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端午幼兒園小班教案范文(16篇)

字號:

    教案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教學溝通的重要工具。教案的編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早期教案示范是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素質的有效途徑。
    端午幼兒園小班教案篇一
    一、活動目標:
    1、 知道端午節(jié)的日期,了解端午節(jié)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 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產生初步的興趣,對屈原產生祟敬之情。
    二 、活動準備:
    1、 請家長為孩子講述端午節(jié)的有關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帶五彩線等,并收集有關的圖片、資料。
    2、 粽子一串,香袋若干,五彩線若干。
    3、 準備有關端午節(jié)慶?;顒拥匿浵?BR>    三、活動過程:
    1、 交流經驗。
    提問:端午節(jié)是哪一天?這一天要吃什么?戴什么?進行哪些活動?借助圖片和實物,在寬松的氣氛中,師幼一起交流所獲得的關于端午節(jié)風俗的經驗,教師作適當補充。
    2、 了解端午節(jié)的由來。
    提問:你們知道端正午節(jié)為什么會有這些風俗嗎? (如果有幼兒知道,請該幼兒來講述。教師補充)
    3、 講述屈原的故事,給幼兒講述屈原的故事和吃粽子、賽龍舟的由來,激發(fā)幼兒對屈原的崇敬心情。
    4、假如你是屈原,國君不接受勸告,你會怎么做?(教育幼兒珍惜生命,以積極的方式解決問題。)
    5、 講述其他風俗的由來。
    6、 觀看有關端午節(jié)慶?;顒拥匿浵?,了解節(jié)日的民間慶祝習俗。
    ——包粽子活動
    活動目標:
    1.進一步了解端午節(jié)有特別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
    2、樂于參加包粽子、體驗節(jié)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包粽子的糯米、葦葉、綁粽子的繩 、裝米的盆(4個)
    活動過程:
    一、主持人致開場辭:
    淡淡棕葉香,濃濃世間情,根根絲線連,切切情意牽,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節(jié)、五月節(jié)、端五、等等。雖然名稱不同, 但各地人民過節(jié)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jié)是我國有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隨著 端午節(jié)腳步的臨近,為了增進小朋友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和興趣,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習俗,從小培養(yǎng)孩子們的愛國主義情感,今天我們學前班的小朋友們 和老師一起包粽子用自己的方式來慶祝這個美好的傳統(tǒng)佳節(jié)。
    二、在音樂聲中小朋友在老師的指導下包粽子。
    三、將包好的粽子交給伙房蒸煮
    四、品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
    端午幼兒園小班教案篇二
    活動目標:
    1、學習兒歌,并有節(jié)奏地朗誦兒歌。
    2、了解端午節(jié)的由來和習俗,感受端午的節(jié)日氣息。
    3、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4、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5、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1、端午節(jié)一些習俗的圖片或實物。
    2、屈原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
    1、小朋友昨天是星期一,怎么大家都沒有來上幼兒園呢?你們家昨天是怎么過端午節(jié)的?
    2、老師帶來了一些關于端午節(jié)的東西,慶小朋友來看一看都是些什么?
    3、出示艾草和菖蒲:這是什么?誰知道它們的名字?你在哪里看過它們?(向幼兒介紹端午習俗:農歷五月初一講菖蒲和艾草掛在門口,端午節(jié)那天取下,熬出水洗澡。)。
    4、出示粽子:這是什么?你們知道粽子是怎么做的嗎?(介紹粽子的做法和人們在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習俗。)。
    5、出示賽龍舟的圖片:除了在門口插菖蒲和艾草、吃粽子,端午節(jié)人們還會干什么?(結合圖片簡單介紹賽龍舟的場景。)。
    6、人們?yōu)槭裁匆诙宋绻?jié)插艾草、吃粽子和賽龍舟呢?
    二、端午節(jié)的由來。
    1、人們在端午節(jié)吃粽子、插艾草和賽龍舟,都是為了一個人,下面老師給你們講講關于這個人的故事。
    2、出示屈原圖片,引導幼兒從外形、衣著等方面了解這個人是古代的人。
    3、介紹關于屈原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叫屈原的人,他很愛自己的祖國,為了把自己的祖國建設得更好,他提了很多好的建議,但是沒有人聽他的,他還被趕出了自己的國家,出去流浪。后來他的國家被別的國家欺負了,他很傷心,就跳江自殺了,他跳江的那天剛好是農歷的五月初五。老百姓都很愛他,怕江里魚會咬他的身體,所以漁夫敲著鑼鼓去打撈他的身體,還一邊把準備好的粽子和雄黃酒倒進江里。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4、原來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那在端午節(jié),人們要做哪些事情呢?
    三、學習兒歌。
    1、教師示范朗誦兒歌,有人把端午節(jié)人們要做的事情,編成了一首兒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教師帶領幼兒朗誦兒歌。
    3、幼兒完整朗誦兒歌。
    端午幼兒園小班教案篇三
     通過節(jié)日的氣氛,感受民族藝術美感,在情境律動中感受節(jié)日的快樂氣氛。了解民族節(jié)日。下面是由百分網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幼兒園端午節(jié)教案小班,喜歡的可以收藏一下!了解更多詳情資訊,請關注應屆畢業(yè)生考試網!
     1、感知ti ti和ta的節(jié)奏,區(qū)別拍子和節(jié)奏。
     2、感受民族藝術美感,了解民族節(jié)日。
     3、在情境律動中感受節(jié)日的快樂氣氛。
     cd、錄音機、打棒人手一份、圖譜一張、掛圖。
     1、師:小老鼠在河邊遇見了龍舟爺爺,就問龍舟爺爺:“什么是端午節(jié)?”
     2、了解和感受民族節(jié)日的氣氛
     教師根據圖片中的粽子、香包、龍舟以及初夏的植物,讓幼兒了解端午節(jié)的習俗。
     1、語詞律動
     師:說著說著小老鼠就唱起了好聽的`兒謠,你聽……
     (配合音樂做律動,初次感知兒謠,教師做,幼兒模仿)
     2、感知拍子
     師:老師每到一句都會點一個地方哦,你們跟著我做哦!
     幼兒隨教師肢體拍拍子,感知拍子的重拍點。
     3、感知節(jié)奏,××
     (1)師:我們一起來幫小老鼠拍手加油吧!
     (根據節(jié)奏拍手,及肢體各部位的創(chuàng)編)
     (師幼共點十六宮格,感知節(jié)奏×和××)
     1、介紹樂器——打棒
     師:這個樂器叫什么名字?能發(fā)出什么聲音?
     (介紹打棒的正確用法及音色特點)
     2、利用樂器干支節(jié)奏及拍子
     (1)教師帶領幼兒利用打棒打拍子
     (2)教師帶領幼兒利用打棒打節(jié)奏
     師:我們和小老鼠一起去過端午節(jié)吧!
     (教師念兒歌,做語詞律動走出教室)
    端午幼兒園小班教案篇四
    小班教案《端午節(jié)》含反思適用于小班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知道包粽子的原料和方法,初步了解端午節(jié)的傳說及人們在節(jié)日中的習俗,激發(fā)幼兒對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
    1、初步了解端午節(jié)的傳說及人們在節(jié)日中的習俗。
    2、知道包粽子的原料和方法。
    3、激發(fā)幼兒對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
    4、愿意參加活動,感受節(jié)日的快樂。
    5、讓幼兒知道節(jié)日的時間。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或賽龍舟的錄像和圖片。
    包粽子的材料,香包、鴨蛋、粽子各一個。
    1、出示粽子,引出“端午節(jié)”的傳說。
    提問:這是什么?你們吃過粽子嗎?都吃過哪些味道的粽子?
    幼兒自由討論,說說大家在這段時間里經??匆姶笕税兆?、吃粽子,這是為了什么?
    介紹端午節(jié)來歷的傳說。
    2、組織幼兒觀看圖片或幼兒用書,了解端午節(jié)的習俗。
    在端午節(jié),人們會進行哪些活動?
    龍舟是什么樣的?人們在怎樣劃龍舟的?一邊劃龍舟還做些什么?他們?yōu)槭裁催@樣做?
    綠色的粽子里面有什么?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怎么包出來的?
    你吃過粽子嗎?你吃過什么樣的粽子?
    3、教師介紹其他的有關的風俗習慣。
    小結:端午節(jié)是中國人特有的節(jié)日。
    4、品嘗粽子,感受節(jié)日的氣氛。
    端午節(ji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但對中班幼兒來說,還比較陌生。本活動開始時我先出示粽子,引出話題。接著通過觀看卡通視頻,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jié)。最后通過觀看賽龍舟視頻,感受賽龍舟時的緊張的氣氛。屈原這個人物對于幼兒來說不熟悉,更不了解這個人物,所以我結合掛圖故事引導幼兒了解屈原的故事,從而使幼兒產生對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課堂效果來看,幼兒對于古代的國與國的概念不是很清楚,聽的有點含糊。但是對故事的大致思想還是有一定的感受。幼兒都知道端午節(jié)有特別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整堂活動中幼兒還是比較投入的。在屈原這個人物介紹這一方面還是需要再加強改進。讓幼兒更容易接受并學習。
    端午幼兒園小班教案篇五
    1、知道端午節(jié)的日期,了解端午節(jié)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產生初步的興趣,對屈原產生祟敬之情。
    1、請家長為孩子講述端午節(jié)的有關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帶五彩線等,并收集有關的'圖片、資料。
    2、粽子一串,香袋若干,五彩線若干。
    1、交流經驗。
    提問:端午節(jié)是哪一天?這一天要吃什么?戴什么?進行哪些活動?借助圖片和實物,在寬松的氣氛中,師幼一起交流所獲得的關于端午節(jié)風俗的經驗,教師作適當補充。
    2、了解端午節(jié)的由來。
    提問:你們知道端正午節(jié)為什么會有這些風俗嗎?(如果有幼兒知道,請該幼兒來講述。教師補充)。
    3、講述屈原的故事,給幼兒講述屈原的故事和吃粽子、賽龍舟的由來,激發(fā)幼兒對屈原的崇敬心情。
    4、假如你是屈原,國君不接受勸告,你會怎么做(教育幼兒珍惜生命,以積極的方式解決問題。)。
    5、講述其他風俗的由來。
    6、觀看有關端午節(jié)慶?;顒拥匿浵?,了解節(jié)日的民間慶祝習俗。
    端午幼兒園小班教案篇六
    端午節(jié)對小班幼兒來說,比較陌生。本活動設計,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國民俗文化,從而激發(fā)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和情感。而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具體直觀形象,故本活動設計通過看圖片、視頻、游戲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認識,從而使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一、了解劃龍舟的人員的及其工作。
    二、知道只有講規(guī)則,團結合作才能劃好龍舟。
    三、體驗規(guī)則的重要性及規(guī)則游戲帶來的樂趣。
    重點:了解劃龍舟這一運動。
    難點:知道規(guī)則的重要性。
    一、劃龍舟視頻。
    二、圖片:龍舟、劃手、鼓手、掌舵人。
    三、紙折的船、塑料門洞。
    一、出示紙折的小船,激發(fā)幼兒興趣。
    1、“小朋友,看這是什么?”
    2、“你們知道它在哪里行駛嗎?”(幼兒回答:河上、海里、水里等)。
    3、“你們還見過哪些不一樣的船呢?”(幼兒回答:冒煙的木頭、輪船、很長很長的船、兩層的船等等)。
    二、出示圖片認識龍舟。
    1、教師出示龍舟圖片,激發(fā)幼兒探索興趣。
    (1)師:“老師今天給你們介紹一條船,你們知道它是什么船嗎?”
    (2)告訴幼兒圖片上船的名字叫龍舟。
    2、引導幼兒認識龍舟。
    (1)“仔細看看,它是什么樣子的?”(幼兒回答:長長的`、前面有一個龍頭、后面還有一個尾、有船槳)。
    (2)“你知道它是用來看什么的嗎?”(幼兒回答:劃船的,比賽的)。
    (3)教師小結:每年端午節(jié)的時候,人們都會舉行劃龍舟比賽。
    三、觀看視頻,出示圖片幼兒觀察及了解龍舟上三種人的分工,及其重要性。
    1、教師播放視頻,幼兒觀看劃龍舟比賽。
    2、教師提問,引導幼兒觀察并了解龍舟上三種人的分工。
    (1)師:你們看到船上有哪些人?(幼兒回答:有戴帽子的人,敲鼓的人,還有坐在后面的人等。)。
    (2)他們在干什么?(幼兒回答:在敲鼓、在劃船)。
    3、出示圖片進一步認識龍舟上三種人的名稱、分工及重要性。
    (1)分別出示三張圖片,一一介紹龍舟上的三種人,分別叫:鼓手、劃手、掌舵人。
    (2)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龍舟上三種人是做什么的。
    教師小結:在龍舟上面,“鼓手”坐在龍頭前敲鼓給劃船的人發(fā)號口令;“劃手”聽著鼓點拿著船槳劃船;“掌舵人”站在船尾拿著舵掌握方向。
    (3)引導幼兒用動作模仿三種人不同的工作。
    (4)和幼兒一起談話,了解各自分工的重要性。
    師:“如果有的劃手不按照鼓手的節(jié)奏來劃船,會怎么樣呢?”
    “劃船的.時候鼓手敲鼓的節(jié)奏忽快忽慢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呢?”
    “如果掌舵的人控制不好方向船會怎么樣呢?”
    (5)教師小結:在龍舟上有劃船的、有敲鼓的人、有掌舵的人,在劃龍舟的時候他們需要團結合作各盡其責才能到達終點。
    四、游戲體驗。
    1、教師將幼兒分成三組,每組規(guī)定做不同的動作。(第一組:拍手第二組:拍膝蓋第三組:跺腳)。
    2、教師講游戲規(guī)則。
    規(guī)則:聽音樂看教師指揮,該哪組做動作或哪兩組做動作,其它組則休息,如有人犯規(guī)則音樂重新開始。
    3、教師和幼兒一起游戲,體驗規(guī)則的重要性。
    4、師幼討論:
    (1)在剛才的節(jié)奏游戲中,我們重新開始了幾次,為什么會這樣呢?
    (2)后來我們是怎樣成功的?
    五、談話小結,將規(guī)則意識延伸到孩子的一日生活中。
    1、劃龍舟的時候怎么做才能又快又穩(wěn)到達終點?
    2、剛才的節(jié)奏游戲中,怎樣做才能完成游戲?
    3、小朋友在喝水的時候應該怎樣做?
    4、在玩滑滑梯的時候我們要講什么規(guī)則呢?
    作為一節(jié)社會課,重點放在讓幼兒通過了解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的基礎上,知道劃龍舟的人員的及其工作,從而體驗規(guī)則的重要性及規(guī)則游戲帶來的樂趣。在教案的設計上,整個教學內容安排緊湊,條理清晰。
    端午幼兒園小班教案篇七
    1、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jié)的由來,理解有關端午節(jié)的一些風俗習慣、吃粽子和劃龍舟。
    2、引導幼兒用流暢的語言,說出自己知道的端午節(jié)。幼兒嘗試用完整的內容表述出來,表達自己的見解。
    3、引導幼兒明確端午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體驗集體吃粽子的快樂,感受端午節(jié)的節(jié)日的氛圍。
    二、教學準備。
    1、活動前要求家長與幼兒一起了解端午節(jié)。
    2、賽龍舟的錄像。
    3、幾個不同大小的香包;幾個粽子。
    4、端午節(jié)《屈原的故事》。
    5、端午節(jié)課件ppt圖片資料。
    三、教學過程。
    1、教師為幼兒講述故事,介紹端午節(jié)的來歷。
    (1)教師出示端午節(jié)課件ppt,展示圖片,播放視頻《屈原的故事》。
    (2)教師總結端午節(jié)也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歷史人物屈原。
    2、教師繼續(xù)播放端午節(jié)課件,進入民俗風俗環(huán)節(jié),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jié)的相關風俗活動。
    (1)教師出示香包(粽子),引導幼兒觀看,教師介紹什么是香包,幼兒欣賞和了解民俗文化。
    (2)教師播放端午節(jié)賽龍舟視頻,幼兒安靜觀看錄像,感受賽龍舟緊張、歡快的氣氛。
    3、教師帶領幼兒做端午節(jié)傳統(tǒng)活動,賽龍舟的游戲。
    (1)將幼兒分成四組,后面小朋友手搭在前面小朋友的肩上。
    (2)聽到口令后,大家一起蹲著向前走,龍舟不能斷開。
    (3)教師組織幼兒在室內外開展端午節(jié)賽龍舟的游戲,也可以幾個小組之間互相pk比賽。
    4、教學延伸。
    教師總結以上關于端午節(jié)香包、端午節(jié)的粽子、端午節(jié)賽龍舟等都是風俗的傳統(tǒng)紀念儀式!
    教師出示端午節(jié)粽子,分發(fā)給大家品嘗粽子,體驗本次端午節(jié)活動的快樂。感受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紀念意義。
    端午幼兒園小班教案篇八
    小班教案《端午節(jié)》含反思適用于小班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知道包粽子的原料和方法,初步了解端午節(jié)的傳說及人們在節(jié)日中的習俗,激發(fā)幼兒對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
    1、初步了解端午節(jié)的傳說及人們在節(jié)日中的習俗。
    2、知道包粽子的原料和方法。
    3、激發(fā)幼兒對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
    4、愿意參加活動,感受節(jié)日的快樂。
    5、讓幼兒知道節(jié)日的時間。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或賽龍舟的錄像和圖片。
    包粽子的材料,香包、鴨蛋、粽子各一個。
    1、出示粽子,引出“端午節(jié)”的傳說。
    提問:這是什么?你們吃過粽子嗎?都吃過哪些味道的粽子?
    幼兒自由討論,說說大家在這段時間里經??匆姶笕税兆?、吃粽子,這是為了什么?
    介紹端午節(jié)來歷的傳說。
    2、組織幼兒觀看圖片或幼兒用書,了解端午節(jié)的習俗。
    在端午節(jié),人們會進行哪些活動?
    龍舟是什么樣的?人們在怎樣劃龍舟的?一邊劃龍舟還做些什么?他們?yōu)槭裁催@樣做?
    綠色的粽子里面有什么?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怎么包出來的`?
    你吃過粽子嗎?你吃過什么樣的粽子?
    3、教師介紹其他的有關的風俗習慣。
    小結:端午節(jié)是中國人特有的節(jié)日。
    4、品嘗粽子,感受節(jié)日的氣氛。
    端午節(ji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但對中班幼兒來說,還比較陌生。本活動開始時我先出示粽子,引出話題。接著通過觀看卡通視頻,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jié)。最后通過觀看賽龍舟視頻,感受賽龍舟時的緊張的氣氛。屈原這個人物對于幼兒來說不熟悉,更不了解這個人物,所以我結合掛圖故事引導幼兒了解屈原的故事,從而使幼兒產生對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課堂效果來看,幼兒對于古代的國與國的概念不是很清楚,聽的有點含糊。但是對故事的大致思想還是有一定的感受。幼兒都知道端午節(jié)有特別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整堂活動中幼兒還是比較投入的。在屈原這個人物介紹這一方面還是需要再加強改進。讓幼兒更容易接受并學習。
    端午幼兒園小班教案篇九
    活動目標: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我國有很多傳統(tǒng)節(jié)日,你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tǒng)節(jié)日嗎?
    2、那么端午節(jié)的由來、習俗你們知道嗎?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端午節(jié)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題:“走進端午”主題班會現(xiàn)在開始!
    二、活動一端午說由來。
    (一)端午節(jié)別稱。
    1、端午節(jié)有哪些別稱?
    2、關于端午節(jié)的由來,說法很多,誰能告訴大家?(學生交流)。
    (二)端午講故事。
    2、學生講述端午節(jié)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
    3、主持人小結。
    三、活動二端午話習俗。
    (一)賽龍舟。
    1、過端午節(jié),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tǒng)習慣,由于我國地廣人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于是各地有著不同的習俗。你們知道端午節(jié)有哪些習俗嗎?(學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節(jié)最熱鬧的習俗是什么嗎?(多媒體課件:賽龍舟)。
    3、端午節(jié)為什么要進行賽龍舟比賽?(學生交流)。
    (二)話粽子。
    1、除了賽龍舟,端午節(jié)的主要習俗就是品嘗粽子。(學生介紹粽子的由來。)。
    2、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琳瑯滿目。(多媒體課件:粽子)。
    3、主持人小結。
    四、活動三端午賽詩會。
    1、屈原是一位愛國詩人,為了紀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節(jié)還被稱作“詩人節(jié)”。
    2、請幾位學生朗誦端午節(jié)的詩篇。
    3、主持人小結: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篇,已廣泛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國有關端午節(jié)民俗文化領域中,大家都與紀念屈原聯(lián)系在一起。
    五、活動四談感受,激發(fā)情感。
    1、今年端午節(jié)與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過的?(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你想對地震災區(qū)的小朋友說些什么?(學生交流)。
    3、主持人總結:兩千多年的歲月,這在歷史的長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盡管大江東去,暮往朝來,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讓我們世世傳遞端午節(jié),代代都記住他,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愛國詩人――屈原。
    六、教師總結:
    看了這次主題班會,不僅是同學們,包括老師自己都對端午節(jié)加深了了解。
    端午幼兒園小班教案篇十
    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著許多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編織咸蛋網兜等慶?;顒?。其中許多活動都適合大班幼兒開展。為了鍛煉和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和興趣,我園結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jié),以網為主題開展了相關的.游戲活動。
    1、激發(fā)幼兒對線組成的“蜘蛛網”的興趣,學習用不同的方式來織蜘蛛網,能繪畫出幾種基本的網狀圖形。
    2、初步了解橫線、豎線交叉形成的效果,能大膽編制自己喜歡的網,注意線與線之間的疏密。
    3、在游戲中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動手能力,增強互相幫助、協(xié)作完成任務的意識,并體驗成功和合作的快樂。
    4、通過活動培養(yǎng)幼兒匍匐前進和攀爬的能力,增強手臂、腰、腹的力量,提高身體的協(xié)調能力。
    1、理網(了解人際關系)。組織幼兒通過兒歌誦讀的形式了解自己家庭的人際關系,對“網”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附《輩份歌》: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爺爺。爸爸的媽媽叫什么?爸爸的媽媽叫奶奶。爸爸的哥哥叫什么?爸爸的哥哥叫伯伯。爸爸的弟弟叫什么?爸爸的弟弟叫叔叔。爸爸的姐妹叫什么?爸爸的姐妹叫姑姑。媽媽的爸爸叫什么?媽媽的爸爸叫外公。媽媽的媽媽叫什么?媽媽的媽媽叫外婆。媽媽的兄弟叫什么?媽媽的兄弟叫舅舅。媽媽的姐妹叫什么?媽媽的姐妹叫阿姨……)。
    2、畫網(展開豐富想象)?!熬W”究竟是什么樣的?在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從蜘蛛網得到啟發(fā),展開豐富的想象,用手中的筆勾畫出各種各樣的網,使網呈現(xiàn)出一個多彩的畫面。
    3、織網(搭建游戲通道)。將8根一樣長度的繩子一頭打結固定在一起,再將繩子向四周放射狀攤開成圓形,拿一卷繩子(繩子的長度取決于想編的網的大?。膱A心附近開始依次在每一根繩上打結,直至尾端。
    游戲一:八卦陣。
    游戲場景:
    將桌子在場地中擺放成圓形“八卦”,桌上放1o以內加減算術題,外圍一圈網上掛滿“寶寶”(玩偶),“寶寶”身上貼著相應的數字答案。寶寶與算式題的數量取決于參與游戲幼兒數。
    游戲玩法:
    幼兒依次進入“八卦陣”,跨越八卦網,在桌上提取算術題,算出結果后尋找與題目答案相對應的被困“寶寶”,并將它救出八卦網。游戲過程中,幼兒可以互相幫助,直至救出網中所有的“寶寶”。
    游戲二:穿越鐵索橋。
    游戲場景:
    兩排小板凳間隔一定距離背對背放置。用長繩在椅背上來回穿梭編制成低矮的網——“鐵索橋”。
    游戲玩法:
    幼兒匍匐前進,按順序進入并穿越鐵索橋。前進時身體不準觸碰到網。
    游戲三:鉆越盤絲洞。
    游戲場景:
    將織好的若干“蜘蛛網”(有些網眼較大,可供幼兒穿越)掛在低矮的灌木叢或其他地方,布置好盤絲洞場景。
    游戲玩法:
    幼兒從四面都是網的洞中鉆過。通過時,身體不準接觸到蜘蛛網。
    游戲四:翻越障礙墻。
    大型自制繩網玩具做障礙墻。
    翻越用網織成的障礙墻。在翻越過程中幼兒可以互幫互助。
    端午幼兒園小班教案篇十一
    1、通過分享、交流,初步了解體驗端午節(jié)的相關習俗,體驗和集體共同過端午節(jié)的樂趣。
    2、嘗試動手制作端午節(jié)的相關物品:粽子、香包、五彩繩、彩蛋。
    2、有關制作的各種材料:
    粽子——粽葉、糯米、線等。
    香包——各種形狀的布片、訂書器、棉花、香水、干花。
    彩蛋——煮熟的雞蛋、顏料、水彩筆、蠟筆、油畫棒。
    五彩繩——各色緞帶、絨線、縐紙。
    3、有關的圖片、艾草和菖蒲。
    講講看看:
    要求:交流幼兒收集的有關端午節(jié)的內容。
    指導語:
    1、(在門上懸掛艾草何菖蒲)知不知道今天我們班的門上掛的是什么呀?(菖蒲)那為什么要掛菖蒲呢?(因為端午節(jié)要到了,掛菖蒲是端午節(jié)的習俗)。
    2、那你們知不知道端午節(jié)還有哪些習俗呢?
    (1)懸鐘馗像:鐘馗捉鬼,是端午節(jié)習俗。每家人將鐘馗像懸掛在門上,可以鎮(zhèn)宅驅邪,保佑一家平安。
    (2)掛艾葉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種叫芳香油的東西,可以用來殺蟲防病蟲害,它的香氣可以起到凈化環(huán)境、驅蟲祛瘟的作用。
    (3)賽龍舟:屈原投湖自殺的時候呢,有許多人劃船去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可是卻沒有能夠把屈原就上來,后來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劃龍舟來紀念這件事。
    (4)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后,人們怕河里的魚蝦把他的尸體吃掉,就將糯米包在粽葉中,投到河里喂魚。
    (5)飲雄黃酒:雄黃是一種礦物質,在端午節(jié)這天,人們把它放在米酒中制成雄黃酒,但是小朋友不能喝酒,就用手指沾雄黃酒在額頭上寫一個“王”字。
    (6)佩香包:端午節(jié)的時候小朋友們都要戴上香包,香包里面放了很多想香料,聞起來香香的,香包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和顏色,可以掛在脖子上,也可以帶在手腕上,好看極了!
    (7)五彩繩:在端午節(jié)人們編各種彩色的帶子掛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8)豎雞蛋、畫彩蛋:人們說:“在端午節(jié)的時候,能將雞蛋豎起來的人,這一年都會有好運氣。
    范文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
    端午幼兒園小班教案篇十二
    1、通過分享、交流,初步了解體驗端午節(jié)的相關習俗,體驗和集體共同過端午節(jié)的樂趣。
    2、嘗試動手制作端午節(jié)的相關物品:粽子、香包、五彩繩、彩蛋。
    2、有關制作的各種材料:
    粽子——粽葉、糯米、線等。
    香包——各種形狀的布片、訂書器、棉花、香水、干花。
    彩蛋——煮熟的雞蛋、顏料、水彩筆、蠟筆、油畫棒。
    五彩繩——各色緞帶、絨線、縐紙。
    3、有關的圖片、艾草和菖蒲。
    要求:交流幼兒收集的有關端午節(jié)的內容。
    指導語:
    1、(在門上懸掛艾草何菖蒲)知不知道今天我們班的門上掛的是什么呀?(菖蒲)那為什么要掛菖蒲呢?(因為端午節(jié)要到了,掛菖蒲是端午節(jié)的習俗)。
    2、那你們知不知道端午節(jié)還有哪些習俗呢?
    (1)懸鐘馗像:鐘馗捉鬼,是端午節(jié)習俗。每家人將鐘馗像懸掛在門上,可以鎮(zhèn)宅驅邪,保佑一家平安。
    (2)掛艾葉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種叫芳香油的東西,可以用來殺蟲防病蟲害,它的香氣可以起到凈化環(huán)境、驅蟲祛瘟的作用。
    (3)賽龍舟:屈原投湖自殺的時候呢,有許多人劃船去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可是卻沒有能夠把屈原就上來,后來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劃龍舟來紀念這件事。
    (4)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后,人們怕河里的魚蝦把他的尸體吃掉,就將糯米包在粽葉中,投到河里喂魚。
    (5)飲雄黃酒:雄黃是一種礦物質,在端午節(jié)這天,人們把它放在米酒中制成雄黃酒,但是小朋友不能喝酒,就用手指沾雄黃酒在額頭上寫一個“王”字。
    (6)佩香包:端午節(jié)的時候小朋友們都要戴上香包,香包里面放了很多想香料,聞起來香香的,香包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和顏色,可以掛在脖子上,也可以帶在手腕上,好看極了!
    (7)五彩繩:在端午節(jié)人們編各種彩色的帶子掛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8)豎雞蛋、畫彩蛋:人們說:“在端午節(jié)的時候,能將雞蛋豎起來的人,這一年都會有好運氣。
    端午幼兒園小班教案篇十三
    1、知道端午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樂于了解端午節(jié)的一些風俗和來歷,樂于參與一些節(jié)日準備和慶?;顒?。
    2、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1、科學區(qū):投放艾草和菖蒲。陳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美工區(qū):放置制作長命縷和紙粽子的材料。
    3、閱讀區(qū):張貼有關端午節(jié)的字條,讓幼兒認讀。
    4、表演區(qū):提供扎頭的布條和紙棒,供幼兒表演賽龍舟。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關端午節(jié)風俗的圖片、資料,向孩子講述端午節(jié)的風俗。
    2、帶孩子購買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鴨蛋等過節(jié)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觀看有關節(jié)日慶祝活動的報道。
    4、參加班級的包粽子活動。
    活動一、端午節(jié)的。風俗和來歷。
    目標:
    1、知道端午節(jié)的日期,了解端午節(jié)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產生初步的興趣,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幼兒表現(xiàn):
    當我在給孩子講《屈原》的故事時,他們都聽得非常的認真,睜著大眼睛滿臉一副敬佩的樣子。當聽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時,都不約而同地發(fā)出“啊”的驚嘆聲和遺憾聲。有的孩子還爭著要把自己從家長處聽到的關于端午節(jié)的來歷和風俗說出來。
    活動二、艾草和菖蒲。
    目標:
    觀察艾草和菖蒲的外形,了解它們在端午節(jié)期間的特殊用途。
    幼兒表現(xiàn):
    班上有四個幼兒特地讓家長去市場購買艾草和菖蒲,我把它掛在教室內外。孩子們感到很新鮮,他們以前看到過,但是卻叫不出名,更不知道它的實際含義是什么,所以都紛紛問我。我向他們解釋和介紹了艾草和菖蒲的名稱和端午節(jié)用來辟邪的用意。對于辟邪孩子們都不太懂,但他們知道這肯定是一種挺厲害的東西,就象一把劍一樣。關于名稱,有一個幼兒問我:哪一樣是艾草?哪一樣是菖蒲?我當時一下子蒙住了,的確課前我沒仔細去查過資料,于是我就請小朋友幫忙去問問爺爺奶奶或爸爸媽媽。小朋友們樂意地接受了任務,下午當大人來接孩子時,他們都急著詢問,但當時家長們也都被問住了。
    活動三、粽子香袋。
    目標:
    1、感受粽子香袋的美。
    2、在探索中學習疊制錐體技能。
    3、養(yǎng)成做事細心的習慣。
    幼兒表現(xiàn):
    幼:“瞧!我包的粽子大吧?!?BR>    幼:“我包的粽子可結實了?!?BR>    幼:“我們的粽子五顏六色的真漂亮,啊嗚!咬一口?!?BR>    ……。
    幼:“哇!老師把我們紙做的粽子串起來了,好漂亮??!”
    幼:“這個是我做的。”
    幼:“我的也有的,好幾個呢!”
    幼:“我們的教室真漂亮?。e的班級肯定沒這么漂亮。”
    家長反映:
    饒有興趣地湊近摸摸。孩子們也非常積極地拉著大人參觀自己的作品,一臉的自豪感。家長們都說班級的環(huán)境非常漂亮,非常美。
    活動四、長命縷。
    目標:
    1、知道我國有在端午節(jié)給兒童戴長命縷的習俗,加深對端午節(jié)的了解。
    2、學習搓線的技巧。
    顯然,孩子們非常的喜歡搓長命縷,每天我都要給孩子準備一批制作的毛線。區(qū)域活動或課間休息時,都愛到美工區(qū)去搓長命縷玩,有些孩子一連搓了好幾條戴在手上、腳上,有的甚至連脖子上也戴了一條。女孩子還戴著跳起了舞。
    活動五、做龍舟。
    目標:
    1、通過觀察、集體討論,分工合作,運用捏泥、建構、繪畫等手段創(chuàng)作龍舟。
    2、增強合作性、創(chuàng)造性、動手能力。
    活動六、包粽子。
    目標:
    1、學習包粽子,進一步對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產生興趣。
    2、體驗勞動和分享的樂趣。
    前的準備,孩子們已經急不可待了,看者調好料的'糯米、粽子殼、線一樣樣地擺上桌子,他們紛紛要開始動手了。活動中,孩子們學得可認真,可積極了,一個勁地要求大人幫忙指導。雖然他們包的并不好,有的甚至屢屢失敗,但那份積極性和興趣依然很濃。下午,孩子們吃上自己包的粽子,又說又笑,離園時還帶一個回家讓大人品嘗,成功的喜悅溢與言表。
    家長反映:
    家長很支持我們的活動,所以當日來了不少的熱心家長。在活動中,他們教得很認真很耐心,手把手地指導孩子如何卷棕葉、如何壓實糯米、如何包裹和捆扎。活動結束,家長們還主動幫助我們整理場地,掃地、擦桌、拖地、擺桌椅,一會兒工夫教室就干凈整潔了。
    活動效果與反思:
    本次主題活動內容豐富有趣,活動效果好。
    首先,幼兒的參與很積極認真,通過談話“端午節(jié)的風俗和來歷”、折紙“粽子香袋”、毛線編制“長命縷”、積塑搭建“龍舟”以及家長們共同參加的包粽子等一系列活動,使幼兒對端午節(jié)這個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同時也發(fā)展了動手能力,感受了節(jié)日的快樂氣氛。
    端午幼兒園小班教案篇十四
    活動目標:
    1、了解端午節(jié)的名稱、來歷和有關習俗,知道端午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
    2、觀看奶奶包粽子,知道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風俗。
    3、體驗中國民間節(jié)日特有的韻味,感受中國的社會文化。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flash故事《端午節(jié)的傳說》、《端午節(jié)的習俗》。
    2、包粽子的材料及工具:如粽葉、大米、紅豆沙、蛋黃、線、剪刀等。
    活動過程:
    1、幼兒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節(jié)。
    “5月初五是什么節(jié)日?”幼兒和同伴交流。
    請個別幼兒表述,重點引導幼兒表述端午節(jié)的時間。
    師生共同小結:端午節(jié)是中國農歷的五月初五。
    端午節(jié)這天人們都吃什么來慶祝節(jié)日的?
    為什么在這段時間里人們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2、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jié)的來歷、風俗習慣。
    “端午節(jié)是怎么來的,誰知道它的傳說?”幼兒相互交流。
    組織幼兒欣賞故事:《端午節(jié)的傳說》、《端午節(jié)的習俗》。
    “在端午節(jié)這天,人們都有哪些活動,為什么進行這樣的活動?”幼兒分組交流。
    請每組選1名幼兒在集體面前發(fā)言。
    教師小結:端午節(jié)人們會進行許多活動,如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佩香囊等。
    3、幼兒交流吃粽子的經驗。
    “你們吃過或者見過哪些粽子?”幼兒和同伴交流。
    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粽子有各種各樣的口味,里面有不同的餡。
    4、幼兒與阿姨、奶奶共同包粽子。
    “小朋友們包過粽子嗎?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粽子吧!”
    (1)幼兒分組與阿姨、奶奶共同包粽子,引導幼兒為阿姨拿、放材料,邊看邊交流。
    “包粽子的.順序是什么?包粽子時需要注意什么?
    (2)與幼兒交談:通過看包粽子、學習包粽子的過程后有什么感受?
    5、幼兒和家長志愿者共同分享粽子。
    6、師生共同小結:
    端午節(ji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也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是我國特有的節(jié)日,我為我的國家感到自豪。
    活動反思:
    端午節(ji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但對大班幼兒來說,還比較陌生。設計并組織有關端午節(jié)的主題教育,是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端午節(jié),感受端午節(jié)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fā)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中華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本活動我們以繪本故事灌入始終,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國民俗文化,通過粽子、龍舟、香包等,激發(fā)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認識。然后活動的主要部分就是以屈原的故事為主展開從而了解端午節(jié)的來歷,屈原這個人物對于幼兒來說不熟悉,更不了解這個人物,所以我結合ppt故事引導幼兒了解屈原的故事,從而使幼兒產生對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活動中看來,孩子對于古代的國與國的概念不是很清楚,聽的有點含糊,但是對故事的大致思想還是有一定的感受,為了使活動更加有效,我還給幼兒豐富了一些其它的經驗:我們桐城人們端午節(jié)有吃杏子、鴨蛋、綠豆糕、掛艾葉菖蒲驅毒避蟲的習俗。端午節(jié)有特別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最后讓孩子們品嘗了粽子,孩子整堂活動還是比較投入的。
    端午幼兒園小班教案篇十五
    活動目標:
    1.簡單了解端午節(jié)的由來及傳說,在活動中了解端午節(jié)吃粽子、劃龍舟以及熏艾葉的風俗。
    2.幼兒能夠積極參與到對端午節(jié)風俗問題的互動里,積極參與到端午風俗的游戲中。
    3.讓幼兒在游戲中感受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的氣氛,萌發(fā)對節(jié)日風俗的興趣。
    活動過程:
    一、引入部分看圖猜節(jié)日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里的人在干什么?
    (2)師:什么節(jié)日要吃團圓飯放鞭炮呢?那我們再來看一組圖片。
    (4)師:看來我們中二班的孩子是真的長大了,這么難的問題都沒有難倒大家。
    二、基本部分。
    師:端午節(jié)當天要吃粽子你們吃過嗎?誰來說一說?
    1、師:除了吃粽子以外端午節(jié)還有一種游戲叫劃龍舟那在我們新疆是很少見的我們一起來看一個簡短的視屏看看真正的劃龍舟是什么樣。
    2、師:現(xiàn)在我請所有的小朋友站起來跟我一起站起來嘗試一下劃龍舟做動作我今天還帶了五個可以劃龍舟的玩具我需要兩組孩子和我一起玩其他的小朋友當觀眾幫我們加油。
    3、師:進行劃龍舟游戲沒有玩到的孩子下午我們出去作游戲的時候玩?
    4、師:讓配班老師悄悄點燃艾葉,大家聞到什么味道沒有?是什么味道呢?哦原來是艾草誰知道艾草有什么作用呢?夏天會有很多蚊蟲點燃的艾草有這樣一股特殊的味道他可以趕走蟲子剛才我們只聞到了它的味道現(xiàn)在我們一起看看他的樣子。
    三、結束部分。
    1、師:今天呀我們小朋友一起感受了這么多關于端午節(jié)的事情最后我們一起來看看動畫片,在動畫片里會告訴我們?yōu)槭裁磿卸宋绻?jié)。
    2、師:你記住了嗎?請男孩子慢慢的劃著龍舟去上衛(wèi)生間吧!
    四、活動延伸。
    1、手工課可以進行包粽子的活動。
    2、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上進行端午節(jié)的布置以達到環(huán)境育人的目的。
    端午幼兒園小班教案篇十六
    活動目標:
    1、簡單了解端午節(jié)的由來及傳說,在活動中了解端午節(jié)吃粽子、劃龍舟以及熏艾葉等風俗。
    2、幼兒能夠積極參與到對端午節(jié)風俗問題的互動里。
    3、通過手工制作感受端午節(jié)的氣氛,萌發(fā)對傳統(tǒng)節(jié)日風俗的興趣。
    4、體驗明顯的季節(jié)特征。
    5、感受節(jié)日的快樂氣氛,樂意參加布置環(huán)境的活動。
    活動重點:
    1、通過觀看視頻讓幼兒簡單了解端午節(jié)的由來及傳說。
    2、通過ppt了解端午節(jié)吃粽子、劃龍舟以及熏艾葉的風俗。
    活動難點:
    幼兒能夠積極參與到對端午節(jié)風俗問題的互動里。
    活動準備:
    1、有關屈原的故事和端午節(jié)來歷,賽龍舟、艾草、粽子、掛香包圖片,艾條等;
    2、春節(jié)貼春聯(lián),放鞭炮,吃餃子等圖片;
    3、手工材料紙杯子,五色彩線,雙面膠等。
    活動過程:
    一、引入部分看圖猜節(jié)日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里的人在干什么?
    2、師:這是什么節(jié)日?誰來告訴老師一下這個節(jié)日里我們都要做什么?
    二、基本部分。
    2、師:好,下面我們來看一個短片《端午節(jié)的來歷》來進一步了解下端午節(jié)。
    3、師:看了短片以后誰來告訴老師一下端午節(jié)是哪一天,都有哪些習俗?
    4、師:端午節(jié)吃粽子,你們吃過嗎?誰來說一說?
    5、師:除了吃粽子以外,端午節(jié)還有一種游戲叫劃龍舟。那在我們這個地方是很少見的。
    6、師:小朋友們想不想看真正的劃龍舟是什么樣的?下面我們就通過一個小視頻來看看真正的劃龍舟是什么樣。
    7、師:(讓配班老師悄悄點燃艾葉)大家聞到什么味道沒有?是什么味道呢?哦!原來是艾草呀!誰知道艾草有什么作用呢?(夏天會有很多蚊蟲,點燃的艾草有這樣一股特殊的味道,它可以趕走蟲子。剛才我們只聞到了它的味道,現(xiàn)在我們一起看看他的樣子。(圖片)。
    8、師:今天呀,我們小朋友一起了解了這么多關于端午節(jié)的事情,誰來給老師說一下我們當地是怎么過端午的都有什么風俗習慣?(插柳條,戴荷包,吃卷糕,韭菜盒子等)。
    9、師:小朋友們現(xiàn)在知道端午節(jié)是怎么來的了嗎?它是為了紀念誰的節(jié)日?
    三、手工制作。
    1、師:下面我們做個小手工,制作一個漂亮的荷包送給我們的爺爺奶奶祝我們的爺爺奶奶節(jié)日快樂。
    2、師:好,荷包做好了,我們把漂亮的荷包放在桌子上。
    說了這么多小朋友們再來說一下端午節(jié)師幾月幾日,是紀念誰的節(jié)日?
    四、聽老師講故事師:講了好,最后大家聽老師講一個故事,一個關于端午節(jié)的故事——《布老虎吃粽子》。
    教學反思:
    端午節(jié)對中班幼兒來說,比較陌生。本活動設計,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國民俗文化,從而激發(fā)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和情感,又因為中華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而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具體直觀形象,故本活動設計通過包粽子、吃粽子、做龍舟、賽龍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認識,從而使幼兒愛祖國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