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班繪本我媽媽教案設計(專業(yè)12篇)

字號:

    編寫教案是教師不可或缺的一項職責,它對于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教案應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靈活調整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纯聪旅娴慕贪阜段?,或許能給你帶來一些新的教學思路。
    小班繪本我媽媽教案設計篇一
    母愛是永恒的話題,《我媽媽》這個繪本很好的體現了這一情感。根據大班孩子的已有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我設計了這節(jié)繪本活動——《我媽媽》,它描述了一位平凡偉大的母親為主線的繪本。有趣的內容,生動的畫面,讓孩子在這個繪本中體驗了既能干又美麗、既溫柔又強悍的媽媽。繪本傳遞了“我的媽媽真的很棒,媽媽愛我,我也愛媽媽”的信息。下面我來談談自己對這節(jié)活動的反思。
    一、理性教學,關注品質。
    根據繪本內容,我非常細膩的設計了整個教學過程,調整了部分畫面。首先教師運用神秘的語言進行談話導入,激發(fā)孩子的閱讀興趣。其次重點導讀了“媽媽是個能干的大廚師、是世界上最強壯的女人、最能干的雜技演員”等五幅典型的畫面,理解了“我媽媽像……”的句式,活動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孩子認真傾聽,大膽、清楚的表述自己的想法的學習品質。第三是完整賞讀繪本,教師運用自己的特長,美輪美奐、繪聲繪色的講述繪本內容,傳達書中的情感情緒,讓孩子體會文學語言的美麗之處,體會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現力,更加深對母子之情的理解。
    二、游戲滲透,輕松學習。
    在導讀第三幅圖片時,為了讓幼兒理解媽媽是個本領很高的多面手,媽媽真的很棒,設計了一個游戲環(huán)節(jié),將游戲滲透到繪本教學,讓幼兒自主探索玩沙包,再將玩的過程與感受大膽、清楚的表述出來,來理解媽媽的真的很棒,能將家里的每件事都打理的井井有條,符合《綱要》精神,讓孩子自主探索發(fā)現繪本所傳達的意義。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語言環(huán)境中與成人、同伴交流,獲得感性和理性的認識。
    三、聚焦問題,優(yōu)化反思。
    在導讀圖片話題的部分,我聚焦了“這張圖片告訴你什么?”、“有沒有發(fā)現這個沙發(fā)和我們平常的沙發(fā)有什么不同之處?”“這張圖片你們看懂了嗎?這倆種動物有什么區(qū)別?”、這幾個問題,給幼兒思考的空間,自由討論,并在回答中得到老師積極地響應,從而能反思自己的回答,發(fā)展孩子的想象能力,培養(yǎng)的孩子的發(fā)散性思維。
    在具體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節(jié)奏過快,沒有深層次地去挖掘到可貴的教育信息。如:在談到媽媽是個大廚師的時候,完全可以給足時間讓孩子去看圖片,讓他們自己發(fā)掘到各種各樣的蛋糕,真正理解到媽媽的手藝真棒!在說到媽媽像小貓一樣溫柔,像犀牛一樣強悍的時候,教師沒有真正地讓孩子理解溫柔、強悍的不同之處,甚至可以談談自己的媽媽什么時候最溫柔,什么時候最強悍。這些都是難能可貴的教育資源和信息,讓孩子從繪本中自己挖掘。教師真正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
    四、完整欣賞,情感升華。
    在完整欣賞繪本之后,教師又拋出問題:你最喜歡繪本中哪些話?又一下把孩子帶回到繪本中去,通過記憶尋找描述媽媽的話語?!澳阆朐鯓尤蹕寢?”“生活中還有其他人也愛你嗎?”“你愛他們嗎?”這幾個問題又升華了孩子們的情感,我認為也是最終繪本精神的意義所在。
    對于情感升華,整個環(huán)節(jié)完全可以在多放到3-5分鐘,讓孩子全身心地去體會到情感的升華。比如:你身邊還有誰也愛你?可以展開這個話題談談。你想怎樣去愛他們?這個正是繪本的精華所在,揭示出愛的真諦。讓孩子真正切切的從感受愛發(fā)展到怎樣去愛。對于大班下學期的孩子,情感體驗應該要求更高一點。這方面,教師可以放手展開。
    小班繪本我媽媽教案設計篇二
    一、介紹人物,激發(fā)興趣.
    師:這是誰?這位媽媽在干什么?
    媽媽在做鬼臉給誰看?為什么?
    一位會做鬼臉給寶寶看,逗寶寶笑的媽媽是個什么樣的媽媽?
    小結:這是一個一心想讓寶貝快樂的媽媽,一個可愛的媽媽。
    二、閱讀繪本,激發(fā)情感。
    1.媽媽的本領。
    翻閱圖1、2、3。
    師:媽媽有哪些本領?(在第幾頁上?)。
    小結:媽媽的本領可大了,會做各種各樣、香香甜甜的蛋糕;媽媽唱歌比天使的聲音更動聽;媽媽跳舞可漂亮了。
    2.愛媽媽的理由。
    出示圖4:這是誰?你從哪兒看出來這只蝴蝶是媽媽變的?
    把媽媽畫成一只蝴蝶是什么意思?
    小結:媽媽像蝴蝶一樣美麗。
    體驗:坐在老師身上試試,說說坐在“媽媽”身上是什么感覺。
    小結:坐在媽媽身上就像坐在沙發(fā)上一樣,那么溫暖,那么舒服。
    3.媽媽的愛。
    出示圖6、7:這還是那位媽媽嗎?媽媽什么時候像小貓?
    交流生活經驗:你的媽媽溫柔的時候都為你做過哪些事?
    觀看視頻。
    師:這些溫柔的事,你媽媽都做過嗎?
    小結:每天,媽媽都溫柔地照顧我,關心我,我知道那都是因為媽媽愛我。
    師:媽媽什么時候會像獅子一樣?生氣的時候,她還愛你嗎?
    小結:無論媽媽是像小貓一樣溫柔,還是像獅子一樣生氣,她都一樣那么愛我們。
    完整欣賞故事,插問:猜猜媽媽會對寶寶說一句什么悄悄話?什么叫永遠?
    三、情感表達。
    師:你們有什么悄悄話想對媽媽說?把你對媽媽的愛大聲說出來。
    小班繪本我媽媽教案設計篇三
    活動目標:
    1、理解繪本內容,大膽猜測想象圖片中表達的意思。
    2、嘗試用“我媽媽像……”的句式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3、真摯感悟繪本中充滿溫情的親子情感。
    活動準備: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師:今天呀,沙老師帶來一本很好看的繪本(充滿神秘感)——我們來看一看:他是誰?(一個國外的寶寶)。
    師:你覺得他怎么樣?(很可愛)。
    師:這個寶寶是英國人,他叫安東尼,布朗。(他叫?來自哪個國家?)。
    師:這是安東尼和誰?(他的媽媽)。
    二、結合經驗,理解畫面。
    1、出示圖片1、2。
    教師總結:我媽媽是個手藝很好的大廚師。我媽媽很棒,真的很棒!
    師:這張圖片告訴你什么?(幼兒看圖講述)。
    教師總結:我媽媽是全世界最強壯的女人。我媽媽很棒,真的很棒!
    2、出示圖片3。
    師:這張圖上媽媽在干什么?你們在哪見過這樣的動作?我們也來玩一玩怎樣?
    游戲:玩雜技。
    (1)幼兒自發(fā)模仿安東尼媽媽的動作玩沙包,教師觀察。
    (2)討論:你是怎么玩的?(幼兒先說說自己的玩法)我們在玩一個沙包的時候,你們感覺怎樣?(很簡單)倆個沙包或者更所沙包的時候呢?(有困難)。
    得出結論:安東尼的媽媽真的很棒,她像很會雜耍的特技演員。(解讀每件東西代表的含義)。
    3、出示圖片4、5。
    教師總結:我媽媽很棒,真的很棒,她像沙發(fā)一樣舒適。
    師:這張圖片你們看懂了嗎?這倆種動物有什么區(qū)別?小貓用一個詞語來形容,犀牛呢?咱們再來用動作區(qū)別小貓和犀牛(溫柔、強悍)。
    教師總結:我媽媽像小貓一樣溫柔,又像犀牛一樣強悍!她很棒,真的很棒!
    三、完整賞讀,感受母愛。
    師:安東尼的媽媽怎么樣?單單只有這些嗎?(教師搖搖頭)安東尼媽媽的故事都在沙老師這本好看的書里面,我們一起來完整的看一遍。(教師有表情的,生動的講述繪本)。
    師:這本書看完了,你最喜歡繪本里哪些話?
    教師總結:安東尼的媽媽像……,像……,像……,她很棒,真的真的很棒!
    四、集體探討、情感升華。
    師:安東尼的媽媽這么棒,那,你們的媽媽呢?和你身邊的好朋友談談,你的媽媽是什么樣的媽媽?(幼兒討論)。
    師:誰來說說,你的媽媽怎么樣?(鼓勵幼兒大膽表達)。
    師:你們的媽媽愛你們嗎?都是怎么愛你們的?(幼兒表述)沙老師今天還給你們帶來了驚喜——這是誰的媽媽?這又是誰的媽媽?哇,沙老師看得出來,你們的媽媽都好愛好愛你們!
    師:那,你愛你的媽媽嗎?你會怎樣去愛你的媽媽?(幼兒回答)。
    小班繪本我媽媽教案設計篇四
    播放《愛我你就抱抱我》音樂,帶領幼兒做律動,初步感受愛,引導幼兒說出對音樂的理解。說出爸爸媽媽是怎么樣表達對他們的愛的。
    師:你們的爸爸媽媽愛你們嗎?
    師:你們怎么知道他們愛你們?怎么感受到的?
    二、基本部分。
    1、教師總結幼兒對愛的理解。
    師:你們的爸爸媽媽給你們做飯,買衣服,陪你們做游戲…….這些都表示他們愛你。那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一個外國大畫家在他是小朋友的時候他媽媽是怎么愛他的。
    2、播放課件《我媽媽》ppt1,帶領幼兒一起欣賞圖片。
    師:你們在圖片中看到了什么?
    師:圖片中的媽媽美嗎?
    師:圖片中的媽媽在安東尼心目中都變成了什么?
    師:你們的媽媽在你們的心目中都代表什么?媽媽是怎么愛你的?
    師:你們愛媽媽嗎?
    3、帶領幼兒用自己的語言說說圖片的內容。請幼兒說說自己的媽媽用什么方式愛你們?
    4、播放ppt2,用作者的語言講述《我媽媽》。
    三、結束部分。
    播放音樂《愛我你就抱抱我》帶領幼兒集體做律動,讓幼兒感受愛得不同表現形式。讓幼兒學會把愛表達出來。
    四、活動總結。
    本活動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征,小班階段的幼兒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比較敏感。比如老師輕輕的摸摸他們的頭,他們就覺得是愛他們,一個簡單的擁抱,一個微笑都能讓他們覺得開心。我覺得本次活動讓幼兒可以直觀的感受母愛,從直觀的繪本中看到媽媽質樸的愛。
    小班繪本我媽媽教案設計篇五
    教材分析:
    小班幼兒新入園,對陌生環(huán)境缺乏安全感,對上幼兒園具有比較強烈的抵觸心理,時常會出現被家長抱著來園的現象。兒歌《媽媽快放手》結構清晰、朗朗上口,以幼兒熟悉的小動物的口吻進行描述,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用“媽媽,媽媽,快放手,我要自己走”這個緊貼主題的語句前后呼應,以幼兒的口吻表達出“我已經長大了,我要自己走”的愿望。詩歌同時提醒家長不要剝奪幼兒鍛煉的機會,要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意識,要更理智地愛孩子。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能發(fā)準“自己”的音,學習“跑”、“跳”、“游”、“飛”等動詞。
    2、能吐字清楚、聲音響亮地朗誦詩歌。
    3、懂得自己已經長大了,應該自己走,不讓父母抱。
    活動準備:
    《幼兒素質發(fā)展課程·多媒體教學資源包》課件1,幼兒自己來園的.照片若干,“幼兒學習材料”—《我上幼兒園啦》。
    活動建議:
    一、播放課件,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
    1、提問:燕子、小兔、小狗、小魚在做什么?
    2、引導幼兒嘗試用詩歌的語句回答:“燕子自己飛,小兔自己跳,小狗自己跑,小魚自己游?!?BR>    3、鼓勵幼兒模仿小動物的動作,學習動詞:飛、跳、跑、游。
    小結:自己做事真開心。
    二、引導幼兒觀察“媽媽抱寶寶去幼兒園”的畫面,學習兒歌對話。
    提問:這個小朋友要去哪里?他是怎么做的?他對媽媽說了什么?
    以詩歌的語句小結:媽媽,媽媽,快放手,我要自己走。
    三、指導幼兒葉字清楚、聲音響亮地朗誦詩歌。
    1、教師示范朗誦,請幼兒逐幅欣賞圖片。
    2、引導幼兒跟誦詩歌,重點練習發(fā)準“自己”的音。
    3、指導幼兒按節(jié)奏朗誦兒歌,鼓勵幼兒模仿燕子飛、小兔跳、小狗跑、小魚游的動作。
    四、請幼兒欣賞本班幼兒自己來園的照片,引導幼兒懂得要自己走,不讓大人抱。
    提問:照片里有沒有你?如果媽媽要抱你,你會對媽媽說什么?你還會自己做哪些事情?
    五、引導幼兒閱讀《我上幼兒園啦》第15頁,懂得自己已經長大了,應該自已走。
    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自己是怎樣上幼兒園的。
    媽媽,媽媽,快放手,我要自己走,
    你看:
    燕子自己飛,小兔自己跳,小狗自己跑,小魚自己游,
    媽媽,媽媽,快放手,我要自己走。
    小班繪本我媽媽教案設計篇六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引入:今天媽媽來和我們一起活動,你們是不是很開心呢?擁抱一下媽媽吧!
    二、分部講述故事,引導幼兒感受媽媽的愛。
    (一)出示圖一:有一個小朋友,他的媽媽也來了,他覺得自己的媽媽很棒!想介紹給我們,讓我們一起看一看吧!
    (二)講述第一部分,了解媽媽的本領。過程中穿插提問,重點感受媽媽的本領大。
    圖二:媽媽會做很多好吃的蛋糕,媽媽為什么要做好吃的蛋糕呢?(引導幼兒經驗遷移)。
    圖三、圖四、圖五引導幼兒簡單觀察圖片,教師講述。
    (三)小結提問:這位媽媽很能干、有很多本領,你的媽媽有什么本領?
    形式:個別提問、母子(母女)交流、集體分享。
    (四)講述第二部分,進一步感受媽媽的愛。
    采用觀察、串講的方式引導幼兒感受媽媽的愛。重點感受體驗“沙發(fā)圖頁”。
    三、情感經驗遷移,表達對媽媽的愛。
    1.講述第三部分,感受母愛的溫暖。策略:出示圖片、觀察、提問。
    2.體會感受作品思想內涵,激發(fā)幼兒的情感共鳴。
    4.現場體驗感受。幼兒與媽媽擁抱、說悄悄話,共同表達、感受雙方的愛。
    5.在歌曲《我的好媽媽》和濃濃的愛意中延續(xù)愛的傳遞。
    四、活動延伸。
    小班繪本我媽媽教案設計篇七
    1.初步理解散文詩的主要內容,欣賞散文詩的語言美。
    2.初步理解和學說重疊詞:烏黑烏黑、金黃金黃、潔白潔白。
    3.感受詩歌中雞媽媽對小雞的愛。
    活動準備。
    《雞媽媽的翅膀》課件、教師教學資源、雞媽媽的頭飾、小雞頭飾。
    活動過程。
    1.出示雞媽媽的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看,這是什么動物(母雞),請你說說他的名字?!澳鸽u”這個詞非常確切,我們一起說一說。
    2.欣賞散文詩,初步理解詩歌內容。
    師:你們喜歡母雞嗎?它也非常喜歡你們,今天,它還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首非常好聽的散文詩,我們一起來聽一聽,請小朋友們認真聽,聽完后請你告訴老師散文詩中都有誰。
    3.分段欣賞散文詩,理解散文詩的主要內容。
    (1)欣賞第一段散文詩。
    散文詩中提到的雞媽媽的翅膀是怎樣的'?
    雞媽媽的翅膀下有什么?(小花花)。
    (2)欣賞第二段散文詩。
    師:雞媽媽嗎翅膀下的小花花是什么顏色的?用一個好聽的詞說一說。
    小黑花,烏黑烏黑;小黃花,金黃金黃;小白花,潔白潔白。
    “烏黑烏黑”這個詞前面兩個詞和后面兩個詞是一樣的,這樣的詞是重疊詞。
    請你從生活中找一找,“烏黑烏黑、金黃金黃、潔白潔白”的東西,說一說。
    (3)感受雞媽媽對小雞的愛。
    這些小花花是什么?(小雞)。
    想一想小雞藏在雞媽媽的翅膀下會有什么感覺?
    你媽媽是怎么愛你的?你該怎么愛你媽媽?
    4.玩游戲,加深對散文詩的理解,體驗小雞在雞媽媽翅膀下的溫暖。
    師:今天老師來做你們的媽媽??蠢蠋熓鞘裁磱寢?出示雞媽媽的頭飾貼在胸前,那你們是什么?(小雞)出示小雞的頭飾,你們可以貼在你們身體的任何地方。開始時蹲在“媽媽”的翅膀下,聽到喊誰的時候,誰出來在草地上跳舞。
    5.活動延伸。回家做一件愛媽媽的事情。
    小班繪本我媽媽教案設計篇八
    1.知道父母養(yǎng)育子女很辛苦,自己是在父母親切關懷、照顧下長大的。
    2.知道應當敬愛父母,做敬愛父母的好孩子。
    1.體會到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產生愛爸爸媽媽的情感。
    2.愿意做敬愛父母的好孩子。
    1.對父母說話有禮貌,會問候。
    2.外出和回家要向父母打招呼。
    3.吃東西要先想到父母。
    本課是根據課程標準小學一、二年級“孝親敬長”德目中的有關規(guī)定設置的。孝敬父母教育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之一。
    當前,我國絕大多數小學生是獨生子女,受到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但是,有些家長對子女的生活關心、照顧過多,教育不夠,造成有的孩子只知受愛,不知愛人,認為父母的關心、照顧是應當的,不懂得回報父母,愛父母。因此,加強孝敬父母的教育尤為必要。
    本課主要教育學生,了解父母養(yǎng)育自己很辛苦,從中體會到父母的愛心,從而激發(fā)他們對父母的愛,促使他們產生孝敬父母的行動,為此安排了本課課文,內容是父母給小蘭過生日那天,小蘭看著自己從小到大的照片,回憶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父母養(yǎng)育自己的辛苦,對于過生日就有了一種新的理解,于是就把蛋糕讓給爸爸媽媽先吃的這個故事。這也是課文的重點部分,感情的升華是難點。課文之所以選用這個故事,是因為給孩子過生日是當前家庭生活中常見的,通過這樣的故事對學生進行教育比較親切。
    本課與下一課同屬“孝親敬長”德目,本課側重孝敬父母的教育,下一課側重孝敬祖輩的教育,兩課有些教育要求是相同的,如:知道他們養(yǎng)育后代很辛苦,應當敬愛他們,對他們有禮貌、會問候,外出和回家要打招呼,吃東西要先想到他們等。但是父母與祖輩年齡不同,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不同,因此這兩課的教育還是有區(qū)別的,在教學中要注意把握好這兩課的不同之處。
    課文還安排了小蘭對父母有禮貌的其他行為,即練習部分的“看一看”欄目,目的是為學生例舉出一些具體行為,以便鼓勵學生向小蘭學習,達到本課的行為目標教學。
    1.本課教學成功的關鍵在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要將教材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緊密結合,通過體會父母對孩子的“愛”,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父母的“愛”,在教學中要貫穿“愛”的情感,不僅要情理交融,還要請行結合,以情促行,以行表達情意。
    2.本課教學要加強行為指導,一年級小學生往往有了一定認識,有了情感,但不知該怎么做,或上課激動一時,下課行動依舊。本課教學要在激發(fā)學生愛爸爸媽媽情感的基礎上,提出明確的行為要求,激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按行為要求去做。
    3.本課教學要緊密聯系本校、本班學生的實際,在學生中發(fā)現好的典型,以學生身邊榜樣的真人真事打動學生。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老師要心中有數,使教學加強針對性。但要注意堅持正面教育,以正面典型促使學生自己認識到以往做的不足之處。不要過多地擺出學生的錯誤之處。
    4.“孝親敬長”德目的教育,在一、二年級體現一個重點,安排五課時,一些內容在二年級教學中進行,以后各年級仍要進行這一教育。因此,在一年級進行這一教育時,不要求全,不要拔高,要認真體現課程標準對一年級教學的有關要求,符合一年級小學生的實際。
    1.知道父母養(yǎng)育子女很辛苦,自己是在父母親切關懷、照顧下長大的。
    2.知道應當敬愛父母,做敬愛父母的好孩子。
    1.體會到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產生愛爸爸媽媽的情感。
    2.愿意做敬愛父母的好孩子。
    1.對父母說話有禮貌,會問候。
    2.外出和回家要向父母打招呼。
    3.吃東西要先想到父母。
    體會到父母養(yǎng)育自己的辛苦。
    小蘭體會到父母養(yǎng)育自己的辛苦,對于過生日有了新的理解,過生日時應感謝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因此把生日蛋糕給父母吃。
    2.音頻:錄音故事《看誰做得好》。
    3.文本資料:《小明和媽媽》。
    1.同學們,誰能說說在這個世界上最愛我們的人是誰?
    2、同學們,在你的家里都有什么人,他們對你怎么樣?
    3、同學們,你是怎樣來到這個世界上,又是怎樣長到這么大的嗎?
    學生討論著回答問題。
    好,剛才所有的學生都提到了爸爸媽媽,那現在就請同學們來說一說自己的爸爸媽媽對你們都做過哪些事情?你認為哪些是愛你們的,哪些是不愛你們的。
    1、學生回答,討論。
    教師提示:同學們剛才的回答有很多是相同的或相近的,現在就請同學們把剛才回答的問題一一記下來,然后分組討論總結,父母愛你們的有多少條?不愛你們的有多少條?然后由各組代表匯報結果。
    學生分組討論,記錄,總結,匯報。
    教師小結:父母愛我們的差不多,不愛我們的有兩點不同意見,最突出的就是認為父母打孩子是否是不愛你們的行為。噢,這個問題比較點型,這樣吧!現在我們采取正反方辯論的形式,認為不愛你們的同學坐到左邊,你們是反方,認為愛你們的同學坐到右邊,你們是正方。我(教師)是主持人。
    板書:說說爸爸媽媽。
    1、父母打孩子是否是不愛孩子的行為辯論大賽現在開始。
    正方同學發(fā)言。
    展示拓展資料中的《小明和媽媽》。
    故事中小明的媽媽打了他,你難道說媽媽不愛他嗎?其實可能正相反,就是媽媽太愛他了,所以不想把家里的困難告訴他,但當時打他,可能是實在沒辦法。但我方也不贊同父母打孩子,可以說服教育,或和老師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
    反方同學發(fā)言。
    正反方激烈地辯論。
    教師小節(jié):正方同學的那個故事很感人,反方同學說的也不差,父母打孩子不是不愛孩子的行為,只是教育方式有些錯誤。但我也不贊同父母打孩子,可以說服教育,或和老師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
    現在我來給大家看一段動畫,大家來評一評小蘭做得好不好,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做?
    教師小結:小蘭把蛋糕給媽媽吃,說明她已經理解了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小明把騙媽媽的錢還給了媽媽,說明他也理解了父母的恩情,理解了父母的恩情,就知道了爸爸媽媽是愛我們的,那我們是不是也要把同樣的愛獻給父母呢?那現在就請各組說一說怎樣把愛獻給父母。
    板書:理解爸爸媽媽。
    學生回答。
    播放錄音故事:《看誰做得好》??纯词遣皇呛臀覀兺瑢W做得一樣好。
    教師小結:瞧,故事里做到的,同學們也都做到了。在家里聽媽媽的話,不惹媽媽生氣;好好學習,讓父母高興;出門時要告訴父母一聲,回來時要叫爸爸媽媽;吃東西時要先想到父母。
    板書:愛爸爸媽媽。
    游戲:從今天以后,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游戲,那就是每天為爸爸媽媽做一件事,能始終堅持不懈地同學就是最后的勝利者。
    板書:為爸爸媽媽做一件事。
    說說我的爸爸媽媽。
    希望每個同學都是最后的勝利者。
    小班繪本我媽媽教案設計篇九
    3、通過替換水果名稱作簡單地仿編。
    【活動準備】。
    蘋果、梨子、香蕉、石榴、葡萄等水果實物;水果圖片;籃子;布;白紙;畫筆。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提問:讓我來考考你們,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呀?
    (因為正在進行關于秋天的主題,這個問題一般都能回答。若不能,則追問:是春天、夏天、冬天,還是秋天呢?)。
    過渡:哦,原來秋天我們可以吃這么多水果啊,其實呢,秋天是一個媽媽,她有許許多多可愛的水果娃娃,讓我們來看看他們都是誰。
    二、學兒歌。
    (準備一個大籃子,裝有詩歌所涉及的所有水果,那塊布將其遮住并將布綁在自己身上,扮演秋媽媽)。
    師:我現在是秋媽媽了,小朋友們要仔細聽、仔細看哦。
    小班繪本我媽媽教案設計篇十
    一、活動目標:
    1、在做做玩玩中初步知道過馬路的規(guī)則。
    2、樂意與同伴合作,體驗集體游戲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課件:熱鬧的十字路口。
    十字路口場景。
    紅綠燈、即時貼做的斑馬線、小紅旗、哨子、警察帽、各種車子若干輛。
    三、活動過程:
    1、回憶經驗。
    教師引導幼兒回憶上次參觀十字路口所見。
    師:“我們上次去參觀了十字路口,誰來告訴我們你看到了什么?”幼兒相互交流參觀所見。
    2、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討論。
    師:“電腦小老師這里也有一個十字路口,它跟我們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樣嗎?”
    幼兒討論,教師注意適時引導,并拓展幼兒經驗。
    人行道-我們一起數數有幾條人行道?為什么要這么多?
    紅綠燈-紅燈亮了怎么辦?綠燈亮了怎么辦?
    交通民警-他在十字路口干什么?誰來做小小交通警?
    交通協管員-誰來表演一下交通協管員在十字路口作甚么?
    車-十字路口的車都一樣嗎?你見到過哪些車?
    行人-你過馬路時誰帶你過的?誰來表演?
    3、布置十字路口。
    教師帶領幼兒來到事先布置的十字路口(路口只有一條人行橫道線,其余沒有貼好)。
    師:“你們看我們這里也有一個十字路口,你們看看這個十字路口能走人嗎?”(一條可以,其余不能走)。
    師:“那我們一起來把它布置好?!保◣熡滓黄鸩贾檬致房冢?BR>    4、集體游戲:熱鬧的十字路口。
    幼兒與教師一起商量游戲的角色分配并一起游戲。
    活動反思:
    1、活動情況:
    (1)制作的flash畫面比較卡通化,在活動中較易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使他們能積極的參與到討論中。通過觀察畫面找出十字路口所缺的東西時,大部分孩子都能說出來,并能對教師所提的拓展性的問題做近一步的討論,反應了在主題進程中幼兒前期經驗的'累積和提升。
    (2)針對小班幼兒的對同一事物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直覺行動思維占主導的情況,本次活動采用了多樣化的組織形式。首先通過觀察與討論,拓展幼兒的經驗;再讓幼兒親自參與十字路口的布置,加深其對十字路口各種設施的認識。最后通過十字路口的游戲來了解一些過馬路的規(guī)則。因此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2、不足與思考:
    (1)教師的語言不夠生動,因此提出的問題不能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未能使幼兒的經驗得到更好的提升,有些還是停留在原有水平。
    (2)教師在活動中缺乏相應的教育機智。使得幼兒上來扮演小小交通警和行人等角色時沒有更好的發(fā)揮出來,表演顯得僵硬、呆板。
    (3)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銜接不夠自然。
    小班繪本我媽媽教案設計篇十一
    1、嘗試用印章在布上或紙上印畫,增強動手能力。
    2、對印章畫感興趣,培養(yǎng)初步的集體合作意識。
    【活動準備】。
    1、幾塊用印章印好的'花床單。
    2、和小組數量相等的白布(或宣紙),紅黃藍水粉顏料。
    3、印章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欣賞各種花布。
    ——“花布上有什么?”
    ——“它們是什么顏色的?”
    ——“猜一猜是怎么印出來的?”
    二、講解示范印畫的步驟。
    選一個印章,輕輕放在顏料盤里蘸一蘸,然后拿起(baidu幼兒教育)印章放在白布上按壓后取下,另找一空白處再按壓。還可以更換印章和顏色,在空白處繼續(xù)壓印,直到全部印滿圖案。
    三、幼兒自由印畫,教師在旁邊指導。
    1、鼓勵幼兒嘗試用不同顏色和形狀的印章印畫。
    2、提示幼兒將床單印滿圖案。
    3、對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給予適當的鼓勵和幫助。
    四、展示幼兒作品。
    提問:“你最喜歡哪一個?為什么?你們的作品有什么不一樣?”
    活動提示:
    顏料不能太稀,要是太稀的話印出來的顏色會很淡。幼兒印畫以前,教師一定要做好示范講解,提醒幼兒注意衛(wèi)生。
    小班繪本我媽媽教案設計篇十二
    活動目標:
    1.學念兒歌《媽媽快放手》,根據兒歌做飛、跳、游、跑等動作。
    2.懂得現在長大了,應該自己走,不讓父母抱。
    活動重點:
    懂得自己長大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動難點:
    活動準備:
    1.燕子、小兔、小狗、小魚的圖片及燕子飛、小兔跳、小狗跑、小魚游的flash動畫。
    2.《媽媽快放手》和《我上幼兒園》音樂。
    3.生活中家長告訴幼兒,應該自己走,不讓父母抱。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
    引導幼兒觀察燕子、兔子、小狗、小魚的圖片,引導幼兒邊說邊做動作,學習動詞:學習動詞飛、游、跑、跳。
    二、出示媽媽抱孩子和牽孩子手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并討論。
    問題。
    1.這個小朋友是怎樣上幼兒園的?看看小朋友對媽媽說了什么?他又是是怎樣做的呢?
    2.你是怎樣上幼兒園的呢?媽媽抱你應該說什么?
    三、出示動畫,學念兒歌。
    (一)初步學念兒歌,模仿動作。
    問題。
    1.小鳥自己做了什么?(飛)請你來學學小鳥是怎樣飛的呢?(請幼兒邊念兒歌邊模仿動作)。
    2.小兔自己做什么?(跳)小兔怎樣跳的?(請幼兒邊念兒歌邊模仿動作)。
    3.小狗自己做什么?(跑)小狗怎樣跑的?(請幼兒邊念兒歌邊模仿動作)。
    4.小魚自己做什么?(游)小魚怎樣游的?(請幼兒邊念兒歌邊模仿動作)。
    (二)教師念兒歌,幼兒完整欣賞。
    (三)幼兒跟隨音樂,鞏固復習兒歌內容。
    四、說說小朋友自己會做的事,并進行游戲“你做我猜”。
    問題。
    1.你們會做什么事?
    2.你來做一做你會做的事,讓其他小朋友猜一猜!
    實錄:
    教師:今天早晨你是怎么樣來到幼兒園的?
    幼兒:走著來的!
    教師:你是怎么來的?
    幼兒:開車來的!
    教師:是誰開車來的?
    幼兒:是爸爸。
    教師:你和爸爸是怎么樣進到幼兒園的呢?
    幼兒:我和爸爸領手進來的。
    教師:我們來看一看這個小朋友是怎么樣進來的?(點擊視頻,聽“媽媽快放手”的兒歌)。
    教師:(看完后)剛才那個小朋友是怎么樣來到幼兒園的?
    1234。
    幼兒:抱著來的。
    教師:后來他跟媽媽說了什么?
    教師:我們看看圖片中都有哪些小動物?
    幼兒:小鳥。
    教師:小鳥自己干了什么?
    幼兒:飛。
    教師:寶寶你來完整的說一下。
    幼兒:小鳥自己飛(一邊做動作,一邊念的兒歌)。
    教師:還有哪那只小動物?
    幼兒:小貓。
    教師:他是怎么來的?
    幼兒:跑。
    教師:小貓。。..
    幼兒:自己跑(邊做動作,邊念的兒歌)。
    教師:還有那個我們沒看到的小動物?
    幼兒:小兔、小魚。
    教師:我們一個一個說,先說小兔,小兔是怎么來的?
    幼兒:跳著來的。
    教師:小兔自己跳!剛才哪個小朋友說的小魚?
    幼兒:“我”
    教師:小魚怎么樣來的?
    幼兒:小魚自己游來的!小魚自己游。
    教師:現在,我來給小朋友完整的朗誦一下這個兒歌,請小朋友欣賞。這個兒歌的名字叫“媽媽快放手”媽媽,媽媽快放手,我要自己走。小鳥自己飛,小兔自己跳,小魚自己游,小貓自己跑。媽媽,媽媽快放手,我要自己走。
    二、情境游戲,學說兒歌。
    教師:好,現在我們來分角色表演兒歌,你們來扮演小動物。你是哪個小動物就說你的那句兒歌。一邊念兒歌,一邊做動作,現在選擇一個你喜歡的小動物帶到頭上吧。
    幼兒:我喜歡小鳥/我喜歡小魚。。....哪個是小兔子的家呀?
    教師:小兔子家在這,你需要幫忙嗎?
    幼兒:嗯。
    教師:我來幫你帶上,好了小動物都到我這里來,我來扮演媽媽和小貓,小鳥在哪里?
    幼兒:這兒。
    教師:小兔呢?
    幼兒:我。。我。。.
    教師:這么多的小兔子,小魚在哪呢?
    幼兒:我在這。
    教師:小貓呢?
    幼兒:這。
    幼兒:小鳥自己飛(演小鳥的幼兒)。
    教師:小鳥的聲音真好聽,小兔。。..
    幼兒:小兔自己跳(演小兔的幼兒)。
    教師:小兔跳的真高,小魚。。..
    幼兒:小魚自己游(演小魚的幼兒)。
    教師:小貓。。..
    幼兒:小貓自己跑(扮演小貓的教師和幼兒一起跑)。
    教師:現在,我們來給客人們表演一下,你們站到一個小椅子的前面,面向客人站好?!皨寢尶旆攀帧?BR>    教師:請小朋友把小動物送回到他自己的家里!看,那個小朋友送完了,他就回到了自己的椅子上。小動物都回家了,我們跟小動物說再見。
    三、游戲你做我猜。
    教師:剛才的小動物都有自己會做的事,那小朋友你自己會做什么事情呢?
    幼兒:我自己會洗腳。
    教師:你可真厲害,這么小就會自己洗腳。寶寶你自己會做什么呢?
    幼兒:我會自己穿衣服。
    教師:好,迪亞小朋友你來說說。
    幼兒:我會自己洗臉。
    幼兒:脫褲子。
    教師:哈哈,我會自己脫褲子?,F在請一個小朋友來做動作,請其他小朋友來猜一猜。
    幼兒:表演刷牙的動作。
    教師:他在做什么?
    幼兒:刷牙。
    教師:他們說的對嗎?
    幼兒:對。
    教師:你自己會怎么樣?
    幼兒:我自己會刷牙。
    教師:好,請其他小朋友來做一個動作。
    幼兒:表演刷牙的動作。
    教師:你做一個和那個小朋友不一樣的動作。
    幼兒:表演洗臉的`動作。
    教師:他做的這是什么動作。
    幼兒:洗臉。
    教師:小朋友說的對嗎?
    幼兒:對。
    教師:你自己會做什么。
    幼兒:我自己會洗臉。
    教師:誰還想來?
    幼兒:我。
    教師:美夕小朋友你來。
    幼兒:表演脫褲子的動作。
    教師:他這是做的什么動作。
    幼兒:脫褲子。
    教師:美夕小朋友他們說的對嗎?
    幼兒:對。
    教師:請你回去做好吧!還想不想玩了?
    幼兒:想。
    教師:我們回到班級里玩,考考其他的小朋友。走了,跟客人說什么?
    幼兒:客人再見。
    活動反思:
    《媽媽快放手》選自黑龍江省省編教材小班社會領域和語言領域的綜合活動。《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社會領域教育建議中指出:“幼兒自己的事情盡量讓他自己做,即使做的不夠好,也應鼓勵和支持并給予一定的指導。在語言領域中指出“應為幼兒創(chuàng)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鼓勵和支持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語言領域的子領域中也提出:“愿意講話并能清楚的表達”因此我制定本次活動的活動目標。目標一、學念兒歌《媽媽快放手》,根據兒歌做飛、跳、游、跑等動作。二、能講述自己會做的事情,并用簡單的動作表現。
    1.在活動中,出現了一種情況,當我問到“你們是怎么上幼兒園的?是自己走的還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抱的?”這一問題時,除極個別幾個幼兒沉默外,其他幼兒都異口同聲地說是自己走著來幼兒園的。顯然,幼兒們都懂得道理的,只是幼兒在行為和道理之間游移。這是為什么呢!幼兒來園時間已經不短了,園內的教育在自理能力方面早有滲透,其道理自然不言而喻了。這說明本活動時間安排定位不準。如果在我們幼兒剛剛入園的九月進行此活動,每天幼兒都能看到周圍的伙伴有這樣不能做,那樣不會做,被父母抱著來去,被爺爺奶奶喂飯、穿衣,再加上老師可以在班級拍一些本班孩子這方面行為的照片,他們會更加真實感覺到自己是沒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看到小動物都自己做了,會特別地想“媽媽快放手,我要自己走”,會從內心喊出這句話。
    2.討論環(huán)節(jié),我讓幼兒說說還可以自己做哪些事情時,沉默的幼兒則變得更多了。幼兒參與不夠積極,自己提出問題可能不適合幼兒的理解?,F在想想,先舉個例子再來問這個問題,就能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也許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講,他們只是喜歡直觀形象的東西,對于討論問題這種形式感覺太抽象。針對這個情況我想這樣改進,變討論為看圖片,(圖片應該是幼兒平時在園內外自己做的和不自己做的影像),通過看圖,再說說自己還能做哪些事。接著做一些幼兒園、娃娃家的情景游戲,幼兒就可以真正去體驗、感悟。
    3.本次活動時間安排的有些不適宜,應該把重點放在幼兒朗誦兒歌上,可是我卻把整節(jié)活動的時間放到了后面的延伸環(huán)節(jié),這在課程的時間把控上缺少了經驗。沒有給幼兒充足的時間制約幼兒語言表達,所以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通過本次活動,我個人無論是在專業(yè)知識還是在教育教學能力的設計與組織方面都得到。
    了一個提升,給我們這些青年教師一次很好的實踐和學習機會。再此感謝“百花獎”為我們這些年輕教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展示平臺,促進了我們的專業(yè)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