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節(jié)約糧食教育教案(優(yōu)質16篇)

字號:

    教案中應該包含詳細的教學內容和活動安排,以及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方法。教案中的教學內容應具有系統性和層次性,有助于學生的知識積累和能力提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優(yōu)秀教案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這些范文包含了不同學科和不同年級的教學內容,涵蓋了教學目標、教學步驟、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等方面,希望對大家編寫教案有所啟發(fā)和幫助。大家可以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進行修改和完善,使教案更加符合實際教學需求。
    節(jié)約糧食教育教案篇一
    2、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幼兒園進餐禮儀。
    提前熟悉故事《小豬請客》、熟悉音樂游戲《我愛吃》。
    (一)導入活動教師通過唐詩《憫農》引出愛惜糧食的主題。
    (二)關鍵步驟:。
    1、介紹糧食的來歷:。
    (1)提問:“你們知道糧食是怎樣來的嗎?”
    (2)結合《憫農》這首古詩,講解古詩大意,讓孩子知道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得之不易。
    古詩大意:“在夏天的中午,農民伯伯頂著火辣辣的太陽,在田里給禾苗除草、松土。他們累得滿頭大汗,一滴滴汗水滴在泥土里??墒?,有誰知道這碗里的米飯,每一粒都是農民伯伯辛苦勞動種出來的呢!”
    (3)和孩子一起探討糧食的來歷和為什么要愛惜糧食。
    2、帶領幼兒大聲地、有韻律地朗誦古詩《憫農》。
    (三)引歌套詞、古詩新唱活動延伸:。
    1、講故事《小豬請客》。
    通過故事《小豬請客》,教育幼兒怎樣愛惜糧食。
    2、音樂游戲《我愛吃》。
    組織幼兒做音樂游戲《我愛吃》,加深幼兒對各種主食的熟悉和了解,激發(fā)幼兒的食欲,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3、開展“小小檢查員”活動邀請班上的幼兒輪流當“小小檢查員”。每餐之后檢查幼兒的餐具是否還有剩飯剩菜?督促幼兒愛惜糧食。
    節(jié)約糧食教育教案篇二
    理解農民勞動的辛苦,知道要愛惜糧食。
    1、經驗準備:學習古詩《憫農》,并理解其含義。
    2、物質準備:。
    (1)事先收集一些小朋友扔掉的剩飯。
    (2)課件:一粒米的來歷。
    (3)面板、適量的面粉、盆、水。
    (4)配樂詩:《憫農》。
    一、觀察談話:這是誰浪費的。
    二、糧食來之不易。
    糧食今天有許多許多心里話想對同學們說,你們想聽嗎?讓我們請水稻來說一說吧!
    1、小朋友,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飯(出示實物白米飯),而“我”是一顆普通的米粒。小朋友們,你們可知道我是怎樣誕生的嗎?那么就讓我們一起去做一趟旅行吧!
    2、演示動畫:《一粒米的來歷》中的場景一~場景四。
    你們看,農民們在做什么?仔細觀察他們是怎樣插秧的。
    4、出示場景六:經過半年多時間的辛勤勞動,莊稼成熟了、農民還要做些什么?
    師:好,我們謝謝水稻先生的`精彩表演。
    5、教師根據幼兒的作出小結,教育幼兒要懂得珍惜農民的勞動果實。
    三、歌表演《憫農》。
    四、和面。
    1、向幼兒交待和面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2、幼兒分組和面,教師巡回指導、幫助,及時提醒幼兒不要浪費面粉。
    3、讓幼兒分組討論和面難在哪里,并讓幼兒明白,雖然和面很不容易,可叔叔阿姨們還要把和好的面經過很多道工序才能加工成各種面食和糕點。
    延伸活動。
    區(qū)域活動:在語言區(qū)投放兒歌內容及圖片,教育幼兒愛惜糧食。
    通過兒歌《大饅頭,哪里來》體驗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愛惜糧食,不剩飯,不掉飯粒。
    節(jié)約糧食教育教案篇三
    1、利用圖片和一些數據讓小朋友初步了解糧食的浪費現狀。
    2、簡要介紹光盤行動的內容宗旨。
    3、倡導小朋友行動起來,厲行節(jié)約,愛惜糧食。
    4、用趣味游戲(光盤游戲)深小朋友們的光盤意識。
    晴天,小鹿,大熊,芭樂。
    1、準備關于光盤行動的手繪海報;。
    2、準備ppt,講解。
    (一)引入主題。
    首先自我介紹,與小朋友互動調動課堂氣氛,小朋友們看著黑板你有沒有猜到我們這節(jié)課的主題是什么呢?沒錯,就是與糧食有關,大家都知道,糧食在我們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我們依賴它長高長壯。那大家知道糧食有那些嗎?(讓小朋友們舉手回答)。
    列舉:包括小麥、水稻、玉米、燕麥、黑麥、大麥、谷子、高粱和青稞等(第二張圖片)大家看到這張圖片,你們能想到什么?(先自由發(fā)言,在引導學生往古詩《憫農》上想)可談談農民如何工作辛苦,再請一個小朋友大聲背誦,鼓掌并讓全班一起背誦。
    (二)簡要介紹目前糧食緊缺及浪費現狀。
    (第五張)通過一個故事引小朋友的注意,然后說明浪費食物后的影響(后果是浪費了中國的社會資源,影響了中國社會勤儉節(jié)約的社會風氣,丟棄的食物增加了垃圾處理的壓力,污染了環(huán)境),然后就饑餓簡單談下在邊遠山區(qū)仍有許多人吃不飽,就舌尖上的浪費讓小朋友談談我們應不應該珍惜糧食?順帶與同學們交流下平常我們在家里看媽媽做飯是不是辛苦啦,要做很多事情,了解每份佳肴的來之不易。
    (三)介紹光盤內容及宗旨。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此活動。
    列舉:有老師,有學生,還有社會上各行各業(yè)的人們。光盤行動對餐廳的影響:有些餐廳就把宣傳頁夾在菜單的封皮和第一頁之間,讓顧客翻開菜單就能看到有關“光盤行動”的呼吁。為了更好地宣傳光盤行動,許多餐廳也想出了很多辦法。
    光盤行動對人們的影響:小小的“光盤行動”在數天內就影響千萬人,得到媒體廣泛關注,在全國掀起一股“光盤行動”的熱潮。例如在大學食堂或是小學食堂,學生們都紛紛將餐盤里的食物吃干凈,不浪費一粒糧食。
    提問作為小學生該如何支持?(可分組,適量定餐,不偏食不挑食,吃不完的剩余的可以打包回家再吃,監(jiān)督親人朋友,看到浪費及時制止等)鼓掌精彩回答。
    (四)我們要怎么做。
    (1)通過附帶的一個沙畫視頻宣揚一下光盤行動。
    (2)看完視頻后提問小朋友們我們要怎么節(jié)約糧食呀(可圍繞小朋友說不要挑食和偏食)。歡迎同學們踴躍發(fā)言,并在旁邊指導。具體指導可以舉例,小朋友們和父母去餐廳吃自助餐,小朋友們能吃多少就拿多少,對于不愛吃的菜也不要放在一邊,什么菜都得吃,注意營養(yǎng),千萬不要浪費糧食。還可舉例說在餐廳吃飯,吃不完的可以打包帶回家吃,不要浪費)。
    (3)大家一起來寫幾條節(jié)約糧食,光盤行動的口號。歡迎小伙伴們踴躍發(fā)言,然后讓寫得比較好的小朋友把自己寫的口號寫在黑板上帶全班一起朗讀。
    (4)大家一起喊一遍光盤的口號。
    1、“光盤”行動,拒絕“?!毖?——拒絕浪費,從我做起!
    2、拒絕舌尖上的浪費,光盤一族你我同行!
    3、倡勤儉剩宴不再,講節(jié)約光盤添彩。
    4、吃盡盤中每粒米,不負農民一年忙。
    1、準備好上課所需物品,如,講課用的海報,ppt;。
    2、活躍氣氛在交流與游戲中教導小朋友光盤行動的必要性;。
    3、時刻要保持小朋友的興趣,同時也要管好班里的紀律。
    4、用微笑面對小朋友,用親切的語言教學,注意語言得當;。
    5、結束后記得表揚小朋友:今天大家表現都不錯,我們重新找回對糧食的敬意,讓我們接力成為光盤一族,讓節(jié)約成為最普通的生活,大家要記住“拒絕剩宴,倡導光盤”。(剩宴指桌上杯盤狼藉,滿桌剩飯剩菜)。
    節(jié)約糧食教育教案篇四
    1、通過這次班會,讓學生知道勤儉節(jié)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學習中增強節(jié)約糧食、節(jié)約糧食意識。
    2、培養(yǎng)學生物盡其用,不浪費糧食,節(jié)約糧食,節(jié)約糧食的好品質。
    重點:通過這次班會,讓學生反思自己對待糧食的態(tài)度,從中培養(yǎng)“節(jié)約糧食,從我做起”的情操。
    難點:培養(yǎng)節(jié)約糧食,珍惜勞動成果的好習慣。
    一、揭示班會主題。
    老師:同學們,你們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春天,自強自立,奮勇向前是你們前進的方向。但在我們的校園里,在我們的'身邊卻滋生出一種阻礙我們前進的不良現象,請看圖片:(課件出示學生浪費食物的圖片)。
    學生談體會。
    二、展開班會活動。
    主持人:勤儉節(jié)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雖然我們現在生活好了,但仍然不能丟掉這種美德。我們是幸福的一代,沒有經歷過那饑腸轆轆的年代,也沒有真切的體味過從播種到收獲的艱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農民伯伯是怎樣在田里勞作的吧。
    播放課件:課件內容(農民伯伯春播、選種、浸種、耙地、保水、施肥、除草……烈日炎炎,汗水浸濕了衣背,太陽曬黑了皮膚,他們全然不顧,依然勞作不已。)。
    主持人:看到了農民伯伯辛勤勞作你們想說些什么呢?
    主持人:大家說得真好,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真可謂是“粒粒皆辛苦”呀。浪費一粒米,扔掉一個饅頭,實際上就是丟棄了中華民族勤儉節(jié)約的傳統美德。在歷史上有很多德高望眾的人,時刻用自己的言行告誡我們要節(jié)約糧食?,F在,有請同學為大家講一講偉大領袖毛主席勤儉節(jié)約的事例,讓我們在聆聽中互勉互勵吧。
    學生講毛澤東勤儉節(jié)約的事例:
    毛澤東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樸,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年。經濟困難時期,他自己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準,不吃魚肉、水果。偉人在勤儉節(jié)約方面為國人做出了表率。
    毛澤東的女兒有一次上學吃窩窩頭時,只把里面的棗掏出來吃,其余的都扔掉。老師把這件事告訴了毛主席,毛澤東嚴厲地批評了他的女兒。從此,毛澤東的女兒再也不浪費食物了。
    主持人:毛主席勤儉節(jié)約的言行,讓我們受益匪淺?,F在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浪費糧食的現象在我們身邊也越來越多。
    通過剛才的采訪,我知道我們班上的同學以前也有浪費糧食的不良行為,不過大家都表示以后改正,我聽了很高興!現在,大家一起來齊讀幾句關于勤儉節(jié)約的名言來警戒自己吧。
    (課件出示: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朱伯儒。
    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諸葛亮每一食,便念稼檣之艱難;每一衣,則思紡績之辛苦?!獏蔷ぃ?。
    三、總結主題班會。
    老師:同學們,老師現在很高興,因為我們師生共同經歷了一次成功的教育,同學們在愉悅的氛圍中,真正體會了“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了“節(jié)約糧食”的意義,更學會了如何去節(jié)約糧食。相信每位同學都有所收獲,有所感悟。同學們,請珍惜糧食吧!從我做起,從今天做起,節(jié)約糧食,節(jié)約糧食,做一名節(jié)約糧食的小衛(wèi)士!
    節(jié)約糧食教育教案篇五
    1.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2.懂得要愛惜糧食。
    ppt課件:不良費糧食。
    知道糧食是農民伯伯辛勤勞動的成果,不能浪費糧食。
    1、通過談話引出本課主題。
    教師播放課件,然后向幼兒提問:這些是什么?(餃子、饅頭、包子、蛋糕)知道他們從哪里來的嗎?(農民伯伯種出來的。)。
    教師引導幼兒相互討論,自由交流。幼兒回答后教師給予表揚。
    2、教師教師播放課件《糧食來之不易》,讓幼兒了解香噴噴的米飯是怎樣來的?并學習兒歌《愛惜糧食》。
    3、教師教師播放課件《糧食來之不易》,讓幼兒了解包谷、小麥的生產過程,知道種糧食很辛苦,要經過犁地、選種、播種、施肥、田間管理、收割等多道工序。
    教師:農民生產糧食的過程是怎樣的?(艱苦的。)我們吃飯時,應該怎樣做呢?
    幼兒討論后回答。
    4、教師教師播放課件圖8-9圖《議一議》,說說誰做得好。
    教師小結:糧食來之不易,是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所以用餐時我們一定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不浪費糧食,能吃多少盛多少。
    5、結合幼兒的平時表現,教師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應該怎樣做。
    節(jié)約糧食教育教案篇六
    1、知道糧食與人民生活、國家建設有密切關系,用處很大。
    2、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3。懂得要愛惜糧食。
    情感目標:
    1、對糧食有愛惜之感。
    2、對浪費糧食的現象感到不滿。
    1、動畫課件。
    2、谷子、麥子、玉米的頭飾。
    一、實物導入: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韼孜缓门笥?,想不想見見他們?BR>    2、歡迎他們和大家見面。我們請這幾位朋友給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紹。
    水稻: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們吃的白米飯是由我做成的。
    麥子: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麥子,白白的饅頭是用我做成的。
    玉米:小朋友我的名字叫什么?(玉米)你們喜歡我吧!“喜歡”,我也喜歡和你們一年四季在一起。
    二、糧食來之不易。
    這些糧食朋友今天有許多許多心里話想對同學們說,你們想聽嗎?(出示課件)。
    (1)小朋友,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飯(出示實物白米飯),而“我”是一顆精通的米粒。小朋友們,你們可知道我是怎樣誕生的嗎?(暫停課件)。
    師問:誰說說白米飯是怎樣來的?
    學生:農民種的;商店買的。
    師:那么米飯到底是怎樣來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做一趟旅行吧!看看《一粒米的來歷》和同學們說的是不是一樣。(淙動畫)。
    師:看了剛才的動畫片,同學們一定更清楚的知道了大米的由來。你看農民伯伯在插秧苗是雙肚子整天泡在冷水中,彎著腰,你覺的時間長了他們會怎么樣?(展臺出示圖片)。
    生:累;腰痛;頭暈。
    師:你們說的非常正確,時間長了就會腰酸背痛。
    生:還鋤草;澆水;施肥、噴灑農藥。
    生:回答(師表揚)。
    師:對把稻子割下來,捆成捆兒,運到地頭,再經過脫粒,碾支稻殼等許多的工序,才能加工成我們現在吃的大米。
    師總結:你們的看為了種出一粒粒的糧食,農民們不怕風吹日曬雨淋,不怕勞累,灑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才換湯不換藥來我們這一碗碗白米飯。我們學過的一首古詩就是描寫農民伯伯種田的辛苦。是什么呢?對,我們集體來背一遍。
    三、“議一議”
    1、同學都知道糧食來得不易,老師請大家看看這兩位小朋友這樣做對嗎?
    給他倆提提意見。(放課件)。
    2、師:那我們再看看這些同學中,哪些同學該受表揚?哪些同學該受批評?談談你的看法。(投影出示兩位小學生在莊稼地里立起寫有“請不要穿行”的木牌和另一些小學生正從莊稼地里并排走過的畫面)。
    師小結:對,我們要愛護莊稼,不能踐踏。
    四、聯系實際,指導行為(先看故事,后討論)。
    生:好朋友、我們離不開糧食、離開糧食我們就餓壞了、發(fā)育不良、不能茁壯成長。
    師:同學們都知道糧食與我們最親密,那么老師就請大家看個小故事。
    師:小組討一下小英真得是漏嘴巴嗎?那個小組起來說說。
    生:小英是浪費糧食、小英吃飯習慣不好、小英不想吃。
    師:那么小英是不是漏嘴巴,下面讓我們一起聽小英媽媽是怎么說得。
    師總結:就像小英的媽媽說得,你不是漏嘴巴,是你不懂得愛惜糧食,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人人生活都離不開它,我們誰也不能浪費。我們相信小英聽了媽媽的話,一定能改掉她的漏嘴巴的習慣。
    2、討論。
    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你們還看到了哪些浪費糧食的現象?小組討論。
    生:中午在學校吃飯的同學,經常有把飯倒進垃圾桶里,很浪費。
    師:怎樣才能做到不浪費,誰有好辦法?
    生: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飯、不吃的東西不能隨意扔掉。
    師小結:我們應做到不在飯桌上撒飯粒;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飯,不想吃的東西不能隨意扔掉,愛惜糧食要從自己做起。板書課題(愛惜糧食)。
    五、拓展。
    小常識:同學們?yōu)榱俗屓澜绲娜嗣穸紒韾巯ЪZ食,規(guī)定每年的10月工資6日為“世界糧食日”。(10月工資6日世界糧食日)讓我們都來記住這一天。
    師總結:同學們,糧食來得不容易,勤儉節(jié)約更是一個好習慣。
    齊讀兒歌。(見板書)。
    粒粒糧食要愛惜。
    糧食與我最親密,
    來得實在不容易,
    積少成多了不起。
    節(jié)約糧食教育教案篇七
    一、活動名稱:
    《愛惜糧食》(禮儀)。
    二、活動目標。
    1、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2、懂得要愛惜糧食。
    三、活動準備:
    1、水稻、麥子、農民種田圖片。
    2、饅頭、面包、包子、油條、面條、餃子等食品的圖片。
    四、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圖片:
    (1)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韮晌缓门笥?,想不想見見他們?BR>    歡迎他們和大家見面,拿出水稻、麥子的圖片,我們請這兩位朋友給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紹。
    水稻: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們吃的白米飯是由我做成的。
    麥子: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麥子,白白的饅頭是用我做成的。
    小朋友,你們喜歡這兩位朋友嗎?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糧食。
    2、糧食來之不易。
    (1)糧食今天有許多許多心里話想對同學們說,你們想聽嗎讓我們先請水稻來說一說吧!
    a、“小朋友,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飯,而”我“是一顆普通的米粒。小朋友們,你們可知道我是怎樣誕生的嗎?”
    b、你們看,農民們在做什么?仔細觀察他們是怎樣插秧的。(農民阿姨雙腳整天泡在冷水中,彎著腰,時間長了,真是腰酸背痛。)。
    c、禾苗在農民伯伯的精心護養(yǎng)下,漸漸長高了,為了讓莊稼長得更加茁壯,農民伯伯要做什么?(鋤草、施肥、噴灑農藥、引水澆灌)經過半年多時間的辛勤勞動,莊稼成熟了、農民還要做些什么?(農民們要把稻子割下來,捆成捆兒,運到地頭,再經過脫粒,碾去稻殼等許多的工序,才能加工成我們現在吃的大米。
    (2)下面請小麥來和大家說一說。
    (3)小結:為了種出一粒粒的糧食,農民們不怕風吹日曬雨淋,不怕勞累,灑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正如我們所學的古詩《憫農》講的那樣,誰會背誦請舉手。
    3、怎樣愛惜糧食。
    (1)請小朋友講一講你們是怎樣對待糧食的。
    (2)那我們以后應該怎么對待糧食呢?
    活動反思。
    現在的幼兒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都非常優(yōu)越,加之受社會上大吃大喝、鋪張浪費等壞風氣的影響,在幼兒園里幼兒挑食、剩飯的現象十分普遍。針對這種情況,設計這一主題活動的目的是讓幼兒了解糧食來之不易,體驗成人勞動的艱辛,養(yǎng)成不挑食、不浪費、愛惜每一粒糧食的良好習慣。
    節(jié)約糧食教育教案篇八
    1.了解饅頭知識,體會饅頭來之不易,在日常生活中落實不丟饅頭、不倒飯菜的好行為。
    2.培養(yǎng)學生分辨能力,養(yǎng)成珍惜糧食、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
    3.結合《弟子規(guī)》,熏修感恩勞動、感恩父母的好德性。
    1.學生課前知識準備:饅頭是怎樣“煉”成的。
    2.材料:“饅頭的營養(yǎng)及作用”
    3.文章:《餐桌上的浪費》、《暴殄天物,罪莫大焉》。
    班會主持:班主任、班長、杜守蘭、楊學琴。
    學生齊讀《鋤禾》: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師:古人云:身披一縷,當思織女之勞;日食這餐,每念農夫之苦。如果沒有糧食,人類將無法生存。如果沒有糧食,中國何談發(fā)展。(出示垃圾桶里撿到的饅頭)饅頭,普普通通的一種食物;吃饅頭,簡簡單單的一頓早餐;丟饅頭,輕輕松松的一個動作。可是,當這一幕在每一天,在每一所小學不斷上演時,同學們,你以為丟掉的僅僅是一個饅頭嗎?出示課題:饅頭,饅頭!
    搜集并整理數據。結果如下:一.經常吃2個的9人,占45%;吃一個左右的7人,占35%;基本不吃的5人,占25%;二.對于吃剩的饅頭,“扔掉”的8人,占40%。
    師:同學們,當你拿起饅頭時,首先會想到什么?是不是它的味道?這個饅頭好不好吃,甜不甜?你有沒有思考,這個饅頭是怎樣來到我的手里的?在它身上,究竟有多少故事呢?那么,就讓我們刨根問底,看看饅頭的由來吧!
    小組甲:時間周期長。饅頭取材于面粉,面粉來自于小麥。秋播,冬生,春熟,夏收,結束了小麥的輪回,接著進入加工廠,磨成面粉,然后來到食堂,經歷一系列的變化,最后,在熱氣騰騰的蒸鍋里,“破繭成蝶”成了白白胖胖的饅頭。
    小組乙:勞動強度大。從田間地頭,饅頭開始了它漫長的“演變”:耕種,管理,收割,脫粒,晾曬,入倉,運輸,加工,制作,最后一站是教室。可真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小組丙:參與人員多。有農民伯伯、收割機師傅、運輸司機、加工廠工人、炊事員、值日學生等。一個小小饅頭,竟然凝聚了這么多勞動者的付出,真是來之不易啊!
    小麥,是我國北方人民的主食,自古就是滋養(yǎng)人體的重要食物?!侗静菔斑z》中提到:“小麥面,補虛,實人膚體,厚腸胃,強氣力。”小麥營養(yǎng)價值很高,所含的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對人體健康很有益處。面粉經發(fā)酵制成饅頭更容易消化吸收。主要營養(yǎng)素是碳水化合物,是人們補充能量的基礎食物。饅頭制作簡單,攜帶方便,松軟可口。有利于保護胃腸道。胃酸過多、脹肚、消化不良而致腹瀉的人吃烤饅頭,會感到舒服并減輕癥狀。
    節(jié)約糧食教育教案篇九
    知識與技能:
    1、通過了解水稻、小麥、高粱等糧食的生長過程,知道莊稼需要許多人的辛勤勞動。
    2、了解本地區(qū)主要生產的糧食品種。
    過程與方法:
    運用多種形式,如討論交流、資料調查、講故事等。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對農作物生長過程的了解,讓學生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2、培養(yǎng)學生愛惜糧食,愛惜農作物的習慣。
    教學重點:認識到糧食來之不易與農民伯伯勞動的辛苦:通過交流體驗懂得糧食來之不易。
    教學難點:在生活中做到珍惜糧食,不浪費每一粒糧食,培養(yǎng)節(jié)儉的良好品質。
    1、實物:稻谷、玉米、紅薯、黃豆、土豆等。課前收集各種各樣的食品包裝袋。
    2、搜集農民種莊稼的圖片,世界上饑餓兒童的圖片。
    3、課件、歌曲《一粒米》。
    一課時。
    一、認識幾種主要的糧食,了解它們豐富的用途。
    1、導入:猜謎語(課件展示)。
    (1)水里生來水里長,小時綠老時黃;去掉外殼黃金甲,煮成白飯噴鼻香。(打一糧食作物:水稻)。
    奇怪奇怪真奇怪,頭頂長出胡子來;拔掉胡子剝開看,露出牙齒一排排。(打一糧食作物:玉米)。
    (2)認識幾種常見的農作物。
    師:猜完謎語,我們接著來,認識的就熱情地跟它打打招呼,大聲叫出它的名字。
    2、實物展示幾種糧食:花生、小麥、稻谷、玉米、紅薯、黃豆。
    3、了解其豐富的用途。(全班介紹交流)。
    花生:營養(yǎng)價值可高。種子可以炒制、油炸或做花生糖、花生酥等糖果糕點,還可以制花生醬。
    玉米:可以做成多種玉米食品,如玉米餅,玉米粥,玉米膨化食品等,另外我還是比較理想的啤酒生產原料。
    大米:主要用途是飯食。另外米粒磨成粉后,可制各種粉條、湯圓、米粉糕、年糕等,并可制各種餅干,各種點心。
    紅薯:可以蒸著吃、烤著吃,還可做成薯片。
    小麥:磨成面粉后可以做成饅頭、面條、餃子、蛋糕、餅干、面包等。秸稈還可編各種用品,如草帽、扇子、席子、提包。
    4、展示幾組題為糧食豐收喜洋洋的圖片。(播放音樂,在積極的情緒狀態(tài)中,孩子們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在食品包裝袋中探尋糧食的奧秘。)。
    二、組織活動。
    (一)食品包裝袋中探尋糧食的奧秘。
    同學們交流食品包裝袋中的知識。教師相機引導、交流。
    師:難怪人們常說糧食手中寶,原來它有這么多種用途呀!讓我們把這些有趣的食品包裝袋展示在小黑板上吧!瞧!食品兄弟在開會呢!
    (二)了解糧食的生產過程,認識到糧食來之不易。
    1、動畫中跳出一顆大米,說:小朋友,你們知道了我有好多的用途,可你知道我是怎么來的?(課件展示)。
    2、請同學們和我一起走進農田看看水稻的生長過程。(看圖片)。
    春種秋收。當春姑娘邁著輕盈的腳步來臨時,農民伯伯以經開始辛勤的勞作。
    (1)學生學習翻地。
    (2)農民把地翻好后接著還要播種。
    (3)在炎熱的夏天你會在哪里?又會做什么呢?
    生:在家里吹空調,吃冰棍。
    請看圖上的農民在干什么?
    生:農民們卻要頭頂著烈日,腳泡在泥水地里插秧。
    師:看到這些你想說什么?
    生:農民們很辛苦。
    (5)經過五個多月的生長稻子終于成熟了,可以收割了。
    師:看農民們是怎樣收割的?(出示收割)。
    生:彎著腰,很辛苦地去割。種水稻很辛苦。
    3、師:是啊,農民們種水稻是很辛苦的。所以說糧食是來之不易的。
    4、排順序:
    (1)讓學生排序(按水稻的生長順序排列。)。
    (2)說說稻子在生長過程中需要什么?誰給了它幫助?
    5、看!這就是農民伯伯辛勤勞動種出來的稻子,剝去外殼就是晶瑩的大米。
    師:當你吃著噴香的大米飯,你會想些什么?
    生:農民伯伯種糧食很辛苦。
    生:每粒糧食都是汗水換來的。
    師:同學們糧食來得真不容易呀?。ò鍟杭Z食來得真不容易)。
    6、還記得我們學過的一首描寫農民辛勤勞作的詩嗎?
    學生背誦《憫農》。
    7、當當小農夫。
    生:好,老師,讓我來,我也要去……。
    師:下面我作為記者采訪一下:請問,你累嗎?
    生:累死了,瞧我的汗!
    生:我覺得腰有點酸,開始我還以為很好玩呢!
    生:我知道,農民伯伯在烈日下也要給禾苗捉蟲,鋤草……。
    生:中午,突然下起了暴雨,農民伯伯沒帶雨傘,淋濕了,可他們還是得繼續(xù)干。
    生:我爺爺說,他小時候家里窮,只能給地主做工,地主很壞,他們經常讓爺爺的爸爸餓著肚子干活。
    ……。
    (說到這里,孩子的臉上那種嬉笑的神情不見了,他們慢慢嚴肅起來。老師適時打開《鋤禾》動畫,讓孩子在音樂中齊讀這首詩,孩子們讀得非常有感情,從讀書聲中聽得出他們對糧食的來源有了很多思索。)。
    三、拓寬視野。
    1、糧食是汗珠換來的來之不易,我們要愛惜。在生活中,有時你會說,媽媽我不想在家里吃飯,我要吃麥當勞。也許跟家人去外面吃飯時你會發(fā)愁吃炒菜還是吃火鍋,也許昨天你剛把咬了一口的包子扔掉了,或許你的媽媽正為減肥而努力節(jié)食,如果這是你的情況,那我要告訴你,那樣做太不應該了!因為世界上還有很多人沒有食物可以吃。
    (在低沉憂傷的音樂中播放一組饑餓圖片,其中很多與小孩有關。孩子看著那些饑餓的兒童,瞪大了雙眼,有的女孩子的眼淚都流出來了。)。
    2、我們來個倒計時:五、四、三、二、一,五秒種過去了,時間長嗎?
    可據是聯合國統計,世界上每五秒就有會有一個兒童因饑餓而導致死亡。
    師:聽到這些,看到這些,大家想說什么?
    生:那些小朋友真可憐。
    我們要珍惜糧食,再也不能浪費了。(板書:愛惜糧食人人有責)。
    師:是?。‘斈阆胍o?、倒飯時,想想那些忍受饑餓的兒童吧!
    四、聯系生活,指導行為。
    1、出示課本上判斷圖。
    請同學們判斷對錯,并說一說為什么。
    2、我們說得好不如做得好,那以后在生活中你會怎么愛惜糧食,避免浪費呢?
    生: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
    吃不完的飯要放到冰箱里下次再吃。
    師:同學們說的真好,我們每個人多要養(yǎng)成節(jié)約的好習慣。(板書:節(jié)約光榮浪費可恥)。
    3、同學們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我國把世界糧食日的那一周定為節(jié)糧周,我們不僅要在節(jié)糧周愛惜糧食,平常每一天都要愛惜糧食。
    讓我們行動起來,拿起手中的筆,以“愛惜糧食,杜絕浪費”為主題寫一句警示語或者畫一幅宣傳畫。
    學生分組討論并寫一寫,畫一畫。
    1、調查我們家鄉(xiāng)的農場品有哪些?
    2、記錄:我家剩飯剩菜的.處理方式,記下時間,處理方式和理由。
    節(jié)約糧食教育教案篇十
    對學生進行愛惜糧食教育,讓學生懂得愛惜糧食的重要性,明白愛惜糧食從我做起,從日常生活做起,要承擔自已的責任和義務。
    收集相關資料、圖片、事例等。
    一、開場。
    《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談談對這首詩的感想。
    2.我們?yōu)槭裁匆湎ЪZ食?
    二、關于珍惜糧食的警句。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飲水要思源,吃飯當節(jié)儉。粒粒盤中餐,皆是辛苦換。
    倒下的是剩飯,流走的是血汗。
    三、日常生活中,你身邊有哪些浪費糧食的現象?
    學生自由發(fā)言并總結。
    四、珍惜糧食,我們可以怎么做?
    1.珍惜糧食,適量定餐,定餐一定吃,避免剩餐,減少浪費。
    2.不攀比,以節(jié)約為榮,浪費為恥。
    3.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
    4.看到浪費現象勇敢地起來制止,盡力減少浪費。
    5.做節(jié)約宣傳員,向家人,親戚,朋友宣傳浪費的可怕后果。
    6.不偏食,不挑食。
    7.到飯店吃飯時,點飯點菜不浪費,若有剩余的'要盡量帶回家。
    8.積極監(jiān)督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及時制止浪費糧食的現象。
    節(jié)約糧食教育教案篇十一
    認識常見的蔬菜,能說出它們的名稱。
    知道去菜市場、超市認識各種蔬菜;并通過繪畫等方式了解蔬菜被食用的部分。
    了解簡單的蔬菜做法,養(yǎng)成不挑食,多吃蔬菜的好習慣。
    認識常見的蔬菜,能說出它們的名稱。
    了解蔬菜被食的部分。
    導入。
    “民以食為天”。蔬菜是人們日常飲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能給人體補充各種營養(yǎng),包括許多微量元素。
    新課。
    老師帶來了一些蔬菜寶貝,你認識這些蔬菜寶寶嗎?你喜歡吃哪一種蔬菜?(逐一出示圖片)。
    這些蔬菜中可以食用的部分是哪里?
    提示:根、莖、葉、花、果實。
    讓學生動手繪制蔬菜圖片,并說一說它的食用部分。
    觀看課件。
    教學生制作簡單的蔬菜沙拉。
    學生當小記者現場采訪(師:布置采訪任務,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到蔬菜的重要性)。
    總結。
    健康的身體與飲食密不可分,要均衡營養(yǎng),不要挑食。
    節(jié)約糧食教育教案篇十二
    1、使幼兒了解糧食的生長過程。
    2、讓幼兒明白糧食來之不易,要珍惜糧食。
    儒靈童教材。
    一、活動導入。
    1、帶領幼兒隨著儒靈童歌曲做律動。
    2、帶領幼兒向孔夫子行三鞠躬禮儀。
    二、新授課程。
    1、"聽"故事提問導入:小朋友,你們見過螞蟻窩嗎?為什么萌萌被抬進螞蟻窩?請聽故事《小螞蟻的倉庫》。
    2、安靜聽《儒靈童》故事,情境導入。
    教師提問:小螞蟻的倉庫怎么會有那么多好吃的?
    故事總結:萌萌吃東西的時候總會把食物浪費,小螞蟻把萌萌丟下的食物抬回了家。當萌萌來到螞蟻倉庫后,羞愧極了,知道糧食來之不易,浪費是可恥的行為。小朋友,老師相信你們都是珍惜糧食的好孩子。
    3、"看"動畫提問導入:你們知道我們做飯的大米是從哪里來的?
    4、認真看《儒靈童》動畫,啟發(fā)思考,教師提出如下問題:
    (1)大米的生長過程是怎樣的?
    (2)為什么說農民伯伯種糧食很辛苦?
    (3)小朋友們今后你會怎樣珍惜糧食?
    5、幼兒有疑問可再次觀看動畫,老師根據本班級幼兒共性特征及個體差異,對動畫進行暫?;虿シ牛Y合劇情節(jié)點,在幼兒已有經驗上進行選擇性互動提問教學。
    教師總結:小朋友們,農民伯伯種糧食非常辛苦,從播種到鋤草、施肥、收割,不知灑下了多少汗水。曬黑了臉,累彎了腰,兩手磨出了厚厚的老繭,才能收獲糧食,我們要做珍惜糧食的好孩子,不能浪費。
    三、圖譜演示,判斷對錯教師出示兩張圖片讓幼兒判斷對錯。
    教師看圖總結:小朋友們,糧食來之不易,我們吃飯時要把碗里米飯吃干凈,不掉桌上和地上,圖中的寶寶吃飯時把米粒撒了一桌子,既不講衛(wèi)生又浪費,讓我們一起做個愛干凈不浪費的好孩子。
    四、游戲互動,鞏固主題名稱:小雞吃米粒準備:一些廢舊的紙揉成的紙團,幾個紙箱或者塑料桶規(guī)則:教師請幾位小朋友變身為小雞"吃地上的米粒",伸出雙手的食指和拇指做小雞狀。每次只可以用手夾一粒米粒,然后把"吃"到米粒迅速的放到紙箱或塑料桶里??凑l把地上的米粒"吃"得又快又干凈,給與獎勵。
    五、活動延伸,主題內化。
    (1)帶領幼兒誦讀《弟子規(guī)》經典。
    (2)教師可在日常幼兒吃飯的時侯提醒幼兒不要浪費食物。
    (3)和家長聯系,習慣養(yǎng)成延續(xù)至家庭中落實。
    求助,改變自己,構造新的朋友圈。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吧。
    節(jié)約糧食教育教案篇十三
    現在的幼兒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都非常優(yōu)越,加之受社會上大吃大喝、鋪張浪費等壞風氣的影響,在幼兒園里幼兒挑食、剩飯的現象十分普遍。針對這種情況,我設計了“愛惜糧食,文明就餐”這一主題活動。目的是讓幼兒了解糧食來之不易,體驗成人勞動的艱辛,養(yǎng)成不挑食、不浪費、愛惜每一粒糧食的良好習慣。
    1、理解農民伯伯勞動的辛苦,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2、愛惜糧食,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一、通過古詩導入活動。
    教師通過觀看課件唐詩《憫農》引出愛惜糧食的主題。
    二、初步了解糧食的來歷,體會糧食的來之不易。
    1、認識水稻和麥子。
    教師:今天,老師從農民伯伯那里請來了兩位客人,猜猜他們是誰?出示圖片教師:我們請這兩位朋友給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紹。
    水稻:小朋友,你們好!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們吃的白米飯是由我做成的。麥子: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麥子,白白的饅頭是用我做成的。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嗎?”——糧食。
    2、出示圖片,讓幼兒初步了解糧食的來歷,體會糧食的來之不易。
    教師:糧食有許多話想對你們說,你們想聽嗎?請水稻先來說一說吧!
    (1)“小朋友,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飯,而“我”是一顆普通的米粒。小朋友們,你們可知道我是怎樣誕生的嗎?”
    (2)你們看,農民們在做什么?仔細觀察他們是怎樣插秧的。(農民阿姨雙腳整天泡在冷水中,彎著腰,時間長了,真是腰酸背痛。)。
    (3)禾苗在農民伯伯的精心養(yǎng)護下,漸漸長高了,為了讓莊稼長得更加茁壯,農民伯伯要做什么?(鋤草、施肥、噴灑農藥、引水澆灌)。
    經過半年多時間的辛勤勞動,莊稼成熟了、農民還要做些什么?(農民們要把稻子割下來,捆成捆兒,運到地頭,再經過脫粒,碾去稻殼等許多的工序,才能加工成我們現在吃的大米。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說我來的容易嗎?為什么不容易?
    小結:為了種出一粒糧食,農民們不怕風吹日曬雨淋,不怕勞累,灑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我才能誕生!”
    教師:下面請小麥來和大家說一說。
    小朋友,你知道我能做成哪些食品嗎?(據幼兒所答出示饅頭、面包、包子、油條、面條、餃子等食品的圖片。)。
    小結:用餐時我們一定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不浪費糧食,能吃多少盛多少,不掉飯,不倒飯。
    4、通過動畫故事和幼兒一起探討如何愛惜糧食。
    教師:讓我們看看小動物們是怎么對待糧食的。觀看故事。
    每個問題幼兒回答完后,通過視頻驗證小結。
    三、游戲《我愛吃》加深幼兒對各種主食的熟悉和了解,激發(fā)幼兒的食欲,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教師講解游戲規(guī)則:幼兒圍成一個圓圈,請3—4個幼兒在圈里邊唱邊表演。唱到最后一句時,走到一個朋友面前,邊拍手邊說:“嘿嘿,猜猜我想吃什么?要求對方說出一種主食名稱。依次交換游戲人,游戲重新開始。
    邀請班上的值日生輪流當“小小檢查員”。每餐之后檢查幼兒的餐具是否還有剩飯剩菜?督促幼兒愛惜糧食。
    1、不論在家進餐還是外出就餐,家長給孩子的飯菜要適量。也可以在尊重孩子意見的前提下,給孩子適量的飯菜。
    2、家長可利用假期,帶孩子郊游。并給孩子介紹農作物的種植知識,使孩子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從而養(yǎng)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
    如果幼兒因為身體不適或飯量小,吃不下那么多飯菜時,幼兒可以提前跟老師說明情況,使老師在進餐前就能將多出的飯菜放回,以免造成浪費。
    我們經常發(fā)現:每天,幼兒園都要倒掉一些剩菜剩飯。因此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來引導我們的孩子們從小養(yǎng)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那糧食是從哪里來的呢?小朋友們都知道“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那我們小朋友應該怎么樣愛惜糧食呢?小朋友們的回答豐富多彩——“把老師盛飯菜都吃光”、“要吃的干凈,不浪費”、“看到別的小朋友沒有吃光,要提醒他們吃光”等等。最后大家一起朗誦了古詩《憫農》來告知自己“糧食來之不易,要從小愛惜糧食”,——“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節(jié)約糧食教育教案篇十四
    認知:
    1、知道糧食與人民生活、國家建設有密切關系,用處很大。
    2、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3、懂得要愛惜糧食。
    情感:
    1、對糧食有愛惜之感。
    2、對浪費糧食的現象感到不滿。
    行為:
    1、愛惜糧食,愛惜食物,不浪費。
    2、愛護莊稼,不踐踏。
    一、實物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給大家?guī)韼孜缓门笥?,想不想見見他?
    2、歡迎他們和大家見面。我們請這幾位朋友給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紹。
    水稻: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們吃的白米飯是由我做成的。
    麥子: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麥子,白白的饅頭是用我做成的。
    玉米:我是胖胖的玉米,小朋友們一定都喜歡我吧!我愿和小朋友們一年四季在一起。
    3、同學們,你們喜歡這三位朋友嗎?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糧食。
    板書:糧食。
    二、糧食來之不易。
    1、糧食今天有許多許多心里話想對同學們說,你們想聽嗎?
    讓我們先請水稻來說一說吧!
    你們看,農民們在做什么?仔細觀察他們是怎樣插秧的。(農民阿姨雙腳整天泡在冷水中,彎著腰,時間長了,真是腰酸背痛。)。
    禾苗在農民伯伯的精心護養(yǎng)下,漸漸長高了,為了讓莊稼長得更加茁壯,農民伯伯要做什么?(鋤草、施肥、噴灑農藥、引水澆灌)。
    經過半年多時間的辛勤勞動,莊稼成熟了、農民還要做些什么?(農民們要把稻子割下來,捆成捆兒,運到地頭,再經過脫粒,碾去稻殼等許多的工序,才能加工成我們現在吃的大米。)。
    師:好,我們謝謝水稻先生的精彩表演,下面請小麥女士來說一下吧!
    (2)同學們,你知道我能做成哪些食品嗎?(據學生所答出示饅頭、面包、包子、油條、面條、餃子等食品的圖片。)。
    小麥女士:好,大家說得太好了。下面我要帶大家去看一看面包是怎么來的?
    小麥女士:這么多的好吃的都是糧食做成的,糧食與我們的關系十分密切。大家一定要切記:“糧食來得不易,千萬不要浪費?!?BR>    師:讓我們感謝小麥女士的精彩演說。玉米小姐也想來說一說。
    小結:為了種出一粒粒的糧食,農民們不怕風吹日曬雨淋,不怕勞累,灑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正如我們所學的古詩《憫農》講的那樣,誰會背誦請舉手。
    三、怎樣愛惜糧食。
    (1)請你對辛勤種田的農民伯伯、農民阿姨講一講你是怎樣對待糧食的。
    (2)糧食聽到同學們說要愛惜他們,非常高興,還有話對同學們說,我們來聽一聽。
    (3)師問:如果我們都來把糧食當成寶,節(jié)約每一粒米,會怎樣呢?跟老師一起算一算。
    如果我們每位同學每天節(jié)約一粒米,一年節(jié)約多少粒米?(365粒米)。
    如果我們全班45位同學每人每天節(jié)約一粒米,一年節(jié)約多少粒米?(約16425粒米)。
    如果我們全國12億人口每人每天節(jié)約一粒米,一年節(jié)約多少粒米?
    四、聯系實際,指導行為。
    1、討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愛惜糧食?
    小結:愛惜糧食要從自己做起,要做到不撒、不剩、不扔。
    2、我們一起來讀讀這首小兒歌。
    粒粒糧食要愛惜,糧食與我最親密,來得實在不容易,缺少糧食出問題,積少成多了不起。
    3、為了讓全世界的人民都來愛惜糧食,規(guī)定每年的10月16日為“世界糧食日”。同學們,讓我們每個小公民都應該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愛惜每一粒糧食。
    節(jié)約糧食教育教案篇十五
    1、使幼兒了解糧食的生長過程。
    2、讓幼兒明白糧食來之不易,要愛惜糧食。
    儒靈童教材。
    一、活動導入:
    1、帶領幼兒隨著儒靈童歌曲做律動。
    2、帶領幼兒向孔夫子行三鞠躬禮儀。
    二、新授課程。
    1、"聽"故事提問導入:小朋友,你們見過螞蟻窩嗎?為什么萌萌被抬進螞蟻窩?請聽故事《小螞蟻的倉庫》。
    2、安靜聽《儒靈童》故事,情境導入。
    教師提問:小螞蟻的倉庫怎么會有那么多好吃的?
    故事總結:萌萌吃東西的時候總會把食物浪費,小螞蟻把萌萌丟下的食物抬回了家。當萌萌來到螞蟻倉庫后,羞愧極了,知道糧食來之不易,浪費是可恥的行為。小朋友,老師相信你們都是珍惜糧食的好孩子。
    3、"看"動畫提問導入:你們知道我們做飯的大米是從哪里來的?
    4、認真看《儒靈童》動畫,啟發(fā)思考,教師提出如下問題:
    (1)大米的生長過程是怎樣的?
    (2)為什么說農民伯伯種糧食很辛苦?
    (3)小朋友們今后你會怎樣珍惜糧食?
    5、幼兒有疑問可再次觀看動畫,老師根據本班級幼兒共性特征及個體差異,對動畫進行暫?;虿シ?,結合劇情節(jié)點,在幼兒已有經驗上進行選擇性互動提問教學。
    教師總結:小朋友們,農民伯伯種糧食非常辛苦,從播種到鋤草、施肥、收割,不知灑下了多少汗水。曬黑了臉,累彎了腰,兩手磨出了厚厚的老繭,才能收獲糧食,我們要做珍惜糧食的好孩子,不能浪費。
    三、圖譜演示,判斷對錯教師出示兩張圖片讓幼兒判斷對錯。
    教師看圖總結:小朋友們,糧食來之不易,我們吃飯時要把碗里米飯吃干凈,不掉桌上和地上,圖中的寶寶吃飯時把米粒撒了一桌子,既不講衛(wèi)生又浪費,讓我們一起做個愛干凈不浪費的好孩子。
    四、游戲互動,鞏固主題名稱。
    小雞吃米粒。
    準備:一些廢舊的紙揉成的紙團,幾個紙箱或者塑料桶。
    規(guī)則:教師請幾位小朋友變身為小雞"吃地上的米粒",伸出雙手的食指和拇指做小雞狀。每次只可以用手夾一粒米粒,然后把"吃"到米粒迅速的放到紙箱或塑料桶里??凑l把地上的米粒"吃"得又快又干凈,給與獎勵。
    五、活動延伸,主題內化。
    (1)帶領幼兒誦讀《弟子規(guī)》經典。
    (2)教師可在日常幼兒吃飯的時侯提醒幼兒不要浪費食物。
    (3)和家長聯系,習慣養(yǎng)成延續(xù)至家庭中落實。
    節(jié)約糧食教育教案篇十六
    展示袁隆平爺爺的照片,引發(fā)小朋友的討論。
    1、教師提問:大家知道他是誰嗎?有沒有人知道他的故事?
    2、教師講解袁爺爺的故事。
    對于以土地謀生的中國人來說,在六七十年代忍饑挨餓是常態(tài),家里沒有米下鍋而餓得頭暈眼花的情況,每天都在發(fā)生。而年少時的袁隆平爺爺看到這番景象意識到,中國要強大,必須讓老百姓填飽肚子。
    農業(yè),是重中之重!于是他立志要改變現狀,讓所有人都有飯吃。在他的努力下,我國雜交水稻技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水稻產量不斷提高,所以我們都能吃飽飯。
    3、請幼兒組織語言,獨立講述袁爺爺的故事。
    幼兒可以跟自己的爺爺奶奶們聊一聊,問問他們小時候的生活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