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工作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問題進行的專門性總結,總結某一方面的成績、經(jīng)驗。那關于總結格式是怎樣的呢?而個人總結又該怎么寫呢?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總結書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歸納篇一
1、字詞
煎熬、束縛、歧視、壓榨、兌現(xiàn)締造、履行、侈談、磐石、颶風
蛻變、贖罪、真諦、匿跡、坎坷祈禱、巍峨、蜿蜒
2、成語
駭人聽聞:使人聽了非常吃驚。
義憤填膺:胸中充滿義憤。
安之若素:(遇到不順利情況或反?,F(xiàn)象)像平常一樣對待,毫不在意。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燒一樣,形容非常著急。
搖搖欲墜:形容非常危險,就要掉下來或垮下來。
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歸納篇二
洗滌攢射尸骸殺戮輾轉(zhuǎn)黯然緋紅
不憚:不怕。詫異:覺得奇怪。
躊躇:猶豫。菲?。哼@里意為微薄。
喋血:流血滿地。喋,血流出的樣子。
寥落:稀少。浸漬:浸潤,滲透。
桀驁:形容性情倔強。驁:不順從。
懲創(chuàng):懲罰,懲治。
二、成語
長歌當哭:用寫文章來代替哭泣。長歌:引吭高歌,這里指寫文章。當,當做。
殞身不恤: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殞:死亡。恤,顧慮。
三、作者簡介
代表作: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雜文集《墳》《華蓋集》《華蓋集續(xù)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diào)集》《偽自由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編》等。
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歸納篇三
1、既望:七月既望(農(nóng)歷十六。既,過了。望,農(nóng)歷每月十五)
2、少焉: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不多一會兒)
3、如:縱一葦之所如(往)
4、凌:凌萬頃之茫然(越過)
5、御: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駕)
6、溯:擊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
7、予懷:渺渺兮予懷(我的心)
8、倚:倚歌而和之(循、依)
9、方、破:方其破荊州(當;占領)
10、下:下江陵(攻下)
11、渚:漁樵于江渚之上(江邊)
12、卒、消長:而卒莫消長也(到底;消減和增長)
13、適:而吾與子之所共適(享受)
14、狼藉:杯盤狼藉(凌亂)
15、白:不知東方之既白(亮)
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歸納篇四
(一)判斷句
(1)固一世之雄也/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語氣詞“也”,表判斷)
(2)此非曹孟德之詩乎(用“非”表否定判斷)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非”表否定判斷)
(二)倒裝句
1、狀語后置句
游于赤壁之下/漁樵于江渚之上/寄蜉蝣于天地/托遺響于悲風/月出于東山之上
2、賓語前置句
何為其然也?/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羨乎!
3、定語后置句
凌萬頃之茫然/客有吹洞簫者
(三)被動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于”表被動)
(四)疑問句
(1)何為其然也(“何”與“也”表疑問語氣)
(2)而今安在哉(語氣詞“哉”,表疑問語氣)
(3)客亦知夫水與月乎(語氣詞“乎”,表疑問語氣)
(4)此非曹孟德之詩乎(“乎”表反問語氣)
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歸納篇五
辭
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推辭)
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
(言辭,詞句)
《歸去來兮辭》(一種文體)
若
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假如)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
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沒有,用來表示
一種否定的假設或條件)
見其發(fā)矢十中_,但微頷之
(稍微,略微)
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
(深奧,微妙)
動刀甚微(輕微)
周室卑微,諸侯相并(衰敗,衰弱)
鄙
越國以鄙遠(邊邑,以……為邊邑)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淺陋)
蜀之鄙有二僧(邊境)
過我而不假道,鄙我也(輕視,看不起)
鄙臣不敢以死為我(謙辭,謙稱自己)
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歸納篇六
(1)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介詞,相當于"于",前一個是"在"的意思;后一個是"比",表比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語氣助詞,表反問,譯為"嗎")
(3)其皆出于此乎(語氣助詞,表揣測,譯為"嗎"或"吧")
(4)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語氣助詞,表感嘆,與"嗟"連用,譯為"唉")
2.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連詞,表承接)
(2)惑而不從師(連詞,表轉(zhuǎn)折)
(3)吾從而師之(連詞,表承接)
(4)擇師而教之(連詞,表承接)
(5)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連詞,表并列)
(6)小學而大遺(連詞,表轉(zhuǎn)折)
(7)則群聚而笑之(連詞,表修飾)
3.之
(1)古之學者必有師(助詞,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詞,指代知識、道理等)
(3)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5)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6)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7)圣人之所以為圣(代詞,指代這件事)
(8)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助詞,的;代詞,指代童子)
(9)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
(10)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代詞,這,這一類)
(11)郯子之徒(代詞,這,這一類)
(12)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代詞,這,這一類)
(13)作師說以貽之(代詞,他,指代李蟠)
4.其
(1)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代詞,那些,指代疑難問題)
(2)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代詞,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詞,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詞,表揣測語氣,大概)
(5)其可怪也歟(副詞,與"也歟"配合表反問語氣,相當于"這不是......嗎?")
5.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詞,比)
(2)而恥學于師(介詞,向)
(3)于其身也(介詞,對于)
(4)皆出于此乎(介詞,從)
(5)不拘于時(介詞,表被動,被)
6.也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句末語氣助詞,與"者"連用,表判斷)
(2)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語氣助詞,表停頓)
(3)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句中語氣助詞,表停頓)
(4)其可怪也歟(句末語氣助詞,與"歟"連用,加強語氣)
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歸納篇七
1、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面對,引申為“閱讀”。
2、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面對,引申為“迎”。
3、臨不測之淵,以為固:面對。
4、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將要。
(二)一
(1)一起。例:若合一契
(2)一樣。例:其致一也
(3)看作一樣。例:固知一死生為虛誕。
(4)一邊一邊。例:一觴一詠
(三)次
1、列坐其次旁邊水邊
2、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駐扎
3、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次一等
4、余船以次俱進次序
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6、陳勝、吳廣次當行:次序、按次序引申為“輪到”
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歸納篇八
分泌( )沁園春( )百舸( )
坎坷( )拜謁( )遏制( )竭力( )
揮斥( )干坼( )遒勁( )酋長( )謾罵( )散漫( )花蔓( )惆悵( )稠密( )綢繆( )寥廓( )崢嶸( )
未雨綢繆:趁著天沒下雨,先修繕房屋門窗,比喻事先做好準備。
2、文學常識
詞:又叫詩余、長短句、曲子詞、樂府,是我國傳統(tǒng)的詩歌中的一種特殊體裁,起源于隋唐之際,盛行于宋。最初的詞都是配合曲調(diào)來歌唱的,后來逐漸與音樂分離,成為一種純粹的文學樣式。詞根據(jù)長短來分,有小令(58字以內(nèi))、中調(diào)(59-90字)和長調(diào)(91字以上)三種,詞的一段叫闕,也叫片。
詞牌:古人填詞用的曲調(diào)的名稱,與作品內(nèi)容無太大關系。同一詞牌的詞結構格式相同。不同的詞牌,其段數(shù)、句數(shù)、韻律,每句的字數(shù)、句式、聲律,都有不同的規(guī)格。
雨巷
1、給加點的字注音
寂寥( )彷徨( )彳?。?)頹圮( )舷梯( )嫻熟( )懸崖勒馬( )弦外之音( )按捺( )剛毅木訥( )方鑿圓枘( )靜謐( )獼猴( )所向披靡( )奢靡( )矯揉造作( )繁衍( )挑釁( )
2、成語
懸崖勒馬:比喻臨到危險的邊緣及時清醒回頭。
弦外之音:比喻言外之意。
再別康橋
青荇( )長篙( )蒿里行( )枯槁( )
浮藻( )繅絲( )漫溯( )晦朔( )
斑斕( )闌干( )波瀾( )笙簫( )
蕭瑟( )
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歸納篇一
1、字詞
煎熬、束縛、歧視、壓榨、兌現(xiàn)締造、履行、侈談、磐石、颶風
蛻變、贖罪、真諦、匿跡、坎坷祈禱、巍峨、蜿蜒
2、成語
駭人聽聞:使人聽了非常吃驚。
義憤填膺:胸中充滿義憤。
安之若素:(遇到不順利情況或反?,F(xiàn)象)像平常一樣對待,毫不在意。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燒一樣,形容非常著急。
搖搖欲墜:形容非常危險,就要掉下來或垮下來。
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歸納篇二
洗滌攢射尸骸殺戮輾轉(zhuǎn)黯然緋紅
不憚:不怕。詫異:覺得奇怪。
躊躇:猶豫。菲?。哼@里意為微薄。
喋血:流血滿地。喋,血流出的樣子。
寥落:稀少。浸漬:浸潤,滲透。
桀驁:形容性情倔強。驁:不順從。
懲創(chuàng):懲罰,懲治。
二、成語
長歌當哭:用寫文章來代替哭泣。長歌:引吭高歌,這里指寫文章。當,當做。
殞身不恤: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殞:死亡。恤,顧慮。
三、作者簡介
代表作: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雜文集《墳》《華蓋集》《華蓋集續(xù)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diào)集》《偽自由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編》等。
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歸納篇三
1、既望:七月既望(農(nóng)歷十六。既,過了。望,農(nóng)歷每月十五)
2、少焉: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不多一會兒)
3、如:縱一葦之所如(往)
4、凌:凌萬頃之茫然(越過)
5、御: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駕)
6、溯:擊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
7、予懷:渺渺兮予懷(我的心)
8、倚:倚歌而和之(循、依)
9、方、破:方其破荊州(當;占領)
10、下:下江陵(攻下)
11、渚:漁樵于江渚之上(江邊)
12、卒、消長:而卒莫消長也(到底;消減和增長)
13、適:而吾與子之所共適(享受)
14、狼藉:杯盤狼藉(凌亂)
15、白:不知東方之既白(亮)
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歸納篇四
(一)判斷句
(1)固一世之雄也/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語氣詞“也”,表判斷)
(2)此非曹孟德之詩乎(用“非”表否定判斷)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非”表否定判斷)
(二)倒裝句
1、狀語后置句
游于赤壁之下/漁樵于江渚之上/寄蜉蝣于天地/托遺響于悲風/月出于東山之上
2、賓語前置句
何為其然也?/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羨乎!
3、定語后置句
凌萬頃之茫然/客有吹洞簫者
(三)被動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于”表被動)
(四)疑問句
(1)何為其然也(“何”與“也”表疑問語氣)
(2)而今安在哉(語氣詞“哉”,表疑問語氣)
(3)客亦知夫水與月乎(語氣詞“乎”,表疑問語氣)
(4)此非曹孟德之詩乎(“乎”表反問語氣)
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歸納篇五
辭
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推辭)
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
(言辭,詞句)
《歸去來兮辭》(一種文體)
若
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假如)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
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沒有,用來表示
一種否定的假設或條件)
見其發(fā)矢十中_,但微頷之
(稍微,略微)
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
(深奧,微妙)
動刀甚微(輕微)
周室卑微,諸侯相并(衰敗,衰弱)
鄙
越國以鄙遠(邊邑,以……為邊邑)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淺陋)
蜀之鄙有二僧(邊境)
過我而不假道,鄙我也(輕視,看不起)
鄙臣不敢以死為我(謙辭,謙稱自己)
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歸納篇六
(1)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介詞,相當于"于",前一個是"在"的意思;后一個是"比",表比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語氣助詞,表反問,譯為"嗎")
(3)其皆出于此乎(語氣助詞,表揣測,譯為"嗎"或"吧")
(4)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語氣助詞,表感嘆,與"嗟"連用,譯為"唉")
2.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連詞,表承接)
(2)惑而不從師(連詞,表轉(zhuǎn)折)
(3)吾從而師之(連詞,表承接)
(4)擇師而教之(連詞,表承接)
(5)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連詞,表并列)
(6)小學而大遺(連詞,表轉(zhuǎn)折)
(7)則群聚而笑之(連詞,表修飾)
3.之
(1)古之學者必有師(助詞,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詞,指代知識、道理等)
(3)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5)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6)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7)圣人之所以為圣(代詞,指代這件事)
(8)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助詞,的;代詞,指代童子)
(9)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
(10)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代詞,這,這一類)
(11)郯子之徒(代詞,這,這一類)
(12)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代詞,這,這一類)
(13)作師說以貽之(代詞,他,指代李蟠)
4.其
(1)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代詞,那些,指代疑難問題)
(2)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代詞,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詞,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詞,表揣測語氣,大概)
(5)其可怪也歟(副詞,與"也歟"配合表反問語氣,相當于"這不是......嗎?")
5.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詞,比)
(2)而恥學于師(介詞,向)
(3)于其身也(介詞,對于)
(4)皆出于此乎(介詞,從)
(5)不拘于時(介詞,表被動,被)
6.也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句末語氣助詞,與"者"連用,表判斷)
(2)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語氣助詞,表停頓)
(3)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句中語氣助詞,表停頓)
(4)其可怪也歟(句末語氣助詞,與"歟"連用,加強語氣)
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歸納篇七
1、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面對,引申為“閱讀”。
2、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面對,引申為“迎”。
3、臨不測之淵,以為固:面對。
4、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將要。
(二)一
(1)一起。例:若合一契
(2)一樣。例:其致一也
(3)看作一樣。例:固知一死生為虛誕。
(4)一邊一邊。例:一觴一詠
(三)次
1、列坐其次旁邊水邊
2、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駐扎
3、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次一等
4、余船以次俱進次序
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6、陳勝、吳廣次當行:次序、按次序引申為“輪到”
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歸納篇八
分泌( )沁園春( )百舸( )
坎坷( )拜謁( )遏制( )竭力( )
揮斥( )干坼( )遒勁( )酋長( )謾罵( )散漫( )花蔓( )惆悵( )稠密( )綢繆( )寥廓( )崢嶸( )
未雨綢繆:趁著天沒下雨,先修繕房屋門窗,比喻事先做好準備。
2、文學常識
詞:又叫詩余、長短句、曲子詞、樂府,是我國傳統(tǒng)的詩歌中的一種特殊體裁,起源于隋唐之際,盛行于宋。最初的詞都是配合曲調(diào)來歌唱的,后來逐漸與音樂分離,成為一種純粹的文學樣式。詞根據(jù)長短來分,有小令(58字以內(nèi))、中調(diào)(59-90字)和長調(diào)(91字以上)三種,詞的一段叫闕,也叫片。
詞牌:古人填詞用的曲調(diào)的名稱,與作品內(nèi)容無太大關系。同一詞牌的詞結構格式相同。不同的詞牌,其段數(shù)、句數(shù)、韻律,每句的字數(shù)、句式、聲律,都有不同的規(guī)格。
雨巷
1、給加點的字注音
寂寥( )彷徨( )彳?。?)頹圮( )舷梯( )嫻熟( )懸崖勒馬( )弦外之音( )按捺( )剛毅木訥( )方鑿圓枘( )靜謐( )獼猴( )所向披靡( )奢靡( )矯揉造作( )繁衍( )挑釁( )
2、成語
懸崖勒馬:比喻臨到危險的邊緣及時清醒回頭。
弦外之音:比喻言外之意。
再別康橋
青荇( )長篙( )蒿里行( )枯槁( )
浮藻( )繅絲( )漫溯( )晦朔( )
斑斕( )闌干( )波瀾( )笙簫( )
蕭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