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學重點知識 高考化學知識點梳理三篇(大全)

字號: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考化學重點知識 高考化學知識點梳理篇一
    2、單質與水反應最劇烈的非金屬元素是f
    3、其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強的元素是cl
    4、其單質是最易液化的氣體的元素是cl
    5、其氫化物沸點最高的非金屬元素是o
    6、其單質是最輕的金屬元素是li
    7、常溫下其單質呈液態(tài)的非金屬元素是br
    8、熔點最小的金屬是hg
    9、其氣態(tài)氫化物最易溶于水的元素是n
    10、導電性最強的金屬是ag
    11、相對原子質量最小的原子是h
    12、人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13、日常生活中應用最廣泛的金屬是fe
    14、組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是c
    15、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質是金剛石
    16、金屬活動順序表中活動性最強的金屬是k
    17、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al
    18、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是o
    19、空氣中含量最多的物質是氮氣
    20、最簡單的有機物是甲烷
    21、相同條件下密度最小的氣體是氫氣
    22、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高考化學重點知識 高考化學知識點梳理篇二
    化學是一門自然科學,是中學階段的一門必修課,它是古今中外無數(shù)化學家的化學科學研究和實踐的成就,有豐富的化學基本概念、基礎理論、元素化合物知識、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無機物的分類及相互間的關系等知識;它介紹了許多科學家的優(yōu)秀品質和他們對事業(yè)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嚴謹?shù)膶W風,充滿了唯物辯證法原理和內(nèi)容?;瘜W對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國防和科學技術現(xiàn)代化、以及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就是最基本的.人們的衣、食、注行都離不開化學。
    課前要預習
    上課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時間自覺地預習老師第二天要講的內(nèi)容。學會先預習、后聽課這種良好的學習方法。
    預習的好處很多
    (1)有利于發(fā)現(xiàn)問題,抓住重點和難點,提高聽課效率
    (2)有利于做聽課筆記,知道該記什么,不該記什么,哪些詳記,哪些略記
    (3)它可以節(jié)省課后復習和做作業(yè)的時間。通過預習時的獨立思考和聽課時留下的深刻印象,從而縮短課后復習和做作業(yè)的時間。
    高考化學重點知識 高考化學知識點梳理篇三
    純堿、蘇打、天然堿、口堿:na2co3
    小蘇打:nahco3
    大蘇打:na2s2o3
    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瑩石:caf2
    重晶石:baso4(無毒)
    碳銨: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食鹽: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芒硝:na2so4·7h2o (緩瀉劑)
    燒堿、火堿、苛性鈉:naoh
    綠礬:faso4·7h2o
    干冰:co2
    明礬: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
    瀉鹽:mgso4·7h2o
    膽礬、藍礬:cuso4·5h2o雙氧水:h2o2
    皓礬: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
    剛玉:al2o3
    水玻璃、泡花堿、礦物膠:na2sio3
    鐵紅、鐵礦:fe2o3
    磁鐵礦:fe3o4
    黃鐵礦、硫鐵礦:fes2
    銅綠、孔雀石:cu2 (oh)2co3
    菱鐵礦:feco3赤銅礦:cu2o
    波爾多液:ca (oh)2和cuso4
    石硫合劑: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過磷酸鈣(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
    重過磷酸鈣(主要成分):ca (h2po4)2
    天然氣、沼氣、坑氣(主要成分):ch4水煤氣:co和h2
    硫酸亞鐵銨(淡藍綠色):fe (nh4)2(so4)2溶于水后呈淡綠色
    光化學煙霧:no2在光照下產(chǎn)生的一種有毒氣體
    王水:濃hno3:濃hcl按體積比1:3混合而成。
    鋁熱劑: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