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窩大班美術教案(實用14篇)

字號:

    教案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指導手冊,對于教學的順利進行起到了重要作用。教案的編寫應該鼓勵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思考,培養(yǎng)其終身學習的習慣。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對您的教學工作有所幫助。
    鳥窩大班美術教案篇一
    1、運用已有的經驗大膽表現(xiàn)不同的鳥窩,萌發(fā)幼兒對鳥的.關愛。
    2、嘗試粗細筆的運用,初步感受線描畫的樂趣。
    半成品畫1張、范例3張、簽畫紙、粗細筆、黑板、ppt、背景音樂。
    1、詩歌欣賞。
    2、你們聽到小鳥到哪里了?
    3、小鳥喜歡在哪里找家?
    1、可是鳥媽媽發(fā)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
    2、鳥窩怎么會破的?
    3、那該怎么辦?
    4、你們會用什么材料來修鳥窩?放哪里?為什么?
    5、情景示范,修補鳥窩。重點粗細筆運用及線條間的緊密關系。
    6、除了用這些材料還可以用什么來做鳥窩?出示范例若干。
    2、幼兒操作。
    1、誰來介紹一下自己做的鳥窩?告訴大家你用了什么材料?你把鳥窩做在了哪里?
    鳥窩大班美術教案篇二
    故事《鳥窩里的樹》是愛的教育圖畫書·童話系列中的一個。它講了在一個鳥窩里長出了一棵小樹苗,它每天都在往上長,這樣長下去會把鳥窩撐破的,螳螂先生看見了,它提議把小樹苗砍掉,可鳥太太卻不讓這樣做,因為它覺得小樹苗長的非常好,要是把它砍掉它會死的。蚱蜢先生看見便說不然你們搬家吧,可鳥太太和鳥先生不愿離開它們辛辛苦苦筑的窩。小樹苗一個勁地往長,眼看就要把鳥窩撐破了,后來大家想了一個好辦法,它們決定給小樹苗搬個家,小樹苗被大家種在了泥土里。從那以后鳥先生精心的照顧小樹苗。小樹苗茁壯的成長著,鳥太太的小寶寶們也一個個的爭先恐后的鉆出了蛋殼。小鳥們長大了,小樹也長大了,它們快快樂樂的在這棵大樹上生活著。它把孩子們引領進豐富的情感世界,讓孩子們在閱讀過程中發(fā)掘、體會情感的內涵和意義。這個童話故事構思巧妙,使圖畫書在溫暖、關愛的基調上又微微透出一絲幽默。孩子們可以從快樂、溫馨的故事中體會到關愛的奇跡、相伴的溫馨、奉獻的快樂、寬容的力量,是一套很好的情感教育圖畫書?!稅鄣慕逃龍D畫書》啟示孩子學會有目的地生活,這也是作者創(chuàng)作的意圖和期望。
    鳥窩大班美術教案篇三
    1、運用已有的經驗大膽表現(xiàn)不同的鳥窩,萌發(fā)幼兒對鳥的關愛。
    2、嘗試粗細筆的運用,初步感受線描畫的.樂趣。
    半成品畫1張、范例3張、簽畫紙、粗細筆、黑板、ppt、背景音樂。
    一、引出主題。
    1、詩歌欣賞。
    2、你們聽到小鳥到哪里了?
    3、小鳥喜歡在哪里找家?
    二、觀察示范。
    1、可是鳥媽媽發(fā)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
    2、鳥窩怎么會破的?
    3、那該怎么辦?
    4、你們會用什么材料來修鳥窩?放哪里?為什么?
    5、情景示范,修補鳥窩。重點粗細筆運用及線條間的緊密關系。
    6、除了用這些材料還可以用什么來做鳥窩?出示范例若干。
    三、引導創(chuàng)作。
    2、幼兒操作。
    四、交流分享。
    1、誰來介紹一下自己做的鳥窩?告訴大家你用了什么材料?你把鳥窩做在了哪里?
    鳥窩大班美術教案篇四
    (一)興趣導入:
    1、出示漢字"鳥窩":你知道小鳥喜歡在哪里做窩?(經驗回憶)。
    2、出示漢字"會走路的鳥窩":鳥窩怎么會走路呢?(幼兒猜想)。
    3、出示"小鹿"圖片:原來這件事跟一只小鹿有關,這是怎么回事呢?
    (二)想想說說:
    1、幼兒分組進行編講故事"會走路的鳥窩"。
    2、教師巡回指導:大膽想象。
    3、幼兒分組講述編講的故事:聲音響亮,人人參與,有想象。
    過度:你們編的故事真有趣,那我們來聽聽鳥媽媽是怎么說的?
    (三)聽聽看看:
    1、教師播放課件,幼兒欣賞。
    2、提問:
    1)現(xiàn)在你知道為什么鳥窩會走路了吧?
    2)你喜歡小鹿嗎?為什么?
    3、小結:原來小鹿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在保護著小鳥。
    (四)情感遷移:
    1、這真是一個美麗感人的故事,那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來愛護小鳥呢?
    2、鼓勵幼兒用廢舊物為小鳥做窩。
    鳥窩大班美術教案篇五
    愛的教育始終是我們教育工作中的重點,在語言活動中運用的也很多,如何將愛傳遞給孩子,讓孩子們從小就懂愛、有愛、會愛一直是我思考的問題。當我看到故事《鳥窩里的樹》,就被它巧妙的構思,溫暖、關愛的基調上微微透出的一絲幽默而吸引。于是我借助了多媒體課件設計了此次活動。遵從簡單、真實、自然、有效的教學原則,從幼兒的角度出發(fā),分析幼兒學什么,怎么學。在活動中我主要體現(xiàn)以下幾點:一、抓住閱讀元素,突出故事的文學性和藝術性。二、讓幼兒循序漸進地體會關愛的情感。通過感知、理解、品味、感悟、積累、表達、運用等一系列活動,給孩子們帶來強烈的情感沖擊,產生強烈的心靈共鳴。三、活動中關注孩子。觀察孩子的反應,聆聽他們的聲音,帶領孩子進入關愛的世界,體驗愛的情感……創(chuàng)設和諧自然的活動氣氛,層次分明的情感提升,在平等開放的提問中展現(xiàn)孩子們的想象力和發(fā)散性思維,與孩子的和諧交融、充分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就是我所追求的教學藝術效果的最佳境界。
    鳥窩大班美術教案篇六
    1、嘗試運用粗細不同的筆畫鳥窩,引發(fā)幼兒線描的興趣。
    2、培養(yǎng)幼兒細心、認真完成一件事。
    3、對方形、圓形,線條等涂鴉感興趣,并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4、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xiàn)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范例、白紙、粗細筆、大樹、黑板、膠水、小鳥破殼ppt。
    一、情景導入。
    1、鳥媽媽生了兩個蛋寶寶,她和鳥爸爸都非常高興。他倆看見身邊[出示范例]樹上的鳥窩,于是決定一起為兩個[畫鳥蛋]鳥寶寶做一個更漂亮、更堅實的新鳥窩。
    二、觀察示范。
    1、[畫干草]鳥媽媽看見鳥窩里細細軟軟的是什么?(干草)鳥媽媽銜來許許多多的干草,把鳥蛋底下墊得厚厚的,好讓鳥蛋暖暖和和地躺在上面。
    2、[畫泥粒]鳥爸爸看見鳥窩里還有一點點的小顆粒,是什么呢?(泥土、沙子)于是鳥爸爸就去銜來一棵又一棵的碎泥粒,全鋪在干草下面,好讓鳥蛋睡得更舒服。
    3、[畫圍墻]可是,這樣的鳥窩的鳥窩實在太不堅固了,只要風吹來,就會把干草吹起,把泥粒吹散,這可怎么辦?(口水)鳥爸爸和鳥媽媽一起用自己的口水調和泥土,糊成一個十分堅固的圍墻。
    4、[畫樹枝]然而它們還是不放心,在圍墻的'四周貼了許許多多小樹枝。他們?yōu)槭裁匆N樹枝呢?(更牢固;把蛋藏起來)誰來幫忙,讓鳥窩更安全。
    5、[畫樹枝樹干]鳥媽媽和鳥爸爸又開始討論,該把鳥窩放在哪里呢?鳥媽媽說:"放在樹枝上吧!"鳥爸爸說:"不行不行!"為什么不行?(樹枝搖晃,蛋會被打碎)鳥爸爸繼續(xù)說:"樹枝太細,它搖晃起來鳥蛋可要遭殃的,還是放在樹干上吧!"鳥媽媽連忙說:"不行不行!"為什么不行?(樹干太滑)是啊,樹干實在太滑,鳥窩怎么能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卣驹谏厦婺??他們繞著大樹轉了一圈,最后請求大樹媽媽讓他們把鳥窩造在樹叉上。大樹媽媽伸出自己的手臂說:"歡迎歡迎,歡迎住在我這里,我會用手臂緊緊地抱住鳥窩。
    6、[畫樹葉]為了給鳥寶寶擋風遮雨,還請葉子姑娘來為幫忙。就這樣,鳥窩就安安穩(wěn)穩(wěn)地造在樹上了。
    三、引導創(chuàng)作。
    2、幼兒操作。
    四、交流比較。
    1、如果你是鳥爸爸或鳥媽媽,你會喜歡哪個鳥窩?為什么?(牢固,有很多干草、泥土、樹枝和樹葉,蛋寶寶在里面很安全)是啊,你們都很認真,每一根干草、每一粒泥土都很小心翼翼地放上去,鳥媽媽和鳥爸爸這樣可放心了,只等著鳥寶寶出生了。
    2、ppt鳥出生。
    3、真幸福啊,鳥的一家好幸福,你們幸福嗎?都是你們細心的成果。我們再去找找有沒有鳥爸爸、鳥媽媽需要我們幫忙的吧?!
    今天,我上了一節(jié)語言活動《鳥窩》,活動目標是讓幼兒初步理解故事情節(jié),感受老奶奶和老爺爺對小鳥的熱愛,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顒硬捎眠吢犨吚斫猓吿釂柼骄康姆绞?,從而幫助幼兒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對小鳥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故事《鳥窩》,它以巧妙的構思,溫暖、關愛的基調深深吸引著幼兒。于是我借助圖片及幼兒用書設計了此次活動。我遵從簡單、真實、自然、有效的教學原則,從幼兒的角度出發(fā),分析幼兒學什么,怎么學。
    鳥窩大班美術教案篇七
    1、能大膽的表達自己對本作品的認識和感覺,知道鳥是我們的朋友。
    2、感受作品中夸張、變形的獨特手法。
    3、培養(yǎng)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課件米羅:人投鳥石子課件變臉。
    活動過程。
    一、出示米羅的自畫像和作品,并向幼兒簡單介紹畫家。
    這是有點像小朋友的畫,但它實際上是世界上著名的大畫家米羅畫的。米羅是西班牙人,他很喜歡小朋友的畫,所以就學著小朋友的樣子來畫畫,他的畫很有名,1982年世界杯足球賽吉祥物小橘人就是他設計的?,F(xiàn)在我們就來欣賞他的這幅畫。
    先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
    白色像什么?
    這些線條給你有什么樣的感覺?
    我們來看看著一小塊紅色和黃色像什么?
    三、給作品起名字。
    四、欣賞作品的夸張與變形。
    (1)請你們摸摸自己的臉、身體、腿和腳,畫上得人和我們這些真人一樣嗎?
    (2)米羅把人畫成這樣子,這是一種夸張變形的手法,畫上還有誰也被夸張了?
    (3)這樣夸張變形后,人和鳥給你有是么樣的感覺?
    你對這幅畫的整體感覺是什么?
    你是怎么看出來畫上的`人不是在傷害小鳥的?
    這幅畫看上去很俏皮,有一種動的感覺,好象人和鳥再互相逗樂玩耍,給我們一種很頑皮,很幽默的感覺。
    五、玩變臉游戲。
    現(xiàn)在我們來玩一個變臉的游戲,看哪個小朋友變臉變的最有趣。
    活動反思。
    常言道: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才能不荒廢技藝和專業(yè)。然而,在我后又重拾生疏已久的美術教學活動,讓我有一種擔憂和壓力,又有一種期待和挑戰(zhàn)。擔憂的是,孩子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常規(guī)養(yǎng)成是否好,壓力卻是,我的美術教學活動設計是否符合幼兒年齡特點?而期待的是,又能和孩子們一道折折、畫畫,體驗、享受、欣賞孩子們的教學成果了,說到挑戰(zhàn),卻是對我教育教學能力和駕馭課堂能力的檢驗。我喜歡這樣的挑戰(zhàn),因為,人生就是在不斷的挑戰(zhàn)中完善自我的。
    鳥窩大班美術教案篇八
    在此次活動中幼兒通過表演故事,親身融入到為別人著想的情境中,并能積極主動的加入自己的想法。這說明幼兒最大限度的發(fā)揮了他們的主動性和思維能力。通過幼兒的討論、表演過程,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了理解能力。但教師沒能參與到表演中,減少了教師與幼兒的互動。教學活動應該多些教師與幼兒的互動、幼兒與幼兒的互動,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鳥窩大班美術教案篇九
    1. 能仔細觀察畫面,根據(jù)畫面細節(jié)猜測、理解故事情節(jié)。
    2. 嘗試用清楚、連貫的語言表達老奶奶和老爺爺愛護小鳥的故事。
    3. 感受故事中小鳥與老奶奶、老爺爺之間相互關愛的深厚情感,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
    4. 理解故事內容,記清主要情節(jié),初步學習人物的簡單對話。
    5. 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繪本《鳥窩》人手一本,繪本ppt或電子書,背景音樂《清晨》《輕輕》《夢與游戲之間》。
    一、出示老奶奶與小鳥離別的畫面,引出繪本。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繪本,這是其中的一個畫面,現(xiàn)在請你仔細看看,然后告訴我,你看到了什么。
    師:老奶奶在揮手和小鳥打招呼,這個招呼是在說再見還是見面時的問好?
    教師給幼兒一定的時間仔細觀察畫面并討論。
    師:到底老奶奶和小鳥是在告別還是在問好呢?有的小朋友看到老奶奶臉上有水,可能是汗水,也可能是淚水,到底是什么呢?這本書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現(xiàn)在,請你打開繪本,從封面開始一頁一頁細細地看,一直看到夾夾子的地方。老師相信你一定能發(fā)現(xiàn)老奶奶和小鳥之間特別的故事。
    二、幼兒自主閱讀故事前半段并討論,在教師的引導下理解故事。
    1.幼兒自主閱讀繪本至第13頁,教師觀察幼兒,并進行個別指導。(閱讀時播放背景音樂《清晨》)
    2.分享交流。
    3. 集體觀察、講述老奶奶和小鳥一起親密生活的畫面,教師做適宜的引導和追問。
    (第5頁)師:老奶奶在做什么,小鳥喜歡吃嗎?老奶奶經常給它們吃米粒和蟲子,所以小鳥也很喜歡老奶奶,喜歡和老奶奶生活在一起。
    4. 閱讀第6~13頁,理解老奶奶離開家鄉(xiāng)的原因。
    師:老奶奶收到了一封信,信上可能寫了什么內容?(引導幼兒根據(jù)后面一頁畫面猜想信的內容。)
    師:老奶奶在房屋上貼了“出售房屋”,這是什么意思,老奶奶為什么要賣房子?
    教師講述信的內容與賣房的過程(播放音樂《夢與游戲之間》及繪本畫面第6、9、11頁)。講述到“是哪一塊啊?老爺爺覺得很奇怪”時,停頓下來,鼓勵幼兒思考。
    師總結:老奶奶的這些叮囑,是希望老爺爺也能像她一樣照顧好小鳥,和小鳥成為好朋友。
    三、幼兒自主閱讀故事后半段,用比較完整、豐富的語言講述老爺爺住進來后的故事。
    1. 集體閱讀第14~17頁,了解老爺爺和小鳥的生活。
    師:老爺爺搬進來之后,他和小鳥是怎么相處的?他們快樂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師:老爺爺在讀一封信,這封信會是誰寄給他的呢?
    教師講述信的內容,并提問:老奶奶拜托老爺爺做什么事情?
    2. 幼兒自主閱讀第18頁至結束。
    師:老爺爺讀完信后,他會做些什么事情,房子的周圍又會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呢?我們再把書拿起來,拿掉書上的夾子,輕輕地放入書袋中,從書的第18頁開始,一頁一頁仔細地看到最后。邊看邊和旁邊的朋友說一說。(幼兒自主閱讀時播放音樂《清晨》)
    3. 集體交流,分享觀察結果。
    師:老爺爺是怎么做的?誰能將這四幅圖連起來,按照順序完整地把事情講清楚?
    幼兒講述,教師重點引導幼兒關注四幅畫面中樹、鳥窩、鳥的變化,并嘗試用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描述。
    師總結:白胡子老爺爺不停地種樹,過了好多年,郁郁蔥蔥的樹漫山遍野,嘰嘰喳喳的鳥鳴聲縈繞山谷,這里成了樹的世界,鳥的世界,好美?。?BR>    四、完整欣賞繪本故事。
    師:今天我們一起看了這么美的故事,它的名字叫做《鳥窩》。讓我們輕輕地捧起書本,一起再來欣賞一下這個故事吧。
    播放電子書,師幼共同翻閱繪本。
    五、激發(fā)幼兒關愛小鳥的情感,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美。(播放音樂《輕輕》)
    教師可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出示給鳥兒喂食、搭建鳥窩等圖片。
    師:好,讓我們行動起來,去準備一些材料給小鳥造房子,讓更多的小鳥來幼兒園安家、生寶寶,讓我們的幼兒園變得鳥語花香,生機勃勃。
    今天,我上了一節(jié)語言活動《鳥窩》,活動目標是讓幼兒初步理解故事情節(jié),感受老奶奶和老爺爺對小鳥的熱愛,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顒硬捎眠吢犨吚斫?,邊提問探究的方式,從而幫助幼兒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對小鳥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故事《鳥窩》,它以巧妙的構思,溫暖、關愛的基調深深吸引著幼兒。于是我借助圖片及幼兒用書設計了此次活動。我遵從簡單、真實、自然、有效的教學原則,從幼兒的角度出發(fā),分析幼兒學什么,怎么學。
    小百科:鳥,又稱作鳥兒。定義:體表被覆羽毛的卵生脊椎動物,鳥的主要特征是:身體呈流線型(紡錘型或梭形),大多數(shù)飛翔生活。
    鳥窩大班美術教案篇十
    在活動中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能用適當?shù)恼Z言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感受故事中彩虹色的花與他人分享的快樂,懂得樂于助人是一種永恒的美,愿意與人分享。
    《綱要》中明確提出,為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
    《彩虹色的花》這一繪本,它是一個特別美的故事,彩虹色的花把自己的花瓣一片片摘下幫助小動物們。雖然凋謝了,但是它對動物的幫助,永遠留在了小動物們的心中,相信也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1、理解故事內容,能用適當?shù)恼Z言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2、感受故事中彩虹色的花與他人分享的快樂。
    3、懂得樂于助人是一種永恒的美,愿意與人分享。
    活動重點:能用適當?shù)腵語言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活動難點:感受彩虹色的花與他人分享的快樂。
    活動準備:輕音樂、課件。
    一、問題導入,激發(fā)興趣。
    原野上有一朵花,什么樣的花?可是這朵彩虹色的花最后枯萎了。這朵花為什么會枯萎呢?讓我們一起來聽故事,到故事中去尋找答案吧!
    二、逐步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彩虹色的花與小動物們分享的快樂。
    1、幼兒初步了解故事情節(jié),感受彩虹色的花幫助別人的快樂。
    (1)出示圖3:
    (2)出示圖4:
    小結:彩虹色的花幫助螞蟻順利的渡過了困難,和螞蟻分享了他的快樂。所以很開心。
    (3)出示圖6:
    咦,這是什么動物?你們覺得他會遇到什么不開心的事情?那怎么辦?
    蜥蜴有了漂亮衣服,現(xiàn)在的心情怎么樣?彩虹色的花心情又怎樣?為什么?
    小結:她幫助了蜥蜴,給蜥蜴帶來了快樂。心情也很開心。原來,和伙伴分享就是一種快樂!
    (4)出示圖8:
    小結:她幫助了小,給小帶來了快樂,所以很開心。原來分享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5)出示圖10:
    小結:原來她幫助了鳥媽媽,心情很開心,和別人分享了她的快樂。
    (6)出示圖12:
    小結:他認為幫助別人,看到別人快樂,自己也能獲得快樂。
    得到幫助后,小刺猬心情怎么樣?彩虹色的花呢?
    2、回憶故事情節(jié),進一步感受彩虹色的花幫助別人的快樂。
    (1)出示圖14:
    小朋友們,剛剛彩虹色的花和都和哪些小動物分享了快樂?
    (2)出示圖15:
    (3)出示圖16:
    小結:當小動物們遇到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彩虹色的花心甘情愿的把自己美麗的花瓣一片一片的送給他們。最后一片花瓣也讓大風帶走送給了需要幫助的小動物。
    這真是一朵善良、充滿愛心而又樂于助人的小花呀!
    3、理解故事內容,進一步感受小動物們受到幫助后的快樂。
    (1)出示圖18:
    小動物們看到彩虹色的光芒,為什么覺得心里溫暖起來了呢?
    小結:因為小動物們知道,彩虹色的花,她的種子埋在了泥土里,到春天的時候她還會再重新發(fā)芽!
    三、遷移繪本情感和擴展已有經驗。
    1、幼兒交流已有經驗。
    小結:我們都是互幫互助、有愛心的小朋友。希望我們每位小朋友以后都能在生活中愿意幫助別人,和別人分享自己快樂,同時自己也能獲得快樂。
    科學活動:《彩虹花的四季》。
    活動過程中孩子們樂于表達、分享、助人為樂的情感表達讓我很驚喜;每個孩子都是有愛心的天使,只要我們善于引導和幫助,他們都是一朵“彩虹色的花”。
    鳥窩大班美術教案篇十一
    1、嘗試創(chuàng)編故事《會走路的鳥窩》,能大膽想象表達自己的想法。
    2、在看看想想說說中,萌發(fā)愛護小鳥的情感。
    3、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yǎng)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fā)閱讀興趣。
    4、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幼兒大膽想象故事情節(jié)教學難點:嘗試小組合作編講故事
    課件《會走路的鳥窩》、鳥窩ppt
    30分鐘
    一)選材的依據(jù):
    1、源于園本特色。結合4月的愛鳥周活動,教師通過故事、繪畫宣傳等形式讓孩子們對鳥的生活習性及一些益鳥的特殊本領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實踐中孩子們對其話題很感興趣。故事《會走路的鳥窩》就講述了一只小鹿小心照顧鳥寶寶的感人故事,對孩子們進行愛鳥護鳥的環(huán)保教育有積極的意義。
    2、幼兒發(fā)展?!毒V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fā)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chuàng)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huán)境以及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fā)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指南》指出:大班孩子語言表達靈活多樣,并力求與別人不同;對文字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二)價值的分析:
    提高幼兒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從而更關注于生活、關注于身邊發(fā)生的事。
    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護鳥的情感。
    促進幼兒樂于學習,大膽想象表達的愿望。
    三)目標的內涵:
    情感與態(tài)度:通過故事的編講、課件的欣賞,激發(fā)幼兒愛護鳥類的情感,樹立幼兒環(huán)保意識。
    經驗與認知:觀察到鳥窩對小鳥生活的重要性,引發(fā)幼兒關注鳥類。
    語言與能力:能根據(jù)畫面及教師的提問大膽想象猜測并回答表述,培養(yǎng)專注傾聽、認真觀察及大膽想象的能力。
    (一)興趣導入:
    1、出示漢字"鳥窩":你知道小鳥喜歡在哪里做窩?(經驗回憶)
    2、出示漢字"會走路的鳥窩":鳥窩怎么會走路呢?(幼兒猜想)
    3、出示"小鹿"圖片:原來這件事跟一只小鹿有關,這是怎么回事呢?
    (二)想想說說:
    1、幼兒分組進行編講故事"會走路的鳥窩"。
    2、教師巡回指導:大膽想象。
    3、幼兒分組講述編講的故事:聲音響亮,人人參與,有想象。
    過度:你們編的故事真有趣,那我們來聽聽鳥媽媽是怎么說的?
    (三)聽聽看看:
    1、教師播放課件,幼兒欣賞。
    2、提問:
    1)現(xiàn)在你知道為什么鳥窩會走路了吧?
    2)你喜歡小鹿嗎?為什么?
    3、小結:原來小鹿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在保護著小鳥。
    (四)情感遷移:
    1、這真是一個美麗感人的故事,那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來愛護小鳥呢?
    2、鼓勵幼兒用廢舊物為小鳥做窩。
    此次活動是結合4月愛鳥周環(huán)保活動來設計與實施的,前期孩子對鳥的一些生活習性、與人類的友好關系及護鳥的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主題開展中孩子們對小鳥的家是最為關心和感興趣的,基于此,通過在"課程資源"中的搜索,老師找到了這次活動點"會走路的鳥窩"。
    其實故事的本身對幼兒來說并不難理解,但故事中蘊涵的教育價值卻很有意義,當然本著優(yōu)化的原則,隨即教師對此活動進行了調整與設計,考慮到班中孩子語言發(fā)展的需要,即將活動的重點確立為:幼兒大膽想象故事情節(jié);難點為:嘗試小組合作編講故事。
    在活動中首先運用經驗回憶,讓幼兒重溫對鳥窩的認識。幼兒只有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才能展開想象;其次在問題設疑中步步推進,激發(fā)幼兒大膽想象,如:"鳥窩怎么會走路呢?原來這件事跟一只小鹿有關,這是怎么回事呢?"鼓勵激發(fā)幼兒不斷地大膽地想象,正是有了這些想象的堆積,孩子們才會有豐富的故事情節(jié)。
    難點的確立也是基于孩子們一次次的發(fā)展需要的,剛開始時孩子的編講可能是個體的,這在活動中也有體現(xiàn),慢慢地讓孩子們手持圖片有序的合作編,而今天的活動中試著讓孩子們每一組就一個想法進行編講,沒有序號、沒有圖片,有的只是每個孩子腦海中想象的畫面,然而最終要將她們匯編在一個故事中,這對她們來說協(xié)商、合理的排位、個體表達的組合是一個挑戰(zhàn)與考驗,活動中也花了一定的時間去讓孩子嘗試與練習,因此在難點的實施中我更多的運用了體驗法;當幼兒合作編講中教師適時的指導與推動也是比較有效的,如一組幼兒在編講中以1位幼兒為主,其他的孩子幾乎沒話講,這與合作編講的目的是有距離的,于是老師進行了介入與引導,使其進行合理的分配。
    活動結束后,我認真反思了這節(jié)課,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需要、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教學決定,在活動中我對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個參與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發(fā)現(xiàn)、探討、尋找,讓孩子在觀察時享受探索的快樂。一節(jié)課下來,我個人認為,我設計的這節(jié)課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鳥窩大班美術教案篇十二
    1、嘗試運用粗細不同的筆畫鳥窩,引發(fā)幼兒線描的興趣。
    2、培養(yǎng)幼兒細心、認真完成一件事。
    范例、白紙、粗細筆、大樹、黑板、膠水、小鳥破殼ppt。
    一、情景導入。
    1、鳥媽媽生了兩個蛋寶寶,她和鳥爸爸都非常高興。他倆看見身邊[出示范例]樹上的鳥窩,于是決定一起為兩個[畫鳥蛋]鳥寶寶做一個更漂亮、更堅實的新鳥窩。
    二、觀察示范。
    1、[畫干草]鳥媽媽看見鳥窩里細細軟軟的是什么?(干草)鳥媽媽銜來許許多多的干草,把鳥蛋底下墊得厚厚的,好讓鳥蛋暖暖和和地躺在上面。
    2、[畫泥粒]鳥爸爸看見鳥窩里還有一點點的小顆粒,是什么呢?(泥土、沙子)于是鳥爸爸就去銜來一棵又一棵的碎泥粒,全鋪在干草下面,好讓鳥蛋睡得更舒服。
    3、[畫圍墻]可是,這樣的鳥窩的鳥窩實在太不堅固了,只要風吹來,就會把干草吹起,把泥粒吹散,這可怎么辦?(口水)鳥爸爸和鳥媽媽一起用自己的口水調和泥土,糊成一個十分堅固的圍墻。
    4、[畫樹枝]然而它們還是不放心,在圍墻的四周貼了許許多多小樹枝。他們?yōu)槭裁匆N樹枝呢?(更牢固;把蛋藏起來)誰來幫忙,讓鳥窩更安全。
    5、[畫樹枝樹干]鳥媽媽和鳥爸爸又開始討論,該把鳥窩放在哪里呢?鳥媽媽說:"放在樹枝上吧!"鳥爸爸說:"不行不行!"為什么不行?(樹枝搖晃,蛋會被打碎)鳥爸爸繼續(xù)說:"樹枝太細,它搖晃起來鳥蛋可要遭殃的,還是放在樹干上吧!"鳥媽媽連忙說:"不行不行!"為什么不行?(樹干太滑)是啊,樹干實在太滑,鳥窩怎么能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卣驹谏厦婺??他們繞著大樹轉了一圈,最后請求大樹媽媽讓他們把鳥窩造在樹叉上。大樹媽媽伸出自己的手臂說:"歡迎歡迎,歡迎住在我這里,我會用手臂緊緊地抱住鳥窩。
    6、[畫樹葉]為了給鳥寶寶擋風遮雨,還請葉子姑娘來為幫忙。就這樣,鳥窩就安安穩(wěn)穩(wěn)地造在樹上了。
    三、引導創(chuàng)作。
    2、幼兒操作。
    四、交流比較。
    1、如果你是鳥爸爸或鳥媽媽,你會喜歡哪個鳥窩?為什么?(牢固,有很多干草、泥土、樹枝和樹葉,蛋寶寶在里面很安全)是啊,你們都很認真,每一根干草、每一粒泥土都很小心翼翼地放上去,鳥媽媽和鳥爸爸這樣可放心了,只等著鳥寶寶出生了。
    2、ppt鳥出生。
    3、真幸福啊,鳥的一家好幸福,你們幸福嗎?都是你們細心的成果。我們再去找找有沒有鳥爸爸、鳥媽媽需要我們幫忙的吧?!
    鳥窩大班美術教案篇十三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感受老奶奶和老爺爺對小鳥的熱愛,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
    2、以邊聽邊理解、邊體問探究的方式,理解老奶奶和老爺爺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感受與同伴互動學習的樂趣。
    4、愿意欣賞散文,感知散文語言的優(yōu)美,風趣。
    5、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鳥窩大班美術教案篇十四
    1、理解故事內容,了解小魚莫卡由快樂—悲傷—幸福的情感變化過程。(重點)
    2、能大膽想象猜測,并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表達小鳥會想什么方法讓小魚莫卡快樂起來等情節(jié)。(難點)
    3、結合日常生活經驗,感受人與人之間關愛、互助的快樂與溫暖。
    4、幼兒活動時遵守秩序的觀念。
    5、理解故事內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1、小魚莫卡三種不同情緒(快樂、悲傷、幸福)的圖片、故事課件ppt。
    2、生活中關愛他人的圖片。
    一、出示ppt圖片,激發(fā)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今天,老師給你們請來一位小客人,看看它是誰?
    二、采用關鍵中斷講述故事,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并大膽猜測、想象故事情節(jié)。
    1、出示ppt
    提問:
    (1)莫卡是一條什么樣的小魚?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2)什么事讓莫卡這么開心、幸福?(講述故事第一段)
    小結:和家人在一起是一件開心、幸福的事。
    2、出示ppt
    提問:看看莫卡怎么了?什么事讓莫卡這么傷心?
    3、出示ppt講述故事(一天……他不吃、不喝、也不動)
    提問:
    (1)莫卡現(xiàn)在的心情是怎樣的?什么事讓莫卡這么傷心、難過?
    (2)它不吃也不喝這樣下去行不行啊?那它該怎么辦呢?
    小結:對,我們希望莫卡能勇敢、堅強起來,只有好好地生活,這樣失去的親人才能安慰。
    4、出示ppt講述故事(從小鳥看見了莫卡……幸福的小魚)
    提問:
    (1)小鳥看到悲傷的莫卡是怎么做的?
    (2)小鳥會想什么辦法讓莫卡變成一條快樂的小魚呢?(集體討論)
    5、出示ppt講述故事(小鳥把河邊的一棵樹當作舞臺……我怎么住啊?)”
    提問:
    (1)小鳥想了什么方法讓莫卡開心?
    (2)小魚兒莫卡能生活在鳥窩里嗎?
    (3)可是小鳥想實現(xiàn)它的愿望,該怎么辦呀?(幼兒討論)
    6、出示ppt講述故事(小鳥神秘的笑了笑……溫暖著它)
    提問:
    (1)莫卡真的住進鳥窩里了嗎?
    (2)住在水中的鳥窩里,莫卡有什么感覺?為什么?
    小結:有了朋友的幫助和關心小魚就會覺得幸福。
    7、出示ppt
    提問:
    (1)這時候小魚是什么表情?誰帶給它的幸福、溫暖?
    (2)為什么小鳥離開了,莫卡心里仍感覺很幸福?
    小結:因為莫卡始終感覺朋友在身邊陪伴著它。
    (3)小鳥這么關心幫助莫卡,如果你是莫卡,你會對小鳥說些什么?
    小結:得到別人的關心幫助我們要學會感恩、學會感謝那些幫助我們的人。
    三、借助課件完整講述故事,引導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感受莫卡得到幫助后的溫暖與幸福。
    這就是一個好聽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住在“鳥窩”里的小魚》。
    提問: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你喜歡故事中的誰?為什么?
    四、結合幼兒日常生活,引發(fā)幼兒情感共鳴。
    播放關愛他人的圖片(可根據(jù)本班實際情況,靈活選擇圖片),感受在我們身邊發(fā)生的因為幫助他人而讓人感到溫暖的事情。
    小結:孩子們,正是因為身邊有這么多有愛心的人奉獻自己的愛心,才會讓我們感到溫暖,才能讓我們生活在這樣感動、溫馨的大家庭里。
    清亮的小河是小魚莫卡的家,每天莫卡會在媽媽的帶領下和哥哥、姐姐們一起玩耍。有時做游戲,有時講故事。莫卡感到幸福極了!它想:“如果每天、永遠能夠和媽媽、哥哥姐姐們在一起,那該有多好啊!”
    一天,小魚兒們正和媽媽一起玩跳躍呢。突然一張大網撒了下來,網住了莫卡的媽媽和哥哥、姐姐們,只有莫卡從網里逃了出來,可是它卻永遠的失去了親人。莫卡悲傷極了,他不吃、不喝、也不動。
    小鳥看見了莫卡,關心地問:“小魚兒,你怎么了?你不舒服嗎?”莫卡不想回答,還是一動不動的?!半y道小魚兒……”小鳥趕忙飛了過去,用尖尖的嘴啄了他一下,莫卡痛的叫了起來:“哎呀,你也想欺負我嗎?”
    小鳥笑著說:“小魚兒朋友,你沒事就好,我是很擔心你啊!”
    莫卡講述了自己的遭遇,小鳥決定留下來陪伴悲傷的莫卡。
    小鳥想:“我要讓莫卡快樂起來,做一條快樂、幸福的小魚。”
    小鳥把河邊的一棵樹當作舞臺,每天唱歌給莫卡聽,跳舞給莫卡看。一天,小鳥對莫卡說:“小魚兒我要建一座房子,讓你也能住進溫暖的鳥窩里?!蹦ㄐα耍骸拔易≡谒?,鳥窩建在樹上,我怎么住啊?”小鳥神秘地笑笑,沒有回答。不久啊,一只精巧的鳥窩掛在了大樹上。小鳥問:“莫卡,你看到水里的鳥窩了嗎?”嗬!亮晶晶的河面里真的也有一只精巧的鳥窩,和大樹上的那只一模一樣呢。
    風輕輕地吹,太陽暖暖的照。河水一蕩一蕩,水里的“鳥窩”也一蕩一蕩的,小魚兒莫卡好像睡在了溫暖的搖籃里,好舒服啊!
    秋風起了,小鳥只得離開莫卡到南方過冬去了。盡管冬天的小河越來越冷,可小魚兒莫卡卻總是覺得暖洋洋的,因為在它有身邊總有一只“鳥窩”溫暖著它。
    教研活動是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追求教研的有效性,不是指某一次教研活動,而是體現(xiàn)在每一次的日常教研活動中。
    一、日常教研問題來源于教師的實踐
    研究問題是教研的出發(fā)點,也是教研能否取得實效的關鍵和靈魂,真正有效的教研一定是針對問題來的。我們將來自第一線的問題,是教師真正存有疑惑、亟待解決的問題,在教研活動中進行研討,運用集體的智慧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對教師改進教學有幫助,教師易于接受,有參與的積極性。二是由于是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教師對這些問題有較為直觀的感受,教研能夠開展更深入的探討。讓每一次教研活動教師都有所收獲和提升,以此達到教研的目的。
    二、在日常教研中讓教師有備而來
    我們在每次教研活動開展的前一周會向教師公布教研預案,請教師結合自己的實踐對預案中的“問題”進行預先思考,使教師有準備的參加教研活動。因為有了前期的實踐與反思,教師在教研活動中能積極的與同伴互動,提出自己的見解,同時,也能對同伴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從而獲得相關的經驗。漸漸教師養(yǎng)成“先思考在研討”的習慣,發(fā)言能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踐,發(fā)言水平不斷提高,促使教研活動更有成效。
    三、教研形式與教研內容匹配
    多樣化的教研形式有助于推動日常教研的有效性,但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我們在探討多樣化的教研形式的同時,根據(jù)教研內容的需要選擇恰當?shù)慕萄行问?,從而提高了教研活動的質量。例如:我們采取的“中心發(fā)言,群體互動”的教研形式,中心發(fā)言即保教主任圍繞主題進行預先準備,包括收集資料、梳理經驗、準備主題發(fā)言等。群體互動即參加教研的教師圍繞主題進行預先思考,在教研活動中于中心發(fā)言的保教主任互動,從而達成共識。
    我們在四月中旬開展的健康領域活動的研討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中心發(fā)言人首先針對《指南》中健康領域的目標與教師一起進行回顧,然后以一名教師在教學中的目標進行研討,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分析目標中存在的問題,以點帶面,使全體教師明確了目標定位的準確性直接影響到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實施與開展,各年齡段幼兒在健康領域的目標應如何定位。在活動目標上達成共識之后,將教師在開展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及提出的困惑與教師逐一展開討論,“不同年齡段幼兒體育游戲活動的組織如何創(chuàng)新”是全體教師共同關注的話題。通過問題的層層深入,幫助教師梳理已有經驗,進一步提升教師對游戲本質和幼兒游戲特點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有了更多的想法與創(chuàng)新。
    每一次的教研實踐讓我們看到了教研活動的成效,我們也從中體會到,教研只有貼近教師的實踐,致力于解決實踐中的問題,并通過解決問題改善教育教學行為,才能真正稱為教師自己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