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醉美酒誰醉唐詩讀后感(大全8篇)

字號: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lǐng)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知道讀后感怎么寫才比較好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淖x后感優(yōu)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誰醉美酒誰醉唐詩讀后感篇一
     英國的培根曾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那么讀詩呢?來看下面的唐詩三百首的讀后感:
     許多中國人,都是在唐詩宋詞里不知不覺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長。
     小的時候,誰沒有跟著李白看過“床前明月光”?雖然不懂得什么叫思鄉(xiāng),但孩子的眼睛卻像月光一樣清清亮亮。
     誰沒有跟著孟浩然背過“春眠不覺曉”?背詩的聲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紛紛啼鳥。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多少文人墨客在“青山綠水,嬌鶯戲蝶”的意境中寫下了流傳至今的千古名句,或是秋思浩蕩,或是春風飛揚,或是明月千古,或是斜陽晚鐘,又或許是田園林泉和詩酒流連。
     翻開《唐詩宋詞三百首》,你應(yīng)該會聽到江南淅瀝的雨聲,看到碧波上泊著的烏蓬船。
     青蓮居士當時“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豪氣,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帶給我同樣的震撼,一個是詩仙俠士,一個是愛國不惜生命的偉人,在歷史這條奔流不息的滔滔大河中,他們流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跡。
     在杜甫“流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的纏綿俏麗中,我又感受到了詩人把這美如畫的情景描寫的如此惟妙惟肖,留給我們的是清雅秀麗的余韻。
     “宛轉(zhuǎn)峨眉能幾時,須臾鶴發(fā)亂如絲”,“但看古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悲”,這幾句詩,不正是把那種感嘆時光無情的悲涼之感表達的淋漓盡致嗎?這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把對時光的不舍與感嘆融入了這一個個字中。
     從留有濃濃墨香的唐詩宋詞中,我們還能讀到那濃濃的愛國情懷。
     它們也許是李后主“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深沉嘆息;也許是陸游“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愛國激情;又或許是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報國無門的情感。
     詩人任思想在伏案揮毫中狂舞,任對祖國的滿腔熱血在紙上揮灑,留與后世的一代又一代愛國兒女久久瞻仰。
     身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應(yīng)該為祖國擁有如此豐富、瑰麗的文化感到驕傲,我們現(xiàn)代的少年更是要取詩之精華,學詞之涵韻,在這些令人浩氣長舒的詩句中,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英國的培根曾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彼未奶K軾也曾云:“腹有詩書氣自華?!眱晌辉谖膶W領(lǐng)域具有重大成就的人都認為,讀詩,可以提升人的智慧與情操。
     放眼我國五千年的歷史,唐朝的詩歌發(fā)展最為昌盛,為后人留下了無數(shù)經(jīng)典之作。
     年少時,寄居在外公家,外公是詩迷,珍藏的詩書舉不勝舉。
     于是,我便輕易讀到了《唐詩三百首》。
     我初識的古詩是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醉過方知酒濃”,一讀之下竟欲罷不能,從此,我便沉浸于詩的世界。
     最初讀詩,讀的是朗朗上口的語句;再讀詩,便讀出了詩中字詞的斟酌;而后,在外公的指引下,我讀出了詩中或悲或喜的故事。
     我最愛在清風微拂的傍晚,于柳樹下,讀一首唐詩,或讀李白的豪情,在現(xiàn)實中飲酒放歌;或讀杜甫的雄渾,讓自己多一份憂國憂民;或讀白居易的清揚暢麗,在內(nèi)心添一份清雅;再或是,讀讀孟浩然的恬靜,品品李商隱的委婉……每當此時,總是心潮澎湃,仿佛自己也是滿腹經(jīng)綸的儒生,稍不留神就能吐出千古絕句。
     我向來垂青富含思想的詩歌,因為它們陪我走過了許多坎坷。
     人生難免有失意的時候,當我考試不利時,那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鼓勵我突破“行路難”的困境;當我與朋友道別時,“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就成為心中的慰藉。
     詩,融入了我的生活,無論失意得意,無論悲愁歡喜,詩,一直是我不離不棄的知己,是我的精神支柱。
     然而,現(xiàn)代社會迅速發(fā)展,許多中華文化被取代甚至被遺棄,對外來事物的狂熱追求使越來越多的現(xiàn)代人忘記了中國的古文化,忘記了唐詩,他們寧愿生活在虛擬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無味的事物。
     曾有一則新聞報導:近六成的人認為中國人崇洋媚外。
     面對這個結(jié)果,我不禁震驚,難道中國文化的內(nèi)涵不及外國文化嗎?并非如此,相反,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之所以崇尚外國文化是因為他們沒有了解中國文化的精粹。
     試問,如果每個中國人能夠多讀一首唐詩,多一份對詩歌的熱愛,又如何會出現(xiàn)如今的局面。
     如今的唐詩不再只是詩,它更是一種精神,一種向往,是中華文化的縮影。
     細讀唐詩,它能給予你智慧;品讀唐詩則可以使其勉勵你,鞭策你,使你前行。
     在紛繁的.今日,不妨覓一個清靜之所,心如止水地捧一本唐詩,來領(lǐng)略其中的感悟。
     小時侯剛會說話的時候,爸爸就教我讀:“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當時雖然能讀、背好多首唐詩,可是對詩的意境、含義卻似懂非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現(xiàn)在再讀,雖然還是那短短幾行簡潔的文字,卻猶如海上的明燈,給我許多啟示。
     《唐詩三百首》中收錄了許多著名詩人的作品,有的描寫祖國的美麗風景,如“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二月花?!北扔魃鷦有蜗?,把秋天火紅的楓林美景,呈現(xiàn)在大家的眼前。
     有的描寫朋友間的深厚友情,如“桃花潭水深千丈,不及汪倫送我情。”用千丈深的桃花潭水來形容友情,可見兩人間的友情有多深呀。
     我喜歡《唐詩三百首》,每一首詩都是一個哲理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她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
     讀她,能使人明智, 讓我們一輩子受益。
     讀她,讓我學會與同學和睦相處;讓我更加勤奮學習;她帶我游歷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我以祖國而自豪!
     《唐詩三百首》,一本不得不讀的好書。
    誰醉美酒誰醉唐詩讀后感篇二
    自從上了六年級,我很少有時間投身于我所熱衷的賞心悅目的讀書——“悅讀”上??偸菬o法擺脫述數(shù)學題典闖過100分——“題?!保刻?時50分起床,22時30分睡覺,見同學娓娓狂侃學習,稍有偏題便是不正經(jīng)。盡管如此,成績卻每每不見上漲,更是在多次“大考”中失利。我累極了,開始抱怨人生的公平:“為什么辛勤耕耘沒有收獲?為什么奮發(fā)努力也不見成果?為什么為什么……”
    思想一旦走進了誤區(qū),難見好轉(zhuǎn),我在那段時間里就很苦惱。我拿出一疊古詩詩集。于是我翻開了,我看見了“把酒臨風”的蘇東坡迎面走來。滴居黃城中,把酒臨風,牽黃擎蒼嘆英雄;昔日汴河風光處,覆履難重;成敗任西東,此恨無窮;一蓑煙雨平生任,踏雪飛鴻。蘇東坡同我一樣滿腔豪情,然而愛情曲折、仕途艱辛的他始終堅守著自己的信念。他坦然面對一切得失,被貶杭州,他卻自得——青春竹杖,綠綠芒鞋,眼中只有秋水泛清波,難道你不怨嗎?難道你甘于被貶嗎?難道你不想成就大業(yè)嗎?“不,我學會了坦然,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便是?!彼Υ稹N胰粲兴肌苍S面對失敗我也該收獲一份坦然?還未細想,只見一位身穿白衣,騎著驢的歌者向我招手,一看,原是李白。李白同我一樣對前程充滿希冀,然而官道不如意,人們希望他歌頌當政,贊美君王,他卻不,他要一詠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的豪邁!坦然地接受一切得失,行至蜀路,一路高歌“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身著“白大掛”,頭頂發(fā)飄飄,眼中一片豁達。難道你不怨嗎?難道你不想成就大業(yè)嗎?“不,我學會了坦然,酒入豪胸,七分釀成了月亮,三分嘯成了劍氣,回首望去,前途一片好景?!?BR>    我終于懂得了,原來他們也是同樣的豪邁激情,只是,他們勇于面對眼前的失敗,中傷……我也要一樣!
    我合上書,自信的抬起頭,一陣微風吹過。
    教師簡評:中國的詩歌世界,博大精深,煙波浩淼,小作者能從詩歌的世界中讀出勇敢堅強,實屬難得。
    通過作者生動的描繪和細膩的情感傾訴,我們看到了作者清新雋永的文筆,恰當古詩詞句的引用,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作者較為豐富的文學積淀。
    誰醉美酒誰醉唐詩讀后感篇三
    《唐詩三百首》對我而言,多少會害怕,畢竟無論是中考還是高考,都會有一些篇目涉及到,但我仍對他抱深深的敬畏,古人的語言總是短小,卻充滿了力量,讓我們不禁會被深深的迷住,有故事,有情節(jié),有感動,有氣魄,有悔恨,有相思之情。
    《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間,是中國詩歌發(fā)展的黃金時代,云蒸霞蔚,名家輩出,唐詩數(shù)量多達五萬余首。孫琴安《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自序》指出,“唐詩選本經(jīng)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種。當中最流行而家傳戶曉的,要算《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選詩范圍相當廣泛,收錄了77家詩,共311首,在數(shù)量以杜甫詩數(shù)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它是中小學生接觸中國古典詩歌最好的入門書籍。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這是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兗》里的詩句。在唐詩里,李商隱的詩歌以用典多、隱晦而著稱。他給我們留下了不少美麗的詩句。如“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等,留給我們遐想的空間,把我們帶入美妙的意境。
    “秋陰不散霜飛晚”,此時此刻,仰頭望天,雨意已濃,一片迷蒙。這樣的物景,給本就不夠明朗的心境,投上重重的陰影,心境的黯淡,又為物景抹上了一層灰色。情與景,心與物渾然于一體?!傲舻每莺陕犛曷暋?,這是全詩的點睛之筆,也是一直為后學所溢美的神來之筆。試想,淅淅瀝瀝的秋雨,點點滴滴地敲打在枯荷上,那凄清的錯落有致的聲響,該是一種怎樣的聲韻?枯荷無疑是一種殘敗衰颯的形象,偶爾的枯荷之“留”,贏得的卻是詩人的“聽”,而詩人“聽”到的.,又只是那凄楚的雨聲??莺汕镉甑那屙?,有誰能解其中個味?那枯荷莫不就是詩人的化身,而那“雨聲”也遠不僅是天籟之韻了,或許它還是詩人在羈泊異鄉(xiāng)、孤苦飄零時,略慰相思,稍解寂寥的心韻呀!其實,通過這兩句詩,我們還可以發(fā)現(xiàn)晚唐衰敗的景象。
    簡單的幾個字包含了很多,這就是《唐詩三百首》。
    誰醉美酒誰醉唐詩讀后感篇四
     有人說:手捧一本唐詩,讀出來的就是一個唐朝,不知道大家讀出來的是什么,來看下面的讀唐詩三百首讀后感:
     當我三歲時,用稚嫩的雙手捧起這本大大的《唐詩三百首》,一股清新之墨香擁入心脾,沁人肺腑。
     李白的五言律詩是我如癡如醉,白居易的七言絕句使我趣意重生……正因為有了唐詩,才有了現(xiàn)代文明的社會;正因為有了唐詩才推動著人類的發(fā)展。
     總之,唐詩在人們精神文明中,起了決定性作用。
     接著,一個個名篇映在我眼前,一句句韻詩在我口中蕩漾。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移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李白的《小兒識月》帶領(lǐng)我飛入夢幻之境,讓我學會深思,讓我在月明如水,皓月當空的夜景中漫游,領(lǐng)略詩人的無限魅力。
     車粼粼,馬簫簫……”這便是杜甫的名詩《兵車行》。
     這是我在十歲時認識的詩。
     在杜甫描寫的大丈夫被捉去當負沉重的徭役和征戰(zhàn),只留下妻兒在家中悲傷地哭泣時,悲憤的心情從我心頭涌起,我多么希望我當時能在詩中充當一名主要任務(wù)將那些兵卒趕走,讓各家庭團聚起來啊!但我只知道我在現(xiàn)實社會中。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此乃白居易的《長恨歌》。
     我在詩中讀出了詩人的情致纏綿無限。
     楊玉環(huán)與唐玄宗的生死愛情情景在我眼前出現(xiàn)。
     那悲傷的愛情,一定會為后人所敬仰。
     其實,“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是當今正確的說法。
     唐詩推動著人類的發(fā)展史中國歷史上一個永遠的里程碑。
     我初識的古詩是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醉過方知酒濃”,一讀之下竟欲罷不能,從此,我便沉浸于詩的世界。
     最初讀詩,讀的是朗朗上口的語句;再讀詩,便讀出了詩中字詞的斟酌;而后,在外公的指引下,我讀出了詩中或悲或喜的故事。
     再或是,讀讀孟浩然的恬靜,品品李商隱的委婉……每當此時,總是心潮澎湃,仿佛自己也是滿腹經(jīng)綸的儒生,稍不留神就能吐出千古絕句。
     我向來垂青富含思想的詩歌,因為它們陪我走過了許多坎坷。
     人生難免有失意的時候,當我考試不利時,那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鼓勵我突破“行路難”的困境;當我與朋友道別時,“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就成為心中的慰藉。
     詩,融入了我的生活,無論失意得意,無論悲愁歡喜,詩,一直是我不離不棄的'知己,是我的精神支柱。
     然而,現(xiàn)代社會迅速發(fā)展,許多中華文化被取代甚至被遺棄,對外來事物的狂熱追求使越來越多的現(xiàn)代人忘記了中國的古文化,忘記了唐詩,他們寧愿生活在虛擬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無味的事物。
     曾有一則新聞報導:近六成的人認為中國人崇洋媚外。
     面對這個結(jié)果,我不禁震驚,難道中國文化的內(nèi)涵不及外國文化嗎?并非如此,相反,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之所以崇尚外國文化是因為他們沒有了解中國文化的精粹。
     試問,如果每個中國人能夠多讀一首唐詩,多一份對詩歌的熱愛,又如何會出現(xiàn)如今的局面。
     如今的唐詩不再只是詩,它更是一種精神,一種向往,是中華文化的縮影。
     細讀唐詩,它能給予你智慧;品讀唐詩則可以使其勉勵你,鞭策你,使你前行。
     在紛繁的今日,不妨覓一個清靜之所,心如止水地捧一本唐詩,來領(lǐng)略其中的感悟。
    誰醉美酒誰醉唐詩讀后感篇五
    詩人,看似經(jīng)營山水,其實是經(jīng)營自己的心境。一抹風、一片流云、一聲嘯,從來,都是詩。只是我們腳步太匆忙,行程太擁擠。正如,春、江、花、月、夜,是華美的篇章,有著宇宙的開闊感,是生命的鑒照。
    詩歌鑒賞,是我教學中最弱的一塊,當詩歌被注釋、被解讀,就如嚼蠟燭,生命的體驗被解剖,變得冷硬,索然無味,而我,恰恰就是那個眼睛蒙著白布的劊子手,“咔嚓”一刀落下,孩子的詩性就被砍斷了。
    要知道,詩,本身是那么美,那是靈魂的出走,自我的完成。
    誰醉美酒誰醉唐詩讀后感篇六
    先談一點整體的感受,作為大家,西川敢于寫出這么“淺薄”的小冊子,作為大眾讀物,我是佩服他的勇氣的。當然,一直以來,他也長于寓思考于隨筆之中,很多針砭時弊的討論和文學評論都淺暢直白。這次發(fā)表的新書與其說是一本文學評論,毋寧說是隨筆,是雜文,是時評。對,是一篇時評,一篇處理時代的評論。
    我們“采取何種態(tài)度閱讀古文學:你究竟是把古人供起來讀,還是努力把自己當作古人的同代人來讀?”
    聯(lián)想近年來火起來的“國學熱”和《中國詩詞大會》《經(jīng)典詠流傳》等一票電視節(jié)目,固然在普及古文、倡導風尚,乃至提高中華民族古文修養(yǎng)等方方面面居功至偉、澤被萬世,但在西川看來這種把古人供起來讀是以面對永恒的態(tài)度來面對古人作品,也就是說,從文化意義層面希望借此獲得熏陶和滋養(yǎng)。即使“往好里說,這些通過背誦和使用古詩詞得以獲得全球化時代、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環(huán)境中的文化身份感,并以所獲身份面對民主化、自由、發(fā)展、娛樂與生態(tài)問題。這當然是不錯的?!?BR>    “我本人天生樂于從古詩詞獲得修養(yǎng),但實話說,有時又沒那么在乎。我個人寄望自古人處獲得的最主要的東西,其實是創(chuàng)造的秘密,即‘古人為什么這樣做’?!?BR>    《孟子·萬章下》有語云:“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笨上У氖牵@本小冊子很顯然不具備“論其世”的吞吐量,氣象萬千的大唐圖景和輝煌燦爛的唐詩風貌是不可能在這一本《唐詩的讀法》里呈現(xiàn)萬一的,好在它至少提示了世人一點,唐詩不該怎么讀,或者說僅僅以我們慣常以為的讀法是遠遠不夠的。(僅在這一點上來說,這本書就值得反復閱讀,以起到不斷提醒的作用。)在當代脫離了文言文、經(jīng)史子集、進士文化為背景的條件下,或依葫蘆畫瓢寫兩首古體詩以抒情,或把詩句當成語,功利地拿來就用以顯擺修養(yǎng),展示的卻是一種威信或者一種風度,又或是文雅的生活品質(zhì)。這些都不是西川提倡的讀法。
    那么他提倡的讀法是什么呢?沒錯,就是進入那個時代,“知其人”,“論其世”,貼近每一個寫作現(xiàn)場,探尋唐詩創(chuàng)作的秘密。研讀“生材料”,不拾人牙慧的他自稱還算是一個有開拓精神的強力詩人。對于如此嚴肅地對待歷史的前輩,我充滿感動地敬佩。但我也深刻地領(lǐng)會過“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意大利歷史學家克羅齊語),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更何況文學上還存在著所謂“互文”的修辭),尤其對于具有歷史崇拜傳統(tǒng)的我們來說,如何將歷史的歸歷史,文學的歸文學,是需要警惕的,這也得拜“無韻之離騷”的《史記》開創(chuàng)的歷史寫作方法所賜。
    “唐人怎樣寫詩?是否如我們這樣寫?為什么好詩人集中在唐代?唐代詩人、讀者、評論家的詩歌標準與今人相異還是相同?唐代的非主流詩人如何工作?唐人寫詩跟他們的生活方式之間是什么關(guān)系?他們?nèi)绾翁幚硭麄兊臅r代?……”
    誰醉美酒誰醉唐詩讀后感篇七
    輕輕地翻開《唐詩三百首》,和王摩詰一齊暢游在山水之間,一輪皎潔嬌美的圓月在松枝間穿拂,如水的山間軟泥上縹緲著點點精巧的光斑,如碎碎的寶石鑲嵌在大山的錦緞上,自然而不虛浮,淳樸而不媚俗。一汪清泉靜靜地流淌,柔柔地穿梭在林間,不時地撞擊在石壁上,蜿蜒成圈圈漣漪,完美詩意地蕩漾開來。在溪畔的靜夜中氤氳成心中淡淡的思緒。
    思念之情。
    緩緩翻開《唐詩三百首》,和王勃一齊沉浸在友人的思念之中?!芭c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是他的祝愿,“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他的心聲,“無論去與往,俱是夢中人”是他的思念,那對朋友的思念,那對朋友的不舍,在長河中聚集在一齊,永遠樂會消逝。
    人生之挫。
    靜靜翻開《唐詩三百首》,和李白一齊應(yīng)對人生挫折?!坝牲S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是他的挫折,“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是他的感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笔撬男拍?。那縷堅貞的信念,是他的心中留下了永遠的烙印。
    《唐詩三百首》讓我欣賞如此溫柔的山水之氣,美哉!
    《唐詩三百首》讓我感覺到朋友之間濃濃的友情,幸哉!
    《唐詩三百首》讓我體味如此偉大的人生之挫,妙哉!
    沏一杯菊花茶,捧著唐詩三百首,窗外有陽光照過窗簾,驀然回首,細細欣賞那溫柔的山水之氣,感受那濃濃的思念之情,體味那偉大的人生之挫,倏然,忘記了今夕今日。
    我讀《唐詩三百首》,我看人生三千景,我悟世間人世情,我體世間人之挫。
    誰醉美酒誰醉唐詩讀后感篇八
    唐詩的高產(chǎn)與盛傳是與唐代的社會背景時代風尚有關(guān)。唐朝的鼎盛給一大批追求仕途的文人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舞臺,濟濟仕途使那些文人墨客窮經(jīng)皓首一個個把那些長長短短的格律詩打造得珠圓玉潤燦爛輝煌。唐時的天空是詩的天空,詩人是最耀眼的星星,人們仰望星空無不為燦爛星空感到驚異。當我們遙望唐時的星空我們還驚異的發(fā)現(xiàn),星空不僅燦爛而且出現(xiàn)了諸多的星座,赫然排列,灼灼奪目。
    即使是今人我們還是把李白杜甫看成是唐代的最耀樣眼的雙子座,李杜文章在光芒萬丈長。老李老杜真好象是難兄難弟,在官場混得不如意,一個是徹底絕望,高唱著天生我材必有用,從此退出江湖,一個是且戰(zhàn)且走,一把濞涕一把淚卻又常懷千歲憂,吟出了安得廣千萬間大庇天下寒仕俱歡顏千古絕唱。作為詩壇比肩的兄弟,一個豪放曠達,藐視權(quán)貴,把詩的激情點燃,寫出了自屈子以來最浪漫最燦爛的。華章,一個執(zhí)著內(nèi)斂,樸實本色,用自己的行動書寫生命的篇章。李白的詩屬于長空明月高山流水,屬于風的呼嘯和心的召喚,杜甫的詩則屬于大地屬于莊稼屬于人民。有人說李白出世,屬道,骨子里透出道風仙骨,為人狂放不羈,心地坦蕩無拘無束,行文猶如天馬行空,白發(fā)三千丈愁怨似個長。而杜甫入世,是儒,是儒中的大儒,為官,則能恪盡職守,造福一方百姓,為民,則能布衣粗食,體恤民間疾苦,杜甫用詩的形式記錄了唐代的民間歷史,《三吏》《三別》以及悲壯的《兵車行》,莫不活畫了一幅幅戚戚慘慘戚戚的民間畫卷。杜甫的詩是可以入史的,是詩中的歷史,是歷史中最耀眼的'部分。如果說李白把詩的浪漫情懷發(fā)揮到了極致,那么杜甫則把詩的現(xiàn)實關(guān)懷推到了平常百姓之中,在唐時的燦爛星空中李杜這兩顆雙子星座,一儒一道,交相輝映,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最本質(zhì)的東西。
    這樣當我們仰望燦爛的星空,我們總是為那耀眼的詩壇巨星驚嘆不已,為燦爛的唐代詩文化驚嘆不已。當然好花需要綠葉扶,如果沒有初唐四杰沒有邊關(guān)詩人沒有那些宮廳寫手沒有那些知名的和不知名的詩人詩作,李白杜甫王維也就沒有這么輝煌這么耀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