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故鄉(xiāng)范文(16篇)

字號:

    不斷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xùn),才能避免同樣的錯誤反復(fù)發(fā)生。寫總結(jié)時,要注意邏輯性和條理性,確保表達清楚,思路連貫。下面是一些我們平時不容易總結(jié)出的經(jīng)驗和感悟,希望能給大家?guī)硪恍﹩⑹尽?BR>    中秋的故鄉(xiāng)篇一
    每當(dāng)中秋月色漸濃,我吃著月餅的時候,我就會想起我的祖父,就像他生前喜歡和別人談起我。
    有關(guān)他的記憶,是一種清晰的記憶。這個與我生活三十多年的祖父在一個悄無聲息的中秋月夜悄然離我而去。他在84歲高齡時去世了,是伏在我的父親懷里長眠不醒。喪事辦得挺熱鬧,可謂極盡哀榮。靈堂設(shè)在剛新建的祖屋庭院里,入殮的時候院子里外跪滿了白花花的人影,從城里請來的嗩吶吹起清越哀婉的樂曲,在枝繁葉茂的榕樹上空回旋蕩漾,濃濃月色伴隨著女眷們嚶嚶的抽泣,送葬的喇叭聲在夜色漸濃里走得很遠。送葬隊伍在鞭炮聲的引導(dǎo)下,一路拋灑下漫天飛舞的紙錢。祖父活著的時候,一輩子沒有見過這么多的錢幣。于是,一切喪禮過去了,鄉(xiāng)村又恢復(fù)了往日的沉靜。祖父的人生就這樣宣告終結(jié)了。既然他老人家已經(jīng)完成了生兒育女的使命,就應(yīng)該離開。而我在月光籠罩中不禁回想起生命本是一個鏈條,一節(jié)一節(jié)下傳,穿越在時光的隧道里。庭院里不時彌漫著似曾相識的氣味,卻無時無刻地告訴我祖父與我同在。
    當(dāng)我在月色漸濃的異鄉(xiāng)獨飲寂寞時,腦海里總是浮現(xiàn)祖父的身影。祖父出生于上個世紀初期,那也許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貧弱的一個時期。他身高1。76米左右,身材硬朗,相貌堂堂,年輕時是一個標(biāo)準(zhǔn)的男子漢。我從我父親和姑姑的容顏可以看到祖父當(dāng)年的模樣。記憶中,祖父的人生總是與牛聯(lián)系在一起的,祖父的體味時常帶著牛味,在村子里他犁田算是能手。這頭牛伴隨著他從農(nóng)村分單干直至1992年,時間相隔13年,每到春種與秋種時節(jié)總是背著一只裝滿開水的小水壺,早上七時牽牛犁田……晚上五點多鐘才回到家里。那時作為孫輩的我,有時跟著祖父在田里割稻,隨著呼哧呼哧的喘息,那頭白發(fā)也在月色輝映稻叢間一高一低地晃動,成為一幅美麗的風(fēng)景。據(jù)祖母說,祖父是耕田的一把好手,趕牛、耕地、耙田、種水稻、種花生、養(yǎng)塘魚樣樣都行。
    清風(fēng)涼涼、河風(fēng)習(xí)習(xí)的村子見證了祖父一生時光,往事并不遠去,而記憶永續(xù)。他一生從不喝酒、抽煙、賭博,性格率真,眼里藏不得半粒沙子。多年過去了,我還記得他遇到不平事,總是自言自語,甚至用手指敲擊著床板,神情比較激動,旁人很容易看出他的憤怒。在鄉(xiāng)村生活中,我自懂事起,我發(fā)現(xiàn)他從來不主動欺負別人,但是也沒有允許外人欺負家人。有一天,不知是哪位鄰居青年罵了祖母,祖父得知,暴跳如雷,親手挑著扁擔(dān)要跟人家打架,村子里的人都怕祖父,怕他的嚴厲剛烈,我們作為孫子一輩也很怕。但我也發(fā)現(xiàn)他有柔情的一面,他在喜愛雷劇的同時,專門鉆研唱腔的一板一眼,尤其是拉二胡,掌握得很到位。記得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村里有一個業(yè)余雷劇團,每次村里的雷劇愛好者在夜間的榕樹下,祠堂里奏雷曲,他都負責(zé)拉二胡。記得有一次,蛙鳴鼓噪,月華如水,我和大我三歲的堂兄赤腳爬到一棵高大的榕樹上,晃蕩著腿聽大人們排戲,也看到了祖父忘乎所以的神態(tài)。每次他都拉得聲情并茂,受到人們的嘖嘖稱贊。祖父雖然保守固執(zhí),但他對知識分子還是相當(dāng)崇敬。他一輩子沒有交上一個官人朋友,卻與下放到我們村里工作的外地人韋老師成為莫逆之交。同時,他對村里喝過墨水的人也比較敬重,他比較喜歡與文化人交談,特別是喜歡對我們年輕一代談起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村里出了一個畢業(yè)于廣州黃埔軍校的陳鰲前輩,他的語氣總是充滿著無限的自豪和驕傲。在我如銀似水的童年,我經(jīng)常與祖父在一起,有時跟他在祠堂里談?wù)撌朗?,有時跟他去姑母家看雷歌演出……常??吹剿麨橐患∈露c別人爭得面紅耳赤,有時候他明知道不對的事情,還是固執(zhí)己見,據(jù)理力爭?,F(xiàn)在我終于理解祖父在村里生活的無奈,他那暴躁的情緒,也是在日復(fù)一日的對生活的焦慮中形成的。當(dāng)我成為別人的父親時,我覺得現(xiàn)在的我跟祖父沒有任何差別,在對孩子的良苦用心上,我清晰地感覺到了那份茫然,焦慮與困惑,但我比祖父、父親幸運,比他們更多選擇的機會,比如生活環(huán)境改善,教育條件提高……即使如此,夢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差異,仍讓我這個年輕的父親產(chǎn)生出苦悶感和挫敗感。如今祖父故去了,我才想起他老人家的種種恩情來。
    現(xiàn)在想來,在我這個充滿田園牧歌的鄉(xiāng)村里,祖父是一個真正的遵守信用人。自我懂事起,他不像一些左鄰右舍去賒人家的肉、魚,或者賒村里店鋪的東西。他有錢就買,沒有錢,人家主動賒給他,他也不要。他吃飯動作很特別,端起飯碗,一下子就吃完,據(jù)說,在生產(chǎn)隊時,村里吃飯最快就是他。他干什么事情,動作很利索。他念過幾年私塾,國文基礎(chǔ)扎實。在我出世后,他給我取名最初為“祖橋”,用意不言而喻,后來又改為“贊(諧音為鉆)榮”,意則為以刻苦鉆研為光榮,寄托他的美好的愿望。他常常在春節(jié)前夕免費為鄉(xiāng)村題寫春聯(lián),這也是他在一年之中最風(fēng)光的時候。每逢中秋佳節(jié),我便回到離縣城20公里的村莊,有時陪著祖父,盡量找些讓他高興的話題,但談著談著,有時祖父會忽然坐著發(fā)呆,只是凝望著天空上飄動的幾片白云,似乎沉浸于某種悠遠的思索。有一年,中秋節(jié)的晌午,碧藍的天映射著隨歲月流逝而褪色的瓦房,閃爍著金子般的光澤,皺紋似的村巷的光滑石板上坐著一些談?wù)撧r(nóng)作物收成之類的人們。在榕影斑駁的樹蔭下,祖父正坐在石椅里打盹,顯得那么安祥、淡然、和諧。那年祖父虛歲八十,部分頭發(fā)變成了銀白色,眼睛有點老花了,胡子也有些變白,但腰桿還是挺直的,全然看不出半點佝僂疲態(tài),精神比較飽滿。不難想像祖父曾是一位頂天立地的漢子。但祖父還是把幾十年歲月帶來的印痕一覽無遺,就像給我展現(xiàn)數(shù)十年后自己衰老的模樣。此時,我心靈深處有了猶如膽怯、弱小、無助的孩子對大人般的依戀和渴望。
    稼木依舊,炊煙依稀,曾經(jīng)生生不息的村子像草本植物,在季節(jié)的盡頭似乎老去枯萎。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zāi)沟牧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走完,當(dāng)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舍,也該心存感激,然后揮手道別。祖父走的那天,毫無任何征兆。聽父親說,祖父晚上身體有點不適。父親便送其到村里衛(wèi)生站打針,醫(yī)生建議我的父親送祖父到鎮(zhèn)醫(yī)院診治,不料剛到村門口,也就是祖父的祖母墳?zāi)梗〒?jù)祖父生前說過,其祖母最疼愛他)附近,祖父對我的父親說:“生(父親小名),我不行了,快把我送回祖屋。”話說完,祖父便閉上眼睛,永不醒來。
    祖父在世的一個早晨,我回了一次老家,年久失修的老屋已經(jīng)坍塌,比祖父更像一個日薄西山的老人。祖父便約父親及我到山嶺走一走,我心頭隱隱約約意識到祖父為他的后事著想,行了大半天,最后來到自家竹林。祖父說,他死后就埋在這里,可以看到前面一望無垠的南渡河以及一馬平川的被譽為“雷州糧倉”的東西洋,一灣清流從其腳下緩緩東流,風(fēng)水很好。父親說,祖父看到了他的生,他看到祖父的死,也許是機緣。在村里生活八十四個年頭,五十多年沒有去過縣城的老人,終于他骨灰及靈魂與土地三者合一了。只有1996年8月我為他拍的幾張照片一直放在家里,面對它,我常常有一種恍惚,感覺祖父并沒有離開,他只是在另一個世界里靜靜地守護著我。
    中秋的故鄉(xiāng)篇二
    家鄉(xiāng)地面的這座頁嶺,是千隴余脈的一個垂直分支,它象一頭巨大的怪鯨,橫臥在附近三個鄉(xiāng)的肩背上。一年四季,嶺上北風(fēng)呼呼,涼氣襲人,蜿蜒裸露的簡易公路沿著它的脊梁一直延伸到永平鎮(zhèn),這座人們一直喚作“踅梁”的山脈,以其巍峨和綿延成了麟游地面上的“分水嶺”。嶺南,澄水河順流而東,追趕著去武功渭河的“漆水”;嶺北,黑水,閣水時涸欲斷,纖纖地相聚在普華河口。向北走上甘肅境內(nèi)的達溪河,注入長武亭口的涇河。
    八年前,母校的三百多名師生向縣公路管理段承包了附近三十華里縣鄉(xiāng)公路的拉方塹石任務(wù)。我們把田地里,山坡上的料姜石塊撿起來,堆在公路兩旁,然后用所得的錢買了一臺磨面機、一臺柴油機和一臺舊馬達,白天給附近的農(nóng)民磨面,晚上再用所得的錢給師生發(fā)電照明,從而結(jié)束了長期點煤油燈上課的歷史,這就是師生共同勞動,白手起家的第一個經(jīng)濟實體。
    唉,這條頁嶺,這條路……。
    二、素芳。
    素芳和我一個輩份,我管她媽叫三媽。素芳和我同一個生日,我比她早四個時辰,我管她叫妹妹。
    小時候,母親有病癱在炕上。每逢過年過節(jié),三媽總是帶著素芳來到我家,給我們?nèi)易鲆活D可口的飯菜。那時候,姐姐幫著三媽燒火做飯,哥哥到爹的窯里去寫字了,剩下我和素芳兩個人,一直跑到院子北邊的土坎上,或走上那長滿荊棘的坡路,坐在那棵蒼枯的桑樹根上,玩耍那“磨面面”“過家家”的游戲,我們把崖頭塌下來的土塊搬來,壓細后,再從那棵老枯的槐樹的空心洞里溜下來,就象隊上那磨面機磨面一樣,我用廢鐵盒或者是塑料殼把壓細的土塊一遍一遍地從上面往下溜,素芳頭頂著一個花毛巾,就象一個農(nóng)村婦女一樣在下面接,一塊塊黃土疙瘩,被我們溜得細細的.,然后裝在一個塑料紙袋子里,就仿佛是磨了一袋子白面,高高興興地望著它,等待過年蒸白饃;到冬上,我們每人穿著一件開了花的破棉襖,把些干柴禾拾起來,在土坎邊上挖一個小洞,學(xué)著村上人燒木炭的樣子,弄得兩個人滿臉的灰。
    不知不覺,歲月在流淌,年齡在拔節(jié),如今她已是三個孩子的母親了,而我仍然是原來的舊模樣。
    三、普華坡。
    關(guān)于普華坡,家鄉(xiāng)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當(dāng)年唐僧一行四人,套著兩頭大黃牛,用一扇很大很大的耱,想把整個山河耱成一個坦蕩如砥的大平原,他們從北向南由甘肅平?jīng)鲆粠ч_始耱起,當(dāng)耱到麟游地面時,由于太陡,閃了牛膝蓋,悟空是猴子出身,站在耱上亂崩,一晃閃過了麟游,從岐山那邊過去了,于是,從麟游往南又是大平原,在普華坡這兒閃了牛膝蓋,因此,半坡上最陡的那一段便叫做??南ドw。
    六里陡峭的普華坡,自古是我們村子人出山的唯一的一條大路,它雖然陡峭如立,石坎遍布,卻不知寄托著多少山里人跳出苦海,尋求幸福;多少山外人采集野果和藥材,尋找財源的種種希望。歲月在這里延伸,歷史在這里變換著步伐,可究竟有多少山里人跑出去,多少山外人跑進來,各自實現(xiàn)了自己的愿望,改變了自己的處境呢,誰也說不清!
    四、四婆。
    四婆的名字,就象我對她的這個稱呼一樣,熟悉得讓人不知道具體叫什么了。
    四婆的一生,象這田野里剛收割的麥茬,密密匝匝,向人們訴說著一個個成熟而又新鮮的故事。
    很遠的時候,一頭毛驢,五斗高粱,四婆便從一個遙遠的地方嫁到了我們這個小山村,聽說那時候她才十六歲。
    四婆的一生,曾哺育了七男兩女九個孩子。其中兩對是雙胞胎。窯前一棵古槐,窯頂一棵苦椿,院邊一汪積水,還有那碾米的石碾子,打水的轆轤,不知是那件沖撞了她,她的一生曾失去了四個孩子。那一年夏季,陰雨連綿,四婆的小兒子正在窯里趕驢推磨子,又出了事。就這樣,五十多歲的四婆再也流不下一滴淚水,任憑命運的皮鞭抽打在她的身上。
    四婆的一生,經(jīng)管了多少兒女的事情,從村子?xùn)|頭到西邊,仿佛每條路上都留下了她的腳印,鉸斷了幾根臍帶,抹碎了幾塊谷草葉,鍘薄了幾頁案板,熏黑了多少個鐵鍋底,生活總也道不完她的辛酸。
    四婆今年七十多歲了,從她的臉上我讀不到歡樂,也讀不到憂愁,她仍是那樣地爽邁,那樣地匆忙,休息就是休息,勞動就是勞動,仿佛這個世界上從來就沒有一件叫她難為過的事情。
    小時候,四婆最疼我,今年回家的時候,四婆對我說,她最感到歉疚的是沒有把我的終身大事安頓下來,讓我明年回來的時候一定給她抱一個白白胖胖的小重孫子回來。
    唉,四婆……。
    中秋的故鄉(xiāng)篇三
    每當(dāng)中秋月色漸濃,我吃著月餅的時候,我就會想起我的祖父,就像他生前喜歡和別人談起我。
    有關(guān)他的記憶,是一種清晰的記憶。這個與我生活三十多年的祖父在一個悄無聲息的中秋月夜悄然離我而去。他在84歲高齡時去世了,是伏在我的父親懷里長眠不醒。喪事辦得挺熱鬧,可謂極盡哀榮。靈堂設(shè)在剛新建的祖屋庭院里,入殮的時候院子里外跪滿了白花花的人影,從城里請來的嗩吶吹起清越哀婉的樂曲,在枝繁葉茂的榕樹上空回旋蕩漾,濃濃月色伴隨著女眷們嚶嚶的抽泣,送葬的喇叭聲在夜色漸濃里走得很遠。送葬隊伍在鞭炮聲的引導(dǎo)下,一路拋灑下漫天飛舞的紙錢。祖父活著的時候,一輩子沒有見過這么多的錢幣。于是,一切喪禮過去了,鄉(xiāng)村又恢復(fù)了往日的沉靜。祖父的人生就這樣宣告終結(jié)了。既然他老人家已經(jīng)完成了生兒育女的使命,就應(yīng)該離開。而我在月光籠罩中不禁回想起生命本是一個鏈條,一節(jié)一節(jié)下傳,穿越在時光的隧道里。庭院里不時彌漫著似曾相識的氣味,卻無時無刻地告訴我祖父與我同在。
    當(dāng)我在月色漸濃的異鄉(xiāng)獨飲寂寞時,腦海里總是浮現(xiàn)祖父的身影。祖父出生于上個世紀初期,那也許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貧弱的一個時期。他身高1。76米左右,身材硬朗,相貌堂堂,年輕時是一個標(biāo)準(zhǔn)的男子漢。我從我父親和姑姑的容顏可以看到祖父當(dāng)年的模樣。記憶中,祖父的人生總是與牛聯(lián)系在一起的,祖父的體味時常帶著牛味,在村子里他犁田算是能手。這頭牛伴隨著他從農(nóng)村分單干直至1992年,時間相隔,每到春種與秋種時節(jié)總是背著一只裝滿開水的小水壺,早上七時牽牛犁田……晚上五點多鐘才回到家里。那時作為孫輩的我,有時跟著祖父在田里割稻,隨著呼哧呼哧的喘息,那頭白發(fā)也在月色輝映稻叢間一高一低地晃動,成為一幅美麗的風(fēng)景。據(jù)祖母說,祖父是耕田的一把好手,趕牛、耕地、耙田、種水稻、種花生、養(yǎng)塘魚樣樣都行。
    清風(fēng)涼涼、河風(fēng)習(xí)習(xí)的村子見證了祖父一生時光,往事并不遠去,而記憶永續(xù)。他一生從不喝酒、抽煙、賭博,性格率真,眼里藏不得半粒沙子。多年過去了,我還記得他遇到不平事,總是自言自語,甚至用手指敲擊著床板,神情比較激動,旁人很容易看出他的憤怒。在鄉(xiāng)村生活中,我自懂事起,我發(fā)現(xiàn)他從來不主動欺負別人,但是也沒有允許外人欺負家人。有一天,不知是哪位鄰居青年罵了祖母,祖父得知,暴跳如雷,親手挑著扁擔(dān)要跟人家打架,村子里的人都怕祖父,怕他的嚴厲剛烈,我們作為孫子一輩也很怕。但我也發(fā)現(xiàn)他有柔情的一面,他在喜愛雷劇的同時,專門鉆研唱腔的一板一眼,尤其是拉二胡,掌握得很到位。記得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村里有一個業(yè)余雷劇團,每次村里的雷劇愛好者在夜間的榕樹下,祠堂里奏雷曲,他都負責(zé)拉二胡。記得有一次,蛙鳴鼓噪,月華如水,我和大我三歲的堂兄赤腳爬到一棵高大的榕樹上,晃蕩著腿聽大人們排戲,也看到了祖父忘乎所以的神態(tài)。每次他都拉得聲情并茂,受到人們的嘖嘖稱贊。祖父雖然保守固執(zhí),但他對知識分子還是相當(dāng)崇敬。他一輩子沒有交上一個官人朋友,卻與下放到我們村里工作的外地人韋老師成為莫逆之交。同時,他對村里喝過墨水的人也比較敬重,他比較喜歡與文化人交談,特別是喜歡對我們年輕一代談起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村里出了一個畢業(yè)于廣州黃埔軍校的陳鰲前輩,他的語氣總是充滿著無限的自豪和驕傲。在我如銀似水的童年,我經(jīng)常與祖父在一起,有時跟他在祠堂里談?wù)撌朗?,有時跟他去姑母家看雷歌演出……常??吹剿麨橐患∈露c別人爭得面紅耳赤,有時候他明知道不對的事情,還是固執(zhí)己見,據(jù)理力爭?,F(xiàn)在我終于理解祖父在村里生活的無奈,他那暴躁的情緒,也是在日復(fù)一日的對生活的焦慮中形成的。當(dāng)我成為別人的父親時,我覺得現(xiàn)在的我跟祖父沒有任何差別,在對孩子的良苦用心上,我清晰地感覺到了那份茫然,焦慮與困惑,但我比祖父、父親幸運,比他們更多選擇的機會,比如生活環(huán)境改善,教育條件提高……即使如此,夢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差異,仍讓我這個年輕的父親產(chǎn)生出苦悶感和挫敗感。如今祖父故去了,我才想起他老人家的種種恩情來。
    現(xiàn)在想來,在我這個充滿田園牧歌的鄉(xiāng)村里,祖父是一個真正的遵守信用人。自我懂事起,他不像一些左鄰右舍去賒人家的肉、魚,或者賒村里店鋪的東西。他有錢就買,沒有錢,人家主動賒給他,他也不要。他吃飯動作很特別,端起飯碗,一下子就吃完,據(jù)說,在生產(chǎn)隊時,村里吃飯最快就是他。他干什么事情,動作很利索。他念過幾年私塾,國文基礎(chǔ)扎實。在我出世后,他給我取名最初為“祖橋”,用意不言而喻,后來又改為“贊(諧音為鉆)榮”,意則為以刻苦鉆研為光榮,寄托他的美好的愿望。他常常在春節(jié)前夕免費為鄉(xiāng)村題寫春聯(lián),這也是他在一年之中最風(fēng)光的時候。每逢中秋佳節(jié),我便回到離縣城20公里的村莊,有時陪著祖父,盡量找些讓他高興的話題,但談著談著,有時祖父會忽然坐著發(fā)呆,只是凝望著天空上飄動的幾片白云,似乎沉浸于某種悠遠的思索。有一年,中秋節(jié)的晌午,碧藍的天映射著隨歲月流逝而褪色的瓦房,閃爍著金子般的光澤,皺紋似的村巷的光滑石板上坐著一些談?wù)撧r(nóng)作物收成之類的人們。在榕影斑駁的樹蔭下,祖父正坐在石椅里打盹,顯得那么安祥、淡然、和諧。那年祖父虛歲八十,部分頭發(fā)變成了銀白色,眼睛有點老花了,胡子也有些變白,但腰桿還是挺直的,全然看不出半點佝僂疲態(tài),精神比較飽滿。不難想像祖父曾是一位頂天立地的漢子。但祖父還是把幾十年歲月帶來的印痕一覽無遺,就像給我展現(xiàn)數(shù)十年后自己衰老的模樣。此時,我心靈深處有了猶如膽怯、弱小、無助的孩子對大人般的依戀和渴望。
    稼木依舊,炊煙依稀,曾經(jīng)生生不息的村子像草本植物,在季節(jié)的盡頭似乎老去枯萎。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zāi)沟牧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走完,當(dāng)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舍,也該心存感激,然后揮手道別。祖父走的那天,毫無任何征兆。聽父親說,祖父晚上身體有點不適。父親便送其到村里衛(wèi)生站打針,醫(yī)生建議我的父親送祖父到鎮(zhèn)醫(yī)院診治,不料剛到村門口,也就是祖父的祖母墳?zāi)梗〒?jù)祖父生前說過,其祖母最疼愛他)附近,祖父對我的父親說:“生(父親小名),我不行了,快把我送回祖屋。”話說完,祖父便閉上眼睛,永不醒來。
    祖父在世的一個早晨,我回了一次老家,年久失修的老屋已經(jīng)坍塌,比祖父更像一個日薄西山的老人。祖父便約父親及我到山嶺走一走,我心頭隱隱約約意識到祖父為他的后事著想,行了大半天,最后來到自家竹林。祖父說,他死后就埋在這里,可以看到前面一望無垠的南渡河以及一馬平川的被譽為“雷州糧倉”的東西洋,一灣清流從其腳下緩緩東流,風(fēng)水很好。父親說,祖父看到了他的生,他看到祖父的死,也許是機緣。在村里生活八十四個年頭,五十多年沒有去過縣城的老人,終于他骨灰及靈魂與土地三者合一了。只有8月我為他拍的幾張照片一直放在家里,面對它,我常常有一種恍惚,感覺祖父并沒有離開,他只是在另一個世界里靜靜地守護著我。
    中秋的故鄉(xiāng)篇四
    故鄉(xiāng)的中秋節(jié)別具一般情趣。這時的街上桃梨瓜果飄香,雞鴨魚肉豐盛,有錢和殷實的人家,可盡情采購。中午一頓豐盛的午餐是少不了的。晚餐過后,即準(zhǔn)備賞月;在賞月之前,要準(zhǔn)備祭月。祭月時,在一張大八仙桌上面,除放燭臺和香爐外,幾乎放得滿滿的——全是好吃的——不外乎菱藕瓜果,——當(dāng)?shù)氐漠a(chǎn)品,家鄉(xiāng)的風(fēng)味。各家的瓜果可以不同,可根據(jù)各人家的口味和喜好選擇,但祭月的桌上家家都少不了月餅。
    人們在祭月、頂禮膜拜的同時,腦際也會浮現(xiàn)出月宮中嫦娥、吳剛忙碌的身影和玉兔的活潑可
    愛
    ,以及吳剛用他釀制的.桂花酒灑福人間。這時,天上人間一片和諧,空氣中彌漫著桂花的芬芳,和人們祝福的景象。
    故鄉(xiāng)的月餅,多種多樣,大中小都有,口味極佳,而且價格也不貴,窮人家的孩子多少也能吃一點。記得我十歲左右,離家不遠處,有一家姓謝的茶食店,老板叫謝遠來,中秋前夕,忙做月餅幾乎是通宵達旦,街坊鄰里有時也去幫忙。我雖年齡不大,也要幫著摁月餅的包皮,可見月餅的熱銷,從另一個側(cè)面也反映了故鄉(xiāng)的富庶。在眾多月餅中,慢慢產(chǎn)生了精品、名品、那就是自古以來的大名鼎鼎的“賴月”。
    據(jù)傳,明太祖朱元璋吃到瓜埠的“賴月”,贊不絕口。按理說他定都南京,南京
    什么
    好吃的沒有,但他中秋時偏偏要吃瓜埠的“賴月”。于是“賴月”自明朝以來,就成了年年進貢的貢品,這規(guī)矩一直延續(xù)到清朝。說也奇怪,朱元璋愛吃“賴月”是情有可原的,因為他是安徽鳳陽人。安徽自古以來和我們江蘇的風(fēng)土人情,
    生活
    習(xí)慣,飲食口味等,大同小異,基本是一樣的??赡銤M清是東北來的滿人,怎么也湊熱鬧,愛上了小鎮(zhèn)瓜埠的“賴月”了了呢?可見“賴月”的口味、風(fēng)味卻有獨到之處。“賴月”的配料和制法我不甚了解,但松籽、瓜籽、核桃、金橘餅、糖冬瓜等是少不了的,全用香油烤焙。它吃到嘴里,給人以香而不釅,酥而不糯,甜而不過,油而不膩的特殊感覺,這是
    其他
    月餅很難齊備的。于是“賴月”便出了名,延續(xù)至今,人們依然愛吃有加,且贊不絕口。
    祭月之后,全家人圍坐在桌旁,邊吃月餅邊賞月,其情依依,其樂融融,好不快樂開心!
    故鄉(xiāng)的中秋節(jié),于我們小孩子,還有一種樂趣和玩法,那就是用磚堆成一座高高的寶塔。在堆的過程中,隨著一塊一塊磚的堆砌,寶塔也一層一層地增高,家鄉(xiāng)人美其名曰“步步高升”,這對孩子的成長和年輕人的未來富有深刻的內(nèi)涵——吉祥如意。堆好后,圍著寶塔嬉戲玩耍的孩子們,開心極了。
    中秋的故鄉(xiāng)篇五
    我的家鄉(xiāng)在湖南。故鄉(xiāng)的景色曾帶給我多少美好的回憶。那里有我兒時的足跡,直到現(xiàn)在,在我腦海里故鄉(xiāng)那美麗的景色依舊在浮現(xiàn)……春天的家鄉(xiāng)是生生機勃勃的。小朋友們?nèi)宄扇旱耐嫠?,盡情享受著大自然美好的景色。
    小鳥在枝頭歡叫,花兒朵朵微笑,草木開始繁茂,人們盡情歡笑。這時的家鄉(xiāng)百花齊放,正是玩捉迷藏的好時候。夏天的家鄉(xiāng)炎熱無比。知了在樹上一展它那優(yōu)美的歌喉。家鄉(xiāng)的太陽照耀著大地,把大地變成金黃色的地毯。在一棵千年大榕樹下人們正在悠閑的乘涼,有的下棋;有的聊天;還有的小孩正在玩耍。夜晚瑩火蟲伴隨著明亮的星星點綴了那原本單調(diào)的夜空。秋天的家鄉(xiāng)是一片豐收的景象??粗藗円粡垙埿δ?,我也體會到了豐收的喜悅。大雁南飛,楓葉起舞。
    在這遼闊的家鄉(xiāng)土地上曾經(jīng)有著我兒時多少美好的回憶?。∥覑酃枢l(xiāng)的山,我愛故鄉(xiāng)的水,我愛家鄉(xiāng)的點點滴滴,我愛故鄉(xiāng)這迷人的美景。
    中秋的故鄉(xiāng)篇六
    故鄉(xiāng)和月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看到了月,也就看到了家,看到了家中守望的親人。故鄉(xiāng)的那輪明月,依舊散發(fā)著銀色的光輝,淡淡的灑在小小的山崗上。鄉(xiāng)間的.小路上是否還有辛勤的農(nóng)人披星戴月的影子?至今,故鄉(xiāng)還傳唱著一首古老的童謠:“月光光、照四方,照得禾桿姐姐洗衣裳,衣裳洗得白當(dāng)當(dāng),送給弟弟上學(xué)堂……”悠悠童謠展現(xiàn)出的是一幅恬美、圣潔的月色圖。
    那時節(jié),莊稼已收割完了,忙碌了一天的人們又在月光下燃起裊裊炊煙,院子里的老桂樹正恣意地散發(fā)著醞釀了數(shù)十年的清芬;那時節(jié),我總是一個人爬到屋后的山頭上,靜靜地守候月華。圓潤如玉的月盤緩緩地移動在浩瀚無垠的蒼穹,我走,她也走,我停,她也停,靜默無聲地為我照亮登山的小徑。透過枝葉婆娑的樹木,灑下斑駁的光影,讓顆顆夜露如珍珠般晶瑩剔透,在微風(fēng)的拂動下,滾來滾去,構(gòu)成一幅光影綽約的絕美畫幅,為我洗去登山的疲憊。
    獨自站在山頭,沐浴著月色,便想起老祖父獨酌著母親釀制的桂花酒時,老是講述月亮的故事。翹首明月,又看見月宮里那棵影影綽綽的桂樹。斫了又合、合了又斫的桂樹和圓了又缺、缺了又圓的月兒,還有搗藥的玉兔,以及嫦娥,一起被揉進了中秋,秋水一般溫潤著幾千年延續(xù)不絕的親情?!昂I仙髟?,天涯共此時”,一輪圓月,載滿了思鄉(xiāng)之情,就像母親釀制的桂花酒那淡淡的香氣,把天地歲月孕育成今夜的樓臺、月色,暖暖地占據(jù)著人們的心房。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盡管也有四序輪回,盡管也有陰晴圓缺,但故鄉(xiāng)月在我心中永不沉落,永不黯淡,永不泯滅。它總是一部無以窮盡的大書,常系于遠方赤子的心頭,任你如何重復(fù)地讀,也瑯瑯上口,永遠都不厭倦。
    中秋的故鄉(xiāng)篇七
    中秋月夜(組詩)。
    陳強。
    今夜,又是一輪玲瓏的圓月。
    我躺在他鄉(xiāng)的溫床上。
    枕著一束束皓潔的月光。
    連同纏綿深情的思念。
    今夜的月光像海水一樣清澈。
    那日夜翻騰的碧浪。
    仿佛搖曳著遙遠故鄉(xiāng)的縷縷情思。
    那陣陣喧嘩著的濤聲。
    像漁夫唱著一支亙古的雷州謠。
    凝望著那輪圓圓的明月。
    仿佛看到故鄉(xiāng)窗前亮著的燈光。
    默默守盼著親人團圓的母親。
    思念的淚花濕滿臉腮。
    今夜,不知有多少人家舉杯邀請明月。
    多少綿延的鄉(xiāng)愁,多少無聲的詩句。
    多少次被相思與夢折磨的淚水。
    多少次默默深情的祈禱和祝福。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今宵良辰,我想借助雪白的月光。
    編織成一條圣潔的玉帶。
    把大海邊的故鄉(xiāng)與遙遠親人的心。
    連結(jié)在一起。
    讓思念的翅膀舒展飛回故鄉(xiāng)……。
    思念。
    在出門時把你的微笑蘊藏在心里。
    你卻把我的心素裹在溫暖的.胸間。
    我懷著美好的企望在都市里淘金。
    你卻抱著執(zhí)著的期盼留守家鄉(xiāng)。
    從此,我們的心拉成兩個半圓。
    你在北緯的軌道上行轉(zhuǎn)。
    我在南緯線上運行。
    我把智慧和正能量化成一盞盞燈光。
    賜給都市一片璀璨的美麗和輝煌。
    你把辛勞的汗水灑在豐腴的田野。
    收割金燦燦的稻香和希望。
    我心頭的長河時刻翻涌著愛的源泉。
    那陣陣浪花拍打著夢里相思的小船。
    是黃昏的誘惑牽掛的淚花。
    打濕我的臉腮和綿延的思情。
    用八月的桂花釀成濃濃的美酒。
    默默地邀請明月共飲滿杯的鄉(xiāng)愁。
    今夜的月亮圓了又圓。
    今宵的鄉(xiāng)情濃了又濃。
    我隨手拾起一棵相思的紅豆。
    輕柔柔地托在微微跳動的心間。
    仿佛撐托著一個纏綿的思念。
    一輪皓皎的月亮悄悄地掛在。
    窗前的桂花樹梢上。
    那股股清香怡人的氣息。
    熏濃了我縷縷涌動的鄉(xiāng)愁。
    在束束潔白溫柔的月光下。
    我孤身舉杯望著明月。
    大口大口地咬舔著故鄉(xiāng)的月餅。
    即使大盅大盅地對月痛飲。
    總是吞不下這綿延的鄉(xiāng)愁。
    借問今宵良辰:“明月何時照我還”
    那串串溫柔的月光。
    照耀著遙遠的故鄉(xiāng)。
    也照在我無限思念的心田。
    桂花。
    八月的桂花像含情脈脈的少女。
    踩著秋風(fēng)的韻律。
    在今夜皓潔溫柔的月光下。
    從容地走進我的詩行。
    帶著我纏綿無限的思念。
    這棵桂花樹,去年才栽下。
    卻在今年春季披上滿樹的墨綠。
    恰似在外頭漂泊的赤子。
    心潮泛起一波又一波的秋水。
    只等待一年一度季節(jié)的到來。
    在秋風(fēng)搖曳的八月里熾熱綻開。
    一束束一片片。
    一陣陣一股股。
    舞之蹈之,清醇怡人。
    悠悠地飄落在我牽掛的心田。
    今夜,讓我醉聞著一陣陣清香。
    捧誦著那首寫滿鄉(xiāng)愁的詩句。
    怡心地品賞著故鄉(xiāng)的月餅。
    仿佛聆聽著家鄉(xiāng)親人串串歡笑聲。
    故鄉(xiāng)。
    去年的桂花蘊藏著那縷鄉(xiāng)愁。
    流落外頭的我依舊把它藏在心里。
    秋風(fēng)蕭瑟,搖醒昨夜的夢囈。
    那些纏綿的鄉(xiāng)韻。
    飄落在八月季節(jié)的園田。
    壓滿心頭的思念,躊躇在。
    飄香的桂花樹前。
    多少年來,城市的鋒芒。
    刺疼著流浪他鄉(xiāng)赤子的傷感。
    行走在鋼筋水泥森林的城市里。
    像一只小船在歲月的長河漂蕩。
    日夜依戀著的故鄉(xiāng),像一個牽掛的詞。
    在我心間潔白的素箋里寫滿思念。
    那綿延起伏的情思,多像大海。
    潮起潮落喧嘩著濤聲。
    仿佛是一支故鄉(xiāng)亙古的漁歌婉轉(zhuǎn)。
    凝望著高聳入云的腳手架。
    卻無力再爬上驚心動魄的頂巔。
    今夜的中秋月潔白似玉。
    我靜靜地坐在桂花樹輕拂著的窗前。
    捧著遠方捎來的醇香月餅。
    仿佛托起一個碩圓的月亮。
    連同一個親切深情的故鄉(xiāng)。
    中秋的故鄉(xiāng)篇八
    我仿佛又回到了從前生活過的地方,二十五年前的那個夏天。在腦海里將記憶的碎片一點點的拼湊,還原,一切又回到了原點,熟悉的那條街就這樣在腦海里原封不動的被勾勒出來。
    小時候我生活在一個小鎮(zhèn)的街里,那里的房子矮而不高且門對著門,兩側(cè)房子的中間被一條剛修的水泥小路隔開,陽光透過整齊的青磚紅瓦,一切是那樣的祥和,安逸。路的盡頭是一座碼頭,下面就是遠近聞名的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煙波浩淼的駱馬湖就鎮(zhèn)守其北邊不遠處。碼頭上是石頭壘砌成像長城般又高又長的石墻,一直蜿蜒到很遠,那里是我兒時走過最多的地方。
    長大后常常有人問起我的故鄉(xiāng),我會問他們乾隆行宮知道么?然后我會跟他們講乾隆行宮的故事,據(jù)說清朝年間,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五次宿頓于此,并建亭立碑,后稱乾隆行宮,而我們當(dāng)?shù)厝烁?xí)慣叫它龍王廟。整座行宮富麗堂皇,黃綠琉璃裝飾,紅墻黛瓦。特別是每年的正月初九逢會,更是人山人海,前來燒香拜佛,祈福求祥的人絡(luò)繹不絕。小鎮(zhèn)建鎮(zhèn)于明清之際,距今有數(shù)百年歷史,除了乾隆行宮還有財神廟、陳家大院、御碼頭、水巷等眾多古跡。
    一到夏天,石墻上便坐滿了乘涼的人們,拉著家常的婦女、搖著蒲扇下著象棋的老頭。石墻下不遠處的運河里,除了不時駛過的貨船和常年無休的擺渡人,還有赤著腳蹲在岸邊洗衣服的女人,她們嫻熟的將衣服打上肥皂,用腳踩,用手搓。三三兩兩的女人湊成一堆,哼著小調(diào),聊著家長里短,衣服就這樣在她們手中又變的潔凈如初。河里傳來孩子們戲水的嬉笑聲,他們像魚兒一樣在河里游來游去,時而躺在水上漂浮,時而拍打著河面激起漂亮的浪花。如今想來,這些都是風(fēng)景。
    因為生活在碼頭,難免每天清晨都會被轟鳴的拖拉機聲吵醒,那是來拖沙子的拖拉機,它們總是從清晨就開始工作一直到夕陽落下。從小就暈車的我,討厭汽車尾氣和汽油的味道,但唯獨拖拉機我并不排斥,喜歡拖拉機散發(fā)出來的那種好聞的柴油味,這大概是從小生活在拖拉機環(huán)境下的原因。
    對門的王老三從十六七歲就開始跟著他父親干活,給拖拉機裝沙子,每裝一拖拉機沙子便有一塊錢的收入。二十好幾的王老三跟他父親一樣有著黝黑發(fā)亮的皮膚,這是常年在陽光下暴曬而形成的膚色。大家都說王老三缺根筋,少根弦,但在我看來那是純真,王老三愛笑也愛哭,有時候一包零食就能讓他破涕而笑。王老三除了兩個哥哥還有一個比他小幾歲的弟弟,他們都叫他王小四。
    與王老三相比,王小四的精明更加的突出,常常指使著王老三做這做那,稍不滿意就是劈頭蓋臉的痛斥。鄰居都說王老三父母心太狠,也不為他后半生著想,只知道讓他玩命的干活,利用他的勞動幫他的兄弟們都成了家。后來王老三的父母親都相繼離世,來裝沙子的拖拉機也越來越少。年近四十的王老三跑到父母的墳上使勁的磕了幾個頭,便離開了家鄉(xiāng),后來再沒有人見過他。
    我們居住的那條街道并不是很長,但足足住了百來戶人家,人們都井井有條的過著閑暇而無憂的生活。每當(dāng)夏日農(nóng)忙時候都是我們孩子最開心的時光,大人們興奮的在農(nóng)田里揮灑著汗水,我們則在谷場上鋪一張涼席坐在那里玩耍,追趕著那些隨時來谷場啄糧食的雞鴨鵝。看谷子的同時,我們最想聽到的就是賣冰棍的吆喝聲。那些賣冰棍的都是推著一輛二八自行車,后坐上的泡沫箱里裝著讓我們垂涎三尺的冰棍,嘴里像唱歌一樣吆喝著“冰棍,賣冰棍嘍”。小時候我有一個小豬存錢罐,為了不讓家人發(fā)現(xiàn)我從小豬里拿錢,就用家里的大頭針對準(zhǔn)放銀幣的進出口,用針將銀幣的方向與那狹小細長的出口對齊,這樣硬幣就滾了出來,然后就用它們換來了一根根可愛又解暑的冰棍。
    盛夏的正午,不忙的人們總喜歡在石墻腳下不遠處的老槐樹下乘涼,男人們喜歡赤著胳膊聚到一起抽著大前門打著紙牌,婦女們則搬著板凳圍成一堆,有的打毛衣,有的磕瓜子,“王二丫和街西的`小伙私奔啦,就因為二丫父母嫌那男的沒本事賺不了大錢死活不同意他倆在一起,聽說都懷孕幾個月了……”這時有人咳嗽了一聲并使了個眼色,剛才還在繪聲繪色說別人私奔的女人突然就裝聾作啞了,原來王二丫她媽正往這邊走了過來?!澳慵业芟鄙藳]有?前兩天來玩我看就要生了的樣子”“唉,別提了,又是個女娃,她那肚子就是不爭氣,愣是生不出男娃?!备舯谌┨崞鸬芟币荒樀脑箽?,嘴里還嘟囔著這年頭沒有兒子怎么能行,生,還得生,直到生出兒子為止??吭诓荻馀跃偷囟睦钅添斨活^濕毛巾正瞇起眼準(zhǔn)備打盹,聽到三嫂說還得生的時候頓時來了精神頭,“俺就不贊同你的說法,非要生兒子,俺一輩子四個兒子,到頭來誰管過俺,沒有一個!”
    八十二歲的李奶一直一個人住,很少看到她的子女來看她,偶爾回一次,還是因為李奶生病住院,四個兒子都不愿意把李奶帶回家里照看,就連看病要出的錢都左推右搡,最后還是村領(lǐng)導(dǎo)出面才解決了藥費問題,出院后李奶奶又回到了自己的老房子里。李奶的老伴早前不到四十歲就因得病撒手人寰了,年齡稍大的老人都說李奶這輩子真不容易,年紀輕輕就守寡,干活可是一把好手,硬是咬著牙關(guān)把幾個兒子都拉扯長大。也有人問,“為什么李奶當(dāng)初不改嫁啊?”“改嫁?誰要啊,拖著一堆拖油瓶,后來也有人給她介紹到鄰村去,條件是最多給帶兩個娃,她死活沒同意,說娃還小都需要她?!?BR>    七八月的晚上也是格外悶熱,有的人家會把電視放在外面,然后就圍了一幫大人小孩;也有人直接把用藤條編織的簡易木頭床搬到外頭,上面用四根竹竿撐起一張蚊帳,人睡在里面倒也覺得清涼許多。
    九點以后,在外面看電視的人也就越來越少,這時不知誰喊了一句著火了,大家都立馬從家中,蚊帳中紛紛跑了出來,原來是李奶奶的房子著火了。
    大火燒的很猛,一股股黑煙從房頂騰空升起。那時沒有火警意識,人們更不懂得如何報警,只知道各自從家里拿來水桶,盆,還有棉被,大伙都紛紛加入了救火之中。手忙腳亂的同時人群中有人突然大叫一聲,李奶還在屋里。這時大火已蔓延到屋里再無法進去人了。
    第二天,我夾雜在人群中看著李奶家被燒的面目全非的房子,和抬在門口的那具蓋著白布底下被燒得蜷縮成一團的李奶的尸體。有人在哭,哭的很有節(jié)奏并富有感情,聽說那是李奶的幾個兒媳。
    有人說李奶家著火就是因為蠟燭,從我記事起,就沒看見李奶用過電燈。
    后來我常常在想,如果我能一直生活在那里會是怎樣。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懷念我的家鄉(xiāng),我生活過的那條街道。想象著自己還躺在過去的家中,甚至床的方向,屋子里的擺設(shè),都還一如從前。我就這么賴在床上,聽著母親一遍又一遍的叫我起床。
    許多年過去了,我曾居住過的那條街早已被新建的大橋而取代,若不是那承載著歷史的石墻還在,我甚至不敢相信那座現(xiàn)代化大橋下面曾經(jīng)就是我的家,那里有著我太多的記憶,一點一滴都深深地埋在那里。有人說,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故鄉(xiāng)夢,我的故鄉(xiāng)小鎮(zhèn)更有它獨有的“沉香”,無論走到哪里,它始終都在我的心底,雖然我只在那里生活了十七年,但,在我的腦海里我已在那過完了一生。
    中秋的故鄉(xiāng)篇九
    故鄉(xiāng)的中秋節(jié)別具一般情趣。這時的街上桃梨瓜果飄香,雞鴨魚肉豐盛,有錢和殷實的人家,可盡情采購。中午一頓豐盛的午餐是少不了的。晚餐過后,即準(zhǔn)備賞月;在賞月之前,要準(zhǔn)備祭月。祭月時,在一張大八仙桌上面,除放燭臺和香爐外,幾乎放得滿滿的——全是好吃的——不外乎菱藕瓜果,——當(dāng)?shù)氐漠a(chǎn)品,家鄉(xiāng)的風(fēng)味。各家的瓜果可以不同,可根據(jù)各人家的口味和喜好選擇,但祭月的桌上家家都少不了月餅。
    人們在祭月、頂禮膜拜的同時,腦際也會浮現(xiàn)出月宮中嫦娥、吳剛忙碌的身影和玉兔的活潑可愛,以及吳剛用他釀制的桂花酒灑福人間。這時,天上人間一片和諧,空氣中彌漫著桂花的芬芳,和人們祝福的景象。
    故鄉(xiāng)的月餅,多種多樣,大中小都有,口味極佳,而且價格也不貴,窮人家的孩子多少也能吃一點。記得我十歲左右,離家不遠處,有一家姓謝的茶食店,老板叫謝遠來,中秋前夕,忙做月餅幾乎是通宵達旦,街坊鄰里有時也去幫忙。我雖年齡不大,也要幫著摁月餅的包皮,可見月餅的熱銷,從另一個側(cè)面也反映了故鄉(xiāng)的富庶。在眾多月餅中,慢慢產(chǎn)生了精品、名品、那就是自古以來的大名鼎鼎的“賴月”。
    據(jù)傳,明太祖朱元璋吃到瓜埠的“賴月”,贊不絕口。按理說他定都南京,南京什么好吃的沒有,但他中秋時偏偏要吃瓜埠的“賴月”。于是“賴月”自明朝以來,就成了年年進貢的貢品,這規(guī)矩一直延續(xù)到清朝。說也奇怪,朱元璋愛吃“賴月”是情有可原的,因為他是安徽鳳陽人。安徽自古以來和我們江蘇的風(fēng)土人情,生活習(xí)慣,飲食口味等,大同小異,基本是一樣的??赡銤M清是東北來的滿人,怎么也湊熱鬧,愛上了小鎮(zhèn)瓜埠的“賴月”了了呢?可見“賴月”的口味、風(fēng)味卻有獨到之處?!百囋隆钡呐淞虾椭品ㄎ也簧趿私?,但松籽、瓜籽、核桃、金橘餅、糖冬瓜等是少不了的,全用香油烤焙。它吃到嘴里,給人以香而不釅,酥而不糯,甜而不過,油而不膩的特殊感覺,這是其他月餅很難齊備的。于是“賴月”便出了名,延續(xù)至今,人們依然愛吃有加,且贊不絕口。
    祭月之后,全家人圍坐在桌旁,邊吃月餅邊賞月,其情依依,其樂融融,好不快樂開心!
    故鄉(xiāng)的中秋節(jié),于我們小孩子,還有一種樂趣和玩法,那就是用磚堆成一座高高的寶塔。在堆的過程中,隨著一塊一塊磚的堆砌,寶塔也一層一層地增高,家鄉(xiāng)人美其名曰“步步高升”,這對孩子的成長和年輕人的未來富有深刻的內(nèi)涵——吉祥如意。堆好后,圍著寶塔嬉戲玩耍的孩子們,開心極了。
    樹葉,一片一片的飄落下來,帶著秋的涼意,飛向遠方。仿佛在告訴我們--家鄉(xiāng)的中秋,到了。
    家鄉(xiāng)中秋的山,是美麗的。
    光霧山那紅似火的楓葉,把山襯托得紅盈盈的。挑眼望去,一片紅色的海洋。一陣風(fēng)吹過,平靜的“大?!币卜v起來,蔚為壯觀。偶爾一棵綠色的樹嵌在一片紅中,顯得格外耀眼。走在樹林下,飄落的葉子在腳下發(fā)出清脆的響聲,為那寂寞的山林伴奏。秋天山上的霧,也格外大呢!一整片霧,環(huán)繞在山腰中。朦朦朧朧的,仿佛像一位羞澀的少女在跳舞。要是幸運,還可以遇見一條清澈得宛若一條明亮的帶子的十八里溪。平靜的水面淙淙地流著。偶爾一條頑皮的小魚游過,使平靜的水面蕩起一圈圈漣漪,像打破了一面鏡子。傳說十八里溪經(jīng)過了蜿蜒十八里,環(huán)繞著層層楓林,所以故名十八里溪。
    家鄉(xiāng)中秋的水,是美麗的。
    這時,江面上在沒有春天風(fēng)采;也沒有夏天的狂躁;更沒有冬天的冷酷。它只是平靜而輕緩的流淌著,仿佛與世無爭,只獨自享受著世外桃源的老人。早上,江面上早升起一股模糊的霧。這使江面顯得更加神秘。夜晚,清冽的月光灑在江面上,時隱時現(xiàn)。岸邊的燈光倒映在江面上,江面上也亮起了“燈光”。這時的江面,如繁星閃爍,就像馬上要沉沉欲睡的樣子。偶爾駛過的駁船,在江面上劃開一道發(fā)光的帶子,使整個江面輕輕地搖曳起來。
    中秋時節(jié),婀娜多姿的菊花;香飄萬里的桂花;一枝獨秀的三角梅等等相繼開放。在中秋的花卉會上,總能看見許多美麗的花兒競香開放。一股股香氣迎面撲來。沁人心脾的香味使人心曠神怡。多少年來,古今多少著名的文人墨客贊花詠花,贊美菊花,桂花,梅花的人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花開季節(jié),人們都要去觀賞。秋天的花沒有春天的艷麗,也沒有夏天的繁瑣,更沒有冬天的冰冷。秋天的花是恰當(dāng)好處的。
    家鄉(xiāng)中秋的果實,是美麗的。
    家鄉(xiāng)的秋,總是那么美……。
    中秋的故鄉(xiāng)篇十
    小時候在一個小縣城中長大,總盼著過節(jié)。中秋節(jié)是家園最注重的節(jié)日之一。或許是因為那時候日子水平比較低,只要過節(jié)時家里才會改善一下日子;或許是一到過節(jié)就放假,總會搞一些娛樂活動,自個能夠痛痛快快地玩一場;或許兩者兼而有之??傊?,過節(jié)忙的是大人。但大大家忙歸忙,每到過節(jié)也都有一種心境的放松。當(dāng)然,最高興的還是我們這些高枕無憂的孩子。
    中秋,給人一種特別的欣喜,一種寧靜的心境,一種深深的.想往。后來想起來,似乎是心緒不同使然。
    我喜歡故鄉(xiāng)中秋的意境。圓圓的月光之下,圓圓的月餅,圓圓的蘋果,圓圓的葡萄。月光下,人們品嘗著節(jié)日的美食,談?wù)撝斋@的話題。一邊賞月,一邊思念身處異鄉(xiāng)的親人,正是:“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空氣中彌漫的思念的味道,像淡淡的月光一樣悄無聲息地深深滲入人的心里,悠遠綿長。
    我喜歡故鄉(xiāng)中秋的田野。這時,遍野是金燦燦的稻子,微風(fēng)吹過,稻海中蕩起金色的波浪,一陣陣稻香迎面撲來。沁人心脾,讓人心曠神怡?;ㄒ查_了,人們都爭先去觀賞。秋天的花兒沒有春天的艷麗奪目,也沒有夏天的繁華氣象,秋天的花兒有一種雅致的節(jié)制,恰到好處。
    我喜歡故鄉(xiāng)中秋的果實。金色的陽光灑在奶奶家院子里,映紅了那棗樹上的“瑪瑙”。那一串串的大紅棗紅得奪目,給中秋節(jié)平添了幾分喜慶。果園里,還有紅彤彤的蘋果,黃橙橙的梨,紫瑩瑩的葡萄,到處充滿著豐收甘甜的氣息。
    中秋的故鄉(xiāng)篇十一
    八月十五晚上,后羿上網(wǎng)(蜘蛛網(wǎng),現(xiàn)在不好考證古代蜘蛛網(wǎng)的功能)和河伯的老婆勾勾搭搭,嫦娥挺生氣,她想不活了,把一顆藥丸子吞下去,她感覺身體輕飄飄的飛起來,本來是兩個人的藥劑,能飛到瑤池,嫦娥服藥過量,失去控制,在瑤池欄桿上碰了一下,像氣球一樣向月亮飄去。
    月亮上只有一座冷冷清清的廣寒宮,她也無心考證廣寒宮建筑于何年何月,門外還有一個半死不活的老頭子,老頭子一天到晚埋頭砍桂花樹,也不知道他從哪里領(lǐng)的采伐證。
    后羿想嫦娥了,他上網(wǎng)說:“孩子他娘,快回來吧,孩子一年都沒洗澡了?!辨隙鹫f:“那個小三不給孩子洗澡嗎?”“小三自己一天洗八遍都不管孩子,我把她關(guān)進衛(wèi)生間了,明天就把她扔到河里去?!辨隙鹫f:“你改正錯誤就好,接著我點……老公,壞了,西王母的藥是半導(dǎo)體做的,有來無去……這里太寂寞,我真想你?!焙篝酂o奈地說:“我也沒辦法了,你先在月亮上待著吧,不要和那個老頭子勾三搭四,我給你送只兔子。”后羿對兔子說:“玉兔啊,抱緊我的箭桿,把你送到廣寒宮去。”兔子不愿意去,后羿說:“你將要成為第一個坐火箭的動物,媒體都會炒作你?!薄罢l不害怕炒作啊,我還是離開人間吧?!?BR>    后羿坐在月下喝悶酒,他的粉絲聚攏過來一塊喝酒,大家載歌載舞,于是開始了第一個中秋節(jié)。
    中秋的故鄉(xiāng)篇十二
    故鄉(xiāng)的月亮是溫柔的,因為她總是靜靜的望著我入睡;故鄉(xiāng)的月亮是倔強的,因為她總是要等到太陽來“換班”她才肯依依不舍地離去;故鄉(xiāng)的月亮是害羞的,因為她總是躲在樹梢背后,緬甸的窺探著那個安靜的村落。
    這是我最后一個晚上觀賞這月下美景了。因為夏姑娘無聲無息的走了,不留下一絲足跡,秋姐姐也即將從遠方載歌載舞地趕來了――我們,該開學(xué)了!如今的我,又踏上求學(xué)之路,偶爾抬頭看見那輪毫無點綴的素凈的圓月,便不禁思念故鄉(xiāng)的月色,更想念我那年邁的奶奶。“明月何時照我還”是我的心情的真實寫照,此刻的我還想再問一句:“是否真的‘待到花好月圓時’就是‘故人歡聚一堂日’?”
    中秋的故鄉(xiāng)篇十三
    又到了中秋月圓之時。
    中秋前夕,一家人像往年一樣喜聚在一起,品月餅談?wù)劺硐?,良辰美景,共度佳?jié)。這樣快樂熱鬧的節(jié)日,大家都是歡喜激動的,可是心里卻牽掛著他——在大洋彼岸求學(xué)的大表哥。
    “他在那個遙遠的國度還好嗎?他如果能回來給我講講那里的故事該多好,他如果能回來陪我玩該多好。異國他鄉(xiāng)的飯再好吃,也比不上故鄉(xiāng)的味道呀……”我看著豐盛的飯菜,想念起了大表哥,想起了每次吃飯都會給我講好多故事的大表哥,想起了每次回家都會陪我玩的大表哥。
    “這個味道超兒最愛吃了,如果他在一定要給他嘗嘗,”舅媽一邊吃月餅一邊念叨,美味的飯菜掩蓋不住她對兒子的思念,“也不知道他在那邊能不能吃到這么好吃月餅,那里的月亮也像這里一樣圓潤可愛嗎?他身邊有沒有朋友陪伴,會不會很孤獨呀!……”
    夜,漸漸深了。大家的臉上也有了朦朧的醉意和困意,我卻毫無睡意。獨自走進屋里,倚在窗前,抬頭看明亮夜空。乳白色的月亮,是那樣的皎潔又富有神秘色彩,上面斑斑駁駁落下了幾個黑點,那是大表哥寫給我們的思念嗎?我睜大眼睛去看,卻又似乎看到嫦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的身影,柔美凄涼,似乎在訴說著多少婉約動人的故事,孤獨的身影不禁讓人黯然神傷。
    中秋的故鄉(xiāng)篇十四
    夜晚,倚靠在窗臺邊,抬頭仰望夜空,明亮的圓月懸掛在空中,讓人遐想無限。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的詩句縈繞耳旁,在這朦朧的月色中,我也仿佛來到了美麗的家鄉(xiāng),回到了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
    當(dāng)春燕呢喃時,這里的景色最迷人了。不信你瞧,那紅的、白的、藍的、黃的、還有叫不出是什么顏色的野花,會使你眼花繚亂,應(yīng)接不暇,成群的小蜜蜂在花叢中飛來飛去,忙著采蜜,花蝴蝶煽動著美麗的翅膀,翩翩起舞,伶俐的小鳥在枝頭唧唧地叫個不停,給這寂靜的鄉(xiāng)村帶來了無限生機。當(dāng)你漫步在這鄉(xiāng)間小路上,偶爾還會碰到成群結(jié)隊飛舞著的野雞。那情景,令人目瞪口呆,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當(dāng)夏蟬高唱時,遍地長滿了西瓜。你看,那茂密的綠蔭下,藏著一個個戴著綠帽子的大西瓜,它們果實又大又圓。這時,我們這些貪嘴的孩子來了,彎著腰,在瓜田中尋找著,嘿,好大的西瓜?。』锇閭儾还苋叨?,掐一個就往家跑。等我們吃完西瓜時,每個人的肚皮早已圓得像個大西瓜。
    當(dāng)秋風(fēng)送爽時,這里的景色更是誘人。特別是田野里那一片稻子,離它老遠就能聞到一股濃郁香氣。一棵棵秧苗上掛滿了稻粒,一眼望去,像是一個金色的大地毯,鋪在了黑乎乎的土地上。
    中秋的故鄉(xiāng)篇十五
    秋天的故鄉(xiāng),已經(jīng)開始冷了。車開到212是什么感受,到我家就是什么感受。212是去老家要經(jīng)過的一個坳口,地勢高,冷。
    出太陽不冷,吹涼風(fēng)就冷了。得穿外套。因為地勢高,莊稼都長得遲,還有沒有掰的玉米,沒收的稻谷。烤煙收購接近尾聲,有些農(nóng)家還沒熄烤煙火,有些熄了,沒賣完,正在分等級理煙。
    在家的多是女人,老人,孩子。青壯年多在外打工。幾乎每家都與城市有關(guān)系,或是這個在城里,或是那個在城里。
    農(nóng)村也在進步,路修通了,網(wǎng)接通了,若不缺錢,在農(nóng)村反而易于養(yǎng)生。
    我在家睡得著,睡得沉。得爹媽叫我我才能醒才能起床。在成都不是這樣,老早就起了。在外有根弦繃著,在家這根弦不在了,人就松懈了。
    老家的菜好吃。主要是味道是自己熟悉的味道。菜也好,肉也好,不好看,好吃。菜都是地里現(xiàn)摘的,鮮。人總是喜歡童年時喜歡吃的東西。
    風(fēng)景好。我們小寨四面環(huán)山,山有山崖,也有梯田似的土地。種莊稼的人少了,樹多了。山腳下,是個平整的壩子,人戶坐落在壩子邊緣,壩子里種著莊稼。倒像是陽朔看到的山水人家。
    夏天的山林就一個顏色,綠。秋天的山林五顏六色。有紅,有黃,有青,有墨黑。刺杉就是墨黑的,一整片一整片。羅楸,各種喬木,葉子黃了,開始落。灌木,雜木,就色彩斑斕。
    稻谷金黃,一片連出去,好看。居然還有流水。早年,我家門口有條溝,溝里每天淌著水。后來沒水了?,F(xiàn)在,水又有了,還不小。嘩嘩啦啦留著,動聽。也還有蟲唱,鳥鳴,風(fēng)嘯。山莊靜謐,像世外桃源。
    在路上,我給同行老鄉(xiāng)說,我們老家真是偏遠得不能再偏遠的地方。在外面,別說我們鄉(xiāng)鎮(zhèn)的名字,就是縣城名字人家也未必聽過。問哪的?只能說是瀘州的。其實和瀘州唯一的關(guān)系,就是同屬一個市。我們那里云貴川交界,算是遠離江湖廟堂的地方了。
    我們從這么遠的地方走出去,真不容易。要經(jīng)歷層層阻礙?,F(xiàn)在我們謀生只能在外面謀,但根始終在老家。人際關(guān)系割舍不了,情感上也割舍不了。
    又想,一個人在外面混得好不好,主要是給老家人看的。城里的人,不大關(guān)心這個,或者說在城里,我們其實不大關(guān)心城里人怎么看我們。我們關(guān)心的是自己人怎么看。
    中秋的故鄉(xiāng)篇十六
    一大早,我便被窗外的一陣鳥叫聲吵醒了?!爸ㄖǜ?,吱吱嘎,”兩只長著灰色大羽的鳥兒站在欒樹一串串紅紅的蒴果中間,忘情的叫著。
    這鳥兒的叫聲好耳熟,在我老家的院子里聽到的不就是這樣的叫聲么?難道這是故鄉(xiāng)的那些鳥兒嗎?再過一兩日,便是中秋節(jié)了。今年,因為種種原因不能回老家過中秋節(jié),而在城市里,中秋節(jié)只是微信里一種相互的問候。而這,更讓我懷念起老家的中秋節(jié)來。
    玉米在秋陽里日益飽滿成熟了。奶奶把玉米掰下來,晾曬在院子里。金黃的玉米一個個地鋪滿整個院子。早晨的陽光透過樹葉灑在玉米上,斑斑駁駁。看見滿院子的玉米,金黃燦爛,我歡喜的躺在上面,伸個懶腰。奶奶忙完地里的活兒,就開始張羅做月餅了。這時我便給奶奶當(dāng)幫手,先把個兒大的,飽滿的花生、紅豆挑出來,然后把青絲、紅絲洗好備用。
    奶奶把餡做好后,就開始做面團了,先把面團搓成條,然后分成一個個大小均勻的小面團,接著用搟面杖把小面團壓平,包上陷,最后用模具壓成月餅的形狀。我也來做月餅了,我包的是紅豆餡,因為我放的餡子太多了,把皮撐破了。奶奶說:“餡子要少一些,放在皮的中間,這樣餡子就不會漏出來了。”我照著奶奶說的試了試,果然成功了。月餅胚做好后,我們把月餅胚放進烤箱里烘烤,空氣里彌漫著一股香甜的月餅香味。而我早已迫不及待地站在烤箱前,等著吃香噴噴的月餅了。
    奶奶見了,笑著說我太饞:“瞧,口水流出來了。”見我眼巴巴瞅著烤箱,又說:“你太心急了,饞丫頭,走,跟奶奶打棗去?!薄按驐??”我聽了一蹦三尺高,屋外那搖曳著的紅彤彤的,透著油亮的脆棗兒,我早在心里惦念著啦。挎起小籃子,我一蹦一跳地跟在奶奶后面。只見奶奶拿了個拇指粗的.竹竿,走到棗樹下?!斑@兒棗密實些?!蹦棠炭礈?zhǔn)了棗結(jié)得多的樹枝,邊說邊用竹竿使勁打了幾下。大紅棗像下雨一樣,“噼里啪啦”地掉下來,砸在地上,砸在籃子里,砸在我小小的背上。我顧不上疼,彎腰撿起棗來。撿一個,吃一個,吃上一口,嘎嘣脆,真是一甜甜到心里面。提著滿滿一籃棗兒回屋,月餅也已經(jīng)烤好了。一個個金黃油亮,散發(fā)著誘人的香氣。我拿起一個,一口咬下去,花生的香酥夾著青紅絲的甜香,真像蘇東坡說的“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
    天色入暮,一輪皎潔的明月高高地掛在夜空中,我們坐在院子里賞月?!爸ㄖǜ?,吱吱嘎”那兩只鳥兒清脆的叫聲打亂了我的思緒。它們站在那長著紅紅蒴果的欒樹上,好像在唱道:“最是故鄉(xiāng)的月兒圓,故鄉(xiāng)的中秋最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