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道路上,總有一些事情是那么難以預料的。總結時要注意語言準確性和表達清晰度,盡量避免使用模糊詞語。雖然這些總結范文只是個別案例,但它們?nèi)匀荒芙o我們帶來一些啟示和反思。
觀地球上的星星有感篇一
今天,老師給我們看了一部電影叫《地球上的星星》?!兜厍蛏系男切恰愤@部電影的男主角是八歲的小男孩伊桑,一個充滿了奇思妙想的男孩。在他眼睛里,世界神秘可愛、充滿色彩,他喜歡天空、白云、飛鳥、河流、小魚,甚至可以津津有味地注視小水坑,欣賞它被人踩出的水紋和倒影。伊桑的哥哥尤汗顯然和他是兩個極端,尤汗成績優(yōu)異,在成人以家庭作業(yè)、分數(shù)、整潔為標準的世界里尤汗無疑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老師眼中的好學生。
伊桑常常上課搗亂,然后他的家長被叫去學校,被老師一頓批。但他自己卻一點也不害臊。最后,他竟然逃學!還謊編請假條,讓哥哥尤汗來寫。成功后,又一個人在街上閑逛。最后被爸爸發(fā)現(xiàn)了,罵了一頓,直接把伊桑送進了技術學校。他剛剛進去,十分害怕,還好有班里成績最好的一個朋友和他一起玩。后來,來了一位代課老師,這位老師出場是十分怪異。穿著一身小丑的服裝,吹著我們中國傳統(tǒng)的笛,出場了。他十分可愛、善良、頑皮。伊桑在他的開導下,漸漸變好,學習成績也慢慢跟了上去。后來又展開了一次“畫畫比賽”。老師和伊桑的畫不相上下,但最后還是伊桑的畫,贏得了冠軍!開家長會的一天,伊桑的父母以為又要挨批了,結果迎來的是老師們對伊桑的贊揚。當場伊桑父母高興不已。
看了這一本電影,我知道了:一個人,不論有多差,只要你真心改過,就一定會成功!
觀地球上的星星有感篇二
周二看了印度電影《地球上的星星》,忽然一下子明白了一句話的真正含義:“世界從來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也許我們的態(tài)度會決定一個孩子一生的命運。
《地球上的星星》主人公——小男孩依夏是個滿腦子奇思異想的男孩,萬物在他眼里都是靈動的??墒窃诶蠋熝劾?,他是個淘氣包、麻煩精,三年級考試成績?nèi)区喌?。這對望子成龍的父母來說,怎能接受學校里關于自己孩子是智障兒的結論呢?無奈之下,父母只好將他轉到寄宿學校,而在新學校里,事態(tài)卻更嚴重。競爭是大家的共識,學校學習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學生到社會上競爭。依夏依然是以前的表現(xiàn),單詞不會拼寫,數(shù)學不會計算,美術老師的循規(guī)蹈矩和墨守陳規(guī)又使得他連最愛的畫畫都放棄了。所有的老師都嘲笑他,他苦惱、沮喪、哭泣、掙扎……最后他不說話了,只能用一雙充滿害怕的眼神看著這個世界。幸好歡快樂觀的美術老師來了,依夏讓他看到了年幼時的自己,一顆善良的心顫動了,于是決定幫助他。探尋之后,發(fā)現(xiàn)他原來有閱讀障礙,開始細心教導,把游戲和學習巧妙的結合到一起,原先充斥他大腦里亂七八糟跳動的字母音符都擺正了舞姿,依夏真的進步了。
“每個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也許有的星星生來不像其他伙伴那樣明亮璀璨,但你不能否認他們也有自己的光芒,在某個瞬間,他們所發(fā)射出的光芒反而更加耀眼。依夏是幸運的,因為他遇到了發(fā)現(xiàn)他光芒的老師,這位老師和依夏有著同樣的經(jīng)歷,他愿意走進依夏的心,并發(fā)現(xiàn)他的美。雖然我們越來越強調(diào)換位思考,鼓勵彼此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問題,但是有多少人真正把孩子視做一個獨立的人,以平等的姿態(tài)去靠近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這正是片中小主人公伊夏父母所無法領悟的,父親一味的苛責,母親盲目的焦慮,他們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而是不懂如何發(fā)現(xiàn)他的心,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去灌輸傳統(tǒng)理念,卻事與愿違地使伊夏在沉淪的泥沼里越陷越深。
我想,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美麗,并非同樣的教育方式都適合所有的孩子,永遠不要將教育格式化!也永遠不要將自己的期望強加給孩子!更多時候,與其責罵和懲罰孩子,不如多給他們一些鼓勵,如果我們無法發(fā)現(xiàn)他們潛在的能力,至少我們可以給他們更多的耐心、溫暖和更多的愛。另外,比起那些強調(diào)分數(shù)和強調(diào)紀律的世俗偏見來說,孩子們自身的健康(包括身體上的和心理上的)要重要得多!不要讓世俗的觀念摧殘了可愛的孩子們!
印度影星阿米爾·汗的兩部作品《未知死亡》和《地球上的星星》的確帶給了我很多的感動,他挖掘出了很多在我們身邊往往又不容易感觸到的東西,尤其是《地球上的星星》的這部影片,通過他正確的引導,拯救了這個有讀寫障礙的孩子,他的課堂充滿了陽光和歡聲笑語,突破了邊邊框框的束縛,讓每一個孩子自己獨特的一面得到充分地展現(xiàn)。
看到畫面的那一刻,我感動的哭了......這確實是一部好作品,極富感染力,特別是我們這些做家長做老師的,真應該好好感觸一下。讓我們會更愛我們的孩子,孩子都會有缺點的,就像影片中那個臨時教師尼巴庫說的很多話都讓人反思。什么是有出息?就是取得高分數(shù)嗎?五個手指還不一樣長短又何況是孩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和夢想,都是他們的優(yōu)點,敏捷的思維,獨特的見解,豐富的想象力,甚至比我們成人還要強。但是,大人們的要求和期望,社會的條條框框限制,到處都充斥著激烈的競爭和挑戰(zhàn),讓我們靜下心來思考一下,我們往往都自私地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埋滅了孩子的靈感,限制了孩子的天真,這一個一個地球上的星星們他們需要什么呢?是愛,是自由,是陽光,孩子有了這些就是閃著光芒的星星,有了這些才會更好的去享受生活,有了這些才有能力去贏得殘酷的競爭和挑戰(zhàn)。
下午欣賞印度電影《地球上的星星》,感覺不錯。尤其教師和已為人之父母的朋友不該錯過。為什么呢?因為這是探索孩子內(nèi)心世界的影片。在心理學上,把有自閉癥的孩子叫做星星的孩子。因為他們,你只能看得見,卻觸摸不到真正的他們。就像星星一樣,遙不可及。
《地球上的星星》講述一個小男孩,他有著讀寫障礙癥,卻被認為弱智,因此差點崩潰,所幸被美術老師鼓勵,展現(xiàn)繪畫天賦,重拾自信。我看完這部電影,不由想起《放牛班的春天》,感覺兩部電影異曲同工,但《地球上的星星》相比《放牛班的春天》,鏡頭更加詩情畫意一點,主題更加開朗一些。
小男孩伊桑的長像很突出。大門牙、瘦弱、眼睛大大的。在他眼睛里,世界神秘可愛充滿色彩,他喜歡天空、白云、飛鳥、河流、小魚,甚至可以津津有味地注視小水坑,欣賞它被人踩出的水紋和倒影。
只是小男孩讀寫字母非常困難,每個字母在他看來,都會跳舞似的,男孩為了掩飾自己在讀寫上的無力感,擺出不聽話的姿態(tài),結果被扣上懶惰、淘氣、弱智的帽子。事實,這一切真不是他的錯,可他還是被逐出教室,被逐出學校,不得不轉學。有學習障礙的孩子,在功利性教育中都是不幸的,都要經(jīng)歷這樣的心路——叛逆,痛苦,麻木或墮落。但電影里的男孩最后綻開自信又快樂的笑容,如同老師為他創(chuàng)作的肖像畫。顯然電影不想拍攝的過于陰暗悲觀,所以讓男孩遇上樂觀又高明的恩師——拉姆,使得故事抹上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散發(fā)出溫暖的理想主義光芒。
但在現(xiàn)實里,大部分孩子沒有這樣幸運,他們都是僵硬教育制度的犧牲品。老師逼著學生達到他的知識要求,家長逼著孩子承擔他們的野心。孩子的成長是不斷“適應”現(xiàn)有社會文化、制度、道德的過程,不是去創(chuàng)造未來世界。學校培養(yǎng)孩子的目標,就是要孩子長大之后,能和他人競爭時候脫穎而出。成人生活有著強烈的功利性目標,同時,他們又把這些功利性目標強加到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延續(xù)自己無法完成的夢想。這是教育嗎?不是,這是悲劇——孩子的夢想被摧毀。正因為這樣的世界觀,男孩的父親反問老師:”繪畫有用嗎?能幫助他和別人競爭嗎?”
影片中的這個故事我覺得講的很好?!霸谒_門群島的原住民如果想要開墾農(nóng)田,他們并不需要砍樹,他們是怎么做的呢?很簡單,一群人圍著一棵樹,開始大聲的謾罵、詛咒……沒過幾天,這棵樹就死了!
影片中以繪畫大賽結尾,我想,沒有其他什么能比畫更好的讓我們?nèi)ゴ蜷_孩子們的心扉了。然而真正打開伊桑心扉的卻是美術老師親手畫的一幅畫……(自己看,比別人講得更震撼。影片中還有一個小細節(jié),就是伊桑寄給媽媽的本自己畫的書,感人致深!我就不寫了。
最后,伊桑在這次大賽上展現(xiàn)了非凡的才華!當校長宣布伊桑獲得一等獎并做為學校年鑒的封面時,全場掌聲雷動,而我們的小伊桑,卻深深地把自己埋在人群之中,那躲閃的眼神,那膽怯的神態(tài),讓我心疼落淚。
星星,當它璀璨在天際時,多么美好,銀色的光芒傾瀉大地;一旦它落到地面上,便只是一塊黑糗糗的丑石頭罷了,欣賞與贊美也走到了終點?;蛟S有一天,它可以很幸運地碰到它的“伯樂”,成為另一匹“千里馬”,在天文史上繼續(xù)閃耀它別樣的光芒。
深深記得《阿甘正傳》里阿甘媽媽說的兩句:“everyoneisdifferent?!薄癲on'tletanyonetellyouthatyou'redifferent!”
《地球上的星星》用它的內(nèi)涵,越過繁縟形式,觸動心靈。我們學習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好的影視作品,同樣能洗滌人的靈魂!每位望子成龍的家長,我建議每一個肩負教育重任的老師,都應該認真的看一看!
觀地球上的星星有感篇三
世界上有無數(shù)的孩子,其中也有些孩子智力低下,不過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的。一個孩子,他大大的眼睛,兩顆門牙十分大,他就是《地球上的星星》中的主角-伊桑。
伊桑是一個十分平常的男孩,并且他考試只考2,3分,這么一個孩子怎么辦?于是,他的父親便把他送進了寄宿學校,可還是一點變化都沒有,他還是經(jīng)常挨罵,他的目光當時已經(jīng)呆滯,就在他最悲傷的時候,尼庫姆巴老師的到來改變了伊桑的命運,他通過長期的觀察,發(fā)現(xiàn)了伊桑誦讀困難,于是便進行了家訪,發(fā)現(xiàn)了伊桑喜愛畫畫,于是他便請示校長,讓他做伊桑的補習老師,漸漸的,伊桑通過了點點滴滴的學習,在美術比賽上一鳴驚人,打敗了尼庫姆巴老師,學業(yè)有成,最后,他和尼庫姆巴老師緊緊地抱在一起。
是金子總有發(fā)光的時候的,伊桑,他也是塊金子,尼庫姆巴老師幫助他,他也發(fā)光,愛因斯坦也是這樣的,他曾經(jīng)智力也十分低下,但是他提出的相對論竟震驚全世界,伊桑,原來只可以考幾分,而他卻在學期未成為了重點。我曾經(jīng)也和伊桑一樣,一點兒也不自信,總覺得自己不如人家,有著一種自卑感,在家中,作業(yè)也十分拖拉,而好同學早早地就完成了,有時我的理解能力也比較差,很多的問題一直不懂,朋友叫我做的事,我總要停下來想上幾秒才去做,沒有很快,一聽見就去做,有時,我寫單詞也和伊桑一樣,每一個字母都有了,但是位置卻寫錯了,伊桑最后在美術比賽上獲得了勝利,這就是他的優(yōu)點,這就是他的發(fā)光的地方,我也要和伊桑一樣,尋找自己的優(yōu)點,讓自己也閃亮。
是塊金子總是發(fā)光的,我們要像伊桑一樣,找出自己的優(yōu)點,挖掘自己的優(yōu)點,讓它發(fā)光,讓自己成為天空上一顆明亮的星星!
觀地球上的星星有感篇四
在一次心理課上,老師給我們放映了一部片名叫做《地球上的星星》的影片,印度寶萊塢的作品。
一聽是印度片,心中不禁生出一絲反感,是的,我對印度這個國家抱有莫名其妙的偏見,附帶地,對它的各方各面的事物都不喜歡,電影自然也是囊括其中,相信和我持相同觀點的國人也不在少數(shù)吧。
印度電影,之前也有看過一些,不過都是看得不甚認真,只知其在國際上也是相當?shù)挠忻麣猓潆娪吧a(chǎn)基地寶萊塢近些年也是經(jīng)常與美國電影業(yè)的代表好萊塢相提并論,知名度相當不俗。但因為偏見,所以,印度電影雖然有看過,卻多是抱著不屑的態(tài)度而觀之,覺得印度人各種渣渣,說英語不準啦,長得奇葩啦,電影弄得跟歌舞劇似的啦,等等,反正看什么都是覺得不好。
有時候偏見就是這么可笑。
當迫于老師的“觀后感”的要求,而不得不認真觀看這部《地球上的星星》時,老實說,我當時是很不情愿的,如果不是為了作業(yè)誰有空搭理你啊,看這種聽都沒聽說過的印度電影不是浪費我時間嗎?不過隨著劇情的深入,我的態(tài)度卻老老實實地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由一開始不情愿看,到下課了急著趕回宿舍接著把下半部分看完!真的很好看啊。
《地球上的星星》主要圍繞一名“問題”學生講述了一個小學生由差等生變優(yōu)等生的故事。
在故事的伊始,主人公伊翔一開始整天都是游手好閑的,不愛學習,考試成績門門吃鴨蛋那當然也是理所當然,這與其學習成績拔尖的哥哥形成了鮮明對比,結果被其老師認定為“異于常人”,也就是認為伊翔是個問題兒童,學習意志力不夠,結果被建議送到“特教學?!?,也就是寄宿學校接受更嚴格的教導,在伊翔眼里那是一種可怕的懲罰。
盡管一家人都很傷心,但為兒子未來著想的父親卻毅然決然地把伊翔送進了一間寄宿學校,但這似乎除了制造與兒子之間的'隔閡以外卻改變不了什么,至少短期看來的確是這樣的。故事直到一名新藝術老師的出現(xiàn)才有了轉機。
新來的藝術老師雖然只是一位代課老師,但也許也正是因為他只是一位代課老師,所以才敢于把自己特立獨行的一套教學方法運用到教學中去,這位新來的細心而富有激情的藝術老師最終發(fā)現(xiàn)并改變了原來是患有讀寫障礙癥的伊翔,把一個處于崩潰邊緣的孩子從新拉回了正常生活與成長的軌道。
至此故事完畢。
整整三個小時的電影下來,看的過程中竟能使人毫無睡意與尿意的產(chǎn)生,有的只是意猶未盡與深深的感動。這就是我們所常掛嘴邊的“阿三”的電影么?印度人竟然能拍出這么好看的電影!——不僅劇情引人入勝,而且立意深刻、發(fā)人深省?;叵胍幌伦约呵耙豢痰目捶ǎ幌伦佑X得自己一直以來是那么的傲慢與無知。為什么印度人就不可以拍出好作品?這是偏見!
印度電影也是可以有好作品的,甚至不比我們中國所謂名導的作品差,至少這一部《地球上的星星》帶給我的心靈上的沖擊與震撼,是很久不曾有過的。
撇開影片外在的不談,就影片內(nèi)容而言,這的確能夠稱得上是一部兼具觀賞性與教育性的不可多得的佳片——扣人心弦、引人入勝的曲折情節(jié),直面當今教育界扼殺孩子天賦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做法。
片中多處場景令我感觸頗多。
老師粗暴的教育方式有關,如果老師能采取更好的教育方式,學生也不至于不堪忍受而冒險逃課。小孩子也是有很強的叛逆心理的,打罵責罰并不是教育孩子的唯一最佳選擇。
還有伊翔父母把伊翔送到寄宿學校伊翔靜靜看著家人開車離去而流淚那一幕,好吧,我承認在那一刻我眼中也是淚花閃動,眼淚差點掉下來。
我能理解伊翔父親為了孩子的未來而狠心送兒子進寄宿學校的心情,可憐天下父母心,如果不是實在沒有辦法,誰又愿意讓自己那么小的孩子離開自己身邊?但我更能理解伊翔眼睜睜看著載著家人的汽車絕塵而去時的絕望,那種如同被全世界拋棄了一般的絕望。一個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在反對無效的情況下被送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寄宿學校,眼睜睜地看著家人離你而去,你能想象那種惶恐與絕望么?這對一個小孩子來說何其殘忍!
而不得不說一下的是伊翔的父親,那個因為愛兒子而把兒子送進了寄宿學校的父親。其對兒子的愛絕對是杠杠的,把兒子送進寄宿學校他就不痛苦、不難受嗎,但他覺得必須要這樣做,而且還要裝出一副狠心的樣子,別人難受了還能哭出來發(fā)泄一下,但他不得不強忍著把苦悶深埋心底——我都不堅定的話,那我兒子就沒前途了!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答案是否定的。造成伊翔現(xiàn)狀,其父母難逃其咎。
影片后面有提到伊翔實際上是因為患有讀寫障礙癥,所以才在學習方面有如此困擾的。讀寫障礙癥,字面上的意思就是“閱讀有困難”,其表現(xiàn)特征有:閱讀吃力,讀錯字;書寫易出錯,字體不工整;不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握筆姿勢不良,系鞋帶、使筷子動作笨拙;好動,聽課效率低;自信心低落,容易放棄;聰明,但無法用于學習;等等。就算伊翔的父母不知道什么是“讀寫障礙”,但要從孩子身上發(fā)現(xiàn)一些古怪總不難吧,又或許是伊翔父母有發(fā)現(xiàn)但卻不在意,而是選擇了一味的嚴厲看管與強迫努力學習,從而忽視了孩子內(nèi)心的掙扎,并直接導致了孩子叛逆心的滋長。如果父母能采取一些更溫和的教育方式,同時平時也注重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想法,多給他們一些關心與鼓勵,我相信伊翔也不至于走到這步田地。歸根到底,還是父母無知的教育方式害了伊翔。
而伊翔命運的轉折點是一位新老師——尼康老師的出現(xiàn),一位敢想敢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改變追求一視同仁而忽視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的傳統(tǒng)教育的老師。尼康老師的戲份中看點不少,而其中最令我深思的是,伊翔父親到學校來找尼康老師時的一段對話。
當伊翔的父親理直氣壯的跟尼康老師說,自己是關心孩子的時,尼康老師并沒有直接否定他關心孩子的意義,而是給他講了一個所羅門群島的故事,那里的居民通過圍著咒罵的形式來殺死大得無法砍伐的大樹,僅僅是通過長時間的咒罵就使得大樹枯萎而死。
故事的真假大家自可判斷,不必過于糾結于此。不得不說這個故事很好地回答了伊翔父親對于關心的反問。關心對孩子來說固然重要,但關心了就夠了嗎,如何去關心,采取什么樣的關心方式,這是個值得深究的問題。尼康老師引用所羅門群島的故事就是要告訴伊翔父親,不當?shù)年P心也會扼殺孩子!
影片最后主人公伊翔在尼康老師的幫助下從新走上了學習的正常軌道,而且畫畫天賦也得到了充分挖掘,故事感人收場,值得一看,影片有些慢熱,但是絕對精彩,請心平氣和耐心地看下去。
觀地球上的星星有感篇五
從這部影片中我在思考現(xiàn)在的教育,從這三個方面分析應該怎么去幫助我們的孩子健康成長。
一.受社會影響下的家庭教育。
現(xiàn)在的社會過重地強調(diào)競爭,而在無形中忽視了對孩子自身的關注。正如影片中尼克老師所說:“我知道外面是一個無情,充滿競爭的世界,一個大家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世界。大家都要好成績,醫(yī)學、工程、管理……什么都是只要比別人差就是無法容忍的。100分考了95.5分…95.6…95.7分,只要比別人差就是可恥的,對不對?看在老天的份上,你想一想,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才能跟夢想,不是大家都只死想著要圖和讓自己的手指脫穎而出……然后忙著去修飾,讓它們看起來更長。如果哪天手指頭斷了,你們還要繼續(xù)嗎?”家庭教育中,需要父母和孩子更多的溝通,給孩子建構一個“說”的環(huán)境。讓孩子能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與父母溝通。同時游戲也是增加父母與子女溝通的一個方式。兩個人一起玩時,能幫助孩子學習做人的道理;而一個人在玩時,則能發(fā)揮它的想象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
作為我們的學生家長,你們真正理解一個孩子嗎?你們能真正理解一個孩子嗎?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而教育所做的不是助其快快成長甚至不經(jīng)意間壓抑他們的成長,教育只是引導與發(fā)現(xiàn),讓他們順著自己的方向,走一條屬于他們自己的路。而不是把自己的`野心強加于孩子!
二.學校教育。
在學校教育中,現(xiàn)在更多地強調(diào)科學教育,而在無形中忽略了對學生的人文關懷?,F(xiàn)在認識論一個特點就是把直觀的經(jīng)驗提升到“知識”的水平,即認為科學知識是客觀存在的,是學生認識的對象,學生的任務就是獲取知識,學校的任務就是傳授科學知識,從而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體驗。結果,生動多樣的教育過程就變成了客觀的科學技術的灌輸過程,教育成為科學化活動,教學效果更多地依賴于教師的教授水平和學生的理解能力。而電影中的主人公伊夏,就是由于其語言和文字理解能力的不足,導致他被排斥在學校教育之外。
這讓我對班級授課制進行了再次的思考??涿兰~斯倡導班級授課制的前提是確信每一個個體的認知能力是一樣的,因為人具有“學問,德行與虔信”的種子,就像是樹植根泥土一樣,只要給予同樣的知識學習條件,學生就能實現(xiàn)相近的學習目標。但是由于遺傳和其它方面的原因,我們知道個體的認知能力還是存在差異的,面對這些“弱勢”群體,班級授課制似乎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因為它不能很好地做到“因材施教”,結合每個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從而成就了大多數(shù)人,而犧牲了他們,使他們成為“陪讀”或是教育中的局外人。
三.作為老師我們該怎么做。
尼克老師翻閱著伊夏的畫稿和使他受到責罰的作業(yè)本、考試卷,漸漸的,心里有盞燈開始變得明亮,那顆落在凡世的小星星的光芒刺痛的他的眼睛?!澳阌袥]有注意到他犯錯的模式?他把字母寫成反向,同一個詞在一夜之中有不同的拼寫,相似的字就會混淆…….所以,這些并不是普通的錯誤,他是一個有讀寫困難的孩子。
尼克老師常常利用業(yè)余時間和伊夏一起慢慢分析那些會跳舞的字母,從游戲開始,在沙盤中先寫字母,再用彩筆寫,最后用鉛筆寫,一點一點,伊夏慢慢克服了讀寫障礙。
尼克老師組織的學校繪畫比賽中,伊桑的畫勝過老師尼克而成為學校年鑒的封面,伊夏簡直不敢承受這巨大的成功喜悅,他流著熱淚撲進了老師的懷抱。伊夏各方面成績都明顯提高,令父母驚詫不已,伊夏也享受到了從未有過的高峰體驗,他的臉上綻放出快樂幸福的笑容。
放暑假了,父母親來接伊夏回家,伊夏依依不舍地與老師告別,臨上車前他回頭奔向老師的懷抱,尼克老師將他高高地舉起,伊夏伸展著雙臂,全身舒展向上,極其激動人心,我的熱淚再一次流出。
伊夏成功了,這更是尼克老師的成功,正是尼克老師智慧地發(fā)現(xiàn)伊夏的特點從而因材施教才發(fā)掘了孩子的天性,發(fā)揮了他的特長。雖然我們不能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像愛因斯坦那樣的杰出物理學家,但我們可以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懷和愛,讓他們健康地學習,成長。作為教育工作者,是不是應該多思考自己的教書育人理念是否正確呢?是不是需要像尼克老師這樣,慧眼識千里馬,讓每個孩子健康成長,走屬于自己的人生路,實現(xiàn)屬于自己的人生理想。
觀地球上的星星有感篇六
這部印度影片《地球上的星星》是我在網(wǎng)上觀看的,影片講述了一位有讀寫障礙卻滿腦子奇思異想的八歲男孩伊桑,因為老師和父母的不理解,認為他是懶、調(diào)皮,不好學而被轉到寄宿學校,因為學習上的困難一直受到嘲笑和打擊,父母更是不能理解他,心靈一度受到蒙蔽,沉淪下去,幸好遇到一位同樣有過讀寫障礙的老師給予他指導,關心和幫助,在提高他學習能力的同時發(fā)掘他畫畫的天賦,讓他重拾自信,最終得到所有人的認可。
是啊,當我們面對“不聽話”的孩子時,更多的是指責、批評、甚至是打罵,迫于社會的種種壓力,我們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理想中的那個“我”,總是按我們所謂的“模式”去教育孩子,完全忽略了孩子們的想法,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思維,當他做出讓大人覺得是不正常的舉動時,可能我們更多的是去糾正,而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他為什么有這樣的舉動,因為覺得太多的不正常而懷疑孩子的智商。所羅門群島的人用咒語都能把大樹砍倒,可想對于我們?nèi)藖碚f惡語那是最致命的傷害呀。
大人已經(jīng)沒法改變答正確答案的思路,又怎么能去引導孩子有創(chuàng)新的思維呢?如果每位父母都能像影片中那位老師這樣,認真的觀察和了解我們的孩子,再加以正確的引導,世界上可能會多出更多像畢加索,達爾文,愛迪生……等等有著巨大影響的人物,這對我們?nèi)祟悂碚f是多么大的成就啊!
觀地球上的星星有感篇七
每個孩子都有被誤解,被傷心,可是這承受能力并不大。一直被罵了九年的笨蛋,被唾棄了九年,被冷落了九年……閱讀障礙使伊桑變得永遠抬不起頭來。雖然只看了一部分,但眼前已是模糊。感謝那個老師,感謝所有理解他的人。永遠都不要以為孩子是無聊是笨,就像所有事情都有原因,每個墮落后面都有一扇破舊不堪的門,那里關的是永恒的失落。順便說一句,下午看到放學,放學后電腦旁人山人海,都在搶著下載copy--感謝謝老師。
觀地球上的星星有感篇八
今天,我看完了《地球上的星星》這部印度電影,感觸頗深。
這部電影是印度國寶級演員阿米爾汗和一個小朋友合作完成的。我們都非常喜歡阿米爾汗,因為無論是喜劇還是勵志的電影,他都演得很有感情,能演到人的心里去。我們看過他主演的《摔跤吧,爸爸!》和《三傻大鬧寶萊塢》,雖然他演的.電影都很有喜劇感,但是可貴的是每部電影都會有幾個情節(jié)讓人潸然淚下。
這部電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九歲的小男孩伊桑阿瓦斯蒂怎么考都考不好,留級了之后狀況仍不理想,老師們也對他沒有辦法,無奈之下伊桑的父母把他送到了一所私人寄宿學校。伊桑一轉過去,那里的老師都認為伊桑待不長,還勸他父母讓他轉學。伊桑很難過,覺得這里就是一個牢籠,來這里純粹是來受罪的。然后,他認識了拉揚一個右腿殘疾的樂觀的小男孩。過了一段對伊桑來說難熬的時間后,一個新的美術代課老師來了,他就是阿米爾汗飾演的尼克。在他的美木課上,他注意到了伊桑這個靦腆內(nèi)向、寡言少語的小男孩,他發(fā)現(xiàn)他無法接近伊桑的心。他開始家訪,發(fā)現(xiàn)伊桑其實是一個想象力豐富、活潑陽光的并且熱愛畫畫的小男孩,他拿著畫請求校長給他時間去改變這個孩子。他實施在學中玩、在玩中學的學習方法,最終,伊桑的各個科目都十分好。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阿米爾汗在劇中的一段話:在一個島上的人們?nèi)绻胍ツ目脴?,他們不動刀斧,只圍著樹站成一圈,大聲謾罵、詛咒那棵樹,過不了幾天,那棵樹就會枯死,自行枯死。他著重強調(diào)自行枯死幾個字,意在告訴伊桑的爸爸不要一味責罵孩子,要多鼓勵,要不然伊桑心中的自己就會枯死。
我認為家庭與孩子成績關系很大,伊桑的爸爸經(jīng)常吵他,導致伊桑自己把自己關進了心里的牢籠。成績上不去,是因為他無法敞開心扉學習知識,他永遠都生活在世界的陰暗中。
如果家庭教育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很大,那么孩子的成績也會隨之下滑,孩子也會有很大的心理陰影,所以我認為,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并且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才能,我們要在呵護他們自尊心的同時挖掘他們的潛能。
觀地球上的星星有感篇九
這是一部十分感人的關于兒童成長的印度電影,也許影片要詮釋的正是每一個孩子都是異常的??催^的人必須又覺得,似乎所表達的又不止這么多。在心理學里,把有自閉癥的孩子叫做星星的孩子,就是你看得見他們,卻摸不到真正的他們,就像天空的星星一樣。
這個故事講述的是叫伊桑的一個八歲小男孩,他是個有閱讀障礙的孩子。在他眼里,課本上的字母都在游來游去。他的世界充滿了別人并不以為然的驚奇:色彩、魚兒、小狗和風箏。這些對于成人世界并不那么重要,他們對家庭作業(yè)、分數(shù)和次序更感興趣。而伊翔在學校,總顯得那么格格不入。常常受到教師的責罰和爸爸的打罵。僅有媽媽保護他,愛他。
當他惹出的麻煩已經(jīng)超出人們所能承受的范圍后,他被送到了一家寄宿學校理解“教育指導”。在新學校,一切并沒有什么不一樣,甚至愈演愈烈。伊翔必須應對額外的與家庭分離的創(chuàng)傷。
一天,一位新的美術教師尼庫巴突如其來,用樂觀和自由的教學風格感染著每一個學生。他打破了“事情是如何完成”的所有地球上的星星讀書筆記規(guī)則,讓學生自我去思考,去夢想,去想象。學生們都滿懷熱忱,除了伊翔。尼庫巴很快也發(fā)現(xiàn)了伊翔并不歡樂,然后他開始了找尋原因。他發(fā)現(xiàn)伊翔最主要的問題是不能拼寫和閱讀,他是一位學習障礙的兒童,尼庫巴對伊翔采取了一系列的特殊輔導,從而最終幫忙伊翔找回了自我,還有歡樂。
完整的看完這部片子以后,眼淚不明白流了多少次。不僅僅為睿智的教師,嘔心瀝血為了幫忙伊桑重新應對生活,應對冷酷的生存環(huán)境。更多的是為伊桑而感動和自豪。為他渴望被接納,勇敢的走出自閉的世界而歡呼,也為他能幸運的遇到這么一個好教師而慶幸。
可是在當下的教學環(huán)境中,我們衡量一個人的標準已經(jīng)變得如此的狹隘。簡單的一張試卷,一份表格就能夠確定一個人的本事有多強,智商有多高。而很少有人能耐心的去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不一樣于其他人的優(yōu)點。
生活中的孩子形形色色,像伊桑這樣的特殊兒童在我們的學校并不多見,但也有一些孩子是在某些方面并不敏感的,導致學習成績暫時落后。那反思一下自我,我們有像尼庫巴教師這樣認真觀察、分析、了解孩子,掌握他們的特點,然后從根本處下手,供給給他們適合成長所需要的特殊條件,牽著孩子的手帶著他們慢慢成長。
觀地球上的星星有感篇十
老師講的每堂課都很吸引我,課上跟隨著老師的思路聽課,同時,也知道接下來老師又會帶給我們一場視覺大餐,老師又會推薦好看的電影了,我也很期待。
周六迫不及待的看《地球上的星星》,開始的時候,看到小伊桑的表現(xiàn),我在猜想,難道是爸爸媽媽沒有看到這個孩子的真實想法?他是對學習沒有興趣?才導致他有這樣的表現(xiàn)?帶著好奇看著,我才恍然大悟。
劇中的父母認為這是個竟爭的世界,現(xiàn)在的分數(shù)便為將來,我看到了爸爸的認知:男人負責賺錢養(yǎng)家,妻子負責照顧家和孩子;孩子負責好好學習,當妻子和孩子出現(xiàn)的狀況不是他所期望的樣子時,他就去指責妻子和孩子。
我看媽媽對家人無微不至的照顧,對小伊桑生活和學習上事情的大包大攬,當孩子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狀況時,她感到委屈,因為她為家放棄了事業(yè)。
爸爸媽媽以大兒子尤漢學習成績優(yōu)異而驕傲,他們覺得小兒子也應該像哥哥那樣,這才是正常的,他們的基因是如此的好,伊桑學習不好,就是他不肯努力的結果,這完全是他自己的問題,所以父母決定把伊桑送到寄宿學校,嚴加管理,這孩子缺少的是“大棒政策”,可是伊桑的狀態(tài)并沒有改觀,反而更加糟糕了。
當伊桑在學校遭到老師的批評,同學的嘲笑時,父母也不站在他這邊,沒有人能夠理解他,我猜想伊桑的心是困惑的,恐懼的。得知父母要將他送到寄宿學校時,他很委屈,他真誠的告訴媽媽他在努力的學習,卻被父母無視。
伊桑沒有辦法學會,這真的不是他的錯,可惜,父母并沒有去聽他內(nèi)心真實的聲音。被送去寄宿學校的伊桑絕望了,他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放棄,他也放棄了自己,他與面的一切抗外著。
美術老師尼克姆的出現(xiàn),告訴孩子們課上可以自由馳騁的想像,活出自己,尼克姆拯救了伊桑,他透過種種現(xiàn)象,找到了伊桑問題的根源,這是他對生命個體的尊重,他欣賞每一個學生的內(nèi)在真實的想法,給他們鼓勵和肯定,不給他們壓力,讓他們順從自己的內(nèi)心,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學習,享受生活。
當父親打伊桑的時候,我的內(nèi)心有憤怒、有指責也有對孩子的心疼,感受到了伊桑的委屈。當尼克姆給伊桑的父母講所羅門群島伐樹事件時,我有自責、有羞愧,因為我也犯過這樣的錯,但我又有很慶幸,自己在從那個無知的意識里往外走著。我也感嘆到,遇到尼克姆這樣老師,是何等的幸運啊,然而不是每個人都能這樣幸運,不是嗎?想到這,我不禁有點小失落呢。
可是,轉念一想,我又問自己:為何要把這種希望放在別人身上呢?生活中的我們應該就是孩子這樣的老師啊?就等于把這份偶然變成必然了,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想到這里,心情瞬間好了,也增進不少繼續(xù)努力學習的力量呢。
在劇中我也看到了孩子對爸媽的愛是那樣的單純真誠,雖然爸爸不顧及伊桑的感受,打他罵他不聽他的解釋,但伊桑仍然深愛著爸爸,爸爸明明是出差,卻騙說不回來了,為了挽留爸爸,伊桑不停的認錯,看到當時的他是恐懼和自責的,而爸爸還活在他對伊桑的不滿中。當哥哥告訴他爸爸回來的時候,還在床上的伊桑,迅速沖到爸爸懷里撒嬌,那一刻的爸爸也很享受這種親情,孩子對父母的愛就是這么簡單,而父母對孩子的愛卻附加了那么多條件,我們有沒有想過,這種扭曲的愛,是傷害!
觀地球上的星星有感篇十一
帶著家長和教育者的雙重身份,我細致入微看完了老師悉心推薦的影片《地球上的星星》。這是一部沖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兒童成長錄,更是一部兒童勵志影片,久久難以平靜地我引發(fā)了許多的思考,也帶給我很多的教導: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有自閉癥的孩子成為星星的孩子,就是看得見他們,卻觸摸不到他們的內(nèi)心,就像星星一般。影片中的主人公伊夏年僅9歲,卻無情地被家庭、學校貼上了白癡、智障等惡性標簽,而起初他的本性只是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對身邊的萬物產(chǎn)生興趣的孩子。他的讀寫障礙不僅沒有得到優(yōu)待,卻因此令他痛苦萬分,直至失去最后的自尊,而跌入崩潰的邊緣。孩子猶如天空中的星星,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近有的遠,無論他們?nèi)绾?,卻在昏暗的黑夜中各自散發(fā)著屬于自己的光芒,作為成人,應該給予他們關愛和幫助。
2、作為家長,切忌拔苗助長。
伊夏的所作所為直接影射了他的畸形家庭教育狀況,他的父母錯誤地將孩子的個性發(fā)展拋之腦后,而選擇用同樣的方式養(yǎng)育不同的人,他們不了解孩子,甚至不能成為孩子的保護者,孩子從中體會不到家庭賦予他的意義。我陷入了反思:在開心的教育中,我了解孩子的有多少?也許,我在盡力做得更好。我認為:家庭教育的重點在于教育的方法是否得當,在于理性的思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時刻把握好教育的“度”,順應孩子的個性,讓他在鼓勵、平等、自信的基礎上走的更穩(wěn)。
3、為教育者,用愛滋潤孩子的心田。
影片中的尼克老師是我見過的最成功的教育者。教育的機智靈活、師德修養(yǎng)集中體現(xiàn)于一身,用愛和責任演繹著教師這個偉大的職業(yè)。伊夏的不幸在遇到了尼克老師之后顯得尤為慶幸,這樣的伯樂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遇上的,但是伊夏遇上了,他從尼克老師那里得到了鼓勵,得到了發(fā)掘,得到了自信,而后的結果必然是他走向了成功??此祈樌沓烧碌膭∏?,背后蘊藏了尼克老師的偉大和愛的付出,作為教育者的我又一次被感動了,面對班級中形形色色的“星星”,我們的愛與責任可以讓他們走的更穩(wěn),甚至可以拯救一顆隕落的繁星,我要以此勉勵自己,孩子需要我們!
我很感謝老師們能推薦如此優(yōu)秀的影片令我們進步,使內(nèi)心得到一次深刻的洗禮,讓我們在繁忙之余停下腳步去審視、去改進,也可以更理性地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孩子們是地球上的星星,他們需要愛,更需要陽光和自由,讓我們放開對孩子的束縛,讓他們更好的去享受生活,成為閃爍著光芒的璀璨繁星!
觀地球上的星星有感篇十二
閑來沒事兒看了這個電影《地球上的星星》,淚如雨下有些夸張,卻帶給我感動與良多感觸。這是印度電影,跟《三傻大鬧寶萊塢》有些類似,主人公之一,可愛的代課美術老師也是由三傻主演aamirkhan所飾演。這個是關于小孩子的成長的,只不過這個孩子稍稍有些特殊,不過主旨卻可以擴展到所有孩子的成長。
可憐的伊桑,有著閱讀障礙,看不懂那些英文字母,看到他們在跳舞,不知道他們所代表的意思,數(shù)學也不會算,不能自己穿衣服,不能準確的扔出東西……而父母、老師卻不能理解,認為他不夠努力,不夠認真。他也不想被人嘲笑,他努力做到最好,只是那些特別的字母一律都是反著寫的,他的想法不能很好的表達。結果隨之而來的是親人的打罵,老師的懲罰,同學的嘲笑,他怕了,連自己喜歡的畫畫都不畫了。他一個人默默流淚,一個人擦干眼淚,冷漠而麻木的對待這個世界。幸運的他,碰到了一位可愛的老師,他充滿愛看待這個世界,看著這些孩子,他不拘一格的看待這個社會,他從孩子的角度看世界,他關注孩子的優(yōu)點,他關注問題背后的原因。不知道他童年是否真的有讀寫障礙,不過他確實用自己的愛和付出,拯救了這個孩子。當伊桑走上美術比賽的領獎臺,沖入老師的懷抱時,我眼睛濕潤了。當我看到這位父親在老師面前不禁哭了出來,我也潸然淚下了,父母不是不愛,而是不會愛。
剛好是在母親節(jié)的晚上看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之恩,如何能報!
自己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都這樣走過來了,或者遺憾,但這些都過去了。著眼未來,研究生兩年,自己該用自己獨特的視角來看待學習。發(fā)現(xiàn)并培養(yǎng)自己的愛好天賦,都還來得及,因為我們不是來復制別人的人生,而是要活出精彩的自己!
看完這個電影,好像去支教啊或者去這種幫助特殊孩子的學校,去幫助他們!
晚安!5·12地震6周年,死者安息!
慶幸自己還活著,感謝生命,感謝生活!
觀地球上的星星有感篇十三
今天晚上,我花了差不多三個小時,看了江偉英教師工作室給我們推薦的教育電影——《地球上的星星》。
這是一部印度電影。講的是一個叫伊夏的男孩因為“讀寫障礙”出現(xiàn)了一系列的問題,造成學習落后,也因此受到父母、老師、鄰居、伙伴的責怪、冷落、處罰等等負面的待遇。小男孩因此也自暴自棄,甚至出現(xiàn)了逃學等問題。他的爸爸媽媽不得不把他送到寄宿學校。在這里,開始,他也受到了以前同樣的問題,但是,正是一個代課的美術老師發(fā)現(xiàn)了他的問題,而這個老師以前也有類似的經(jīng)歷,因此,他通過家訪、找校長、跟學生講故事等等,調(diào)動了孩子的積極性。同時也幫助他克服閱讀和書寫的困難。通過一系列的幫助,孩子慢慢開朗了。最后,老師通過精心設計的繪畫比賽,發(fā)揮孩子的特長,讓他獲得了人生中的一個大成功,他的畫成了學校紀念冊的封面。
我感悟最深的第一個道理是: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們常常在尋找教育的方法,不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希望把孩子教好,但是,并不是每個家長和老師都能把孩子教好。于是乎,書店里,家教和學校教育的書賣得那么火。其實,我們常常在舍本逐末,丟了芝麻撿了西瓜。教育的真諦在于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們只有愛孩子,愛學生,給他們更多的關心、更多的愛護,更多的寬容,更多的引導,那么,孩子在寬松的愛的氛圍自然會慢慢成長。對于后進的學生,或是孩子的缺點,我們往往出希望孩子好的角度出發(fā),常常打著愛的旗號在傷害孩子,過多批評孩子,甚至是吹失毛求疵,但是,這樣會使我們的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把關系搞砸,教育的效果的就要打折扣了。
電影的結尾,學友楊帆說:“我們教書的人,確實需要經(jīng)??纯催@樣的電影,讓我們工作多年來已有些麻木的神經(jīng)被不斷地被碰撞,不斷地被喚醒?!蔽矣X得很有道理,感謝江老師,感謝工作室的成員為我們推薦了這么好的電影。
每一個孩子都可能是未來的星星,需要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用你的愛心,你的責任,你的耐心,你的寬容去打造。讓我們共同托起明天的每一顆星星,讓他們在我們的庇護下健康快樂地成長!
觀地球上的星星有感篇十四
該電影的小主人公是個名叫伊桑的男孩。他口語困難,有著后天性的智障。他沒有流暢的思維,行為不能自控,生活無法自理,收到所有人的歧視。原本快樂的他從此憂郁了,看到此時,我不禁感到心疼,他可是自由的小鳥?。∪缃駞s離生活越來越遠。于是他的母親把他送到一所寄宿學校。深不知伊桑每天面無表情,與周圍的一切格格不入。后來一位美術老師找出了原因,并與家長溝通,理解了伊桑的內(nèi)心,用一個畫展幫助了伊桑,并讓伊桑學會讀寫。他收到了肯定,找到了自信,又回到了以前的快樂!當我看到他飛奔向老師的懷中時,我感受到的是他以前不被理解的孤單被老師的真情所代替。
導致伊?!皯n郁”的大部分原因在于他的家庭,沒人融入他的世界,沒有人愿意坐下來和他溝通,他不斷受到否定,潛意識畫出一幅自己離家庭越來越遠的畫。
我想,在生活中,我們不該受到否定,也不能否定他人,每個人的潛力決不允許因為一個個否認而被埋沒!而父母、老師應該多關心孩子的內(nèi)心,給予一定的鼓勵,不然一顆巨星也許會就此隕落。相信無論多“智障”的人,也一定會被溫情所打動。
觀地球上的星星有感篇十五
小男孩伊桑在別人眼中是一個愚笨的'人,也是一個充滿了奇思妙想的孩子。因為讀寫障礙,伊桑被老師和家長認為他是一個調(diào)皮搗蛋,不學無術的孩子,當他快要被放棄的時,以為代課老師發(fā)現(xiàn)了他的才華,并且努力的去幫助他去展現(xiàn)他的藝術天賦。
這個影片告訴了我們,地球上的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星星,只是發(fā)光點不一樣。
觀地球上的星星有感篇十六
“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一定會為你留下一扇窗”,雖然伊森有讀寫障礙,但是他用另外一種方法和世界交流——畫畫。與伊森相比,我是一個正常人,但同樣喜歡畫畫,我也希望可以用畫筆和世界交流。
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是有用的,不要只看自己的缺點,也要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點。
觀地球上的星星有感篇十七
想寫它,卻一直沒有動筆,給自己找了多個不寫的理由,但還是沒法說服自己。
伊桑,一個患閱讀障礙的孩子,被老師鄙視,被父母冷漠,最后被尼克老師發(fā)現(xiàn),才開始了他的正常的生命之旅。
在所羅門群島,原住居民想要毀掉樹林來種地,他們不是把樹砍倒,而是圍著樹聚集起來,憤怒、詛咒、謾罵,很快樹木就死掉了。
孩子也是,給他一個什么樣的期許他就會成長為什么樣的人。
故事就是故事,當你看到伊桑因被冷落而無助的眼神時,明明知道這一切都會過去,可還是不能接受眼前的殘酷,于是急于想知道孩子是怎樣被救治的,而導演卻只用一首歌曲的時長來完成主人公被救治的過程。
想起這部影片的導演阿米爾汗主演的另一部片子,叫《三傻大鬧寶萊塢》,同樣講的是教育的話題,只不過前者是對兒童而后者是對大學中的成人。同樣教育題材的影片還有法國導演克里斯托弗的《放牛班的春天》,那些生活在池塘底的孩子就是一群特殊的被教育群體。
兩部反映教育問題的印度影片,如果說“影視是社會的傳達”的話,那么它向我們傳達的就是當前的印度教育現(xiàn)狀??上У氖俏覜]有看到我們自己的這方面的影片,即使有教育題材的也多是歌頌老師的,就如《水鳳凰》、《一個都不能少》,——有的網(wǎng)頁上給它貼的是勵志的標簽。
看著伊桑被老師奚落很讓人心痛,在沒有尼克老師之前,他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小魚,色彩,圖畫,想象中的童話,爸爸的禮物,腳手架上工人滴下的涂料,這些都是伊桑的所愛;但是,時空、文字、符號、數(shù)字乃至運算、記憶統(tǒng)統(tǒng)離他那么遙遠,所以上課不好好聽、思想有問題、智力障礙就成了伊桑的標簽。
我們也在給孩子貼著標簽:優(yōu)等生,學困生,中游學生;問題學生;以成績排出來的小組的1、2、3號。
讓他們自生自滅嗎?
記住那些地球上的星星們:愛因斯坦,畢加索,愛迪生,伊桑,還有尼克老師。
觀地球上的星星有感篇一
今天,老師給我們看了一部電影叫《地球上的星星》?!兜厍蛏系男切恰愤@部電影的男主角是八歲的小男孩伊桑,一個充滿了奇思妙想的男孩。在他眼睛里,世界神秘可愛、充滿色彩,他喜歡天空、白云、飛鳥、河流、小魚,甚至可以津津有味地注視小水坑,欣賞它被人踩出的水紋和倒影。伊桑的哥哥尤汗顯然和他是兩個極端,尤汗成績優(yōu)異,在成人以家庭作業(yè)、分數(shù)、整潔為標準的世界里尤汗無疑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老師眼中的好學生。
伊桑常常上課搗亂,然后他的家長被叫去學校,被老師一頓批。但他自己卻一點也不害臊。最后,他竟然逃學!還謊編請假條,讓哥哥尤汗來寫。成功后,又一個人在街上閑逛。最后被爸爸發(fā)現(xiàn)了,罵了一頓,直接把伊桑送進了技術學校。他剛剛進去,十分害怕,還好有班里成績最好的一個朋友和他一起玩。后來,來了一位代課老師,這位老師出場是十分怪異。穿著一身小丑的服裝,吹著我們中國傳統(tǒng)的笛,出場了。他十分可愛、善良、頑皮。伊桑在他的開導下,漸漸變好,學習成績也慢慢跟了上去。后來又展開了一次“畫畫比賽”。老師和伊桑的畫不相上下,但最后還是伊桑的畫,贏得了冠軍!開家長會的一天,伊桑的父母以為又要挨批了,結果迎來的是老師們對伊桑的贊揚。當場伊桑父母高興不已。
看了這一本電影,我知道了:一個人,不論有多差,只要你真心改過,就一定會成功!
觀地球上的星星有感篇二
周二看了印度電影《地球上的星星》,忽然一下子明白了一句話的真正含義:“世界從來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也許我們的態(tài)度會決定一個孩子一生的命運。
《地球上的星星》主人公——小男孩依夏是個滿腦子奇思異想的男孩,萬物在他眼里都是靈動的??墒窃诶蠋熝劾?,他是個淘氣包、麻煩精,三年級考試成績?nèi)区喌?。這對望子成龍的父母來說,怎能接受學校里關于自己孩子是智障兒的結論呢?無奈之下,父母只好將他轉到寄宿學校,而在新學校里,事態(tài)卻更嚴重。競爭是大家的共識,學校學習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學生到社會上競爭。依夏依然是以前的表現(xiàn),單詞不會拼寫,數(shù)學不會計算,美術老師的循規(guī)蹈矩和墨守陳規(guī)又使得他連最愛的畫畫都放棄了。所有的老師都嘲笑他,他苦惱、沮喪、哭泣、掙扎……最后他不說話了,只能用一雙充滿害怕的眼神看著這個世界。幸好歡快樂觀的美術老師來了,依夏讓他看到了年幼時的自己,一顆善良的心顫動了,于是決定幫助他。探尋之后,發(fā)現(xiàn)他原來有閱讀障礙,開始細心教導,把游戲和學習巧妙的結合到一起,原先充斥他大腦里亂七八糟跳動的字母音符都擺正了舞姿,依夏真的進步了。
“每個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也許有的星星生來不像其他伙伴那樣明亮璀璨,但你不能否認他們也有自己的光芒,在某個瞬間,他們所發(fā)射出的光芒反而更加耀眼。依夏是幸運的,因為他遇到了發(fā)現(xiàn)他光芒的老師,這位老師和依夏有著同樣的經(jīng)歷,他愿意走進依夏的心,并發(fā)現(xiàn)他的美。雖然我們越來越強調(diào)換位思考,鼓勵彼此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問題,但是有多少人真正把孩子視做一個獨立的人,以平等的姿態(tài)去靠近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這正是片中小主人公伊夏父母所無法領悟的,父親一味的苛責,母親盲目的焦慮,他們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而是不懂如何發(fā)現(xiàn)他的心,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去灌輸傳統(tǒng)理念,卻事與愿違地使伊夏在沉淪的泥沼里越陷越深。
我想,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美麗,并非同樣的教育方式都適合所有的孩子,永遠不要將教育格式化!也永遠不要將自己的期望強加給孩子!更多時候,與其責罵和懲罰孩子,不如多給他們一些鼓勵,如果我們無法發(fā)現(xiàn)他們潛在的能力,至少我們可以給他們更多的耐心、溫暖和更多的愛。另外,比起那些強調(diào)分數(shù)和強調(diào)紀律的世俗偏見來說,孩子們自身的健康(包括身體上的和心理上的)要重要得多!不要讓世俗的觀念摧殘了可愛的孩子們!
印度影星阿米爾·汗的兩部作品《未知死亡》和《地球上的星星》的確帶給了我很多的感動,他挖掘出了很多在我們身邊往往又不容易感觸到的東西,尤其是《地球上的星星》的這部影片,通過他正確的引導,拯救了這個有讀寫障礙的孩子,他的課堂充滿了陽光和歡聲笑語,突破了邊邊框框的束縛,讓每一個孩子自己獨特的一面得到充分地展現(xiàn)。
看到畫面的那一刻,我感動的哭了......這確實是一部好作品,極富感染力,特別是我們這些做家長做老師的,真應該好好感觸一下。讓我們會更愛我們的孩子,孩子都會有缺點的,就像影片中那個臨時教師尼巴庫說的很多話都讓人反思。什么是有出息?就是取得高分數(shù)嗎?五個手指還不一樣長短又何況是孩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和夢想,都是他們的優(yōu)點,敏捷的思維,獨特的見解,豐富的想象力,甚至比我們成人還要強。但是,大人們的要求和期望,社會的條條框框限制,到處都充斥著激烈的競爭和挑戰(zhàn),讓我們靜下心來思考一下,我們往往都自私地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埋滅了孩子的靈感,限制了孩子的天真,這一個一個地球上的星星們他們需要什么呢?是愛,是自由,是陽光,孩子有了這些就是閃著光芒的星星,有了這些才會更好的去享受生活,有了這些才有能力去贏得殘酷的競爭和挑戰(zhàn)。
下午欣賞印度電影《地球上的星星》,感覺不錯。尤其教師和已為人之父母的朋友不該錯過。為什么呢?因為這是探索孩子內(nèi)心世界的影片。在心理學上,把有自閉癥的孩子叫做星星的孩子。因為他們,你只能看得見,卻觸摸不到真正的他們。就像星星一樣,遙不可及。
《地球上的星星》講述一個小男孩,他有著讀寫障礙癥,卻被認為弱智,因此差點崩潰,所幸被美術老師鼓勵,展現(xiàn)繪畫天賦,重拾自信。我看完這部電影,不由想起《放牛班的春天》,感覺兩部電影異曲同工,但《地球上的星星》相比《放牛班的春天》,鏡頭更加詩情畫意一點,主題更加開朗一些。
小男孩伊桑的長像很突出。大門牙、瘦弱、眼睛大大的。在他眼睛里,世界神秘可愛充滿色彩,他喜歡天空、白云、飛鳥、河流、小魚,甚至可以津津有味地注視小水坑,欣賞它被人踩出的水紋和倒影。
只是小男孩讀寫字母非常困難,每個字母在他看來,都會跳舞似的,男孩為了掩飾自己在讀寫上的無力感,擺出不聽話的姿態(tài),結果被扣上懶惰、淘氣、弱智的帽子。事實,這一切真不是他的錯,可他還是被逐出教室,被逐出學校,不得不轉學。有學習障礙的孩子,在功利性教育中都是不幸的,都要經(jīng)歷這樣的心路——叛逆,痛苦,麻木或墮落。但電影里的男孩最后綻開自信又快樂的笑容,如同老師為他創(chuàng)作的肖像畫。顯然電影不想拍攝的過于陰暗悲觀,所以讓男孩遇上樂觀又高明的恩師——拉姆,使得故事抹上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散發(fā)出溫暖的理想主義光芒。
但在現(xiàn)實里,大部分孩子沒有這樣幸運,他們都是僵硬教育制度的犧牲品。老師逼著學生達到他的知識要求,家長逼著孩子承擔他們的野心。孩子的成長是不斷“適應”現(xiàn)有社會文化、制度、道德的過程,不是去創(chuàng)造未來世界。學校培養(yǎng)孩子的目標,就是要孩子長大之后,能和他人競爭時候脫穎而出。成人生活有著強烈的功利性目標,同時,他們又把這些功利性目標強加到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延續(xù)自己無法完成的夢想。這是教育嗎?不是,這是悲劇——孩子的夢想被摧毀。正因為這樣的世界觀,男孩的父親反問老師:”繪畫有用嗎?能幫助他和別人競爭嗎?”
影片中的這個故事我覺得講的很好?!霸谒_門群島的原住民如果想要開墾農(nóng)田,他們并不需要砍樹,他們是怎么做的呢?很簡單,一群人圍著一棵樹,開始大聲的謾罵、詛咒……沒過幾天,這棵樹就死了!
影片中以繪畫大賽結尾,我想,沒有其他什么能比畫更好的讓我們?nèi)ゴ蜷_孩子們的心扉了。然而真正打開伊桑心扉的卻是美術老師親手畫的一幅畫……(自己看,比別人講得更震撼。影片中還有一個小細節(jié),就是伊桑寄給媽媽的本自己畫的書,感人致深!我就不寫了。
最后,伊桑在這次大賽上展現(xiàn)了非凡的才華!當校長宣布伊桑獲得一等獎并做為學校年鑒的封面時,全場掌聲雷動,而我們的小伊桑,卻深深地把自己埋在人群之中,那躲閃的眼神,那膽怯的神態(tài),讓我心疼落淚。
星星,當它璀璨在天際時,多么美好,銀色的光芒傾瀉大地;一旦它落到地面上,便只是一塊黑糗糗的丑石頭罷了,欣賞與贊美也走到了終點?;蛟S有一天,它可以很幸運地碰到它的“伯樂”,成為另一匹“千里馬”,在天文史上繼續(xù)閃耀它別樣的光芒。
深深記得《阿甘正傳》里阿甘媽媽說的兩句:“everyoneisdifferent?!薄癲on'tletanyonetellyouthatyou'redifferent!”
《地球上的星星》用它的內(nèi)涵,越過繁縟形式,觸動心靈。我們學習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好的影視作品,同樣能洗滌人的靈魂!每位望子成龍的家長,我建議每一個肩負教育重任的老師,都應該認真的看一看!
觀地球上的星星有感篇三
世界上有無數(shù)的孩子,其中也有些孩子智力低下,不過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的。一個孩子,他大大的眼睛,兩顆門牙十分大,他就是《地球上的星星》中的主角-伊桑。
伊桑是一個十分平常的男孩,并且他考試只考2,3分,這么一個孩子怎么辦?于是,他的父親便把他送進了寄宿學校,可還是一點變化都沒有,他還是經(jīng)常挨罵,他的目光當時已經(jīng)呆滯,就在他最悲傷的時候,尼庫姆巴老師的到來改變了伊桑的命運,他通過長期的觀察,發(fā)現(xiàn)了伊桑誦讀困難,于是便進行了家訪,發(fā)現(xiàn)了伊桑喜愛畫畫,于是他便請示校長,讓他做伊桑的補習老師,漸漸的,伊桑通過了點點滴滴的學習,在美術比賽上一鳴驚人,打敗了尼庫姆巴老師,學業(yè)有成,最后,他和尼庫姆巴老師緊緊地抱在一起。
是金子總有發(fā)光的時候的,伊桑,他也是塊金子,尼庫姆巴老師幫助他,他也發(fā)光,愛因斯坦也是這樣的,他曾經(jīng)智力也十分低下,但是他提出的相對論竟震驚全世界,伊桑,原來只可以考幾分,而他卻在學期未成為了重點。我曾經(jīng)也和伊桑一樣,一點兒也不自信,總覺得自己不如人家,有著一種自卑感,在家中,作業(yè)也十分拖拉,而好同學早早地就完成了,有時我的理解能力也比較差,很多的問題一直不懂,朋友叫我做的事,我總要停下來想上幾秒才去做,沒有很快,一聽見就去做,有時,我寫單詞也和伊桑一樣,每一個字母都有了,但是位置卻寫錯了,伊桑最后在美術比賽上獲得了勝利,這就是他的優(yōu)點,這就是他的發(fā)光的地方,我也要和伊桑一樣,尋找自己的優(yōu)點,讓自己也閃亮。
是塊金子總是發(fā)光的,我們要像伊桑一樣,找出自己的優(yōu)點,挖掘自己的優(yōu)點,讓它發(fā)光,讓自己成為天空上一顆明亮的星星!
觀地球上的星星有感篇四
在一次心理課上,老師給我們放映了一部片名叫做《地球上的星星》的影片,印度寶萊塢的作品。
一聽是印度片,心中不禁生出一絲反感,是的,我對印度這個國家抱有莫名其妙的偏見,附帶地,對它的各方各面的事物都不喜歡,電影自然也是囊括其中,相信和我持相同觀點的國人也不在少數(shù)吧。
印度電影,之前也有看過一些,不過都是看得不甚認真,只知其在國際上也是相當?shù)挠忻麣猓潆娪吧a(chǎn)基地寶萊塢近些年也是經(jīng)常與美國電影業(yè)的代表好萊塢相提并論,知名度相當不俗。但因為偏見,所以,印度電影雖然有看過,卻多是抱著不屑的態(tài)度而觀之,覺得印度人各種渣渣,說英語不準啦,長得奇葩啦,電影弄得跟歌舞劇似的啦,等等,反正看什么都是覺得不好。
有時候偏見就是這么可笑。
當迫于老師的“觀后感”的要求,而不得不認真觀看這部《地球上的星星》時,老實說,我當時是很不情愿的,如果不是為了作業(yè)誰有空搭理你啊,看這種聽都沒聽說過的印度電影不是浪費我時間嗎?不過隨著劇情的深入,我的態(tài)度卻老老實實地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由一開始不情愿看,到下課了急著趕回宿舍接著把下半部分看完!真的很好看啊。
《地球上的星星》主要圍繞一名“問題”學生講述了一個小學生由差等生變優(yōu)等生的故事。
在故事的伊始,主人公伊翔一開始整天都是游手好閑的,不愛學習,考試成績門門吃鴨蛋那當然也是理所當然,這與其學習成績拔尖的哥哥形成了鮮明對比,結果被其老師認定為“異于常人”,也就是認為伊翔是個問題兒童,學習意志力不夠,結果被建議送到“特教學?!?,也就是寄宿學校接受更嚴格的教導,在伊翔眼里那是一種可怕的懲罰。
盡管一家人都很傷心,但為兒子未來著想的父親卻毅然決然地把伊翔送進了一間寄宿學校,但這似乎除了制造與兒子之間的'隔閡以外卻改變不了什么,至少短期看來的確是這樣的。故事直到一名新藝術老師的出現(xiàn)才有了轉機。
新來的藝術老師雖然只是一位代課老師,但也許也正是因為他只是一位代課老師,所以才敢于把自己特立獨行的一套教學方法運用到教學中去,這位新來的細心而富有激情的藝術老師最終發(fā)現(xiàn)并改變了原來是患有讀寫障礙癥的伊翔,把一個處于崩潰邊緣的孩子從新拉回了正常生活與成長的軌道。
至此故事完畢。
整整三個小時的電影下來,看的過程中竟能使人毫無睡意與尿意的產(chǎn)生,有的只是意猶未盡與深深的感動。這就是我們所常掛嘴邊的“阿三”的電影么?印度人竟然能拍出這么好看的電影!——不僅劇情引人入勝,而且立意深刻、發(fā)人深省?;叵胍幌伦约呵耙豢痰目捶ǎ幌伦佑X得自己一直以來是那么的傲慢與無知。為什么印度人就不可以拍出好作品?這是偏見!
印度電影也是可以有好作品的,甚至不比我們中國所謂名導的作品差,至少這一部《地球上的星星》帶給我的心靈上的沖擊與震撼,是很久不曾有過的。
撇開影片外在的不談,就影片內(nèi)容而言,這的確能夠稱得上是一部兼具觀賞性與教育性的不可多得的佳片——扣人心弦、引人入勝的曲折情節(jié),直面當今教育界扼殺孩子天賦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做法。
片中多處場景令我感觸頗多。
老師粗暴的教育方式有關,如果老師能采取更好的教育方式,學生也不至于不堪忍受而冒險逃課。小孩子也是有很強的叛逆心理的,打罵責罰并不是教育孩子的唯一最佳選擇。
還有伊翔父母把伊翔送到寄宿學校伊翔靜靜看著家人開車離去而流淚那一幕,好吧,我承認在那一刻我眼中也是淚花閃動,眼淚差點掉下來。
我能理解伊翔父親為了孩子的未來而狠心送兒子進寄宿學校的心情,可憐天下父母心,如果不是實在沒有辦法,誰又愿意讓自己那么小的孩子離開自己身邊?但我更能理解伊翔眼睜睜看著載著家人的汽車絕塵而去時的絕望,那種如同被全世界拋棄了一般的絕望。一個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在反對無效的情況下被送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寄宿學校,眼睜睜地看著家人離你而去,你能想象那種惶恐與絕望么?這對一個小孩子來說何其殘忍!
而不得不說一下的是伊翔的父親,那個因為愛兒子而把兒子送進了寄宿學校的父親。其對兒子的愛絕對是杠杠的,把兒子送進寄宿學校他就不痛苦、不難受嗎,但他覺得必須要這樣做,而且還要裝出一副狠心的樣子,別人難受了還能哭出來發(fā)泄一下,但他不得不強忍著把苦悶深埋心底——我都不堅定的話,那我兒子就沒前途了!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答案是否定的。造成伊翔現(xiàn)狀,其父母難逃其咎。
影片后面有提到伊翔實際上是因為患有讀寫障礙癥,所以才在學習方面有如此困擾的。讀寫障礙癥,字面上的意思就是“閱讀有困難”,其表現(xiàn)特征有:閱讀吃力,讀錯字;書寫易出錯,字體不工整;不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握筆姿勢不良,系鞋帶、使筷子動作笨拙;好動,聽課效率低;自信心低落,容易放棄;聰明,但無法用于學習;等等。就算伊翔的父母不知道什么是“讀寫障礙”,但要從孩子身上發(fā)現(xiàn)一些古怪總不難吧,又或許是伊翔父母有發(fā)現(xiàn)但卻不在意,而是選擇了一味的嚴厲看管與強迫努力學習,從而忽視了孩子內(nèi)心的掙扎,并直接導致了孩子叛逆心的滋長。如果父母能采取一些更溫和的教育方式,同時平時也注重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想法,多給他們一些關心與鼓勵,我相信伊翔也不至于走到這步田地。歸根到底,還是父母無知的教育方式害了伊翔。
而伊翔命運的轉折點是一位新老師——尼康老師的出現(xiàn),一位敢想敢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改變追求一視同仁而忽視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的傳統(tǒng)教育的老師。尼康老師的戲份中看點不少,而其中最令我深思的是,伊翔父親到學校來找尼康老師時的一段對話。
當伊翔的父親理直氣壯的跟尼康老師說,自己是關心孩子的時,尼康老師并沒有直接否定他關心孩子的意義,而是給他講了一個所羅門群島的故事,那里的居民通過圍著咒罵的形式來殺死大得無法砍伐的大樹,僅僅是通過長時間的咒罵就使得大樹枯萎而死。
故事的真假大家自可判斷,不必過于糾結于此。不得不說這個故事很好地回答了伊翔父親對于關心的反問。關心對孩子來說固然重要,但關心了就夠了嗎,如何去關心,采取什么樣的關心方式,這是個值得深究的問題。尼康老師引用所羅門群島的故事就是要告訴伊翔父親,不當?shù)年P心也會扼殺孩子!
影片最后主人公伊翔在尼康老師的幫助下從新走上了學習的正常軌道,而且畫畫天賦也得到了充分挖掘,故事感人收場,值得一看,影片有些慢熱,但是絕對精彩,請心平氣和耐心地看下去。
觀地球上的星星有感篇五
從這部影片中我在思考現(xiàn)在的教育,從這三個方面分析應該怎么去幫助我們的孩子健康成長。
一.受社會影響下的家庭教育。
現(xiàn)在的社會過重地強調(diào)競爭,而在無形中忽視了對孩子自身的關注。正如影片中尼克老師所說:“我知道外面是一個無情,充滿競爭的世界,一個大家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世界。大家都要好成績,醫(yī)學、工程、管理……什么都是只要比別人差就是無法容忍的。100分考了95.5分…95.6…95.7分,只要比別人差就是可恥的,對不對?看在老天的份上,你想一想,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才能跟夢想,不是大家都只死想著要圖和讓自己的手指脫穎而出……然后忙著去修飾,讓它們看起來更長。如果哪天手指頭斷了,你們還要繼續(xù)嗎?”家庭教育中,需要父母和孩子更多的溝通,給孩子建構一個“說”的環(huán)境。讓孩子能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與父母溝通。同時游戲也是增加父母與子女溝通的一個方式。兩個人一起玩時,能幫助孩子學習做人的道理;而一個人在玩時,則能發(fā)揮它的想象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
作為我們的學生家長,你們真正理解一個孩子嗎?你們能真正理解一個孩子嗎?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而教育所做的不是助其快快成長甚至不經(jīng)意間壓抑他們的成長,教育只是引導與發(fā)現(xiàn),讓他們順著自己的方向,走一條屬于他們自己的路。而不是把自己的`野心強加于孩子!
二.學校教育。
在學校教育中,現(xiàn)在更多地強調(diào)科學教育,而在無形中忽略了對學生的人文關懷?,F(xiàn)在認識論一個特點就是把直觀的經(jīng)驗提升到“知識”的水平,即認為科學知識是客觀存在的,是學生認識的對象,學生的任務就是獲取知識,學校的任務就是傳授科學知識,從而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體驗。結果,生動多樣的教育過程就變成了客觀的科學技術的灌輸過程,教育成為科學化活動,教學效果更多地依賴于教師的教授水平和學生的理解能力。而電影中的主人公伊夏,就是由于其語言和文字理解能力的不足,導致他被排斥在學校教育之外。
這讓我對班級授課制進行了再次的思考??涿兰~斯倡導班級授課制的前提是確信每一個個體的認知能力是一樣的,因為人具有“學問,德行與虔信”的種子,就像是樹植根泥土一樣,只要給予同樣的知識學習條件,學生就能實現(xiàn)相近的學習目標。但是由于遺傳和其它方面的原因,我們知道個體的認知能力還是存在差異的,面對這些“弱勢”群體,班級授課制似乎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因為它不能很好地做到“因材施教”,結合每個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從而成就了大多數(shù)人,而犧牲了他們,使他們成為“陪讀”或是教育中的局外人。
三.作為老師我們該怎么做。
尼克老師翻閱著伊夏的畫稿和使他受到責罰的作業(yè)本、考試卷,漸漸的,心里有盞燈開始變得明亮,那顆落在凡世的小星星的光芒刺痛的他的眼睛?!澳阌袥]有注意到他犯錯的模式?他把字母寫成反向,同一個詞在一夜之中有不同的拼寫,相似的字就會混淆…….所以,這些并不是普通的錯誤,他是一個有讀寫困難的孩子。
尼克老師常常利用業(yè)余時間和伊夏一起慢慢分析那些會跳舞的字母,從游戲開始,在沙盤中先寫字母,再用彩筆寫,最后用鉛筆寫,一點一點,伊夏慢慢克服了讀寫障礙。
尼克老師組織的學校繪畫比賽中,伊桑的畫勝過老師尼克而成為學校年鑒的封面,伊夏簡直不敢承受這巨大的成功喜悅,他流著熱淚撲進了老師的懷抱。伊夏各方面成績都明顯提高,令父母驚詫不已,伊夏也享受到了從未有過的高峰體驗,他的臉上綻放出快樂幸福的笑容。
放暑假了,父母親來接伊夏回家,伊夏依依不舍地與老師告別,臨上車前他回頭奔向老師的懷抱,尼克老師將他高高地舉起,伊夏伸展著雙臂,全身舒展向上,極其激動人心,我的熱淚再一次流出。
伊夏成功了,這更是尼克老師的成功,正是尼克老師智慧地發(fā)現(xiàn)伊夏的特點從而因材施教才發(fā)掘了孩子的天性,發(fā)揮了他的特長。雖然我們不能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像愛因斯坦那樣的杰出物理學家,但我們可以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懷和愛,讓他們健康地學習,成長。作為教育工作者,是不是應該多思考自己的教書育人理念是否正確呢?是不是需要像尼克老師這樣,慧眼識千里馬,讓每個孩子健康成長,走屬于自己的人生路,實現(xiàn)屬于自己的人生理想。
觀地球上的星星有感篇六
這部印度影片《地球上的星星》是我在網(wǎng)上觀看的,影片講述了一位有讀寫障礙卻滿腦子奇思異想的八歲男孩伊桑,因為老師和父母的不理解,認為他是懶、調(diào)皮,不好學而被轉到寄宿學校,因為學習上的困難一直受到嘲笑和打擊,父母更是不能理解他,心靈一度受到蒙蔽,沉淪下去,幸好遇到一位同樣有過讀寫障礙的老師給予他指導,關心和幫助,在提高他學習能力的同時發(fā)掘他畫畫的天賦,讓他重拾自信,最終得到所有人的認可。
是啊,當我們面對“不聽話”的孩子時,更多的是指責、批評、甚至是打罵,迫于社會的種種壓力,我們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理想中的那個“我”,總是按我們所謂的“模式”去教育孩子,完全忽略了孩子們的想法,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思維,當他做出讓大人覺得是不正常的舉動時,可能我們更多的是去糾正,而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他為什么有這樣的舉動,因為覺得太多的不正常而懷疑孩子的智商。所羅門群島的人用咒語都能把大樹砍倒,可想對于我們?nèi)藖碚f惡語那是最致命的傷害呀。
大人已經(jīng)沒法改變答正確答案的思路,又怎么能去引導孩子有創(chuàng)新的思維呢?如果每位父母都能像影片中那位老師這樣,認真的觀察和了解我們的孩子,再加以正確的引導,世界上可能會多出更多像畢加索,達爾文,愛迪生……等等有著巨大影響的人物,這對我們?nèi)祟悂碚f是多么大的成就啊!
觀地球上的星星有感篇七
每個孩子都有被誤解,被傷心,可是這承受能力并不大。一直被罵了九年的笨蛋,被唾棄了九年,被冷落了九年……閱讀障礙使伊桑變得永遠抬不起頭來。雖然只看了一部分,但眼前已是模糊。感謝那個老師,感謝所有理解他的人。永遠都不要以為孩子是無聊是笨,就像所有事情都有原因,每個墮落后面都有一扇破舊不堪的門,那里關的是永恒的失落。順便說一句,下午看到放學,放學后電腦旁人山人海,都在搶著下載copy--感謝謝老師。
觀地球上的星星有感篇八
今天,我看完了《地球上的星星》這部印度電影,感觸頗深。
這部電影是印度國寶級演員阿米爾汗和一個小朋友合作完成的。我們都非常喜歡阿米爾汗,因為無論是喜劇還是勵志的電影,他都演得很有感情,能演到人的心里去。我們看過他主演的《摔跤吧,爸爸!》和《三傻大鬧寶萊塢》,雖然他演的.電影都很有喜劇感,但是可貴的是每部電影都會有幾個情節(jié)讓人潸然淚下。
這部電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九歲的小男孩伊桑阿瓦斯蒂怎么考都考不好,留級了之后狀況仍不理想,老師們也對他沒有辦法,無奈之下伊桑的父母把他送到了一所私人寄宿學校。伊桑一轉過去,那里的老師都認為伊桑待不長,還勸他父母讓他轉學。伊桑很難過,覺得這里就是一個牢籠,來這里純粹是來受罪的。然后,他認識了拉揚一個右腿殘疾的樂觀的小男孩。過了一段對伊桑來說難熬的時間后,一個新的美術代課老師來了,他就是阿米爾汗飾演的尼克。在他的美木課上,他注意到了伊桑這個靦腆內(nèi)向、寡言少語的小男孩,他發(fā)現(xiàn)他無法接近伊桑的心。他開始家訪,發(fā)現(xiàn)伊桑其實是一個想象力豐富、活潑陽光的并且熱愛畫畫的小男孩,他拿著畫請求校長給他時間去改變這個孩子。他實施在學中玩、在玩中學的學習方法,最終,伊桑的各個科目都十分好。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阿米爾汗在劇中的一段話:在一個島上的人們?nèi)绻胍ツ目脴?,他們不動刀斧,只圍著樹站成一圈,大聲謾罵、詛咒那棵樹,過不了幾天,那棵樹就會枯死,自行枯死。他著重強調(diào)自行枯死幾個字,意在告訴伊桑的爸爸不要一味責罵孩子,要多鼓勵,要不然伊桑心中的自己就會枯死。
我認為家庭與孩子成績關系很大,伊桑的爸爸經(jīng)常吵他,導致伊桑自己把自己關進了心里的牢籠。成績上不去,是因為他無法敞開心扉學習知識,他永遠都生活在世界的陰暗中。
如果家庭教育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很大,那么孩子的成績也會隨之下滑,孩子也會有很大的心理陰影,所以我認為,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并且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才能,我們要在呵護他們自尊心的同時挖掘他們的潛能。
觀地球上的星星有感篇九
這是一部十分感人的關于兒童成長的印度電影,也許影片要詮釋的正是每一個孩子都是異常的??催^的人必須又覺得,似乎所表達的又不止這么多。在心理學里,把有自閉癥的孩子叫做星星的孩子,就是你看得見他們,卻摸不到真正的他們,就像天空的星星一樣。
這個故事講述的是叫伊桑的一個八歲小男孩,他是個有閱讀障礙的孩子。在他眼里,課本上的字母都在游來游去。他的世界充滿了別人并不以為然的驚奇:色彩、魚兒、小狗和風箏。這些對于成人世界并不那么重要,他們對家庭作業(yè)、分數(shù)和次序更感興趣。而伊翔在學校,總顯得那么格格不入。常常受到教師的責罰和爸爸的打罵。僅有媽媽保護他,愛他。
當他惹出的麻煩已經(jīng)超出人們所能承受的范圍后,他被送到了一家寄宿學校理解“教育指導”。在新學校,一切并沒有什么不一樣,甚至愈演愈烈。伊翔必須應對額外的與家庭分離的創(chuàng)傷。
一天,一位新的美術教師尼庫巴突如其來,用樂觀和自由的教學風格感染著每一個學生。他打破了“事情是如何完成”的所有地球上的星星讀書筆記規(guī)則,讓學生自我去思考,去夢想,去想象。學生們都滿懷熱忱,除了伊翔。尼庫巴很快也發(fā)現(xiàn)了伊翔并不歡樂,然后他開始了找尋原因。他發(fā)現(xiàn)伊翔最主要的問題是不能拼寫和閱讀,他是一位學習障礙的兒童,尼庫巴對伊翔采取了一系列的特殊輔導,從而最終幫忙伊翔找回了自我,還有歡樂。
完整的看完這部片子以后,眼淚不明白流了多少次。不僅僅為睿智的教師,嘔心瀝血為了幫忙伊桑重新應對生活,應對冷酷的生存環(huán)境。更多的是為伊桑而感動和自豪。為他渴望被接納,勇敢的走出自閉的世界而歡呼,也為他能幸運的遇到這么一個好教師而慶幸。
可是在當下的教學環(huán)境中,我們衡量一個人的標準已經(jīng)變得如此的狹隘。簡單的一張試卷,一份表格就能夠確定一個人的本事有多強,智商有多高。而很少有人能耐心的去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不一樣于其他人的優(yōu)點。
生活中的孩子形形色色,像伊桑這樣的特殊兒童在我們的學校并不多見,但也有一些孩子是在某些方面并不敏感的,導致學習成績暫時落后。那反思一下自我,我們有像尼庫巴教師這樣認真觀察、分析、了解孩子,掌握他們的特點,然后從根本處下手,供給給他們適合成長所需要的特殊條件,牽著孩子的手帶著他們慢慢成長。
觀地球上的星星有感篇十
老師講的每堂課都很吸引我,課上跟隨著老師的思路聽課,同時,也知道接下來老師又會帶給我們一場視覺大餐,老師又會推薦好看的電影了,我也很期待。
周六迫不及待的看《地球上的星星》,開始的時候,看到小伊桑的表現(xiàn),我在猜想,難道是爸爸媽媽沒有看到這個孩子的真實想法?他是對學習沒有興趣?才導致他有這樣的表現(xiàn)?帶著好奇看著,我才恍然大悟。
劇中的父母認為這是個竟爭的世界,現(xiàn)在的分數(shù)便為將來,我看到了爸爸的認知:男人負責賺錢養(yǎng)家,妻子負責照顧家和孩子;孩子負責好好學習,當妻子和孩子出現(xiàn)的狀況不是他所期望的樣子時,他就去指責妻子和孩子。
我看媽媽對家人無微不至的照顧,對小伊桑生活和學習上事情的大包大攬,當孩子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狀況時,她感到委屈,因為她為家放棄了事業(yè)。
爸爸媽媽以大兒子尤漢學習成績優(yōu)異而驕傲,他們覺得小兒子也應該像哥哥那樣,這才是正常的,他們的基因是如此的好,伊桑學習不好,就是他不肯努力的結果,這完全是他自己的問題,所以父母決定把伊桑送到寄宿學校,嚴加管理,這孩子缺少的是“大棒政策”,可是伊桑的狀態(tài)并沒有改觀,反而更加糟糕了。
當伊桑在學校遭到老師的批評,同學的嘲笑時,父母也不站在他這邊,沒有人能夠理解他,我猜想伊桑的心是困惑的,恐懼的。得知父母要將他送到寄宿學校時,他很委屈,他真誠的告訴媽媽他在努力的學習,卻被父母無視。
伊桑沒有辦法學會,這真的不是他的錯,可惜,父母并沒有去聽他內(nèi)心真實的聲音。被送去寄宿學校的伊桑絕望了,他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放棄,他也放棄了自己,他與面的一切抗外著。
美術老師尼克姆的出現(xiàn),告訴孩子們課上可以自由馳騁的想像,活出自己,尼克姆拯救了伊桑,他透過種種現(xiàn)象,找到了伊桑問題的根源,這是他對生命個體的尊重,他欣賞每一個學生的內(nèi)在真實的想法,給他們鼓勵和肯定,不給他們壓力,讓他們順從自己的內(nèi)心,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學習,享受生活。
當父親打伊桑的時候,我的內(nèi)心有憤怒、有指責也有對孩子的心疼,感受到了伊桑的委屈。當尼克姆給伊桑的父母講所羅門群島伐樹事件時,我有自責、有羞愧,因為我也犯過這樣的錯,但我又有很慶幸,自己在從那個無知的意識里往外走著。我也感嘆到,遇到尼克姆這樣老師,是何等的幸運啊,然而不是每個人都能這樣幸運,不是嗎?想到這,我不禁有點小失落呢。
可是,轉念一想,我又問自己:為何要把這種希望放在別人身上呢?生活中的我們應該就是孩子這樣的老師啊?就等于把這份偶然變成必然了,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想到這里,心情瞬間好了,也增進不少繼續(xù)努力學習的力量呢。
在劇中我也看到了孩子對爸媽的愛是那樣的單純真誠,雖然爸爸不顧及伊桑的感受,打他罵他不聽他的解釋,但伊桑仍然深愛著爸爸,爸爸明明是出差,卻騙說不回來了,為了挽留爸爸,伊桑不停的認錯,看到當時的他是恐懼和自責的,而爸爸還活在他對伊桑的不滿中。當哥哥告訴他爸爸回來的時候,還在床上的伊桑,迅速沖到爸爸懷里撒嬌,那一刻的爸爸也很享受這種親情,孩子對父母的愛就是這么簡單,而父母對孩子的愛卻附加了那么多條件,我們有沒有想過,這種扭曲的愛,是傷害!
觀地球上的星星有感篇十一
帶著家長和教育者的雙重身份,我細致入微看完了老師悉心推薦的影片《地球上的星星》。這是一部沖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兒童成長錄,更是一部兒童勵志影片,久久難以平靜地我引發(fā)了許多的思考,也帶給我很多的教導: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有自閉癥的孩子成為星星的孩子,就是看得見他們,卻觸摸不到他們的內(nèi)心,就像星星一般。影片中的主人公伊夏年僅9歲,卻無情地被家庭、學校貼上了白癡、智障等惡性標簽,而起初他的本性只是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對身邊的萬物產(chǎn)生興趣的孩子。他的讀寫障礙不僅沒有得到優(yōu)待,卻因此令他痛苦萬分,直至失去最后的自尊,而跌入崩潰的邊緣。孩子猶如天空中的星星,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近有的遠,無論他們?nèi)绾?,卻在昏暗的黑夜中各自散發(fā)著屬于自己的光芒,作為成人,應該給予他們關愛和幫助。
2、作為家長,切忌拔苗助長。
伊夏的所作所為直接影射了他的畸形家庭教育狀況,他的父母錯誤地將孩子的個性發(fā)展拋之腦后,而選擇用同樣的方式養(yǎng)育不同的人,他們不了解孩子,甚至不能成為孩子的保護者,孩子從中體會不到家庭賦予他的意義。我陷入了反思:在開心的教育中,我了解孩子的有多少?也許,我在盡力做得更好。我認為:家庭教育的重點在于教育的方法是否得當,在于理性的思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時刻把握好教育的“度”,順應孩子的個性,讓他在鼓勵、平等、自信的基礎上走的更穩(wěn)。
3、為教育者,用愛滋潤孩子的心田。
影片中的尼克老師是我見過的最成功的教育者。教育的機智靈活、師德修養(yǎng)集中體現(xiàn)于一身,用愛和責任演繹著教師這個偉大的職業(yè)。伊夏的不幸在遇到了尼克老師之后顯得尤為慶幸,這樣的伯樂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遇上的,但是伊夏遇上了,他從尼克老師那里得到了鼓勵,得到了發(fā)掘,得到了自信,而后的結果必然是他走向了成功??此祈樌沓烧碌膭∏?,背后蘊藏了尼克老師的偉大和愛的付出,作為教育者的我又一次被感動了,面對班級中形形色色的“星星”,我們的愛與責任可以讓他們走的更穩(wěn),甚至可以拯救一顆隕落的繁星,我要以此勉勵自己,孩子需要我們!
我很感謝老師們能推薦如此優(yōu)秀的影片令我們進步,使內(nèi)心得到一次深刻的洗禮,讓我們在繁忙之余停下腳步去審視、去改進,也可以更理性地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孩子們是地球上的星星,他們需要愛,更需要陽光和自由,讓我們放開對孩子的束縛,讓他們更好的去享受生活,成為閃爍著光芒的璀璨繁星!
觀地球上的星星有感篇十二
閑來沒事兒看了這個電影《地球上的星星》,淚如雨下有些夸張,卻帶給我感動與良多感觸。這是印度電影,跟《三傻大鬧寶萊塢》有些類似,主人公之一,可愛的代課美術老師也是由三傻主演aamirkhan所飾演。這個是關于小孩子的成長的,只不過這個孩子稍稍有些特殊,不過主旨卻可以擴展到所有孩子的成長。
可憐的伊桑,有著閱讀障礙,看不懂那些英文字母,看到他們在跳舞,不知道他們所代表的意思,數(shù)學也不會算,不能自己穿衣服,不能準確的扔出東西……而父母、老師卻不能理解,認為他不夠努力,不夠認真。他也不想被人嘲笑,他努力做到最好,只是那些特別的字母一律都是反著寫的,他的想法不能很好的表達。結果隨之而來的是親人的打罵,老師的懲罰,同學的嘲笑,他怕了,連自己喜歡的畫畫都不畫了。他一個人默默流淚,一個人擦干眼淚,冷漠而麻木的對待這個世界。幸運的他,碰到了一位可愛的老師,他充滿愛看待這個世界,看著這些孩子,他不拘一格的看待這個社會,他從孩子的角度看世界,他關注孩子的優(yōu)點,他關注問題背后的原因。不知道他童年是否真的有讀寫障礙,不過他確實用自己的愛和付出,拯救了這個孩子。當伊桑走上美術比賽的領獎臺,沖入老師的懷抱時,我眼睛濕潤了。當我看到這位父親在老師面前不禁哭了出來,我也潸然淚下了,父母不是不愛,而是不會愛。
剛好是在母親節(jié)的晚上看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之恩,如何能報!
自己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都這樣走過來了,或者遺憾,但這些都過去了。著眼未來,研究生兩年,自己該用自己獨特的視角來看待學習。發(fā)現(xiàn)并培養(yǎng)自己的愛好天賦,都還來得及,因為我們不是來復制別人的人生,而是要活出精彩的自己!
看完這個電影,好像去支教啊或者去這種幫助特殊孩子的學校,去幫助他們!
晚安!5·12地震6周年,死者安息!
慶幸自己還活著,感謝生命,感謝生活!
觀地球上的星星有感篇十三
今天晚上,我花了差不多三個小時,看了江偉英教師工作室給我們推薦的教育電影——《地球上的星星》。
這是一部印度電影。講的是一個叫伊夏的男孩因為“讀寫障礙”出現(xiàn)了一系列的問題,造成學習落后,也因此受到父母、老師、鄰居、伙伴的責怪、冷落、處罰等等負面的待遇。小男孩因此也自暴自棄,甚至出現(xiàn)了逃學等問題。他的爸爸媽媽不得不把他送到寄宿學校。在這里,開始,他也受到了以前同樣的問題,但是,正是一個代課的美術老師發(fā)現(xiàn)了他的問題,而這個老師以前也有類似的經(jīng)歷,因此,他通過家訪、找校長、跟學生講故事等等,調(diào)動了孩子的積極性。同時也幫助他克服閱讀和書寫的困難。通過一系列的幫助,孩子慢慢開朗了。最后,老師通過精心設計的繪畫比賽,發(fā)揮孩子的特長,讓他獲得了人生中的一個大成功,他的畫成了學校紀念冊的封面。
我感悟最深的第一個道理是: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們常常在尋找教育的方法,不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希望把孩子教好,但是,并不是每個家長和老師都能把孩子教好。于是乎,書店里,家教和學校教育的書賣得那么火。其實,我們常常在舍本逐末,丟了芝麻撿了西瓜。教育的真諦在于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們只有愛孩子,愛學生,給他們更多的關心、更多的愛護,更多的寬容,更多的引導,那么,孩子在寬松的愛的氛圍自然會慢慢成長。對于后進的學生,或是孩子的缺點,我們往往出希望孩子好的角度出發(fā),常常打著愛的旗號在傷害孩子,過多批評孩子,甚至是吹失毛求疵,但是,這樣會使我們的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把關系搞砸,教育的效果的就要打折扣了。
電影的結尾,學友楊帆說:“我們教書的人,確實需要經(jīng)??纯催@樣的電影,讓我們工作多年來已有些麻木的神經(jīng)被不斷地被碰撞,不斷地被喚醒?!蔽矣X得很有道理,感謝江老師,感謝工作室的成員為我們推薦了這么好的電影。
每一個孩子都可能是未來的星星,需要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用你的愛心,你的責任,你的耐心,你的寬容去打造。讓我們共同托起明天的每一顆星星,讓他們在我們的庇護下健康快樂地成長!
觀地球上的星星有感篇十四
該電影的小主人公是個名叫伊桑的男孩。他口語困難,有著后天性的智障。他沒有流暢的思維,行為不能自控,生活無法自理,收到所有人的歧視。原本快樂的他從此憂郁了,看到此時,我不禁感到心疼,他可是自由的小鳥?。∪缃駞s離生活越來越遠。于是他的母親把他送到一所寄宿學校。深不知伊桑每天面無表情,與周圍的一切格格不入。后來一位美術老師找出了原因,并與家長溝通,理解了伊桑的內(nèi)心,用一個畫展幫助了伊桑,并讓伊桑學會讀寫。他收到了肯定,找到了自信,又回到了以前的快樂!當我看到他飛奔向老師的懷中時,我感受到的是他以前不被理解的孤單被老師的真情所代替。
導致伊?!皯n郁”的大部分原因在于他的家庭,沒人融入他的世界,沒有人愿意坐下來和他溝通,他不斷受到否定,潛意識畫出一幅自己離家庭越來越遠的畫。
我想,在生活中,我們不該受到否定,也不能否定他人,每個人的潛力決不允許因為一個個否認而被埋沒!而父母、老師應該多關心孩子的內(nèi)心,給予一定的鼓勵,不然一顆巨星也許會就此隕落。相信無論多“智障”的人,也一定會被溫情所打動。
觀地球上的星星有感篇十五
小男孩伊桑在別人眼中是一個愚笨的'人,也是一個充滿了奇思妙想的孩子。因為讀寫障礙,伊桑被老師和家長認為他是一個調(diào)皮搗蛋,不學無術的孩子,當他快要被放棄的時,以為代課老師發(fā)現(xiàn)了他的才華,并且努力的去幫助他去展現(xiàn)他的藝術天賦。
這個影片告訴了我們,地球上的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星星,只是發(fā)光點不一樣。
觀地球上的星星有感篇十六
“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一定會為你留下一扇窗”,雖然伊森有讀寫障礙,但是他用另外一種方法和世界交流——畫畫。與伊森相比,我是一個正常人,但同樣喜歡畫畫,我也希望可以用畫筆和世界交流。
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是有用的,不要只看自己的缺點,也要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點。
觀地球上的星星有感篇十七
想寫它,卻一直沒有動筆,給自己找了多個不寫的理由,但還是沒法說服自己。
伊桑,一個患閱讀障礙的孩子,被老師鄙視,被父母冷漠,最后被尼克老師發(fā)現(xiàn),才開始了他的正常的生命之旅。
在所羅門群島,原住居民想要毀掉樹林來種地,他們不是把樹砍倒,而是圍著樹聚集起來,憤怒、詛咒、謾罵,很快樹木就死掉了。
孩子也是,給他一個什么樣的期許他就會成長為什么樣的人。
故事就是故事,當你看到伊桑因被冷落而無助的眼神時,明明知道這一切都會過去,可還是不能接受眼前的殘酷,于是急于想知道孩子是怎樣被救治的,而導演卻只用一首歌曲的時長來完成主人公被救治的過程。
想起這部影片的導演阿米爾汗主演的另一部片子,叫《三傻大鬧寶萊塢》,同樣講的是教育的話題,只不過前者是對兒童而后者是對大學中的成人。同樣教育題材的影片還有法國導演克里斯托弗的《放牛班的春天》,那些生活在池塘底的孩子就是一群特殊的被教育群體。
兩部反映教育問題的印度影片,如果說“影視是社會的傳達”的話,那么它向我們傳達的就是當前的印度教育現(xiàn)狀??上У氖俏覜]有看到我們自己的這方面的影片,即使有教育題材的也多是歌頌老師的,就如《水鳳凰》、《一個都不能少》,——有的網(wǎng)頁上給它貼的是勵志的標簽。
看著伊桑被老師奚落很讓人心痛,在沒有尼克老師之前,他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小魚,色彩,圖畫,想象中的童話,爸爸的禮物,腳手架上工人滴下的涂料,這些都是伊桑的所愛;但是,時空、文字、符號、數(shù)字乃至運算、記憶統(tǒng)統(tǒng)離他那么遙遠,所以上課不好好聽、思想有問題、智力障礙就成了伊桑的標簽。
我們也在給孩子貼著標簽:優(yōu)等生,學困生,中游學生;問題學生;以成績排出來的小組的1、2、3號。
讓他們自生自滅嗎?
記住那些地球上的星星們:愛因斯坦,畢加索,愛迪生,伊桑,還有尼克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