生:這里說是“大年夜”,“大年夜”本來是一家人快快樂樂溫暖地在一起,而小女孩卻“光著頭、赤著腳”在街上走著。她很可憐。
生:“一向是他媽媽穿的”說明小女孩家非常窮,沒有屬于自己的一雙鞋。
師:(教師因勢利導)那就是說,小女孩一向就沒有鞋穿。
生:“小男孩說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當搖籃”,“搖籃”一詞說明小女孩的鞋非常大,這是用了夸張的寫法。
師:小女孩已經(jīng)夠可憐的了。
幻燈出示:“她在穿過馬路的時候,兩輛馬車飛快地沖過來,嚇得她把鞋都跑掉了”從“嚇”字看出了什么?想象小女孩的心里。(板書:“恐懼”)
師:就在這樣寒冷環(huán)境里,小女孩心中充滿恐懼,但沒有辦法。
2、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師:(引讀)這一整天,誰也——(學生接讀:沒有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學生接讀:沒有給過她一個錢)。
師:想象這里的誰,都會是哪些人?“誰”強調了什么?說明了什么?
幻燈片出示:這一整天,小女孩(沒有賣出過一根火柴),小女孩(沒有掙到一個錢)。
師:這僅僅是自然環(huán)境的寒冷嗎?(引導學生聯(lián)系第一自然段的寒冷理解。)
師:自然環(huán)境的寒冷,加上社會環(huán)境的冷漠恐懼,誰能用一個成語來概括?(雪上加霜?。?BR> 3、從三、四自然段中任選一段學習??茨膫€詞哪句話觸動你,說說你的感受。
生:“她又冷又餓,哆哆嗦嗦地向前走”,我覺得小女孩“又冷又餓”。
師:這一整天,那可是從早到晚,這里的“餓”是我們平常說的餓嗎?
生:小女孩是餓極了,那叫(板書:饑餓)
師:寒冷,再加上饑餓,小女孩整個是(饑寒交迫)。
生:我讀到了這一句,“雪花落在她的金黃的長頭發(fā)上,那頭發(fā)打成卷兒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麗,不過她沒注意這些。”我覺得小女孩很美,可是她卻沒有注意到自己的美麗。而且課文還寫道,“每個窗子里都透出燈光來,街上飄著一股烤鵝的香味,因為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這個?!闭f明富人家很有錢,而小女孩卻在這個大年夜在街上走著,冷著、餓著,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
師:一個沒注意,一個忘不了。這對比中,你又讀出了什么?
生:小女孩這么美,她沒有注意,沒有人和她一起過大年夜,可是她卻忘不了,我覺得這個對比,更讓我感覺到小女孩的可憐和不幸。
師:“可憐的小女孩!”這是誰站出來說話了?
生:我覺得是作者在說,是安徒生在說。我發(fā)現(xiàn)這里用到的是“!”,這也說明作者對小女孩的同情,內心的這種情感很強烈。
學習第四自然段。
幻燈片出示:“她找了房子的一角坐下,蜷著腿,縮成一團,可她覺得更冷了?!保ㄒ龑W生從天氣、家窮、沒有關愛幾方面去理解)
小女孩在外面受了這么多的苦卻不能回家,心里就覺得更冷了。再說家里跟街上一樣冷,她家里是多么貧窮!用草和破布堵住,可是風還是能灌進來。這里“灌”可以感受到風的威力,因為我們平常說風刮進來、吹進來。說“灌”,那是說風像水一樣倒進來,可以想象她家該怎樣的冷!如果她爸爸能給她一點溫暖,小女孩也不會在這么冷的天氣里在墻角呆著,一定會回家呆一會兒的。
師:此刻,她是(心灰意冷!)此時,小女孩是多么(板書“孤獨”)
【設計意圖:細讀文本,理解語言文字蘊含的意思,談感受,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
師:無助的小女孩!她實在太孤獨,太難過了,她要點燃這些沒有賣出去的火柴。她一共點燃了幾次?(5次。師引導學生說出相關內容)
四、幻燈片出示文中體現(xiàn)小女孩可憐的部分語句。
1、配樂朗讀。教師用感人的語言引出幻燈片的句子,學生讀幻燈片的句子,增強對前面所學內容的整體感受。
師:這寒冷,這饑餓,這恐懼,這孤獨,當我們把這些散亂四處的句子規(guī)整一起,整體閱讀的時候,可以想象小女孩的內心又是怎樣的情感?(板書“痛苦”)
2、重點引導學生讀在亮光中幻覺見到奶奶的句子
(1)、“奶奶!”(學生帶著驚喜的語氣朗讀。)
師:她那么饑寒交迫,這回終于看見了唯一疼愛她的奶奶,她又會怎樣的呼喊?
(2)、“奶奶!”(學生帶著快樂的語氣。)
師:她要驅散內心的恐懼與孤獨,該怎么請求奶奶?
(3)、“奶奶,請把我?guī)ё甙桑 保▽W生帶著急切的語氣)
師:她必須請求奶奶帶走她,因為——
(4)、“我知道,火柴一滅,您就會不見的,像那暖和的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圣誕樹一個樣,就會不見的!”(讀出了懇求的語氣。)
師:此刻她的臉上一定還留著傷心無助的淚花,聲音哽咽,誰再來呼喊?
(5)、“奶奶!啊!請把我?guī)ё甙桑∥抑?,火柴一滅,您就會不見的,像那暖和的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圣誕樹一個樣,就會不見的!”
(6)、多種朗讀形式體驗“啊”的情感。讀出抽泣,哽咽無聲的聲音。
(7)、學生把雙手伸向天空再次朗讀,體會。
師:盡管如此,火柴還是熄滅了。隨火柴一起熄滅的還有——小女孩的生命。
師: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嘴角還掛著令人心碎的死亡的微笑。
的微笑!
五、總結
生:那雙可以用來做搖籃的大鞋。
生:那兩輛沖過來的大馬車。
生:那些不肯買火柴的大人。
生:還有那堵高大的墻。
師生一起總結
板書:不盡的寒冷,無邊的饑餓,不盡的恐懼,難掩的孤獨和無限的痛苦。
師:同學們有這么深的感受,是因為細細地讀,慢慢地品味了這篇課文,才讀到了這么多感受。也是因為你們有一顆富于同情、憐憫的心。
板書設計:
(不盡的)寒冷
(無邊的)饑餓
(不盡的)恐懼
(難掩的)孤獨
(無限的)痛苦
教學反思:
上完這節(jié)課我長舒了一口氣,這一節(jié)課的內容對于本班學生是多了些。但任務完成還是較滿意。特別是剛走下講臺,一位老師對我說:“符老師,這節(jié)課我聽到流淚了,真感人?!碑敃r,我真的有些成就感。
我主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最終目的。教學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
1、重視朗讀能力的訓練。“以讀為本,讀中感悟”采用自讀、齊讀、品讀、精讀、指導讀、重點讀等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達到以讀代講,以讀悟情,以讀達情的目的。感悟小女孩現(xiàn)實生活的悲慘和作者寄予的同情。讀、思、議結合,認識小女孩現(xiàn)實生活的悲慘和痛苦。
2、配樂詩朗誦,創(chuàng)設情景,,在悲傷、凄涼的氣氛中引出文本,感染學生,為學習課文做下鋪墊。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細讀文本,慢慢地品味,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而這節(jié)課最大的亮點,把描寫小女孩現(xiàn)實生活的句子整合在一起配樂朗讀,在悲慘的音樂中感受小女孩的情感,讓學生欣賞到了一個完整的故事。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和感受,激起學生對小女孩悲慘生活的同情。
3、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學習第三、四自然段時,讓學生選擇讀、說內容,全班交流。同學們各抒己見,感受深刻,尊重了學生自主選擇和獨特的感受體驗。使前面“抓住一個句子反復推敲,聯(lián)系上下文感受”的學習方法得到了遷移。
4、教師的語言不夠精煉,表達不夠流暢。指導朗讀重于全班讀,忽略指導學生個別朗讀。如:“奶奶!?。≌埌盐?guī)ё甙??!比绻戎该麑W生讀后,再指導全班齊讀,效果會就更好。沒有關注到每個同學。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篇四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十九課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的童話故事。它講了在一個下著雪、又黑又冷的大年夜,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凍死在街頭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罪惡。讓學生通過學習,喚起他們對小女孩及所有受壓迫的窮苦人的深切同情,對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憎恨,珍惜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
本班學生對學習語文有濃厚興趣,學習主動性強。農村小學校的教學設備雖然簡陋,遠不如城市學校,但是他們已經(jīng)過近六年的學習和訓練,已經(jīng)積累了許多學習方法和經(jīng)驗。沒有先進的輔助教學設備,對學生學習本課的效果沒有什么影響。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課的設計,我根據(jù)這一理念,擺正老師的主導地位,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和諧和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墩Z文課程實施》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本課的設計,遵循這一理念,以讀為本,放手讓學生在讀中悟,讀中體驗,讀中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個性得以張揚,凸現(xiàn)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了解作者合理開展想象的方法和運用細節(jié)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三、讀懂課文內容,了解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慘遭遇,認識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罪惡,加深對社會主義的感情,珍惜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
重點:從小女孩的每次幻象中體會小女孩的的悲慘生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難點:體會作者的合理想象和用細節(jié)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1、指名說說:經(jīng)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覺得這個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個怎樣的孩子?
2、 師:這個可憐的小女孩,能挨過這個又黑又冷的大年夜嗎?她的命運會是怎樣呢?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這篇課文。
( 把學生的思緒拉到那個又黑又冷的大年夜,喚起學生對小女孩的同情,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一)學習“擦火柴”這部份內容。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小女孩幾次擦火柴?每次各出現(xiàn)什么幻象?
2、自由讀第一次擦火些的課文內容,思考:
(1)為什么出現(xiàn)的幻象是火爐?你有什么感受?
(2)還有什么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解決。
(3)齊讀這小部分,感受小女孩的處境。
(4)小組討論學法,教師幫助歸納。
(讀——思考——釋疑——再讀體會)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激發(fā)學生大膽質疑、主動積極地探究;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是為了讓學生明白學習方向;讓學生總結學法,豐富學生的經(jīng)驗積累過程,達到“授人以漁”的目的。)
3、同法分小組學習小女孩后面幾次擦火柴的課文內容。
(1)各小組用學習“第一次擦火柴”的方法,學習后面幾次擦火柴的內容的交流匯報。
(2)教師小結自學情況。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讓學生有機會運用獲得的學習方法,進行閱讀實踐,實現(xiàn)學法遷移。同時,也為提高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4、有感情地朗讀小女孩小女孩幾次擦火柴的課文內容。
(1)齊讀 (2)分組賽讀 (3)指名讀
(讓學生加深對文本的內容的理解和感情體驗,與文本中的人物同悲同喜,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二)分小組合作探究小女孩死去的課文內容。
1、各小組合作探究課文后,交流、匯報。
2、各組的代表把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
3、教師小結自學情況。
(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致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和諧、開放的學習空間,尊重學生的學習興趣,尊重學生的獨特感情和情感體驗,不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個性得以張揚,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全文。
(內化情感體驗,與文本產(chǎn)生共鳴。)
想象豐富符合實際、運用細節(jié)描寫刻畫人物
(使所學形成系統(tǒng))
小女孩的命運是多么悲慘啊!誰讀了這篇課文會不深受感動呢?在資本主義社會里,像小女孩帝樣的窮人是不計其數(shù)的。如今,我們生活在這個美好的社會主義里,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我們該怎么做呢?請說說你的想法。
(該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為了再度喚起學生對小孩及所有壓迫的窮苦人的深切同情,對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憎恨,加深對社會主義社會的感情,珍惜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完成思考練習第二題。
(進一步拓展文章的人文內涵,讓學生從文本內涵想開去,聯(lián)系生活實際,走出課堂,走向生活。)
【板書設計】
19賣火柴的小女孩
(幻象) (原因)
1、火爐——冷
2、燒鵝——餓
賣火柴 擦亮火柴
3、圣誕樹——沒有歡樂 凍死街頭
(可憐) (渴望幸福)
4、奶奶——沒有幸福 (悲慘結局)
飛走
(珍 惜 美 好 生 活)
【自我評價】
這堂課還是比較成功的。課堂上學生學習主動、興趣很濃,教學效果甚佳。最突出的地方主要有如兩點:
其一、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上我或是讓學生自讀感悟,或是讓分組合作探究,尊重學生對文本的獨特感受和多元反應,有效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二、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小女孩的悲慘遭遇,讀中體驗生活在資本主義社會里的那些受壓迫的窮苦人的悲慘命運,愛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不足之外;在引導學生總結寫法時,給學生的時間不夠充足,有少許學生對這一塊理解不透徹。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篇五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創(chuàng)作于1846年的一篇融幻想于現(xiàn)實的“新童話”。19世紀,偏愛想象與幻想的浪漫主義者們通過夢幻找到了表現(xiàn)文學理想的“神器”,安徒生就是其中之一。著名兒童文學教育家浦漫汀在《安徒生簡論》中說,“借助于夢境或幻想布局謀篇、展示主題也是安徒生以想象為核心進行構思的成功經(jīng)驗。安徒生十分善于在主人公的夢境、幻覺中開辟他的童話天地。那難以捉摸、稍縱即逝的幻覺與夢境被安徒生運用得得心應手……使童心和幻想盡情地歡歌起舞,并造成一種朦朧而又清晰、飄渺而又逼真的奇異美?!蓖瑯釉谶@篇童話中,安徒生也表現(xiàn)出他對幻覺的鐘情書寫,當小女孩用細小的火柴點燃美麗幻覺的那一刻,一個垂危的小生命立即變得光彩動人,一個簡單的故事即刻變得豐盈厚重。
從20世紀60年代至今,由葉君健翻譯的《賣火柴的小女孩》一直被選入中小學語文教材,現(xiàn)如今,西師大版、語文s版、人教版等五個版本的教材都同時編選了這篇童話。在人教版教材的編寫體例中,這篇童話被選入六年級下冊第四組“外國名著名篇”單元,同時選編的還有名篇《凡卡》和名著《魯濱孫漂流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的片段,學習本組課文一方面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感受閱讀經(jīng)典作品的樂趣;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感受經(jīng)典作品的魅力,獲取表達“給養(yǎng)”,得到經(jīng)典文化精華的滋養(yǎng)。因而,學習本文用幻境表現(xiàn)人物心理的寫法,對豐富學生的習作經(jīng)驗,提升學生的表達很有必要。
六年級的學生在此前學習的《學會看病》《窮人》等課文中,已接觸過不少心理描寫,他們在描寫人物時,也大多能運用內心獨白、旁觀分析的方式“直陳”人物心理,讓人物一無遮掩地吐露自己的所思所想。那么,在此基礎上學習本文通過幻覺折射人物心理的寫法不啻為教給學生另一種心理描寫的“特殊武器”,它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潛能,增加心理描寫的色彩,使之更具可讀性和吸引力,而且能充實心理描寫的內容,有效改變學生心理描寫“貼標簽”式的浮泛之風,從而在心理描寫這一點上有效落實課標第三學段的習作要求——“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內容具體,感情真實”。
初次學習這種以虛寫實的心理描寫,其難點在于它超出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因為不能逾越學生的“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進行跨越式教學,所以教學中要把學生原有的心理描寫經(jīng)驗作為“學習起點”,然后借助教材的文本“支架”,引導他們從原有的心理描寫經(jīng)驗中生發(fā)出新的知識經(jīng)驗,再通過遷移練筆,達到用亦真亦幻筆法,繪五彩斑斕心理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品讀課文片段,學習安徒生用幻覺表現(xiàn)人物心理的寫法,感受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
2.運用幻覺表現(xiàn)人物心理的寫法虛構幻覺,生動展現(xiàn)練筆對象的內心世界。
(教學重點即目標2。)
三、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學生對《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熟稔于心,能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生動復述文中小女孩幾次點燃火柴所出現(xiàn)的幻境。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課堂練筆作業(yè)紙(帶格子的作文紙,便于補充修改,清晰展示。)
教學環(huán)境: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實物投影
四、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一次練筆,真實展現(xiàn)學習起點(5分鐘)
1.出示“冰山一角”的圖片,引導學生看圖,引出課題。
2.布置練筆任務:觀察四幅圖片素材,揣摩圖中人物的所思所想,然后任選其一,寫一寫人物的內心世界。
3.學生練筆,教師巡視。
4.指名學生展示練筆片段,其他學生認真傾聽,個別點評后,引導學生明確本課的學習任務——向安徒生學習另一種心理描寫的表達方式。
【設計意圖】其一,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圖片素材,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寫作欲望,激活寫作狀態(tài);其二,通過初次練筆,呈現(xiàn)學生已有的心理描寫經(jīng)驗,并以此作為本節(jié)課習作教學的生長點,在后續(xù)教學中引導學生由此生發(fā)新的習作知識經(jīng)驗。
環(huán)節(jié)二:由讀學寫,領會掌握“畫”心之法(8分鐘)
1.出示賣火柴的小女孩點燃火柴的圖片,幫助學生復現(xiàn)課文,指名學生說說小女孩當時的處境及心理。
2.品讀《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幻覺描寫的片段,讀完后談談自己的感受和見解。
3.對照課文片段,比較賞析,寫法導引。為什么安徒生寫賣火柴小女孩的心理給我們一種如在目前、終身不忘的感受呢?我們一起來探究安徒生在心理描寫上的獨特價值。(個人細讀思考,小組分享。)
4.集中反饋,教師相機點撥,引導學生探究安徒生是怎么寫出小女孩心理的?認識理解幻覺描寫及其作用,進而使學生認識到幻覺與人物處境、內心的渴盼合宜地呼應起來,才能形象深刻地展示人物心理。
【設計意圖】其一,把學生熟知的“直抒胸臆式”心理描寫與文中用幻覺表現(xiàn)人物心理的描寫方式兩相比較,在敞亮與隱晦、直白與雋永、寫實與浪漫的咀嚼中體悟表達效果的不同,從而洞悉本文的寫作秘妙;其二,以教材文本為“支架”,從讀學寫,在學生自主建構的基礎上,將新的習作知識經(jīng)驗提升為類概念,便于學生遷移運用,活學活用。
環(huán)節(jié)三:二次練筆,師夷活用“畫”心之術(13分鐘)
(鼓勵學生發(fā)散思維,多角度虛構幻覺。)
(學生當堂練筆,教師巡回觀察,了解學情。)
3.完善“二次練筆”的片段,并把“一次練筆”和“二次練筆”的片段對比著讀一讀,體會兩種心理描寫各自的表達效果。
【設計意圖】在“一次練筆”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相同的情境,引導學生用新學習的幻覺表現(xiàn)人物心理的寫法再試身手,展開創(chuàng)寫活動,既化解了習作練筆的難度,使教學呈現(xiàn)出動態(tài)生成的態(tài)勢,又能使學生在經(jīng)歷兩次練筆后的比對中,強化認識,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環(huán)節(jié)四:評議修改,完善提升“畫”心之境(14分鐘)
1.用“你的作文我跟帖”的活動形式,開展組內互評,要求讀完同伴的習作后寫幾句感想,或提一些建議,還可以畫上有趣的符號;另外文章的作者也可以對“留言”“跟貼”作出回應。
(教師巡回指導學生互評,及時發(fā)現(xiàn)亮點習作片段,或就突出問題做初步診斷。)
2.評議展示,基于學生的習作現(xiàn)狀,緊扣訓練點,進行多種方式的點評,使評有引領,更具針對性。
3.就講評中出現(xiàn)的問題,再次進行修改完善。
4.布置自選作業(yè):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寫作實際出發(fā)進行評議,以寫定教,不僅使“講評”因為有了“學生習作”這個載體而呈現(xiàn)出實打實的“指導”,而且能喚起學生的心理認同感,使評改意見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
五、板書設計
(略)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篇六
1、借助mtv精美的畫面,通過朗讀課文,讓學生與作者的心靈產(chǎn)生共鳴,體會小女孩命運的悲劇,社會的不公,從而產(chǎn)生高興——————悲傷——————悲憤的思想感情。
2、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討論“女孩之死誰之過?”這一問題,從而挖掘出作品中蘊涵的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
1、引導學生從讀中感悟,深入體會本文的中心。
2、感受作者用最美的表現(xiàn)形式,描寫最凄慘結局的寫法。
在運用多媒體進行的教學設計中,教學策略是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的。因此,在運用課件時,遵循整體優(yōu)化的原則。根據(jù)本課主題和重、難點,從“情感領悟”“朗讀指導”幾個方面制定教學目標。課件的運用,能渲染氛圍,使學生得到情感熏陶,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1、出示幻燈片(一):
一張“天鵝”的圖片,同時播放圣桑的《天鵝》,營造一種悲劇氣氛。同時顯示本課主題“享受讀書”動畫效果出示“盧老師寄語”,并指名讀。
“去靜下心來讀一本好書,去與作者產(chǎn)生心靈的交融;去感受作品中主人公的喜、怒、哀、樂;去享受讀書的滋味。”
——盧老師寄語
通過讀這段話,讓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與作者與文本產(chǎn)生對話,從情感入手,體會《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慘命運。
出示幻燈片(二),彩燈閃爍的圣誕樹和本課課題。
1、同學們喜歡用什么方式讀課文?
(默讀、大聲朗讀、站著讀、兩個人一起讀)
“好,老師給你們配上音樂,自由讀”
2、書讀完了,用一個詞來說說你的感受。
高興——————生氣——————難過
說說你為什么會有這些感受?
畫面上小姑娘那閃爍的大藍眼睛中交替出現(xiàn)的希望與失望的眼神,能讓所有在場的人為之動容,為之流淚。這一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有利于課文內容的展開。
生:我想哭
生:我想揍那個拿女孩鞋的男孩一頓。
生:我想給那個女孩送吃的。
生:當女孩眼前產(chǎn)生幻象高興時,我也替她高興。
(1)文章的哪些地方令你感到高興、難過、生氣?
(2)找出課文中有關的句子,讀一讀。
(3)怎樣才能讀出這種感受?
抓住重點詞語,注意語氣助詞。
重點指導第一次擦燃火柴。
精讀本段:讀出小女孩敢擦燃火柴的勇氣
讀出小女孩面對美麗溫暖大火爐那喜悅與舒服的感受。
讀出火柴光亮熄滅回到現(xiàn)實的冷酷無情。
在讀中感悟的基礎上討論:
小女孩為什么會在火柴的光亮中看到大火爐?
依照這段的讀法讀其余四次擦燃火柴看到的。
1、幻景的美麗,現(xiàn)實的殘酷,造成了什么結果?
找出描寫小女孩死了句子。(文后三個自然段)
2、出示幻燈片(三)小女孩凍死在墻角,手里捏著一把火柴。圖文對照,朗讀后三個自然段。
3、小女孩的死是痛苦的?還是幸福的?
多數(shù)學生認為是痛苦的,部分學生認為是幸福的。
小女孩愿意死嗎?
生:愿意,因為她活著太痛苦了
生:不愿意,她還太小,還沒嘗到生活的甜頭。
一個學生說:如果在生活中你爸爸總是打你,那你不愿意死嗎?
全班交流,找出依據(jù)。
4、動畫出示:“女孩之死誰之過?”幾個大字。
5、小組討論以上問題,并簡單列出原因,作好記錄。
(1)小女孩太冷
(2)小女孩太餓
(3)小女孩沒人同情她
(4)她爸爸打她
(5)社會不公平
小女孩的死對她來講是一種解脫??涩F(xiàn)實生活并沒有天堂,那只不過是人們的美好愿望。
此處對學生進行生命可貴的教育。
1、作者為什么安排這樣的結局?你對這樣的結局滿意嗎?
2、如果讓你改寫結尾,你將怎樣寫?
(這一問題的設計,意在讓學生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的美好,表達對小女孩的同情之心。)
這個童話以它永久的魅力,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人們把這個故事排成電影,編成歌,制成動畫。下面讓我們再次用心靈來感受一下這篇童話的美麗與凄慘。
再次播放熊天平制作,齊秦演唱的《火柴天堂》。使學生的整個身心沉浸在美妙的童話之中,達到享受讀書的目的。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篇七
1、從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遭遇,深入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2、領悟作者由現(xiàn)實生活所展開的合理想象的表達方法。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理解課文深刻含義的句子。
第一課時
課件播出賣火柴的小女孩圖導入。
課件播出,檢查學生自學情況,請學生讀生字詞。
快速讀課文,用自己的話簡單概括課文主要說了一個怎樣的故事?按故事情節(jié)的變化把課文分成三段,概括每段主要內容。
請四個同學有感情地朗讀1—4自然段。讀了這一段,你都知道了些什么?體會到了什么?
寒冷
饑餓
貧窮
沒人疼愛
3、指導感情朗讀1—4自然段,體會小女孩的不幸。
預習第二、三段,找出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幾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都出現(xiàn)了什么的幻象?
第二課時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大段,回憶一下上節(jié)課的內容,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一)體會幸福
瀏覽課文第二段,找出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幾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都出現(xiàn)了什么幻象?
展示多媒體圖片和描寫小女孩幸福的句子, 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小女孩的幸福感受。
(二)領悟不幸
學生回答,教師在黑板上板書
第一次 大火爐 溫暖
第二次 烤鵝 渴望 食物
幸福? 第三次 圣誕樹 歡樂 不幸!
第四次 奶奶 疼愛
第五次 和奶奶一起飛走 幸福
(三)解讀重點句子,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五)揭示主題,情感升華
(一)揭示主題
2、理解思想內涵
這篇課文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街頭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同情及對統(tǒng)治者的不滿,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
(二)情感升華
全班齊讀最后兩段,讀出對小女孩命運的同情和對社會的控訴的強烈感情。
課件播放《火柴天堂》音樂,使學生在凄美動人的音樂中產(chǎn)生共鳴。
聯(lián)系實際談談自己學習本課后的體會。
2、思維拓展:假如小女孩來到了我們面前,你最想跟她說些什么?
3、知識延伸:走近安徒生,介紹安徒生作品及影響,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六、作業(yè)設置
1、把你想跟小女孩說的話寫下來。
2、你還看過安徒生的哪些童話?把你看過的一個童話的主要內容講給同學或家長聽。
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課件,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師生教與學的共振效應,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閱讀教學中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緊扣“由憐生愛,由愛生憤“的情感脈絡,不斷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升華情感。從大年夜小女孩凍死街頭還會面帶微笑凄美的畫面,感悟小女孩生不如死的痛苦,體會沙皇統(tǒng)治下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和安徒生給予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聯(lián)系實際,體會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心存感恩,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墩Z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作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活動之中?!?BR> 在讀悟的過程中,我抓住文小女孩五次擦然火柴出現(xiàn)的幻景和章最后一句話:“誰也不知道她曾經(jīng)看到過多么美麗的東西,她曾經(jīng)多么幸福跟著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弊寣W生聯(lián)系上文對句中的兩個“幸福”談談自己的理解,再從整篇文章想開去,小女孩一次次點燃火柴,其實是在點燃心中的希望,點燃她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賣火柴的小女孩和我們生活的年代不同,透過語言文字的描述,體會她面對寒冷、饑餓、痛苦時,還要讓學生想想小女孩心里是怎么想的?從而明白我們的生活是多么幸福的。我們更應有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要有一顆愛心,關心和同情一些貧困者與弱勢群體等。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篇八
1、理解課文思想內容,激起對資本主義社會貧苦兒童悲慘生活的同情。
2、體會作者由現(xiàn)實生活所展開的想象。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從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
2、從最后三個自然段的含義深刻的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生字生詞卡片。
2、教學掛圖。
三課時。
閱讀法、想象法、討論法。
教學內容:
理清課文敘述順序,學習課文第一段。
教學重點:
從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
教學過程:
一、了解“導讀”內容,引人新課
1、指名讀第三組的“導讀”。
2、今天我們開始學習第三組的第一篇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誰?你對安徒生有哪些了解?
2、檢查生字讀音。
3、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每人讀一段。讀后評議,糾正讀錯的字音。
三、理清課文敘述順序
1、提出自學要求:閱讀課文,想一想,哪幾個自然段是講小女孩擦火柴的。
2、學生按要求自學,在書上找出有關的部分,做上記號。
3,討論交流。
(1)課文中哪幾個自然段是講小女孩擦火柴的?(第五到第十一自然段)
(2)把課文分成三段,可以怎么分?”(第一至第四自然段是第一段;第五至第十自然段是第二段,第十二、十三自然段是第三段。)
3、這三段,每一段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認真看看課文,再用自己的話回答。
(第一段講大年夜,小女孩在街上賣火柴。第二段講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從火柴亮光中看到了種種幻象。第三段講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了。)
四、學習第一段
1、提出自學要求:閱讀第一段,想一想課后“思考·練習”第一題應該怎樣回答。
2、學生按要求自學。
3、討論:大年夜,天快黑了,又下著雪,小女孩為什么還在街上賣火柴?
(抓住兩點:一是“她不敢回家”;二是回家同樣要挨凍。)
從這里,你體會到這個小女孩怎么樣?讓我們把體會到的,通過朗讀表達出來,要讀出這個小女孩的可憐。
4、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先學生自練,再指名朗讀。
五、布置作業(yè)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引人新課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
2、小女孩在房子的墻角坐下來,后來又怎么樣了呢?讓我們繼續(xù)學習第二、三段。
二、自學第二段
1、提出自學要求,學生按要求自學。
三、指導理解第二段
1、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
3、五位同學讀課文后討論:在火柴發(fā)出的亮光里,小女孩看到了什么?(小女孩第一次擦火柴看到一個大火爐,第二次擦火柴看到了烤鵝,第三次擦火柴看到了圣誕樹,第四次擦火柴看到了奶奶,第五次小女孩擦著了一大把火柴,奶奶把她抱起來,摟在懷里,帶她飛走了。
4、小女孩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擦火柴?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看看書,同座討論討論,然后我們再一起研究。
(3)小女孩為什么“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
四、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
五、學生自學第三段
1、提出自學要求,學生按要求自學。
六、指導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讀第三段。
2、這個小女孩后來怎么樣了?“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小女孩死了,離開這個世界了。)
3、“她曾經(jīng)多么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睂@句話中的兩個“幸福”,你是怎樣理解的?(第一個“幸?!笔钦f小女孩臨死的時候是幸福的,她是在看到許多美麗的東西的幻覺中死去的;第二個“幸?!暗囊馑际切∨⑺懒司托腋A?,就沒有寒冷,沒有饑餓,沒有痛苦了。)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些什么?(體會到小女孩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活路,只有死亡才能擺脫痛苦。體會到作者對小女孩的同情和對不合理的社會制度的不滿。
七、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
一、體會作者是怎樣展開想象的
1、這篇課文是童話,童話的內容來之于生活。但具體情節(jié)往往是根據(jù)想象虛構的。這篇童話的作者是根據(jù)什么來想象的?(是根據(jù)他平時見到的窮苦孩子的悲慘生活和窮苦孩子凍死街頭的情景來想象的。)
二、《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想象性作文
教學要求
一、通過想象性作文,激發(fā)學生對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同情和關懷,進一步顯示社會主義新中國兒童的幸福。
二、發(fā)展兒童的想象力,要求想象合理。
三、繼續(xù)練習寫事,要求圍繞中心,記敘具體,并初步學習借事抒情的方法。
課前準備:先教《賣火柴的小女孩》課文。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導語。明確中心。開拓思路,進行片段訓練,提出寫作要求。
教學過程
一、導語,激發(fā)寫作欲望。
師:上一堂課,我們認真學完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這一節(jié)作文課,我想先向小朋友介紹一首詩,題目是《你別問這是為什么》:(劉倩倩,九歲)
媽媽給我兩塊蛋糕,
我悄悄地留下一個。
你別問,這是為什么?
爸爸給我穿上棉衣,
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你別問,這是為了什么?
哥哥給我一盒歌片,
我選出了最美麗的一頁。
你別問,這是為了什么?
晚上,我把他們放在床頭邊,
讓夢兒趕快飛出我的被窩。
你別問,這是為了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給她吃,
把棉衣給她去擋風雪,
在一塊唱那最美麗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誰?
請去問一問安徒生爺爺——
她就是賣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二、提供導語,明確中心。
板書:中心大家關心她……我們真幸福
三、開拓思路,進行片段訓練。
你們還打算給她做哪些幸福的事呢?
四、提出寫作要求。
我們寫想象性作文要注意什么呢?
第一點,因為是想象性的作文,想象要合理。(板書:想象要合理)
這里有兩段話,你們看哪一段合理。
1、今天,我對小麗莎說:“我?guī)愕缴倌曛胰ネ?,好嗎?”小麗莎高興地說:“好?!币宦飞闲←惿裥▲B一樣,又是唱,又是跳,快活極了。
(小麗莎是給賣火柴的小女孩取的名字。)
2、今天,我對小麗莎說:“我?guī)愕缴倌曛胰ネ?,好嗎?”小麗莎睜大著那雙藍眼睛問:“少年之家,那是什么地方?我能去嗎?”“怎么不能?這是我們少年兒童的家嗎!每個小朋友都能去。”小麗莎顯得有些膽怯:“真的嗎?那些少爺小姐會欺負我嗎?”“什么少爺小姐,在我們國家里,每個孩子都是祖國的花朵,你放心去吧!”
第二點,敘述要具體。(板書:敘述要具體)要為賣火柴的小女孩想得周到,想得周到就容易寫具體。
五、你們還有其他困難嗎?
[板書設計]
中心:大家關心她……我們真幸福
要求:
1、想象要合理。
2、敘述要具體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篇九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創(chuàng)作于1846年的一篇融幻想于現(xiàn)實的“新童話”。19世紀,偏愛想象與幻想的浪漫主義者們通過夢幻找到了表現(xiàn)文學理想的“神器”,安徒生就是其中之一。著名兒童文學教育家浦漫汀在《安徒生簡論》中說,“借助于夢境或幻想布局謀篇、展示主題也是安徒生以想象為核心進行構思的成功經(jīng)驗。安徒生十分善于在主人公的夢境、幻覺中開辟他的童話天地。那難以捉摸、稍縱即逝的幻覺與夢境被安徒生運用得得心應手……使童心和幻想盡情地歡歌起舞,并造成一種朦朧而又清晰、飄渺而又逼真的奇異美?!蓖瑯釉谶@篇童話中,安徒生也表現(xiàn)出他對幻覺的鐘情書寫,當小女孩用細小的火柴點燃美麗幻覺的那一刻,一個垂危的小生命立即變得光彩動人,一個簡單的故事即刻變得豐盈厚重。
從20世紀60年代至今,由葉君健翻譯的《賣火柴的小女孩》一直被選入中小學語文教材,現(xiàn)如今,西師大版、語文s版、人教版等五個版本的教材都同時編選了這篇童話。在人教版教材的編寫體例中,這篇童話被選入六年級下冊第四組“外國名著名篇”單元,同時選編的還有名篇《凡卡》和名著《魯濱孫漂流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的片段,學習本組課文一方面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感受閱讀經(jīng)典作品的樂趣;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感受經(jīng)典作品的魅力,獲取表達“給養(yǎng)”,得到經(jīng)典文化精華的滋養(yǎng)。因而,學習本文用幻境表現(xiàn)人物心理的寫法,對豐富學生的習作經(jīng)驗,提升學生的表達很有必要。
六年級的學生在此前學習的《學會看病》《窮人》等課文中,已接觸過不少心理描寫,他們在描寫人物時,也大多能運用內心獨白、旁觀分析的方式“直陳”人物心理,讓人物一無遮掩地吐露自己的所思所想。那么,在此基礎上學習本文通過幻覺折射人物心理的寫法不啻為教給學生另一種心理描寫的“特殊武器”,它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潛能,增加心理描寫的色彩,使之更具可讀性和吸引力,而且能充實心理描寫的內容,有效改變學生心理描寫“貼標簽”式的浮泛之風,從而在心理描寫這一點上有效落實課標第三學段的.習作要求——“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內容具體,感情真實”。
初次學習這種以虛寫實的心理描寫,其難點在于它超出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因為不能逾越學生的“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進行跨越式教學,所以教學中要把學生原有的心理描寫經(jīng)驗作為“學習起點”,然后借助教材的文本“支架”,引導他們從原有的心理描寫經(jīng)驗中生發(fā)出新的知識經(jīng)驗,再通過遷移練筆,達到用亦真亦幻筆法,繪五彩斑斕心理的教學目標。
1.品讀課文片段,學習安徒生用幻覺表現(xiàn)人物心理的寫法,感受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
2.運用幻覺表現(xiàn)人物心理的寫法虛構幻覺,生動展現(xiàn)練筆對象的內心世界。
(教學重點即目標2。)
學生準備:學生對《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熟稔于心,能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生動復述文中小女孩幾次點燃火柴所出現(xiàn)的幻境。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課堂練筆作業(yè)紙(帶格子的作文紙,便于補充修改,清晰展示。)
教學環(huán)境: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實物投影
環(huán)節(jié)一:一次練筆,真實展現(xiàn)學習起點(5分鐘)
1.出示“冰山一角”的圖片,引導學生看圖,引出課題。
2.布置練筆任務:觀察四幅圖片素材,揣摩圖中人物的所思所想,然后任選其一,寫一寫人物的內心世界。
3.學生練筆,教師巡視。
4.指名學生展示練筆片段,其他學生認真傾聽,個別點評后,引導學生明確本課的學習任務——向安徒生學習另一種心理描寫的表達方式。
【設計意圖】其一,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圖片素材,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寫作欲望,激活寫作狀態(tài);其二,通過初次練筆,呈現(xiàn)學生已有的心理描寫經(jīng)驗,并以此作為本節(jié)課習作教學的生長點,在后續(xù)教學中引導學生由此生發(fā)新的習作知識經(jīng)驗。
環(huán)節(jié)二:由讀學寫,領會掌握“畫”心之法(8分鐘)
1.出示賣火柴的小女孩點燃火柴的圖片,幫助學生復現(xiàn)課文,指名學生說說小女孩當時的處境及心理。
2.品讀《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幻覺描寫的片段,讀完后談談自己的感受和見解。
3.對照課文片段,比較賞析,寫法導引。為什么安徒生寫賣火柴小女孩的心理給我們一種如在目前、終身不忘的感受呢?我們一起來探究安徒生在心理描寫上的獨特價值。(個人細讀思考,小組分享。)
4.集中反饋,教師相機點撥,引導學生探究安徒生是怎么寫出小女孩心理的?認識理解幻覺描寫及其作用,進而使學生認識到幻覺與人物處境、內心的渴盼合宜地呼應起來,才能形象深刻地展示人物心理。
【設計意圖】其一,把學生熟知的“直抒胸臆式”心理描寫與文中用幻覺表現(xiàn)人物心理的描寫方式兩相比較,在敞亮與隱晦、直白與雋永、寫實與浪漫的咀嚼中體悟表達效果的不同,從而洞悉本文的寫作秘妙;其二,以教材文本為“支架”,從讀學寫,在學生自主建構的基礎上,將新的習作知識經(jīng)驗提升為類概念,便于學生遷移運用,活學活用。
環(huán)節(jié)三:二次練筆,師夷活用“畫”心之術(13分鐘)
(鼓勵學生發(fā)散思維,多角度虛構幻覺。)
(學生當堂練筆,教師巡回觀察,了解學情。)
3.完善“二次練筆”的片段,并把“一次練筆”和“二次練筆”的片段對比著讀一讀,體會兩種心理描寫各自的表達效果。
【設計意圖】在“一次練筆”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相同的情境,引導學生用新學習的幻覺表現(xiàn)人物心理的寫法再試身手,展開創(chuàng)寫活動,既化解了習作練筆的難度,使教學呈現(xiàn)出動態(tài)生成的態(tài)勢,又能使學生在經(jīng)歷兩次練筆后的比對中,強化認識,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環(huán)節(jié)四:評議修改,完善提升“畫”心之境(14分鐘)
1.用“你的作文我跟帖”的活動形式,開展組內互評,要求讀完同伴的習作后寫幾句感想,或提一些建議,還可以畫上有趣的符號;另外文章的作者也可以對“留言”“跟貼”作出回應。
(教師巡回指導學生互評,及時發(fā)現(xiàn)亮點習作片段,或就突出問題做初步診斷。)
2.評議展示,基于學生的習作現(xiàn)狀,緊扣訓練點,進行多種方式的點評,使評有引領,更具針對性。
3.就講評中出現(xiàn)的問題,再次進行修改完善。
4.布置自選作業(yè):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寫作實際出發(fā)進行評議,以寫定教,不僅使“講評”因為有了“學生習作”這個載體而呈現(xiàn)出實打實的“指導”,而且能喚起學生的心理認同感,使評改意見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
(略)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篇十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從字里行間感受賣火柴小女孩命運的悲慘,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領悟作者基于現(xiàn)實合理想象的表達方法。
理解課文內容,從字里行間感受賣火柴小女孩命運的悲慘,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兩課時
1、今天,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走進19世紀丹麥著名作家、被稱為“世界童話之王”的安徒生的童話世界。
2、說說你對安徒生的了解。(學生根據(jù)自己收集的資料交流)
3、老師簡介賣火柴小女孩的寫作背景。(1848年,他到國外去旅行。在途中收到了一封朋友的來信,要求他按照信中寄來的三張畫片寫一篇故事。其中一張畫片上,畫的是一個窮苦的小女孩,金黃的長頭發(fā)打成卷兒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麗,她手里拿著許多火柴,瞪大了一雙可憐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安徒生看著這張畫片,雙眼漸漸濕潤了。他想起了自己的媽媽。媽媽小時候要過飯,有一次要飯時,實在走不動了,竟然昏倒在路上。他又想起了在童年時代惟一疼愛他的奶奶。爸爸去世以后,媽媽改嫁了,他只好和奶奶相依為命。每到傍晚,他坐在墻角里,蜷著腿縮成一團,盼望著討飯的奶奶快些回來。慈祥的奶奶一回家,便把他摟在懷里,給他帶來溫暖,為他解除饑餓。他還想起了在丹麥封建王朝統(tǒng)治下,千千萬萬窮苦的兒童……想著、想著,他情不自禁地攤開稿紙,以自己的親身感受和對廣大窮苦兒童的同情,以及對統(tǒng)治階級的憎恨,奮筆疾書,寫出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優(yōu)美動人的童話。)
1、學生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檢查讀文情況。
3、提出不理解的字詞,互相幫助理解
1、提出要求。
認真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哪些內容,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2、學生自瀆,思考勾畫,共同學習。
3、匯報交流,把課文內容分為“賣火柴”、“擦燃火柴”、“凍死街頭”三個部分。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賣火柴小女孩凍死街頭的畫面深深地定格在我的腦海里,讓我們再次懷著同情和悲傷的情感一起朗讀課文的最后兩個自然段。
2、學生齊讀。
2、為什么說她沒有幸福?用自己的話說說。
(1)、大年夜在街上賣火柴。
a、指名讀這一自然段。
b、展開想象:如果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你的妹妹,她的大年夜應該是怎樣度過的?
c、可是,在這團圓的幸福時刻,她有沒有壓歲錢?有沒有新衣服?有沒有享用不盡的食物?沒有,通通都沒有,連一雙鞋子也沒有,還得光著腳在大街上苦苦哀求人家買她的火柴。她有的只是什么?(是寒冷、是饑餓、是欺凌)
d、找出這部分你最想讀的句子讀一讀。
(2)、不敢回家
為什么說小女孩沒有幸福?(爸爸會打她,家里跟街上一樣冷)
(3)、疼愛她的奶奶已經(jīng)死了
為什么說小女孩沒有幸福?(沒有親人的疼愛,得不到關懷)
(4)、她死了人們只說“她想給自己暖和一下……”
為什么說小女孩沒有幸福?
3、理解火柴給小女孩帶來的“幸?!?BR> (1)、既然別人不能給她幸福、爸爸不能給她幸福、疼愛她的奶奶死了也不能給她幸福,連死了人們只說她想給自己暖和一下。那么文中為什么還說她曾經(jīng)多么幸福呢?是誰給了她這種幸福?(火柴)
(2)請同學們打開課文,誰來讀讀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段落。大家邊聽邊看,有沒有幾個標點很明顯地跳到你的眼前?(感嘆號)讀一讀有感嘆號的句子。
(3)、你從這幾個感嘆號中體會到了什么?(是啊,與其說小小的火焰是奇異的火光,不如說是小女孩太冷了,她多想擁有溫暖啊!)
(4)、潘老師發(fā)現(xiàn),你朗讀的時候情感變化很大,能說說原因嗎?(燃:高興;滅:失望)是啊,火柴終究是要滅的,然而,滅的只是火柴嗎?(滅的還有小女孩的希望),火柴一滅,她面對的就不是火爐,而是——寒冷;面對的不是火爐,而是——黑暗;面對的不是火爐,而是——紛飛的大雪。帶上你的理解和感情讀一讀這個自然段。
(5)、自由朗讀小女孩擦燃火柴的其它幾個段落。
a、同學們,賣火柴的小女孩生活的時代離我們很遙遠,她的生活對我們來說是陌生的。但是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用自己的真情和想象,走進小女孩生活的那個環(huán)境,就一定能感受到她的痛苦。現(xiàn)在請同學們自己閱讀小女孩其它四次擦燃火柴的段落。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悟,讀出自己的思考。
b、誰來談談?
生:她渴望得到食物,因為她太餓了;
生:她渴望得到快樂,因為她太孤獨了;
生:她渴望得到疼愛,因為她沒有人關心;(引導有感情朗讀“奶奶,啊,請把我……”讀出懇求、讀出迫切)
生:她想讓奶奶帶她飛走,因為她受不了這些痛苦了,很想擺脫。(引導朗讀“她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弊x出同情、讀出悲傷)
師:小女孩真的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了嗎?那么,這樣的地方在哪兒呢?是的,只有死才能擺脫寒冷、擺脫饑餓、擺脫痛苦!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師:雖然她一次次地擦燃火柴,可是火柴卻一次次地熄滅,她的眼前沒有火爐,只有——寒冷;沒有烤鵝,只有——饑餓;沒有圣誕樹,只有——孤獨;沒有奶奶,只有——寂寞;沒有得到擺脫,只有——面臨死亡。
4、誰來讀讀課文的最后兩個自然段。
師:你從她的朗讀中聽出了什么?
生:聽出了小女孩命運的悲慘。
生:聽出了人們的漠不關心。
生:也聽出了安徒生對小女孩的同情。
師:一個會讀書的人,就是能透過語言文字和作者同悲同喜,和文中的主人公同憂同樂。
師: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嗎?
生:沒有,她的幸福就是死,只有死她才能擺脫痛苦、饑餓、寒冷,不用忍受痛苦、饑餓和寒冷對她來說是一種幸福。
生:她得到的是幻想中的幸福。她在幻想中看到了暖和的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圣誕樹、慈愛的奶奶。
6、小女孩的命運如此悲慘,然而至始至終,她有沒有哀怨過?有沒有流下一滴眼淚?找出文中描寫小女孩表情的一個詞。(微笑)你從“微笑”中體會到了什么?她微笑什么?(誰給了小女孩這樣的幸福?(火柴)可是火柴的光芒是如此的微小,小女孩卻從火柴中得到了這樣的幸福,你從這里體會到了什么?是誰給了小女孩這樣的幸福?與其說是火柴給了小女孩幸福,不如說是她自己。因為她用微笑去面對生活,因為哪怕是幻想的微小的幸福她也沒有放棄追求,哪怕到了死她的手里還捏著一把燒過了的火柴梗。)
從《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想開去,你想到了什么?
1、不能失去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童話中賣火柴的小女孩和我們生活在不同的年代,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你能理解她的處境嗎?你能透過語言文字的描述,體會她面對寒冷、面對饑餓,面對痛苦時,心里是怎么想的?這給你怎樣的啟發(fā)?(最好的讀者要提煉出屬于自己的東西。讀書在于讀自己,發(fā)現(xiàn)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因此,要讀出自己的思考。)
2、要重視和同情社會中的貧困者與弱勢群體
3、領悟安徒生作品人文精神的力量
你能不能通過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安徒生的作品在我國廣為傳播,《賣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裝》《丑小鴨》等名篇,成為幾代人成長的精神食糧。安徒生已經(jīng)成為中國人耳熟能詳?shù)拿?。我們發(fā)現(xiàn)了《賣火柴的小女孩》更高的文學價值,因為它教會了我們對待困窘和艱難的一種人生態(tài)度。優(yōu)秀的童話足以影響人的一生,它對兒童來說不僅是生動的故事、美麗的形象,而且是精神家園、終極關懷。這就是偉大作家和不朽作品超越時代的永恒力量。我們真應該感謝這位經(jīng)歷了200年滄桑卻歷久彌新的偉大作家——安徒生!
1、閱讀安徒生的其它童話故事。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19、賣火柴的小女孩
大年夜 死悲慘
火爐
圣誕樹
烤鵝
擦 燃 滅 捏 微笑
奶奶
飛走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篇十一
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激發(fā)學生對資本主義社會里貧苦兒童悲慘生活的同情。體會作者由現(xiàn)實生活所展開的合理想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從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從最后三個自然段的含義深刻的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課時。
燈片、磁帶。
第一課時
啟發(fā)談話。
2、簡介作者及時代背景。
提問:這篇童話的作者是誰?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
一百多年前的丹麥是個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那時貧富懸殊,金錢支配一切,社會非常黑暗?!顿u火柴的小女孩》就反映了當時社會勞動人民生活的悲慘情景。同學們在學習這篇童話時,一定不要忘記這一點。
3、老師有感情地配樂范讀課文(或播放錄音)。
4、提問: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最后她怎么樣了?
大年夜,一個小女孩在街上賣火柴。
5、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用幾句話說出來。
這篇課文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在大年夜,一個光頭赤腳的小女孩在街頭賣火柴,她又冷又餓,為了取暖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在火光中,她看到種種幻象,最后凍死在街頭。
第二課時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深入學習課文,理解重點詞句,從小女孩看到的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及作者想象的合理。還要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提問: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原因是什么?她看到了什么?你從小女孩看到的東西中體會到什么?結果怎樣?請同學們帶著這幾個問題默讀課文第5自然段。
2.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原因是什么?
因為她的一雙小手幾乎凍僵了?!鞍?,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對她也是有好處的!”小女孩需要用那微弱的火光來取暖。但是她開始不敢擦火柴,“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墻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這句話說明小女孩是不敢擦火柴的,連一根也不敢,因為要靠賣火柴來維持生活,而且爸爸知道了會打她。但是“她終于抽出了一根”,從“終于”這個詞可以體會到,小女孩抽出這根火柴經(jīng)過了激烈的思想斗爭。她實在是冷得支持不住了,鼓足了勇氣,擦燃了一根火柴來取暖。
3.(出示燈片)她看到了什么?你從小女孩看到的東西中體會到什么?
當小女孩看到大火爐時,她什么心情?
4.后來結果呢?
老師要指導學生用低沉的語調來表現(xiàn)小女孩幻象破滅后的失望和痛苦。
5.指導感情朗讀。
6.總結學習方法。
提問: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剛才是如何學習第5自然段的?
先帶著問題默讀思考,然后回答問題談體會,最后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同學們就按剛才的學習方法,分小組自學第6到第11自然段。
2.出示思考題:
小女孩后幾次擦火柴的原因是什么?
她看到了什么,你從小女孩看到的東西中體會到了什么?結果怎樣?
3.分小組自學,老師巡視。
1.討論第二次擦火柴。
(1)提問:小女孩第二次擦火柴的原因是什么?
是為了看清屋里的東西。
(2)提問:你從小女孩看到的烤鵝中體會到什么?
使學生理解到小女孩又冷又餓,饑寒交迫,“這一整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錢”。她已經(jīng)一整天沒吃東西了,而街上飄著一股烤鵝的香味,這個饑餓難忍的小女孩是多么渴望得到食物呀!
(3)結果怎樣?
2.討論第3次擦燃火柴。
(1)重點討論小女孩為什么看到了美麗的圣誕樹?
是呀,每個窗子里都透出燈光來,街上飄著一股烤鵝的香味。大年夜是一年中最令孩子興奮的時刻,可以圍著美麗的圣誕樹跳啊唱啊,盡情地歡樂。又冷又餓地賣火柴的小女孩也不例外。她也需要歡樂。
小女孩家里一貧如洗,生活貧苦。正是在這種環(huán)境中,小女孩才渴望得到歡樂。
3.討論第四次擦燃火柴。
(1)老師導讀完第8自然段后,提問:小女孩為什么第四次擦燃了火柴?
因為她想起了奶奶說的話。
(2)提問:她為什么看到了慈愛的奶奶?
從“她沒賣掉一根火柴,沒掙到一個錢,爸爸一定會打她的”來看,小女孩是多么孤苦可憐啊!家里只有奶奶疼愛她。在小女孩面臨絕境的情況下,很想念奶奶,自然在幻覺中看到了奶奶。
(3)有感情地朗讀第9、10自然段:把小女孩怕奶奶消失,要留住奶奶的急切心情讀出來。
4.討論第五次擦火柴,理解重點句含義。
(2)出示重點句,理解其含義。
“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是什么意思?
小女孩是在產(chǎn)生幻覺的絕境中死的,仿佛是奶奶摟著她一起飛走的。小女孩活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寒冷,只有饑餓,只有痛苦,死亡才能擺脫這一切??梢娦∨⑹挚蓱z和悲慘,可見當時社會十分黑暗和不公。
(七)體會作者的合理想象。
看到的幻象,不是實在的事物,而是作者的想象。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小女孩又冷又餓,沒有歡樂,沒有人疼愛,她是多么渴望得到溫暖,得到食物,渴望像別的孩子那樣得到歡樂,得到圣誕禮物,她是多么想念疼愛她的奶奶?。』馉t、烤鵝、節(jié)日的歡樂、奶奶的疼愛,都是她平時渴望得到而又根本無法得到的東西,只能在她臨死之前的幻覺中才出現(xiàn)。
第三課時
1.自己讀第三段,說說這段寫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學生討論)
2.(1)小女孩凍死了,為什么描寫她“兩腮通紅”、“帶著微笑”?
學生聯(lián)系上文,就會理解到小女孩是在幻象的幸福與歡樂中死去?;孟笈c現(xiàn)實,死亡與微笑形成鮮明而強烈的對比,突出了小女孩命運的悲慘,引發(fā)人們對她的同情。
(2)為什么要特別寫明她是在“大年夜”凍死的?
“大年夜”本應是歡樂和幸福的時刻,可是賣火柴的小女孩卻在這特殊的時刻凍死了,這樣更增強了對比的效果,啟發(fā)人們深思。
這句話中第一個“幸?!钡囊馑际切∨⑴R死時是幸福的,她是在看到許多美麗的東西的幻覺中死去的。第二個“幸?!钡囊馑际切∨⑺懒司托腋A?,就沒有寒冷、沒有饑餓、沒有痛苦了。這里的“幸?!睂嶋H是反語,真正的意思是受罪和死亡。
老師繼續(xù)追問:從文章的結尾中,你能體會出作者飽含著什么樣的情感?
文章的結尾飽含了作者對小女孩悲慘命運的同情,對黑暗社會的強烈不滿。
4.指導朗讀:小女孩死了,我們也對她寄寓了無限的同情。請同學們用同情憐惜的感情來朗讀這一段。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