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樹郭橐駝傳語文教案(熱門17篇)

字號:

    一個好的教案應該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并培養(yǎng)他們的綜合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在編寫教案時,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教案的編寫需要借鑒其他優(yōu)秀教師的經驗和教學資源。
    種樹郭橐駝傳語文教案篇一
    文本。
    譯文。
    原文。
    文本。
    郭橐駝其人,不知原名什么。他患有傴僂病,行走時背脊高起,臉朝下,就像駱駝,所以鄉(xiāng)里人給他取了個“駝”的外號。橐駝聽到后說:“很好啊,給我取這個名字挺恰當?!庇谑撬餍苑艞壛嗽?,也自稱橐駝。他的家鄉(xiāng)叫豐樂鄉(xiāng),在長安城西邊。郭橐駝以種樹為職業(yè),長安城的富豪人家為了種植花木以供玩賞,還有那些以種植果樹出賣水果為生的人,都爭著接他到家中供養(yǎng)。大家看到橐駝所種,或者移植的樹,沒有不成活的,而且長得高大茂盛,果實結得又早又多。別的種樹人即使暗中觀察模仿,也沒有誰能比得上。
    郭橐駝,不知始何名,病僂,隆然伏行,有類橐駝者,故鄉(xiāng)人號之“駝”。駝聞之曰:“甚善,名我固當?!币蛏崞涿?,亦自謂“橐駝”云。其鄉(xiāng)曰豐樂鄉(xiāng),在長安西。駝業(yè)種樹,凡長安豪家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yǎng)。視駝所種樹,或遷徙,無不活,且碩茂,蚤實以蕃。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人問他,他回答說:“我郭橐駝并沒有能使樹木活得久、生長快的訣竅,只是能順應樹木的天性,讓它盡性生長罷了。大凡種植樹木的特點是:樹根要舒展,培土要均勻,根上帶舊土,筑土要緊密。這樣做了之后,就不要再去動它,也不必擔心它,種好以后離開時可以頭也不回。栽種時就像撫育子女一樣細心,種完后就像丟棄它那樣不管。那么它的天性就得到了保全,從而按它的本性生長。所以我只不過不妨害它的生長罷了,并沒有能使它長得高大茂盛的訣竅,只不過不壓制耗損它的果實罷了,也并沒有能使果實結得又早又多的訣竅。別的種樹人卻不是這樣,種樹時樹根卷曲,又換上新土;培土不是過分就是不夠。如果有與這做法不同的,又愛得太深,憂得太多,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離開之后又回頭去看看。更過分的做法是抓破樹皮來驗查它是死是活,搖動樹干來觀察栽土是松是緊,這樣就日益背離它的天性了。這雖說是愛它,實際上是害它,雖說是擔心它,實際上是與他為敵。所以他們都比不上我,其實,我又有什么特殊能耐呢?”
    有問之,對曰;“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茍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殷,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共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為哉!”
    2001/12/01。
    文本。
    譯文。
    原文。
    文本。
    問的人說:“把你種樹的方法,轉用到作官治民上,可以嗎?”橐駝說:“我只知道種樹而已,作官治民不是我的職業(yè)。但是我住在鄉(xiāng)里,看見那些當官的喜歡不斷地發(fā)號施令,好像很憐愛百姓,結果卻給百姓帶來災難。早早晚晚那些小吏跑來大喊:‘長官命令:催促你們耕地,勉勵你們種植,督促你們收割,早些繅你們的絲,早些織你們的布,養(yǎng)好你們的小孩,喂大你們的雞、豬。’一會兒打鼓招聚大家,一會兒鼓梆召集大家,我們這些小百姓放下飯碗去招待那些小吏都忙不過來,又怎能使我們人丁興旺,人心安定呢?所以我們既這樣困苦,又這樣疲勞。如果我說的這些切中事實,它與我的同行種樹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問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駝曰:“我知種樹而已,官理非吾業(yè)也。然吾居鄉(xiāng),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旦暮吏來而呼曰:‘官命促爾耕,勖爾植,督爾獲,蚤繅而緒,蚤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Q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故病且怠。若是,則與吾業(yè)者其亦有類乎?”
    問的人說;“真好?。∵@不是很好嗎?我問種樹,卻得到了治民的方法?!庇谑牵野堰@件事記載下來,作為官吏們的鑒戒。
    問者嘻曰:“不亦善夫!吾問養(yǎng)樹,得養(yǎng)人術。”傳其事以為官戒也。
    2001/12/01。
    種樹郭橐駝傳語文教案篇二
    一、學習目標:
    1、學習本文的諷喻性特點,理解作者的“養(yǎng)人術”;
    2、掌握“瘺”等18個文言實詞,歸納“雖”、“因”、“且”、“焉”四個文言虛詞的用法。
    3、背誦3、4段。
    二、教學設想:
    1、方法:學生自讀與教師導讀相結合。
    2、重點與難點:本文寓意及關鍵字詞。
    3、課時: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作者及有關內容,學生初讀課文。
    教學步驟及內容:
    二、投影學習目標(見上)。
    三、簡介作者及有關內容。
    1、學生讀課文題注2、學生補充3、教師的補充。
    柳宗元是著名的散文家、詩人,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另一位領袖人物。他提出的“文以明道”的文學主張,對當時的“古文運動”起了重要的指導作用。他的許多作品,體現(xiàn)了這個主張,為當時散文的寫作樹立了榜樣,我國散文史上,他的貢獻是很大的。創(chuàng)建的作品所達的思想高度和藝術,是超過韓愈的。
    柳宗元的詩文具佳,就散文說,形式多樣化,論文(《答韋中立論師道書》等論文八書)、傳記(《段太尉逸事狀》、《童區(qū)寄傳》等)、寓言(《三戒》、《傳》、《羆說》等)、山水游記(《永州八記》)都很出色。文章“精裁密致,璨若珠貝”,達到了他那個時代的最高峰。柳宗元的作品,由劉禹錫整理編成《柳河東集》,劉并作了序。
    四、題解。1、體裁2、針對性。
    五、教師范讀全文(或放錄音),學生思考:作者把一個什么道理寄寓于了個什么故事?
    六、學生借助注釋,自讀課文,個別答疑。
    七、布置作業(yè):熟讀全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提導誦讀。
    教學過程及內容:
    一、指導誦讀第一段。
    1、學生質疑。
    2、教師強調應掌握的字詞:瘺、信、類、固當、名(為……起名,動詞)。
    3、指名學生口譯第一段。
    4、提問(1)本段傳什么?(介紹人物身世)。
    (2)介紹身世側重介紹名字,“駝”并不雅,為何駝要自稱?(豁達――身殘而自信)。
    (3)駝自信什么?
    二、學習第二段:1、學生質疑。
    2、教師提問重點字詞:業(yè)(以……為業(yè),意動用法)。
    3、學生口譯,師生共同訂正。
    4、提問:(1)駝種樹本領如何,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a、際遇――爭迎取養(yǎng)b、全面――兩種人均能滿足;c、高超――不怕“移徒”,d、他植者莫能如也)。
    (2)本段寫駝種樹本領全面高超,是種樹行家,用了什么方法?
    (側重于側面描寫)。
    三、指導學生誦讀第三段。
    1、指名學生閱讀。
    2、學生質疑。
    3、教師就字詞句提問并強調:
    (1)蕃、植、本、舒、顧、抑、耗、思、離、憐、卒。
    不抑耗其實而已。
    (2)。
    雖曰憂之,其實仇之。
    (3)句式:a、故不我若也(賓語前置)。
    b、吾又何能為哉(賓語前置)。
    4、提問:(1)郭橐駝總結的種樹方法是什么?他認為種過錯后應采取什么態(tài)度?他對自己取得的成績是如何評價的?(看《教師教學用書》)。
    (2)其他種樹的人往往怎樣做?結果如何?
    (3)本段用了什么方法傳駝?(對比、映襯)。
    (4)本段分幾層意思?(討論)。
    板書(或投影)。
    三、駝談種樹經驗。
    總括分述。
    1、木之性(理論說明)。
    2、種植方法(實踐總結)。
    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3、順其自然(議論)對比映襯。
    4、他植者違返(反面申述)。
    5、種樹之術,并不高深(自謙明理)。
    5、指名學生背誦第三段。
    四、布置作業(yè):完成文后練習三、四題。
    第三課時。
    要點:學習第四、五段并總結全文。
    教學過程及內容:
    一、檢查練習三、四題,完成第五題。
    二、學習第四段,指導背誦。
    1、字詞:勖爾植(勉勵)早繅而緒(而通“爾”。絲的頭緒)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使……繁衍)故病且怠(懈?。?BR>    2、學生翻譯,師生訂正。
    3、提問討論:
    (1)“問者”問“養(yǎng)樹”后,提出了怎樣的建議?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2)駝是怎樣評價,描述官吏煩令擾民的?
    (禍――呼、鼓、聚、擊、召,參看《教學用書》)。
    (3)“養(yǎng)樹”和“養(yǎng)人”有何相通之處?
    投影:
    根拳而土易雖曰愛之,促爾耕。
    旦視而暮撫其實害之;勖爾植。
    已去而復顧雖曰憂之,督爾獲。
    爪其膚以驗其實仇之。早繅而緒。
    搖其本以觀早織而縷。
    字則幼孩。
    遂而雞豚。
    勤慮害樹繁政擾民。
    (注:中間用紅色筆)。
    4、指名學生背誦第四段。
    三、學習第五段。
    1、指明學生翻譯本段,師生訂正。
    2、提問:作者寫此文的用意何在?(傳其事以為官戒)。
    四、總結全文。
    1、指明學生歸納主題:本文講……(順民之性以養(yǎng)民的治道)。
    2、怎么明理,用了什么方法?(寫作特點歸納)。
    (1)對比與映襯。
    (2)婉約而多諷(板書)。
    教師小結:
    本文主旨是講順民之性以養(yǎng)民治道,但文章卻不是進行理論上的辨證,而是巧妙地通過給郭橐駝立傳,通過駝介紹養(yǎng)樹的經驗,再把養(yǎng)樹之道“移之官理”,巧妙地把“養(yǎng)樹”與“養(yǎng)民”聯(lián)系起來,形象而又充分地表達了自己的理想。
    五、布置作業(yè):閱讀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記》。
    附板書設計(或投影)。
    養(yǎng)樹之道――移之官理。
    對郭橐駝:順木之天順民之性以養(yǎng)民映。
    比以至其性襯。
    他植者:勤慮害樹(害之、仇之)繁政擾民。
    種樹郭橐駝傳語文教案篇三
    古時候,有一個人姓郭,有些駝背,人稱“郭橐駝”。雖然其貌不揚,但種樹很有經驗。凡是他種的樹,即便是移栽的,也無不枝繁葉茂。于是,賣果的人和當?shù)氐母蝗私ㄔ煊瓮娴膱鏊模颊埶シN樹。許多人很是羨慕,更有許多人偷偷地學他,但總是達不到他種樹的水平。
    如此為官與種樹,在今天似乎也沒有什么變化。
    如果說當官和種樹有類似的道理,那么我們教育孩子是不是也是這個道理呢?
    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雖是一篇帶有寓言性的傳記作品。但其中心議題是在揭露時政的弊端,論述為官治民的道理。由種樹的經驗形象地引出當官治民的道理,從而呼吁當政者改變那些為創(chuàng)造所謂的政績而擾民的作風,規(guī)勸他們因勢利導地管理百姓。
    對于我們來說,讀《種樹郭橐駝傳》,悟道的更應當是:對孩子不要“好煩其令”;對人對己對事不要揠苗助長勉為其難。
    種樹郭橐駝傳語文教案篇四
    三、郭橐駝其道:新聞發(fā)布會(對比論證)
    四、郭橐駝其理:類比論證
    五、柳宗元其文:藝術性
    深受莊子的影響,有所創(chuàng)見:塑造形象、深刻思想
    制造懸念和細筆刻畫
    學習目標:
    1.語言建構與運用:梳理文意,積累文言實詞、虛詞、用法的知識
    2.思維發(fā)展與品質:梳理文章的文脈,感受融敘事說理的特點
    3.文化傳承與理解:理解借傳記說理的方式,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針對性,把握其中承載的文化理念,增進對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
    4.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理解深刻的道理,賞鑒對舉、類比的說理方式
    柳宗元名句pk賽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xiāng)。
    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
    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
    默讀1-2段填寫表格
    姓名:郭某某
    患病:僂
    樣子:隆然伏行,有類橐駝者
    外號:駝
    自號:郭橐駝
    籍貫:長安豐樂鄉(xiāng)
    職業(yè):種樹
    社會認可度:大師(爭著迎接雇傭他)
    技術特長:種樹或移徙,無不活;且碩茂,早實以蕃;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
    默讀第3段,你替郭橐駝梳理歸納回答問者的問題
    有問之
    對曰:
    01我為什么好?
    栽,順天性: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天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管,全天性: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栽好后要像丟棄,不害其長,不抑耗其實)
    對比論證:
    種植的當與不當進行對比,句式富于變化。寫橐駝種樹,用的是整齊的排比句,而寫他植者之種樹不當,則用散句來表示,文章顯得錯落有致。
    管理的善與不善進行對比。
    02其他人為什么不如我?
    栽,違天性: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
    管,害天性:愛之太恩,憂之太勤,爪其膚,搖其本,其實害之,其實仇之
    問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問者:滿意!吾問養(yǎng)樹,得養(yǎng)人術
    柳宗元:傳其事以為官戒。
    下半篇的治民之理是上半篇種樹之道的類比和引申。
    01深受莊子的影響,有所創(chuàng)見
    塑造形象:柳宗元塑造的郭橐駝形象,讓我們看到他受《莊子》形象的深刻影響?!肚f子》書中所描繪的人物,有的具有畸形殘疾,如失去單足或雙足的人,怪物支離疏;有的則具有特異技能,如善解牛的庖丁,運斤成風的匠人,承蜩的佝僂丈人等。郭橐駝具有兩種特點,既有殘疾,又有特異技能。
    深刻思想:郭橐駝,欣然接受橐駝的嘲諷,種植樹木的過程,順乎自然天性,體現(xiàn)了老莊學派順乎自然思想,名為外物,不影響實質。柳宗元對其思想的創(chuàng)見之處在于,順其自然的基礎上,加入做有效的管理。
    02制造懸念和細筆刻畫
    制造懸念:第二段先介紹郭橐駝的特點,技術特長,然后在結尾處,布置了一個懸念“即“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激發(fā)讀者閱讀興趣,渴望知道他的訣竅。直到下面段落的詳細介紹,才讓我們豁然開朗。
    讀者從這兒必然急于想知道郭橐駝種樹到底有什么訣竅。而下文卻講的是極其平凡而實際卻很難做到的道理:“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笨梢姽⒉徊厮剑恰八舱摺钡男摒B(yǎng)水平和掌握規(guī)律的深度太不夠了。從這里,作者已暗示給我們一個道理,即“無為而治”并不等于撒手不管或放任自流。這個道理從下面兩大段完全可以得到證明。
    細筆刻畫:用鋪陳的手法,把“吏治不善”的種種表現(xiàn)加以集中,加以典型化,且有言有行,刻畫細致入微,入木三分。
    官吏呵斥驅使,“官命促爾耕,勖爾植,督爾獲,早繅而緒,早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比齻€“爾”,四個“而”和七個動詞,,把把俗吏來鄉(xiāng),雞犬不寧的景象描繪得淋漓盡致。
    教師總結:
    真正的養(yǎng)人術:良好的動機(真善美)正確的知識(知天性)管理要到位(全天性)。百姓最需要的是什么?是“養(yǎng)”,是根據(jù)其自然天性的“養(yǎng)”,是在行動上真正地做到為民好,而不是停留在嘴上。這和柳宗元的尊重自然規(guī)律,倡導人事的思想一脈相承。
    種樹郭橐駝傳語文教案篇五
    1、學習本文的諷喻性特點,理解作者的“養(yǎng)人術”。
    2、掌握“術”等18個文言實詞,歸納“雖”、“因”、“且”、“焉”四個文言虛詞的法。
    3.類比的寫法,對比的手法。
    [教學重點]。
    文言基礎知識及本文寓意。
    [教學難點]。
    理解郭橐駝這一人物形象。
    [教學時數(shù)]2課時。
    [課型]散文鑒賞。
    [教學方法]誦讀、質疑、探究法。
    [教具]多媒體設備。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古人勤于植樹,樹木造福于古人。因而激發(fā)了歷代文人墨客的詩意,他們常對喜愛的樹題詩吟詠。東晉陶淵明在歸隱后就專門在房門前種了五棵柳樹,曾留下“縈縈窗下蘭,密密堂前柳”的詩句。唐代詩人杜甫因戰(zhàn)亂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時,向駐地熟人要桃樹苗,“奉氣桃栽一百根,春前為送浣花溪”就是生動的寫照。素有“柳癡”稱呼的柳宗元,被貶柳州刺史后,在柳州沿岸種了很多樹,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種樹柳江邊”的說法。他的散文《種樹郭橐駝傳》不僅對指導種樹有較高的科學價值,而且還有極強的諷喻意義。
    二、寫作背景介紹ppt。
    了解作者:
    簡介作者及有關內容。
    種樹郭橐駝傳語文教案篇六
    王卓:(講劉禹錫《石頭城》,講得比較好?!吧絿蕠茉庠?,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西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鐵皮鼓:王卓同學講得很好!不過我要問大家一個問題:什么叫女墻?
    學生:(議論紛紛,無人能答)。
    鐵皮鼓:我現(xiàn)在給出三個說法,大家判斷是哪一個。一,宮墻,二,矮墻,三,女貞樹組成的樹墻。
    學生:(說三種的都有)。
    鐵皮鼓:呵呵,大家講詩歌,首先要弄明白字面的意思。如果我坐在下面聽課,我就要問講詩的同學啊?可見以后備詩歌的時候一定要搞清楚。
    學生:到底是哪一個?
    鐵皮鼓:我不說,留下個懸念。大家自行解決這個問題。今天我感冒了,多發(fā)言嗓子痛,所以我想這兩節(jié)課我不講交給大家好不好?(有說好,有說不好)這畢竟是自讀課文啊!具備辦法是這樣的,第一節(jié)課大家預習,第二節(jié)課每組派一個代表上來講課文。第一組主要解決一二段的問題,第二組主要解決三段的問題,第三組主要解決四五段的問題,每組同學都要鉆研全文,在此基礎上有所側重。然后每一組派一個代表上來講本組重點研究的段落,至少必須翻譯一遍,然后同學們自由提問,由這個代表進行解答,如果回答不上來,本組的其他同學可以幫忙。自由提問完畢,我還要問每個代表三個問題,當然,還可以附加其他問題,那不算在評判標準之內。那一個代表獲得第一,說明哪一組同學鉆研得比較認真,這次就不用再書面翻譯全文了,其他兩組就必須翻譯全文。好,現(xiàn)在開始,可以把譯文書拿出來鉆研,但是上臺講的時候不允許帶譯文書。
    (學生獨立鉆研,自由討論,老師巡回解決學生提出的個別問題,王卓和金薇追問“女墻”的意思,我拒絕回答)。
    第二課時。
    (課間做眼保健操時,三班被扣了0.1分,但是過了一會兒,檢查的人又來了,擦掉了4.9,成5分)。
    鐵皮鼓:我在你們這個年齡的時候也比較搗。
    學生一:“搗”是什么意思?
    學生二:就是頑皮唄!
    鐵皮鼓:好,閑話休敘,言歸正傳,現(xiàn)在大家先把各組的代表選上來。
    (學生選代表,一組選嚴忠孝,二組選楊曉梅,三組選趙瑞雪)。
    嚴忠孝:(略,把第一二段很好地翻譯出來了)。
    楊曉梅:我想問一個問題,“隆然伏行”中有個什么用法?
    嚴忠孝:這句的意思是說他聳起脊背彎著腰走路,沒有什么特別用法啊?
    楊曉梅:不對。伏是動詞,在這兒做狀語。(按:楊曉梅這一說是有問題的,但我當時沒反應過來,沒有及時糾正,只能留在下一課了)。
    嚴忠孝:他要寫這個人,自然先要交待啊?
    付銳:不對,他完全可以不寫呀?可以直接從第二段開始寫!
    金薇:(一組的,幫忙)題目是《種樹郭橐駝傳》,既然是傳記,肯定先要交待人物的姓名來歷了,這有什么奇怪的?!
    鐵皮鼓:我插一句,這是一篇傳記嗎?
    (學生議論紛紛)。
    金薇:這是一篇寓言體的傳記!(按:這是書上注釋里有的,但是我在上課之前居然沒有看到,備課不到位)。
    鐵皮鼓:那么這篇文章中的郭橐駝是否真有其人?
    學生:沒有!
    鐵皮鼓:付銳問得很好,既然沒有,是虛構的人物,為什么還要介紹姓名來歷?
    楊曉梅:(二組的)這篇文章根本就不是為他作傳,作者只是想借郭橐駝這個人種樹來說明治理百姓的道理!
    嚴忠孝:……(無法解釋)。
    黃泳:(二組的)用作動詞,命名!(大家哄笑,因為她實際上是在幫別人,她意識到了,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嚴忠孝:就是用作動詞。
    嚴忠孝:……(本組另外一個同學回答說是省略句,被其他同學否決)。
    鐵皮鼓:有沒有其他組的同學知道答案?
    楊曉梅:“豪富人”是中心詞,后面的部分好像是前面部分的定語。
    鐵皮鼓:非常不錯,很了不起!這個句子有些難度,是個標準的定語后置。我們以前舉過一個例子,“求人可使報秦者”,哦,對了,是在四班舉的例子,我忘了,這句的意思是想找一個能夠回復秦國的人,后面的部分是定語,修飾“人”。
    學生:有沒有什么標志啊!
    嚴忠孝:以……為業(yè)。
    鐵皮鼓:什么用法?
    嚴忠孝:意動用法。
    鐵皮鼓:不錯?,F(xiàn)在請第二組楊曉梅同學上臺!
    楊曉梅:(講第三段,非常清晰)。
    鐵皮鼓:你講得好清楚喲!大家有沒有什么問題要問她?
    汪洋:“故不我若也”怎么理解?
    楊曉梅:就是“故不若我也”,代詞做賓語,被前置了。
    楊曉梅:郭橐駝只是一個虛擬的人物,作者是借種樹來說明為官的道理,所以種樹方法對不對并不重要。
    金薇:怎么不重要?!既然論據(jù)是虛假的,那么論點也自然靠不住!
    楊曉梅:不是這樣的……。
    (雙方爭論不休,其他同學也參與進去)。
    鐵皮鼓:好了好了,聽我說幾句。我覺得楊曉梅說得有道理,這篇文章本來就是借種樹來說明道理的,重心在道理而不是種樹。如果這是介紹如何種樹的書,你這樣質疑是有道理的,但這不是說明文啊?而且更重要的是,大家都不懂種樹對不對?(大家哄笑,這一場爭論結束)。
    鐵皮鼓:我再問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去不復顧”你能再翻譯一下嗎?
    楊曉梅:(看書)離開了就不再回頭看。
    鐵皮鼓:但我聽你剛才翻譯所有的“去”都翻譯成“去了”呀?
    二組學生:口誤嘛!
    鐵皮鼓:第二個問題,“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這里的“以”是什么意思?
    楊曉梅:就是一天天地離去啊。(其他學生表示反對)。
    鐵皮鼓:“離”是“背離”的意思。“以”是什么用法?
    楊曉梅:……(答不出來)。
    鐵皮鼓:本組的誰來幫忙?
    黃泳:表修飾的。
    楊曉梅:能順木之天性以致其性焉爾!
    鐵皮鼓:好,非常正確,請坐。(學生熱烈鼓掌)現(xiàn)在請趙瑞雪同學上來講。
    趙瑞雪:我先翻譯一遍,然后再講重點要注意的問題。(趙瑞雪講得也非常精彩到位)。
    楊曉梅:(在趙瑞雪翻譯完后即刻提問)“則有吾業(yè)者其亦有類乎”這一句你的翻譯不對。
    (這一段爭論略,待我調查清楚后補上)。
    鐵皮鼓:好,先停一停,等趙瑞雪講完后再行提問。
    鐵皮鼓:說得有道理?,F(xiàn)在請同學們提問。
    學生一:請你把“理,非吾業(yè)也”再翻譯一遍。
    趙瑞雪:管理,不是我的職業(yè)。
    學生一:不對。管理,怎么可能是一種職業(yè)呢?
    (雙方開始爭論)。
    鐵皮鼓:好了好了,我來說幾句,我贊同趙瑞雪的翻譯。這句話當然也可以翻譯成“治理百姓,不是我的職業(yè)”或者“不是我的事”,不必拘泥。
    蘇暢:請問,“字”為什么要當養(yǎng)育講?(大家笑)。
    鐵皮鼓:說實話,這個問題我也回答不上來,大概要文字學家來回答,難為趙瑞雪了!(按:如果備課細致一些,是可以備到的)。
    魏銘江:“傳其事以為官戒也”的“傳”字,我聽你剛才翻譯成了“傳揚”,不對,這個應該是“記下”。
    趙瑞雪:(無以言對)。
    鐵皮鼓:“傳”字解釋為“傳揚”和“記下”都對,沒有本質的區(qū)別。
    余鑫:最后一段說,“嘻,不亦善夫”,問者為什么要笑呀?
    趙瑞雪:我還看到一個版本,說“問者笑曰”之類的,我比較喜歡現(xiàn)在的版本,他問種樹之道,連帶地知道了官理,當然很高興,所以要笑。
    (還爭論了幾句,但大家基本認可這種解釋,這時下課鈴響)。
    鐵皮鼓:好,今天就到這里,第一組的同學今晚翻譯,明天早上必須交上來!第二組和第三組同學明天繼續(xù)決戰(zhàn)!(教室里歡呼聲)。
    種樹郭橐駝傳語文教案篇七
    一、培養(yǎng)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閱讀文言文的習慣。
    二、了解封建統(tǒng)治者實行煩令造成擾民的社會弊端。
    三、學習運用對比、類比這兩種比較手法進行說理。
    煩令造成擾民的社會弊端。
    運用比較方法進行說理。
    二教時。
    一、導入。
    1、作家作品。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解(今山西運城西南解州鎮(zhèn))人,世稱柳河東。曾貶為永州司馬,后任柳州刺史,故又稱柳柳州。柳宗元和韓愈齊名,并稱“韓柳”,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與宋代的“三蘇”、歐、王、曾都以寫散文著稱,并稱“唐宋八大家”。有《柳河東集》。
    本文一篇寓言性傳記文,借“傳”立“說”,用種樹之道,說治民之理。人物形象郭橐駝是寓言中的虛構人物。為什么作者將他設計成生理上畸形的駝背人呢?可能受莊子的影響,《莊子·達生》中承蜩的佝僂丈人,就是生理駝背與技藝精巧集中于一身的人物。一個身軀“拳曲”的人對生物自然生長受到扭曲、傷害有切膚之痛,因而更能體會順應生物自然規(guī)律生長的可貴。
    二、教學。
    1、學習文言,疏通文意(可先完成本環(huán)節(jié),亦可與分析課文合起來,按自然段依次完成)。
    (一)掌握課文有關文言實詞、虛詞的釋義。
    (二)懂得課文中出現(xiàn)的文言現(xiàn)象(見附件)。
    (三)在以上基礎上理解文意。
    2、分析課文,學習比較(對比、類比)。
    第一自然段緊扣了題目中“郭橐駝”三個字,介紹主人公名字由來、形象特征。寫得生動有趣,引人入勝。
    第二自然段寫主人公的籍貫、職業(yè)、身份和技藝,緊扣題目“種樹”兩字,然后分三方面寫他精于種樹。首先,側面烘托:“凡長安豪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yǎng)。”然后,正面描敘主人公精于種樹:“視駝所種樹,或遷徙,無不活,且碩茂,早實以藩?!鼻鞍刖鋸娬{種樹或移栽樹沒有不成活的,隱含一個“壽”字;后半句強調種的樹高大茂盛,且果實結得早、多,隱含一個“孳”。這句直敘主人公種樹技藝之高明。又說明了“爭迎取養(yǎng)”的原因。最后以對比手段來反襯郭橐駝精于種樹:“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
    要求學生從本段中找出郭橐駝與“他植者”種樹技藝相對比的語句。教師幫助梳理、歸納。
    (板書)以種樹技藝進行對比:
    郭橐駝————(對比)————“他植者”
    所種樹,或遷徙,無不活,窺伺效慕,
    且碩茂,早實以藩莫能如。
    第二自然段結尾設置了一個懸念,即“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笔棺x者急于想知道郭橐駝到底有什么訣竅。
    第三自然段從郭橐駝與“他植者”種樹的態(tài)度方法的對比中,闡述種樹之道在于順天致性。緊承上文,采用對話形式展開。
    要求學生從本段中找出郭橐駝與“他植者”種樹態(tài)度和方法相對比的語句。教師幫助梳理、歸納。
    (板書)以種樹態(tài)度和方法進行對比:
    郭橐駝————(對比)———“他植者”
    “順木之天,以致其性”“木之性日以離”
    “舒”、“平”、“故”、“密”“拳”、“易”、“過”、“不及”
    “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愛之太殷,憂之太勤”
    通過這層層對比,闡述了郭橐駝的種樹經驗,突出“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重要性。主人公種樹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從而得到使木“壽且孳”的結果,與下段中寫到的官吏“好煩其令”,從而造成使人民“病且怠”的惡果,這兩者也是對比。因此這段的對比也為下文進行種樹與治民的類比作了充分的鋪墊。
    第四自然段以問者的口吻寫出“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然后,通過郭橐駝的答語,由養(yǎng)樹術推出養(yǎng)人術。他植者“種樹”與為官者“治民”如出一轍。
    要求學生從三、四兩段中找出他植者的“種樹”與為官者的“治民”相類比的語句。教師幫助梳理、歸納。
    (板書)以他植者的“種樹”與為官者的“治民”進行類比:
    他植者——(類比)——為官者。
    種樹馬馬虎虎不關心老百姓痛癢。
    “愛之太殷,憂之太勤”:“長人者好煩其令”:
    “旦視而暮撫”“爪其膚”“搖其本”。“旦暮吏來而呼”“鳴鼓”“擊木”。
    “木之性日以離”百姓在煩瑣政令下“病且怠”
    同樣,我們可以通過類比聯(lián)想從郭橐駝的養(yǎng)樹術推出為官者應采用的養(yǎng)人術。
    要求學生根據(jù)三段中郭橐駝的養(yǎng)樹術,參考四段為官者的“治民”推出做官者應采用的養(yǎng)人術。教師幫助梳理、歸納。
    (板書)從郭橐駝的養(yǎng)樹術推出為官者應采用的養(yǎng)人術:
    養(yǎng)樹術——(類比)——養(yǎng)人術。
    “順木之天,以致其性”順民之天,以致民之性。
    “其蒔也若子”要愛護老百姓。
    “其置也若棄”治國要讓老百姓休養(yǎng)生息。
    第五自然段通過問者之口,說寫本文的目的在于使當官者作為鑒戒。
    文章體現(xiàn)了柳宗元進步的“養(yǎng)民”的治國思想。
    運用比較,研討弊端。
    (一)柳宗元的《捕蛇者說》與《種樹郭橐駝傳》進行對比,認識暴政害民與惠政擾民同樣會造成民不聊生。
    (二)聯(lián)系張養(yǎng)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中“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本淅锏摹芭d,百姓苦”,理解封建社會的太平盛世百姓受壓迫受剝削的重要原因:煩令擾民。
    (三)認清封建統(tǒng)治階級打著愛民、恤民的幌子行擾民、傷民之實的虛偽面目。
    三、小結。
    1、比較說理可以分對比和類比兩種手法,對比是相對相反之比,類比是相同相似之比。
    2、苛政猛于虎,惠政也可比狼兇。
    3、郭橐駝的形象是“丑”與“真”的統(tǒng)一體。
    種樹郭橐駝傳語文教案篇八
    《猴子種樹》是一篇簡短的寓言故事,寫一只猴子因為沒有耐心不斷地拔掉快要成活的果樹,最終一事無成的事。全文共有9個自然段,課文情節(jié)曲折,語言生動,極富兒童情趣,適合兒童誦讀。教學中能通過各種方式的朗讀、表演,理解課文內容,感悟寓意。本課的教學要求是:
    1、知識與技能。認識“猴、梨、將、諺、櫻”,會寫“拔、耐、杜、短、將、鴉、梨”七個字及“拔掉、耐心、烏鴉、梨樹”等詞語,認識寸字旁。分角色朗讀。弄清楚猴子種樹的過程,以及什么樹也沒有種成的原因。
    2、過程與方法。通過認讀、書寫擴大識字量。在朗讀中認識猴子的錯誤。
    3、情感價值觀:在理解故事中認識猴子的錯誤,懂得凡事要多動腦筋,要堅持到底。
    為輔助教學,我設計了比較引人的教具。有精美的圖片,有動畫,,還有表演用的頭飾等道具。
    開火車、有節(jié)奏地拍手孩子很喜歡。在教學這篇課文第二課時的時候,我先做一個開火車的游戲、拍手認讀詞語復習詞語,快速讀課文,使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由此揭示課題,并就題抓中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再讓學生思考為什么猴子什么樹也沒有種成?當教學課文內容時,教師引導學生細讀課文,了解猴子種果樹的經過和結果,明白做事如果急于求成,沒有主見,到頭來什么事都辦不成的道理。
    在學習課文的第2至8自然段時,我根據(jù)課文三層意思內容相近和敘述形式相似的特點,先扶后放,滲透學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我認為在學習第2、3自然段的時候要以扶為主,提出問題:正當梨樹快成活的時候,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接著用課件形象感知,再返回課文看:烏鴉飛來了,干什么?說什么?誰來把烏鴉的話讀一讀?烏鴉這句話該怎么讀?同學們看他讀得怎么樣?然后看課件的句子“梨樹要等五年才能結果,你有這個耐心嗎?”用耐心說話。再理解農諺梨五杏四。最后分角色朗讀猴子與烏鴉的對話。
    教學課文第4——7自然段,老師根據(jù)要求檢查。指導朗讀。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思維較活躍,一般能積極地進行思考,爭取回答問題,只是在回答的過程中,個別學生的表達不夠清楚,但是其他學生能及時地給予理更正。本文中有三句農諺:“梨五杏四”、“杏四桃三”、“桃三櫻二”,對這三句農諺的理解學生基本上都能用自己的'話來說,用自己的感覺去理解。
    總之,我在教學時抓住動物的特點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讓孩子懂得做事要有主見,對所認定的目標,就要鍥而不舍,堅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廢。以導“說”、“讀”、“疑”、“演”的過程來讓學生學習這篇課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朗讀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讀出猴子急于吃果實,沒有一點耐心的情態(tài),同時注意讀出三種鳥的語言個性。
    在學習過程中,對這篇課文的內容,孩子們可能會有一些不同的想法,教師在尊重學生個性化理解的前提下,可以啟發(fā)引導,展開討論,對猴子的評價可以多元化。
    通過對本文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明白一個道理,貪圖眼前利益,一心想著省事的人,最終,一無所獲。我們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耐心,自己看準的事,要堅持下去,一定能夠成功。讓學生以這個寓言故事來教育自己,使自己不會犯小猴子的錯誤。
    另外也有幾點缺點:
    1、孩子們準備好的頭飾因為時間關系只能很快的朗讀課文戴,沒有讓孩子們演一演;。
    2、因為回答問題都是點名,很多時候沒有配合用手指點孩子起來回答問題;
    3、日常教學任務重,決定著手準備錄相課的時間短暫,準備以及編輯不夠充分。
    4、在朗讀課文方面讓學生讀的太少。
    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多像有經驗的老師學習,不斷的提高自己。
    種樹郭橐駝傳語文教案篇九
    1.認識“猴、梨、將、諺、櫻”5個生字,會寫“拔、耐、杜、短、將、鴉、梨”7個字。認識“寸字旁”。
    2.分角色朗讀,表演。弄清猴子種樹的過程,以及什么樹也沒種成的原因。
    3.教育學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見,對所認定的目標,就要鍥而不舍,堅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廢。
    種樹郭橐駝傳語文教案篇十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的12個生字,正確書寫7個生字,認識足字旁、提手旁和單人旁。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反復誦讀、以讀帶講”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體驗情感。
    2、展開小組討論,交流識字經驗,學會運用多種多樣的方法識字。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讀詞語、朗讀課文讓孩子產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愿望。
    教學重難點:學會本課生字;流利地朗讀課文;有積極參加體育運動的思想。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2、認真看老師寫課題誰能為大家讀一讀(指兩生讀)大家一齊讀一讀。
    二、看圖識字。
    1、瞧,操場上多熱鬧呀!這些小朋友都在干什么?(生答:在跑步,師要適時指導說完整話,操場上的有的小朋友在打排球,如果孩子回答的就是完整話,老師要鼓勵:你瞧,某某說的話多完整呀,而且還用上了有的這個詞語,老師要獎勵他一顆說話星)(孩子找到了打排球,打乒乓球,打籃球,老師總結:同學們真是細心觀察的孩子,他們都在打球)(適時出現(xiàn)詞語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拔河)。
    3、誰能帶領大家讀一讀(2名同學)。
    8、來看看聲、身字,它們的聲母相同,韻母也很像,“身”前鼻音,“聲”后鼻音。
    9、還有一個“體”左邊“亻”與人有關,類似這樣的字還有“他、你”。
    10、剛才咱們來到多媒體教室時,大家都特別高興,邁開大步向前走,這就是步,一起來讀一讀。
    11、相信這些生字你一定已經熟悉了,一起來讀一讀吧。
    三、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1、剛才我們學習的詞語都是從操場上來的,有一個小朋友也非常喜歡這幅畫,還為他編了一首小兒歌,自己輕聲讀一讀吧,不認識的字可請拼音來幫幫忙(生自讀)。
    2、同學們讀實在是太認真了,幾個字寶寶也忍不住要跳出來和大家見面了,大家看這個字怎么讀(生回答,體育課中有我們今天要認識的體字)師表揚,多么善于觀察的孩子呀、這么調皮的字寶寶一下子就被他找到了,送你一顆觀察星,(如果孩子找到的不對,老師提醒:認真瞧一瞧,那個字寶寶還改變了顏色呢)體育的體也可以和身做朋友,一起讀身體大家看,體育的體右半部是本字,我們以前認識他,本字加上單人旁就讀體,這叫做熟字加偏旁記字法。
    3、和字寶寶交上了朋友,相信兒歌讀起來一定能夠更加順利,自己大聲的讀一讀。
    4、誰能為大家讀一讀(找四名同學讀一讀)讀錯了:注意看好拼音,拼音也可以幫助大家識字呀!
    5、大家一起讀一讀。(齊讀兒歌)。
    6、同學們學的這樣認真,相信把這些字寶寶放在一起一定也難不倒你,自己大聲讀一讀。
    7、我要找?guī)讉€同學來當小老師帶領大家讀一讀,小老師的聲音一定要洪亮呀!(沒人帶讀一個詞語)。
    8、剛才認識的字寶寶很不服氣,他們說,剛才加上了拼音你們都能認識我,現(xiàn)在我摘掉帽子,你們準不行,孩子你們行嗎?(行)。
    9、指生領讀(誰能帶領大家讀一讀),讀對了大家跟讀,讀錯了,幫他改正一下。(2組分別找人領讀,一組單人領讀)。
    10、相信大家已經認識了這些生字,小火車開動起來,讀一讀吧(一行同學開火車讀)老師評價,恭喜小火車順利到達終點/哦誤車了,誰能幫幫他。
    11、小火車開的可真順利,瞧美麗的鮮花都為你綻放了,老師相信你的心里一定美滋滋的,好,帶著你的高興再把課文讀一讀。
    四、情感升華、付諸行動。
    這節(jié)課我們收獲可真多,既認識了生字又學習了課文,懂得了體育運動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意義,希望下課同學們能夠繼續(xù)鞏固所學的知識,積極參加體育運動。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種樹郭橐駝傳語文教案篇十一
    自從學校安排賽課我的心就不再平靜了。每天都在想確定什么課題,該怎么講,準備什么課件,好像是一個負擔似的,一有空閑,心就在想,時間一天天過去,心里總是定不下來該怎么講,總也理不出個頭緒來。時間一天天迫近,臨近三天了,最終定了下來了講課的程序,接著就背課堂程序,做到了暫時的心中有數(shù)。
    賽課終于結束了,心中一塊石頭落了地,渾身感到由衷地輕松和踏實,回想所講的課,我有所感觸:
    一、要想上好一節(jié)課,教師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教師準備充分,不僅僅是課堂程序、課件上的充分準備,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準備充分,思想上要考慮到課堂上可能出現(xiàn)的這樣那樣的問題,這提前都要考慮好,要預設到。否則的話,課堂上就會出現(xiàn)冷場現(xiàn)象,造成課堂程序銜接不緊湊。從整節(jié)課來看,總的來說,還算比較滿意,各環(huán)節(jié)安排得還比較合理,只是個別環(huán)節(jié)過渡得不夠自然、流暢。
    二、教師要注意組織好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了,對教師來說,講起課來就比較得心應手了,就會使絕大多數(shù)學生投入到學習中去,課堂學習氣氛就會濃厚,那么課堂效果自然也就提高了。我覺得這節(jié)課,學生們配合得比較好,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都比較高,課堂氣氛活潑而不失嚴肅,絕大多數(shù)的學生都積極舉手發(fā)言了。但個別學生可能沒關注到,今后,要注意盡量關注到每一個學生。
    三、教師要克服緊張的心理。每每一聽到有人聽課,心理難免就會覺得心慌,緊張。我覺得我是個典型的個例。我也認識到了我自己的缺陷,但是總也走不出這個誤區(qū),缺乏充分的自信和勇氣,不敢展現(xiàn)自我。其實,每天給學生們上課,有什么可害怕的呀!
    四、表揚學生要及時準確到位。在課堂教學中,對于表現(xiàn)好的學生,教師要不失時機得對學生做出準確及時的表揚,學生的積極性就會更高,課堂效果自然也就會好。教師千萬不要吝嗇表揚表揚學生。
    五、存在不足。1、在整個課堂環(huán)節(jié)中,有個別環(huán)節(jié)過渡不夠自然、流暢。2、有些語言表達欠準確。3、還有一些緊張的`心理。
    今后,我要加倍努力,做到揚長避短,爭取使自己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種樹郭橐駝傳語文教案篇十二
    本課是一篇簡短的寓言故事,寫一只猴子因為沒有耐心不斷改種果樹,最終一事無成。全文共有9個自然段,課文情節(jié)曲折,語言生動,極富兒童情趣,適合兒童誦讀。教學中我通過各種方式的朗讀、表演,理解課文內容,感悟寓意。本課的教學目標是: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事要有耐心、要有主見,否則什么事也做不成的道理;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在教學本文時,我先問學生愛吃什么水果,水果是從哪來的導入,揭示課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借助拼音自課課文。.在學生基本讀通、讀順課文后,再讓學生回答前面的問題,使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當教學課文內容時,我引導學生細讀課文,了解猴子種果樹的經過和結果,明白做事如果急于求成,沒有主見,到頭來什么事都辦不成的道理。在學習課文的第二至八自然段時,我根據(jù)課文三層意思內容相近和敘述形式相似的特點,我放手讓學生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在這部分我讓學生邊讀課文邊交流:1.猴子一共種了幾棵樹?2.正當這些果樹成活的時候,都有哪些鳥和猴子說話?他們都說了些什么?然后反饋評價。聽了這些鳥的話后猴子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在這個問題上我讓生邊讀課文邊在文中畫一畫,并說說這是一只怎樣的猴子?學生深刻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角色朗讀。讀時時刻提醒學生,注意讀出猴子部分急于吃果實,沒有一點耐心的情態(tài)。同時注意讀出三種鳥的語言個性。最后在朗讀的基礎上演一演。另外,本文中有三句農諺:“梨五杏四”、“杏四桃三”、“桃三櫻二”,要讓學生在學習課文過程中理解,并能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
    種樹郭橐駝傳語文教案篇十三
    上這篇課文時,我讓大家提前預習課文。包括:1、能給識字加拼音并組詞;2、會寫生字,并能給生字組詞;3、分角色朗讀課文。
    今天,我對整節(jié)課比較滿意,但也有不足之處。比較滿意的地方是:1、學生大都能認識識字,并組詞。這個過程我采用學生說,我寫,男女生比賽讀、開火車讀等方式,學生始終坐得很端正;2、學課文時,我采取同桌倆分角色讀、男女生分角色朗讀等方式讀猴子和鳥的對話,并提出了“是誰讓孩子改變了主意,拔掉了樹,它是怎么說的?”等問題。在學生回答時,我把要點板書在黑板上,大家和我配合很默契;3、我讓學生在最后兩自然段提出問題,學生提的問題不錯,很有代表性,而且學生也能很好的解決它。4、拓展思維。我讓學生續(xù)編故事。猴子第二年又種樹,烏鴉又出來勸阻,猴子將怎么說?這個設計不但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而且,增加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不滿意的地方是:1、我把預習課和講授課合二為一,這一點事前沒有告知聽課老師,讓他們認為識字時間有點長。2、課文串講沒有新意。雖然學生學習效果不錯,學生大都理解了課文,但沒有體現(xiàn)新課程改革理念。3、續(xù)編故事雖然好,但再加入點課堂討論時間將會更好。
    今后,我在教學時,將揚長補短,并堅持課堂上滲透課改新理念,爭取讓自己的教學更上一層樓。
    種樹郭橐駝傳語文教案篇十四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活潑清新的小詩,字里行間吐露出孩子們對老師的濃濃問候與感激。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我引領著學生一起去感受了那份師生間的深切情誼,因此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以鞏固復習的形式教學本篇文章的生字和朗讀。
    在生字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幾個環(huán)節(jié):集中識字,以和漢字娃娃交朋友的形式將文中的生字集中呈現(xiàn)出來,開展自讀,糾正;指名讀,糾正;小組讀,開火車讀,齊讀等方式,鞏固生字的準確認讀;接著以教師說謎語,學生猜字的形式識記生字的模樣,同時也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識記,學生方法多多,識記得興致高漲;而后我出示了一首兒歌讓學生認讀:本首兒歌中涵蓋了本課所要認識的生字。在有趣的朗讀中,生字也得到了再次的復現(xiàn)與鞏固,學生學得不亦樂乎。最后,讓學生將生字放回到課文中再次朗讀。整個生字教學過程,節(jié)奏緊湊,而且學生的熱情始終處于高漲狀態(tài)。
    但是在引導學生的深情朗讀中,我覺得還是有所欠缺。學生的情感始終激發(fā)不起,老師的深情朗讀帶動不了學生的激情,因此在朗讀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整個課堂氛圍不是很好,學生不夠投入,顯得有點乏味。到底該如何去引導學生的朗讀呢?開展形式多樣的朗讀比賽?還是……我想這也是我在以后的磨劍中需要繼續(xù)探索的。
    種樹郭橐駝傳語文教案篇十五
    《猴子種樹》是小學語文s版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輕松活潑、生動有趣的童話,通過猴子與烏鴉的對話、與麻雀的對話、與杜鵑的對話來形象地敘述了小猴子滿懷激情種樹卻一棵樹也沒種成的過程,形象地展現(xiàn)了猴子的急躁、缺乏耐心,以此讓學生懂得做事情不要三心二意,要專心致志、集中精力地做好每一件事,才能獲得成功的道理。
    在這兩節(jié)課里面,我認為好的地方有:
    1、大部分學生對本課的字詞都掌握得不錯。
    2、學生慢慢開始知道怎樣把反問句的語氣讀出來了。
    3、學生在人物對話的朗讀方面有一定的進步。
    4、學生能夠說出猴子種不成樹的原因。
    然而,這兩節(jié)課也有很多不足之處,主要表現(xiàn)在:
    1、我在上課時說的廢話太多,浪費時間。
    2、我對課堂氣氛控制得不好,有時候學生回答問題答偏了不能及時把學生的思維拉回來。
    3、由于這次上課我提前跟學生說了要把上課過程拍下來,學生在上課的時候比較緊張,不敢大方回答問題,害怕會出丑。
    4、我對上課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分配不當,重點部分沒有剖析得透徹。
    5、在角色扮演環(huán)節(jié)指導得不夠好,沒有讓學生把人物的心情表現(xiàn)出來。
    通過這兩節(jié)課,我覺得以后應該注意的事項有:
    1、在備課的.時候盡量備得詳細一點,把哪個環(huán)節(jié)應該說什么話、提什么問題都準備得詳細一點,而且有必要把哪一個細節(jié)花多少時間都應該在備課的時候寫出來,上課的時候也要注意看時間,盡量把時間控制好。
    2、說話要有重點,不要說太多廢話。
    3、在問題的設計方面應該結合教材和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由淺入深一步步引導,并且應該加強問題之間的聯(lián)系。
    4、課后應該問下學生對這節(jié)課的感覺,私下調查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并問問學生希望我怎樣上課。
    5、應該向其他老師請教怎樣控制課堂氣氛。
    種樹郭橐駝傳語文教案篇十六
    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傳》比較簡單,所以我采用了第一課時解決基礎知識,第二課時賞析課文內容,第三課時學習轉化論據(jù)。
    這個學期也是學案教學。這種教學方法非常有針對性,可以幫助學生快速地了解所學,課堂效果也相對高一些。不過,因為經驗不足,每次用學案上課時,我總是不能很好地將學案和講課結合起來。為了能夠自如運用學案教學,我每次在學案之外,還做了以學案為主的詳細教案。用教案教學,雖然與學案教學的初衷相離,但是因為也是以學案為主,教學過程倒也比以前順利多了??磥?,新老師還是要反復備課的好啊。
    種樹郭橐駝傳語文教案篇十七
    上“六個一”的公開課,其實我有三種復雜的心情:盼、怕、惑。盼的是早點上課,給自己的三年教學一個交代;怕的是上不好課,辜負了三年的苦苦等待。我的教師生涯的前奏就是從三年前的“六個一”開始的,聽的第一堂課時陶佳姐的《和時間賽跑》,“時間過去了,就再也回不來了?!蹦菚r那地那聲至今令我難忘。然而對照三年后今天的我,我的課實在是為之汗顏。
    我所執(zhí)教的《猴子種樹》是語文s版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12課,這是一篇閱讀課,我所展示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教參中的教學目標是這樣描述的: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及“將來”“梨樹”“烏鴉”“拔掉”四個詞語;分角色朗讀,弄清猴子種樹的過程以及什么樹也沒種成的原因;學會做事有主見,對所認定的目標堅持不懈。
    一、詞串導入,交給學生識字方法。
    小學語文是打基礎的階段,低年級學生的識字又是教學重點。結合本課的詞語特點,我將導入設為復習詞串方式。先讓學生讀出“梨樹、杏樹、桃樹、櫻桃樹”四個詞語,進而引導學生歸納出“果樹”這一概念,并按照此種方式復習了農諺和鳥類兩組詞語。這一既復習了課文中的生字又在識認的基礎上歸納總結,讓學生有了“類”的概念,不單單是交給學生詞語,而是教會學生分類識字的方式,這一學生再遇到類似的情況可以活用分類這一記憶方法。而且分類有助于便于記憶。接著,我又讓學生橫著讀詞語,提示學生每一行都敘述了猴子種樹過程中的一個小故事,對于這篇結構重復相似的課文來說,有助于學生理解記憶,梳理課文內容。
    遺憾:但是由于課前準備不夠充分,ppt沒有成功地放映出來,所以導致這個環(huán)節(jié)由教師板書完成,板書雜亂,毫無美感嗎,耽誤了時間,影響了后邊的教學節(jié)奏,也使得學生和老師慌亂,影響了上課情緒和課堂效果。這使我深刻地明白充分的準備是多么重要,以后一定要凡是小心、細心,多試幾次。
    二、朗讀指導,培養(yǎng)學生朗讀技巧。
    新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睆?zhí)锶粝壬J為:“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钡乾F(xiàn)在課堂上很多學生的讀“只有腔調,沒有情調;只有聲調,沒有語調。”其實,我的朗讀教得也不是很好,但是此次課堂上我一直在努力嘗試,教學學生朗讀,不是教會學生朗讀這篇課文,而是教學學生能從這篇課文中學到的朗讀方法。這篇課文內容簡單易懂,因此,本課的教學目標就定為“學會童話的部分朗讀技巧”,學會繪聲繪色地講童話故事。
    1、讓學生喜歡自己的聲音,敢于表現(xiàn)自己的聲音。學生們很多時候讀不出來,是因為他們膽小,不自信,但是在我課堂上我鼓勵孩子大膽地讀,讓他們先從喜歡自己的聲音開始,這是朗讀好的重要前提。
    2、給學生簡單的方法。其實,如果從理論上嚴格定義的話,朗讀技巧分很多種,但是這些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過于生硬,大音稀聲,大道至簡,我總結了2個小的朗讀技巧教給孩子:朗讀要有變化;童話中的語言可以適當夸張。學生在評價同學讀的時候,通常會用上“有感情”這個詞語,我們老師也經常會這樣說,但是我要是學生我就會想:什么是有感情?這一告訴學生比較“虛”,教學需要實實在在。其實,從朗讀技巧說,就是聲音又高低、快慢,停頓長短的變化,所有的感情都包含在了語音語調的變化中了。這樣告訴學生,簡單易懂,操作上就更有了方向感。要想會講故事,首先得想想喜歡聽什么樣的故事。我們在聽笑話的時候,同樣一個笑話,有的人講完就笑,有的人講完就不是很好笑,這就是語言的表現(xiàn)力,就是講故事的吸引力。這是一篇童話故事,都是動物虛擬人物,所以在教學中我鼓勵學生運用適度的“夸張”,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勇敢,也可以使語言更富有表現(xiàn)力。
    3、遺憾:過于重視朗讀技巧,與文本關系不緊密。本節(jié)課應該是“以讀代講”,但是我過于強調了朗讀的技巧,忽視了文本本身,使得最后課文對學生的教育意義不大,也使得課堂的環(huán)節(jié)進行有些生硬,應以猴子種樹為主線索展開課文,再指導朗讀。但就是如此關注朗讀,學生最后的分角色朗讀效果也不是很好,課后,我有了這樣的思考:分角色朗讀不是簡單的輪讀。分角色朗讀是分角色朗讀是朗讀的一種形式,分配不同的人朗讀不同的文本角色不是有效的分角色朗讀訓練。分角色朗讀應在充分閱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指導的重點應落在體會角色的內心活動和思想感情,挖掘角色的個性上。從而進一步理解課文。
    三、師生平等,共創(chuàng)活躍課堂。
    我特別向往自由、開放、充滿歡樂的課堂。尤其是小學階段的課堂,更應該是“活起來”“動起來”,活潑是小學課堂的特質。而這一特質恰恰為學生的有效學習提供了沃土。只有在一種平等、民主、自由的氛圍中學生的思維才不受約束,腦筋轉得快,知識接受得也快。就本次課而言,我班學生還不夠活躍,可能是受我的緊張情緒的影響,和平時的課堂有一定差距。難能可貴的是,課堂上有兩名同學發(fā)問,這就是課堂活躍氛圍的有效見證。
    遺憾:由于我本身的教學智慧不夠,沒有很好的抓住這次的生成,不但沒有為學生解答好問題,還打壓了學生的求問之心,是我現(xiàn)在想來非常后悔的一件事。我想起周校長說的,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帶著問題走出課堂,這才是一堂好課。今后,我在課堂上一定多多鼓勵學生的合理發(fā)問。針對本次課,學生的發(fā)問,我也反思了,面對這樣的情況,其實滿可以交給學生一種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回讀”。再把有疑問的地方讀一讀,品一品,一定就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這樣既解決了疑問,又教會了學生方法。
    四、講故事結尾,這是終生的作業(yè)。
    直到此刻,在我寫完教學反思的時候,我心中的疑惑才有些許解開:小學語文姓“小”,名“語”。小就是要有小孩特點。語就是要上出語文味。希望從《猴子種樹》這節(jié)課開始,讓我也能夠在學生的心中種下一顆名叫“小學語文”的種子,擦亮學生的精神世界吧!
    1.教學質量評語。
    2.對教學反思的導師評語。
    3.對教學設計的評語。
    4.對老師教學的評語。
    5.教學的工作評語。
    6.職稱教師教學能力評語。
    7.語文教師教學評價評語。
    8.小學教師教學聽課的評語。
    9.指導教學實踐評語。
    10.美術課堂教學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