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強說課稿參考范文(16篇)

字號:

    藝術是一種靈魂的表達方式,我們可以通過藝術作品感受到美的力量。寫總結時應注重客觀事實,集中概括核心內容,避免主觀情感的過多插入??偨Y范文的內容豐富多樣,可以滿足不同人的需求。
    壓強說課稿參考篇一
    1、本節(jié)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學目標的確定:
    (1)知識與技能
    了解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并能用其解釋某些生活現(xiàn)象。了解飛機的升力是怎樣產生的。
    (2)過程與方法
    小組合作實驗探究、班級師生交流,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地是進行實驗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
    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更注重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體驗自然科學的價值,體驗知識來源于實踐而又作用于實踐的辯證關系。
    激發(fā)學生對物理的興趣,強化學生的安全意識。
    3、教材的重難點:
    重點、難點:理解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培養(yǎng)運用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解釋日常生活的現(xiàn)象的能力及探究物理規(guī)律的方法。
    教之功,貴在引導,重在轉化,妙在開竅。引導轉化作用就是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能簡單的把"啟發(fā)式教學"看作是一種教學方法,而是要運用啟發(fā)式教學的思想去指導教學。本著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本節(jié)課我打算采用以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和實驗為主的啟發(fā)式教學方法。
    1、本節(jié)知識技能要求是初步了解,所以大量的實驗和現(xiàn)象是學習成功的關鍵,課堂中我設計了幾個實驗和生活現(xiàn)象,使學生在“興中啟”、在“趣中探”,做到在興趣中尋找規(guī)律,理解規(guī)律。
    2、為了讓學生自然輕松的得出“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的研究課題,我設計了3個分組實驗,讓學生歸納總結。然后回過頭來再讓學生設計實驗解釋生活現(xiàn)象,體現(xiàn)出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的學習理念。
    3、對“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這個知識點的處理,主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采用與氣體類比的方法,運用“討論·實驗·探究·創(chuàng)造·反思”五位一體的教學模式,以“提出問題—進行類比—形成假說—實驗檢驗—得出結論—生活應用”為主線的思維程序讓學生自己探究,利于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4、為了使學生的學習得到進一步的升華,在最后的探究活動中,先通過實驗步步深入使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之后進行課后資料的挖掘與整理,可以最大限度使學生獲得知識, 激發(fā)學生對物理的興趣。
    教材編排的順序,依據(jù)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我設計了下面的教學程序和相應的具體操作:
    (一)創(chuàng)設情境,設疑引入:
    通過畫面展示一架飛機騰空而起,在天空自由的翱翔,進而提出問題,為什么飛機可以在天空飛翔?自然現(xiàn)象龍卷風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為什么龍卷風會掀翻屋頂?這樣用資料和問題設疑引入以激發(fā)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興趣,為達到預期的目的奠定基礎。
    (二)新課學習:
    在這一塊內容我分別設計了兩個演示實驗進行設疑和三個分組實驗進行探究。
    設置演示實驗1其目的是在老師的簡單導引下讓學生對前面已有的知識作簡單的回顧為下面的內容做鋪墊。
    設置演示實驗2的目的是將學生引入“懷疑”“思考”當中。實驗前,學生有可能會認為吹氣時乒乓球會落得更快,而實驗結果恰恰相反,乒乓球反而沒落下來。這樣學生就會懷疑,進而思考為什么?老師簡要講解原因,為下面的探究實驗————分析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進行前期的思維培養(yǎng)。
    3個分組實驗便于操作,但卻是解決本節(jié)課所有問題的關鍵。教師不光要安排好準備工作,而且要及時給予指導,因為若實驗時氣流不夠快或水流不夠快都有可能導致實驗失敗,更重要通過分組實驗使學生分析、討論、總結、歸納出結論:“流體在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壓強大”。
    接著是分析“火車的安全線問題,龍卷風問題”使學生收到解決問題的快樂,同時培養(yǎng)學生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即體現(xiàn)“體現(xiàn)出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的學習理念”。
    (三)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的應用:
    此處涉及的兩個應用問題是對本節(jié)課知識的實際應用,恰與“火車的安全線問題,龍卷風問題”照應。有利的為我們服務,有害的我們設法防止,既是對知識點的鞏固又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四)小結及作業(yè)設置:
    1、小結部分:簡要提示加深印象。
    2、作業(yè)部分:
    (1)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更注重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進行課后資料的挖掘與整理,可以最大限度使學生獲得知識,擴大學生的視野與知識面, 激發(fā)學生對物理的興趣。
    (2)鞏固性練習,使其知識牢固、系統(tǒng)。
    壓強說課稿參考篇二
    玲玲老師的《液體的壓強》一節(jié)課,有著全新的教學理念,以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展開教學。教學都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把握準確,教學思路清晰,課堂結構嚴謹,環(huán)環(huán)相扣,過度自然,恰當?shù)倪\用了投影等多種教學手段。
    在教學中,重視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與評價。以小組為單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進行探究活動,體現(xiàn)了新課程提倡的探究體驗合作學習法。都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中親身體驗獲得知識。小組分工明確、合作默契,一齊動手,學生注意力集中,積極性很高,實驗的效果也不錯,各組的實驗都非常成功。
    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玲玲老師能引導學生對相互之間的實驗情況、記錄進行交流、相互補充,完善科學概念的落實。并且讓學生及時參與評價,及時進行自我反思,以便學會更加細致、準確的進行觀察。學生通過這樣的實驗,不僅僅形成了正確的科學概念,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認識事物的方法,經(jīng)歷了研究問題的全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認識能力、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
    能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科學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在科學教學中,我們不僅僅要讓學生進行科學探究,還要教會學生如何運用正確的、科學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
    另外,在這節(jié)課中,我還深深的感受到了學生學會傾聽的重要,可能還有的實驗并不能也親身體驗其過程,所以在交流學習時如果不認真傾聽,怎能談得上是學習,課堂效率又如何能提高,在交流時,因為學生沒認真傾聽,顯得有點亂,需進一步完善。
    總之,這節(jié)課讓我學習的地方很多,給我的感觸啟發(fā)也頗深,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努力吸收、借鑒,不斷完善自己的課堂,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壓強說課稿參考篇三
    “學貴有疑”,疑是積極思維和探索問題的動力。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xù)不斷的活動,思維永遠是從問題開始的,從教育心理學的觀點看,設疑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開發(fā)學生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陳海鋒教師善于在教學之始設疑布陣,引導學生去猜測,去預估,去聯(lián)想,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將要學習的內容中去,并有一種“欲知詳情,就要去思考”的心情。
    1、能較好地通過生動的引入;設疑、實驗、觀察、使學生深入理解大氣壓強的概念、大氣壓強的測量方法、大氣壓強的變化規(guī)律及大氣壓強的表示方法,突出了以實踐、實驗為研究手段,得出理論和規(guī)律,較好地使學生掌握的大氣壓強的概念、公式、單位、能應用大氣壓強知識計算、解釋、解決簡單的問題。
    2、通過塑料杯、針筒的直觀觀察,通過錄像的演示實驗觀察和分析,提高了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了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分析問題的態(tài)度。
    杜潮奔老師能夠深入分析教材特點,抓住重點,學習興趣以設疑、解疑、啟發(fā)、誘導為主體,以實驗、觀察依據(jù),使學生認識能力,分析能力,得以充分發(fā)揮,不僅使學生學到了新知識,還能學到研究的方法,杜潮奔老師依靠教材的知識鏈條關系,將知識點的串聯(lián)處理得完美無缺,充分地體現(xiàn)了教材的編寫意圖,即是“興趣―實驗―應用”的教學特點。
    2、學生活動面廣,能夠通過對大氣壓強的計算,消化當堂知識,鍛煉了學生的應用能力,學生解答了如“壓力煲”為生活所應用大氣壓強的實例。
    陳海鋒老師語言簡練,但是,生動且科學性強,富于啟發(fā)性,能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注重多媒體以及實驗等基本教學手段的應用,設計合理。
    陳老師的這節(jié)課上得很成功,體現(xiàn)了新教材的編寫意圖,但是,如果課堂教學時間允許:
    (1)教師可將提問學生的范圍適當擴大;
    (2)教師可將討論步驟、方法、結果以及一些計算演示呈現(xiàn)在屏幕上。
    另外,在電教室上課,對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沒有充分發(fā)揮和應用。
    壓強說課稿參考篇四
    我說課的題目是《壓強》,《壓強》是人教版教材九年級十四章第一節(jié)的內容,下面我從幾個方面來分析這節(jié)課。
    壓強是自然科學的重要概念,在科學技術和生產和生活中經(jīng)常用到,本節(jié)內容著重學習固體壓強,壓強的應用十分廣泛,并且學生在解釋一些自然現(xiàn)象中也經(jīng)常用到,同時本節(jié)內容也是學習液體壓強、大氣壓、浮力的基礎。
    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親身的體驗和感悟,使學生獲得對壓強的感性認識,為深入理解和應用這些知識打基礎。
    培養(yǎng)學生的廢物利用和環(huán)保意識。
    設計實驗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突破重點。
    難點是對壓強概念的理解應用,采用講授的方法。
    2、新課第一個內容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讓學生用事先準備好的'材料研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實驗,學生自己動手積極主動,實質上有很多知識咋準備的過程中學生就已經(jīng)掌握了,在沒有實施探究前引導學生一起做壓鉛筆的實驗,鉛筆一端尖,一段平面,夾在兩個手指之間,會感受到什么?找學生回答,學生回答尖的一端手疼,為什么呢?尖的一端受力面積小,壓力的作用效果明顯;然后用力壓鉛筆還會感覺到什么,學生回答用力壓的時候手更疼了,為什么?因為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從上面的小實驗中引導學生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時少走彎路。
    在探究活動中提醒學生用什么樣的物理方法研究問題?怎樣控制變量?如何反應壓力的作用效果,引導學生通過對比得出正確的結論。
    每個小組派出一名代表發(fā)言你們小組是應用哪些材料做的實驗?如何控制變量?如何反應壓力的作用效果?我找了四名同學回答問題。
    第一名是武洪斌同學:“老師我用了一個沙盒,一個壓力小桌,還有一個鋼筆水瓶做的實驗,首先讓壓力小桌壓在沙盒上,看桌子腿在沙盒中下陷的深度,然后在小桌上放一個鋼筆水瓶,會看到小桌下陷的深度增加了,然后我把小桌倒過來,放在沙盒中,再在小桌上放一個鋼筆水瓶,會發(fā)現(xiàn)小桌沒怎么樣?第一步和第二步可以對比得出: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第二步和第三步對比可以得出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第二名是張朋生同學:和上名同學差不多,但是比上名同學敘述的更完善。
    第三名是劉羽琦同學:“老師我用的材料是泡沫、一個裝滿橙汁的密封杯子有兩個面,一個大,一個小,實驗是這樣的,我用杯子的大面與泡沫接觸壓在泡沫上,會覺得泡沫的形變量鄙視很大,然后我用小面與泡沫接觸壓在泡沫上,會發(fā)現(xiàn)泡沫被壓的痕跡深一些,兩次對比可以得出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BR>    第四名是曲冰冰同學:“老師我用的是一個壓力小桌,一個沙盒和一個水杯,讓水杯充當增大壓力的物體,壓力的改變通過加水來實現(xiàn)的”第四名同學的思維和前幾個有所不同,及時的給予鼓勵結束實驗時,在黑板上板書結論,重點突出。
    3、講授第二個內容時,在前一個問題的基礎上直接引出,在物理學中用壓強這個物理量來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壓強的概念、公式、單位、利用公式解決問題,此處我設了兩道題,作為例題和練習題,找同學到黑板做,難度不同找不同層次的學生對計算時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給予糾正。
    優(yōu)點: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敢于發(fā)言在學生回答問題有偏差時,不說你錯了,給予必要的提示,引導她回到正確的思維軌道上來。
    不足:無法讓更多的學生把探究的過程展示給大家,課下有學生表示遺憾老師我都準備好了你也不叫我。
    壓強說課稿參考篇五
    學情分析——說學生:流體力學現(xiàn)象在生活中很常見,但學生對流體力學現(xiàn)象的理性思維和認識不足,因此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情景創(chuàng)設與實驗探究具有很濃厚的興趣,但由于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有所欠缺,老師要及時地進行興趣激發(fā)與技巧引導。
    地位和作用:本節(jié)內容是流體力學的基礎,是液體壓強與大氣壓強的延伸與拓展。主要由“流體的壓強與流速之間的關系”以及由此衍生出的“飛機的升力是如何產生的”兩大知識點組成。
    教材抓住初中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的特點,利用實驗探究、模型展示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探究物理規(guī)律,從而讓學生能進一步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回歸生活。
    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和他們現(xiàn)有的知識儲備,結合我對教材的理解,確定本節(jié)教學目標如下: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流體的壓強和流速的關系。
    2、了解飛機的升力是怎樣產生的。
    3、了解生活中跟流體壓強和流速相關的現(xiàn)象。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認識流體的壓強跟流速相關的現(xiàn)象。
    2、通過探究實驗,體驗流體壓強差產生的升力。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讓學生進一步感受物理學的魅力所在,從而讓學生更加熱愛物理,熱愛科學。
    2、通過本節(jié)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交流討論,和團結協(xié)作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難點:運用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現(xiàn)象。
    1角的鋁質硬幣、刻度尺、學生自制機翼模型等。
    本節(jié)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引出物理知識,再用所學的物理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現(xiàn)象。
    教學流程:采用“情境引入——實驗探究——應用反思——課外拓展”四位一體的教學過程。
    教學模式:“學案導學,合作探究”——鑒于物理學科中“實驗探究”在教學中的突出地位,用“學案導學、合作探究”替代“學案導學、展示激學”模式,將學生分成六個合作學習小組。
    目標達成:知識用于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終身的探究樂趣、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讓學生學會善于觀察、善于歸納的科學實踐能力。
    反饋調控措施:堅持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通過自評與互評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jù)具體教學內容適當調整教學活動。
    1. 情境設疑,導入新課:
    情景創(chuàng)設1:讓一學生用漏斗把乒乓球吹起來!
    情景創(chuàng)設2:向上吹氣,乒乓球吹不走!
    情景創(chuàng)設3:再水盆的邊緣放一個乒乓球,用小棒劃動中間的水,觀察現(xiàn)象。
    設計理念:創(chuàng)設激趣、設疑情景,目的是為了激發(fā)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好的開始時成功的一半。
    引入流體的概念:氣體與液體都具有流動性,叫流體。
    板書:8.4、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實驗探究,感悟新知:
    一、探究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1、提出問題:流體壓強與流速有什么樣的關系?
    2、猜想與假設 :
    猜想1:液體和氣體流動越快,它的壓強越大。
    猜想2:液體和氣體流動越快,它的壓強越小。
    猜想3:液體和氣體流動越快,它的壓強不變。
    設計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猜想能力——沒有大膽的猜想,就沒有偉大的發(fā)現(xiàn)。
    3、設計實驗并進行實驗
    學生活動一:
    實驗一:用雙手將一張紙條靠在嘴唇下,另一端自然下垂,沿紙的上方水平吹氣,觀察現(xiàn)象。
    實驗二:請同學們手握兩張紙,讓紙自然下垂,在兩張紙中間向下吹氣,觀察現(xiàn)象。
    ——邊做邊想:分析這兩個實驗的現(xiàn)象中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并猜想其中的原因?
    實驗三:演示:在兩根固定好的平行的玻璃管兩側放置兩個乒乓球,然后讓學生用大吸管向乒乓球中間吹氣,觀察現(xiàn)象。
    設計理念:學生通過對以上三個實驗現(xiàn)象的分析與概括得出結論——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論證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得出結論:氣體在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壓強大——多媒體板書。
    二、探究液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情景導入:1912年,“奧林匹克”號與“豪克”號的意外相撞事故。
    學生活動二:
    根據(jù)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思考兩紙船靠攏的原因——進行類比性推理訓練能力的培養(yǎng)。
    得出結論:液體在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壓強大——多媒體板書。
    學生活動三:
    硬幣跳高比賽——以比賽形式進行探究活動,迅速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
    預設感想:當學生真的把硬幣吹起來的時候,學生個個興奮不已,學生在驚愕中體驗到了科學的力量有多么的神奇!
    知識反饋:嘗試解釋激趣與導課實驗,讓學生通過交流討論找到原因?
    情景強化:用吹風機吹乒乓球的實驗——乒乓球放到吹風機口,無論朝向什么方向,乒乓球好像被什么吸住了,不會掉下來。
    學生歸納結論:板書:流體在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流體在流速小的地方壓強大。
    設計理念:將教材上的一個實驗探究改為多個實驗探究,目的是激發(fā)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歸納概括,使實驗現(xiàn)象更具有說服力,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 。
    關心科技,走進生活
    三、探究飛機的升力產生的原因:
    導入:飛機起飛的動態(tài)畫面——幾十噸的飛機騰空而起并在空中自由飛翔,靠的是什么力量呢?——利用直觀情景更容易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學生活動四:
    情景模擬與釋疑——利用動畫的好處是直觀形象,學生易于接受。
    再通過圖片引導學生分析出:在相同時間機翼上方氣流通過的路程長,速度比下方氣流大.
    得出結論:氣流在機翼上下表面由于流速不同產生了壓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
    四、探究生活中的流體現(xiàn)象:
    你能用今天所學解釋學案上的生活現(xiàn)象嗎——預設并準備了幾個與流體壓強知識有關的生活畫面和自然現(xiàn)象。
    設計理念:一為鞏固所學,二是讓學生感受到流體壓強的知識就在身邊而且應用廣泛。
    圖片情境:火車站站臺上要設一條安全線且不允許人進入。
    圖片情境:“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詩句。
    圖片情境:下雨打傘遇到大風時,雨傘為什么會被向上吸起來?
    圖片情境:草原犬鼠如何將自己的巢穴打造成“空調系統(tǒng)”?
    視頻情景:模擬龍卷風——為什么排水管能將紙片吸起并拋向空中?
    實驗情景:對著紙杯口沿水平方向吹氣,紙杯為什么會跳出來?
    ——六個小組抽簽,每組解釋一個,比比哪個小組的解答思路清晰,語言簡練,說理透徹!
    設計理念:學案導學、合作探究,學以致用,升華能力——培養(yǎng)小組內的交流合作精神,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歸納概括能力以及語言表達等能力。
    預設感想:利用學案上設計的六個生活情景,讓學生學以致用,引導學生從物理回歸生活,讓學生嘗試用剛獲得的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既鞏固了新知,又提高了學生的各種能力。
    探索實踐,走出課堂
    圖片情景:鼓勵學生根據(jù)流體力學原理制作一個飛機模型,一周以后舉行航模比賽,看誰的模型飛的高,飛的時間長——動手動腦,學以致用,激發(fā)興趣,發(fā)展智力。
    暢談收獲:
    以小組為單位,談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自主歸納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感悟和體會、還想知道那些知識等。
    設計理念:知識與技能的提煉,過程與方法的拓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升華。
    乒乓球是我們濟寧十二中的體育優(yōu)勢項目,是我校的驕傲與自豪……弧圈球是乒乓球運動中最為實用的一種技巧。請你上網(wǎng)查詢“弧圈球” 的原理。
    作業(yè)設計理念:情感上:實事求是,激起自豪;知識上:學以致用,課外延伸;能力上:激發(fā)興趣,發(fā)展特長。
    學生主體地位與教師的主導作用必須相得益彰——既要放得開,也要收的攏。在時間安排上教師應適當矯正,靈活掌握。
    壓強說課稿參考篇六
    1、能較好地通過生動的引入;設疑、實驗、觀察、使學生深入理解大氣壓強的概念、大氣壓強的測量方法、大氣壓強的變化規(guī)律及大氣壓強的表示方法,突出了以實踐、實驗為研究手段,得出理論和規(guī)律,較好地使學生掌握的大氣壓強的概念、公式、單位、能應用大氣壓強知識計算、解釋、解決簡單的問題。
    2、通過塑料杯、針筒的直觀觀察,通過錄像的演示實驗觀察和分析,提高了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了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分析問題的態(tài)度。
    杜潮奔老師能夠深入分析教材特點,抓住重點,學習興趣以設疑、解疑、啟發(fā)、誘導為主體,以實驗、觀察依據(jù),使學生認識能力,分析能力,得以充分發(fā)揮,不僅使學生學到了新知識,還能學到研究的方法,杜潮奔老師依靠教材的知識鏈條關系,將知識點的串聯(lián)處理得完美無缺,充分地體現(xiàn)了教材的編寫意圖,即是“興趣―實驗―應用”的教學特點。
    2、學生活動面廣,能夠通過對大氣壓強的計算,消化當堂知識,鍛煉了學生的應用能力,學生解答了如“壓力煲”為生活所應用大氣壓強的實例。
    陳海鋒老師語言簡練,但是,生動且科學性強,富于啟發(fā)性,能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注重多媒體以及實驗等基本教學手段的應用,設計合理。
    陳老師的這節(jié)課上得很成功,體現(xiàn)了新教材的編寫意圖,但是,如果課堂教學時間允許。
    (1)教師可將提問學生的范圍適當擴大;
    (2)教師可將討論步驟、方法、結果以及一些計算演示呈現(xiàn)在屏幕上。另外,在電教室上課,對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沒有充分發(fā)揮和應用。
    壓強說課稿參考篇七
    首先來說一說我對教材的理解。
    本節(jié)課選自初中物理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第八章第1節(jié),主要內容是影響壓力的作用效果因素以及壓強概念和公式的計算,本節(jié)內容既是建立在對于彈力、力的三要素等知識的基礎上,更是本章中的基礎內容,學好本節(jié)課可以為接下來將要學習的液體壓強和大氣壓強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本節(jié)課中教材還設立了探究性實驗,能夠推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信息總結歸納能力逐步提高。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下面談談我所教授學生的情況。
    八年級學生的邏輯思維正逐漸發(fā)展,對于物理這門學科也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和學習方法,而本節(jié)內容與日常實際聯(lián)系較為緊密,易于理解,所以學生接受起來并不困難,但是需要強調的是,學生由于生活經(jīng)驗仍有一定的思維定勢,如認為壓力一定等于重力或壓力的作用效果僅與壓力有關等,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圖片、實驗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形成正確的知識體系。
    (過渡句)經(jīng)過以上對于教材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道壓力的概念;知道壓力作用效果與什么有關;理解壓強的概念并能夠運用壓強的公式進行計算;知道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
    2。通過實驗探究,知道壓力作用效果與什么有關,提高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對信息的整合能力。
    3。通過學習,增強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教學目標確定之后,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也就隨之確定了。
    【重點】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理解壓強的概念。
    【難點】能夠根據(jù)改變壓強大小的因素理解壓強在生活中的應用。
    新課程教學中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诖?,我將引導學生采用以下的教法學法。
    教法:教法一方面將采用設置情境法,利用圖片、視頻等媒體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另一方面將采用觀察分析,啟發(fā)式教學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實驗,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
    學法:為讓學生先學會,再會學,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法采用觀察法、實驗法小組討論法等。
    《物理課程標準》強調,教師應發(fā)揚教學民主,讓學生主宰課堂,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fā)點,據(jù)此本節(jié)課我分以下環(huán)節(jié)組織教學。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
    首先是導入環(huán)節(jié)。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講授。
    接下來是新課講授環(huán)節(jié)。
    本節(jié)課的內容包含四個重要知識點:首先是對于壓力的理解與認識。
    我會組織學生對于導入圖片中所受壓力進行分析,主要從力的三要素中的方向進行討論,引導學生得出壓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觸面,我此時講解壓力的產生條件,并向同學們提出疑問,壓力一定等于重力嗎?學生簡單思考后,我舉出正例,物體不受其他力放在水平面上,再舉出反例,用手戳胳膊,讓學生意識到壓力是不一定等于重力的。
    接著是第二個知識點,實驗探究壓力作用效果與什么因素有關。
    此時我會繼續(xù)拋出問題:根據(jù)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作用在受力物體身上的力是壓力,那么壓力的作用效果僅僅與壓力的大小有關嗎?讓一名學生演示雙手夾鉛筆并說出其感受,引發(fā)學生的猜想,壓力的作用效果還可能與受力面積有關。
    接下來引導學生利用實驗驗證猜想,實驗前讓學生小組內討論本次實驗中由于需要討論三個變量之間的相互關系,需要使用什么實驗方法進行?怎樣選取實驗器材和實驗方案才能明顯比較出壓力的作用效果等一系列問題。而我則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必要時解決學生所提出的疑問,和學生共同總結出實驗具體步驟。實驗結束后先由學生匯報實驗結果,最后再由我總結出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接觸面積之間的關系。
    接著是第三個知識點的講解。
    此時我會適時在學生實驗結論的基礎上,講解物理學中利用壓強表示壓力的這種作用效果,并對壓強的概念,公式,單位進行講解,舉出成年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具體數(shù)值,并由此介紹壓強的物理意義。
    最后是對增大或減小壓強這一知識點的講解。
    我會根據(jù)課本中的案例讓學生分析其增大或減少壓強的方法是什么,同時讓學生再列舉其他的方式或例子來充實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其理解。
    環(huán)節(jié)三:鞏固提高。
    新課講授之后就進入到了鞏固提高環(huán)節(jié)。
    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我會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活動,讓學生從座位上站起來,兩人一組合作,利用網(wǎng)格紙中測出腳與地的接觸面積,結合自己平時的體重,估算站立時自己對地面的壓強的具體數(shù)值,根據(jù)今天所學的知識研究并討論如何增大或減小壓強。
    環(huán)節(jié)四:小結作業(yè)。
    最后就是小結作業(yè)環(huán)節(jié)了。
    師生共同總結出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
    作業(yè)我會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工具,如指甲刀、火車枕木等如何利用壓強使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
    壓強說課稿參考篇八
    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大氣壓強》,是人教版的八年級物理下冊第九章第3節(jié)的內容。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來說這節(jié)課。
    一、說教材(教材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內容是壓強在空氣中的表現(xiàn)。大氣壓強知識的綜合性較強,它是學習了密度、平衡力、壓力、壓強和液體壓強的基礎上展開的。這些知識的學習又為后面“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及“浮力”等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也是高中階段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因此本節(jié)內容在整套教材中起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
    教材內容分為“大氣壓強的存在”和“大氣壓的測量”,另外,為了使學生更好地了解有關大氣壓的知識,教材又設計了“想想做做”(觀察大氣壓隨高度的關系)、“科學世界”(活塞式抽水機)以及“動手動腦學物理”等欄目。
    (2)“三維”目標:
    1.知道大氣壓強,并能通過實例說出大氣壓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2.能簡單描述托里拆利實驗,能說出標準大氣壓的數(shù)量級。
    3.能說出大氣壓隨高度變化的規(guī)律和液體沸點跟氣壓的關系。
    4.了解活塞式抽水機的工作過程和原理。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觀察跟大氣壓強有關的現(xiàn)象,感知大氣壓強的客觀存在。
    2.通過觀看視頻,使學生形成直觀的認識,并對托里拆利實驗進行分析,了解推理和等效替代的方法。
    3.通過觀察感知人類是如何利用大氣壓強的。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在學習中讓學生親身感受、實踐,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和科學探究精神,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2.通過了解大氣壓的應用,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大氣壓強的存在
    教學難點:大氣壓強的存在;大氣壓的測量
    壓強說課稿參考篇九
    今天聽的課是壓強的第二節(jié)內容——液體的壓強。
    張老師首先在黑板上畫了幾幅圖片,然后,提問學生上節(jié)課的知識點的記憶情況,在開始提同學上黑板去操作,去畫圖。接著,就是引入新課,用的是一個潛水員為什么要穿那么厚的潛水衣才敢進入深海當中工作呢?接著就引入了新課課題——液體的壓強。張老師思路非常明確,通過四個實驗,在學生面前展示,以及中間夾雜的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的過程,與學生一起得到了液體壓強的四個結論:
    1.液體對容器底部和側壁都有壓強;
    2.液體內部一點處對個個方向都有壓強且相等;
    3.當液體一定的時候,水越深壓強越大;
    4.當深度一定時,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中間的過程當中,張老師一直在讓學生們積極思考,小組討論得到的答案與結論,課堂效果非常的活潑和快速。
    老師幾點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3、老師上課時間的把握度上,堪稱完美,什么時候開始將知識點,精講還是快速過去,什么時候開始做習題等等,都是正好的時間,而我有的時候講課留下很多時間,有的時候時間不夠得拖堂,所以我得好好學習張老師的經(jīng)驗。
    壓強說課稿參考篇十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大氣壓強》,本課的內容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非常緊密,學生在生活中更有一些感性認識但是由于其在生活中不太能引起學生的理性思考,所以我想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首先讓學生能學到大氣壓強的知識,同時能學會其中實驗的方法,以此為思路,我設計了本堂課的教學。
    (過渡句:要想游刃有余的把控課堂,必須熟悉本堂課的教學內容,所以我對教材進行了梳理)。
    《大氣壓強》選自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九章第3節(jié),主要包括了大氣壓產生的原因,測量,影響因素和應用四個知識點,學生學習了本節(jié)課,可以對大氣壓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同時能解釋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
    (過渡句: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要想在課堂上達成自己的目標,需要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jīng)驗,所以我對學情進行了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在生活中也有一些生活經(jīng)驗,但是對這些生活經(jīng)驗,往往缺乏理性的分析,所以需要教師進行引導,讓學生能從生活中的實例發(fā)現(xiàn)物理規(guī)律,體會物理是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教學理念。
    (過渡句:目標是教學的指明燈,為了我的課堂能達成讓學生學到知識的同時學會學習的方法,所以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能說出大氣壓產生的原因,能簡單描述托里拆利實驗,知道標準大氣壓的數(shù)值。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托里拆利實驗,知道如何測量大氣壓強以及大氣壓的數(shù)值。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觀察實驗,養(yǎng)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通過對大氣壓應用的了解,認識到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過渡句:根據(jù)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大氣壓存在的原因和大氣壓的測定。
    【難點】。
    大氣壓的測定。
    (過渡句:因為學生對于大氣壓強主要存在著一些感性認識,所以我力求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來引導他們進行理性思考,創(chuàng)設活躍的課堂氛圍)我主要采用:講授法、實驗法、討論法。
    (過渡句:在我的課堂中,我一直堅持著以人文本的教學理念,在我的引導下,讓學生學到知識,學會學習)所以我設計了如下教學過程:
    首先是導入環(huán)節(jié):
    我采用實驗導入的方法。我會拿出馬德堡半球,請同學們進行拔河比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將半球拉開則人贏,反之則半球贏。當學生無法拉開半球時,我會請學生思考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現(xiàn)象。
    接下來是新課講授環(huán)節(jié),也是教學過程的核心。
    首先我會進行三個小活動:1.將塑料掛鉤掛在光滑的墻上;2.在玻璃管里盛滿水,用紙片覆蓋,再倒立過來,水不會流出來;3.請同學用吸管吸飲料。當學生順利完成后,我會把塑料吸盤戳個小孔,把玻璃管換成上下開口的玻璃管,把杯口密封起來,再讓學生重復剛才的活動。
    活動完成后引導學生思考,從而證實了大氣壓強確實是存在的,同時教師提示學生將氣體和液體聯(lián)系起來思考大氣壓強的產生原因。
    其次我會提出問題,大氣壓如何來測量?通過播放視頻,讓學生觀看托里拆利實驗,然后師生一起總結實驗過程,分析實驗結果,并請同學計算標準大氣壓的大小。接下來我會針對這個實驗,提出一些相關問題請同學思考,如玻璃管傾斜、玻璃管粗細等是否影響實驗,學生經(jīng)過討論之后能得出不會影響實驗結果。
    其次我會就本節(jié)課一些關于大氣壓的細碎知識點,如氣壓計、影響大氣壓的因素、應用,讓學生采用閱讀教材、小組討論等方式來掌握。
    接下來進入拓展提升環(huán)節(jié):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會讓同學解釋拔河比賽拉不開馬德堡半球的原因,并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生活在大氣層的底層,為什么沒有感到難受或被壓癟。
    最后是小結作業(yè)環(huán)節(jié):
    在小結時,我將請學生回顧大氣壓產生的原因和數(shù)值,進一步鞏固本節(jié)重難點。
    在作業(yè)環(huán)節(jié),我會讓學生課后思考如何用塑料瓶分離蛋黃和蛋清,并實際操作,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過渡句:本節(jié)課的內容重難點明確,因此在我的板書上,直觀的進行呈現(xiàn),可以方便學生的學習和鞏固。)。
    大氣壓強。
    一、產生原因。
    二、測量-托里拆利實驗。
    三、影響因素。
    壓強說課稿參考篇十一
    3、讓學生相關的舉例,來讓學生感受大氣壓強。
    4、怎樣將空氣注入塑料杯?
    二、觀察實驗(錄像)。
    1、觀察用機器抽空密封鐵桶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
    2、導出大氣壓的測量。
    三、小組討論:大氣壓有多大?
    四、學生用彈簧計進行實驗,教師指導。
    五、觀察實驗(錄像)。
    六、大氣壓會不會變化?與什么有關系?通過兩個例子來找規(guī)律。
    七、學會讀“氣壓計”。
    八、練習。
    設疑導入,善于串聯(lián)知識點。
    “學貴有疑”,疑是積極思維和探索問題的動力。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xù)不斷的活動,思維永遠是從問題開始的,從教育心理學的觀點看,設疑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開發(fā)學生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标惡dh教師善于在教學之始設疑布陣,引導學生去猜測,去預估,去聯(lián)想,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將要學習的內容中去,并有一種“欲知詳情,就要去思考”的心情。
    一、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
    1、能較好地通過生動的引入;設疑、實驗、觀察、使學生深入理解大氣壓強的概念、大氣壓強的測量方法、大氣壓強的變化規(guī)律及大氣壓強的表示方法,突出了以實踐、實驗為研究手段,得出理論和規(guī)律,較好地使學生掌握的大氣壓強的概念、公式、單位、能應用大氣壓強知識計算、解釋、解決簡單的問題。
    2、通過塑料杯、針筒的直觀觀察,通過錄像的演示實驗觀察和分析,提高了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了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分析問題的態(tài)度。
    二、教學過程的評價。
    杜潮奔老師能夠深入分析教材特點,抓住重點,學習興趣以設疑、解疑、啟發(fā)、誘導為主體,以實驗、觀察依據(jù),使學生認識能力,分析能力,得以充分發(fā)揮,不僅使學生學到了新知識,還能學到研究的方法,杜潮奔老師依靠教材的知識鏈條關系,將知識點的串聯(lián)處理得完美無缺,充分地體現(xiàn)了教材的編寫意圖,即是“興趣―實驗―應用”的教學特點。
    三、學生學習活動情況。
    2、學生活動面廣,能夠通過對大氣壓強的計算,消化當堂知識,鍛煉了學生的應用能力,學生解答了如“壓力煲”為生活所應用大氣壓強的實例。
    四、教師素質方面。
    陳海鋒老師語言簡練,但是,生動且科學性強,富于啟發(fā)性,能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注重多媒體以及實驗等基本教學手段的應用,設計合理。
    五、改進建議。
    陳老師的這節(jié)課上得很成功,體現(xiàn)了新教材的編寫意圖,但是,如果課堂教學時間允許,(1)教師可將提問學生的`范圍適當擴大;(2)教師可將討論步驟、方法、結果以及一些計算演示呈現(xiàn)在屏幕上。另外,在電教室上課,對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沒有充分發(fā)揮和應用。
    壓強說課稿參考篇十二
    今天在本校聽了朱老師《大氣壓強》一課,對于朱老師的課說下自己的看法:本節(jié)課是浙教版的八年級《科學》上冊第2章第3節(jié)的大氣壓強。
    這是在學習了固體壓強、液體的壓強之后,再學的氣體壓強。本堂課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的內容:
    3、馬德堡半球實驗。
    朱老師能抓住本節(jié)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以生為本、以疑為線、以啟發(fā)為主、以拓展為目標,通過開展學生自主實驗和課堂設疑,還有學生的分組討論,使本節(jié)課的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朱老師在本課教學中重點突出,目標明確,能抓住大氣壓的存在實例和通過大氣壓知識應用實例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良好學風,激發(fā)學生學習情趣這一主線開展課堂教學。讓每個學生參與活動、探究知識。并能掌握一些利用大氣壓的重要應用。
    教學設計理念依據(jù)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科學課程標準》中:面向全體學生,立足學生發(fā)展,突出科學探究等基本理念。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探究狀態(tài)下學習”貫穿整個課堂教學。整個課堂設計完整、結構緊湊、邏輯嚴密、前后呼應。整個過程設計較為合理。
    1、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朱老師用課本中的覆杯實驗引入,大膽地把課本中的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分組實驗,體現(xiàn)了科學探究的實質,也就是在實驗中有成功也有失敗。讓學生自己分析成功和失敗的關鍵,從而引出了大氣壓的概念。這樣的改變讓學生從單純的觀察到自己親自動手,參與度更廣,學生的專注程度大大提高。
    2、注重探究,教學方法多樣。
    本節(jié)課在教學設計和實際授課中營造了濃厚的探究氛圍,讓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的思考和探究活動中。有學生的獨立思考,如:“為什么紙沒有掉下來?”“是不是因為水吸引了紙片,所以沒有掉下來?”有分組活動交流合作學習,互相補充。如:“大家用桌上的儀器,設計證明大氣壓存在的小實驗,并用大氣壓知識來解釋。”通過不斷的探究,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動手實踐。將學生活動不斷推向新的高潮,讓所有的學生都明白了“探究的過程”和“探究的方法”,不僅教給了學生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了學生科學探究的方法,這是這堂課學生最大的收獲。
    3、學以致用,教學舉例貼近生活。
    比如說,朱老師用“魔術”:將礦泉水的空瓶加了熱水,再倒掉后蓋緊瓶塞,使瓶子變形;還有用嘴吸紙杯,吸管喝飲料等。讓學生覺得熟悉、親切,然后通過所學知識來解釋,讓學生初步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使學生了解大氣壓的實用性。
    4、注重情感目標的培養(yǎng)。
    教學中,通過教師有序的導、學生積極的參與、體驗、合作、討論與交流,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有機的結合。培養(yǎng)學生終身的探索興趣和科學的學習態(tài)度,樹立將科學轉化為技術服務于人類的意識。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始終面對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收獲,都得到成功的體驗,充分體現(xiàn)了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新課標精神。
    1、在學生實驗中,可否用透明的塑料杯代替紙杯,可以使學生看清杯中是否還有空氣。
    2、教師在講解時,沒有將“大氣壓”講解清楚,“大氣壓”到底是“大氣壓強”還是“大氣壓力”這個基本概念。
    3、馬德堡半球實驗演示時,如果先讓一位女同學來拉,再讓班里力氣大的2個男同學來拉,可能反差的效果會更明顯。
    4、教師在課堂中,教師在時間分配上欠合理。教師要加強學生活動的指導,控制好活動時間。教師的語速過快,學生自主思考和討論的時間不足。
    壓強說課稿參考篇十三
    本節(jié)課是一節(jié)有創(chuàng)意、較為生動的教學演示課,教學重點突出,教學方法得當,體現(xiàn)了科學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設計巧妙、直觀、生動,整個實驗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從感性到理性,生動、深刻,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整個教學過程,學生積極參與,體現(xiàn)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1)課前準備充分,課件,實驗器材課堂安排等都很好。能應用已掌握的知識與技能,解決新問題。從課堂作業(yè)完成來看,預設目標完成很好。
    (2)多媒體應用合理,步步逼近,有利于學生知識的掌握。學生實驗增強了學生體驗,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知識的應用。
    (3)引課設疑,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利用多媒體動畫:人坐在在木板上,木板凹陷下去。再次展示一個小資料,大家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猜測一下,是什么原因使玻璃管壓成了粉末呢?設疑質疑,打開學生想象,引入新課,激發(fā)學生學習本節(jié)內容的欲望。
    (4)體現(xiàn)了科學學習是實驗科學的特點:運用各種活動展開生生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培養(yǎng)了合作交流能力。把課本的演示實驗改為學生的分組實驗進行探究,讓全體學生參與,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疑的能力,并培養(yǎng)學生認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5)師生活動相得益彰,運用提問,借助活動,推進教學過程。
    但是教無定法,每一位老師對每節(jié)課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F(xiàn)談談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幾個值得商榷的地方和改進的建議。
    (1)學生大部分能掌握新知識,但有的學生不能掌握,例:對比壓力與重力作用點時部分學生答不出。這時老師隨手拿起講臺桌上的花露水瓶重重往講臺桌上一放問:“花露水瓶給桌面的壓力作用點在哪里?”老師提問后學生找不到問題指向性時老師有點心急,語速有點過快。
    (2)在概念的教學上,要注意學生的理解。本節(jié)在壓強的概念的引入為難點之一,公式中受力面積要具體講解,這樣效果會更好一些。
    (3)本節(jié)課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太少,老師應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并最終獲得答案。
    (4)問題設計不夠充分、語言不夠精煉。
    (5)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中,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有點過多,學生基礎不是很扎實,部分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解決有一定的難度。最后提出壓強的計算公式后,關于壓強的計算講解很倉促,并沒有相關的練習。
    (6)在學生提出猜想時,老師不應該對猜想帶有過多的指向性痕跡,否則探究性實驗就可能變成驗證性實驗。估計有的同學會提出壓力作用的效果可能與接觸面的材料有關等可能。在充分展示了學生的多種猜想之后,老師再從主要因素、次要因素,有關因素和無關因素等方面逐步篩選,確定探究的課題,不能因為教師的種種原因而使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
    壓強說課稿參考篇十四
    本節(jié)的要求是“通過實驗,理解壓強。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教材由“三個活動”和“一個看圖討論”組成,其中心是圍繞壓力、壓強概念的建立及應用展開,教學重點是“壓力、壓強概念”的建立,難點是“壓強概念”的建立。為了有效地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把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設計為以下三個:
    3、學生能嘗試運用壓強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充分地體現(xiàn)課標的精神,在教學中你從三個方面進行設計:1、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fā)雪深的求知欲和學習的興趣,利用隨手可得的實驗器材、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感受壓力的作用效果,通過探究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其中,從多角度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進而引出壓強的概念、體會控制變量法的應用;2、注重學生的實驗操作,以觀察和實驗為主,設計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和交流討論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在感悟中升華;3、強化學生的合作學習,形成全班共同學習的動態(tài)組合、立體交叉網(wǎng)絡結構,促進師生之間多層次的信息交流。
    1、教師:多媒體課件、圖釘、鐵釘、羊角錘、三角板等;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進行壓力教學(把握生活經(jīng)驗、確立教學起點:充分利用學生自己準備的物品、教室內的人和物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問題:1、你能畫出老師(靜止地站在地面上)對地面作用力的示意圖嗎?
    2、請畫出教室內花盆對桌面的作用力、畫出課桌上的書本對桌面的作用力(在第一題完成之后)。
    說明:上述幾個問題都要求學生上黑板板演,教師預先設計好黑板的位置。
    4、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歸納幾幅圖(如圖1-5)的共同體特征,引出壓力的概念。
    板書: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引申三點:壓力的作用點——受壓物體表面;方向——垂直并指向受壓表面;作用效果——使物體發(fā)生形變(此三點均由教師講解)。
    5、小練習:請畫出斜面上物體對斜面的壓力(圖6)。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學生自己的物品、教室內的人和物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確立教學起點,通過畫一畫、比較歸納、感悟體會、強化練習等充分利用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經(jīng)驗和他們所熟悉的事物聯(lián)系起來組織教學,使學生能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學內容。
    二、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觀察:觀察圖7生活場景,并回顧自己生活中類似的情境,思考為什么?
    2、體驗:體驗兩個小活動,如圖8,談談自己的體會;
    3、猜想:針對觀察和體驗的感受,提出自己的問題,在此處使用頭腦風暴法,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之后師生共同進行整合、提煉出探究課題:探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系,探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
    探究方法一:利用礦泉水瓶和海綿進行探究(如圖9)。
    探究方法二:利用軟泡沫金屬塊(磚快)進行實驗(分別平方、側方、立放)(如圖10)。
    探究方法三:利用自制的小方桌(四根釘子和一塊小木板)、鉤碼、海綿進行探究(如圖11)。
    探究方法四:利用小方桌、鉤碼、細沙進行實驗探究(如圖12)。
    5、師生通過多變互動歸納結論: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受力面積有關;壓力越大、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顯著。
    【設計意圖】這樣通過“觀察——體驗——猜想——實驗——結論”,一步步剖析學生的經(jīng)驗,引導學生進行高效的實驗探究后動,讓學生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實驗探究(搜集證據(jù))——歸納結論”的思維過程,不但讓學生親歷了知識的探索過程,更實現(xiàn)了“知、情、意”的有機融合,很好地實現(xiàn)了三維教學目標。
    比如:播放動畫(舞蹈演員與大象)。
    過渡2: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物理學中引入了“壓強”的概念。
    三、壓強。
    具體板書和例題詳見ppt。
    四、壓強知識的應用: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3、通過ppt向學生展示幾組生活圖片,要求學生說出其中的道理。
    4、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增大壓強、減小壓強的方法,然后再回歸到生活中適當解釋一些現(xiàn)象(深度點擊)。(板書詳見ppt)。
    【設計意圖】許多物理知識都是來源于生活,并最終服務于生活,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借助一定的教學手段的組合創(chuàng)設生活場景或虛擬生活場景,廣泛聯(lián)系社會實踐,讓學生在社會這個廣闊的天地中將物理與生活完美結合,使學生得到情感體驗并進行積極的思維,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和情感,把生活中的問題變?yōu)榻虒W研究的對象,不但體現(xiàn)了物理的生活意義,更體現(xiàn)了物理的生命價值,同時學生也會感到親切,感到物理有用、有趣,進而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
    五、鞏固練習:播放ppt,師生共同完成(具體內容見ppt)。
    六、小結:歸納出本節(jié)課的知識結構,給學生以清晰的圖示(ppt)。
    作業(yè)設計(略)。
    教學反思。
    為了能讓學生充分地探索,課前制作準備了幻燈片、準備了實物展示臺、多媒體計算機,提供實驗室中的一些實驗器材,提供釘子、圖釘、羊角錘、剪刀、針、小刀等,讓學生自己準備海綿、軟泡沫塑料、氣球、飲料瓶、制作小方桌(四顆釘子和一塊木板)、方磚、塑料引管、廢舊注射器等生活中的物品。
    在具體的教學中,結合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感悟以及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中“壓力”的定義做出了一定的修改,將“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改為“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這樣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壓力、從“壓”字上體會壓力的作用點和方向。
    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對于畫“壓力的示意圖”剛開始時,很多同學都將作用點畫在了施力物體上,教師必須給予示范,然后再讓學生觀察、總結之后,教學效果會更好;而對于第二版塊“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教學,讓學生提出問題很難,學生不知如何去提問,該怎樣提問,教師必須做出指導、提示,共同提煉探究課題。
    在課堂教學中,只要我們愿意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盡可能地給學生多一些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多一些嘗試的余地、多一些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讓學生真正地成為生活的探索者,讓每一個學生在親歷探究活動的過程中自主地建構知識,體悟物理的思想方法、體驗學物理、用物理的樂趣,那么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發(fā)展就不是一句空話、課堂教學就一定會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
    壓強說課稿參考篇十五
    玲玲老師的《液體的壓強》一節(jié)課,有著全新的教學理念,以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展開教學。教學都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把握準確,教學思路清晰,課堂結構嚴謹,環(huán)環(huán)相扣,過度自然,恰當?shù)倪\用了投影等多種教學手段。
    在教學中,重視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與評價。以小組為單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進行探究活動,體現(xiàn)了新課程提倡的探究體驗合作學習法。都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中親身體驗獲得知識。小組分工明確、合作默契,一齊動手,學生注意力集中,積極性很高,實驗的效果也不錯,各組的實驗都非常成功。
    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玲玲老師能引導學生對相互之間的實驗情況、記錄進行交流、相互補充,完善科學概念的落實。并且讓學生及時參與評價,及時進行自我反思,以便學會更加細致、準確的進行觀察。學生通過這樣的實驗,不僅僅形成了正確的科學概念,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認識事物的方法,經(jīng)歷了研究問題的全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認識能力、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
    能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科學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在科學教學中,我們不僅僅要讓學生進行科學探究,還要教會學生如何運用正確的、科學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
    另外,在這節(jié)課中,我還深深的感受到了學生學會傾聽的重要,可能還有的實驗并不能也親身體驗其過程,所以在交流學習時如果不認真傾聽,怎能談得上是學習,課堂效率又如何能提高,在交流時,因為學生沒認真傾聽,顯得有點亂,需進一步完善。
    總之,這節(jié)課讓我學習的地方很多,給我的感觸啟發(fā)也頗深,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努力吸收、借鑒,不斷完善自己的課堂,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壓強說課稿參考篇十六
    趙老師這節(jié)課整體設計思路比較清晰,教學環(huán)節(jié)自然,整個教學過程,學生積極參與,以問題推進,層層深入,體現(xiàn)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教學用語比較精煉,教態(tài)自如,在課堂上與學生走得比較近,親近學生對于新課堂有利于師生之間的溝通,讓學生能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能注重學生三維目標的培養(yǎng),課堂氣氛較為活躍,學生的參與性較廣,舉例貼近學生生活,不過在力的圖示講解畫圖中不夠詳實,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嚴格地以尺規(guī)作圖、步驟完整地體現(xiàn)在課堂中,讓學生跟著老師的步驟慢慢地學會力的圖示,同時可以使學生在腦海里形成科學作圖所要求的嚴謹性和規(guī)范性。現(xiàn)從課堂觀察量表的觀察角度對這節(jié)課評課如下:
    (1)引課設疑,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利用多媒體視頻:人躺在釘板上,身上放有大石,用錘子砸石頭,石碎而人沒有受傷。再用對比演示實驗,增加可信度,設疑質疑,打開學生想象,引入新課,激發(fā)學生學習本節(jié)課的興趣。
    (2)體現(xiàn)了科學是實驗科學的特點:本節(jié)課科學實驗貫穿整個教學始終,教師在設計實驗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設計合理,在課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演示實驗(課本)改為仿釘板實驗來說明壓力的作用效果的影響因素,更容易使學生感到實驗的可信度;把課本的演示實驗改為學生的分組實驗進行探究,讓全體學生參與,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疑的能力,并培養(yǎng)學生認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本節(jié)課設計的拓展實驗:利用斜面壓力變化實驗來說明壓力不一定等于重力,突破了本節(jié)的難點,設計巧妙。
    (3)教師的提問采用以問題推進、層層深入地方法,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4)所舉實例貼近學生生活,體現(xiàn)了科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學生在課堂上舉了大量增加、減小壓強的實例,并進行分析,體現(xiàn)了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yǎng)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
    (5)師生互動較好,大多數(shù)學生能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預設目標達成度較高。
    (1)在概念的教學上,要注意學生的理解。本節(jié)在壓強的概念的引入為難點之一,公式中受力面積要具體講解,這樣效果會更好一些。
    (2)本節(jié)課沒有討論和合作交流過程,使學生缺乏這種能力的鍛煉。
    (3)反饋不足:學生回答積極性不夠高,沒有進行反饋訓練。
    (4)視頻播放出現(xiàn)倒放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