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為了指導教學而制定的一種書面計劃,它可以幫助教師合理安排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果。在備課過程中,我們需要認真編寫教案,因為它是教學的重要依據(jù)之一。我想我們需要準備一份詳細的教案了吧。教案的編寫還應充分考慮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資源的利用情況。教案的編寫需要根據(jù)具體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情進行調(diào)整和優(yōu)化。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一
? 1、探索紙的聲音,幼教中班語文教案 《紙來唱歌》。
? 2、嘗試用不同的紙的名稱創(chuàng)作簡單的故事。
? 各種紙張
? 1、提問幼兒我們的紙可以用來干什么?
? 4、讓幼兒試驗一下,這些紙怎么能發(fā)出聲音?例如:抖動、撕裂,并比較不同紙張的聲音。
? 5、請幼兒利用紙張發(fā)出的聲音,自編一個簡單的故事:
? 6、請幼兒當裁判,哪位“參賽紙”奪得了第一名。
? 請幼兒一起用自己的方法使紙張發(fā)聲。
? 能創(chuàng)編簡單的故事。,對科學活動感興趣。
??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二
1、 認識本課14個生字,學會其中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風箏、體育場、花花綠綠、各式各樣、老鷹、端端正正、穩(wěn)穩(wěn)當當、骨碌碌、橘紅色、墨綠、斑紋、熱鬧、宇宙、飄蕩”等詞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五顏六色的風箏隨風飄蕩”的情景。
3、 把閱讀、觀察、想象結(jié)合起來,理解主要內(nèi)容,體會孩子們在放風箏時的喜悅心情,激發(fā)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的興趣。
4、 學習作者觀察和按一定的順序把事情敘述清楚的方法。
理解并體會課文中對放風箏具體過程的描寫,感受孩子們放風箏時的喜悅心情。
根據(jù)課文的描述,引導學生對天空中的風箏進行想象。
1、 布置學生預習課文和生字。
2、 搜集有關(guān)風箏的圖片。
實物投影儀、生字卡片、小黑板,多媒體課件,教學掛圖
三課時
教學過程:
1、 課件出示放風箏圖片,欣賞。
2、 談話:大家剛才看見的風箏漂亮嗎?春天,萬物復蘇,春風和煦,是放風箏的好季節(jié)。你放過風箏嗎?你愿意參加放風箏的活動嗎?今天,我們學習一篇寫幾個小朋友是怎樣放風箏的課文。(板書課題)
1、 自讀課文,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
2、 自學生字詞。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運用聯(lián)系上下文或生活實際、展開想象等方法理解生字詞。
3、 讀通課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讀破字。
1、出示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
2、四人小組內(nèi)交流哪些字難記,哪些字難寫。
4、 全班交流。重點指導:
“鷹”、“嚷”、“墨”等字的寫法。
5、 檢查讀課文情況
(1) 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2) 分小組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哪些問題在初讀之后可以解決。
1、 抄寫生字新詞,并家聽。
2、 熟讀課文,思考:畫出描寫圖畫內(nèi)容的句子。
教學過程:
1、 讀課文,這段說的是什么?(時間、地點、人物)
2、 高高興興地去干什么?(放風箏)
1、 出示課文插圖,觀察畫面
圖上畫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心情怎樣?用自己的話來表達
自己的觀察所得。
2、 圖文對照,課文中哪一段描述了畫面中“我”和哥哥放風箏的情景?
(1) 合作學習第三自然
同桌同學按照下列步驟,合作學習。
a、 讀一讀,弄清這一段有幾句話,每句話的意思。
b、 畫一畫。,段中描寫“我”和哥哥動作的詞語。
c、 演一演,說一說。分角色表演“我”和哥哥放風箏的過程,邊演邊說。
(2) 表演復述。
a、 請出一組同學上臺表演,觀眾評說。
b、 對比句子,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舉著“大蜻蜓” 拽著風箏 才收住腳
拿 拉 停
(因為“舉”含有用力向上的意思,“拽”有緊抓的意思,“收”因為在奔跑中急停下來。)
(3)體會寫法:通過學習這一段,請你想一想怎樣才能把活動中的情景寫得清楚具體?
(要寫得清楚,必須按一定的順序;要寫得具體,要朱雀抓住活動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現(xiàn)。)
(4)指導有感情朗讀。
我高興得一邊拍手一邊嚷:“蜻蜓賽過飛機啦!蜻蜓賽過飛機啦!”(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歡快、愉悅的心情。)
1、“大蜻蜓”飛上天空以前,有哪些風箏?
(1) 觀察畫面說一說。
(2) 對照課文——課文是怎么寫的?
a、 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b、 通過看圖、聯(lián)系生活實際或切換詞語的方法理解詞語:“花花綠綠”、“各式各樣”。(表現(xiàn)了風箏鮮艷的色彩、多樣的形態(tài)。)
c、 具體說說在天空中飄蕩的風箏有什么顏色,是什么樣子的?想象說詞說句。出示:
( )的老鷹 ( )的鸚鵡
( )的仙鶴 ( )的蜈蚣
用“( )的( )在天空中飄蕩?!闭f一句話。
1、 抄寫生字新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朗讀第一至四自然段
過渡:“大蜻蜓”放上藍天后,又多了些什么風箏?
1、 學習第五至七自然段
(1) 天上的風箏越來越多,熱鬧極了,有哪些風箏?
(2) 你覺得哪一只風箏最好看?讀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
2、 對比句子,體會寫法。
金黃的小蜜蜂,在空中飛來飛去。
金黃的小蜜蜂,翹著綠色的翅膀,好像在百花叢中飛來飛去。
比較: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哪句話寫得好,為什么?
小結(jié):第二句不僅寫出了顏色,而且寫出了風箏的樣子和好像在干什么,通過想象,在我們面前展現(xiàn)了一幅“五顏六色的風箏隨風飄蕩”的鮮艷美麗的圖畫。
3、 想象續(xù)說。
(1) 天空中是不是只有課文描寫的這些風箏呢?從哪里看尋出來?
(2) 天空中這么多五顏六色,各式各樣的風箏,挑選你最喜愛的一種或以前你放過、見過的一種,學習作者的寫法,畫一畫,說一說。
課文給我們描繪了放風箏時所看到的熱鬧歡樂的情形和各式各樣的風箏
在天空中爭奇斗艷的景象,在學習中我們感受到生活是多么美好,課后,讓我們一起去放放風箏吧!
1、 摘抄課文中描寫風箏顏色、姿態(tài)的詞句。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預習第二課。
4、 (選做題)小練筆:把自己課外放風箏的情景用一段話寫下來。
1、 放風箏
放 舉 跑 放線 松手
高興
風箏 多 熱鬧 鮮艷 美麗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三
中班語言活動“最佳傾聽者”
?(語言領(lǐng)域教學)
??
?活動目標:1、通過活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發(fā)展幼兒的傾聽能力,幼教中班語文教案《最佳傾聽者》。
???2、愿意參加游戲,體驗游戲帶來的樂趣。
?活動流程:引起興趣――加深難度――再加深難度――再加深難度――活動結(jié)束?活動過程:
?一、聽口令做動作,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教師發(fā)口令,幼兒做出相應的動作。發(fā)口令的速度漸漸加快,動作出錯的幼兒取消游戲資格,最后的幼兒為獲勝者。
?二、加深難度,聽短句數(shù)相同的字。
?教師口述一短句,讓幼兒數(shù)句中共出現(xiàn)幾個“我”字。看哪位幼兒數(shù)得最正確。?三、再加深難度,聽故事數(shù)相同的字。
??教師講故事《咕咚》,讓幼兒數(shù)故事中共出現(xiàn)了幾個“咕咚”,看哪位幼兒數(shù)得最正確。?四、游戲“老師說??”。
?1、教師發(fā)出口令,口令中有“老師說”的幼兒照口令做相應的動作,沒有“老師說”的幼兒就保持原來的動作,看誰堅持到最后。
?2、游戲數(shù)次后,可請幼兒做發(fā)口令者,教師參與幼兒活動。(該游戲可請聽課老師一起參與)
?五、活動結(jié)束。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四
教學設計:
一、由畫入詩,理解詩題:
1、師:在一個炎熱的夏天中午,詩人袁枚走在鄉(xiāng)野的林陰小路上,不覺一幅畫面進入他的視線。(板書:畫播放牧童騎牛圖)
2、師:誰說一說,怎樣的畫面?
3、(好一幅牧童騎牛圖、蟬兒鳴叫圖、歌聲響林圖、鄉(xiāng)野風光圖)
4、師:正是這一幅普通的生活畫面被詩人袁枚瞬間定格,從而演繹成一首詩(板書:詩),題目是——所見(生齊讀)
5、師:你對詩題是怎么理解的?
二、由詩入畫,體會內(nèi)蘊:
(一)、賞牧童騎牛圖:
1、師:詩人究竟如何表現(xiàn)所見的?請大家自由讀2—3遍,字音正確,停頓得當。(播放古詩)
2、誰愿意讀給大家聽?
3、指名讀。(字正腔圓,推薦給大家一種讀詩的好方法——緩緩地讀)
4、誰再一試?(在或急或緩中體味到古詩的節(jié)奏美)
5、最后一位。(在抑揚頓挫中感受到古詩的韻律美)
6、齊讀一遍,共同感受一下。
7、師:詩人所見是怎樣的牧童呢?(課件呈現(xiàn)前兩句)同桌間相互議一議,括號中可填什么字,放入句中怎樣理解?(師進入學生討論間傾聽指導)
8、指名分句回答,并請學生板書。
9、詩中的留白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想,此時,一個什么樣的牧童豁然呈現(xiàn)于眼前?
10、指名說。
11、用朗讀表現(xiàn)出來。誰讀前兩句?(你離詩人不遠了,陶醉是讀詩的一種境界。)
(二)鑒牧童捕蟬圖:
1、師:就在這曠野中,林陰下,小小牧童騎著牛,就這樣旁若無人地唱著,就這樣陶然自在地唱著,如云行天際,如水流山野。忽然歌聲停止,這是為何呢?(播放后兩句)
2、齊讀后兩句。
3、師:其中你最欣賞詩人用的哪個字或詞?為什么?
(由所見猜測內(nèi)心、打破了牧童原來的平和的環(huán)境,氣氛緊張、猶如聽到蟬鳴、表現(xiàn)出牧童的反應機靈、寫出了牧童怕驚跑了蟬兒,體現(xiàn)出牧童站在那兒仔細察看蟬兒的確切位置,想一下子捉住它。)
4、師:區(qū)區(qū)10個字,竟被大家品出了如此豐富的意蘊,讓我們一起細嚼慢品,女聲讀(小荷已露尖尖角)男生讀(一山更比一山高)
5、師:學到這里你是否會有這樣的疑問:詩人寫就此詩,想表現(xiàn)或表達什么?
6、指名說。(你已經(jīng)走進了詩人的內(nèi)心、你品到了詩的精髓,你捕捉到詩的靈魂)
7、師:請大家閉上眼睛,齊背古詩,由此詩再現(xiàn)詩人所見的清新畫面。(標出箭頭)(播放全詩,播放音樂)
三、同題拓展,積累古詩:
師:可見畫中的畫境可以入詩,詩中的意境可以入畫,詩和畫的關(guān)系是何等的親密,(板書:入)袁枚的《隨園詩話》中有一百四十余首為畫而題寫的詩,《題畫》就是其中的一首。(播放《題畫》)請大家參看譯文,自由誦讀,看誰最先會背。
指名背誦。
師:你還積累過哪些表現(xiàn)兒童生活的詩句?
指名說。
四、創(chuàng)作實踐,提升表達:
1、其實,我們多彩的生活中也有許多畫面可以入詩,請你做回小詩人,以觀察到的兒童生活的某個畫面為內(nèi)容,創(chuàng)作一首小詩。(播放課件,播放背景音樂)
2、學生創(chuàng)作詩歌。
3、詩歌展示。
4、師評:
五、結(jié)語: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五
2、學寫“日”、“田”、“禾”“火”四個生字。
3、初步了解中國漢字的歷史,感知中國漢字的神奇魅力、
學情分析
剛?cè)雽W的孩子在課堂上面臨以下幾個問題:有的學生在幼兒園或者學前班已經(jīng)學過了部分知識,在課堂上容易走神;而有些孩子因為零基礎(chǔ),入學后沒多久就要開始寫字還有很大難度。天性好動的孩子們在長達40分鐘的課堂教學中,注意力很難持久。基于此,我始終將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貫穿課堂始終,用自然的提示語,表揚,手勢動作等牢牢吸引孩子的眼睛,使他們邁出學語文的第一步。
重點難點
1、認識八個字,會寫四個字。
2、學習看圖識字的方法。
感受漢字承載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
第一學時
賞畫導入,初識“象形”
1、出示水墨畫,學生觀察交流所見。
2、解釋象形字由來。
師:古代的水墨畫美麗,古代的人們更是聰明,他們?yōu)榱吮磉_自己的情感,就依據(jù)很多事物的樣子,造出了我們最早的漢字。這些漢字與物體的樣子很像,我們叫它象形字。瞧,(出示象形字“日”)這就是一個象形字,猜猜這是個什么字?這個日字,經(jīng)過悠悠幾千年,就變成了現(xiàn)在的模樣。(出示田字格中的日字)
由圖片——象形字“日”——簡化字“日”,初步感知象形字是形義結(jié)合,了解學法。
指名讀“日”引導舌頭卷一點。
揭示課題
師:漢字中還有很多像日字這樣的象形字,我們都可以借助圖畫來認識。今天,我們就用這樣的方法來學習識字4,請小朋友們翻開書第11面。(出示課題)
字理識字,認形知意
1、出示月亮圖和“月”字,學生交流圖片內(nèi)容,了解字義,識記漢字。
引導:月字瘦瘦長長的,特別是這一撇,特別像月亮彎彎的一邊。(出示月字)誰來讀?男生讀、女生讀。一起讀。
2、出示水流圖和“水”字,學生交流圖片內(nèi)容,了解字義,識記漢字。引導:這水字的樣子特別像水流的模樣。
指名讀字,注意舌頭往后卷一點。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小火車,往哪開?
3、出示月亮圖和“月”字,學生交流圖片內(nèi)容,了解字義,識記漢字。引導:看看我們現(xiàn)在的火字,跟圖畫有沒有相似的地方?是呀,上半部分像紅紅的火苗,下半部分像這里的柴火,字由畫來,看圖認字,方法多好呀!誰想讀?全班讀。
小結(jié):剛才,我們通過看圖,認識了四個字。一起來讀一讀。小火車,往哪開?小火車,繼續(xù)往哪開?同學們都能大聲準確地讀出來,真了不起。
4、學法遷移。根據(jù)11頁下面四幅圖猜“日”“月”“水”“火”四個會是什么字?
指名交流。
(山、石頭正音)
5、讀字卡(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6、字卡游戲。課前為每位同學準備好字卡。學生拿出后與老師舉起相同的字卡并讀出字音。
7、生活識字。出示帶有生字的單位名稱,交通指示牌,餐廳名稱,甚食品包裝。學生找學過的字。交流還在那些地方見過今天學的生字。
這么多字都在我們身邊經(jīng)常出現(xiàn),細心的小朋友以后可以多多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學會更多的生字哦!
規(guī)范寫字,養(yǎng)成習慣
1、小老師按筆順帶領(lǐng)書空“日”“田”。
2、觀察“日”“田”兩個字的相同點
3、師范寫(強調(diào):日中間只有一橫,田要先橫后豎,兩個字都是先里頭后封口)
4、學生描紅并獨立書寫。
5、學些筆畫捺、點。(捺:從左上格起筆寫一個短橫,往右下方拉最后往右邊推出去。點:從左上方往右下方加力,像畫圓。)
6、小老師按筆順帶領(lǐng)書空“禾”“火”。
7、學生描紅并獨立書寫。教師巡視,特別強調(diào)寫字姿勢。
8、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點評。
拓展猜字,學法延伸
1、出示猜字練習,說清要求,學生自主連線。
2、出示答案并指導
(恩,這彎彎的羊角真像羊字的兩點;這鳥字的上半部分跟鳥頭還真像,特別是這一點,像鳥的——眼睛;兔字的那一點像小兔的——尾巴,這交織的網(wǎng)線跟網(wǎng)字的兩個撇點真像呀!這竹字的上半部分像圖中的——竹葉)全連對的小朋友舉手,這么多呀!表揚自己。
3、課堂總結(jié):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認識了很多新字,孩子們,要想認識更多字,我們除了看圖識字,還可以多多留心生活,從生活中識字,這樣,我們會成為更棒識字高手!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六
《傷仲永》重在一“傷”字。這一點,學生容易掌握??墒?,它背后的含義,學生就不容易掌握了。幫助學生抓住它背后的含義,是學習本文的`任務之一。
其意在警醒。沈德潛在《唐宋八家文讀本》卷三十中評曰:“勸學之語,婉轉(zhuǎn)切至。傷仲永,不獨為仲永也。
聰明弟子,宜懸為座右銘”學生通過學習此文,能感悟到此理,才是一大收獲。
課堂一隅
給仲永下評語
師:說說對仲永的評價。
生:仲永是個很聰明的神童。
生:仲永是個毫無成就的庸人。
生:仲永是個可憐的犧牲品。
師:下評語要結(jié)合仲永的實際情況,觀點要明確,內(nèi)容要有意義,語言要準確,要簡要。請同學們拿出筆,先把評語寫在紙上,看誰寫得最棒。
生:仲永,你五歲“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很聰明,是個神童??墒?,你不該年紀輕輕就把學習拋在腦后啊!你最終成了“泯然眾人”,原因就是你放棄了學習。人非生而知之,不學習就沒有真正的知識。學習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極端重要的。大概你知道“活到老,學到老”這句格言吧,請記住,人的聰明來自學習。
師:下得好!
生:刀不磨要生銹,人不學習要落后。仲永,希望你牢記這條真理。雖然你落后了,別灰心,振作起來,努力學習,迎頭趕上去,最后的勝利一定屬于你。
生:仲永,你從一個智力超群的神童變成了碌碌無為的庸人。你完全可以成功的,但你沒有成功。我認為,主要原因就是你沒有正確的學習觀。你對學習缺乏理想,缺乏熱情,缺乏毅力。你雖然“指物作詩立就”,可你成天跟著你的父親寫詩賣錢,這是缺乏理想;你不堅持學習,熱衷于“環(huán)謁于邑人”,這是缺乏毅力。成功不會從天上掉下來。沒有理想的人永遠不會成功,沒有毅力的人永遠不會成功。
生:仲永,你的最大錯誤就是你把自己當成了天才。天才就是勤奮,就是珍惜時間努力學習。魯迅先生說“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敝儆?,你才只有二十歲,只要你珍惜時間,發(fā)奮學習,就能成為真正的天才。
生:任何人,不論其智商多么高,只要不學習,就會像仲永那樣變成庸人。
師:那么,王安石寫作此文的目的是不是單單為了傷仲永一個人呢?
生:不是。是傷像仲永那樣只靠天賦而放棄學習的人。
師:對。仲永的悲劇在于他放棄了學習。是誰造成了他的悲劇呢?
生:是他的父親。
生:是他那個只知道賺錢,利欲熏心的父親。
生:是他不懂教育的老爸剝奪了仲永受教育的權(quán)利,“不使學”,不讓他學習。
師:仲永的父親不懂教育的重要性,扼殺了人才。同學們想對仲永的父親說點什么嗎?那就把它寫下來吧。當堂完成。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七
創(chuàng)意說明:語文課須重視朗讀,詩歌更應在朗讀中領(lǐng)悟。這個教案以讀帶講,以講帶析。學生朗讀,教師指點,氣氛越來越醇濃,使讀者神思飛越,沉浸在神話般的意境之中。朗讀,還可以在讀中馳騁想象,創(chuàng)造出美妙的意境。
一讀,要讀準字音,做到字正腔圓。(難字略)
二讀,要讀準節(jié)奏,注意輕重、快慢。
三讀,讀出意象,即畫面。
a.農(nóng)家豐收圖;b.霜晨歸漁圖;c.少女思戀圖。
四讀,注意詩歌所創(chuàng)設的氛圍,讀出感情。
a.松弛,閑靜;b.寧靜、悠遠;c.清靜、柔美。
全詩應讀出清柔、舒緩的感覺。
五讀,讀出自己的感受、見解,這種朗讀是一種個性化朗讀。
以“_____________用(寫)得美,美在_____________”的句式,對自己感受最深的詞語或句子加以品析。以下可供參考:
1.“棲息在農(nóng)家”“游戲在漁船上”“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中“棲息”“游戲”“夢寐”三個詞用得美:
棲息:用擬人的手法,將虛無的東西(秋天)視象化了,創(chuàng)造出松弛、閑靜的氛圍。
游戲:虛實相生,在作者眼里,秋天就是如此清逸、閑適。
夢寐:少女朦朧的感情深藏在心中,仍在夢中回憶。
2.“飽食過稻香的鐮刀”。
飽食:擬人手法,寫豐收之景,下文“肥碩”亦寫豐收之景。
3.“收起青鳊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既寫豐收,又寫景,一箭雙雕。
4.“溪水因枯涸見石更清洌了”,矛盾之美,體現(xiàn)清遠的境界。
六背讀。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八
這兩則故事均選自《莊子·秋水》,講的都是莊子與惠子的故事。《惠子相梁》表現(xiàn)了莊子和惠子截然不同的生活志趣。故事富有趣味性,情節(jié)發(fā)展出人意料,人物形象對比鮮明,比喻巧妙貼切?!肚f子與惠子游于濠梁》表現(xiàn)了兩人可以相與游玩、辯論的朋友關(guān)系。它雖然由莊子和惠子的辯論組成,但輕松、閑適,讓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詩意并為之感染。
教學本文,目的不在于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莊子》一書的思想,把握其藝術(shù)特征,而在于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增加他們對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的了解。教學中,應引導學生欣賞《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感受“游濠梁”所反映的莊子生活的詩意,了解莊子的志趣。
1.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豐富文言知識。
2.了解《莊子》及莊子生平、思想。
1.欣賞《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2.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莊子生活的詩意,了解莊子的志趣。
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增加他們對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惠子和莊子思想、性格、氣質(zhì)上的差異,理解莊子的志趣。
1.理解兩則故事的寓意。
2.引導學生鑒賞莊子寓言的藝術(shù)特點。
1.比較法2.延伸拓展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
[課時安排]:1課時
資料助讀;自讀課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過好語言關(guān);引讀提高,理解兩則故事的寓意,過好寓言關(guān);感知惠子、莊子的不同表現(xiàn),過好思想關(guān);美點尋蹤,欣賞兩則故事;延伸拓展,了解莊子散文的藝術(shù)特色。
先秦諸子散文,雖然主要是政論文,但也是文學藝苑中的奇葩異蕾?!稖S語》平實質(zhì)樸,富含哲理;《孟子》文筆雄健,鏗鏘有力;《荀子》行文氣魄雄渾;《老子》清遠深邃;《墨子》質(zhì)樸;《莊子》恣肆。今天,我們一同欣賞《莊子》散文中的片斷。
莊子(約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戰(zhàn)國時宋國蒙人,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莊子生活在一個社會矛盾極其尖銳的時代,做過漆園吏。他不滿現(xiàn)實,不與統(tǒng)治階級合作,據(jù)傳楚王曾以千金相邀為相,被其拒絕。莊子對后人的影響主要是《莊子》一書。
《莊子》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豐富。氣勢壯闊?!肚f子》共33篇,分內(nèi)篇、外篇、雜篇。內(nèi)篇7篇為莊子所作,外篇15篇和雜篇11篇一般認為是其門人和后學者的偽作。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魯迅先生稱贊“其文則汪洋辟閹,儀態(tài)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漢文學史綱》)。郭沫若也評價說:“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國古代哲人中,實在是絕無僅有?!?《莊子與魯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
1.學生白讀課文,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翻譯。
2.多媒體顯示課文參考譯文。要求學生與自己的譯文對照,找出錯誤的地方,并思考譯錯的原因。
1.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國的國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施說:“莊子到梁國來,想取代你做宰相?!庇谑腔菔┓浅:ε?,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鴆鶉,你知道嗎?鴆鶉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時貓頭鷹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鴆鶉鳥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鴆鶉,發(fā)出‘嚇’的怒斥聲?,F(xiàn)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吧?”
2.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
莊子與惠施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白魚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閑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被菔┱f:“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說:“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施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可以肯定的!”莊子說:“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哪兒知道魚快樂’的話,說明你已經(jīng)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在問我。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BR> 3.教師歸納總結(jié)重要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解釋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
(1)惠子相梁 (2)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
(3)非梧桐不止 (4)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5)于是鴟得腐鼠 (6)魚出游從容 (7)是魚之樂也
學生明確:(1)相:名詞用作動詞。做宰相。 (2)同:國都、京城。(3)止:棲息。 (4)安:疑問代詞,怎么。 (5)于是:在這時,與現(xiàn)代漢語中表意不同。 (6)從容:安閑自由;現(xiàn)在多指“在危險面前冷靜不慌忙” (7)是:這。
1.理解兩則故事的寓意,過好寓言關(guān)。
提問:(1)莊子講鵪鴇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2)莊子堅持認為“出游從容”的魚兒很快樂,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心境?
學生思考,明確:(1)鵪鴇的故事里,鵯鴇比喻志向高潔之士。鴟比喻醉心利祿猜忌君子的小人。莊子將自己比作鵪鴇,將惠子比作鴟,把功名利祿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和志趣,又極其辛辣地譏諷了惠子。莊子沒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講故事的方式繞著彎子罵人,收到既尖銳痛快又余味不盡的效果。
(2)莊子認為魚“樂”,其實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
教師引申:《莊子·秋水》中還有這樣的故事:楚王打算讓莊子做國相。派人去請他。莊子卻借烏龜?shù)墓适卤硎?。他寧愿在荒澤草野間過自由自在的生活?!肚f子》從不干巴巴說教,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形象、幽默機智的寓言故事說理,把哲理和詩情藝術(shù)地交融在一起。
2.比較莊子與惠子思想、性格、氣質(zhì)等方面的差異,理解莊子的人生態(tài)度,突破思想關(guān)。
學生討論明確:《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義,以自己的心思猜度莊子,卻不知莊子清高自守,視爵祿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辯,重分析。對于事物有一種尋根究底的認知態(tài)度,重在知識的探討。莊子智辯,重觀賞,對于外界的認識,帶有欣賞的態(tài)度,將主觀的情意發(fā)揮到外物上而產(chǎn)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說惠子帶有邏輯家的個性,那么莊子則具有藝術(shù)家的風貌。
教師總結(jié):莊子心境曠達,視榮華富貴如敝屣,他有著高雅的生活情趣?!肚锼芬晃乃麚P的是莊子一貫的思想,即人的生死、壽夭、禍福、窮通、貴賤、貧富、得失、成敗等等都是完全相對的東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應一切順其自然。莊子鄙視功名富貴,追求快樂自由便是這種思想支配下的心靈選擇。
引申:莊子思想雖有消極虛無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標卻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達到一種不為外物所束縛、所統(tǒng)治的絕對自由獨立的境界。多少年來,莊子思想曾給亂世中飽經(jīng)滄桑的心靈以莫大的安慰,即使在物質(zhì)文明高度發(fā)達的今天也有它獨特的作用。
教師分發(fā)文字資料,資料內(nèi)容如下:
(一)
逍遙游(節(jié)選)
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二)
秋水(節(jié)選)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矣渚崖之間,不辨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閱讀上面兩個片斷,體味《莊子》散文的藝術(shù)特色。
學生思考,明確:《逍遙游》意象雄奇,想象神奇,文風恣肆。
《秋水》文采斐然,百川灌河的浩淼,“兩淡渚崖之間不辯牛馬”的聲勢,河伯“欣然自喜”的天真得意,皆歷歷如在眼前。
教師總結(jié):從我們了解的《莊子》散文的四個片斷來看,《莊子》散文善于通過寓言故事說理,想象神奇,語言靈動而有氣勢,幽默、詼諧,是諸子散文中的精品。
這兩則故事集中表現(xiàn)了莊子的思想和《莊子》散文的寓言特色,形象生動,耐人尋味,如甘醴似瓊漿,讓人百品不厭。希望大家課后閱讀《莊子·秋水》,全面了解莊子,包括他的人生觀、政治觀、社會觀,探究莊子與孔孟的區(qū)別。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談淡你的理解。
莊子送葬,經(jīng)過惠子的墳墓,回頭對跟隨他的人說:“楚國郢人捏白堊土,鼻尖上濺到一滴如蠅翼般大的污泥,他請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揮動斧頭,呼呼作響,隨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點完全削除,而鼻子沒有受到絲毫損傷,郢人站著面不改色。宋元君聽說這件事,把匠石找來說:‘替我試試看?!呈f:‘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對手早已經(jīng)死了!’自從先生去世。我沒有對手了,我沒有談論的對象了!”(《徐無鬼》)
提示:惠子死后,莊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對談的人了。在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純厚真摯之情。能設出這個妙趣的寓言,來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誼,如此神來之筆。非莊子莫能為之。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九
1、 能夠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懂得激光是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準得尺,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積累詞語。感受“照射、發(fā)射、反射”的區(qū)別,在“新星”、“暫時”、“困難”三個詞語種選擇兩個造句。
4、 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激光的神奇和巨大的作用,產(chǎn)生熱愛科學、學習科學、探索科學的愿望和情感。
5、 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初步了解聯(lián)想及其作用,產(chǎn)生對我國古代天文和天文學家的敬仰和為中華民族在人類歷史進程中做出的杰出貢獻而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的情感。
6、 了解內(nèi)容,理解“我”思想情感的變化,產(chǎn)生不傷害旁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情感。
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產(chǎn)生不傷害旁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情感。了解雅魯藏布大峽谷奇異在哪些地方,產(chǎn)生熱愛雅魯藏布大峽谷并為之驕傲自豪的感情。解內(nèi)容,初步了解聯(lián)想及其作用,產(chǎn)生對我國古代天文和天文學家的敬仰和為中華民族在人類歷史進程中做出的杰出貢獻而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的情感。
能夠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感受“照射、發(fā)射、反射”的區(qū)別,并能夠選詞填空。了解內(nèi)容,產(chǎn)生對我國古代天文和天文學家的敬仰和為中華民族在人類歷史進程中做出的杰出貢獻而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的情感。初步了解聯(lián)想及其作用。
這一單元需要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激光的神奇和巨大的作用,產(chǎn)生熱愛科學、學習科學、探索科學的愿望和情感。初步了解聯(lián)想及其作用,產(chǎn)生對我國古代天文和天文學家的敬仰和為中華民族在人類歷史進程中做出的杰出貢獻而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的情感。理解“我”思想情感的變化,產(chǎn)生不傷害旁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情感。
通過三年的學習,學生已能用普通話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但是要求有感情、聲情并茂,還需進一步指導。另外,要注意結(jié)合課文,指導綜合實踐活動的寫作,做到讀寫結(jié)合。進一步加強書寫指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神奇的光》2課時 《在古觀象臺上》2課時
《捅馬蜂窩》2課時 《雅魯藏布大峽谷》1課時
語文實踐活動8 3課時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十
課堂上,我們正在學習新課《火燒云》。由課題入手,學生談了初次看到這個課題的想法和讀了課文后的了解。一個學生突然高高地舉起了手,好像有了什么發(fā)現(xiàn)。
生:老師,我發(fā)現(xiàn)4、5、6小節(jié)的結(jié)構(gòu)相似。
師:怎么相似呢?你能說得具體些嗎?
生:它們開頭都是先寫火燒云像某樣動物,然后是描述,抓住動作、神態(tài)把它寫具體了。
師:你真了不起!老師發(fā)現(xiàn)你的學習方法很好,讀課文時總是不忘思考。很高興,你能把自己的收獲拿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或許是受了這位同學的啟發(fā),或許是我激勵的話語調(diào)動了學生們的積極性,一只只思維活躍的小手舉起來了!一雙雙閃爍著智慧的眼睛注視在我身上了!真是"一石激千尺浪"呀!)
生:我也有發(fā)現(xiàn)!每一小節(jié)的最后一句都是在說火燒云的變化快。
師:是嗎?你能給大家讀讀嗎?
生:認真地朗讀起來"看的人正在尋找馬尾巴,那匹馬就變模糊了。"、"跑著跑著,小狗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見了。"、"要想再看到那頭大獅子,怎么也看不到了。"
("呵,我也感受到了!""真的耶,這火燒云變化可真快!"幾個學生忍不住插起嘴來。)
(學生一個個認真地讀起來。)
生:我也感受到了火燒云的變化很快。我是從"一會兒、出現(xiàn)"、"忽然、又來了"、"接著、又來了"這些詞中體會到的。
師:用心讀就能感受到文章的妙,你體會得真不錯!我們一起來讀讀這開頭的幾句話。
(生一起美美地讀起來。)
生:我覺得這三句話用詞也很講究。馬是講"一匹",大狗講"一條",大獅子講"一頭"。
生:對,量詞搭配得很恰當!
生:讓我們再讀讀吧!
師:好,那就請大家再好好地讀讀!
(學生再一次認真地讀起課文。)
生:(很驕傲的,站起來三次了)我又有了新發(fā)現(xiàn)。我覺得它們開頭的第一句話都是總起句,后兩小節(jié)的同時還是過渡句呢,因為作者都用了一個"又來了"。
生:對!這個"又"字是針對上一小節(jié)來說的,所以我同意他的看法。
師:我們今天的討論很熱烈,老師看到了你們的大腦都積極地轉(zhuǎn)動起來了,思維很活躍。真為你們高興!
生:我還有發(fā)現(xiàn)!作者寫大獅子時,用了廟門前的大石頭獅子來說明。
師:這樣寫又什么好處呢?
生:大石頭獅子我們經(jīng)常看到,這樣寫,我們?nèi)菀桌斫狻?BR> 生:還可以幫助我們想象!
師:我們一起來讀讀第6小節(jié),試試自己能否看到這樣一頭威武、鎮(zhèn)靜的大獅子。
(這堂課在瑯瑯的朗讀聲中結(jié)束了。)
反思: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jié),在于根據(jù)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作出相應的變動。"當學生讀有所思,讀有發(fā)現(xiàn)時,就應該捕捉住學生的"靈光一現(xiàn)",尊重學生的"學情",及時調(diào)整教學,讓學生去自讀自悟。
當然,感悟是因人而異的,即使同一文本,學生所獲得的情感、體驗必然也是有差異的,并帶有個性化色彩。而這種差異和個性化正是閱讀教學的一種財富、一種資源,使得我們的課堂教學精彩分呈、活力四射。因此,我們要多多鼓勵學生自讀自悟,用激勵性的評價語言,調(diào)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精彩。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十一
1、出示春景圖,引導談話。
小朋友你們瞧,春天來了!在這個美好的季節(jié)里,有位神奇的客人要來到我們中間,她會是誰呢?(學生猜測)
課堂氣氛的營造至關(guān)重要,良好的氣氛更易讓學生入情、入境,產(chǎn)生心靈的共鳴,尤其導入語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2、出示課題,指導讀題。(學生友好地向小池塘打招呼)
這樣的開頭快速地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興趣被有效地激發(fā)起來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由讀課文。
悠揚的伴奏聲,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加之文句本身的優(yōu)美,必將激起學生的讀書欲望。
(一)導讀第一自然段。
1、讀了課文,我們對小池塘有了一些了解,課文內(nèi)把小池塘比作了什么?
教師簡筆畫“大眼睛”。
通過簡筆畫形象地突破了“睫毛這個難點。
2、小池塘是一只什么樣的大眼睛?(學生自由讀課文)
3、指導看圖,說說哪兒像大眼睛,哪兒像睫毛?
4、各小組一邊齊讀課文,一邊想象小池塘的樣子。
5、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其余學生參與評價。相機指導讀好“輕輕”、“一閃一閃”長長”。
師生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氛中交流,老師還將評價讓位給學生,讓他們充分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
(二)、導讀第二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思考:小池塘這只大眼睛看到了什么?
2、學生上臺板書:白云、太陽、月牙、星星。(請四名學生代表上臺在黑板上板演小池塘看到的景物,其余學生在練習本上寫,強調(diào)書寫姿勢,要求把字寫得正確、美觀 。)
將教師板書的權(quán)力讓位給學生,讓他們感受到參與板書設計的樂趣,又解 決了如何在閱讀課中滲透寫字教學的問題。
3、小組合作學習。
( 1)、學生選擇喜愛的句子上臺讀給大家聽,并說一說為什么喜歡它。
教師走下了講臺,和學生一起探討問題,聽學生的見解,從旁指導著學生的自主發(fā)展。講臺成了學生自由發(fā)揮、自由表現(xiàn)的舞臺。
(2)、相機播放.課件,使學生感受池塘倒影的美麗,讀出喜愛之情。
(3)、反復誦讀表現(xiàn)美,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教師要讓學生直接面對文本,充分地讀。這里通過讓學生多誦讀幾遍自己喜歡的句子營造一個有利于閱讀情緒化的“場”,讓學生主動地讀,達到自讀自悟,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4、指導背誦。
《學記》中說:"能博喻然后能為師",學生在積累體驗中,進一步體會到池塘美、春更美。 建構(gòu)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學習資源,通過教師及學習伙伴間的交流、對話、協(xié)商、討論,運用意義建構(gòu)的方式獲得的。學生在拓展學習中能夠加深對教材的體驗,形成個性化的知識結(jié)構(gòu),提高語文素養(yǎng)。
(1)、教師背誦課文。
(2)、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背誦課文。(可看板書、找規(guī)律、畫簡筆畫、邊背邊想象……)
根據(jù)低年級學生好動的特點,讓學生動起來,在輕松的氣氛中完成背誦,效率和效果大大提高。
5、放飛想象,拓展訓練。
還有什么景物也能倒映在小池塘里?它們又像什么呢?
“說話”是我們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而語文教學中,說話訓練尤為重要。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說和寫并不是同步的,為了縮短說和寫之間的差距,創(chuàng)設一個讓學生當小詩人來作詩的情境,這樣不但讓學生產(chǎn)生了新奇感,而且運用了所學語言。
( 三)、齊讀第三自然段。
(引導學生找合作伙伴,結(jié)成學習小組,在小組內(nèi)用自己最喜愛的方式來表現(xiàn)課文。)
讓學生找合作伙伴,用自己最喜愛的方式表現(xiàn)課文,這是語文閱讀教學多元化的大膽嘗試,學生在此情境中人人參與到學習中來,滿足了他們的表現(xiàn)欲望,體驗到了成功。
3.小池塘
設計者為打破語文課堂"一頭沉"的局面,做了大膽的嘗試。她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質(zhì)疑解難、設計板書、上臺展示成果,用讀來抒發(fā)自己的體驗,逐步將學生帶進了自主探究的學習境界。教師轉(zhuǎn)變觀念,轉(zhuǎn)變教的方式,由原來口授、設問、解答變?yōu)樵O計學生自主探究的條件引導學生把以往過多依賴老師學習的只聽、只記的學習方式變?yōu)樘岢鲆蓡?借助討論和老師提供的學習條件設計其活動,多方位探索。以心理學、建構(gòu)主義理論為指導,根據(jù)新課標精神,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使語文教學與媒體運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情景資源,創(chuàng)設情景;運用教材,感知課文;整合課程資源,質(zhì)疑探索;處理信息,拓展學習,最終達到知識建構(gòu)的目標,促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致力于學生語文素質(zhì)的形成與發(fā)展。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十二
(一)學會a、o、e三個單韻母,能讀準字母音,認清字母形。
(二)認識聲調(diào)符號,學習掌握a、o、e的四個聲調(diào),能直接讀出帶聲調(diào)韻母的音。
(一)a、o、e的發(fā)音方法和韻母帶調(diào)一口呼是重點。
(二)讀準韻母的二聲和三聲是難點。
(一)明確學習目的,激發(fā)學習興趣
1、給同學們讀一個小故事,喜歡嗎?教師先讀一個帶有注音的有趣的小故事,告訴學生學會漢語拼音自己就能閱讀注音讀物了,以后學習查字典、學習普通話都離不開漢語拼音,借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讀兒歌:
漢語拼音用處大,學習生字需要它,幫助學好普通話,我們決心學好它。
3、看圖講故事(依據(jù)課本插圖教師編講),激發(fā)學習興趣。
(二)學習單韻母a
1看圖引出單韻母a,板書“a”。
2教師示范發(fā)a的音,邊讀邊講發(fā)音方法,講解發(fā)音要領(lǐng),并做示范。嘴張大,舌頭居中,舌位低,嘴唇呈自然狀態(tài)(不圓唇),發(fā)音過程中口形不能變動。
學生觀察、模仿,體會發(fā)音要領(lǐng)。學生反復練讀??梢岳貌鍒D,借助“啊”讀準a的音;編成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發(fā)音方法,“張大嘴巴aaa。
3再引導學生看圖:小女孩的頭部像a的形,小女孩張大嘴巴發(fā)的就是a的音。教兒歌,幫助學生記憶a的音和形。
4學生反復練習發(fā)a的音。教師巡視指導糾正,單個練習(開小火車,指名讀)。
(三)學習單韻母o(方法同上) 注意教發(fā)o音時,講要領(lǐng),做示范。
(四)學習單韻母e(方法同上)
注意教發(fā)音時,講要領(lǐng),做示范。這韻母不是鵝的音,是第一聲“e”,鵝是第二聲。發(fā)音時,口形要變扁,半開半閉,舌頭后縮,舌根稍微抬高一些,嘴角往兩邊咧開,露出牙齒。嘴巴扁小e ee。
(五)小結(jié)
教給學生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發(fā)音方法,
1“張大嘴巴aaa,攏圓嘴巴o o o,嘴巴扁小e ee?!币嬖V學生發(fā)單韻母a、o、e時,口形不能變動。利用插圖幫助學生記憶a和e的形,可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畫,找出圖與字形相似的部分。
2跟著老師讀兒歌。
圓圓臉蛋羊角辮,張大嘴巴aaa。
太陽出來紅通通,公雞一叫ooo。
清清池塘一只鵝,水中倒影eee。
3跟著老師讀一讀,說一說。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十三
1、在掌握字詞句的基礎(chǔ)上熟讀成頌,并把握文言文的特殊性。
2、同時要在著重了解燭之武說退秦師的理由的同時,注意欣賞包括本文在內(nèi)的《左傳》的文學價值,如人物形象和寫作技巧。
串講法、誦讀法。
兩課時。
一、導言:
同學們,如果說在社會發(fā)展的總趨勢之下,大凡事物總是現(xiàn)在的比過去的好的話,那么大家能不能想一想,在文化藝術(shù)的某些方面,有沒有與一般規(guī)律相反的情況呢?(這樣一來一往的問答,并不難引導學生想到西方文藝復興時期以羅馬為代表的雕塑,比如據(jù)說維娜斯女神的斷臂今人就無法設想能夠補得很好,以及中國古代的文言文似乎不是今人可以寫出當時那樣的水平的。然后接著說。)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本冊的第一篇文言文,看它究竟有哪些方面的精美以至妙不可言呢!
二、讓大家聽本文的錄音帶或教師以較高的水平先把課文誦讀一遍。
三、承接第二單元所學的“理清思路”理論,實際上也就是本課后面的練習題二,用課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問題,而實際上等于在熟讀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理解各段大意。
1、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是說“秦、晉兩國為什么圍攻鄭國”的問題;
2、第二自然段是說“鄭伯是怎樣說服燭之武”的問題;
3、第三自然段是說“燭之武是怎樣說服秦伯退兵的”;
4、第四自然段是說“晉文公為什么不愿向秦進攻的原因”。
在上面問答練習的基礎(chǔ)上,可讓學生以多種形式誦讀。
四、讓學生在已經(jīng)看過課本中注釋的情況下提一提文中還有哪些實詞的意義不清楚,還對哪些虛詞的用法或古漢語現(xiàn)象不理解。這其中由學生提也好,由老師問也好。
1、第一段中兩個“于”均解為“對于”之意,兩個“軍”字均為名詞活用為動詞的現(xiàn)象,當“駐扎”講。且“晉軍函陵,秦軍汜南”兩句均為古漢語中所謂省略句,即均在“軍”字之后省掉一個介詞“在”,而就這一點,已能證明古今語言形式上的不同習慣,這對讓學生逐漸習慣看文言文是大有好處的。
2、在第二自然段中應讓學生弄清楚:“言于”當“告訴給”講;“若使”中的“使”當“讓”講;“臣之壯也”中的“之”是典型的結(jié)構(gòu)助詞夾在主謂結(jié)構(gòu)之間起“取消主謂獨立性”作用的例句;“也已”不僅注釋上有“已,同‘矣’”的字樣,關(guān)鍵是要解釋這種“語氣詞連用”的古漢語現(xiàn)象;從“今急而求子”中不難看出,根據(jù)上下文,“而”在此只能當副詞“才”講;至于“是”通常在古文中多當代詞“這”講,只是為了上下文意思的通順而把它整個譯作“這是”罷了;最后“然鄭亡”一句,和今意相對照,顯然是個被動句。
3、第三自然段:“夜縋而出”里的“而”強調(diào)是起前對后修飾作用的,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地”;“若亡鄭”中“亡鄭”是“亡”的使動用法;“越國以鄙遠”一句的注釋中雖然說明了其中的“鄙”,“邊邑”是名詞活用為動詞的用法,而“遠”是形容詞活用為“遠地”的名詞用法,但整句意義的通俗理解應該是“越國以遠鄙”;“鄰之原,君之薄”中的兩個“之”直譯時,還是應當看作是起“取消主謂獨立性”作用的;“夫晉,何厭之有”中的“之”此時是起“動賓倒置”標志作用的,即意義上應看作“有何厭”;“既東封鄭”一句應強調(diào)就其直譯而言,“既”當“等到……以后”或“已經(jīng)”之類意思講,“東”是古漢語中典型的名詞當狀語,譯作“向東”,“封”,名詞“疆界”,此處當動詞用,譯作“作疆界”,而“鄭”作為句子的補語,也是以名詞當狀語的形式理解的,應譯作“以鄭”,于是整句的確切直譯應該是“等到向東以鄭國作了疆界以后”等。
4、最后一段中則應該讓學生承認,看過書上的有關(guān)注解之后,剩下的就沒有什么可感到難解的地方了。
上述程序之后即宜讓學生在反復誦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背誦全文,其中不乏用多種形式背誦。比如教師先領(lǐng)背、分段集中背等,因為字面意思過得較為徹底了,所以背誦起來就應該相對容易。同時在熟讀背誦的過程中,有意識地讓學生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表達反映在遣詞造句、語言組織上的精妙,比如可以對比同樣或類似意思表現(xiàn)在古今語言形式的不同上,應該承認文言文形式上的言簡意賅和音韻方面的朗朗上口等,而這些,也正是《左傳》等的文學價值。
五、課后練習
關(guān)于多義詞辨析的題。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十四
1.指導學生認識3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分角色朗讀課文,把握談話的主要內(nèi)容。
3.引導學生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guān)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教學重難點
把握訪談的主要內(nèi)容,懂得應該多讀書、讀好書,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教學工具
多媒體工具
教學過程
一、理解課題,激發(fā)興趣
1.結(jié)合課題質(zhì)疑、解疑。(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意圖: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明白小苗指的是苗苗,大樹指的是季羨林。
2.為什么要把苗苗比作小苗,把季羨林比作大樹呢?請大家?guī)е@個問題學習。我相信大家一定會找出答案來的。
3.交流課前對季羨林的了解。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
1.1999年8月21日,苗苗同學采訪了著名作家季羨林爺爺。讓我們?nèi)ヂ犅犓麄兌颊劻诵┦裁础?BR> 2.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讀通句子。
3.檢查自讀情況。
4.指名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三、精讀課文,深入探究
1.再讀課文,說說苗苗同季爺爺都交流了哪些問題?他們對讀書各自有何見解?
2.學生先自己思考,再與同桌交流。(主要有以下 方面:閱讀、偏科、學習外語和積累古詩文。)
3.讀了他們的對話,你有什么感受?
他們之間的交流親切自然。苗苗:熱愛讀書的小學生,謙虛好問,對季爺爺?shù)淖鹁?、崇拜溢于言表。季爺爺:平易近人,親切隨和,幽默中善于引導,滿含著對下一代的關(guān)愛之情。他們的對話,使我們懂得了多讀書、讀好書的必要。)
4.本文是一篇訪談錄,通篇都是對話,你認為應該怎樣朗讀?
學生交流。教師點撥:要像說話一樣自然,不做作,爭取做到親切與自然。
5.同桌分角色對話交流,朗讀課文。
6.在苗苗與季爺爺交談的內(nèi)容中,你最感興趣的是哪個問題?請你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和學習實際來談一談。
學生自己先做準備,再在小組內(nèi)展開討論,最后全班交流。
7.重點引導“閑書”的問題:
學生自由交流,如果自己說不出來,還可以談談自己搜集的關(guān)于閱讀的名言警句。
(3)看來,“閑書”不閑,杜甫曾說過,“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苯裉?,老師想說的是,如果你想學好語文,先愛上閱讀吧!
四、品味題目,理解深化
1.再讀課題,為什么要把苗苗比做小苗,把季羨林比作大樹呢?
(1)與二人名字有關(guān)。
(2)寓意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yǎng);季爺爺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
2.文章把季爺爺比作根深葉茂的大樹,其理由是什么?
(1)季爺爺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
(2)季爺爺平易近人,關(guān)心下一代,有著高尚的人格魅力。
3.啟發(fā)思考:怎樣才能從一株小苗長成為一株參天大樹?
五、學習訪談技巧,提高實踐能力
1.訪談是與人交流,通過閱讀這則訪談錄,你對訪談技巧有了一些什么新的認識?
(1)要有禮貌地請教,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2)要傾聽對方的表述。
2.結(jié)合以上兩個方面,再細讀課文,加深對訪談的認識和了解。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十五
教學目標:
1、能在課文的語言環(huán)境中認讀“鵝、小、白”3個生字;能用“白”擴2‐3個詞語;認識筆畫“豎鉤”,能按筆順正確描寫“小、白”。
2、能認讀單韻母aoe,能從兒歌中找到含有單韻母aoe發(fā)音的漢字。
3、通過各種形式反復朗讀兒歌,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能熟讀成誦。
4、拓展閱讀古詩《詠鵝》,有進一步識字的愿望。
教學重點:能在課文的語言環(huán)境中認讀“鵝、小、多、白”4個生字;
教學難點:能認讀單韻母aoe。
教學準備:
1、教師方面的準備:多媒體課件、制作頭飾(文中人物包括阿姨、小男孩、天鵝)。
2、學生方面的準備:拼音小卡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讓學生背誦幼兒園里曾學過的兒歌。
2.老師也背首兒歌給大家聽。(師背課文《看天鵝》)
3.出示課題:9看天鵝。
4.學習課題中的生字“鵝”,請小老師領(lǐng)讀。(指名讀、齊讀課題)
5.說話訓練:介紹一下印象中的天鵝是怎么樣的?
二、學習兒歌:
1.聽課文錄音。
2.老師今天教你們一個好方法,只要按照我的方法做,你們也能像錄音機里的老師一樣讀得那么好聽。
1)看課文,仔細聽錄音。再輕聲地跟著錄音機里的老師讀,最后請學生大聲地讀。(要求學生在聽和讀的時候:左手壓書右手指讀)
2)指名讀課文,其他學生認真聽。
3.說說這首兒歌講了些什么?(指名交流)
4.(出示兒歌)
1)小天鵝(師領(lǐng)讀)
2)天鵝湖上有小天鵝,也有大天鵝,天鵝很多。天鵝多(指名小組讀)
3)阿姨帶我看天鵝,飛起一群白天鵝。白天鵝(開火車讀)
5.想一想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這些生字?(生字用紅色表示)
6.我們把生字送回家,再來讀讀兒歌。(出示兒歌)
1)指名讀、四人小組合作讀。
2)分角色,表演讀。要求其余同學認真看,仔細聽清每個角色講哪幾句話。
3)兩只天鵝夠不夠?為什么?
4)其他學習小組排練。
5)交流。
7、指導背誦兒歌。(出示圖)能背的小朋友可以看圖一起背,當然不看圖能背出更好。背不出的允許看著書讀。
三、復習鞏固:
1、做給字寶寶點名的游戲。(出示:天、看、白)
2、玩“一字開花”的游戲。(口頭擴詞:天、白)
四、描一描
1、認識筆畫“橫折”
2、在老師的指導下描寫“天、大、白”
五、學習拼音:
1、指名學生讀“阿姨”的“阿”(a)、“我”(o)、“小天鵝”的“鵝”(e)這三個拼音字母。
2、跟老師念順口溜:張大嘴巴aaa,圓圓嘴巴ooo,扁扁嘴巴eee。
3.在小組內(nèi)互相練讀。
4.(出示兒歌)這首兒歌里有哪些字含有a、o、e這幾個音?
1)先自己讀一讀。2)(學生交流)(出示:阿、我、哦、鵝)
5.找朋友游戲?!蠋熥x哪一個字母,請小朋友從拼音卡片中把它找出來,找到后迅速起立大聲念出來,看誰找得快,讀得準。
六、課外拓展:
1、古時候有個非常有名的詩人駱賓王,他曾經(jīng)寫過一首詩,名叫《詠鵝》。
2、(出示古詩)這首詩里有幾個字我們已學過。(詩中用紅色把學過的字凸現(xiàn)出來)
3、自由讀、齊讀。
七、寫字指導:
1、學生自學生字的筆順。2、交流書寫的筆順。3、教師范寫,重點指導“白”的書寫方法。4、學生照樣子描寫。(學生描寫,教師巡視指導)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十六
1、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圓圓的沙粒),什么樣的沙粒?(再讀,突出圓圓的)
2、師問:在什么地方見過沙粒?
(一)過渡:今天,我們要認識的這顆沙粒并不尋常。
1、讀課文1、2行。讀讀,想想,它不平常在哪里?
2、它是怎樣說的呢?再去讀課文,用讀告訴老師。抽讀——齊讀
3、是呀!變珍珠是它的夢想,成為有用之材是它的目標。它十分真誠地向同伴們說,(引讀沙粒說的話)板書:要變珍珠、(夢想)
4、實現(xiàn)了嗎?讀讀課文的最后一段。
(二)過渡:沙粒是怎樣變成珍珠的呢?(評價)
1、讀3—5段,從“坦然”你知道了什么?(說和讀相結(jié)合)
2、同伴們是怎樣嘲笑的?男生讀;面對嘲笑沙粒怎么做的?女生讀。
板書:嘲笑——坦然
3、面對嘲笑圓圓的沙粒是坦然的,不在乎的!對此,沙粒們議論紛紛。議論了什么往下讀。
4、抓住“……”,思考沙粒們還會議論什么?認為沙粒還將失去什么?
(三)過渡:沙粒為了夢想坦然的面對了嘲笑,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舍去了美麗的陽光,奇妙的海景,夢想在它的心里從來沒動搖過,放棄過!
1、引讀10——13自然段。(時光,各式各樣的議論,圓圓的沙粒)
2、問:13自然段“……”6個圓點,你知道了什么?
(四)
1、引讀14自然段。時間過去了多久?
2、瞧!它在這里。躺在貝殼溫暖的懷里,美嗎?讀(多么美麗的珍珠啊!)用課件出示
3、觀看課件。
4、珠光閃閃、耀眼的它迎來了別人的贊美(多么美麗的珍珠?。。?BR> 5、同伴們怎樣說的?(是他?)
6、短短的一句話,讀出了什么?
7、珍珠怎么回答的?一如往日的真誠,再讀。
8、可是,愉快的背后是怎樣的艱辛。讀5自然段;愉快的背后又是怎樣的不容易。讀9自然段。
10、是呀!成功是鑰匙在哪里呢?有了夢想還需要什么?(出示公式)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十七
1正確朗讀課文。
2概括馬的特性。
3了解對比的作用并學會運用。
概括馬的特性。
了解對比的作用并學會運用。
引導學生自學,合作交流,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點評補充。
按照教師引導自學,合作交流,達到學習目標。
1課時。
1出示自學指導
請同學們組內(nèi)輪讀課文,互評糾錯,先讀完的三個小組代表板書糾正的詞語,看哪個小組又快又準確!
2學生自學,教師巡回檢查,隨機參與小組活動。
3小組代表板書糾錯詞語,師生檢查更正。
4學生齊讀板書詞語
1出示自學指導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完成課后習題一,5分鐘后指名同學回答。
2學生自習,教師巡回檢查,個別輔導。
3小組交流
4指名同學回答,教師點評補充。
1出示自學指導
文章在描述馬的外在特征時,用了許多其他的動物作對比。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試用同樣的方法描述一個自己養(yǎng)過或見過的小動物,要求重點刻畫其外貌,100字以上。5分鐘后小組交流評議,推選代表班上交流,看哪個小組寫的生動,說的精彩!
2學生討論思考問題一,小組代表發(fā)言,教師補充,并出示知識卡片鞏固。
3學生完成課堂練筆
4小組交流后班級交流
馬
布封
人工馴養(yǎng)的馬馴良同情對比
天然野生的馬自由贊美突出事物特征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十八
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在有關(guān)春節(jié)的古典詩歌中,沒有一首能像王安石的這首《元日》那樣流傳至廣,影響深遠。
這首七言絕句之所以獲得歷代人的喜愛,不僅在于它節(jié)奏明快,語言流暢,雅俗共賞,更主要的是在于它通過對春節(jié)風俗的描繪,表達了全民族歡度佳節(jié)的美好祝愿和共同追求。特別是詩歌中“總把新桃換舊符”一句中的“總”和“換”字,表達除舊布新不可逆轉(zhuǎn)的規(guī)律和堅定的信念。
題目《元日》。元日,本意為吉日,我國古代以正月初一為元日,為一年的第一天。
“爆竹聲中一四除,春風送暖入屠蘇?!边@句是說在歡快的爆竹聲中又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風中,合家歡飲屠蘇美酒。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句說在守夜中,千家萬戶迎來了曈曈紅日,然后用新的桃符來換去舊符。
曈曈:太陽初升時光亮的樣子。
1、認會5個生字,寫會5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背誦和默寫。
2、查字典,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問題。
3、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jié)日景象,感受詩中表達的全民族歡度佳節(jié)、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望。
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氣氛,體會人們的美好愿望。
關(guān)于課文
1、教學中要鼓勵學生自學古詩,提出不懂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能力。教師要善于啟發(fā)引導,不要直接講解??梢宰寣W生試著講講詩句的意思和自己的理解。不懂的地方,要指導學生通過查閱工具書、小組或全班討論等方法解決。
2、古詩的學習除了要加強朗讀和背誦外,還要引導學生結(jié)合詩句的內(nèi)容,展開合理的想象。先把詩句變成畫面,加強情感體驗;然后再把畫面變成語言,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以達到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發(fā)展語言的目的。
3、學習本詩之后,可鼓勵學生查找資料,了解詩中提到的過節(jié)的各種習俗的來歷。
本課的幾個生字,“爆、曈、符”都可以用記形聲字的方法記憶。“換”字右邊的撇不出頭,不要寫成“央”字。
建議教學1課時。
1、默寫古詩。
元日
,。
,。
2、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想像畫面,并把想像到的內(nèi)容用通俗的語言描述出來。要求句子通順,描寫形象。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家、文學家。字介甫,晚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人。宋仁宗慶歷二年中進士后,曾任過地方官,后任參加政事、宰相等職。世稱荊公。
他的文學成就很高,影響甚巨。他的詩文頗有揭露時弊、反映社會矛盾之作,體現(xiàn)了他的政治主張和抱負。其詩長于說理,精于修辭,內(nèi)容亦能反映社會現(xiàn)實。詞雖不多,卻風格高峻豪放,感慨深沉別具一格。散文雄健峭拔,舊時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遒勁清新。
元日
課前搜集有關(guān)春節(jié)的詩句;錄音《新年好》
一、激發(fā)情感、導入析題。
1、聽唱《新年好》后,教師激情導入:是呀,過新年時我們唱歌、跳舞,心里多高興呀!你們知道嗎?過新年時還有很多更讓人高興的事。就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宋代詩人王安石寫的《元日》吧。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說說對課題的理解。
二、自學詩歌、感知大意。
1、讀通古詩。
1)自由練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檢查初讀情況,正音。
2、讀出問題
1)輕聲再讀古詩,想一想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交流讀懂了什么?
3)不懂的問題在四人小組內(nèi)交流。
4)匯報解決不了的或意見不統(tǒng)一的問題,師生梳理、歸納出重點解決的共性問題。
三、精讀品味,理解詩歌。
1、自主學習,讀中感悟。
1)自讀自悟,看看前面提出問題哪些能自我解決。
2)借助工具書,試想想詩句的意思和自己的體會。
2、同桌交流,互相說說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
1)交流要求:先讀詩句,再說說詩句的意思和自己的體會。
2)教師對學生的不同體會給予肯定,并相機引導a理解除:除去,過去。b、曈曈:太陽初升時光亮的樣子。c、體會“總把新桃換舊符”中的“總”“換”表達除舊布新不可逆轉(zhuǎn)的規(guī)律和堅定的信念。d、感受詩中全民族歡渡佳節(jié)、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望。
4、吟誦古詩,啟發(fā)想像。
1)指生吟讀,師生。
2)師配樂范讀,生評。師生交流讀好古詩的秘決。除了注意語速、語氣外,還要邊讀邊想。這樣,才能把詩中的感情讀出來。
3)學生練讀,邊讀邊聯(lián)想。
4)指生讀,評議讀、齊讀、背誦。
5)畫一畫,說一說,把詩中的情景根據(jù)自己的想像畫出來,并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四、延伸拓展,感受民俗
1、閱讀“語文天地”中的《過年》,談談自己對過年的認識和感受。
2、課外搜集有關(guān)人過年習俗的資料,同桌交流。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一
? 1、探索紙的聲音,幼教中班語文教案 《紙來唱歌》。
? 2、嘗試用不同的紙的名稱創(chuàng)作簡單的故事。
? 各種紙張
? 1、提問幼兒我們的紙可以用來干什么?
? 4、讓幼兒試驗一下,這些紙怎么能發(fā)出聲音?例如:抖動、撕裂,并比較不同紙張的聲音。
? 5、請幼兒利用紙張發(fā)出的聲音,自編一個簡單的故事:
? 6、請幼兒當裁判,哪位“參賽紙”奪得了第一名。
? 請幼兒一起用自己的方法使紙張發(fā)聲。
? 能創(chuàng)編簡單的故事。,對科學活動感興趣。
??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二
1、 認識本課14個生字,學會其中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風箏、體育場、花花綠綠、各式各樣、老鷹、端端正正、穩(wěn)穩(wěn)當當、骨碌碌、橘紅色、墨綠、斑紋、熱鬧、宇宙、飄蕩”等詞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五顏六色的風箏隨風飄蕩”的情景。
3、 把閱讀、觀察、想象結(jié)合起來,理解主要內(nèi)容,體會孩子們在放風箏時的喜悅心情,激發(fā)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的興趣。
4、 學習作者觀察和按一定的順序把事情敘述清楚的方法。
理解并體會課文中對放風箏具體過程的描寫,感受孩子們放風箏時的喜悅心情。
根據(jù)課文的描述,引導學生對天空中的風箏進行想象。
1、 布置學生預習課文和生字。
2、 搜集有關(guān)風箏的圖片。
實物投影儀、生字卡片、小黑板,多媒體課件,教學掛圖
三課時
教學過程:
1、 課件出示放風箏圖片,欣賞。
2、 談話:大家剛才看見的風箏漂亮嗎?春天,萬物復蘇,春風和煦,是放風箏的好季節(jié)。你放過風箏嗎?你愿意參加放風箏的活動嗎?今天,我們學習一篇寫幾個小朋友是怎樣放風箏的課文。(板書課題)
1、 自讀課文,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
2、 自學生字詞。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運用聯(lián)系上下文或生活實際、展開想象等方法理解生字詞。
3、 讀通課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讀破字。
1、出示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
2、四人小組內(nèi)交流哪些字難記,哪些字難寫。
4、 全班交流。重點指導:
“鷹”、“嚷”、“墨”等字的寫法。
5、 檢查讀課文情況
(1) 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2) 分小組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哪些問題在初讀之后可以解決。
1、 抄寫生字新詞,并家聽。
2、 熟讀課文,思考:畫出描寫圖畫內(nèi)容的句子。
教學過程:
1、 讀課文,這段說的是什么?(時間、地點、人物)
2、 高高興興地去干什么?(放風箏)
1、 出示課文插圖,觀察畫面
圖上畫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心情怎樣?用自己的話來表達
自己的觀察所得。
2、 圖文對照,課文中哪一段描述了畫面中“我”和哥哥放風箏的情景?
(1) 合作學習第三自然
同桌同學按照下列步驟,合作學習。
a、 讀一讀,弄清這一段有幾句話,每句話的意思。
b、 畫一畫。,段中描寫“我”和哥哥動作的詞語。
c、 演一演,說一說。分角色表演“我”和哥哥放風箏的過程,邊演邊說。
(2) 表演復述。
a、 請出一組同學上臺表演,觀眾評說。
b、 對比句子,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舉著“大蜻蜓” 拽著風箏 才收住腳
拿 拉 停
(因為“舉”含有用力向上的意思,“拽”有緊抓的意思,“收”因為在奔跑中急停下來。)
(3)體會寫法:通過學習這一段,請你想一想怎樣才能把活動中的情景寫得清楚具體?
(要寫得清楚,必須按一定的順序;要寫得具體,要朱雀抓住活動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現(xiàn)。)
(4)指導有感情朗讀。
我高興得一邊拍手一邊嚷:“蜻蜓賽過飛機啦!蜻蜓賽過飛機啦!”(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歡快、愉悅的心情。)
1、“大蜻蜓”飛上天空以前,有哪些風箏?
(1) 觀察畫面說一說。
(2) 對照課文——課文是怎么寫的?
a、 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b、 通過看圖、聯(lián)系生活實際或切換詞語的方法理解詞語:“花花綠綠”、“各式各樣”。(表現(xiàn)了風箏鮮艷的色彩、多樣的形態(tài)。)
c、 具體說說在天空中飄蕩的風箏有什么顏色,是什么樣子的?想象說詞說句。出示:
( )的老鷹 ( )的鸚鵡
( )的仙鶴 ( )的蜈蚣
用“( )的( )在天空中飄蕩?!闭f一句話。
1、 抄寫生字新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朗讀第一至四自然段
過渡:“大蜻蜓”放上藍天后,又多了些什么風箏?
1、 學習第五至七自然段
(1) 天上的風箏越來越多,熱鬧極了,有哪些風箏?
(2) 你覺得哪一只風箏最好看?讀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
2、 對比句子,體會寫法。
金黃的小蜜蜂,在空中飛來飛去。
金黃的小蜜蜂,翹著綠色的翅膀,好像在百花叢中飛來飛去。
比較: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哪句話寫得好,為什么?
小結(jié):第二句不僅寫出了顏色,而且寫出了風箏的樣子和好像在干什么,通過想象,在我們面前展現(xiàn)了一幅“五顏六色的風箏隨風飄蕩”的鮮艷美麗的圖畫。
3、 想象續(xù)說。
(1) 天空中是不是只有課文描寫的這些風箏呢?從哪里看尋出來?
(2) 天空中這么多五顏六色,各式各樣的風箏,挑選你最喜愛的一種或以前你放過、見過的一種,學習作者的寫法,畫一畫,說一說。
課文給我們描繪了放風箏時所看到的熱鬧歡樂的情形和各式各樣的風箏
在天空中爭奇斗艷的景象,在學習中我們感受到生活是多么美好,課后,讓我們一起去放放風箏吧!
1、 摘抄課文中描寫風箏顏色、姿態(tài)的詞句。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預習第二課。
4、 (選做題)小練筆:把自己課外放風箏的情景用一段話寫下來。
1、 放風箏
放 舉 跑 放線 松手
高興
風箏 多 熱鬧 鮮艷 美麗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三
中班語言活動“最佳傾聽者”
?(語言領(lǐng)域教學)
??
?活動目標:1、通過活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發(fā)展幼兒的傾聽能力,幼教中班語文教案《最佳傾聽者》。
???2、愿意參加游戲,體驗游戲帶來的樂趣。
?活動流程:引起興趣――加深難度――再加深難度――再加深難度――活動結(jié)束?活動過程:
?一、聽口令做動作,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教師發(fā)口令,幼兒做出相應的動作。發(fā)口令的速度漸漸加快,動作出錯的幼兒取消游戲資格,最后的幼兒為獲勝者。
?二、加深難度,聽短句數(shù)相同的字。
?教師口述一短句,讓幼兒數(shù)句中共出現(xiàn)幾個“我”字。看哪位幼兒數(shù)得最正確。?三、再加深難度,聽故事數(shù)相同的字。
??教師講故事《咕咚》,讓幼兒數(shù)故事中共出現(xiàn)了幾個“咕咚”,看哪位幼兒數(shù)得最正確。?四、游戲“老師說??”。
?1、教師發(fā)出口令,口令中有“老師說”的幼兒照口令做相應的動作,沒有“老師說”的幼兒就保持原來的動作,看誰堅持到最后。
?2、游戲數(shù)次后,可請幼兒做發(fā)口令者,教師參與幼兒活動。(該游戲可請聽課老師一起參與)
?五、活動結(jié)束。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四
教學設計:
一、由畫入詩,理解詩題:
1、師:在一個炎熱的夏天中午,詩人袁枚走在鄉(xiāng)野的林陰小路上,不覺一幅畫面進入他的視線。(板書:畫播放牧童騎牛圖)
2、師:誰說一說,怎樣的畫面?
3、(好一幅牧童騎牛圖、蟬兒鳴叫圖、歌聲響林圖、鄉(xiāng)野風光圖)
4、師:正是這一幅普通的生活畫面被詩人袁枚瞬間定格,從而演繹成一首詩(板書:詩),題目是——所見(生齊讀)
5、師:你對詩題是怎么理解的?
二、由詩入畫,體會內(nèi)蘊:
(一)、賞牧童騎牛圖:
1、師:詩人究竟如何表現(xiàn)所見的?請大家自由讀2—3遍,字音正確,停頓得當。(播放古詩)
2、誰愿意讀給大家聽?
3、指名讀。(字正腔圓,推薦給大家一種讀詩的好方法——緩緩地讀)
4、誰再一試?(在或急或緩中體味到古詩的節(jié)奏美)
5、最后一位。(在抑揚頓挫中感受到古詩的韻律美)
6、齊讀一遍,共同感受一下。
7、師:詩人所見是怎樣的牧童呢?(課件呈現(xiàn)前兩句)同桌間相互議一議,括號中可填什么字,放入句中怎樣理解?(師進入學生討論間傾聽指導)
8、指名分句回答,并請學生板書。
9、詩中的留白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想,此時,一個什么樣的牧童豁然呈現(xiàn)于眼前?
10、指名說。
11、用朗讀表現(xiàn)出來。誰讀前兩句?(你離詩人不遠了,陶醉是讀詩的一種境界。)
(二)鑒牧童捕蟬圖:
1、師:就在這曠野中,林陰下,小小牧童騎著牛,就這樣旁若無人地唱著,就這樣陶然自在地唱著,如云行天際,如水流山野。忽然歌聲停止,這是為何呢?(播放后兩句)
2、齊讀后兩句。
3、師:其中你最欣賞詩人用的哪個字或詞?為什么?
(由所見猜測內(nèi)心、打破了牧童原來的平和的環(huán)境,氣氛緊張、猶如聽到蟬鳴、表現(xiàn)出牧童的反應機靈、寫出了牧童怕驚跑了蟬兒,體現(xiàn)出牧童站在那兒仔細察看蟬兒的確切位置,想一下子捉住它。)
4、師:區(qū)區(qū)10個字,竟被大家品出了如此豐富的意蘊,讓我們一起細嚼慢品,女聲讀(小荷已露尖尖角)男生讀(一山更比一山高)
5、師:學到這里你是否會有這樣的疑問:詩人寫就此詩,想表現(xiàn)或表達什么?
6、指名說。(你已經(jīng)走進了詩人的內(nèi)心、你品到了詩的精髓,你捕捉到詩的靈魂)
7、師:請大家閉上眼睛,齊背古詩,由此詩再現(xiàn)詩人所見的清新畫面。(標出箭頭)(播放全詩,播放音樂)
三、同題拓展,積累古詩:
師:可見畫中的畫境可以入詩,詩中的意境可以入畫,詩和畫的關(guān)系是何等的親密,(板書:入)袁枚的《隨園詩話》中有一百四十余首為畫而題寫的詩,《題畫》就是其中的一首。(播放《題畫》)請大家參看譯文,自由誦讀,看誰最先會背。
指名背誦。
師:你還積累過哪些表現(xiàn)兒童生活的詩句?
指名說。
四、創(chuàng)作實踐,提升表達:
1、其實,我們多彩的生活中也有許多畫面可以入詩,請你做回小詩人,以觀察到的兒童生活的某個畫面為內(nèi)容,創(chuàng)作一首小詩。(播放課件,播放背景音樂)
2、學生創(chuàng)作詩歌。
3、詩歌展示。
4、師評:
五、結(jié)語: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五
2、學寫“日”、“田”、“禾”“火”四個生字。
3、初步了解中國漢字的歷史,感知中國漢字的神奇魅力、
學情分析
剛?cè)雽W的孩子在課堂上面臨以下幾個問題:有的學生在幼兒園或者學前班已經(jīng)學過了部分知識,在課堂上容易走神;而有些孩子因為零基礎(chǔ),入學后沒多久就要開始寫字還有很大難度。天性好動的孩子們在長達40分鐘的課堂教學中,注意力很難持久。基于此,我始終將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貫穿課堂始終,用自然的提示語,表揚,手勢動作等牢牢吸引孩子的眼睛,使他們邁出學語文的第一步。
重點難點
1、認識八個字,會寫四個字。
2、學習看圖識字的方法。
感受漢字承載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
第一學時
賞畫導入,初識“象形”
1、出示水墨畫,學生觀察交流所見。
2、解釋象形字由來。
師:古代的水墨畫美麗,古代的人們更是聰明,他們?yōu)榱吮磉_自己的情感,就依據(jù)很多事物的樣子,造出了我們最早的漢字。這些漢字與物體的樣子很像,我們叫它象形字。瞧,(出示象形字“日”)這就是一個象形字,猜猜這是個什么字?這個日字,經(jīng)過悠悠幾千年,就變成了現(xiàn)在的模樣。(出示田字格中的日字)
由圖片——象形字“日”——簡化字“日”,初步感知象形字是形義結(jié)合,了解學法。
指名讀“日”引導舌頭卷一點。
揭示課題
師:漢字中還有很多像日字這樣的象形字,我們都可以借助圖畫來認識。今天,我們就用這樣的方法來學習識字4,請小朋友們翻開書第11面。(出示課題)
字理識字,認形知意
1、出示月亮圖和“月”字,學生交流圖片內(nèi)容,了解字義,識記漢字。
引導:月字瘦瘦長長的,特別是這一撇,特別像月亮彎彎的一邊。(出示月字)誰來讀?男生讀、女生讀。一起讀。
2、出示水流圖和“水”字,學生交流圖片內(nèi)容,了解字義,識記漢字。引導:這水字的樣子特別像水流的模樣。
指名讀字,注意舌頭往后卷一點。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小火車,往哪開?
3、出示月亮圖和“月”字,學生交流圖片內(nèi)容,了解字義,識記漢字。引導:看看我們現(xiàn)在的火字,跟圖畫有沒有相似的地方?是呀,上半部分像紅紅的火苗,下半部分像這里的柴火,字由畫來,看圖認字,方法多好呀!誰想讀?全班讀。
小結(jié):剛才,我們通過看圖,認識了四個字。一起來讀一讀。小火車,往哪開?小火車,繼續(xù)往哪開?同學們都能大聲準確地讀出來,真了不起。
4、學法遷移。根據(jù)11頁下面四幅圖猜“日”“月”“水”“火”四個會是什么字?
指名交流。
(山、石頭正音)
5、讀字卡(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6、字卡游戲。課前為每位同學準備好字卡。學生拿出后與老師舉起相同的字卡并讀出字音。
7、生活識字。出示帶有生字的單位名稱,交通指示牌,餐廳名稱,甚食品包裝。學生找學過的字。交流還在那些地方見過今天學的生字。
這么多字都在我們身邊經(jīng)常出現(xiàn),細心的小朋友以后可以多多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學會更多的生字哦!
規(guī)范寫字,養(yǎng)成習慣
1、小老師按筆順帶領(lǐng)書空“日”“田”。
2、觀察“日”“田”兩個字的相同點
3、師范寫(強調(diào):日中間只有一橫,田要先橫后豎,兩個字都是先里頭后封口)
4、學生描紅并獨立書寫。
5、學些筆畫捺、點。(捺:從左上格起筆寫一個短橫,往右下方拉最后往右邊推出去。點:從左上方往右下方加力,像畫圓。)
6、小老師按筆順帶領(lǐng)書空“禾”“火”。
7、學生描紅并獨立書寫。教師巡視,特別強調(diào)寫字姿勢。
8、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點評。
拓展猜字,學法延伸
1、出示猜字練習,說清要求,學生自主連線。
2、出示答案并指導
(恩,這彎彎的羊角真像羊字的兩點;這鳥字的上半部分跟鳥頭還真像,特別是這一點,像鳥的——眼睛;兔字的那一點像小兔的——尾巴,這交織的網(wǎng)線跟網(wǎng)字的兩個撇點真像呀!這竹字的上半部分像圖中的——竹葉)全連對的小朋友舉手,這么多呀!表揚自己。
3、課堂總結(jié):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認識了很多新字,孩子們,要想認識更多字,我們除了看圖識字,還可以多多留心生活,從生活中識字,這樣,我們會成為更棒識字高手!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六
《傷仲永》重在一“傷”字。這一點,學生容易掌握??墒?,它背后的含義,學生就不容易掌握了。幫助學生抓住它背后的含義,是學習本文的`任務之一。
其意在警醒。沈德潛在《唐宋八家文讀本》卷三十中評曰:“勸學之語,婉轉(zhuǎn)切至。傷仲永,不獨為仲永也。
聰明弟子,宜懸為座右銘”學生通過學習此文,能感悟到此理,才是一大收獲。
課堂一隅
給仲永下評語
師:說說對仲永的評價。
生:仲永是個很聰明的神童。
生:仲永是個毫無成就的庸人。
生:仲永是個可憐的犧牲品。
師:下評語要結(jié)合仲永的實際情況,觀點要明確,內(nèi)容要有意義,語言要準確,要簡要。請同學們拿出筆,先把評語寫在紙上,看誰寫得最棒。
生:仲永,你五歲“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很聰明,是個神童??墒?,你不該年紀輕輕就把學習拋在腦后啊!你最終成了“泯然眾人”,原因就是你放棄了學習。人非生而知之,不學習就沒有真正的知識。學習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極端重要的。大概你知道“活到老,學到老”這句格言吧,請記住,人的聰明來自學習。
師:下得好!
生:刀不磨要生銹,人不學習要落后。仲永,希望你牢記這條真理。雖然你落后了,別灰心,振作起來,努力學習,迎頭趕上去,最后的勝利一定屬于你。
生:仲永,你從一個智力超群的神童變成了碌碌無為的庸人。你完全可以成功的,但你沒有成功。我認為,主要原因就是你沒有正確的學習觀。你對學習缺乏理想,缺乏熱情,缺乏毅力。你雖然“指物作詩立就”,可你成天跟著你的父親寫詩賣錢,這是缺乏理想;你不堅持學習,熱衷于“環(huán)謁于邑人”,這是缺乏毅力。成功不會從天上掉下來。沒有理想的人永遠不會成功,沒有毅力的人永遠不會成功。
生:仲永,你的最大錯誤就是你把自己當成了天才。天才就是勤奮,就是珍惜時間努力學習。魯迅先生說“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敝儆?,你才只有二十歲,只要你珍惜時間,發(fā)奮學習,就能成為真正的天才。
生:任何人,不論其智商多么高,只要不學習,就會像仲永那樣變成庸人。
師:那么,王安石寫作此文的目的是不是單單為了傷仲永一個人呢?
生:不是。是傷像仲永那樣只靠天賦而放棄學習的人。
師:對。仲永的悲劇在于他放棄了學習。是誰造成了他的悲劇呢?
生:是他的父親。
生:是他那個只知道賺錢,利欲熏心的父親。
生:是他不懂教育的老爸剝奪了仲永受教育的權(quán)利,“不使學”,不讓他學習。
師:仲永的父親不懂教育的重要性,扼殺了人才。同學們想對仲永的父親說點什么嗎?那就把它寫下來吧。當堂完成。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七
創(chuàng)意說明:語文課須重視朗讀,詩歌更應在朗讀中領(lǐng)悟。這個教案以讀帶講,以講帶析。學生朗讀,教師指點,氣氛越來越醇濃,使讀者神思飛越,沉浸在神話般的意境之中。朗讀,還可以在讀中馳騁想象,創(chuàng)造出美妙的意境。
一讀,要讀準字音,做到字正腔圓。(難字略)
二讀,要讀準節(jié)奏,注意輕重、快慢。
三讀,讀出意象,即畫面。
a.農(nóng)家豐收圖;b.霜晨歸漁圖;c.少女思戀圖。
四讀,注意詩歌所創(chuàng)設的氛圍,讀出感情。
a.松弛,閑靜;b.寧靜、悠遠;c.清靜、柔美。
全詩應讀出清柔、舒緩的感覺。
五讀,讀出自己的感受、見解,這種朗讀是一種個性化朗讀。
以“_____________用(寫)得美,美在_____________”的句式,對自己感受最深的詞語或句子加以品析。以下可供參考:
1.“棲息在農(nóng)家”“游戲在漁船上”“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中“棲息”“游戲”“夢寐”三個詞用得美:
棲息:用擬人的手法,將虛無的東西(秋天)視象化了,創(chuàng)造出松弛、閑靜的氛圍。
游戲:虛實相生,在作者眼里,秋天就是如此清逸、閑適。
夢寐:少女朦朧的感情深藏在心中,仍在夢中回憶。
2.“飽食過稻香的鐮刀”。
飽食:擬人手法,寫豐收之景,下文“肥碩”亦寫豐收之景。
3.“收起青鳊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既寫豐收,又寫景,一箭雙雕。
4.“溪水因枯涸見石更清洌了”,矛盾之美,體現(xiàn)清遠的境界。
六背讀。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八
這兩則故事均選自《莊子·秋水》,講的都是莊子與惠子的故事。《惠子相梁》表現(xiàn)了莊子和惠子截然不同的生活志趣。故事富有趣味性,情節(jié)發(fā)展出人意料,人物形象對比鮮明,比喻巧妙貼切?!肚f子與惠子游于濠梁》表現(xiàn)了兩人可以相與游玩、辯論的朋友關(guān)系。它雖然由莊子和惠子的辯論組成,但輕松、閑適,讓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詩意并為之感染。
教學本文,目的不在于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莊子》一書的思想,把握其藝術(shù)特征,而在于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增加他們對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的了解。教學中,應引導學生欣賞《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感受“游濠梁”所反映的莊子生活的詩意,了解莊子的志趣。
1.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豐富文言知識。
2.了解《莊子》及莊子生平、思想。
1.欣賞《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2.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莊子生活的詩意,了解莊子的志趣。
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增加他們對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惠子和莊子思想、性格、氣質(zhì)上的差異,理解莊子的志趣。
1.理解兩則故事的寓意。
2.引導學生鑒賞莊子寓言的藝術(shù)特點。
1.比較法2.延伸拓展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
[課時安排]:1課時
資料助讀;自讀課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過好語言關(guān);引讀提高,理解兩則故事的寓意,過好寓言關(guān);感知惠子、莊子的不同表現(xiàn),過好思想關(guān);美點尋蹤,欣賞兩則故事;延伸拓展,了解莊子散文的藝術(shù)特色。
先秦諸子散文,雖然主要是政論文,但也是文學藝苑中的奇葩異蕾?!稖S語》平實質(zhì)樸,富含哲理;《孟子》文筆雄健,鏗鏘有力;《荀子》行文氣魄雄渾;《老子》清遠深邃;《墨子》質(zhì)樸;《莊子》恣肆。今天,我們一同欣賞《莊子》散文中的片斷。
莊子(約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戰(zhàn)國時宋國蒙人,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莊子生活在一個社會矛盾極其尖銳的時代,做過漆園吏。他不滿現(xiàn)實,不與統(tǒng)治階級合作,據(jù)傳楚王曾以千金相邀為相,被其拒絕。莊子對后人的影響主要是《莊子》一書。
《莊子》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豐富。氣勢壯闊?!肚f子》共33篇,分內(nèi)篇、外篇、雜篇。內(nèi)篇7篇為莊子所作,外篇15篇和雜篇11篇一般認為是其門人和后學者的偽作。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魯迅先生稱贊“其文則汪洋辟閹,儀態(tài)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漢文學史綱》)。郭沫若也評價說:“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國古代哲人中,實在是絕無僅有?!?《莊子與魯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
1.學生白讀課文,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翻譯。
2.多媒體顯示課文參考譯文。要求學生與自己的譯文對照,找出錯誤的地方,并思考譯錯的原因。
1.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國的國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施說:“莊子到梁國來,想取代你做宰相?!庇谑腔菔┓浅:ε?,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鴆鶉,你知道嗎?鴆鶉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時貓頭鷹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鴆鶉鳥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鴆鶉,發(fā)出‘嚇’的怒斥聲?,F(xiàn)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吧?”
2.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
莊子與惠施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白魚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閑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被菔┱f:“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說:“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施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可以肯定的!”莊子說:“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哪兒知道魚快樂’的話,說明你已經(jīng)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在問我。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BR> 3.教師歸納總結(jié)重要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解釋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
(1)惠子相梁 (2)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
(3)非梧桐不止 (4)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5)于是鴟得腐鼠 (6)魚出游從容 (7)是魚之樂也
學生明確:(1)相:名詞用作動詞。做宰相。 (2)同:國都、京城。(3)止:棲息。 (4)安:疑問代詞,怎么。 (5)于是:在這時,與現(xiàn)代漢語中表意不同。 (6)從容:安閑自由;現(xiàn)在多指“在危險面前冷靜不慌忙” (7)是:這。
1.理解兩則故事的寓意,過好寓言關(guān)。
提問:(1)莊子講鵪鴇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2)莊子堅持認為“出游從容”的魚兒很快樂,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心境?
學生思考,明確:(1)鵪鴇的故事里,鵯鴇比喻志向高潔之士。鴟比喻醉心利祿猜忌君子的小人。莊子將自己比作鵪鴇,將惠子比作鴟,把功名利祿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和志趣,又極其辛辣地譏諷了惠子。莊子沒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講故事的方式繞著彎子罵人,收到既尖銳痛快又余味不盡的效果。
(2)莊子認為魚“樂”,其實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
教師引申:《莊子·秋水》中還有這樣的故事:楚王打算讓莊子做國相。派人去請他。莊子卻借烏龜?shù)墓适卤硎?。他寧愿在荒澤草野間過自由自在的生活?!肚f子》從不干巴巴說教,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形象、幽默機智的寓言故事說理,把哲理和詩情藝術(shù)地交融在一起。
2.比較莊子與惠子思想、性格、氣質(zhì)等方面的差異,理解莊子的人生態(tài)度,突破思想關(guān)。
學生討論明確:《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義,以自己的心思猜度莊子,卻不知莊子清高自守,視爵祿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辯,重分析。對于事物有一種尋根究底的認知態(tài)度,重在知識的探討。莊子智辯,重觀賞,對于外界的認識,帶有欣賞的態(tài)度,將主觀的情意發(fā)揮到外物上而產(chǎn)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說惠子帶有邏輯家的個性,那么莊子則具有藝術(shù)家的風貌。
教師總結(jié):莊子心境曠達,視榮華富貴如敝屣,他有著高雅的生活情趣?!肚锼芬晃乃麚P的是莊子一貫的思想,即人的生死、壽夭、禍福、窮通、貴賤、貧富、得失、成敗等等都是完全相對的東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應一切順其自然。莊子鄙視功名富貴,追求快樂自由便是這種思想支配下的心靈選擇。
引申:莊子思想雖有消極虛無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標卻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達到一種不為外物所束縛、所統(tǒng)治的絕對自由獨立的境界。多少年來,莊子思想曾給亂世中飽經(jīng)滄桑的心靈以莫大的安慰,即使在物質(zhì)文明高度發(fā)達的今天也有它獨特的作用。
教師分發(fā)文字資料,資料內(nèi)容如下:
(一)
逍遙游(節(jié)選)
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二)
秋水(節(jié)選)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矣渚崖之間,不辨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閱讀上面兩個片斷,體味《莊子》散文的藝術(shù)特色。
學生思考,明確:《逍遙游》意象雄奇,想象神奇,文風恣肆。
《秋水》文采斐然,百川灌河的浩淼,“兩淡渚崖之間不辯牛馬”的聲勢,河伯“欣然自喜”的天真得意,皆歷歷如在眼前。
教師總結(jié):從我們了解的《莊子》散文的四個片斷來看,《莊子》散文善于通過寓言故事說理,想象神奇,語言靈動而有氣勢,幽默、詼諧,是諸子散文中的精品。
這兩則故事集中表現(xiàn)了莊子的思想和《莊子》散文的寓言特色,形象生動,耐人尋味,如甘醴似瓊漿,讓人百品不厭。希望大家課后閱讀《莊子·秋水》,全面了解莊子,包括他的人生觀、政治觀、社會觀,探究莊子與孔孟的區(qū)別。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談淡你的理解。
莊子送葬,經(jīng)過惠子的墳墓,回頭對跟隨他的人說:“楚國郢人捏白堊土,鼻尖上濺到一滴如蠅翼般大的污泥,他請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揮動斧頭,呼呼作響,隨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點完全削除,而鼻子沒有受到絲毫損傷,郢人站著面不改色。宋元君聽說這件事,把匠石找來說:‘替我試試看?!呈f:‘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對手早已經(jīng)死了!’自從先生去世。我沒有對手了,我沒有談論的對象了!”(《徐無鬼》)
提示:惠子死后,莊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對談的人了。在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純厚真摯之情。能設出這個妙趣的寓言,來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誼,如此神來之筆。非莊子莫能為之。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九
1、 能夠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懂得激光是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準得尺,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積累詞語。感受“照射、發(fā)射、反射”的區(qū)別,在“新星”、“暫時”、“困難”三個詞語種選擇兩個造句。
4、 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激光的神奇和巨大的作用,產(chǎn)生熱愛科學、學習科學、探索科學的愿望和情感。
5、 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初步了解聯(lián)想及其作用,產(chǎn)生對我國古代天文和天文學家的敬仰和為中華民族在人類歷史進程中做出的杰出貢獻而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的情感。
6、 了解內(nèi)容,理解“我”思想情感的變化,產(chǎn)生不傷害旁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情感。
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產(chǎn)生不傷害旁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情感。了解雅魯藏布大峽谷奇異在哪些地方,產(chǎn)生熱愛雅魯藏布大峽谷并為之驕傲自豪的感情。解內(nèi)容,初步了解聯(lián)想及其作用,產(chǎn)生對我國古代天文和天文學家的敬仰和為中華民族在人類歷史進程中做出的杰出貢獻而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的情感。
能夠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感受“照射、發(fā)射、反射”的區(qū)別,并能夠選詞填空。了解內(nèi)容,產(chǎn)生對我國古代天文和天文學家的敬仰和為中華民族在人類歷史進程中做出的杰出貢獻而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的情感。初步了解聯(lián)想及其作用。
這一單元需要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激光的神奇和巨大的作用,產(chǎn)生熱愛科學、學習科學、探索科學的愿望和情感。初步了解聯(lián)想及其作用,產(chǎn)生對我國古代天文和天文學家的敬仰和為中華民族在人類歷史進程中做出的杰出貢獻而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的情感。理解“我”思想情感的變化,產(chǎn)生不傷害旁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情感。
通過三年的學習,學生已能用普通話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但是要求有感情、聲情并茂,還需進一步指導。另外,要注意結(jié)合課文,指導綜合實踐活動的寫作,做到讀寫結(jié)合。進一步加強書寫指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神奇的光》2課時 《在古觀象臺上》2課時
《捅馬蜂窩》2課時 《雅魯藏布大峽谷》1課時
語文實踐活動8 3課時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十
課堂上,我們正在學習新課《火燒云》。由課題入手,學生談了初次看到這個課題的想法和讀了課文后的了解。一個學生突然高高地舉起了手,好像有了什么發(fā)現(xiàn)。
生:老師,我發(fā)現(xiàn)4、5、6小節(jié)的結(jié)構(gòu)相似。
師:怎么相似呢?你能說得具體些嗎?
生:它們開頭都是先寫火燒云像某樣動物,然后是描述,抓住動作、神態(tài)把它寫具體了。
師:你真了不起!老師發(fā)現(xiàn)你的學習方法很好,讀課文時總是不忘思考。很高興,你能把自己的收獲拿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或許是受了這位同學的啟發(fā),或許是我激勵的話語調(diào)動了學生們的積極性,一只只思維活躍的小手舉起來了!一雙雙閃爍著智慧的眼睛注視在我身上了!真是"一石激千尺浪"呀!)
生:我也有發(fā)現(xiàn)!每一小節(jié)的最后一句都是在說火燒云的變化快。
師:是嗎?你能給大家讀讀嗎?
生:認真地朗讀起來"看的人正在尋找馬尾巴,那匹馬就變模糊了。"、"跑著跑著,小狗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見了。"、"要想再看到那頭大獅子,怎么也看不到了。"
("呵,我也感受到了!""真的耶,這火燒云變化可真快!"幾個學生忍不住插起嘴來。)
(學生一個個認真地讀起來。)
生:我也感受到了火燒云的變化很快。我是從"一會兒、出現(xiàn)"、"忽然、又來了"、"接著、又來了"這些詞中體會到的。
師:用心讀就能感受到文章的妙,你體會得真不錯!我們一起來讀讀這開頭的幾句話。
(生一起美美地讀起來。)
生:我覺得這三句話用詞也很講究。馬是講"一匹",大狗講"一條",大獅子講"一頭"。
生:對,量詞搭配得很恰當!
生:讓我們再讀讀吧!
師:好,那就請大家再好好地讀讀!
(學生再一次認真地讀起課文。)
生:(很驕傲的,站起來三次了)我又有了新發(fā)現(xiàn)。我覺得它們開頭的第一句話都是總起句,后兩小節(jié)的同時還是過渡句呢,因為作者都用了一個"又來了"。
生:對!這個"又"字是針對上一小節(jié)來說的,所以我同意他的看法。
師:我們今天的討論很熱烈,老師看到了你們的大腦都積極地轉(zhuǎn)動起來了,思維很活躍。真為你們高興!
生:我還有發(fā)現(xiàn)!作者寫大獅子時,用了廟門前的大石頭獅子來說明。
師:這樣寫又什么好處呢?
生:大石頭獅子我們經(jīng)常看到,這樣寫,我們?nèi)菀桌斫狻?BR> 生:還可以幫助我們想象!
師:我們一起來讀讀第6小節(jié),試試自己能否看到這樣一頭威武、鎮(zhèn)靜的大獅子。
(這堂課在瑯瑯的朗讀聲中結(jié)束了。)
反思: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jié),在于根據(jù)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作出相應的變動。"當學生讀有所思,讀有發(fā)現(xiàn)時,就應該捕捉住學生的"靈光一現(xiàn)",尊重學生的"學情",及時調(diào)整教學,讓學生去自讀自悟。
當然,感悟是因人而異的,即使同一文本,學生所獲得的情感、體驗必然也是有差異的,并帶有個性化色彩。而這種差異和個性化正是閱讀教學的一種財富、一種資源,使得我們的課堂教學精彩分呈、活力四射。因此,我們要多多鼓勵學生自讀自悟,用激勵性的評價語言,調(diào)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精彩。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十一
1、出示春景圖,引導談話。
小朋友你們瞧,春天來了!在這個美好的季節(jié)里,有位神奇的客人要來到我們中間,她會是誰呢?(學生猜測)
課堂氣氛的營造至關(guān)重要,良好的氣氛更易讓學生入情、入境,產(chǎn)生心靈的共鳴,尤其導入語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2、出示課題,指導讀題。(學生友好地向小池塘打招呼)
這樣的開頭快速地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興趣被有效地激發(fā)起來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由讀課文。
悠揚的伴奏聲,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加之文句本身的優(yōu)美,必將激起學生的讀書欲望。
(一)導讀第一自然段。
1、讀了課文,我們對小池塘有了一些了解,課文內(nèi)把小池塘比作了什么?
教師簡筆畫“大眼睛”。
通過簡筆畫形象地突破了“睫毛這個難點。
2、小池塘是一只什么樣的大眼睛?(學生自由讀課文)
3、指導看圖,說說哪兒像大眼睛,哪兒像睫毛?
4、各小組一邊齊讀課文,一邊想象小池塘的樣子。
5、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其余學生參與評價。相機指導讀好“輕輕”、“一閃一閃”長長”。
師生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氛中交流,老師還將評價讓位給學生,讓他們充分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
(二)、導讀第二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思考:小池塘這只大眼睛看到了什么?
2、學生上臺板書:白云、太陽、月牙、星星。(請四名學生代表上臺在黑板上板演小池塘看到的景物,其余學生在練習本上寫,強調(diào)書寫姿勢,要求把字寫得正確、美觀 。)
將教師板書的權(quán)力讓位給學生,讓他們感受到參與板書設計的樂趣,又解 決了如何在閱讀課中滲透寫字教學的問題。
3、小組合作學習。
( 1)、學生選擇喜愛的句子上臺讀給大家聽,并說一說為什么喜歡它。
教師走下了講臺,和學生一起探討問題,聽學生的見解,從旁指導著學生的自主發(fā)展。講臺成了學生自由發(fā)揮、自由表現(xiàn)的舞臺。
(2)、相機播放.課件,使學生感受池塘倒影的美麗,讀出喜愛之情。
(3)、反復誦讀表現(xiàn)美,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教師要讓學生直接面對文本,充分地讀。這里通過讓學生多誦讀幾遍自己喜歡的句子營造一個有利于閱讀情緒化的“場”,讓學生主動地讀,達到自讀自悟,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4、指導背誦。
《學記》中說:"能博喻然后能為師",學生在積累體驗中,進一步體會到池塘美、春更美。 建構(gòu)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學習資源,通過教師及學習伙伴間的交流、對話、協(xié)商、討論,運用意義建構(gòu)的方式獲得的。學生在拓展學習中能夠加深對教材的體驗,形成個性化的知識結(jié)構(gòu),提高語文素養(yǎng)。
(1)、教師背誦課文。
(2)、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背誦課文。(可看板書、找規(guī)律、畫簡筆畫、邊背邊想象……)
根據(jù)低年級學生好動的特點,讓學生動起來,在輕松的氣氛中完成背誦,效率和效果大大提高。
5、放飛想象,拓展訓練。
還有什么景物也能倒映在小池塘里?它們又像什么呢?
“說話”是我們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而語文教學中,說話訓練尤為重要。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說和寫并不是同步的,為了縮短說和寫之間的差距,創(chuàng)設一個讓學生當小詩人來作詩的情境,這樣不但讓學生產(chǎn)生了新奇感,而且運用了所學語言。
( 三)、齊讀第三自然段。
(引導學生找合作伙伴,結(jié)成學習小組,在小組內(nèi)用自己最喜愛的方式來表現(xiàn)課文。)
讓學生找合作伙伴,用自己最喜愛的方式表現(xiàn)課文,這是語文閱讀教學多元化的大膽嘗試,學生在此情境中人人參與到學習中來,滿足了他們的表現(xiàn)欲望,體驗到了成功。
3.小池塘
設計者為打破語文課堂"一頭沉"的局面,做了大膽的嘗試。她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質(zhì)疑解難、設計板書、上臺展示成果,用讀來抒發(fā)自己的體驗,逐步將學生帶進了自主探究的學習境界。教師轉(zhuǎn)變觀念,轉(zhuǎn)變教的方式,由原來口授、設問、解答變?yōu)樵O計學生自主探究的條件引導學生把以往過多依賴老師學習的只聽、只記的學習方式變?yōu)樘岢鲆蓡?借助討論和老師提供的學習條件設計其活動,多方位探索。以心理學、建構(gòu)主義理論為指導,根據(jù)新課標精神,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使語文教學與媒體運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情景資源,創(chuàng)設情景;運用教材,感知課文;整合課程資源,質(zhì)疑探索;處理信息,拓展學習,最終達到知識建構(gòu)的目標,促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致力于學生語文素質(zhì)的形成與發(fā)展。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十二
(一)學會a、o、e三個單韻母,能讀準字母音,認清字母形。
(二)認識聲調(diào)符號,學習掌握a、o、e的四個聲調(diào),能直接讀出帶聲調(diào)韻母的音。
(一)a、o、e的發(fā)音方法和韻母帶調(diào)一口呼是重點。
(二)讀準韻母的二聲和三聲是難點。
(一)明確學習目的,激發(fā)學習興趣
1、給同學們讀一個小故事,喜歡嗎?教師先讀一個帶有注音的有趣的小故事,告訴學生學會漢語拼音自己就能閱讀注音讀物了,以后學習查字典、學習普通話都離不開漢語拼音,借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讀兒歌:
漢語拼音用處大,學習生字需要它,幫助學好普通話,我們決心學好它。
3、看圖講故事(依據(jù)課本插圖教師編講),激發(fā)學習興趣。
(二)學習單韻母a
1看圖引出單韻母a,板書“a”。
2教師示范發(fā)a的音,邊讀邊講發(fā)音方法,講解發(fā)音要領(lǐng),并做示范。嘴張大,舌頭居中,舌位低,嘴唇呈自然狀態(tài)(不圓唇),發(fā)音過程中口形不能變動。
學生觀察、模仿,體會發(fā)音要領(lǐng)。學生反復練讀??梢岳貌鍒D,借助“啊”讀準a的音;編成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發(fā)音方法,“張大嘴巴aaa。
3再引導學生看圖:小女孩的頭部像a的形,小女孩張大嘴巴發(fā)的就是a的音。教兒歌,幫助學生記憶a的音和形。
4學生反復練習發(fā)a的音。教師巡視指導糾正,單個練習(開小火車,指名讀)。
(三)學習單韻母o(方法同上) 注意教發(fā)o音時,講要領(lǐng),做示范。
(四)學習單韻母e(方法同上)
注意教發(fā)音時,講要領(lǐng),做示范。這韻母不是鵝的音,是第一聲“e”,鵝是第二聲。發(fā)音時,口形要變扁,半開半閉,舌頭后縮,舌根稍微抬高一些,嘴角往兩邊咧開,露出牙齒。嘴巴扁小e ee。
(五)小結(jié)
教給學生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發(fā)音方法,
1“張大嘴巴aaa,攏圓嘴巴o o o,嘴巴扁小e ee?!币嬖V學生發(fā)單韻母a、o、e時,口形不能變動。利用插圖幫助學生記憶a和e的形,可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畫,找出圖與字形相似的部分。
2跟著老師讀兒歌。
圓圓臉蛋羊角辮,張大嘴巴aaa。
太陽出來紅通通,公雞一叫ooo。
清清池塘一只鵝,水中倒影eee。
3跟著老師讀一讀,說一說。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十三
1、在掌握字詞句的基礎(chǔ)上熟讀成頌,并把握文言文的特殊性。
2、同時要在著重了解燭之武說退秦師的理由的同時,注意欣賞包括本文在內(nèi)的《左傳》的文學價值,如人物形象和寫作技巧。
串講法、誦讀法。
兩課時。
一、導言:
同學們,如果說在社會發(fā)展的總趨勢之下,大凡事物總是現(xiàn)在的比過去的好的話,那么大家能不能想一想,在文化藝術(shù)的某些方面,有沒有與一般規(guī)律相反的情況呢?(這樣一來一往的問答,并不難引導學生想到西方文藝復興時期以羅馬為代表的雕塑,比如據(jù)說維娜斯女神的斷臂今人就無法設想能夠補得很好,以及中國古代的文言文似乎不是今人可以寫出當時那樣的水平的。然后接著說。)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本冊的第一篇文言文,看它究竟有哪些方面的精美以至妙不可言呢!
二、讓大家聽本文的錄音帶或教師以較高的水平先把課文誦讀一遍。
三、承接第二單元所學的“理清思路”理論,實際上也就是本課后面的練習題二,用課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問題,而實際上等于在熟讀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理解各段大意。
1、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是說“秦、晉兩國為什么圍攻鄭國”的問題;
2、第二自然段是說“鄭伯是怎樣說服燭之武”的問題;
3、第三自然段是說“燭之武是怎樣說服秦伯退兵的”;
4、第四自然段是說“晉文公為什么不愿向秦進攻的原因”。
在上面問答練習的基礎(chǔ)上,可讓學生以多種形式誦讀。
四、讓學生在已經(jīng)看過課本中注釋的情況下提一提文中還有哪些實詞的意義不清楚,還對哪些虛詞的用法或古漢語現(xiàn)象不理解。這其中由學生提也好,由老師問也好。
1、第一段中兩個“于”均解為“對于”之意,兩個“軍”字均為名詞活用為動詞的現(xiàn)象,當“駐扎”講。且“晉軍函陵,秦軍汜南”兩句均為古漢語中所謂省略句,即均在“軍”字之后省掉一個介詞“在”,而就這一點,已能證明古今語言形式上的不同習慣,這對讓學生逐漸習慣看文言文是大有好處的。
2、在第二自然段中應讓學生弄清楚:“言于”當“告訴給”講;“若使”中的“使”當“讓”講;“臣之壯也”中的“之”是典型的結(jié)構(gòu)助詞夾在主謂結(jié)構(gòu)之間起“取消主謂獨立性”作用的例句;“也已”不僅注釋上有“已,同‘矣’”的字樣,關(guān)鍵是要解釋這種“語氣詞連用”的古漢語現(xiàn)象;從“今急而求子”中不難看出,根據(jù)上下文,“而”在此只能當副詞“才”講;至于“是”通常在古文中多當代詞“這”講,只是為了上下文意思的通順而把它整個譯作“這是”罷了;最后“然鄭亡”一句,和今意相對照,顯然是個被動句。
3、第三自然段:“夜縋而出”里的“而”強調(diào)是起前對后修飾作用的,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地”;“若亡鄭”中“亡鄭”是“亡”的使動用法;“越國以鄙遠”一句的注釋中雖然說明了其中的“鄙”,“邊邑”是名詞活用為動詞的用法,而“遠”是形容詞活用為“遠地”的名詞用法,但整句意義的通俗理解應該是“越國以遠鄙”;“鄰之原,君之薄”中的兩個“之”直譯時,還是應當看作是起“取消主謂獨立性”作用的;“夫晉,何厭之有”中的“之”此時是起“動賓倒置”標志作用的,即意義上應看作“有何厭”;“既東封鄭”一句應強調(diào)就其直譯而言,“既”當“等到……以后”或“已經(jīng)”之類意思講,“東”是古漢語中典型的名詞當狀語,譯作“向東”,“封”,名詞“疆界”,此處當動詞用,譯作“作疆界”,而“鄭”作為句子的補語,也是以名詞當狀語的形式理解的,應譯作“以鄭”,于是整句的確切直譯應該是“等到向東以鄭國作了疆界以后”等。
4、最后一段中則應該讓學生承認,看過書上的有關(guān)注解之后,剩下的就沒有什么可感到難解的地方了。
上述程序之后即宜讓學生在反復誦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背誦全文,其中不乏用多種形式背誦。比如教師先領(lǐng)背、分段集中背等,因為字面意思過得較為徹底了,所以背誦起來就應該相對容易。同時在熟讀背誦的過程中,有意識地讓學生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表達反映在遣詞造句、語言組織上的精妙,比如可以對比同樣或類似意思表現(xiàn)在古今語言形式的不同上,應該承認文言文形式上的言簡意賅和音韻方面的朗朗上口等,而這些,也正是《左傳》等的文學價值。
五、課后練習
關(guān)于多義詞辨析的題。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十四
1.指導學生認識3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分角色朗讀課文,把握談話的主要內(nèi)容。
3.引導學生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guān)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教學重難點
把握訪談的主要內(nèi)容,懂得應該多讀書、讀好書,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教學工具
多媒體工具
教學過程
一、理解課題,激發(fā)興趣
1.結(jié)合課題質(zhì)疑、解疑。(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意圖: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明白小苗指的是苗苗,大樹指的是季羨林。
2.為什么要把苗苗比作小苗,把季羨林比作大樹呢?請大家?guī)е@個問題學習。我相信大家一定會找出答案來的。
3.交流課前對季羨林的了解。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
1.1999年8月21日,苗苗同學采訪了著名作家季羨林爺爺。讓我們?nèi)ヂ犅犓麄兌颊劻诵┦裁础?BR> 2.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讀通句子。
3.檢查自讀情況。
4.指名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三、精讀課文,深入探究
1.再讀課文,說說苗苗同季爺爺都交流了哪些問題?他們對讀書各自有何見解?
2.學生先自己思考,再與同桌交流。(主要有以下 方面:閱讀、偏科、學習外語和積累古詩文。)
3.讀了他們的對話,你有什么感受?
他們之間的交流親切自然。苗苗:熱愛讀書的小學生,謙虛好問,對季爺爺?shù)淖鹁?、崇拜溢于言表。季爺爺:平易近人,親切隨和,幽默中善于引導,滿含著對下一代的關(guān)愛之情。他們的對話,使我們懂得了多讀書、讀好書的必要。)
4.本文是一篇訪談錄,通篇都是對話,你認為應該怎樣朗讀?
學生交流。教師點撥:要像說話一樣自然,不做作,爭取做到親切與自然。
5.同桌分角色對話交流,朗讀課文。
6.在苗苗與季爺爺交談的內(nèi)容中,你最感興趣的是哪個問題?請你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和學習實際來談一談。
學生自己先做準備,再在小組內(nèi)展開討論,最后全班交流。
7.重點引導“閑書”的問題:
學生自由交流,如果自己說不出來,還可以談談自己搜集的關(guān)于閱讀的名言警句。
(3)看來,“閑書”不閑,杜甫曾說過,“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苯裉?,老師想說的是,如果你想學好語文,先愛上閱讀吧!
四、品味題目,理解深化
1.再讀課題,為什么要把苗苗比做小苗,把季羨林比作大樹呢?
(1)與二人名字有關(guān)。
(2)寓意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yǎng);季爺爺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
2.文章把季爺爺比作根深葉茂的大樹,其理由是什么?
(1)季爺爺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
(2)季爺爺平易近人,關(guān)心下一代,有著高尚的人格魅力。
3.啟發(fā)思考:怎樣才能從一株小苗長成為一株參天大樹?
五、學習訪談技巧,提高實踐能力
1.訪談是與人交流,通過閱讀這則訪談錄,你對訪談技巧有了一些什么新的認識?
(1)要有禮貌地請教,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2)要傾聽對方的表述。
2.結(jié)合以上兩個方面,再細讀課文,加深對訪談的認識和了解。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十五
教學目標:
1、能在課文的語言環(huán)境中認讀“鵝、小、白”3個生字;能用“白”擴2‐3個詞語;認識筆畫“豎鉤”,能按筆順正確描寫“小、白”。
2、能認讀單韻母aoe,能從兒歌中找到含有單韻母aoe發(fā)音的漢字。
3、通過各種形式反復朗讀兒歌,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能熟讀成誦。
4、拓展閱讀古詩《詠鵝》,有進一步識字的愿望。
教學重點:能在課文的語言環(huán)境中認讀“鵝、小、多、白”4個生字;
教學難點:能認讀單韻母aoe。
教學準備:
1、教師方面的準備:多媒體課件、制作頭飾(文中人物包括阿姨、小男孩、天鵝)。
2、學生方面的準備:拼音小卡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讓學生背誦幼兒園里曾學過的兒歌。
2.老師也背首兒歌給大家聽。(師背課文《看天鵝》)
3.出示課題:9看天鵝。
4.學習課題中的生字“鵝”,請小老師領(lǐng)讀。(指名讀、齊讀課題)
5.說話訓練:介紹一下印象中的天鵝是怎么樣的?
二、學習兒歌:
1.聽課文錄音。
2.老師今天教你們一個好方法,只要按照我的方法做,你們也能像錄音機里的老師一樣讀得那么好聽。
1)看課文,仔細聽錄音。再輕聲地跟著錄音機里的老師讀,最后請學生大聲地讀。(要求學生在聽和讀的時候:左手壓書右手指讀)
2)指名讀課文,其他學生認真聽。
3.說說這首兒歌講了些什么?(指名交流)
4.(出示兒歌)
1)小天鵝(師領(lǐng)讀)
2)天鵝湖上有小天鵝,也有大天鵝,天鵝很多。天鵝多(指名小組讀)
3)阿姨帶我看天鵝,飛起一群白天鵝。白天鵝(開火車讀)
5.想一想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這些生字?(生字用紅色表示)
6.我們把生字送回家,再來讀讀兒歌。(出示兒歌)
1)指名讀、四人小組合作讀。
2)分角色,表演讀。要求其余同學認真看,仔細聽清每個角色講哪幾句話。
3)兩只天鵝夠不夠?為什么?
4)其他學習小組排練。
5)交流。
7、指導背誦兒歌。(出示圖)能背的小朋友可以看圖一起背,當然不看圖能背出更好。背不出的允許看著書讀。
三、復習鞏固:
1、做給字寶寶點名的游戲。(出示:天、看、白)
2、玩“一字開花”的游戲。(口頭擴詞:天、白)
四、描一描
1、認識筆畫“橫折”
2、在老師的指導下描寫“天、大、白”
五、學習拼音:
1、指名學生讀“阿姨”的“阿”(a)、“我”(o)、“小天鵝”的“鵝”(e)這三個拼音字母。
2、跟老師念順口溜:張大嘴巴aaa,圓圓嘴巴ooo,扁扁嘴巴eee。
3.在小組內(nèi)互相練讀。
4.(出示兒歌)這首兒歌里有哪些字含有a、o、e這幾個音?
1)先自己讀一讀。2)(學生交流)(出示:阿、我、哦、鵝)
5.找朋友游戲?!蠋熥x哪一個字母,請小朋友從拼音卡片中把它找出來,找到后迅速起立大聲念出來,看誰找得快,讀得準。
六、課外拓展:
1、古時候有個非常有名的詩人駱賓王,他曾經(jīng)寫過一首詩,名叫《詠鵝》。
2、(出示古詩)這首詩里有幾個字我們已學過。(詩中用紅色把學過的字凸現(xiàn)出來)
3、自由讀、齊讀。
七、寫字指導:
1、學生自學生字的筆順。2、交流書寫的筆順。3、教師范寫,重點指導“白”的書寫方法。4、學生照樣子描寫。(學生描寫,教師巡視指導)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十六
1、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圓圓的沙粒),什么樣的沙粒?(再讀,突出圓圓的)
2、師問:在什么地方見過沙粒?
(一)過渡:今天,我們要認識的這顆沙粒并不尋常。
1、讀課文1、2行。讀讀,想想,它不平常在哪里?
2、它是怎樣說的呢?再去讀課文,用讀告訴老師。抽讀——齊讀
3、是呀!變珍珠是它的夢想,成為有用之材是它的目標。它十分真誠地向同伴們說,(引讀沙粒說的話)板書:要變珍珠、(夢想)
4、實現(xiàn)了嗎?讀讀課文的最后一段。
(二)過渡:沙粒是怎樣變成珍珠的呢?(評價)
1、讀3—5段,從“坦然”你知道了什么?(說和讀相結(jié)合)
2、同伴們是怎樣嘲笑的?男生讀;面對嘲笑沙粒怎么做的?女生讀。
板書:嘲笑——坦然
3、面對嘲笑圓圓的沙粒是坦然的,不在乎的!對此,沙粒們議論紛紛。議論了什么往下讀。
4、抓住“……”,思考沙粒們還會議論什么?認為沙粒還將失去什么?
(三)過渡:沙粒為了夢想坦然的面對了嘲笑,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舍去了美麗的陽光,奇妙的海景,夢想在它的心里從來沒動搖過,放棄過!
1、引讀10——13自然段。(時光,各式各樣的議論,圓圓的沙粒)
2、問:13自然段“……”6個圓點,你知道了什么?
(四)
1、引讀14自然段。時間過去了多久?
2、瞧!它在這里。躺在貝殼溫暖的懷里,美嗎?讀(多么美麗的珍珠啊!)用課件出示
3、觀看課件。
4、珠光閃閃、耀眼的它迎來了別人的贊美(多么美麗的珍珠?。。?BR> 5、同伴們怎樣說的?(是他?)
6、短短的一句話,讀出了什么?
7、珍珠怎么回答的?一如往日的真誠,再讀。
8、可是,愉快的背后是怎樣的艱辛。讀5自然段;愉快的背后又是怎樣的不容易。讀9自然段。
10、是呀!成功是鑰匙在哪里呢?有了夢想還需要什么?(出示公式)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十七
1正確朗讀課文。
2概括馬的特性。
3了解對比的作用并學會運用。
概括馬的特性。
了解對比的作用并學會運用。
引導學生自學,合作交流,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點評補充。
按照教師引導自學,合作交流,達到學習目標。
1課時。
1出示自學指導
請同學們組內(nèi)輪讀課文,互評糾錯,先讀完的三個小組代表板書糾正的詞語,看哪個小組又快又準確!
2學生自學,教師巡回檢查,隨機參與小組活動。
3小組代表板書糾錯詞語,師生檢查更正。
4學生齊讀板書詞語
1出示自學指導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完成課后習題一,5分鐘后指名同學回答。
2學生自習,教師巡回檢查,個別輔導。
3小組交流
4指名同學回答,教師點評補充。
1出示自學指導
文章在描述馬的外在特征時,用了許多其他的動物作對比。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試用同樣的方法描述一個自己養(yǎng)過或見過的小動物,要求重點刻畫其外貌,100字以上。5分鐘后小組交流評議,推選代表班上交流,看哪個小組寫的生動,說的精彩!
2學生討論思考問題一,小組代表發(fā)言,教師補充,并出示知識卡片鞏固。
3學生完成課堂練筆
4小組交流后班級交流
馬
布封
人工馴養(yǎng)的馬馴良同情對比
天然野生的馬自由贊美突出事物特征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十八
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在有關(guān)春節(jié)的古典詩歌中,沒有一首能像王安石的這首《元日》那樣流傳至廣,影響深遠。
這首七言絕句之所以獲得歷代人的喜愛,不僅在于它節(jié)奏明快,語言流暢,雅俗共賞,更主要的是在于它通過對春節(jié)風俗的描繪,表達了全民族歡度佳節(jié)的美好祝愿和共同追求。特別是詩歌中“總把新桃換舊符”一句中的“總”和“換”字,表達除舊布新不可逆轉(zhuǎn)的規(guī)律和堅定的信念。
題目《元日》。元日,本意為吉日,我國古代以正月初一為元日,為一年的第一天。
“爆竹聲中一四除,春風送暖入屠蘇?!边@句是說在歡快的爆竹聲中又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風中,合家歡飲屠蘇美酒。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句說在守夜中,千家萬戶迎來了曈曈紅日,然后用新的桃符來換去舊符。
曈曈:太陽初升時光亮的樣子。
1、認會5個生字,寫會5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背誦和默寫。
2、查字典,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問題。
3、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jié)日景象,感受詩中表達的全民族歡度佳節(jié)、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望。
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氣氛,體會人們的美好愿望。
關(guān)于課文
1、教學中要鼓勵學生自學古詩,提出不懂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能力。教師要善于啟發(fā)引導,不要直接講解??梢宰寣W生試著講講詩句的意思和自己的理解。不懂的地方,要指導學生通過查閱工具書、小組或全班討論等方法解決。
2、古詩的學習除了要加強朗讀和背誦外,還要引導學生結(jié)合詩句的內(nèi)容,展開合理的想象。先把詩句變成畫面,加強情感體驗;然后再把畫面變成語言,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以達到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發(fā)展語言的目的。
3、學習本詩之后,可鼓勵學生查找資料,了解詩中提到的過節(jié)的各種習俗的來歷。
本課的幾個生字,“爆、曈、符”都可以用記形聲字的方法記憶。“換”字右邊的撇不出頭,不要寫成“央”字。
建議教學1課時。
1、默寫古詩。
元日
,。
,。
2、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想像畫面,并把想像到的內(nèi)容用通俗的語言描述出來。要求句子通順,描寫形象。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家、文學家。字介甫,晚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人。宋仁宗慶歷二年中進士后,曾任過地方官,后任參加政事、宰相等職。世稱荊公。
他的文學成就很高,影響甚巨。他的詩文頗有揭露時弊、反映社會矛盾之作,體現(xiàn)了他的政治主張和抱負。其詩長于說理,精于修辭,內(nèi)容亦能反映社會現(xiàn)實。詞雖不多,卻風格高峻豪放,感慨深沉別具一格。散文雄健峭拔,舊時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遒勁清新。
元日
課前搜集有關(guān)春節(jié)的詩句;錄音《新年好》
一、激發(fā)情感、導入析題。
1、聽唱《新年好》后,教師激情導入:是呀,過新年時我們唱歌、跳舞,心里多高興呀!你們知道嗎?過新年時還有很多更讓人高興的事。就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宋代詩人王安石寫的《元日》吧。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說說對課題的理解。
二、自學詩歌、感知大意。
1、讀通古詩。
1)自由練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檢查初讀情況,正音。
2、讀出問題
1)輕聲再讀古詩,想一想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交流讀懂了什么?
3)不懂的問題在四人小組內(nèi)交流。
4)匯報解決不了的或意見不統(tǒng)一的問題,師生梳理、歸納出重點解決的共性問題。
三、精讀品味,理解詩歌。
1、自主學習,讀中感悟。
1)自讀自悟,看看前面提出問題哪些能自我解決。
2)借助工具書,試想想詩句的意思和自己的體會。
2、同桌交流,互相說說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
1)交流要求:先讀詩句,再說說詩句的意思和自己的體會。
2)教師對學生的不同體會給予肯定,并相機引導a理解除:除去,過去。b、曈曈:太陽初升時光亮的樣子。c、體會“總把新桃換舊符”中的“總”“換”表達除舊布新不可逆轉(zhuǎn)的規(guī)律和堅定的信念。d、感受詩中全民族歡渡佳節(jié)、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望。
4、吟誦古詩,啟發(fā)想像。
1)指生吟讀,師生。
2)師配樂范讀,生評。師生交流讀好古詩的秘決。除了注意語速、語氣外,還要邊讀邊想。這樣,才能把詩中的感情讀出來。
3)學生練讀,邊讀邊聯(lián)想。
4)指生讀,評議讀、齊讀、背誦。
5)畫一畫,說一說,把詩中的情景根據(jù)自己的想像畫出來,并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四、延伸拓展,感受民俗
1、閱讀“語文天地”中的《過年》,談談自己對過年的認識和感受。
2、課外搜集有關(guān)人過年習俗的資料,同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