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應當根據(jù)學科性質(zhì)和教學內(nèi)容的難易程度,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和課程進度。分析教學內(nèi)容,合理安排教學步驟,是編寫教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小編整理了一些值得借鑒的教案范文,希望能夠?qū)δ慕虒W工作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人音版一年級第六課愛勞動教案篇一
2、認識字母譜f?s。
3、能主動投入編創(chuàng)歌詞,編創(chuàng)動作,填充字母譜,編創(chuàng)旋律等音樂實踐活動。
教學內(nèi)容:
1、欣賞《海娃的歌》、《勞動歌》。
2、演唱《不再麻煩好媽媽》、《種玉米》。
教學前思:
教學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聆聽《勞動歌》、表演《不再麻煩好媽媽》。
2、編創(chuàng)歌詞、動作等音樂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編能力。
教學準備:小矮人面具、勞動工具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從童話故事中體會勞動的快樂:
1、談話:你聽過白雪公主的故事嗎?在故事中你最喜歡誰?為什么?
(引出小矮人)。
(設計意圖:用童話故事導入,貼近學生的生活,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
2、欣賞《勞動歌》。
問:小矮人們一邊在唱歌,一邊在干嗎?
(設計意圖:初聽時不加錄象,讓學生有更大的想象空間,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力。)。
3、(復聽)跟著音樂表演小矮人勞動時的樣子。
第一遍一部分學生跟老師做。
第二遍另一部分學生自編動作做。
4、觀看錄象:仔細觀察他們勞動時有哪些動作?你最喜歡哪些動作?進行模仿。
(設計意圖:通過看錄象模仿動作深入學生生活,激發(fā)學習興趣。,)。
5、和小矮人一起勞動。
6、請“七個小矮人”帶上面具表演,其他同學評價。
三、從身邊的事情中體驗勞動:
1、談話:你愿意做勤勞人還是懶惰人?
家里誰最勤勞、最辛苦?我們怎么辦?
2、節(jié)奏練習:學生按節(jié)奏做各種勞動的動作。
(學生做各種勞動的動作)。
3、初聽:《不再麻煩好媽媽》(錄音機播放)。
說說:歌曲中的小朋友他會做什么事?(看大屏幕幻燈片、唱唱詞)。
4、編創(chuàng)???用“自己?????????呀”按節(jié)奏地說說。
(設計意圖:通過歌詞的創(chuàng)編讓學生自由說說自己能做的事)。
5、學唱歌曲:(大屏幕顯示全曲)。
1)?輕唱歌曲。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演唱。
3)演唱和律動。
4)用自己創(chuàng)編的歌詞唱唱(與同學分享成功的喜悅)。
6、總結(jié):不僅要幫助媽媽,還要幫助其他人,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四、再次表演《勞動歌》?“下班回家”
教學反思及評課:
一、成功的地方:
二、欠缺的地方:
1.情感的激發(fā)欠缺。歌曲演唱總覺得學生的感情不夠完全投入。?。
2.欣賞部分花的時間偏長了些,以至于后來的時間顯得很倉促。
4.在“自己??x?x|?x???呀|”的格式書寫,為了讓學生對樂譜有個整體的感知,節(jié)奏譜和歌詞譜還是分層寫出較為合適,如上面寫:“?x?x??x?x??|??x???x??|”,下面寫?“自己????|????呀|”。
人音版一年級第六課愛勞動教案篇二
教學內(nèi)容:
學唱歌曲《長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歌曲《長教學過程:
1.導入。
2.欣賞《長教學內(nèi)容:
學唱歌曲《保衛(wèi)黃河》、欣賞陜西民歌《黃河船夫曲》。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歌曲《保衛(wèi)黃河》,并嘗試進行輪唱。
2.在欣賞《黃河船夫曲》時能體會民歌與勞動的關系以及民歌的質(zhì)樸、形象和感染力。
3.在演唱和欣賞音樂過程中激發(fā)熱愛母親河的感情,豐富有關黃河的相關文化知識。
教學過程:
1.導入:同學們交流知道的有關黃河的情況。
2.欣賞陜西民歌《黃河船夫曲》。
(1)簡介《黃河船夫曲》。
(2)欣賞男聲獨唱《黃河船夫曲》。
(3)跟錄音輕聲哼唱,并初步學會這首歌曲。
3.學唱歌曲《保衛(wèi)黃河》。
(1)聽賞歌曲錄音。
(2)隨范唱錄音輕聲學唱歌詞。
(3)欣賞《黃河大合唱》中的《保衛(wèi)黃河》(輪唱)。
(4)啟發(fā)和引導學生聽出歌曲中運用了“輪唱”的演唱形式,并能領悟到采用輪唱是為了更形象地表現(xiàn)抗日浪潮遍布中華大地、此起彼伏的壯觀場面。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復習歌曲《長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人民音樂家冼星海及其不朽作品《黃河大合唱》,對作曲家表示敬仰之情。
2.更熟練、更富有表情地演唱《長教學過程:
1.導人:介紹人民音樂家冼星海。
2.師生共同閱讀課本上的連環(huán)畫:了解一下冼星海與《黃河大合唱》。”
3.按照課本上的要求,聽賞《黃河大合唱》的錄音資料。
3.復習歌曲《長教學內(nèi)容:
音樂活動《黃河與長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組織、協(xié)調(diào)、合作的能力。
2.通過對音樂姐妹藝術的收集、欣賞、交流,拓展學習視野。
教學過程:
這一活動是充分發(fā)揮師生創(chuàng)造性的極好時機,可用多種方式來進行,例如小組擂臺賽、游藝會、班級文藝節(jié)目展演等。
這一活動除可由教師主持外,也可由幾名學生來主持,師生要共同參與,盡量讓每位學生都有表現(xiàn)的機會,大多節(jié)目應采用小組共同表演的形式,但也可有幾個由個人表演的節(jié)目。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音版一年級第六課愛勞動教案篇三
教學目標:
1、學習歌曲《其多列》、背唱歌曲及隨樂曲進行擊拍,初步做到均勻、準確。
2、用學過的打擊樂器為歌曲《其多列》編配伴奏。
教學難點:把握歌曲節(jié)奏特點及隨歌聲進行準確的擊拍。
教法:談話法、聽唱法、音畫結(jié)合法、視唱法、討論法、欣賞法教具:鋼琴、幻燈片
教學過程:
1、播放背景音樂《快樂的一天》
2、請同學談一談最高興做的`事情,并以“快樂的一天”為題創(chuàng)編一句話“你去做什么?”
1、播放歌曲《其多列》的范唱錄音,利用幻燈片出示歌詞及歌譜
2、學生聆聽歌曲,師出示圖畫掛在黑板上(含第一段的歌詞)
3、請同學們看著圖片再聽一遍,可以小聲哼唱
4、師按節(jié)奏朗讀歌詞,并指導學生有節(jié)奏、有感情的朗讀
5、復聽音樂,請學生再次感受歌曲的旋侓及歌詞大意
6、過渡語:老師想請小朋友們告訴我“其多列”是什么意思?(生)
7、師彈奏第一樂句,學生視唱
8、過渡語:他們招呼小伙伴干什么呀?彈后面的樂句,學生視唱
9、師彈奏,學生完整演唱第一段,(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
10、以小組的形式練唱二、三段,師參加到學生的活動中,了解他們的自學情況
11、彈奏音樂并與學生一起完整的演唱歌曲
2、小組匯報,師小結(jié)并指導學生用擊拍的方式表達走與跑的長短
3、師彈奏樂句,學生演唱并隨音樂進行擊拍
4、播放伴奏帶,與學生一同演唱并按照演奏譜為歌曲伴奏
5、以小組的形式自由練唱,自己可以創(chuàng)編歌詞,師參與到活動中適時機的指導、糾正。
1、請同學們談一談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學懂了什么?不懂什么?
2、結(jié)束語:一分耕耘、一份收獲。希望同學們能夠在學習這片田園中努力耕作,收獲更多的果實。
請同學們課余時間討論一下不懂的問題,下節(jié)課請音符姐姐來幫我們解答。
人音版一年級第六課愛勞動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一.通過聽《平安夜》、《小拜年》感受不同的音樂情緒。
二.通過唱《新年好》、《龍咚鏘》感受中外小朋友過新年的不同音樂情趣。并通過紅綢舞、秧歌舞步的學習,表現(xiàn)過年的愉快心情。
三.認識民族打擊樂器鑼、鼓、镲,能掌握其演奏姿勢,探索其演奏方法。并能為歌曲伴奏。
四.能編創(chuàng)簡單節(jié)奏、送新年賀卡的小游戲。
教學重難點:
1.唱《新年好》、《龍咚鏘》感受中外小朋友過新年的不同音樂情趣。
2.能編創(chuàng)簡單節(jié)奏、送新年賀卡的小游戲。
教具準備: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時數(shù):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編創(chuàng)與活動。
1認識鑼、鼓、镲,學習其演奏姿勢。可由教師逐一糾正其正確的演奏姿勢。
2.把學生分成小組,探索演奏方法,要求:
(1)有幾種敲擊方法?
(2)怎樣敲擊長短不同的聲音?
3.將各小組探討過的方法一一展示,看哪一組發(fā)現(xiàn)的方法多,敲擊出的不同的聲音多。
二.聆聽《小拜年》。
1.初聽《小拜年》感受東北民間音樂的風格。
2.想一想冬季里都做哪些游戲?
3.復聽音樂模仿冬季里你喜歡的游戲,或者由學生分組看圖進行北方生活小品表演。
三.表演《龍咚鏘》。
1.用模唱的方法唱會歌曲《龍咚鏘》。
2.聽歌曲《龍咚鏘》的錄音,學習十字步,讓學生在動中感受歌曲的情緒,唱熟歌曲。
3.教師可將學生分成小組講座打擊樂伴奏的創(chuàng),提出小組意見。敲擊給大家聽,選擇幾個合適的不同結(jié)尾,讓學生體驗創(chuàng)造的成功與愉悅。
4.編創(chuàng)秧歌舞動作,可選擇紅綢或手絹,自編動作,邊唱邊表演。
四.編創(chuàng)與活動:送賀卡。
這是一個編創(chuàng)節(jié)奏的練習,以“送賀卡”的方式呈現(xiàn)。
1.游戲可以在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展開。學生之間可分組進行,教師和學生都可以編創(chuàng)節(jié)奏圖譜,由收到賀卡的一方讀拍出來。
2.讀拍準確,還要自創(chuàng)節(jié)奏回贈對方賀卡,使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
五.表演《新年好》。
1.多聽歌曲《新年好》錄音,感受歌曲的旋律,教師可加強學生每次感覺的目的性,如:感受節(jié)拍、哼唱旋律、默唱歌詞、跟唱歌詞等。讓學生在感受中,熟悉旋律,熟悉歌詞,唱會歌曲。
2.全體學生自編動作表演歌曲,選兩名學生為同學們的歌聲伴奏,用碰鐘敲擊每小節(jié)第一后。還可以敲擊第三拍。
六.聆聽《平安夜》。
1.初聽《平安夜》提示學生:說一說心里有什么感受?
2.教師將錄音放弱,隨錄音講述關于平安夜的小故事,讓學生對這首歌有所了解,帶著感情充分地感受歌曲安寧、祥和的音調(diào),復聽時隨著歌聲輕輕做動作。
人音版一年級第六課愛勞動教案篇五
一、教學內(nèi)容:
1、聆聽《公雞母雞》。
2、聆聽《我的小雞》。
3、扮演《母雞叫咯咯》。
4、扮演《下蛋啰》。
二、教學總目標:
1、通過聆聽、扮演,表示出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2、認識鈴鼓和響板,并通過探索式的學習掌握其演奏方法。
3、能夠自編動作參與扮演。
三、教材分析:
1.管弦樂《公雞母雞》。
《公雞母雞》選自法國作曲家圣-桑1886年所作的管弦樂組曲《動物狂歡節(jié)》這部組曲由13首帶有小標題的小曲和終曲組成,分別是(1)序奏與獅王進行曲;(2)公雞母雞;(3)騾子;(4)烏龜;(5)大象;(6)袋鼠;(7)水族館;(長耳朵的角色;(9)森林深處的杜鵑;(10)鳥舍;(11)鋼琴家;(12)化石;(13)天鵝。
《公雞母雞》首先由鋼琴和小提琴采用以同音反復組成的音調(diào)和頓音,模仿母雞咯咯的啼叫聲,仿佛剛剛下了蛋的母雞在報喜。接著鋼琴模仿公雞的啼叫聲。公雞和母雞的叫聲交織在一起,樂曲情趣盎然。
2.童聲合唱《我的小雞》。
《我的小雞》是一首阿塞拜疆兒童歌曲,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兒童情趣。這首歌的曲式不規(guī)范,類似帶再現(xiàn)的三段體,和聲大調(diào)式。旋律活潑、明快,口語化的歌詞親切、上口,詞曲結(jié)合自然而緊密,首尾呼應。
3.歌曲《母雞叫咯咯》?
《母雞叫咯咯》是一首活潑有趣的德國民歌。歌曲的節(jié)奏規(guī)整,旋律巧妙地運用了同音反復和小跳、重復和變化重復等手法模仿了母雞生蛋的啼叫聲,很形象、有趣。歌詞譯配也很有特點,生動地描繪出母雞生蛋時“脖子伸伸、兩翼撲撲”的高興樣子。
4.歌曲《下蛋啰》。
《下蛋啰》是一首2/4拍、民歌風的創(chuàng)作歌曲。歌曲形象地表示了大母雞生蛋的得意樣子。歌曲中大母雞的叫聲完全用節(jié)奏表示,說說唱唱很有情趣。歌曲的音域只有五度,極適于低年級同學演唱和扮演。
四、學情分析。
本課的內(nèi)容非常的有童趣,同學會非常喜歡聽喜歡唱,同學掌握起來也比較的輕松。
五、課時布置:二課時。
第一課時授課時間:年月日。
教學內(nèi)容:
1、欣賞樂曲《公雞母雞》。
2、學唱歌曲《母雞叫咯咯》。
3、扮演歌曲《母雞叫咯咯》。
4、打擊樂器“響板”學習。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樂曲《公雞母雞》,引導同學練習用簡單的圖形表示音樂的形象。
2、聽唱法學習歌曲《母雞叫咯咯》,通過教師范唱,同學輕聲隨唱的過程,協(xié)助同學理解歌曲表示母雞生蛋后人們報喜的意圖。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過為《母雞叫咯咯》創(chuàng)編動作,學習用動作表示自身感受到的意境與情感,要求同學通過小組討論或個人設計扮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4、認響板并學習其演奏方法。
教學準備:
錄音機,投影。
教學過程:
一、常規(guī)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chuàng),有較規(guī)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同學跟隨音樂節(jié)拍或節(jié)奏)。
2.復習前課內(nèi)容:扮演和唱。
3.小練習:打擊樂器:
1)響板的認識(簡單介紹)。
2)學習響板的演奏方法。
二、新課學習:
1.欣賞樂曲《公雞母雞》(引導同學認真聽樂曲,區(qū)分公雞母雞的叫聲。采用圖譜表示的方法。)。
1)談談“公雞、母雞”等有關常識;
2)完整地聆聽全曲,要求聽出歌曲所唱內(nèi)容,提示同學可用自身認可的圖形表示所聽到的音樂形象。
3)復聽時可自編動作學做公雞母雞的動作進行扮演。
2、聽歌曲錄音《母雞叫咯咯》;引導同學邊拍邊輕聲隨唱,
3、歌詞學習:提示式學習歌詞,(邊聽錄音邊讀歌詞)活躍課堂氣氛。
4、歌曲學習:要求同學模唱學習歌曲,教師提示式隨同學唱(錄音伴奏)。
5、通過自編游戲扮演歌曲《母雞叫咯咯》,要求自創(chuàng)動作(引導同學用打擊樂器“響板”為同學作伴奏),從同學的自創(chuàng)運用中選編成游戲進行扮演。三、小結(jié):鼓勵與褒揚,指出缺乏之處。
第二課時授課時間:年月日。
教學內(nèi)容:
1、欣賞樂曲《我的小雞》。
2、學唱歌曲《下蛋啰》。
3、扮演歌曲《下蛋啰》。
4、打擊樂器“鈐鼓”學習。
教學目標:
1、欣賞樂曲《我的小雞》,引導同學通過自編動作表示體驗音樂活潑、歡快的情緒。
2、聽唱法學習歌曲《下蛋啰》,通過教師范唱,同學輕聲隨唱的過程,協(xié)助同學理解歌曲表示母雞生蛋后人們報喜的意圖。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過為《下蛋啰》創(chuàng)編動作,學習用動作表示自身感受到的意境與情感,要求同學通過小組討論或個人設計扮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4、認鈴鼓并學習其演奏方法。
教學準備:
錄音機,投影。
教學過程:
一、常規(guī)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chuàng),有較規(guī)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同學跟隨音樂節(jié)拍或節(jié)奏)。
2、復習前課內(nèi)容:扮演和唱。
3、小練習:打擊樂器:
1)鈴鼓的認識(簡單介紹)。
2)學習鈴鼓的演奏方法。
二、新課學習:
1、欣賞樂曲《我的小雞》。
1)談談人與雞的有關常識;
2)完整地聆聽全曲,要求聽出歌曲所唱內(nèi)容,提示同學可用自身認可的圖形表示所聽到的音樂情緒(也可能通過選擇表示音樂情緒)。
3)復聽時可自編動作學做“我與雞”的歡快動作進行扮演。
2、教師范唱歌曲《下蛋啰》;引導同學邊拍邊輕聲隨唱,
3、歌詞學習:提示式學習歌詞,(邊聽錄音邊讀歌詞)活躍課堂氣氛。
4、歌曲學習:要求同學模唱學習歌曲,教師提示式隨同學唱(錄音伴奏)。
三、課堂小結(jié):鼓勵與褒揚,并指出缺乏之處。
人音版一年級第六課愛勞動教案篇六
教學目標:
1、聆聽兩首古詩詞歌(樂)曲,體會作品所表現(xiàn)的意境。知道歌曲《但愿人長久》在樂句結(jié)束音運用上的特點,以及所表現(xiàn)的情景和情感。
2、能飽含深情地背唱歌益《游子吟》,表達自己對母愛的感激之情。并能說出兩段不同。
的旋律在音區(qū)、旋律上的不同。
3、能用輕柔、連貫的聲音演唱歌曲《花非花》,在吟誦中感知詞曲之間的緊密關系。
4、在聆聽古琴曲《關山月》的過程中,認識民族樂器古琴,并記住古琴的音色。
5、學習堅笛雙吐音和三吐音的吹奏方法,能與同伴合奏豎笛曲《大鹿》。教學重難點:
1、通過聆聽與學唱,讓學生感受中華民族文化的經(jīng)典。
2、讓學生感受古琴所表現(xiàn)的“安靜悠遠”的意境,體會古琴獨特的“天地之音”和空靈感,并記住古琴的音色特點。
教學時間:3課時。
第1課時。
教學內(nèi)容:聆聽聆聽樂曲《關山月》,認識古琴。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
2、認識古琴導入。
3、初聽樂曲,感受古琴曲的意境。讓學生邊聽邊閉著眼睛,隨音樂用手模擬古琴的演奏動作,如同身在其中。
結(jié)合,引起學生的聯(lián)想,幫助他們更好地體會其中的意境。
5、自選一首與古琴曲《關山月》的意境相配的古詩,進行配樂詩朗誦,體會古代文人的氣質(zhì)與情感。
三、全課小結(jié)。
談談這節(jié)課收獲和感受。
教學反思:古琴曲《關山月》是漢代樂府歌曲之一,表達了守邊戰(zhàn)士在馬上吹奏的軍樂,樂曲表現(xiàn)了征人思鄉(xiāng)報國的情感。琴曲《關山月》為本世紀梅庵琴派著名代表曲目之一。音韻剛健而質(zhì)樸,氣魄宏大,抒壯士之情懷,真摯感人,富有濃厚的北地音樂風味。
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聆聽音樂,感受樂曲的韻律與情感,孩子們很聰明,樂感也不錯,第一遍聆聽就聽出這首曲子是思念家鄉(xiāng)的,略帶憂傷的,然后我讓學生隨音樂默誦這首李白的唐詩《關山月》,提示學生要把詩詞朗誦出樂曲的韻律來,六年級的孩子對詩詞有了一定的理解,因此,朗誦詩詞也有一定的韻律。然后我又讓學生用桌子當古琴,模仿古琴的演奏姿勢進一步感受樂曲的意境。
第2課時。
教學內(nèi)容:聆聽歌曲《但愿人長久》,學唱歌曲《游子吟》;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
(一)、聆聽歌曲《但愿人長久》。
1、用師生“對詩”的形式,從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中的名句人手,如:教師出上句“人有悲歡離合”,學生對下旬“月有陰晴圓缺”;教師吟上句“但愿人長久”,學生誦“千里共嬋娟”。。
2、簡單賞析蘇軾的詩詞《水調(diào)歌頭》及創(chuàng)作背景,知道詩詞所表達的情感。
3、有感情地配樂朗誦《水調(diào)歌頭》。選用古琴曲《關山月》和歌曲《但愿人長久》作為背景音樂,朗誦后,請學生談談不同的配樂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感知“古風”與“新韻”。
4、聆聽歌曲《但愿人長久》,歌曲在樂句結(jié)束音的運用上的特點。讓學生邊聽邊跟著唱,熟悉歌曲.在感受歌曲特點時,師生接唱的方式.如教師唱“明月幾時”,學生唱“有”.幫助學生感知結(jié)束音基本運用長音這一特點。
5、安排對比聆聽鄧麗君和王菲演唱的版本,比較她們在演繹這首歌曲中的不同韻。
味、鼓勵學生嘗試打破歌詞原有的節(jié)奏,根據(jù)自己對詩詞的理解,用自己喜歡的節(jié)奏、語調(diào)來吟誦歌詞,給詩詞賦予“新韻”。
(二)、演唱歌曲《游子吟》。
1、復習學過的《詠鵝》《春曉》和《靜夜思》等古詩歌曲導入。
2、初聽歌曲,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情感。請學生朗誦唐詩《游子吟》,體會詩中的情感。
4、用歌曲的伴奏音樂做背景音樂,請學生誦讀唐詩《游子吟》兩遍。要求學生讀出不同的情感。
5、學唱歌曲,體會歌曲所表達的情感。
(1)視唱旋律。要求學生帶著感情來視唱歌曲前八小節(jié)的旋律,視唱時不帶裝飾音。熟練后跟教師的琴聲、用模唱的方法唱一唱前八小節(jié)旋律(帶裝飾音)。
(2)跟音樂哼唱歌曲的旋律,體會兩段旋律在音區(qū)、旋律進行方面的不同。請學生用“m’’哼唱第一段旋律,用“wu”來哼唱第二段旋律,感受兩段旋律的變化。引導學生從音區(qū)、旋律的走向比較它們的不同。
人音版一年級第六課愛勞動教案篇七
教學目的:
一.通過聆聽,《小青蛙》、《野蜂飛舞》,演唱《小青蛙找家》、《小蜻蜓》,感受民族樂器、西洋樂器所表現(xiàn)的動物,并通過演唱和身體的動作表現(xiàn)自己愛護動物,保護大自然的心情。
二.用輕快、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小青蛙找家》,模仿小青蛙的動作準確地與音樂一起開始和結(jié)束。
三.用柔和的聲音演唱《小蜻蜓》,用身體的動作感受、表現(xiàn)優(yōu)美抒懷的音樂情緒。并能運用打擊樂器準確地為歌曲伴奏。
四.能按節(jié)奏編創(chuàng)歌謠。
五.聆聽《野蜂飛舞》,想像音樂中所表現(xiàn)的野蜂飛舞的形象,能用線條、動作、聲音等表現(xiàn)自己聽后的印象。
教學重點:
演唱《小蜻蜓》和《小青蛙找家》。
教學難點:
按節(jié)奏編創(chuàng)歌謠。
教具準備: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時數(shù):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表演《小青蛙找家》。
1.讓學生多聽范唱,輕輕地跟著歌聲拍手,跟唱準確。
2.結(jié)合課本中的插圖,編講“小青蛙找家”的故事,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后再范唱,小學生模唱。歌曲的第一句是敘述性的,要唱得輕快?!疤⑦蛇伞钡囊r詞仿佛是小青蛙在急急呼喚,要唱出那種急切的心情,“跳”短促但速度不可加快?!斑伞笨山柚謩?---啟發(fā)學生向上滑,像蛙叫聲,要唱得明亮而有彈性,結(jié)束句要唱得連貫,一氣呵成,表現(xiàn)小青蛙找到“家”后的喜悅心情。
3.歌曲學會后進行游戲的同時可選擇幾名學生擔任伴奏,木魚為“xx”,碰鐘為“x-”,注意敲擊的聲音與唱歌的聲音協(xié)調(diào)。
二.編創(chuàng)與活動。
1.結(jié)合本課主題“小精靈”,啟發(fā)學生“你喜歡哪一種小動物?”“它們都有哪些特點?”
2.讓學生先讀出課本上的兩句歌謠,體會其節(jié)奏,再按節(jié)奏節(jié)奏編創(chuàng)。
3.將學生分成幾組,讓學生把自己最愛的小動物編歌謠形成一組,并說給大家聽,看哪一組編創(chuàng)的歌謠好。
三.聆聽《小青蛙》。
1.聆聽二胡齊奏曲《小青蛙》時,導言:種子非常喜歡雨露,盼著喝飽了雨水發(fā)牙長大,那么小動物呢?它們也喜歡雨水嗎?我們今天就來聽一聽《小青蛙》這首樂曲。感受我國的民話樂器二胡是怎樣表現(xiàn)《小青蛙》的。
2.初聽全曲。然后提示學生:“在樂曲聲中你聽到了小青蛙的叫聲了嗎?還模仿了哪個小動物的叫聲?你知道哪里描繪了青蛙活潑的跳動,哪里描寫了茫茫的夜色,還有狂風、云霧,你都感受到了嗎?請你再聽一次樂曲,當你聽到你認為是描寫了一定事物的音樂時,用動作來表現(xiàn)?!睆吐爼r,讓學生聽音樂隨意做動作,然后,讓學生把感受到的音樂用語言描繪成一個簡短的故事。
3.提示學生哪兩段音樂相近似?然后讓學生在空格里填畫上顏色。
4.讓學生欣賞童聲合唱曲《花蛤蟆》,以擴展學生的視野。
四.聆聽《野蜂飛舞》。
1.要示學生能安靜地聆聽管弦樂《野蜂飛舞》。結(jié)合課本兩面想像野蜂急促地上下飛舞的形象。
2.還可以啟發(fā)學生自己畫一畫圖形譜,還可以隨著音樂模仿野蜂飛舞的動作體會音樂表現(xiàn)野蜂飛舞忽上忽下、聲音時強時弱的特點。
3.可以講一講《薩丹王的故事》,以加深對音樂的理解。
五.表演《小蜻蜓》。
1.用模唱的方法學會歌曲《小蜻蜓》。
2.指導學生演唱歌曲時,唱得柔和、抒情。注意唱足每個音的時值,更好地體現(xiàn)歌曲的抒情性。
3.讓學生用語言描述小蜻蜓飛來飛去捕蚊忙的情景,從而讓學生懂得愛護蜻蜓,保護益蟲的道理。
4.提示學生說出小蜻蜓的身體特征,學會歌曲后,參考動作或自編動作,并選擇編創(chuàng)好的動作,全體同學一齊做。使學生有信心在今后的更善于動腦編創(chuàng),激發(fā)學生的編創(chuàng)熱情。
人音版一年級第六課愛勞動教案篇八
一份好的教案能讓老師明確教學目標,更大程度的調(diào)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應屆畢業(yè)生考試網(wǎng)小編為老師們提供的一年級音樂愛勞動優(yōu)秀教案,希望能對老師的教學工作有所幫助。
1、 表演《洗手絹》
2、 聆聽《勞動最光榮》
3、 聆聽《三個和尚》
4、 表演《大家來勞動》
1、 通過聆聽《勞動最光榮》、《三個和尚》感受音樂的歡快情緒和音樂所描繪的人物形象。體會本課主題—愛勞動。
2、 以不同的情感和聲音演唱《洗手絹》、《大家來勞動》,表達歌曲的內(nèi)容。
3、 能夠編創(chuàng)歌詞、編創(chuàng)動作表演,以及“勞動”主題的編創(chuàng)嘗試,并表現(xiàn)勞動的主題。
4、 通過圖譜“走哦”的與實踐,掌握二拍子的時值。
《勞動最光榮》是電影美術片《小貓釣魚》的主題歌。曾在第一次少年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評獎活動中榮獲音樂作品獎。歌曲生動活潑,形象鮮明,兒童情趣油然而生。開始有器樂描繪天漫漫亮起來,引出孩子活潑而有生氣的歌聲。
通過聆聽《勞動最光榮》,讓學生想象其歡快的音樂情緒,使學生建立起從小熱愛勞動的樂觀態(tài)度。
《三個和尚》是動畫片《三個和尚》的音樂。樂曲以民族樂器的獨特音響描繪出:“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的'故事經(jīng)過。音樂主題是從寺院的經(jīng)聲調(diào)演變而來的:1122 2222 | 3333 5555| 6661 2222 |使人聯(lián)想到寺院的鐘聲,詠經(jīng)聲。二胡吟腔的手法惟妙惟俏地描繪了小和尚念經(jīng)是的情景。
樂曲以簡單的三件樂器描繪了生動的三個人物形象,展現(xiàn)了繁忙的勞動景象,學生可以從中體會音樂所表達的不同情緒,想象所表現(xiàn)的基本內(nèi)容。生動、有趣。
《洗手絹》是一首具有民間童謠風格的歌曲。曲調(diào)短小、流暢,并具有節(jié)奏性強、運用襯腔等勞動特點的歌曲。全曲使用素材節(jié)省,旋律易唱易記,輕松活潑,生動的表現(xiàn)了孩子們從小熱愛勞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可愛形象。
《大家來勞動》是一首描繪勞動生活的創(chuàng)作歌曲,2/4拍子,五聲宮調(diào)式,四樂局一段體結(jié)構。歌曲的節(jié)奏整齊,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為主,旋律鏗鏘有力,采用重復的手法描繪勞動號子的音調(diào),生動地描繪了大家喊著號子齊心協(xié)力,努力勞動的情景。孩子門要通過演唱來體會這種音樂情緒。
人音版一年級第六課愛勞動教案篇九
播放《種太陽》,談話導入:
這首《種太陽》的歌曲中,主人公的長大后的愿望是什么?
是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想。
二、寓教于樂。
聽錄音范唱:
師:聽歌曲,回答問題,有一個小女孩,她的理想很特別。
邊聽邊思考兩個小問題:
這首歌曲是幾拍子的?
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請聽歌曲《小紙船的夢》。
感受歌曲的情緒:
小女孩的理想是什么?歌曲是幾拍子的?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
復聽歌曲(教師范唱):
師:有誰聽出來了,歌曲的速度是怎樣的?學唱旋律:
師:讓我們模仿船的汽笛聲,用“嗚”來哼唱歌曲。
輕聲演唱:
師:讓我們輕聲地唱歌詞,同時把你覺得最難唱的地方找出來。
突破難點:
提出“一直到那看不見的遠方”,休止符處的停頓、吸氣,按節(jié)奏讀歌詞,分小組接龍這一句,注意氣口的掌握。
提出b記號的唱法。
解難后完整地演唱歌曲。
三、創(chuàng)造表現(xiàn)。
用什么樣的聲音來唱這首歌曲最美、最好聽?
好,讓我們試著用連貫、輕柔、優(yōu)美的聲音來唱第一段。
四人小組討論分角色演唱:
師:下面咱們來關注下比賽情況,現(xiàn)在比賽進入最后的總決賽,咱們分成四人小組進行分角色唱,你們可以選擇不同的演唱形式:小組唱、齊唱、領唱、男女聲唱都可以,好,下面開始排練。
四、完美結(jié)課。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也許你想當一名教師教書育人,也許你想當一名醫(yī)生救死扶傷,也許你想當一名兵人保家衛(wèi)國,也許你想當一名學者,也許……但夢想歸是夢想,只有夢想醒后揮灑如雨的人才能將夢想變?yōu)楝F(xiàn)實。孩子們,讓我們駕著理想的船,揚起希望的帆,乘風破浪,勇往直前吧。請拿著你手中的小船,唱著歌曲,結(jié)束今天的音樂課。
教學反思:
對于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我有一些小小的看法,整個課堂填的比較滿,那么留給學生自由想象和創(chuàng)作的空間就太小了。整堂課內(nèi)容安排得太多了,一節(jié)課要學生接受的東西太多,也不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教育雖細致嚴謹?shù)菂s會不經(jīng)意地抹殺學生的個性,學生得不到釋放和展示。
人音版一年級第六課愛勞動教案篇十
教學目標:
一.通過聆聽《星光圓舞曲》、《會跳舞的洋娃娃》、《號手和鼓手》,感受分辨鋼琴、小提琴及不同樂器的音色、節(jié)拍。初步感受、分辨音樂的不同情緒。感覺音樂中描繪的“小音樂家”形象。
二.學習用甜美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布娃娃彈琴》、《法國號》,用動作感受三拍子的強弱規(guī)律。
三.能結(jié)合自己生活中的經(jīng)驗探索感知音的長短。
教學重難點:
演唱《布娃娃彈琴》、《法國號》,用動作感受三拍子的強弱規(guī)律。
教具準備: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時數(shù):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表演《法國號》。
1.用模唱法學習歌曲產(chǎn)《法國號》。
2.演唱時聲音干凈而富有彈性?!拔税桶汀钡谝粋€字“嗡”要唱得強,似號聲,“巴”要唱得輕巧,“誰在唱歌”要唱得連貫,用連、斷的對比表現(xiàn)這首歌。
3.邊唱邊用手半握拳狀在桌子上擊出強弱。第一拍用空心拳擊桌面為強,第二、三拍用手指點擊桌面為弱。
4.學生自編動作表演歌曲。
二.聆聽《號手與鼓手》。
1.完整初聽樂曲,聽到喇叭舉手表示。
2.復聽樂曲徒手做打鼓和吹喇叭的動作。
3.分組表演。
三.表演《布娃娃彈琴》。
1.用聽唱法學習《布娃娃彈琴》。聽錄音初步感受歌曲。
2.聽教師范唱,學生們跟著老師的歌聲擊拍。
3.4小節(jié)一句跟著老師的琴聲學唱歌曲。歌中兩處“321與232”一字多音要唱準確,“叮叮咚”要唱得輕快。
4.注意學生歌唱的速度,稍慢但不要拖拉,使得歌曲演唱達到優(yōu)美抒情的效果。
5.可選擇碰鐘敲擊每小節(jié)的第一拍為歌曲伴奏。
四.聆聽《會跳舞的洋娃娃》。
1.完整聆聽樂曲,感受樂曲的情緒。
2.樂曲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音樂中的洋娃娃怎樣跳舞,請你用動作表現(xiàn)出來。
3.復吸樂曲,一部分同學隨著音樂做動作。用手半握拳敲擊節(jié)拍。一部分學生可隨著音樂用手指按圖譜劃動,感受樂曲的快慢。
五.聆聽《星光圓舞曲》。
1.初聽樂曲,感受樂曲的情緒。感受鋼琴的音色。
2.說出樂器的名稱,邊聽音樂邊用手指敲擊節(jié)拍。
3.隨著音樂用動作表示出三拍子的感受。
六.編創(chuàng)與活動。
1.音的長短是本課的知識點。結(jié)合日常生活中的經(jīng)驗感覺理解音的長短。
2.用比較的方法說也瀑布流水與房檐滴水哪個長,哪個短。
3.用打擊樂敲擊,就出哪個聲音長,哪個聲音短。
4.將學生分成小組,對課本上的思考題進行討論,并且用筆在紙上畫出長短線條。
七.編創(chuàng)與活動:走走跳跳。
走走跳跳是一個聽辨強弱的游戲。
活動方法:
1.學生圍成一個圓圈,教師手持鼓站在圓圈中,教師敲鼓,學生走和跳,鼓聲強跳,鼓聲弱走。
2.教師擊鼓的速度可慢些,強弱要分明,教師可四音為一組,如強xxxx弱xxxx便于學生反映在動作上。
3.還可以讓學生隨教師的擊鼓聲轉(zhuǎn)方向,鼓聲強時順時針走,弱時逆時針走。
4.教師可發(fā)動學生獻計獻策,怎樣活動更有趣。讓學生動腦到編創(chuàng)活動中。
人音版一年級第六課愛勞動教案篇十一
1、能編創(chuàng)簡單伴奏,并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2、能按意圖及節(jié)奏編創(chuàng)適當?shù)脑~,并能準確地拍和讀。
編創(chuàng)簡單的節(jié)奏。
有意圖地編創(chuàng)。
錄音機
一、開始部分:
1、 聽音樂進教室。
2、 發(fā)聲練習。
3、 復習歌曲。
二、基本部分:
1、 聆聽《夏天的陽光》
(1) 完整地聆聽歌曲。提示:歌中唱出了什么?你的心情如何?
(2) 復聽歌曲:提示:你感到這首歌適合跳舞還是適合走路?選擇一個圖,并隨著音樂試著做一做。
(3) 教師可選擇一組學生,用打擊樂隨著歌曲錄音敲擊。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的意識。
2、 編創(chuàng)與活動:]
(1) 本課的編創(chuàng)與活動安排了一個看圖編詞并進行讀拍的練習。教師指導學生分別拍擊兩條節(jié)奏,說出各是幾拍子的。
(2) 分小組看圖編詞,用蜜蜂和鳥叫的聲音編創(chuàng)模聲襯詞,也可編創(chuàng)詞組。
(3) 指導學生用打擊樂為自編的帶詞節(jié)奏敲擊,可擊節(jié)拍,也可擊節(jié)奏提示學生敲擊出音的強弱。
三、結(jié)束部分:小結(jié)。
人音版一年級第六課愛勞動教案篇十二
1、通過聆聽分辨大海的不同,并能用劃線條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
1、能發(fā)揮想象力,用打擊樂或身邊的物體與同學共同制造各種聲響表現(xiàn)心中的大海。
教學重點:發(fā)揮想象力,制造各種聲響表現(xiàn)音樂。
教學難點:發(fā)揮想象力,制造各種聲響表現(xiàn)音樂。
教學準備:錄音機、打擊樂器。
1、聽音樂進教室。
2、發(fā)聲練習并復習歌曲。
1、聆聽《大海搖籃》。
(1)完整地聆聽歌曲。提示:歌中唱出了什么內(nèi)容?你的心情怎樣?
(2)復聽歌曲,邊聽邊用筆劃線條,表示自己聽到的感受。
(3)將歌曲、樂曲相比較,用簡練的話說一說有什么不同?
2、聆聽《海上風暴》。
(1)完整地聆聽管弦樂曲。提示:這段音樂告訴我們大海有了什么變化,你的心情怎樣?試著模仿其中的一個聲音,讓同學相互評價。
(2)復聽。邊聽邊用筆劃線條表示自己對這段音樂的感受。
3、編創(chuàng)與活動。
小結(jié)。
人音版一年級第六課愛勞動教案篇十三
2、聆聽《我的小雞》。
3、表演《母雞叫咯咯》。
4、表演《下蛋啰》。
1、通過聆聽、表演,表現(xiàn)出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2、認識鈴鼓和響板,并通過探索式的學習掌握其演奏方法。
3、能夠自編動作參與表演。
1.管弦樂《公雞母雞》。
《公雞母雞》選自法國作曲家圣-桑1886年所作的管弦樂組曲《動物狂歡節(jié)》這部組曲由13首帶有小標題的小曲及終曲組成,分別是(1)序奏與獅王進行曲;(2)公雞母雞;(3)騾子;(4)烏龜;(5)大象;(6)袋鼠;(7)水族館;(長耳朵的角色;(9)森林深處的杜鵑;(10)鳥舍;(11)鋼琴家;(12)化石;(13)天鵝。
《公雞母雞》首先由鋼琴和小提琴采用以同音反復組成的音調(diào)和頓音,模仿母雞咯咯的啼叫聲,仿佛剛剛下了蛋的母雞在報喜。接著鋼琴模仿公雞的啼叫聲。公雞和母雞的叫聲交織在一起,樂曲情趣盎然。
2.童聲合唱《我的小雞》。
《我的小雞》是一首阿塞拜疆兒童歌曲,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兒童情趣。這首歌的曲式不規(guī)范,類似帶再現(xiàn)的三段體,和聲大調(diào)式。旋律活潑、明快,口語化的歌詞親切、上口,詞曲結(jié)合自然而緊密,首尾呼應。
3.歌曲《母雞叫咯咯》。
《母雞叫咯咯》是一首活潑有趣的德國民歌。歌曲的節(jié)奏規(guī)整,旋律巧妙地運用了同音反復和小跳、重復和變化重復等手法模仿了母雞生蛋的啼叫聲,很形象、有趣。歌詞譯配也很有特點,生動地描繪出母雞生蛋時“脖子伸伸、兩翼撲撲”的高興樣子。
4.歌曲《下蛋啰》。
《下蛋啰》是一首2/4拍、民歌風的創(chuàng)作歌曲。歌曲形象地表現(xiàn)了大母雞生蛋的得意樣子。歌曲中大母雞的叫聲完全用節(jié)奏表示,說說唱唱很有情趣。歌曲的音域只有五度,極適于低年級學生演唱和表演。
本課的內(nèi)容非常的有童趣,學生會非常喜歡聽喜歡唱,學生掌握起來也比較的輕松。
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欣賞樂曲《公雞母雞》。
2、學唱歌曲《母雞叫咯咯》。
3、表演歌曲《母雞叫咯咯》。
4、打擊樂器“響板”學習。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樂曲《公雞母雞》,引導學生練習用簡單的圖形表現(xiàn)音樂的形象。
2、聽唱法學習歌曲《母雞叫咯咯》,通過教師范唱,學生輕聲隨唱的過程,幫助學生理解歌曲表現(xiàn)母雞生蛋后人們報喜的意圖。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過為《母雞叫咯咯》創(chuàng)編動作,學習用動作表現(xiàn)自己感受到的意境與情感,要求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或個人設計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4、認響板并學習其演奏方法。
教學準備:
錄音機,投影。
教學過程:
一、常規(guī)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chuàng),有較規(guī)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jié)拍或節(jié)奏)。
2.復習前課內(nèi)容:表演及唱。
3.小練習:打擊樂器:
1)響板的認識(簡單介紹)。
2)學習響板的演奏方法。
二、新課學習:
1.欣賞樂曲《公雞母雞》(引導學生認真聽樂曲,辨別公雞母雞的叫聲。采用圖譜表示的方法。)。
1)談談“公雞、母雞”等有關常識;
2)完整地聆聽全曲,要求聽出歌曲所唱內(nèi)容,提示學生可用自己認可的圖形表示所聽到的音樂形象。
3)復聽時可自編動作學做公雞母雞的動作進行表演。
2、聽歌曲錄音《母雞叫咯咯》;引導學生邊拍邊輕聲隨唱,
3、歌詞學習:提示式學習歌詞,(邊聽錄音邊讀歌詞)活躍課堂氣氛。
4、歌曲學習:要求同學模唱學習歌曲,教師提示式隨同學唱(錄音伴奏)。
5、通過自編游戲表演歌曲《母雞叫咯咯》,要求自創(chuàng)動作(引導學生用打擊樂器“響板”為同學作伴奏),從學生的自創(chuàng)運用中選編成游戲進行表演。
三、小結(jié):鼓勵與表揚,指出不足之處。
教學內(nèi)容:
1、欣賞樂曲《我的小雞》。
2、學唱歌曲《下蛋啰》。
3、表演歌曲《下蛋啰》。
4、打擊樂器“鈐鼓”學習。
教學目標:
1、欣賞樂曲《我的小雞》,引導學生通過自編動作表現(xiàn)體驗音樂活潑、歡快的情緒。
2、聽唱法學習歌曲《下蛋啰》,通過教師范唱,學生輕聲隨唱的過程,幫助學生理解歌曲表現(xiàn)母雞生蛋后人們報喜的意圖。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過為《下蛋啰》創(chuàng)編動作,學習用動作表現(xiàn)自己感受到的意境與情感,要求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或個人設計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4、認鈴鼓并學習其演奏方法。
教學準備:
錄音機,投影。
教學過程:
一、常規(guī)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chuàng),有較規(guī)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jié)拍或節(jié)奏)。
2、復習前課內(nèi)容:表演及唱。
3、小練習:打擊樂器:
1)鈴鼓的認識(簡單介紹)。
2)學習鈴鼓的演奏方法。
二、新課學習:
1、欣賞樂曲《我的小雞》。
1)談談人與雞的有關常識;
2)完整地聆聽全曲,要求聽出歌曲所唱內(nèi)容,提示學生可用自己認可的圖形表示所聽到的音樂情緒(也可能通過選擇表現(xiàn)音樂情緒)。
3)復聽時可自編動作學做“我與雞”的歡快動作進行表演。
2、教師范唱歌曲《下蛋啰》;引導學生邊拍邊輕聲隨唱,
3、歌詞學習:提示式學習歌詞,(邊聽錄音邊讀歌詞)活躍課堂氣氛。
4、歌曲學習:要求同學模唱學習歌曲,教師提示式隨同學唱(錄音伴奏)。
三、課堂小結(jié):鼓勵與表揚,并指出不足之處。
人音版一年級第六課愛勞動教案篇十四
一、教學目標:
1、知道蒙古族是祖國大家庭的重要成員,樂于主動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歡蒙古族音樂。
2、學唱蒙古族祝酒歌《銀杯》,有情感地演唱。
3、體驗蒙古族的歌曲風格,學習蒙古民歌的長調(diào)和短調(diào)。
二、教學重難點:
1、準確地演唱《銀杯》旋律。
2、在歌曲中體驗蒙古族的熱情豪爽,并能在演唱情緒上表達。
三、教學過程:
1、導入:今天老師將同大家一起走進蒙古族,讓我們隨音樂體會那里的別樣風情。(播放音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2、講授新課:
師:這是一首由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瑪演唱的歌曲,歌曲描繪了什么?你有什么樣的感受。生:回答。
師:歌曲描繪了什么場面?表達什么內(nèi)容?你感受到什么樣的情緒?
生:回答,那么就讓我們帶著這種情緒來學唱這首歌吧!聆聽(教學光盤)。
3、視唱歌曲旋律。
4、隨琴單旋律演唱。
講解:(1)“x.x”、“__x”節(jié)奏。
(2)倚音:在記譜時比主音小(跳度大),倚附在主音前面,起到裝飾作用。在演唱時不能占主音太多時間,越短越好。
5、填詞,有感情地演唱。找出歌曲哪一樂句表現(xiàn)熱情豪爽?找學生表演。
6、學習長調(diào)、短調(diào)。
師:比較銀杯是長調(diào),還是短調(diào)?
生:回答。
7、師:通過對蒙古民歌長調(diào)、短調(diào)的學習和理解,讓我們對蒙古族民歌在情緒、情感上有了更多了解。讓我們再用優(yōu)美、抒情的歌聲體驗民族風情吧!學生齊唱。
四、課后小結(jié)。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音版一年級第六課愛勞動教案篇十五
:在聆聽《勞動最光榮》中能聽辨出音樂力度的變化,簡述音樂表現(xiàn)給自己的感受。
:聆聽音樂,聽辨音樂力度。
:聆聽音樂,聽辨音樂的力度。
:錄音機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起立、問好、入座。
2、發(fā)聲練習。
3、復習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導言。
2、聆聽《勞動最光榮》
結(jié)合教材中的插圖,選擇適當?shù)幕脽羝?、錄像片啟發(fā)學生。
提示:這首音樂表現(xiàn)了哪些內(nèi)容?在節(jié)奏上有什麼特點?
3、小組討論并用簡短的語言說一說音樂表現(xiàn)的的故事。
4、復聽時要求學生邊聽邊隨著音樂做動作,注意音樂采用了什么方法讓你感到音樂由遠至近?讓學生感受漸強、漸弱的運用在樂曲中的效果。
5、選擇打擊樂器進行參與或伴奏。
三、結(jié)束部分:
小結(jié)。
人音版一年級第六課愛勞動教案篇十六
通過一組多層次的節(jié)奏練習,啟發(fā)學生對風、雨的感受,提示學生注意觀察生活,觀察大自然,積累自己的生活常識。
編創(chuàng)與活動
編創(chuàng)與活動
電子琴、錄音機
一、開始部分:
1、 聽音樂問好!
2、 復習上節(jié)課內(nèi)容。
3、 復習《小雨沙沙》。
二、基本部分:
1、 編創(chuàng)與活動:
(1) 這是一組多層次的節(jié)奏練習,是配合歌曲《小雨沙沙》及教材主題《春天》安排的。
(2) 啟發(fā)學生對風雨的感受,提示學生注意觀察生活,觀察大自然,積累自己的生活常識。
(3) 允許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體驗,編創(chuàng)其他聲音,表現(xiàn)給大家聽,使學生積極動腦,主動參與。
(4) 在分組設計更多的象聲詞,使這組多層次節(jié)奏練習更加生動、形象,千萬避免聲硬地讀,要有感情地朗讀。比一比,哪個小組設計的風雨聲更形象、生動、有趣。
三、結(jié)束部分:
教師小結(jié)。
人音版一年級第六課愛勞動教案篇十七
2、聆聽《我的小雞》。
3、扮演《母雞叫咯咯》。
4、扮演《下蛋啰》。
1、通過聆聽、扮演,表示出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2、認識鈴鼓和響板,并通過探索式的學習掌握其演奏方法。
3、能夠自編動作參與扮演。
1.管弦樂《公雞母雞》。
《公雞母雞》選自法國作曲家圣-桑1886年所作的管弦樂組曲《動物狂歡節(jié)》這部組曲由13首帶有小標題的小曲和終曲組成,分別是(1)序奏與獅王進行曲;(2)公雞母雞;(3)騾子;(4)烏龜;(5)大象;(6)袋鼠;(7)水族館;(長耳朵的角色;(9)森林深處的杜鵑;(10)鳥舍;(11)鋼琴家;(12)化石;(13)天鵝。
《公雞母雞》首先由鋼琴和小提琴采用以同音反復組成的音調(diào)和頓音,模仿母雞咯咯的啼叫聲,仿佛剛剛下了蛋的母雞在報喜。接著鋼琴模仿公雞的啼叫聲。公雞和母雞的叫聲交織在一起,樂曲情趣盎然。
2.童聲合唱《我的小雞》。
《我的小雞》是一首阿塞拜疆兒童歌曲,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兒童情趣。這首歌的曲式不規(guī)范,類似帶再現(xiàn)的三段體,和聲大調(diào)式。旋律活潑、明快,口語化的歌詞親切、上口,詞曲結(jié)合自然而緊密,首尾呼應。
3.歌曲《母雞叫咯咯》?
《母雞叫咯咯》是一首活潑有趣的德國民歌。歌曲的節(jié)奏規(guī)整,旋律巧妙地運用了同音反復和小跳、重復和變化重復等手法模仿了母雞生蛋的啼叫聲,很形象、有趣。歌詞譯配也很有特點,生動地描繪出母雞生蛋時“脖子伸伸、兩翼撲撲”的高興樣子。
4.歌曲《下蛋啰》。
《下蛋啰》是一首2/4拍、民歌風的創(chuàng)作歌曲。歌曲形象地表示了大母雞生蛋的得意樣子。歌曲中大母雞的叫聲完全用節(jié)奏表示,說說唱唱很有情趣。歌曲的音域只有五度,極適于低年級同學演唱和扮演。
本課的內(nèi)容非常的有童趣,同學會非常喜歡聽喜歡唱,同學掌握起來也比較的輕松。
第一課時授課時間:年月日。
1、欣賞樂曲《公雞母雞》。
2、學唱歌曲《母雞叫咯咯》。
3、扮演歌曲《母雞叫咯咯》。
4、打擊樂器“響板”學習。
1、通過欣賞樂曲《公雞母雞》,引導同學練習用簡單的圖形表示音樂的形象。
2、聽唱法學習歌曲《母雞叫咯咯》,通過教師范唱,同學輕聲隨唱的過程,協(xié)助同學理解歌曲表示母雞生蛋后人們報喜的意圖。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過為《母雞叫咯咯》創(chuàng)編動作,學習用動作表示自身感受到的意境與情感,要求同學通過小組討論或個人設計扮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4、認響板并學習其演奏方法。
錄音機,投影。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chuàng),有較規(guī)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同學跟隨音樂節(jié)拍或節(jié)奏)。
2.復習前課內(nèi)容:扮演和唱。
3.小練習:打擊樂器:
1)響板的認識(簡單介紹)。
2)學習響板的演奏方法。
1.欣賞樂曲《公雞母雞》(引導同學認真聽樂曲,區(qū)分公雞母雞的叫聲。采用圖譜表示的方法。)。
1)談談“公雞、母雞”等有關常識;
2)完整地聆聽全曲,要求聽出歌曲所唱內(nèi)容,提示同學可用自身認可的圖形表示所聽到的音樂形象。
3)復聽時可自編動作學做公雞母雞的動作進行扮演。
2、聽歌曲錄音《母雞叫咯咯》;引導同學邊拍邊輕聲隨唱,
3、歌詞學習:提示式學習歌詞,(邊聽錄音邊讀歌詞)活躍課堂氣氛。
4、歌曲學習:要求同學模唱學習歌曲,教師提示式隨同學唱(錄音伴奏)。
5、通過自編游戲扮演歌曲《母雞叫咯咯》,要求自創(chuàng)動作(引導同學用打擊樂器“響板”為同學作伴奏),從同學的自創(chuàng)運用中選編成游戲進行扮演。三、小結(jié):鼓勵與褒揚,指出缺乏之處。
第二課時授課時間:年月日。
1、欣賞樂曲《我的小雞》。
2、學唱歌曲《下蛋啰》。
3、扮演歌曲《下蛋啰》。
4、打擊樂器“鈐鼓”學習。
1、欣賞樂曲《我的小雞》,引導同學通過自編動作表示體驗音樂活潑、歡快的情緒。
2、聽唱法學習歌曲《下蛋啰》,通過教師范唱,同學輕聲隨唱的過程,協(xié)助同學理解歌曲表示母雞生蛋后人們報喜的意圖。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過為《下蛋啰》創(chuàng)編動作,學習用動作表示自身感受到的意境與情感,要求同學通過小組討論或個人設計扮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4、認鈴鼓并學習其演奏方法。
錄音機,投影。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chuàng),有較規(guī)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同學跟隨音樂節(jié)拍或節(jié)奏)。
2、復習前課內(nèi)容:扮演和唱。
3、小練習:打擊樂器:
1)鈴鼓的認識(簡單介紹)。
2)學習鈴鼓的演奏方法。
1、欣賞樂曲《我的小雞》。
1)談談人與雞的有關常識;
2)完整地聆聽全曲,要求聽出歌曲所唱內(nèi)容,提示同學可用自身認可的圖形表示所聽到的音樂情緒(也可能通過選擇表示音樂情緒)。
3)復聽時可自編動作學做“我與雞”的歡快動作進行扮演。
2、教師范唱歌曲《下蛋啰》;引導同學邊拍邊輕聲隨唱,
3、歌詞學習:提示式學習歌詞,(邊聽錄音邊讀歌詞)活躍課堂氣氛。
4、歌曲學習:要求同學模唱學習歌曲,教師提示式隨同學唱(錄音伴奏)。
鼓勵與褒揚,并指出缺乏之處。
人音版一年級第六課愛勞動教案篇十八
1、通過聽、唱、做一些兒歌游戲等音樂活動,使學生能初步感受多聲部音樂,并能完成簡單的兩聲部教學任務。
2、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關心動物、熱愛勞動的感情。
3、通過音樂活動,培養(yǎng)學生聆聽音樂、表現(xiàn)音樂的能力。
4、認識打擊樂器“響版”,并能為兒歌和歌曲伴奏。
1、能初步分清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并能按節(jié)奏念準《青蛙合唱團》和《雞崽和鴨崽》,能初步感受和體驗聲部的交織。
2、能用活潑、歡快的歌聲演唱歌曲《大母雞,花公雞》、《勞動最光榮》和《走路》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談話導入
1、“小朋友,我和大家玩一個小游戲。誰能根據(jù)我的提示最先猜出答案,誰就是小贏家!”(猜青蛙)
2、“對了,就是我們的小青蛙!你們知道柳州話的.青蛙怎么說嗎?(螞拐)”恩,不僅僅是我們柳州,這也是西南地區(qū)的方言?!?BR> 3、今天,我們就來學唱一首《螞拐歌》
三、感受歌曲
1、跟著音樂按節(jié)拍拍手。
2、初聽歌曲,請同學們邊聽邊想,并說說聽后的感覺。
四、讀歌詞
1、師帶讀
2、生讀
五、學唱歌曲
1、默唱
2、輕聲唱
3、指導唱
4、有感情地唱
5、分組唱
6、分男女聲唱
六、小結(jié)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復習歌曲《螞拐歌》
三、音樂游戲《青蛙合唱團》
1、認識音符:師出示,“_”和“__”,讓學生分辨認識。
2、為“_”配上聲音:跳,為“__”配上“呱呱”,
3、把書上的節(jié)奏譜連起來讀,師先示范,邊讀邊用響版伴奏
__ _| _ _ | __ _| _ _| __ _| __ _|
小青 蛙 跳 跳 大青 蛙 呱 呱 跳跳 跳 呱呱 呱。
4、請生跟讀
師指導學生分清楚__和_
6、生完整的讀
7、創(chuàng)編歌詞,“請小朋友把自己喜歡的小動物也填進我們的節(jié)奏中,試著讀一讀”
8、生創(chuàng)編成果展示
第三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談話導入
“小朋友,你們聽,這是誰的叫聲?(老師學公雞、母雞叫)”你們也來學一學好嗎?”
“大母雞和花公雞的本領可大了,你們聽……”
三、聽范唱
1、生聽,說說它們的本領是什么?
2、復聽,學學公雞和母雞的叫聲
3、出示課題
四、感受歌曲
1、跟音樂節(jié)拍拍手
2、用不同的掌聲來表示公雞和母雞
五、讀歌詞
1、師帶讀
2、生讀
3、分角色讀
六、學唱歌曲
1、默唱
2、輕聲唱
3、指導唱
4、有感情地唱
5、分組唱
6、分男女聲唱
七、表演唱
八、小結(jié)
第四課時
一、用歡快,天真的感情演唱歌曲《大母雞,花公雞》
二、學習兒歌《雞崽和鴨崽》
1、聆聽、分辨、模仿(播放各種動物的叫聲,請學生聽一聽辨一辨、學一學)
2、新課教學
(1)、教師示范表演兒歌(一手拿小雞的手偶,一手拿小鴨的手偶,)
(2)、游戲《雞崽和鴨崽》,(師范讀,請學生分別扮演小雞和小鴨,跟老師一起表演)
(3)、分角色學習兒歌(師指導學生學好十六分音符及后十六分音符,咬字的清晰及節(jié)奏準確)
(4)、交換學習
(5)、分角色讀一次
(6)、在老師的帶領下,全班一起表演《雞崽和鴨崽》
三、創(chuàng)編、模擬組合
1、播放錄音,小組討論(把自己喜歡的動物及動物的叫聲放進兒歌中,看誰編的最棒)
2、創(chuàng)編成果展示,師生互評
3、小節(jié)下課
人音版一年級第六課愛勞動教案篇十九
通過音樂課的學習,讓一年級的學生能有初步的音高、節(jié)奏概念;唱歌時,不大聲吼叫,能用美好的聲音歌唱;通過訓練,能做到從教室安靜排隊到音樂專用教室上課;能愛護音樂循環(huán)教材;能從演唱與欣賞活動中感受與體驗音樂的魅力。讓學生感受音樂特點,理解音樂情緒。提高自身音樂藝術修養(yǎng),熱愛音樂、熱愛學習、熱愛生命!
1、學習歌唱知識,訓練學生的音準、節(jié)奏。
2、學會聆聽音樂,感受音樂形象等。
3、學習樂理知識,能初步理解樂曲。
1、統(tǒng)一學生的音色,美化學生的聲音,能有感情地歌唱。
2、學習相關的音樂知識。
1、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
2、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觀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樂審美能力。
3、音樂課是實踐性很強的教學活動。在音樂教學活動中重視學生的參與和實踐,重視學生感受、體驗、表現(xiàn)音樂的情感,重視學生感受、體驗、表現(xiàn)、鑒賞音樂的美。
7
1、欣賞歌曲,感受歌曲中歡快的情緒。
2、了解三只小豬的故事。體驗說、演唱、表演相結(jié)合的表演形式。
3、表演小小音樂劇培養(yǎng)學生的表演能力和與人合作的精神。
說、演唱、表演相結(jié)合。
創(chuàng)編小豬蓋房子的動作并表演出來。
電子琴、打擊樂器。
一、故事導入:
1、師:聽過三只小豬的故事嗎?誰來給我們大家講一講。
2、課件播放《三只小豬》的故事。
師:故事聽完了,你不想說點什么嗎?你對三只小豬是怎么評價的?
3、教師播放《三只小豬》的音樂。教師:有只大灰狼總想吃這三只小豬,聽聽音樂中大灰狼是什么時候出來的,如果你聽出來,就用動作模仿出來。
教師操作:播放音樂。
學生活動:聽音樂,判斷樂曲中大灰狼的音響,并用動作模仿出來。
教師提問:你是怎么聽出來音樂中大灰狼的形象?音樂有什么特點?
二、激情導學。
1、板書課題。
我們才不怕大灰狼。
2、教師范唱歌曲。
學生思考:
面對兇惡的大灰狼,小豬們害怕了嗎?他們都有哪些不同的表現(xiàn)?哪只小豬做得好?
3、學唱歌曲:
(1)要求:能跟老師唱下來就可以。
(2)練一練歌謠。
大屏幕出示三只小豬的歌謠,注意老大、老二、老三的語氣。邊讀邊加上打擊樂器的'伴奏。
(3)學生模仿說與演唱相結(jié)合。
【設計意圖:學習歌曲,感受歌曲輕松歡快的情緒?!俊?BR> 三、角色體驗。
比一比,看誰說的語氣恰當。
1、你會模仿豬老大并把它的歌謠讀一讀嗎?
2、你會模仿豬老二并把它的歌謠讀一讀嗎?
3、你喜歡哪只小豬?為什么?一起自編動作并齊讀。
4、讀三只小豬的歌謠并齊唱歌曲。
【設計意圖:通過創(chuàng)編不同的聲音,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四、創(chuàng)編,合作表演。
1、師生共同設計、創(chuàng)編小豬蓋房子的動作并表演出來。
2、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說、演唱、表演的練習。
3、分四小組分角色進行表演:
自我推薦扮演三只小豬,教師適時指導,要求說(配打擊樂器)、演唱、表演、相結(jié)合。
五、小結(jié)。
師:通過本課的學習,你受到什么教育?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人音版一年級第六課愛勞動教案篇二十
1、仔細聆聽《杜鵑圓舞曲》,感受音樂所表現(xiàn)的春天,能用碰鈴為樂曲作簡單的伴奏。
2、能用柔和的聲音演唱《布谷》第一段歌詞,并能和《杜鵑圓舞曲》相比較說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教學重難點。
教具準備鋼琴、錄音機、磁帶、碰鈴教學過程。
一、境導入、引發(fā)興趣。
1、播放《小燕子》,邊唱邊學小燕子飛進教室,飛到座位。
2、春天來了,原本冷冷清清的大森林里又開始變得熱鬧起來了,杜鵑鳥也站在枝頭跳舞呢。
二、感受體驗、理解表現(xiàn)。
聆聽《杜鵑圓舞曲》。
1、整聆聽全曲,初步感受樂曲情緒,說說音樂中的杜鵑鳥是怎么樣在跳舞的?
2、細聆聽第一段,把你聽到的杜鵑鳥的叫聲學學給大家聽聽。
3、感受三拍子的特點,用碰鈴給第一段音樂伴奏。
4、在游戲中再次感受音樂。做一只歡快的杜鵑鳥,和著三拍子的音樂節(jié)奏做杜鵑鳥飛的動作,聽到輕快活潑的音樂時站起來飛,聽到優(yōu)美的音樂時坐下做杜鵑鳥飛的動作。比一比哪只小杜鵑的舞跳的最好看。
三、學唱歌曲、體驗情感。
熟悉《布谷》的旋律,唱會第一段歌詞。
1、初次完整聆聽歌曲。森林里呀真熱鬧,這邊杜鵑鳥剛跳完舞,聽那邊又有誰在歌唱了?豎起耳朵仔細聽。
2、再次聆聽歌曲,說說這首歌曲給你什么感覺?你能把布谷鳥的叫聲學學給同學聽嗎?
3、繼續(xù)聆聽歌曲,你能找出與《杜鵑圓舞曲》旋律相似的地方嗎?
4、跟著歌曲錄音,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拍一拍。
5、聽歌曲錄音,編一個布谷鳥飛的動作,合著音樂節(jié)拍,在第一段時站著做,第二段時坐著做,第三段時蹲著做。
6、聽老師范唱歌曲,仔細看歌詞,說說哪些字唱的時間長?
7、跟琴學唱第一段歌詞。通過聽老師范唱和比較,說說自己是怎樣唱準節(jié)奏的。
8、分組比賽。
四、節(jié)奏創(chuàng)編,練習伴奏。
2、在老師的啟發(fā)帶領下一齊創(chuàng)遍節(jié)奏。
3、練習用碰鈴為歌曲伴奏。
4、分組展示。
人音版一年級第六課愛勞動教案篇一
2、認識字母譜f?s。
3、能主動投入編創(chuàng)歌詞,編創(chuàng)動作,填充字母譜,編創(chuàng)旋律等音樂實踐活動。
教學內(nèi)容:
1、欣賞《海娃的歌》、《勞動歌》。
2、演唱《不再麻煩好媽媽》、《種玉米》。
教學前思:
教學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聆聽《勞動歌》、表演《不再麻煩好媽媽》。
2、編創(chuàng)歌詞、動作等音樂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編能力。
教學準備:小矮人面具、勞動工具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從童話故事中體會勞動的快樂:
1、談話:你聽過白雪公主的故事嗎?在故事中你最喜歡誰?為什么?
(引出小矮人)。
(設計意圖:用童話故事導入,貼近學生的生活,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
2、欣賞《勞動歌》。
問:小矮人們一邊在唱歌,一邊在干嗎?
(設計意圖:初聽時不加錄象,讓學生有更大的想象空間,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力。)。
3、(復聽)跟著音樂表演小矮人勞動時的樣子。
第一遍一部分學生跟老師做。
第二遍另一部分學生自編動作做。
4、觀看錄象:仔細觀察他們勞動時有哪些動作?你最喜歡哪些動作?進行模仿。
(設計意圖:通過看錄象模仿動作深入學生生活,激發(fā)學習興趣。,)。
5、和小矮人一起勞動。
6、請“七個小矮人”帶上面具表演,其他同學評價。
三、從身邊的事情中體驗勞動:
1、談話:你愿意做勤勞人還是懶惰人?
家里誰最勤勞、最辛苦?我們怎么辦?
2、節(jié)奏練習:學生按節(jié)奏做各種勞動的動作。
(學生做各種勞動的動作)。
3、初聽:《不再麻煩好媽媽》(錄音機播放)。
說說:歌曲中的小朋友他會做什么事?(看大屏幕幻燈片、唱唱詞)。
4、編創(chuàng)???用“自己?????????呀”按節(jié)奏地說說。
(設計意圖:通過歌詞的創(chuàng)編讓學生自由說說自己能做的事)。
5、學唱歌曲:(大屏幕顯示全曲)。
1)?輕唱歌曲。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演唱。
3)演唱和律動。
4)用自己創(chuàng)編的歌詞唱唱(與同學分享成功的喜悅)。
6、總結(jié):不僅要幫助媽媽,還要幫助其他人,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四、再次表演《勞動歌》?“下班回家”
教學反思及評課:
一、成功的地方:
二、欠缺的地方:
1.情感的激發(fā)欠缺。歌曲演唱總覺得學生的感情不夠完全投入。?。
2.欣賞部分花的時間偏長了些,以至于后來的時間顯得很倉促。
4.在“自己??x?x|?x???呀|”的格式書寫,為了讓學生對樂譜有個整體的感知,節(jié)奏譜和歌詞譜還是分層寫出較為合適,如上面寫:“?x?x??x?x??|??x???x??|”,下面寫?“自己????|????呀|”。
人音版一年級第六課愛勞動教案篇二
教學內(nèi)容:
學唱歌曲《長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歌曲《長教學過程:
1.導入。
2.欣賞《長教學內(nèi)容:
學唱歌曲《保衛(wèi)黃河》、欣賞陜西民歌《黃河船夫曲》。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歌曲《保衛(wèi)黃河》,并嘗試進行輪唱。
2.在欣賞《黃河船夫曲》時能體會民歌與勞動的關系以及民歌的質(zhì)樸、形象和感染力。
3.在演唱和欣賞音樂過程中激發(fā)熱愛母親河的感情,豐富有關黃河的相關文化知識。
教學過程:
1.導入:同學們交流知道的有關黃河的情況。
2.欣賞陜西民歌《黃河船夫曲》。
(1)簡介《黃河船夫曲》。
(2)欣賞男聲獨唱《黃河船夫曲》。
(3)跟錄音輕聲哼唱,并初步學會這首歌曲。
3.學唱歌曲《保衛(wèi)黃河》。
(1)聽賞歌曲錄音。
(2)隨范唱錄音輕聲學唱歌詞。
(3)欣賞《黃河大合唱》中的《保衛(wèi)黃河》(輪唱)。
(4)啟發(fā)和引導學生聽出歌曲中運用了“輪唱”的演唱形式,并能領悟到采用輪唱是為了更形象地表現(xiàn)抗日浪潮遍布中華大地、此起彼伏的壯觀場面。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復習歌曲《長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人民音樂家冼星海及其不朽作品《黃河大合唱》,對作曲家表示敬仰之情。
2.更熟練、更富有表情地演唱《長教學過程:
1.導人:介紹人民音樂家冼星海。
2.師生共同閱讀課本上的連環(huán)畫:了解一下冼星海與《黃河大合唱》。”
3.按照課本上的要求,聽賞《黃河大合唱》的錄音資料。
3.復習歌曲《長教學內(nèi)容:
音樂活動《黃河與長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組織、協(xié)調(diào)、合作的能力。
2.通過對音樂姐妹藝術的收集、欣賞、交流,拓展學習視野。
教學過程:
這一活動是充分發(fā)揮師生創(chuàng)造性的極好時機,可用多種方式來進行,例如小組擂臺賽、游藝會、班級文藝節(jié)目展演等。
這一活動除可由教師主持外,也可由幾名學生來主持,師生要共同參與,盡量讓每位學生都有表現(xiàn)的機會,大多節(jié)目應采用小組共同表演的形式,但也可有幾個由個人表演的節(jié)目。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音版一年級第六課愛勞動教案篇三
教學目標:
1、學習歌曲《其多列》、背唱歌曲及隨樂曲進行擊拍,初步做到均勻、準確。
2、用學過的打擊樂器為歌曲《其多列》編配伴奏。
教學難點:把握歌曲節(jié)奏特點及隨歌聲進行準確的擊拍。
教法:談話法、聽唱法、音畫結(jié)合法、視唱法、討論法、欣賞法教具:鋼琴、幻燈片
教學過程:
1、播放背景音樂《快樂的一天》
2、請同學談一談最高興做的`事情,并以“快樂的一天”為題創(chuàng)編一句話“你去做什么?”
1、播放歌曲《其多列》的范唱錄音,利用幻燈片出示歌詞及歌譜
2、學生聆聽歌曲,師出示圖畫掛在黑板上(含第一段的歌詞)
3、請同學們看著圖片再聽一遍,可以小聲哼唱
4、師按節(jié)奏朗讀歌詞,并指導學生有節(jié)奏、有感情的朗讀
5、復聽音樂,請學生再次感受歌曲的旋侓及歌詞大意
6、過渡語:老師想請小朋友們告訴我“其多列”是什么意思?(生)
7、師彈奏第一樂句,學生視唱
8、過渡語:他們招呼小伙伴干什么呀?彈后面的樂句,學生視唱
9、師彈奏,學生完整演唱第一段,(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
10、以小組的形式練唱二、三段,師參加到學生的活動中,了解他們的自學情況
11、彈奏音樂并與學生一起完整的演唱歌曲
2、小組匯報,師小結(jié)并指導學生用擊拍的方式表達走與跑的長短
3、師彈奏樂句,學生演唱并隨音樂進行擊拍
4、播放伴奏帶,與學生一同演唱并按照演奏譜為歌曲伴奏
5、以小組的形式自由練唱,自己可以創(chuàng)編歌詞,師參與到活動中適時機的指導、糾正。
1、請同學們談一談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學懂了什么?不懂什么?
2、結(jié)束語:一分耕耘、一份收獲。希望同學們能夠在學習這片田園中努力耕作,收獲更多的果實。
請同學們課余時間討論一下不懂的問題,下節(jié)課請音符姐姐來幫我們解答。
人音版一年級第六課愛勞動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一.通過聽《平安夜》、《小拜年》感受不同的音樂情緒。
二.通過唱《新年好》、《龍咚鏘》感受中外小朋友過新年的不同音樂情趣。并通過紅綢舞、秧歌舞步的學習,表現(xiàn)過年的愉快心情。
三.認識民族打擊樂器鑼、鼓、镲,能掌握其演奏姿勢,探索其演奏方法。并能為歌曲伴奏。
四.能編創(chuàng)簡單節(jié)奏、送新年賀卡的小游戲。
教學重難點:
1.唱《新年好》、《龍咚鏘》感受中外小朋友過新年的不同音樂情趣。
2.能編創(chuàng)簡單節(jié)奏、送新年賀卡的小游戲。
教具準備: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時數(shù):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編創(chuàng)與活動。
1認識鑼、鼓、镲,學習其演奏姿勢。可由教師逐一糾正其正確的演奏姿勢。
2.把學生分成小組,探索演奏方法,要求:
(1)有幾種敲擊方法?
(2)怎樣敲擊長短不同的聲音?
3.將各小組探討過的方法一一展示,看哪一組發(fā)現(xiàn)的方法多,敲擊出的不同的聲音多。
二.聆聽《小拜年》。
1.初聽《小拜年》感受東北民間音樂的風格。
2.想一想冬季里都做哪些游戲?
3.復聽音樂模仿冬季里你喜歡的游戲,或者由學生分組看圖進行北方生活小品表演。
三.表演《龍咚鏘》。
1.用模唱的方法唱會歌曲《龍咚鏘》。
2.聽歌曲《龍咚鏘》的錄音,學習十字步,讓學生在動中感受歌曲的情緒,唱熟歌曲。
3.教師可將學生分成小組講座打擊樂伴奏的創(chuàng),提出小組意見。敲擊給大家聽,選擇幾個合適的不同結(jié)尾,讓學生體驗創(chuàng)造的成功與愉悅。
4.編創(chuàng)秧歌舞動作,可選擇紅綢或手絹,自編動作,邊唱邊表演。
四.編創(chuàng)與活動:送賀卡。
這是一個編創(chuàng)節(jié)奏的練習,以“送賀卡”的方式呈現(xiàn)。
1.游戲可以在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展開。學生之間可分組進行,教師和學生都可以編創(chuàng)節(jié)奏圖譜,由收到賀卡的一方讀拍出來。
2.讀拍準確,還要自創(chuàng)節(jié)奏回贈對方賀卡,使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
五.表演《新年好》。
1.多聽歌曲《新年好》錄音,感受歌曲的旋律,教師可加強學生每次感覺的目的性,如:感受節(jié)拍、哼唱旋律、默唱歌詞、跟唱歌詞等。讓學生在感受中,熟悉旋律,熟悉歌詞,唱會歌曲。
2.全體學生自編動作表演歌曲,選兩名學生為同學們的歌聲伴奏,用碰鐘敲擊每小節(jié)第一后。還可以敲擊第三拍。
六.聆聽《平安夜》。
1.初聽《平安夜》提示學生:說一說心里有什么感受?
2.教師將錄音放弱,隨錄音講述關于平安夜的小故事,讓學生對這首歌有所了解,帶著感情充分地感受歌曲安寧、祥和的音調(diào),復聽時隨著歌聲輕輕做動作。
人音版一年級第六課愛勞動教案篇五
一、教學內(nèi)容:
1、聆聽《公雞母雞》。
2、聆聽《我的小雞》。
3、扮演《母雞叫咯咯》。
4、扮演《下蛋啰》。
二、教學總目標:
1、通過聆聽、扮演,表示出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2、認識鈴鼓和響板,并通過探索式的學習掌握其演奏方法。
3、能夠自編動作參與扮演。
三、教材分析:
1.管弦樂《公雞母雞》。
《公雞母雞》選自法國作曲家圣-桑1886年所作的管弦樂組曲《動物狂歡節(jié)》這部組曲由13首帶有小標題的小曲和終曲組成,分別是(1)序奏與獅王進行曲;(2)公雞母雞;(3)騾子;(4)烏龜;(5)大象;(6)袋鼠;(7)水族館;(長耳朵的角色;(9)森林深處的杜鵑;(10)鳥舍;(11)鋼琴家;(12)化石;(13)天鵝。
《公雞母雞》首先由鋼琴和小提琴采用以同音反復組成的音調(diào)和頓音,模仿母雞咯咯的啼叫聲,仿佛剛剛下了蛋的母雞在報喜。接著鋼琴模仿公雞的啼叫聲。公雞和母雞的叫聲交織在一起,樂曲情趣盎然。
2.童聲合唱《我的小雞》。
《我的小雞》是一首阿塞拜疆兒童歌曲,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兒童情趣。這首歌的曲式不規(guī)范,類似帶再現(xiàn)的三段體,和聲大調(diào)式。旋律活潑、明快,口語化的歌詞親切、上口,詞曲結(jié)合自然而緊密,首尾呼應。
3.歌曲《母雞叫咯咯》?
《母雞叫咯咯》是一首活潑有趣的德國民歌。歌曲的節(jié)奏規(guī)整,旋律巧妙地運用了同音反復和小跳、重復和變化重復等手法模仿了母雞生蛋的啼叫聲,很形象、有趣。歌詞譯配也很有特點,生動地描繪出母雞生蛋時“脖子伸伸、兩翼撲撲”的高興樣子。
4.歌曲《下蛋啰》。
《下蛋啰》是一首2/4拍、民歌風的創(chuàng)作歌曲。歌曲形象地表示了大母雞生蛋的得意樣子。歌曲中大母雞的叫聲完全用節(jié)奏表示,說說唱唱很有情趣。歌曲的音域只有五度,極適于低年級同學演唱和扮演。
四、學情分析。
本課的內(nèi)容非常的有童趣,同學會非常喜歡聽喜歡唱,同學掌握起來也比較的輕松。
五、課時布置:二課時。
第一課時授課時間:年月日。
教學內(nèi)容:
1、欣賞樂曲《公雞母雞》。
2、學唱歌曲《母雞叫咯咯》。
3、扮演歌曲《母雞叫咯咯》。
4、打擊樂器“響板”學習。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樂曲《公雞母雞》,引導同學練習用簡單的圖形表示音樂的形象。
2、聽唱法學習歌曲《母雞叫咯咯》,通過教師范唱,同學輕聲隨唱的過程,協(xié)助同學理解歌曲表示母雞生蛋后人們報喜的意圖。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過為《母雞叫咯咯》創(chuàng)編動作,學習用動作表示自身感受到的意境與情感,要求同學通過小組討論或個人設計扮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4、認響板并學習其演奏方法。
教學準備:
錄音機,投影。
教學過程:
一、常規(guī)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chuàng),有較規(guī)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同學跟隨音樂節(jié)拍或節(jié)奏)。
2.復習前課內(nèi)容:扮演和唱。
3.小練習:打擊樂器:
1)響板的認識(簡單介紹)。
2)學習響板的演奏方法。
二、新課學習:
1.欣賞樂曲《公雞母雞》(引導同學認真聽樂曲,區(qū)分公雞母雞的叫聲。采用圖譜表示的方法。)。
1)談談“公雞、母雞”等有關常識;
2)完整地聆聽全曲,要求聽出歌曲所唱內(nèi)容,提示同學可用自身認可的圖形表示所聽到的音樂形象。
3)復聽時可自編動作學做公雞母雞的動作進行扮演。
2、聽歌曲錄音《母雞叫咯咯》;引導同學邊拍邊輕聲隨唱,
3、歌詞學習:提示式學習歌詞,(邊聽錄音邊讀歌詞)活躍課堂氣氛。
4、歌曲學習:要求同學模唱學習歌曲,教師提示式隨同學唱(錄音伴奏)。
5、通過自編游戲扮演歌曲《母雞叫咯咯》,要求自創(chuàng)動作(引導同學用打擊樂器“響板”為同學作伴奏),從同學的自創(chuàng)運用中選編成游戲進行扮演。三、小結(jié):鼓勵與褒揚,指出缺乏之處。
第二課時授課時間:年月日。
教學內(nèi)容:
1、欣賞樂曲《我的小雞》。
2、學唱歌曲《下蛋啰》。
3、扮演歌曲《下蛋啰》。
4、打擊樂器“鈐鼓”學習。
教學目標:
1、欣賞樂曲《我的小雞》,引導同學通過自編動作表示體驗音樂活潑、歡快的情緒。
2、聽唱法學習歌曲《下蛋啰》,通過教師范唱,同學輕聲隨唱的過程,協(xié)助同學理解歌曲表示母雞生蛋后人們報喜的意圖。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過為《下蛋啰》創(chuàng)編動作,學習用動作表示自身感受到的意境與情感,要求同學通過小組討論或個人設計扮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4、認鈴鼓并學習其演奏方法。
教學準備:
錄音機,投影。
教學過程:
一、常規(guī)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chuàng),有較規(guī)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同學跟隨音樂節(jié)拍或節(jié)奏)。
2、復習前課內(nèi)容:扮演和唱。
3、小練習:打擊樂器:
1)鈴鼓的認識(簡單介紹)。
2)學習鈴鼓的演奏方法。
二、新課學習:
1、欣賞樂曲《我的小雞》。
1)談談人與雞的有關常識;
2)完整地聆聽全曲,要求聽出歌曲所唱內(nèi)容,提示同學可用自身認可的圖形表示所聽到的音樂情緒(也可能通過選擇表示音樂情緒)。
3)復聽時可自編動作學做“我與雞”的歡快動作進行扮演。
2、教師范唱歌曲《下蛋啰》;引導同學邊拍邊輕聲隨唱,
3、歌詞學習:提示式學習歌詞,(邊聽錄音邊讀歌詞)活躍課堂氣氛。
4、歌曲學習:要求同學模唱學習歌曲,教師提示式隨同學唱(錄音伴奏)。
三、課堂小結(jié):鼓勵與褒揚,并指出缺乏之處。
人音版一年級第六課愛勞動教案篇六
教學目標:
1、聆聽兩首古詩詞歌(樂)曲,體會作品所表現(xiàn)的意境。知道歌曲《但愿人長久》在樂句結(jié)束音運用上的特點,以及所表現(xiàn)的情景和情感。
2、能飽含深情地背唱歌益《游子吟》,表達自己對母愛的感激之情。并能說出兩段不同。
的旋律在音區(qū)、旋律上的不同。
3、能用輕柔、連貫的聲音演唱歌曲《花非花》,在吟誦中感知詞曲之間的緊密關系。
4、在聆聽古琴曲《關山月》的過程中,認識民族樂器古琴,并記住古琴的音色。
5、學習堅笛雙吐音和三吐音的吹奏方法,能與同伴合奏豎笛曲《大鹿》。教學重難點:
1、通過聆聽與學唱,讓學生感受中華民族文化的經(jīng)典。
2、讓學生感受古琴所表現(xiàn)的“安靜悠遠”的意境,體會古琴獨特的“天地之音”和空靈感,并記住古琴的音色特點。
教學時間:3課時。
第1課時。
教學內(nèi)容:聆聽聆聽樂曲《關山月》,認識古琴。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
2、認識古琴導入。
3、初聽樂曲,感受古琴曲的意境。讓學生邊聽邊閉著眼睛,隨音樂用手模擬古琴的演奏動作,如同身在其中。
結(jié)合,引起學生的聯(lián)想,幫助他們更好地體會其中的意境。
5、自選一首與古琴曲《關山月》的意境相配的古詩,進行配樂詩朗誦,體會古代文人的氣質(zhì)與情感。
三、全課小結(jié)。
談談這節(jié)課收獲和感受。
教學反思:古琴曲《關山月》是漢代樂府歌曲之一,表達了守邊戰(zhàn)士在馬上吹奏的軍樂,樂曲表現(xiàn)了征人思鄉(xiāng)報國的情感。琴曲《關山月》為本世紀梅庵琴派著名代表曲目之一。音韻剛健而質(zhì)樸,氣魄宏大,抒壯士之情懷,真摯感人,富有濃厚的北地音樂風味。
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聆聽音樂,感受樂曲的韻律與情感,孩子們很聰明,樂感也不錯,第一遍聆聽就聽出這首曲子是思念家鄉(xiāng)的,略帶憂傷的,然后我讓學生隨音樂默誦這首李白的唐詩《關山月》,提示學生要把詩詞朗誦出樂曲的韻律來,六年級的孩子對詩詞有了一定的理解,因此,朗誦詩詞也有一定的韻律。然后我又讓學生用桌子當古琴,模仿古琴的演奏姿勢進一步感受樂曲的意境。
第2課時。
教學內(nèi)容:聆聽歌曲《但愿人長久》,學唱歌曲《游子吟》;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
(一)、聆聽歌曲《但愿人長久》。
1、用師生“對詩”的形式,從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中的名句人手,如:教師出上句“人有悲歡離合”,學生對下旬“月有陰晴圓缺”;教師吟上句“但愿人長久”,學生誦“千里共嬋娟”。。
2、簡單賞析蘇軾的詩詞《水調(diào)歌頭》及創(chuàng)作背景,知道詩詞所表達的情感。
3、有感情地配樂朗誦《水調(diào)歌頭》。選用古琴曲《關山月》和歌曲《但愿人長久》作為背景音樂,朗誦后,請學生談談不同的配樂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感知“古風”與“新韻”。
4、聆聽歌曲《但愿人長久》,歌曲在樂句結(jié)束音的運用上的特點。讓學生邊聽邊跟著唱,熟悉歌曲.在感受歌曲特點時,師生接唱的方式.如教師唱“明月幾時”,學生唱“有”.幫助學生感知結(jié)束音基本運用長音這一特點。
5、安排對比聆聽鄧麗君和王菲演唱的版本,比較她們在演繹這首歌曲中的不同韻。
味、鼓勵學生嘗試打破歌詞原有的節(jié)奏,根據(jù)自己對詩詞的理解,用自己喜歡的節(jié)奏、語調(diào)來吟誦歌詞,給詩詞賦予“新韻”。
(二)、演唱歌曲《游子吟》。
1、復習學過的《詠鵝》《春曉》和《靜夜思》等古詩歌曲導入。
2、初聽歌曲,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情感。請學生朗誦唐詩《游子吟》,體會詩中的情感。
4、用歌曲的伴奏音樂做背景音樂,請學生誦讀唐詩《游子吟》兩遍。要求學生讀出不同的情感。
5、學唱歌曲,體會歌曲所表達的情感。
(1)視唱旋律。要求學生帶著感情來視唱歌曲前八小節(jié)的旋律,視唱時不帶裝飾音。熟練后跟教師的琴聲、用模唱的方法唱一唱前八小節(jié)旋律(帶裝飾音)。
(2)跟音樂哼唱歌曲的旋律,體會兩段旋律在音區(qū)、旋律進行方面的不同。請學生用“m’’哼唱第一段旋律,用“wu”來哼唱第二段旋律,感受兩段旋律的變化。引導學生從音區(qū)、旋律的走向比較它們的不同。
人音版一年級第六課愛勞動教案篇七
教學目的:
一.通過聆聽,《小青蛙》、《野蜂飛舞》,演唱《小青蛙找家》、《小蜻蜓》,感受民族樂器、西洋樂器所表現(xiàn)的動物,并通過演唱和身體的動作表現(xiàn)自己愛護動物,保護大自然的心情。
二.用輕快、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小青蛙找家》,模仿小青蛙的動作準確地與音樂一起開始和結(jié)束。
三.用柔和的聲音演唱《小蜻蜓》,用身體的動作感受、表現(xiàn)優(yōu)美抒懷的音樂情緒。并能運用打擊樂器準確地為歌曲伴奏。
四.能按節(jié)奏編創(chuàng)歌謠。
五.聆聽《野蜂飛舞》,想像音樂中所表現(xiàn)的野蜂飛舞的形象,能用線條、動作、聲音等表現(xiàn)自己聽后的印象。
教學重點:
演唱《小蜻蜓》和《小青蛙找家》。
教學難點:
按節(jié)奏編創(chuàng)歌謠。
教具準備: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時數(shù):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表演《小青蛙找家》。
1.讓學生多聽范唱,輕輕地跟著歌聲拍手,跟唱準確。
2.結(jié)合課本中的插圖,編講“小青蛙找家”的故事,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后再范唱,小學生模唱。歌曲的第一句是敘述性的,要唱得輕快?!疤⑦蛇伞钡囊r詞仿佛是小青蛙在急急呼喚,要唱出那種急切的心情,“跳”短促但速度不可加快?!斑伞笨山柚謩?---啟發(fā)學生向上滑,像蛙叫聲,要唱得明亮而有彈性,結(jié)束句要唱得連貫,一氣呵成,表現(xiàn)小青蛙找到“家”后的喜悅心情。
3.歌曲學會后進行游戲的同時可選擇幾名學生擔任伴奏,木魚為“xx”,碰鐘為“x-”,注意敲擊的聲音與唱歌的聲音協(xié)調(diào)。
二.編創(chuàng)與活動。
1.結(jié)合本課主題“小精靈”,啟發(fā)學生“你喜歡哪一種小動物?”“它們都有哪些特點?”
2.讓學生先讀出課本上的兩句歌謠,體會其節(jié)奏,再按節(jié)奏節(jié)奏編創(chuàng)。
3.將學生分成幾組,讓學生把自己最愛的小動物編歌謠形成一組,并說給大家聽,看哪一組編創(chuàng)的歌謠好。
三.聆聽《小青蛙》。
1.聆聽二胡齊奏曲《小青蛙》時,導言:種子非常喜歡雨露,盼著喝飽了雨水發(fā)牙長大,那么小動物呢?它們也喜歡雨水嗎?我們今天就來聽一聽《小青蛙》這首樂曲。感受我國的民話樂器二胡是怎樣表現(xiàn)《小青蛙》的。
2.初聽全曲。然后提示學生:“在樂曲聲中你聽到了小青蛙的叫聲了嗎?還模仿了哪個小動物的叫聲?你知道哪里描繪了青蛙活潑的跳動,哪里描寫了茫茫的夜色,還有狂風、云霧,你都感受到了嗎?請你再聽一次樂曲,當你聽到你認為是描寫了一定事物的音樂時,用動作來表現(xiàn)?!睆吐爼r,讓學生聽音樂隨意做動作,然后,讓學生把感受到的音樂用語言描繪成一個簡短的故事。
3.提示學生哪兩段音樂相近似?然后讓學生在空格里填畫上顏色。
4.讓學生欣賞童聲合唱曲《花蛤蟆》,以擴展學生的視野。
四.聆聽《野蜂飛舞》。
1.要示學生能安靜地聆聽管弦樂《野蜂飛舞》。結(jié)合課本兩面想像野蜂急促地上下飛舞的形象。
2.還可以啟發(fā)學生自己畫一畫圖形譜,還可以隨著音樂模仿野蜂飛舞的動作體會音樂表現(xiàn)野蜂飛舞忽上忽下、聲音時強時弱的特點。
3.可以講一講《薩丹王的故事》,以加深對音樂的理解。
五.表演《小蜻蜓》。
1.用模唱的方法學會歌曲《小蜻蜓》。
2.指導學生演唱歌曲時,唱得柔和、抒情。注意唱足每個音的時值,更好地體現(xiàn)歌曲的抒情性。
3.讓學生用語言描述小蜻蜓飛來飛去捕蚊忙的情景,從而讓學生懂得愛護蜻蜓,保護益蟲的道理。
4.提示學生說出小蜻蜓的身體特征,學會歌曲后,參考動作或自編動作,并選擇編創(chuàng)好的動作,全體同學一齊做。使學生有信心在今后的更善于動腦編創(chuàng),激發(fā)學生的編創(chuàng)熱情。
人音版一年級第六課愛勞動教案篇八
一份好的教案能讓老師明確教學目標,更大程度的調(diào)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應屆畢業(yè)生考試網(wǎng)小編為老師們提供的一年級音樂愛勞動優(yōu)秀教案,希望能對老師的教學工作有所幫助。
1、 表演《洗手絹》
2、 聆聽《勞動最光榮》
3、 聆聽《三個和尚》
4、 表演《大家來勞動》
1、 通過聆聽《勞動最光榮》、《三個和尚》感受音樂的歡快情緒和音樂所描繪的人物形象。體會本課主題—愛勞動。
2、 以不同的情感和聲音演唱《洗手絹》、《大家來勞動》,表達歌曲的內(nèi)容。
3、 能夠編創(chuàng)歌詞、編創(chuàng)動作表演,以及“勞動”主題的編創(chuàng)嘗試,并表現(xiàn)勞動的主題。
4、 通過圖譜“走哦”的與實踐,掌握二拍子的時值。
《勞動最光榮》是電影美術片《小貓釣魚》的主題歌。曾在第一次少年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評獎活動中榮獲音樂作品獎。歌曲生動活潑,形象鮮明,兒童情趣油然而生。開始有器樂描繪天漫漫亮起來,引出孩子活潑而有生氣的歌聲。
通過聆聽《勞動最光榮》,讓學生想象其歡快的音樂情緒,使學生建立起從小熱愛勞動的樂觀態(tài)度。
《三個和尚》是動畫片《三個和尚》的音樂。樂曲以民族樂器的獨特音響描繪出:“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的'故事經(jīng)過。音樂主題是從寺院的經(jīng)聲調(diào)演變而來的:1122 2222 | 3333 5555| 6661 2222 |使人聯(lián)想到寺院的鐘聲,詠經(jīng)聲。二胡吟腔的手法惟妙惟俏地描繪了小和尚念經(jīng)是的情景。
樂曲以簡單的三件樂器描繪了生動的三個人物形象,展現(xiàn)了繁忙的勞動景象,學生可以從中體會音樂所表達的不同情緒,想象所表現(xiàn)的基本內(nèi)容。生動、有趣。
《洗手絹》是一首具有民間童謠風格的歌曲。曲調(diào)短小、流暢,并具有節(jié)奏性強、運用襯腔等勞動特點的歌曲。全曲使用素材節(jié)省,旋律易唱易記,輕松活潑,生動的表現(xiàn)了孩子們從小熱愛勞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可愛形象。
《大家來勞動》是一首描繪勞動生活的創(chuàng)作歌曲,2/4拍子,五聲宮調(diào)式,四樂局一段體結(jié)構。歌曲的節(jié)奏整齊,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為主,旋律鏗鏘有力,采用重復的手法描繪勞動號子的音調(diào),生動地描繪了大家喊著號子齊心協(xié)力,努力勞動的情景。孩子門要通過演唱來體會這種音樂情緒。
人音版一年級第六課愛勞動教案篇九
播放《種太陽》,談話導入:
這首《種太陽》的歌曲中,主人公的長大后的愿望是什么?
是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想。
二、寓教于樂。
聽錄音范唱:
師:聽歌曲,回答問題,有一個小女孩,她的理想很特別。
邊聽邊思考兩個小問題:
這首歌曲是幾拍子的?
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請聽歌曲《小紙船的夢》。
感受歌曲的情緒:
小女孩的理想是什么?歌曲是幾拍子的?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
復聽歌曲(教師范唱):
師:有誰聽出來了,歌曲的速度是怎樣的?學唱旋律:
師:讓我們模仿船的汽笛聲,用“嗚”來哼唱歌曲。
輕聲演唱:
師:讓我們輕聲地唱歌詞,同時把你覺得最難唱的地方找出來。
突破難點:
提出“一直到那看不見的遠方”,休止符處的停頓、吸氣,按節(jié)奏讀歌詞,分小組接龍這一句,注意氣口的掌握。
提出b記號的唱法。
解難后完整地演唱歌曲。
三、創(chuàng)造表現(xiàn)。
用什么樣的聲音來唱這首歌曲最美、最好聽?
好,讓我們試著用連貫、輕柔、優(yōu)美的聲音來唱第一段。
四人小組討論分角色演唱:
師:下面咱們來關注下比賽情況,現(xiàn)在比賽進入最后的總決賽,咱們分成四人小組進行分角色唱,你們可以選擇不同的演唱形式:小組唱、齊唱、領唱、男女聲唱都可以,好,下面開始排練。
四、完美結(jié)課。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也許你想當一名教師教書育人,也許你想當一名醫(yī)生救死扶傷,也許你想當一名兵人保家衛(wèi)國,也許你想當一名學者,也許……但夢想歸是夢想,只有夢想醒后揮灑如雨的人才能將夢想變?yōu)楝F(xiàn)實。孩子們,讓我們駕著理想的船,揚起希望的帆,乘風破浪,勇往直前吧。請拿著你手中的小船,唱著歌曲,結(jié)束今天的音樂課。
教學反思:
對于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我有一些小小的看法,整個課堂填的比較滿,那么留給學生自由想象和創(chuàng)作的空間就太小了。整堂課內(nèi)容安排得太多了,一節(jié)課要學生接受的東西太多,也不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教育雖細致嚴謹?shù)菂s會不經(jīng)意地抹殺學生的個性,學生得不到釋放和展示。
人音版一年級第六課愛勞動教案篇十
教學目標:
一.通過聆聽《星光圓舞曲》、《會跳舞的洋娃娃》、《號手和鼓手》,感受分辨鋼琴、小提琴及不同樂器的音色、節(jié)拍。初步感受、分辨音樂的不同情緒。感覺音樂中描繪的“小音樂家”形象。
二.學習用甜美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布娃娃彈琴》、《法國號》,用動作感受三拍子的強弱規(guī)律。
三.能結(jié)合自己生活中的經(jīng)驗探索感知音的長短。
教學重難點:
演唱《布娃娃彈琴》、《法國號》,用動作感受三拍子的強弱規(guī)律。
教具準備: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時數(shù):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表演《法國號》。
1.用模唱法學習歌曲產(chǎn)《法國號》。
2.演唱時聲音干凈而富有彈性?!拔税桶汀钡谝粋€字“嗡”要唱得強,似號聲,“巴”要唱得輕巧,“誰在唱歌”要唱得連貫,用連、斷的對比表現(xiàn)這首歌。
3.邊唱邊用手半握拳狀在桌子上擊出強弱。第一拍用空心拳擊桌面為強,第二、三拍用手指點擊桌面為弱。
4.學生自編動作表演歌曲。
二.聆聽《號手與鼓手》。
1.完整初聽樂曲,聽到喇叭舉手表示。
2.復聽樂曲徒手做打鼓和吹喇叭的動作。
3.分組表演。
三.表演《布娃娃彈琴》。
1.用聽唱法學習《布娃娃彈琴》。聽錄音初步感受歌曲。
2.聽教師范唱,學生們跟著老師的歌聲擊拍。
3.4小節(jié)一句跟著老師的琴聲學唱歌曲。歌中兩處“321與232”一字多音要唱準確,“叮叮咚”要唱得輕快。
4.注意學生歌唱的速度,稍慢但不要拖拉,使得歌曲演唱達到優(yōu)美抒情的效果。
5.可選擇碰鐘敲擊每小節(jié)的第一拍為歌曲伴奏。
四.聆聽《會跳舞的洋娃娃》。
1.完整聆聽樂曲,感受樂曲的情緒。
2.樂曲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音樂中的洋娃娃怎樣跳舞,請你用動作表現(xiàn)出來。
3.復吸樂曲,一部分同學隨著音樂做動作。用手半握拳敲擊節(jié)拍。一部分學生可隨著音樂用手指按圖譜劃動,感受樂曲的快慢。
五.聆聽《星光圓舞曲》。
1.初聽樂曲,感受樂曲的情緒。感受鋼琴的音色。
2.說出樂器的名稱,邊聽音樂邊用手指敲擊節(jié)拍。
3.隨著音樂用動作表示出三拍子的感受。
六.編創(chuàng)與活動。
1.音的長短是本課的知識點。結(jié)合日常生活中的經(jīng)驗感覺理解音的長短。
2.用比較的方法說也瀑布流水與房檐滴水哪個長,哪個短。
3.用打擊樂敲擊,就出哪個聲音長,哪個聲音短。
4.將學生分成小組,對課本上的思考題進行討論,并且用筆在紙上畫出長短線條。
七.編創(chuàng)與活動:走走跳跳。
走走跳跳是一個聽辨強弱的游戲。
活動方法:
1.學生圍成一個圓圈,教師手持鼓站在圓圈中,教師敲鼓,學生走和跳,鼓聲強跳,鼓聲弱走。
2.教師擊鼓的速度可慢些,強弱要分明,教師可四音為一組,如強xxxx弱xxxx便于學生反映在動作上。
3.還可以讓學生隨教師的擊鼓聲轉(zhuǎn)方向,鼓聲強時順時針走,弱時逆時針走。
4.教師可發(fā)動學生獻計獻策,怎樣活動更有趣。讓學生動腦到編創(chuàng)活動中。
人音版一年級第六課愛勞動教案篇十一
1、能編創(chuàng)簡單伴奏,并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2、能按意圖及節(jié)奏編創(chuàng)適當?shù)脑~,并能準確地拍和讀。
編創(chuàng)簡單的節(jié)奏。
有意圖地編創(chuàng)。
錄音機
一、開始部分:
1、 聽音樂進教室。
2、 發(fā)聲練習。
3、 復習歌曲。
二、基本部分:
1、 聆聽《夏天的陽光》
(1) 完整地聆聽歌曲。提示:歌中唱出了什么?你的心情如何?
(2) 復聽歌曲:提示:你感到這首歌適合跳舞還是適合走路?選擇一個圖,并隨著音樂試著做一做。
(3) 教師可選擇一組學生,用打擊樂隨著歌曲錄音敲擊。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的意識。
2、 編創(chuàng)與活動:]
(1) 本課的編創(chuàng)與活動安排了一個看圖編詞并進行讀拍的練習。教師指導學生分別拍擊兩條節(jié)奏,說出各是幾拍子的。
(2) 分小組看圖編詞,用蜜蜂和鳥叫的聲音編創(chuàng)模聲襯詞,也可編創(chuàng)詞組。
(3) 指導學生用打擊樂為自編的帶詞節(jié)奏敲擊,可擊節(jié)拍,也可擊節(jié)奏提示學生敲擊出音的強弱。
三、結(jié)束部分:小結(jié)。
人音版一年級第六課愛勞動教案篇十二
1、通過聆聽分辨大海的不同,并能用劃線條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
1、能發(fā)揮想象力,用打擊樂或身邊的物體與同學共同制造各種聲響表現(xiàn)心中的大海。
教學重點:發(fā)揮想象力,制造各種聲響表現(xiàn)音樂。
教學難點:發(fā)揮想象力,制造各種聲響表現(xiàn)音樂。
教學準備:錄音機、打擊樂器。
1、聽音樂進教室。
2、發(fā)聲練習并復習歌曲。
1、聆聽《大海搖籃》。
(1)完整地聆聽歌曲。提示:歌中唱出了什么內(nèi)容?你的心情怎樣?
(2)復聽歌曲,邊聽邊用筆劃線條,表示自己聽到的感受。
(3)將歌曲、樂曲相比較,用簡練的話說一說有什么不同?
2、聆聽《海上風暴》。
(1)完整地聆聽管弦樂曲。提示:這段音樂告訴我們大海有了什么變化,你的心情怎樣?試著模仿其中的一個聲音,讓同學相互評價。
(2)復聽。邊聽邊用筆劃線條表示自己對這段音樂的感受。
3、編創(chuàng)與活動。
小結(jié)。
人音版一年級第六課愛勞動教案篇十三
2、聆聽《我的小雞》。
3、表演《母雞叫咯咯》。
4、表演《下蛋啰》。
1、通過聆聽、表演,表現(xiàn)出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2、認識鈴鼓和響板,并通過探索式的學習掌握其演奏方法。
3、能夠自編動作參與表演。
1.管弦樂《公雞母雞》。
《公雞母雞》選自法國作曲家圣-桑1886年所作的管弦樂組曲《動物狂歡節(jié)》這部組曲由13首帶有小標題的小曲及終曲組成,分別是(1)序奏與獅王進行曲;(2)公雞母雞;(3)騾子;(4)烏龜;(5)大象;(6)袋鼠;(7)水族館;(長耳朵的角色;(9)森林深處的杜鵑;(10)鳥舍;(11)鋼琴家;(12)化石;(13)天鵝。
《公雞母雞》首先由鋼琴和小提琴采用以同音反復組成的音調(diào)和頓音,模仿母雞咯咯的啼叫聲,仿佛剛剛下了蛋的母雞在報喜。接著鋼琴模仿公雞的啼叫聲。公雞和母雞的叫聲交織在一起,樂曲情趣盎然。
2.童聲合唱《我的小雞》。
《我的小雞》是一首阿塞拜疆兒童歌曲,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兒童情趣。這首歌的曲式不規(guī)范,類似帶再現(xiàn)的三段體,和聲大調(diào)式。旋律活潑、明快,口語化的歌詞親切、上口,詞曲結(jié)合自然而緊密,首尾呼應。
3.歌曲《母雞叫咯咯》。
《母雞叫咯咯》是一首活潑有趣的德國民歌。歌曲的節(jié)奏規(guī)整,旋律巧妙地運用了同音反復和小跳、重復和變化重復等手法模仿了母雞生蛋的啼叫聲,很形象、有趣。歌詞譯配也很有特點,生動地描繪出母雞生蛋時“脖子伸伸、兩翼撲撲”的高興樣子。
4.歌曲《下蛋啰》。
《下蛋啰》是一首2/4拍、民歌風的創(chuàng)作歌曲。歌曲形象地表現(xiàn)了大母雞生蛋的得意樣子。歌曲中大母雞的叫聲完全用節(jié)奏表示,說說唱唱很有情趣。歌曲的音域只有五度,極適于低年級學生演唱和表演。
本課的內(nèi)容非常的有童趣,學生會非常喜歡聽喜歡唱,學生掌握起來也比較的輕松。
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欣賞樂曲《公雞母雞》。
2、學唱歌曲《母雞叫咯咯》。
3、表演歌曲《母雞叫咯咯》。
4、打擊樂器“響板”學習。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樂曲《公雞母雞》,引導學生練習用簡單的圖形表現(xiàn)音樂的形象。
2、聽唱法學習歌曲《母雞叫咯咯》,通過教師范唱,學生輕聲隨唱的過程,幫助學生理解歌曲表現(xiàn)母雞生蛋后人們報喜的意圖。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過為《母雞叫咯咯》創(chuàng)編動作,學習用動作表現(xiàn)自己感受到的意境與情感,要求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或個人設計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4、認響板并學習其演奏方法。
教學準備:
錄音機,投影。
教學過程:
一、常規(guī)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chuàng),有較規(guī)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jié)拍或節(jié)奏)。
2.復習前課內(nèi)容:表演及唱。
3.小練習:打擊樂器:
1)響板的認識(簡單介紹)。
2)學習響板的演奏方法。
二、新課學習:
1.欣賞樂曲《公雞母雞》(引導學生認真聽樂曲,辨別公雞母雞的叫聲。采用圖譜表示的方法。)。
1)談談“公雞、母雞”等有關常識;
2)完整地聆聽全曲,要求聽出歌曲所唱內(nèi)容,提示學生可用自己認可的圖形表示所聽到的音樂形象。
3)復聽時可自編動作學做公雞母雞的動作進行表演。
2、聽歌曲錄音《母雞叫咯咯》;引導學生邊拍邊輕聲隨唱,
3、歌詞學習:提示式學習歌詞,(邊聽錄音邊讀歌詞)活躍課堂氣氛。
4、歌曲學習:要求同學模唱學習歌曲,教師提示式隨同學唱(錄音伴奏)。
5、通過自編游戲表演歌曲《母雞叫咯咯》,要求自創(chuàng)動作(引導學生用打擊樂器“響板”為同學作伴奏),從學生的自創(chuàng)運用中選編成游戲進行表演。
三、小結(jié):鼓勵與表揚,指出不足之處。
教學內(nèi)容:
1、欣賞樂曲《我的小雞》。
2、學唱歌曲《下蛋啰》。
3、表演歌曲《下蛋啰》。
4、打擊樂器“鈐鼓”學習。
教學目標:
1、欣賞樂曲《我的小雞》,引導學生通過自編動作表現(xiàn)體驗音樂活潑、歡快的情緒。
2、聽唱法學習歌曲《下蛋啰》,通過教師范唱,學生輕聲隨唱的過程,幫助學生理解歌曲表現(xiàn)母雞生蛋后人們報喜的意圖。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過為《下蛋啰》創(chuàng)編動作,學習用動作表現(xiàn)自己感受到的意境與情感,要求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或個人設計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4、認鈴鼓并學習其演奏方法。
教學準備:
錄音機,投影。
教學過程:
一、常規(guī)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chuàng),有較規(guī)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jié)拍或節(jié)奏)。
2、復習前課內(nèi)容:表演及唱。
3、小練習:打擊樂器:
1)鈴鼓的認識(簡單介紹)。
2)學習鈴鼓的演奏方法。
二、新課學習:
1、欣賞樂曲《我的小雞》。
1)談談人與雞的有關常識;
2)完整地聆聽全曲,要求聽出歌曲所唱內(nèi)容,提示學生可用自己認可的圖形表示所聽到的音樂情緒(也可能通過選擇表現(xiàn)音樂情緒)。
3)復聽時可自編動作學做“我與雞”的歡快動作進行表演。
2、教師范唱歌曲《下蛋啰》;引導學生邊拍邊輕聲隨唱,
3、歌詞學習:提示式學習歌詞,(邊聽錄音邊讀歌詞)活躍課堂氣氛。
4、歌曲學習:要求同學模唱學習歌曲,教師提示式隨同學唱(錄音伴奏)。
三、課堂小結(jié):鼓勵與表揚,并指出不足之處。
人音版一年級第六課愛勞動教案篇十四
一、教學目標:
1、知道蒙古族是祖國大家庭的重要成員,樂于主動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歡蒙古族音樂。
2、學唱蒙古族祝酒歌《銀杯》,有情感地演唱。
3、體驗蒙古族的歌曲風格,學習蒙古民歌的長調(diào)和短調(diào)。
二、教學重難點:
1、準確地演唱《銀杯》旋律。
2、在歌曲中體驗蒙古族的熱情豪爽,并能在演唱情緒上表達。
三、教學過程:
1、導入:今天老師將同大家一起走進蒙古族,讓我們隨音樂體會那里的別樣風情。(播放音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2、講授新課:
師:這是一首由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瑪演唱的歌曲,歌曲描繪了什么?你有什么樣的感受。生:回答。
師:歌曲描繪了什么場面?表達什么內(nèi)容?你感受到什么樣的情緒?
生:回答,那么就讓我們帶著這種情緒來學唱這首歌吧!聆聽(教學光盤)。
3、視唱歌曲旋律。
4、隨琴單旋律演唱。
講解:(1)“x.x”、“__x”節(jié)奏。
(2)倚音:在記譜時比主音小(跳度大),倚附在主音前面,起到裝飾作用。在演唱時不能占主音太多時間,越短越好。
5、填詞,有感情地演唱。找出歌曲哪一樂句表現(xiàn)熱情豪爽?找學生表演。
6、學習長調(diào)、短調(diào)。
師:比較銀杯是長調(diào),還是短調(diào)?
生:回答。
7、師:通過對蒙古民歌長調(diào)、短調(diào)的學習和理解,讓我們對蒙古族民歌在情緒、情感上有了更多了解。讓我們再用優(yōu)美、抒情的歌聲體驗民族風情吧!學生齊唱。
四、課后小結(jié)。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音版一年級第六課愛勞動教案篇十五
:在聆聽《勞動最光榮》中能聽辨出音樂力度的變化,簡述音樂表現(xiàn)給自己的感受。
:聆聽音樂,聽辨音樂力度。
:聆聽音樂,聽辨音樂的力度。
:錄音機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起立、問好、入座。
2、發(fā)聲練習。
3、復習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導言。
2、聆聽《勞動最光榮》
結(jié)合教材中的插圖,選擇適當?shù)幕脽羝?、錄像片啟發(fā)學生。
提示:這首音樂表現(xiàn)了哪些內(nèi)容?在節(jié)奏上有什麼特點?
3、小組討論并用簡短的語言說一說音樂表現(xiàn)的的故事。
4、復聽時要求學生邊聽邊隨著音樂做動作,注意音樂采用了什么方法讓你感到音樂由遠至近?讓學生感受漸強、漸弱的運用在樂曲中的效果。
5、選擇打擊樂器進行參與或伴奏。
三、結(jié)束部分:
小結(jié)。
人音版一年級第六課愛勞動教案篇十六
通過一組多層次的節(jié)奏練習,啟發(fā)學生對風、雨的感受,提示學生注意觀察生活,觀察大自然,積累自己的生活常識。
編創(chuàng)與活動
編創(chuàng)與活動
電子琴、錄音機
一、開始部分:
1、 聽音樂問好!
2、 復習上節(jié)課內(nèi)容。
3、 復習《小雨沙沙》。
二、基本部分:
1、 編創(chuàng)與活動:
(1) 這是一組多層次的節(jié)奏練習,是配合歌曲《小雨沙沙》及教材主題《春天》安排的。
(2) 啟發(fā)學生對風雨的感受,提示學生注意觀察生活,觀察大自然,積累自己的生活常識。
(3) 允許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體驗,編創(chuàng)其他聲音,表現(xiàn)給大家聽,使學生積極動腦,主動參與。
(4) 在分組設計更多的象聲詞,使這組多層次節(jié)奏練習更加生動、形象,千萬避免聲硬地讀,要有感情地朗讀。比一比,哪個小組設計的風雨聲更形象、生動、有趣。
三、結(jié)束部分:
教師小結(jié)。
人音版一年級第六課愛勞動教案篇十七
2、聆聽《我的小雞》。
3、扮演《母雞叫咯咯》。
4、扮演《下蛋啰》。
1、通過聆聽、扮演,表示出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2、認識鈴鼓和響板,并通過探索式的學習掌握其演奏方法。
3、能夠自編動作參與扮演。
1.管弦樂《公雞母雞》。
《公雞母雞》選自法國作曲家圣-桑1886年所作的管弦樂組曲《動物狂歡節(jié)》這部組曲由13首帶有小標題的小曲和終曲組成,分別是(1)序奏與獅王進行曲;(2)公雞母雞;(3)騾子;(4)烏龜;(5)大象;(6)袋鼠;(7)水族館;(長耳朵的角色;(9)森林深處的杜鵑;(10)鳥舍;(11)鋼琴家;(12)化石;(13)天鵝。
《公雞母雞》首先由鋼琴和小提琴采用以同音反復組成的音調(diào)和頓音,模仿母雞咯咯的啼叫聲,仿佛剛剛下了蛋的母雞在報喜。接著鋼琴模仿公雞的啼叫聲。公雞和母雞的叫聲交織在一起,樂曲情趣盎然。
2.童聲合唱《我的小雞》。
《我的小雞》是一首阿塞拜疆兒童歌曲,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兒童情趣。這首歌的曲式不規(guī)范,類似帶再現(xiàn)的三段體,和聲大調(diào)式。旋律活潑、明快,口語化的歌詞親切、上口,詞曲結(jié)合自然而緊密,首尾呼應。
3.歌曲《母雞叫咯咯》?
《母雞叫咯咯》是一首活潑有趣的德國民歌。歌曲的節(jié)奏規(guī)整,旋律巧妙地運用了同音反復和小跳、重復和變化重復等手法模仿了母雞生蛋的啼叫聲,很形象、有趣。歌詞譯配也很有特點,生動地描繪出母雞生蛋時“脖子伸伸、兩翼撲撲”的高興樣子。
4.歌曲《下蛋啰》。
《下蛋啰》是一首2/4拍、民歌風的創(chuàng)作歌曲。歌曲形象地表示了大母雞生蛋的得意樣子。歌曲中大母雞的叫聲完全用節(jié)奏表示,說說唱唱很有情趣。歌曲的音域只有五度,極適于低年級同學演唱和扮演。
本課的內(nèi)容非常的有童趣,同學會非常喜歡聽喜歡唱,同學掌握起來也比較的輕松。
第一課時授課時間:年月日。
1、欣賞樂曲《公雞母雞》。
2、學唱歌曲《母雞叫咯咯》。
3、扮演歌曲《母雞叫咯咯》。
4、打擊樂器“響板”學習。
1、通過欣賞樂曲《公雞母雞》,引導同學練習用簡單的圖形表示音樂的形象。
2、聽唱法學習歌曲《母雞叫咯咯》,通過教師范唱,同學輕聲隨唱的過程,協(xié)助同學理解歌曲表示母雞生蛋后人們報喜的意圖。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過為《母雞叫咯咯》創(chuàng)編動作,學習用動作表示自身感受到的意境與情感,要求同學通過小組討論或個人設計扮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4、認響板并學習其演奏方法。
錄音機,投影。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chuàng),有較規(guī)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同學跟隨音樂節(jié)拍或節(jié)奏)。
2.復習前課內(nèi)容:扮演和唱。
3.小練習:打擊樂器:
1)響板的認識(簡單介紹)。
2)學習響板的演奏方法。
1.欣賞樂曲《公雞母雞》(引導同學認真聽樂曲,區(qū)分公雞母雞的叫聲。采用圖譜表示的方法。)。
1)談談“公雞、母雞”等有關常識;
2)完整地聆聽全曲,要求聽出歌曲所唱內(nèi)容,提示同學可用自身認可的圖形表示所聽到的音樂形象。
3)復聽時可自編動作學做公雞母雞的動作進行扮演。
2、聽歌曲錄音《母雞叫咯咯》;引導同學邊拍邊輕聲隨唱,
3、歌詞學習:提示式學習歌詞,(邊聽錄音邊讀歌詞)活躍課堂氣氛。
4、歌曲學習:要求同學模唱學習歌曲,教師提示式隨同學唱(錄音伴奏)。
5、通過自編游戲扮演歌曲《母雞叫咯咯》,要求自創(chuàng)動作(引導同學用打擊樂器“響板”為同學作伴奏),從同學的自創(chuàng)運用中選編成游戲進行扮演。三、小結(jié):鼓勵與褒揚,指出缺乏之處。
第二課時授課時間:年月日。
1、欣賞樂曲《我的小雞》。
2、學唱歌曲《下蛋啰》。
3、扮演歌曲《下蛋啰》。
4、打擊樂器“鈐鼓”學習。
1、欣賞樂曲《我的小雞》,引導同學通過自編動作表示體驗音樂活潑、歡快的情緒。
2、聽唱法學習歌曲《下蛋啰》,通過教師范唱,同學輕聲隨唱的過程,協(xié)助同學理解歌曲表示母雞生蛋后人們報喜的意圖。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過為《下蛋啰》創(chuàng)編動作,學習用動作表示自身感受到的意境與情感,要求同學通過小組討論或個人設計扮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4、認鈴鼓并學習其演奏方法。
錄音機,投影。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chuàng),有較規(guī)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同學跟隨音樂節(jié)拍或節(jié)奏)。
2、復習前課內(nèi)容:扮演和唱。
3、小練習:打擊樂器:
1)鈴鼓的認識(簡單介紹)。
2)學習鈴鼓的演奏方法。
1、欣賞樂曲《我的小雞》。
1)談談人與雞的有關常識;
2)完整地聆聽全曲,要求聽出歌曲所唱內(nèi)容,提示同學可用自身認可的圖形表示所聽到的音樂情緒(也可能通過選擇表示音樂情緒)。
3)復聽時可自編動作學做“我與雞”的歡快動作進行扮演。
2、教師范唱歌曲《下蛋啰》;引導同學邊拍邊輕聲隨唱,
3、歌詞學習:提示式學習歌詞,(邊聽錄音邊讀歌詞)活躍課堂氣氛。
4、歌曲學習:要求同學模唱學習歌曲,教師提示式隨同學唱(錄音伴奏)。
鼓勵與褒揚,并指出缺乏之處。
人音版一年級第六課愛勞動教案篇十八
1、通過聽、唱、做一些兒歌游戲等音樂活動,使學生能初步感受多聲部音樂,并能完成簡單的兩聲部教學任務。
2、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關心動物、熱愛勞動的感情。
3、通過音樂活動,培養(yǎng)學生聆聽音樂、表現(xiàn)音樂的能力。
4、認識打擊樂器“響版”,并能為兒歌和歌曲伴奏。
1、能初步分清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并能按節(jié)奏念準《青蛙合唱團》和《雞崽和鴨崽》,能初步感受和體驗聲部的交織。
2、能用活潑、歡快的歌聲演唱歌曲《大母雞,花公雞》、《勞動最光榮》和《走路》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談話導入
1、“小朋友,我和大家玩一個小游戲。誰能根據(jù)我的提示最先猜出答案,誰就是小贏家!”(猜青蛙)
2、“對了,就是我們的小青蛙!你們知道柳州話的.青蛙怎么說嗎?(螞拐)”恩,不僅僅是我們柳州,這也是西南地區(qū)的方言?!?BR> 3、今天,我們就來學唱一首《螞拐歌》
三、感受歌曲
1、跟著音樂按節(jié)拍拍手。
2、初聽歌曲,請同學們邊聽邊想,并說說聽后的感覺。
四、讀歌詞
1、師帶讀
2、生讀
五、學唱歌曲
1、默唱
2、輕聲唱
3、指導唱
4、有感情地唱
5、分組唱
6、分男女聲唱
六、小結(jié)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復習歌曲《螞拐歌》
三、音樂游戲《青蛙合唱團》
1、認識音符:師出示,“_”和“__”,讓學生分辨認識。
2、為“_”配上聲音:跳,為“__”配上“呱呱”,
3、把書上的節(jié)奏譜連起來讀,師先示范,邊讀邊用響版伴奏
__ _| _ _ | __ _| _ _| __ _| __ _|
小青 蛙 跳 跳 大青 蛙 呱 呱 跳跳 跳 呱呱 呱。
4、請生跟讀
師指導學生分清楚__和_
6、生完整的讀
7、創(chuàng)編歌詞,“請小朋友把自己喜歡的小動物也填進我們的節(jié)奏中,試著讀一讀”
8、生創(chuàng)編成果展示
第三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談話導入
“小朋友,你們聽,這是誰的叫聲?(老師學公雞、母雞叫)”你們也來學一學好嗎?”
“大母雞和花公雞的本領可大了,你們聽……”
三、聽范唱
1、生聽,說說它們的本領是什么?
2、復聽,學學公雞和母雞的叫聲
3、出示課題
四、感受歌曲
1、跟音樂節(jié)拍拍手
2、用不同的掌聲來表示公雞和母雞
五、讀歌詞
1、師帶讀
2、生讀
3、分角色讀
六、學唱歌曲
1、默唱
2、輕聲唱
3、指導唱
4、有感情地唱
5、分組唱
6、分男女聲唱
七、表演唱
八、小結(jié)
第四課時
一、用歡快,天真的感情演唱歌曲《大母雞,花公雞》
二、學習兒歌《雞崽和鴨崽》
1、聆聽、分辨、模仿(播放各種動物的叫聲,請學生聽一聽辨一辨、學一學)
2、新課教學
(1)、教師示范表演兒歌(一手拿小雞的手偶,一手拿小鴨的手偶,)
(2)、游戲《雞崽和鴨崽》,(師范讀,請學生分別扮演小雞和小鴨,跟老師一起表演)
(3)、分角色學習兒歌(師指導學生學好十六分音符及后十六分音符,咬字的清晰及節(jié)奏準確)
(4)、交換學習
(5)、分角色讀一次
(6)、在老師的帶領下,全班一起表演《雞崽和鴨崽》
三、創(chuàng)編、模擬組合
1、播放錄音,小組討論(把自己喜歡的動物及動物的叫聲放進兒歌中,看誰編的最棒)
2、創(chuàng)編成果展示,師生互評
3、小節(jié)下課
人音版一年級第六課愛勞動教案篇十九
通過音樂課的學習,讓一年級的學生能有初步的音高、節(jié)奏概念;唱歌時,不大聲吼叫,能用美好的聲音歌唱;通過訓練,能做到從教室安靜排隊到音樂專用教室上課;能愛護音樂循環(huán)教材;能從演唱與欣賞活動中感受與體驗音樂的魅力。讓學生感受音樂特點,理解音樂情緒。提高自身音樂藝術修養(yǎng),熱愛音樂、熱愛學習、熱愛生命!
1、學習歌唱知識,訓練學生的音準、節(jié)奏。
2、學會聆聽音樂,感受音樂形象等。
3、學習樂理知識,能初步理解樂曲。
1、統(tǒng)一學生的音色,美化學生的聲音,能有感情地歌唱。
2、學習相關的音樂知識。
1、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
2、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觀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樂審美能力。
3、音樂課是實踐性很強的教學活動。在音樂教學活動中重視學生的參與和實踐,重視學生感受、體驗、表現(xiàn)音樂的情感,重視學生感受、體驗、表現(xiàn)、鑒賞音樂的美。
7
1、欣賞歌曲,感受歌曲中歡快的情緒。
2、了解三只小豬的故事。體驗說、演唱、表演相結(jié)合的表演形式。
3、表演小小音樂劇培養(yǎng)學生的表演能力和與人合作的精神。
說、演唱、表演相結(jié)合。
創(chuàng)編小豬蓋房子的動作并表演出來。
電子琴、打擊樂器。
一、故事導入:
1、師:聽過三只小豬的故事嗎?誰來給我們大家講一講。
2、課件播放《三只小豬》的故事。
師:故事聽完了,你不想說點什么嗎?你對三只小豬是怎么評價的?
3、教師播放《三只小豬》的音樂。教師:有只大灰狼總想吃這三只小豬,聽聽音樂中大灰狼是什么時候出來的,如果你聽出來,就用動作模仿出來。
教師操作:播放音樂。
學生活動:聽音樂,判斷樂曲中大灰狼的音響,并用動作模仿出來。
教師提問:你是怎么聽出來音樂中大灰狼的形象?音樂有什么特點?
二、激情導學。
1、板書課題。
我們才不怕大灰狼。
2、教師范唱歌曲。
學生思考:
面對兇惡的大灰狼,小豬們害怕了嗎?他們都有哪些不同的表現(xiàn)?哪只小豬做得好?
3、學唱歌曲:
(1)要求:能跟老師唱下來就可以。
(2)練一練歌謠。
大屏幕出示三只小豬的歌謠,注意老大、老二、老三的語氣。邊讀邊加上打擊樂器的'伴奏。
(3)學生模仿說與演唱相結(jié)合。
【設計意圖:學習歌曲,感受歌曲輕松歡快的情緒?!俊?BR> 三、角色體驗。
比一比,看誰說的語氣恰當。
1、你會模仿豬老大并把它的歌謠讀一讀嗎?
2、你會模仿豬老二并把它的歌謠讀一讀嗎?
3、你喜歡哪只小豬?為什么?一起自編動作并齊讀。
4、讀三只小豬的歌謠并齊唱歌曲。
【設計意圖:通過創(chuàng)編不同的聲音,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四、創(chuàng)編,合作表演。
1、師生共同設計、創(chuàng)編小豬蓋房子的動作并表演出來。
2、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說、演唱、表演的練習。
3、分四小組分角色進行表演:
自我推薦扮演三只小豬,教師適時指導,要求說(配打擊樂器)、演唱、表演、相結(jié)合。
五、小結(jié)。
師:通過本課的學習,你受到什么教育?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人音版一年級第六課愛勞動教案篇二十
1、仔細聆聽《杜鵑圓舞曲》,感受音樂所表現(xiàn)的春天,能用碰鈴為樂曲作簡單的伴奏。
2、能用柔和的聲音演唱《布谷》第一段歌詞,并能和《杜鵑圓舞曲》相比較說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教學重難點。
教具準備鋼琴、錄音機、磁帶、碰鈴教學過程。
一、境導入、引發(fā)興趣。
1、播放《小燕子》,邊唱邊學小燕子飛進教室,飛到座位。
2、春天來了,原本冷冷清清的大森林里又開始變得熱鬧起來了,杜鵑鳥也站在枝頭跳舞呢。
二、感受體驗、理解表現(xiàn)。
聆聽《杜鵑圓舞曲》。
1、整聆聽全曲,初步感受樂曲情緒,說說音樂中的杜鵑鳥是怎么樣在跳舞的?
2、細聆聽第一段,把你聽到的杜鵑鳥的叫聲學學給大家聽聽。
3、感受三拍子的特點,用碰鈴給第一段音樂伴奏。
4、在游戲中再次感受音樂。做一只歡快的杜鵑鳥,和著三拍子的音樂節(jié)奏做杜鵑鳥飛的動作,聽到輕快活潑的音樂時站起來飛,聽到優(yōu)美的音樂時坐下做杜鵑鳥飛的動作。比一比哪只小杜鵑的舞跳的最好看。
三、學唱歌曲、體驗情感。
熟悉《布谷》的旋律,唱會第一段歌詞。
1、初次完整聆聽歌曲。森林里呀真熱鬧,這邊杜鵑鳥剛跳完舞,聽那邊又有誰在歌唱了?豎起耳朵仔細聽。
2、再次聆聽歌曲,說說這首歌曲給你什么感覺?你能把布谷鳥的叫聲學學給同學聽嗎?
3、繼續(xù)聆聽歌曲,你能找出與《杜鵑圓舞曲》旋律相似的地方嗎?
4、跟著歌曲錄音,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拍一拍。
5、聽歌曲錄音,編一個布谷鳥飛的動作,合著音樂節(jié)拍,在第一段時站著做,第二段時坐著做,第三段時蹲著做。
6、聽老師范唱歌曲,仔細看歌詞,說說哪些字唱的時間長?
7、跟琴學唱第一段歌詞。通過聽老師范唱和比較,說說自己是怎樣唱準節(jié)奏的。
8、分組比賽。
四、節(jié)奏創(chuàng)編,練習伴奏。
2、在老師的啟發(fā)帶領下一齊創(chuàng)遍節(jié)奏。
3、練習用碰鈴為歌曲伴奏。
4、分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