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在個人生活中還是在組織管理中,方案都是一種重要的工具和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zhàn)和問題,實現(xiàn)個人和組織的發(fā)展目標。方案能夠幫助到我們很多,所以方案到底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設計方案篇一
教學目標:
1、認識“斟、酌、怔、敝、宗”5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了解課文講了怎樣一個故事。
2.從三個人爭畫中,你覺得他們有哪些共同的特點?
教學難點:
體會三個人之間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揭題
1.板書課題,讀了題目之后你有什么問題?(誰和誰爭畫?他們?yōu)槭裁礌幃??爭的是什么畫?爭畫的結果如何?)
2.簡單交流上述問題。
二、學前準備
根據(jù)自己了解的材料,講一講對毛澤東、齊白石和郭沫若的了解。為讀懂課文做一個鋪墊。
三、初讀課文
1.默讀課文,看看誰和誰爭畫?課文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2.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盡量通過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感悟。
3.解決不了的問題,留待討論時與同學、老師研究。
四、再讀課文
1.思考:三人爭畫的原因是什么?結果如何?
2.組織學生討論,解疑。達到基本理解課文內(nèi)容。
五、小結
1.談談自己讀了課文后的感受。
老師小結:從毛澤東、郭沫若、齊白石爭畫這篇文章中我們深深體會到了三位大家的知識淵博,才思敏捷,不愧當代的偉大人物。同時也感受到了他們之間的默契,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獨到理解。
2.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誦讀。
六、作業(yè)
摘抄自己最喜歡的語句。
附:板書設計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設計方案篇二
1.知識與技能的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掌握本課的生字詞,并能夠達到背誦,默寫的水平。
2.過程與方法目標:運用查資料的方法自學,培養(yǎng)運用資料解決問題,處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了解豐富多彩的祖國文化,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學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通過查資料自學,體會詩人的表達思想感情。
2.品味欣賞“綠”“還”等字在詩中的作用。
課前準備
為了能更好的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準備了以下教學輔助用具。搜集有關資料,多媒體課件,插圖。
教學過程
一、 激情導入,剖析課題
1.在中國璀璨的歷史長河中,杰出的詩人多如繁星,不勝枚舉。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顆。誰來介紹一下王安石?(學生在班級中相互匯報交流自己收集的有關王安石的資料)(總結)王安石,字介甫,晚年號半山,北宋臨川人。他視南京為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他年輕時,中進士。寫這首詩時,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讓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他的詩善于將自己的感情融入詩句,情真意切。
3.今天我們就來欣賞王安石膾炙人口、耳熟能詳?shù)囊皇自姟恫创现蕖?BR> 4.剖題
(1)這首詩是作者從江西出發(fā),乘船經(jīng)長江前往京城為官,途經(jīng)——?(瓜洲)簡介瓜洲:瓜洲,在長江的北岸,離南京不遠。(標注)
(2)詩題中的“泊”我們在哪首詩中見過?在本詩題中何意?
(3)理解題目的意思。
(4)由課題引出問題。
5.與學生一起商定學習步驟和方法。老師歸納學生的發(fā)言,板書“讀、說、背、做、寫”的學習方法。
二、讀詩
1.讀詩歌,感知內(nèi)容
a.大家輕聲地讀一讀詩,讀準字音,并想想這首詩的意思。
b.指名讀,正音:間、重、還
c.說說詩歌大致的意思。
2.指導閱讀——抓字眼,明詩意,讀中感悟。
a.“間”什么意思?表示“隔開”的意思還可以組什么詞?隔開了什么?看圖(點擊幻燈片)
瓜洲在長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兒呢?兩地相距遠嗎?何以見得?(一水)讀一讀,讀出距離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鐘山又在哪里呢?
“數(shù)重山”表示山多還是山少?(“數(shù)人”、“數(shù)日”何意?“數(shù)”何意?)
還從哪里知道山很少?(摳住“只”。補充介紹,點擊“京口”。)讀一讀,讀出路程近。
c.齊讀前兩句,指名說詩意。
過渡:瓜洲和京口只隔著一條長江,離詩人的家鄉(xiāng)鐘山也不過隔著幾座山而已,可以說,詩人身在瓜洲,已設計好回家的路線??稍娙穗m然離家鄉(xiāng)這樣近,他是否準備回到家鄉(xiāng)呢?從哪里知道?(明月何時照我還)
d.“還”什么意思?說說這一句的意思。詩人在什么時候想到回家?(春風又綠江南岸)讀讀看,讀出詩人心中此時什么感受?(思家不能回的無奈)再讀。
e.誰能把這首詩完整的意思說一說?
f.誰能 把整個作品讀一讀?
g.讀完以后,你們知道這首詩表達詩人什么感情?
3.讓學生自由讀古詩、同桌互讀或者小組內(nèi)互相讀課文。
4.師生共同讀學生可以自由地站起來讀,給別人聽,然后由教師范讀,幫助學生
領悟。
三、背誦
1.試背(讓學生采用適合自己的方法進行試背)
2.全班進行匯報背誦的結果。
四、說說
1.交流收獲,粗通詩意四人一組交流,結合資料討論,寫下收獲和疑惑。討論過程中,教師根據(jù)學生提問點擊課件,共同解決疑難問題。
2.體會詩的情感,深入推敲
(1)下面,老師要請同學們再讀這首詩,結合插圖,看看是否可以讀出問題來。如果可以,那你們就更善于讀書了?!按猴L又綠江南岸上”中“綠”的用法?!懊髟潞螘r照我還”中的明月圖上沒有。
(2)教師贊揚學生的質(zhì)疑精神,并引入對“綠”的推敲。細細地品讀這句話,你能從這個“綠”字中感受到什么?個人思考。
(3)小組簡單交流?!熬G”更能展現(xiàn)春風吹過,江南一下子變“綠”的神奇景象?;蛘呤恰熬G”更能表現(xiàn)“春風”的來無影,去無蹤?;蛘摺熬G”能讓我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機或者說“綠”還能看出作者心里充滿希望,對前途充滿信心。
(4)他的問題老師也相信你們有逛街的見解。學生簡單交流后,全班發(fā)言。(略)
(5)學生朗讀,說說自己側重表現(xiàn)的感情:有的側重表現(xiàn)其思鄉(xiāng),有的側重表達對前途的信心。有的側重表達他對江南美景的愛戀。教師要充分鼓勵學生個性化的朗讀。
(6)那我們課外又了解哪些表現(xiàn)思鄉(xiāng)之情的古詩詞呢?推敲詩中詩人所用的一些詞語之妙處,并通過形象的位置圖展示出當時作者所在地,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
五、做做
學生在體會詩的意境后,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表達對這首詩的喜愛,同學們大多數(shù)會采用朗讀、書畫、戲劇表演等形式來表達當時的意境。
六、回歸整體,總結全文
先由學生自己對這節(jié)課進行總結,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的概括。
[總結]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時——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還”;抒發(fā)了作者思念家鄉(xiāng)的情感。(光標引領說)
知識拓展延伸(課堂作業(yè))
這節(jié)課,同學們積極主動地感悟真情、推敲詩句,學得生動精彩,給老師留下了極好的印象。下面,老師布置一下課堂作業(yè)。
選做題1:根據(jù)《泊船瓜洲》,重新為課文配一幅插圖。
選做題2:以“春風又綠江南岸”為題,按一定順序具體介紹春天來臨江南的景色。
板書設計
學習方法:讀、說、背、做、寫
泊船瓜洲
王安石(宋)
京口瓜洲一水間,(靠家近,很難還)
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離家久,早想還)
明月何時照我還。(思家切,不能還)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設計方案篇三
學習目標:
1、會寫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下面詞語“插秧、枯萎、鍛煉、勃勃生機、莫名其妙?!?BR> 2、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3、抓住重點句段,聯(lián)系生活實際,領悟文章蘊含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語句和“我”從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回憶,導入新課
師:的確,林清玄的散文總是讓人在平凡的小事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一篇蘊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書:桃花心木)
課件出示桃花心木的有關圖片及資料,讓學生了解桃花心木。(桃花心木常綠喬木。樹皮淡紅色。鱗片狀剝落。羽狀復葉,小葉4-6對,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兩側不等。春夏開花,圓錐花序,花白色。蒴果大,卵形,木質(zhì),五瓣裂。原產(chǎn)南美洲,中國南部有栽培。木材色澤美麗,能抗蟲蝕,適于制作車船、家具等,為世界名貴木材之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把不懂的生字詞用彩筆給畫出來;
3、在課堂上交流自學的成果,老師適時反饋意見;
出示課件的生字詞練習,檢查和鞏固自學成果。
萎(??)?秧(??)番(??)?鍛(??)?勃(??)雅(??)
委(??)?殃(??)翻(??)?段(??)?脖(??)難(??)
三、再讀課文
1、理清文章的整體脈絡,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小組合作交流解答,老師適時引導、點拔;
3、賞析美詞佳句,邊讀邊畫,把自己喜歡的句子畫下來,并有感情的讀一讀。
四、感悟種樹人奇怪做法。
1.提出問題:種樹人的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請大家默讀課文3-11自然段,用波浪線畫出有關句子,并在句子旁邊簡單寫一寫自己的感悟。
2.學生讀出句子,其間教師引導說出怪在哪,理解“莫名其妙”,然后指導讀出抓住“有時”等讀出“奇怪、疑問”的感覺。
板書設計:
3、桃花心木
秧???萎???番???鍛???雅???勃
插秧、枯萎、鍛煉、勃勃生機、莫名其妙
[桃花心木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六年級下冊)]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設計方案篇四
教學目標:
1、 理解課文的深刻內(nèi)涵,感悟面對貧困,仍能保持積極樂觀精神的生活態(tài)度。
2、 品味課文形象而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
3、 了解西墻的變化所蘊含的科學常識,體會生活處處有科學的道理。
教學重點:
體會西墻的象征意義及其中蘊含的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難點:
品味富有表現(xiàn)力、含義深刻的字句。
教學過程:
一、提問導入
1、閱讀課文,本文寫了什么事?請用最簡練的語言表達。要求在文題前加上動詞即可?!?西墻”
2、除了加固西墻外,還有哪一堵墻需要加固?
3、為什么要加固東、西墻?自由散讀
加固西墻(保護、修葺等均可)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
此環(huán)節(jié)是深入感悟的基礎,讓學生充分閱讀。
二、研讀課文
1、“我們”分別采取了哪些措施?
2、種草和爬山虎的方法為什么能夠奏效?小組討論、交流。
方法:東墻:幫助鄰家造房子來擋住風雨;西墻:石灰-草簾子-種草-種爬山虎。
介紹石灰、草和爬山虎的功用。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驗學習的樂趣。同時明白生活中要做有心人,生活中處處有科學。
三、深入探究
1、照理貧苦的生活留給人的回憶是苦澀的,從文中你能讀到作者的這種感情嗎?
2、你從文中讀到了什么?為什么?用文中的字句加以說明。
3、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呢?理解“西墻”的深刻內(nèi)涵。圈畫字句,討論分析。
例如:作品中對草、爬山虎的描繪,充滿詩情畫意。把肆虐的風雨寫得如一個惡作劇的孩子等。
“西墻” 是“我” 貧困生活的記憶,更是一家人積極生活態(tài)度的見證。 通過對字詞句的品讀,體會這些富有表現(xiàn)力的字詞的妙處,進而感悟作品流露出的頑強樂觀的精神。
本部分是課文的難點也是學習的重點,教師要適時的啟發(fā)、點撥、引導。
四、布置作業(yè)
草、爬山虎為西墻遮擋風雨的原理是什么?學習課文形象生動的語言表達,寫一段文字介紹爬山虎。查閱資料,完成作業(yè)。學以致用,通過模仿寫作來鞏固理解,同時把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培養(yǎng)語文綜合能力。
五、思路點撥
1、以朗讀促思考。
2、圈畫字詞,品讀感悟。
說明:兩種思路均為教學的側重點,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是教學的前提和基礎。
六、練習
1、課文語言形象生動、富有表現(xiàn)力,請從文中摘錄你最欣賞的語句,說說你的理由。
2、草、爬山虎為西墻遮擋風雨的原理是什么?學習課文形象生動的語言表達,寫一段文字介紹爬山虎。
3、學了課文我們明白了生活中處處有科學,你能講出一兩個你生活中有科學的事例嗎?請說出其中的科學道理。
教學反思:
“西墻”是一堵土墻,土墻是什么樣子的,怎樣用土造起房子,造房子用土墻說明了什么等問題,對于絕大多數(shù)生活在城市中的預備年級學生而言是缺少感性認識的。因此要他們憑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理解課文的豐富內(nèi)涵,對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而言,會因缺少必要的生活體驗而顯得有相當?shù)碾y度。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時時刻刻想到學生的認知能力,教學過程須由淺入深,從已知到未知。設計從題目切入:課文圍繞“西墻”寫了一件什么事?加固“西墻”。為什么要加固?是怎樣加固的?這一系列問題幫助學生沉浸到文本中,通過閱讀來填補他們的認知空白,比如第一節(jié)就對加固的理由說得明白而形象,要緊扣字詞品讀。進而提問:為什么這種方法可行?其中蘊含的科學道理也不是學生在課堂上用一兩句話能夠解釋的,不妨設計作為教師的難題,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幫助老師來解決問題,從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再提問:面對生活中這樣一件大事,“我們一家人”的心態(tài)是怎樣的?由于缺少對貧苦生活的感性認識,學生們可能會因作者對種上爬山虎后的西墻的生動描寫而對西墻充滿向往,認為這樣的生活是詩情畫意的,并不能體會到這一家人能以苦為樂的根本原因。因此此時教師一定要發(fā)揮好主導作用,引領學生沉浸到“我”的生活中去,和“我”一起走這樣一段生命歷程,進而逐步體會西墻的象征意義和作品所表達的人生態(tài)度。同時也了解一些科學道理。總之,對于課文的難點重點,教師要適時的啟發(fā)、點撥、引導,保證足夠的思維活動時間,讓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切忌越俎代庖,教師貼標簽式的分析課文。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設計方案篇五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從養(yǎng)花中得到的樂趣,從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養(yǎng)熱愛生活的感情。
2.學會生字新詞,會用“置之不理”造句。
3.完成課后練筆。
4.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完成練筆。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你家中有花嗎?談談你的感受。
二、檢查預習
1.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
2.同學們已經(jīng)預習了課文,你說說老舍先生為什么要養(yǎng)花?他從中體會到什么樂趣?
三、通過讀課文,給課文分段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課文可以分幾段?每一段講了什么意思?
2.討論:課文可以分三段。
(1) (2—6) (7)
四、抓住重點,理解課文內(nèi)容
1.“奇花異草”是什么意思?
作者養(yǎng)的花草有什么特點?為什么?
2.“置之不理”什么意思?“自生自滅”什么意思?
作者“摸著了一些門道”,這些“門道”指什么?
3.作者為什么說他“可得感謝它們”?
用課文里的話說一說。
因為作者因為養(yǎng)花而受益:有益身心,勝于吃藥。
5.什么是“秉燭夜游”?
6.為什么作者“也有傷心的時候”?
7、作者認為養(yǎng)花究竟有哪些樂趣?
五、作業(yè)
1.熟讀課文。
2.試背最后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學習生字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2.齊背最后一段。
3.檢查生字讀音。
4.指導識記字形。
二、再讀課文,概括中心
1.提出要求:
2.自由讀課文,討論。
3.討論交流。
4.概括中心思想。
三、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1.自由讀課文。
想一想作者怎樣安排材料的?
2.討論交流。
(1)文章題目:養(yǎng)花
(2)文章中心:作者通過自己的養(yǎng)花實踐切身體會到了養(yǎng)花的種種樂趣。
(3)材料安排:
a、把養(yǎng)花當作一種樂趣。
b、具體講養(yǎng)花的樂趣。
c、總結養(yǎng)花的樂趣。
四、指導“置之不理”造句
五、指導朗讀、背誦
1.范讀。
2.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
3.練習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六、作業(yè)
1.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
2.練習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第三課時
一、聽寫詞語
二、指名有感情朗讀課文
三、檢查背誦
四、明確“練筆”要求
1.學生自己閱讀練筆的題目。
2.討論。
這次練筆的內(nèi)容是什么?(寫一種自己喜歡的花草。)
練筆有什么要求?
(寫一個片斷;寫出花草的特點;要寫出自己喜歡這種花草的原因。)
五、學生寫作
1.分組練說。
2.學生寫作,教師巡視指導。
六、交流,修改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設計方案篇六
教學目標:
知識:引導學生觀察一次實驗的過程和結果。
技能:引導學生緊扣文題,把自己實驗的過程和結果,用生動的語言描述完整。
能力:要通過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把內(nèi)容寫具體,情節(jié)寫生動。
情意:能主動修改自己的習作,逐步養(yǎng)成多讀多改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把實驗最精彩,最動情的地方寫具體。
對策:做一個實驗,把實驗的過程寫具體。
課前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習作準備。
在本次習作前,老師已布置學生一項活動: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就自己比較喜歡的領域設計一些小實驗做一做,并做好條文式的記錄;或者把科學課上做過的有趣的實驗簡要記錄下來。
二、引入習作話題。
1、最近我們都做過些什么小實驗呢?今天我們再來回憶一下這些實驗的內(nèi)容和過程。
二、口頭交流習作內(nèi)容
1、以實驗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1、實驗的名稱,需要的材料。2、實驗的過程:
2、實驗小組推薦代表進行大組交流。
三、學生寫習作提綱。
1、按照實驗的順序把實驗過程有條理地寫出來。
2、把文章的主體部分比較詳細地寫出來。
四、交流習作提綱,完成習作。
1、實驗小組內(nèi)交流。
2、大組交流文章主體部分內(nèi)容,師生評議,補充。
3、學生習作。
五、交流教師的“下水文”。
有趣的實驗
我將信將疑地開始做起來。首先,我找來一個透明的玻璃杯子和一張長方形的白色紙,來到廚房,在杯子里注滿自來水,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那張紙蓋了上去,然后,用手輕輕地蓋住杯口一會兒,把杯子倒了過來,倒數(shù)一、二、三、四、五,把手放開,嗨!神了,紙頭真的把水托住了,這怎么可能?小小的一張紙怎么可能托住一杯水呢?我又試了幾遍,毫無疑問,這是一個真理。
為了炫耀我的實驗的成功,也為了我的實驗成功的把握率高一點,我決定用半杯水在爸爸,媽媽面前表演一下我的魔術。
為了把氣氛搞得富有神秘感,我學著魔術師的樣子,放了音樂,還拿了根筷子作為魔術棒,把杯子倒過來讓他們看清楚,把白紙放到他們眼前讓他們看清楚,然后倒入半杯水,把紙蓋上去,按剛才的順序用手輕輕按壓,倒過來,為了提高魔術的驚險性,我把杯子放在頭頂上,數(shù)一二三,放手!頓時,我傻眼了,我成了一只落湯雞,我呆住了。爸爸,媽媽捧著肚子笑得喘不過氣來。
媽媽說:快快換衣服。爸爸說:快快上查一查。
原來:一張紙是頂不住一杯水的,而真正起到神奇力量的是大氣壓,當水杯灌滿水蓋上紙后,杯中的大氣壓就低于杯外的大氣壓,杯外的大氣壓就壓住了紙,水就流不出來了。半杯水比一杯水輕,但是,半杯水,還有半杯是空氣,大氣壓就幫不上忙了,于是,水就流出來了。
通過這次實驗,我懂得了兩個道理:
一是,有關大氣壓的問題,大氣壓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為人類創(chuàng)造著魔力,比如:用吸管喝飲料,中醫(yī)火罐療法,輸液等等。
二是:更讓我懂得了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憑空想象,要有根據(jù),要善于觀察事物,善于研究,從而發(fā)現(xiàn)問題。
1、教師朗讀“下水文”。
2、學生評議老師的“下水文”。給老師打分,并說出打分的理由。(對照要求)
3、學生就提出的問題展開討論。
4、師生交流“下水文”的成敗,提出修改建議。
六、習作評議和修改。
1、根據(jù)剛才對老師習作的和補充,修改各自的習作。
思考一下:著重從哪些方面來修改?
2、學生自己修改習作。
3、學生自由選擇交流和幫助批改的對象。
板書設計:
作業(yè)4記一次有趣的實驗
有條理地記敘
最精彩或最關鍵的部位寫具體、寫生動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設計方案篇七
《養(yǎng)花》是人教版第十冊13課。一位教師在上這課時,利用一道填空題貫穿學習了課文,很好地體現(xiàn)了“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糅合多個目標”。
師:根據(jù)填空題,自瀆課文2—6節(jié)。
出示卡片:養(yǎng)花可以(?? ),這是件充滿樂趣的事。
生2:養(yǎng)花可以有益身心。作者的腿不好,不利于久坐,他工作一會兒去侃侃話,調(diào)節(jié)一下,有益身心。
生3:養(yǎng)花可以獲得真理。作者雖然在養(yǎng)花中常常熱汗直流,腰酸腿疼,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懂得了勞動才能創(chuàng)造。
生4:作者懂得勞動創(chuàng)造生活,結合以前學過老舍爺爺?shù)摹秳趧幼钣凶涛丁?,我也懂得了是勞動幫助作者一家度過了艱難的歲月,一切美好的生活都要靠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
生5:勞動創(chuàng)造出樂趣,勞動創(chuàng)造出世界。
師:對,勞動創(chuàng)造了整個人類,勞動創(chuàng)造了嶄新的生活,勞動勞動創(chuàng)造了美,勞動創(chuàng)造出獨立的自我。這些都是作者在養(yǎng)花中感受到的。
生6:養(yǎng)花可以使作者和別人分享快樂。約朋友來賞花,給別人贈花,都使作者感到十分快樂。
生7:養(yǎng)花可以給作者的生活增添了色彩。花好作者就喜,花不好作者就憂。菊秧被砸死后,作者“全家都幾天沒笑容”。
生8:養(yǎng)花可以使作者的情感更加豐富和細膩了。
師:俗話說,若有甜,加點鹽。養(yǎng)花中的憂傷及痛苦,使得開心和快樂顯得更加突出,作者的生活和情感因而多姿多彩。
生9:養(yǎng)花使作者掌握了它們的喜好及不適,可以更好地關心照顧它們??闯鲎髡邿釔凵?BR> 師:講得真好。作者掌握了養(yǎng)花的門道,是為了天天照管花草,在他的眼里,花草象孩子一樣需要呵護,這足以看出他對自然界中一切生命的熱愛。走進自然,珍惜自然,關愛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正是我們所提倡的。
在以上教學案例中,這位老師將問題提“大”了,“養(yǎng)花可以(?? ),這是件充滿樂趣的事”,將整篇課文的內(nèi)容凝聚于一道題中,將這一道填空題貫穿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學生在精讀、深思、感悟的過程中,體會到了老舍爺爺對花草的關切,對生命的熱愛,對知識的積淀,對“給予是快樂的”這一人生哲理的體驗,學生也受到了熏陶、啟迪。再則,這位老師設計的填空題“養(yǎng)花可以(? ),這是件充滿樂趣的事?!鳖}目緊扣全文內(nèi)容,彈性大,思維空間廣,學生可以根據(jù)個人的已有經(jīng)驗產(chǎn)生不同的體會和感悟。當學生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產(chǎn)生新知識時,老師在尊重學生新發(fā)現(xiàn)的同時,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分析判斷,對學生零碎的認識進行總結和提煉,如上例中這位老師的每一次引導都起到了升華學生認識的作用。另外,這位老師讓學生根據(jù)填空題體會課文內(nèi)容,此時的學生認真閱讀,大膽揣摩,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和創(chuàng)造力,積極思考和探究,在自瀆的過程中不斷地發(fā)現(xiàn)新問題,選擇新判斷,產(chǎn)生新感悟,重組新知識,從而在自己的頭腦中生成具有自身個性品質(zhì)特征的知識。這位老師的設計真正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維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設計方案篇八
《赤壁之戰(zhàn)》?教學設計
--濱西一小?吳小彬
一.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文14個生字,正確讀寫“率領、調(diào)兵遣將、計策、眺望”等詞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 讀懂課文的內(nèi)容,了解課文敘述的順序。
二. 教學重點、難點:
1. 通過赤壁之戰(zhàn)的過程領悟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原因。
2. 學習按一定順序?qū)懙谋磉_方法。
三.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四. 教學準備:
cai課件。
五.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學習課文5----11自然段,總結全文
一. 復習導入:
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1----4自然段,知道了曹操的軍隊和周瑜的軍隊在兩岸對峙,戰(zhàn)爭已經(jīng)不可避免,我們先來復習這篇課文的生字詞。
cai出示課文詞語,開火車讀。
二. 新授:
學習5-----9自然段:
1. 這是雙方當時的基本情況,(出示cai),“東吳”3萬人,而曹操號稱80萬人,但戰(zhàn)爭結果怎樣呢?弱小的東吳戰(zhàn)勝了強大無比的北魏,東吳軍隊究竟怎樣戰(zhàn)勝北魏軍隊的呢?這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重點。
2. 快速找出周瑜獲勝的辦法,找到了嗎,一起說。(火攻)
板書:火攻
3. 那現(xiàn)在我們來看課文,分析周瑜火攻的計策是怎樣一步一步實施的?
4. 出示自學提示:
(1)。默讀課文,思考a.火攻分為哪幾步實施,每一步主要做了什么?
(2)找出描寫東南風的句子,分析東南風和火攻有什么幫助?
自讀提示:a.輕聲自讀找到的段落。(讀)
b.畫下你認為能解決問題的詞句。(畫)
c.細讀詞句,說說你從中懂得了什么。(議)
“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雞蛋去跟石頭碰,哪有不失敗的?!边@句雞蛋指的是什么?(東吳的軍隊)石頭指的是什么?(曹軍)那周瑜3萬人的軍隊跟曹操80萬人的軍隊硬碰就叫“自不量力”。明白了自不量力的意思了嗎?(實力強的跟實力弱的硬碰)
相機板書:寫信假降,靠近曹軍,火攻曹營,追殺曹軍
5.cai出示東南風的句子。
這一天,東南風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
江南隱隱約約有些船帆,趁著東南風向北岸駛來。
不錯,趁著東南風來的正是黃蓋的船,一共二十條,都用幔子遮著,里面不是兵士,也不是糧食,而是蘆葦,上面鋪著火硝、硫磺。
黃蓋的船離曹操的船隊不到二里了,黃蓋叫兵士把二十船蘆葦一齊點著,大家上了小船,解了纜繩,讓這二十條火船趁著東南風沖進曹操的船隊。
6. 小結:東南風對火攻戰(zhàn)術幫助很大(船速快,火勢大,蔓延快)
東吳他們利用了東南風這種有利的條件,又避免了硬碰這種不利的條件,叫揚長避短。
板書:利用天時地利???揚長避短
7.這次火攻能取得成功,除了周瑜、黃蓋聰明,能隨機應變之外,還有一個人也起了很大作用。
請看這些句子:??a.曹操接到黃蓋的信,歡喜得不得了。
b.曹操笑著說:“黃蓋沒有失信,果然來投降了。”
c?.曹操只道是黃蓋來投降了,高興還來不及,哪兒想到防備。
從這些語句可以看出曹操這人怎么樣?(輕敵)
朗讀訓練,讀出曹操輕敵的語氣(同桌互讀,個別指名讀,齊讀)
學習10,11自然段
1. 師:曹操這一仗輸?shù)锰珣K了,我們來看當時的場面(視頻)
2. 剛才我們看的內(nèi)容可以在文章哪些自然段找到(10,11)
3. 課文怎樣形容曹軍落敗的場面,請同學自由朗讀10,11自然段,畫出有關詞語(丟盔棄甲,無心應戰(zhàn))
4. 除了課文的這些詞語外,你還想到其他什么詞語(狼狽而逃,落荒而逃,抱頭鼠竄,殘兵敗將,哭爹喊娘,狼狽不堪,驚慌失措)
5. 我們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一邊把10,11自然段讀一讀,讀出狼狽的語氣。(個別讀,范讀,齊讀)
三. 總結:
(手指板書)周瑜占據(jù)了天時,地利,人和,又加上有黃蓋的計策,揚長避短,使這樣一次力量對比極大的戰(zhàn)事,以少勝多,東吳取得了勝利。
板書:以少勝多
四. 拓展競賽:
老師知道有不少同學都喜歡《三國演義》這部名著,下面請同學們以課文為內(nèi)容,運用這些關聯(lián)詞語,說說你對赤壁之戰(zhàn)的認識。
因為所以?????????????????????之所以是因為
如果就???????????????????????即使也
不但而且?????????????????????雖然但是
盡管也???????????????????????非不可
不是而是
師舉例:東吳雖然弱小,但是面對強大的敵軍,它沒有驚慌失措,而是動腦筋,想辦法,看準對手的弱點,狠狠地打,使戰(zhàn)斗取得了勝利。
附板書:
17.赤壁之戰(zhàn)
寫信假降
靠近曹軍????????知己知彼
以少勝多??(火攻)????????火攻曹營????????揚長避短
追殺曹軍???????利用
[《赤壁之戰(zhàn)》語文教案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設計方案篇九
教學目標:
1.學習課后生字,理解課文內(nèi)容,理清文章條理,回答課后問題。體會文中流露出的童真和學詩的樂趣。體會作者與祖父之間的親情。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激發(fā)對詩歌的學習和研究興趣。
3.學習作者直白而富有童趣的表達,體會作者圍繞中心選取典型材料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梳理文章條理,回答課后思考題,體會文中流露的童真和學詩的樂趣。激發(fā)對古詩的學習興趣。體會作者選取典型材料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初讀全文,讀準生字。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條理,體會小作者的童真與可愛,體會作者在學詩過程中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誦文章一至十段。
一.導入新課:
二.指名讀全文:
1.聽聽生字的音發(fā)準了沒有。
2.把你覺得有趣的地方找出來。
3.有沒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來。
三.全班交流:
1、交流有趣的句子。讀一讀。
2、提出問題。
3.讀了這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四.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條理:
思考:我是怎樣和祖父學詩的?你覺得作者經(jīng)歷了哪些過程?
(跟著祖父念,基本上就是亂叫。然后讀的好聽的詩就喜歡讀,舉了兩個例子來說明。最后學詩意也是胡猜亂想,流露出童真非??蓯?
五. 細讀文章1----10段:
1.最初作者是怎樣和祖父學詩的?誰能描繪一下作者學詩的情形呢?
2.體會一下“房蓋被你抬走了”是什么意思?
3.請同學分角色有感情的將這部分讀一讀。也可以講講你的體會。
六,課時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學習文章后半部分,體會作者在學習自己喜歡的詩和學習詩意時的有趣與天真,感受作者的童真與可愛。學習作者選取典型材料寫作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回顧上節(jié)課內(nèi)容:
作者開始學習是出于好奇和好玩,我們看看她是怎樣學的呢?哦,原來是在祖父口口相傳中學習的,她的學習方法就是亂喊亂叫,也不知道其中的意思。
1.指名讀11—17段。
2.作者喜歡什么詩?我們也來念念。(指名讀)你們喜歡嗎?
3.下面我們體會一下作者為什么喜歡呢?
(原來是字音好聽,還有發(fā)音很好玩)你們讀到這里有什么感受?
(作者通過這個事例寫出了孩童的天真可愛,非常有趣)
4.誰有感情的把這部分讀一讀?(教師指導朗誦)
指名讀最后一部分。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分角色朗誦。教師指導,反復朗誦。
四.學完了作者學詩的經(jīng)歷,你覺得真實嗎,有趣嗎?談談你學詩的體會吧?
(全班交流)
五.作者圍繞學古詩選取哪些典型事例呢?總結一下。
小結:文章選取的材料都是為中心服務的,選擇的材料要生動,要準確的表達中心,這樣才能使文章內(nèi)容集中,表達意思明確。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設計方案篇十
教學目標:
1. 培養(yǎng)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與習慣;
3. 學會依靠生活中的科學常識解決生活中的困難。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教學過程:
一、引入:
2. 簡介作家謝宗玉。
謝宗玉:中國作協(xié)會員。1972年生,湖南長沙人。著有長篇小說《天地賊心》、散文集《田垅上的嬰兒》、《村莊在南方之南》等3部。共有40多篇(次)散文和小說入選中國年度優(yōu)秀散文和小說選。有10多篇散文入選中學語文課本和讀本。散文集《田垅上的嬰兒》曾全票通過“二十一世紀文學之星叢書”xx年卷終審。
二、沉浸文本,整體感知
2. 散讀課文,思考:這篇文章給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3. 學生輕聲讀課文第一節(jié),劃出新屋落成后西墻命運的句子,說說自己的感受。
三:體驗文本,品味語句,理解課文
4. 圈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討論交流,體會對人生、對理想的深層次思考。
四:感悟文本,拓展延伸
下發(fā)樂雄國的《請種一棵爬山虎》閱讀資料進行比較閱讀。
五:作業(yè)
1. 積累遍體鱗傷、一勞永逸、煥然一新、唆使、飆風等詞語
2. 摘錄三句或描寫生動、形象或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其含義。
3. 嘗試運用較新奇的比喻和擬人擬物介紹生活中的一種植物。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設計方案篇一
教學目標:
1、認識“斟、酌、怔、敝、宗”5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了解課文講了怎樣一個故事。
2.從三個人爭畫中,你覺得他們有哪些共同的特點?
教學難點:
體會三個人之間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揭題
1.板書課題,讀了題目之后你有什么問題?(誰和誰爭畫?他們?yōu)槭裁礌幃??爭的是什么畫?爭畫的結果如何?)
2.簡單交流上述問題。
二、學前準備
根據(jù)自己了解的材料,講一講對毛澤東、齊白石和郭沫若的了解。為讀懂課文做一個鋪墊。
三、初讀課文
1.默讀課文,看看誰和誰爭畫?課文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2.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盡量通過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感悟。
3.解決不了的問題,留待討論時與同學、老師研究。
四、再讀課文
1.思考:三人爭畫的原因是什么?結果如何?
2.組織學生討論,解疑。達到基本理解課文內(nèi)容。
五、小結
1.談談自己讀了課文后的感受。
老師小結:從毛澤東、郭沫若、齊白石爭畫這篇文章中我們深深體會到了三位大家的知識淵博,才思敏捷,不愧當代的偉大人物。同時也感受到了他們之間的默契,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獨到理解。
2.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誦讀。
六、作業(yè)
摘抄自己最喜歡的語句。
附:板書設計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設計方案篇二
1.知識與技能的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掌握本課的生字詞,并能夠達到背誦,默寫的水平。
2.過程與方法目標:運用查資料的方法自學,培養(yǎng)運用資料解決問題,處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了解豐富多彩的祖國文化,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學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通過查資料自學,體會詩人的表達思想感情。
2.品味欣賞“綠”“還”等字在詩中的作用。
課前準備
為了能更好的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準備了以下教學輔助用具。搜集有關資料,多媒體課件,插圖。
教學過程
一、 激情導入,剖析課題
1.在中國璀璨的歷史長河中,杰出的詩人多如繁星,不勝枚舉。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顆。誰來介紹一下王安石?(學生在班級中相互匯報交流自己收集的有關王安石的資料)(總結)王安石,字介甫,晚年號半山,北宋臨川人。他視南京為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他年輕時,中進士。寫這首詩時,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讓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他的詩善于將自己的感情融入詩句,情真意切。
3.今天我們就來欣賞王安石膾炙人口、耳熟能詳?shù)囊皇自姟恫创现蕖?BR> 4.剖題
(1)這首詩是作者從江西出發(fā),乘船經(jīng)長江前往京城為官,途經(jīng)——?(瓜洲)簡介瓜洲:瓜洲,在長江的北岸,離南京不遠。(標注)
(2)詩題中的“泊”我們在哪首詩中見過?在本詩題中何意?
(3)理解題目的意思。
(4)由課題引出問題。
5.與學生一起商定學習步驟和方法。老師歸納學生的發(fā)言,板書“讀、說、背、做、寫”的學習方法。
二、讀詩
1.讀詩歌,感知內(nèi)容
a.大家輕聲地讀一讀詩,讀準字音,并想想這首詩的意思。
b.指名讀,正音:間、重、還
c.說說詩歌大致的意思。
2.指導閱讀——抓字眼,明詩意,讀中感悟。
a.“間”什么意思?表示“隔開”的意思還可以組什么詞?隔開了什么?看圖(點擊幻燈片)
瓜洲在長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兒呢?兩地相距遠嗎?何以見得?(一水)讀一讀,讀出距離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鐘山又在哪里呢?
“數(shù)重山”表示山多還是山少?(“數(shù)人”、“數(shù)日”何意?“數(shù)”何意?)
還從哪里知道山很少?(摳住“只”。補充介紹,點擊“京口”。)讀一讀,讀出路程近。
c.齊讀前兩句,指名說詩意。
過渡:瓜洲和京口只隔著一條長江,離詩人的家鄉(xiāng)鐘山也不過隔著幾座山而已,可以說,詩人身在瓜洲,已設計好回家的路線??稍娙穗m然離家鄉(xiāng)這樣近,他是否準備回到家鄉(xiāng)呢?從哪里知道?(明月何時照我還)
d.“還”什么意思?說說這一句的意思。詩人在什么時候想到回家?(春風又綠江南岸)讀讀看,讀出詩人心中此時什么感受?(思家不能回的無奈)再讀。
e.誰能把這首詩完整的意思說一說?
f.誰能 把整個作品讀一讀?
g.讀完以后,你們知道這首詩表達詩人什么感情?
3.讓學生自由讀古詩、同桌互讀或者小組內(nèi)互相讀課文。
4.師生共同讀學生可以自由地站起來讀,給別人聽,然后由教師范讀,幫助學生
領悟。
三、背誦
1.試背(讓學生采用適合自己的方法進行試背)
2.全班進行匯報背誦的結果。
四、說說
1.交流收獲,粗通詩意四人一組交流,結合資料討論,寫下收獲和疑惑。討論過程中,教師根據(jù)學生提問點擊課件,共同解決疑難問題。
2.體會詩的情感,深入推敲
(1)下面,老師要請同學們再讀這首詩,結合插圖,看看是否可以讀出問題來。如果可以,那你們就更善于讀書了?!按猴L又綠江南岸上”中“綠”的用法?!懊髟潞螘r照我還”中的明月圖上沒有。
(2)教師贊揚學生的質(zhì)疑精神,并引入對“綠”的推敲。細細地品讀這句話,你能從這個“綠”字中感受到什么?個人思考。
(3)小組簡單交流?!熬G”更能展現(xiàn)春風吹過,江南一下子變“綠”的神奇景象?;蛘呤恰熬G”更能表現(xiàn)“春風”的來無影,去無蹤?;蛘摺熬G”能讓我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機或者說“綠”還能看出作者心里充滿希望,對前途充滿信心。
(4)他的問題老師也相信你們有逛街的見解。學生簡單交流后,全班發(fā)言。(略)
(5)學生朗讀,說說自己側重表現(xiàn)的感情:有的側重表現(xiàn)其思鄉(xiāng),有的側重表達對前途的信心。有的側重表達他對江南美景的愛戀。教師要充分鼓勵學生個性化的朗讀。
(6)那我們課外又了解哪些表現(xiàn)思鄉(xiāng)之情的古詩詞呢?推敲詩中詩人所用的一些詞語之妙處,并通過形象的位置圖展示出當時作者所在地,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
五、做做
學生在體會詩的意境后,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表達對這首詩的喜愛,同學們大多數(shù)會采用朗讀、書畫、戲劇表演等形式來表達當時的意境。
六、回歸整體,總結全文
先由學生自己對這節(jié)課進行總結,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的概括。
[總結]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時——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還”;抒發(fā)了作者思念家鄉(xiāng)的情感。(光標引領說)
知識拓展延伸(課堂作業(yè))
這節(jié)課,同學們積極主動地感悟真情、推敲詩句,學得生動精彩,給老師留下了極好的印象。下面,老師布置一下課堂作業(yè)。
選做題1:根據(jù)《泊船瓜洲》,重新為課文配一幅插圖。
選做題2:以“春風又綠江南岸”為題,按一定順序具體介紹春天來臨江南的景色。
板書設計
學習方法:讀、說、背、做、寫
泊船瓜洲
王安石(宋)
京口瓜洲一水間,(靠家近,很難還)
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離家久,早想還)
明月何時照我還。(思家切,不能還)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設計方案篇三
學習目標:
1、會寫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下面詞語“插秧、枯萎、鍛煉、勃勃生機、莫名其妙?!?BR> 2、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3、抓住重點句段,聯(lián)系生活實際,領悟文章蘊含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語句和“我”從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回憶,導入新課
師:的確,林清玄的散文總是讓人在平凡的小事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一篇蘊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書:桃花心木)
課件出示桃花心木的有關圖片及資料,讓學生了解桃花心木。(桃花心木常綠喬木。樹皮淡紅色。鱗片狀剝落。羽狀復葉,小葉4-6對,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兩側不等。春夏開花,圓錐花序,花白色。蒴果大,卵形,木質(zhì),五瓣裂。原產(chǎn)南美洲,中國南部有栽培。木材色澤美麗,能抗蟲蝕,適于制作車船、家具等,為世界名貴木材之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把不懂的生字詞用彩筆給畫出來;
3、在課堂上交流自學的成果,老師適時反饋意見;
出示課件的生字詞練習,檢查和鞏固自學成果。
萎(??)?秧(??)番(??)?鍛(??)?勃(??)雅(??)
委(??)?殃(??)翻(??)?段(??)?脖(??)難(??)
三、再讀課文
1、理清文章的整體脈絡,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小組合作交流解答,老師適時引導、點拔;
3、賞析美詞佳句,邊讀邊畫,把自己喜歡的句子畫下來,并有感情的讀一讀。
四、感悟種樹人奇怪做法。
1.提出問題:種樹人的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請大家默讀課文3-11自然段,用波浪線畫出有關句子,并在句子旁邊簡單寫一寫自己的感悟。
2.學生讀出句子,其間教師引導說出怪在哪,理解“莫名其妙”,然后指導讀出抓住“有時”等讀出“奇怪、疑問”的感覺。
板書設計:
3、桃花心木
秧???萎???番???鍛???雅???勃
插秧、枯萎、鍛煉、勃勃生機、莫名其妙
[桃花心木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六年級下冊)]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設計方案篇四
教學目標:
1、 理解課文的深刻內(nèi)涵,感悟面對貧困,仍能保持積極樂觀精神的生活態(tài)度。
2、 品味課文形象而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
3、 了解西墻的變化所蘊含的科學常識,體會生活處處有科學的道理。
教學重點:
體會西墻的象征意義及其中蘊含的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難點:
品味富有表現(xiàn)力、含義深刻的字句。
教學過程:
一、提問導入
1、閱讀課文,本文寫了什么事?請用最簡練的語言表達。要求在文題前加上動詞即可?!?西墻”
2、除了加固西墻外,還有哪一堵墻需要加固?
3、為什么要加固東、西墻?自由散讀
加固西墻(保護、修葺等均可)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
此環(huán)節(jié)是深入感悟的基礎,讓學生充分閱讀。
二、研讀課文
1、“我們”分別采取了哪些措施?
2、種草和爬山虎的方法為什么能夠奏效?小組討論、交流。
方法:東墻:幫助鄰家造房子來擋住風雨;西墻:石灰-草簾子-種草-種爬山虎。
介紹石灰、草和爬山虎的功用。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驗學習的樂趣。同時明白生活中要做有心人,生活中處處有科學。
三、深入探究
1、照理貧苦的生活留給人的回憶是苦澀的,從文中你能讀到作者的這種感情嗎?
2、你從文中讀到了什么?為什么?用文中的字句加以說明。
3、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呢?理解“西墻”的深刻內(nèi)涵。圈畫字句,討論分析。
例如:作品中對草、爬山虎的描繪,充滿詩情畫意。把肆虐的風雨寫得如一個惡作劇的孩子等。
“西墻” 是“我” 貧困生活的記憶,更是一家人積極生活態(tài)度的見證。 通過對字詞句的品讀,體會這些富有表現(xiàn)力的字詞的妙處,進而感悟作品流露出的頑強樂觀的精神。
本部分是課文的難點也是學習的重點,教師要適時的啟發(fā)、點撥、引導。
四、布置作業(yè)
草、爬山虎為西墻遮擋風雨的原理是什么?學習課文形象生動的語言表達,寫一段文字介紹爬山虎。查閱資料,完成作業(yè)。學以致用,通過模仿寫作來鞏固理解,同時把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培養(yǎng)語文綜合能力。
五、思路點撥
1、以朗讀促思考。
2、圈畫字詞,品讀感悟。
說明:兩種思路均為教學的側重點,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是教學的前提和基礎。
六、練習
1、課文語言形象生動、富有表現(xiàn)力,請從文中摘錄你最欣賞的語句,說說你的理由。
2、草、爬山虎為西墻遮擋風雨的原理是什么?學習課文形象生動的語言表達,寫一段文字介紹爬山虎。
3、學了課文我們明白了生活中處處有科學,你能講出一兩個你生活中有科學的事例嗎?請說出其中的科學道理。
教學反思:
“西墻”是一堵土墻,土墻是什么樣子的,怎樣用土造起房子,造房子用土墻說明了什么等問題,對于絕大多數(shù)生活在城市中的預備年級學生而言是缺少感性認識的。因此要他們憑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理解課文的豐富內(nèi)涵,對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而言,會因缺少必要的生活體驗而顯得有相當?shù)碾y度。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時時刻刻想到學生的認知能力,教學過程須由淺入深,從已知到未知。設計從題目切入:課文圍繞“西墻”寫了一件什么事?加固“西墻”。為什么要加固?是怎樣加固的?這一系列問題幫助學生沉浸到文本中,通過閱讀來填補他們的認知空白,比如第一節(jié)就對加固的理由說得明白而形象,要緊扣字詞品讀。進而提問:為什么這種方法可行?其中蘊含的科學道理也不是學生在課堂上用一兩句話能夠解釋的,不妨設計作為教師的難題,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幫助老師來解決問題,從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再提問:面對生活中這樣一件大事,“我們一家人”的心態(tài)是怎樣的?由于缺少對貧苦生活的感性認識,學生們可能會因作者對種上爬山虎后的西墻的生動描寫而對西墻充滿向往,認為這樣的生活是詩情畫意的,并不能體會到這一家人能以苦為樂的根本原因。因此此時教師一定要發(fā)揮好主導作用,引領學生沉浸到“我”的生活中去,和“我”一起走這樣一段生命歷程,進而逐步體會西墻的象征意義和作品所表達的人生態(tài)度。同時也了解一些科學道理。總之,對于課文的難點重點,教師要適時的啟發(fā)、點撥、引導,保證足夠的思維活動時間,讓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切忌越俎代庖,教師貼標簽式的分析課文。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設計方案篇五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從養(yǎng)花中得到的樂趣,從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養(yǎng)熱愛生活的感情。
2.學會生字新詞,會用“置之不理”造句。
3.完成課后練筆。
4.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完成練筆。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你家中有花嗎?談談你的感受。
二、檢查預習
1.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
2.同學們已經(jīng)預習了課文,你說說老舍先生為什么要養(yǎng)花?他從中體會到什么樂趣?
三、通過讀課文,給課文分段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課文可以分幾段?每一段講了什么意思?
2.討論:課文可以分三段。
(1) (2—6) (7)
四、抓住重點,理解課文內(nèi)容
1.“奇花異草”是什么意思?
作者養(yǎng)的花草有什么特點?為什么?
2.“置之不理”什么意思?“自生自滅”什么意思?
作者“摸著了一些門道”,這些“門道”指什么?
3.作者為什么說他“可得感謝它們”?
用課文里的話說一說。
因為作者因為養(yǎng)花而受益:有益身心,勝于吃藥。
5.什么是“秉燭夜游”?
6.為什么作者“也有傷心的時候”?
7、作者認為養(yǎng)花究竟有哪些樂趣?
五、作業(yè)
1.熟讀課文。
2.試背最后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學習生字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2.齊背最后一段。
3.檢查生字讀音。
4.指導識記字形。
二、再讀課文,概括中心
1.提出要求:
2.自由讀課文,討論。
3.討論交流。
4.概括中心思想。
三、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1.自由讀課文。
想一想作者怎樣安排材料的?
2.討論交流。
(1)文章題目:養(yǎng)花
(2)文章中心:作者通過自己的養(yǎng)花實踐切身體會到了養(yǎng)花的種種樂趣。
(3)材料安排:
a、把養(yǎng)花當作一種樂趣。
b、具體講養(yǎng)花的樂趣。
c、總結養(yǎng)花的樂趣。
四、指導“置之不理”造句
五、指導朗讀、背誦
1.范讀。
2.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
3.練習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六、作業(yè)
1.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
2.練習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第三課時
一、聽寫詞語
二、指名有感情朗讀課文
三、檢查背誦
四、明確“練筆”要求
1.學生自己閱讀練筆的題目。
2.討論。
這次練筆的內(nèi)容是什么?(寫一種自己喜歡的花草。)
練筆有什么要求?
(寫一個片斷;寫出花草的特點;要寫出自己喜歡這種花草的原因。)
五、學生寫作
1.分組練說。
2.學生寫作,教師巡視指導。
六、交流,修改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設計方案篇六
教學目標:
知識:引導學生觀察一次實驗的過程和結果。
技能:引導學生緊扣文題,把自己實驗的過程和結果,用生動的語言描述完整。
能力:要通過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把內(nèi)容寫具體,情節(jié)寫生動。
情意:能主動修改自己的習作,逐步養(yǎng)成多讀多改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把實驗最精彩,最動情的地方寫具體。
對策:做一個實驗,把實驗的過程寫具體。
課前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習作準備。
在本次習作前,老師已布置學生一項活動: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就自己比較喜歡的領域設計一些小實驗做一做,并做好條文式的記錄;或者把科學課上做過的有趣的實驗簡要記錄下來。
二、引入習作話題。
1、最近我們都做過些什么小實驗呢?今天我們再來回憶一下這些實驗的內(nèi)容和過程。
二、口頭交流習作內(nèi)容
1、以實驗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1、實驗的名稱,需要的材料。2、實驗的過程:
2、實驗小組推薦代表進行大組交流。
三、學生寫習作提綱。
1、按照實驗的順序把實驗過程有條理地寫出來。
2、把文章的主體部分比較詳細地寫出來。
四、交流習作提綱,完成習作。
1、實驗小組內(nèi)交流。
2、大組交流文章主體部分內(nèi)容,師生評議,補充。
3、學生習作。
五、交流教師的“下水文”。
有趣的實驗
我將信將疑地開始做起來。首先,我找來一個透明的玻璃杯子和一張長方形的白色紙,來到廚房,在杯子里注滿自來水,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那張紙蓋了上去,然后,用手輕輕地蓋住杯口一會兒,把杯子倒了過來,倒數(shù)一、二、三、四、五,把手放開,嗨!神了,紙頭真的把水托住了,這怎么可能?小小的一張紙怎么可能托住一杯水呢?我又試了幾遍,毫無疑問,這是一個真理。
為了炫耀我的實驗的成功,也為了我的實驗成功的把握率高一點,我決定用半杯水在爸爸,媽媽面前表演一下我的魔術。
為了把氣氛搞得富有神秘感,我學著魔術師的樣子,放了音樂,還拿了根筷子作為魔術棒,把杯子倒過來讓他們看清楚,把白紙放到他們眼前讓他們看清楚,然后倒入半杯水,把紙蓋上去,按剛才的順序用手輕輕按壓,倒過來,為了提高魔術的驚險性,我把杯子放在頭頂上,數(shù)一二三,放手!頓時,我傻眼了,我成了一只落湯雞,我呆住了。爸爸,媽媽捧著肚子笑得喘不過氣來。
媽媽說:快快換衣服。爸爸說:快快上查一查。
原來:一張紙是頂不住一杯水的,而真正起到神奇力量的是大氣壓,當水杯灌滿水蓋上紙后,杯中的大氣壓就低于杯外的大氣壓,杯外的大氣壓就壓住了紙,水就流不出來了。半杯水比一杯水輕,但是,半杯水,還有半杯是空氣,大氣壓就幫不上忙了,于是,水就流出來了。
通過這次實驗,我懂得了兩個道理:
一是,有關大氣壓的問題,大氣壓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為人類創(chuàng)造著魔力,比如:用吸管喝飲料,中醫(yī)火罐療法,輸液等等。
二是:更讓我懂得了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憑空想象,要有根據(jù),要善于觀察事物,善于研究,從而發(fā)現(xiàn)問題。
1、教師朗讀“下水文”。
2、學生評議老師的“下水文”。給老師打分,并說出打分的理由。(對照要求)
3、學生就提出的問題展開討論。
4、師生交流“下水文”的成敗,提出修改建議。
六、習作評議和修改。
1、根據(jù)剛才對老師習作的和補充,修改各自的習作。
思考一下:著重從哪些方面來修改?
2、學生自己修改習作。
3、學生自由選擇交流和幫助批改的對象。
板書設計:
作業(yè)4記一次有趣的實驗
有條理地記敘
最精彩或最關鍵的部位寫具體、寫生動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設計方案篇七
《養(yǎng)花》是人教版第十冊13課。一位教師在上這課時,利用一道填空題貫穿學習了課文,很好地體現(xiàn)了“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糅合多個目標”。
師:根據(jù)填空題,自瀆課文2—6節(jié)。
出示卡片:養(yǎng)花可以(?? ),這是件充滿樂趣的事。
生2:養(yǎng)花可以有益身心。作者的腿不好,不利于久坐,他工作一會兒去侃侃話,調(diào)節(jié)一下,有益身心。
生3:養(yǎng)花可以獲得真理。作者雖然在養(yǎng)花中常常熱汗直流,腰酸腿疼,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懂得了勞動才能創(chuàng)造。
生4:作者懂得勞動創(chuàng)造生活,結合以前學過老舍爺爺?shù)摹秳趧幼钣凶涛丁?,我也懂得了是勞動幫助作者一家度過了艱難的歲月,一切美好的生活都要靠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
生5:勞動創(chuàng)造出樂趣,勞動創(chuàng)造出世界。
師:對,勞動創(chuàng)造了整個人類,勞動創(chuàng)造了嶄新的生活,勞動勞動創(chuàng)造了美,勞動創(chuàng)造出獨立的自我。這些都是作者在養(yǎng)花中感受到的。
生6:養(yǎng)花可以使作者和別人分享快樂。約朋友來賞花,給別人贈花,都使作者感到十分快樂。
生7:養(yǎng)花可以給作者的生活增添了色彩。花好作者就喜,花不好作者就憂。菊秧被砸死后,作者“全家都幾天沒笑容”。
生8:養(yǎng)花可以使作者的情感更加豐富和細膩了。
師:俗話說,若有甜,加點鹽。養(yǎng)花中的憂傷及痛苦,使得開心和快樂顯得更加突出,作者的生活和情感因而多姿多彩。
生9:養(yǎng)花使作者掌握了它們的喜好及不適,可以更好地關心照顧它們??闯鲎髡邿釔凵?BR> 師:講得真好。作者掌握了養(yǎng)花的門道,是為了天天照管花草,在他的眼里,花草象孩子一樣需要呵護,這足以看出他對自然界中一切生命的熱愛。走進自然,珍惜自然,關愛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正是我們所提倡的。
在以上教學案例中,這位老師將問題提“大”了,“養(yǎng)花可以(?? ),這是件充滿樂趣的事”,將整篇課文的內(nèi)容凝聚于一道題中,將這一道填空題貫穿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學生在精讀、深思、感悟的過程中,體會到了老舍爺爺對花草的關切,對生命的熱愛,對知識的積淀,對“給予是快樂的”這一人生哲理的體驗,學生也受到了熏陶、啟迪。再則,這位老師設計的填空題“養(yǎng)花可以(? ),這是件充滿樂趣的事?!鳖}目緊扣全文內(nèi)容,彈性大,思維空間廣,學生可以根據(jù)個人的已有經(jīng)驗產(chǎn)生不同的體會和感悟。當學生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產(chǎn)生新知識時,老師在尊重學生新發(fā)現(xiàn)的同時,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分析判斷,對學生零碎的認識進行總結和提煉,如上例中這位老師的每一次引導都起到了升華學生認識的作用。另外,這位老師讓學生根據(jù)填空題體會課文內(nèi)容,此時的學生認真閱讀,大膽揣摩,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和創(chuàng)造力,積極思考和探究,在自瀆的過程中不斷地發(fā)現(xiàn)新問題,選擇新判斷,產(chǎn)生新感悟,重組新知識,從而在自己的頭腦中生成具有自身個性品質(zhì)特征的知識。這位老師的設計真正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維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設計方案篇八
《赤壁之戰(zhàn)》?教學設計
--濱西一小?吳小彬
一.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文14個生字,正確讀寫“率領、調(diào)兵遣將、計策、眺望”等詞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 讀懂課文的內(nèi)容,了解課文敘述的順序。
二. 教學重點、難點:
1. 通過赤壁之戰(zhàn)的過程領悟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原因。
2. 學習按一定順序?qū)懙谋磉_方法。
三.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四. 教學準備:
cai課件。
五.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學習課文5----11自然段,總結全文
一. 復習導入:
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1----4自然段,知道了曹操的軍隊和周瑜的軍隊在兩岸對峙,戰(zhàn)爭已經(jīng)不可避免,我們先來復習這篇課文的生字詞。
cai出示課文詞語,開火車讀。
二. 新授:
學習5-----9自然段:
1. 這是雙方當時的基本情況,(出示cai),“東吳”3萬人,而曹操號稱80萬人,但戰(zhàn)爭結果怎樣呢?弱小的東吳戰(zhàn)勝了強大無比的北魏,東吳軍隊究竟怎樣戰(zhàn)勝北魏軍隊的呢?這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重點。
2. 快速找出周瑜獲勝的辦法,找到了嗎,一起說。(火攻)
板書:火攻
3. 那現(xiàn)在我們來看課文,分析周瑜火攻的計策是怎樣一步一步實施的?
4. 出示自學提示:
(1)。默讀課文,思考a.火攻分為哪幾步實施,每一步主要做了什么?
(2)找出描寫東南風的句子,分析東南風和火攻有什么幫助?
自讀提示:a.輕聲自讀找到的段落。(讀)
b.畫下你認為能解決問題的詞句。(畫)
c.細讀詞句,說說你從中懂得了什么。(議)
“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雞蛋去跟石頭碰,哪有不失敗的?!边@句雞蛋指的是什么?(東吳的軍隊)石頭指的是什么?(曹軍)那周瑜3萬人的軍隊跟曹操80萬人的軍隊硬碰就叫“自不量力”。明白了自不量力的意思了嗎?(實力強的跟實力弱的硬碰)
相機板書:寫信假降,靠近曹軍,火攻曹營,追殺曹軍
5.cai出示東南風的句子。
這一天,東南風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
江南隱隱約約有些船帆,趁著東南風向北岸駛來。
不錯,趁著東南風來的正是黃蓋的船,一共二十條,都用幔子遮著,里面不是兵士,也不是糧食,而是蘆葦,上面鋪著火硝、硫磺。
黃蓋的船離曹操的船隊不到二里了,黃蓋叫兵士把二十船蘆葦一齊點著,大家上了小船,解了纜繩,讓這二十條火船趁著東南風沖進曹操的船隊。
6. 小結:東南風對火攻戰(zhàn)術幫助很大(船速快,火勢大,蔓延快)
東吳他們利用了東南風這種有利的條件,又避免了硬碰這種不利的條件,叫揚長避短。
板書:利用天時地利???揚長避短
7.這次火攻能取得成功,除了周瑜、黃蓋聰明,能隨機應變之外,還有一個人也起了很大作用。
請看這些句子:??a.曹操接到黃蓋的信,歡喜得不得了。
b.曹操笑著說:“黃蓋沒有失信,果然來投降了。”
c?.曹操只道是黃蓋來投降了,高興還來不及,哪兒想到防備。
從這些語句可以看出曹操這人怎么樣?(輕敵)
朗讀訓練,讀出曹操輕敵的語氣(同桌互讀,個別指名讀,齊讀)
學習10,11自然段
1. 師:曹操這一仗輸?shù)锰珣K了,我們來看當時的場面(視頻)
2. 剛才我們看的內(nèi)容可以在文章哪些自然段找到(10,11)
3. 課文怎樣形容曹軍落敗的場面,請同學自由朗讀10,11自然段,畫出有關詞語(丟盔棄甲,無心應戰(zhàn))
4. 除了課文的這些詞語外,你還想到其他什么詞語(狼狽而逃,落荒而逃,抱頭鼠竄,殘兵敗將,哭爹喊娘,狼狽不堪,驚慌失措)
5. 我們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一邊把10,11自然段讀一讀,讀出狼狽的語氣。(個別讀,范讀,齊讀)
三. 總結:
(手指板書)周瑜占據(jù)了天時,地利,人和,又加上有黃蓋的計策,揚長避短,使這樣一次力量對比極大的戰(zhàn)事,以少勝多,東吳取得了勝利。
板書:以少勝多
四. 拓展競賽:
老師知道有不少同學都喜歡《三國演義》這部名著,下面請同學們以課文為內(nèi)容,運用這些關聯(lián)詞語,說說你對赤壁之戰(zhàn)的認識。
因為所以?????????????????????之所以是因為
如果就???????????????????????即使也
不但而且?????????????????????雖然但是
盡管也???????????????????????非不可
不是而是
師舉例:東吳雖然弱小,但是面對強大的敵軍,它沒有驚慌失措,而是動腦筋,想辦法,看準對手的弱點,狠狠地打,使戰(zhàn)斗取得了勝利。
附板書:
17.赤壁之戰(zhàn)
寫信假降
靠近曹軍????????知己知彼
以少勝多??(火攻)????????火攻曹營????????揚長避短
追殺曹軍???????利用
[《赤壁之戰(zhàn)》語文教案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設計方案篇九
教學目標:
1.學習課后生字,理解課文內(nèi)容,理清文章條理,回答課后問題。體會文中流露出的童真和學詩的樂趣。體會作者與祖父之間的親情。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激發(fā)對詩歌的學習和研究興趣。
3.學習作者直白而富有童趣的表達,體會作者圍繞中心選取典型材料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梳理文章條理,回答課后思考題,體會文中流露的童真和學詩的樂趣。激發(fā)對古詩的學習興趣。體會作者選取典型材料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初讀全文,讀準生字。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條理,體會小作者的童真與可愛,體會作者在學詩過程中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誦文章一至十段。
一.導入新課:
二.指名讀全文:
1.聽聽生字的音發(fā)準了沒有。
2.把你覺得有趣的地方找出來。
3.有沒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來。
三.全班交流:
1、交流有趣的句子。讀一讀。
2、提出問題。
3.讀了這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四.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條理:
思考:我是怎樣和祖父學詩的?你覺得作者經(jīng)歷了哪些過程?
(跟著祖父念,基本上就是亂叫。然后讀的好聽的詩就喜歡讀,舉了兩個例子來說明。最后學詩意也是胡猜亂想,流露出童真非??蓯?
五. 細讀文章1----10段:
1.最初作者是怎樣和祖父學詩的?誰能描繪一下作者學詩的情形呢?
2.體會一下“房蓋被你抬走了”是什么意思?
3.請同學分角色有感情的將這部分讀一讀。也可以講講你的體會。
六,課時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學習文章后半部分,體會作者在學習自己喜歡的詩和學習詩意時的有趣與天真,感受作者的童真與可愛。學習作者選取典型材料寫作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回顧上節(jié)課內(nèi)容:
作者開始學習是出于好奇和好玩,我們看看她是怎樣學的呢?哦,原來是在祖父口口相傳中學習的,她的學習方法就是亂喊亂叫,也不知道其中的意思。
1.指名讀11—17段。
2.作者喜歡什么詩?我們也來念念。(指名讀)你們喜歡嗎?
3.下面我們體會一下作者為什么喜歡呢?
(原來是字音好聽,還有發(fā)音很好玩)你們讀到這里有什么感受?
(作者通過這個事例寫出了孩童的天真可愛,非常有趣)
4.誰有感情的把這部分讀一讀?(教師指導朗誦)
指名讀最后一部分。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分角色朗誦。教師指導,反復朗誦。
四.學完了作者學詩的經(jīng)歷,你覺得真實嗎,有趣嗎?談談你學詩的體會吧?
(全班交流)
五.作者圍繞學古詩選取哪些典型事例呢?總結一下。
小結:文章選取的材料都是為中心服務的,選擇的材料要生動,要準確的表達中心,這樣才能使文章內(nèi)容集中,表達意思明確。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設計方案篇十
教學目標:
1. 培養(yǎng)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與習慣;
3. 學會依靠生活中的科學常識解決生活中的困難。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教學過程:
一、引入:
2. 簡介作家謝宗玉。
謝宗玉:中國作協(xié)會員。1972年生,湖南長沙人。著有長篇小說《天地賊心》、散文集《田垅上的嬰兒》、《村莊在南方之南》等3部。共有40多篇(次)散文和小說入選中國年度優(yōu)秀散文和小說選。有10多篇散文入選中學語文課本和讀本。散文集《田垅上的嬰兒》曾全票通過“二十一世紀文學之星叢書”xx年卷終審。
二、沉浸文本,整體感知
2. 散讀課文,思考:這篇文章給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3. 學生輕聲讀課文第一節(jié),劃出新屋落成后西墻命運的句子,說說自己的感受。
三:體驗文本,品味語句,理解課文
4. 圈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討論交流,體會對人生、對理想的深層次思考。
四:感悟文本,拓展延伸
下發(fā)樂雄國的《請種一棵爬山虎》閱讀資料進行比較閱讀。
五:作業(yè)
1. 積累遍體鱗傷、一勞永逸、煥然一新、唆使、飆風等詞語
2. 摘錄三句或描寫生動、形象或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其含義。
3. 嘗試運用較新奇的比喻和擬人擬物介紹生活中的一種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