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工作計劃 小學五年級語文草船借箭教案及說課稿(大全8篇)

字號: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很快就要開展新的工作了,來為今后的學習制定一份計劃。我們在制定計劃時需要考慮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并保持靈活性和適應性。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yōu)秀計劃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工作計劃篇一
    《鯨》是一篇常識性說明文,課文運用列舉數字、比較、舉例、比喻說明等多種方法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向學生開啟了一扇探索動物世界的科學之門。
    《鯨》是五年級上冊第三組第一篇課文,本組教材編排了4篇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的說明文。除了讓學生了解一些科學知識,喚起學生探索自然、科學奧秘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之外,還要讓學生了解說明的方法,體會作者準確的用詞,形象的表達,并在習作中加以運用。
    依據《新課標》對本學段的閱讀要求和本冊教材特點,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從“三個圍度”來考慮,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正確讀寫“目前”“退化”“經驗”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3、了解鯨的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激發(fā)學生探索海洋動物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
    4、認識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等說明方法。
    根據教學目標和教材的內容和特點,我把本課的學習重點、難點確定為: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習作者用多種方法說明事物特點的表達方法。
    在確定了學習目標和重難點之后,我將此文教學課時安排為兩課時,此次向各位評委回報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下面,我就談談學情以及教法和學法。
    二、學情分析
    之前的教學中,學生已經接觸過說明性的文章,并且能夠做到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學習作者用多種方法說明事物特點的表達方法。
    三、說教法
    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靈活運用合理地進行多種教法的優(yōu)化組合: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法,對學生進行點撥;運用自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還采用以讀代講法,讓學生從讀中去理解,從讀中去領悟。充分發(fā)揮了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創(chuàng)設了一種愉悅民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成為教學的著眼點和落腳點,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四、說學法
    本課時教學,我讓學生充分地讀,讀后讓他們交流、討論,然后再進行匯報,通過這些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了解鯨的生活習性,在學習鯨的“呼吸”這部分內容時,我還讓學生觀看多媒體課件,以增強他們的感性認識,在學習鯨“睡覺”這部分內容時,我還讓學生通過想象,然后在電腦上畫出它的樣子,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我還不以學生學懂這篇課文為滿足,更以這篇文章作為知識的窗口,讓學生從多方面去了解鯨,于是我讓學生進行網上閱讀,通過大量的閱讀,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最后讓學生進行交流,讓他們談談自己的收獲、感受,使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
    五、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設計依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而定。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始終處于思考的狀態(tài)為指導思想,教學環(huán)節(jié)如下:
    1、復習引入
    上可伊始,我便讓學生回顧課文一、二段,“誰來說一說,你都了解了什么”通過回答問題,喚起學生的記憶。知道鯨是哺乳動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講授新課,探究新知
    “鯨雖然生活在海里,可是他卻是哺乳動物,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他們的世界”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3--7自然段,思考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介紹鯨?讀完之后,我讓同學們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討論,讓他們談談自己的收獲,并試著解決學習中的疑難,這樣學習,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在學生學完后,就讓他們進行匯報,當他們談到鯨的進食情況時,我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給他們看,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當他們談到鯨睡覺時的樣子時,我讓學生感情朗讀,其余同學閉目想象,然后將鯨睡覺的樣子,在電腦上畫出來,這一方面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也是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鼓勵學生去大膽創(chuàng)作。通過這些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學生對鯨的種類和生活習性已很明白了。
    這是一篇說明文,文章用了多種說明的方法,如何讓學生去感受說明的方法呢?在講完這部分內容后,我讓學生快速瀏覽全文,想想課文在介紹鯨時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將它畫下來,并和同學展開討論,然后我讓學生以一句為例談談,這樣學習,學生對這些說明的方法的印象加深了,在此基礎上,我還讓學生用其中的一種說明方法寫一個句子,使學到的知識得以運用,增強了實效性。
    3、積極思索,質疑問難
    4、網上閱讀,豐富知識
    我讓學生進行網上閱讀,解決學習中的疑難,亦借此來擴大學生的閱讀面。通過課內外的學習,學生對鯨已有了較全面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點滴收獲或體會,使學生從各方面豐富自己對鯨的認識。
    5、課堂總結,布置作業(yè)。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工作計劃篇二
    《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是根據我國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有關章節(jié)改寫而成的。課文主要寫周瑜由于妒忌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萬支箭來為難和陷害諸葛亮。諸葛亮和周瑜斗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過人的膽識和才智。我這節(jié)課上的主要資料是諸葛亮怎樣利用草船借箭的這一部分。
    整個教學過程思路比較清晰,教學重點突出,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學生求知欲望比平時旺盛,好奇心和進取性也能被我調動起來,師生配合比較默契,教學目標基本完成。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而語文的工具性對聾生來說尤為重要,是他們學習語言和長遠發(fā)展的重要保障。在課堂中,我抓住文章中每一個與學生生活學習密切關聯的詞語句子,讓學生進行讀說寫的訓練,來豐富他們的詞語積累和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本事和運用本事。
    例如這節(jié)課中,對誰一邊做什么一邊做什么這樣的常用句子,把字句改寫成被字句這樣的句式,還有比喻句用什么比喻什么,反問句改成陳述句這樣的資料,我都挖掘出來,穿插在課堂中讓學生進行說寫訓練,既發(fā)展了學生的語言又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睙崃一顫姷慕虒W氣氛不會自然構成,也不是永恒不變的。教師應當運用行之有效的手段來制造和烘托課堂教學的氣氛,使學生產生一種新鮮感和強烈的求知欲,從而自然融入教學主題。抓住課文的資料設疑激趣,就是最好的手段之一。
    在這節(jié)課中,我對文本進行了深入解讀,對教學過程進行了深入思考:是讓學生從草船借箭的過程中自然得出如期交箭的結果,從而感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還是先從結果出發(fā),再去探求借箭的過程?結合學生的特點,我選擇了后者。讓學生從周瑜的長嘆中體會周的心境,進行朗讀、模仿,從而感知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這時,在學生情緒高漲的時候及時提出問題: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此刻哪里?他的借箭計劃又是怎樣取得成功的呢?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注意是我們心靈的唯一門戶,意識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經過它才能進來?!弊⒁猓菍W生進行學習和掌握知識的前提條件,在課堂中,我十分注意運用多種手段來引起學生對課堂資料的注意。
    如復習借箭準備的環(huán)節(jié),我出示了一只“草船”,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了,再讓學生根據“草船”說說借箭的準備工作,既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達本事。又如教到諸葛亮下令“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一字兒擺開”這一句時,我畫出簡筆畫,讓學生把準備好的紙船擺一擺,學生的興趣都很高,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學生的學習進取性也更高。
    草船借箭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為諸葛亮懂天文,識人心,曉地利,有膽略,會計謀。要讓我們班的學生從草船借箭的過程中概括出這些原因,是相當難的。結合學生的特點和課文的資料,上課時我試圖引導學生總結出“懂天氣、識曹操、曉地利、有勇氣”幾點更加具體,更加表面的原因。
    課后一推敲,覺得原因具體了,學生容易理解,但內涵也變窄了,并且和前后文資料有點“脫節(jié)”。如識人心,它就包括了前文的識周瑜,識魯肅。從這點來說,“識曹操”作為借箭成功的原因之一能夠,但作為一種“概括”顯然有所欠缺。
    草船借箭之所以取得成功,正是基于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那么,他的“神”表此刻哪里?“妙”又體此刻何方呢?能夠說借箭的過程中處處體現著他的這一特點:算到三天后江面必有大霧,算定曹操不敢出兵應戰(zhàn),算到船只的排列,算到歸程的順風順水。能夠說文章處處體現著諸葛亮的足智多謀,神機妙算。
    但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只是根據教學的目標,設計了為目標服務的幾個問題,牽引著學生去思考、分析。顯然,這樣的分析還不夠全面深入。
    這篇課文很多地方很多事情都是有前因后果的。研究到學生的理解本事,我只是把問題設計成讓學生去尋找原因,而忽略了“結果”。比如當諸葛亮的船只逼近曹營時,我只是引導學生理解諸葛亮為什么下令軍士擂鼓吶喊?而沒有追問:擂鼓吶喊的結果會怎樣呢?就轉到另一個問題去了,雖然另一個問題也回答了這個結果。
    總之,這節(jié)課有亮點,但也存在著一些不足的地方,留待以后去改善。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工作計劃篇三
    本文是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個著名故事: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干,借公事讓他在十天之內造好十萬支箭,諸葛亮卻憑著神機妙算在三天內向曹操“借”到了十萬支箭,讓周瑜自嘆不如。文章篇幅較長,內容豐富,人物鮮明,既要讓學生理清文章脈絡,弄懂草船借箭的原因、經過、結果,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要感悟文中周瑜、諸葛亮、魯肅等人物的特點,感受人物形象。
    1.準確把握課堂目標。直接切入中心,找原因——“草船借箭”的.原因。周瑜妒忌諸葛亮,讓他十天造十萬支箭。諸葛亮從容向周瑜立下了軍令狀,答應三天造好十萬支箭,引出“造”箭結果: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嘆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在讀中通過重點詞語切入全文的教學重點。我通過“神機妙算”一詞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學習的方法,一步步深入了解諸葛亮知天文、懂地理、識人心的特點,讓學生感知了草船“借”箭的過程,令學生清晰地認識了人物特點,使學生領會了“神機妙算”在文中的深刻含義,并感受到文中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準確、精練地用詞。在課堂上,我盡量鼓勵學生大膽設想,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以學生的閱讀分析為主,師生相互影響,相互交流;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也激發(fā)學生親近古典名著的興趣。
    自主合作探究見真知。課堂中我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研讀第2自然段的人物對話,體會人物內心,感知人物形象:在學生匯報通過三天之后的漫天大霧,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時,我讓學生探究,這場大霧,諸葛亮和魯肅都看到了,請大家說說魯肅看到這場大霧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那么,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從而進一步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與魯肅的老實忠厚,體會周瑜的妒才陰險與諸葛亮的機智、胸有成竹。學生在小組內交流的時候,議論紛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通過細細品讀體味,一個活生生的搖著鵝毛扇談笑風生的,知天時,懂地利,識人心的大智大勇的諸葛亮形象躍然紙上。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將主問題“從哪些地方可以體現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拋給學生后,讓學生去找,小組合作去琢磨,然后帶著他們體會,教給他們聯系上下文學習的方法,真的不用怕學生讀不出、找不到,課堂上學生的滔滔不絕讓我們見識到了學生們知識面之廣、思維能力之強。
    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認為還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現在:讓學生活動不夠到位,擔心教學內容沒法按時完成,因此,有些體現學生主動性的動手、動口的活動還不夠到位。個別學生的口頭表達聲音過小,應該鼓勵學生大膽表達。四、改進措施針對以上問題,在課堂上教師不要吝惜自己對學生的評價,適時地給予學生鼓勵和贊揚,會使表達不到位的同學聲音大起來。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工作計劃篇四
    周瑜十分妒忌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議軍事時提出讓諸葛亮趕制10萬枝箭,并說不要推卻。諸葛亮說,都督委托,理應照辦,并答應三天造好,立下了軍令狀。
    諸葛亮事后請魯肅幫他借船、軍士和草把子。第三天,諸葛亮請魯肅一起去取箭。這天,大霧漫天,對面看不清人。天還不亮,諸葛亮下令開船,并讓士兵擂鼓吶喊。曹操下令說,霧大,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來船射箭。太陽出來了,霧還沒散。船兩邊都插滿了箭。諸葛亮下令回師,這時曹操想追也來不及了。
    10萬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經過后長嘆一聲:我真不如他!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工作計劃篇五
    1、繼續(xù)學習邊默讀邊思考理解課文內容。
    2、能夠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3、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梗概,以及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知道諸葛亮是個足智多謀、才智超群的人。
    4、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精神。
    了解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從而體會諸葛亮是個足智多謀、才智超群的人。
    一、復習引入:
    1、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7課,一起讀課題。
    2、昨天,我們初讀課文了,還記得課文的主要內容嗎?
    出示投影1:
    課文先寫了________ 接著寫了_________ 重點寫了_________最后寫了________。
    瀏覽課文回憶??磥沓踝x課文讀得不錯,我還想考考你們
    3、初讀課文以后諸葛亮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們說得挺好的,不過課文只用了一個詞就概括了你們說的內容。哪個詞?找找--(板書:神機妙算)
    4、還記得我們上節(jié)課的思考作業(yè)嗎?
    1、大多數同學認為神機妙算最有研究價值,那提出了問題到哪里找答案啊?
    2、投影--下面就請大家找出文章中能充分說明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地方讀書體會,讀懂的地方用!作標記,不懂的'地方用?作標記。
    3、匯報交流你們的讀書收獲吧
    (1) 圍繞神機妙算先說說在閱讀中產生的問題?
    (2) 圍繞"神機妙算"談談讀書的收獲吧!
    (3)*大霧漫天--這是場什么樣的霧?這么大的霧怎么讀出來呀?
    *諸葛亮早就算定三天之后必有這場大霧漫天,你說神不神?妙不妙?這就是神機妙算。
    *難怪周瑜長嘆一聲
    出示投影2:
    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看到諸葛亮如此神機妙算,周瑜是自嘆不如??!
    (4)再和前面的內容聯系起來,更能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再讀書思考。
    *諸葛亮幾次說話,會是( )說?能想象出來嗎?真好,要把這種語氣讀出來。
    *找三人分角色讀。
    *去掉提示語,2人組練讀,小組展示。
    早有安排,早有謀劃,所以才胸有成竹地立下軍令狀。這就是超人的智慧,驚人的才干,這就是神機妙算。
    難怪周瑜長嘆一聲,……
    (5)前后聯系的方法繼續(xù)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再讀7、8自然段。
    *曹操,笑他什么?--笑曹操的多疑和猜忌。
    還在笑誰?--周瑜,笑他什么?笑周郎嫉妒賢能,氣量狹小。
    再讀:
    *諸葛亮早就算定曹操不敢派兵;早就算定曹兵會放箭如雨;這就是神機妙算。
    *難怪周瑜會長嘆一聲--發(fā)現自己的智慧才能遠遠不如諸葛亮,
    (6) 繼續(xù)研究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順風順水--圖示說明
    看圖示,你能發(fā)現什么?滾滾長江東逝水--長江水水流方向向東,風向向東--了解風向和水流方向,因此船受箭歸來才會順風順水。這就是神機妙算。
    2、隨著研究的才步步深入,我們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那諸葛亮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足智多謀,智慧過人,他的本事是天上掉下來的?是地上長出來的?那是怎么來的?想知道嗎?真想知道嗎?--〈諸葛亮全傳〉、三國演義46回。
    板書設計:7、草船借箭
    大霧漫天
    神機妙算 ? 放箭如雨
    順風順水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工作計劃篇六
    《草船借箭》這個歷史故事向我們展示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以下是小編帶來的縮寫草船借箭,希望對你有幫助。
    周瑜很妒忌諸葛亮的才干,一心想陷害他。
    周瑜找諸葛亮商議軍事,以軍中缺與曹軍交戰(zhàn)的箭為由,托諸葛亮十天之內造好十萬支箭。諸葛亮卻說只需三天,并立下了軍令狀。周瑜很高興。
    魯肅奉周瑜之命探聽消息,見到了諸葛亮。諸葛亮向魯肅屆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多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并囑咐魯肅不要告訴周瑜。
    魯肅向周瑜報告,果然不提借船的事。暗中卻按諸葛亮的要求準備好了。
    第二天四更時候,諸葛亮請魯肅與他一起取箭,當時大霧漫天。他們來到江邊,將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靠近曹軍水寨。諸葛亮下令船頭朝西,朝北岸開去,靠近曹軍水寨。諸葛亮下令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排開。并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曹操看不清虛實,只讓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一會兒,船的一面已受滿了箭。諸葛亮又命船頭調轉,繼續(xù)受箭。
    天漸漸亮了,諸葛亮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很快到達了南岸。
    十萬支箭如期造好,周瑜自嘆不如。
    周瑜想陷害諸葛亮。一天,他與諸葛亮討論軍事,要諸葛亮十天造好十萬支箭,諸葛亮卻說只要三天。
    諸葛亮請魯肅暗中幫忙貯備二十條大船,每條船配三十名軍士,布置青步幔子與草把子。第三天,諸葛亮請魯肅去取箭,諸葛亮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起來,朝北岸開去。
    這天,江上大霧漫天,天還沒亮,船已經靠近曹軍水寨,諸葛亮下令先把船一字排開,然后船頭向西,船尾向東,擂鼓吶喊,魯肅吃驚,但諸葛亮料到曹操不會派兵出來,只管飲酒取樂。曹操聽見鼓聲和吶喊聲,只叫弓弩手射箭,箭如雨下。諸葛亮下令把船掉過來,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手箭。
    天亮了,霧沒散。這時,船兩把的草把子上插滿了箭,諸葛亮叫二十條船駛回南岸,并讓軍士高喊謝謝曹丞相的箭!曹操才知道上當,追也追不急。
    船靠岸時,軍士到江邊搬箭,共有十萬多支箭,魯肅把借箭經過告訴周瑜,周瑜自嘆不如。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工作計劃篇七
    故事以“借”為主線,按事情發(fā)展順序進行敘述。先寫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著寫了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準備;然后重點寫了草船借箭的經過;最后寫了事情的結果——箭如期如數交付周瑜,周瑜自嘆弗如。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敘述得清清楚楚。不僅如此,文中的許多內容還前后呼應,如,結尾與開頭照應。這樣嚴謹的結構,大大增強了故事的完整性和嚴密性。開頭部分周瑜與諸葛亮軍中議事,周瑜步步緊逼,其毒計可謂蓄謀已久,大有天衣無縫、諸葛亮必死無疑之感。諸葛亮沉著應對,還出乎常理地將造箭時間降至三天,使得周瑜都認為在開玩笑。借箭時,曹營萬箭齊發(fā),諸葛亮飲酒取樂,完后還大呼謝謝,使故事情節(jié)曲折生動。
    如,“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為什么用草船借箭?”“怎樣用草船借箭?”“結果怎么樣?”根據質疑,學生自主讀書,讀熟課文,理解文章的脈絡,大體了解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然后,抓住學生感興趣的地方,如,周瑜為何設造箭之計來為難諸葛亮,諸葛亮為什么能借箭成功,采用讀、議、演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人物形象,理解故事情節(jié)。最后,引導學生對文中的幾個人物進行評價,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并鼓勵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閱讀《三國演義》。
    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先概括人物特點,再圍繞初步概括出的人物特點,開展閱讀活動,不斷深化對特點的認識,如,感受諸葛亮的形象。先在學生充分閱讀,熟悉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借課文中周瑜的話概括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然后引導學生緊緊扣住文本,抓住“神機妙算”一詞進行研讀:你從哪兒感受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在學生研讀中穿針引線,通過教師的精當的點撥來深化研讀,比如,諸葛亮在跟周瑜立軍令狀之前,到底想過些什么?為什么選擇在“第三天”?為什么把船連起來,“一字擺開”?從諸葛亮的“笑”中可體會到什么?通過研讀來豐富學生對諸葛亮神機妙算的認識。
    教學時,讓學生們分角色朗讀為主,進入情境,揣摩內心,加深理解。先把諸葛亮和周瑜兩人的對話畫出來,再邊讀邊想邊議:他倆每次對話時,各人心里可能會想些什么,是什么表情,可能會怎么做,還可想象一下當時帳內的情景和旁人的言行。通過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讓文中人物的形象在學生頭腦里立起來,豐滿起來,鮮活起來。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工作計劃篇八
    周瑜很妒忌諸葛亮的才干,一心想陷害他。
    周瑜找諸葛亮商議軍事,以軍中缺與曹軍交戰(zhàn)的箭為由,托諸葛亮十天之內造好十萬支箭。諸葛亮卻說只需三天,并立下了軍令狀。周瑜很高興。
    魯肅奉周瑜之命探聽消息,見到了諸葛亮。諸葛亮向魯肅屆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多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并囑咐魯肅不要告訴周瑜。
    魯肅向周瑜報告,果然不提借船的事。暗中卻按諸葛亮的要求準備好了。
    第二天四更時候,諸葛亮請魯肅與他一起取箭,當時大霧漫天。他們來到江邊,將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靠近曹軍水寨。諸葛亮下令船頭朝西,朝北岸開去,靠近曹軍水寨。諸葛亮下令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排開。并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曹操看不清虛實,只讓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一會兒,船的一面已受滿了箭。諸葛亮又命船頭調轉,繼續(xù)受箭。
    天漸漸亮了,諸葛亮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很快到達了南岸。
    十萬支箭如期造好,周瑜自嘆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