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教案文案大全(17篇)

字號:

    教案需要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學習和探究能力。教案的編寫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興趣。高質量的教案范文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解決教學問題和困惑。
    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教案文案篇一
    教學目標:
    1、聯(lián)系上下文和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理解本課生字新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樂山大佛不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藝術珍品,也是古代石匠智慧與技藝的結晶,激發(fā)學生對勞動人民的熱愛、敬佩之情。
    教學重、難點:
    知道樂山大佛不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藝術珍品,也是古代石匠智慧與技藝的結晶,激發(fā)學生對勞動人民的熱愛、敬佩之情。難點是了解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出樂山大佛的“大”的。
    教學準備:
    教師:自制cai課件;。
    學生:收集有關樂山大佛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生問好。今天教室里可不止我一個老師,誰能加一個詞向我們所有老師問好?孩子們,學著他的話,我們再來一次!
    2、誰來說說我們在這組課文里都游覽過西部哪些風景呢?
    4、了解學生課前搜集資料的情況。
    5、了解學生收集渠道,表揚做得好的孩子,教給學生收集資料的基本方法。
    6、為了讓大家旅途愉快,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皇缀寐牭母枨痘疖囬_了》,會唱嗎?那就唱起來吧!
    二、學習課文。
    (一)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孩子們,我們要一起走近大佛了,請你們趕緊讀讀課文,把你最喜歡的句子讀給同桌聽一聽,讀好了,請同桌用最甜的聲音,美的語言來表揚你。
    2、生自由讀文,同桌互評,讀完后靜息。
    3、誰得到表揚了?愿意給大家讀讀嗎?
    4、指名讀,評價。
    過渡:孩子們今天的表現(xiàn)真棒,不僅明白了該怎樣讀書,還學會了表揚別人,好樣的!大家快來看,大佛到了!
    5、說說你此時的感受?(大佛真大呀,真高呀,真雄偉……)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靈活進入課文三個內容的學習。
    (二)精讀課文,理解體驗。
    a、學習大佛“高大威嚴”
    1、你能從文中找到哪個自然段在寫大佛的“大”嗎?你是從哪句話知道的呀?(你從這句話中讀懂了什么?)。
    2、找出具體寫大佛“大”的句子相互交流。
    3、(課件出示句子)集體交流描寫大佛“大”的句子。(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利用學生熟悉的事物進行對比幫助學生理解大佛的特點,體會列數(shù)字、舉例子說明方法的好處。)。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你能用朗讀來幫助大家體會大佛很大嗎?自由練讀、展示讀、范讀、比賽讀、齊讀)。
    (課件出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這句話能概括這一自然段的意思,我們把這樣的句子叫什么呀?引導學生認識中心句。
    6、面對如此高大的石佛,難怪作者會感嘆到:“這座頭頂藍天……”(引讀后面句子)。
    7、理解“凜然不可侵犯”,誰能表演給大家看看?
    8、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9、如果大佛能聽懂你們的話,有什么問題想問它嗎?(a、大佛,你坐在這兒多少年了?b、你為什么能端坐這么多年呢?c、人們?yōu)槭裁匆藿隳?d、這么高大的身軀是怎么修建成的……)。
    b、學習大佛的來歷。
    1、哪一自然段告訴了我們大佛的來歷?
    2、抽生讀這一自然段。比比看誰先找到人們修建大佛的目的是什么?3、要建造這樣一座大佛容易嗎?從哪里看出來的?(出示句子:“從那時起……大石佛?!?抓住“無數(shù)、一鑿鑿,一錘錘,90年,終于”指導朗讀。
    4、師:石匠們在建造過程中會遇到什么樣的困難呢?(抓住“水流湍急、波濤洶涌、掀翻船只、淹死”等詞體會修建的艱辛)。
    過渡:無數(shù)的石匠歷經(jīng)了三萬多個日日夜夜的艱辛勞動,才造就了我國的石佛,多么不容易呀!
    5、學到這里,你有什么話想對修建大佛的工匠們說嗎?(引導學生抒發(fā)對勞動人民的熱愛、敬佩之情。)。
    c、學習大佛的藝術價值。
    1、樂山大佛距今已有1100多年了,為什么還那么美觀、完整呢?在它的身上蘊藏著怎樣的奧秘呢?組成考察小組,比比看誰能最先找到藏在大佛身上的秘密?學生默讀第三自然段找答案。
    2、生說答案,課件配合,了解大佛排水通道的巧妙設計。
    3、作者是怎么稱贊大佛的呢?(出示句子,生讀,找關聯(lián)詞,用詞說話)。
    3、(認識過渡句)文中哪部分內容在講大佛“宏大”?哪部分體現(xiàn)了人民的智慧?像這種既能總結前文,又能引起下文的句子我們就叫它過渡句。
    4、誰能帶著此時的體會美美地讀好這一段?
    三、拓展延伸。
    師:孩子們,樂山大佛以它獨有的魅力于199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chǎn)名錄,這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驕傲!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樂山大佛,到樂山大佛來觀光旅游,現(xiàn)在大佛景區(qū)的工作人員遇到了這樣的問題,你能幫他們想想辦法嗎?(選擇你喜歡的一題完成。)。
    1、為大佛景區(qū)設計一句廣告詞來吸引別人的眼球?
    3、(出示網(wǎng)址名稱)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有關大佛的知識,家里有電腦的孩子回去后還可以在這些網(wǎng)站上瀏覽,希望你們能給同學們帶來更多的課外知識。
    四、口語交際訓練,鞏固認識。
    1、孩子們,我們今天的活動就要結束了,誰能用一句話來說說你這節(jié)課有哪些收獲呢?想不想將這些收獲與家人一起分享呢?誰愿意將大佛介紹給媽媽?(抽生上臺表演)。
    2、誰愿意向奶奶說嗎?
    (抽一生演孫子)現(xiàn)在,我是你的奶奶,奶奶沒文化,還迷信,而且耳朵也背,你可要注意!(大佛在哪兒?去那里燒香的人多嗎?大佛靈不靈?明兒我也去拜拜,求它保佑我孫子(女)考上大學!幫助學生弄清大佛是不能保佑的,那只是人們的一種美好的愿望,是一個美麗的傳說,只有運用科學技術才能徹底解決這些難題,從而教給學生科學的思考方法。)。
    4、學生再次唱《火車開了》,課堂結束!
    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教案文案篇二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能借助注釋和插圖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畫面,說出詩中描繪的景象。
    教學重點:有感情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能借助注釋和插圖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畫面,說出詩中描繪的景象。
    教學過程:
    一、單元導讀導入。
    1、本單元學習的主題是什么?
    2、本單元學習的要求是什么?
    3、接下來,讓我們走入第一課的學習,一起齊讀課題《古詩三首》。
    二、學習古詩《三衢道中》。
    1、我們先來學習第三首古詩《三衢道中》,它是一首7言絕句,它的詩人是宋代的曾幾,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2、解詩題。
    《三衢道中》“三衢”借助注釋,指的是三衢山?!暗乐小甭飞?。在三衢山游玩路上看到的風景。
    3、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學生練讀,教師相機講解“得”字。
    4、讀出斷句,抑揚頓挫。
    6、這些景物有哪些特點呢?請你結合注釋,試著說一說。
    7、結合詩句的意思,想象畫面,說說《三衢道中》這首詩寫了怎樣的景象。指導朗讀。
    8、嘗試背誦。
    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教案文案篇三
    1、聽寫本課生字詞。
    2、回憶課文內容,進行整體感知。
    二、課時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理解探險隊員師怎樣用冰取火的,從而感受探險隊員的智慧。頑強的品質與不放棄的精神。
    2、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情感。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三、品讀課文,理解內容,出示學法指導。
    學法指導:
    1、南極的天氣怎樣?
    2、探險隊在南極洲遇到了什么困難?
    3、火有什么作用?
    4、一名年輕的探險隊員是怎樣用冰取火的?其結果如何?
    四、細讀課文討論交流:
    1、自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說說南極的天氣怎樣?你是從哪些詞句感受到得?
    2、指名讀第二自然段,思考:探險隊在南極洲遇到了什么困難?
    3、齊讀第三自然段,說說火的重要性,火有什么作用?
    4、當大家絕望的時候,年輕的隊員是怎么做的?
    把你找到的句子,讀給同學們聽。
    結合“語文天地”中的“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試著用別的詞語替換”。他舉著“冰透鏡”,向著太陽,讓太陽光穿過“冰透鏡”,形成焦點,射在一團干燥蓬松的火絨上。一分鐘,兩分鐘??火絨冒出一縷淡淡的青煙。又過了一會兒,火絨上出現(xiàn)了一個紅點,接著便燃燒起來了。
    在讀這一句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
    學生交流,總結:在朗讀的時候,要注意文中的句號與感嘆號。
    自讀,抽讀,賽讀此句,你都知道了什么?
    體會探險隊員的聰明才智與頑強的意志品質。
    五、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寫本課的生字。
    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教案文案篇四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相關詞語。重點指導書寫、識記“胃、剛”兩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正確把握“答”、“應”、“骨”、“幾”多音字的讀音。
    3.通過口語練習,讓學生了解紅頭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和過程的同時,獲得語言概括能力的訓練。
    4.通過讀課文,初步了解牛胃的特殊構造及功能。
    5.培養(yǎng)學生遇事冷靜,相互幫助的處事哲理。
    教學重點:結合文本理解紅頭在牛肚子里旅行的過程。
    教學難點:通過口語練習,鍛煉學生的口語概括能力。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外出旅行嗎?哪位同學向大家介紹一下你去過的地方,旅行后有何感受?(指名說)。
    師:同學們去過的地方可真多,可謂是見多識廣。今天吳老師也帶著同學們去一個神秘的地方旅行,請同學們打開課文第10課。
    二、揭題。
    1.齊讀課題。
    2.引導學生理解、區(qū)分“旅游”和“旅行”。(旅行重在“行”,主要指到處行走。旅游重在“游”,主要指觀光、游玩。)。
    3.引導學生在讀課題后質疑:讀完課題后,你想提出什么問題?(指名說。預設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誰在牛肚子里旅行?為什么會在牛肚子里旅行?怎樣在牛肚子里旅行?)。
    4.指名說說是誰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是小蟋蟀紅頭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結合圖片指名讓學生寫寫“蟋蟀”,并說說識記方法。
    過渡:下面我們就一起學習課文,共同解決同學們提出的另外兩個問題。
    三、學習課文。
    (一)整體感知,快速把握。
    1.請同學們快速地把課文看一遍,然后說說哪些小節(jié)講到了這兩個問題。
    2.指名說說自己找到的信息。(1-7小節(jié)講紅頭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8-18小節(jié)講紅頭在牛肚子里旅行的過程。)。
    過渡語:同學們讀書很認真,下面我們先來探討紅頭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
    (二)創(chuàng)設情境,探究原因。
    1.請三名學生表演讀,其他同學注意傾聽,發(fā)現(xiàn)問題。(指名說說自己發(fā)現(xiàn)的問題)。
    2.學習多音字“答”。
    課件出示多音字“答”,指導學生朗讀。
    3.探究原因。
    同桌進行口語練習(用課件出示“因為,所以”的句式,讓學生說說紅頭到牛肚子旅行的原因。)。
    過渡語:對于紅頭來說,這次旅行純屬意外。紅頭是怎樣進行這次意外的旅行的?下面我們一起合作朗讀課文的8-20小節(jié)。
    (三)再讀課文,了解旅行過程。
    1.提出合作讀書的要求:
    (1)女同學讀紅頭說的話,男同學讀青頭說的話,老師讀旁白。
    (2)邊讀邊思考:青頭是怎樣幫助紅頭的?
    2.全班交流學習收獲。
    (1)課件出示多音字,學習多音字,相機指導書寫“應”,指導理解相關詞語。
    (2)指名說說青頭是怎樣幫助紅頭的?
    a.指名說。
    b.結合學生回答,課件出示相關內容,引導學生品讀感悟。
    (3)口語練習:由于得到青頭的幫助,紅頭順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紅頭的旅行路線是怎樣的?請與同桌合作完成下列練習。
    紅頭從________走到________,又從________來到了________。最后,在牛________的時候,隨著________。
    (過渡語:牛到底有幾個胃?我們一起來看看畫面。)。
    (4)指名結合畫面內容完成以下口語練習。
    牛共有________胃,前________,只有________。
    四、歸納小結。
    1.初步了解科普童話小品的文學體裁。
    師:課文用童話的形式,通過紅頭在牛肚子旅行的經(jīng)歷,向我們介紹了牛胃的特殊構造及功能,這樣的體裁就是科普童話小品。
    2.概括分析,明曉事理。
    紅頭在牛肚子里的旅行可以說是一次意外,如果沒有得到青頭的幫助,它也不可能順利地從牛肚子里出來。從他們身上你看到了什么?有何感悟?(預設學生的回答:相互幫助,團結友愛,遇事冷靜不慌張)。
    是啊。不論我們遇到什么樣的事,都不能緊張,一定要發(fā)揮聰明才智,冷靜處理好事情。更重要的是學會互相幫忙,共同解決困難。請記?。簣F結就是力量。
    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教案文案篇五
    師:相傳在我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王想用十五座城池交換趙王手里的一塊美玉。這塊美玉就是和氏璧。那么,這個絕世珍寶是怎樣被人發(fā)現(xiàn)的呢?這里邊蘊含著一個凄美的故事,讓我們一起走進《和氏獻璧》吧!板書課題齊讀。
    二、學習課文:
    過渡:那第一次獻璧的情形是怎樣的?
    1、學習第一次獻璧。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的第1、2自然段,想想卞和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去獻璧的?(高興、信心,滿心歡喜)指導朗讀。
    卞和滿心歡喜地去獻璧,結果卻被鑒定為(這只是一塊普普通通的石頭)。
    師:此時的卞和,心情又是怎樣的?用文中的一個詞語來形容(急切)請你用急切的心情來讀一讀卞和說的話。(指名讀,男女生讀)師:卞和的急切解釋頂撞了厲王,厲王大怒,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左腳。失去了左腳的卞和,心情是怎樣的?(失望、傷心、難受)為什么?過渡:雖然失去了左腳的卞和傷心、失望、難受,但是他沒有改變獻璧的決心。
    2、學習第二次獻璧。
    師:于是在武王登上王位后他又去獻璧,玉匠又是怎么說的?誰來讀一讀。
    (出示:玉匠不屑地說:“這不過是塊普通的石頭?!?。
    師:“不屑”是什么意思?誰能帶著不屑的語氣再讀讀這句話?師:就是玉匠這不屑的一句話讓卞和失去了右腳。
    師:失去了雙腳的卞和,(生接讀:捧著那塊石頭淚流滿面)。
    他想:(生接讀:這無價之寶難道真的要永遠被埋沒嗎?)。
    3、學習第三次獻璧。
    師:請你默讀課文5、6、7自然段,思考:第三次獻璧與前兩次有什么不同?
    課件出示句子:卞和捧著那塊石頭,在楚山腳下一連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雙眼淚盡,血都流了出來。
    指名讀這句話,找出表示卞和動作的詞。
    師:請你做一做“捧”的動作。將“捧”換成“拿”可以嗎?為什么?師:那么我們讀的時候該怎么讀呢?請你來讀一讀。
    師:哪個呢?(痛哭)“痛哭”說明卞和哭得怎樣?(哭得十分傷心、傷心到了極點)那哪些詞句表現(xiàn)了他傷心到了極點?(一連、直、三天三夜)。
    師:是啊,他是多么地傷心啊!直哭得(生接讀:雙眼淚盡,血都流了出來)那你能不能試著讀一讀這個句子呢?(指名讀句子)過渡:讀到這,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卞和為什么哭得這么悲傷吧。課件出示: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師:誰會讀這個句子?(指名讀,齊讀)你能告訴我這一句話的意思嗎?沒關系,老師給一點提示,你可以在課文中找到相應的句子。誰找到了?(生讀)這是卞和說的話。
    課件出示:寶玉,卻被說成是普通的石頭;堅貞之士,卻被說成是騙子,這才是我悲痛的原因啊!
    師:現(xiàn)在你知道卞和悲傷的原因了嗎?(生答)那堅貞之士指的是誰呢?(卞和)。
    師:孩子們,你們認為,這句話該用什么語氣來讀呢?(傷心)請你來讀一讀。(指名讀)。
    師引讀:是啊,事實被扭曲,是比砍去雙腳更令人痛心的事啊!卞和悲傷地說:(生讀)。
    師引讀:忠貞被誣蔑,受到侮辱和殘害,內心的痛苦無人訴說,卞和無比悲愴地回答:(生讀)。
    師引讀:雙腳被砍,內心早已被割碎,心痛不已的卞和,泣不成聲地回答:(生讀)。
    師:(課件出示)文王聽到了回報,便叫玉匠整治那塊石頭。經(jīng)過仔細打磨,玉匠把一塊溫潤澄凈的美玉呈獻上來,在場的人都驚呆了。于是,文王下令將這塊價值連城的美玉命名為“和氏璧”。
    三、總結、升華。
    師:卞和冒著生命危險三次獻璧,他的故事確實感人肺腑、催人淚下。你能用一個詞語來贊揚卞和這種可貴的精神嗎?(永不放棄、堅持不懈、忠心耿耿、堅貞)。
    師:卞和獻出的僅僅是一塊玉嗎?還有什么?(忠貞)這也是人最寶貴的品質啊!
    課件出示:
    卞和獻出的不只是價值連城的和氏璧,他獻出是更是自己的_______。
    四、拓展延伸。
    師:學到這兒,課文中的那個人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有話想對他說嗎?指名同學說一說。
    五、作業(yè)布置:
    1、收集帶有“玉”的成語,了解它們的意思。
    2、同學間互相推薦有關和氏璧的故事讀一讀。
    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教案文案篇六
    閱讀教學就是學生、文本、教師之間對話的過程。要讓這個對話的過程更加流暢,充滿精彩,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找到三者之間的共鳴點。喚醒學生生活中真實的體驗,激活生活的記憶是一個有效的策略。本課的教學,力圖實踐這個理念。
    二、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如愿以償”等關鍵詞語。
    2、學習借助關鍵詞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通過兩份賬單的比較,喚起學生生活體驗,補充媽媽的賬單,對小彼得心理活動的融情想象,體會母愛的無價、無私與無聲。
    三、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檢查反饋。
    1、揭題直接導入。提醒“賬”的寫法,釋“賬單”。
    2、初讀課文,隨文關注生字詞,用符號圈出來,難讀的語句多讀幾遍。
    3、提醒同學注意難寫的字詞,難讀的語句。
    4、默寫:“索取報酬”、“如愿以償”“羞愧萬分”
    (二)學習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1、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預計學生說得比較詳細。
    2、引導運用默寫的三個詞,把課文的主要內容說簡練。
    3、隨機引導“如愿以償”等關鍵詞語的意思。
    (三)比較賬單,喚醒生活的記憶,補充賬單。
    過渡:聽同學們說主要內容,都提到了課文中的兩份賬單,我們來好好研究研究。
    1、媒體出示二份賬單。
    2、引導比較,發(fā)現(xiàn)區(qū)別。(預計學生會發(fā)現(xiàn)有如下區(qū)別:金額多少,勞動量大小,時間長短等)隨機解釋“芬尼”。
    3、補充媽媽的賬單。如果我們要把媽媽的賬單列得更詳細些,賬單中應該列些什么?
    教師引說:
    (教師在點撥和評價中隨機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補充媽媽的賬單)。
    4、引導對比,體會無私、無價。
    這么多的事例,如果要計算金錢的話,該是多少芬尼?
    而媽媽卻寫著“0”芬尼,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四、引導想象,補充小彼得的心理。
    1.引讀——“小彼得讀著讀著,感到羞愧萬分?!?BR>    2.引導補白。
    “讀著讀著”說明什么?
    教師引說:是啊!小彼得讀了很多遍,心中洶涌澎湃,思緒萬千,肯定也想了很多。
    投影出示:
    小彼得把帳單展開讀了起來,他讀著讀著,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每一天,媽媽總是準時送上香濃的牛奶,媽媽做的飯菜是那么香甜可口。媽媽的懷抱永遠是自己溫暖的港灣。
    他讀著讀著,想起了每一年的圣誕節(jié),媽媽……。
    他讀著讀著,又想起了那次自己犯了錯……。
    他讀著讀著,又想起了……。
    請同學們選擇一個情景寫具體(放背景音樂《懂你》)。
    3.交流補白內容,教師隨機點撥,注意適當結合學生自己的生活實際。
    4.哪些語句說明小彼得羞愧萬分?用橫線畫出。
    5.反復朗讀,體會羞愧和改過。
    6.補充小彼得和媽媽的對話:小彼得撲在媽媽的懷里,會和媽媽說些什么話?
    (五)小結、布置作業(yè)。
    1.自主設計作業(yè)。學習課文,你想給自己布置什么作業(yè)?(教師隨機點撥,引導學生抒發(fā)真實的感受)。
    2.教師小結:同學們的作業(yè)都很實在,很孝順,也很感人。老師只想給你你們的溫馨作業(yè)前加上一個期限,那就是一輩子。
    課后反思:
    1.通過教師的引說,學生很快進入生活情景,“媽媽的賬單”補充得很精彩,并且大都能夠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
    2.本節(jié)課的亮點是喚起了學生自己生活中的記憶,所以在補白賬單和小彼得心理活動的過程中很有感情,內容形象豐富且具體。
    3.三個默寫的詞語,為學生概括課文內容提供了幫助,對孩子有一定難度,以后類似概括主要內容的教學片段對中年級學生來說要注意引導,降低難度。
    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教案文案篇七
    一、導入。
    1.同學們,你們帶來了什么心愛的禮物,誰來說說自己的禮物是什么時候,誰送給你的?
    2.有位小朋友她的寶貝可多了,你想不想看看是些什么?就讓我們大家把課文打開,看看都有什么。
    二、初步感知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用自己的方法識記生字。
    2.教師抽查自學情況。
    (1)認讀生字卡片。
    禮物發(fā)芽懂得一套書。
    精彩寄托果斷滋潤。
    (2)理解詞語。
    漸漸指針精美。
    期盼幼小博大。
    三、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同桌互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教師范讀,指導學生讀出長短句的停頓。教師重點指導第三節(jié)。
    3.學生朗讀自己喜歡的小節(jié)。說說為什么喜歡這一小節(jié)?
    4.組織學生討論詩歌描述的畫面、內容和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重點指導:
    我收到了哪些禮物?
    我從一粒種子生根發(fā)芽,讀懂了哪些自然?(種子在春天會生根發(fā)芽,生長時需要陽光,水。植物給大地帶來了綠色,可以吸收有害氣體,釋放出氧氣。)。
    看到小雞漸漸長大,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小雞是那么可愛,只要對它們好,它們也會對你友好。它們和人一樣,都是有感情的。生命是可貴的,動物長大是多么不容易呀,我們要保護動物。)。
    看著手表的指針不停的跳動,我懂得了什么?(時間就這樣不停歇,當你玩的時候,它就從你的身邊悄悄溜走了。我們要珍惜時間。)。
    為什么說世界是博大和精彩的?能把你知道的精彩的事講給大家聽嗎?
    為什么說小小禮物寄托著親人的關愛和期盼?你收到過親人什么禮物?
    5.仿照課文前四自然段寫一段話。
    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教案文案篇八
    文本細讀: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向人們介紹了坐落在奧登賽的安徒生公園的情況。向人們介紹了童話之外的相關知識。內容的安排,意在引導學生在大量的閱讀安徒生的童話作品之后,借助網(wǎng)絡、書籍等查找、搜集資料,進一步全面了解安徒生,認識安徒生。教材的文本只是提供的一方面或幾方面的點,教學時應大量的補充。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本課9個生字,會正確書寫10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繼續(xù)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通過閱讀,搜集整理材料使學生進一步的了解安徒生。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查找資料使學生深入了解安徒生這個人。
    策略與方法:
    合作交流,讀中感悟。
    學生準備:查找的資料,自學生字遇到不懂的記下來。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打開書142頁。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學生自由讀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問同學、查字典等。
    2、用課件出示文中的生詞,指明讀,開火車讀。
    3、用各種形式理解文中詞語。
    如:“白樺”、“毛茸茸”、“銅雕”等詞語可以利用圖片進行理解。
    如:“疏疏落落”、“幻想”、“描繪”、“請悠”、等詞語可以結合詩中的具體語境來理解。
    對于其他詞語可以師生共同解決。
    4、檢查讀文情況:
    教師指名學生按自然段讀課文,聽者可以習慣性的進行評價。
    三、品讀文本,感悟文本。
    1、教師引導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讀完課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2、引導學生交流讀后的感受、印象或看法。
    3、引導學生抓住自己觀點的支撐點,即文中語言文字的`品位與理解。
    a:你認為歐登塞美嗎?從文中的語句中找出來?
    (引導學生用美的感情讀出來)。
    b:小公園里有那些事物與安徒生有聯(lián)系?從文中的語句去找,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小組交流指導學生進行感情朗讀。
    c:讀完文本的最后一段談談你的感想?學生交流。
    4、整體回顧全文,美讀中品位始終所蘊涵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資料整理。
    板塊三:。
    學生根據(jù)資料,總結、展示安徒生的長篇游記。
    最后談談寫一寫《我心中的安徒生》《我最崇敬的人》。
    回家以后給父母講一講安徒生的故事。
    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教案文案篇九
    >三、鞏固練習。
    1、書本第6頁第2題。
    將兩個小數(shù)組成一個加法算式和一個減法算式,并進行計算。
    (2、書本第7頁第1題。
    在做此題時,鞏固學生掌握算法的同時理解算理。
    3、解決問題。
    (1)小明買這兩個玩具共花了多少元?
    (2)玩具小熊比玩具車便宜多少元?
    說說在列豎式時應該注意哪些地方?
    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并集體交流。
    4、解決問題。
    學生獨立解決這三個問題,然后集體交流。
    20。
    設計意圖。
    教師注重評價各種方法或策略的特點,便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策略,并加以掌握。教師也可以作為平等的一員與學生交流自己的比較策略,開拓學生的思路。
    總結。
    談一談這節(jié)課你都學到哪些數(shù)學知識,有什么收獲。
    學生獨立發(fā)言。
    5分。
    作業(yè)布置。
    豎式計算:5.70+4.28=6.20+3.55=。
    設計意圖。
    進一步鞏固學生對小數(shù)加減法的基本算理的掌握。
    板書設計。
    買書。
    小數(shù)點一定對齊。
    3.2。
    +11.5。
    14.7`。
    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教案文案篇十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借助批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一個大的進步往往是由很小的改變開始的道理,并善于從生活中去感受、發(fā)現(xiàn)美。
    3、學習抓住關鍵詞語復述文章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重點難點。
    1、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2、繪聲繪色講故事。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指導學生閱讀,理解課文內容。
    重點難點:
    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教具準備:
    生字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一、質疑導入,激發(fā)興趣。
    1、(板書:故事)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你們都曾聽過哪些故事呢?今天,我們就自己來讀一個故事。師板書完課題,生齊讀。
    2、看到了這個題目,你們會有哪些問題?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來讀課文,借助旁批看看哪些問題通過我們自己讀書就能解決,再看看我們在讀中又會產(chǎn)生哪些新問題。
    二、初讀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遇到生字,用已掌握的方法識記字音、字形。
    2、引入競賽機制,比一比哪個同學課文讀得最流利。
    3、全班齊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三、課堂小結。
    由教師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作小結,布置預習內容。
    四、布置作業(yè)。
    1、寫自己喜歡的字或詞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復習鞏固上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
    2、學會繪聲繪色地講故事。
    3、體會課文所蘊含的道理。
    重點難點。
    繪聲繪色講故事。
    教學過程。
    一、查檢復習。
    1、指名認讀生字。
    2、朗讀課文。
    二、精讀理解,繪聲繪色講故事。
    1、引導學生運用已學過的抓住重點詞句的方法,對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評價,梳理出有價值的問題。
    比如“臟兮兮”“協(xié)調”“煥然一新”等詞語的意思,以及問題:“街道為什么會出現(xiàn)那么大的變化?”、“小姑娘的藍裙子為什么引起這么大的變化呢?”
    2、學生再讀課文,在文中去找出問題的答案。
    3、學生匯報自己的體會。
    4、都是小結:所有這一切的改變,只是因為大家的一認識:與美的事物不協(xié)調。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要求自己與美的事物協(xié)調一致的話,我們就能創(chuàng)造美,我們的本身就是美了。
    5、教方法指導學生講故事。
    (1)指導學生抓住三“不協(xié)調”和三“不對勁”來記住這個故事。
    (2)指導學生在講故事時注意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做到繪聲繪色。
    (3)學生小組內講故事,互相評議,比一比誰講得好。
    (4)自愿者講給全班聽。
    6、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三、作業(yè)設計。
    1、比一比,再組詞。
    喚()兩()凍()。
    煥()倆()棟()。
    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教案文案篇十一
    兩位數(shù)的乘法。
    1、通過問題解決,使學生感知兩位數(shù)的計算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感知數(shù)學就在生活中。
    2、能獨立思考、探索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體驗算法多樣化,并能交流計算(含估算)過程。。
    3、能運用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
    重點:理解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難點:
    1、能結合具體情境,正確進行估算,為計算結果指出某個取值范圍。
    2、理解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算理和算法。
    1、充分利用和發(fā)揮教材主題圖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生活情境中學習數(shù)學。
    2、充分利用已學知識的遷移作用,溝通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形成基本的計算能力。
    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教案文案篇十二
    玩撲克牌,比大小(強調規(guī)則三場兩勝你)學生先選牌,并先出牌。
    1、出示兩組撲克牌,分別是3、5、7和4、6、8。
    師:你為什么要選這副牌呢?
    生1:我選4、6、8這一組,因為這一組數(shù)字大些。
    生2:我選3、5、7這一組,因為老師選這一組贏了。
    師運用策略,爭取每次都贏。
    2、揭題:老師總能贏是因為用了一個小小的對策,今天我們來學習有關的對策問題。揭題,板書:對策問題)。
    二、提出問題,研究策略。
    1、播放故事:田忌賽馬(前半段)。
    二、提出問題,研究策略。
    1、走進故事,參與活動。
    以《田忌賽馬》的故事提出問題,再一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師口述故事梗概)。
    問:田忌為什么會輸呢?(因為齊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強一些)。
    又讓學生觀察:田忌的上等馬優(yōu)于齊王的中等馬,中等馬優(yōu)于齊王的下等馬。(為學生想出最優(yōu)策略做埋伏)。
    問:假如你是田忌的軍師,再給你一次機會,你有辦法幫助田忌反敗為勝嗎?
    2、扮演角色,自主合作。
    學生拿出設置好的表格,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討,把田忌可以應對齊王的方法羅列出來,完成表格。(師講解方法)。
    應對的方法共有六種,其中只有一種是獲勝的方法:田忌用下等馬對齊王的上等馬,輸了第一場,用上等馬對中等馬,用中等馬對下等馬,連贏兩場,取得勝利。(板書)。
    這種方法就是大軍事家孫臏所采用的方法,在數(shù)學上就叫做——對策。
    3、模擬比賽,反思對策。
    在模擬比賽中,學生一定會出現(xiàn)矛盾和爭執(zhí),那就是先出與后出的問題,齊王不愿先出,田忌先出必輸。
    在矛盾和沖突中引導學生歸納出田忌賽馬獲勝的前提:第一、齊王先出;第二:田忌要用最弱的馬牽制齊王最強的馬,才能換取后兩場的勝利。
    三、鞏固練習,學以致用孫臏真是了不起!簡介孫臏。
    對策不是一個具體的計謀,只要是對抗性活動中,競爭雙方取勝的有效方法,就是對策。
    生1:我選4、6、8,老師你先出。你出3、我出4,你出5、我出6,你出7、我出8。生2:我選3、5、7這一組也能贏。老師出8、我出3,老師出6、我出7,老師出4、我出5。
    四、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教案文案篇十三
    1、了解山溝里的孩子們起早貪黑地去上學的情景,感受他們學習的'艱難,學習他們不怕困難,刻苦學習的精神。
    2、理清段落結構,能將課文分為兩個部分。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4、學會本課9個生字。
    能結合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的含義,體會“金鑰匙”,“理想的燦爛的黎明”的含義。
    錄像帶生字卡片。
    布置學生預習課文。
    [課時安排]3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
    1、師:學習新課之前,我們來看一段錄像。
    2、播放《渴望》片斷。
    3、學生談觀后感想。
    4、師:文中的孩子是怎樣上學的呢?(出示課題:山溝里的孩子)。
    二、檢查預讀,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語句流暢。不容易讀好的語句做上記號,多讀幾遍。)(師巡視指導)。
    2、同桌互讀正字音。(生字詞、不容易讀好的地方)。
    3、指名讀文。(個人讀,小組讀)。
    (讓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在小組內訂正生字的讀音,激發(fā)起學生思維積極參與。)。
    三、自主感悟,小組討論。
    1、師:那么,山溝里的孩子每天是怎樣上學的?請大家?guī)е@個問題再認真地把課文讀一讀。
    2、學生自讀自悟,圈點批注。
    (習慣好,終身受益。老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讓學生邊讀邊想,邊動筆標記,養(yǎng)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2、小組合作學習: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3、小組代表發(fā)言。
    4、師:這些問題相信大家只要再課文多讀幾遍,就一定能找到答案。
    (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讀書的體會和存在的問題,,解決了相對簡單的問題,學生也對課文有了更全面的理解,這樣在全班的交流中學生提出的問題就會是相對深刻的,對課文的認識也是相對全面的。學生的學習也就有了層次,有了深度。)。
    四、識記生字。
    1、師:下面,我來考考大家對本課生字詞的掌握情況。
    2、出示生字詞。(指名讀,齊讀,互相提醒)。
    3、師示范:罩、匙、貌、勤的寫法。
    4、生在本子上書寫。(一個寫一個,師巡視)。
    (把識字過程放在合作、自主、探究的氣氛中,學生互教互學,合作交流。全班只解決難記的幾個字,提醒學生生字的學習不忘方法,允許學生識字的方法五花八門,有利于學生思維的開闊。)。
    五、課后延伸。
    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教案文案篇十四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繼續(xù)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通過閱讀,搜集整理材料使學生進一步的了解安徒生。
    策略與方法:
    合作交流,讀中感悟。
    學生準備:查找的資料,自學生字遇到不懂的記下來。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打開書142頁。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學生自由讀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問同學、查字典等。
    2、用課件出示文中的生詞,指明讀,開火車讀。
    3、用各種形式理解文中詞語。
    如:“白樺”、“毛茸茸”、“銅雕”等詞語可以利用圖片進行理解。
    如:“疏疏落落”、“幻想”、“描繪”、“請悠”、等詞語可以結合詩中的具體語境來理解。
    對于其他詞語可以師生共同解決。
    4、檢查讀文情況:
    教師指名學生按自然段讀課文,聽者可以習慣性的進行評價。
    三、品讀文本,感悟文本。
    1、教師引導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讀完課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2、引導學生交流讀后的感受、印象或看法。
    3、引導學生抓住自己觀點的支撐點,即文中語言文字的`品位與理解。
    a:你認為歐登塞美嗎?從文中的語句中找出來?
    (引導學生用美的感情讀出來)。
    b:小公園里有那些事物與安徒生有聯(lián)系?從文中的語句去找,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小組交流指導學生進行感情朗讀。
    c:讀完文本的最后一段談談你的感想?學生交流。
    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教案文案篇十五
    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
    2.探索并掌握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時,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3.經(jīng)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過程,逐步學會合作學習。
    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探索并掌握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時,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一、情境導入: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掛圖,學生獨立觀察,“它們一共摘了幾個桃子?”
    2.樹上一個桃子也沒有。
    3.試著幫他們分桃子。
    4.匯報做法。0÷4=0。
    5.繼續(xù)觀察,這時又來了一只小猴子。
    6.學生試做。0÷5=00÷7=00÷8=0。
    引出:
    三、拓展應用。
    四、總結:你學到了什么?
    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教案文案篇十六
    2、展示:師生展示收集的關于秋天的資料,學生說說秋天的特點,教師總結。
    1、抽學生讀課文,檢查學生讀書情況。
    2、正音,自主學習課文生字。
    (1)、四人小組交流生字的預習情況。(主要是哪些拼音容易讀錯,如:平翹舌、鼻邊音、前后鼻音、是否是多音字;哪些字容易寫錯;可以組什么詞;什么結構;什么偏旁)。
    (2)、課堂內交流生字學習情況,抽學生教讀、教學生書空,教師指導,板書重點。
    易錯音的'字:多音字:“轉”zhuan(轉涼轉換轉化)zhuan(轉動轉圈)。
    翹舌音字:爽收霜邊音字:涼。
    三拼音字:轉涼爽霜降香黃后鼻音字:豐。
    v去掉兩點的規(guī)律:菊。
    易錯形的字:轉排(注意筆順)。
    課堂組詞(開火車形式進行),說結構、偏旁教師簡要板書。
    (3)、學生自由書空學習生字,教師出示生字卡片檢查鞏固。
    3、再讀課文思考:秋天什么時候到?哪幾個月是秋天?
    (1)、抄寫課文生字。
    (2)、給課文生字組詞。
    (3)、熟讀課文。
    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教案文案篇十七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在具體的情境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列出是否算式,探索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乘法,嘗試并學習估算;在具體的情境中,能運用乘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過程與方法:經(jīng)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體驗算法多樣化,并能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在具體的情境和實踐活動中,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初步感知乘法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發(fā)現(xiàn)給定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guī)律。
    教學重點:
    理解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乘法計算方法,能正確地計算。能運用乘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乘法計算方法,能正確地計算。能運用乘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第1課時。
    螞蟻做操。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過程與方法:在具體情境中,能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交流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學會用豎式計算乘法。
    教學難點:
    如何理解豎式乘法運算每一步的具體含義。
    教學方法:
    嘗試教學法,講解法。
    教學準備:
    點子圖,多媒體電腦,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出示情境圖,導入新課。
    二、探索新知。
    1、請學生獨立看圖,先自己說說圖意,再給同桌講一講;。
    2、誰愿意根據(jù)題中的信息提出乘法問題?誰能完整地說給大家聽?
    3、誰愿意解答她剛才提出的問題?
    師板:12×4=48(只)。
    指名說算法。
    4、用點子圖引導學生討論算法,匯報算法。
    (1)讓學生在點子圖上圈一圈,算一算。
    (2)匯報不同的思考過程。
    要求學生說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5、乘法豎式的學習。
    (1)讓學生嘗試用豎式。
    (2)學生方法交流。
    (3)師講解乘法豎式的簡寫寫法及每步的含義。
    三、拓展應用。
    1、圈一圈,算一算。
    14×2=12×3=。
    讓生獨立完成,指名說出圈法。
    2、填表。
    大車限乘客30人,小車限乘客10人。
    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后,再填寫表格。
    集體訂正。
    四、總結。
    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乘法的?
    學生獨立看圖,先自己說說圖意,再給同桌講一講;。
    同桌互相提問題。
    指名根據(jù)題意,提問題。
    指名列式。
    學生嘗試口算。
    指名說算法。
    生在點子圖上圈一圈,算一算。
    指名匯報。
    12。
    ×4。
    48。
    學生嘗試用豎式計算。
    生交流不同的方法。
    指名說每步的含義。
    五、作業(yè)設計。
    53頁第2題。
    板書設計:
    螞蟻做操。
    12×4=48。
    12。
    ×4。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