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的云霧三年級語文教案(通用23篇)

字號:

    教案的連續(xù)更新和改進可以幫助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yè)素養(yǎng)。編寫教案時需要注重教學的系統(tǒng)性和連貫性,使學生的學習更加有條理和完整。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參考學習。
    廬山的云霧三年級語文教案篇一
    1.會認本課的生字新詞,運用看圖、聯系生活實際、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
    2.引導學生感受廬山云霧的特點,體會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些特點的。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及贊美之情。
    3.感知總分段結構的特點,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精彩語段。
    多媒體課件、詞語卡片。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小朋友們,你們喜歡旅游嗎?(生:喜歡)那你都去過哪里?
    生:我去過……。
    2、你覺得那里的景色怎么樣?(美不勝收、風景如畫、山清水秀)。
    3、說到旅游,謝老師要給大家推薦一個好地方。它就是(點擊)位于我國江西省九江市南邊的(廬山)板書(廬加拼音)。
    4、指名讀。(兩名)?!皬]”是我們要學習的生字,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
    生:廣加一個戶。
    師:廬半包圍結構,廣字旁的撇要寫的長一點。(師描廣字)。
    一、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語。
    (一)第一自然段。
    1、廬山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那它到底有怎樣的魅力呢?請小朋友自己來讀一讀關于廬山的這段介紹,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出示)。
    生自讀。
    2、師:景色秀麗的.廬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還有(云霧)。
    (1)師:誰能來讀準這些詞語?指名讀。評價:字音準確,聲音響亮。誰再來試一試?
    (2)瀑是我們要學的生字,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
    生:三點水加暴。
    生:暴這樣寫:豎提、點、提、撇、點。
    師:伸出小手,我們一起來寫一寫瀑。齊書空。
    (3)師:在廬山的這些景物里,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云霧。
    師:(板書:的云霧)文中說這是怎樣的云霧?(變幻無常)。
    誰來讀一讀這個詞語?指名兩名。
    師:幻生字怎樣記住它?
    生:幺部加橫折鉤。
    師:你能為幻找一找詞語朋友么:
    生:幻想、夢幻。
    師:這些云霧變化多,而且沒有規(guī)律這就叫(生:變幻無常)。
    師:這變幻無常的云霧,給廬山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在山上游覽,似乎隨手就能摸到飄來的云霧。漫步山道,常常會有一種(騰云駕霧、飄飄欲仙)的感受。
    師:誰來讀一讀這兩個詞語。指名兩個,齊讀。
    師:讀準了這些詞語,你會把這段話讀得更通順。自讀。指名讀。齊讀。
    師小結:
    廬山峰奇山秀,瀑布文明中外,但最神奇的還是(生:廬山的云霧)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走近這廬山的云霧,去感受她的神奇魅力。
    廬山的云霧三年級語文教案篇二
    關于朗讀:
    (2)個別學生能通過朗讀的語氣讓聽者感受文字表達的意思。
    關于背誦:
    (1)半數學生能在課堂中概括提示背誦出二、四自然段。
    (2)小部分學生能在選擇背誦其中的幾個句子。
    關于運用:
    (1)將學習課文積累的語言運用在其它的情境中。
    (2)能夠在教師提供的語境中填寫書本中積累的語句。
    抓“神奇”研讀全文,體味廬山云霧的神奇之美。
    1、同學們,你們去過廬山嗎?(沒有)我也沒有,廬山位于我國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風景如畫。今天我們就一起去廬山觀賞一下風景。
    (出示課件)這里是巍峨聳立的龍首崖,這是美麗的三疊泉,秋天的植物園,飛流直下三千尺瀑布,百花齊放的花莖,這里是幽靜的石門澗,大天池,蒼翠欲滴的山腳,……廬山自古以來深受眾多的文學家、藝術家的青睞,宋代詩人蘇軾以其豪邁激情、生花妙筆,寫下了千古流傳的名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呀!我把廬山最具代表性的景色給忘了,你們知道是什么景色嗎?(廬山云霧)對??!同學們,你們想不想去揭開廬山云霧神秘的面紗。
    1、朗讀目標:請同學們認真的默讀課文,用心去感受廬山云霧的美麗神奇,并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廬山云霧的特點。
    2、學生自由朗讀。
    3、讀過課文之后你最想用一個什么詞語來形容廬山云霧的特點?(生發(fā)言)。
    4、廬山云霧特點可真多,這些特點是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哪那一處最吸引你呢?(教師隨機板書)。
    過渡:作者帶我們領略過了這么美的云霧,我們趕快停下腳步認真、仔細地欣賞一會兒。
    1、引出研讀專題:請同學們用勁地、大聲地讀一讀課文3、4、5自然段,找一找,劃一劃,文中哪些句子最能體現你喜歡的云霧特點?為什么?遇到問題,可以互相合作、共同研究。(課件出示)。
    2、學生圍繞專題自由研讀全文,師巡視指導。
    1、明確交流要求:大膽表述,認真傾聽,及時補充,學會交流。
    2、學生匯報,教師隨機指導朗讀。
    (1)誰喜歡山間路上看到的云霧?為什么?(瞬息萬變、趣味無窮)師隨機板書。
    (2)你從什么地方看出了山間路上的云霧是瞬息萬變的?(出示句子)。
    能自己讀一讀嗎?
    (3)師指導朗讀。
    (3)剛才有那么多同學喜歡山間的云霧,你們聽了這位同學的朗讀覺得他有沒有表達出你的心情?(說說理由)。
    (4)生讀,
    師領讀:師(霧來時),生(風起浪涌);(霧去時),生(飄飄悠悠)。
    師:男同學讀霧來時這一句,女同學讀霧去時這一句。
    師:同學們,這云霧的變化簡直太快了,讓人有“風起浪涌”的感覺,有“飄飄悠悠”的感覺,有“像帷幕”一樣的感覺,更像“輕紗”一樣的感覺,現在請你自己再讀一讀句子,一邊讀一邊想象自己看到的云霧。
    3、教師根據學生的感受整理成句——霧來時,很大很大;霧去時,很輕很輕。霧濃時,什么也看不見;霧稀時,淡淡的一層。以此句與文中原句作比較——引導學生進一步領會景之奇、文之美。
    4、再讓個別學生帶著體會讀。
    5、有誰喜歡山鎮(zhèn)牯嶺的云霧?說說原因。(有感情)師板書。
    6、生讀、組讀、班讀。
    7、指導學生嘗試用。
    “廬山云霧變幻無窮,時而,時而。”的句式說說云霧的變化。風娃娃喜怒無常,時而___,時而___.____,時而___,時而___。
    生整理,師總結。
    師:同學們能結合自己的學習經驗來歸納,非常好。我們也可以這樣歸納剛才的學習過程:先找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個地方,找出能概括云霧特點的詞;其次是劃出體現云霧特點的詞;再次是品讀用詞的準確生動,最后是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表達自己的贊美之情。這只是眾多學習方法中的其中一種,如果你有自己的學習方法,那就更加好,現在請選一種適合自己的,或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自己去讀讀廬山云霧中稱為最壯觀的云海,讀完之后,想一想,這一段寫了什么時候的云海?還等什么呢?趕快行動吧!
    生:自由讀。
    師:誰來說說這一段寫了什么時候的云海?(雨過天晴之后的云海和太陽光照耀下的云海)。
    師:你最喜歡什么時候的云海?能說說你為什么喜歡?
    生讀并體會。
    師:雨過天晴的云海別有一番味道,瞧這萬傾白云轉眼匯成了一片“汪洋大海”(出示課件),看上去,無邊無際,簡直是太壯觀了,所以課文中這樣說,生讀“云海茫茫,波濤起伏,青峰秀嶺出沒在云海之上,變成了云海上的小島?!?BR>    請把這份深深的感受融入于朗讀中去吧!齊讀。
    生繼續(xù)回答。
    生:讀句子——雨后的夕陽如同一輪火球,燃燒在云絮翻飛的銀濤雪浪之上,將云絮染上斑斕的色彩。微風吹拂,云絮好像仙女手中的彩練;又如萬朵芙蓉,競相開放。
    師:老師從你的朗讀中感受到廬山云霧的顏色是多姿多彩的,所以作者大聲的告訴我們,廬山云霧中最壯觀的要算云海。(板書:壯觀)。
    師:誰知道這句在文中的作用(過渡),文中還有一句請你找一找?知道他的作用嗎?
    師:這一段的云海,景色美,語言更美,老師也很想來讀一讀好嗎?(師配樂范讀)。
    師:你們也來讀一讀吧,老師給你們配上音樂。
    生:配樂齊讀。
    師:是的,這廬山之美景,廬山之神奇真讓人留連忘返,現在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這美麗的廬山云霧吧。有個要求,請同學們把看到景用課文中的文字把它描述出來(播放課件)。
    學生邊看課件邊回答。
    )
    師:這多變、多情、多彩的廬山云霧曾使無數游客被折服,古往今來,許許多多的文人墨客無不贊嘆,這《情歸廬山》的詩人就是其中的一位,讓我們來讀讀這首詩。生各抒己見。老師總結:同學們,當你高興時,不要忘記來到大自然,你會更加熱愛生活;當你心情煩惱時,請來到大自然的懷抱,你會心情舒暢、豁然開朗;當你遇到挫折時,請接受大自然的洗禮,你會更勇敢地面對生活,在學習生涯中、人生道路上,讓我們笑對人生吧!
    情歸廬山。
    廬山,像奮蹄的白馬,昂揚向上。
    廬山,你吸引了李白、蘇軾、陶潛,
    多少文人墨客為你潑墨揮毫,抒寫你不老的青春。
    啊,廬山,云遮霧罩的廬山,如真似幻的廬山。
    你給了我夢一樣的溫馨。
    廬山的云霧三年級語文教案篇三
    1.整體感知課文,自學生字新詞,會聽寫主要字詞。
    2.有感情朗讀課文有關段落或句子,體會廬山云霧神秘和優(yōu)美。
    3.能給課文分段,認識過渡句的有關作用。
    認識過渡句的有關作用。
    (一)揭示課題。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可用錄像、音樂和老師聲情并茂的解說創(chuàng)設情境)。
    2.揭示課題。
    (一要讓學生讀好課題;二要讓學生理解課題的重點在于云霧)。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思考:廬山云霧有哪些地方吸引你?
    2.邊讀邊自學生字新詞,過一會兒聽寫。
    3.反饋檢查。
    (第1題,學生可自由回答,甚至答沒有地方吸引我,老師也不要否定。但是所有的回答都要讓學生說一說從哪里看出來的,以引起全體學生的注意,加強學生對全文的感知。)。
    (第2題,教師應結合課文內容進行聽寫,一方面是檢查自學效果,另一方面也是幫助學生重現課文所描寫的畫面。例如可這樣進行聽寫:廬山云霧的變化非常快,課文用了一個什么詞?霧來時,風起云涌;霧去時,飄飄悠悠。霧濃時,像什么(帷幕)遮住了萬般秀色?霧稀時,又像給山川披上了一層什么樣(飄逸)的外衣?)。
    (三)再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直接描寫云霧優(yōu)美的是哪幾個小節(jié)?
    (這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可在學生充分自學的基礎上組織小組討論,然后再進行課堂交流)。
    2.課堂交流,理清課文層次。
    (3、4、5節(jié)描寫云霧的優(yōu)美,那么,第1、2節(jié)呢?第6節(jié)呢?嘗試給課文分段)。
    3.回顧分段,體會過渡句的作用。
    (1)剛才,我們采用的是抓重點段的方法分段,你還能用其他的方法或理由分段嗎?
    (如:自然段歸并法等,要引導學生講出自己的思考過程,并且,要引導學生理解運用過渡句也可以分段,過渡句是:的確,廬山云霧,瞬息萬變,趣味無窮。這神奇的廬山云霧是哪兒來的呢?要抓住第一句的的確第二句的問句理解承上和啟下。)。
    (2)說明過渡句的兩個作用:一是連接上下文,承上啟下;二是有助于分段,理清文章的層次。
    (四)精讀課文。
    1.自由朗讀第二段(3、4、5節(jié)),你最喜歡學習哪一節(jié)?
    (主要目的是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給學生選擇學習內容的權利)。
    2.根據學生的喜好,組織學生自學。(不同的學生可以學習不同的小節(jié))。
    自學思考題:
    (1)想想這一節(jié)寫了什么?
    (2)劃出自己最喜歡的描寫云霧的句子,想象句子所描寫的情景,并有感情的朗讀。
    (3)*仔細體會,你所劃出的句子為什么會寫的那么好?(有興趣的同學做)。
    3.課堂交流。
    (1)朗讀句子,教師適時指導。
    (2)教師適當點撥句子的寫法。
    (五)作業(yè)。
    1.抄寫自己最喜歡的句子。
    2.背誦課文第2、4節(jié)。
    廬山的云霧三年級語文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流連忘返”、“飄飄欲仙”、“瞬息萬變”等詞語的意思。會用“流連忘返”、“秀麗”造句。
    3、繼續(xù)學習總分段式,學習第2、3自然段的寫法。
    4、閱讀感悟,抓住語言文字,感受廬山云霧的奇幻美麗,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欣賞課文優(yōu)美的文字,體會2、3自然段是怎樣運用語言文字寫出廬山云霧的美的。
    教學準備:掛圖、生字卡、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出示照片:同學們,喜歡旅游嗎?說到旅游,你們不能不去一個地方:廬山。自古以來,就有“泰山雄,華山險,廬山秀,黃山奇”的說法,廬山在我國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風景如畫。有同學去過或者在電視雜志上看過有關廬山的介紹了嗎?那就簡單講講廬山最有名的景點或者景致。
    結合談話看照片(例如廬山瀑布、五老峰)。
    2、其實,廬山最神奇的景致要算云霧了,今天我們就讓我們在文字創(chuàng)造的美妙意境中去游一游。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語,指導正確朗讀課文。
    1、自學課文,要求:
    a、讀準生字音,將課文讀正確。
    b、用“------?”劃出文中的新詞,查詞典或者聯系上下文理解這些詞語。
    2、檢查自學情況:
    a、指名讀生字卡片、詞語卡片,及時正音。
    增添(zengtian)姿態(tài)(zitai)遮擋(zhedang)。
    b、指名分小節(jié)朗讀課文,隨機糾正字音,結合理解詞語。
    第一節(jié):
    這小節(jié)有好幾個成語,你通過自學,懂得了哪個成語的意思?
    變幻無常:變化沒有一定的規(guī)律,形容云霧變化多、姿態(tài)萬千。
    飄飄欲仙:看到美麗的云霧內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
    騰云駕霧:原來指仙人能借助云霧飛行,這里指看到美麗的云霧,心里很舒暢。
    第二節(jié):
    絨帽(rong)纏繞(chanrao)。
    系ji系鞋帶。
    關系。
    這小節(jié)中,你有不理解的詞語嗎?請同學來幫幫忙。
    彌漫:(霧氣)布滿、充滿。
    纏繞:環(huán)繞。
    千姿百態(tài):姿態(tài)萬千,各種各樣。
    第三小節(jié):
    這小節(jié)也有好幾個成語,你理解了嗎?讓同學也來享受你學習的成果。
    瞬息萬變:形容變化極快。
    一瀉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四蹄生風:形容馬跑得非常迅速。
    第四小節(jié):
    云遮霧照的廬山,真令人流連忘返。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嗎?理解“云遮霧罩”、“流連忘返”。
    三、同桌互讀,把課文讀流利。
    默讀,理清文章脈絡。
    幾遍讀下來,廬山云霧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
    課文用四個小節(jié)來介紹廬山的云霧,每小結分別寫了什么?
    1、總學了廬山云霧的多和美。
    四、作業(yè):
    1、抄寫詞語三遍。
    2、摘抄文中的成語,并解釋。
    3、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想細細品味廬山云霧奇麗的美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第一節(jié):
    1、指名讀課文第一小節(jié),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廬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霧,景色十分秀麗,在這眾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歡的是云霧,你是從哪個詞語讀出來的?(更)(神秘美)。
    3、確實,廬山的云霧神奇美麗,你看,引讀(在山上游覽――,漫步山道,――――――)。
    4、那么奇麗的云霧想想細細的欣賞?
    三、精讀第二小節(jié):
    1、自由讀第二小節(jié),想一想:這小節(jié)是圍繞哪句話寫的,用“――――”畫出來。
    2、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tài),你從哪些句子具體讀出來的?我們來交流一下好嗎?
    山頭的云霧(象白色絨帽)。
    半山的云霧(象一條條玉帶)。
    山谷的云霧(象茫茫的大海)。
    遮擋山峰的云霧(象巨大的天幕)。
    3、你覺得這千姿百態(tài)的云霧怎么樣?(美奇麗神奇美不勝收……)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態(tài)的云霧寫得如此形象美麗的呢?(比喻)。
    4、你喜歡這千姿百態(tài)的云霧嗎?讓我們讀出對它們的喜愛之情。
    6、總結學習這一小節(jié)的方法:讀――劃――品――讀。
    四、精讀課文第三小節(jié):
    1、運用剛才第二小節(jié)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小節(jié)。
    2、指名說這一小節(jié)的中心句。理解“瞬息萬變”。
    3、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是怎樣的情景呢?你怎么讀吃來的?
    眼前的――剛剛還是――轉眼間。
    明明是――還沒等你――又變成。
    改用“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說這句話,比比哪句好,體會云變化之迅捷之多。
    4、這么奇異的景致,我們應該讀出自己的驚嘆。(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一小節(jié)。)。
    六、作業(yè):
    1、補充習題。
    2、朗讀背誦課文。
    3、仿照文中二、三小節(jié)的結構寫法,寫一處景物。
    板書設計:
    山頭絨帽。
    千態(tài)姿態(tài)半山象玉帶。
    彌漫山谷大海。
    遮擋山峰天幕。
    瞬息萬變眼前……剛剛……轉眼間……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又變成……。
    廬山的云霧三年級語文教案篇五
    1.會認本課的生字新詞,運用看圖、聯系生活實際、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
    2.引導學生感受廬山云霧的特點,體會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些特點的。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及贊美之情。
    3.感知總分段結構的特點,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精彩語段。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課外擴展閱讀。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廬山風景)教師相機介紹:廬山位于我國江西省的九江市,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吸引了絡繹不絕的游客。而到了廬山,不能不看的就是那里的云霧。(板書課題)。
    2.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跟隨作者去欣賞廬山的云霧。
    (二)整體感知,理解詞語。
    1.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這課的生字新詞,爭取把它們都讀對,爭取把每一句話都能讀通順。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詞可以查查字典,也可以請教老師或周圍的同學。
    2.課件出示詞語,先自由讀,再開火讀詞語。
    重點指導學習以下幾個字:。
    (1)彌漫:注意這個字的聲母是“m”。
    (2)漂:如果放在句子中還能讀對嗎?
    在課文中還有一個“飄”字是風字部,你讀讀這句話。
    【課件:在山上游覽,似乎隨手就能摸到飄來的云彩。
    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變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小結:看來,漂浮在水面要用“三點水”的漂,而“隨風飄蕩”就是“風字部”的飄。
    3.同學互相質疑:在這些詞語中,有哪個詞你不太懂?
    師生共同解疑。
    (三)感情朗讀,體會特點。
    1.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思考廬山的云霧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根據學生匯報,教師隨機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的自然段。
    2.學習第一自然段。
    (1)廬山的云霧給人留下的印象是“變幻無常的云霧,給廬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學生朗讀有關語句。
    (2)指導朗讀:能通過你的朗讀把我們帶入這神秘的人間仙境嗎?
    3.學習第二自然段。
    (1)廬山的云霧給人留下的印象是“千姿百態(tài)”。
    (2)自由讀第2自然段,找一找文中都描寫了云霧的幾種姿態(tài)。
    (3)選擇你最喜歡的一種姿態(tài)的云霧,美美地讀給你的同桌聽,再說說你喜歡它的理由。
    (4)全班交流。
    (5)指導朗讀第2句。女同學讀描寫籠罩在山頭的云霧的句子,男同學讀有關纏繞在半山的云霧的句子。
    (這段是按照先總起再分述的形式來寫的。)。
    (8)嘗試背誦。
    讓我們把這美景、這優(yōu)美的文字,永遠留在我們的心里,咱們試著背一背好不好,先回憶一下不同位置的云霧都是什么樣的?自己輕聲試著背一背。
    誰愿意試著背給大家聽,其他的同學也可以小聲的和他一起來背。
    現在我把表示云霧不同位置的詞語也去掉了,你還能行嗎?我們一起來!沒有把握的同學可以看著書讀一讀。
    (9)總結:看來,這美麗的云霧已經常駐在你們的心間了!學習這一段時,我們通過總起句抓住了云霧千姿百態(tài)的特點,又通過朗讀,感受到作者用形象的比喻把這一特點寫具體了,讓我們領略到它神秘的色彩。
    4.學習第三自然段。
    (1)課文中還有一個自然段也是用這種先總起,再分述的方式來寫的,誰找到了?
    (2)請同學們默讀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廬山的云霧還有什么特點?作者又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一特點的。邊讀邊畫出有關語句。
    (3)全班交流。
    (4)云霧的變化不僅姿態(tài)多,更神奇的是--它變化的速度還特別快!能通過你的朗讀讓我們感受到這一特點嗎?自己先試一試。
    (5)快看看這云霧又變成什么了?(課件出示四幅畫面。)。
    選一兩個你喜歡的或你想象到的云霧的樣子寫在這一段的末尾。
    (6)你看,眼前的云霧說變就變--(學生嘗試填空)。
    【課件出示:眼前的云霧,剛剛還是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轉眼間就變成了----……】。
    師:我們目不轉睛地看著,可是一眨眼,它又變了:。
    5.學習第4自然段。
    全班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2)指導朗讀:讀出我們對廬山云霧由衷的贊嘆,讀出我們依依不舍的留戀之情。
    廬山的云霧三年級語文教案篇六
    >
    一、復習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廬山的云霧》,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想細細地品味一下廬山云霧的美嗎?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廬山。
    二、精讀第一自然段。
    多媒體出示廬山風景圖。
    師:這就是景色秀麗的廬山。請大家打開課本,自由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師:廬山都有哪些景色呢?作者最喜歡其中的什么?
    生:廬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霧。作者最喜歡的是廬山的云霧。
    師:你是從哪個詞語讀出來的。
    生:我是從“更”這個詞語讀出來的。
    師:怎樣讀才能把作者特別喜歡廬山的云霧這種感覺讀出來的呢?自己讀一讀,體會一下。(學生自己練讀)。
    師:誰愿意讀一讀?(一生讀)。
    師:他讀得好不好?(好)。
    師:誰愿意再練一練?(再請一位學生讀)。
    師:一聽就覺得廬山的云霧很神秘,他強調的是后面的那變幻無常的云霧,更給它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他的語氣讀得很重,提醒大家注意這一點。
    一齊讀一讀,體會一下。(學生齊讀)。
    師:如果我請你們到廬山瀏覽,你愿意嗎?(愿意)。
    啟發(fā)想象:請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你在山上瀏覽、漫步,眼前飄浮的是云霧,迎面拂過的是云霧,身邊流動的是云霧,腳下踩著的還是云霧。此時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架起了云霧,在天空中行走,你仿佛到了哪兒?(進入了仙境,你仿佛變成誰了?(仙人)。
    引讀:難怪作者說,在山上瀏覽,__。漫步山道,___。
    師:加上你的想象讀這兩句話,就會讀得更美。(學生齊讀二、三句)。
    交流:
    生: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tài)。師板書:千姿百態(tài)。
    生: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師板書:瞬息萬變。
    三、精讀第二自然段:
    師:什么叫“千姿百態(tài)”?(姿態(tài)很多)廬山的云霧有哪些姿態(tài)呢?
    生讀:“山頭、山腰、山谷、山峰?!?BR>    師:這兩句話就是解釋“千姿百態(tài)”。第一句就是這一段的中心句。這段話就是總分結構段落。
    師:請大家再讀二三句,一邊讀一邊想象著腦子里出現了什么樣的畫面。
    學生邊讀邊想象,教師板畫山峰。
    師:你們的腦海出現沒出現畫面?
    師問:你的腦海里出現了什么樣的畫面?生答。
    師:請四個同學上臺在山峰上畫出你想象出的形象,其他同學仔細看,看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樣。(生上臺畫)。
    師:懂了,從你們的畫中,我看出你們讀懂了。讓我們再用朗讀來感受一下千姿百態(tài)的云霧。(齊讀第二節(jié))。
    師:其實作者只是選取了四種典型云霧姿態(tài)向大家作介紹,它還有許多姿態(tài)呢?想不想欣賞一下。(播放課件)。
    看完了這些姿態(tài)的云霧,你最說些什么呢?
    我相信,現在讓你再來說這一小節(jié)時,一定會讀得更精彩。齊讀,
    聽了你們的誦讀,我好像來到了廬山,見到了廬山千姿百態(tài)的云霧。
    想不想廬山千姿百態(tài)的云霧永遠留在腦海里?(背)。
    你能通過你的誦讀讓老師感覺到云霧變化的快嗎?(準備一下比賽讀)。
    (剛剛還是___轉眼間____明明是____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______)。
    瞬息萬變的廬山云霧,怎么不讓你、我贊嘆。讓我們用我們的朗讀來表達這份感情吧!(師生齊讀)。
    身處在云遮霧罩的廬山,看著這千姿百態(tài),瞬息萬變的廬山云霧,誰還會舍得離開呢?今天就讓我們多停留一會,多感受一下廬山的美好呢?(播放廬山風景圖片)。
    課文最后一段有個詞語能表達作者當時的心情,讀一讀找出來!(出示流連忘返)其實流連忘返的不只是作者,還有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對嗎?那就讓我們一起讀出來吧!
    廬山的云霧三年級語文教案篇七
    1.整體感知課文,自學生字新詞,會聽寫主要字詞。
    2.有感情朗讀課文有關段落或句子,體會廬山云霧神秘和優(yōu)美。
    3.能給課文分段,認識過渡句的有關作用。
    認識過渡句的有關作用。
    (一)揭示課題。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可用錄像、音樂和老師聲情并茂的解說創(chuàng)設情境)。
    2.揭示課題。
    (一要讓學生讀好課題;二要讓學生理解課題的重點在于云霧)。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思考:廬山云霧有哪些地方吸引你?
    2.邊讀邊自學生字新詞,過一會兒聽寫。
    3.反饋檢查。
    (第1題,學生可自由回答,甚至答沒有地方吸引我,老師也不要否定。但是所有的回答都要讓學生說一說從哪里看出來的,以引起全體學生的注意,加強學生對全文的感知。)。
    (第2題,教師應結合課文內容進行聽寫,一方面是檢查自學效果,另一方面也是幫助學生重現課文所描寫的畫面。例如可這樣進行聽寫:廬山云霧的變化非??欤n文用了一個什么詞?霧來時,風起云涌;霧去時,飄飄悠悠。霧濃時,像什么(帷幕)遮住了萬般秀色?霧稀時,又像給山川披上了一層什么樣(飄逸)的外衣?)。
    (三)再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直接描寫云霧優(yōu)美的是哪幾個小節(jié)?
    (這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可在學生充分自學的基礎上組織小組討論,然后再進行課堂交流)。
    2.課堂交流,理清課文層次。
    (3、4、5節(jié)描寫云霧的優(yōu)美,那么,第1、2節(jié)呢?第6節(jié)呢?嘗試給課文分段)。
    3.回顧分段,體會過渡句的作用。
    (1)剛才,我們采用的是抓重點段的方法分段,你還能用其他的方法或理由分段嗎?
    (如:自然段歸并法等,要引導學生講出自己的思考過程,并且,要引導學生理解運用過渡句也可以分段,過渡句是:的確,廬山云霧,瞬息萬變,趣味無窮。這神奇的廬山云霧是哪兒來的呢?要抓住第一句的的確第二句的問句理解承上和啟下。)。
    (2)說明過渡句的兩個作用:一是連接上下文,承上啟下;二是有助于分段,理清文章的層次。
    (四)精讀課文。
    1.自由朗讀第二段(3、4、5節(jié)),你最喜歡學習哪一節(jié)?
    (主要目的是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給學生選擇學習內容的權利)。
    2.根據學生的喜好,組織學生自學。(不同的學生可以學習不同的小節(jié))。
    自學思考題:
    (1)想想這一節(jié)寫了什么?
    (2)劃出自己最喜歡的'描寫云霧的句子,想象句子所描寫的情景,并有感情的朗讀。
    (3)仔細體會,你所劃出的句子為什么會寫的那么好?(有興趣的同學做)。
    3.課堂交流。
    (1)朗讀句子,教師適時指導。
    (2)教師適當點撥句子的寫法。
    (五)作業(yè)。
    1.抄寫自己最喜歡的句子。
    2.背誦課文第2、4節(jié)。
    廬山的云霧三年級語文教案篇八
    學會生字詞語,指導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初步感受廬山云霧的奇麗。
    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欣賞課文優(yōu)美的文字。
    1、出示照片:同學們,喜歡旅游嗎?說到旅游,你們不能不去一個地方:廬山。自古以來,就有“泰山雄,華山險,廬山秀,黃山奇”的說法,廬山在我國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風景如畫。有同學去過或者在電視雜志上看過有關廬山的介紹了嗎?那就簡單講講廬山最有名的景點或者景致。
    結合談話看照片(例如廬山瀑布、五老峰)。
    1、自學課文,要求:a、讀準生字音,將課文讀正確。b、用“------?”劃出文中的新詞,查詞典或者聯系上下文理解這些詞語。
    2、檢查自學情況:a、指名讀生字卡片、詞語卡片,及時正音。增添(zengtian)姿態(tài)(zitai)遮擋(zhedang)b、指名分小節(jié)朗讀課文,隨機糾正字音,結合理解詞語。第一節(jié):這小節(jié)有好幾個成語,你通過自學,懂得了哪個成語的意思?變幻無常:變化沒有一定的規(guī)律,形容云霧變化多、姿態(tài)萬千。飄飄欲仙:看到美麗的云霧內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騰云駕霧:原來指仙人能借助云霧飛行,這里指看到美麗的云霧,心里很舒暢。第二節(jié):絨帽(rong)纏繞(chanrao)系ji系鞋帶xi關系這小節(jié)中,你有不理解的詞語嗎?請同學來幫幫忙。彌漫:(霧氣)布滿、充滿。纏繞:環(huán)繞。千姿百態(tài):姿態(tài)萬千,各種各樣。第三小節(jié):這小節(jié)也有好幾個成語,你理解了嗎?讓同學也來享受你學習的成果。瞬息萬變:形容變化極快。一瀉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四蹄生風:形容馬跑得非常迅速。第四小節(jié):云遮霧照的廬山,真令人流連忘返。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嗎?理解“云遮霧罩”、“流連忘返”。
    默讀,理清文章脈絡。幾遍讀下來,廬山云霧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
    課文用四個小節(jié)來介紹廬山的云霧,每小結分別寫了什么?
    1、總學了廬山云霧的多和美。
    1、抄寫詞語三遍。
    2、摘抄文中的成語,并解釋。
    3、朗讀課文。
    精讀課文,通過朗讀、想象情景、抓重點詞語等學習方法體味廬山云霧的奇麗,走進廬山云霧奇妙的意境。
    教學重點難點:體會2、3自然段是怎樣運用語言文字寫出廬山云霧的美的。
    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廬山的云霧》,廬山的云霧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想細細品味廬山云霧奇麗的美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第一小節(jié),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廬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霧,景色十分秀麗,那么在這眾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歡的是云霧,你特別從哪個詞語讀出來的?(尤其)(神秘美)。
    4、那么奇麗的云霧想想細細去欣賞?
    1、自由讀第二小節(jié),想一想:這小節(jié)是圍繞哪句話寫的,用“————”畫出來。
    2、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tài),你從哪些句子具體讀出來的?我們來交流一下好嗎?山頭的云霧(象白色絨帽)半山的云霧(象一條條玉帶)山谷的云霧(象茫茫的大海)遮擋山峰的云霧(象巨大的天幕)。
    3、你覺得這千姿百態(tài)的云霧怎么樣?(美奇麗神奇美不勝收……)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態(tài)的云霧寫得如此形象美麗的呢?(比喻)說說你最喜歡的一小句好在哪里。
    4、你能不能仿照作者的方法也來用美妙的文字形容一下各種姿態(tài)的云霧?
    5、你喜歡這千姿百態(tài)的云霧嗎?讓我們讀出對它們的喜愛之情。
    6、總結學習這一小節(jié)的方法:讀——劃——品——讀。
    1、運用剛才第二小節(jié)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小節(jié)。
    2、指名說這一小節(jié)的中心句。理解“瞬息萬變”。
    3、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是怎樣的情景呢?你怎么讀吃來的?眼前的——剛剛還是——轉眼間明明是——還沒等你——又變成改用“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說這句話,比比哪句好,體會云變化之迅捷之多。
    4、這么奇異的景致,我們應該讀出自己的驚嘆。(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一小節(jié)。)。
    1、練習冊。
    2、朗讀背誦課文。
    3、仿照文中二、三小節(jié)的結構寫法,寫一處景物。
    廬山的云霧三年級語文教案篇九
    1.會認本課的生字新詞,運用看圖、聯系生活實際、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
    2.引導學生感受廬山云霧的特點,體會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些特點的。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及贊美之情。
    3.感知總分段結構的特點,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精彩語段。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小朋友們,你們喜歡旅游嗎?(生:喜歡)那你都去過哪里?
    生:我去過……。
    2、你覺得那里的景色怎么樣?(美不勝收、風景如畫、山清水秀)。
    3、說到旅游,謝老師要給大家推薦一個好地方。它就是(點擊)位于我國江西省九江市南邊的(廬山)板書(廬加拼音)。
    4、指名讀。(兩名)?!皬]”是我們要學習的生字,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
    生:廣加一個戶。
    師:廬半包圍結構,廣字旁的撇要寫的長一點。(師描廣字)。
    一、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語。
    (一)第一自然段。
    1、廬山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那它到底有怎樣的魅力呢?請小朋友自己來讀一讀關于廬山的這段介紹,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出示)。
    生自讀。
    2、師:景色秀麗的廬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還有(云霧)。
    (1)師:誰能來讀準這些詞語?指名讀。評價:字音準確,聲音響亮。誰再來試一試?
    (2)瀑是我們要學的生字,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
    生:三點水加暴。
    生:暴這樣寫:豎提、點、提、撇、點。
    師:伸出小手,我們一起來寫一寫瀑。齊書空。
    (3)師:在廬山的這些景物里,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云霧。
    師:(板書:的云霧)文中說這是怎樣的云霧?(變幻無常)。
    誰來讀一讀這個詞語?指名兩名。
    師:幻生字怎樣記住它?
    生:幺部加橫折鉤。
    師:你能為幻找一找詞語朋友么:
    生:幻想、夢幻。
    師:這些云霧變化多,而且沒有規(guī)律這就叫(生:變幻無常)。
    師:這變幻無常的云霧,給廬山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在山上游覽,似乎隨手就能摸到飄來的云霧。漫步山道,常常會有一種(騰云駕霧、飄飄欲仙)的感受。
    師:誰來讀一讀這兩個詞語。指名兩個,齊讀。
    師:讀準了這些詞語,你會把這段話讀得更通順。自讀。指名讀。齊讀。
    師小結:
    廬山峰奇山秀,瀑布文明中外,但最神奇的還是(生:廬山的云霧)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走近這廬山的云霧,去感受她的神奇魅力。
    (二)。
    2、生自讀2、3自然段。
    生讀,兩人。你讀準了姿的平舌音。瞬的翹舌音可真準。
    1、姿是一個生字,它是上下結構女字底。你能為它找一找近義詞么?(形態(tài)萬千、形態(tài)各異)。
    2、一起來讀準這兩個詞語。生齊讀。
    (三)。
    1、師: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tài),你能讀通這一段嗎?自己先來試一試?
    2、指名讀。一生讀。
    3、文中還有些動詞你能讀準么?(出示)。
    籠罩纏繞系彌漫遮擋。
    (1)指名你讀準了罩纏繞遮的翹舌音。誰也能讀準?指名。
    (2)課前預習了你知道那個詞語的意思?
    a:像籠子似的罩在上面就是籠罩。(圖片)指名讀2名。
    籠罩生字師范寫四字扁扁在上面,日字略寬,主題橫長又平。
    生描紅。
    b:纏繞動作。
    c:系多音字系上關系聯系一起讀一讀。
    d:彌漫充滿、布滿(煙霧、水汽)我們就叫彌漫。(圖片)山谷里到處都是云霧,這就叫云霧(彌漫)山谷。
    e:遮擋找近義詞遮住擋住指讀。
    (3)齊讀。
    (4)誰再來讀一讀這一段。指名,女生齊讀。
    (四)。
    1、師:廬山的云霧不僅姿態(tài)多,而且變化快。(出示)誰來讀通這段話?
    2、指名讀。評價:真了不起,句子都讀通順了。
    這里有兩個詞語飄蕩和漂浮一個是(風)字旁,一個是三點水,為什么?
    2、誰再來讀一讀?指名。
    3、男同學讓我們一起來讀通這句話。男生齊讀。
    (五)。
    1、師: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tài)、瞬息萬變,讓人都舍不得離開了,真讓人(流連忘返)啊。
    2、指讀。返生字,反加一個走之底,返是回的意思,和它相反的就是往,往返是一對反義詞。
    有沒有什么地方讓你流連忘返?
    3、造句。
    三、詞語。
    1、師、小朋友們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初讀了課文,學習了文中的生字詞語。你能讀準么?
    2、出示。
    變幻無常騰云駕霧飄飄欲仙。
    千姿百態(tài)籠罩纏繞系彌漫遮擋。
    瞬息萬變一縷一瀉千里四蹄生風漂浮。
    流連忘返云遮霧罩。
    (1)自讀.(2)指名分行讀。(3)齊讀。
    3、小朋友們這節(jié)課我們走進了廬山,那里的云霧變幻無常給廬山增添了神秘色彩,而且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tài)和瞬息萬變讓人流連忘返。
    4、那好你的課文,請1、2、3組小朋友分別讀一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然后齊讀最后一段。
    準備好了么?景色秀麗的廬山起!
    廬山的云霧三年級語文教案篇十
    (1)認識課文后的12個生字及8個二類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部分詞語,學習“秀”,“幻”“增”,“添”這四個生字。
    (2)正確較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3)認識總分段結構,感情朗讀第1小節(jié),背誦第1小節(jié)。
    感情朗讀第一小節(jié),背誦第一小節(jié),學會課文后的生字詞,理解部分的詞語。
    體會遺詞造句的優(yōu)美,體會廬山云霧的奇幻,神秘。
    錄相、錄音、詞卡。
    一、揭題。
    你們聽說過廬山嗎?它是我國著名的旅游勝地,地處江西九江市,有避暑山莊之美稱,說起廬山,不由得使我想起唐代詩人李白的一首詩《望廬山瀑布》(師背)知道它贊美什么?其實,廬山最有特色的是它的云霧,廬山的去霧有什么特點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七課,板書:廬山的去霧(讀題)。
    二、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感受廬山的風景、激情。
    你們看,這就是廬山!學生邊看過聽。
    結束提問:廬山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預習課文。
    要求:
    (1)讀準課文后生字字音以及由生了組成的詞語。
    (2)把課文讀正確,通順。
    四、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生字詞情況。
    a、通過預習,你學到了哪些新的字詞?(生答師出示)。
    b、你利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詞語?
    (2)檢查朗讀情況。
    四小節(jié)由四個同學朗讀。要求:其余同學認真聽,注意有沒有添字、漏字、讀破句,并作記號。
    (3)學生齊讀課文:思考: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4)讀后提問,并相應板書:景色秀麗千姿百態(tài)瞬息萬變。
    五、學習課文第一小節(jié)。
    過渡語:廬山的景色是這樣的美麗,我們如何把看到的描寫出來呢?我們試說第一處風景。
    出示風景一。
    (1)你看到了什么?
    (2)教師簡單的描述一下,提問:如果不看圖只聽老師的描述,你覺得廬山的風景美嗎?
    (3)默讀課文第一小節(jié),學習課文是如何描述的。
    要求:劃出文章的中心句,想想第一句與后幾句是什么關系?
    檢查默讀情況:
    a、這一小節(jié)是圍繞哪一句話寫的?是什么關系?
    b、課文中哪些詞兒你不理解?(生提出問題,集體解答)。
    c、圖文對照,哪幾句話描寫了圖上的景物,找出來,讀讀,你們喜歡這風景嗎?請一同學試讀出喜歡的語氣。
    d、指導朗讀。(方法:生讀,生評,不當處師范讀,聽錄音讀。培養(yǎng)語感)。
    廬山內“山谷、高峰、瀑布、溪流、云霧”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師范讀,讓生感受語氣的變化)。
    e、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那么多的霧,我們在山上漫步會有什么樣的感覺呢?找出描寫自己游玩時感覺的句子讀讀。
    師引讀,廬山的云霧那么多,在山上游……。
    提問:你真的能摸到云霧嗎?從哪個詞兒中可以看出?
    從哪個詞兒中可以看出霧多?
    師引背:漫步山道……。
    f、句式比較:漫步山道,感覺真是舒服極了。
    漫步山道,常常會有一種騰云駕霧,飄飄欲仙的感覺。
    提問:哪句句式好?為什么?
    描寫出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
    g、播放騰云駕霧片斷。體會飄飄欲仙的感覺。
    h、實時指導朗讀,讀出飄飄欲仙之感。方法:看錄相、聽錄音、找感覺,學一學。
    i、試背:方法:引讀、引背、試背相結合。
    j、請一同學用優(yōu)美動聽的語言把我們今天學的內容介紹給在座的每一個同學聽聽。
    五、復習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第七課廬山的云霧,了解到廬山景色秀麗、云霧千姿百態(tài)、瞬息萬變。通過自己的努力,我們還學到了幾個新的詞語。(出示詞語朗讀)。
    六、作業(yè):
    1、描紅。
    2、田格出示:秀、增、幻、添,四字觀察其在田格中的間架結構。并抄寫。
    廬山的云霧三年級語文教案篇十一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自學生字新詞,會聽寫主要字詞。
    2.有感情朗讀課文有關段落或句子,體會廬山云霧神秘和優(yōu)美。
    3.能給課文分段,認識過渡句的有關作用。
    教學重點:認識過渡句的有關作用。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可用錄像、音樂和老師聲情并茂的解說創(chuàng)設情境)。
    2.揭示課題。
    (一要讓學生讀好課題;二要讓學生理解課題的重點在于云霧)。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思考:廬山云霧有哪些地方吸引你?
    2.邊讀邊自學生字新詞,過一會兒聽寫。
    3.反饋檢查。
    (第1題,學生可自由回答,甚至答沒有地方吸引我,老師也不要否定。但是所有的回答都要讓學生說一說從哪里看出來的,以引起全體學生的注意,加強學生對全文的感知。)。
    (第2題,教師應結合課文內容進行聽寫,一方面是檢查自學效果,另一方面也是幫助學生重現課文所描寫的畫面。例如可這樣進行聽寫:廬山云霧的變化非???,課文用了一個什么詞?霧來時,風起云涌;霧去時,飄飄悠悠。霧濃時,像什么(帷幕)遮住了萬般秀色?霧稀時,又像給山川披上了一層什么樣(飄逸)的外衣?)。
    (三)再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直接描寫云霧優(yōu)美的是哪幾個小節(jié)?
    (這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可在學生充分自學的基礎上組織小組討論,然后再進行課堂交流)。
    2.課堂交流,理清課文層次。
    (3、4、5節(jié)描寫云霧的優(yōu)美,那么,第1、2節(jié)呢?第6節(jié)呢?嘗試給課文分段)。
    3.回顧分段,體會過渡句的作用。
    (1)剛才,我們采用的是抓重點段的方法分段,你還能用其他的方法或理由分段嗎?
    (如:自然段歸并法等,要引導學生講出自己的思考過程,并且,要引導學生理解運用過渡句也可以分段,過渡句是:的確,廬山云霧,瞬息萬變,趣味無窮。這神奇的廬山云霧是哪兒來的呢?要抓住第一句的的確第二句的問句理解承上和啟下。)。
    (2)說明過渡句的兩個作用:一是連接上下文,承上啟下;二是有助于分段,理清文章的層次。
    (四)精讀課文。
    1.自由朗讀第二段(3、4、5節(jié)),你最喜歡學習哪一節(jié)?
    (主要目的是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給學生選擇學習內容的權利)。
    2.根據學生的喜好,組織學生自學。(不同的學生可以學習不同的小節(jié))。
    自學思考題:
    (1)想想這一節(jié)寫了什么?
    (2)劃出自己最喜歡的描寫云霧的句子,想象句子所描寫的情景,并有感情的朗讀。
    (3)_仔細體會,你所劃出的句子為什么會寫的那么好?(有興趣的同學做)。
    3.課堂交流。
    (1)朗讀句子,教師適時指導。
    (2)教師適當點撥句子的寫法。
    (五)作業(yè)。
    1.抄寫自己最喜歡的句子。
    2.背誦課文第2、4節(jié)。
    廬山的云霧三年級語文教案篇十二
    >
    一、導入:
    二、檢查預習:
    2、檢查讀文:生詞寶寶回到了文章媽媽的懷抱里,同學們還認識他們嗎?指四名同學起來讀課文。
    三、賞析課文:
    (一)作者游完廬山后,在最后一段寫道:
    出示:云遮霧罩的廬山,真令人流連忘返。
    釋:“流連忘返”是什么意思?(形容十分留戀,忘記了回去)。
    學生回答。
    (尤其)。
    作者為什么最喜歡游覽云霧繚繞的廬山呢?
    生答后,出示畫面。
    師:在廬山上游覽、漫步,眼前飄浮的是云霧,迎面拂過的是云霧,身邊流動的是云霧,腳下踩著的還是云霧,此時此刻游人仿佛升上了云端,駕起了祥云,行走于天空中,進入了仙境。讓我們體會一下這種云中游走的感覺吧!
    指導朗讀:在山上游覽……漫步山道上……。
    (二)作者游覽云霧中的廬山,感覺像神仙一樣。那廬山的云霧有什么特點呢?(千姿百態(tài)、瞬息萬變)。
    請大家自讀課文第2、3自然段,各段圍繞那句話寫的,用橫線畫出來。
    學生回答,指導中心句的作用,整段文字便是圍繞這句話寫的。
    板書:千姿百態(tài)瞬息萬變。
    (三)講讀課文第2自然段。
    1、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tài),你從哪些句子讀出來的?
    學生回答后出示文段。
    2、這千姿百態(tài)的云霧給你帶來什么樣的感覺?(美奇麗神奇美不勝收……)。
    4、你能想象廬山的云霧還可能有哪些形態(tài)嗎?請你仿照作者的.方法,用美妙的文字描繪出你想象到的各種姿態(tài)的云霧。
    例如:漂浮在山腰下的云霧像是。
    5、你喜歡這千姿百態(tài)的云霧嗎?
    王老師非常喜歡。配音樂范讀。
    從山頂到山谷,從上到下,廬山上千姿百態(tài)的云霧繚繞,這是多么神奇美麗的境界啊!指讀。
    當你置身其中,似神仙飄飄悠悠,正是因為有這千姿百態(tài)的云霧。指讀。
    千姿百態(tài)的廬山云霧啊,我們都愛你!齊讀。
    6、這么美的文字想不想把它變?yōu)槲覀冏约旱?
    出示填空,師生合作。
    (四)精讀課文第三小節(jié):
    1、廬山的云霧不僅千姿百態(tài)還瞬息萬變呢?!八蚕ⅰ笔鞘裁匆馑?(眨眼、呼吸)“瞬息萬變”是什么意思?(變化又快又多)。
    學生讀出后出示文段。
    3、那些詞語體現了云霧變化之快?
    4、使用什么方法來描寫的?分別把云霧比作什么事物?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特點?
    5、請同學們插上想象的翅膀,廬山的云霧還可以變成什么?
    6、瞬息萬變的廬山的云霧,這景致多么奇異,讓王老師驚嘆不已。配樂范讀。
    你肯定也驚嘆于廬山的云霧吧!指讀。
    這變化又快又多的廬山云霧太神奇了,太壯觀了。相信同學們都被吸引住了。齊讀。
    7、這段文字寫得太美了,看提示背一背。出示填空。
    四、總結全文。
    1、游覽至此,我們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樣感嘆:云遮霧罩的廬山,真令人流連忘返!
    出示最后一段,齊讀。板書:流連忘返。
    (認真觀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
    3、請同學們再把課文讀一下,學完這一課,你有哪些收獲?
    五、作業(yè):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摘錄文中優(yōu)美的詞語。
    3、搜集有關廬山的詩句。
    4、仿照2、3段描寫一處景色。
    板書設計:
    千姿百態(tài)。
    最愛云霧。
    流連忘返。
    瞬息萬變。
    廬山的云霧三年級語文教案篇十三
    《廬山的云霧》是小學語文第五冊的一篇課文,本文通過對廬山云遮霧罩景象的描寫,展現了廬山景色的秀麗。抒發(fā)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情懷。在教學中有以下感悟:
    一、抓住想象點,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在本課中有二處想象的訓練點:一、想象廬山云霧瞬息萬變的情景。二、看圖想象廬山云霧有哪些動人的姿態(tài)。為了誘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我展示動人的畫面,讓學生大膽想象廬山云霧的不同姿態(tài),感受廬山云霧的壯美不僅刺激著學生的視覺,還豐富了學生的語言,激發(fā)了情趣,活躍了思維,發(fā)展了智力。
    二、、朗讀感悟,體會文章語言的美。
    《廬山的云霧》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本文不僅寫出了廬山云霧的瞬息萬變,而且寫出了廬山云霧的神韻,讓讀者身臨其境,賞心悅目。為了讓學生能體味文章語言文字的美,我采取多種多樣的讀書形式來激起學生讀書的興趣,自由讀,個人讀,小組讀,范讀,齊讀等。學生們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讀得津津有味,從中體會文中所描繪的景色,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品讀詞句,理解感悟。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結合課文的圖片,使學生在頭腦里初步把文字描寫變?yōu)榫唧w的圖像。然后再引導抓住重點句和重點詞去進行進一步的理解、感悟。如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我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明白這段用先總后分的方法描寫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tài)”的特點,然后引導學生抓住“就象是戴在山頂上的'白色絨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間的一條條玉帶”、茫茫的大?!薄熬薮蟮奶炷弧钡日Z句,邊讀邊想象,入情入境,體會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tài)”;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圖文結合,并展開想象,拉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這樣,學生就從中感受到了廬山的美。教學第三段時我,先示范把第三段讀一遍,故意把“剛剛、轉眼間、明明、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這幾個詞給漏讀了,然后讓學生說老師讀得怎樣,學生就說老師把這些詞漏讀了,教師順勢說,這幾個字老師剛才不讀,課文不是也很通順嗎?讓學生討論這幾個詞能不能不要,學生體悟出不能不要,因為它寫出了廬山云霧變化的快。然后又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體會廬山云霧變化快,即: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剛剛(學生快速接著說)轉眼間又()(學生又繼續(xù)快速接著說)明明()(學生繼續(xù)快速接著說)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學生接著快速接著說)如此反復幾次,除了書上云霧變成一縷輕煙、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四蹄生風的白馬、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還可以發(fā)揮想象讓學生說云霧變成其它的樣子。這樣教學既把廬山云霧變化快的特點突出來,又訓練學生用這些詞進行說話,學生的思維在快速轉動,訓練學生思維的敏捷性,效果很好。學完這兩段后,我讓學生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準備以導游員的身份向游客們介紹廬山的云霧。這樣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并積累了語言,將書本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為積累奠定基礎。
    當然,這堂課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在引導學生想象廬山云霧的不同姿態(tài),感受廬山云霧的壯美時,我給學生提示的圖片時機不太準、給學生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也有限,因而部分學生的思維欠活躍,在想象廬山云霧的不同姿態(tài)時,只局限于某部分事物的范圍內,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抓住文本的空白處,充分引導學生利用各種資源發(fā)揮想象力,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廬山的云霧三年級語文教案篇十四
    教材分析:
    這是一個描繪祖國壯麗山河,抒發(fā)對大自然神奇?zhèn)チΦ馁濏?,表現樂觀主義為主體內容的古詩板塊。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望廬山瀑布》就是描寫自然景觀的古代詩歌,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在50歲時隱居廬山望見廬山瀑布時有感而發(fā)所作的一首詩。詩中由近到遠的順序,極其成功地運用了比喻、夸張和想象的手法描繪了廬山瀑布的雄奇壯觀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之情。構思奇特,語言生動、形象、簡潔,用詞精當。全詩采用極其夸張的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手法,僅用了28個字就將一幅有山、有水、有聲、有色,可以說是一幅氣勢恢弘的寫意山水圖展現世人眼前。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借助相關資料理解重點詞語,進而讀懂古詩。
    2.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3.感受廬山瀑布的美麗與壯觀。通過對古詩內容的理解,領會詩人豐富的想象力,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
    教學重點:
    通過圖畫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感受廬山瀑布的美麗與壯觀。
    教學難點:
    通過品讀古詩,提高學生自學能力、想象能力、欣賞美的能力和藝術感染力。
    教學方法:
    我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了解詩人——試讀古詩,初知詩意——賞讀古詩,深悟詩情”的方法進行教學。上課開始,我會出示廬山和瀑布的圖片,引起學生的興趣,帶領學生走進廬山,去感受瀑布的雄偉。也為之后學生展開想象做鋪墊,更好地理解詩歌含義。同時我會配合使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和播放優(yōu)美的音樂,讓學生融入詩境。
    教學過程:
    第一步,創(chuàng)設情境,激詩趣。
    板書課題后,引導學生自己領悟題意:先解字,弄清“望”的含義,帶出全題的意思;再釋詞,弄清“瀑布”是什么,接下來播放影片欣賞廬山風光讓學生感受廬山的優(yōu)美風景,讓學生親眼目睹了廬山俊美秀麗的面容??催^之后再啟發(fā)學生談談,你對廬山有什么印象?這樣就帶領學生以飽滿的情緒投入到古詩的學習中去。
    第二步,初讀古詩感知“美”。
    1.我讓學生自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先指名學生讀,后教師范讀,再全班齊讀。通過這幾次的朗讀,正流利有節(jié)奏地朗讀了古詩,初步感知詩意。
    2.采用多種形式的讀進行匯報。
    3.再默讀古詩,利用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記號。
    4.同桌交流收獲,互相解疑。
    第三步,再讀古詩,品味“美”。
    1.理解詩句意思。
    理解“日照香爐生紫煙”
    (1)默讀古詩,請學生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2)教師講解重點字詞?!跋銧t”指的是香爐峰,“生紫煙”中“生”的意思是產生,香爐峰產生了紫煙。
    整句翻譯:太陽照在香爐峰上,云霧彌漫,陽光透過,就好像紫色的煙霧在環(huán)繞著。
    (3)出示紫煙環(huán)繞山峰的圖片,用直觀的畫面解釋更加明顯直接,容易理解。讓學生感受到這一場景的優(yōu)美。
    理解“遙看瀑布掛前川”
    (1)學生說說詩句意思。
    (2)教師講解重點字詞?!斑b”說明詩人從遠處看,觀賞距離之遠?!皰臁笔菓覓斓囊馑?。
    整句翻譯:遠遠望去,瀑布像一塊白布從懸崖直掛到前面的河流上。
    (3)出示圖片,直觀理解。
    理解“飛流直下三千尺”
    (1)學生說說詩句的意思。
    (2)講解重點字詞。?!帮w流”表現瀑布凌空而出,噴涌飛瀉。“直下”既寫出巖壁的陡峭,又寫出水流之急?!叭С摺笔亲髡哌\用夸張的手法的,寫出了山之高,瀑布掛下來好像有三千尺。此時告訴學生夸張的修辭并不是實指,山并不是真的有“三千尺”那么高。在理解詩句的過程中,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體會當時詩人看到此景的感嘆。
    整句翻譯:高崖上飛瀉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
    (3)出示圖片直觀理解。
    理解“疑是銀河落九天”
    (1)請學生說說詩句的意思。
    (2)講解重點字詞。“疑”的意思是疑似,好像,在這里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瀑布比作了銀河。“九天”:古代傳說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層。整句翻譯:這“飛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懷疑是銀河從九天傾瀉下來。說明了瀑布的雄偉壯觀。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比喻的修辭來說說,你覺得瀑布還像什么。
    (3)出示圖片,再次感受廬山瀑布的雄奇壯麗。
    2.再讀古詩,想象詩境。
    在逐句理解詩歌的基礎上,請學生再讀一遍古詩。古詩的學習不光要逐句理解,更要整體感受詩意?;銥檎?,讓學生掌握詩歌大意。接下來,請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說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怎樣的場景,可以展開自己的想象。通過想象,將文字還原成畫面發(fā)展了學生的想象力,也能更進一步感受詩歌的意境美。最后,想象畫面,試著背誦。
    第四步,拓展遷移,深化“美”。
    語文教學只依靠教材是不夠的,作為教師應該靈活把握教材,擴展教材,開展教學活動使課堂得到無限的延伸。
    所以在本節(jié)課的設計中我加近了其他名家寫廬山的詩篇,讓學生賞讀。
    廬山的云霧三年級語文教案篇十五
    我和爸爸來到廬山腳下,抬頭仰望,啊,多美呀!座座山峰好像一個亭亭玉立的綠衣仙子,手拉手站在那兒,笑著向游人致意,我們乘著汽車在銀蛇般的公路上奔馳。
    車才行到半山腰,天忽然變得陰沉沉的,如絲的細雨落下來。這時,山上起了霧,迷蒙蒙一片。整個廬山好像披上了一層薄薄的白紗,真給人一種“不識廬山真面目”的神秘感。
    霧越來越大,天地被一頂巨大的紗帳籠罩住了。濃濃的霧之中,游人雖然近在咫尺,也只能聽到聲音而不見影。
    山谷中的小溪在我們腳下流淌,“叮咚,叮咚”小溪悅耳的歌聲在山谷中回蕩著。
    我向前張望,尋找它的去向,它卻鉆進了霧里消失了身影。濃霧把空氣浸潤而清涼。
    我來到山頂,雨過天晴,淡藍色的天空中飄著朵朵白云。我向遠眺望,不禁吃了一驚,難道我這是誤入仙境?那對面山上的云霧幾乎把山淹沒了,隱隱約約露出一點山頂。
    云霧好像波濤洶涌的大海,浪濤一個接一個地滾滾而來,好像要把我們吞沒。真是氣勢磅礴,宏偉壯觀。仿佛傳說中的八仙隨時都會出現,乘著龍船在云海飛。誰知,更奇觀的還在后頭。轉眼間,那云霧像被一種巨大的力量推動著,一陣風似的迅速向一側移動,被它遮擋的大山立刻變得清清楚楚,以它雄偉的風姿展現在游人面前。
    “啊,廬山的云霧真是千變萬化,奇妙莫測,這令我久久不能忘懷!”
    廬山的云霧三年級語文教案篇十六
    《標準》明確指出,“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索、勤于動手”。在課文第二自然段教學中,我讓他們努力尋找方法去表現自己思考的內容,“如何使自己所畫的云霧更美”,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了充分地發(fā)揮,在思考、分析和交流后,不僅鍛煉了動口能力,也鍛煉了動手能力。
    新課程中指出,“要加強學科的綜合性,要重視學科知識、社會生活和學生經驗的整合,加強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睘榱苏宫F云霧的姿態(tài),光憑老師的講解和觀察書中的圖片,難以使云霧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教學中我借助學生在美術課中所學的繪畫本領,結合學生平時所見的晨霧,讓學生用筆來“說話”。一下子,同學們的思維變得活躍起來,個個都在認真地讀著每句話、每個詞語。在接下來的交流中直觀的畫面使他們快速地理解“籠罩”、“纏繞”、“彌漫”等詞語的意思,通過鼓勵他們進行想象繪畫,學生明白了想象還需要合理。
    總之,通過美術技能在語文課堂中的運用,使這節(jié)課充滿了生趣,學生更具有表現欲和創(chuàng)造性。
    廬山的云霧三年級語文教案篇十七
    二、檢查“預習”,作者簡介。
    (一)通過“預習”,你知道了什么是唐詩。
    (二)預習中哪些詩句讀懂了,哪些還沒讀懂,并劃下來。
    把下面的字音讀準:廬l*紫z!川chu1n。
    (一)提問:這首唐詩是誰寫的?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知詩人。
    查字典“望”當什么講?“望”與“看”的區(qū)別是什么?望廬山瀑布”就是遠看廬山的瀑布。分別查出“廬山”和“瀑布”的意思。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廬山時觀賞了瀑布,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七言絕句。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二步:解詩題。
    (三)讀一讀古詩,弄懂詩句的意思。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三步:明詩意。逐詞逐句理解全詩,指導看圖。
    1、日照香爐生紫煙。
    “日”、“香爐”、“紫煙”各指什么?“生”是什么意思?讓同學加以理解。日:太陽。香爐:香爐峰。紫煙:紫色的煙云。生:升騰起(變成了)。太陽照射在香爐峰,高高的香爐峰上升騰起紫色的煙云。
    2、遙看瀑布掛前川。
    “遙看”一詞說明作者站在哪兒觀察瀑布?離瀑布較遠。因為瀑布高大,遙看才干觀其全貌。“掛”、“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塊兒是什么意思?掛:懸掛。前:前面。川:河流。掛前川:指瀑布遠看就像懸掛在山峰前面的一條大河流。遠遠望去,瀑布就像一條懸掛在山峰前面的大河。用自身的話講一講這句的意思。
    3、飛流直下三千尺“飛”、“直”寫出了瀑布的什么特點?
    水流快、山勢陡真有三千尺嗎?這是一種什么修辭手法?(夸張手法)長長的水流,飛快地從山上直瀉而下。
    4、疑是銀河落九天。
    “銀河”、“九天”各指什么?銀河:晴天夜晚,天空出現出一條明亮的'光帶,夾雜著許多閃爍的小星;看起來像一條銀白色的大河。九天:天的最高處。古人認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稱為九天。詩里形容極高的天空。
    “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詩句的意思是什么?疑:懷疑真讓人懷疑是天上的銀河流到了人間。用自身的話講一講這句的意思。由瀑布到銀河,這是作者的一種奇特的聯想;將瀑布的高大、急的特點展示無余。
    5、讓同學把整首詩連起來講一講它的意思。
    (四)這首詩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四步:悟詩情。
    (五)指導同學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教師要給同學范讀,要讀出語氣、感情。
    (六)學習有關的生字,教師重點指導。
    五、小結。
    (一)你認為這首詩寫得好嗎?好在什么地方?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三)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詩人觀察細致?“日照”與“紫煙”的因果關系?“飛流”、“直下”對流速水勢的觀察“三千尺”、“落九天”是對瀑布的長、大、高的觀察。
    除觀察仔細、細致外,本詩還有什么特點?豐富奇特的聯想,如“掛前川”,“疑是銀河落九天”。本詩的寫作特點:觀察細致有序,聯想豐富。學習古詩的方法:除去上述四步,那就是讀、查、究、誦、賞。
    六、安排作業(yè)。
    背誦、默寫古詩。
    用自身的話說說詩文的意思。
    廬山的云霧三年級語文教案篇十八
    不,我所見得云霧別具一格,如夢似幻。
    那天,我和爸爸媽媽來到廬山腳下,抬頭向上看,??!真美!我感到眼前煥然一新:一座座山峰好似亭亭玉立的仙女,身穿翠綠的衣裙,輕盈窈窕,笑容滿面的迎接四面八方的游客們。
    汽車拉著我們,在銀蛇般的山路上奔馳。到了半山腰,天突然變得黑黑的,是我想到了一首古詩黑云壓城城欲摧接著,細雨落下來了。司機用利雨器左右搖擺,忙個不停。我向窗外望去,發(fā)現天色開始朦朧起來,感覺就像廬山披上了一件白色的紗籠,真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來到山頂,奇怪,天氣變晴了!蔚藍色德天空展現在眼前,在天空的襯托下,巍峨聳立的山就像強壯的小伙子,穩(wěn)健的站在哪里,有一股陽剛之氣。
    廬山的云霧真是千變萬化,神奇莫測,令我長久不能忘懷,我將永遠記住這次經歷!!
    廬山的云霧三年級語文教案篇十九
    教學完《廬山的云霧》一課,有很多感悟,有成功的地方,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抓住想象的點,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發(fā)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樂于想象是兒童的天性,學生的學習也總是伴隨著想象。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tài),瞬息萬變。在學習本課時,利用云霧的特點開發(fā)學生的想象能力。先展示課文中描寫云霧的動人畫面,接著誘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大膽想象廬山云霧的不同姿態(tài),感受廬山云霧的壯美。有的同學說云霧像一匹奔騰的野馬,有的又說云霧像一瀉千里的瀑布,還有的說像一尊女神。課件畫面的展示,學生想象力的開發(fā),不僅刺激著學生的視覺,還豐富了學生的語言,激發(fā)了情趣,活躍了思維,發(fā)展了智力。
    二、朗讀感悟,體會文章語言的美。
    《廬山的云霧》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在游覽途中,觸景生情,以情觀景,情景交融,不僅寫出了廬山云霧的瞬息萬變,而且寫出了廬山云霧的神韻,讓讀者身臨其境,賞心悅目。為了讓學生能好好體味文章語言文字的美,我運用了多媒體課件的展示,讓學生感悟千姿百態(tài)、瞬息萬變的云霧,再配上優(yōu)美抒情的樂曲。在感性的畫面、音樂聲的刺激下,學生仿佛身臨其境。這樣,學生對廬山云霧的喜愛之情油然而發(fā),喜愛之情全部融入朗讀之中。另外,我還采取多種多樣的讀書形式來激起學生讀書的興趣,有男女生賽讀,個人讀,小組讀,范讀,齊讀等。學生們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讀得津津有味,聲情并茂。
    三、品讀詞句,理解感悟。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讀全文,在此基礎上再結合課文的圖片,讓學生對廬山的云霧有一個感性的認識。然后再引導抓住重點句和重點詞去進行進一步的理解、感悟。如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先讓學生自讀課文,明白這段用先總后分的方法描寫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tài)”的特點,然后引導學生抓住“就象是戴在山頂上的白色絨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間的一條條玉帶”、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語句,邊讀邊想象,入情入境,體會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tài)”。這樣,學生就從中感受到了廬山的美。
    當然,這堂課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太少。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抓住文本的空白處,充分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切實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師:廬山的景色十分秀麗,正是有了千姿百態(tài)的云霧。它都有哪些姿態(tài)呢?請學生自讀第二小節(jié),用筆在紙上把云霧的姿態(tài)畫出來。
    生:(邊讀課文邊畫。由于學生的繪畫水平的不同,所展現的云霧也有所不同。)。
    師:(教師巡視,同時請三位同學上黑板畫出云霧的一種姿態(tài)。)。
    (黑板上的學生和下面的同學都在繪畫。)。
    師:你們都畫了什么呀?(教師指著黑板上同學所畫的內容)。
    生1:我畫的是半山腰上的云霧。這些云霧就好像一條條的玉帶,系在了山腰間。
    生2:我畫的是山頂上的云霧。這些山頂上的云霧好像一頂白色的帽子,而且是一頂白色的小絨帽,所以我把云霧畫成了帽子的形狀。
    生3:我畫的也是山頂上的云霧。
    師:同學們,他們畫的好嗎?
    生1:他們畫得都很好,看著他們的畫,我仿佛就看到了廬山的云霧。
    (三位同學都露出了笑臉。)。
    生2:老師,我覺得半山腰的云霧還要再畫上面一些,那樣就更準確了。
    (老師點頭同意,并請那位同學上來修改。)。
    生3:老師,書中還寫了兩種云霧的姿態(tài),他們沒有畫出來。
    師:你讀書真仔細,老師就請你來畫。
    生:上黑板快速的繪畫。(這位同學的繪畫水平較好。)。
    師:請你向大家作一個介紹。
    (生讀課文)。
    生:(學生積極舉手)。
    師:選了四名同學上黑板畫,其他同學在下面畫。
    生:動手畫。
    師生共同點評所畫的內容,想象合理就行。
    《綱要》明確指出,“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索、勤于動手”。在這部分教學中,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了充分地發(fā)揮,使他們懂得努力尋找方法去表現自己思考的內容,“如何使自己所畫的云霧更美”,在思考、分析和交流后,學生不僅鍛煉了動口能力,也鍛煉了動手能力。直觀的畫面使他們快速地理解“籠罩”、“纏繞”、“彌漫”等詞語的意思,通過鼓勵他們進行想象繪畫,學生明白了想象還需要合理。
    通過美術技能在語文課堂中的運用,使這節(jié)課充滿了生趣,學生更具有表現欲和創(chuàng)造性。
    廬山的云霧三年級語文教案篇二十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廬山云霧的奇幻美麗,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廬山的云霧》(齊讀課題)廬山的云霧秀麗多姿,神奇多變,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指名回答。
    板書:千姿百態(tài)瞬息萬變。
    你們喜歡云霧的哪個特點,下面請小朋友分組去選擇你喜歡的一個特點來讀。
    二、學習。
    學生自由朗讀。
    指名回答。
    1)學習第二自然段。
    指名朗讀。
    師:為什么云霧“有時像絨帽,有時又像玉帶,有時又像大海,有時像天幕”學生再讀。
    指名回答:云霧的位置不同,所以形態(tài)也不同。
    師:你們還能怎么來形容云霧?
    生:可以說像穿上了迷你裙。
    生:像撐了一把大傘。
    師:你們形容得真好,你們誰能把這一自然段讀好。
    指名讀是身失聲、師生評價。
    聽了你們的朗讀,老師仿佛也看到了這些云霧,老師也想讀一讀。
    教師范讀。
    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樣的云霧(像白色絨帽,像玉帶,像茫茫的大海,像巨大的天幕)誰來畫畫這些云霧?誰來畫山頭的云霧?纏繞在半山的云霧?彌漫在山谷的云霧?遮擋在山峰的云霧?指名學生上黑板畫畫,其余學生分組畫畫,師巡視。展評學生的畫。
    師:畫的真美,你們能根據這些畫把這一自然段背出來嗎?學生試背指名背誦。
    2)師:云霧還有什么特點?
    生: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
    師:誰來讀這一自然段?
    指名讀。
    師:你覺得云霧怎么樣?
    生:云霧變化速度非常快。
    師:你怎么知道?從哪些詞語中知道它變化快?
    生:瞬息萬變,轉眼間,還沒完全看清楚。
    師:誰能把再讀這一自然段。
    指名讀。
    師:讀得真好,為什么這些地方讀得較慢?誰再來試試?
    師:有誰能向他挑戰(zhàn),讀得更好?
    師:你能想象一下,云霧還會變成什么樣?
    廬山給云霧籠罩著,千姿百態(tài),瞬息萬變給廬山增添了神秘色彩你們還愿意離開嗎?是啊,真舍不得離去,真令人(學生說出)“流連忘返”
    誰能讀好最后一句話。
    齊讀課文。
    學生試練。
    廬山的云霧三年級語文教案篇二十一
    生:(齊聲讀)廬山。
    師:你們聽說過廬山沒有?有人去過嗎?
    生:我沒有去過,但我爸爸去過,他跟我說過。
    生:我看電視時,知道有一個(座)山,叫廬山。
    生:我是看地圖時知道廬山的。
    師:同學們背誦過很多古詩,有沒有人是在詩中了解廬山的?
    生:《望廬山瀑布》?!叭照障銧t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評:教學要有的放矢。摸清學生對廬山的了解為介紹廬山作準備?!?。
    生:這篇課文會重點寫廬山上的云霧。(師在“云霧”的下面加上點。)。
    生:為什么要寫廬山的云霧?(師板書:?)。
    生:廬山的云霧有什么稀奇的?
    生:廬山的云霧是什么樣的?(師板書:?)。
    師:這兩個問題,于老師都明白。你們是想讓我告訴你們,還是自己到書里找答案?
    生:在書里找答案。
    師:有的同學可能想要老師直接告訴答案。——有沒有這樣想的?
    生:(齊聲)沒有。
    師:好。打開書,拿起筆,默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加上拼音,把不懂的詞語作個記號,同時想一想剛才提的兩個問題。
    (學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相機板書:幽谷、變化無常、騰云駕霧、飄飄欲仙、千姿百態(tài)、彌漫、瞬息萬變、一瀉千里)。
    生:我愿意聯系課文理解。
    師:你們是學習的主人?!蠹彝鈫?
    生:(齊聲)同意。
    師:請同學朗讀課文,第一,把課文讀得正確流暢,能讀出感情來最好。同時,一邊讀一邊思考你們剛才提的兩個問題和黑板上詞語的意思。這些詞語的意思一讀書就懂,不要老師講。學生自由讀書,讀得很認真。教師巡視指導,不斷的給予以鼓勵。)。
    師:讀了幾遍了?
    生:我讀了三遍。
    生:我讀了兩遍。
    師:讀得很仔細。于老師最擔心的是同學們書讀不好,誰愿意讀第一段?(請一位同學讀,讀得很流利。)。
    師:這兩句話里面有5個生字,請同學們再讀一讀。(學生自由讀第一段。)。
    師:讀得真好。5個生字認識了嗎?(生齊聲:認識。)記住它們。請你接著往下讀。(學生接著讀書。)。
    生:可以換成“特別”。
    師:“特別是廬山的云霧”。既然可以換成“特別”,那么“尤其”后面的話應該怎樣讀才有味道?前面的話應該怎樣讀?(師在“尤其”的前后加上“……”號。)自己讀一讀,體會一下。
    師:誰愿意讀一讀?(請一位同學讀。)。
    生:(讀)“廬山的景色十分秀麗。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尤其是那變幻無常的云霧,更給它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
    師:好不好?
    生:(齊聲)好。
    師:誰愿意再練一練?(請一位同學讀,讀得很投入。)。
    師:一聽就很神秘。他強調的是后面的“尤其是變幻無常的云霧,”他的語氣讀得很重,提醒人們注意這一點。一齊讀一讀,體會一下。
    師:大家想一想。作者為什么不說“尤其是廬山的瀑布,更是雄偉壯觀”呢?
    生:因為課題是“廬山的云霧”,主要寫的應是云霧,而不是瀑布。
    師:噢,明白了,因為課題是“廬山的云霧”,所以他要特別強調云霧。謝謝你。剛才有好幾個同學劃出的不理解詞是“騰云駕霧、飄飄欲仙”請你們讀這兩句話“在山上游覽……”想站的就站,想坐的就坐,可以做一些動作。通過你們讀課文的動作、表情、語氣,我可以知道是不是理解了這兩個詞的意思。
    (學生讀這兩句話。有的站著,有的坐著。讀到那兩個詞語,有些學生做起了動作。)。
    師:我請三位做動作的同學到廬山來游覽。(三位學生上來)(師指著黑板前說)這是廬山的小道,你們到這里來高興不高興?(三人齊聲說:“高興?!?那請你們笑一笑。(三人嘿嘿笑了幾聲。學生和聽課教師見狀哄堂大笑)這笑聲怎么有點哭的聲音,再笑一笑。(三人又嘿嘿地笑了幾聲)【評:相機讓學生放松,方法巧妙。只有放松情緒,才能把學生的才能發(fā)揮出來。這方面,于老師是高手。這也是于老師挖掘學生潛能的奧妙所在。】看下面的老師,都在山下,我們在山上。游覽就是放松的,散步就要隨便走走,不要緊張。注意,山上山下到處是云霧。其他同學讀書,請他們三位做動作。
    生:(齊聲)在山上游覽,似乎隨手就能摸到飄來的云霧。(三人伸手向空中摸去)漫步山道,(三人慢慢地走,邊走邊看)常常會有一種騰云駕霧、飄飄欲仙的感覺。(三人伸開雙臂,上下擺動作飛行狀)(聽課教師中發(fā)出一陣笑聲)。
    師:做得好。我看你馬上就要變成神仙了?!膀v云駕霧”還可以怎么做?
    生:我覺得還可以像孫悟空那樣。(說著模仿孫悟空打眼罩遠眺的動作)(師生哈哈大笑)。
    師:你剛才怎么沒有做出來?大家再讀書,讓她做一做這個動作。
    (學生讀書,女生做動作,逗得大家大笑。)。
    師:我也跟著成為神仙了。她這樣一做,我就想起《西游記》里的孫悟空,他騰云駕霧。(說著,于老師單腿直立,手掌翻遮在額前,作孫悟空遠眺狀。)(師生哈哈大笑)在你們心里不是出現了孫悟空的形象?(齊聲:是的。)這樣就讀懂了“騰云駕霧”?!帮h飄欲仙”懂了嗎?(齊聲:懂了。)馬上就要成為神仙了??戳怂麄儽硌莸膭幼鳎由献约旱南胂?,大家再讀書,就會讀得更漂亮?!皬]山的景色十分秀麗……”要讀得美一點。【評:還概括的、抽象的詞義為生動具體的動作,生動、形象,使學生學得有滋有味。這才是“閱讀課”!】(學生齊讀第一段。)。
    師:誰來讀第二段?
    生:(讀)“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tài)。(師插話:千姿百態(tài),劃這個詞的同學請注意,下面的話就是解釋千姿百態(tài)的。)那些籠罩在山頭的云霧,像是戴在山頂上的白色絨帽;那些纏繞在半山的云霧,像是系在山腰間的一條條玉帶。云霧彌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霧遮擋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師:“千姿百態(tài)”懂了嗎?(齊聲:懂了。)注意,我們讀書的時候要一邊讀一邊想象課文中寫的景象。請大家一齊讀二三兩句,要一邊讀一邊想象,看腦子里出現了什么樣的畫面,也就是要“過電影”。(學生齊讀二三句,教師板畫四座山峰。)。
    師:你們腦海里出現沒出現畫面?(齊聲:出現了。)我請四個同學,誰腦海里出現了“像是戴在山頂的白色絨帽”的形象?(請兩位同學)誰腦海里出現了“像是系在山腰間的一條條玉帶”的形象?(請兩位同學)請你們在山峰上畫出你想像出的形象,其他同學仔細看,看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樣。(四位同學畫,其他同學看。)。
    師:放下書,誰愿意把這一節(jié)讀給大家聽?
    (請一位同學讀。)。
    師:聽了你的朗讀,我好象來到廬山,見到了廬山的云霧。
    廬山的云霧三年級語文教案篇二十二
    1.會認本課的生字新詞,運用看圖、聯系生活實際、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
    2.引導學生感受廬山云霧的特點,體會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些特點的。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及贊美之情。
    3.感知總分段結構的特點,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精彩語段。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感受廬山云霧的特點,體會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些特點的。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廬山風景)教師相機介紹:廬山位于我國江西省的九江市,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吸引了絡繹不絕的游客。而到了廬山,不能不看的就是那里的云霧。(板書課題)。
    2.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跟隨作者去欣賞廬山的云霧。
    二、整體感知,理解詞語。
    1.出示自讀要求。
    2.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這課的生字新詞,爭取把它們都讀對,爭取把每一句話都能讀通順。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詞可以查查字典,也可以請教老師或周圍的同學。
    3.課件出示詞語,先自由讀,再開火讀詞語。
    重點指導學習以下幾個字:
    (1)彌漫:注意這個字的聲母是“m”。
    (2)漂:如果放在句子中還能讀對嗎?在課文中還有一個“飄”字是風字部,你讀讀這句話。
    課件:在山上游覽,似乎隨手就能摸到飄來的云彩。
    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變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小結:看來,漂浮在水面要用“三點水”的漂,而“隨風飄蕩”就是“風字部”的飄。
    3.同學互相質疑:在這些詞語中,有哪個詞你不太懂?
    師生共同解疑。
    4.指名輪流逐段朗讀課文。
    5.選擇一段自己認為最有意思的讀給同桌聽。
    6.思考:廬山的云霧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根據學生匯報,教師相機板書。
    三、指導寫字。
    1.出示本課的生字,學生認讀。
    2.自主識記字形,指名說說方法。
    3.重點指導“幻”“罩”
    4.學生描紅。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聽寫詞語。
    2.指名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廬山的云霧給人留下的印象是“變幻無常的云霧,給廬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學生朗讀有關語句。
    (2)指導朗讀:能通過你的朗讀把我們帶入這神秘的人間仙境嗎?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廬山的云霧給人留下的印象是“千姿百態(tài)”。
    (2)自由讀第2自然段,找一找文中都描寫了云霧的幾種姿態(tài)。
    (3)選擇你最喜歡的一種姿態(tài)的云霧,美美地讀給你的同桌聽,再說說你喜歡它的理由。
    (4)全班交流。
    (5)指導朗讀第2句。女同學讀描寫籠罩在山頭的云霧的句子,男同學讀有關纏繞在半山的云霧的句子。
    (8)嘗試背誦。
    (9)總結:看來,這美麗的云霧已經常駐在你們的心間了!學習這一段時,我們通過總起句抓住了云霧千姿百態(tài)的特點,又通過朗讀,感受到作者用形象的比喻把這一特點寫具體了,讓我們領略到它神秘的色彩。
    3.學習第三自然段。
    (1)課文中還有一個自然段也是用這種先總起,再分述的方式來寫的,誰找到了?
    (2)請同學們默讀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廬山的云霧還有什么特點?作者又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一特點的。邊讀邊畫出有關語句。
    (3)全班交流。
    (4)云霧的變化不僅姿態(tài)多,更神奇的是--它變化的速度還特別快!能通過你的朗讀讓我們感受到這一特點嗎?自己先試一試。
    (5)快看看這云霧又變成什么了?(課件出示四幅畫面。)。
    選一兩個你喜歡的或你想象到的云霧的樣子寫在這一段的末尾。
    (6)你看,眼前的云霧說變就變(學生嘗試填空)。
    課件出示:眼前的云霧,剛剛還是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轉眼間就變成了……。
    課件出示:明明是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變成了……。
    師:我們目不轉睛地看著,可是一眨眼,它又變了:
    三、總結。
    第三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指名朗讀課文。
    2.提問:廬山的云霧有什么特點?
    3.板書課題。
    二、精讀課文。
    1.學習第4自然段。
    全班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2)指導朗讀:讀出我們對廬山云霧由衷的贊嘆,讀出我們依依不舍的留戀之情。
    三、指導寫話。
    1.指導回憶本課二三兩段的構段方式。
    2.出示“傍晚,天空出現了千奇百怪的云彩?!睂懸欢慰偡纸Y構的話。
    四、總結全文,擴展延伸。
    1.雖然我們戀戀不舍,但我們終究要告別廬山,揮揮衣袖作別這變幻無常的云霧。最后我請同學們推薦3名同學配樂朗讀課文。我們一起來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讀出我們游覽廬山的感受!
    2.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在其他地方,山間的云霧又是什么樣的呢?老師推薦你們兩篇文章?!栋⒗锷降脑旗F》、《黃山云?!罚€有一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寫的《廬山云霧》,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讀讀這三篇文章,領略不同地域的云霧的不同姿態(tài),感受不同作家筆下的云霧的不同特點。
    板書設計:
    千姿百態(tài)。
    瞬息萬變。
    教學反思:(二)。
    朗讀是培養(yǎng)語感的重要方法,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方式,“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在這堂課上,我給了學生的充分地讀,有自由讀,指名讀,合作讀等等。特別是對“霧來是……霧去時……;霧濃時……霧稀時……”這句話的朗讀指導,通過比較句子,讓學生結合自己經驗談了對這句話的理解,品讀了語言文字,體會其間的情感。在學生的朗讀聲中,我也確實真切的感受到了“霧來時”的“風起云涌”,“霧去時”的“輕輕柔柔”,“霧濃時”的“遮遮掩掩“以及“霧稀時”時的“隱約之色“。這樣的訓練,不僅讓學生讀得非常到位,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有形的訓練中無形地入情、入境、用情……最終獲得知識與情感的雙豐收,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廬山的云霧教案教學設計(蘇教版三年級下冊)]。
    廬山的云霧三年級語文教案篇二十三
    展示廬山風景的圖片,讓學生初步感受到廬山風景的秀麗,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多媒體出示了廬山云霧的圖片,學生都情不自禁地說:“哇!很美?。 ?BR>    二、以讀為本,培養(yǎng)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薄稄]山的云霧》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集中對廬山的云霧作了精彩的描寫,是一篇很適合用來訓練朗讀的材料。在課堂上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自由讀、范讀、指名讀、分男女或小組比賽讀。每一次讀都有不同的目的,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體會文中所描繪的'景色,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借助想象,理解感悟。
    引導學生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結合多媒體的圖片,使學生在頭腦里初步把文字描寫變?yōu)榫唧w的圖像。然后再引導抓住重點句和重點詞去進行深一步的理解。第一自然段,抓住“變幻無常”“神秘”“騰云駕霧”“飄飄悠悠”等詞語。其中游覽山上漫步山道的感覺,要引導學生意會。第二、三自然段,抓住段首的重點句子引領對下文的學習,并抓住比喻句,讓學生借助想象,把不同的比喻描述轉化為頭腦中的具體圖像。通過這樣的圖文結合,并展開想象,把離學生生活實際的遙遠空間拉近,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當然,這堂課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我將會繼續(x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