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詩集的讀后感(通用16篇)

字號:

    寫讀后感時,要注意結(jié)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別人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讀后感需要我們先仔細閱讀原文,在閱讀過程中注意理解作者的觀點、論證手法和表達方式。讀后感應(yīng)當包含對作者觀點的理解、對內(nèi)容的評價和個人的感悟。在寫作過程中,我們可以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或其他閱讀體驗進行思考,用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出來。歡迎大家一起來閱讀以下讀后感,相互啟發(fā),相互學習。
    徐志摩詩集的讀后感篇一
    初識徐志摩還是那首詩"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那時的我還是一個不懂世故的懵懂小男孩,望著如此灑脫的詩句,內(nèi)心也不禁泛起漣漪,那是一種天性的思想泛濫,使我的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如今再次觀賞這部作品,卻發(fā)現(xiàn)那時的徐志摩少了份糾纏,多了些許奔放,淺露離別的憂傷,顯現(xiàn)了濃濃的浪漫情愫,他把濃郁的離愁深埋心底,用寥寥幾筆點化得淡雅、飄渺,全詩顯得飄逸而空靈,激起我對大學生活的深刻懷念,對職工生涯的無限憧憬。如果你覺得徐志摩對中國文學和世界文學的貢獻僅此而已的話,那么只能說明你眼界低見識短了。
    前不久,在空暇時間有幸拜讀了徐志摩的《偶然》一詩,全詩短短幾十字,深切的表達了詩人對偶遇之人的喜愛,卻又無可奈何而引發(fā)感嘆。由于受英國浪漫主義詩風的熏染,所以徐志摩的浪漫純正而不輕佻,高雅而不低俗,他的詩歌柔美、清麗、音韻和諧,表達了他對愛情、自由和美的追求。每每讀起他的這首詩歌都會激起我對美的無限追求,對偶遇的深切渴望。對于二十歲正直青春年少的我們而言,正處于抉擇的時段,這就要求我們學會發(fā)現(xiàn)美,只有擁有發(fā)掘美的眼睛,才能發(fā)現(xiàn)美,追求美,才能,感受美。對美的發(fā)現(xiàn)與創(chuàng)造源于對生活的向往與熱愛,徐志摩面對憤怒,沒有咆哮,沒有慷慨高歌,甚至沒有希望和恐懼,有的只是淡然灑脫的文字、迷惘的微笑、沉沉的靜視和對自然的依戀。用他的才能與行動告訴我們面對不如意的事需冷靜,樂觀,要豁達。
    徐志摩的作品使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對我而言,還是偏愛他的詩歌,他的浪漫主義,每每翻閱他的作品都會有不一樣的心境和感受,無論是他的為人還是作品都足以給我上一輩子的人生哲學。
    徐志摩以彼之細膩的心理捕捉,賦我纏綿的情感體會;以彼之行云流水的寫作風格,賦我酣暢淋漓的心靈洗禮;以彼之坦誠的語句,無畏的吶喊,賦我對人類精神的深刻思考。
    可惜,天才的詩人只在人世間短暫的停留,他的出現(xiàn)雖似一顆倏然劃過的流星,輕輕的來,又悄悄的走,但卻折射出奇異的光芒,留下為之動容的作品,留下令人陶醉的浪漫主義情懷,叫人懷念,令人難忘,正如他自己說的那樣: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來不去。
    徐志摩詩集的讀后感篇二
    《徐志摩詩集》內(nèi)容為:談話是詩,舉動是詩,畢生行徑都是詩——蔡元培如是評價徐志摩。徐志摩似乎生來就是為了寫詩的,他的詩貫徹了新月派詩人對詩歌節(jié)律美的追求,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意境優(yōu)美,富于變化,并追求藝術(shù)形式的整飭、華美,令人讀來回味無窮,心生向往?!缎熘灸υ娂肥珍浟俗髡摺对賱e康橋》、《沙揚娜拉》、《偶然》等數(shù)十首著名詩歌,愿讀者能從此中體會到詩歌之美。
    雪花的快樂。
    沙揚娜拉。
    落葉小唱。
    這是一個懦怯的世界。
    去吧。
    一星弱火。
    為要尋一個明星。
    不再是我的乖乖。
    我有一個戀愛。
    消息。
    夜半松風。
    月下雷峰影片。
    滬杭車中。
    難得。
    古怪的世界。
    天國的消息。
    鄉(xiāng)村里的音籟。
    她是睡著了。
    朝霧里的小草花。
    在那山道旁。
    石虎胡同七號。
    先生!先生!
    殘詩。
    蓋上幾張油紙。
    太平景象。
    灰色的人生。
    破廟。
    白旗。
    翡冷翠的一夜。
    呻吟語。
    “我要你”
    她怕他說出口。
    偶然。
    珊瑚。
    變與不變。
    丁當——清新。
    我來揚子江邊買一把蓮蓬。
    客中。
    三月十?深夜大沽口外。
    半夜深巷琵琶。
    決斷。
    最后的那一天。
    起造一座墻。
    白須的海老兒。
    再休怪我的臉沉。
    再不見雷峰。
    大帥(戰(zhàn)歌之一)。
    人變獸(戰(zhàn)歌之二)。
    梅雪爭春。
    “這年頭活著不易”
    西伯利亞。
    西伯利亞道中憶西湖秋雪庵蘆色作歌。
    在哀克剎脫教堂前(exeter)。
    一個厭世人的墓志銘。
    在火車中一次心軟。
    圖下的老江。
    兩位太太。
    海韻。
    蘇蘇。
    又一次試驗。
    運命的邏輯。
    “罪與罰”(一)。
    “罪與罰”(二)。
    獻詞。
    我等候你。
    春的投生。
    拜獻。
    渺小。
    闊的海。
    泰山。
    猛虎。
    “他眼里有你”
    在不知名的道旁(印度)。
    車上。
    車眺。
    再別康橋。
    干著急。
    秋蟲。
    怨得。
    深夜。
    季候。
    杜鵑。
    黃鸝。
    山中。
    給——。
    一塊晦色的`路碑。
    歌
    誄詞。
    枉然。
    生活。
    殘春。
    殘破。
    活該。
    卑微。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哈代。
    哈代八十六歲誕日自述。
    一個?期。
    云游。
    火車擒住軌。
    你去。
    在病中。
    雁兒們。
    鯉跳。
    別擰我,疼。
    領(lǐng)罪。
    難忘。
    一九三〇年春。
    羅米歐與朱麗葉。
    奧文滿壘狄斯的詩。
    下面由畢業(yè)生網(wǎng)小編為大家精選一首詩,殘春。希望,你們能從中體會到徐志摩的詩歌之美。
    《殘春》----徐志摩。
    昨天我瓶子里斜插著的桃花。
    是朵朵媚笑在美人的腮邊掛;。
    今兒它們?nèi)土祟^,全變了相:--。
    紅的白的尸體倒懸在青條上。
    窗外的風雨報告殘春的運命,
    喪鐘似的音響在黑夜里叮嚀:
    “你那生命的瓶子里的鮮花也。
    變了樣:艷麗的尸體,誰給收殮?”
    賞析:這首詩原本寫的是花瓶插著桃花,但是,窗外的風雨在報喪,鮮花總是免不了變成了“艷麗的尸體”。而殘春對桃花的傷感,也觸發(fā)了作者內(nèi)心對舊愛的宿厭,同時仲夏狂熱的愛已經(jīng)在萌發(fā)、滋長,有著對愛的幻滅感。因此,《殘春》清清地吟唱,純純地敘來,更多的是在感嘆落花流水春去也的復雜心情,既不舍得且又不甘心的無奈。不知何故,品完《殘春》,心理總有莫名的悲鳴。春天本該是一個生機盎然的季節(jié),但詩人徐志摩為何寫出來的卻是另一種透心的悲涼?春天,雖然是一個賦予生機的季節(jié),但它總有歸盡的時候,正如自然界中的花開花落,有始有終。不過從我個人來看,作者似乎更像是在述說人生的短暫。
    徐志摩詩集的讀后感篇三
    第一次接觸徐志摩,是他的那首《再別康橋》,“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第一次感覺,詩是這么美!
    后來才慢慢發(fā)現(xiàn)他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謎一般地傳奇人物,因為他的詩文,因為他的情愛,更因為他的云游。我也試著走進他矛盾雜糅繁復奇特的世界,去感受他那顆在理想與現(xiàn)實、飛揚與墮落中冒險的靈魂。
    他的詩文大多是與自己的情與愛,當我看到這些的時候,感覺他就像是一個躲在象牙塔內(nèi)吟風弄月自怨自艾的詩人。后來。我發(fā)現(xiàn)我錯了。當1922年他帶著“康橋”式的浪漫激情與救國救民的'愿望回到祖國同時,他的理想主義卻碰了壁。他看到了現(xiàn)代文明掩蓋下的虛偽、狡詐、猜忌、殘酷的社會現(xiàn)象,他一次次地剖析自我、剖析社會、攻擊齷齪的政治,急切想開出救國良方。終其一生,他始終是個愛國主義者,就算是在病苦的日子里。在實際生活重重壓迫下,他仍然并不絕望,并不悲觀,在極深刻的底里。我那時還摸找了希望?!?BR>    他和陸小曼的愛情長久地為世人所羨慕,又不斷地遭世人的非議。在那個年代里,包辦婚姻是再平常不過的,他為了純潔的理想的愛不惜掀起極大的家庭糾紛,甘冒天下之大不韙,這在當時是罕有僅有的。這讓我感覺他很酷,有個性,是個至情至性的人。
    他的云游更是我心中向往的理想生游。他拋卻了美國的物質(zhì)文明和哥倫比亞的大學博士頭街。他獨自一人飄揚過海到美國大學去散步、劃船、抽煙、看閑書……過著一種實在而愜意的生活。這種“云游”生活默默地滋養(yǎng)了他的胸襟和情懷,建議了崇尚自然的自由理想。
    我從他“如飛”般的詩中看到了一種追求自由美好幸福的精神,我想這便是我吸引我的地方。
    教師點評:
    徐志摩是現(xiàn)代詩人、散文家,浪漫一生、才華橫溢。閱讀學習徐志摩的詩對提高文學素養(yǎng)大有裨益。作者的讀后感講述了徐的詩,徐的情愛,徐的“云游”,徐的追求,以及從中透露出的至情至性,基本把握了徐的主要精神氣質(zhì)。
    徐志摩詩集的讀后感篇四
    (一)。
    深深的在深夜里坐著:
    當窗有一團不圓的光亮,
    風挾著灰土,在大街上。
    小巷里奔跑:
    我要在枯禿的筆尖上裊出。
    一種殘破的殘破的音調(diào),
    為要抒寫我的殘破的思潮。
    (二)。
    深深的在深夜里坐著:
    生尖角的夜涼在窗縫里。
    妒忌屋內(nèi)殘余的暖氣,
    也不饒恕我的肢體:
    但我要用我半干的墨水描成。
    一些殘破的殘破的花樣,
    因為殘破,殘破是我的思想。
    (三)。
    深深的在深夜里坐著,
    左右是一些丑怪的鬼影:
    焦枯的落魄的樹木。
    在冰沉沉的河沿叫喊,
    比著絕望的姿勢,
    正如我要在殘破的意識里。
    重興起一個殘破的天地。
    (四)。
    深深的在深夜里坐著,
    閉上眼回望到過去的云煙;
    啊,她還是一枝冷艷的白蓮,
    斜靠著曉風,萬種的玲瓏;
    但我不是陽光,也不是露水,
    我有的只是些殘破的呼吸,
    如同封鎖在壁椽間的群鼠。
    追逐著,追求著黑暗與虛無!
    2、《起造一座墻》。
    你我千萬不可褻瀆那一個字,
    別忘了在上帝跟前起的誓。
    我不僅要你最柔軟的柔情,
    蕉衣似的永遠裹著我的心;
    我要你的愛有純鋼似的強,
    在這流動的生里起造一座墻;
    任憑秋風吹盡滿園的黃葉,
    任憑白蟻蛀爛千年的畫壁;
    就使有一天霹靂震翻了宇宙,――。
    也震不翻你我“愛墻”內(nèi)的自由!
    3、《殘詩》。
    怨誰?怨誰?這是青天里打雷?
    關(guān)著,鎖上;
    趕明兒瓷花磚上堆灰!
    別瞧這白石臺階兒光潤,趕明兒,唉,
    石縫里長草,
    石上松上青青的全是莓!
    那廊下的青玉缸里養(yǎng)著魚,真鳳尾,
    可還有誰給換水,
    誰給撈草,誰給喂?
    要不了三五天準翻著白肚鼓著眼,
    不浮著死,
    也就讓冰分兒壓一個扁!
    頂可憐是那幾個紅嘴綠毛的鸚哥,
    讓娘娘教得頂乖,會跟著洞簫唱歌,
    真嬌養(yǎng)慣,喂食一遲,
    就叫人名兒罵,
    現(xiàn)在,您叫去!
    就剩空院子給您答話!。
    4、《翡冷翠的一夜》。
    你真的走了,明天?那我,那我,。
    你也不用管,遲早有那一天;
    你愿意記著我,就記著我,
    要不然趁早忘了這世界上。
    有我,省得想起時空著惱,
    只當是一個夢,一個幻想;
    只當是前天我們見的殘紅,
    怯憐憐的在風前抖擻,一瓣,
    兩瓣,落地,叫人踩,變泥。
    唉,叫人踩,變泥――變了泥倒干凈,
    這半死不活的才叫是受罪,
    看著寒傖,累贅,叫人白眼――。
    天呀!你何苦來,你何苦來。
    我可忘不了你,那一天你來,
    就比如黑暗的前途見了光彩,
    你是我的先生,我愛,我的恩人,
    你教給我什么是生命,什么是愛,
    你驚醒我的昏迷,償還我的天真。
    沒有你我哪知道天是高,草是青?
    你摸摸我的心,它這下跳得多快;
    再摸我的臉,燒得多焦,虧這夜黑。
    看不見;愛,我氣都喘不過來了,
    別親我了;我受不住這烈火似的活,
    這陣子我的靈魂就象是火磚上的。
    熟鐵,在愛的槌子下,砸,砸,火花。
    四散的飛灑。我暈了,抱著我,
    愛,就讓我在這兒清靜的園內(nèi),
    閉著眼,死在你的胸前,多美!
    頭頂白樹上的風聲,沙沙的,
    算是我的喪歌,這一陣清風,
    橄欖林里吹來的,帶著石榴花香,
    就帶了我的靈魂走,還有那螢火,
    多情的殷勤的螢火,有他們照路,
    我到了那三環(huán)洞的橋上再停步,
    聽你在這兒抱著我半暖的身體,
    悲聲的叫我,親我,搖我,咂我,。
    我就微笑的再跟著清風走,
    隨他領(lǐng)著我,天堂,地獄,哪兒都成,
    反正丟了這可厭的人生,實現(xiàn)這死。
    在愛里,這愛中心的死,不強如。
    五百次的投生?。自私,我知道,
    可我也管不著。你伴著我死?
    什么,不成雙就不是完全的“愛死”,
    要飛升也得兩對翅膀兒打伙,
    進了天堂還不一樣的要照顧,
    我少不了你,你也不能沒有我;
    要是地獄,我單身去你更不放心,
    你說地獄不定比這世界文明。
    (雖則我不信,)象我這嬌嫩的花朵,
    難保不再遭風暴,不叫雨打,
    那時候我喊你,你也聽不分明,――。
    那不是求解脫反投進了泥坑,
    倒叫冷眼的鬼串通了冷心的人,
    笑我的命運,笑你懦怯的粗心?
    這話也有理,那叫我怎么辦呢?
    活著難,太難就死也不得自由,
    我又不愿你為我犧牲你的前程。
    唉!你說還是活著等,等那一天!
    有那一天嗎?――你在,就是我的信心;
    可是天亮你就得走,你真的忍心。
    丟了我走?我又不能留你,這是命;
    但這花,沒陽光曬,沒甘露浸,
    不死也不免瓣尖兒焦萎,多可憐!
    你不能忘我,愛,除了在你的心里,
    我再沒有命;是,我聽你的話,我等,
    等鐵樹兒開花我也得耐心等;
    愛,你永遠是我頭頂?shù)囊活w明星:
    要是不幸死了,我就變一個螢火,
    在這園里,挨著草根,暗沉沉的飛,
    黃昏飛到半夜,半夜飛到天明,
    只愿天空不生云,我望得見天。
    天上那顆不變的大星,那是你,
    但愿你為我多放光明,隔著夜,
    隔著天,通著戀愛的靈犀一點。
    5、《最后的那一天》。
    在春風不再回來的那一年,
    在枯枝不再青條的那一天,
    那時間天空再沒有光照,
    只黑蒙蒙的妖氛彌漫著。
    太陽,月亮,星光死去了的空間;
    在一切標準推翻的那一天,
    在一切價值重估的那時間:
    暴露在最后審判的威靈中。
    一切的虛偽與虛榮與虛空:
    赤裸裸的靈魂們匍匐在主的跟前;――。
    我愛,那時間你我再不必張皇,
    更不須聲訴,辨冤,再不必隱藏,――。
    你我的心,象一朵雪白的并蒂蓮,
    在愛的青梗上秀挺,歡欣,鮮妍,――。
    在主的跟前,愛是唯一的榮光。
    6、《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zhuǎn)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7、《我有一個戀愛》。
    我有一個戀愛;――。
    我愛天上的明星;
    我愛他們的晶瑩:
    人間沒有這異樣的神明。
    在冷峭的暮冬的黃昏,
    在寂寞的灰色的清晨。
    在海上,在風雨后的山頂――。
    永遠有一顆,萬顆的明星!
    山澗邊小草花的知心,
    高樓上小孩童的歡欣,
    旅行人的燈亮與南針:――。
    萬萬里外閃爍的精靈!
    我有一個破碎的魂靈,
    像一堆破碎的水晶,
    散布在荒野的枯草里――。
    飽啜你一瞬瞬的殷勤。
    人生的冰激與柔情,
    我也曾嘗味,我也曾容忍;
    有時階砌下蟋蟀的秋吟,
    引起我心傷,逼迫我淚零。
    我袒露我的坦白的胸襟,
    獻愛與一天的明星,
    任憑人生是幻是真。
    地球在或是消派――。
    大空中永遠有不昧的明星!
    8、《月下雷峰影片》。
    我送你一個雷峰塔影,
    滿天稠密的黑云與白云;
    我送你一個雷峰塔頂,
    明月瀉影在眠熟的波心。
    深深的黑夜,依依的塔影,
    團團的月彩,纖纖的波鱗――。
    假如你我蕩一支無遮的小艇,
    假如你我創(chuàng)一個完全的夢境!
    9、《康橋再會吧》。
    康橋,再會吧;
    我心頭盛滿了別離的情緒,
    你是我難得的知己,我當年。
    辭別家鄉(xiāng)父母,登太平洋去,
    (算來一秋二秋,已過了四度。
    春秋,浪跡在海外,美土歐洲)。
    扶桑風色,檀香山芭蕉況味,
    平波大海,開拓我心胸神意,
    如今都變了夢里的山河,
    渺茫明滅,在我靈府的底里;
    我母親臨別的淚痕,她弱手。
    向波輪遠去送愛兒的巾色,
    海風咸味,海鳥依戀的雅意,
    盡是我記憶的珍藏,我每次。
    摩按,總不免心酸淚落,便想。
    理篋歸家,重向母懷中匐伏,
    回復我天倫摯愛的幸福;
    我每想人生多少跋涉勞苦,
    多少犧牲,都只是枉費無補,
    我四載奔波,稱名求學,畢竟。
    在知識道上,采得幾莖花草,
    在真理山中,爬上幾個峰腰,
    鈞天妙樂,曾否聞得,彩紅色,
    可仍記得?――但我如何能回答?
    我但自喜樓高車快的文明,
    不曾將我的心靈污抹,今日。
    我對此古風古色,橋影藻密,
    依然能坦胸相見,惺惺惜別。
    康橋,再會吧!
    你我相知雖遲,然這一年中。
    我心靈革命的怒潮,盡沖瀉。
    在你嫵媚河身的兩岸,此后。
    清風明月夜,當照見我情熱。
    狂溢的舊痕,尚留草底橋邊,
    明年燕子歸來,當記我幽嘆。
    音節(jié),歌吟聲息,縵爛的云紋。
    霞彩,應(yīng)反映我的思想情感,
    此日撤向天空的戀意詩心,
    贊頌?zāi)蚂o騰輝的晚景,清晨。
    富麗的溫柔;聽!那和緩的鐘聲。
    解釋了新秋涼緒,旅人別意,
    我精魂騰躍,滿想化人音波,
    震天徹地,彌蓋我愛的康橋,
    如慈母之于睡兒,緩抱軟吻;
    康橋!汝永為我精神依戀之鄉(xiāng)!
    此去身雖萬里,夢魂必常繞。
    汝左右,任地中海疾風東指,
    我亦必紆道西回,瞻望顏色;
    歸家后我母若問海外交好,
    我必首數(shù)康橋,在溫清冬夜。
    蠟梅前,再細辨此日相與況味;
    設(shè)如我星明有福,素愿竟酬,
    則來春花香時節(jié),當復西航,
    重來此地,再撿起詩針詩線,
    繡我理想生命的鮮花,實現(xiàn)。
    年來夢境纏綿的銷魂足跡,
    散香柔韻節(jié),增媚河上風流;
    故我別意雖深,我愿望亦密,
    昨宵明月照林,我已向傾吐。
    心胸的蘊積,今晨雨色凄清,
    小鳥無歡,難道也為是悵別。
    情深,累藤長草茂,涕淚交零!
    康橋!山中有黃金,天上有明星,
    人生至寶是情愛交感,即使。
    山中金盡,天上星散,同情還。
    永遠是宇宙間不盡的黃金,
    不昧的明星;賴你和悅寧靜。
    的環(huán)境,和圣潔歡樂的光陰,
    我心我智,方始經(jīng)爬梳洗滌,
    靈苗隨春草怒生,沐日月光輝,
    聽自然音樂,哺啜古今不朽。
    ――強半汝親栽育――的文藝精英;
    恍登萬丈高峰,猛回頭驚見。
    真善美浩瀚的光華,覆翼在。
    人道蠕動的下界,朗然照出。
    生命的經(jīng)緯脈絡(luò),血赤金黃,
    盡是愛主戀神的辛勤手績;
    康橋!你豈非是我生命的泉源?
    你惠我珍品,數(shù)不勝數(shù);最難忘。
    騫士德頓橋下的星磷壩樂,
    彈舞殷勤,我常夜半憑闌干,
    傾聽牧地黑野中倦牛夜嚼,
    水草間魚躍蟲嗤,輕挑靜寞;
    難忘春陽晚照,潑翻一海純金,
    淹沒了寺塔鐘樓,長垣短堞,
    千百家屋頂煙突,白水青田,
    難忘茂林中老樹縱橫;巨干上。
    黛薄茶青,卻教斜刺的朝霞,
    抹上些微胭脂春意,忸怩神色;
    難忘七月的黃昏,遠樹凝寂,
    象墨潑的山形,襯出輕柔螟色,
    密稠稠,七分鵝黃,三分桔綠,
    那妙意只可去秋夢邊緣捕捉;
    難忘榆蔭中深宵清囀的詩禽,
    一腔情熱,教玫瑰噙淚點首,
    滿天星環(huán)舞幽吟,款住遠近。
    浪漫的夢魂,深深迷戀香境;
    難忘村里姑娘的腮紅頸白;
    難忘屏繡康河的垂柳婆娑,
    娜娜的克萊亞,碩美的校友居;
    ――但我如何能盡數(shù),總之此地。
    人天妙合,雖微如寸芥殘垣,
    亦不乏純美精神:流貫其間,
    而此精神,正如宛次宛土所謂。
    “通我血液,浹我心臟,”有“鎮(zhèn)馴。
    矯飭之功”;我此去雖歸鄉(xiāng)土,
    而臨行怫怫,轉(zhuǎn)若離家赴遠;
    康橋!我故里聞此,能弗怨汝。
    僭愛,然我自有讜言代汝答付;
    我今去了,記好明春新楊梅。
    上市時節(jié),盼望我含笑歸來,
    再見吧,我愛的康橋。
    10、《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橋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蒿,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云彩。
    11、《黃鸝》。
    一掠顏色飛上了樹。
    “看,一只黃鸝!”有人說。
    翹著尾尖,它不作聲,
    艷異照亮了濃密――。
    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熱情,
    等候它唱,我們靜著望,
    怕驚了它。但它一展翅,
    沖破濃密,化一朵彩云;
    它飛了,不見了,沒了――。
    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熱情。
    12、《生活》。
    陰沉,黑暗,毒蛇似的蜿蜒,
    生活逼成了一條甬道:
    一度陷入,你只可向前,
    手捫索著冷壁的粘潮,
    在妖魔的臟腑內(nèi)掙扎,
    頭頂不見一線的天光。
    這魂魄,在恐怖的壓迫下,
    除了消滅更有什么愿望?
    13、我等候你。
    我等侯你。
    我望著戶外的昏黃。
    如同望著將來,
    我的心震盲了我的聽。
    你怎還不來?希望。
    在每一秒鐘上允許開花。
    我守候著你的步履,
    你的笑語,你的臉,
    你的柔軟的發(fā)絲,
    守候著你的'一切,
    希望在每一秒鐘上。
    枯死――你在哪里?
    我要你,要得我心里生痛,
    我要你的火焰似的笑,
    要你的靈活的腰身,
    你的發(fā)上眼角的飛星;。
    我陷落在迷醉的氛圍中,
    像一座島,
    在蟒綠的海濤問,不自主的在浮沉?
    喔,我迫切的想望你的來臨,想望那一朵神奇的優(yōu)曇開上時間的頂尖!
    你為什么不來,忍心的?
    你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你這不來于我是致命的一擊,
    打死我生命中乍放的陽春,
    教堅實如礦里的鐵的黑暗,
    壓迫我的思想與呼吸;。
    打死可憐的希冀的嫩芽,
    把我,囚犯似的,交付給妒與愁苦,生的羞慚與絕望的慘酷。
    這也許是癡。竟許是癡。
    我信我確然是癡;。
    但我不能轉(zhuǎn)撥一支已然定向的舵,
    萬方的風患都不客許我猶豫――。
    我不能回頭,運命軀策著我!
    我也知道這多半是走向毀滅的路,但為了你,為了你我什么也都甘愿;。
    這不僅我的熱情,
    我的僅有的理性亦如此說。
    癡!想碟碎一個生命的纖微為要感動一個女人的心!
    想博得的,能博得的,至多是她的一滴淚,她的一陣心酸,
    竟許一半聲漠然的冷笑;。
    但我也甘愿,即使我粉身的消息傳到她的心里如同傳給一塊頑石,
    她把我看作一只地穴里的鼠,一條蟲,
    我還是甘愿!
    癡到了真,是無條件的,
    上帝他也無法調(diào)回一個癡定了的心如同一個將軍,有時調(diào)回已上死線的士兵。
    枉然,一切都是枉然,
    你的不來是不容否認的實在,雖則我心里燒著潑旺的火,
    饑渴著你的一切,
    你的發(fā),你的笑,你的手腳;。
    任何的癡想與祈禱不能縮短一小寸你我間的距離!
    戶外的昏黃已然,
    凝聚成夜的烏黑,
    樹枝上掛著冰雪,
    鳥雀們典去了它們的啁啾,
    沉默是這一致穿孝的宇宙。
    鐘上的針不斷的比著玄妙的手勢,像是指點,像是同情,像是嘲諷,
    每一次到點的打動,我聽來是我自己的心的活埋的喪鐘。
    14、《在山的那道旁》。
    在那山道旁,一天霧??的朝上,
    初生的小藍花在草叢里窺覷,
    我送別她歸去,與她在此分離,
    在青草里飄拂,她的潔白的裙衣。
    我不曾開言,她亦不曾告辭,
    駐足在山道旁,我暗暗的尋思,
    “吐露你的秘密,這不是最好時機?”
    露沾的小草花,仿佛惱我的遲疑。
    為什么遲疑,這是最后的時機,
    在這山道旁,在這霧盲的朝上?
    收集了勇氣,向著她我旋轉(zhuǎn)身去:
    但是啊,為什么她這滿眼凄惶了。
    我咽住了我的話,低下了我的頭,
    水灼與冰激在我的心胸間回蕩,
    啊,我認識了我的命運,她的憂愁,
    在這濃霧里,在這凄清的道旁!
    在那天朝上,在霧茫茫的山道旁,
    新生的小藍花在草叢里睥睨。
    我目送她遠去,與她從此分離。
    在青草間飄拂,她那潔白的裙衣!
    15、《月下待杜鵑不來》。
    看一回凝靜的橋影,
    數(shù)一數(shù)螺鈿的波紋,
    我倚暖了石欄的青苔,
    青苔涼透了我的心坎;
    月兒,你休學新娘羞,
    把錦被掩蓋你光艷首,
    你昨宵也在此勾留,
    可聽她允許今夜來否?
    聽遠村寺塔的鐘聲,
    象夢里的輕濤吐復收,
    省心海念潮的漲歇,
    依稀漂泊踉蹌的孤舟!
    水粼粼,夜冥冥,思悠悠,
    何處是我戀的多情友,
    風颼颼,柳飄飄,榆錢斗斗,
    令人長憶傷春的歌喉。
    徐志摩詩集的讀后感篇五
    詩是最真實的徐志摩,讀他的詩,讀他的人,讀那如云般偶爾投影的一生。
    1931年,詩人徐志摩和妻子陸小曼的最后一面是在一場爭吵中結(jié)束的,為了省錢,也為了能趕上林徽因的演講,他搭乘了郵政班機飛返北平,災(zāi)難由此降臨。徐志摩的一生就如他寫的詩——“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而投影在你的波心”,最后他果然化為了天上一片自由的云彩,而他留下的`詩以及他那如詩般真摯的情懷、如詩般曲折的人生卻久久縈繞人心。本書收入了他出版過的所有詩集:《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及所有散落在外的詩歌和譯詩。詩是最真實的徐志摩。
    從中國現(xiàn)代詩歌藝術(shù)的發(fā)展來看,徐志摩的詩是有著積極影響的,他的詩在藝術(shù)形式上富于變化,但又不失整飭;語言清新,洗煉,以口語入詩,但又不失文雅;音樂性強,但又不囿于韻腳,而追求的是內(nèi)在的節(jié)奏感和旋律美。他的詩音韻和諧、格調(diào)輕快,富有意境美,情...
    作者簡介······。
    徐志摩(1897.1.15~1931.11.19),現(xiàn)代詩人、散文家。漢族,浙江海寧市硤石鎮(zhèn)人。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美國時改名志摩。曾經(jīng)用過的筆名: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19畢業(yè)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讀于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19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1]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jīng)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
    徐志摩詩集的讀后感篇六
    初識徐志摩還是那首詩“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那時的我還是一個不懂世故的懵懂小男孩,望著如此灑脫的詩句,內(nèi)心也不禁泛起漣漪,那是一種天性的思想泛濫,使我的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如今再次觀賞這部作品,卻發(fā)現(xiàn)那時的徐志摩少了份糾纏,多了些許奔放,淺露離別的憂傷,顯現(xiàn)了濃濃的浪漫情愫,他把濃郁的離愁深埋心底,用寥寥幾筆點化得淡雅、飄渺,全詩顯得飄逸而空靈,激起我對大學生活的深刻懷念,對職工生涯的無限憧憬。如果你覺得徐志摩對中國文學和世界文學的貢獻僅此而已的話,那么只能說明你眼界低見識短了。
    前不久,在空暇時間有幸拜讀了徐志摩的《偶然》一詩,全詩短短幾十字,深切的表達了詩人對偶遇之人的喜愛,卻又無可奈何而引發(fā)感嘆。由于受英國浪漫主義詩風的熏染,所以徐志摩的浪漫純正而不輕佻,高雅而不低俗,他的詩歌柔美、清麗、音韻和諧,表達了他對愛情、自由和美的追求。每每讀起他的這首詩歌都會激起我對美的無限追求,對偶遇的深切渴望。對于二十歲正直青春年少的我們而言,正處于抉擇的時段,這就要求我們學會發(fā)現(xiàn)美,只有擁有發(fā)掘美的眼睛,才能發(fā)現(xiàn)美,追求美,才能,感受美。對美的發(fā)現(xiàn)與創(chuàng)造源于對生活的向往與熱愛,徐志摩面對憤怒,沒有咆哮,沒有慷慨高歌,甚至沒有希望和恐懼,有的只是淡然灑脫的文字、迷惘的微笑、沉沉的靜視和對自然的依戀。用他的才能與行動告訴我們面對不如意的事需冷靜,樂觀,要豁達。
    徐志摩的作品使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對我而言,還是偏愛他的詩歌,他的浪漫主義,每每翻閱他的作品都會有不一樣的心境和感受,無論是他的為人還是作品都足以給我上一輩子的人生哲學。
    徐志摩詩集的讀后感篇七
    一段凄美傳奇的愛情故事總是能讓世人銘記稱頌,不管是羅密歐與朱麗葉,還是梁山伯與祝英臺,之所以流傳于世與人們對純粹愛情的向往是分不開的。我也不免流于俗套,對于林徽因與徐志摩的愛戀故事真真是戀極了!因此我從不放過任何能了解這段故事的機會,從早先的聽說,到后來的《林徽因傳》,再是她與他的作品,但是終究是一種朦朧不清的感覺,如霧里看花,云中看月,我是一定想探個究竟,所以當我在圖書館看到這本書不免興奮,今日總算是看完了,終于是對這段徐林之戀有了些了解,除此之外,卻也多了些其他的想法,細細道來。
    我所讀《徐志摩傳》乃韓山石老先生所著,對于韓老我只是聽過其名,卻從未讀過他所寫之作品。這本書雖是個人傳書,卻采用了紀傳體的形式,可謂新奇,效果卻也奇佳,至少在我看來是這樣的。雖然書中分篇獨立,但是全讀下來,詩哲生平卻也一目了然,相對于傳統(tǒng)的人物傳記有過之而無不及啊!
    此書內(nèi)容詳實,所述歷史幾有可考之處,相對于之前我所讀之《林徽因傳》,這本書則更為人可信,韓老的嚴謹也讓小輩不甚敬仰。此書也絕大多數(shù)的筆墨不是在徐林之戀上,多講徐志摩生平所做之事所交之友,看書時更像是置身其中,看到的是近一個世紀前的種種畫面。我卻也無憾之處,從書中我認識了一個更為完整的徐志摩,而不僅僅是一段愛情故事中的男主角,也讓我更加明白為什么徐林之間會有這么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
    徐志摩無疑使上個世紀二十年代文壇上最璀璨的新星,他的才氣讓太多的人折服。然而讓我更為贊嘆喜愛的是他的性格和處世之態(tài)。他在文字上的驕傲,在交友中的溫和,在生活中的率真,在愛情中的稚氣和執(zhí)著,這些都讓我太喜歡他了,我覺得我跟他有相似之處卻遠不如他,他就像是我最希望成為的卻沒能成為的那種人,所以我想如果我跟他生活在一個年代里,我也會毫無疑問的愛上他。鑒于這種種的種種,再加上林徽因的那一份溫婉驕傲和豆蔻初開時的懵懂,那一份令我心醉神往的徐林之戀為什么會發(fā)生也就明白了。
    除了徐林之戀,這本書讓我收獲了其他的東西,也使得我的思想有所提升。在作者將志摩之人生娓娓道來之際,我看到了那個世紀的有志之士們的生活狀態(tài),雖說不至于是當頭棒喝卻也有鞭策之用。一如胡適王賡之徒,哪一個不曾留學歸來,當他們十六七歲便漂洋過海求學在外,想想現(xiàn)如今的我們十六七歲都在干什么,便不禁自覺汗顏。那些同徐志摩一樣被歷史銘記之人,無不走在歷史的最前端,刻畫著一段歷史的痕跡。不論教授作者,亦或是在校學生,他們游歷講學,辦報出刊,談?wù)搰隆V劢裣?,我想不必說一堆學生聚在一起談?wù)搰掖笫抡b讀文章了,就連看新聞聯(lián)播都成了一件可笑之事,就更不會多有靜心創(chuàng)作文學之類了。這樣的一種境況與改革開放之后重理抑文不無關(guān)聯(lián)吧!用更為激進的一種觀點來說,這未必不是歷史問題?,F(xiàn)今社會下的浮夸與冷漠,大多數(shù)的人都矛頭直指,可是在利益面前,連這整個國家都有所偏向,又有多少能夠堅定的堅守原則呢,也許我的說法過于激烈了,但我卻認為不失其理,我們是真的該好好的反思一下了!
    韓老的這本書確實是一本好書,講述的已不僅僅是一個人的歷史,而是那一個時代文人的歷史??!
    徐志摩詩集的讀后感篇八
    假期中,有兩篇文章讓我記憶猶新,一篇是《我所知道的康橋》,教我寫作。另一篇是《賦得永久的悔》,教我感恩。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大多數(shù)人都知道這句情詩,而徐志摩先生更是家喻戶曉。每當讀到徐志摩先生寫的詩亦或散文,總是很榮幸。
    他是位才華橫溢的作家,他的作品用詞嚴謹,生動形象,尤其是《再別康橋》,他的妙筆勾勒出來的康橋之景,讓人如臨其境,心曠神怡?!肮P下生花”一詞用在他的作品上,更是再合適不過了。
    讀到這篇文章,我仿佛跟著徐志摩先生的視角,領(lǐng)略對他意義不一般的景點,那就是康橋?!翱匆换啬o的橋影,數(shù)一數(shù)螺鈿的波紋:青苔涼透了我的心坎;”我閉上眼,先摸一摸書上的文字,感受隱約的橋影,再摸一摸書口,勝似一陣陣水波紋,接著我摸一摸書封面,覺得有一絲清涼。聲臨其境,我仿佛就是來到了康橋,來到了這個讓徐志摩先生的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座橋。
    分不清是康橋因他的文字而麗,還是他的文字因康橋而活。
    賦得永久的悔——作者季羨林先生是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中國當代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梵文和巴利文專家。我想,對于如此美好的身份,作者肯定也會很滿意吧。
    文中倒數(shù)第二個段,最后幾句。告訴了答案“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么名譽,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榮,都比不上待在母親身邊,即使她一字也不識?!弊髡邲]有為自己的多重身份感到驕傲,反而愿意用這一切換來母親的笑容。娓娓道來的人間之情,感人肺腑。
    讀完全文,我感受到了作者對他的母親的“永久的悔”。半夜作者時常在夢中驚醒,渴望在夢中見上母親一面,卻是“現(xiàn)在我回憶起來,連母親的面影都是迷離模糊的,沒有一個清晰的輪廓?!蔽蚁?,那種痛徹心扉的滋味,實在不好受。
    所以,要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光,不做讓自己后悔的事。
    徐志摩詩集的讀后感篇九
    初識徐志摩還是那首詩“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那時的我還是一個不懂世故的懵懂小男孩,望著如此灑脫的詩句,內(nèi)心也不禁泛起漣漪,那是一種天性的思想泛濫,使我的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如今再次觀賞這部作品,卻發(fā)現(xiàn)那時的徐志摩少了份糾纏,多了些許奔放,淺露離別的憂傷,顯現(xiàn)了濃濃的浪漫情愫,他把濃郁的離愁深埋心底,用寥寥幾筆點化得淡雅、飄渺,全詩顯得飄逸而空靈,激起我對大學生活的深刻懷念,對職工生涯的無限憧憬。如果你覺得徐志摩對中國文學和世界文學的貢獻僅此而已的話,那么只能說明你眼界低見識短了。
    前不久,在空暇時間有幸拜讀了徐志摩的《偶然》一詩,全詩短短幾十字,深切的表達了詩人對偶遇之人的喜愛,卻又無可奈何而引發(fā)感嘆。由于受英國浪漫主義詩風的熏染,所以徐志摩的浪漫純正而不輕佻,高雅而不低俗,他的詩歌柔美、清麗、音韻和諧,表達了他對愛情、自由和美的追求。每每讀起他的這首詩歌都會激起我對美的無限追求,對偶遇的深切渴望。對于二十歲正直青春年少的我們而言,正處于抉擇的時段,這就要求我們學會發(fā)現(xiàn)美,只有擁有發(fā)掘美的眼睛,才能發(fā)現(xiàn)美,追求美,才能,感受美。對美的發(fā)現(xiàn)與創(chuàng)造源于對生活的向往與熱愛,徐志摩面對憤怒,沒有咆哮,沒有慷慨高歌,甚至沒有希望和恐懼,有的只是淡然灑脫的文字、迷惘的微笑、沉沉的靜視和對自然的依戀。用他的才能與行動告訴我們面對不如意的事需冷靜,樂觀,要豁達。
    徐志摩的作品使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對我而言,還是偏愛他的`詩歌,他的浪漫主義,每每翻閱他的作品都會有不一樣的心境和感受,無論是他的為人還是作品都足以給我上一輩子的人生哲學。
    徐志摩以彼之細膩的心理捕捉,賦我纏綿的情感體會;
    以彼之行云流水的寫作風格,賦我酣暢淋漓的心靈洗禮;
    以彼之坦誠的語句,無畏的吶喊,賦我對人類精神的深刻思考。
    ‥‥‥。
    徐志摩詩集的讀后感篇十
    內(nèi)容為:談話是詩,舉動是詩,畢生行徑都是詩——蔡元培如是評價徐志摩。徐志摩似乎生來就是為了寫詩的,他的詩貫徹了新月派詩人對詩歌節(jié)律美的追求,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意境優(yōu)美,富于變化,并追求藝術(shù)形式的整飭、華美,令人讀來回味無窮,心生向往。《徐志摩詩集》收錄了作者《再別康橋》、《沙揚娜拉》、《偶然》等數(shù)十首著名詩歌,愿讀者能從此中體會到詩歌之美。
    雪花的快樂。
    沙揚娜拉。
    落葉小唱。
    這是一個懦怯的世界。
    去吧。
    一星弱火。
    為要尋一個明星。
    不再是我的乖乖。
    我有一個戀愛。
    消息。
    夜半松風。
    月下雷峰影片。
    滬杭車中。
    難得。
    古怪的世界。
    天國的消息。
    鄉(xiāng)村里的音籟。
    她是睡著了。
    朝霧里的小草花。
    在那山道旁。
    石虎胡同七號。
    先生!先生!
    殘詩。
    蓋上幾張油紙。
    太平景象。
    灰色的人生。
    破廟。
    白旗。
    翡冷翠的一夜。
    呻吟語。
    “我要你”
    她怕他說出口。
    偶然。
    珊瑚。
    變與不變。
    丁當——清新。
    我來揚子江邊買一把蓮蓬。
    客中。
    三月十?深夜大沽口外。
    半夜深巷琵琶。
    決斷。
    最后的那一天。
    起造一座墻。
    白須的海老兒。
    再休怪我的臉沉。
    再不見雷峰。
    大帥(戰(zhàn)歌之一)。
    人變獸(戰(zhàn)歌之二)。
    梅雪爭春。
    “這年頭活著不易”
    西伯利亞。
    西伯利亞道中憶西湖秋雪庵蘆色作歌。
    在哀克剎脫教堂前(exeter)。
    一個厭世人的墓志銘。
    在火車中一次心軟。
    圖下的老江。
    兩位太太。
    海韻。
    蘇蘇。
    又一次試驗。
    運命的邏輯。
    “罪與罰”(一)。
    “罪與罰”(二)。
    獻詞。
    我等候你。
    春的投生。
    拜獻。
    渺小。
    闊的海。
    泰山。
    猛虎。
    “他眼里有你”
    在不知名的道旁(印度)。
    車上。
    車眺。
    再別康橋。
    干著急。
    秋蟲。
    怨得。
    深夜。
    季候。
    杜鵑。
    黃鸝。
    山中。
    給——。
    一塊晦色的`路碑。
    歌
    誄詞。
    枉然。
    生活。
    殘春。
    殘破。
    活該。
    卑微。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哈代。
    哈代八十六歲誕日自述。
    一個?期。
    云游。
    火車擒住軌。
    你去。
    在病中。
    雁兒們。
    鯉跳。
    別擰我,疼。
    領(lǐng)罪。
    難忘。
    一九三〇年春。
    羅米歐與朱麗葉。
    奧文滿壘狄斯的詩。
    昨天我瓶子里斜插著的桃花。
    是朵朵媚笑在美人的腮邊掛;。
    今兒它們?nèi)土祟^,全變了相:--。
    紅的白的尸體倒懸在青條上。
    窗外的風雨報告殘春的運命,
    喪鐘似的音響在黑夜里叮嚀:
    “你那生命的瓶子里的鮮花也。
    變了樣:艷麗的尸體,誰給收殮?”
    這首詩原本寫的是花瓶插著桃花,但是,窗外的風雨在報喪,鮮花總是免不了變成了“艷麗的尸體”。而殘春對桃花的傷感,也觸發(fā)了作者內(nèi)心對舊愛的宿厭,同時仲夏狂熱的愛已經(jīng)在萌發(fā)、滋長,有著對愛的幻滅感。因此,《殘春》清清地吟唱,純純地敘來,更多的是在感嘆落花流水春去也的復雜心情,既不舍得且又不甘心的無奈。不知何故,品完《殘春》,心理總有莫名的悲鳴。春天本該是一個生機盎然的季節(jié),但詩人徐志摩為何寫出來的卻是另一種透心的悲涼?春天,雖然是一個賦予生機的季節(jié),但它總有歸盡的時候,正如自然界中的花開花落,有始有終。不過從我個人來看,作者似乎更像是在述說人生的短暫。
    徐志摩詩集的讀后感篇十一
    初識徐志摩還是那首詩"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那時的我還是一個不懂世故的懵懂小男孩,望著如此灑脫的詩句,內(nèi)心也不禁泛起漣漪,那是一種天性的思想泛濫,使我的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如今再次觀賞這部作品,卻發(fā)現(xiàn)那時的徐志摩少了份糾纏,多了些許奔放,淺露離別的憂傷,顯現(xiàn)了濃濃的浪漫情愫,他把濃郁的離愁深埋心底,用寥寥幾筆點化得淡雅、飄渺,全詩顯得飄逸而空靈,激起我對大學生活的深刻懷念,對職工生涯的無限憧憬。如果你覺得徐志摩對中國文學和世界文學的貢獻僅此而已的話,那么只能說明你眼界低見識短了。
    前不久,在空暇時間有幸拜讀了徐志摩的《偶然》一詩,全詩短短幾十字,深切的表達了詩人對偶遇之人的喜愛,卻又無可奈何而引發(fā)感嘆。由于受英國浪漫主義詩風的熏染,所以徐志摩的浪漫純正而不輕佻,高雅而不低俗,他的詩歌柔美、清麗、音韻和諧,表達了他對愛情、自由和美的追求。每每讀起他的這首詩歌都會激起我對美的無限追求,對偶遇的深切渴望。
    對于二十歲正直青春年少的我們而言,正處于抉擇的時段,這就要求我們學會發(fā)現(xiàn)美,只有擁有發(fā)掘美的眼睛,才能發(fā)現(xiàn)美,追求美,才能,感受美。對美的發(fā)現(xiàn)與創(chuàng)造源于對生活的向往與熱愛,徐志摩面對憤怒,沒有咆哮,沒有慷慨高歌,甚至沒有希望和恐懼,有的只是淡然灑脫的文字、迷惘的微笑、沉沉的靜視和對自然的依戀。用他的才能與行動告訴我們面對不如意的事需冷靜,樂觀,要豁達。
    徐志摩的作品使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對我而言,還是偏愛他的詩歌,他的浪漫主義,每每翻閱他的作品都會有不一樣的心境和感受,無論是他的為人還是作品都足以給我上一輩子的人生哲學。
    徐志摩以彼之細膩的心理捕捉,賦我纏綿的情感體會;
    以彼之行云流水的寫作風格,賦我酣暢淋漓的心靈洗禮;
    以彼之坦誠的語句,無畏的吶喊,賦我對人類精神的深刻思考。
    徐志摩詩集的讀后感篇十二
    很久以前,就喜歡上了志摩的詩。
    記得那是一個青春萌動的季節(jié),一個人坐在家里的樓頂上看書,看到了這樣的一段: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里有甜蜜的憂愁。
    --紗揚娜拉。
    就是在那個瞬間我愛上了這首小詩,也是在那時開始,知道了志摩,知道了他的詩集。
    讀者眼中,志摩只是執(zhí)著于愛情。我不否認,志摩的詩有太多的愛情,就如前面的《紗揚娜拉.但這并不是他的全部。打開《徐志摩詩集,你會發(fā)現(xiàn),一樣有許多的詩不是愛情的?!镀茝R中“千年萬年應(yīng)該過了,只記得那兇惡的神道,忘了,我現(xiàn)在的破廟”傳出了志摩對祖國的憂對當權(quán)者的恨。而《望月》卻表達出了他對生活的思考。
    品讀志摩的愛情詩,能夠一起品味志摩那豐富而細膩的感情。在他的愛情詩中,我們的感情隨著他時而的激情澎湃,時而的婉轉(zhuǎn)流長。也是在讀了他的愛情詩后,我的感情觀脫離了高中的幼稚,才能更好的理解愛情的意義。
    讀志摩的憂國詩,我能明白那時的中國,明白那時的世界的情形。他沒有直接把祖國寫出了,但他用暗喻的方法,寫出了當權(quán)者的黑暗,寫出了百姓的流離心酸。對祖國的愛,對家鄉(xiāng)的戀,志摩沒有用最通俗的文字表達,而在那些看似沒有關(guān)聯(lián)的詞語中,卻有著他濃烈的情節(jié)。
    而讀志摩的生活哲思詩,我們又能看出一個對生活觀察細膩,對生活充滿希望和矛盾的詩人。從他的詩中,我們能看到一棵小草的悲喜,能看到一條小河的清純。是他的詩,讓我更加注意生活中的細節(jié),讓我用一顆更成熟的心去生活。
    詩,許多的人不喜歡,更有許多的人不理解。我不敢說我很懂詩,但我很喜歡詩。無論古詩還是現(xiàn)代詩,我喜歡詩中簡潔而優(yōu)美的語言,喜歡他處出透出的哲理。詩,能改變一個人的性格,能陶冶一個人的情操。如果可以,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和我一樣,看詩,品詩,從詩中學會生活,從詩中學會為人,甚至,從詩中學會愛國。
    徐志摩詩集的讀后感篇十三
    老一輩的文學家中,早逝的徐志摩尤其受青年朋友的喜愛。特別是他的著名詩作《再別康橋》,使得他簡直就是浪漫的化身。但在我看來,《再別康橋》除了“那美麗動聽的音節(jié)和詩人飄逸,灑脫的翩翩風度”之外,一個“再”字或許更能讓我們有所了解。
    在《再別康橋》之前,徐志摩曾寫過多篇關(guān)于康橋的詩作及散文。在1922年,他第一次離開康橋時曾寫下了長詩《康橋再會吧》,后又曾寫過《康橋西野暮色》,《康橋晚照即景》等詩,及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禈蚪o志摩的印象及影響都是很深刻的。他是要從羅素才到英國的,用他的話講是“想跟這位二十世紀的福祿泰爾認真念一點書去?!彼摹皶睕]念成,因為羅素叫康橋給除名了,但他卻留在了倫敦,后又到了康橋。徐志摩在康橋最初的日子應(yīng)該說是有些寂寞的,同居幾間小屋的張幼儀業(yè)已成為他的前妻,而且他“他在康橋還只是個陌生人,誰都不認識?!?BR>    在《我所知道的康橋》中,徐志摩曾這樣寫到“單獨是一個耐尋味的現(xiàn)象,我有時想它是任何發(fā)現(xiàn)的第一條件?!彼l(fā)現(xiàn)了什么?他發(fā)現(xiàn)了康橋。他又曾這樣表述“說實話,我連我的本鄉(xiāng)都沒有什么了解,康橋,我要算是相當有交情的?!笨禈?qū)π斓挠∠笕绱酥?,更何況又是一位在“單獨”時一起相處的朋友。這便難怪他不止一次的寫到康橋,再一點,康橋?qū)τ谒松某砷L的幫助也是巨大的。他一再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得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笨梢?,康橋?qū)λ挠绊懯呛艽蟮?,這便是他前幾次寫康橋的感情由來:對康橋的留戀,對往昔的懷念是主要的感情。
    然而,《再別康橋》卻不是完全相同的背景或單純的感情?!对賱e康橋》是徐在1925年故地重游的歸國途中,于11月6日在輪船上寫成的,在徐志摩的書信卷上看到致陸小曼的信(1928年10月4日在船上寫)曾提到過要去印度的“為還幾年來的一個心愿,在老頭升天之前再見他(指泰戈爾)一次”,然后回滬。如若當時徐真的先去了印度,后回的國,則《再別康橋》應(yīng)該是在從印度回上海的途中在輪船上所作。在這封信中,徐還曾寫到“乘眉,我想你極了,一離馬賽,就覺得歸心似箭,恨不能一腳就往回趕?!庇捎谒寄睿欠浅O肽铌?,并急切地想回國的,那么他又怎么會寫出《再別康橋》這樣深情難抑,灑脫而又纏綿的佳作呢?其實也不是難以理解的,正是對康橋留戀,懷念和對眉的思念這些矛盾的心里,使得徐對康橋的“告別”深情又不至纏綿,留戀又不失灑脫。像是一滴若即若離瓊漿,想告別卻粘著你的心。于是,才會有“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BR>    他的這一次重游不似往昔那般地沉醉,留連,于是便有幾分輕松與灑脫??墒牵吘谷缜懊嫠v,康橋給徐的記憶是最深刻的。于是想要告別,往事就會如陳酒香氣回腸,激蕩心扉。徐便是如此,往日康橋的一幕幕情景再現(xiàn)眼前:金柳,青荇,潭水,三個意象表現(xiàn)了作者對康橋的眷戀。對這份眷戀的加重升華,應(yīng)該說是從第五節(jié)“尋夢——”開始,而正是那潭水中“沉淀著彩虹似的夢”勾起了他對當年的舊夢,那些纏綿的“宿愿”和“理想”的記憶。景色依舊,人事全非,詩人想再尋舊歡,注定是不可能的事。于是“不能放歌”“只好沉默”。此時此刻“沉默”的不是“今晚的康橋”,是作者自己。詩人已完全陷入對往昔生活的甜蜜回憶之中。當作者醒來,再次明白他是在告別,使得詩的結(jié)尾便帶上幾分苦澀,悵惘和難言的情懷。于是,這最后的“揮袖”便帶了幾分無奈進去,詩人不愿帶走一片云彩,那云彩想來便是那些夢,詩人可能只是想把它永遠地珍藏在心中(也許包括那些和泰戈爾一起的日子)。
    這首詩的美,當然不只在詩人那份細膩的感情上,在藝術(shù)形式上,音樂的美和建筑的美皆融其中,這大約是好多人喜歡的原因吧。
    徐志摩詩集的讀后感篇十四
    最近有緣在圖書館找到一本《徐志摩傳》。扉頁上有一幀黑白照片,照片上的徐志摩西裝筆挺,衣領(lǐng)雪白,頸下的領(lǐng)帶驕傲地突顯著,完完全全是一副才子的模樣。當我看到他那首膾炙人口的詩《再別康橋》,強烈的心靈震撼讓我感到世間竟會有如此巧合。在《再別康橋》詩最后的一節(jié)中詩人是這樣寫道: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云彩。
    盡管他才華橫溢,當他在世上只待34春秋的時候,意外孤獨地死在了天上,也許這才是他本來的歸宿。記得有位偉人曾經(jīng)講過:“理想主義者就是讓自己過得最不理想的人。”
    徐志摩的一生就是熱烈而又執(zhí)著地追求理想的'一生。他的詩文中最出色的也就是那些歌頌理想和愛情的作品。尤其是愛情方面,古今中外執(zhí)著不渝終身高頌愛情的人大有人在,但很少有人敢把浪漫的愛情放在復雜的現(xiàn)實中來不顧一切地追求,并不惜承受世俗的壓力。徐志摩為追求浪漫的愛情而離婚,為此和恩師梁啟超師生反目,為此父母和他一度斷絕關(guān)系。在封建禮教的壓迫下,在眾人的唾沫星海里仍固執(zhí)寫道:“我將于茫茫人海中訪我惟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比欢?,他那種對理想的執(zhí)著,對愛情的追求,對生活充滿希望的態(tài)度,那種浪漫的帶著唯美的色彩,由于脫離了客觀現(xiàn)實,猶如空中樓閣,每一次總是以詩人終于沒有找到他理想中的靈魂伴侶而告失敗。康橋美麗的初戀隨著林徽因出嫁而成永遠的心痛,后來的陸小曼不知珍惜鬧出的緋聞更讓詩人愁腸百結(jié)。在人間追尋理想屢遭挫折的詩人,最終沒有逃脫把自己融入五彩繽紛的云彩的命運。
    由于受英國浪漫主義詩風的熏染,所以徐志摩的浪漫純正而不輕佻,高雅而不低俗,那種歐化的貴族氣息使得他具有一種迷人的魅力。相比于西裝革履的徐志摩,我更喜歡電視劇《人間四月天》片頭中的扮相,那才是我心目中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徐志摩的感覺。他在讀者中從來就不乏追隨者,眼下,徐志摩也是“小資”一族青睞的中國作家。盡管在他身上也渾身散發(fā)著濃厚的資產(chǎn)階級舊文人那種脫離現(xiàn)實超理想主義的氣息,但在客觀上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事實:徐志摩是一個天才。
    可惜,天才的詩人只在人間待了短短的34年,他短暫的一生像是一顆倏然劃過的流星,輕輕地來,又悄悄地走,但卻折射出奇異的光芒,叫人永遠懷念,永遠難忘。
    徐志摩詩集的讀后感篇十五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再別志。熟悉的筆調(diào)還是難以讓人忘懷。
    《徐志全集》收錄了徐志生前發(fā)表的《志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云游》四部詩集,并整理了他的其它詩篇,合并為《醒!醒!》。詩人雖然輕輕的走了,但是他留下的作品卻會永存于讀者心中。
    徐志是一個才華橫溢的詩人。盡管他自己說:在二十四歲以前,詩,不論新舊,與我是完全沒有相干。但他一旦拿起筆來,佳作便猶如山洪爆發(fā)一般涌現(xiàn)出來。作為新月派詩人的代表,徐志的詩作字句清新,比喻新奇,想象豐富,意境優(yōu)美,神思飄逸,富于變化,同時具有浪漫主義和唯美主義色彩。他的詩就是一個五光十色的世界,而他那駁雜的思想也在這個世界中一一體現(xiàn)。他的詩歌寫愛情、寫生活、寫景色、寫人間疾苦。
    這里引用徐志的詩:但有人,比如我自己,就有愛落葉的癖好。他們初下來時顏色有很鮮艷的,但時候久了,顏色也變,除非你保存得好。所以我的話,那就是我的思想,也是與落葉一樣的無用,至多有時有幾痕生命的顏色就是了。有著對自己思維方式的反思,人的思維不見得完美,有時只是一種多余??此迫A麗,卻經(jīng)不起推敲,看似深,卻不能傳給后世,也是一種無奈吧!對自己的無奈!
    人類最偉大的使命,是制造翅膀;最大的成功是飛!理想的極度,想象的止境,從人到神!詩是翅膀上出世的;哲理是在空中盤旋的。飛:超脫一切,籠蓋一切,掃蕩一切,吞吐一切。他可以看出理想的重要,詩的偉大,哲學的美好,他也可以用它的筆驚醒人們,別總關(guān)注物質(zhì),心靈的美也很重要。詩歌,它可以給你帶來心靈的享受,它是不可或缺。
    現(xiàn)在,詩歌已經(jīng)越來越少,看詩的的人也更少了。的確,詩不能給人們帶來財富,也許你認為它只是在浪費時間。但你,沒有明白詩的意義。那種對心靈,對靈魂正真的描寫,在詩人的面前,你能看到自己的心聲,也許你一直在影藏它,你不曾發(fā)現(xiàn)的你的那份情懷。
    也許你沒有志的多情善愁,但你也有著你的感受。被讓世俗蒙蔽你的眼睛,睜開眼,看看詩的世界。詩歌不是一種任務(wù),詩人不是一種職業(yè),它是一種對自身的覺醒,一中參透。詩歌沒有什么,只要有那顆向往的心,讓我們細細品讀《徐志詩歌全集》,發(fā)就自己以前所未有的情懷。
    徐志摩詩集的讀后感篇十六
    作為一位作家,徐志摩的作品洋溢著飽滿的鮮活感。無論是詩歌中的溫柔,還是散文中的幽思,都在我們面前呈現(xiàn)出一個追求美與自由的詩人形象。一首《再別康橋》撥動了多少人的心弦,勾起了多少人的惆帳。那清麗的語言、和諧的節(jié)奏。伴隨著跌宕起伏的情感,帶來的審美體驗豈是一個“美”字便可以概括的?他對于詩歌理論的創(chuàng)建,對于“三美”的實踐,直接開啟了人們對于形式的關(guān)注與研究。徐志摩說:“明白了詩的生命是在它的內(nèi)在的音節(jié)的道理,我們才能領(lǐng)會到詩的真的趣味;不論思想怎樣高尚,情緒怎樣熱烈,你得拿來徹底的‘音樂化’,才能取得詩的認識?!比欢@位在我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這位不羈的天才卻命運多舛,情路坎坷。他的執(zhí)著與熱情如烈焰般燃燒了不少女子的心,他也如飛蛾撲火般為了一直追求的愛情而犧牲了自己的生命。他的執(zhí)著與癡迷,成就了天地間最大的悲哀。
    然而,他對于自由的追求、對于愛情的向往卻給予了別人傷害。對父母,他不但沒有盡到贍養(yǎng)的義務(wù),還屢次因情事而惹怒父母。最后更是讓父親在痛失愛子時還背上罵名;對前妻,他有的只是冷漠與無情,墮胎時的自私、離婚時的急迫,已經(jīng)失去了基本的理智;對兒子,他更是沒有盡到教養(yǎng)的義務(wù)。父親因他而老淚縱橫,幼儀因他而一生不幸,陸小曼因他而受盡指責,林徽因與凌叔華還因為“八寶箱”而陷入了一場拉鋸戰(zhàn)……人可以去追求自已的幸福,但倘若這種追求造成了某些人的大不幸,那么我們便會認為這種追求是一種自私。因此,當我們仰望作為詩人的徐志摩時,會沉浸在他所建造的美的王國,沉醉其間,感慨不已;而當我們俯視作為男人的徐志摩時,我們不免會對他的自私憤懣不已。這也許就是他一直以來都毀譽參半的一個原因吧。
    佛家說人生有八苦,分別是:生、老、病、死、怨憎會、求不得、愛別離、五蘊盛苦。縱觀徐志摩的一生,這八苦他都一一品嘗過。不忍再對這位愁苦而又無奈的詩人再做批評,只想通過他的`文字觸摸到他命運多舛的一生。
    因此,帶著矛盾的態(tài)度,我寫下了這本徐志摩詩傳,將他短暫的一生與作品相結(jié)合,從女性視角來梳理他作品中情感的脈絡(luò),力圖描摹出他內(nèi)心世界的愛與恨之淚、冰與火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