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故宮博物館有感(優(yōu)秀16篇)

字號:

    總結(jié)是我們向前看的關(guān)鍵一步,為未來的發(fā)展做好準備。在撰寫總結(jié)時,首先要明確總結(jié)的目的和對象??偨Y(jié)是在一段時間內(nèi)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xiàn)加以總結(jié)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jié)了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ji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總結(jié)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參觀故宮博物館有感篇一
    星期天,我們一家人興高采烈地來到了故宮博物院。
    進了午門,就是太和門,太和門前還有金水橋。太和門在明朝,特別是明朝前朝的時候,是皇帝和大臣們討論,處理國家大事,也就是上早朝的地方。所以,太和門的地位還是相當重要的。
    穿過太和門,望見了太和殿,簡單的說,太和殿是皇帝權(quán)力的象征,是舉行最高級別的儀式和大典的地方。
    三層石臺上共有18個銅香爐,象征著清朝的18個行省,龜、鶴在傳說中都是長壽的動物,在太和殿兩邊擺上龜、鶴,象征著國運永昌。每當大典時,就在龜、鶴的肚子里和香爐里加上香料,然后點燃,于是龜嘴,鶴嘴和香爐一起散出縷縷青煙,使太和殿顯得更加神秘、莊嚴。太和殿東西兩邊分別是日晷和嘉量,在等級最高的太和殿兩邊擺上他們,表明皇帝有規(guī)定時間和計量的權(quán)力,象征著皇權(quán)的至高無上。
    太和殿地面鋪著磚,是一種亮亮的帶有一點墨綠色的方磚。那么,它是怎么燒制的呢?首先是選土,工匠們將泥用水浸透,再反復摔打,讓它變得結(jié)實,這道工序叫“練泥”。泥練好后,裝入模具,還要進一步踩實,才能制成磚坯。剛制成的磚坯還不能放入窯中,需慢慢地陰干,再入窯燒制。一燒就是130天,燒出磚,還要用桐浸泡49天。經(jīng)過這么復雜的工藝燒成的磚,還要經(jīng)過嚴格的檢查,要達到“敲之有聲,斷之無孔”的程度才能使用。
    鋪磚也很講究。據(jù)記載,一個瓦工加兩名壯工,每天只能墁5塊磚。太和殿共鋪磚4178塊,整個紫禁城用了10萬多塊!你能算出這一項多么巨大的工作量!又是一筆多么大的費用嗎!
    后來我們又參觀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宮殿,我在感嘆故宮的雄偉之余,不禁讓我聯(lián)想到:這中間既包含著工匠們多少的汗水、淚水和鮮血,也包含著他們多少的聰明和才智!
    參觀故宮博物館有感篇二
    70年前,國軍戰(zhàn)敗,狼狽不堪的蔣介石還不曾忘記北京的這些寶貝。于是,這個史無前例的大遷徙開始了,從而成立了臺北故宮。
    大巴車到一座大山腳下停下。我走下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土黃色的建筑,不是很大,但頗有中國古建筑的特色,第二個陽臺上青天白日旗隨風飄揚。
    進入屋內(nèi),雕像國父孫中山安然端坐,目光深邃,而帶著一絲警惕,遙望遠方,猶如一位巨人守護祖國寶島的大好河山。
    走進展廳,燈光立刻暗了下去。我們先來到清朝皇室區(qū),只見各種珠寶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有紅珊瑚、貓眼石……讓我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恨不得親手撫摸下。
    這時,一個如同狗項圈一般的小玩意兒吸引了我的目光,這是什么?哦,原來是手飾,只見它散發(fā)著金光,奪人眼球,外面鑲著漂亮的珊瑚,一定很珍貴吧。
    來故宮,一定要看鎮(zhèn)館之寶—“翠玉白菜”和“肉形石”。雖然人很多,但我搶先占據(jù)有利地形,能近距離欣賞。“白菜”放的位置已不是原樣,但還是顯現(xiàn)出它原有的美感,顏色十分鮮艷。它全部由玉構(gòu)成,下面白如雪,而上面顏色多種多樣,有翠綠、淡綠、黃綠……,爬在菜葉上的蟲子雕刻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讓我不禁贊嘆古人的智慧?!叭庑问钡钠?、瘦肉、肥肉都雕刻得非常逼真,細看,感覺十分油膩,讓人垂涎欲滴。
    出了故宮,我無意中聽到有人在埋怨:“哎,老j真壞,就不留點給我們嗎?”對的,這些文物由于戰(zhàn)亂顛簸流離,就像一個遠在他鄉(xiāng)漂泊的游子,只能遙望北京故宮日思月想。我想,終有一天,它將回歸故土。
    參觀故宮博物館有感篇三
    春節(jié)期間,我去了北京旅游,感覺很有意義。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參觀故宮博物院。
    大年初二一起床我就很開心,我和爸爸、媽媽先登了天安門城樓,不知不覺到了游覽故宮博物院的時間,我們買了票,每人租了一個講解器,便進了門。
    昨天我已經(jīng)在“雍和宮”、“國子監(jiān)”中初步領(lǐng)略了皇家氣派,不過皇宮的“皇家氣派”還是更勝一籌:屋頂上是深黃色的琉璃瓦;有的在房頂上有兩條龍;漢白玉臺階邊緣還有一些龍頭,就連門上都鍍了黃金。仔細一看,這叫“太和門”。它的兩端各擺放了一雌一雄兩只銅獅,更體現(xiàn)了它的威嚴。
    過了“太和門”,我看見了“太和殿”,它門口雖然沒有獅子,但像剛才說的那樣,它頂上有兩條龍,加上一眼看不透,顯得更為威嚴。講解器里還說:太和殿里的一塊地磚值一兩黃金。我想:“這才叫皇帝的東西呀!”
    過了“太和殿”,是“中和殿”。我和媽媽從它邊上走過時,發(fā)現(xiàn)它側(cè)面鑲嵌著一些銅龍。這些銅龍做工精細,更重要的是:我能通過它們想象出“故宮”昔日的繁榮。
    我們又到了“保和殿”,過了“乾清門”到了“乾清宮”,里面有一個皇帝寶座。因參觀的人太多了,它又大,我只看了部分。不過即使只看到了一角,也能想象出它是什么樣子。看來皇宮真是氣度不凡呀!
    過了“乾清宮”,我看到了“交泰殿”。我聽說過里面有清朝的寶璽,可我只看到了木盒子,寶璽在哪兒?這個值得研究了。
    我們又走過了“坤寧宮”,掉個方向過了“養(yǎng)心門”,來到了“養(yǎng)心殿”,我最喜歡那里的“三希堂”。這里小而精致,體現(xiàn)出另一種美。
    這次游覽故宮博物院,讓我感到了皇家的氣派,使我受益匪淺,以后有機會一定再來!
    參觀故宮博物館有感篇四
    故宮博物院整修完畢后,像一只蛻變的毛毛蟲,從破破舊舊的建筑,變成一棟嶄新華麗的博物館。在周末一個霧濛濛的早晨,媽媽帶我和弟弟到那里,欣賞這些舉世聞名的中國文物。
    在故宮的展品中,最吸引眾人的目光,遠近馳名的是三樓的常設(shè)展:玉燦珠光。在博物館一間黑漆漆的展覽室里,有許多閃閃發(fā)亮的玉器,我最喜歡翠玉白菜和白玉錦荔枝這兩個作品。翠玉白菜是用一塊上青下白的玉石雕刻而成的,除了會閃閃發(fā)亮外,跟真的白菜簡直一模一樣,連葉上的菜蟲都很精細。
    你知道什么是錦荔枝嗎?它就是苦瓜。在翠玉白菜旁邊擺著一塊白色的,遠看有點像香皂的白玉錦荔枝,它是用一塊純白的玉做成的,雕刻得非常逼真,而且為了使名稱更優(yōu)美,古人把“苦瓜”兩個字改稱“錦荔枝”,它的美麗讓我看的舍不得離開。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電視上的太監(jiān)經(jīng)常手拿圣旨,大聲的宣告皇帝的命令?!安几嫣煜?,咸使聞知?!边@是清朝朝廷公告時,標準的開頭和結(jié)尾。此外,上書給皇帝時,還要用毛筆,把字寫得漂漂亮亮的,拿給皇帝看??磥砉艜r候要當個讀書人或大臣真是困難,除了要知識淵博外,還要把字寫得漂漂亮亮的,才不用擔心皇帝會因為字寫得丑,而沒耐心看下去了。
    接下來我們走進一間擺滿畫著藍花青龍的碗、瓶的房間,看到精美的清朝盛世工藝。隨便一個宮中用的瓷器,都畫滿了精致的`花紋。媽媽對著一個繪有水墨畫的磁杯欣賞了好久,笑著說:“要是用這么一個絕美的瓷杯來喝下午茶,那絕對是個很棒的感覺吧!”只是我想手上拿著這么漂亮的瓷器,應該會有點壓力吧!
    故宮博物院里一個個美麗的收藏品,在我的腦海里不停的徘徊著,讓我很想繼續(xù)回到過去,看看古代宮廷或民間用的漂亮器具,想像他們生活的情景。可惜時間不夠,我們決定下次再來,一覽精致的藝術(shù)品和古物,進入一趟豐富的世界文明之旅。
    參觀故宮博物館有感篇五
    寒假來了,終于有足夠的時間依照自己的興趣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真好。
    恰好深圳博物館有特別的展覽——吉金鑄史——青銅器里的古代中國,專門展覽青銅器的。青銅器,古時稱“金”或“吉金”,是重要的文物研究門類之一。最近我特意去市民中心東翼的博物館新館,參觀這些神奇的“鑄史”。
    說到博物館,我并不陌生。還記得我第一次去博物館是在小學一年級,那時,我剛知道博物館這個地方,恰好父母帶我去參觀。第一次相遇博物館,我以為那里挺好玩,就邀請相好的同學一起去。我們倆因為學識淺薄,并不知道那玻璃罩下的一件件文物有何價值,有什么意思。即便我從小對歷史有興趣,喜歡聽歷史故事,我還是走馬觀花,并沒有仔細參觀。
    記得當時看那一件件文物,我只看好看的,尤其是那些玉石寶石,而青銅器陶器因為不光鮮耀眼而被我忽略了。歲月流逝,我日漸長大,一年又一年的學習與積累,使我對青銅器有了新的認識。雖說它沒有玉石金子閃亮好看,但也有自己的價值與美。我漸漸喜歡上了青銅器,也喜歡去博物館了。
    如今,我再次來到博物館展廳,看到一件又一件青銅器,大小不一,形態(tài)各異,用途不同,我倒覺得親切起來。
    看到在《國家寶藏》上介紹的文物,婦好尊,我不由得心生敬意。尊的主人婦好是中國有文字記載的第一位文武雙全的女戰(zhàn)神,戰(zhàn)績輝煌。我想象著她輔佐商王武丁的傳奇,似乎她的智慧和勇氣能穿越時空,令我敬佩。
    展品大多刻有銘文,我憑借自己對文言文的一些了解,細細讀起那文字。依據(jù)銘文,我大概知道了器物的主人是誰,它是用來干嘛的,那時發(fā)生了什么事。我還能從中知道很多我未學過的知識,我也更有興趣了解這些古代文物了。
    再看外形,這些青銅器無不做工巧妙,其細膩的紋路讓我驚嘆,真的難以想象在那個落后的年代居然能造出如此精巧的器物,這不能不令現(xiàn)代人折服。
    參觀博物館,欣賞吉金鑄史,我在青銅器里認識古代中國。這些承載著中華民族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輝煌文化的各類器物,實在值得我們?nèi)フ湎?,去傳揚。這個寒假能參觀這么“遙遠”的展覽,我深感幸運,以后假期也會多多親近博物館。
    參觀故宮博物館有感篇六
    陽春三月,春意盎然,我們宿遷晚報小記者要到來安小學農(nóng)耕博物館參觀了,我們心里非常激動,一路上,我們難抑心中的喜悅,對即將看到的博物館充滿期待。
    啊,終于到了,進入學校大門,撲入眼簾的是一條筆直的大道,大道兩旁栽著郁郁蔥蔥的樹木,兩側(cè)的墻上掛著許多標語牌,記錄了很多新創(chuàng)作的詩歌。劉老師熱情地給我們當起了向?qū)?,我們首先來到室外體驗區(qū)。我看到了幾個圓圓的大家伙,劉老師說,這是石碾子,拴在牛的后面,是用來碾壓糧食的,如果真的是這樣,那該多麻煩呀!
    接著我們來到展廳的前面,老師指著許多磨盤給我們介紹,這是一條由磨盤鋪成的路,扶著石磙墻,踩著磨盤路,走進展廳,我真正體會到了農(nóng)耕社會人們生活的艱辛。
    博物館有三個展廳,分別是農(nóng)耕器具展示廳、衣食住行展示廳和教育發(fā)展展示廳。在這里我看到許多農(nóng)用工具,有木犁、木耙、鐵鍬,這些農(nóng)具看起來都很笨重,用這些工具干活,不知要花多大力氣,以前農(nóng)民太辛苦了。
    進入第二展廳,有一把刀吸引了我,刀很大,很顯眼。老師說:“這是鍘刀,有兩部分組成,一塊中間挖槽的長方形木料,一把帶有短柄的生鐵刀。這是做什么用的呢?原來是人們用來切斷草莖的、切碎飼料的,這和現(xiàn)在的碎草機比起來,那可差遠了。我還看到了很多圖片,照片上不知是什么地方,仔細聽老師一介紹,原來是我們家鄉(xiāng)——泗陽,我很驚訝,那低矮的房屋是泗陽嗎?那泥濘的道路是泗陽嗎?和我們現(xiàn)在的家鄉(xiāng)相比,真是一個地下,一個天上。
    第三展廳的東西我最喜歡,我看到了很多舊課本、舊文具、舊課桌,最特殊的就是學生書包了,有的是竹子做成的書包,有的是用黃黃的布做成一個有蓋的書包,有的是用五顏六色的花布拼在一起的書包,還有皮書包,種類真不少,姚老師說她小的時候也用這種書包。我看也挺漂亮的。
    正當我看得出神時,老師叫我們集合了,我依依不舍走出展廳,我的父母、爺爺奶奶生活在那個時代,一定吃了很多苦,今天我們擁有的太多了,我們一定要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好好學習,報答父母。
    參觀故宮博物館有感篇七
    我中了電視節(jié)目《國家寶藏》的毒,天天纏著媽媽帶我去博物館。這不,放了寒假,大年初三,我就來到了向往已久的故宮博物院。
    你知道嗎?故宮博物院的文物總數(shù)達到了1807558件,其中6.4%是普通文物,0.4%是資料標本,剩下的93.2%都是國家珍貴文物!每年都會有一萬多件文物分布在70多個展廳里展出。你問我怎么知道這么多?我是提前做了功課來的呀!
    故宮有9000多間房屋,建筑非常有特色,氣勢恢宏,造型優(yōu)美,色彩鮮艷。我在東華門的建筑館里看到了宮殿建設(shè)的整個流程,還有各種各樣的屋檐樣式。我還知道了一個家族,樣式雷家,半個北京城的建筑都是他家設(shè)計的。古代人民沒有現(xiàn)代的技術(shù),可是他們擁有智慧的頭腦,靈活的雙手,榫卯結(jié)構(gòu)的建筑就是我們中國古代建筑的一項很偉大的發(fā)明。這種結(jié)構(gòu)的房子,有著彈性的框架,在抗震方面非常有優(yōu)勢。
    再說說石鼓吧,這可是入選了《國家寶藏》的珍貴文物啊!它們在公元627年被發(fā)現(xiàn)于陜西寶雞荒野。這些石鼓身上的字形不一,分別命名為:作原、而師、馬薦、吾水……它們是中國九大鎮(zhèn)國之寶之一,被康有為譽為“中華第一古物”,高二尺,直徑一尺有余。這十只石鼓記載了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前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托起了中國歷史的一角,為古文考察提供了非常珍貴的素材。我仔細觀察了石鼓上的字,發(fā)現(xiàn)每個石鼓上都能找到幾個跟現(xiàn)代字相像的象形字。
    在石鼓館,我還看到了方印,被黃色的綢緞包裹著,很特別。故宮最大的一枚方印,是乾隆85歲時用的,一個人都搬不動呢。
    滴答、滴答、滴答……我們走進了鐘表館。它們大多以黃金、寶石、珍珠為裝飾,美麗極了!這里的鐘表大部分都是各個國家和地區(qū)獻給給皇上的。古代的鐘,大小不一,有的很大很大,比如寶塔鐘,戲臺鐘,簡直就是一個建筑的縮影;有的造型奇特,充滿異域風格,比如鐘的幾只腳有的用大象馱著,有的用仕女抱著,還有的用小天使背著;到了整點,鐘表報時的時候就更奇特了,有的是樂隊在演奏,有的是小孩子在敲鐘,還有的是動物們伴著音樂游來游去,聲音美妙動聽。
    出了鐘表館,我們又來到了珍寶館。珍寶館的寶物真多?。∧抢镉泄忾W閃的珍珠,綠油油的翡翠,黃燦燦的金飾,各種各樣的項鏈、耳環(huán)、扳指、朝珠……還有一件件精美的瓷器,花紋繁復,美不勝收。媽媽對我說:這些寶物都是宮里皇上皇后使用的,別的人只能是皇上皇后賜給他們才能用。怪不得這么精美,看得我眼花繚亂。
    出了珍寶館,已經(jīng)是下午四點半了。故宮太大了,這次我們只游覽了東線。洶涌的人潮已經(jīng)散去,站在寬闊的午門前,我依依不舍的回望故宮,真是“一眼千年,一覽百朝”??!以后有機會我會再來細細品味。
    參觀故宮博物館有感篇八
    聽:明朝皇帝朱棣登基不久,在永樂四年(1406年)下詔營建北京紫禁城,永樂十八年(1420年)基本建成,隨從南京遷都北京。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面積約為72.5萬平方米。大小宮殿72座,房屋9999.5間,據(jù)實際統(tǒng)計,共8704間。外圍是一條寬52米,深6米的護城河環(huán)繞;接著是周長3公里的城墻,墻高近10米,底寬8.62米,形成一個森嚴的城堡。四個城角都有精巧玲瓏的角樓。放眼望去,紅墻金瓦,規(guī)模宏大,似京城中的一片宮殿之海。
    故宮共有四道門,分別是午門、神武門、東華門和西華門。而故宮的正門就是午門,俗稱“五鳳樓”,因在羅盤上,上午的代表正南,所以午門也是南大門的意思。它的平面呈“凹”字型。正中開了三道門,兩側(cè)都有掖門,這種做法稱為“明三暗五”。五個門洞都有各自的用途:中門是皇帝專用的,或者皇帝大婚的時候,皇后可以從這里入宮,科考三甲也可以從這里入宮;平時,文武百官走左門,宗室王公走右門;掖門只有在大型活動的時候才開,三品以下的官員按照文東武西分別通過東西掖門,外國使節(jié)要從西掖門才可以入宮;在殿試的時候,考生分單雙號從東西掖門通過。
    從天安門往里走,穿過一片青磚鋪地的廣場,便到達紫禁城的正門——午門。這里是一個寬闊的庭院,看到內(nèi)金水河,它自西向東蜿蜒流過太和門廣場,上邊還有5座漢白玉石橋,隨河宛轉(zhuǎn),形似玉帶。橋的北面是太和門,一對威武的銅獅守衛(wèi)在門的兩側(cè)。過橋經(jīng)太和門便是雄偉的太和殿。
    故宮的建筑依據(jù)其布局與功用可分為“外朝”與“內(nèi)廷”兩大部分。“外朝”與“內(nèi)廷”以乾清門為界,乾清門以南為外朝,以北為內(nèi)廷。故宮外朝、內(nèi)廷的建筑氣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位于皇宮的中軸線,此外兩翼東有文華殿、西有武英殿、內(nèi)務(wù)府等,是明清兩代皇帝辦理政務(wù)、舉行朝會及其他重要慶典的場所。
    其中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俗稱“金鑾殿”,高28米,面積2380多平方米,是故宮最大的殿堂。在湛藍的下,那金黃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頂,顯得格外輝煌。殿檐斗拱、額枋、梁柱,裝飾著青藍點金和貼金彩畫。正面是12根紅色大圓柱,金瑣窗,朱漆門,同臺基相互襯映,色彩鮮明,雄偉壯麗。大殿正中是一個約2米高的朱漆方臺,上面安放著金漆雕龍寶座,背后是雕龍屏。方臺兩旁有6根高大的蟠龍金柱,每根大柱上盤繞著矯健的金龍。仰望殿頂,中央藻井有一條巨大的雕金蟠龍。從龍口里垂下一顆銀白色大圓珠,周圍環(huán)繞著6顆小珠,龍頭、寶珠正對著下面的寶座。梁枋之間彩畫絢麗,各式雕龍,多態(tài)多姿。太和殿是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实奂次弧⑸?、婚禮和元旦等都在這里受朝賀。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臺基上下跪滿文武百官,中間御道兩邊排列著儀仗,皇帝端坐在寶座上。大殿廊下,鳴鐘擊磬,樂聲悠揚。臺基上的香爐和銅龜、銅鶴里點起檀香煙霧繚繞。
    太和殿之后是中和殿,這是一個亭子形方殿,殿頂把四道垂脊攢在一起,正中安放著一個大圓金寶頂,輪廓非常優(yōu)美。舉行大典,皇帝先在這里休息。后面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賜宴外藩王公的場所,也是科舉考試舉行殿試的地方。
    穿過乾清門,便進入內(nèi)廷。內(nèi)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兩翼為養(yǎng)心殿、東西六宮。鳳凰逐漸增加,出現(xiàn)了雙鳳朝陽、龍鳳呈祥的彩畫,還有飛鳳、舞鳳、鳳凰牡丹等圖案。是帝王與后妃居住之所。
    乾清宮是內(nèi)廷的正殿,高20米。殿的正中有寶座,內(nèi)有“正大光明”匾。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wù),批閱各種奏章的地方,后來還在這里接見外國使節(jié)。
    坤寧宮北面就是御花園。御花園里有高聳的松柏、的花木、山石和亭閣。御花園原名宮后苑,占地11000多平方米,有建筑20余處。以欽安殿為中心,園林建筑采用主次相輔、左右對稱的格局,布局緊湊、古典富麗。殿東北的堆秀山,為太湖石迭砌而成,上筑御景亭,名為萬春亭和千秋亭的兩座亭子,可以說是目前保存的古亭中最為華麗的。
    從御花園出順貞門,就到故宮的北門神武門,明朝時為“玄武門”,玄武為古代四神獸之一,從方位上講,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宮殿的北宮門多取名“玄武”。清康熙年間因避諱改稱“神武門”。是宮內(nèi)日常出入的門禁,對面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松柏成林。整體布局上是故宮建筑群的屏障?,F(xiàn)為故宮博物院正門。
    故宮,無論是平面布局,立體效果,還是形式雄偉堂皇,都堪稱無與倫比的杰作。它是中國古代建筑藝術(shù)的精華,標志著中國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現(xiàn)在,故宮一些宮殿中設(shè)立了綜合性的歷史藝術(shù)館等,收藏有文物100萬件,占全國文物總數(shù)的1/6。是中國收藏文物最豐富的博物館,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藝術(shù)博物館,很多文物是絕無僅有的無價國寶。
    參觀故宮博物館有感篇九
    天邊有兩朵烏云,太陽也不見了蹤跡,時而刮來兩陣冰冷的寒風。雖然天氣比較糟,但是我的好心情卻一點也沒有受天氣的影響,依舊陽光燦爛。因為今天我和同學們要游臺北故宮博物院。
    導游領(lǐng)我們進大廳之后,上樓到了二層,開始正式的游覽。
    首先我們參觀了翡翠白菜。仔細觀察這棵大白菜,乳白色偏黃的白菜幫脆生生的能掐出水來。菜葉邊上的鋸齒就像海水碧綠的波紋,而且白菜上的葉脈也是清晰可見,真像是一顆大白菜。
    導游告訴我們說這顆白菜上還有兩個蛐蛐兒呢。
    我們爭先恐后的趴在展臺上尋找蛐蛐兒,突然一個胖胖的男同學激動地喊道:”我找到了,我找到了!”同學們互相告訴伙伴們蛐蛐兒的位置,順著他們手指的方向看去,還真有兩只肥碩的栩栩如生的蛐蛐兒匍匐在菜幫上像要隨時準備跳躍離開。
    導游告訴我們說,這個翡翠白菜是清代的能工巧匠在一塊一邊灰白一邊翠綠的玉上精細雕琢的。白菜從諧音來講寓意著百財,是很旺財,吉利的象征。
    這使我們更加驚奇,贊嘆了:就算是人工雕刻的作品那已經(jīng)是巧奪天工了,選材之妙就像是渾然天成,而且還有這末深刻的寓意真是無法用言語表達了。
    之后我們又參觀了肉型石。肉型石的外觀像一塊厚厚的五花肉,乳白色的毛纖毫畢現(xiàn),逼真極了。仿佛都能聞到肉的香味來,勾起人們的食欲來,讓我垂涎欲滴了。
    我們又參觀了書畫,碑帖,青銅器,玉雕,陶瓷,刺繡……這些國寶有些大自然的杰作,有些是能工巧匠們一點一滴的辛勤汗水的結(jié)晶。
    一件件國寶讓我們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短暫的展覽在我們的歡笑聲中結(jié)束了。
    參觀故宮博物館有感篇十
    星期六,爸爸帶我去參觀河南省地質(zhì)博物館,我?guī)е鵁o比好奇的心情來到了這里。它坐落在鄭州市鄭東新區(qū),在大門口迎接我們的是栩栩如生不用伸手就能吃到樹葉的一個巨型恐龍模型,爸爸拿著身份證取了兩張門票,我就急不可待地跑了進去。
    展廳里有地球廳、恐龍廳、生物演化廳等。我和爸爸先來到了地球廳,在地球廳里我知道了奧妙無垠的宇宙和地球許多知識。宇宙大約形成于150億年前,在經(jīng)歷了億萬年的時間之后形成了巨大的天體——星系、銀河系、太陽系等,他們和宇宙空間共同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星空世界。我們永遠也無法找到宇宙的盡頭在哪里。
    恐龍廳是我最喜歡的展廳。這里展示的是大家都非常喜愛的史前恐龍,它們地霸主恐龍、空中霸主翼龍、海洋霸主魚龍等,我還看到了世界最大的一窩恐龍蛋化石,亞洲體腔最大、最重的恐龍,世界上最小的`竊蛋龍,中國唯一的結(jié)節(jié)龍。之后又參觀了生物演化廳、古象廳、礦產(chǎn)資源廳等。
    雖然這次參觀的時間很短,可是我的收獲卻很多,不僅增長了知識還開闊了自己的視野。同學們,有時間你們也可以來看看,我保證你也會喜歡的。
    今天的第二節(jié)課,我們四年級前三個班去文化廣場參觀了博興縣博物館。
    我們參觀的博物館內(nèi)共有五個展館,第一個展館內(nèi)陳列著線刻菩薩、武定五年碑、大業(yè)四年碑、線刻石獅……;第二個展館內(nèi)陳列著地藏墓志、門砧、石財神、翁仲……;第三個展館內(nèi)有象牙化石、陶馬、陶俑、瓦當?shù)鹊?;第四個展館內(nèi)有書籍、工藝品等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最后一個展館陳列的是抗日戰(zhàn)爭以來的用過的武器、穿過的衣物等各種物品。
    我們整個參觀的過程中,解說員都給我做了耐心、細致的講解,時間過的真快,我們很快就參觀完了博物館。我們戀戀不舍的走出了博物館,但是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仿佛剛才完成了一個歷史的穿越,從悠久的歷史有來到了繁華的世界。通過這次學校組織的參觀,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我們家鄉(xiāng)的歷史,更感受到家鄉(xiāng)悠久的歷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也激發(fā)了我學習的熱情和探索的勇氣。我會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保護文物貨物文化遺產(chǎn),使我們的文化和優(yōu)良傳統(tǒng)一代代發(fā)揚下去,為家鄉(xiāng)的發(fā)展貢獻力量。
    雖然參觀的時間非常短暫,但是留給我思考和給我的力量是無限的,我會牢記歷史,珍惜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
    參觀故宮博物館有感篇十一
    走下公交車,我們就看見了博物館的外墻。博物館外邊是一條并不寬闊的“小馬路”,路上鋪著方形的小石塊,兩邊的樹全用齊腰高的石頭圍了起來,遠看像一只只盆景,路燈全是宮燈,整條馬路顯得干凈整潔。
    走進博物館大門,看到博物館的建筑和我們的住房不一樣,粉墻黛瓦,屋面和墻體用深灰色石材做成,與白墻相配,漂亮極了!
    參觀博物館要安檢,我?guī)Я艘粋€易拉罐飲料,誰知是不能帶進去的,所以我一下子把它喝完了,差點撐破了肚子。
    進去以后,我們先去參觀楊明義的“百橋圖”。他畫的橋全是水墨畫。我們看到了蘇州的許許多多的橋梁,有大橋、小橋,平橋、拱橋,木橋、石橋。我還看到了我們甪直老家旁邊的東美橋和太平橋,畫得像極了。蘇州是水之鄉(xiāng)、橋之都。“小橋流水,人家枕河”是人們印象蘇州時用得最多的詞,楊明義無論走到世界哪個地方,始終都在家鄉(xiāng)的橋頭上進行創(chuàng)作,所以才有“百橋圖”。
    我們還參觀了明清文人書齋雅物展、古代瓷器館、古代服飾館等,最后又參觀了“忠王府”。
    轉(zhuǎn)眼一個多小時過去了,雖然有一點累,但我學到了很多知識。
    參觀故宮博物館有感篇十二
    在11月21日這天,我們的王麗明老師帶領(lǐng)我們參觀了中國地質(zhì)博物館。中國地質(zhì)博物館創(chuàng)建于1916年,在與中國現(xiàn)代科學同步發(fā)端、發(fā)展的歷程中,積淀了豐厚的自然精華和文化遺存,以典藏系統(tǒng)、成果豐碩、陳列精美稱雄于亞洲同類博物館,并在世界范圍內(nèi)享有盛譽。中國地質(zhì)博物館收藏地質(zhì)標本20余萬件,涵蓋地學各個領(lǐng)域。中國地質(zhì)博物館位于西四,一個很熱鬧的充滿著老北京的風情的路段,所以占地面積并不大,但是里面豐富的礦物展覽讓我們大開眼界。老師和我們在地質(zhì)博物館的門口合了影然后入內(nèi)參觀。中國地質(zhì)博物館的基本陳列有,地球廳、礦物巖石廳、寶石廳、史前生物廳和國土資源廳。
    我們首先參觀了一樓的地球廳,一個巨大的地球儀首先映入眼簾,它繞地軸運動不停的轉(zhuǎn)動仿佛在向我們展示它巨大的力量。地球廳分為東西兩廳,東側(cè)展廳用模型的方式為我們展示了板塊運動、褶皺斷裂、火山、地震等地質(zhì)作用及其原理讓我們深深地體會到體會到了地球內(nèi)力作用的強大與奇妙,而那仿造的地震后的房屋更讓我們心驚膽戰(zhàn)。西展廳主要以介紹外動力地質(zhì)作用為主,并運用模型和多媒體設(shè)備向我們展示了水和風的地質(zhì)作用。這證明地球無論是內(nèi)力還是外力都是巨大無窮的,是足以讓我們敬畏的神秘力量。
    礦物巖石廳中有無數(shù)的礦物晶石,他們千奇百怪、五顏六色。這里有晶瑩剔透,璀璨奪目的寶石,有巧奪天工,各具特色的玉石雕刻。有造型奇特,栩栩如生的彩石制品,還有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的各種名硯,這里有世界最大的水晶王、巨型螢石方解石晶簇標本,精美的藍銅礦、辰砂、雄黃、白鎢礦、輝銻礦等中國特色礦物標本,以及各類繁多的寶石、玉石等一大批國家級珍品。通過它們的顏色特征我們還可以基本掌握寶石的鑒別方法,自己區(qū)分天然品與相似品、合成品與模仿品的本質(zhì)。在博物館里我們還可以在顯微鏡下放大并觀察一些礦物體的顯微結(jié)構(gòu),直觀地認識寶石。無論礦物還是晶石的形成,都有嚴格的要求,并且要經(jīng)歷成千上萬年甚至上億年才能形成一小塊,這足以說明它們有多么珍貴。
    在所有的展廳中,寶石廳展示的寶石、玉石、有機寶石、貴金屬等展品最使我們驚嘆和震撼。在這里我們了解到寶石按其價值特征可分為三大類,即高檔寶石、中檔寶石及低檔寶石。每一類寶石由于生長環(huán)境條件等方面的差異,形成各自獨有的特性。這些展品旁的文字說明非常簡潔,但是在課堂上老師曾經(jīng)講解過也用電腦向我們展示過,所以認起來并不吃力。使我們感慨的是,這些精美奇特的寶石標本生動的向人們訴說著它們在漫長的地質(zhì)歷史時期在自然界中所形成的原因,它們的感官特征及可供人們使用的特性。
    之后我們來到史前生物廳,在這里我們看到了許多動物的化石,古生物化石指是人類史前地質(zhì)歷史時期形成并賦存于地層中的生物遺體和活動遺跡,包括植物、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等化石及其遺跡化石。它是地球歷史的鑒證,是研究生物起源和進化等的科學依據(jù)。古生物化石不同于文物,它是重要的地質(zhì)遺跡,是我國寶貴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遺產(chǎn)。在展廳里,以生物進化過程中發(fā)生的重大事件為線索,系統(tǒng)的介紹了地球史前生物產(chǎn)生,進化,滅亡的過程。此外,該展廳還陳列了大型魚龍化石、“中華龍鳥”等原始鳥類系列化石,山頂洞人遺址中發(fā)掘的石器、石珠、骨針、骨飾,以及魚龍、中國安琪龍、翼龍化石的模型中國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的古人類化石——云南元謀人牙齒化石。在這里我們可以生動的體會到生物進化過程的艱難以及生物在大自然變化前的脆弱,以及時間匆匆流逝,讓我們不得不承認時間過得真的很快。
    國土資源廳分為四個部分,即土地資源--介紹了土壤的形成過程、我國土地資源分類、土地利用與土地管理制度。礦產(chǎn)資源--展示我國與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關(guān)系密切的主要礦種的產(chǎn)地以及礦產(chǎn)與人類關(guān)系、礦產(chǎn)資源的可持持續(xù)發(fā)展。我國的海洋資源--重點展示我國沿海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海底礦產(chǎn)資源、極地考察標本。我國的測繪工作—以我國的版圖作為主題,從測繪技術(shù)的發(fā)展歷史到測繪工作取得的成就。
    通過一個上午的參觀學習,作為博物館同行的我們受益匪淺,不僅學到了地質(zhì)科學/生命科學等方面的專業(yè)知識,也感受到了作為一個國家級的中國地質(zhì)博物館,歷史悠久、館藏豐富,陳列展覽內(nèi)容全面、形式飽有特色,尤其在展覽的主線設(shè)置、室內(nèi)景觀的布置、互動設(shè)施以及多媒體運用等方面融入了為觀眾服務(wù)的人文設(shè)計理念,是公眾接受科學教育的理想場所,也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參觀故宮博物館有感篇十三
    基地分會組織我們參觀了首都博物館。首博新館于20xx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正式投入使用。它集北京珍貴文化遺產(chǎn)和當代建筑成就于一體,是一座國際先進、國內(nèi)一流的大型綜合性博物館。北京國寶薈萃,首博收藏了一大批極具文化和藝術(shù)欣賞價值的歷史文物。在這里,我們不僅看到了歷代宮廷古瓷,還欣賞了名家翰墨;從溫潤玉器中體會古人對平安生活的向往,從古樸的青銅器遙想燕趙悲歌。3000多平方米的展廳,陳列了《古都北京歷史文化與城建》、《古都北京藝術(shù)精品展》、《京劇文化展》、《京都舊事老北京民俗展》,可謂是民族文化遺產(chǎn)的集中展示。
    我們興致勃勃地參觀了每一層的展覽。從戰(zhàn)國時代一直到民國解放時期的歷史文物一一陳列在櫥窗中,貨幣、撰文、玉器、碑文以及皇室專用物品。清朝盛世時期的街市微縮景觀圖全部用木頭雕刻,做工精細,工程繁雜,陳列了皇帝身穿的龍袍,每一針每一線都凝聚了制工者的智慧與辛勞。皇帝戴的金翼善冠制工相當考究,筆筒、帶勾、鳳釵、金簪、金鏨花飾件、紋鐲等全部是純金做的.,顯示了皇室生活的奢華,這些是當時的百姓望塵莫及的啊!
    四層是藝術(shù)精品展,古瓷的精品都在這里一覽無遺了,彩瓷、青花、黃釉等種類繁多。五層的民俗文化展最貼近百姓生活,當我們進入這個展廳時,感覺像回到了老北京,親切之感油然而生,看到這里立刻感覺到了做個北京人的自豪與驕傲。老北京的結(jié)婚習俗、過年習俗、包括生子的習俗讓我們這些生長在70后的人感到新鮮。結(jié)婚在老北京有其特有的程式,迎親儀仗隊、抬婚轎、抬聘禮、洞房花燭等一系列的程序,繁復又熱鬧非凡,新娘要穿鳳冠霞披,女孩子一輩子的大事就在這熱鬧非凡的氛圍中完成了。過年是中國的大節(jié)日,過去的百姓一年中最盼望的就是這個節(jié)了,從臘月二十三一直到大年三十每天都有事情做,送財神、買年畫、貼對聯(lián)、祭灶神,充滿了年味,大人孩子各個精神飽滿,迎接春節(jié)。老北京的街頭滿是熱鬧的景象,街頭賣藝人踩高蹺、舞扇、雜耍,一片太平盛世,體現(xiàn)了老百姓對平安生活的向往。
    非常感謝工會組織的這次活動,令我們大長見識,對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感到自豪,更加深化了我們的愛國主義思想以及民族自豪感。博物館濃縮了一個國家的文明精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參觀故宮博物館有感篇十四
    今天陽光明媚,我們學校組織了一個活動:參觀海軍展覽館。那里很棒!
    經(jīng)過5~10分鐘的車程,我們到達了海軍展覽館。這里有武器博物館、歷史博物館和貝殼博物館...
    我們先進了武器博物館,那里有各種武器:有各種地雷和大炮;有巨大的戰(zhàn)艦;和用來模擬戰(zhàn)斗的飛機...
    參觀完武器博物館,我又進入了歷史博物館。有精致的人物,迷你模型戰(zhàn)艦,還有槍炮盾牌等小武器。
    最后,我參觀了貝殼博物館。這里有各種大大小小的貝殼,美極了!有五顏六色的愛情殼,有木魚一樣的殼,有蝸牛殼一樣的殼……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個巨大的殼和模擬的`海底。那個巨大的貝殼可以做成很多漂亮的珍珠,串成項鏈。聽說可以延年益壽!那個模擬海底真美!有一些可愛的小烏龜,一些長滿刺的海膽,還有一些小貝殼。
    啊~太好了!貝殼館對面是一艘名叫海鷹的戰(zhàn)艦。
    參觀故宮博物館有感篇十五
    展廳里有地球廳、恐龍廳、生物演化廳等。我和爸爸先來到了地球廳,在地球廳里我知道了奧妙無垠的宇宙和地球許多知識。宇宙大約形成于150億年前,在經(jīng)歷了億萬年的時間之后形成了巨大的天體——星系、銀河系、太陽系等,他們和宇宙空間共同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星空世界。我們永遠也無法找到宇宙的盡頭在哪里。
    恐龍廳是我最喜歡的展廳。這里展示的是大家都非常喜愛的史前恐龍,它們地霸主恐龍、空中霸主翼龍、海洋霸主魚龍等,我還看到了世界最大的一窩恐龍蛋化石,亞洲體腔最大、最重的恐龍,世界上最小的.竊蛋龍,中國唯一的結(jié)節(jié)龍。之后又參觀了生物演化廳、古象廳、礦產(chǎn)資源廳等。
    雖然這次參觀的時間很短,可是我的收獲卻很多,不僅增長了知識還開闊了自己的視野。同學們,有時間你們也可以來看看,我保證你也會喜歡的。
    參觀故宮博物館有感篇十六
    今天是11月16日,我們穿著干凈整潔的校服,戴著鮮艷的紅領(lǐng)巾,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我們學校小記者團參觀了東平縣博物館!去的同學很多,心情都無比的激動。
    走進博物館我就被奇形怪狀的展物吸引了,有古代的錢幣,寶劍和各種青銅器,還有野人在原始時代生活的樣子,很逼真!老師說他們是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chuàng)造了幸福的生活,真的很了不起啊。
    我今天很開心,在博物館收獲了很多知識,我要把今天學到的知識回家講給妹妹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