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學《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案設計意圖 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學簡案(14篇)

字號: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我?guī)痛蠹艺覍げ⒄砹艘恍﹥?yōu)秀的教案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小學《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案設計意圖 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學簡案篇一
    (一)進一步加深對除法的兩種應用題和有余數(shù)除法的認識,進一步掌握有余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
    (二)學會解答有余數(shù)除法的兩種應用題,正確書寫得數(shù)后面單位名稱。
    (三)培養(yǎng)學生分析數(shù)量關系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分析數(shù)量關系。
    難點:得數(shù)后面單位名稱的寫法。
    教具和學具
    教具:圓片。
    學具:7根小棒。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卡片口算
    1.里最大能填幾
    3()<13()5<394()<25
    6()<50()7<678()<30
    2.直接說出下面各題的商
    (二)學習新課
    教師談話:我們已經學習了有余數(shù)除法,今天學習應用題。(板書課題)
    1.出示例3
    7支鉛筆,平均分給3個同學,每人分幾支,還剩幾支?
    先讓學生用小棒代替鉛筆,自己分分看。著重說出分的結果。(每人2支,還剩1支)
    怎樣列式計算呢?
    (把一堆東西,要平均分,所以還是要用除法。)
    73=2(支)1(支)
    答:每人分2支,還剩1支。
    提問:(1)回憶剛才分小棒的過程,商2表示什么?(每人2支)因此單位名稱是支。
    (2)余數(shù)1又表示什么?(還剩1支)因此單位名稱也是支。
    2.出示例4
    43個乒乓球,每袋裝5個,可以裝幾袋,還剩幾個?
    由學生讀題,說出條件和問題。
    相鄰的同學互相討論一下,用什么方法解答,為什么?(每袋裝5個,說明每袋裝的同樣多,還是要把這些乒乓球平均分,所以要用除法)
    由學生試一試列式解答。
    學生在試作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得數(shù)的單位名稱不知怎樣書寫,這時組織學生討論,必要時,教師用圓片代替乒乓球,進行演示。從而得出43里面有8個5,就是可以裝8袋,余數(shù)的3,是還剩3個乒乓球。板書如下:
    435=8(袋)3(個)
    答:可以裝8袋,還剩3個。
    引導學生把例3和例4進行對比。
    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點:都用除法解答,因為都是平均分。不同點:例3,商和余數(shù)的單位名稱相同;例4,商和余數(shù)的單位名稱不同)
    教師小結:我們在解答有余數(shù)除法應用題時,要注意根據(jù)問題的要求書寫得數(shù)的單位名稱。
    (三)鞏固反饋
    1.基本練習
    解答下面各題
    (1)把20張畫片,平均分給7個同學,每人分得幾張,還剩幾張?
    (2)有42棵菜,每筐裝8棵,可以裝幾筐,還剩幾棵菜?
    全體學生在書上解答,訂正時,指名學生說一說為什么用除法,怎樣試商,怎樣書寫得數(shù)的單位名稱。
    2.發(fā)展性練習
    看圖說題意,再寫算式。
    9□=□(個)□(個)9□=□(盤)□(個)
    3.思考性練習
    □□=61
    你能想出幾種不同的填法?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相鄰同學互相商量,然后全班交流。最后教師歸納。
    根據(jù)計算有余數(shù)的除法,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這道題的余數(shù)是1,除數(shù)就可能是2,3,4,5,6,7,8,9,從而可以得出有下面8種不同的填法。
    132=61193=61
    254=61315=61
    376=61437=61
    498=61559=61
    4.課后練習練習三十六第1,2,3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有余數(shù)除法應用題,是在學生學習了有余數(shù)除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學習這部分內容,可以加深對除法的兩種應用題和有余數(shù)除法的認識,進一步掌握有余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
    在教學過程設計中,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首先復習有余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然后通過兩種不同除法的實例,由學生討論解答方法,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由于都是平均分,所以都要用除法解答。在突破得數(shù)單位名稱寫法這一難點時,通過學具操作和教具演示,使學生體會到要根據(jù)題意和題目要求來確定單位名稱。在練習的安排上,注意有一定的坡度,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小學《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案設計意圖 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學簡案篇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掌握有余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掌握試商的方法,懂得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的道理.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初步建立余數(shù)概念及掌握有余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小學《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案設計意圖 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學簡案篇三
    教具和學具
    實物圖及投影片,11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用豎式計算(兩人板演)
    8÷4= ??? 36÷9=
    訂正時,由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
    2.卡片口算(與板演同時進行)
    ( )里最大能填幾?
    3×( )<22???? 4×( )<37
    ( )×2<11 ???? ? ( )×5<38
    二、學習新課.
    教師談話:大家學會了除法豎式的寫法,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筆算除法.同學們看一看,今天學的筆算除法與以前有什么不同.
    1.教學例1.
    (1)出示例1的第一幅圖.
    提問:這幅圖是什么意思?(把6個梨平均放在3個盤里,每盤放幾個?)
    學生動手操作.用6個圓片代替梨,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再把橫式和豎式寫在練習本上,并指名板演.
    訂正時,提問:
    ① 在被除數(shù)下面寫6,表示什么?(表示分掉6個梨)
    ② 在橫線下面為什么寫0?(表示分完了,沒有剩余)
    (2)出示第二幅圖.
    提問:如果有7個梨,平均放在3個盤里,怎樣分?分分看.
    學生動手操作,用圓片代替梨.(教師行間指導)
    提問:
    ① 出現(xiàn)了什么情況?(每盤放2個,還剩1個)
    ② 剩下的1個梨,還能再繼續(xù)分嗎?(剩下的1個梨,不能再分)教師說明:7個梨,平均放在3個盤里,分的結果是“每盤2個,還剩1個”.怎樣列式計算呢?(7÷3= )
    怎樣寫豎式呢?被除數(shù)是幾,寫在什么地方?剛才分的結果是每盤放幾個?那么商是幾?寫在什么地方?(學生邊回答,教師邊板書)
    教師著重提問:有3盤,每盤放2個,實際分掉幾個梨?(6個)那么被除數(shù)7下面應該寫幾?(6)7個梨,分掉6個梨,有沒有剩余?(有剩余,剩1個梨)
    教師說明:7個減去分掉的6個,還剩1個.所以在橫線下面寫“1”.剩下的這1個,我們就叫它“余數(shù)”.(板書余數(shù))
    怎樣在橫式上寫計算結果呢?每盤放2個梨就是商2,先寫2.還余1個,就是余數(shù)為1.為了分清商和余數(shù),在商的后面先寫“……”,再寫“1”.即
    7÷3=2……1
    讀作:“商2余1”.學生齊讀一遍.
    (3)教師引導學生比較例1的兩道題.
    提問:這兩道題平均分的.結果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每盤都放2個.不同:第1小題正好分完,第2小題還剩1個,不能正好分完)
    教師說明:像第2小題這種除法,沒有分完,還有余數(shù),叫做有余數(shù)除法.(板書課題)
    (4)練一練:
    每個同學拿出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幾根,還剩幾根?先擺一擺,再把下面的豎式寫完整.
    訂正時,教師著重提問:
    (1)商2后,被除數(shù)下面要減去幾?
    (2)8是怎樣計算出來的?表示什么?
    (3)橫線下面寫什么?表示什么?
    (4)這題的結果該怎樣說?
    2.教學例2
    (1)在豎式里,38和5各寫在什么地方?
    (2)怎樣想商幾?在乘法口訣里有沒有一句是五幾三十八?
    相鄰兩位同學互相討論怎樣想商幾,再在全班交流.
    ① 有的同學可能說商6,教師板書:
    還剩下8,8里還有一個5呢?說明商6小了.
    ② 有的同學可能說商8,教師板書:
    38減40不夠減,說明商大了.
    ③ 商6小,商8大,所以商7合適.最后結果是商7余5.
    中國大學網
    小學《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案設計意圖 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學簡案篇四
    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案_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
    教學目標:
    是學生知道有余數(shù)除法的含義,讓學生體會有余數(shù)出發(fā)的實際背景。
    教學重點:
    知道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含義,來自生活中。
    教學過程:
    復習乘法口訣。
    一、結合生活情況讓學生體會有余數(shù)除法的實際背景。
    (1)讓學生獨立觀察教材
    思考問題:
    你發(fā)現(xiàn)了畫面中有什么活動內容?(按順序)
    (2)在小組中互相說一說自己觀察到了什么內容。你想到了什么?
    (3)各組代表匯報。
    (4)教師板書學生匯報的數(shù)據(jù)。
    這是某個校園里的活動情景圖。從圖中發(fā)現(xiàn)了教學大樓前面的兩樹之間都插著4面不同顏色的旗子,升旗臺上也飄著一面國旗。
    運動場上每4人一組小朋友在跳繩。
    籃球場上每5人一組準備打籃球比賽。
    板報下面擺的花是每3盆擺一組,旁邊還有很多盆花。
    (5)根據(jù)上面的.信息(條件),想一想能提出用除法計算的問題嗎?大家在小組議一議。
    2、感知生活中處處有除法。
    (6)學生匯報。(略)
    (7)師:以上這些活動,你們在那里見過或自己親身參加過呢?
    生:(略)
    3、體會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
    師:除了以上這些數(shù)學問題,你們誰還能提出其他的數(shù)學問題,并且使用除法計算的?
    (可根據(jù)全班的總人數(shù),每人一組坐可以坐幾組……)
    二、練一練,圈一圈。
    大家來圈△,一共有15個△。
    1、每份3個,共幾份?
    2、每份4個,共幾份?還多幾個?
    3、每根5個,共幾份?
    4、每份6個,共幾份?還多幾個?
    三、擺一擺,填一填。
    1、∮∮∮∮∮∮
    6÷3=□
    2、∮∮∮∮∮∮∮
    7÷3=□
    四、匯報自己這節(jié)課學會什么。
    五、總結下課。
    小學《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案設計意圖 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學簡案篇五
    教學目標:
    1.通過分糖的活動,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含義。
    2.在分糖過程中,明白余數(shù)比除數(shù)小的道理。
    3.會計算有余數(shù)的除法(試商)。
    教學重、難點:
    1. 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含義。
    2.如何試商。
    教學準備:
    教師:糖圖,多媒體課件,
    學生:每組一包糖(14塊),彩筆,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動手操作,感知余數(shù)。
    1、師:今天,李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些小禮物,是什么呢?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師:好,我們倒出來看看,是什么?喜歡嗎?(老師倒出袋子里的糖)
    生:是糖。喜歡!
    2、師:老師為每個小組都準備了14塊糖,如果每人分一塊,這些糖最多能分給多少人?
    生:可以分給14個人。
    師:對嗎?好,咱們一起分一分。(課件演示:14塊糖,一人一塊,我們就一塊一塊的圈起來,最后分給了多少人?)
    生:14個人!
    師:如果每人分2塊呢?能分給幾個人?
    生:如果每人分2塊,可以分給7個人!
    師:你想的真快!咱們來看,(課件演示:14塊糖,每人分2塊,一起數(shù)?。?BR>    生:分給了1個人,2個人,3個人……
    師:誰來說說分的結果?
    生:有14塊糖,每人分兩塊,可以分給7個人!
    師:回答的真完整!
    3、師:按這樣分法,每人還能分3塊,4塊,甚至更多,你想每人分幾塊呢?
    生a:我想每人分4塊。
    生b:我想每人分7塊?!?BR>    4、師:看來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下面,老師給你一個機會,按你的想法在桌上分一分這些糖,看最多能分給幾個人,然后在圖上圈一圈表示出來,好嗎?比比哪個小組的分法最多!開始吧!
    5、學生小組活動分糖,并在圖中畫圈兒表示。
    6、學生分小組匯報:
    (1)、師:分完了嗎,同學們?哪個小組愿意到前面展示你們組分的情況?
    組1:我們小組有14塊糖,
    第一種分法是,每人分3塊,一共分給了4個人,還多著兩塊。
    第二種分法是,每人分5塊,一共分給了2個人,最后還多4塊。
    第三種分法是,每人分7塊,一共分給了2個人,正好分完了!
    (2)、師:聽了他的匯報,你有什么問題嗎?
    生1:我有點不明白,為什么第一種分法還多著2塊?
    生答:因為,每人分3塊,剩下的2塊不夠分給一個人的了,所以就不能再分了。
    師:你同意他的說法嗎?
    問的同學點頭表示贊同。
    生2:那你第二種,還剩4塊呢,怎么也不分了?
    生答:那是每人分5塊啊,所以剩下的4塊也不夠給一個人,否則就不公平了!
    師:有道理嗎?老師把你們分的情況展示出來。
    (在黑板上貼出他們組的分法)
    (3)師:誰還有不同的分法?說說你不同的那種。
    組2:我們組是這樣分的,14塊糖,每人分4塊,可以分給3個人,還剩2塊。還有一種,是每人分6塊,可以分給2個人,也剩下2塊不能再分了!
    師:他這兩種分法都剩了2塊,是不能再分了嗎?
    生:是,因為第一次每人分4塊,第二次每人分6塊,都比2塊多,所以不能再分了!
    師:同意嗎?你解釋的真清楚!
    7、師:剛才老師還分了兩種,(貼上)你們看,同樣是分14塊糖,大家想出了這么多分法,真了不起!那通過分,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生:我發(fā)現(xiàn)有的分法有多余的,而有的分法正好分完,沒有剩余!
    師: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就按你說的把它們分成兩類可以嗎?(師生共同分)這樣一整理,是不是更清晰了?
    二、探究有余數(shù)除法的含義
    1、師:這些正好分完的,我們以前學過了,會列算式嗎?以它為例,怎么列?
    生1:14÷2=7(人)(師板書)
    師: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2:有14塊糖,每人分2塊,可以分給7個人。
    師:這個怎么列?(指最后一種分法)
    生3:14÷7=2(人)
    師:說說什么意思?
    生3:有14塊糖,每人分7塊,可以分給2個人。
    2、師:看來這些沒剩余的,難不倒大家,那這邊有剩余的分法,該怎樣用算式表示呢?比如第一種,有14塊糖,每人分3塊,分給了4個人,還剩2塊,你能試著寫寫嗎?在本子上試試!
    3、學生試寫。
    4、展示學生的寫法:
    a、(14―2)÷3=4 b、14÷3=
    c、14÷3=4余2 d、14÷3=4……2
    師:寫好了嗎?我們來看這幾位同學寫的。
    這是誰的?說說你的算式什么意思?
    生a:我先從14塊糖里去掉2塊多余的,再用12÷3=4(人)。
    師:好,這是你的想法!我們再來看下一位同學的,為什么這樣寫?
    生b:因為有14塊糖,每人分3塊,所以用14÷3,可是下面不會算了。
    師:噢,誰也遇到這個困難了?舉舉手!沒關系,咱們來這位同學寫的(出示第三種寫法)解決你們的困難了嗎?
    生:解決了。
    師:怎么解決了,它什么意思?
    生:有14塊糖,每人分3塊,可以分給4個人,還余著2塊,他在后面寫了個余字。
    師:(問第三種方法的主人)你是這個意思嗎?
    生c:是!
    師:你們覺得這樣表示可以嗎?
    生:可以!
    師:你可真聰明,幫我們大家解決了困難!這還有一種寫法呢,你能看懂嗎?(出示第四種寫法)跟上面一種有什么不同?
    生:他用了省略號代替了“余”。
    5、師:對啊,他發(fā)明了一種符號來表示剩余,想法不錯!其實這兩種方法都可以,不過為了書寫簡便,人們就習慣用六個點來表示剩余,看老師寫一遍:14÷3=4……2,讀作:14除以3商4余2。(齊讀一遍)
    6、師: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有14塊糖,每人分3塊,可以分給4個人,還余著2塊。
    師:4在這兒表示4(人),2表示2(塊),(板書單位名稱)指的哪兩塊?生:指圖中余下的2塊。
    師:大家會寫了嗎?下面這些,請你任選一種寫出來!
    7、學生練習,然后匯報。( 教師板書)
    生1:14÷4=3(人)……2(塊)
    有14塊糖,每人分4塊可以分給3個人,還余2塊。
    生2:14÷5=2(人)……4(塊)
    有14塊糖,每人分5塊可以分給2個人,還余4塊。
    生3:14÷6=2(人)……2(塊)
    有14塊糖,每人分6塊可以分給2個人,還余2塊。
    8、師:大家仔細觀察,我們今天學的除法跟以前學的有什么不同?
    生:今天學的除法有余數(shù),以前的除法沒有!
    師:他剛才用了一個詞,什么?
    生:余數(shù)!
    師:什么是余數(shù)?
    生:分完后,剩下不能再分的數(shù)!
    師:在這兒,哪些是余數(shù)?
    生:2、4。(學生邊說教師邊指)
    師:這個詞用的好,我們就把這些數(shù)稱為余數(shù)!象這樣的除法,我們叫它有余數(shù)的除法。(板書課題)
    三、探究余數(shù)和除數(shù)的關系:
    1、師:大家真厲害,通過分糖,又認識了一種新的除法,為了獎勵大家,老師又帶來了一些糖,看有多少塊?
    生:16塊。
    師:如果每人分5塊,最多能分給幾個人?余幾塊呢?怎么列式?
    生:16÷5=3……1
    師:咱們看是這樣嗎?(課件驗證)和你想的一樣嗎?
    2、師:注意看,“啪”又添了一塊,變17塊了,如果還是每人分5塊,現(xiàn)在能分幾人余幾塊?怎么列?
    生:17÷5=3……2
    3、師:仔細看,“啪、啪”又添了兩塊,變成多少了?
    生:19塊。
    師:這次能分幾人?余幾塊呢?
    生:19÷5=3……4
    4、師:都添了那么多糖了,怎么還是只分給3個人???
    生:剩下的不夠5塊。
    師:好,再添一塊,現(xiàn)在夠了嗎?能分幾個人了?
    生:能分給4個人了。
    師:我是這樣列的:20÷5=3……5,余5塊行不行?為什么?
    生:因為剩下的5塊還能分給一個人。
    師:同意嗎?仔細看算式,(演示課件)余下的5塊又分給了一人,剛才3人變成了4人,這樣對了嗎?
    5、師:剛才余5塊不行,還能再分,那6塊呢?7塊呢?
    生:更不行了,還能再分。
    師:看來當每人分5塊時,最后可能會余幾塊?
    生:可能會余1、2、3、4塊。
    師:也就是說只要余下的比5塊少就行,是嗎?你能說說,余數(shù)和除數(shù)之間有什么關系?
    生:余數(shù)不能超過除數(shù)!
    師:換句話說,也就是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板書:余數(shù)比除數(shù)?。?BR>    四、研究試商方法:
    1、師:你看,通過分糖,咱們進一步認識了有余數(shù)的除法,現(xiàn)在咱不分了,我出道題,你會做嗎?試一試:
    (1)13÷5=?可以結合剛才分糖的過程想想!再來一道。
    (2)17÷4=?算的不錯,下面可要搶答了,想好就舉手,瞪大眼睛,準備好了嗎?
    (3)22÷7=? 28÷5=? 34÷6=?
    2、師:我出的題越來越難了,你怎么算的越來越快?有什么竅門嗎?比如最后一道,怎么想的?
    生:我先想的口訣,五六三十,所以商5,然后用34-30得4是余數(shù)。
    師:你想的口訣,五六三十,你怎么不想四六二十四?。?BR>    生:因為24離34太遠了。
    師:哦,要想得數(shù)最接近34還得比它小的那句口訣,是吧?
    他的方法行不行,咱們來試試!
    [評析這個環(huán)節(jié),通過大量的口算練習,讓學生的思維在快速運轉,最后想出試商的捷徑。然后反饋,教師及時總結,讓學生真正明白試商的方法。]
    五、鞏固練習:
    1、計算:下面兩道自己試試!
    23÷4= 32÷5=
    師:第一題是怎么想的?
    生:先想四五二十,商就是五,再用23-5得到余數(shù)3。
    2、判斷:
    師:大家學的那么帶勁,把小動物們也吸引來了,瞧,他們還帶來了自己做的題,幫他檢查一下好嗎?(判斷并改正)
    3、實踐題:
    師:咱們班同學可真棒,幫小動物們改正了錯誤,哎,今天咱們班來了多少人?
    生:30人。
    師:幾個人一組?
    生:5個人一組。
    師:分了幾組?怎么知道的?
    生:30÷5=6(組)
    師:如果4人分一組,能分幾組呢?這個問題,咱們留到課下解決好嗎?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練習分為3個梯度。 第一題是基礎題,純粹的計算。 第二題,判斷。讓學生根據(jù)學過的知識辨別小動物做的對不對,不僅考察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讓他們嘗試了幫助別人的快樂,體驗了成功的喜悅!第三題,實踐題。全班30人,如果每組4人,可以分幾組,還余幾人?從生活中來,再回到生活中去,讓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了學生的應用意識,也讓學生深深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六、小結:
    師:這節(jié)課,老師跟大家度過了一個愉快又充實的40分鐘,希望大家課下找一找生活中有余數(shù)除法的例子,說給你的同伴聽!
    總評:本節(jié)課的設計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和知識水平,以學生的主動探索學習為基本活動形式,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本活動組織方式,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具體表現(xiàn)如下:
    1、注意創(chuàng)設情境,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
    《數(shù)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shù)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shù)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心理規(guī)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通過數(shù)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和技能。本課為了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創(chuàng)設了以分糖為主的學習情境。而分糖是學生平常經常做的事情,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原來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于他們的身邊,這樣就更好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從而使他們喜歡學習數(shù)學。
    2、實踐操作,引導探究。
    這節(jié)課主要是引導學生在具體的分糖情境中,通過親自動手分糖、畫圖、列算式,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幫助學生理解余數(shù)的含義,余數(shù)一定要比除數(shù)小的道理。進而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探索精神,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
    3、合作學習,自主探索。
    《數(shù)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數(shù)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己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與技能,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shù)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小組合作精神,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多媒體課件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在理解余數(shù)比除數(shù)小這一環(huán)節(jié),借助課件演示,層層推進,幫助學生很好的理解為什么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的道理,數(shù)型結合,形象,生動。
    5、分層練習,實際應用,提高應用意識:
    練習設計有梯度:第一題是基礎題,純粹的計算。第二題,判斷。讓學生根據(jù)學過的知識辨別小動物做的對不對,不僅考察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讓他們嘗試了幫助別人的快樂,體驗了成功的喜悅! 第三題,實踐題。全班30人,如果每組4人,可以分幾組,還余幾人?從生活中來,再回到生活中去,讓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了學生的應用意識,也讓學生深深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小學《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案設計意圖 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學簡案篇六
    教學目標:
    1、通過分糖的活動,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含義。
    2、在分糖過程中,明白余數(shù)比除數(shù)小的道理。
    3、會計算有余數(shù)的除法(試商)。
    教學重、難點:
    1、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含義。
    2、如何試商。
    教學準備:
    教師:糖圖,多媒體課件,
    學生:每組一包糖(14塊),彩筆,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動手操作,感知余數(shù)。
    1、師:今天,李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些小禮物,是什么呢?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師:好,我們倒出來看看,是什么?喜歡嗎?(老師倒出袋子里的糖)
    生:是糖。喜歡!
    2、師:老師為每個小組都準備了14塊糖,如果每人分一塊,這些糖最多能分給多少人?
    生:可以分給14個人。
    師:對嗎?好,咱們一起分一分。(課件演示:14塊糖,一人一塊,我們就一塊一塊的圈起來,最后分給了多少人?)
    生:14個人!
    師:如果每人分2塊呢?能分給幾個人?
    生:如果每人分2塊,可以分給7個人!
    師:你想的真快!咱們來看,(課件演示:14塊糖,每人分2塊,一起數(shù)?。?BR>    生:分給了1個人,2個人,3個人……
    師:誰來說說分的結果?
    生:有14塊糖,每人分兩塊,可以分給7個人!
    師:回答的真完整!
    3、師:按這樣分法,每人還能分3塊,4塊,甚至更多,你想每人分幾塊呢?
    生a:我想每人分4塊。
    生b:我想每人分7塊?!?BR>    4、師:看來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下面,老師給你一個機會,按你的想法在桌上分一分這些糖,看最多能分給幾個人,然后在圖上圈一圈表示出來,好嗎?比比哪個小組的分法最多!開始吧!
    5、學生小組活動分糖,并在圖中畫圈兒表示。
    6、學生分小組匯報:
    (1)、師:分完了嗎,同學們?哪個小組愿意到前面展示你們組分的情況?
    組1:我們小組有14塊糖,
    第一種分法是,每人分3塊,一共分給了4個人,還多著兩塊。
    第二種分法是,每人分5塊,一共分給了2個人,最后還多4塊。
    第三種分法是,每人分7塊,一共分給了2個人,正好分完了!
    (2)、師:聽了他的匯報,你有什么問題嗎?
    生1:我有點不明白,為什么第一種分法還多著2塊?
    生答:因為,每人分3塊,剩下的2塊不夠分給一個人的了,所以就不能再分了。
    師:你同意他的說法嗎?
    問的同學點頭表示贊同。
    生2:那你第二種,還剩4塊呢,怎么也不分了?
    生答:那是每人分5塊啊,所以剩下的4塊也不夠給一個人,否則就不公平了!
    師:有道理嗎?老師把你們分的情況展示出來。
    (在黑板上貼出他們組的分法)
    (3)師:誰還有不同的分法?說說你不同的那種。
    組2:我們組是這樣分的,14塊糖,每人分4塊,可以分給3個人,還剩2塊。還有一種,是每人分6塊,可以分給2個人,也剩下2塊不能再分了!
    師:他這兩種分法都剩了2塊,是不能再分了嗎?
    生:是,因為第一次每人分4塊,第二次每人分6塊,都比2塊多,所以不能再分了!
    師:同意嗎?你解釋的真清楚!
    7、師:剛才老師還分了兩種,(貼上)你們看,同樣是分14塊糖,大家想出了這么多分法,真了不起!那通過分,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生:我發(fā)現(xiàn)有的分法有多余的,而有的分法正好分完,沒有剩余!
    師: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就按你說的把它們分成兩類可以嗎?(師生共同分)這樣一整理,是不是更清晰了?
    [評析:我打破了教材的安排,鼓勵學生大膽動手嘗試,在小組內用不同方式分糖,在充分操作后,展示不同的分法,通過觀察比較,分類,為下面充分理解余數(shù)的含義作好鋪墊]
    二、探究有余數(shù)除法的含義
    1、師:這些正好分完的,我們以前學過了,會列算式嗎?以它為例,怎么列?
    生1:14÷2=7(人)(師板書)
    師: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2:有14塊糖,每人分2塊,可以分給7個人。
    師:這個怎么列?(指最后一種分法)
    生3:14÷7=2(人)
    師:說說什么意思?
    生3:有14塊糖,每人分7塊,可以分給2個人。
    2、師:看來這些沒剩余的,難不倒大家,那這邊有剩余的分法,該怎樣用算式表示呢?比如第一種,有14塊糖,每人分3塊,分給了4個人,還剩2塊,你能試著寫寫嗎?在本子上試試!
    3、學生試寫。
    4、展示學生的寫法:
    a、(14―2)÷3=4b、14÷3=
    c、14÷3=4余2d、14÷3=4……2
    師:寫好了嗎?我們來看這幾位同學寫的。
    這是誰的?說說你的算式什么意思?
    生a:我先從14塊糖里去掉2塊多余的,再用12÷3=4(人)。
    師:好,這是你的想法!我們再來看下一位同學的,為什么這樣寫?
    生b:因為有14塊糖,每人分3塊,所以用14÷3,可是下面不會算了。
    師:噢,誰也遇到這個困難了?舉舉手!沒關系,咱們來這位同學寫的(出示第三種寫法)解決你們的困難了嗎?
    生:解決了。
    師:怎么解決了,它什么意思?
    生:有14塊糖,每人分3塊,可以分給4個人,還余著2塊,他在后面寫了個余字。
    師:(問第三種方法的主人)你是這個意思嗎?
    生c:是!
    師:你們覺得這樣表示可以嗎?
    生:可以!
    師:你可真聰明,幫我們大家解決了困難!這還有一種寫法呢,你能看懂嗎?(出示第四種寫法)跟上面一種有什么不同?
    生:他用了省略號代替了“余”。
    5、師:對啊,他發(fā)明了一種符號來表示剩余,想法不錯!其實這兩種方法都可以,不過為了書寫簡便,人們就習慣用六個點來表示剩余,看老師寫一遍:14÷3=4……2,讀作:14除以3商4余2。(齊讀一遍)
    6、師: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有14塊糖,每人分3塊,可以分給4個人,還余著2塊。
    師:4在這兒表示4(人),2表示2(塊),(板書單位名稱)指的哪兩塊?生:指圖中余下的2塊。
    師:大家會寫了嗎?下面這些,請你任選一種寫出來!
    7、學生練習,然后匯報。(教師板書)
    生1:14÷4=3(人)……2(塊)
    有14塊糖,每人分4塊可以分給3個人,還余2塊。
    生2:14÷5=2(人)……4(塊)
    有14塊糖,每人分5塊可以分給2個人,還余4塊。
    生3:14÷6=2(人)……2(塊)
    有14塊糖,每人分6塊可以分給2個人,還余2塊。
    8、師:大家仔細觀察,我們今天學的除法跟以前學的有什么不同?
    生:今天學的除法有余數(shù),以前的除法沒有!
    師:他剛才用了一個詞,什么?
    生:余數(shù)!
    師:什么是余數(shù)?
    生:分完后,剩下不能再分的數(shù)!
    師:在這兒,哪些是余數(shù)?
    生:2、4。(學生邊說教師邊指)
    師:這個詞用的好,我們就把這些數(shù)稱為余數(shù)!象這樣的除法,我們叫它有余數(shù)的.除法。(板書課題)
    [評析:通過知識的遷移,數(shù)型結合,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去創(chuàng)造,去比較,使學生深刻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含義,后面練習幾次讓學生寫算式,說含義,整個環(huán)節(jié)處理的比較扎實,到位。]
    三、探究余數(shù)和除數(shù)的關系:
    1、師:大家真厲害,通過分糖,又認識了一種新的除法,為了獎勵大家,老師又帶來了一些糖,看有多少塊?
    生:16塊。
    師:如果每人分5塊,最多能分給幾個人?余幾塊呢?怎么列式?
    生:16÷5=3……1
    師:咱們看是這樣嗎?(課件驗證)和你想的一樣嗎?
    2、師:注意看,“啪”又添了一塊,變17塊了,如果還是每人分5塊,現(xiàn)在能分幾人余幾塊?怎么列?
    生:17÷5=3……2
    3、師:仔細看,“啪、啪”又添了兩塊,變成多少了?
    生:19塊。
    師:這次能分幾人?余幾塊呢?
    生:19÷5=3……4
    4、師:都添了那么多糖了,怎么還是只分給3個人???
    生:剩下的不夠5塊。
    師:好,再添一塊,現(xiàn)在夠了嗎?能分幾個人了?
    生:能分給4個人了。
    師:我是這樣列的:20÷5=3……5,余5塊行不行?為什么?
    生:因為剩下的5塊還能分給一個人。
    師:同意嗎?仔細看算式,(演示課件)余下的5塊又分給了一人,剛才3人變成了4人,這樣對了嗎?
    5、師:剛才余5塊不行,還能再分,那6塊呢?7塊呢?
    生:更不行了,還能再分。
    師:看來當每人分5塊時,最后可能會余幾塊?
    生:可能會余1、2、3、4塊。
    師:也就是說只要余下的比5塊少就行,是嗎?你能說說,余數(shù)和除數(shù)之間有什么關系?
    生:余數(shù)不能超過除數(shù)!
    師:換句話說,也就是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板書:余數(shù)比除數(shù)小)
    四、研究試商方法:
    1、師:你看,通過分糖,咱們進一步認識了有余數(shù)的除法,現(xiàn)在咱不分了,我出道題,你會做嗎?試一試:
    (1)13÷5=?可以結合剛才分糖的過程想想!再來一道。
    (2)17÷4=?算的不錯,下面可要搶答了,想好就舉手,瞪大眼睛,準備好了嗎?
    (3)22÷7=?28÷5=?34÷6=?
    2、師:我出的題越來越難了,你怎么算的越來越快?有什么竅門嗎?比如最后一道,怎么想的?
    生:我先想的口訣,五六三十,所以商5,然后用34―30得4是余數(shù)。
    師:你想的口訣,五六三十,你怎么不想四六二十四???
    生:因為24離34太遠了。
    師:哦,要想得數(shù)最接近34還得比它小的那句口訣,是吧?
    他的方法行不行,咱們來試試!
    五、鞏固練習:
    1、計算:下面兩道自己試試!
    23÷4=32÷5=
    師:第一題是怎么想的?
    生:先想四五二十,商就是五,再用23―5得到余數(shù)3。
    2、判斷:
    師:大家學的那么帶勁,把小動物們也吸引來了,瞧,他們還帶來了自己做的題,幫他檢查一下好嗎?(判斷并改正)
    3、實踐題:
    師:咱們班同學可真棒,幫小動物們改正了錯誤,哎,今天咱們班來了多少人?
    生:30人。
    師:幾個人一組?
    生:5個人一組。
    師:分了幾組?怎么知道的?
    生:30÷5=6(組)
    師:如果4人分一組,能分幾組呢?這個問題,咱們留到課下解決好嗎?
    六、小結:
    師:這節(jié)課,老師跟大家度過了一個愉快又充實的40分鐘,希望大家課下找一找生活中有余數(shù)除法的例子,說給你的同伴聽!
    總評:本節(jié)課的設計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和知識水平,以學生的主動探索學習為基本活動形式,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本活動組織方式,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具體表現(xiàn)如下:
    1、注意創(chuàng)設情境,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
    《數(shù)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shù)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shù)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心理規(guī)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通過數(shù)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和技能。本課為了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創(chuàng)設了以分糖為主的學習情境。而分糖是學生平常經常做的事情,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原來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于他們的身邊,這樣就更好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從而使他們喜歡學習數(shù)學。
    2、實踐操作,引導探究。
    這節(jié)課主要是引導學生在具體的分糖情境中,通過親自動手分糖、畫圖、列算式,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幫助學生理解余數(shù)的含義,余數(shù)一定要比除數(shù)小的道理。進而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探索精神,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
    3、合作學習,自主探索。
    《數(shù)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數(shù)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己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與技能,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shù)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小組合作精神,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多媒體課件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在理解余數(shù)比除數(shù)小這一環(huán)節(jié),借助課件演示,層層推進,幫助學生很好的理解為什么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的道理,數(shù)型結合,形象,生動。
    5、分層練習,實際應用,提高應用意識:
    練習設計有梯度:第一題是基礎題,純粹的計算。第二題,判斷。讓學生根據(jù)學過的知識辨別小動物做的對不對,不僅考察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讓他們嘗試了幫助別人的快樂,體驗了成功的喜悅!第三題,實踐題。全班30人,如果每組4人,可以分幾組,還余幾人?從生活中來,再回到生活中去,讓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了學生的應用意識,也讓學生深深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小學《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案設計意圖 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學簡案篇七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感知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意義。
    2.使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和筆算有余數(shù)的除法。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重點:
    1.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意義。
    2.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余數(shù)與除數(shù)的關系。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引入新課
    今天我們來學習有余數(shù)的除法。首先請同學們幫個忙,老師要把一些水果分給幾個人,大家說說怎么分公平?
    播放課件:有余數(shù)的除法――由北京國之源軟件技術有限公司提供
    小學《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案設計意圖 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學簡案篇八
    (2)橫式與豎式對比,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含義。
    (3)注意:商和余數(shù)的實際含義。商和余數(shù)的不同單位名稱。
    三、鞏固練習
    1.教材p51?!白鲆蛔觥?。
    (1)先填一填。
    (2)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計算時要注意些什么?
    (3)訂正錯誤。
    2.試一試自己的能力。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47÷6= ? ? ? ? ?33÷8 =
    四、總結
    從這節(jié)課中你們又學會了那些本領?在計算有余數(shù)的除法中應該注意些什么?你們還有什么問題要問的?
    第2課時
    教學目標:通過改變被除數(shù)的數(shù)量,使學生自行發(fā)現(xiàn)余數(shù)和除數(shù)的關系。使學生初步感受有余數(shù)除法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理解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余數(shù)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3÷3=( )……□
    47÷6=( )……□
    這道題應該怎么想?( )里的數(shù)叫什么?□里的呢?它們分別是除法中的商和余數(shù),今天我們就繼續(xù)來學習有余數(shù)的除法。
    二、新課學習
    1.例3
    小學《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案設計意圖 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學簡案篇九
    現(xiàn)在有15盆花,每5盆擺一組,可以擺幾組?
    列式解答 ? ? 15 ?÷ ?5 ?= ?3 (組)
    如果一共有16盆花,每組擺5盆,可以擺幾組?多幾盆?
    如果是17盆呢?
    如果是18盆呢?
    ∶
    ∶
    ∶
    如果是24盆呢?
    如果是25盆呢?
    板書:
    小學《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案設計意圖 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學簡案篇十
    誰能說一說這題為什么用除法計算?式子中的32、6、5、2各表示什么意思?在書寫時要注意些什么?
    對上述解決問題,誰還有疑問的舉手說。
    三、鞏固練習。
    1.做教材p55“做一做”。
    (1)先從圖中找信息。
    (2)根據(jù)信息,選擇自己要買的物品,再解決自己的問題。
    四、總結
    通過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學習,你能夠解決什么問題?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小學《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案設計意圖 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學簡案篇十一
    2.觀察以上的余數(shù)和除數(sh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余數(shù) ?< ?除數(shù)
    3.小組討論。
    從整體上看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被除數(shù)增加,除數(shù)不變,商不變,余數(shù)隨著被除數(shù)增加而增加。
    三、鞏固練習。(練習卡每人一份)
    1.先觀察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再填方格。
    a. 14 ÷ 7 =□ ? ? ? ? ?b. 14 ÷ 2 = □
    15 ÷ 7 =□……□ ? ? ? ? 14 ÷ 3 = □……□
    16 ÷ 7 =□……□ ? ? ? ? 14 ÷ 4 = □……□
    17 ÷ 7 =□……□ ? ? ? ? 14 ÷ 5 = □……□
    18 ÷ 7 =□……□ ? ? ? ? 14 ÷ 6 = □……□
    19 ÷ 7 =□……□ ? ? ? ? 14 ÷ 7 = □
    20 ÷ 7 =□……□ ? ? ? ? 14 ÷ 8 = □……□
    21 ÷ 7 =□ ? ? ? ? ? ?14 ÷ 9 = □……□
    22 ÷ 7 =□……□
    23 ÷ 7 =□……□
    24 ÷ 7 =□……□
    25 ÷ 7 =□……□
    26 ÷ 7 =□……□
    27 ÷ 7 =□……□
    28 ÷ 7 =□
    從a組題目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從b組題目你發(fā)下了什么規(guī)律?從a、b組題目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規(guī)律是什么?
    無論被除數(shù)、除數(shù)怎樣變化,他們的余數(shù)都比除數(shù)怎么樣?
    2.鞏固練習。
    教本p53第2題。(被除數(shù)不變,改變除數(shù)的大小,仍可發(fā)現(xiàn)余數(shù)比除數(shù)小的規(guī)律。)
    四、總結
    這節(jié)課你們學會了那些知識?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說一說在計算中要應注意什么?
    第3課時
    教學目標:使學生初步學會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加深對除法應用題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復習
    1.口算。(教師出示卡片,指名學生說出得數(shù))
    4 × 8 ? ?37 + 5 ? ? 5 × 8 ? ? 72 ÷ 8
    24 c 6 ? ?7 × 9 ? ? 56 ÷ 7 ? ?49 ÷ 7
    18 ÷ 3 ? ?42 ÷ 6 ? ? 9 × 4 ? ? 45 ÷ 9
    2.先擺小棒,再解答。
    (1)拿出10跟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幾根?
    (2)拿出8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幾堆?
    二、新課學習
    1.動手操作,提高能力。
    7枝鉛筆,平均分給3個同學,每人分幾枝,還剩幾枝?(自己先分分看)
    同學們用小棒代替鉛筆,按題意分一分,然后上臺表演。
    2.教學教材p55例4。(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小學《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案設計意圖 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學簡案篇十二
    觀察圖片,從中你找出解決問題的信息(條件)。把這道題口述成文字題,出現(xiàn)在黑板上:
    有32人跳繩,每6人一組,可以分成幾組,還多幾人?
    小組討論,解決這個問題,然后匯報。
    學生1,口算:32 ÷ 6 = 5 (組)……2人
    學生2,筆算: ? 5
    6 /ˉˉ 3ˉ2ˉ
    3 0
    ˉˉˉ 2ˉ
    答:可以分成5組,還多2人。
    小學《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案設計意圖 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學簡案篇十三
    教學片斷: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和豎式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1頁例2。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學生布置聯(lián)歡會會場的畫面。)
    讓學生看情景圖,描述布置聯(lián)歡會會場的情景,續(xù)編布置聯(lián)歡會會場的故事,并從中提煉出數(shù)學問題:一共有23盆花,每組擺5盆,最多可以擺幾組?還多幾盆?
    二、嘗試解決問題
    教師:算式怎樣列?為什么這樣列?(板書:23÷4=)
    教師:怎樣進行計算呢?請同學們用23張圓片表示23盆花,按照布置會場的要求分一分。(小組合作的形式。)
    (展示學生分圓片的結果。)
    教師:這3盆還能不能再分?為什么?
    學生:題目要求每組擺5盆,現(xiàn)在只剩下3盆,給每組再分一盆,不夠了,所以不能再分。
    教師:23盆花,每組擺5盆,擺了4組,還剩3盆,這里剩下的3盆,就是余數(shù)。
    教師:這道題的得數(shù)怎樣寫呢?
    (讓學生先說一說。)
    教師:寫除法得數(shù)時,要先寫商4,再在商的后面打6個小圓點,寫上余數(shù)3。
    (板書:23÷5=4……3)
    教師:這里商4表示什么?(4組)(板書單位名稱“組”。)
    這里余數(shù)3表示什么?(3盆)(板書單位名稱“盆”。)
    教師:這道題的豎式會寫嗎?請同學們自己在草稿本上試著寫一寫。
    (指名學生演板展示豎式的寫法。)
    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重點討論豎式中各步表示的意思,介紹豎式中的余數(shù)。
    小學《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案設計意圖 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學簡案篇十四
    教學內容:
    國標本蘇教版第四冊p1-2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感受有余數(shù)的平均分,并能根據(jù)圖正確列出有余數(shù)的除法算式。
    2.知道有余數(shù)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小組合作交流,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教學過程:
    1.每人分2枝鉛筆
    同學們,我們先一起來做一個分鉛筆的游戲。
    老師給每個小組發(fā)了10枝鉛筆,請每組的1號同學分一分,每人2枝,可以分給幾個人?
    學生小組活動。
    誰來匯報一下你們組分的結果?
    分完了沒有?
    其他組和他們分得一樣嗎?
    我們把這一次分鉛筆的結果填在這樣的一張表里。
    出示表格(用黑板出示):
    每人分幾枝 分給幾人 還剩幾枝
    10枝鉛筆,每人分2枝(填2),分給了幾人?(填5)。
    還剩幾枝?沒有剩余,我們就畫上一短橫。(劃橫線)
    2.每人分3枝.4枝.5枝.6枝鉛筆
    10枝鉛筆,每人分2枝,5個人正好分完。10枝鉛筆,每人分3枝(填3),會怎么樣呢?每人分4枝(填4).5枝(填5).6枝(填6)呢?我們一起試著來分一分。
    從2號同學起,每人試著分一種,并把分的`結果告訴組長,組長把它記錄在這樣的一張表里。(出示學生的表)當一個人分的時候,別人要注意他分得對不對,組長填的時候,大家要注意組長填對了沒有。
    學生小組活動。
    哪個小組愿意把你們活動的結果告訴大家?我們請這組的同學說,每人分3枝,誰來說?……
    指名小組匯報,教師把學生匯報的結果填在表格里,其中剩下的枝數(shù)用紅色填寫。
    在學生匯報的過程中提問:
    這里剩下的1枝還夠不夠分給1個人?為什么?
    這里剩下的2枝還夠不夠分給1個人?為什么?
    其他組有沒有不同?
    現(xiàn)在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每次分的結果,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你同組的小朋友。
    學生小組內交流。
    全班交流,誰來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大家?
    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
    (如學生說:我發(fā)現(xiàn)前兩個數(shù)想乘,再加上后面的數(shù)都等于10。師提問:為什么都等于10呢?)
    (如學生說:我發(fā)現(xiàn)每人分的枝數(shù)越多,分的人數(shù)就越少。師:反過來每人分的枝數(shù)越少,分的人數(shù)就――越多。)
    如學生沒有發(fā)現(xiàn),教師引導:
    請同學們看(指最后一攔),10 枝鉛筆,在分的時候,有的怎么……,有的怎么……
    對!10枝鉛筆,在分的時候,有時正好分完,有時分不完有剩余。
    你看出哪幾次分的時候有剩余嗎?
    如學生說第1次……,教師引導:第2次也就是每人分3枝,還有每人分……,還有每人分……都有剩余。
    分完的這幾次,你能根據(jù)分的結果寫出除法算式嗎?
    學生回答,教師在表格左面寫出相應的除法算式。
    10÷2=5
    10÷5=2
    指第1道算式,誰能說出這道算式中各部分名稱?
    指第2道算式,在這道算式中,除數(shù)是幾,商是幾?
    這三次沒有分完的,我們也可以用除法算式來表示。先來看每人分3枝的這一種分法。
    出示在表格右面:10枝鉛筆,每人分3枝,可以分給( 3 )人,還剩( 1 )枝。
    師讀這句話,在寫這道除法算式時,被除數(shù)是多少,(填10÷)除數(shù)是幾?(填3=)商是幾?(填3)這個3表示什么?(填“人”)還剩幾枝?
    還剩1枝怎樣表示呢?我們可以在3人后面點6個小圓點(邊說邊點),再寫上1枝(邊說邊寫),這個1就表示還剩1枝,根據(jù)它的意思,你想應該給它起個什么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