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遠航教案設計(通用20篇)

字號:

    教案的編寫需要根據(jù)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教案的編寫還需要注重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氛圍的營造,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例,僅供參考,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啟示。大家可以參考其中的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等,進行借鑒和思考,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教案是教學中的重要依據(jù),希望大家能夠重視起來,不斷改進和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提高教學質(zhì)量。
    鄭和遠航教案設計篇一
    2、緊扣結(jié)尾,引導細讀感悟。
    3、從讀中寫,體會寫作特色。
    4、依據(jù)標題,指導熟讀復述。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歸納課文主要內(nèi)容,初步懂得詳寫、略寫的作用。
    4.通過學習感受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激發(fā)學生振興中華的情懷。
    感受鄭和下西洋的艱難和重大意義。
    投影儀。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
    2、能正確流利地的朗讀課文。
    3、理清課文條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入。
    同學們都知道哥倫布在1492年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可你們知道嗎?我國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時間比哥倫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鄭和。
    [1][2][3]下一頁。
    2.揭示課題,質(zhì)疑。
    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以這位航海英雄為主人公的。
    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呢?
    (鄭和是什么樣的人?鄭和遠航到底有多“遠”?遠航途中發(fā)生了哪些事情?)。
    二初讀課文。
    1、自由朗讀。
    2、聽讀范文。
    3、檢查預習。
    (出示生字詞:派遣太監(jiān)魁梧抱拳扶老攜幼瓷器脫韁野馬撕裂威脅)。
    (強調(diào)個別字寫法讀法)。
    (出示詞語)。
    5、請同學朗讀課文。
    (指導學生標記問題的答案)。
    三交流反饋。
    1、了解學生初讀感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說說課文寫了什么內(nèi)容?
    2、再讀課文。
    學生再次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nèi)容。
    四指導分段。
    (提示:課文重點寫了鄭和第幾次遠航?假如讓你把課文分成兩段,你會怎么分?)。
    第一段(1—5):寫鄭和第一次遠航。(指導分層)。
    第二段(6—7):寫鄭和共有七次遠航。
    總結(jié):我們這堂課初步了解了鄭和這個人物,也初步了解了課文內(nèi)容,同學們學得很認真,預習得很充分。下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學習,回到600年前,跟隨鄭和的船隊一起去經(jīng)歷一次遠航。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詳略精當?shù)膶懛ā?BR>    3、通過課文,感受鄭和等人的不畏艱難、永往直前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識。
    1、聽寫詞語。
    二精讀課文。
    1、緊扣結(jié)尾,引導細讀感悟。
    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分別寫了什么?
    上一頁[1][2][3]下一頁。
    (學生抓住相關詞語,朗讀體會對鄭和遠航這一偉大壯舉的贊美和對鄭和頑強的探索精神的贊頌)。
    2、讀悟課文第一、二、六自然段,體會“規(guī)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
    (此為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抓住相關詞語,朗讀體會鄭和遠航的“規(guī)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
    3、讀悟課文第三、四、五自然段,體會以鄭和為代表的“我國古代人民頑強對的探索精神”及“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
    問題設計:從第三自然段,你們讀懂了什么?
    鄭和遠航的船隊所到之處,情況如何呢?
    課文中寫了幾次風險,分別是什么呢?
    (此為本課難點,引領學生通過理解相關詞語,體會相關語句描寫,聯(lián)想相關畫面等來體會鄭和的精神和此次出行的意義)。
    4、回歸整體。
    學生感情的朗讀課文,并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問題設計:你能談談鄭和遠航的意義嗎?
    (具體的內(nèi)容可以從第4自然段中挖掘)。
    三體會寫作特色。
    討論:為什么略寫其余六次的遠航呢?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點面結(jié)合,詳略得當)。
    四依據(jù)標題,熟讀復述。
    (進行如下指導:1、抓住聯(lián)系點2、想象畫面)。
    五課堂總結(jié)。
    鄭和在眾人的歡呼聲中“揚帆起航”,途中和各國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戰(zhàn)勝兇險”,真是令人回味無窮。今天,我們再讀到這激動人心的一幕幕,還能為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民的開拓、探索精神而感到自豪。
    板書設計。
    第一次揚帆起航。
    (詳寫)友好交流。
    戰(zhàn)勝兇險。
    其余六次遠航。
    (略寫)。
    上一頁[1][2][3]。
    鄭和遠航教案設計篇二
    我們研究的子課題是《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這一學期我們這個課題研究的是在預習中,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也就是說,學生在預習中,自己提出問題,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自己去分析,解決問題。我覺得《鄭和遠航》很適合上課題課。
    選《鄭和遠航》這篇課文,一是我們在期初分析整冊教材時,就認為這篇文章適合上我們這學期的課題研究課。二是我覺得學生在預習這篇課文時,只要一看課題,就很容易的會產(chǎn)生出很多問題,問很多為什么。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激發(fā),學生上網(wǎng)去尋找答案去自主探索的熱情會高漲,這樣,學生一方面在搜索中可增長知識,另一方面也容易產(chǎn)生成就感,當然,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會逐步得到提高,容易達到我們這次課題研究的目的。
    (一)、導入 :
    1、老師請大家做個知識競猜:
    (1)、1492年發(fā)現(xiàn)新大陸的是誰?
    (2)、世界著名的航海家有哪些?
    2、揭題:
    作為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大家都為我國有鄭和這么一位著名的航海家感到自豪吧,今天我們所學的課文就是以這位彪炳史冊的航海英雄為主人公的。板書課題:26、鄭和遠航。
    3、啟發(fā)學生提問:你看到這個課題,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4、同學們在預習中,查找到了哪些資料?請大家作個交流。
    過渡:課文《鄭和遠航》向我們介紹了些什么呢?請大家打開課本。
    (二)、初讀課文。
    1、老師請幾位同學起來一人讀一自然段,大家認真聽,認真思考。
    (一方面老師可以了解大家的預習情況,一方面學生能認真思考課文寫了什么內(nèi)容。)
    2、說說課文寫了什么內(nèi)容?
    3、提示:課文重點寫了鄭和第幾次遠航?
    4、指導分段:假如讓你把課文分成兩段,你會怎么分?請速讀思考。
    6、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內(nèi)容。
    (三)、總結(jié):我們這堂課初步了解了鄭和這個人物,也初步了解了課文內(nèi)容,課文讀順了,詞語也理解了。同學們學得很認真,預習得很充分。
    (四)、布置作業(yè) :
    (1)、請同學們把自己搜集到的信息整理一下,寫一篇人物介紹。做得好的同學的材料老師將放到老師的個人網(wǎng)頁中的學生天地欄目里。
    (2)、繼續(xù)朗讀課文,如果發(fā)現(xiàn)還有什么問題需要研究,我們下節(jié)課再一起討論,相信大家會繼續(xù)努力的。
    1、通過上這堂實驗課,我覺得我們的課題研究具有可操作性,可實踐性。我們現(xiàn)在提倡學生要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不提倡那種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我們的課題就是建立在這種理念基礎上的。學生學習一篇課文,一看到課題,肯定會產(chǎn)生許多的疑問,我們就可以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讓學生自己去分析、解決問題。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能夠高效地找到答案解決問題。學生自主去學習探究到的知識是根深蒂固的,和老師講學生被動接受的效果截然不同。學習《鄭和遠航》這篇課文,我覺得學生由于讓學生在預習中運用了現(xiàn)代信息技術,解決了很多問題:如鄭和為何要遠航,鄭和遠航的出發(fā)地哪兒,為什么要選擇這一地方,鄭和遠航順利嗎?鄭和遠航有什么意義?至于鄭和出生的時間、地點,鄭和的家庭情況等學生都搜集到了,學生通過上網(wǎng)許多問題迎刃而解。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從而也提高了語文課堂學習的效率。
    2、學生在預習時,老師的點撥引導要到位。學生在搜索信息時,由于網(wǎng)上的信息大,學生要學會速讀,要學會篩選,要學會概括,到把網(wǎng)上搜集到的信息內(nèi)化為自己的東西。有些無關緊要的東西看都不要看。由于我在學生上網(wǎng)前交代這次時間緊張,根據(jù)平時學生上網(wǎng)的一些不足之處,及時提醒學生一要知道上哪些網(wǎng)比較快捷,二要提醒學生閱讀的速度,三要提醒學生摘抄主要的或者用自己的話概括。所以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獲得的資料很多,在學生交流時,學生滔滔不絕,連我都有些不敢相信,這都是我的學生嗎?看樣子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在不斷提高。
    3、這節(jié)課我布置有作業(yè) 是:
    (1)把搜集到的資料整理在電腦上建個人物介紹文檔;
    (2)繼續(xù)朗讀課文,自主學習,在學習中產(chǎn)生新的問題,然后繼續(xù)去探究。作業(yè) 的布置緊扣課題研究,不同于一般情況下的作業(yè) ,有的學生覺得很新穎能完成,有的學生是不知所措,因為他們不會處理這種作業(yè) 。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想讓學生進一步去認識鄭和,還有就是為今后學習作了鋪墊。
    現(xiàn)在我們這一課題研究剛剛起步,受各種條件的限制,學生只能在網(wǎng)上查找,然后去教室交流。我們希望通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學生能把自己搜集到的信息經(jīng)過處理,在課堂上當堂顯示出來給大家看,大家共同解決一些難點、重點。要能達到這種的境界,所以不要不斷地努力,努力,再努力。
    鄭和遠航教案設計篇三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讀準字音,查詞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派遣、羅盤、炫耀”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歸納課文主要內(nèi)容。體會作者采用詳略得當寫作方法,并在今后的寫作中學會運用。
    3、憑借課文語言文字,初步感知鄭和人物形象和遠航的意義。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生字,理解詞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清脈絡,歸納課文主要內(nèi)容。
    難點:能聯(lián)系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清楚敘事類作品的一般方法。初步感知鄭和的人物形象和遠航的意義。
    三、教學準備:
    學生:完成預習單,搜集有關鄭和的資料。
    教師:
    1、多媒體課件。
    2、課前了解學生預習情況。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2008年8月8日奧運會開幕式圖片:你們猜一猜這個圖片講述了哪一歷史大事件?(指名學生說一說。)。
    美國學者路易斯·麗瓦塞斯曾評論道:“鄭和船隊在中國和世界歷史上是一支舉世無雙的艦隊,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之前是沒有可以與之匹敵的?!睘槭裁催@樣說呢?學完課文,相信你會找到你要的答案。
    2、板書課題。讀題。
    3、投影鄭和圖片,說說你了解的鄭和?(學生交流資料)期間指導學生要將資料變?yōu)樽约旱脑拻罡信d趣或印象最深的地方說一兩處。
    補充資料,自讀:
    鄭和(1371年——1435年)。我國明代的航海家,本姓馬,名三保,在宮內(nèi)做過太監(jiān)。
    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時間比哥倫布早了87年,比麥哲倫早了114年!鄭和船隊的七次遠航,主要活動區(qū)域在今天的加里曼丹島以西海域,舊稱西洋,因此這些航?;顒涌偡Q“鄭和下西洋”。
    師提醒要會歸納搜集的資料。
    說說鄭和給你的印象:()的鄭和。
    你對鄭和產(chǎn)生了什么情感?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敬佩)再次齊讀課題。
    4、讀了課題,你還想知道哪些問題?(質(zhì)疑)。
    二、檢查預習(匯報前置任務)互動探究。
    情景設置:接受考驗來過關。
    1、第一關——讀書關:
    (1)出示。
    碼頭。
    瓷器。
    派遣。
    拳頭。
    撕裂。
    贈送。
    范圍。
    桅桿。
    鬢發(fā)。
    魁梧。
    珊瑚。
    炫耀。
    羅盤。
    化險為夷。
    (2)。
    四組詞語全出示。
    讀,想象畫面。
    狂風呼嘯奔騰咆哮。
    波峰浪谷。
    嚴陣以待鎮(zhèn)定自若化險為夷。
    讀詞想畫面。
    聯(lián)想其他詞。讀相應第五自然段,評價。再讀這組詞。
    雄偉壯觀。
    浩浩蕩蕩。
    奮勇前行。
    這幾個詞語讓你想到了怎樣的畫面呢?哪幾個自然段直接寫了鄭和的寶船船隊?指名讀,說說第一印象,感知列舉數(shù)字說明方法。讀出氣勢。再讀這組詞。
    扶老攜幼。
    驚嘆不已。
    名揚海外。
    讀第四自然段,讀出自豪感,正音。
    再四組詞語全出示,讀。
    指名讀第6、7自然段,概括段意,體會艱辛和意義。
    2、第二關——寫字關。
    指名讀生字。結(jié)合課前了解的情況投影訂正易錯字。板書“看準字形,注意字的間架結(jié)構”在空白格中再寫一個。
    表揚預習單完成情況好的同學。強調(diào)姿勢。
    3、第三關——詞意關。
    說說自己在預習過程中知道了哪些詞語意思?(重點桅桿。
    鬢發(fā)。
    魁梧。
    珊瑚。
    炫耀。
    羅盤)。
    你知道下面幾個詞的意思嗎?先解釋加點字。指名答,說說解詞方法。
    扶老攜幼。
    嚴陣以待。
    驚嘆不已。
    4、第四關——段落關。
    略
    概括段落大意。
    (2)默讀課文1-5自然段,你能根據(jù)這三個小標題,把第一段分分層嗎?
    (板書:揚帆啟航、友好交往、戰(zhàn)勝兇險)。
    三、檢驗目標達成。
    快速默讀課文,歸納課文主要內(nèi)容。先思考,再討論交流,指名匯報。
    有困難時點撥方法:題目擴展法。
    (老師有個小訣竅,想聽嗎?有的題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對題目稍加擴展充實,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本課的題目《鄭和遠航》,稍加擴展,如:鄭和什么時間,從哪出發(fā)開始遠航的?遠航的過程中經(jīng)歷了什么?做了什么?遠航取得了什么結(jié)果?這樣我們就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了。)。
    交流反饋:本文記敘了1405年7月11日,鄭和率領船隊從劉家港出發(fā),沿途經(jīng)歷了許多艱難險阻,到達了亞非各國,受到各國歡迎,并進行貨物交換。就這樣先后七次遠航,促進了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
    四、整理回顧提升:
    根據(jù)板書小結(jié)課文內(nèi)容。
    故事講到這兒,相信你們對鄭和的第一次遠航以及遠航所產(chǎn)生的影響有了一定的了解,你現(xiàn)在還想知道些什么嗎?(自由說)。
    作業(yè):
    1、推薦閱讀《上下五千年》。
    2、完成新課堂的練功房部分。
    附板書設計:
    (1-3)揚帆啟航。
    (1-5)第一次遠航(詳)(4)友好交往。
    (5)戰(zhàn)勝兇險。
    (6—7)七次遠航概況及遠航意義(略)。
    鄭和遠航教案設計篇四
    《鄭和遠航》是蘇教版第十冊中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為一體的課文,詳細介紹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遠航的情況,并點明了鄭和七次遠航的重大意義,表現(xiàn)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術。
    全文分為兩個部分,1~5自然段寫了鄭和第一次遠航的場景及經(jīng)歷,最后兩個自然段寫了鄭和七次遠航的時間跨度、到過的國家以及遠航的重大意義。
    在寫作特色上,做到了點面結(jié)合、詳略得當。鄭和總共七次出使西洋,如果全部寫下來勢必顯得拖沓,本文重點寫了第一次遠航的情況,對其余作了概括說明。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節(jié)省了筆墨,收到了“窺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
    語文課程標準第三學段閱讀教學的階段目標:聯(lián)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利用圖書館、網(wǎng)絡等信息渠道深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
    由于學生所處的時代與文本介紹的內(nèi)容相差甚遠,因此學生很難從文章本身有限的文字來理解鄭和遠航的壯舉,從而感受鄭和的偉大之處,感受燦爛的古代文明。引導學生用怎樣方法的去學習,才能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學效果呢?我認為充分運用現(xiàn)代教育媒體和網(wǎng)絡資源,能縮短學生與文本的時空差距,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本課學習對象為小學五年級的學生,經(jīng)過五年的學習,學生己經(jīng)掌握了一定的讀書方法、學習方法,也有了一定的電腦基礎,如:會打字,會上網(wǎng),會利用網(wǎng)絡查找自己需要的資料。于是我在課前準備了一個《鄭和遠航》的專題學習網(wǎng)站,收集了較為全面的資料,如:鄭和的生平、海洋知識、遠航歷程以及首航的盛況、后人的紀念等等,供孩子們?yōu)g覽,以拓展孩子們的視野,滿足他們收集和整理信息的需要。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自由上網(wǎng)主動探究、合作學習,實現(xiàn)學生從“服從書本——跳出書本——回歸書本”的理想境界。
    本網(wǎng)站應用了動易的設計模板,功能強大,交互性強。
    本網(wǎng)站設計了六大板塊,分別是:
    1、課文學習。里面提供了電子課文、生字生詞等內(nèi)容。特別是超文本的電子課文,把文中的重點詞句做了超鏈接,用視頻、聲音、圖片等形式做了詮釋,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清除閱讀障礙。
    2、鄭和軼事。有鄭和生平事跡和后人紀念他的一些情況,讓學生更全面翔實地了解鄭和,有一個鮮活的人物形象。
    3、寶船之謎。多角度地介紹鄭和遠航的奇遇和所見所聞,讓學生了解到古代先進的造船技術和當時發(fā)達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
    4、遠航歷險。帶學生進入驚心動魄的航海歷險,體會大海的驚濤駭浪,海盜的兇殘冷酷,從而體驗鄭和和他的船隊臨危不懼、鎮(zhèn)定自若的大無畏品質(zhì)。
    5、友好往來。了解鄭和七次下西洋的路線以及時間跨度。了解鄭和遠航為世界文化經(jīng)濟發(fā)展做出的貢獻。
    6、世界航海。介紹了世界航海的發(fā)展史,重點介紹了幾位世界著名的航海家,如哥倫布、麥哲倫等,讓他們的事跡與鄭和相比較,感受鄭和的偉大,激發(fā)自豪感。
    根據(jù)大綱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以下四個教學目標。
    1、運用網(wǎng)絡查找、閱讀鄭和遠航及其他航海家的資料。
    2、運用網(wǎng)絡技術,自查自評學習效果,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懂得詳寫與略寫的作用。
    4、憑借文本語言材料,感受鄭和為促進我國古代人民與亞洲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激發(fā)為振興中華而發(fā)憤努力的豪情。
    2、感受鄭和下西洋的艱難和重大意義。
    為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歡快、自主的學習過程中獲得各方面最大限度的收獲,我將采用“復習質(zhì)疑,確定主線,精讀文本——教師引路;上網(wǎng)瀏覽,自主、合作學習,交流討論;練習鞏固,反思學習,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1、網(wǎng)上瀏覽法:從網(wǎng)上獲取大量的相關知識,為理解課文內(nèi)容提供條件。
    2、成功激勵法:在學生獲得學習成功后,引導其他學生評議、激勵。
    3、朗讀指導法:學生任意選擇課文的配音朗讀,通過練習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4、合作學習法:利用對話窗口,引導學生質(zhì)疑,釋疑,開展合作學習。
    (第一課時)。
    借助于電子課文的朗讀,讀通讀順課文,并且能準確的讀準生字。借助于電子文本的超鏈接,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清除閱讀障礙。
    瀏覽網(wǎng)站的內(nèi)容,了解鄭和遠航的歷史背景、友好往來、歷險過程,初步感受鄭和遠航的壯舉和歷史意義。
    (第二課時)。
    一、激發(fā)興趣、引入課文。
    鄭和遠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我準備用“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能不能用文中的詞語概括出鄭和遠航的特點?”然后引導學生思考,幫助學生復習舊知,引出本課的學習內(nèi)容。
    二、借助媒體,精讀起航。
    在這一部分里,首先讓學生精讀文本,從課文中找出能反映船隊規(guī)模之大的語句和詞語,細細品味,這是語文學科特點所規(guī)定的訓練目標。
    在學生交流時,點擊相關圖片,感受船隊的宏偉壯觀,體會鄭和的威武豪邁。以形象生動的媒體技術豐富學生的感知,加深學生來自文本的體驗。
    第三步讓學生說說讀了文章或觀看圖片后的感受,夸一夸船隊,或贊一贊鄭和,讓學生把自己的體驗用語言表達出來,一方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給學生的情感有了一個渲泄的渠道,營造充滿自豪的情感氛圍。
    最后回歸文本,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用朗讀來表達自己的收獲和體驗。
    我想這課的重難點是鄭和第一次遠航,因此,在教學這一部分內(nèi)容時,主要是突出了鄭和第一次遠航時,規(guī)模很大。教學時,我從三方面引導學生體會。一、人多。抓住“人山人海”,“隨行的有水手、翻譯、醫(yī)生和護船的兵士,共兩萬七千多人?!倍?、船不但多,而且雄偉壯觀。引導學生從“兩百多艘船”,“每艘寶船的長、寬、高”等方面體會。因為文中列舉的數(shù)字,學生一下子可能在腦海里沒有明確的概念,教學時,我用這階梯教室作了對比,讓學生對船的雄偉壯觀有鮮明的印象。三、準備很充分。這從人員的齊全、船只的種類,(戰(zhàn)船、糧船和水船)以及設備的精良上,引導學生進行體會。
    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這部分學習引導分為兩大步:第一步是讓學生自主選擇第4自然段“友好交往”或第5自然段“戰(zhàn)勝兇險”,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點擊專題學習網(wǎng)站,進行自主學習。
    這一環(huán)節(jié)如果完全放手讓學生去學,效率將會很低,因此,我得給他們提出自主探究的目標,分別是:
    a、友好交往部分重點自學討論:
    1、從哪些詞句你能讀出他們之間的交往是友好的?
    2、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個畫面(視頻),展開豐富的想象,小組內(nèi)說說,他們怎么交流、說些什么,注意人物的語言、動作。
    3、讀到這兒,你對鄭和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b、戰(zhàn)勝兇險部分重點自學研討:
    1、用“”劃出中心句。
    2、你是怎么理解“兇險”的?你從文中讀出了哪些兇險?網(wǎng)上又有那些故事讓你難忘?
    3、文中哪些詞句體現(xiàn)了航行的兇險?找出來有感情地讀一讀。
    4、讀著課文,想象著當時驚心動魄的場面,你想對鄭和說些什么呢?
    第二步組織全班交流,讓學生說說你們小組解決了哪些問題,是通過什么渠道解決的。這一環(huán)節(jié)用以再現(xiàn)學生的學習和思維過程,特別是方法的呈現(xiàn),教師及時點撥,形成共識。
    1、友好交往。
    (1)鄭和遠航,促進了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那么都進行了哪些交往呢?請大家閱讀文章第四自然段,然后用簡潔的話來說一說。
    (2)指名交流(互贈禮物,商品交易)。
    2、戰(zhàn)勝風險。
    (2)交流(風浪,海盜)。
    (3)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鄭和是怎樣與風浪搏斗的?
    出示“在大海上,……化險為夷?!?BR>    男同學讀第一句,女同學讀第二句。
    男同學你們體會到了什么?女同學你們體會到了什么?(此處,老師應極力渲染風浪之險惡,使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到風浪的恐怖,從而深刻地體會到鄭和的智勇雙全)。
    有這樣鎮(zhèn)定自若,大智大勇的領導者,還懼怕什么?讓風浪來得更猛烈些吧!齊讀。
    (4)引讀“智擒海盜”這一句。
    (5)小結(jié):在漫漫的航途上,這樣的兇險只是滄海一粟。然而鄭和沒有屈服,他憑著頑強的毅力,智慧的頭腦,將中國的美名順利地傳播到了亞非各國。他代表的不僅僅是他自己,還代表我們整個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探索精神!齊讀“它表現(xiàn)了我國古代人民……開闊了眼界?!?BR>    第三步回歸到課文的朗讀,再次指導朗讀這兩部分,讓情感的積淀更濃厚一些。
    四、圍繞主線、感受寫法。
    略讀第二部分6、7自然段,提出這樣的問題讓學生思考:鄭和率領船隊出使西洋7次,為什么作者只詳寫了第一次,而略寫其余六次遠航?對比第一次遠航的內(nèi)容,讓學生初步感受詳略得當?shù)膶懛ǎI學生在語文中走個來回,讓體會“如何寫”觸及學生心靈。
    五、總結(jié)全文、延伸拓展:
    總結(jié)課文內(nèi)容從讓學生談談自己學了課文的收獲與體會,感受鄭和的偉大,感受祖國燦爛的古代文明,從而由衷地自豪。如時間有空余,則讓學生全文感情朗讀。
    最后,出示作業(yè)超市:
    (1)進入專題學習網(wǎng)站,閱讀鄭和的有關資料、故事,向別人介紹一下鄭和。
    (2)根據(jù)收集的相關資料,整理后出一期以鄭和或航海為主題的電子小報。
    (3)寫一則200---500字的讀后感,相互交流。
    鄭和遠航教案設計篇五
    我們研究的子課題是《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培養(yǎng)同學自主探究的能力》。這一學期我們這個課題研究的是“在預習中,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培養(yǎng)同學自主探究能力”。也就是說,同學在預習中,自身提出問題,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自身去分析,解決問題。我覺得《鄭和遠航》很適合上課題課。
    選《鄭和遠航》這篇課文,一是我們在期初分析整冊教材時,就認為這篇文章適合上我們這學期的課題研究課。二是我覺得同學在預習這篇課文時,只要一看課題,就很容易的會發(fā)生出很多問題,問很多為什么。同學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激發(fā),同學上網(wǎng)去尋找答案去自主探索的熱情會高漲,這樣,同學一方面在搜索中可增加知識,另一方面也容易發(fā)生成績感,當然,同學自主探究的能力會逐步得到提高,容易達到我們這次課題研究的目的。
    (一)、導入:
    1、老師請大家做個知識競猜:
    (1)、1492年發(fā)現(xiàn)新大陸的是誰?
    (2)、世界著名的航海家有哪些?
    2、揭題:
    作為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大家都為我國有鄭和這么一位著名的航海家感到自豪吧,今天我們所學的課文就是以這位彪炳史冊的航海英雄為主人公的。
    板書課題:26、鄭和遠航。
    3、啟發(fā)同學提問:你看到這個課題,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4、同學們在預習中,查找到了哪些資料?請大家作個交流。
    過渡:課文《鄭和遠航》向我們介紹了些什么呢?請大家打開課本。
    (二)、初讀課文。
    1、老師請幾位同學起來一人讀一自然段,大家認真聽,認真考慮。
    (一方面老師可以了解大家的預習情況,一方面同學能認真考慮課文寫了什么內(nèi)容。)
    2、說說課文寫了什么內(nèi)容?
    3、提示:課文重點寫了鄭和第幾次遠航?
    4、指導分段:假如讓你把課文分成兩段,你會怎么分?請速讀考慮。
    6、提出自身不理解的內(nèi)容。
    (三)、總結(jié):我們這堂課初步了解了鄭和這個人物,也初步了解了課文內(nèi)容,課文讀順了,詞語也理解了。同學們學得很認真,預習得很充沛。
    (四)、安排作業(yè):
    (1)、請同學們把自身搜集到的信息整理一下,寫一篇人物介紹。做得好的同學的資料老師將放到老師的個人網(wǎng)頁中的“同學天地”欄目里。
    (2)、繼續(xù)朗讀課文,假如發(fā)現(xiàn)還有什么問題需要研究,我們下節(jié)課再一起討論,相信大家會繼續(xù)努力的。
    1、通過上這堂實驗課,我覺得我們的課題研究具有可操作性,可實踐性。我們現(xiàn)在提倡同學要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不提倡那種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我們的課題就是建立在這種理念基礎上的。同學學習一篇課文,一看到課題,肯定會發(fā)生許多的疑問,我們就可以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讓同學自身去分析、解決問題。同學在短時間內(nèi),能夠高效地找到答案解決問題。同學自主去學習探究到的知識是根深蒂固的,和老師講同學被動接受的效果截然不同。學習《鄭和遠航》這篇課文,我覺得同學由于讓同學在預習中運用了現(xiàn)代信息技術,解決了很多問題:如鄭和為何要遠航,鄭和遠航的動身地哪兒,為什么要選擇這一地方,鄭和遠航順利嗎?鄭和遠航有什么意義?至于鄭和出生的時間、地點,鄭和的家庭情況等同學都搜集到了,同學通過上網(wǎng)許多問題迎刃而解。在這一過程中,同學自主探究的意識、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從而也提高了語文課堂學習的效率。
    2、同學在預習時,老師的點撥引導要到位。同學在搜索信息時,由于網(wǎng)上的信息大,同學要學會速讀,要學會篩選,要學會概括,到把網(wǎng)上搜集到的信息內(nèi)化為自身的東西。有些無關緊要的東西看都不要看。由于我在同學上網(wǎng)前交代這次時間緊張,根據(jù)平時同學上網(wǎng)的一些缺乏之處,和時提醒同學一要知道上哪些網(wǎng)比較快捷,二要提醒同學閱讀的速度,三要提醒同學摘抄主要的或者用自身的話概括。所以同學在短時間內(nèi),獲得的資料很多,在同學交流時,同學滔滔不絕,連我都有些不敢相信,這都是我的同學嗎?看樣子同學在自主探究中收集、處置信息的能力在不時提高。
    3、這節(jié)課我安排有作業(yè)是:
    (1)把搜集到的資料整理在電腦上建個人物介紹文檔;
    (2)繼續(xù)朗讀課文,自主學習,在學習中發(fā)生新的問題,然后繼續(xù)去探究。作業(yè)的安排緊扣課題研究,不同于一般情況下的作業(yè),有的同學覺得很新穎能完成,有的同學是手足無措,因為他們不會處置這種作業(yè)。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想讓同學進一步去認識鄭和,還有就是為今后學習作了鋪墊。
    現(xiàn)在我們這一課題研究剛剛起步,受各種條件的限制,同學只能在網(wǎng)上查找,然后去教室交流。我們希望通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同學能把自身搜集到的信息經(jīng)過處置,在課堂上當堂顯示出來給大家看,大家一起解決一些難點、重點。要能達到這種的境界,所以不要不時地努力,努力,再努力。
    鄭和遠航教案設計篇六
    課上以疑導學,激發(fā)興趣,再以趣激情;課后以情促趣,引導學生課外學習,拓展深化。通過“讀”與“說”的結(jié)合,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和生命體驗于閱讀解讀過程,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為學生的自主參與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一、復習導入。
    二、激趣質(zhì)疑。
    過渡,出示世界航海家日志里的一段描述。(有關說明鄭和遠航意義的文字)。
    1、讀了這段簡潔的描述,關于鄭和遠航,你最想具體了解些什么呢?(教師相機幫助總結(jié))。
    2、你最感興趣的一個問題是什么?然后帶著這個問題好好讀讀課文,邊讀邊做記號。
    三、匯報交流第一個問題。
    (一)規(guī)模之大。
    1、以小組為單位,匯報交流。
    2、啟發(fā)學習“寶船”這部分。
    (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到寶船“特別雄偉壯觀”并讀好)。
    3、引讀總結(jié)。
    在鄭和的船隊中,這樣的寶船就有60多艘,再加上許多戰(zhàn)船、糧船和水船,整個船隊共有船只200多艘,隨行人員有水手、翻譯、醫(yī)生和護船的.兵士等,共兩萬七千多人,船隊規(guī)模真是宏大呀!
    (二)時間之長,范圍之廣。
    1、以小組為單位匯報交流,師生適當?shù)匮a充介紹一些資料。
    2、出示“航海圖”,幫助理解“范圍之大”,并為后文理解“戰(zhàn)勝更多兇險”作鋪墊。
    3、齊讀第6小節(jié)。
    四、匯報交流第二問題。
    1、以小組為單位匯報交流。
    2、啟發(fā)幫助。
    (1)“風浪險惡”
    體驗、感悟、誦讀。
    (2)鄭和的船隊是怎樣戰(zhàn)勝了海盜的襲擊?
    (3)想象遠航中的其它兇險和困難。
    追問“這些兇險,鄭和事先考慮到了嗎?
    五、匯報交流第三個問題。
    1、以小組為單位匯報交流。
    2、齊讀第4小節(jié)。
    六、總結(jié)課文。
    1、總結(jié)。
    2、齊讀第7小節(jié)。
    3、面對鄭和雕像,你想要跟他說了什么呢?
    七、布置作業(yè)。
    1、以鄭和身份寫一篇《航海日志》。
    《鄭和――聯(lián)結(jié)中國與伊斯蘭世界的航海家》。
    《與鄭和相遇海上》。
    鄭和遠航教案設計篇七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借課文語言材料,感受鄭和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激發(fā)為振興中華而發(fā)奮努力的情懷。
    感受鄭和下西洋的艱難和偉大。
    多媒體。
    1、(看資料)600年后的今天,我們?yōu)樗隽耸裁??請看大屏幕?條)。
    2、看了這些,你們想說些什么?設疑:鄭和憑什么贏得全中國乃至全世界人民如此的尊重與敬仰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來尋找答案!
    1、先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對于鄭和遠航評價最高的'一句話。(板書:“規(guī)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
    2、研讀課文:
    范圍廣:哪里看出?(1)相機出示路線圖(體會國家之多);
    (2)每到一個國家,鄭和就與他們友好交往,哪些人?引讀。
    (3)每到一個國家,鄭和就帶去信件、絲綢、瓷器,實際上帶去了。
    (4)補充:怪不得歷史學家這樣評價他……(出示)——齊讀。
    時間長:哪里體會到的?
    航行奇(過渡):自由讀;傳奇經(jīng)歷有哪些(出示填空:當-----時,鄭和憑著-----);3、小結(jié):
    1、(引述第6節(jié))從……繼續(xù)了6次,自由讀第6節(jié)(補充)。
    1、所以鄭和遠航,作者給予很高的評價,自由讀第7節(jié)。
    2、你能簡略說說嗎?3、板書總結(jié)。
    4、(看鄭和記錄片),此時此刻,你想對鄭和、自己、中國人民說些什么?(出示)。
    難怪600年后的今天……。
    1、搜集資料,新編《鄭和第次遠航》,注意有詳有略。
    2、寫一篇讀后感。
    板書:規(guī)模之大愛國。
    (創(chuàng)舉)時間之長頑強探索。
    航行之奇。
    鄭和遠航教案設計篇八
    1、1405年7月11日,這是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日子,因為在這一天,中國乃至世界航海史上都將永遠刻下一個偉大人物的名字,他就是——(鄭和)。
    2、課件同時映現(xiàn)鄭和圖片。
    2、根據(jù)課文順序,復述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jīng)過。
    1、過渡:不僅如此,那擁有兩百多艘船只的船隊也足以讓我們每個人驚嘆不已!
    2、學生自由讀課文第2自然段,想想:這些船你覺得怎么樣?
    3、是啊,當時我們中國的造船業(yè)是很發(fā)達的,船上配備的航海羅盤也是當時最先進的(“羅盤”的理解)。
    4、指導學生抓住具體的數(shù)字讀好這段話。
    6、課件播放電影《鄭和下西洋》的相關視頻。
    7、讓學生簡單說說看后的感受,同時啟發(fā)學生思考:這樣壯觀的場面可以用哪個詞語來概括?(析“浩浩蕩蕩”)。
    8、小結(jié):船隊像一條巨龍,鄭和帶著人們的祝福,帶著雄偉壯觀的寶船,浩浩蕩蕩地出發(fā)了!
    a國王、大臣“表示熱烈歡迎”;。
    c這么大的氣勢,又這樣的友好,難怪一路上鄭和的船隊受到了其他國家人們的熱烈歡迎。
    (第六自然段)。
    過渡:這次遠航,迎接鄭和的僅僅是“彩旗”和“歡呼”,“歡迎”與“贊嘆”嗎?學生默讀課文第5自然段。
    鄭和帶領他的船隊遇到了什么?(兇險——險惡的風浪、海盜的襲擊);。
    映現(xiàn):狂風呼嘯著,海水像脫韁的野馬,奔騰咆哮。巨浪瘋狂地撲向船隊,仿佛要把船只撕裂。
    a自由讀,你的.眼前出現(xiàn)了怎樣的情景?
    b回扣前文寶船的雄偉與壯觀,引導學生想象海上的風急浪高;。
    c抓住“呼嘯、脫韁的野馬、瘋狂”等詞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當時的海上險情。
    c指導朗讀,在評價中引導學生結(jié)合想象讀出“兇險”來。
    面對如此險情,35歲的鄭和亂了陣腳嗎?指名讀文中相關的句子,課件映現(xiàn)“面對如此險境,鄭和總是鎮(zhèn)定自若,指揮船隊在波峰浪谷中奮勇向前,一次次化險為夷?!?BR>    品“鎮(zhèn)定自若”、“化險為夷”、“總是”。
    引讀上文風浪險惡,學生接讀鄭和“鎮(zhèn)定自若”一句。
    面對海盜,鄭和是怎么做的?
    a指名讀下面“海盜來襲”的內(nèi)容,讀后請學生回答;。
    b這時的鄭和又讓你感覺到怎樣?
    c有大智慧,又有過人的膽識,這樣的人不管遇上多少兇險,多少風浪,都能夠鎮(zhèn)定自若,指揮船隊在波峰浪谷中奮勇向前。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航海英雄!
    8、再讀“鎮(zhèn)定自若”一句,感受鄭和的大智慧大膽識。
    2、中國人眼中的鄭和——梁啟超的評價;。
    3、外國人眼中的鄭和——英國學者李約瑟的評價;。
    智慧。
    鮮花、歡呼風浪、海盜。
    鄭和遠航教案設計篇九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理清文章脈絡
    1.把課文讀通讀順。
    2.劃出文中生字新詞,自學,并完成《習字冊》,理解詞語的意思,完成《補充習題》第三題。
    3.收集有關鄭和的資料。
    4.觀看中央少兒頻道的童話片《鄭和下西洋》,了解一些小故事。
    掛圖 朗讀資料 生字新詞卡片
    一、凸顯導入趣味點,樂學新知
    1.老師請大家做個知識競猜:
    (1)1492年發(fā)現(xiàn)新大陸的是誰?
    (2)世界著名的航海家有哪些?
    2.揭題:作為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大家都為我國有鄭和這么一位著名的航海家感到自豪吧,今天我們所學的課文就是寫這位彪炳史冊的航海英雄為主人公的。
    板書課題:10、鄭和遠航。
    3.啟發(fā)學生提問:你看到這個課題,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4.同學們在預習中,查找到了哪些資料?請大家作個交流。
    5.補充介紹鄭和的資料
    鄭和,本姓馬,云南昆明人,1371年生,12歲時,鄭和入宮做太監(jiān),后提拔為內(nèi)官監(jiān),賜姓鄭。鄭和體貌豐偉,聰明好學,機敏善辯。他入宮后信奉佛教,因此被封為“三寶太監(jiān)”。 1405年鄭和首次受命出使西洋,當時的西洋是指現(xiàn)在的文萊以西的海洋各地以及印度洋沿岸一帶。鄭和下西洋,比其他國家的航海家都早了近百年。鄭和船隊超過二百艘,其寶船的載送量達到一千多噸,船隊總?cè)藬?shù)達二萬多人。
    過渡:課文《鄭和遠航》向我們介紹了些什么呢?請大家打開課本。
    二、突破自學障礙點,順暢閱讀
    (一)生字詞
    1.出示生字新詞:
    派遣 魁梧 健步 浩浩蕩蕩
    贈送 絲綢 瓷器 名揚海外
    鎮(zhèn)定自若 化險為夷 嚴陣以待
    a、指名讀,相機正音。
    b、這些詞語,你能在課文中理解它們嗎?同學之間可以交流交流。
    2. 將上述詞語放入三個方框中。猜猜看老師為什么把這些詞放在三個方框中,分成這三類呢?試試為每一類有關的內(nèi)容加個小標題。(揚帆遠航 友好交往戰(zhàn)勝兇險)
    (二)朗讀課文,指名讀、小組讀和齊讀相結(jié)合。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內(nèi)容。
    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順清脈絡
    (一)默讀課文,說說課文寫了什么內(nèi)容?課文重點寫了鄭和第幾次遠航?
    (二)再讀課文,思考:假如讓你把課文分成兩段,你會怎么分?請速讀思考。
    第一段(1—5):寫鄭和第一次遠航。
    第二段(6—7)寫鄭和共有七次遠航。
    這樣分段,可以看出全文的內(nèi)容重點和寫作特點。
    四、精選課文一部分,品讀感悟
    1.自由讀1-3自然段,你從哪里體會到這是一次規(guī)模宏大的遠航?在書上圈圈畫畫。
    2.交流:(人多、分工明確、“寶船”)
    出示:“兩百多艘船只整齊地??吭诖a頭邊。其中六十多艘大船特別雄偉壯觀,這些大船又叫“寶船”。每艘寶船長148米,寬60米,有十多層樓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桿和十二面風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駕駛。船上配備著航海羅盤等當時最先進的儀器。緊挨著寶船的還有許多戰(zhàn)船、糧船和水船。”
    船大:引導從數(shù)字體會寶船的大(與學校操場相比較,想象寶船的“雄偉壯觀”,通過朗讀讀出)
    先進:配備航海羅盤等當時最先進的儀器。(寶船上裝載著絲綢、瓷器、鐵制生產(chǎn)工具和生活用品、手工業(yè)品、茶葉、貨幣、歷法、衡器、書籍、藥材等等珍貴物品。)
    組織嚴密、配套科學:(緊挨著寶船的還有許多戰(zhàn)船、糧船和水船。兩百多艘船只整齊地??吭诖a頭邊。船隊像一條巨龍,浩浩蕩蕩。)
    看一些船隊的圖片
    3.此時的鄭和,站在指揮船上,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讀第三小節(jié),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鄭和?用成語來形容。
    4.鄭和的決心、信心、勇氣都凝聚在了兩個字上——“啟航”!誰來讀出鄭和的雄心壯志!
    5.讓我們超越時空的界限,回到當時,和鄭和一起揚帆起航?。ㄓ^看啟航的視頻)
    6.你的心情怎樣?好,拿起書,把你的感情全投入到朗讀中去吧!齊讀第三小節(jié)。
    五、精心設計練習題,檢測完善
    完成《習字冊》
    鄭和遠航教案設計篇十
    《鄭和遠航》是一篇寓人文性與思想性于一體的文章。本設計確立了“以文本為本,緊扣說些訓練”的理念。憑借語言載體,讀寫結(jié)合,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和生命體驗于閱讀解讀過程;引領學生親近文本,走近鄭和,走進鄭和遠航這一偉大事件,讓課堂充滿濃烈的語文味。感知鄭和的勇往直前、頑強探索的精神;激發(fā)學生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學習的情懷,追求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
    1、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7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感受鄭和“啟航”時的雄姿英發(fā)。
    2、以學定教,憑借對語言文字的品評,通過情境、討論、朗讀、補白等多角度的閱讀感悟,引領學生走近鄭和,逐漸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朗讀能力和評價能力。
    3、初步感受鄭和為促進中國與亞非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激發(fā)學生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學習的情懷。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
    2、能聯(lián)系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初步了解鄭和遠航的經(jīng)過,感受鄭和遠航時“啟航”的雄姿英發(fā)。
    一、導入新課
    1、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導入學習
    出示2008年8月8日奧運會開幕式圖片:你們猜一猜這個圖片講述了哪一歷史大事件?(指名學生說一說。)
    美國學者路易斯·麗瓦塞斯曾評論道:“鄭和船隊在中國和世界歷史上是一支舉世無雙的艦隊,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之前是沒有可以與之匹敵的。”為什么這樣說呢?學完課文,相信你會找到你要的答案。
    2、出示課題 鄭和 遠航 簡介鄭和的生平
    3、討論交流自己對課題的理解
    (1)本篇課文寫鄭和什么時候遠航?從哪兒出發(fā)?經(jīng)過哪些地方,到哪里去?
    (2)鄭和帶了哪些人、哪些物去遠航的?
    (3)遠航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怎樣克服的?
    (4)鄭和遠航有什么意義和影響?
    二、初讀課文,掃清閱讀障礙,理清脈絡。
    1、默讀全文,找出生字新詞,憑借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
    學生自主活動,掃除閱讀障礙。
    理解生字新詞
    2、自由讀課文,要求字音準確,停頓正確
    3、了解學生讀文情況
    4、朗讀思考曾提出的相關問題
    5、指名按自然段讀文,引導學生理清脈絡。
    第一段(1—5)鄭和率領船隊第一次遠航的情況:
    (1)揚帆起航(2)友好交往(3)戰(zhàn)勝兇險
    第二段(6—7)簡要介紹鄭和的七次遠航的意義與影響。
    三、緊扣結(jié)尾,品讀感悟,情文相生。
    (1)學生自由朗讀這一自然段。
    (2)這一自然段共幾句話,分別寫了什么?
    (3)自主思考,同桌間交流。
    (4)交流閱讀收獲。
    (5)抓住相關詞語,朗讀體會對鄭和遠航這一偉大壯舉的贊美和對鄭和“頑強的探索精神”的贊頌。
    7、精讀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指名讀文。思考:課文是怎樣具體地寫出“規(guī)模之大”的呢?請從課文中找出來,用線畫出相關的句子或詞語。
    (2)四小組討論交流:場面之壯觀,規(guī)模之宏大。
    (3)指導朗讀,齊讀這兩個自然段。
    (4)場面的壯觀,規(guī)模的宏大,都是鄭和出場的背景。鄭和的首次亮相,是怎樣的?找出相關的語句用o圈出來。指名回答后讀第三自然段。
    (6)體會“船隊像一條巨龍,浩浩蕩蕩地出發(fā)了”,從中你讀出了什么?
    (7)指導讀圖:圖上的兩個人,誰是鄭和?你是怎么知道的?
    (8)如果你是岸上送行的人,你會怎么說?
    8、朗讀第三自然段,體會“揚帆啟航”的情景。
    四、總結(jié),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完成習字冊。
    2、搜集和閱讀有關鄭和的資料。
    五、板書設計:
    鄭
    和
    遠航(規(guī)模之大 時間之長 范圍之廣)
    揚帆啟航 人多 人山人海
    (寶船) 船大 雄偉壯觀
    船隊 浩浩蕩蕩
    鄭和遠航教案設計篇十一
    執(zhí)教者:南京市瑯琊路小學?。
    備注:瑯琊路小學在南京市是首屈一指的名校,省級機關的頭頭的孩子們都就讀于這所名校,名校出來的當然是優(yōu)秀的年輕教師了。這位教師上的這節(jié)市級展示交流課給人的感覺是非常自然、清新。他擔任教師的時間只有五年而已,原先是某家報社的記者。上課過程中給聽課教師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年輕女教師,呵呵,人長得帥就是……)。
    一、談話導入。
    1.在六百年之前,鄭和開始了第一次遠航。小聲地讀讀課文的第1—3小節(jié),劃出那些令你印象深刻的句子。
    (1)學生自讀、自劃,教師巡視指點。
    2.師生交流。
    (1)關于寶船的長度、寬度。
    指名讀,指導朗讀。
    (2)還有誰來說說看?
    (3)還有哪些相關的句子?
    (4)一邊指導學生說,一邊領著學生讀。
    3.寶船如此壯觀,那領導這支船隊的鄭和又給你留下什么樣子的印象呢?
    (1)學生說:自信、矯健、勇敢、堅定等等。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呢?(握拳、起航、健步、高舉、大步等等)。
    (3)指導朗讀。
    你覺得鄭和是個什么樣的人?然后通過你的朗讀告訴我們他是這樣的一個人物形象。(學生讀得都挺好的)。
    齊讀這一部分課文內(nèi)容。
    (1)這支船隊有什么?
    (2)這是一支氣勢宏偉的船隊,我們再來讀讀課文,品味文字的力量。
    (3)自讀――指名――范讀――齊讀。
    (2)學生默讀課文,一邊在讀,一邊劃。
    (3)師生交流。
    請沒有發(fā)言的同學來說說,師生對話,文本對話開始了。
    想像一下,鄭和來到這個國家,他面見國王的時候,他會說些什么?
    看見這么宏偉的艦隊,當?shù)氐睦习傩諘趺聪耄?BR>    除此之外,船隊還帶有很多禮物,都有哪些禮物?
    老師提供從網(wǎng)絡取來的資料,提供給學生參考。
    這是一支非常強大的艦隊,卻沒有絲毫地炫耀、威脅,有的只有友好的情感。
    (1)師生交流。
    (2)險惡的風浪。
    教師出示:狂風呼嘯……這一段話。
    反復地指導朗讀。
    (3)除了險惡的風浪,還有什么其它的危險?
    還有海盜的襲擊,鄭和是怎樣指揮船隊的?你能看出他是個什么樣的人?
    板書:鎮(zhèn)定自若,交流朗讀。
    7.指導看圖。
    (1)同學們,這就是鄭和下西洋的路徑圖。
    (2)漫漫路途,28年之后,最后一次遠航的鄭和已經(jīng)是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了。
    8.幻燈出示最后一小節(jié),請大家齊讀這一小節(jié)。
    (1)87年之后,哥倫布兩只小船200多人發(fā)現(xiàn)了美洲。
    (2)100多年后,麥哲倫3只小船300多人發(fā)現(xiàn)了好望角。
    (3)你們有什么感覺?
    (4)再來讀讀這節(jié),你有什么感覺?
    三、課外拓展。
    1.作為南京人,我們有很多關于鄭和的資料,你們知道哪些嗎?
    (鄭和公園、鄭和墓、船廠遺址等)。
    2.搜集資料,做一個小導游,向別人介紹鄭和的事跡,介紹他的遠航壯舉。
    鄭和遠航教案設計篇十二
    教案設計:
    (一)、導入:
    1、老師請大家做個知識競猜:
    (1)、1492年發(fā)現(xiàn)新大陸的是誰?
    (2)、世界著名的航海家有哪些?
    2、揭題:
    作為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大家都為我國有鄭和這么一位著名的航海家感到自豪吧,今天我們所學的課文就是以這位彪炳史冊的航海英雄為主人公的。板書課題:26、鄭和遠航。
    3、啟發(fā)學生提問:你看到這個課題,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4、同學們在預習中,查找到了哪些資料?請大家作個交流。
    過渡:課文《鄭和遠航》向我們介紹了些什么呢?請大家打開課本。
    (二)、初讀課文。
    1、老師請幾位同學起來一人讀一自然段,大家認真聽,認真思考。
    (一方面老師可以了解大家的預習情況,一方面學生能認真思考課文寫了什么內(nèi)容。)。
    2、說說課文寫了什么內(nèi)容?
    3、提示:課文重點寫了鄭和第幾次遠航?
    4、指導分段:假如讓你把課文分成兩段,你會怎么分?請速讀思考。
    6、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內(nèi)容。
    (三)、總結(jié):我們這堂課初步了解了鄭和這個人物,也初步了解了課文內(nèi)容,課文讀順了,詞語也理解了。同學們學得很認真,預習得很充分。
    (四)、布置作業(yè):
    (1)、請同學們把自己搜集到的信息整理一下,寫一篇人物介紹。做得好的同學的材料老師將放到老師的個人網(wǎng)頁中的“學生天地”欄目里。
    (2)、繼續(xù)朗讀課文,如果發(fā)現(xiàn)還有什么問題需要研究,我們下節(jié)課再一起討論,相信大家會繼續(xù)努力的。
    課前思考:
    我們研究的子課題是《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這一學期我們這個課題研究的是“在預習中,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也就是說,學生在預習中,自己提出問題,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自己去分析,解決問題。我覺得《鄭和遠航》很適合上課題課。
    選《鄭和遠航》這篇課文,一是我們在期初分析整冊教材時,就認為這篇文章適合上我們這學期的課題研究課。二是我覺得學生在預習這篇課文時,只要一看課題,就很容易的會產(chǎn)生出很多問題,問很多為什么。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激發(fā),學生上網(wǎng)去尋找答案去自主探索的熱情會高漲,這樣,學生一方面在搜索中可增長知識,另一方面也容易產(chǎn)生成就感,當然,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會逐步得到提高,容易達到我們這次課題研究的目的。
    鄭和遠航教案設計篇十三
    《鄭和遠航》是一篇寓人文性與思想性于一體的文章。本設計確立了“以文本為本,緊扣說些訓練”的理念。憑借語言載體,讀寫結(jié)合,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和生命體驗于閱讀解讀過程;引領學生親近文本,走近鄭和,走進鄭和遠航這一偉大事件,讓課堂充滿濃烈的語文味。感知鄭和的勇往直前、頑強探索的精神;激發(fā)學生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學習的情懷,追求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7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感受鄭和“啟航”時的雄姿英發(fā)。
    2、以學定教,憑借對語言文字的品評,通過情境、討論、朗讀、補白等多角度的閱讀感悟,引領學生走近鄭和,逐漸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朗讀能力和評價能力。
    3、初步感受鄭和為促進中國與亞非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激發(fā)學生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學習的情懷。
    【教學重點、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導入學習。
    出示2008年8月8日奧運會開幕式圖片:你們猜一猜這個圖片講述了哪一歷史大事件?(指名學生說一說。)。
    美國學者路易斯·麗瓦塞斯曾評論道:“鄭和船隊在中國和世界歷史上是一支舉世無雙的艦隊,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之前是沒有可以與之匹敵的?!睘槭裁催@樣說呢?學完課文,相信你會找到你要的答案。
    2、出示課題???鄭和?遠航?簡介鄭和的生平。
    3、討論交流自己對課題的理解。
    (1)本篇課文寫鄭和什么時候遠航?從哪兒出發(fā)?經(jīng)過哪些地方,到哪里去?
    (2)鄭和帶了哪些人、哪些物去遠航的?
    (3)遠航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怎樣克服的?
    (4)鄭和遠航有什么意義和影響?
    二、初讀課文,掃清閱讀障礙,理清脈絡。
    1、默讀全文,找出生字新詞,憑借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
    學生自主活動,掃除閱讀障礙。
    理解生字新詞。
    2、自由讀課文,要求字音準確,停頓正確。
    3、了解學生讀文情況。
    4、朗讀思考曾提出的相關問題。
    5、指名按自然段讀文,引導學生理清脈絡。
    第一段(1—5)鄭和率領船隊第一次遠航的情況:
    (1)揚帆起航(2)友好交往(3)戰(zhàn)勝兇險。
    第二段(6—7)簡要介紹鄭和的七次遠航的意義與影響。
    三、緊扣結(jié)尾,品讀感悟,情文相生。
    (1)學生自由朗讀這一自然段。
    (2)這一自然段共幾句話,分別寫了什么?
    (3)自主思考,同桌間交流。
    (4)交流閱讀收獲。
    (5)抓住相關詞語,朗讀體會對鄭和遠航這一偉大壯舉的贊美和對鄭和“頑強的探索精神”的贊頌。
    7、精讀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指名讀文。思考:課文是怎樣具體地寫出“規(guī)模之大”的呢?請從課文中找出來,用線畫出相關的句子或詞語。
    (2)四小組討論交流:場面之壯觀,規(guī)模之宏大。
    (3)指導朗讀,齊讀這兩個自然段。
    (4)場面的壯觀,規(guī)模的宏大,都是鄭和出場的背景。鄭和的首次亮相,是怎樣的?找出相關的語句用o圈出來。指名回答后讀第三自然段。
    (6)體會“船隊像一條巨龍,浩浩蕩蕩地出發(fā)了”,從中你讀出了什么?
    (7)指導讀圖:圖上的兩個人,誰是鄭和?你是怎么知道的?
    (8)如果你是岸上送行的人,你會怎么說?
    8、朗讀第三自然段,體會“揚帆啟航”的情景。
    四、總結(jié),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完成習字冊。
    2、搜集和閱讀有關鄭和的資料。
    五、板書設計:
    鄭
    和
    遠航(規(guī)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
    揚帆啟航?人多?人山人海。
    (寶船)船大?雄偉壯觀。
    船隊?浩浩蕩蕩。
    鄭和遠航教案設計篇十四
    學科:小學語文。
    課時:第1課時。
    二、教學課題: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教材?第11課?鄭和遠航。
    三、教材分析:
    《鄭和遠航》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為一體的課文,詳細介紹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遠航的情況,并點明了鄭和七次遠航的重大意義,表現(xiàn)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術。
    四、學生課前準備:
    一、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二、自學生字新詞,讀準生字的讀音,想想詞的意思。
    三、自學課文,思考課后的問題。
    四、讓學生提出自學中遇到的問題。
    教學課題。
    教養(yǎng)方面:
    1、學會本課7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和由熟字組成的新詞。
    2、理解課文內(nèi)容,能根據(jù)課文中的句子展開想象,從而能根據(jù)“揚帆起航”“友好交往”“戰(zhàn)勝兇險”三個標題,復述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jīng)過。
    3、能正確完成課后第二、三題。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育方面:
    1、培養(yǎng)學生不怕困難,勇于探索的良好精神品質(zhì)。
    2、激發(fā)學生勇于探索世界奧秘的熱情。
    發(fā)展方面:
    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四、教學方法。
    教學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網(wǎng)上瀏覽法:從網(wǎng)上獲取大量的相關知識,為理解課文內(nèi)容提供條件。
    2、成功激勵法:在學生獲得學習成功后,引導其他學生評議、激勵。
    3、朗讀指導法:學生任意選擇課文段落朗讀,通過練習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4、合作學習法:利用對話窗口,引導學生質(zhì)疑,釋疑,開展合作學習。
    五、教學過程。
    一、抓住趣味點,引入新課題:
    1.請問同學們:你知道哪些世界著名的航海家?百度搜索:
    2.引入課題:作為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大家都為我國有鄭和這么一位著名的航海家感到自豪吧,今天我們所學的課文就是寫這位彪炳史冊的航海家的。
    板書課題:11、鄭和遠航。
    3.啟發(fā)學生提問:你看到這個課題,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4.同學們在預習中,查找到了哪些資料?請大家作個交流。
    5.補充介紹鄭和的資料:(投影顯示)。
    鄭和,本姓馬,云南昆明人,1371年生,12歲時,鄭和入宮做太監(jiān),后提拔為內(nèi)官監(jiān),賜姓鄭。鄭和體貌豐偉,聰明好學,機敏善辯。他入宮后信奉佛教,因此被封為“三寶太監(jiān)”。1405年鄭和首次受命出使西洋,當時的西洋是指現(xiàn)在的文萊以西的海洋各地以及印度洋沿岸一帶。鄭和下西洋,比其他國家的航海家都早了近百年。鄭和船隊超過二百艘,其寶船的載送量達到一千多噸,船隊總?cè)藬?shù)達二萬多人。
    過渡:課文《鄭和遠航》向我們介紹了些什么呢?請大家打開課本。
    二、解除障礙點,順暢閱讀:
    (一)生字詞。
    1.出示生字新詞:
    派遣???魁梧???健步???浩浩蕩蕩。
    贈送???絲綢???瓷器???名揚海外。
    鎮(zhèn)定自若???化險為夷????嚴陣以待。
    a、指名讀,相機正音。
    b、這些詞語,你能在課文中理解它們嗎?同學之間可以交流交流。
    2.將上述詞語放入三個方框中。猜猜看老師為什么把這些詞放在三個方框中,分成這三類呢?試試為每一類有關的內(nèi)容加個小標題。(揚帆遠航友好交往戰(zhàn)勝兇險)。
    (二)朗讀課文,指名讀、小組讀和齊讀相結(jié)合。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內(nèi)容。
    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順清脈絡。
    (一)默讀課文,說說課文寫了什么內(nèi)容?課文重點寫了鄭和第幾次遠航?
    (二)再讀課文,思考:假如讓你把課文分成兩段,你會怎么分?請速讀思考。
    第一段(1—5):寫鄭和第一次遠航。
    第二段(6—7)寫鄭和共有七次遠航。
    這樣分段,可以看出全文的內(nèi)容重點和寫作特點。
    四、精選課文段落,品讀感悟真諦:
    1.自由讀1-3自然段,你從哪里體會到這是一次規(guī)模宏大的遠航?在書上圈圈畫畫。
    2.交流:(人多、分工明確、“寶船”)。
    船大:引導從數(shù)字體會寶船的大(與學校操場相比較,想象寶船的“雄偉壯觀”,通過朗讀讀出)。
    先進:配備航海羅盤等當時最先進的儀器。(寶船上裝載著絲綢、瓷器、鐵制生產(chǎn)工具和生活用品、手工業(yè)品、茶葉、貨幣、歷法、衡器、書籍、藥材等等珍貴物品。)。
    3.此時的鄭和,站在指揮船上,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讀第三小節(jié),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鄭和?用成語來形容。
    4.鄭和的決心、信心、勇氣都凝聚在了兩個字上——“啟航”!誰來讀出鄭和的雄心壯志!
    5.讓我們超越時空的界限,回到當時,和鄭和一起揚帆起航?。ㄓ^看啟航的視頻)。
    百度搜索:
    你的心情怎樣?好,拿起書,把你的感情全投入到朗讀中去吧!齊讀第三小節(jié)。
    五、精心設計練習題,檢測完善。
    完成《配套練習冊》相關題目。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歸納課文主要內(nèi)容,初步懂得詳寫、略寫的作用。
    2.通過學習感受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激發(fā)學生振興中華的情懷。
    教學重點:教育學生學習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學難點:通過學習課文,激發(fā)學生振興中華的情懷。
    預習導航:
    1.熟讀課文。2.收集鄭和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11課《鄭和遠航》。
    2.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一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鄭和;了解了一段蕩氣回腸的歷史——鄭和遠航。
    3.鄭和遠航雖然已經(jīng)過去了600多年,但是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跡。課文第七自然段給予了鄭和遠航以高度評價。(出示第七自然段)一起讀一讀。
    你也來當個小小評論家,說說鄭和遠航是一次(???)的遠航。
    二、細讀研討,走進課本:
    (一)總結(jié)“友好交往”,感受中國魅力:
    2.交流:你看到了哪個畫面,有感情的讀一讀。
    歡迎:如果你是各國君臣,你會怎樣歡迎鄭和的船隊?
    驚嘆:如果你是當?shù)氐睦习傩?,你會怎樣贊嘆鄭和的船隊?
    互贈禮品:觀圖,中國的絲綢、瓷器。
    百度搜索:
    3.補充材料:鄭和和西方航海探險家比較有本質(zhì)的不同。西方航海探險家他們所到之處就是掠奪、燒殺、欺詐、領土擴張,以達·伽馬為例,1502年他在印度洋上遇到一艘沒有武裝的船,達·伽馬下令搶光船上的財物,船上700多人全被燒死,西方的不少航海家都有殘忍搶劫的記錄。
    4.小結(jié):鄭和遠航的目的是經(jīng)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這是一次名副其實的友好之旅。
    鄭和遠航教案設計篇十五
    一、課前思考:
    我們研究的子課題是《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這一學期我們這個課題研究的是“在預習中,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也就是說,學生在預習中,自己提出問題,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自己去分析,解決問題。我覺得《鄭和遠航》很適合上課題課。
    選《鄭和遠航》這篇課文,一是我們在期初分析整冊教材時,就認為這篇文章適合上我們這學期的課題研究課。二是我覺得學生在預習這篇課文時,只要一看課題,就很容易的會產(chǎn)生出很多問題,問很多為什么。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激發(fā),學生上網(wǎng)去尋找答案去自主探索的熱情會高漲,這樣,學生一方面在搜索中可增長知識,另一方面也容易產(chǎn)生成就感,當然,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會逐步得到提高,容易達到我們這次課題研究的目的。
    二、教案設計:
    (一)、導入??:
    1、老師請大家做個知識競猜:
    (1)、1492年發(fā)現(xiàn)新大陸的是誰?
    (2)、世界著名的航海家有哪些?
    2、揭題:
    作為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大家都為我國有鄭和這么一位著名的航海家感到自豪吧,今天我們所學的課文就是以這位彪炳史冊的航海英雄為主人公的。板書課題:26、鄭和遠航。
    3、啟發(fā)學生提問:你看到這個課題,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4、同學們在預習中,查找到了哪些資料?請大家作個交流。
    過渡:課文《鄭和遠航》向我們介紹了些什么呢?請大家打開課本。
    (二)、初讀課文。
    1、老師請幾位同學起來一人讀一自然段,大家認真聽,認真思考。
    (一方面老師可以了解大家的預習情況,一方面學生能認真思考課文寫了什么內(nèi)容。)。
    2、說說課文寫了什么內(nèi)容?
    3、提示:課文重點寫了鄭和第幾次遠航?
    4、指導分段:假如讓你把課文分成兩段,你會怎么分?請速讀思考。
    6、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內(nèi)容。
    (三)、總結(jié):我們這堂課初步了解了鄭和這個人物,也初步了解了課文內(nèi)容,課文讀順了,詞語也理解了。同學們學得很認真,預習得很充分。
    (四)、布置作業(yè)?:
    (1)、請同學們把自己搜集到的信息整理一下,寫一篇人物介紹。做得好的同學的材料老師將放到老師的個人網(wǎng)頁中的“學生天地”欄目里。
    (2)、繼續(xù)朗讀課文,如果發(fā)現(xiàn)還有什么問題需要研究,我們下節(jié)課再一起討論,相信大家會繼續(xù)努力的。
    三、課后反思:
    1、通過上這堂實驗課,我覺得我們的課題研究具有可操作性,可實踐性。我們現(xiàn)在提倡學生要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不提倡那種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我們的課題就是建立在這種理念基礎上的。學生學習一篇課文,一看到課題,肯定會產(chǎn)生許多的疑問,我們就可以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讓學生自己去分析、解決問題。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能夠高效地找到答案解決問題。學生自主去學習探究到的知識是根深蒂固的,和老師講學生被動接受的效果截然不同。學習《鄭和遠航》這篇課文,我覺得學生由于讓學生在預習中運用了現(xiàn)代信息技術,解決了很多問題:如鄭和為何要遠航,鄭和遠航的出發(fā)地哪兒,為什么要選擇這一地方,鄭和遠航順利嗎?鄭和遠航有什么意義?至于鄭和出生的時間、地點,鄭和的家庭情況等學生都搜集到了,學生通過上網(wǎng)許多問題迎刃而解。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從而也提高了語文課堂學習的效率。
    2、學生在預習時,老師的點撥引導要到位。學生在搜索信息時,由于網(wǎng)上的信息大,學生要學會速讀,要學會篩選,要學會概括,到把網(wǎng)上搜集到的信息內(nèi)化為自己的東西。有些無關緊要的東西看都不要看。由于我在學生上網(wǎng)前交代這次時間緊張,根據(jù)平時學生上網(wǎng)的一些不足之處,及時提醒學生一要知道上哪些網(wǎng)比較快捷,二要提醒學生閱讀的速度,三要提醒學生摘抄主要的或者用自己的話概括。所以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獲得的資料很多,在學生交流時,學生滔滔不絕,連我都有些不敢相信,這都是我的學生嗎?看樣子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在不斷提高。
    3、這節(jié)課我布置有作業(yè)?是:(1)把搜集到的資料整理在電腦上建個人物介紹文檔;(2)繼續(xù)朗讀課文,自主學習,在學習中產(chǎn)生新的問題,然后繼續(xù)去探究。作業(yè)?的布置緊扣課題研究,不同于一般情況下的作業(yè)?,有的學生覺得很新穎能完成,有的學生是不知所措,因為他們不會處理這種作業(yè)?。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想讓學生進一步去認識鄭和,還有就是為今后學習作了鋪墊。
    現(xiàn)在我們這一課題研究剛剛起步,受各種條件的限制,學生只能在網(wǎng)上查找,然后去教室交流。我們希望通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學生能把自己搜集到的信息經(jīng)過處理,在課堂上當堂顯示出來給大家看,大家共同解決一些難點、重點。要能達到這種的境界,所以不要不斷地努力,努力,再努力。
    鄭和遠航教案設計篇十六
    1、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7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感受鄭和“啟航”時的雄姿英發(fā)。
    2、以學定教,憑借對語言文字的品評,通過情境、討論、朗讀、補白等多角度的閱讀感悟,引領學生走近鄭和,逐漸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朗讀能力和評價能力。
    3、初步感受鄭和為促進中國與亞非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激發(fā)學生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學習的情懷。
    【教學重點、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
    2、能聯(lián)系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初步了解鄭和遠航的經(jīng)過,感受鄭和遠航時“啟航”的雄姿英發(fā)。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導入學習。
    出示2008年8月8日奧運會開幕式圖片:你們猜一猜這個圖片講述了哪一歷史大事件?(指名學生說一說。)。
    美國學者路易斯·麗瓦塞斯曾評論道:“鄭和船隊在中國和世界歷史上是一支舉世無雙的艦隊,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之前是沒有可以與之匹敵的?!睘槭裁催@樣說呢?學完課文,相信你會找到你要的答案。
    2、出示課題???鄭和?遠航?簡介鄭和的生平。
    3、討論交流自己對課題的理解。
    (1)本篇課文寫鄭和什么時候遠航?從哪兒出發(fā)?經(jīng)過哪些地方,到哪里去?
    (2)鄭和帶了哪些人、哪些物去遠航的?
    (3)遠航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怎樣克服的?
    (4)鄭和遠航有什么意義和影響?
    二、初讀課文,掃清閱讀障礙,理清脈絡。
    1、默讀全文,找出生字新詞,憑借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
    學生自主活動,掃除閱讀障礙。
    理解生字新詞。
    2、自由讀課文,要求字音準確,停頓正確。
    3、了解學生讀文情況。
    4、朗讀思考曾提出的相關問題。
    5、指名按自然段讀文,引導學生理清脈絡。
    第一段(1—5)鄭和率領船隊第一次遠航的情況:
    (1)揚帆起航(2)友好交往(3)戰(zhàn)勝兇險。
    第二段(6—7)簡要介紹鄭和的七次遠航的意義與影響。
    三、緊扣結(jié)尾,品讀感悟,情文相生。
    (1)學生自由朗讀這一自然段。
    (2)這一自然段共幾句話,分別寫了什么?
    (3)自主思考,同桌間交流。
    (4)交流閱讀收獲。
    (5)抓住相關詞語,朗讀體會對鄭和遠航這一偉大壯舉的贊美和對鄭和“頑強的探索精神”的贊頌。
    7、精讀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指名讀文。思考:課文是怎樣具體地寫出“規(guī)模之大”的呢?請從課文中找出來,用線畫出相關的句子或詞語。
    (2)四小組討論交流:場面之壯觀,規(guī)模之宏大。
    (3)指導朗讀,齊讀這兩個自然段。
    (4)場面的壯觀,規(guī)模的宏大,都是鄭和出場的背景。鄭和的首次亮相,是怎樣的?找出相關的語句用o圈出來。指名回答后讀第三自然段。
    (6)體會“船隊像一條巨龍,浩浩蕩蕩地出發(fā)了”,從中你讀出了什么?
    (7)指導讀圖:圖上的兩個人,誰是鄭和?你是怎么知道的?
    (8)如果你是岸上送行的人,你會怎么說?
    8、朗讀第三自然段,體會“揚帆啟航”的情景。
    四、總結(jié),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完成習字冊。
    2、搜集和閱讀有關鄭和的資料。
    五、板書設計:
    鄭
    和
    遠航(規(guī)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
    揚帆啟航?人多?人山人海。
    (寶船)船大?雄偉壯觀。
    船隊?浩浩蕩蕩。
    鄭和遠航教案設計篇十七
    2、緊扣結(jié)尾,引導細讀感悟。
    3、從讀中寫,體會寫作特色。
    4、依據(jù)標題,指導熟讀復述。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歸納課文主要內(nèi)容,初步懂得詳寫、略寫的作用。
    4.通過學習感受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激發(fā)學生振興中華的情懷。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感受鄭和下西洋的艱難和重大意義。
    教學準備。
    投影儀。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
    2、能正確流利地的朗讀課文。
    3、理清課文條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入。
    同學們都知道哥倫布在1492年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可你們知道嗎?我國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時間比哥倫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鄭和。
    2.揭示課題,質(zhì)疑。
    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以這位航海英雄為主人公的。
    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呢?
    (鄭和是什么樣的人?鄭和遠航到底有多“遠”?遠航途中發(fā)生了哪些事情?)。
    二初讀課文。
    1、自由朗讀。
    2、聽讀范文。
    3、檢查預習。
    (出示生字詞:派遣太監(jiān)魁梧抱拳扶老攜幼瓷器脫韁野馬撕裂威脅)。
    (強調(diào)個別字寫法讀法)。
    (出示詞語)。
    5、請同學朗讀課文。
    (指導學生標記問題的答案)。
    三交流反饋。
    1、了解學生初讀感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說說課文寫了什么內(nèi)容?
    2、再讀課文。
    學生再次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nèi)容。
    四指導分段。
    (提示:課文重點寫了鄭和第幾次遠航?假如讓你把課文分成兩段,你會怎么分?)。
    第一段(1-5):寫鄭和第一次遠航。(指導分層)。
    第二段(6-7):寫鄭和共有七次遠航。
    總結(jié):我們這堂課初步了解了鄭和這個人物,也初步了解了課文內(nèi)容,同學們學得很認真,預習得很充分。下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學習,回到6前,跟隨鄭和的船隊一起去經(jīng)歷一次遠航。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詳略精當?shù)膶懛ā?BR>    3、通過課文,感受鄭和等人的不畏艱難、永往直前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識。
    1、聽寫詞語。
    二精讀課文。
    1、緊扣結(jié)尾,引導細讀感悟。
    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分別寫了什么?
    (學生抓住相關詞語,朗讀體會對鄭和遠航這一偉大壯舉的贊美和對鄭和頑強的探索精神的贊頌)。
    2、讀悟課文第一、二、六自然段,體會“規(guī)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
    (此為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抓住相關詞語,朗讀體會鄭和遠航的“規(guī)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
    3、讀悟課文第三、四、五自然段,體會以鄭和為代表的“我國古代人民頑強對的探索精神”及“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
    問題設計:從第三自然段,你們讀懂了什么?
    鄭和遠航的船隊所到之處,情況如何呢?
    課文中寫了幾次風險,分別是什么呢?
    (此為本課難點,引領學生通過理解相關詞語,體會相關語句描寫,聯(lián)想相關畫面等來體會鄭和的精神和此次出行的意義)。
    4、回歸整體。
    學生感情的朗讀課文,并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問題設計:你能談談鄭和遠航的意義嗎?
    (具體的內(nèi)容可以從第4自然段中挖掘)。
    三體會寫作特色。
    討論:為什么略寫其余六次的遠航呢?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點面結(jié)合,詳略得當)。
    四依據(jù)標題,熟讀復述。
    (進行如下指導:1、抓住聯(lián)系點2、想象畫面)。
    五課堂總結(jié)。
    鄭和在眾人的歡呼聲中“揚帆起航”,途中和各國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戰(zhàn)勝兇險”,真是令人回味無窮。今天,我們再讀到這激動人心的一幕幕,還能為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民的開拓、探索精神而感到自豪。
    板書設計。
    第一次揚帆起航。
    (詳寫)友好交流。
    戰(zhàn)勝兇險。
    其余六次遠航。
    (略寫)。
    鄭和遠航教案設計篇十八
    教材簡析與學情分析:《鄭和遠航》是蘇教版第十冊中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為一體的課文,詳細介紹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遠航的情況,并點明了鄭和七次遠航的重大意義,表現(xiàn)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術。
    由于學生所處的時代與文本介紹的內(nèi)容相差甚遠,因此學生很難從文章本身產(chǎn)生理解鄭和的偉大之處。怎樣引導學生用什么方法去學習才能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學效果呢?我認為充分運用現(xiàn)代教育媒體和網(wǎng)絡資源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本課學習對象為小學五年級的學生,經(jīng)過五年的學習,學生己經(jīng)掌握了一定的讀書方法、學習方法,也有了一定的電腦基礎,會打字,會上網(wǎng),會利用網(wǎng)絡查找自己需要的資料。于是我在課前建立了一個與本課內(nèi)容相關的專題學習網(wǎng)站,將鄭和的生平、海洋知識、遠航歷程以及首航的盛況等收集進去,引導學生自由上網(wǎng)主動探究、合作學習,實現(xiàn)學生從“服從書本——跳出書本——回歸書本”的理想境界。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受鄭和為促進我國古代人民與亞洲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激發(fā)為振興中華而發(fā)憤努力的豪情。
    3、初步懂得詳寫與略寫的作用。教學重難點:
    1.能復述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jīng)過,歸納課文主要內(nèi)容,初步懂得詳寫略寫的作用。
    2.憑借課文語言材料,感受鄭和下西洋的艱難和重大意義,感受鄭和與我國古代人民為促進與亞洲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激發(fā)為振興中華而奮發(fā)努力的情懷。
    教學方法:
    為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歡快、自主的學習過程中獲得各方面最大限度的收獲,我將采用“提問質(zhì)疑,確定主線,精讀文本——教師引路;上網(wǎng)瀏覽,自主、合作學習——交流討論;練習鞏固,反思學習——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7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感受鄭和“啟航”時的雄姿英發(fā)。
    2、以學定教,憑借對語言文字的品評,通過情境、討論、朗讀、補白等多角度的閱讀感悟,引領學生走近鄭和,逐漸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朗讀能力和評價能力。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
    2、能聯(lián)系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初步了解鄭和遠航的經(jīng)過,感受鄭和遠航時“啟航”的雄姿英發(fā)。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導入學習。
    出示2008年8月8日奧運會開幕式圖片:你們猜一猜這個圖片講述了哪一歷史大事件?(指名學生說一說。)。
    美國學者路易斯·麗瓦塞斯曾評論道:“鄭和船隊在中國和世界歷史上是一支舉世無雙的艦隊,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之前是沒有可以與之匹敵的?!睘槭裁催@樣說呢?學完課文,相信你會找到你要的答案。
    2、出示課題鄭和遠航簡介鄭和的生平。
    3、討論交流自己對課題的理解。
    (1)本篇課文寫鄭和什么時候遠航?從哪兒出發(fā)?經(jīng)過哪些地方,到哪里去?
    二、初讀課文,掃清閱讀障礙,理清脈絡。
    1、出示詞語。
    派遣太監(jiān)魁梧抱拳扶老攜幼。
    瓷器脫韁野馬撕裂威脅。
    2、指名讀。
    字音:“瓷”、“撕”是平舌音。
    “梧”聲調(diào)是第二聲,不是第三聲。
    字形:“拳”上半部分兩橫,不是三橫。
    “魁”的“鬼”的“豎彎勾”要寫得大一些,是一個半包圍結(jié)構的字。
    2、自由讀課文,要求字音準確,停頓正確。
    3、了解學生讀文情況。
    4、朗讀思考曾提出的相關問題。
    5、指名按自然段讀文,引導學生理清脈絡。
    第二段(6—7)簡要介紹鄭和的七次遠航的意義與影響。
    三、緊扣結(jié)尾,品讀感悟,情文相生。(1)學生自由朗讀這一自然段。
    (2)這一自然段共幾句話,分別寫了什么?(3)自主思考,同桌間交流。(4)交流閱讀收獲。(5)抓住相關詞語,朗讀體會對鄭和遠航這一偉大壯舉的贊美和對鄭和“頑強的探索精神”的贊頌。
    7、精讀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指名讀文。思考:課文是怎樣具體地寫出“規(guī)模之大”的呢?請從課文中找出來,用線畫出相關的句子或詞語。
    (2)四小組討論交流:場面之壯觀,規(guī)模之宏大。(3)指導朗讀,齊讀這兩個自然段。
    (4)場面的壯觀,規(guī)模的宏大,都是鄭和出場的背景。鄭和的首次亮相,是怎樣的?找出相關的語句用o圈出來。指名回答后讀第三自然段。
    8、朗讀第三自然段,體會“揚帆啟航”的情景。
    四、總結(jié),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完成習字冊。
    2、搜集和閱讀有關鄭和的資料。
    五、板書設計:
    鄭和遠航(規(guī)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揚帆啟航人多人山人海。
    (寶船)船大雄偉壯觀。
    船隊浩浩蕩蕩。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按照“揚帆啟航”“友好之旅”“兇險之旅”的順序復述課文,學習課文有點有面、詳略得當?shù)膶懽魇址ā?BR>    2、憑借對語言文字的品評,通過情境、討論、朗讀、補白等多角度的閱讀感悟,引領學生引領學生走近鄭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朗讀能力和評價能力,追求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素質(zhì)的提高。
    3、感受鄭和為促進中國與亞非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勇往直前、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激發(fā)學生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學習的情懷。
    【教學重點、難點】。
    感知鄭和遠航的兇險和重大意義,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朗讀能力和評價能力,追求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素質(zhì)的提高。
    【教學過程】。
    一、回顧詞語,概括“啟航”
    1、出示兩組詞語,檢查認讀情況。
    人山人海身材魁梧抱拳告別鎮(zhèn)定自若雄偉壯觀浩浩蕩蕩破浪西行。
    2、選用以上詞語概括上一節(jié)課學習的“揚帆啟航”的主要內(nèi)容。
    3、在人們的歡呼聲和祝福聲中,鄭和和他的船隊乘風破浪,開始了第一次遠航。讓我們走近船隊、鄭和,看看他的第一次遠航是怎樣的遠航?請快速閱讀課文第四、五自然段。
    4、交流閱讀收獲。板書:友好之旅兇險之旅。
    二、經(jīng)歷遠航,解讀鄭和。
    (一)體驗“友好之旅”
    1、師:哪些內(nèi)容告訴我們這是一次友好之旅?默讀課文第四、五自然段。(不動筆墨不讀書,無聲的讀書是一種思考,請大家拿出筆,在書上留下你思考的痕跡。)。
    2、交流閱讀收獲。
    3、解讀。
    “各國君臣看見船隊規(guī)模宏大,使者的態(tài)度友好親切,沒有絲毫耀武揚威、威脅別人的意思,都表示熱烈歡迎;老百姓聽說明朝的船隊來了,也都扶老攜幼,爭相到海邊觀看。他們對那些從來沒有看見過的寶船,個個驚嘆不已。??各地的商人十分樂意同中國人做生意。很多人還向中國客人贈送禮物,以表達友好的感情?!?BR>    (1)(屏幕顯示:鄭和船隊和隨船物品)感受君臣和老百姓的態(tài)度,理解“爭相觀看”“驚嘆不已”。
    (3)聽到這些歡迎和贊嘆,如果你是隨行的人員,你感覺如何?如果此時有商人要和你做生意,你會怎么樣?(媒體出示絲綢、瓷器等中國特產(chǎn))。
    (4)(指導朗讀)你愿意帶著自豪之情讀出熱烈歡迎和贊嘆不已的場面嗎?(5)鄭和出使的目的是——經(jīng)濟文化交流,有力地促進了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jīng)濟交流和友好往來,所以受到了各國人民的熱烈歡迎,鄭和遠航不愧是——“友好之旅”。
    (6)(屏幕出示文字)鄭和的船隊每到一個國家,都向,各國君臣和老百姓還,以表達友好的感情。(介紹復述的方法:像這樣用上原文里的有關詞語,想象“畫面”,再加上自己的話,把文章的大意講出來,讓人聽明白這個故事,這是復述的一種方法。)。
    (7)指導交流,復述。
    (二)走進“兇險之旅”
    師:鄭和所率領的船隊是和平的使者,本著與各國進行經(jīng)濟文化交流、友好往來而去的,所以一路上有“彩旗”和“歡呼”,有“歡迎”和“贊嘆”??僧斘覀冏哌M這次遠航,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兇險。
    1、默讀課文第五自然段,圈畫描寫“兇險”的詞句,做批注。
    2、匯報閱讀感受。
    3、(媒體出示文字)“在大海上,船隊好幾次遇上險惡的風浪。狂風呼嘯著,海水像脫韁的野馬,奔騰咆哮。巨浪瘋狂地撲向船隊,仿佛要把船只撕裂。”緊扣詞句進行體會。
    4、指名朗讀:
    (2)學生交流。
    6、引讀、復述。(抓住“聯(lián)系點”引領學生復述。)。
    “在大海上,船隊好幾次遇上險惡的風浪??耧L——呼嘯著,海水——像脫韁的野馬,奔騰咆哮。巨浪——瘋狂地撲向船隊,仿佛要把船只撕裂?!?BR>    5、“觀夫鯨波接天、浩浩無涯,或煙霧之溟濛,或風浪之崔嵬?!保ǔ鍪疚谋荆?BR>    7、俗話說“大海航行靠舵手”,“面對如此險境”,鄭和是怎樣做的?(再次解讀鄭和,理解鄭和的鎮(zhèn)定自若,臨危不懼的大將風范。)。
    8、在漫漫的旅途上,天氣只是兇險的一面,更兇險的還等著鄭和和他的船隊呢!
    (1)這種險境是什么?(海盜的襲擊)。
    (2)海盜給你怎樣的感覺?強悍的海盜最后“乖乖地當了俘虜?!闭故咀x。指導朗讀:
    9、自讀課文,試圖抓住關鍵詞句復述“智擒海盜”。(同桌進行)。
    三、了解六次遠航,感受影響。
    1、回顧鄭和的第一次遠航經(jīng)過,這是發(fā)生在600多年的事情,是鄭和的“第一次”遠航,也是中國航海史上的第一次,課文中是如何評價這一遠航的?理解“巔峰”。鄭和船隊留下的是和平、友誼、互相貿(mào)易和互相尊重。而西方航海卻是“血與火的征服與摧毀”。作者是怎樣寫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詳寫的作用)。
    2、后面的六次遠航又是怎樣寫的?(齊讀第六自然段)。
    3、體會點面結(jié)合、詳略得當?shù)膶懽鞣椒ā?BR>    4、(屏幕顯示鄭和七次遠航的路線圖)誦讀最后一自然段,感受鄭和遠航的深遠影響。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海洋思想和觀念意味著開放、文明、先進和崛起。現(xiàn)在我國對海洋的自然認知、考察與研究與美、英、日、俄等強國相比,實在汗顏。更有甚者,中國的海權仍遭周邊國家的輕蔑與挑戰(zhàn),中國的海洋大陸架資源長期遭受別國的蠶食甚至掠奪。
    四、書寫頒獎詞,真情表白。
    1、此時,你就站在鄭和雕像前,請你為他寫一段頒獎詞,贊一贊鄭和以及鄭和遠航。
    2、指導朗讀、交流。
    3、總結(jié):他壯年受命,遠離故土,情系大海,開創(chuàng)海上“絲綢之路”。二十八年航海路,云帆萬里照重洋。從壯年至暮年,使命昭輝。他驚濤駭浪,笑傲兇悍海盜,勇往直前,有志竟成:在世界遠洋航海史上寫下了咱們的“中華”!前方,是未知的海域;身后,是遠航的傳奇。指導朗讀。
    4、當鄭和第一次遠航的時候,面對如此多的兇險,我們不由的感慨“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可是最終他排除萬難,真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贝丝涛覀兠鎸@位航海英雄的名字——鄭和,這段蕩氣回腸的歷史——鄭和遠航,我們應該從現(xiàn)在開始,好好學習,長大后才能以海洋般寬闊的視野觀察世界,用海洋般的胸懷擁抱世界,走出一條嶄新的和平崛起和發(fā)展之路。
    五、自主選擇作業(yè),拓展延伸。
    1、用學到的復述方法將鄭和遠航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2、將搜集到的資料、圖片,辦一期小報,以組為單位進行展品。還可以把學習后的感受寫下來。
    3、用學到的點與面、詳與略的寫作方法修改作文《拔河》。
    六、板書設計。
    鄭
    君臣歡迎和友好之旅百姓觀看。
    遠
    航
    長風破浪直掛云帆。
    兇險之旅風浪海盜換取土特產(chǎn)品贈送禮物(商人)。
    鄭和遠航教案設計篇十九
    一、課前思考:
    我研究的課題是《語文課前預習習慣培養(yǎng)的研究》。我覺得《鄭和遠航》很適合上課題課。
    選《鄭和遠航》這篇課文,一是我們在期初分析整冊教材時,就認為這篇文章適合上我的課題研究課。二是我覺得學生在預習這篇課文時,只要一看課題,就很容易的會產(chǎn)生出很多問題,問很多為什么。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激發(fā),學生通過多方面渠道去尋找答案去預習課文的熱情會高漲,容易達到課題研究的目的。
    二、教案設計:
    (一)、導入:
    1、老師請大家做個知識競猜:
    (1)、1492年發(fā)現(xiàn)新大陸的是誰?
    (2)、世界著名的航海家有哪些?
    2、揭題:
    作為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大家都為我國有鄭和這么一位著名的航海家感到自豪吧,今天我們所學的課文就是以這位彪炳史冊的航海英雄為主人公的。板書課題:
    3、啟發(fā)學生提問:你看到這個課題,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4、同學們在預習中,查找到了哪些資料?請大家作個交流。
    過渡:課文《鄭和遠航》向我們介紹了些什么呢?請大家打開課本。
    (二)、初讀課文。
    1、老師請幾位同學起來一人讀一自然段,大家認真聽,認真思考。
    一方面老師可以了解大家的預習情況,一方面學生能認真思考課文寫了什么內(nèi)容。)。
    2、說說課文寫了什么內(nèi)容?
    3、提示:課文重點寫了鄭和第幾次遠航?
    4、指導分段:假如讓你把課文分成兩段,你會怎么分?請速讀思考。
    6、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內(nèi)容。
    (三)、總結(jié):我們這堂課初步了解了鄭和這個人物,也初步了解了課文內(nèi)容,課文讀順了,詞語也理解了。同學們學得很認真,預習得很充分。
    (四)、布置作業(yè):
    (1)、請同學們把自己搜集到的信息整理一下,寫一篇人物介紹。做得好的同學的材料老師將放到老師的個人網(wǎng)頁中的“學生天地”欄目里。
    (2)、繼續(xù)朗讀課文,如果發(fā)現(xiàn)還有什么問題需要研究,我們下節(jié)課再一起討論,相信大家會繼續(xù)努力的。
    三、課后反思:
    習《鄭和遠航》這篇課文,我覺得學生由于讓學生在預習中,解決了很多問題:如鄭和為何要遠航,鄭和遠航的出發(fā)地哪兒,為什么要選擇這一地方,鄭和遠航順利嗎?鄭和遠航有什么意義?至于鄭和出生的時間、地點,鄭和的家庭情況等學生都搜集到了,學生通過上網(wǎng)許多問題迎刃而解。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從而也提高了語文課堂學習的效率。
    學生在預習時,老師的點撥引導要到位。一要提醒學生閱讀的速度,二要提醒學生摘抄主要的或者用自己的話概括。所以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獲得的資料很多,在學生交流時,學生滔滔不絕,連我都有些不敢相信,這都是我的學生嗎?看樣子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在不斷提高。
    鄭和遠航教案設計篇二十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歸納課文主要內(nèi)容,初步懂得詳寫、略寫的作用。
    4、通過學習感受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激發(fā)學生振興中華的情懷。
    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鄭和下西洋的艱難和重大意義。
    從網(wǎng)上獲取大量的相關知識,了解并熟悉鄭和的生平等資料。
    1、老師請大家做個知識競猜:
    (1)、1492年發(fā)現(xiàn)新大陸的是誰?
    (2)、世界著名的航海家有哪些?
    2、揭題:
    作為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大家都為我國有鄭和這么一位著名的航海家感到自豪吧,今天我們所學的課文就是以這位彪炳史冊的航海英雄為主人公的。板書課題:26、鄭和遠航。
    3、啟發(fā)學生提問:你看到這個課題,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4、同學們在預習中,查找到了哪些資料?請大家作個交流。
    過渡:課文《鄭和遠航》向我們介紹了些什么呢?請大家打開課本。
    1、老師請幾位同學起來一人讀一自然段,大家認真聽,認真思考。
    (一方面老師可以了解大家的預習情況,一方面學生能認真思考課文寫了什么內(nèi)容。)。
    2、說說課文寫了什么內(nèi)容?
    3、提示:課文重點寫了鄭和第幾次遠航?
    4、指導分段:假如讓你把課文分成兩段,你會怎么分?請速讀思考。
    6、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內(nèi)容。
    我們這堂課初步了解了鄭和這個人物,也初步了解了課文內(nèi)容,課文讀順了,詞語也理解了。同學們學得很認真,預習得很充分。
    繼續(xù)朗讀課文,如果發(fā)現(xiàn)還有什么問題需要研究,我們下節(jié)課再一起討論,相信大家會繼續(xù)努力的。
    2、相機出示文本中的語句:
    鄭和遠航,規(guī)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yè)的頂峰。
    3、從文中哪一部分可以看出鄭和遠航規(guī)模之大呢?從而引出“揚帆啟航”這一部分的教學。
    1、播放(視頻)啟航場面,初步感受體會船隊規(guī)模宏大和鄭和的威武豪邁。
    2、指明一、二學生略談感受。
    3、自讀課文,劃出能夠體現(xiàn)遠航規(guī)模之大的語句并仔細品讀,試著深入體會遠航規(guī)模之大。
    4、點擊寶船和船隊圖片,品味宏偉壯觀。
    5、回歸文本,賞讀課文,通過朗讀,再次感悟“揚帆啟航”那宏大的規(guī)模和氣勢。
    6、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7、這部分學習引導分為兩大步:
    (一)自主選擇第4節(jié)“友好交往”或第5節(jié)“戰(zhàn)勝兇險”,點擊專題學習網(wǎng)站合作學習。
    a、“友好交往”部分重點自學討論:
    1、從哪些詞句你能讀出他們之間的交往是友好的?
    2、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個話題,展開豐富的想象,小組內(nèi)說說,他們怎么交流、可能說些什么,注意人物的語言、動作。
    (相機出示有關圖片。)。
    3、讀到這兒,你對鄭和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b、“戰(zhàn)勝兇險”部分重點自學研討:
    1、用“”劃出中心句。
    2、你是怎么理解“兇險”的?你從文中讀出了哪些兇險?
    3、哪些詞句體現(xiàn)了航行的兇險?找出來有感情地讀一讀。
    根據(jù)學生回答,出示遠航路線圖,深入體會遠航之險之難。
    4、讀著課文,想象著當時驚心動魄的場面,你難道不想贊一贊鄭和嗎?
    1、引讀課文第六自然段,簡單介紹詳寫和略寫的.寫作方法。
    2、引讀第7自然段第一句話。那么這次航行具有什么樣的重要意義呢?
    齊讀:表現(xiàn)了……開闊了……促進了……。
    看著如此壯觀的場面,感受著鄭和在眾人的歡呼聲中“揚帆起航”,途中和各國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戰(zhàn)勝兇險”,真是令人回味無窮。有專家說:“鄭和遠航是有史以來最文明的人類交往”,今天通過學習課文,我們充分感受到鄭和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像鄭和這樣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人數(shù)不勝數(shù),希望你們利用課外時間,通過各種方式,去了解他們,去走近他們,去學習他們。有機會,我們再大家一起來交流。
    2、四人小組合作出一份與鄭和有關的電子小報。
    3、進入相關專題網(wǎng)站,閱讀鄭和的有關資料、故事。
    規(guī)模之大。
    范圍之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