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備課工作的重要成果,也是教師教學過程的有力支撐。在設計教案時,教師應合理安排教學時間,注意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和緊湊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僅供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確定起跑線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一
使學生知道對于同樣的數(shù)據(jù)可以有多種分析的方法,能根據(jù)需要選擇合適的統(tǒng)計圖,直觀、有效地描述數(shù)據(jù),進一步發(fā)展數(shù)據(jù)分析觀念。
教學重點了解不同統(tǒng)計圖的特點,合理選擇用不同統(tǒng)計圖來未表述。
教學難點熟練掌握不同統(tǒng)計圖的特點。
我們已經(jīng)學過哪些統(tǒng)計圖,它們各有什么特點?
名稱優(yōu)點
條形統(tǒng)計圖能清楚地看出數(shù)量的多少
折線統(tǒng)計圖不僅可以反映數(shù)量的多少,還能看出數(shù)量增減變化趨勢
扇形統(tǒng)計圖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下面幾組數(shù)據(jù)分別選用哪種統(tǒng)計圖表示更合適?
(1)綠蔭小學xxxx-xxxx年校園內(nèi)樹木總量變化情況統(tǒng)計表。
(2)xxxx年綠蔭小學校園內(nèi)各種樹木所占百分比情況統(tǒng)計表。
(3)xxxx年綠蔭小學校園內(nèi)各種樹木數(shù)量統(tǒng)計表。
第(1)小題
(1)綠蔭小學xxxx-xxxx年校園內(nèi)樹木總量變化情況統(tǒng)計表。
綠蔭小學xxxx-xxxx年校園內(nèi)
樹木總量變化情況統(tǒng)計圖
第(2)小題
(2)xxxx年綠蔭小學校園內(nèi)各種樹木所占百分比情況統(tǒng)計表。
這題給出了各種樹木占樹木總量的百分比,用條形統(tǒng)計圖和扇形統(tǒng)計圖都可以表示出這些信息。但用扇形統(tǒng)計圖更能直觀地看出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系。
第(3)小題
(3)xxxx年綠蔭小學校園內(nèi)各種樹木數(shù)量統(tǒng)計表。
這題給出了各種樹木的數(shù)量,只能用條形統(tǒng)計圖來表示。為什么不能用其他的統(tǒng)計圖?
1、在林業(yè)科學里,通常根據(jù)喬木生長期的長短將喬木分成不同的類型。
下面是我國喬木林各齡組的面積構成情況。
以上信息可以用什么統(tǒng)計圖描述?哪種更直觀些?
2、完成教科書第99頁“做一做”
3、完成練習二十一第5、6、7、8題
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應該注意些什么?
確定起跑線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分數(shù)乘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解決分數(shù)連乘的簡單實際問題,拓展分數(shù)乘法意義的理解。
2.能力目標:
使學生經(jīng)歷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進一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分析的能力。
3.情感目標:
感受數(shù)學知識和方法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能正確計算分數(shù)連乘的計算。
教學難點:
能用分數(shù)連乘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教學光盤。
第五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下面每個條件分別是以誰為單位“1”的。
23
a是b的3b是c的5
口答,說說可以列成什么數(shù)量關系?
2.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有關分數(shù)乘法新的內(nèi)容。
板書課題:分數(shù)連乘。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6。
(1)理解題意。
83
二班做的朵數(shù)和誰有關?
(2)畫圖分析。
畫一條線段表示一班所做綢花的朵數(shù)。
可以怎樣表示二班做的綢花朵數(shù)?
怎樣表示三班做的綢花朵數(shù)呢?
(3)討論方法。
要去三班做了多少朵,要先算什么呢?怎樣算?
討論交流,匯報方法。
2.完成練一練。
獨立完成計算,展示作業(yè)。
說說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九第6題。
獨立完成,集體核對。
2.完成第7題。
3.完成第8、9題。
理解題意,弄清解決每一個問題時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列式解答。
四、課堂小結
今天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你對自己的表現(xiàn)滿意嗎?
確定起跑線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三
學生已經(jīng)有了對周長的認識,只是研究圓的周長需要探索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那么,對于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這個倍數(shù)關系,學生通過測量、計算是能發(fā)現(xiàn)的,然后再根據(jù)這一倍數(shù)關系推導出周長的計算方法。教學時,關鍵是引導學生能發(fā)現(xiàn)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的倍數(shù)關系。
1.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并能正確的進行簡單的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及動手操作能力。
3.領會事物之間是聯(lián)系和發(fā)展的辯證唯物主義觀念以及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的辨證思維方法。
4.結合圓周率的學習,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推導并總結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深入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備注:
活動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起猜想:認識圓的周長
(一)激發(fā)興趣
(二)認識圓的周長
1.回憶正方形周長:
小黃狗跑的路程實際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長?
2.認識圓的周長:
那小灰狗所跑的路程呢?圓的周長又指的是什么意思?
每個同學的桌上都有一元硬幣、茶葉筒、易拉罐等物品,從這些物體
中找出一個圓形來,互相指一指這些圓的周長。
(三)討論正方形周長與其邊長的關系
1.我們要想對這兩個路程的長度進行比較,實際上需要知道什么?
2.怎樣才能知道這個正方形的周長?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3.那也就是說,正方形的周長和它的哪部分有關系?正方形的周長總
是邊長的幾倍?
(四)討論圓周長的測量方法
1.討論方法:剛才我們已經(jīng)解決了正方形周長的問題,而圓的周長呢?
2.反饋:(基本情況)
(1)滾動--把實物圓沿直尺滾動一周;
(2)纏繞--用綢帶纏繞實物圓一周并打開;
(3)折疊--把圓形紙片對折幾次,再進行測量和計算;
(4)初步明確運用各種方法進行測量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3.小結各種測量方法:(板書)轉(zhuǎn)化
曲直
4.創(chuàng)設沖突,體會測量的局限性
5.明確課題:
今天這堂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圓周長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
(五)合理猜想,強化主體:
1.請同學們想一想,正方形的周長和它的邊長有關系,而且總是邊長的4倍,所以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我們能不能像求正方形周長那樣找到求圓周長的一般方法呢?小組討論并反饋。
2.正方形的周長與它的邊長有關,你認為圓的周長與它的什么有關?
向大家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3.正方形的周長總是邊長的4倍,再看這幅圖,
猜猜看,圓的周長應該是直徑的倍?
(正方形的邊長和圓的直徑相等,直接觀察可發(fā)現(xiàn),圓周長
小于直徑的四倍,因為圓形套在正方形里;而且由于兩點間
線段最短,所以半圓周長大于直徑,即圓周長大于直徑的兩倍)
4.小結并繼續(xù)設疑:
活動二:動手操作,探索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
確定起跑線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四
教學內(nèi)容:利率。課本第99、100頁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理解利率的含義,體會它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能應用分數(shù)、百分數(shù)的知識,靈活解答有關“利息”的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思考的學習習慣。
重點難點:理解概念,正確解答有關“利息”的實際問題。
教學用具: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學前導入:
人們常常把暫時不用的錢存入銀行儲蓄起來。儲蓄不僅可以支援國家建設,也使得個人錢財更安全和有計劃,還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二、展示學習目標:
理解利率概念,學會解決有關利率的實際問題。
三、自學指導:
1.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息?什么是利率?
2.利息如何計算?
明確:
1.在銀行存款的方式有多種,如活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等。存入銀行的錢叫做本金;取款時銀行多支付的錢叫做利息;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2.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國家規(guī)定,存款的利息要按5%的稅率納稅。
四、鞏固練習:
出示例題:老奶奶存1000元,兩年后可以去會多少錢?(學生板書演示)。
老師提醒:存期兩年,利率是4.68%,還要扣去5%的利息稅。
1.1000×4.68%×2=93.6(元)。
93.6×5%=4.68(元)。
1000+93.6-4.68=1088.92(元)。
2.1000×4.68%×2=93.6(元)。
1000+93.6×(1-5%)=1088.92(元)。
學生說出自己的解題思路,老師歸納:
第一種方法先算利息,再求利息稅,最后用本金+利息-利息稅;第二種方法也是先算利息,再用本金+稅后利息。都正確。
五、作業(yè)安排:
課本練習二十三第6、7題。
確定起跑線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納稅的含義和重要意義,知道應納稅額和稅率的含義,以根據(jù)具體的稅率計算稅款。
2、在計算稅款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社會現(xiàn)象的理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增強學生的法制意識,使學生知道每個公民都有依法納稅的義務。
教學重點:稅額的計算。
教學難點:稅率的理解。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教師課件展示課本中的4件主題圖。
2、提問:
(1)這些設施的費用是從哪兒來的?(政府投資的,國家出錢建設的。)。
(2)國家的錢又是從哪里來的?國家的起源主要來自于稅收。)。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納稅的有關知識。
二、新知探究。
(一)納稅的意義和項目。
1、學生自學98頁有關納稅的內(nèi)容。
討論(課件出示):
(1)什么是納稅?
(2)為什么要納稅?
(3)你認為國家的哪些事是國家用稅款做的。
(4)你對納稅人有什么看法?
(5)稅收有幾類?
(6)什么叫應納稅額?
(7)什么叫稅率?
2、匯報:
(1)納稅是根據(jù)國際稅法的有關規(guī)定,按照一定的比例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際家。
(2)稅收是國家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3)公路的建設、醫(yī)院、學校、國防科技等都是國家用稅款做的。
(4)依法納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
(5)稅收主要分為消費稅、增值稅、營業(yè)稅和個人所得稅幾類。
(6)繳納的稅款叫做應納稅額。
(7)應納稅額與各種收入的比率叫做稅率。
3、試說以下稅率表示什么。
a、商店按營業(yè)額的5%繳納個人所得稅。這里的5%表示什么?
b、某人彩票中獎后,按獎金的20%繳納個人所得稅。這里的20%表示什么?
(二)稅款計算。
1、出示例5(課本99頁)。
一家大型飯店十月份的營業(yè)額是30萬元。如果按營業(yè)額的5%。
繳納營業(yè)稅,這家飯店十月份應繳納營業(yè)稅多少萬元?
2、理解:這里的5%表示什么?(應繳納營業(yè)稅款占營業(yè)額的百分比。)。
3、要求“應繳納營業(yè)稅款多少”就是求什么?
4、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小組內(nèi)講評。
30×5%=1.5(萬元)。
答:十月份應繳納營業(yè)稅約為1.5萬元。
三、當堂測評。
練習二十二第4題。(要點:5%對應的單位“1”是營業(yè)額,7%對應的單位“1”是營業(yè)稅。)。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
四、課堂總結。
1、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2、“培養(yǎng)納稅意識、從我做起”我沒應該做些什么?
設計意圖:。
1、從生活情境中來,到生活中去。這節(jié)課的開始我先展示了四副圖,讓學生初步感知稅收的來源。在總結課堂時又把學生引入生活,做的學以致用。
2、先學后教,當堂測評。讓學生體會知識的形成過程,了解并解決問題。測評使教師掌握教學實況。
教學后記:
教學目的:
1、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儲蓄的意義;明確本金、利息、稅后利息和利率的含義;掌握計算利息的方法,會進行簡單計算。
2、對學生進行勤儉節(jié)約,積極參加儲蓄;支援國家、災區(qū)、貧困地區(qū)建設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重點: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正確地計算利息,解決利息計算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隨著改革開放,社會經(jīng)濟不斷發(fā)展,人民收入增加,人們可以把暫時不用的錢存入銀行,儲蓄起來。這樣一是支援國家建設,二是對個人也有好處,既安全和有計劃,同時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那么,怎樣計算利息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內(nèi)容。
二、新知探究。
(一)介紹存款的種類、形式。
學生自讀課本第99頁,了解;。
存款分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
(二)理解本金、利息、稅后利息和利率和含義。
1、閱讀p99頁的內(nèi)容,自學討論。
2、小組匯報,全班交流。
本金:存入銀行的錢叫做本金.
利息:取款時銀行多支付的錢叫做利息。
稅后利息:國家規(guī)定,存款的利息要按20%的稅率納稅。
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3、結合具體實例分析。
教師課件出示:例如:小麗月1月1日把100元錢存入銀行,整存整取一年,到1月1日,小麗不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元,還可以得到銀行多付給的確1.8元,共101.8元。)。
個別學生回答:
小麗存入的100元就是本金。
小麗實際得到的1.8元是稅后利息。
4、教師講解:。
國債的利息不納稅。
利率由銀行規(guī)定,根據(jù)國家的經(jīng)濟發(fā)展情況,利率有時會有所調(diào)整,利率有按月計算的,也有按年計算的。
5、學生閱讀p99頁表格,了解同一時期各銀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6、教師引導學會填寫存款憑條。
課件出示空存款憑條,請學生嘗試填寫。然后評講。(要填寫的項目:戶名、存期、存入金額,、存種、密碼、地址等,最后填上日期。
(三)、利息的計算。
(1)出示利息的計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2)講解計算方法:
按照以上的利率,如果小麗的100元錢存整取三年,到期的利息是多少?學生計算后交流,教師板書:100×2.70%×3=8.10(元)。
(3)三年后取款,小麗能得到8.10元利息嗎?為什么?
(4)學生計算后回答,教師板書:。
利息稅金:8.10×20%=1.62元稅后利息:8.10-1.62=6.48元。
加上她存入本金100元,到期時她可以實際得到本金和稅后利息一共是106.48元。
(5)強調(diào):教育儲蓄課免征儲蓄存款利息所得稅率。
三、當堂測評(課件出示)。
1、張敏把800元壓歲錢存入銀行,存期三年,到期后他一共可取回多少錢?(50分)。
2、李叔叔今年存入銀行10萬元,定期3年,年利率為2.7%,到期后扣除利息稅,得到的利息購買一臺6000元的彩色電視機嗎?(50分)。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
小組內(nèi)解決疑難后全班交流。
四、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在你們小組內(nèi)匯報一下。
學習了利息你有什么想法?以后該怎樣做?
設計意圖:
利息是百分數(shù)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主要是通過公式的掌握教給孩子解題的方法,快捷而實用。
教學后記:。
第十二課時:整理和復習(一)。
第十三課時:整理和復習(二)。
確定起跑線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六
1、了解橢圓式田徑跑道的結構,學會確定跑道起跑線的方法。
2、結合具體的實際問題,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等數(shù)學活動,通過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等活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主動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過程中,切實體會到探索的樂趣,感受到數(shù)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學習重難點】。
1、重點是通過對跑道周長的計算,了解田徑場跑道的結構,能根據(jù)所學知識解決確定起跑線的問題。
2、難點是確定每一條跑道的起跑點。
【自主學習】。
2課本中是400米的跑道,運動員為什么站在不同的起跑線上呢?
【合作探究】。
分析:因為100米跑道是(),而400米跑道是(),而且越靠里面,每一圈就(),但終點卻是相同的,由于每條跑道的長度不同,如果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外圈的同學跑的距離長,所以外圈跑道的起跑線位置應該往前移。所以400米跑運動員站在不同的起跑線上。
2、閱讀課本75頁主題圖,了解400m跑道的結構以及各部分的數(shù)據(jù)。
3、整理獲取的數(shù)據(jù),通過交流討論明確以下信息:
(1)每圈跑道的長度等于()。
(2)各條跑道直道長度()。
(3)兩個半圓形跑道合在一起就是(),長度等于()。
(4)所以每圈跑道的長度可以用()加()計算。
4、閱讀課本76頁主題圖。
(1)根據(jù)課本提供的數(shù)據(jù),動手計算各條跑道的半圓形跑道的直徑、兩個半圓形跑道的周長以及跑道的全長。填寫在課本p76表格里。(可以使用計算器,也可以按照你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進行計算)。
(2)計算出相鄰跑道長度之差,確定每一條跑道的起跑線。由里及外應該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理論探究:
(1)因為各條跑道直道的長度都一樣,所以相鄰跑道長度之差就是()。
(2)如果用r表示最里圈半圓跑道的半徑,a表示跑道寬,則最里圈圓的周長可以表示為(),相鄰的外圓的半徑為(),周長為(),周長之差為(),即相鄰的跑道的長度差為()。
【達標檢測】。
1、田徑場上有一個400米的跑道,跑道寬為1.5米,起跑線該依次提前多少米?
如果進行的是200m比賽,起跑線該依次提前多少米?
確定起跑線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七
掌握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
理解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
1、把下面各數(shù)化成百分數(shù)。
0.631.0870.044。
2、說說下面每個百分數(shù)的具體含義,是怎么求出來的?(哪兩個數(shù)相比,把誰看作單位1)。
(1)某種學生的出油率是36%。
(2)實際用電量占計劃用電量的80%。
(3)李家今年荔枝產(chǎn)量是去年的120%。
1、根據(jù)數(shù)學信息提出問題:出示例2的情境圖,讓學生根據(jù)圖中提供的條件提出用百分數(shù)解決的問題。
(1)計劃造林是實際造林的百分之幾?
(2)實際造林是計劃造林的`百分之幾?
(3)實際造林比計劃造林增加百分之幾?
(4)計劃早林比實際造林少百分之幾?
2、讓學生先解決前兩個問提。解決這類問題要先弄清楚哪兩個數(shù)相比,哪個數(shù)是單位1,哪一個數(shù)與單位1相比。
3、學生自主解決實際早林比計劃增加了百分之幾的問題。
(1)分析數(shù)量關系,讓學生自己嘗試著用線段圖表示出來。
(2)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理解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增加百分之幾的?(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增加百分之幾,就是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增加的公頃數(shù)與原計劃造林的公頃數(shù)相比的百分率,原計劃造林的公頃數(shù)是單位1。)。
(3)明確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根據(jù)分析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列式計算出結果。
方法一:(14-12)12=2120.167=16.7%。
方法二:14121.167=116.7%116.7%-100%=16.7%。
(4)小結解題方法:像這樣的百分數(shù)問題有什么特點?解決它時要注意什么?(這是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增加百分之幾的問題,它的解題思路和直接求一個數(shù)是另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的問題的分析思路基本相同,都要分清哪兩個量在比較,誰是單位1,但是這里比較的兩個量中有一個條件沒有直接告訴我們,必須先求出。
(5)改變問題:問題如果是計劃造林比實際造林少百分之幾?,該怎么解決呢?
學生列出算式:(14-12)14。
(再次強調(diào)兩個問題中誰和誰比,誰是單位1。使學生體會到,用百分數(shù)解決問題和用分數(shù)解決問題一樣要注意找準單位1。)。
1、獨立完成課本第90頁做一做的題目。
2、練習二十二第1、2題。
確定起跑線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八
教科書第55頁例2,課堂活動第2題,練習十五第4~7題。
1.進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合理、靈活地解決3個數(shù)連比的按比例分配的問題。
2.經(jīng)歷解決三個數(shù)連比的按比例分配解決問題的過程,總結出按比例分配問題的解決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小組交流合作,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4.在配置混泥土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引導學生大膽探索創(chuàng)造。
5.在按比例分配的過程中,感受分配方案的簡潔美、理性美。
6.經(jīng)歷按比例分配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數(shù)學的價值,體驗解決問題的快樂,培養(yǎng)學生熱愛數(shù)學的情感。
重點:把兩個數(shù)比的問題的解題方法推廣到三個數(shù)連比的問題。
難點:理解三個數(shù)連比的問題的解題方法。
學好按比例分配,不但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還能幫助我們更全面地分析問題。
導入新課
1.填空。(多媒體出示題目)
(1)小明家養(yǎng)了35只雞,公雞和母雞只數(shù)比是3∶4,公雞( )只,母雞( )只。
(2)丹頂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我國與其他國家擁有丹頂鶴只數(shù)的比是1∶3,20xx年全世界大約有20xx只丹頂鶴,我國有( )只。其他國家有( )只。
學生回答反饋,說說怎樣思考,集體評價。
2.引入談話:怎樣解決按比例分配的問題?
在實際生活中還有哪些問題可以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決?生舉例。(組織學生分組討論.
反饋.
交流后,老師及時做出評價)
在建筑業(yè)中很多地方也用到按比例分配的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今天我們繼續(xù)研究這方面的問題。
獨立思考再交流方法和結果,集體評價。
舉例,分組討論、反饋、交流。
1.課件出示例2:從題中你獲取了什么信息?(學生交流獲取的信息)
2.教師組織學生討論:這道題與前面所做的題有什么區(qū)別?怎樣解答?
生1:前面所做的題都是兩個量的比,這道題是三個量的比。
生2:可以仿照上節(jié)所學的按比例分配方法去解。
3.學生嘗試解答,教師巡視。
4.展示學生解法,說出解題思路。
方法1:220÷(2+3+6)=20(噸)
需要水泥的噸數(shù):20×2=40(噸)需要沙子的噸數(shù):20×3=60(噸)需要石子的噸數(shù):20×6=120(噸)
答:需要水泥40噸,需要沙子60噸,需要石子120噸。
方法2:總份數(shù):2+3+6=11
需要水泥的噸數(shù):220x2/11=40(噸)
需要沙子的噸數(shù):220x3/11=60(噸)
需要石子的噸數(shù):220×6/11=120(噸)
方法3:根據(jù)已有知識,用方程解。先求出每份是多少噸,再分別求出沙子、石子、水泥應需的噸數(shù)。
解:設每份是x噸.
2x+3x+6x=220
11x=220
x=20
需要水泥的噸數(shù):20×2=40(噸)需要沙子的噸數(shù):20× 3=60(噸),需要石子的噸數(shù):20×6=120(噸)
5.議一議:怎樣解決按比例分配的問題?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nèi)交流,最后師生共同總結出解決按比例分配問題的一般方法:要先求出總份數(shù),求出每一份的量,再求出各部分的量;或者求出總份數(shù)后再看各部分量占總數(shù)量的幾分之幾,最后求各部分量;或者設每1份的量為未知數(shù),列方程來解答。
學生交流獲取的信息。
討論交流異同。
嘗試解答,再展示交流解題思路。
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小結解決按比例分配問題的一般方法。
在配置混泥土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引導學生大膽探索創(chuàng)造。
在按比例分配的過程中,感受分配方案的簡潔美、理性美。
1.課堂活動第2題。
根據(jù)給出的這三種蛋的連比,組織學生討論后嘗試獨立解題,交流解題方法。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這道題與前面所做的題有什么區(qū)別?
引導學生得出,這個問題中雖然沒有給出沙子、石子、水泥的連比,但已給出了一個配料方法,根據(jù)給出的數(shù)值,可以求出這三種料的連比。
學生討論后嘗試獨立解題。完成后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再次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得出:先求出現(xiàn)場測量的三種配料的比3:2:5,然后與要求的配料的比比較,得出:這堆混凝土不符合要求。
學好按比例分配,不但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還能幫助我們更全面地分析問題。
學生討論找到方法。
獨立解題,再交流解題方法。
討論交流得出結論。
經(jīng)歷按比例分配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數(shù)學的價值,體驗解決問題的快樂,培養(yǎng)學生熱愛數(shù)學的情感。
想一想,今天學習的知識與昨天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
談收獲。
練習十五第4―7題。
獨立完成。
確定起跑線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九
(1)引導學生看圖,理解“人跑一步的距離相當于袋鼠跳一下的”,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離即這一整條線段看作單位“1”。把這條線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離。
(2)引導學生根據(jù)線段圖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那么“人跑3步的距離相當于袋鼠跳一下的幾分之幾?”就是求3個是多少?(列式:×3=)。
確定起跑線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十
1、經(jīng)歷了解稅收的意義、解決有關稅收實際問題的過程。
2、了解稅收的有關知識,會解答有關稅收的實際問題。
3、體會稅收在國家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培養(yǎng)依法納稅的意識。
會解答有關稅收的實際問題。
學生課前去進行各種稅種的調(diào)查,初步了解它們的含義。
(一)談話導入。
對,這個餐廳知法、守法,開發(fā)票對誰有好處?
開發(fā)票減少了餐廳的利潤,但卻增加了國家的稅收,看來越來越多的人具有了納稅意識,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關納稅的'知識。
板書:納稅。
(二)了解納稅及其作用。
1、你知道哪些納稅的知識?
2、那今天這節(jié)課你還想學習哪些納稅方面的知識?
(什么是納稅?為什么要納稅?怎樣納稅?……)。
3、要想更多更準確地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可以通過什么樣的方法或途徑來學習呢?
(看書、查資料、上網(wǎng)、去稅務局或向稅務局的親戚朋友了解這方面的知識……)。
4、讓學生自由說一說。
納稅就是根據(jù)國家各種稅法的規(guī)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納稅是件利國利民的大事,只要人人都有納稅意識,我們的國家一定會更加繁榮、富強!
5、說得很好,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已經(jīng)了解了什么是納稅,為什么納稅,可作為小學生,光了解這些還不夠,還應爭當小納稅人,學會怎樣納稅!
教師介紹上網(wǎng)查詢內(nèi)容,納稅有哪幾個步驟?
在這幾個步驟中,哪個與數(shù)學密切相關?要運用到哪部分數(shù)學知識?
(百分數(shù)、百分數(shù)的計算)。
究竟怎樣運用這部分知識呢?誰知道如何納稅?怎樣計算稅款?
(應納稅額與各種收入的比率叫稅率。應納稅額=各種收入×稅率)。
板書公式:各種收入×稅率=應納稅額。
應納稅額簡單的說就是指什么?(應交的稅款)。
各種收入呢?是一定的嗎?稅率是一定的嗎?你了解哪些稅率(不同的稅率)。
那我選這個3%的來還!為什么不行?(根據(jù)稅種選擇稅率來還。)。
那你會哪種稅種的計算方法?(消費稅、營業(yè)稅……)。
都會算了嗎?看這道題會算嗎?(例1)。
板書:230×5%=11、5(萬元)。
230是什么?5%是什么?230×5%表示什么?
可能說,什么是應納稅所得額。
師:誰能幫助他?個人所得稅怎樣計算?
師:對,只要有工資收入的公民都有可能要交個人所得稅!
(出示:個人所得稅圖表)。
能看懂嗎?什么意思?
幫我算算好嗎?(猜猜我的工資收入?)。
板書:2100+380—20xx=480(元)。
480×5%=24(元)。
謝謝大家,我一定會依法納稅的!
(三)練一練。
練一練1—4題。
(四)總結。
如果沒有,那老師這有幾個話題想和同學們一起探討!
主題。
1、你能為自覺納稅設計一句廣告語嗎?
2、如果我是稅務稽查員,如何防止偷稅、漏稅行為?
3、我們能為納稅做些什么?
板書設計:
納稅。
各種收入×稅率=應納稅額。
230×5%=11.5(萬元)。
確定起跑線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十一
2.使學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解答應用題.。
3.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列出等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課件演示:比例的應用)。
(一)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成什么比例關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時間.。
2.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
3.單價一定,總價和數(shù)量.。
4.每小時耕地的'公頃數(shù)一定,耕地的總公頃數(shù)和時間.。
5.全校學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數(shù)和站的行數(shù).。
(二)引入新課。
教師板書:比例的應用。
二、新授教學.。
(一)教學例1(課件演示:比例的應用)。
1.學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獨立解答.。
14025。
=705。
=350(千米)。
2.利用比例的知識解答.。
(1)思考:這道題中涉及哪三種量?
哪種量是一定的?你是怎樣知道的?
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什么比例關系?
教師板書:速度一定,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
教師追問:兩次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什么相等?
怎么列出等式?
解:設甲乙兩地間的公路長千米.。
答:兩地之間的公路長350千米.。
3.怎樣檢驗這道題做得是否正確?
4.變式練習。
(二)教學例2(課件演示:比例的應用)。
1.學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獨立解答.。
2.那么,這道題怎樣用比例知識解答呢?請大家思考討論:(投影出示)。
3.如果設每小時需要行駛千米,根據(jù)反比例的意義,誰能列出方程?
確定起跑線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十二
教材第110頁第3題,練習二十五第8~13題。
1.進一步掌握三角形的特性及其三邊、三角之間的關系,并能解決三角形相關問題。
2.進一步掌握軸對稱和平移,能畫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能畫平移后的圖形,并能運用平移解決問題。
3.進一步掌握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能辨認、并畫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重、難點:解決三角形相關問題,畫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1.復習三角形的特性。
指名說一說三角形有什么特性,并舉例說明三角形特性在。
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
2.復習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
指名說一說三角形三邊有什么關系。
強調(diào):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都大于第三邊。
3.復習三角形的分類。
三角形可以分為哪幾類?你是怎么分的?
4.完成教材第110頁的第3題。
二、復習軸對稱、平移。
1.舉例說明生活中常見的軸對稱圖形。
2.說說軸對稱圖形的特點。
3.平移。
三、復習觀察物體。
在同一角度觀察物體,最多能看到物體的幾個面?
四、課堂練習。
完成教材練習二十五第8~13題。
五、課堂小結。
我們這節(jié)課復習了什么內(nèi)容?你有什么收獲?
六、同步訓練。
教學至此,敬請選用《新領程》相關習題。
確定起跑線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十三
1.使學生能有效地使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獲得準確的感性材料。
2.培養(yǎng)學生對看到的、聽到的事物進行了深入理解和準確把握。
3.觀察力的訓練是伴隨著理解思維而進行的,同時也檢查你的記憶力。
培養(yǎng)學生的對看到的、聽到的事物進行了深入理解和準確把握。
開拓學生是思維能力。
要使自己更聰明,就要經(jīng)常訓練自己的頭腦,在多觀察、多思考問題中使思路靈活,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觀察力的訓練是伴隨著理解思維而進行的,同時也檢查你的記憶力,即你是否見多識廣,你是否一看就清楚,或者一聽就明白。愿這一節(jié)課能使你的頭腦更靈活。
1.課件出示:一組有趣的圖片。
圖1:柱子是圓的還是方的?仔細看一看。
讓學生先同桌互相說一說,看到了什么?
圖2:看著黑點身體前后移動。
讓學生跟著要求做,然后說一說看到的。
圖3:有多少個黑點?
圖4:是靜的還是動的?
圖5:“弗雷澤螺旋”是最有影響的幻覺圖形。
教師介紹學生認識。
2、練習。
學生談收獲。
確定起跑線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一
使學生知道對于同樣的數(shù)據(jù)可以有多種分析的方法,能根據(jù)需要選擇合適的統(tǒng)計圖,直觀、有效地描述數(shù)據(jù),進一步發(fā)展數(shù)據(jù)分析觀念。
教學重點了解不同統(tǒng)計圖的特點,合理選擇用不同統(tǒng)計圖來未表述。
教學難點熟練掌握不同統(tǒng)計圖的特點。
我們已經(jīng)學過哪些統(tǒng)計圖,它們各有什么特點?
名稱優(yōu)點
條形統(tǒng)計圖能清楚地看出數(shù)量的多少
折線統(tǒng)計圖不僅可以反映數(shù)量的多少,還能看出數(shù)量增減變化趨勢
扇形統(tǒng)計圖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下面幾組數(shù)據(jù)分別選用哪種統(tǒng)計圖表示更合適?
(1)綠蔭小學xxxx-xxxx年校園內(nèi)樹木總量變化情況統(tǒng)計表。
(2)xxxx年綠蔭小學校園內(nèi)各種樹木所占百分比情況統(tǒng)計表。
(3)xxxx年綠蔭小學校園內(nèi)各種樹木數(shù)量統(tǒng)計表。
第(1)小題
(1)綠蔭小學xxxx-xxxx年校園內(nèi)樹木總量變化情況統(tǒng)計表。
綠蔭小學xxxx-xxxx年校園內(nèi)
樹木總量變化情況統(tǒng)計圖
第(2)小題
(2)xxxx年綠蔭小學校園內(nèi)各種樹木所占百分比情況統(tǒng)計表。
這題給出了各種樹木占樹木總量的百分比,用條形統(tǒng)計圖和扇形統(tǒng)計圖都可以表示出這些信息。但用扇形統(tǒng)計圖更能直觀地看出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系。
第(3)小題
(3)xxxx年綠蔭小學校園內(nèi)各種樹木數(shù)量統(tǒng)計表。
這題給出了各種樹木的數(shù)量,只能用條形統(tǒng)計圖來表示。為什么不能用其他的統(tǒng)計圖?
1、在林業(yè)科學里,通常根據(jù)喬木生長期的長短將喬木分成不同的類型。
下面是我國喬木林各齡組的面積構成情況。
以上信息可以用什么統(tǒng)計圖描述?哪種更直觀些?
2、完成教科書第99頁“做一做”
3、完成練習二十一第5、6、7、8題
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應該注意些什么?
確定起跑線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分數(shù)乘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解決分數(shù)連乘的簡單實際問題,拓展分數(shù)乘法意義的理解。
2.能力目標:
使學生經(jīng)歷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進一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分析的能力。
3.情感目標:
感受數(shù)學知識和方法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能正確計算分數(shù)連乘的計算。
教學難點:
能用分數(shù)連乘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教學光盤。
第五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下面每個條件分別是以誰為單位“1”的。
23
a是b的3b是c的5
口答,說說可以列成什么數(shù)量關系?
2.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有關分數(shù)乘法新的內(nèi)容。
板書課題:分數(shù)連乘。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6。
(1)理解題意。
83
二班做的朵數(shù)和誰有關?
(2)畫圖分析。
畫一條線段表示一班所做綢花的朵數(shù)。
可以怎樣表示二班做的綢花朵數(shù)?
怎樣表示三班做的綢花朵數(shù)呢?
(3)討論方法。
要去三班做了多少朵,要先算什么呢?怎樣算?
討論交流,匯報方法。
2.完成練一練。
獨立完成計算,展示作業(yè)。
說說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九第6題。
獨立完成,集體核對。
2.完成第7題。
3.完成第8、9題。
理解題意,弄清解決每一個問題時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列式解答。
四、課堂小結
今天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你對自己的表現(xiàn)滿意嗎?
確定起跑線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三
學生已經(jīng)有了對周長的認識,只是研究圓的周長需要探索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那么,對于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這個倍數(shù)關系,學生通過測量、計算是能發(fā)現(xiàn)的,然后再根據(jù)這一倍數(shù)關系推導出周長的計算方法。教學時,關鍵是引導學生能發(fā)現(xiàn)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的倍數(shù)關系。
1.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并能正確的進行簡單的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及動手操作能力。
3.領會事物之間是聯(lián)系和發(fā)展的辯證唯物主義觀念以及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的辨證思維方法。
4.結合圓周率的學習,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推導并總結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深入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備注:
活動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起猜想:認識圓的周長
(一)激發(fā)興趣
(二)認識圓的周長
1.回憶正方形周長:
小黃狗跑的路程實際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長?
2.認識圓的周長:
那小灰狗所跑的路程呢?圓的周長又指的是什么意思?
每個同學的桌上都有一元硬幣、茶葉筒、易拉罐等物品,從這些物體
中找出一個圓形來,互相指一指這些圓的周長。
(三)討論正方形周長與其邊長的關系
1.我們要想對這兩個路程的長度進行比較,實際上需要知道什么?
2.怎樣才能知道這個正方形的周長?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3.那也就是說,正方形的周長和它的哪部分有關系?正方形的周長總
是邊長的幾倍?
(四)討論圓周長的測量方法
1.討論方法:剛才我們已經(jīng)解決了正方形周長的問題,而圓的周長呢?
2.反饋:(基本情況)
(1)滾動--把實物圓沿直尺滾動一周;
(2)纏繞--用綢帶纏繞實物圓一周并打開;
(3)折疊--把圓形紙片對折幾次,再進行測量和計算;
(4)初步明確運用各種方法進行測量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3.小結各種測量方法:(板書)轉(zhuǎn)化
曲直
4.創(chuàng)設沖突,體會測量的局限性
5.明確課題:
今天這堂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圓周長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
(五)合理猜想,強化主體:
1.請同學們想一想,正方形的周長和它的邊長有關系,而且總是邊長的4倍,所以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我們能不能像求正方形周長那樣找到求圓周長的一般方法呢?小組討論并反饋。
2.正方形的周長與它的邊長有關,你認為圓的周長與它的什么有關?
向大家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3.正方形的周長總是邊長的4倍,再看這幅圖,
猜猜看,圓的周長應該是直徑的倍?
(正方形的邊長和圓的直徑相等,直接觀察可發(fā)現(xiàn),圓周長
小于直徑的四倍,因為圓形套在正方形里;而且由于兩點間
線段最短,所以半圓周長大于直徑,即圓周長大于直徑的兩倍)
4.小結并繼續(xù)設疑:
活動二:動手操作,探索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
確定起跑線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四
教學內(nèi)容:利率。課本第99、100頁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理解利率的含義,體會它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能應用分數(shù)、百分數(shù)的知識,靈活解答有關“利息”的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思考的學習習慣。
重點難點:理解概念,正確解答有關“利息”的實際問題。
教學用具: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學前導入:
人們常常把暫時不用的錢存入銀行儲蓄起來。儲蓄不僅可以支援國家建設,也使得個人錢財更安全和有計劃,還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二、展示學習目標:
理解利率概念,學會解決有關利率的實際問題。
三、自學指導:
1.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息?什么是利率?
2.利息如何計算?
明確:
1.在銀行存款的方式有多種,如活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等。存入銀行的錢叫做本金;取款時銀行多支付的錢叫做利息;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2.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國家規(guī)定,存款的利息要按5%的稅率納稅。
四、鞏固練習:
出示例題:老奶奶存1000元,兩年后可以去會多少錢?(學生板書演示)。
老師提醒:存期兩年,利率是4.68%,還要扣去5%的利息稅。
1.1000×4.68%×2=93.6(元)。
93.6×5%=4.68(元)。
1000+93.6-4.68=1088.92(元)。
2.1000×4.68%×2=93.6(元)。
1000+93.6×(1-5%)=1088.92(元)。
學生說出自己的解題思路,老師歸納:
第一種方法先算利息,再求利息稅,最后用本金+利息-利息稅;第二種方法也是先算利息,再用本金+稅后利息。都正確。
五、作業(yè)安排:
課本練習二十三第6、7題。
確定起跑線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納稅的含義和重要意義,知道應納稅額和稅率的含義,以根據(jù)具體的稅率計算稅款。
2、在計算稅款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社會現(xiàn)象的理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增強學生的法制意識,使學生知道每個公民都有依法納稅的義務。
教學重點:稅額的計算。
教學難點:稅率的理解。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教師課件展示課本中的4件主題圖。
2、提問:
(1)這些設施的費用是從哪兒來的?(政府投資的,國家出錢建設的。)。
(2)國家的錢又是從哪里來的?國家的起源主要來自于稅收。)。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納稅的有關知識。
二、新知探究。
(一)納稅的意義和項目。
1、學生自學98頁有關納稅的內(nèi)容。
討論(課件出示):
(1)什么是納稅?
(2)為什么要納稅?
(3)你認為國家的哪些事是國家用稅款做的。
(4)你對納稅人有什么看法?
(5)稅收有幾類?
(6)什么叫應納稅額?
(7)什么叫稅率?
2、匯報:
(1)納稅是根據(jù)國際稅法的有關規(guī)定,按照一定的比例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際家。
(2)稅收是國家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3)公路的建設、醫(yī)院、學校、國防科技等都是國家用稅款做的。
(4)依法納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
(5)稅收主要分為消費稅、增值稅、營業(yè)稅和個人所得稅幾類。
(6)繳納的稅款叫做應納稅額。
(7)應納稅額與各種收入的比率叫做稅率。
3、試說以下稅率表示什么。
a、商店按營業(yè)額的5%繳納個人所得稅。這里的5%表示什么?
b、某人彩票中獎后,按獎金的20%繳納個人所得稅。這里的20%表示什么?
(二)稅款計算。
1、出示例5(課本99頁)。
一家大型飯店十月份的營業(yè)額是30萬元。如果按營業(yè)額的5%。
繳納營業(yè)稅,這家飯店十月份應繳納營業(yè)稅多少萬元?
2、理解:這里的5%表示什么?(應繳納營業(yè)稅款占營業(yè)額的百分比。)。
3、要求“應繳納營業(yè)稅款多少”就是求什么?
4、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小組內(nèi)講評。
30×5%=1.5(萬元)。
答:十月份應繳納營業(yè)稅約為1.5萬元。
三、當堂測評。
練習二十二第4題。(要點:5%對應的單位“1”是營業(yè)額,7%對應的單位“1”是營業(yè)稅。)。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
四、課堂總結。
1、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2、“培養(yǎng)納稅意識、從我做起”我沒應該做些什么?
設計意圖:。
1、從生活情境中來,到生活中去。這節(jié)課的開始我先展示了四副圖,讓學生初步感知稅收的來源。在總結課堂時又把學生引入生活,做的學以致用。
2、先學后教,當堂測評。讓學生體會知識的形成過程,了解并解決問題。測評使教師掌握教學實況。
教學后記:
教學目的:
1、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儲蓄的意義;明確本金、利息、稅后利息和利率的含義;掌握計算利息的方法,會進行簡單計算。
2、對學生進行勤儉節(jié)約,積極參加儲蓄;支援國家、災區(qū)、貧困地區(qū)建設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重點: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正確地計算利息,解決利息計算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隨著改革開放,社會經(jīng)濟不斷發(fā)展,人民收入增加,人們可以把暫時不用的錢存入銀行,儲蓄起來。這樣一是支援國家建設,二是對個人也有好處,既安全和有計劃,同時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那么,怎樣計算利息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內(nèi)容。
二、新知探究。
(一)介紹存款的種類、形式。
學生自讀課本第99頁,了解;。
存款分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
(二)理解本金、利息、稅后利息和利率和含義。
1、閱讀p99頁的內(nèi)容,自學討論。
2、小組匯報,全班交流。
本金:存入銀行的錢叫做本金.
利息:取款時銀行多支付的錢叫做利息。
稅后利息:國家規(guī)定,存款的利息要按20%的稅率納稅。
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3、結合具體實例分析。
教師課件出示:例如:小麗月1月1日把100元錢存入銀行,整存整取一年,到1月1日,小麗不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元,還可以得到銀行多付給的確1.8元,共101.8元。)。
個別學生回答:
小麗存入的100元就是本金。
小麗實際得到的1.8元是稅后利息。
4、教師講解:。
國債的利息不納稅。
利率由銀行規(guī)定,根據(jù)國家的經(jīng)濟發(fā)展情況,利率有時會有所調(diào)整,利率有按月計算的,也有按年計算的。
5、學生閱讀p99頁表格,了解同一時期各銀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6、教師引導學會填寫存款憑條。
課件出示空存款憑條,請學生嘗試填寫。然后評講。(要填寫的項目:戶名、存期、存入金額,、存種、密碼、地址等,最后填上日期。
(三)、利息的計算。
(1)出示利息的計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2)講解計算方法:
按照以上的利率,如果小麗的100元錢存整取三年,到期的利息是多少?學生計算后交流,教師板書:100×2.70%×3=8.10(元)。
(3)三年后取款,小麗能得到8.10元利息嗎?為什么?
(4)學生計算后回答,教師板書:。
利息稅金:8.10×20%=1.62元稅后利息:8.10-1.62=6.48元。
加上她存入本金100元,到期時她可以實際得到本金和稅后利息一共是106.48元。
(5)強調(diào):教育儲蓄課免征儲蓄存款利息所得稅率。
三、當堂測評(課件出示)。
1、張敏把800元壓歲錢存入銀行,存期三年,到期后他一共可取回多少錢?(50分)。
2、李叔叔今年存入銀行10萬元,定期3年,年利率為2.7%,到期后扣除利息稅,得到的利息購買一臺6000元的彩色電視機嗎?(50分)。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
小組內(nèi)解決疑難后全班交流。
四、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在你們小組內(nèi)匯報一下。
學習了利息你有什么想法?以后該怎樣做?
設計意圖:
利息是百分數(shù)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主要是通過公式的掌握教給孩子解題的方法,快捷而實用。
教學后記:。
第十二課時:整理和復習(一)。
第十三課時:整理和復習(二)。
確定起跑線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六
1、了解橢圓式田徑跑道的結構,學會確定跑道起跑線的方法。
2、結合具體的實際問題,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等數(shù)學活動,通過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等活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主動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過程中,切實體會到探索的樂趣,感受到數(shù)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學習重難點】。
1、重點是通過對跑道周長的計算,了解田徑場跑道的結構,能根據(jù)所學知識解決確定起跑線的問題。
2、難點是確定每一條跑道的起跑點。
【自主學習】。
2課本中是400米的跑道,運動員為什么站在不同的起跑線上呢?
【合作探究】。
分析:因為100米跑道是(),而400米跑道是(),而且越靠里面,每一圈就(),但終點卻是相同的,由于每條跑道的長度不同,如果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外圈的同學跑的距離長,所以外圈跑道的起跑線位置應該往前移。所以400米跑運動員站在不同的起跑線上。
2、閱讀課本75頁主題圖,了解400m跑道的結構以及各部分的數(shù)據(jù)。
3、整理獲取的數(shù)據(jù),通過交流討論明確以下信息:
(1)每圈跑道的長度等于()。
(2)各條跑道直道長度()。
(3)兩個半圓形跑道合在一起就是(),長度等于()。
(4)所以每圈跑道的長度可以用()加()計算。
4、閱讀課本76頁主題圖。
(1)根據(jù)課本提供的數(shù)據(jù),動手計算各條跑道的半圓形跑道的直徑、兩個半圓形跑道的周長以及跑道的全長。填寫在課本p76表格里。(可以使用計算器,也可以按照你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進行計算)。
(2)計算出相鄰跑道長度之差,確定每一條跑道的起跑線。由里及外應該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理論探究:
(1)因為各條跑道直道的長度都一樣,所以相鄰跑道長度之差就是()。
(2)如果用r表示最里圈半圓跑道的半徑,a表示跑道寬,則最里圈圓的周長可以表示為(),相鄰的外圓的半徑為(),周長為(),周長之差為(),即相鄰的跑道的長度差為()。
【達標檢測】。
1、田徑場上有一個400米的跑道,跑道寬為1.5米,起跑線該依次提前多少米?
如果進行的是200m比賽,起跑線該依次提前多少米?
確定起跑線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七
掌握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
理解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
1、把下面各數(shù)化成百分數(shù)。
0.631.0870.044。
2、說說下面每個百分數(shù)的具體含義,是怎么求出來的?(哪兩個數(shù)相比,把誰看作單位1)。
(1)某種學生的出油率是36%。
(2)實際用電量占計劃用電量的80%。
(3)李家今年荔枝產(chǎn)量是去年的120%。
1、根據(jù)數(shù)學信息提出問題:出示例2的情境圖,讓學生根據(jù)圖中提供的條件提出用百分數(shù)解決的問題。
(1)計劃造林是實際造林的百分之幾?
(2)實際造林是計劃造林的`百分之幾?
(3)實際造林比計劃造林增加百分之幾?
(4)計劃早林比實際造林少百分之幾?
2、讓學生先解決前兩個問提。解決這類問題要先弄清楚哪兩個數(shù)相比,哪個數(shù)是單位1,哪一個數(shù)與單位1相比。
3、學生自主解決實際早林比計劃增加了百分之幾的問題。
(1)分析數(shù)量關系,讓學生自己嘗試著用線段圖表示出來。
(2)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理解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增加百分之幾的?(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增加百分之幾,就是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增加的公頃數(shù)與原計劃造林的公頃數(shù)相比的百分率,原計劃造林的公頃數(shù)是單位1。)。
(3)明確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根據(jù)分析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列式計算出結果。
方法一:(14-12)12=2120.167=16.7%。
方法二:14121.167=116.7%116.7%-100%=16.7%。
(4)小結解題方法:像這樣的百分數(shù)問題有什么特點?解決它時要注意什么?(這是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增加百分之幾的問題,它的解題思路和直接求一個數(shù)是另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的問題的分析思路基本相同,都要分清哪兩個量在比較,誰是單位1,但是這里比較的兩個量中有一個條件沒有直接告訴我們,必須先求出。
(5)改變問題:問題如果是計劃造林比實際造林少百分之幾?,該怎么解決呢?
學生列出算式:(14-12)14。
(再次強調(diào)兩個問題中誰和誰比,誰是單位1。使學生體會到,用百分數(shù)解決問題和用分數(shù)解決問題一樣要注意找準單位1。)。
1、獨立完成課本第90頁做一做的題目。
2、練習二十二第1、2題。
確定起跑線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八
教科書第55頁例2,課堂活動第2題,練習十五第4~7題。
1.進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合理、靈活地解決3個數(shù)連比的按比例分配的問題。
2.經(jīng)歷解決三個數(shù)連比的按比例分配解決問題的過程,總結出按比例分配問題的解決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小組交流合作,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4.在配置混泥土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引導學生大膽探索創(chuàng)造。
5.在按比例分配的過程中,感受分配方案的簡潔美、理性美。
6.經(jīng)歷按比例分配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數(shù)學的價值,體驗解決問題的快樂,培養(yǎng)學生熱愛數(shù)學的情感。
重點:把兩個數(shù)比的問題的解題方法推廣到三個數(shù)連比的問題。
難點:理解三個數(shù)連比的問題的解題方法。
學好按比例分配,不但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還能幫助我們更全面地分析問題。
導入新課
1.填空。(多媒體出示題目)
(1)小明家養(yǎng)了35只雞,公雞和母雞只數(shù)比是3∶4,公雞( )只,母雞( )只。
(2)丹頂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我國與其他國家擁有丹頂鶴只數(shù)的比是1∶3,20xx年全世界大約有20xx只丹頂鶴,我國有( )只。其他國家有( )只。
學生回答反饋,說說怎樣思考,集體評價。
2.引入談話:怎樣解決按比例分配的問題?
在實際生活中還有哪些問題可以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決?生舉例。(組織學生分組討論.
反饋.
交流后,老師及時做出評價)
在建筑業(yè)中很多地方也用到按比例分配的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今天我們繼續(xù)研究這方面的問題。
獨立思考再交流方法和結果,集體評價。
舉例,分組討論、反饋、交流。
1.課件出示例2:從題中你獲取了什么信息?(學生交流獲取的信息)
2.教師組織學生討論:這道題與前面所做的題有什么區(qū)別?怎樣解答?
生1:前面所做的題都是兩個量的比,這道題是三個量的比。
生2:可以仿照上節(jié)所學的按比例分配方法去解。
3.學生嘗試解答,教師巡視。
4.展示學生解法,說出解題思路。
方法1:220÷(2+3+6)=20(噸)
需要水泥的噸數(shù):20×2=40(噸)需要沙子的噸數(shù):20×3=60(噸)需要石子的噸數(shù):20×6=120(噸)
答:需要水泥40噸,需要沙子60噸,需要石子120噸。
方法2:總份數(shù):2+3+6=11
需要水泥的噸數(shù):220x2/11=40(噸)
需要沙子的噸數(shù):220x3/11=60(噸)
需要石子的噸數(shù):220×6/11=120(噸)
方法3:根據(jù)已有知識,用方程解。先求出每份是多少噸,再分別求出沙子、石子、水泥應需的噸數(shù)。
解:設每份是x噸.
2x+3x+6x=220
11x=220
x=20
需要水泥的噸數(shù):20×2=40(噸)需要沙子的噸數(shù):20× 3=60(噸),需要石子的噸數(shù):20×6=120(噸)
5.議一議:怎樣解決按比例分配的問題?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nèi)交流,最后師生共同總結出解決按比例分配問題的一般方法:要先求出總份數(shù),求出每一份的量,再求出各部分的量;或者求出總份數(shù)后再看各部分量占總數(shù)量的幾分之幾,最后求各部分量;或者設每1份的量為未知數(shù),列方程來解答。
學生交流獲取的信息。
討論交流異同。
嘗試解答,再展示交流解題思路。
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小結解決按比例分配問題的一般方法。
在配置混泥土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引導學生大膽探索創(chuàng)造。
在按比例分配的過程中,感受分配方案的簡潔美、理性美。
1.課堂活動第2題。
根據(jù)給出的這三種蛋的連比,組織學生討論后嘗試獨立解題,交流解題方法。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這道題與前面所做的題有什么區(qū)別?
引導學生得出,這個問題中雖然沒有給出沙子、石子、水泥的連比,但已給出了一個配料方法,根據(jù)給出的數(shù)值,可以求出這三種料的連比。
學生討論后嘗試獨立解題。完成后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再次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得出:先求出現(xiàn)場測量的三種配料的比3:2:5,然后與要求的配料的比比較,得出:這堆混凝土不符合要求。
學好按比例分配,不但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還能幫助我們更全面地分析問題。
學生討論找到方法。
獨立解題,再交流解題方法。
討論交流得出結論。
經(jīng)歷按比例分配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數(shù)學的價值,體驗解決問題的快樂,培養(yǎng)學生熱愛數(shù)學的情感。
想一想,今天學習的知識與昨天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
談收獲。
練習十五第4―7題。
獨立完成。
確定起跑線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九
(1)引導學生看圖,理解“人跑一步的距離相當于袋鼠跳一下的”,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離即這一整條線段看作單位“1”。把這條線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離。
(2)引導學生根據(jù)線段圖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那么“人跑3步的距離相當于袋鼠跳一下的幾分之幾?”就是求3個是多少?(列式:×3=)。
確定起跑線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十
1、經(jīng)歷了解稅收的意義、解決有關稅收實際問題的過程。
2、了解稅收的有關知識,會解答有關稅收的實際問題。
3、體會稅收在國家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培養(yǎng)依法納稅的意識。
會解答有關稅收的實際問題。
學生課前去進行各種稅種的調(diào)查,初步了解它們的含義。
(一)談話導入。
對,這個餐廳知法、守法,開發(fā)票對誰有好處?
開發(fā)票減少了餐廳的利潤,但卻增加了國家的稅收,看來越來越多的人具有了納稅意識,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關納稅的'知識。
板書:納稅。
(二)了解納稅及其作用。
1、你知道哪些納稅的知識?
2、那今天這節(jié)課你還想學習哪些納稅方面的知識?
(什么是納稅?為什么要納稅?怎樣納稅?……)。
3、要想更多更準確地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可以通過什么樣的方法或途徑來學習呢?
(看書、查資料、上網(wǎng)、去稅務局或向稅務局的親戚朋友了解這方面的知識……)。
4、讓學生自由說一說。
納稅就是根據(jù)國家各種稅法的規(guī)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納稅是件利國利民的大事,只要人人都有納稅意識,我們的國家一定會更加繁榮、富強!
5、說得很好,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已經(jīng)了解了什么是納稅,為什么納稅,可作為小學生,光了解這些還不夠,還應爭當小納稅人,學會怎樣納稅!
教師介紹上網(wǎng)查詢內(nèi)容,納稅有哪幾個步驟?
在這幾個步驟中,哪個與數(shù)學密切相關?要運用到哪部分數(shù)學知識?
(百分數(shù)、百分數(shù)的計算)。
究竟怎樣運用這部分知識呢?誰知道如何納稅?怎樣計算稅款?
(應納稅額與各種收入的比率叫稅率。應納稅額=各種收入×稅率)。
板書公式:各種收入×稅率=應納稅額。
應納稅額簡單的說就是指什么?(應交的稅款)。
各種收入呢?是一定的嗎?稅率是一定的嗎?你了解哪些稅率(不同的稅率)。
那我選這個3%的來還!為什么不行?(根據(jù)稅種選擇稅率來還。)。
那你會哪種稅種的計算方法?(消費稅、營業(yè)稅……)。
都會算了嗎?看這道題會算嗎?(例1)。
板書:230×5%=11、5(萬元)。
230是什么?5%是什么?230×5%表示什么?
可能說,什么是應納稅所得額。
師:誰能幫助他?個人所得稅怎樣計算?
師:對,只要有工資收入的公民都有可能要交個人所得稅!
(出示:個人所得稅圖表)。
能看懂嗎?什么意思?
幫我算算好嗎?(猜猜我的工資收入?)。
板書:2100+380—20xx=480(元)。
480×5%=24(元)。
謝謝大家,我一定會依法納稅的!
(三)練一練。
練一練1—4題。
(四)總結。
如果沒有,那老師這有幾個話題想和同學們一起探討!
主題。
1、你能為自覺納稅設計一句廣告語嗎?
2、如果我是稅務稽查員,如何防止偷稅、漏稅行為?
3、我們能為納稅做些什么?
板書設計:
納稅。
各種收入×稅率=應納稅額。
230×5%=11.5(萬元)。
確定起跑線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十一
2.使學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解答應用題.。
3.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列出等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課件演示:比例的應用)。
(一)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成什么比例關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時間.。
2.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
3.單價一定,總價和數(shù)量.。
4.每小時耕地的'公頃數(shù)一定,耕地的總公頃數(shù)和時間.。
5.全校學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數(shù)和站的行數(shù).。
(二)引入新課。
教師板書:比例的應用。
二、新授教學.。
(一)教學例1(課件演示:比例的應用)。
1.學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獨立解答.。
14025。
=705。
=350(千米)。
2.利用比例的知識解答.。
(1)思考:這道題中涉及哪三種量?
哪種量是一定的?你是怎樣知道的?
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什么比例關系?
教師板書:速度一定,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
教師追問:兩次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什么相等?
怎么列出等式?
解:設甲乙兩地間的公路長千米.。
答:兩地之間的公路長350千米.。
3.怎樣檢驗這道題做得是否正確?
4.變式練習。
(二)教學例2(課件演示:比例的應用)。
1.學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獨立解答.。
2.那么,這道題怎樣用比例知識解答呢?請大家思考討論:(投影出示)。
3.如果設每小時需要行駛千米,根據(jù)反比例的意義,誰能列出方程?
確定起跑線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十二
教材第110頁第3題,練習二十五第8~13題。
1.進一步掌握三角形的特性及其三邊、三角之間的關系,并能解決三角形相關問題。
2.進一步掌握軸對稱和平移,能畫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能畫平移后的圖形,并能運用平移解決問題。
3.進一步掌握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能辨認、并畫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重、難點:解決三角形相關問題,畫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1.復習三角形的特性。
指名說一說三角形有什么特性,并舉例說明三角形特性在。
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
2.復習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
指名說一說三角形三邊有什么關系。
強調(diào):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都大于第三邊。
3.復習三角形的分類。
三角形可以分為哪幾類?你是怎么分的?
4.完成教材第110頁的第3題。
二、復習軸對稱、平移。
1.舉例說明生活中常見的軸對稱圖形。
2.說說軸對稱圖形的特點。
3.平移。
三、復習觀察物體。
在同一角度觀察物體,最多能看到物體的幾個面?
四、課堂練習。
完成教材練習二十五第8~13題。
五、課堂小結。
我們這節(jié)課復習了什么內(nèi)容?你有什么收獲?
六、同步訓練。
教學至此,敬請選用《新領程》相關習題。
確定起跑線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十三
1.使學生能有效地使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獲得準確的感性材料。
2.培養(yǎng)學生對看到的、聽到的事物進行了深入理解和準確把握。
3.觀察力的訓練是伴隨著理解思維而進行的,同時也檢查你的記憶力。
培養(yǎng)學生的對看到的、聽到的事物進行了深入理解和準確把握。
開拓學生是思維能力。
要使自己更聰明,就要經(jīng)常訓練自己的頭腦,在多觀察、多思考問題中使思路靈活,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觀察力的訓練是伴隨著理解思維而進行的,同時也檢查你的記憶力,即你是否見多識廣,你是否一看就清楚,或者一聽就明白。愿這一節(jié)課能使你的頭腦更靈活。
1.課件出示:一組有趣的圖片。
圖1:柱子是圓的還是方的?仔細看一看。
讓學生先同桌互相說一說,看到了什么?
圖2:看著黑點身體前后移動。
讓學生跟著要求做,然后說一說看到的。
圖3:有多少個黑點?
圖4:是靜的還是動的?
圖5:“弗雷澤螺旋”是最有影響的幻覺圖形。
教師介紹學生認識。
2、練習。
學生談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