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民間故事讀后感(模板17篇)

字號:

    通過寫讀后感可以激發(fā)我們對于知識和思想的思考和探索。那么,如何寫一篇精彩的讀后感呢?首先,我們要在讀書或閱讀文章后進行反思和思考,找出其中的亮點和精彩之處。其次,要用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悟,避免啰嗦和冗長。此外,讀后感應該具備個人色彩和獨特性,要展現(xiàn)出自己的獨立思考和獨特見解。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讀后感范文,希望能給大家在寫作讀后感時提供一些啟示。
    中外民間故事讀后感篇一
    生命的跪拜一屠戶從集市上買來一頭牛,這頭牛體格健壯,肚大腰圓,屠戶歡喜地把牛牽回家,提刀近前準備開始宰殺。
    這時,牛的眼睛里已是滿含淚水,屠戶知道,牛是通人性的,它已經(jīng)預感到自己的命運了,但屠戶還是舉起刀子。
    突然,牛兩條前腿“撲通”跪下,淚如雨下。
    屠戶從事屠宰業(yè)已十多年,倒在他刀下的牛不計其數(shù),在臨死前掉淚的牛他也見得多了,但牛下跪還是頭一次見到。
    屠戶來不及多想就手起刀落,鮮紅的血頓時從牛的脖子里汩汩流出,然后,將牛剝皮開膛。
    當打開牛的腹腔時,屠戶一下子驚呆了,手中的刀子“咣當”落地。
    ——在牛的子宮里,靜靜地躺著一只剛長成形的牛犢。
    屠戶這才知道,牛為什么雙腿下跪,它是在為自己的孩子苦苦哀求啊!屠戶沉思良久,破例沒有把牛拉到集市上去賣,而是把母牛和那個還未出生的牛犢,掩埋在曠野之中。
    這個故事深深地震撼人們,還有什么語言能夠代替那神圣的一跪呢?所有的母愛,其實表達起來都是這樣簡單,它沒有做作,沒有張揚,有的只是極其普通卻又撼人心魄的細節(jié)!
    中外民間故事讀后感篇二
    智抓生死條以前,西歐有個國家的法庭:對犯人進行宣判時,不是仔細審問后引用法律給予裁決,而是由法官寫好兩張字條,一張寫“生”字,一張寫“死”字,然后把這兩張字條塞入一只瓶中。
    在大庭廣眾之下,由犯人從瓶中任意抽出一張字條,抽出寫有“生”字的被當眾釋放;抽出寫有“死”字的就立即被處死。
    法官居然還認為這種審判是“神意裁判”,是最最公正的。
    有個叫阿里亞的人帶頭反對這條法律,認為用抓字條的辦法來決定一個人的生死根本是不公正的,總有一部分不該死的人因此死去,一部分該死的卻逃脫了應得的懲罰。
    阿里亞平時一向反對宗教。
    于是,宗教裁判所就勾結(jié)政府當局,逮捕了阿里亞,并要想方設法處死他。
    這一天,法庭公開審判阿里亞。
    因為阿里亞很有名聲,所以來看審判的人把法庭擠得水泄不通。
    審判結(jié)束后,法官宣布按既定的法律判決,然后把兩張預先寫好的字條塞進瓶里,叫阿里亞去抓。
    法官向阿里亞投去幸災樂禍的目光。
    他想:“今天你阿里亞是死定了!”原來宗教裁判所和政府當局是一個鼻孔出氣,他們想謀害阿里亞,就在兩張字條上都寫上“死”字,無論阿里亞取出哪一張都會被處死。
    不過,阿里亞有一個朋友得知了這個消息,他連夜告訴了阿里亞,讓阿里亞想辦法對付。
    此刻,在法庭上,死神已悄然來到阿里亞的面前,只待阿里亞從瓶中取出一張紙條打開,就會被送上絞刑架。
    阿里亞毫不畏懼地走近瓶子,從里面隨便取出一張字條,還沒打開就吃進了肚里。
    人們不知道阿里亞取出的字條寫的是“生”還是“死”。
    那么,惟一的辦法就是把瓶中剩下的那張字條打開驗看。
    在人們的催促下,法官只得把瓶中那張字條打開——毫無疑問寫的是“死”字。
    那么按照“法律”規(guī)定來推理,另一張必定是寫的“生”字,那么應該宣布阿里亞自由。
    阿里亞用聰明和智慧戰(zhàn)勝了法官,告別了死神。
    中外民間故事讀后感篇三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西湖岸邊花紅柳綠,行人來來往往絡繹不絕。西湖上有座斷橋,這天,斷橋之下駛來一艘小船,船頭佇立著兩位妙齡女子,只見這兩位女子其中一位身著白色紗衣,似天仙下凡,另一位則穿著一身水綠色的衣裳,靈動可人。二人以姐妹相稱,在船頭嬉笑。其實她們并不是人類,而是兩條道行頗深的蛇妖,化作人形來人間玩樂,身著白衣的叫白素貞,穿著綠衣裳的叫小青。船家靠岸,兩人便上了岸。
    可惜天公不作美,本來細雨紛紛,轉(zhuǎn)眼就變成了傾盆大雨,白素貞和小青被淋得無處藏身,躲在一棵樹下發(fā)愁。這時,只見一位白面書生舉著一把傘朝兩人走了過來,來人就是許仙,他朝白素貞欠了欠身,將傘遞過去。白素貞一愣,小青眼尖,一把接過傘撐在頭頂。這下好了,白素貞和小青終于不用淋雨了。
    可是許仙就慘了,大雨順著頭發(fā)一直滴到臉上,身上的衣服沒一會兒就濕透了。白素貞過意不去,朝許仙看去,誰知許仙也正看著白素貞呢,二人四目相對,不約而同紅了臉。姐姐的樣子被小青看在眼里,她偷笑了一聲,對許仙說:“謝謝你?。≌垎柨凸僮鹦沾竺??”許仙回答道:“我叫許仙,家離斷橋不遠?!毙∏嗾f道:“我叫小青,這是我姐姐白素貞……”
    三人就這么聊了起來,此后,許仙經(jīng)常找各種借口去見白素貞,白素貞和許仙兩人日久生情,沒多久許仙就向白素貞表明心意,二人就此結(jié)為了夫妻。許仙醫(yī)術不錯,二人合開了一家藥店,名為“保和堂”,生意興隆。
    保和堂行醫(yī)向善,再加上白素貞的高超法術,治好了很多疑難雜癥,但凡有窮人來看病,不僅分文不取,還免費送他們藥材,所以生意越做越火,還有人不遠千里專程來找許仙看病。白素貞也被人們親切地稱作白娘子。離保和堂不遠有一座金山寺,住持名叫法海,原本寺里香火很旺,因為有很多醫(yī)不好病的百姓來這里求菩薩顯靈,可是,自從保和堂出現(xiàn)后,人們的病都被白娘子醫(yī)好了,就沒人來寺里上香了。
    金山寺的香火錢一落千丈,和尚靠香火錢吃飯,香火不旺,和尚的日子自然不好過,這可急壞了法海。這天,他偷偷來到保和堂,想看看這傳說中的白娘子到底是何許人也,這不看不要緊,一看,竟然被法海發(fā)現(xiàn)了一個驚天大秘密――這白素貞是一條修煉了千年的蛇精!
    法海發(fā)現(xiàn)了白素貞的身份,站在出家人的立場上,當然看不得這妖孽“禍害人間”,其實最主要的還是想搞垮保和堂。這天,白素貞外出不在保和堂,法海假裝到保和堂看病,對許仙說:“許相公,你最近周身籠罩著黑霧,這是妖孽上身的預兆啊!”許仙大驚,忙問怎么回事,于是法海便將白素貞是蛇精的事告訴了他,勸他休了白素貞,還要許仙幫助自己收了這條蛇精。許仙和白素貞伉儷情深,哪里會受他的挑撥,再說,白素貞助許仙開藥堂、救百姓,即使是蛇精也是條善良的蛇精,哪里像法海說的禍害人間了。許仙不聽法海胡說八道,要將他趕出保和堂,法海看許仙不聽勸告,便略施法術將他帶回金山寺,軟禁了起來。
    沒多久白娘子從外面回來,在保和堂等了很久也不見許仙的人影,這時的白素貞已經(jīng)身懷六甲,對事物的感知極其敏感,她感覺心神不寧,便問藥店的伙計,可有奇怪的`人來找許仙?;镉嬚f:“今天金山寺的住持來找許相公了,兩人在內(nèi)堂說了很久。”伙計說完,白素貞趕忙掐指一算,算出許仙有難,她趕忙叫上小青,二人直奔金山寺而去。
    法海在金山寺恭候多時,遠遠就看見青白兩蛇騰云駕霧而來,他對著天空大喊:“大膽蛇妖,竟敢來我佛家重地,識相的趕快走,否則我就用金缽收了你!”白素貞不想硬來,便忍住心中怒火低聲下氣地求法海先把許仙放出來。誰料這法海蠻不講理,一口一個妖孽地辱罵白素貞,小青氣不過,上前理論,結(jié)果被法海打傷了。
    白素貞一看小青受傷,許仙被囚,無奈之下只好拔下頭上的金釵,施展法術變出滔滔大浪。只見波濤洶涌,排山倒海朝金山寺襲來,法海眼看金山寺就要被大水淹了,趕忙取下袈裟,口中念起咒語,袈裟變成一塊塊磚石,轉(zhuǎn)眼間就壘起了數(shù)丈之高,白素貞不肯罷休,一浪高過一浪,法海咬緊牙關,不停地念咒語,白素貞懷有身孕,身子本就虛弱,這一斗之下元氣大傷,終究沒能敵得過法海,敗下陣來。法海拿出金缽,將白素貞收入其中,鎮(zhèn)壓在雷峰塔下。許仙和白素貞這對夫妻就這樣被活生生拆散了。
    法海的目的已經(jīng)達到,之后就一直待在寺中清修,指望有一天能修成正果。但是法海收了白蛇,卻漏掉了一條青蛇。小青來金山寺找法海給姐姐報仇,兩人打成一團。可惜,小青的法術難以和法??购?,幾個回合下來,小青就漸漸招架不住了。她一邊和法海打斗一邊在心中盤算:“看來今天不能硬拼,否則肯定會死在這和尚手中。如果那樣的話,別說救姐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了?!毕氲竭@里,小青虛晃一招,跳到一旁,對法海罵道:“老賊禿,你等著,三年后姑奶奶再來會你!”小青這樣說也不過是場面話,事實上她一喊完就立刻化作一團青煙,朝雁蕩山奔去。她想好好練功夫,以圖來日再戰(zhàn)。
    時光荏苒,轉(zhuǎn)眼三年已過,小青按照約定拿著寶劍來找法海,沒想到還是沒能打敗他,于是她一咬牙,再次回雁蕩山苦修去了。
    又過了三年,小青的功夫更深了,人也更沉穩(wěn)了。這次法海被小青打得屁滾尿流,最后逃之夭夭。小青回到雁蕩山,苦心修煉,又過了三年,她手提青龍劍,悄悄潛入金山寺,準備給法海最后一擊。法海得到消息,趕忙做好應對措施,他叫小和尚關緊寺門,在門上貼上符咒,又安排了許多和尚在屋中念經(jīng),想利用這種方法把小青困在外面。誰料經(jīng)過十二年的修煉,小青法力大長,這些把戲根本困不住她,只見她一跳越過墻,輕而易舉就來到了大殿之前。
    法海無處可躲,只好硬著頭皮出來應戰(zhàn)。他一和小青交手,就知道小青的功力已經(jīng)今非昔比,他已經(jīng)不是小青的對手。于是,他也動起了心眼,一瞅到機會就趕緊拖著禪杖,向外逃去。
    法海逃得緊,小青追得急。眼看小青就要殺過來了,法海趕緊繞到樹林里,一閃身,化成一棵樹混在里面。哪料小青一眼就識破了他的詭計,舉起青龍劍就往樹上砍,法海馬上現(xiàn)了原形,逃下金山寺。金山寺山腳下便是長江,江邊既沒有橋也沒有船,法海急了,一看有一只螃蟹在岸邊,他靈機一動,念了幾句咒語,縮身躲到蟹殼里去了。小青趕過來之后,朝四面看了看,一眼就看出了法海的藏身之地。她想:“你既然把我姐姐白蛇鎮(zhèn)壓在雷峰塔里,我就把你鎮(zhèn)在蟹殼里?!庇谑?,小青舉起青龍劍,在螃蟹身上布下了一道符咒。
    小青報了仇,就轉(zhuǎn)回雁蕩山去了。再說那法海,他等啊等,好不容易等到外面沒了動靜,趕緊嘰里咕嚕念咒,想從蟹殼里鉆出來,可是他哪里知道,這螃蟹已經(jīng)中了小青的符咒,他再怎么念咒都沒有用了??蓱z的法海在蟹殼中念得滿口吐白沫,最終還是落了個被困蟹殼的下場。有人說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螃蟹吐泡沫,就是法海在不停地念咒,而蟹殼上的一道道刻痕,就是當年小青用青龍劍劃下的符咒。
    如果不信,你大可把蟹殼剝開,就會看見里面有一個像是長著一對濃眉毛、盤著腿、穿了袈裟的和尚的東西,當?shù)厝朔Q它“蟹和尚”。大家都說蟹和尚是法海變的,不是好東西,所以都不愛吃它。
    中外民間故事讀后感篇四
    豬八戒這角色,早先在民間流傳:傳的唐僧取經(jīng)故事里,連個影子也沒有。吳承恩寫《西游記》的時候,開初也沒有想到老豬,是后來加進去的,他為啥要寫豬八戒呢?有幾個說法蠻有趣,給大伙講講。
    第一個說法:有人逼他寫,吳承恩有個表侄,住在淮安鄉(xiāng)下,擅長種西瓜,大家叫他“西瓜狀元?!?BR>    有一天,表侄像個紅臉關公似的闖到吳承恩家里,怒氣沖沖地說:“表叔,幫我寫!”吳承恩奇怪了:你冒冒失失要我?guī)湍銓?,寫什么?就問情由,表侄說一氣,罵一氣,連說帶罵講了老大會兒,吳承恩才知底細。
    原來是這么回事:表侄種的西瓜,個大、味甜、子少、紅瓤,在四鄉(xiāng)八鎮(zhèn)出了名,人人都想買,不料因此得罪了一個人。哪個呢?這人姓朱名八,是個又懶又饞的二流子。朱八見“西瓜狀元”的瓜好,想吃,可腰里又沒有錢,就今天偷一個,明天偷一個,天天都來偷。有一次被“西瓜狀元”逮到了,“西瓜狀元”當場訓了朱八一頓。哪曉得,沒兩天,朱八又犯老毛病,一偷偷了半口袋?!拔鞴蠣钤贝∷瑲鈶嵅贿^,照他腚上狠狠踢了一腳。這一腳可踢出仇來了!不知朱八怎么搗鼓的,一會兒把十幾頭豬趕到“西瓜狀元”的瓜地里。豬見西瓜還能老實嗎?“呱嗒,呱嗒”,連吃加拱,把兩畝好好的西瓜給糟蹋了一半多?!拔鞴蠣钤闭诠吓锢锢вX哪,聽見響聲出來一看,差點沒氣死!他趕緊托人看著瓜地,跑來找表叔幫他寫狀紙,告朱八。
    吳承恩對表侄說:“幫你寫可以,不過,打官司非同兒戲,我不能光聽一面之詞,得查證查證再說?!薄拔鞴蠣钤敝绤浅卸饕幌蚝J摳籽子,不做玄事,也就沒說別的,只求表叔早點查證,快點寫。
    當天下午,吳承恩出了淮安城,來到表侄的西瓜地里,他一看,瓜秧子亂七八糟,滿地都是西瓜皮、西瓜瓤和豬蹄印子。吳承恩點點頭,沒吱聲,走出瓜地,繞著田埂察看。他忽然發(fā)現(xiàn)一樣東西,拾起來瞧瞧,原來是只死螻蛄,螻蛄身上纏著好多道細麻線,麻線解開來,有五尺多長,一頭拴在螻蛄的腰上。吳承恩覺得蹊蹺,忙問表侄:“你看這是什么玩藝?”“西瓜狀元”瞅了瞅死螻蛄,說:“這是偷雞賊在螻蛄肚子里戳進一根鐵釘,扔到雞跟前,雞一吞、一咽、線一拌、一拽,鐵釘卡在雞嗓子里出不來,偷雞賊就神不知,鬼不覺地把雞偷到手了?!?BR>    吳承恩點點頭,沒吱聲。他離開西瓜地,朝村子里走,來到朱八的住處。進門一看,只見院子里擠著許多人,正圍著一個黑臉漢子,指指戳戳罵個不停。有的罵:“你朱八太缺德啦,把俺家的豬趕出去,糟蹋人家‘西瓜狀元’的好西瓜!”有的罵:“你朱八太孬啦,俺家里幾只下蛋的老母雞,都讓你偷來了!”罵的全是朱八好吃懶做、偷偷摸摸的丑事。有幾個娘們從朱八的屋里抱出幾只雞,雞嘴里都有一根細麻線。
    吳承恩點點頭,還是沒吱聲。臨走,他找到幾個證人,在一塊合計合計,沒費多大事兒,就把狀紙寫好了。
    第二天清早,“西瓜狀元”來找吳承恩,拿到了狀紙,非常高興,直奔縣衙,去告朱八。哪知一頓早飯工夫,朱八突然竄到吳承恩家里,兇神惡煞地說:“吳先生,聽說你幫人寫狀紙告我?”吳承恩說:“不錯?!敝彀搜垡坏桑骸靶諈堑?,我與你往日無冤,近日無仇,憑什么亂插杠子搗我的蛋!這事你看著辦吧,想‘文了’還是想‘武了’?”“‘文了’怎說?”“撕掉狀紙,各走各路。”“‘武了’怎講?”“白的進去,紅的出來!”吳承恩笑笑,說:“朱老弟,依我看,這事一不用文了,二不用武了,好辦得很?!敝彀嗣枴霸趺崔k?”吳承恩把指頭一叉“八個字?!薄澳陌藗€字?”“投案自首,改邪歸正!”
    朱八一聽這話,“嗖”地拔出一把匕首,野貓似地逼近吳承恩,說:“把狀紙拿出來!”吳承恩說聲:“可笑!”“那你快把狀紙撕掉!”吳承恩說聲:“可恥!”“再犟,要你的老命”吳承恩說聲:“可惡!”朱八急了,舉起匕首,劈胸就扎。只聽“嘩啦”,“當啷”,吳承恩紋絲沒動,朱八倒被公差鎖了起來。朱八躥蹦想跑,公差把鎖鏈一抖,喝聲:“走!”把他帶往縣衙去了。
    為這事,吳承恩考慮了好幾天,朱八這人老在他心里轉(zhuǎn)。思來想去,覺得朱八只有戒懶戒饞戒偷摸,經(jīng)些磨煉才能變成好人。又覺得世人應以朱八為戒,不可做丑事。二五一湊,十分激動,就在《西游記》里寫出一個“豬八戒”來!
    這是第一個說法。
    第二個說法:有人逗他寫。吳承恩在云臺山上寫書的時候,常到東山頭轉(zhuǎn)轉(zhuǎn),看看,算是休息。后來他在東山頭轉(zhuǎn)夠了,看膩了,就往西山頭轉(zhuǎn)。
    有一天正轉(zhuǎn)著,迎面走來一個打獵的老人。老獵人見到吳承恩,說:“先生,上山看景哪?”吳承恩順口回答說:“正是,正是。”老獵人“嗤”地一笑,說:“不會看,滿山轉(zhuǎn),要看景,找人領?!币宦犨@話,吳承恩忙著作揖施禮,請老獵人領路導游。老獵人并不推辭,領著吳承恩,不往東,不奔西,不朝南,不向北,一溜往下面的山洼里走去。吳承恩想:山洼里盡是些石頭塊、水塘子,有什么景可看呵?正想著,老獵人忽然說:“到啦。”吳承恩急忙停下腳步,老獵人說:“先生,轉(zhuǎn)過身來,順我手指的方向,朝上頭仔細看!”
    吳承恩依照老人吩咐,轉(zhuǎn)身一看,果然看到了奇景:在一座說高不高,說矮不矮的嶺子尖上,頂著一塊好大好大的石頭,這塊大石頭的樣子活像一個大豬頭,嘴巴撅著,眼睛瞇著,大耳朵耷拉著,好像正在困覺。老獵人告訴吳承恩,那大石頭有個名字,叫“豬頭石”,只有站在這兒看,才像豬頭的模樣,別處看不像。
    吳承恩連聲贊嘆說:“奇景!奇景!”老獵人又是“嗤”地一笑說:“光看不聽,等于白跑。”一聽這話,吳承恩忙又作揖施禮,請老獵人講講豬頭石的傳說,老獵人也不推辭,清了清嗓子,馬上講開了。
    中外民間故事讀后感篇五
    孩子,你那邊有雨一天夜里,就要熄燈睡覺時,我突然有些想家,想念千里之外年邁的父母。
    我撥通了那串解密思念的號碼,接電話的是父親,他著實為我的深夜來電吃了一驚:“出了什么事兒?”我趕緊說沒事,剛才突然想家,想說說話。
    “說什么話,深更半夜的,你媽睡著了。
    威呢?是不是也睡了?”父親肯定還是怪我的來電不合時宜,但言語中掩飾不住意外的驚喜。
    其實我的妻威也已甜甜地睡了。
    我和父親怕驚動各自的妻子,像兩個淘氣的孩子,小聲小氣地你一句我一句地說著。
    父親說家里很好,他和母親身體都挺好,要我別惦記這邊,好好照顧威,好好工作。
    我說我倆也很好,都比剛結(jié)婚時胖了,過幾天我們打算照張相寄回去。
    最后我說:“時間不早了,爸,你撂了電話,睡覺吧。
    ”父親停頓了一會兒,我猜一定是抬頭望了一眼那座老鐘。
    “是不早了,你也歇吧,對了,你明天上班帶上傘,你那邊有雨。
    ”“你怎么知道呢?”“偶然從電視上看的,說你那邊有雨。
    ”放下電話,我怎么也無法睡著。
    千里之外,父親卻時刻關注著我這邊的陰晴冷暖。
    記得我上大學臨行前,母親放心不下,又是棉衣又是藥物地往包里給我塞。
    父親說,不用掛念他,他不是孩子了。
    說歸說,我走以后,父親卻每天都要到車站轉(zhuǎn)上一圈。
    結(jié)婚后,我和妻住在一間平房里,有一天臥室鉆進了很多煤煙,妻子反應強烈,住進了醫(yī)院。
    父親得知后沒幾天,居然一個人拄著手杖背著包,坐了一天一宿的火車來了。
    我接過包感覺很重,打開一看,竟裝滿了斧子、瓦刀、泥板子之類的工具。
    父親說,我來給你們拾掇拾掇暖氣和爐子,總冒煙哪兒能行。
    年屆七旬、胃被切除四分之三的父親可能一路也沒舍得吃一片面包,坐下來一口氣吃了兩大碗面條。
    妻在廚房看著那堆粗糙的維修工具禁不住落淚。
    我安慰妻說,老爺子一輩子了,就這樣。
    去打個電話告訴家里,爸平安到了。
    與父親深夜通話的第二天,原本晴朗的天空,轉(zhuǎn)眼烏云密布,果真下起了雨。
    全單位只有我一個人帶傘,大家感到非常驚奇。
    我站在窗前,窗外大雨如注,我不知道父親那邊下雨還是天晴,但我知道,他一定站在老屋窗前翹首望著我這邊。
    父親老了,不能再為兒子撐起一片天空,但千山之遠,萬水之隔,父親仍能為我和妻送來一把溫暖的傘,在這個寬厚如昔日父親臂膀的傘下,我們的每一個日子都晴空萬里,燦爛如花。
    中外民間故事讀后感篇六
    傳說在很久以前,杭州西湖邊的城隍山下住著一個姓孟的紹興人。由于他年紀輕,大家便叫他小紹興。小紹興每天半夜就起床,磨米粉,蒸松糕,天亮后再挑起糕擔沿銜叫賣,以此來養(yǎng)活自己和瞎眼的母親。
    有一年的大年初一,由于杭州有春節(jié)登山的習慣,以討“步步登高”的吉利,城隍山上山下,游人如織。小紹興的松糕賣得很快,不大一會兒功夫,就賣得僅剩了一小塊破碎的松糕了。小紹興想起母親還未吃飯,便留下了這塊破角糕,準備帶回去給母親吃。當他走到城隍廟時,只見一個白發(fā)銀須的老人,頭枕在口對口地對在一起的兩只破碗上,伸手向他乞討。原來這是上八洞仙呂洞賓,因見人間鬧,便下凡來看看。當時,小紹興并不知道這就是呂洞賓。他見老人衣衫襤褸,瘦骨嶙峋,非常同情,便摸出幾文銅錢給老人。誰知老人不要銅錢,卻要討塊松糕吃。小紹興便拿出留給母親的破角糕,遞給了老人。老人不客氣地吃了下去。
    小紹興回到家里以后,把此事告訴了母親。母親十分贊許。從此,小紹興天天走過廟門口,只要看見那老人,便送給他一塊松糕。
    有一天,老人見小紹興愁眉不展地遞給他一塊糕,便問道:“你有什么不如意的事嗎?”
    小紹興答道:“連日陰雨,生意清淡,松糕賣不出去。我娘吃了賣剩的糕,得了重病,茶飯不思?!?BR>    老頭聽了哈哈大笑:“別著急,要吃的沒有,良藥我可有?!闭f著,從懷里掏出個葫蘆,交給小紹興。吩咐他做松糕時,將葫蘆里的藥放到松糕里,他娘吃了這種糕病就會好。說完話,一陣風起,老人就不見了。小紹興方知遇到了神仙,想到老人那口對口對在一起的破碗,猛然醒悟到這就是呂洞賓。于是高高興興地回到家,按照呂洞賓指點的方法制松糕。他先把葫蘆里的藥倒出一點兒,放進糕粉里,制成糕胚,放到旺火上蒸熟蒸透。待糕冷卻后再一塊一塊地排放在炭火上,烘成金黃色。烘烤出來的松糕散發(fā)出一股奇香。三天三夜水米末進的老母親聞到這股異香,頓時覺得腹中饑餓,即叫小紹興把糕拿來吃。老母親吃下糕后,第二天病就好了。從此,小紹興就一直用這個辦法制糕。由于這種糕奇香撲鼻,食之松甜可口,大家都贊不絕日。于是改松糕名為“香糕”。因為香糕是小紹興做出來的,又被稱做“紹興香糕”。
    后來,人們才明白,香糕里放進去的藥,原來是中藥里的砂仁。砂仁性溫,能理氣寬胸,健脾和胃,增進食欲,適用于脾胃氣滯以及消化不良等癥。作為一種療效食品,香糕更受人歡迎了。
    中外民間故事讀后感篇七
    過生日時媽媽送了我一本書,書名是《中外民間故事》。我是一個小書迷,接過書后就迫不及待地讀了起來。頓時,書中那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就把我迷住了。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將軍柏》這個故事。
    《將軍柏》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漢武帝去嵩山嵩陽觀游玩,一進門就看到了一棵身材奇?zhèn)?,枝葉茂密的柏樹,漢武帝對它贊不絕口,把它封為“大將軍”??墒欠馔辍按髮④姟焙?,漢武帝又看到了一棵比“大將軍”更高大更茂密的柏樹,他想不出合適的封號就把這棵柏樹封為“二將軍”。有一位大臣建議漢武帝把名字改過來,漢武帝卻把大臣斥責了一番,然后就離開了嵩陽觀。
    嵩陽觀的兩棵柏樹都受了封,可心里都很別扭。“大將軍”感覺自己名不副實,不配稱“大將軍”,沒臉抬頭見人,久而久之就成了彎腰樹?!岸④姟庇X得自己高大無比,卻只被封為“二將軍”,于是整天生悶氣,把肚子都氣炸了,變成了空心樹。
    兩棵樹之所以會變成這樣,都是因為漢武帝做事太急躁,盲目冊封,事后明知錯了又不知改正。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小心謹慎,不能太心急,如果做錯了事,一定要改正,否則會鬧笑話的。
    我從小愛聽爸爸媽媽講故事,前幾個星期爸爸給我買了本《中外民間故事》,我拿到手里翻開一看,立刻喜歡上了它,我顛三倒四的讀了好幾遍。
    這本書上有許多耳熟能詳?shù)墓适拢玺敯鄬W藝、屈原沉江、空成計、鐵杵磨成針、司馬光砸缸、百鳥朝鳳等。
    我喜歡砸缸救人的`司馬光,故事是說:一天司馬光在屋子里讀書,一群孩子在院子里玩捉迷藏,有一個小孩一不小心掉到了缸里,有的孩子很慌;有的跑去找大人;還有的孩子哭;只有司馬光不慌不忙的跑出來拿石頭把缸砸破了。從中我明白了有事情不要慌張,要找到正確的方發(fā),再困難的事都能迎刃而解。
    好多民間故事中我還明白很多故事的哲理,過幾天我在說出來。
    我從小就喜歡聽爸爸媽媽講故事,等我長大后,媽媽就給我買故事書,讓我自己讀書。最近媽媽又給我買了一本書叫《中外民間故事》,我剛一打開這本書就深深的喜歡上了它。
    我最喜歡的故事是“吉恩的明天”。故事是說美國有一位不愛讀書的少年,還老偷東西,最后被學校開除了。他的父母也很不喜歡這個兒子,于是吉恩就成了流浪兒。有一次,他看到一家飯店上門上掛著這樣一塊牌子“明天吃飯不要錢”,可是第二天他來到這家飯店,沒有免費吃上飯,而這家飯店仍然掛著那塊“明天吃飯不要錢”的牌子,他反復讀著牌子上寫的這句話,突然想明白了一個人生道理,從此他努力向上,變成了一個非常好的孩子。這個道理是:雖然明天看著美好,但卻是虛幻的,只有眼前的今天才是最美好的。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也經(jīng)常會發(fā)生這樣的事情,比如一到周末留的家庭作業(yè),就總是希望明天在寫,然后幻想著明天的美好,最終,這寫家庭作業(yè)都堆到了周日的晚上,拼命的趕完了所有的作業(yè)你會發(fā)現(xiàn),“明天”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只有珍惜今天,一步一個腳印的付出努力,才能收獲到真正美好的明天。
    這本書里還有其他的很多故事,都非常有意義,我知道這些故事來源于民間,表現(xiàn)了勞動人民純潔、善良的心靈,體現(xiàn)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對生命的思索。
    總之,《中外民間故事》這本書,讓我學會了很多人生道理,教我學會了堅強、勇敢、樂觀的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我真的太喜歡這本書了!
    中外民間故事讀后感篇八
    我最近看了一本書,叫西湖民間故事。在其中,我覺得《豆腐橋》這個故事最有意思。
    杭州上城有一座“安樂橋”和三座“豆腐橋”。在這些橋都是在南宋的時候建造的。
    在岳飛大破金兵的時候,他的手下王佐用“苦肉計”使陸文龍投降了,把金兀術打敗了。但以后王佐殘廢了,不能繼續(xù)打仗,岳飛保舉王佐當了安樂王,皇帝還答應給他蓋一座王府。
    王佐知道后,說:“我干嘛要這么大的王府,應該先給百姓們蓋一座橋?!币宦犨@件事,百姓們都來幫忙,不到一個月,橋就造好了,百姓一高興,就稱這座橋為“安樂橋”。一傳十,十傳百,安樂橋越來越出名。奸臣宰相秦檜知道了這件事,十分妒忌,說:“就不過一座橋,有什么出名的,我就造三座橋,一座比一座高,到跟你王佐比比!”
    秦檜抓派工匠,強迫老百姓蓋橋。果然一座比一座高。秦檜還得意洋洋給這三座橋取了名字,叫做“斗富一橋”、“斗富二橋”和“斗富三橋”。
    百姓們氣憤極了,因為杭州話斗富的讀音和豆腐相似,為了取笑秦檜,百姓便稱這三座橋為豆腐橋。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氣量應該大一點,不要因為一點小事就要妒忌,不但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結(jié)果,還讓人恥笑。
    中外民間故事讀后感篇九
    俺亳州人特別喜愛芍藥,不單因為它的根能入藥,花兒好看,還因為有一段優(yōu)美的傳說。
    唐朝武后當皇帝時,亳州城東住著一位姓白的花匠。白花匠年輕英俊、勤勞善良,二十多歲還沒說上媳婦。爹娘替他著急,他卻不焦不躁,一天到晚,一年四季,除了下地干活兒,就是侍弄花草。春天他給花草施肥,夏天他給花草澆水,秋天他給花草剪枝,冬天他給花草培土。他的房前屋后也都是花兒,春有春蘭,秋有秋菊,夏有荷花,冬有臘梅。莊戶人雖說日子苦點,可有花花朵朵作伴,有蜜蜂蝴蝶起舞,倒也得到不少樂趣。
    在所有的花草中,白花匠最喜愛一種花:春二三月,紫紅紫紅的花芽兒破土而出,它長得又粗又壯,很快長成一蓬蓬,像一叢透明的紅珊瑚:“紅珊瑚”越長越旺,又很快地變成一叢綠瑪瑙。不久花兒含苞了,花兒咧嘴了,花兒又開放了,粉紅的花瓣,金黃的花心,色彩十分明麗?;▋航惺裁疵郑坎恢?,那是他從渦河灣里尋來的野花。他去請教私塾老先生,那位老先生就給花兒起了個名字叫“灼花”,后來又把火字旁的“灼”改為草字頭的“芍”,芍花算有了名兒。
    再說武則天當了皇帝之后,胃口越來越大。御花園雖有數(shù)不清的花兒朵兒,卻不知足,非要把天下的奇花異草都搜進皇宮,以供享樂,還要把天下的花師花匠弄進皇宮,專為自己種花兒。
    這一天,武則天的侄兒武三思來到亳州,他聽說白花匠種了許多花兒,又是個侍弄花兒的把式,就騎著高頭大馬去了。他到那地方一看,呀,眼都直了:花兒真多,味兒真香,開得真好!特別是那一株芍花,他見都沒見過。他心想若是帶回皇宮,老姑娘準喜歡。她老人家一喜歡,我武三思更抖了!于是,他對花匠說:“種花的,算你小子走運,明天隨我進京獻花兒,便可在宮中謀個差事?!敝宦牐哺停骸斑@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還不趕快謝過大人?”白花匠說:“俺不去,這花兒俺留著看哩?!?BR>    武三思一聽,臉一下子拉長了:“種花的,這是皇上的意思,你敢抗旨不遵嗎?”他拿出圣旨抖了抖,對白花匠說:“限你明天一早,帶上花兒到州衙聚集?!?BR>    這下,白花匠嚇得沒神了!哭了一天一夜,第二天一早來到州衙,后來又進了皇宮,當了御花園的花師,他那棵心愛的芍花也種在御花園里。
    御花園里的花兒真多,天南海北的名花都有,白花匠一見就愛上了這些花兒。清早他給花兒除蟲,晚上他給花兒澆水,晌午頂著日頭給花兒鋤草,夜晚他披著月光在花間散步。他一天到晚不愿閑著,因為他一閑著就想家;二老爹娘誰照顧呀?宅前屋后的花草誰侍弄呀?地里的五谷雜糧靠誰種呀?為這他愿一天到晚干活,干活可以暫時忘掉許多煩惱。
    功夫不負苦心人,那滿園的花木也長得特別喜人,遠遠望去,像一尺云錦,花兒水靈靈的,葉子支撒撒的,別提多好看了。
    可是那棵芍花呢?卻長得干巴巴的,白花匠一見就難受。他知道那是起的時候動了根兒,走在路上傷了枝兒,再加上不服水土――唉,花兒也和人一樣戀著亳州的水土哩。
    白花匠難受,對芍花格外愛護。天天挑水澆,一邊澆一邊唱:
    芍花芍花,快快長大,
    葉兒返青,別再想家。
    他澆下一瓢水,那花兒咕咕喝完了,小葉兒支撒撒地泛綠了。
    他又給芍花追肥,一邊追一邊唱:
    芍花芍花,快快長大,
    趕緊發(fā)棵,別再想家。
    他追上幾遍肥,又松松土,芍花舒舒服服地挺挺腰,真地發(fā)棵了。
    他又給芍花除蟲,一邊捉一邊唱:
    芍花芍花,快快開花,
    有我作伴,別再想家。
    他一遍遍捉蟲,汗珠叭嗒叭嗒掉在花枝上,花枝上很快抱滿了花骨朵。
    眼看花兒要開了,白花匠卻累病了。這天夜里,他躺在床上朦朧入睡。他夢見芍花開了,粉紅的花瓣,金黃的花芯,從花芯里走出一個年輕美貌的女子,長得比九天仙女還俊。她手托綾帕,冉冉地走到床前,白花匠連忙問:“姑娘,你是誰?”
    “我是芍花仙子,是花王的小女兒?!?BR>    “你來做什么?”
    芍花仙子說:“你為俺操心勞碌,累病了,俺擰下一支花根為你治病。”說著,眼里閃出淚花。
    只見芍花仙子擰下一條根,白花匠一見,一哆嗦,心想十指連心,那該多痛??!他感激地看著芍花仙子,見她那月白軟緞花鞋上滲出一點殷紅的血跡,他正想起身道謝,芍花仙子雙手遞上繡花綾帕,轉(zhuǎn)身走了。白花匠望了一眼繡花綾帕包著的花根兒,連忙起身追去。
    他追呀追呀,一直追到芍花跟前,那女子忽然不見了。他輕輕地撫摸著花朵,又輕輕地扒開花根,果然花根上有擰掉的痕跡,那受傷的地方還濕漉漉地往外冒水呢!
    白花匠哭著回到屋里,哭著煎藥熬藥,哭著把藥服下。這藥真靈驗,第二天病就好了,為了記著芍花仙子的恩情,他把芍花改名芍藥花。從此,他對芍藥花更加看重了,有什么心事總愛給她說。他真希望能和芍花仙子天長地久呆在一塊兒,一輩子侍弄芍藥花,他心里也高興。
    暑往寒來,花開花落,轉(zhuǎn)眼冬天到了,御花園里百花凋零,一片肅殺景象。偏巧武則天又動了游興,帶著文武百官、宮娥彩女來御花園賞花看景。她一進御花園,立即來了氣兒,叫過白花匠問道:“白花匠,這花兒怎么都敗了?”
    白花匠小心回稟:“萬歲,天有四時,月有圓缺,眼下已到十冬臘月,花早該謝了。”
    武則天說:“不行。朕要看花,傳我的口喻園中百花,都要連夜開放,抗旨不遵者,一律治罪!”
    第二天一早,武則天賞花來了,那臘梅花迎合圣意,冒雪而開,被封為花魁,杏花開得慢了一步被貶到民間,牡丹花才冒出芽兒,被貶到洛。芍藥花和白花匠卻不見了。
    白花匠和芍藥花哪兒去了呢?他們連夜逃出皇宮,走了九九八十一天才回到亳州。白花匠又把那棵芍藥花栽在自家宅前,說來也怪,芍藥花回到了故土,長得真快,轉(zhuǎn)眼間發(fā)芽了,長葉了,開花了?;▋阂婚_從里面走出年輕美貌的芍藥仙子,她對白花匠笑了,白花匠對她也笑笑,他兩口兒成了親。他倆一塊種地,一塊兒養(yǎng)花,一塊兒撫養(yǎng)子女,他們給自己的孩子起名叫“白芍”。為了逃避官府追捕,也為了讓兒孫不再被選進皇宮,每逢花開時節(jié),他們將花掐去,光長根兒好給百姓治病。老百姓愛芍藥花,把掐掉的花泡在瓶子里,也有種在家前屋后讓她開花的。后來越種越多,亳州的芍藥天下聞名,成了亳州一大特產(chǎn)。
    中外民間故事讀后感篇十
    最近我都在看一本書——《中國民間故事》。民間故事是廣大人民群眾以自發(fā)的形式世世代代口耳相傳的一種文學樣式。它以勞動人民對現(xiàn)實生活為基礎,運用豐富的想象和幻想,用散文的形式講述了勞動人民對現(xiàn)實生活的認識與思考。
    其中我最喜歡的有:徐文長的故事、幸福鳥和阿凡提的故事。
    其中徐文長的故事的主要資料是:知府不相信徐文長是神童,于是便把他召來對句,并說如果對不上,就將他驅(qū)逐出城。結(jié)果自我聽了啞口無言,只好悻悻而去;徐文長與“林狠心”比力氣,力大無窮的“林狠心”輸給了斯文瘦弱的少年徐文長;徐文長用自我的聰明幫忙大頭和尚的畫配詩。
    我的感想是:我們要多看一些有關中國民間的書,從里面學習知識,我們要向汪嘉學習,因為他勇敢,也總是為別人著想;我們也要向阿凡提學習,他也經(jīng)常幫忙別人。我們也要多看書,自我也要學習成為對別人有用的人。
    中外民間故事讀后感篇十一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好書——《西湖民間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錢王射潮的故事。
    在錢王掌管杭州的時候,錢塘江經(jīng)常發(fā)大水,害得兩岸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整日憂心忡忡。錢王不愿看到百姓受苦,于是不聽旁人的勸阻,勇敢地射中了潮神,替百姓除害。
    看完了這本書,我不禁熱血沸騰。我腦子里顯現(xiàn)出這樣一幅場景。在一個大壩上,一個英氣十足的男子騎著駿馬,后面站著他的士兵。這就是錢王。錢塘江滾滾的大潮從遠到近地襲來,而錢王不為所動,毫不畏懼,對準潮頭,一箭射去。后面的士兵也紛紛射箭。只見潮神倒了下去,潮水退了下去。百姓們歡呼雷動。
    聽說錢江南岸有個射潮廣場,我想應該與這個故事有關。我請爸爸帶我去看看錢王的塑像。在錢塘江邊,遠遠地我就望見了錢王射潮的塑像。只見錢王騎著玉照獅子馬,瞪著銅鈴大眼,拿著弓箭,奔騰在這連綿江上。在他的身邊,萬支飛箭伴著他一起沖向潮神。他是這樣地英武,威風凜凜。在塑像下,我好像變得很渺小。在這里,他享有他應得的光榮和尊敬。
    中外民間故事讀后感篇十二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西湖民間故事》,里面講的都是杭州的景點由來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饅頭戰(zhàn)。
    有一次清兵和太平兵打仗,太平兵第二回攻打杭州時,把清兵困在城里兩個月,清兵斷了糧草,城里的食物也吃光了,太平兵就利用清兵這一弱點,給清兵發(fā)饅頭,清兵看太平并對他們這么好,于是他們就反了,打開城門讓太平兵進去,就這樣,太平并就攻向了美麗的杭州。
    讀完了這個故事,我感受到太平兵很足智多謀,他們沒有用武力打開大門,而是抓住了清兵的弱點,清兵斷了糧草,肯定很餓,如果有人給他們食物,他們就會效忠于他,所以,王爺叫太平兵每人省下兩個饅頭這樣就有足夠的饅頭時候收賣清兵王爺也很細心,他叫太平并把箭的頭給拔了,這樣,清兵就可以完全相信太平兵,就會放太平兵進來。可見打仗要想取得成功,靠武力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要靠智慧。其實,學習也是一樣不能花大把大把的時間去死記硬背,而是要掌握方法,提高學習效率,要理解每道題的意思,這樣才能把知識學進去。
    中外民間故事讀后感篇十三
    作為一種口述文學形式,民間故事是由故事文本、作者(講述者)、讀者(聽眾)、講述語境等諸多要素共同建構(gòu)而成的。你知道哪些中外民間故事?下面就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中外民間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生命的跪拜一屠戶從集市上買來一頭牛,這頭牛體格健壯,肚大腰圓,屠戶歡喜地把牛牽回家,提刀近前準備開始宰殺。
    這時,牛的眼睛里已是滿含淚水,屠戶知道,牛是通人性的,它已經(jīng)預感到自己的命運了,但屠戶還是舉起刀子。
    突然,牛兩條前腿“撲通”跪下,淚如雨下。
    屠戶從事屠宰業(yè)已十多年,倒在他刀下的牛不計其數(shù),在臨死前掉淚的牛他也見得多了,但牛下跪還是頭一次見到。
    屠戶來不及多想就手起刀落,鮮紅的血頓時從牛的脖子里汩汩流出,然后,將牛剝皮開膛。
    當打開牛的腹腔時,屠戶一下子驚呆了,手中的刀子“咣當”落地。
    ——在牛的子宮里,靜靜地躺著一只剛長成形的牛犢。
    屠戶這才知道,牛為什么雙腿下跪,它是在為自己的孩子苦苦哀求啊!屠戶沉思良久,破例沒有把牛拉到集市上去賣,而是把母牛和那個還未出生的牛犢,掩埋在曠野之中。
    這個故事深深地震撼人們,還有什么語言能夠代替那神圣的一跪呢?所有的。
    母愛。
    其實表達起來都是這樣簡單它沒有做作沒有張揚有的只是極其普通卻又撼人心魄的細節(jié)!
    智抓生死條以前,西歐有個國家的法庭:對犯人進行宣判時,不是仔細審問后引用。
    法律。
    給予裁決,而是由法官寫好兩張字條,一張寫“生”字,一張寫“死”字,然后把這兩張字條塞入一只瓶中。
    在大庭廣眾之下,由犯人從瓶中任意抽出一張字條,抽出寫有“生”字的被當眾釋放;抽出寫有“死”字的就立即被處死。
    法官居然還認為這種審判是“神意裁判”,是最最公正的。
    有個叫阿里亞的人帶頭反對這條法律,認為用抓字條的辦法來決定一個人的生死根本是不公正的,總有一部分不該死的人因此死去,一部分該死的卻逃脫了應得的懲罰。
    阿里亞平時一向反對宗教。
    于是,宗教裁判所就勾結(jié)政府當局,逮捕了阿里亞,并要想方設法處死他。
    這一天,法庭公開審判阿里亞。
    因為阿里亞很有名聲,所以來看審判的人把法庭擠得水泄不通。
    審判結(jié)束后,法官宣布按既定的法律判決,然后把兩張預先寫好的字條塞進瓶里,叫阿里亞去抓。
    法官向阿里亞投去幸災樂禍的目光。
    他想:“今天你阿里亞是死定了!”原來宗教裁判所和政府當局是一個鼻孔出氣,他們想謀害阿里亞,就在兩張字條上都寫上“死”字,無論阿里亞取出哪一張都會被處死。
    不過,阿里亞有一個朋友得知了這個消息,他連夜告訴了阿里亞,讓阿里亞想辦法對付。
    此刻,在法庭上,死神已悄然來到阿里亞的面前,只待阿里亞從瓶中取出一張紙條打開,就會被送上絞刑架。
    阿里亞毫不畏懼地走近瓶子,從里面隨便取出一張字條,還沒打開就吃進了肚里。
    人們不知道阿里亞取出的字條寫的是“生”還是“死”。
    那么,惟一的辦法就是把瓶中剩下的那張字條打開驗看。
    在人們的催促下,法官只得把瓶中那張字條打開——毫無疑問寫的是“死”字。
    那么按照“法律”規(guī)定來推理,另一張必定是寫的“生”字,那么應該宣布阿里亞自由。
    阿里亞用聰明和智慧戰(zhàn)勝了法官,告別了死神。
    孩子,你那邊有雨一天夜里,就要熄燈睡覺時,我突然有些想家,想念千里之外年邁的父母。
    我撥通了那串解密思念的號碼,接電話的是父親,他著實為我的深夜來電吃了一驚:“出了什么事兒?”我趕緊說沒事,剛才突然想家,想說說話。
    “說什么話,深更半夜的,你媽睡著了。
    威呢?是不是也睡了?”父親肯定還是怪我的來電不合時宜,但言語中掩飾不住意外的驚喜。
    其實我的妻威也已甜甜地睡了。
    我和父親怕驚動各自的妻子,像兩個淘氣的孩子,小聲小氣地你一句我一句地說著。
    父親說家里很好,他和。
    母親。
    身體都挺好,要我別惦記這邊,好好照顧威,好好工作。
    我說我倆也很好,都比剛結(jié)婚時胖了,過幾天我們打算照張相寄回去。
    最后我說:“。
    時間。
    不早了,爸,你撂了電話,睡覺吧。
    ”父親停頓了一會兒,我猜一定是抬頭望了一眼那座老鐘。
    “是不早了,你也歇吧,對了,你明天上班帶上傘,你那邊有雨。
    ”“你怎么知道呢?”“偶然從電視上看的,說你那邊有雨。
    ”放下電話,我怎么也無法睡著。
    千里之外,父親卻時刻關注著我這邊的陰晴冷暖。
    記得我上大學臨行前,母親放心不下,又是棉衣又是藥物地往包里給我塞。
    父親說,不用掛念他,他不是孩子了。
    說歸說,我走以后,父親卻每天都要到車站轉(zhuǎn)上一圈。
    結(jié)婚后,我和妻住在一間平房里,有一天臥室鉆進了很多煤煙,妻子反應強烈,住進了醫(yī)院。
    父親得知后沒幾天,居然一個人拄著手杖背著包,坐了一天一宿的火車來了。
    我接過包感覺很重,打開一看,竟裝滿了斧子、瓦刀、泥板子之類的工具。
    父親說,我來給你們拾掇拾掇暖氣和爐子,總冒煙哪兒能行。
    年屆七旬、胃被切除四分之三的父親可能一路也沒舍得吃一片面包,坐下來一口氣吃了兩大碗面條。
    妻在廚房看著那堆粗糙的維修工具禁不住落淚。
    我安慰妻說,老爺子一輩子了,就這樣。
    去打個電話告訴家里,爸平安到了。
    與父親深夜通話的第二天,原本晴朗的天空,轉(zhuǎn)眼烏云密布,果真下起了雨。
    全單位只有我一個人帶傘,大家感到非常驚奇。
    我站在窗前,窗外大雨如注,我不知道父親那邊下雨還是天晴,但我知道,他一定站在老屋窗前翹首望著我這邊。
    父親老了,不能再為兒子撐起一片天空,但千山之遠,萬水之隔,父親仍能為我和妻送來一把溫暖的傘,在這個寬厚如昔日父親臂膀的傘下,我們的每一個日子都晴空萬里,燦爛如花。
    中外民間故事讀后感篇十四
    中國民間故事是勞動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和擁有的精神財富,他有20個民族故事組成,每一篇故事都各有不同,獨立的民間文學,從中可以了解見識不同民族的不同歷史和文化風貌。
    在《中國民間故事》里,這一令我感到和受的故事是幸福鳥的故事與天眼重開的故事。幸福鳥的故事講述了小男孩兒汪嘉處于西藏一個暗無天日的環(huán)境里,為了給人們帶來幸福和解脫苦難而跋山涉水尋找象征幸福的幸福鳥。他告訴我們幸福來之不易,好好珍惜,只有克服重重困難,才能得到幸福。
    天眼重開的故事充滿了傳奇色彩:一陣狂風吹過,吹來了許多又黑又厚的烏云。很快,整個世界黑的伸手不見五指。一名叫勇仔,年輕人決定為民除害,他的決心感動了山神的女兒妮囡,幫助他一起劈開了黑沉沉的烏云。于是大地上又重見光明。這個故事贊揚了勇仔和妮囡雄心堅定。據(jù)說這兩位英雄一直留在天上看守著天眼。
    每一個簡單的小故事,都能引起我們的深深思考。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然后檢驗自己,完善自己。正如羅曼。羅蘭所說:從來沒有人為了讀書而讀書,一定要在書中讀自己,在書中發(fā)現(xiàn)自己,檢驗自己。
    中外民間故事讀后感篇十五
    人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焙贾菝涝谖骱嘘P西湖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有許許多多。
    寒假里,我到新華書店特意買了一本由杭州文化局編寫的《西湖民間故事》,它有49個小故事匯集而成,每個故事里的人物都栩栩如生,風景優(yōu)美,讓我每天都情不自禁地回想每一個故事。
    《西湖民間故事》這本書,它記載了杭州美麗的西湖故事,如有《明珠》、《玉泉》、《白娘子》、《東坡肉》等,對于我這個小吃客來說,我最喜歡的當然是《東坡肉》的故事?!皷|坡肉”是在蘇東坡的杭州做太守的時候,當時西湖已被葑草湮沒了大半,他上任后組織民工鏟除葑草,疏通湖巷,筑堤建橋,使西湖恢復了容貌,并增加了景點。杭州城里的老百姓都很感激他,聽說他平時最喜歡吃紅燒肉,于是不少人不約而同地上門送豬肉。他收到許多豬肉后,便讓家人將肉切成方塊,加調(diào)味和酒,用他的烹調(diào)方法煨制成紅燒肉,分送給參加疏浚西湖的民工。大家吃后,稱贊此肉酥香味美,肥而不膩,于是人們便以他的名字將肉命名為“東坡肉”。所以此菜流傳開來,并成為中外聞名的傳統(tǒng)佳肴,一直盛名不衰。
    現(xiàn)在我們在家里吃紅燒肉就會想到杭州名菜東坡肉,味道鮮美極了。蘇東坡為我們所做的貢獻,任何人都不能改變。疏通西湖,這么多年下來有這么美麗的西湖,讓世界人民贊不絕口,成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讓我們現(xiàn)在有這么一個優(yōu)美、休閑、娛樂的好地方。我們要永遠記住他和崇拜它,學習他那無微不至的精神。自己作為一名小學生,從現(xiàn)在起,要好好學習,將來把我們的杭州建設地更加美麗,貢獻自己的一點力量。
    《西湖民間故事》這本書不僅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而且讓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我們杭州西湖風俗人情和每一個普通的地方不普通的故事。這本書真是太吸引人了,我一定要多讀幾遍。
    中外民間故事讀后感篇十六
    民間故事妙趣橫生,又能給人思考。讀完此書,讀者們的感受是什么呢?往下看。下面是本站小編精心為你整理民間故事讀后感,希望你喜歡。
    這一周,我繼續(xù)讀完了“人文第一課·最美的民間故事”的《印度民間故事》。
    《印度民間故事》中的故事是按照印度的各個邦來分別介紹的,每個邦的故事都充滿著精靈和神奇的冒險,而每個故事都會告訴我一個道理,充滿著智慧。有的故事還特別的好玩,比如:發(fā)生在安得拉邦的《牛車上的五個男人》,大師和他那四個門徒的故事逗得我不停的哈哈大笑,大師太可憐了,他的四個門徒又實在是太笨了!媽媽說他們是做事不動腦子。
    這本書的顏色非常鮮艷,就像印度的紗麗一樣美麗。雖然我還沒有去過印度,不過,媽媽告訴我,今年寒假去泰國的時候也可以騎大象,我很期待。
    寒假里,我讀了《中國民間故事100篇》這本故事書,書中故事富有神奇色彩,歷來是人們所喜歡的,可謂家喻戶曉,耳熟能詳,這此民間傳統(tǒng)故事,讓我感受到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王小二臥冰求鯉》講在很久以前,有一戶姓王的人家很窮,母親靠幫人縫補衣服,兒子王二小幫人放牛、打魚、捉蝦為生。有一年冬天,一連下了十多天的雪,王小二的母親生病了,郎中面帶難色說:“一定要用一斤重的鮮活鯉魚做藥引才能治好病?!庇谑?,王小二在冰封雪地里,不能鑿掉冰塊,怕把魚嚇跑,只有脫掉衣服躺在冰面上要用體溫把冰焐化,寒冰刺骨,王小二凍得不一會兒就失去了知覺,他的行為感動了上天,感動了神仙,神仙幫他捉到了一條鯉魚,王小兒感過神仙后,馬上回家治好了母親的病。
    王小二的愛母親,為母親所做的事深深地打動了我,我要像王小二一樣,做一個孝順父母,尊敬師長的好孩子,好好學習,勤奮努力,要以優(yōu)異成績報答父母和老師。
    我從小就喜歡聽爸爸媽媽講故事,等我長大后,媽媽就給我買故事書,讓我自己讀書。最近媽媽又給我買了一本書叫《中外民間故事》,我剛一打開這本書就深深的喜歡上了它。
    我最喜歡的故事是“吉恩的明天”。故事是說美國有一位不愛讀書的少年,還老偷東西,最后被學校開除了。他的父母也很不喜歡這個兒子,于是吉恩就成了流浪兒。有一次,他看到一家飯店上門上掛著這樣一塊牌子“明天吃飯不要錢”,可是第二天他來到這家飯店,沒有免費吃上飯,而這家飯店仍然掛著那塊“明天吃飯不要錢”的牌子,他反復讀著牌子上寫的這句話,突然想明白了一個人生道理,從此他努力向上,變成了一個非常好的孩子。這個道理是:雖然明天看著美好,但卻是虛幻的,只有眼前的今天才是最美好的。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也經(jīng)常會發(fā)生這樣的事情,比如一到周末留的家庭作業(yè),就總是希望明天在寫,然后幻想著明天的美好,最終,這寫家庭作業(yè)都堆到了周日的晚上,拼命的趕完了所有的作業(yè)你會發(fā)現(xiàn),“明天”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只有珍惜今天,一步一個腳印的付出努力,才能收獲到真正美好的明天。
    這本書里還有其他的很多故事,都非常有意義,我知道這些故事來源于民間,表現(xiàn)了勞動人民純潔、善良的心靈,體現(xiàn)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對生命的思索。
    總之,《中外民間故事》這本書,讓我學會了很多人生道理,教我學會了堅強、勇敢、樂觀的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我真的太喜歡這本書了!
    石景山區(qū)實驗小學四年級:林軒琪。
    中外民間故事讀后感篇十七
    空閑。
    時間。
    可以利用時間讀讀一些民間故事,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中外民間故事:
    庫庫爾坎,即羽蛇神的瑪雅語說法,是在中部美洲。
    文明。
    中被普遍信奉的神,一般被描繪為長羽毛的蛇形象。按照傳說,羽蛇神主宰著晨星、發(fā)明了書籍、立法,而且給人類帶來了玉米。羽蛇神還代表著死亡和重生,也是祭司們的保護神。
    羽蛇神在瑪雅文化中的地位可以從許多方面觀察到。古典時期,瑪雅“真人”手持權杖,權杖一端為精致小形、中間為小人的一條腿化作蛇身、另一端為一蛇頭。到了后古典時期,出現(xiàn)了多種變形,但基本形態(tài)完全變了,成為上部羽扇形、中間蛇身下部蛇頭的羽蛇神形象。
    羽蛇神與雨季同來,而雨季又與瑪雅人種玉米的時間相重合,因而羽蛇神又成為瑪雅農(nóng)人最為崇敬的神明。
    羽蛇神像和中國人發(fā)明的牛頭鹿角、蛇身魚鱗、虎爪長須,能騰云駕霧的龍,還著實有幾分相像。起碼在蛇身主體加騰飛之勢(羽蛇的羽毛)的基本組合上,是一致的。此外,如畫廳一室屋頂上畫的羽蛇頭、瑪雅祭司所持雙頭棍上的蛇頭雕刻,與龍頭也有較大的類以。而且,羽蛇神和中國龍崇拜都與祈雨有關。
    在現(xiàn)今留存的最大的瑪雅古城奇岑-伊扎,庫庫爾坎金字塔屹立其中。它的每個面有91級臺階,4個面象征一年四季,共364級臺階,加上塔頂?shù)纳竦罟?65級,象征一年365天。4個邊緣分別代表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在金字塔的北面兩底角雕有兩個蛇頭。
    每年春分、秋分兩天,太陽落山時,可以看到蛇頭投射在地上的影子與許多個三角形連套在一起,成為一條動感很強的飛蛇。好像從天空中游向大地,栩栩如生。春分蛇由上至下出現(xiàn),仿佛從神廟中爬出來一樣,秋分則由下至上出現(xiàn),像是爬進去一樣。只有每年的這兩天里才能看到這一奇景。所以,現(xiàn)在它已經(jīng)成為墨西哥的一個著名旅游景點。而在當年,瑪雅人可以借助這種將天文學與建筑工藝精湛地融合在一起的直觀景致,準確把握農(nóng)時。與此同時,也準確把握崇拜羽蛇神的時機。
    庫庫爾坎神廟形狀如金字塔,也有稱之為“庫庫爾坎金字塔”。庫庫爾坎神廟高約30米,四周環(huán)繞91級臺階,加起來一共364級臺階,再加上塔頂?shù)挠鹕呱駨R,共有365階,象征了一年中的365天。瑪雅人精心雕刻的羽毛蛇神——他們崇拜的神明。這個雕刻藝術,雖如龍騰虎躍,鱗潛羽翔,但平時看不見,因為蛇身隱藏在臺階的斷面里。只有在春分、秋分時,陽光自北照射于上,其神采才展現(xiàn)于世人眼前。
    這座古老的建筑,在建造之前,經(jīng)過了精心的幾何設計,它所表達出的精確度和玄妙而充滿戲劇性的效果,令后人嘆為觀止:每年春分和秋分兩天的日落時分,北面一組臺階的邊墻會在陽光照射下形成彎彎曲曲的七段等腰三角形,連同底部雕刻的蛇頭,宛若一條巨蛇從塔頂向大地游動,象征著羽蛇神在春分時蘇醒,爬出廟宇。每一次,這個幻像持續(xù)整整3小時22分,分秒不差。這個神秘景觀被稱為“光影蛇形”。
    庫庫爾坎神廟,是瑪雅人對其掌握的建筑幾何知識的絕妙展示,而金字塔旁邊的天文臺,更是把這種高超的幾何和天文知識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從前,有兄弟二人,老大蠻橫霸道,老二性情溫和。父母去世后,兄弟倆分家產(chǎn),老大把良田好房都分到自個兒名下,老二只分得一間耳房,一畝薄田。
    一天,老二在家中聽得一陣麻雀叫聲,出門一看,原來是一幼雀從屋檐上的窩子里掉了下來,摔斷了腿。他看著怪可憐,就撿起來,找了一截布條子,小心地纏在它的腿上,然后又把它放回窩里。這只小雀的腿很快好了,出窩后和其他麻雀一樣飛得自在。
    到了春天,該播種的時候,那只麻雀含著一顆西瓜籽飛到老二家的窗臺上,把西瓜籽放下,又飛走了。老二覺著好玩,就把這顆籽種下了,不久發(fā)了芽,長出一棵特別壯的苗苗,在老二的精心護理下,結(jié)出一顆枕頭大的西瓜,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摘下抱回家,用刀一切,竟切出一個金娃娃。他心里那個高興勁就沒法說了。從此老二過上了富足的日子。
    再說老大,看著窮兄弟猛地變富覺著奇怪,就去問老二怎么發(fā)的財。老二不會說假話,實打?qū)嵉卣f給他聽。老大聽著,心里打起了歪主意。他返回家去就搭著梯子在房檐上尋麻雀窩,掏出一只未出窩的小雀,就把它的腿給折斷了,疼得小雀“嘰嘰”直叫。完后他也照著老二的做法,給小麻雀的腿接上,用布條裹住,還給上了藥呢。然后他把麻雀放回窩里。麻雀出了窩,能飛了,也給他含來一顆西瓜籽。春天一來,老大高興地把它給種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這一棵苗上,盼望著能結(jié)出個金娃娃。西瓜結(jié)上了,個子倒也挺大,到了八月十五,他摘下來抱回家,用刀慢慢切開,一看,里面不是金娃娃,竟是個賊白賊白的骨頭娃娃,一臉的苦相。老大當時那個氣勁也沒法提了,嘴里喃喃對著那個骨頭人人說:“是金不是金,倒沒啥,可你是苦啥哩!”
    自打那時起,老大背了運,光景一天不如一天,老二的。
    生活。
    卻是越過越紅火。
    豬八戒這角色,早先在民間流傳:傳的唐僧取經(jīng)故事里,連個影子也沒有。吳承恩寫《西游記》的時候,開初也沒有想到老豬,是后來加進去的,他為啥要寫豬八戒呢?有幾個說法蠻有趣,給大伙講講。
    第一個說法:有人逼他寫,吳承恩有個表侄,住在淮安鄉(xiāng)下,擅長種西瓜,大家叫他“西瓜狀元?!?BR>    有一天,表侄像個紅臉關公似的闖到吳承恩家里,怒氣沖沖地說:“表叔,幫我寫!”吳承恩奇怪了:你冒冒失失要我?guī)湍銓懀瑢懯裁春?就問情由,表侄說一氣,罵一氣,連說帶罵講了老大會兒,吳承恩才知底細。
    原來是這么回事:表侄種的西瓜,個大、味甜、子少、紅瓤,在四鄉(xiāng)八鎮(zhèn)出了名,人人都想買,不料因此得罪了一個人。哪個呢?這人姓朱名八,是個又懶又饞的二流子。朱八見“西瓜狀元”的瓜好,想吃,可腰里又沒有錢,就今天偷一個,明天偷一個,天天都來偷。有一次被“西瓜狀元”逮到了,“西瓜狀元”當場訓了朱八一頓。哪曉得,沒兩天,朱八又犯老毛病,一偷偷了半口袋。“西瓜狀元”逮住他,氣憤不過,照他腚上狠狠踢了一腳。這一腳可踢出仇來了!不知朱八怎么搗鼓的,一會兒把十幾頭豬趕到“西瓜狀元”的瓜地里。豬見西瓜還能老實嗎?“呱嗒,呱嗒”,連吃加拱,把兩畝好好的西瓜給糟蹋了一半多?!拔鞴蠣钤闭诠吓锢锢вX哪,聽見響聲出來一看,差點沒氣死!他趕緊托人看著瓜地,跑來找表叔幫他寫狀紙,告朱八。
    吳承恩對表侄說:“幫你寫可以,不過,打官司非同兒戲,我不能光聽一面之詞,得查證查證再說?!薄拔鞴蠣钤敝绤浅卸饕幌蚝J摳籽子,不做玄事,也就沒說別的,只求表叔早點查證,快點寫。
    當天下午,吳承恩出了淮安城,來到表侄的西瓜地里,他一看,瓜秧子亂七八糟,滿地都是西瓜皮、西瓜瓤和豬蹄印子。吳承恩點點頭,沒吱聲,走出瓜地,繞著田埂察看。他忽然發(fā)現(xiàn)一樣東西,拾起來瞧瞧,原來是只死螻蛄,螻蛄身上纏著好多道細麻線,麻線解開來,有五尺多長,一頭拴在螻蛄的腰上。吳承恩覺得蹊蹺,忙問表侄:“你看這是什么玩藝?”“西瓜狀元”瞅了瞅死螻蛄,說:“這是偷雞賊在螻蛄肚子里戳進一根鐵釘,扔到雞跟前,雞一吞、一咽、線一拌、一拽,鐵釘卡在雞嗓子里出不來,偷雞賊就神不知,鬼不覺地把雞偷到手了?!?BR>    吳承恩點點頭,沒吱聲。他離開西瓜地,朝村子里走,來到朱八的住處。進門一看,只見院子里擠著許多人,正圍著一個黑臉漢子,指指戳戳罵個不停。有的罵:“你朱八太缺德啦,把俺家的豬趕出去,糟蹋人家‘西瓜狀元’的好西瓜!”有的罵:“你朱八太孬啦,俺家里幾只下蛋的老母雞,都讓你偷來了!”罵的全是朱八好吃懶做、偷偷摸摸的丑事。有幾個娘們從朱八的屋里抱出幾只雞,雞嘴里都有一根細麻線。
    吳承恩點點頭,還是沒吱聲。臨走,他找到幾個證人,在一塊合計合計,沒費多大事兒,就把狀紙寫好了。
    第二天清早,“西瓜狀元”來找吳承恩,拿到了狀紙,非常高興,直奔縣衙,去告朱八。哪知一頓早飯工夫,朱八突然竄到吳承恩家里,兇神惡煞地說:“吳先生,聽說你幫人寫狀紙告我?”吳承恩說:“不錯?!敝彀搜垡坏桑骸靶諈堑?,我與你往日無冤,近日無仇,憑什么亂插杠子搗我的蛋!這事你看著辦吧,想‘文了’還是想‘武了’?”“‘文了’怎說?”“撕掉狀紙,各走各路?!薄啊淞恕踔v?”“白的進去,紅的出來!”吳承恩笑笑,說:“朱老弟,依我看,這事一不用文了,二不用武了,好辦得很?!敝彀嗣枴霸趺崔k?”吳承恩把指頭一叉“八個字。”“哪八個字?”“投案自首,改邪歸正!”
    朱八一聽這話,“嗖”地拔出一把匕首,野貓似地逼近吳承恩,說:“把狀紙拿出來!”吳承恩說聲:“可笑!”“那你快把狀紙撕掉!”吳承恩說聲:“可恥!”“再犟,要你的老命”吳承恩說聲:“可惡!”朱八急了,舉起匕首,劈胸就扎。只聽“嘩啦”,“當啷”,吳承恩紋絲沒動,朱八倒被公差鎖了起來。朱八躥蹦想跑,公差把鎖鏈一抖,喝聲:“走!”把他帶往縣衙去了。
    為這事,吳承恩考慮了好幾天,朱八這人老在他心里轉(zhuǎn)。思來想去,覺得朱八只有戒懶戒饞戒偷摸,經(jīng)些磨煉才能變成好人。又覺得世人應以朱八為戒,不可做丑事。二五一湊,十分激動,就在《西游記》里寫出一個“豬八戒”來!
    這是第一個說法。
    第二個說法:有人逗他寫。吳承恩在云臺山上寫書的時候,常到東山頭轉(zhuǎn)轉(zhuǎn),看看,算是休息。后來他在東山頭轉(zhuǎn)夠了,看膩了,就往西山頭轉(zhuǎn)。
    有一天正轉(zhuǎn)著,迎面走來一個打獵的老人。老獵人見到吳承恩,說:“先生,上山看景哪?”吳承恩順口回答說:“正是,正是?!崩汐C人“嗤”地一笑,說:“不會看,滿山轉(zhuǎn),要看景,找人領?!币宦犨@話,吳承恩忙著作揖施禮,請老獵人領路導游。老獵人并不推辭,領著吳承恩,不往東,不奔西,不朝南,不向北,一溜往下面的山洼里走去。吳承恩想:山洼里盡是些石頭塊、水塘子,有什么景可看呵?正想著,老獵人忽然說:“到啦?!眳浅卸骷泵νO履_步,老獵人說:“先生,轉(zhuǎn)過身來,順我手指的方向,朝上頭仔細看!”
    吳承恩依照老人吩咐,轉(zhuǎn)身一看,果然看到了奇景:在一座說高不高,說矮不矮的嶺子尖上,頂著一塊好大好大的石頭,這塊大石頭的樣子活像一個大豬頭,嘴巴撅著,眼睛瞇著,大耳朵耷拉著,好像正在困覺。老獵人告訴吳承恩,那大石頭有個名字,叫“豬頭石”,只有站在這兒看,才像豬頭的模樣,別處看不像。
    吳承恩連聲贊嘆說:“奇景!奇景!”老獵人又是“嗤”地一笑說:“光看不聽,等于白跑。”一聽這話,吳承恩忙又作揖施禮,請老獵人講講豬頭石的傳說,老獵人也不推辭,清了清嗓子,馬上講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