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回顧過去,還可以為未來的發(fā)展提供指導。在寫總結時,我們應該突出重點,以清晰地傳達所要總結的核心內容。以下是一些時間管理的技巧和策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蘇州園林實習心得篇一
今天一大早,當我還在睡夢中的時候,就被媽媽叫醒了,因為今天要去全國四大園林之一的拙政園游玩。出了賓館后,劉叔叔已經開著車在門口等我們了。我們從昆山出發(fā)去蘇州園林只用了40分鐘。
到達拙政園時,太陽早已掛在了天空,天氣也變得炎熱起來了,售票廳已是人山人海了,劉叔叔專門為我們請了一個導游,導游很快幫我們買了票,于是我們一行六人進了拙政園。
我懷著激動無比的心情一進園,就看到滿園的綠色,好似把炎熱都擋在了門外。導游介紹說,拙政園占地78畝,是公元1509年始建的,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了。拙政園分為東、中、西三園。東區(qū)在古代是菜園。中區(qū)是主人招待客人的地方,中區(qū)還有四座亭,分別是春亭、夏亭、秋亭和冬亭。導游說,春亭周圍種滿了牡丹花,所以春天就到春亭看牡丹,夏亭賞荷花,秋亭看橘樹,冬亭賞梅花,隨著四季的變化,主人不出門就能欣賞到一年四季的景物。西區(qū)則是姑娘小姐們住的地方,也稱繡樓。拙政園里有一種竹子,俗稱“金鑲玉,”因為它的竹桿是金黃色的,還帶一點綠色,也叫黃金竹。園里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有亭、臺、樓、閣、榭。就是亭子設計成像船一樣,伴隨著水中的倒影,組成一副名揚千里的畫卷。
拙政園里的門窗,圖案設計和雕刻功夫都是工藝美術的上品。特別是窗戶,雕刻的花紋沒有一個是同樣的。隨著游客緩緩前進,窗戶里的景色也各不相同,就像幻燈片。
拙政園真美啊!美到游客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都是一副完美的畫面,讓你流連忘返。
玩了一天,也累了一天,我在心里感嘆我們祖國竟然有這么多美麗的地方,雖然我只看到了冰山一角,但我的心里仍為我們祖國感到驕傲和自豪。
蘇州園林實習心得篇二
蘇州園林作為中國古代園林的瑰寶,以其獨特的空間布局、精湛的園林技藝,一直吸引著許多游客和研究者。近日,我有幸參觀了蘇州幾個著名的園林,并深感其雅致和精妙之處。通過這次學習蘇州園林,我有了一些深入的體會和感悟。
首先,蘇州園林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蘇州園林不僅僅是一片美麗的景觀,更是一部中國園林藝術的典范。通過園林的整體布局、建筑風格和景觀點的設置,我們可以感受到中國人對自然的獨特理解和對美的追求。在蘇州園林中,水是主要的元素之一,水的曲流、水的潺潺聲仿佛將人們帶入了一個世外桃源,讓人心生寧靜。園林中的亭臺樓閣、假山、盆景等,都展示了中國古代建筑和園藝的精湛技藝。這讓我深感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讓人不禁思考這些古老園林對現代園林建設的啟示。
其次,蘇州園林教會了我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蘇州園林的一大特點就是將建筑與自然景觀有機結合,并且盡可能地保持自然的原貌。在園林中,我們看到了自然山水的變化,欣賞到了四季交替的美景,這使我深深感受到自然萬物的美妙和獨特。同時,園林中的建筑也對自然環(huán)境進行了很好的保護和利用,使得人們能夠在這個獨特的空間中與自然和諧相處。這讓我明白,只有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真正得到滿足和快樂。在以后的生活中,我會更加注重與自然互動,保護環(huán)境。
再次,蘇州園林啟示了我用心去體驗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蘇州園林苛求精細,講究細致。無論是園景的布置,還是建筑的裝飾,每一處都充滿了細節(jié)和藝術。游覽園林時,我會仔細觀察每一處細節(jié),用心感受其中的美妙。這種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細節(jié)的方式,也可以運用到我們的學習和工作中。不論是讀書、寫作,還是做項目、工作,都需要我們用心去發(fā)現其中的細節(jié),從中領悟真理和美妙。用心體驗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將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充實和有意義。
最后,蘇州園林讓我明白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一個蘇州園林的設計和建造需要許多專業(yè)人士的共同努力。如園林設計師、工程師、園林建設者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人員都得以緊密合作,才能打造出精美的園林。這使我明白,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工作中,團隊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團隊成員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同時,每一個團隊成員都應該發(fā)揮自己的專長和創(chuàng)造力,為團隊的發(fā)展做出貢獻。
通過學習蘇州園林,我深刻體會到這些古老園林背后的美和智慧。蘇州園林不僅僅是一處美麗的風景,更是一座智慧的寶庫。我將繼續(xù)努力學習,借鑒蘇州園林的精髓,將其運用到我的學習和生活中,使得我的生活更加充實和有意義。
蘇州園林實習心得篇三
今年暑假,我、媽媽、外婆、外婆的朋友和他的兩個孫子一起去蘇州旅游。我們玩了許多景點,其中蘇州園林——拙政園景色最美。
拙政園是中國四大名園之首。它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間,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被譽為“中國園林之母”。
我們買到門票之后,就進入了園林。剛進園林,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荷花和荷葉。
我們來到了“梧竹幽居”。一座小房子的周圍有許多樹,有楓樹、桃樹、柏樹。樹上枝葉茂密,檔住了小房子。不遠處,就是荷花池。它們形成了一幅美景。
我認為“小飛虹”的景色會很美,于是就拼命地尋找它。因為我看不懂那張景區(qū)地圖,所以帶著大家繞了好幾圈,走了不少本來不用走的路,弄得大家都筋疲力盡。在路上,我們看見了“荷風四面亭”。這座小亭子坐落在一座小島上,四周都是荷花池,景色可美了。
最終我找到了“小飛虹”,卻發(fā)現它只是一座拱形的、很小的橋。但我們還是拍了幾張照片,就算是對我們辛苦的回報吧。然后,我們就出園了。
在出口處,我和媽媽站在一大片花花草草等植物和大門前拍了照片,然后就出了拙政園的大門。
拙政園真美麗,那天我真開心。
蘇州園林實習心得篇四
學校組織蘇州游,我們陸續(xù)游玩了靈巖山和寶儉堂兩處景點。一路上汽車緩緩地行駛著,我們也懷著激動好奇的心情,想一睹為快靈巖山與寶儉堂的風光。
很快,我們便來到了靈巖山腳下。遙望靈巖山,一眼便看到一座高聳入云的寶塔,掩映在綠樹叢中。據說,靈巖山是有著千年歷史的佛山,這下我可來了興趣,迫不及待地開始靈巖山之旅!
進入靈巖山風景區(qū),只見有一條石頭臺階通向山上,我們便拾階而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石階兩旁那許多的樹木,還有那一座座小亭子??諝庵械教幧l(fā)著樹葉的清香和泥土的芬芳。越往上走就越吃力,便停下步伐,坐在路旁的石頭上歇息。這時,我驚訝地發(fā)現,四周的石頭奇形怪狀,有的似彎彎曲曲的蛇,有的似弓著后背的烏龜,有的似豎起耳朵的兔子……不知不覺已快到了山頂,向下俯視,只見那行駛的汽車,如同一只只螞蟻一般的渺小。
走著走著,一座高大的寺廟映入我們的眼簾。我便有些好奇,難道這個寺廟比其它寺廟別具一格。帶著這份好奇,我們跟隨老師走了進去。首先看見門口供奉著一尊佛像,佛像兩旁立著威風凜凜的四大天王。再走進去,我看見一座小巧的寶塔,那是人們投幣祈求平安的投幣寶塔,最里面是一座雄偉的大殿,內供著金碧輝煌的佛像。
繼續(xù)向西走,我們看見一個名叫玩花池的池塘,聽老師說,這個池塘,曾經是讓西施在此游玩的地方。聽了我大吃一驚,沒想到古代美女西施都曾在此。這下,我終于知道為什么靈巖山如此的有名了。
告別了靈巖山,我們迎來了古老的寶儉堂。寶儉堂又名夢園,建于宋朝,雖占地不大,但精致清雅,可謂是書香四溢。我們游覽了鳥語花香東花園,四周小橋、流水與亭臺,勾勒出一幅和諧的水墨畫,空氣十分清新,令人豁然開朗。東花園的中央有一個小池塘,里面放養(yǎng)這許多五彩斑斕的魚,可供游人閑暇時喂食玩樂。
時光轉瞬即逝,我們的蘇州游就快結束了。我有些依依不舍,因為我已經深深地沉浸這美如人間仙境的景色之中。
蘇州園林實習心得篇五
蘇州園林以其獨特的設計理念和精湛的園林藝術聞名于世。在我學習蘇州園林的過程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它的獨特魅力。蘇州園林以無閑處為設計準則,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我在游覽蘇州園林時,感受到了它帶給我的寧靜和平和。讓我有一種與自然融洽相處的感覺。
第二段:深入理解蘇州園林的設計理念。
蘇州園林的設計理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它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蘇州園林中的山水構成,假山與真山相結合,巧妙地布局,使人在游覽中仿佛到了另一個世界。其次,蘇州園林力求達到內外呼應的效果。園林中的建筑物與植物相互映襯,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種和諧統一的美感。還有它以假象代替現實,追求一種虛擬的美感。這種設計手法讓人在游覽中體驗到了一種別樣的美。
蘇州園林不僅僅是一個旅游景點,它對我而言更是一種心靈的洗滌與啟迪。蘇州園林的設計理念取之于自然,融入了古代文人的審美情趣,教會了我如何欣賞美的真諦。在游覽蘇州園林的過程中,我學會了如何用心去觀察自然的變化,感受大自然的美麗。這種體驗不僅讓我感到愉悅,也讓我更加懂得如何去欣賞生活中的點滴美好。
通過學習蘇州園林,我也得到了一些對于生活的思考。蘇州園林作為一種極致的審美形式,它使我明白了美是可以存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的。無論是一朵花開、一葉浮萍,還是一絲微風,都蘊含著美的力量。蘇州園林的設計理念告訴我,生活應該像一幅美麗的畫卷,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都應該追求一種美的境界。這種心態(tài)讓我更加開心和滿足。
通過學習蘇州園林,我收獲了很多。首先是對于自然的更深入的認識。蘇州園林的設計理念教會了我如何看待自然,如何欣賞自然的美。其次是對于生活的更加積極的態(tài)度。蘇州園林所追求的無閑處的設計理念,教會了我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尋找寧靜與平和。最后是對于美的真諦的體悟。蘇州園林的設計理念告訴我,美可以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只需要用心去感受和發(fā)現。
總結:
通過學習蘇州園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它的獨特魅力和設計理念。它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注重內外呼應的效果,并以虛擬的美感給人以別樣的體驗。蘇州園林對我的啟發(fā)和影響也是深遠的,它教會了我如何欣賞美的真諦,如何用心去觀察和體驗生活中的美好。通過學習蘇州園林,我收獲了對自然的更深入的認識、對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以及對美的真諦的體悟。學習蘇州園林是一次難忘的體驗,它讓我重新審視了生活的美好和價值。
蘇州園林實習心得篇六
蘇州園林作為中國古典建筑的代表作品,以其布局精巧聞名于世。園林之景,講究因地制宜,以人工建造為主,同時輔以對自然山水的開發(fā)和利用。正如陳從周先生在《說園》一文中所說:“空靈”二字為造園之要諦,園林的建造,意在營造一種寧靜舒適的氛圍。在這次參觀的三個園林中,網師園利用了園中的泉水,以水為中心建造,建筑之間的空隙與小院的組織布局使得在有限的空間中產生了豐富的空間體驗與光影變化,宅院雖小但趣味無窮;拙政園作為大園的典型代表,內部布局復雜,庭院風格多樣,講究框景借景,漫步其中,移步換景,仿佛置身于田園山水間;留園為賞石而建,尤其講究建筑與外部之間的關系,怪石與人造之景相得益彰。
“奠一園之體勢者,莫如堂”,建筑在園林的整體規(guī)劃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而建筑與庭院之間的關系與處理方法也是園林中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地方。
園林理景,講究以小見大,讓觀賞者在游園使也有置身于自然之中的感覺,園中建筑的尺度與庭院的尺度就要保持和諧,建筑不可過高,過大,過密,破壞了園中的自然之景,因此蘇州園林中少見尺度較大的建筑,多的是小亭,廳堂,水榭等,居住建筑的高度也不超過二層;庭院中的小橋,連廊的尺度也很有講究,意在模仿真實的外部自然風光。園林有“以石為山”一說,園中的其他建筑與景物就要與之相匹配,所以網師園和留園庭院中出現的尺度較小的澗與石橋也就不足為怪了。園中之景也不可過密,過滿,破壞了整個園林悠遠的意境。因此小園網師園中水面上種植尺度較小的睡蓮,而大園拙政園中水面上則種植尺度較大的荷花,只是現在拙政園中的荷花長得過于繁密茂盛,田田地鋪滿了整個水面,倒是破壞了建筑,水面,植物三者之間的和諧平衡感與層次的處理。
網師園中的小石橋與周圍相和諧 拙政園水面上過于繁茂的荷葉破壞了園中層次
在園林中,宅與院之間空間上的關系不僅僅是室內和室外之間的關系,它們還存在著互相過渡,互相劃分的關系:宅可作為庭院與庭院之間的過渡,如兩個庭院之間隔一道矮墻,從中間的月亮門看出可以感受到空間的縱深感與層次感,沿著墻漫步,透過墻上各式各樣精致的漏窗又可看到隔壁院落中的景致,趣味性增加;宅中延伸出院子的廊道也巧妙地作為了建筑與庭院的過渡,走廊作為介于室內外之間的灰空間,是實與虛的一種過渡,避免了過高的建筑與庭院相交處的突兀之感。比如網師園中介于兩層高建筑與庭院中水面之間的一層高的走廊,它的存在使建筑與庭院之間的高差縮小,增加了層次感,從月到風來亭回望出去,整個庭院空間尺度適宜,畫面感更強。
在面積較小的園林或者局部的庭院中,拓展空間層次的方法則是“大園包小園”,此時建筑與庭院的關系更為緊密,留園中的石林小院是它的典型代表。作為一個以石峰為主體的院落,石林小院的建筑物多使用空廊敞亭及空窗,洞門和長窗等,使各個院落之間在空間和視線上互相貫通,室內外空間相互滲透聯系,在有限的面積中營造出了層次感豐富的空間效果;園中之石配上芭蕉,竹子等植物,更顯得清新雅致,靜觀動觀皆有趣味。
庭院空間與建筑室內空間相互滲透往往能營造出奇特的空間體驗,以留園入口與主體庭院之間的交通空間為例,原本較封閉的空間中插入了天窗,天井和小院,形成了室內與室外,狹窄與開闊,幽暗到明亮的空間效果,體現出了強烈的對比,加強了室內外之間在視線和光線之間的聯系;在原本完整的體量中挖出較小的院子,也限定出了更加豐富的空間,體現出空間的收放與層次,避免了人在其中行走產生過度的壓抑感和無聊感。
留園石林小院中的小庭院 留園入口處的天井空間
院與宅之間在視線上的關系也是園林中的特色之一。蘇州園林講究靜觀和動觀,所謂“以靜,動觀園,有縮地擴基之妙”。在園林中,庭院專主靜觀;小園以靜為主,以動為輔;大園相反。以靜觀園,強調可供游人駐足的觀賞點,作為園中的建筑不可不考慮這一點在視線上的關系;而動觀則強調游覽線,觀園者的行進路線就顯得尤為重要,建筑在引導流線的方面也不可忽視這一點。園林中的宅的建造,不僅不能破壞原有的自然景色,同時還要發(fā)揮“尋景”和“點景”的作用:“尋景”,即引導流線,把游園者指引到特定的駐足觀賞點;“點景”,即為游園者提供一個最好的觀景角度,同時通過題辭等點出此處景致的精妙之處。庭院理景講究突出主題,題材有水,石,花木,亭榭等。因此園林建筑在建造時,也要考慮到如何突出庭院中景的特色。比如拙政園中的三十六鴛鴦館,它的北部面向水面開敞,強調庭中的水景與親水之感,在夏秋時節(jié)可賞水中荷花,清涼避暑;南部則面向陸上的小院,院中種植山茶花,得名十八曼陀羅花館,在春秋時節(jié)可賞花聞香,溫暖舒適。一前一后,給人不同的體驗。鴛鴦館是園林建筑中一種獨特的類別,以屏風、罩、紗槅將一座大廳分為兩部,梁架一面用扁料, 一面用圓料,似兩進廳堂合并而成,其作用是南半部宜于冬、春,北半部宜于夏、秋,不同時節(jié)有不同的景致,構思精巧,令人稱奇。
園林中的建筑,在引導游人視線的方面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當人置身建筑之中時,會發(fā)現許多庭院旁的建筑都會有明顯的朝向性,并且通過對四面墻壁通透性的處理強化這一效果,從而達到對視線的引導作用。比如網師園中的濯纓水閣,小小的一個廳堂中四面墻采用了三種不同的做法:靠水面的一側全虛,背水面的一側全實,其余兩邊上虛下實。這樣做不單單是為了豐富立面上的效果,更是為了表達出水閣這一親水的`主題,把人的視線引向園中的水面,閣中家具的擺放朝向也強化了這一目的。虛實變化的墻面處理同時也帶來了室內豐富的光線變化,使一個單一的空間也顯得不那么單調。
亭作為一種園林建筑中的常見形式,在宅與院的視線交流中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人云“山際安亭,水邊留礬”,在園林中亭往往被置于園中的最高處,作為俯看全園的一個駐足點。拙政園中有放眼亭和雪香云蔚亭,它們分別為園林東部和中部的制高點。放眼亭取自白居易的詩句“放眼望青山”,從亭中望出有開闊的視野,同時向北又與芙蓉榭和天泉亭形成對景。雪香云蔚亭則與遠香堂相望,在俯看全園的同時也營造出一種“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意境。
濯纓水閣中不同的立面虛實做法
宅與院的視線關系不僅僅是從宅中向院中看,從院中看宅又是另一個角度?!督侠砭八囆g》一書中提到:庭院是賞石的最理想環(huán)境,不但因為它有著合理的空間尺度,還因為能夠有房屋作為背景,門窗作為襯托。留園中的冠云峰庭院,石為庭院的主題,因此其后面的房屋高度都低于它。庭院中不僅有后部的建筑作為觀石的背景,東側的六角亭也作為冠云峰的陪襯而修建,使園中之景有石峰,草木,亭臺,小樓,層次豐富,可見園林中的建筑對風景錦上添花的作用。相似的例子還有拙政園中的小滄浪水院,跨過水面的水廊小飛虹是院中的一大特色,遠遠望去真的就像是雨過天晴后的一道彩虹飛躍在水面之上,增加了整體的層次感和起伏感,使園中的景致更加活潑生動。水院的主體建筑則是懸空架在水面之上,潺潺的流水從建筑下面流過,動靜結合,給人綿綿不絕之感,引人聯想。建筑的倒影映在水面之上,不知不覺之中仿佛獲得了雙倍空間的效果,增加了園林空間的開闊性,依水而建的美人靠也增添了倚欄觀景的功能,閑適安逸之情使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園林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它在內外空間布局,空間層次,理景藝術等方面都有著精巧的布置,值得我們不斷地挖掘與學習,從中吸取精華。
蘇州園林實習心得篇七
蘇州園林作為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杰作,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內涵。學習蘇州園林不僅能夠領略其獨特的美學魅力,還能夠啟發(fā)人們對自然和人文的思考。在我走進蘇州園林的旅程中,我不斷領略到了園林藝術的深度和智慧,對此我有著深刻的體會。以下將從意境的打造、空間的利用、文化的傳承、人文的關懷和生態(tài)的呵護五個方面來分享我的心得體會。
首先,蘇州園林在意境的打造上讓我深受啟發(fā)。蘇州園林注重通過布局、景觀、建筑等多個方面來創(chuàng)造出一種獨特的意境。例如,拙政園通過合理的植被設置和水汀的設置,使游客在游覽中不斷產生出生活在自然環(huán)境中的錯覺。這種獨特的意境打造讓我意識到了園林的魅力不僅在于其美麗的外表,更在于它所傳達出的情感和情緒。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我也會注重通過細節(jié)的調整和布置來創(chuàng)造出一種獨特的氛圍和意境,讓人們在其中能夠獲得某種情感的共鳴和啟發(fā)。
其次,在空間的利用上,蘇州園林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比于其他的園林,蘇州園林在有限的空間中發(fā)揮了最大的效益。例如,拙政園利用小型洞天、彎曲水流以及小橋等元素,營造出錯層有致的空間感。這種空間設計讓我意識到了在有限的條件下,通過巧妙的設計和布局可以創(chuàng)造出豐富多樣的景觀和體驗。這對于我之后在規(guī)劃和設計工作中會有很大的借鑒和啟示。
第三,在文化的傳承上,蘇州園林給我留下了深刻的感受。蘇州園林不僅僅是美的堆砌和技藝的展示,更是文化傳統的延續(xù)和演繹。例如,留園作為蘇州園林的代表之一,通過巧妙地使用詩詞、典故和傳統的建筑元素,成功地傳達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通過學習蘇州園林,我明白了文化傳承對于園林藝術的重要性,同時也會更加珍惜和繼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
第四,在人文的關懷上,蘇州園林讓我感受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蘇州園林不僅僅是一座美麗的園林,更是一種對于人類和自然關系的探索和反思。例如,拙政園中的錦葵園通過種植各種葵花,提醒人們珍惜和保護自然生態(tài)。這種人文關懷讓我明白了園林不僅僅是供人游覽和欣賞的,更是一種對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和探索。我會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通過環(huán)保節(jié)能、綠色出行等方式來減少對自然環(huán)境的破壞。
最后,在生態(tài)的呵護上,蘇州園林給我展示了一種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方式。蘇州園林注重保護自然環(huán)境,通過人工修建的湖泉和汀、單立山、大石子、多種植被等方式,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具有生態(tài)功能的環(huán)境。通過學習蘇州園林,我明白了美的背后需要有生態(tài)的支撐,任何對美的破壞都是對自然環(huán)境的破壞。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我會注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積極參與環(huán)?;顒?,為美麗的家園貢獻一份力量。
在學習蘇州園林的過程中,我領略到了其獨特的美學魅力和文化內涵。通過蘇州園林藝術的啟發(fā),我對園林的意境打造、空間的利用、文化的傳承、人文的關懷和生態(tài)的呵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這些體會將在我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讓我能夠更好地去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保護美。
蘇州園林實習心得篇八
今天一大早,當我還在睡夢中的時候,就被媽媽叫醒了,因為今天要去全國四大園林之一的拙政園游玩。出了賓館后,劉叔叔已經開著車在門口等我們了。我們從昆山出發(fā)去蘇州園林只用了40分鐘。
到達拙政園時,太陽早已掛在了天空,天氣也變得炎熱起來了,售票廳已是人山人海了,劉叔叔專門為我們請了一個導游,導游很快幫我們買了票,于是我們一行六人進了拙政園。
我懷著激動無比的心情一進園,就看到滿園的綠色,好似把炎熱都擋在了門外。導游介紹說,拙政園占地78畝,是公元1509年始建的,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了。拙政園分為東、中、西三園。東區(qū)在古代是菜園。中區(qū)是主人招待客人的地方,中區(qū)還有四座亭,分別是春亭、夏亭、秋亭和冬亭。導游說,春亭周圍種滿了牡丹花,所以春天就到春亭看牡丹,夏亭賞荷花,秋亭看橘樹,冬亭賞梅花,隨著四季的變化,主人不出門就能欣賞到一年四季的景物。西區(qū)則是姑娘小姐們住的地方,也稱繡樓。拙政園里有一種竹子,俗稱“金鑲玉,”因為它的竹桿是金黃色的,還帶一點綠色,也叫黃金竹。園里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有亭、臺、樓、閣、榭。就是亭子設計成像船一樣,伴隨著水中的倒影,組成一副名揚千里的畫卷。
拙政園里的門窗,圖案設計和雕刻功夫都是工藝美術的上品。特別是窗戶,雕刻的花紋沒有一個是同樣的。隨著游客緩緩前進,窗戶里的景色也各不相同,就像幻燈片。
拙政園真美啊!美到游客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都是一副完美的畫面,讓你流連忘返。
玩了一天,也累了一天,我在心里感嘆我們祖國竟然有這么多美麗的地方,雖然我只看到了冰山一角,但我的心里仍為我們祖國感到驕傲和自豪。
今年暑假,我和媽媽、姐姐、小姨一家一起去蘇州旅游,我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高興和激動。
蘇州是一座歷史的文化名城,園林遍布古城內外。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敝f。這次暑假來蘇州也就是慕名而來的。今天我們來到蘇州最大的古典園林,經典代表作品——拙政園。聽導游解說:“占地78畝,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蔽移炔患按刈哌M拙政園的坊形大門到處觀看,哇!果然名不虛傳,假山、亭子、小橋流水、柳樹、池塘的荷花等,這里的美景跟仙境似的。
我們走進園內,看到地上有個與眾不同之處,用鵝卵石拼成的花樣,非常好看,導游說踩著了就有錢花,說的我們都開心的踩了起來。在園中有一個池塘,池塘,池中央有一個小塔,傳說就是他鎮(zhèn)住了池里的妖怪。園里的長廊就仿佛一條長龍威風凜凜,名震四海。在長廊旁邊,有塊不規(guī)則的大石頭名叫“滿載而歸”,它是鎮(zhèn)園之寶。
人間仙境——拙政園,讓人仿佛走進了連錦不絕的畫卷,不愧是四大名園之一。
蘇州園林實習心得篇九
蘇州給人們到來的感覺是淡雅的,那里的古街、小巷、小橋、流水古舊而迷離,形成了一副淡雅的水墨畫,讓人感到心曠神怡。除了這些,蘇州還保存著完好的蘇州園林。
“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可想而知,蘇州園林有多美。我們去了中國的“四大名園”之一拙政園,她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被稱為江南古典園林之母。一進院,滿眼便是綠色和隨處可見的假山和池沼,池沼里養(yǎng)著金魚或各色鯉魚,夏秋季節(jié)荷花或睡蓮開放,沿著鵝軟石鋪成的小路一直往里面走,你必然會注意到花墻和廊子,花墻是磚砌的,有各式鏤空圖案,廊子很多,因為有廊子界著,層次就多了,景致就見得深了。除了花墻和廊子你還會發(fā)現各式的亭子,各亭子之間是不對稱的,與假山池沼錯落有致,無論你站在哪個點上看,眼前總是一副完美的圖畫。院子里的樹也是其它地方不多見的,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顆豎立在青石板上的“搖錢樹”,又叫它“沒心沒肺”,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這棵樹沒有中間樹干只有樹皮,中間有一個大窟窿,能夠容下三四個小孩。
蘇州園林是一個非常值得游玩的地方,有機會我一定還會再次重游。
蘇州園林實習心得篇十
蘇州園林作為中國古典建筑的代表作品,以其布局精巧聞名于世。園林之景,講究因地制宜,以人工建造為主,同時輔以對自然山水的開發(fā)和利用。正如陳從周先生在《說園》一文中所說:“空靈”二字為造園之要諦,園林的建造,意在營造一種寧靜舒適的氛圍。在這次參觀的三個園林中,網師園利用了園中的泉水,以水為中心建造,建筑之間的空隙與小院的組織布局使得在有限的空間中產生了豐富的空間體驗與光影變化,宅院雖小但趣味無窮;拙政園作為大園的典型代表,內部布局復雜,庭院風格多樣,講究框景借景,漫步其中,移步換景,仿佛置身于田園山水間;留園為賞石而建,尤其講究建筑與外部之間的關系,怪石與人造之景相得益彰。
“奠一園之體勢者,莫如堂”,建筑在園林的整體規(guī)劃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而建筑與庭院之間的關系與處理方法也是園林中值得我們借鑒和
學習
的地方。
園林理景,講究以小見大,讓觀賞者在游園使也有置身于自然之中的感覺,園中建筑的尺度與庭院的尺度就要保持和諧,建筑不可過高,過大,過密,破壞了園中的自然之景,因此蘇州園林中少見尺度較大的建筑,多的是小亭,廳堂,水榭等,居住建筑的高度也不超過二層;庭院中的小橋,連廊的尺度也很有講究,意在模仿真實的外部自然風光。園林有“以石為山”一說,園中的
其他
建筑與景物就要與之相匹配,所以網師園和留園庭院中出現的尺度較小的澗與石橋也就不足為怪了。園中之景也不可過密,過滿,破壞了整個園林悠遠的意境。因此小園網師園中水面上種植尺度較小的睡蓮,而大園拙政園中水面上則種植尺度較大的荷花,只是現在拙政園中的荷花長得過于繁密茂盛,田田地鋪滿了整個水面,倒是破壞了建筑,水面,
植物
三者之間的和諧平衡感與層次的處理。
網師園中的小石橋與周圍相和諧 拙政園水面上過于繁茂的荷葉破壞了園中層次
在園林中,宅與院之間空間上的關系不僅僅是室內和室外之間的關系,它們還存在著互相過渡,互相劃分的`關系:宅可作為庭院與庭院之間的過渡,如兩個庭院之間隔一道矮墻,從中間的
月亮
門看出可以感受到空間的縱深感與層次感,沿著墻漫步,透過墻上各式各樣精致的漏窗又可看到隔壁院落中的景致,趣味性增加;宅中延伸出院子的廊道也巧妙地作為了建筑與庭院的過渡,走廊作為介于室內外之間的灰空間,是實與虛的一種過渡,避免了過高的建筑與庭院相交處的突兀之感。比如網師園中介于兩層高建筑與庭院中水面之間的一層高的走廊,它的存在使建筑與庭院之間的高差縮小,增加了層次感,從月到風來亭回望出去,整個庭院空間尺度適宜,畫面感更強。
在面積較小的園林或者局部的庭院中,拓展空間層次的方法則是“大園包小園”,此時建筑與庭院的關系更為緊密,留園中的石林小院是它的典型代表。作為一個以石峰為主體的院落,石林小院的建筑物多使用空廊敞亭及空窗,洞門和長窗等,使各個院落之間在空間和視線上互相貫通,室內外空間相互滲透聯系,在有限的面積中營造出了層次感豐富的空間效果;園中之石配上芭蕉,竹子等植物,更顯得清新雅致,靜觀動觀皆有趣味。
庭院空間與建筑室內空間相互滲透往往能營造出奇特的空間體驗,以留園入口與主體庭院之間的交通空間為例,原本較封閉的空間中插入了天窗,天井和小院,形成了室內與室外,狹窄與開闊,幽暗到明亮的空間效果,體現出了強烈的對比,加強了室內外之間在視線和光線之間的聯系;在原本完整的體量中挖出較小的院子,也限定出了更加豐富的空間,體現出空間的收放與層次,避免了人在其中行走產生過度的壓抑感和無聊感。
留園石林小院中的小庭院 留園入口處的天井空間
院與宅之間在視線上的關系也是園林中的特色之一。蘇州園林講究靜觀和動觀,所謂“以靜,動觀園,有縮地擴基之妙”。在園林中,庭院專主靜觀;小園以靜為主,以動為輔;大園相反。以靜觀園,強調可供游人駐足的觀賞點,作為園中的建筑不可不考慮這一點在視線上的關系;而動觀則強調游覽線,觀園者的行進路線就顯得尤為重要,建筑在引導流線的方面也不可忽視這一點。園林中的宅的建造,不僅不能破壞原有的自然景色,同時還要發(fā)揮“尋景”和“點景”的作用:“尋景”,即引導流線,把游園者指引到特定的駐足觀賞點;“點景”,即為游園者提供一個最好的觀景角度,同時通過題辭等點出此處景致的精妙之處。庭院理景講究突出主題,題材有水,石,花木,亭榭等。因此園林建筑在建造時,也要考慮到如何突出庭院中景的特色。比如拙政園中的三十六鴛鴦館,它的北部面向水面開敞,強調庭中的水景與親水之感,在夏秋時節(jié)可賞水中荷花,清涼避暑;南部則面向陸上的小院,院中種植山茶花,得名十八曼陀羅花館,在春秋時節(jié)可賞花聞香,溫暖舒適。一前一后,給人不同的體驗。鴛鴦館是園林建筑中一種獨特的類別,以屏風、罩、紗槅將一座大廳分為兩部,梁架一面用扁料, 一面用圓料,似兩進廳堂合并而成,其作用是南半部宜于冬、春,北半部宜于夏、秋,不同時節(jié)有不同的景致,構思精巧,令人稱奇。
園林中的建筑,在引導游人視線的方面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當人置身建筑之中時,會發(fā)現許多庭院旁的建筑都會有明顯的朝向性,并且通過對四面墻壁通透性的處理強化這一效果,從而達到對視線的引導作用。比如網師園中的濯纓水閣,小小的一個廳堂中四面墻采用了三種不同的做法:靠水面的一側全虛,背水面的一側全實,其余兩邊上虛下實。這樣做不單單是為了豐富立面上的效果,更是為了表達出水閣這一親水的主題,把人的視線引向園中的水面,閣中家具的擺放朝向也強化了這一目的。虛實變化的墻面處理同時也帶來了室內豐富的光線變化,使一個單一的空間也顯得不那么單調。
亭作為一種園林建筑中的常見形式,在宅與院的視線交流中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人云“山際安亭,水邊留礬”,在園林中亭往往被置于園中的最高處,作為俯看全園的一個駐足點。拙政園中有放眼亭和雪香云蔚亭,它們分別為園林東部和中部的制高點。放眼亭取自白居易的詩句“放眼望青山”,從亭中望出有開闊的視野,同時向北又與芙蓉榭和天泉亭形成對景。雪香云蔚亭則與遠香堂相望,在俯看全園的同時也營造出一種“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意境。
濯纓水閣中不同的立面虛實做法
宅與院的視線關系不僅僅是從宅中向院中看,從院中看宅又是另一個角度?!督侠砭八囆g》一書中提到:庭院是賞石的最理想環(huán)境,不但因為它有著合理的空間尺度,還因為能夠有房屋作為背景,門窗作為襯托。留園中的冠云峰庭院,石為庭院的主題,因此其后面的房屋高度都低于它。庭院中不僅有后部的建筑作為觀石的背景,東側的六角亭也作為冠云峰的陪襯而修建,使園中之景有石峰,草木,亭臺,小樓,層次豐富,可見園林中的建筑對風景錦上添花的作用。相似的例子還有拙政園中的小滄浪水院,跨過水面的水廊小飛虹是院中的一大特色,遠遠望去真的就像是
雨
過天晴后的一道彩虹飛躍在水面之上,增加了整體的層次感和起伏感,使園中的景致更加活潑生動。水院的主體建筑則是懸空架在水面之上,潺潺的流水從建筑下面流過,動靜結合,給人綿綿不絕之感,引人聯想。建筑的倒影映在水面之上,不知不覺之中仿佛獲得了雙倍空間的效果,增加了園林空間的開闊性,依水而建的美人靠也增添了倚欄觀景的功能,閑適安逸之情使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園林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它在內外空間布局,空間層次,理景藝術等方面都有著精巧的布置,值得我們不斷地挖掘與學習,從中吸取精華。
蘇州園林實習心得篇十一
實習結束了,對我感觸最深的是:課本上所學到的,在實際中得到了印證;而對實踐的學習,又豐富了課本所學。我們課堂所學只是知識汪洋中的冰山一角,許多東西更應該是從生活里去細細體會,慢慢摸索和積累??傊趯嵺`中,我們加深了對書本理論知識的理解,獨立思考,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得到培養(yǎng),提高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為畢業(yè)實習,畢業(yè)設計打下良好的基礎。
下面我將談一談作為一名組長的體會。我覺得作為一名組長首先應該管理好自身,再去照顧好隊友,使得整個小組團結緊湊,緊跟大部隊的步伐,不丟下任何一個人,為老師減輕負擔。在做任務方面,必須身先士卒,只有你帶頭做,隊友們就會自覺的跟著你去做,就不會出現一件事你也不想做我也不想那種現象。組長自己應該帶頭做那些難的工作,不要把難的工作留給別人,要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去做比較困難的地方,做那些困難的工作,我們的實習才能更好的進行,我們的團隊才會是一個強有力的團隊。在測量工作中,不能出了一點錯就怪這怪那,隊友之間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大家都知道“理解萬歲”,做到了這一點,我們的實習才能開心快樂的進行。另外,最重要的一點是這次實習還加深了同學彼此之間以及與老師們的師生情、同學誼。這份美好的情感已成為我個人人生道路上揮之不去的濃墨重彩的一筆。千言萬語,難說再見~!本次園林專業(yè)實習令我終生難忘!
蘇州園林實習心得篇十二
天,只能獨自乘高鐵回南京,但是總的來說,這次實習卻是收獲頗豐,大開眼界。
“雖為人做,宛自天開,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本就是中國古典園林營造的基本出發(fā)點,而園林里的山水、建筑無不寄寓著文人的情懷,取材于山野,建制于市井,將對自然山水的熱愛以及對人生的思考托付于實體的園林之中,意境之深遠著實令人贊嘆。蘇州園林更是其中的佼佼者,雖低調的隱于城市,卻難掩傳承千年的中國傳統造園藝術絢爛的光輝?!吧剿B之情趣,唐詩宋詞之意境”盡在其中,迷人的不僅是風景,最是那欲說還休,寓意悠長的詩詞題詠,禪悟真道。
回校后,回顧了蘇州園林的史料,描摹分析拙政園、留園、網師園、滄浪亭、退思園的平面和照片,經過仔細的整理和總結,得出以下幾點淺要的收獲:1.園林歷史及成因,2.園林與城市環(huán)境的關系,3.園林靈活多變的空間布局和豐富的空間組織手法,4.精妙的園林建筑藝術,5.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價值。
蘇州園林實習心得篇十三
走入拙政園放眼望去,樹木花草層層疊疊,一大片荷花池是我的最愛,特別是在夏天的時候,荷花池開滿了白的,粉的荷花,像一個個荷花仙子佇立在水中,隨著微風輕輕擺動,像在跳舞。荷花池旁有一個“香洲”,其形狀像一個石船,共有兩層,內鋪木地板,窗鑲花玻璃,我真希望這條石船有一天能開起來啊。荷花池中心有一座“荷風四面庭”,并通過曲折能看到一對對鴛鴦在水面上悠閑地游來游去,他們時而互相整理著羽毛,時而低著頭像是在竊竊私語,真是動物界的神仙眷侶啊!遠香堂位于荷花池旁,因為荷花盛開時,在這兒都能聞到花香,故此得名。拙政園一年四季都很漂亮,春天紫藤花開,夏天荷花飄香,秋天紅葉似火,冬天銀裝素裹。
我查了一些資料了解到,拙政園建于明朝正德初年,已有500多年的歷史。由王獻臣所建,其子一夜豪賭,將園子輸給徐少泉。后經幾次修繕,才形成現在的規(guī)模和特色。拙政園是中國四大園林之首,他的園林風格為典型的江南園林風格,被世界所認可。
外公常常給我講解拙政園的精妙之處,我記得他讓我從一塊藍藍的窗玻璃望出去,我驚訝地發(fā)現,外面的景色像蒙上了一層霜,好像是冬天一樣,可現在明明是夏天啊!外公還帶我走過一座鐵橋,告訴我,這座橋是西洋的東西,因為中國那時候還沒有把鐵用于造橋,這是中國和西方的文化技術的交流的見證啊。我跟著外公邊走邊聽,真是學到了不少知識呢,同時我也由衷地敬佩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我愛拙政園,我們要把中華文明古國的文化精髓一代代傳承下去。
蘇州園林實習心得篇十四
蘇州園林是中國江蘇蘇州山水園林建筑的統稱,又稱“蘇州古典園林”,以私家園林為主,起始于春秋時期吳國建都姑蘇時,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興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蘇州已有各色園林一百七十多處,現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處,對外開放的園林有十九處。在蘇州園林短暫的實習結束,為此作一簡單的實習總結報告。
大概是參觀的內容太過豐富,同樣作為四大名園之一的留園并未給我留下什么震撼,跟著隊伍進入園中,首先經過的`是較為狹長的通道,同樣是欲揚先抑的手法,出了通道才有另一番景象,留園整體給人的感覺并未有十分獨特之感,但細看下來經過老師的講解才發(fā)現其最有特色的當屬她的建筑藝術與細節(jié)的處理。印象比較深的是爬山廊轉角處的排雨水結構的處理,在技術并不發(fā)達的舊時,建造者用才智解決了問題,作為同行后輩的我頓生敬仰之感。對于水體來水的處理,這里采用了在墻角堆石,仿佛是破墻而入的山石引來了一渠清流。
藝術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它內外空間關系格外密切,并根據不同意境采取多種結合手法。建筑面對山池時,欲得湖山真意,則取消面湖的整片墻面;建筑各方面對著不同的露天空間時,就以室內窗框為畫框,室外空間作為立體畫幅引入室內。室內外空間的關系既可以建筑圍成庭院,也可以庭園包圍建筑,呈現出詩情畫意的無窮境界。對于虎丘印象最深的便是千人石與虎丘塔了。這里留下了許多傳說,或是與宗教神話有關,或是與名人奇事有關,真正的秘密大概只有這座經歷了千年變遷的虎丘知道?;⑶鹂傮w布局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建筑風格與自然景觀協調。其形式有塔、殿、橋、亭、樓、閣、墓等;年代從五代延續(xù)至當代,呈現出宋、元、明、清、民國等建筑風格。
蘇州園林實習心得篇十五
一、自信心增強了,膽量變大了。
小學教育班個人實習報告總結論點思考:這次實習,我除了正式備3節(jié)語文課,另加一堂主題班會課之外,還去代了十多節(jié)其它類型的課。只有四年級沒有去上過,其它年級都上過了,涉及英語、品德、音樂、美術、體育。通過這樣真刀真槍地上課,我的信心強了,膽量大了,去到班里都能夠比較鎮(zhèn)定和自然地上課,覺得自己有幾分像老師了。
二、熟悉了備課和上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掌握了有些教學技巧。
小學教育班個人實習報告總結綜述描述:通過上網查找資料、寫教學設計、請教指導老師、說課、試講等環(huán)節(jié),我熟悉了教學的基本步驟。而從課后和指導老師、同學的交流以及自我反思,我懂得了備課不僅要備自己的課,還要備學生的課。就是說,備課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想想“這樣上能否使學生感興趣”“這樣他們是否接受得了”。
這次上課實踐讓我懂得要想課上得下去,首先要有良好的課堂紀律做保障。而要讓一班小學生認真地安靜地聽你上課,那么老師必須把課上得精彩,上得有激情。因此,我個人還有下面三點小體會。
1、上課前,老師必須吃透課文,熟悉教學設計。然后通過說課使自己對要上的課思路清晰,這點很關鍵。只有思路清晰才能確保教學過程流暢。
小學教育班個人實習報告總結中2、上課時候,老師要表現出精神飽滿,這種積極的精神面貌能夠感染學生,也會使學生因為老師上課有激情而積極投入。
3、語文課件要做得圖文并茂,吸引學生的目光。如果學生可以邊朗讀文章,邊欣賞和內容相關的圖片,肯定能夠促使他們展開聯想和想象,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文章。另外,老師設計課件時候要把設計的問題也打上去,以便學生邊看問題邊思考。課件也要根據講課需要設計,幫助教師一看課件就知道下一步要講什么內容。
小學教育班個人實習報告總結方面的三、實習讓我懂得不管你接手一個怎樣的班,班主任都不應該對自己班感到失望厭煩,而是要相信自己的學生是行的,并適時給予表揚鼓勵,這樣才能促使形成良好的班風。
多在全班面前,多在其他老師面前,表揚自己班的優(yōu)點,這樣能夠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他們會為了做到如老師所說的那樣而加倍努力,最終班風會變得好起來。我剛開始實習那幾天,觀察了我們班的課堂情況,覺得紀律不是很好,于是就產生我們班是差班這樣的想法。我去問班主任我們班的紀律怎樣,她告訴我,其實不會很差,只要我敢管,并且管得有道理,學生會服我的。我試著轉換最初的不客觀的想法,多用心發(fā)掘我們班的優(yōu)點,并堅信我們班是很不錯的。這種心態(tài)使我能夠平和地看待學生偶爾的搗亂,以及他們的錯誤。同時不忘真心地關心大家,對我們共同努力得來的成績及時表揚。慢慢我覺得我們班很可愛,很有特點。我?guī)椭嘀魅斡柧毚蠹业难葑x比賽,并在全校比賽中獲地高年級的二等獎,我很激動很開心。
四、手工能力大有長進。
小學教育班個人實習報告總結主題思考:由于實習學校分配了幾個任務給我們,讓我們設計出版五個櫥窗的墻報,于是我們分工協作,我也要幫忙剪大字,剪圖畫,并上顏色。工作量非常大,從這份工作中,我的手工技能有和年大的提高。這對我以后當小學教師是大有益處的。
五、收獲了學生真誠的情誼。
小學教育班個人實習報告總結論證分析:我?guī)Ыo了學生有些新鮮的體驗,例如上課都精心準備了課件,他們覺得和年喜歡看。上體育課,我和學生一起踢毽子,教他們圍成一圈來踢的玩法,大家覺得新鮮又好玩,而且覺得我很厲害,懂很多,于是他們大多數都很尊重我。對于他們喜歡玩的跳大繩,我雖然沒有玩過,但也鼓起勇氣和大家一起玩。從不會玩到會跳幾次,學生覺得老師很親切,漸漸喜歡和我一起玩了。課余我還和學生打乒乓球,彼此加深了了解,也增進了感情。實習臨結束,有好多學生紛紛送禮物給我,并表現出依依不舍。在我要離校的那一天早上,有兩個學生早早來我宿舍樓下等我,就是為了送禮物給我。我很感動,覺得收獲了學生的情誼。
再來說說實習中發(fā)現的不足。
一、缺乏魄力,不敢大刀闊斧地嘗試和行動。一開始對學生不是很敢管敢抓,顯得比較軟弱。辛好我認識到。學生小學教育方面論文范文這一點。對做班主任工作是很不利的,于是我有意識地去改變。我觀察了其她老師的做法,也向班主任請教經驗。慢慢地我敢管了,對學生違反課堂紀律我也有招了。我會先警告他們,如果他們再犯,我就堅決記下來,課下再處理。
二、我上語文課缺乏緊密聯系生活。
我深知語文課是最和生活密切相關的,語文只有與生活相聯系才有生命力。但我上課時候,只顧著講課文內容,把聯系生活這回事給忘得一干二凈。課后反思我才猛地注意到,后悔自己把課上得如此枯燥。等到下次備課時,我有意識得把教學內容和生活聯系起來。這樣一來,我上課時候,充分調動了學生思考和說話的興趣,他們聯系校園里以及平時日常看的論文以及生活的見聞和感受,說得很有興致。那一節(jié)語文課我上得輕松,因為我不用講那么多了,也不用擔心學生沒有興趣聽了,而且學生聽得輕松,因為他們有話說,而且覺得語文課原來是這么貼近生活,如此生動!
三、我對學生不夠信任。
小學教育班個人實習報告總結論點方面思考:不信任他們有驚人的創(chuàng)意,不相信他們有很強的能力做好老師布置的任務。所以我事無巨細,總是親力親為。盡管每次也能夠把事情做好,但我覺得很辛苦。仔細想想,正是由于我不信任學生,沒有放手讓學生來幫忙完成班級的事務。例如,班級的勞動基地,我完全可以選好人員,然后只需要分配好他們的工作,他們就會把這件事做好的。而我卻沒有這樣,那只得自己辛苦了。從這里我懂得班主任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信任學生,把有些工作分配給學生去做。這樣既可以高效完成工作,自己又輕松,更重要是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正是給學生一個舞臺,學生會給你一個驚喜。
蘇州園林實習心得篇一
今天一大早,當我還在睡夢中的時候,就被媽媽叫醒了,因為今天要去全國四大園林之一的拙政園游玩。出了賓館后,劉叔叔已經開著車在門口等我們了。我們從昆山出發(fā)去蘇州園林只用了40分鐘。
到達拙政園時,太陽早已掛在了天空,天氣也變得炎熱起來了,售票廳已是人山人海了,劉叔叔專門為我們請了一個導游,導游很快幫我們買了票,于是我們一行六人進了拙政園。
我懷著激動無比的心情一進園,就看到滿園的綠色,好似把炎熱都擋在了門外。導游介紹說,拙政園占地78畝,是公元1509年始建的,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了。拙政園分為東、中、西三園。東區(qū)在古代是菜園。中區(qū)是主人招待客人的地方,中區(qū)還有四座亭,分別是春亭、夏亭、秋亭和冬亭。導游說,春亭周圍種滿了牡丹花,所以春天就到春亭看牡丹,夏亭賞荷花,秋亭看橘樹,冬亭賞梅花,隨著四季的變化,主人不出門就能欣賞到一年四季的景物。西區(qū)則是姑娘小姐們住的地方,也稱繡樓。拙政園里有一種竹子,俗稱“金鑲玉,”因為它的竹桿是金黃色的,還帶一點綠色,也叫黃金竹。園里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有亭、臺、樓、閣、榭。就是亭子設計成像船一樣,伴隨著水中的倒影,組成一副名揚千里的畫卷。
拙政園里的門窗,圖案設計和雕刻功夫都是工藝美術的上品。特別是窗戶,雕刻的花紋沒有一個是同樣的。隨著游客緩緩前進,窗戶里的景色也各不相同,就像幻燈片。
拙政園真美啊!美到游客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都是一副完美的畫面,讓你流連忘返。
玩了一天,也累了一天,我在心里感嘆我們祖國竟然有這么多美麗的地方,雖然我只看到了冰山一角,但我的心里仍為我們祖國感到驕傲和自豪。
蘇州園林實習心得篇二
蘇州園林作為中國古代園林的瑰寶,以其獨特的空間布局、精湛的園林技藝,一直吸引著許多游客和研究者。近日,我有幸參觀了蘇州幾個著名的園林,并深感其雅致和精妙之處。通過這次學習蘇州園林,我有了一些深入的體會和感悟。
首先,蘇州園林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蘇州園林不僅僅是一片美麗的景觀,更是一部中國園林藝術的典范。通過園林的整體布局、建筑風格和景觀點的設置,我們可以感受到中國人對自然的獨特理解和對美的追求。在蘇州園林中,水是主要的元素之一,水的曲流、水的潺潺聲仿佛將人們帶入了一個世外桃源,讓人心生寧靜。園林中的亭臺樓閣、假山、盆景等,都展示了中國古代建筑和園藝的精湛技藝。這讓我深感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讓人不禁思考這些古老園林對現代園林建設的啟示。
其次,蘇州園林教會了我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蘇州園林的一大特點就是將建筑與自然景觀有機結合,并且盡可能地保持自然的原貌。在園林中,我們看到了自然山水的變化,欣賞到了四季交替的美景,這使我深深感受到自然萬物的美妙和獨特。同時,園林中的建筑也對自然環(huán)境進行了很好的保護和利用,使得人們能夠在這個獨特的空間中與自然和諧相處。這讓我明白,只有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真正得到滿足和快樂。在以后的生活中,我會更加注重與自然互動,保護環(huán)境。
再次,蘇州園林啟示了我用心去體驗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蘇州園林苛求精細,講究細致。無論是園景的布置,還是建筑的裝飾,每一處都充滿了細節(jié)和藝術。游覽園林時,我會仔細觀察每一處細節(jié),用心感受其中的美妙。這種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細節(jié)的方式,也可以運用到我們的學習和工作中。不論是讀書、寫作,還是做項目、工作,都需要我們用心去發(fā)現其中的細節(jié),從中領悟真理和美妙。用心體驗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將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充實和有意義。
最后,蘇州園林讓我明白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一個蘇州園林的設計和建造需要許多專業(yè)人士的共同努力。如園林設計師、工程師、園林建設者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人員都得以緊密合作,才能打造出精美的園林。這使我明白,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工作中,團隊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團隊成員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同時,每一個團隊成員都應該發(fā)揮自己的專長和創(chuàng)造力,為團隊的發(fā)展做出貢獻。
通過學習蘇州園林,我深刻體會到這些古老園林背后的美和智慧。蘇州園林不僅僅是一處美麗的風景,更是一座智慧的寶庫。我將繼續(xù)努力學習,借鑒蘇州園林的精髓,將其運用到我的學習和生活中,使得我的生活更加充實和有意義。
蘇州園林實習心得篇三
今年暑假,我、媽媽、外婆、外婆的朋友和他的兩個孫子一起去蘇州旅游。我們玩了許多景點,其中蘇州園林——拙政園景色最美。
拙政園是中國四大名園之首。它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間,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被譽為“中國園林之母”。
我們買到門票之后,就進入了園林。剛進園林,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荷花和荷葉。
我們來到了“梧竹幽居”。一座小房子的周圍有許多樹,有楓樹、桃樹、柏樹。樹上枝葉茂密,檔住了小房子。不遠處,就是荷花池。它們形成了一幅美景。
我認為“小飛虹”的景色會很美,于是就拼命地尋找它。因為我看不懂那張景區(qū)地圖,所以帶著大家繞了好幾圈,走了不少本來不用走的路,弄得大家都筋疲力盡。在路上,我們看見了“荷風四面亭”。這座小亭子坐落在一座小島上,四周都是荷花池,景色可美了。
最終我找到了“小飛虹”,卻發(fā)現它只是一座拱形的、很小的橋。但我們還是拍了幾張照片,就算是對我們辛苦的回報吧。然后,我們就出園了。
在出口處,我和媽媽站在一大片花花草草等植物和大門前拍了照片,然后就出了拙政園的大門。
拙政園真美麗,那天我真開心。
蘇州園林實習心得篇四
學校組織蘇州游,我們陸續(xù)游玩了靈巖山和寶儉堂兩處景點。一路上汽車緩緩地行駛著,我們也懷著激動好奇的心情,想一睹為快靈巖山與寶儉堂的風光。
很快,我們便來到了靈巖山腳下。遙望靈巖山,一眼便看到一座高聳入云的寶塔,掩映在綠樹叢中。據說,靈巖山是有著千年歷史的佛山,這下我可來了興趣,迫不及待地開始靈巖山之旅!
進入靈巖山風景區(qū),只見有一條石頭臺階通向山上,我們便拾階而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石階兩旁那許多的樹木,還有那一座座小亭子??諝庵械教幧l(fā)著樹葉的清香和泥土的芬芳。越往上走就越吃力,便停下步伐,坐在路旁的石頭上歇息。這時,我驚訝地發(fā)現,四周的石頭奇形怪狀,有的似彎彎曲曲的蛇,有的似弓著后背的烏龜,有的似豎起耳朵的兔子……不知不覺已快到了山頂,向下俯視,只見那行駛的汽車,如同一只只螞蟻一般的渺小。
走著走著,一座高大的寺廟映入我們的眼簾。我便有些好奇,難道這個寺廟比其它寺廟別具一格。帶著這份好奇,我們跟隨老師走了進去。首先看見門口供奉著一尊佛像,佛像兩旁立著威風凜凜的四大天王。再走進去,我看見一座小巧的寶塔,那是人們投幣祈求平安的投幣寶塔,最里面是一座雄偉的大殿,內供著金碧輝煌的佛像。
繼續(xù)向西走,我們看見一個名叫玩花池的池塘,聽老師說,這個池塘,曾經是讓西施在此游玩的地方。聽了我大吃一驚,沒想到古代美女西施都曾在此。這下,我終于知道為什么靈巖山如此的有名了。
告別了靈巖山,我們迎來了古老的寶儉堂。寶儉堂又名夢園,建于宋朝,雖占地不大,但精致清雅,可謂是書香四溢。我們游覽了鳥語花香東花園,四周小橋、流水與亭臺,勾勒出一幅和諧的水墨畫,空氣十分清新,令人豁然開朗。東花園的中央有一個小池塘,里面放養(yǎng)這許多五彩斑斕的魚,可供游人閑暇時喂食玩樂。
時光轉瞬即逝,我們的蘇州游就快結束了。我有些依依不舍,因為我已經深深地沉浸這美如人間仙境的景色之中。
蘇州園林實習心得篇五
蘇州園林以其獨特的設計理念和精湛的園林藝術聞名于世。在我學習蘇州園林的過程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它的獨特魅力。蘇州園林以無閑處為設計準則,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我在游覽蘇州園林時,感受到了它帶給我的寧靜和平和。讓我有一種與自然融洽相處的感覺。
第二段:深入理解蘇州園林的設計理念。
蘇州園林的設計理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它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蘇州園林中的山水構成,假山與真山相結合,巧妙地布局,使人在游覽中仿佛到了另一個世界。其次,蘇州園林力求達到內外呼應的效果。園林中的建筑物與植物相互映襯,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種和諧統一的美感。還有它以假象代替現實,追求一種虛擬的美感。這種設計手法讓人在游覽中體驗到了一種別樣的美。
蘇州園林不僅僅是一個旅游景點,它對我而言更是一種心靈的洗滌與啟迪。蘇州園林的設計理念取之于自然,融入了古代文人的審美情趣,教會了我如何欣賞美的真諦。在游覽蘇州園林的過程中,我學會了如何用心去觀察自然的變化,感受大自然的美麗。這種體驗不僅讓我感到愉悅,也讓我更加懂得如何去欣賞生活中的點滴美好。
通過學習蘇州園林,我也得到了一些對于生活的思考。蘇州園林作為一種極致的審美形式,它使我明白了美是可以存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的。無論是一朵花開、一葉浮萍,還是一絲微風,都蘊含著美的力量。蘇州園林的設計理念告訴我,生活應該像一幅美麗的畫卷,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都應該追求一種美的境界。這種心態(tài)讓我更加開心和滿足。
通過學習蘇州園林,我收獲了很多。首先是對于自然的更深入的認識。蘇州園林的設計理念教會了我如何看待自然,如何欣賞自然的美。其次是對于生活的更加積極的態(tài)度。蘇州園林所追求的無閑處的設計理念,教會了我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尋找寧靜與平和。最后是對于美的真諦的體悟。蘇州園林的設計理念告訴我,美可以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只需要用心去感受和發(fā)現。
總結:
通過學習蘇州園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它的獨特魅力和設計理念。它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注重內外呼應的效果,并以虛擬的美感給人以別樣的體驗。蘇州園林對我的啟發(fā)和影響也是深遠的,它教會了我如何欣賞美的真諦,如何用心去觀察和體驗生活中的美好。通過學習蘇州園林,我收獲了對自然的更深入的認識、對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以及對美的真諦的體悟。學習蘇州園林是一次難忘的體驗,它讓我重新審視了生活的美好和價值。
蘇州園林實習心得篇六
蘇州園林作為中國古典建筑的代表作品,以其布局精巧聞名于世。園林之景,講究因地制宜,以人工建造為主,同時輔以對自然山水的開發(fā)和利用。正如陳從周先生在《說園》一文中所說:“空靈”二字為造園之要諦,園林的建造,意在營造一種寧靜舒適的氛圍。在這次參觀的三個園林中,網師園利用了園中的泉水,以水為中心建造,建筑之間的空隙與小院的組織布局使得在有限的空間中產生了豐富的空間體驗與光影變化,宅院雖小但趣味無窮;拙政園作為大園的典型代表,內部布局復雜,庭院風格多樣,講究框景借景,漫步其中,移步換景,仿佛置身于田園山水間;留園為賞石而建,尤其講究建筑與外部之間的關系,怪石與人造之景相得益彰。
“奠一園之體勢者,莫如堂”,建筑在園林的整體規(guī)劃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而建筑與庭院之間的關系與處理方法也是園林中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地方。
園林理景,講究以小見大,讓觀賞者在游園使也有置身于自然之中的感覺,園中建筑的尺度與庭院的尺度就要保持和諧,建筑不可過高,過大,過密,破壞了園中的自然之景,因此蘇州園林中少見尺度較大的建筑,多的是小亭,廳堂,水榭等,居住建筑的高度也不超過二層;庭院中的小橋,連廊的尺度也很有講究,意在模仿真實的外部自然風光。園林有“以石為山”一說,園中的其他建筑與景物就要與之相匹配,所以網師園和留園庭院中出現的尺度較小的澗與石橋也就不足為怪了。園中之景也不可過密,過滿,破壞了整個園林悠遠的意境。因此小園網師園中水面上種植尺度較小的睡蓮,而大園拙政園中水面上則種植尺度較大的荷花,只是現在拙政園中的荷花長得過于繁密茂盛,田田地鋪滿了整個水面,倒是破壞了建筑,水面,植物三者之間的和諧平衡感與層次的處理。
網師園中的小石橋與周圍相和諧 拙政園水面上過于繁茂的荷葉破壞了園中層次
在園林中,宅與院之間空間上的關系不僅僅是室內和室外之間的關系,它們還存在著互相過渡,互相劃分的關系:宅可作為庭院與庭院之間的過渡,如兩個庭院之間隔一道矮墻,從中間的月亮門看出可以感受到空間的縱深感與層次感,沿著墻漫步,透過墻上各式各樣精致的漏窗又可看到隔壁院落中的景致,趣味性增加;宅中延伸出院子的廊道也巧妙地作為了建筑與庭院的過渡,走廊作為介于室內外之間的灰空間,是實與虛的一種過渡,避免了過高的建筑與庭院相交處的突兀之感。比如網師園中介于兩層高建筑與庭院中水面之間的一層高的走廊,它的存在使建筑與庭院之間的高差縮小,增加了層次感,從月到風來亭回望出去,整個庭院空間尺度適宜,畫面感更強。
在面積較小的園林或者局部的庭院中,拓展空間層次的方法則是“大園包小園”,此時建筑與庭院的關系更為緊密,留園中的石林小院是它的典型代表。作為一個以石峰為主體的院落,石林小院的建筑物多使用空廊敞亭及空窗,洞門和長窗等,使各個院落之間在空間和視線上互相貫通,室內外空間相互滲透聯系,在有限的面積中營造出了層次感豐富的空間效果;園中之石配上芭蕉,竹子等植物,更顯得清新雅致,靜觀動觀皆有趣味。
庭院空間與建筑室內空間相互滲透往往能營造出奇特的空間體驗,以留園入口與主體庭院之間的交通空間為例,原本較封閉的空間中插入了天窗,天井和小院,形成了室內與室外,狹窄與開闊,幽暗到明亮的空間效果,體現出了強烈的對比,加強了室內外之間在視線和光線之間的聯系;在原本完整的體量中挖出較小的院子,也限定出了更加豐富的空間,體現出空間的收放與層次,避免了人在其中行走產生過度的壓抑感和無聊感。
留園石林小院中的小庭院 留園入口處的天井空間
院與宅之間在視線上的關系也是園林中的特色之一。蘇州園林講究靜觀和動觀,所謂“以靜,動觀園,有縮地擴基之妙”。在園林中,庭院專主靜觀;小園以靜為主,以動為輔;大園相反。以靜觀園,強調可供游人駐足的觀賞點,作為園中的建筑不可不考慮這一點在視線上的關系;而動觀則強調游覽線,觀園者的行進路線就顯得尤為重要,建筑在引導流線的方面也不可忽視這一點。園林中的宅的建造,不僅不能破壞原有的自然景色,同時還要發(fā)揮“尋景”和“點景”的作用:“尋景”,即引導流線,把游園者指引到特定的駐足觀賞點;“點景”,即為游園者提供一個最好的觀景角度,同時通過題辭等點出此處景致的精妙之處。庭院理景講究突出主題,題材有水,石,花木,亭榭等。因此園林建筑在建造時,也要考慮到如何突出庭院中景的特色。比如拙政園中的三十六鴛鴦館,它的北部面向水面開敞,強調庭中的水景與親水之感,在夏秋時節(jié)可賞水中荷花,清涼避暑;南部則面向陸上的小院,院中種植山茶花,得名十八曼陀羅花館,在春秋時節(jié)可賞花聞香,溫暖舒適。一前一后,給人不同的體驗。鴛鴦館是園林建筑中一種獨特的類別,以屏風、罩、紗槅將一座大廳分為兩部,梁架一面用扁料, 一面用圓料,似兩進廳堂合并而成,其作用是南半部宜于冬、春,北半部宜于夏、秋,不同時節(jié)有不同的景致,構思精巧,令人稱奇。
園林中的建筑,在引導游人視線的方面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當人置身建筑之中時,會發(fā)現許多庭院旁的建筑都會有明顯的朝向性,并且通過對四面墻壁通透性的處理強化這一效果,從而達到對視線的引導作用。比如網師園中的濯纓水閣,小小的一個廳堂中四面墻采用了三種不同的做法:靠水面的一側全虛,背水面的一側全實,其余兩邊上虛下實。這樣做不單單是為了豐富立面上的效果,更是為了表達出水閣這一親水的`主題,把人的視線引向園中的水面,閣中家具的擺放朝向也強化了這一目的。虛實變化的墻面處理同時也帶來了室內豐富的光線變化,使一個單一的空間也顯得不那么單調。
亭作為一種園林建筑中的常見形式,在宅與院的視線交流中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人云“山際安亭,水邊留礬”,在園林中亭往往被置于園中的最高處,作為俯看全園的一個駐足點。拙政園中有放眼亭和雪香云蔚亭,它們分別為園林東部和中部的制高點。放眼亭取自白居易的詩句“放眼望青山”,從亭中望出有開闊的視野,同時向北又與芙蓉榭和天泉亭形成對景。雪香云蔚亭則與遠香堂相望,在俯看全園的同時也營造出一種“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意境。
濯纓水閣中不同的立面虛實做法
宅與院的視線關系不僅僅是從宅中向院中看,從院中看宅又是另一個角度?!督侠砭八囆g》一書中提到:庭院是賞石的最理想環(huán)境,不但因為它有著合理的空間尺度,還因為能夠有房屋作為背景,門窗作為襯托。留園中的冠云峰庭院,石為庭院的主題,因此其后面的房屋高度都低于它。庭院中不僅有后部的建筑作為觀石的背景,東側的六角亭也作為冠云峰的陪襯而修建,使園中之景有石峰,草木,亭臺,小樓,層次豐富,可見園林中的建筑對風景錦上添花的作用。相似的例子還有拙政園中的小滄浪水院,跨過水面的水廊小飛虹是院中的一大特色,遠遠望去真的就像是雨過天晴后的一道彩虹飛躍在水面之上,增加了整體的層次感和起伏感,使園中的景致更加活潑生動。水院的主體建筑則是懸空架在水面之上,潺潺的流水從建筑下面流過,動靜結合,給人綿綿不絕之感,引人聯想。建筑的倒影映在水面之上,不知不覺之中仿佛獲得了雙倍空間的效果,增加了園林空間的開闊性,依水而建的美人靠也增添了倚欄觀景的功能,閑適安逸之情使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園林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它在內外空間布局,空間層次,理景藝術等方面都有著精巧的布置,值得我們不斷地挖掘與學習,從中吸取精華。
蘇州園林實習心得篇七
蘇州園林作為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杰作,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內涵。學習蘇州園林不僅能夠領略其獨特的美學魅力,還能夠啟發(fā)人們對自然和人文的思考。在我走進蘇州園林的旅程中,我不斷領略到了園林藝術的深度和智慧,對此我有著深刻的體會。以下將從意境的打造、空間的利用、文化的傳承、人文的關懷和生態(tài)的呵護五個方面來分享我的心得體會。
首先,蘇州園林在意境的打造上讓我深受啟發(fā)。蘇州園林注重通過布局、景觀、建筑等多個方面來創(chuàng)造出一種獨特的意境。例如,拙政園通過合理的植被設置和水汀的設置,使游客在游覽中不斷產生出生活在自然環(huán)境中的錯覺。這種獨特的意境打造讓我意識到了園林的魅力不僅在于其美麗的外表,更在于它所傳達出的情感和情緒。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我也會注重通過細節(jié)的調整和布置來創(chuàng)造出一種獨特的氛圍和意境,讓人們在其中能夠獲得某種情感的共鳴和啟發(fā)。
其次,在空間的利用上,蘇州園林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比于其他的園林,蘇州園林在有限的空間中發(fā)揮了最大的效益。例如,拙政園利用小型洞天、彎曲水流以及小橋等元素,營造出錯層有致的空間感。這種空間設計讓我意識到了在有限的條件下,通過巧妙的設計和布局可以創(chuàng)造出豐富多樣的景觀和體驗。這對于我之后在規(guī)劃和設計工作中會有很大的借鑒和啟示。
第三,在文化的傳承上,蘇州園林給我留下了深刻的感受。蘇州園林不僅僅是美的堆砌和技藝的展示,更是文化傳統的延續(xù)和演繹。例如,留園作為蘇州園林的代表之一,通過巧妙地使用詩詞、典故和傳統的建筑元素,成功地傳達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通過學習蘇州園林,我明白了文化傳承對于園林藝術的重要性,同時也會更加珍惜和繼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
第四,在人文的關懷上,蘇州園林讓我感受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蘇州園林不僅僅是一座美麗的園林,更是一種對于人類和自然關系的探索和反思。例如,拙政園中的錦葵園通過種植各種葵花,提醒人們珍惜和保護自然生態(tài)。這種人文關懷讓我明白了園林不僅僅是供人游覽和欣賞的,更是一種對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和探索。我會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通過環(huán)保節(jié)能、綠色出行等方式來減少對自然環(huán)境的破壞。
最后,在生態(tài)的呵護上,蘇州園林給我展示了一種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方式。蘇州園林注重保護自然環(huán)境,通過人工修建的湖泉和汀、單立山、大石子、多種植被等方式,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具有生態(tài)功能的環(huán)境。通過學習蘇州園林,我明白了美的背后需要有生態(tài)的支撐,任何對美的破壞都是對自然環(huán)境的破壞。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我會注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積極參與環(huán)?;顒?,為美麗的家園貢獻一份力量。
在學習蘇州園林的過程中,我領略到了其獨特的美學魅力和文化內涵。通過蘇州園林藝術的啟發(fā),我對園林的意境打造、空間的利用、文化的傳承、人文的關懷和生態(tài)的呵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這些體會將在我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讓我能夠更好地去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保護美。
蘇州園林實習心得篇八
今天一大早,當我還在睡夢中的時候,就被媽媽叫醒了,因為今天要去全國四大園林之一的拙政園游玩。出了賓館后,劉叔叔已經開著車在門口等我們了。我們從昆山出發(fā)去蘇州園林只用了40分鐘。
到達拙政園時,太陽早已掛在了天空,天氣也變得炎熱起來了,售票廳已是人山人海了,劉叔叔專門為我們請了一個導游,導游很快幫我們買了票,于是我們一行六人進了拙政園。
我懷著激動無比的心情一進園,就看到滿園的綠色,好似把炎熱都擋在了門外。導游介紹說,拙政園占地78畝,是公元1509年始建的,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了。拙政園分為東、中、西三園。東區(qū)在古代是菜園。中區(qū)是主人招待客人的地方,中區(qū)還有四座亭,分別是春亭、夏亭、秋亭和冬亭。導游說,春亭周圍種滿了牡丹花,所以春天就到春亭看牡丹,夏亭賞荷花,秋亭看橘樹,冬亭賞梅花,隨著四季的變化,主人不出門就能欣賞到一年四季的景物。西區(qū)則是姑娘小姐們住的地方,也稱繡樓。拙政園里有一種竹子,俗稱“金鑲玉,”因為它的竹桿是金黃色的,還帶一點綠色,也叫黃金竹。園里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有亭、臺、樓、閣、榭。就是亭子設計成像船一樣,伴隨著水中的倒影,組成一副名揚千里的畫卷。
拙政園里的門窗,圖案設計和雕刻功夫都是工藝美術的上品。特別是窗戶,雕刻的花紋沒有一個是同樣的。隨著游客緩緩前進,窗戶里的景色也各不相同,就像幻燈片。
拙政園真美啊!美到游客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都是一副完美的畫面,讓你流連忘返。
玩了一天,也累了一天,我在心里感嘆我們祖國竟然有這么多美麗的地方,雖然我只看到了冰山一角,但我的心里仍為我們祖國感到驕傲和自豪。
今年暑假,我和媽媽、姐姐、小姨一家一起去蘇州旅游,我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高興和激動。
蘇州是一座歷史的文化名城,園林遍布古城內外。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敝f。這次暑假來蘇州也就是慕名而來的。今天我們來到蘇州最大的古典園林,經典代表作品——拙政園。聽導游解說:“占地78畝,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蔽移炔患按刈哌M拙政園的坊形大門到處觀看,哇!果然名不虛傳,假山、亭子、小橋流水、柳樹、池塘的荷花等,這里的美景跟仙境似的。
我們走進園內,看到地上有個與眾不同之處,用鵝卵石拼成的花樣,非常好看,導游說踩著了就有錢花,說的我們都開心的踩了起來。在園中有一個池塘,池塘,池中央有一個小塔,傳說就是他鎮(zhèn)住了池里的妖怪。園里的長廊就仿佛一條長龍威風凜凜,名震四海。在長廊旁邊,有塊不規(guī)則的大石頭名叫“滿載而歸”,它是鎮(zhèn)園之寶。
人間仙境——拙政園,讓人仿佛走進了連錦不絕的畫卷,不愧是四大名園之一。
蘇州園林實習心得篇九
蘇州給人們到來的感覺是淡雅的,那里的古街、小巷、小橋、流水古舊而迷離,形成了一副淡雅的水墨畫,讓人感到心曠神怡。除了這些,蘇州還保存著完好的蘇州園林。
“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可想而知,蘇州園林有多美。我們去了中國的“四大名園”之一拙政園,她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被稱為江南古典園林之母。一進院,滿眼便是綠色和隨處可見的假山和池沼,池沼里養(yǎng)著金魚或各色鯉魚,夏秋季節(jié)荷花或睡蓮開放,沿著鵝軟石鋪成的小路一直往里面走,你必然會注意到花墻和廊子,花墻是磚砌的,有各式鏤空圖案,廊子很多,因為有廊子界著,層次就多了,景致就見得深了。除了花墻和廊子你還會發(fā)現各式的亭子,各亭子之間是不對稱的,與假山池沼錯落有致,無論你站在哪個點上看,眼前總是一副完美的圖畫。院子里的樹也是其它地方不多見的,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顆豎立在青石板上的“搖錢樹”,又叫它“沒心沒肺”,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這棵樹沒有中間樹干只有樹皮,中間有一個大窟窿,能夠容下三四個小孩。
蘇州園林是一個非常值得游玩的地方,有機會我一定還會再次重游。
蘇州園林實習心得篇十
蘇州園林作為中國古典建筑的代表作品,以其布局精巧聞名于世。園林之景,講究因地制宜,以人工建造為主,同時輔以對自然山水的開發(fā)和利用。正如陳從周先生在《說園》一文中所說:“空靈”二字為造園之要諦,園林的建造,意在營造一種寧靜舒適的氛圍。在這次參觀的三個園林中,網師園利用了園中的泉水,以水為中心建造,建筑之間的空隙與小院的組織布局使得在有限的空間中產生了豐富的空間體驗與光影變化,宅院雖小但趣味無窮;拙政園作為大園的典型代表,內部布局復雜,庭院風格多樣,講究框景借景,漫步其中,移步換景,仿佛置身于田園山水間;留園為賞石而建,尤其講究建筑與外部之間的關系,怪石與人造之景相得益彰。
“奠一園之體勢者,莫如堂”,建筑在園林的整體規(guī)劃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而建筑與庭院之間的關系與處理方法也是園林中值得我們借鑒和
學習
的地方。
園林理景,講究以小見大,讓觀賞者在游園使也有置身于自然之中的感覺,園中建筑的尺度與庭院的尺度就要保持和諧,建筑不可過高,過大,過密,破壞了園中的自然之景,因此蘇州園林中少見尺度較大的建筑,多的是小亭,廳堂,水榭等,居住建筑的高度也不超過二層;庭院中的小橋,連廊的尺度也很有講究,意在模仿真實的外部自然風光。園林有“以石為山”一說,園中的
其他
建筑與景物就要與之相匹配,所以網師園和留園庭院中出現的尺度較小的澗與石橋也就不足為怪了。園中之景也不可過密,過滿,破壞了整個園林悠遠的意境。因此小園網師園中水面上種植尺度較小的睡蓮,而大園拙政園中水面上則種植尺度較大的荷花,只是現在拙政園中的荷花長得過于繁密茂盛,田田地鋪滿了整個水面,倒是破壞了建筑,水面,
植物
三者之間的和諧平衡感與層次的處理。
網師園中的小石橋與周圍相和諧 拙政園水面上過于繁茂的荷葉破壞了園中層次
在園林中,宅與院之間空間上的關系不僅僅是室內和室外之間的關系,它們還存在著互相過渡,互相劃分的`關系:宅可作為庭院與庭院之間的過渡,如兩個庭院之間隔一道矮墻,從中間的
月亮
門看出可以感受到空間的縱深感與層次感,沿著墻漫步,透過墻上各式各樣精致的漏窗又可看到隔壁院落中的景致,趣味性增加;宅中延伸出院子的廊道也巧妙地作為了建筑與庭院的過渡,走廊作為介于室內外之間的灰空間,是實與虛的一種過渡,避免了過高的建筑與庭院相交處的突兀之感。比如網師園中介于兩層高建筑與庭院中水面之間的一層高的走廊,它的存在使建筑與庭院之間的高差縮小,增加了層次感,從月到風來亭回望出去,整個庭院空間尺度適宜,畫面感更強。
在面積較小的園林或者局部的庭院中,拓展空間層次的方法則是“大園包小園”,此時建筑與庭院的關系更為緊密,留園中的石林小院是它的典型代表。作為一個以石峰為主體的院落,石林小院的建筑物多使用空廊敞亭及空窗,洞門和長窗等,使各個院落之間在空間和視線上互相貫通,室內外空間相互滲透聯系,在有限的面積中營造出了層次感豐富的空間效果;園中之石配上芭蕉,竹子等植物,更顯得清新雅致,靜觀動觀皆有趣味。
庭院空間與建筑室內空間相互滲透往往能營造出奇特的空間體驗,以留園入口與主體庭院之間的交通空間為例,原本較封閉的空間中插入了天窗,天井和小院,形成了室內與室外,狹窄與開闊,幽暗到明亮的空間效果,體現出了強烈的對比,加強了室內外之間在視線和光線之間的聯系;在原本完整的體量中挖出較小的院子,也限定出了更加豐富的空間,體現出空間的收放與層次,避免了人在其中行走產生過度的壓抑感和無聊感。
留園石林小院中的小庭院 留園入口處的天井空間
院與宅之間在視線上的關系也是園林中的特色之一。蘇州園林講究靜觀和動觀,所謂“以靜,動觀園,有縮地擴基之妙”。在園林中,庭院專主靜觀;小園以靜為主,以動為輔;大園相反。以靜觀園,強調可供游人駐足的觀賞點,作為園中的建筑不可不考慮這一點在視線上的關系;而動觀則強調游覽線,觀園者的行進路線就顯得尤為重要,建筑在引導流線的方面也不可忽視這一點。園林中的宅的建造,不僅不能破壞原有的自然景色,同時還要發(fā)揮“尋景”和“點景”的作用:“尋景”,即引導流線,把游園者指引到特定的駐足觀賞點;“點景”,即為游園者提供一個最好的觀景角度,同時通過題辭等點出此處景致的精妙之處。庭院理景講究突出主題,題材有水,石,花木,亭榭等。因此園林建筑在建造時,也要考慮到如何突出庭院中景的特色。比如拙政園中的三十六鴛鴦館,它的北部面向水面開敞,強調庭中的水景與親水之感,在夏秋時節(jié)可賞水中荷花,清涼避暑;南部則面向陸上的小院,院中種植山茶花,得名十八曼陀羅花館,在春秋時節(jié)可賞花聞香,溫暖舒適。一前一后,給人不同的體驗。鴛鴦館是園林建筑中一種獨特的類別,以屏風、罩、紗槅將一座大廳分為兩部,梁架一面用扁料, 一面用圓料,似兩進廳堂合并而成,其作用是南半部宜于冬、春,北半部宜于夏、秋,不同時節(jié)有不同的景致,構思精巧,令人稱奇。
園林中的建筑,在引導游人視線的方面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當人置身建筑之中時,會發(fā)現許多庭院旁的建筑都會有明顯的朝向性,并且通過對四面墻壁通透性的處理強化這一效果,從而達到對視線的引導作用。比如網師園中的濯纓水閣,小小的一個廳堂中四面墻采用了三種不同的做法:靠水面的一側全虛,背水面的一側全實,其余兩邊上虛下實。這樣做不單單是為了豐富立面上的效果,更是為了表達出水閣這一親水的主題,把人的視線引向園中的水面,閣中家具的擺放朝向也強化了這一目的。虛實變化的墻面處理同時也帶來了室內豐富的光線變化,使一個單一的空間也顯得不那么單調。
亭作為一種園林建筑中的常見形式,在宅與院的視線交流中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人云“山際安亭,水邊留礬”,在園林中亭往往被置于園中的最高處,作為俯看全園的一個駐足點。拙政園中有放眼亭和雪香云蔚亭,它們分別為園林東部和中部的制高點。放眼亭取自白居易的詩句“放眼望青山”,從亭中望出有開闊的視野,同時向北又與芙蓉榭和天泉亭形成對景。雪香云蔚亭則與遠香堂相望,在俯看全園的同時也營造出一種“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意境。
濯纓水閣中不同的立面虛實做法
宅與院的視線關系不僅僅是從宅中向院中看,從院中看宅又是另一個角度?!督侠砭八囆g》一書中提到:庭院是賞石的最理想環(huán)境,不但因為它有著合理的空間尺度,還因為能夠有房屋作為背景,門窗作為襯托。留園中的冠云峰庭院,石為庭院的主題,因此其后面的房屋高度都低于它。庭院中不僅有后部的建筑作為觀石的背景,東側的六角亭也作為冠云峰的陪襯而修建,使園中之景有石峰,草木,亭臺,小樓,層次豐富,可見園林中的建筑對風景錦上添花的作用。相似的例子還有拙政園中的小滄浪水院,跨過水面的水廊小飛虹是院中的一大特色,遠遠望去真的就像是
雨
過天晴后的一道彩虹飛躍在水面之上,增加了整體的層次感和起伏感,使園中的景致更加活潑生動。水院的主體建筑則是懸空架在水面之上,潺潺的流水從建筑下面流過,動靜結合,給人綿綿不絕之感,引人聯想。建筑的倒影映在水面之上,不知不覺之中仿佛獲得了雙倍空間的效果,增加了園林空間的開闊性,依水而建的美人靠也增添了倚欄觀景的功能,閑適安逸之情使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園林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它在內外空間布局,空間層次,理景藝術等方面都有著精巧的布置,值得我們不斷地挖掘與學習,從中吸取精華。
蘇州園林實習心得篇十一
實習結束了,對我感觸最深的是:課本上所學到的,在實際中得到了印證;而對實踐的學習,又豐富了課本所學。我們課堂所學只是知識汪洋中的冰山一角,許多東西更應該是從生活里去細細體會,慢慢摸索和積累??傊趯嵺`中,我們加深了對書本理論知識的理解,獨立思考,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得到培養(yǎng),提高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為畢業(yè)實習,畢業(yè)設計打下良好的基礎。
下面我將談一談作為一名組長的體會。我覺得作為一名組長首先應該管理好自身,再去照顧好隊友,使得整個小組團結緊湊,緊跟大部隊的步伐,不丟下任何一個人,為老師減輕負擔。在做任務方面,必須身先士卒,只有你帶頭做,隊友們就會自覺的跟著你去做,就不會出現一件事你也不想做我也不想那種現象。組長自己應該帶頭做那些難的工作,不要把難的工作留給別人,要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去做比較困難的地方,做那些困難的工作,我們的實習才能更好的進行,我們的團隊才會是一個強有力的團隊。在測量工作中,不能出了一點錯就怪這怪那,隊友之間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大家都知道“理解萬歲”,做到了這一點,我們的實習才能開心快樂的進行。另外,最重要的一點是這次實習還加深了同學彼此之間以及與老師們的師生情、同學誼。這份美好的情感已成為我個人人生道路上揮之不去的濃墨重彩的一筆。千言萬語,難說再見~!本次園林專業(yè)實習令我終生難忘!
蘇州園林實習心得篇十二
天,只能獨自乘高鐵回南京,但是總的來說,這次實習卻是收獲頗豐,大開眼界。
“雖為人做,宛自天開,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本就是中國古典園林營造的基本出發(fā)點,而園林里的山水、建筑無不寄寓著文人的情懷,取材于山野,建制于市井,將對自然山水的熱愛以及對人生的思考托付于實體的園林之中,意境之深遠著實令人贊嘆。蘇州園林更是其中的佼佼者,雖低調的隱于城市,卻難掩傳承千年的中國傳統造園藝術絢爛的光輝?!吧剿B之情趣,唐詩宋詞之意境”盡在其中,迷人的不僅是風景,最是那欲說還休,寓意悠長的詩詞題詠,禪悟真道。
回校后,回顧了蘇州園林的史料,描摹分析拙政園、留園、網師園、滄浪亭、退思園的平面和照片,經過仔細的整理和總結,得出以下幾點淺要的收獲:1.園林歷史及成因,2.園林與城市環(huán)境的關系,3.園林靈活多變的空間布局和豐富的空間組織手法,4.精妙的園林建筑藝術,5.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價值。
蘇州園林實習心得篇十三
走入拙政園放眼望去,樹木花草層層疊疊,一大片荷花池是我的最愛,特別是在夏天的時候,荷花池開滿了白的,粉的荷花,像一個個荷花仙子佇立在水中,隨著微風輕輕擺動,像在跳舞。荷花池旁有一個“香洲”,其形狀像一個石船,共有兩層,內鋪木地板,窗鑲花玻璃,我真希望這條石船有一天能開起來啊。荷花池中心有一座“荷風四面庭”,并通過曲折能看到一對對鴛鴦在水面上悠閑地游來游去,他們時而互相整理著羽毛,時而低著頭像是在竊竊私語,真是動物界的神仙眷侶啊!遠香堂位于荷花池旁,因為荷花盛開時,在這兒都能聞到花香,故此得名。拙政園一年四季都很漂亮,春天紫藤花開,夏天荷花飄香,秋天紅葉似火,冬天銀裝素裹。
我查了一些資料了解到,拙政園建于明朝正德初年,已有500多年的歷史。由王獻臣所建,其子一夜豪賭,將園子輸給徐少泉。后經幾次修繕,才形成現在的規(guī)模和特色。拙政園是中國四大園林之首,他的園林風格為典型的江南園林風格,被世界所認可。
外公常常給我講解拙政園的精妙之處,我記得他讓我從一塊藍藍的窗玻璃望出去,我驚訝地發(fā)現,外面的景色像蒙上了一層霜,好像是冬天一樣,可現在明明是夏天啊!外公還帶我走過一座鐵橋,告訴我,這座橋是西洋的東西,因為中國那時候還沒有把鐵用于造橋,這是中國和西方的文化技術的交流的見證啊。我跟著外公邊走邊聽,真是學到了不少知識呢,同時我也由衷地敬佩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我愛拙政園,我們要把中華文明古國的文化精髓一代代傳承下去。
蘇州園林實習心得篇十四
蘇州園林是中國江蘇蘇州山水園林建筑的統稱,又稱“蘇州古典園林”,以私家園林為主,起始于春秋時期吳國建都姑蘇時,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興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蘇州已有各色園林一百七十多處,現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處,對外開放的園林有十九處。在蘇州園林短暫的實習結束,為此作一簡單的實習總結報告。
大概是參觀的內容太過豐富,同樣作為四大名園之一的留園并未給我留下什么震撼,跟著隊伍進入園中,首先經過的`是較為狹長的通道,同樣是欲揚先抑的手法,出了通道才有另一番景象,留園整體給人的感覺并未有十分獨特之感,但細看下來經過老師的講解才發(fā)現其最有特色的當屬她的建筑藝術與細節(jié)的處理。印象比較深的是爬山廊轉角處的排雨水結構的處理,在技術并不發(fā)達的舊時,建造者用才智解決了問題,作為同行后輩的我頓生敬仰之感。對于水體來水的處理,這里采用了在墻角堆石,仿佛是破墻而入的山石引來了一渠清流。
藝術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它內外空間關系格外密切,并根據不同意境采取多種結合手法。建筑面對山池時,欲得湖山真意,則取消面湖的整片墻面;建筑各方面對著不同的露天空間時,就以室內窗框為畫框,室外空間作為立體畫幅引入室內。室內外空間的關系既可以建筑圍成庭院,也可以庭園包圍建筑,呈現出詩情畫意的無窮境界。對于虎丘印象最深的便是千人石與虎丘塔了。這里留下了許多傳說,或是與宗教神話有關,或是與名人奇事有關,真正的秘密大概只有這座經歷了千年變遷的虎丘知道?;⑶鹂傮w布局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建筑風格與自然景觀協調。其形式有塔、殿、橋、亭、樓、閣、墓等;年代從五代延續(xù)至當代,呈現出宋、元、明、清、民國等建筑風格。
蘇州園林實習心得篇十五
一、自信心增強了,膽量變大了。
小學教育班個人實習報告總結論點思考:這次實習,我除了正式備3節(jié)語文課,另加一堂主題班會課之外,還去代了十多節(jié)其它類型的課。只有四年級沒有去上過,其它年級都上過了,涉及英語、品德、音樂、美術、體育。通過這樣真刀真槍地上課,我的信心強了,膽量大了,去到班里都能夠比較鎮(zhèn)定和自然地上課,覺得自己有幾分像老師了。
二、熟悉了備課和上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掌握了有些教學技巧。
小學教育班個人實習報告總結綜述描述:通過上網查找資料、寫教學設計、請教指導老師、說課、試講等環(huán)節(jié),我熟悉了教學的基本步驟。而從課后和指導老師、同學的交流以及自我反思,我懂得了備課不僅要備自己的課,還要備學生的課。就是說,備課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想想“這樣上能否使學生感興趣”“這樣他們是否接受得了”。
這次上課實踐讓我懂得要想課上得下去,首先要有良好的課堂紀律做保障。而要讓一班小學生認真地安靜地聽你上課,那么老師必須把課上得精彩,上得有激情。因此,我個人還有下面三點小體會。
1、上課前,老師必須吃透課文,熟悉教學設計。然后通過說課使自己對要上的課思路清晰,這點很關鍵。只有思路清晰才能確保教學過程流暢。
小學教育班個人實習報告總結中2、上課時候,老師要表現出精神飽滿,這種積極的精神面貌能夠感染學生,也會使學生因為老師上課有激情而積極投入。
3、語文課件要做得圖文并茂,吸引學生的目光。如果學生可以邊朗讀文章,邊欣賞和內容相關的圖片,肯定能夠促使他們展開聯想和想象,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文章。另外,老師設計課件時候要把設計的問題也打上去,以便學生邊看問題邊思考。課件也要根據講課需要設計,幫助教師一看課件就知道下一步要講什么內容。
小學教育班個人實習報告總結方面的三、實習讓我懂得不管你接手一個怎樣的班,班主任都不應該對自己班感到失望厭煩,而是要相信自己的學生是行的,并適時給予表揚鼓勵,這樣才能促使形成良好的班風。
多在全班面前,多在其他老師面前,表揚自己班的優(yōu)點,這樣能夠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他們會為了做到如老師所說的那樣而加倍努力,最終班風會變得好起來。我剛開始實習那幾天,觀察了我們班的課堂情況,覺得紀律不是很好,于是就產生我們班是差班這樣的想法。我去問班主任我們班的紀律怎樣,她告訴我,其實不會很差,只要我敢管,并且管得有道理,學生會服我的。我試著轉換最初的不客觀的想法,多用心發(fā)掘我們班的優(yōu)點,并堅信我們班是很不錯的。這種心態(tài)使我能夠平和地看待學生偶爾的搗亂,以及他們的錯誤。同時不忘真心地關心大家,對我們共同努力得來的成績及時表揚。慢慢我覺得我們班很可愛,很有特點。我?guī)椭嘀魅斡柧毚蠹业难葑x比賽,并在全校比賽中獲地高年級的二等獎,我很激動很開心。
四、手工能力大有長進。
小學教育班個人實習報告總結主題思考:由于實習學校分配了幾個任務給我們,讓我們設計出版五個櫥窗的墻報,于是我們分工協作,我也要幫忙剪大字,剪圖畫,并上顏色。工作量非常大,從這份工作中,我的手工技能有和年大的提高。這對我以后當小學教師是大有益處的。
五、收獲了學生真誠的情誼。
小學教育班個人實習報告總結論證分析:我?guī)Ыo了學生有些新鮮的體驗,例如上課都精心準備了課件,他們覺得和年喜歡看。上體育課,我和學生一起踢毽子,教他們圍成一圈來踢的玩法,大家覺得新鮮又好玩,而且覺得我很厲害,懂很多,于是他們大多數都很尊重我。對于他們喜歡玩的跳大繩,我雖然沒有玩過,但也鼓起勇氣和大家一起玩。從不會玩到會跳幾次,學生覺得老師很親切,漸漸喜歡和我一起玩了。課余我還和學生打乒乓球,彼此加深了了解,也增進了感情。實習臨結束,有好多學生紛紛送禮物給我,并表現出依依不舍。在我要離校的那一天早上,有兩個學生早早來我宿舍樓下等我,就是為了送禮物給我。我很感動,覺得收獲了學生的情誼。
再來說說實習中發(fā)現的不足。
一、缺乏魄力,不敢大刀闊斧地嘗試和行動。一開始對學生不是很敢管敢抓,顯得比較軟弱。辛好我認識到。學生小學教育方面論文范文這一點。對做班主任工作是很不利的,于是我有意識地去改變。我觀察了其她老師的做法,也向班主任請教經驗。慢慢地我敢管了,對學生違反課堂紀律我也有招了。我會先警告他們,如果他們再犯,我就堅決記下來,課下再處理。
二、我上語文課缺乏緊密聯系生活。
我深知語文課是最和生活密切相關的,語文只有與生活相聯系才有生命力。但我上課時候,只顧著講課文內容,把聯系生活這回事給忘得一干二凈。課后反思我才猛地注意到,后悔自己把課上得如此枯燥。等到下次備課時,我有意識得把教學內容和生活聯系起來。這樣一來,我上課時候,充分調動了學生思考和說話的興趣,他們聯系校園里以及平時日常看的論文以及生活的見聞和感受,說得很有興致。那一節(jié)語文課我上得輕松,因為我不用講那么多了,也不用擔心學生沒有興趣聽了,而且學生聽得輕松,因為他們有話說,而且覺得語文課原來是這么貼近生活,如此生動!
三、我對學生不夠信任。
小學教育班個人實習報告總結論點方面思考:不信任他們有驚人的創(chuàng)意,不相信他們有很強的能力做好老師布置的任務。所以我事無巨細,總是親力親為。盡管每次也能夠把事情做好,但我覺得很辛苦。仔細想想,正是由于我不信任學生,沒有放手讓學生來幫忙完成班級的事務。例如,班級的勞動基地,我完全可以選好人員,然后只需要分配好他們的工作,他們就會把這件事做好的。而我卻沒有這樣,那只得自己辛苦了。從這里我懂得班主任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信任學生,把有些工作分配給學生去做。這樣既可以高效完成工作,自己又輕松,更重要是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正是給學生一個舞臺,學生會給你一個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