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給予是快樂的教學反思與評價(模板8篇)

字號: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給予是快樂的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一
    《給予是快樂的》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保羅在圣誕節(jié)前夜偶遇一個小男孩子,在產(chǎn)生了兩次誤會后,看到了小男孩那金子般的心靈,從而懂得了“給予是快樂的”這樣一個道理。全文情節(jié)一波三折,語言樸實自然,但是又極具感染力。針對教材的這一特點,我以“自主探究”為主線,想通過引導學生通過自主讀書,理解課文,并引導學生深入到文本中,理解語言,探尋文中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最終對“給予是快樂的”這個道理得到深刻的感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突現(xiàn)學生閱讀的自主化與個性化。
    在這堂課中我仍然貫徹“以讀為本”的理念,重點通過讀來讓學生理解課文。本堂課我采取了:自由讀、輪流讀、指名讀、分角色讀等形式,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在學生朗讀過程中我很注意對朗讀的指導,包括讀得節(jié)奏、讀得重音、讀的表情等我都指導得比較到位。我感覺學生的讀也還是比較令人滿意。通過讀學生也較好得理解了課文中幾位人物的情感。
    學生自主讀書的過程中,他們有的自己讀、有的和伙伴分角色讀,有的還把對話和一些故事片段表演了出來,在活動結(jié)束后,我再組織學生全班一起學習課文時,已經(jīng)從孩子們的朗讀聲中和他們的發(fā)言中感受到了他們對課文已經(jīng)有所感悟。
    本課教學效果良好!
    給予是快樂的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二
    愛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愛使人間充滿溫暖。第六單元這組課文都是圍繞愛這一主題來寫的,目的是讓學生去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感情,體會到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下面就《給予是快樂的》的教學,做簡單的反思。
    首先是從“快樂”一詞去導入,讓學生說說自己認為什么是快樂的。過年很快樂,生日收到禮物很快樂,幫助同學很快樂,勞動很快樂……可是今天學習的課文——《給予是快樂的》“給予”是什么意思?給予為什么是快樂的呢?這篇課文主要寫誰,寫了他怎樣的一件事情呢?學生在思考中學習,然后根據(jù)人物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讓學生明白我們在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時的可以用“主要人物干了一件什么事”的方式,不知不覺中教會了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
    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自由讀、小組讀、齊讀、分角色讀)放手讓學生找句、品句,劃出保羅兩次誤解小男孩的片段,做批注談感悟從字里行間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靈,本文中,雖然語言雖然平淡樸實,但如果細細品味,人物美好的內(nèi)心世界就能躍然紙上。如“我希望將來也能像你哥哥那樣?!?、“弟弟,你等著……一樣美。”等語句,我想通過學生反復品讀,與課文中的小男孩一起思考,設身處地地想想小男孩的心情以及內(nèi)心的一些想法,揣摩、感悟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
    首先學生說說身邊的“助人為樂不求回報”的人和事。然后學習閱讀鏈接《給,永遠比拿愉快》。最后交流課外收集的有關“無私奉獻,愛心無價”的故事或格言名句。意在讓學生在運用語言和生活實踐中真正懂得“給予是快樂的”。
    當然,本節(jié)課是一節(jié)閱讀課的教學,有的學生條件有限沒能搜集并整理好資料,再加上部分學生閱讀能力較差,沒有完全體現(xiàn)出閱讀課教學“放”的特點,這是今后自己需注意的地方。
    給予是快樂的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三
    一、教學順著故事的情節(jié)通過媒體特別老師的語言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所描繪的情景,進而引導學生透過字詞感受語言,從語言中品味出小男孩的心理活動和保羅的心理感受,使訓練情景的創(chuàng)設比較自然。如果第一個問題“這篇課文講了怎樣的一件事呢?”再展開一些,與具體的故事情節(jié)結(jié)合起來,則更顯自然。
    二、讀中感悟,讀中理解的教學方式使課堂的語言訓練扎實有效。學習課文6—11小節(jié)時,我組織學生以各種方式一遍一遍的解讀課文:引讀課文,讓學生進入情景;再讀課文,使學生理解“保羅為什么想錯了”;默讀課文,體會語言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悟語言文字的內(nèi)涵,同時把讀書的感悟通過有聲的朗讀加以提升。
    三、課前精心充分的預設和學生主體地位的回歸造就了課堂細節(jié)的精彩。課前,我對整個教學過程作了精心設計,每一個過渡、小結(jié),每一個問題的呈現(xiàn),每一次板書……都進行了反復的斟酌,并且設想了課堂上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種種狀況以及老師的應對。課上,我則靈活運用教學設計,充分關注學生,努力使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適合學生的學習需求,使每一個細節(jié)都成為規(guī)范的語言和文字的訓練。
    四、音樂的渲染使學生、教師、文本緊緊相連。在保羅親眼看到小男孩背著有殘疾的小弟弟出來,親耳聽到小男孩那充滿深情地話語是,包羅在一次感到自己想錯了,他被小男孩高尚的思想境界深深地震撼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下了車,把小弟弟抱進車里,和小男孩兄弟倆共度這不尋常的夜晚。這時,播放了一曲馬斯奈的《沉思曲》,那沉靜而又悠遠、舒緩又不失激昂的旋律伴著老師的深情朗讀,無需更多的語言,學生的思緒已跟著保羅的心理一起升華。這時,再讓學生說說“保羅會想些什么”也就水到渠成了。最后,那段節(jié)奏明快、愉悅的曲子似乎正訴說著保羅在那個難忘的圣誕之夜的心情,同時也正把這“給予的快樂”輕輕地傳給每一個學生。
    給予是快樂的教學反思與評價篇四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選編了不少外國的文學作品?!陡呱械男袨椤贰度褙炞ⅰ贰督o予是快樂的》等都是外國非常有名的文學作品。這些文章不僅有很強的人文性,而且在謀篇布局上也很有特點。如何教好外國文學作品,很有研究。下面就《給予是快樂的》教學,談談自己的看法。
    這篇課文主要寫誰,寫了他怎樣的一件事情呢?
    這篇課文,是以保羅為主要的人物,主要記敘他所經(jīng)歷的事情。只有用這個問題,才能很好地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課文的題目,點明了文章的中心,但含義很深,教學不能從題目入手。
    課文主要講的是:保羅在圣誕節(jié)前夜(“前夜”和“前夕”的概念是不同的),用哥哥送給他的一輛新轎車,載著一位小男孩和他腳有殘疾的弟弟兜了一圈,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保羅從那天也才真正懂得了給予是快樂的。
    課文沒有寫保羅怎么載著小男孩和他的弟弟兜圈的情景,而是詳細地敘述了原因。保羅怎么會用新轎車載著他們兜圈的呢?情節(jié)曲折的,敘述也是很生動的。引導學生弄清作者的思路,對于劃分課文的段落,記住情節(jié),理解內(nèi)容非常重要。
    在圣誕節(jié)前夜,保羅用轎車載著小男孩和弟弟兜了圈。再讀一讀課文,保羅的轎車經(jīng)過了哪幾個地方?(辦公室前、途中、小男孩家門前、“街道上”)
    學生根據(jù)轎車停放的地點,可以把課文分為四段:第一段(1—7節(jié));第二段(8—9節(jié)),第三段(10—11節(jié)),第四段(12—13節(jié))。
    段落的大意,很難概括。因此,在這時不必要學生說得很清楚,不說也不要緊。
    課文在記敘事情的過程中,作者較多地記敘了保羅和小男孩的對話,以及保羅的心理活動。文章內(nèi)涵的意思就在這些句子中。因此能不能很好地引導學生理解這些句子的意思,體會保羅的思想感情,是理解這篇課文的難點。
    在教學中可以設計以下問題:
    小男孩說:“我希望我將來也能像你哥哥那樣?!边@話的意思講得不十分清楚,但保羅已經(jīng)意識到了。保羅很驚訝,非常佩服他的志氣。
    在這里教學時,也不要用“因為……所以……”的句式來進行討論,可專門設計練習。
    這在第三段,是不能看出保羅錯的原因的。實際上,保羅也是在看到他背了弟弟出來后才知道的。“但是,這回保羅又錯了?!边@句話是作者講的。必須讓學生閱讀第四段話后,再回答。
    3、小男孩指著車對弟弟說的那一段話,是什么意思?
    理解小男孩說的這段話,是整個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只有理解了這段話,才能知道保羅錯在哪里,才能正確地理解什么叫“給予”。
    小男孩對弟弟說這段話,不僅僅是一定要像保羅的哥哥那樣,送一輛新車給弟弟,而是啟發(fā)弟弟要鼓起生活的勇氣,要他相信:只要有我,你就會有幸福。
    4、保羅和小男孩、弟弟在一起度過了一個夜晚,為什么“難忘”?
    這是課后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有一定的發(fā)散性。同學們要經(jīng)過想像,想像那兜圈的情景,體會小男孩和弟弟的歡樂;體會保羅那天的心情。
    “從那天起,保羅真正懂得了給予是快樂的?!蔽恼掠眠@句話總結(jié)了全文,點了題。我們不僅要學生理解這句話與題目之間的關系,而且要理解內(nèi)涵的意思。
    仔細地想一想,在文章中,誰給了誰什么?
    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懂得“給予”別人的東西是多方面的,物質(zhì)是需要的,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只要你能夠給別人一點幫助、安慰,別人都會感激你,你也會快樂。
    給予是快樂的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五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述了圣誕節(jié)前夜,保羅偶然結(jié)識了一個生活貧困的小男孩,在短暫的相處中,使他深深體會到“給予是快樂的”。
    本課的教學設計,我試圖體現(xiàn)以下兩點:
    這篇課文篇幅短小,結(jié)構(gòu)緊湊,故事性強,很感人,重在讓學生從字里行間感受小男孩的美好心靈,并從中體會“給予是快樂的”這一情感體驗。再加上這是一篇閱讀課文,文章內(nèi)容淺顯易懂,應該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為主。所以,課前讓學生自主預習課文,提出不明白的問題,根據(jù)學生的疑問,引導學生在讀中悟。文中令人感到意外的地方很明顯,所以我沒有以“幾個出乎意料”來組織教學,只是以這一問題為契機,從這一問題入手,教給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理解了,再細讀文本,解決問題“保羅的眼睛為什么濕潤了?什么說他們?nèi)齻€人在一起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為什么說給予是快樂的?”等問題。在解決問題時,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抓住重點詞句來體會,從小男孩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還有保羅的內(nèi)心變化感悟小男孩那不是索取而是給予,不是炫耀而是關愛的美好心靈。這樣的流程既體現(xiàn)了教學過程的簡潔與整體性,又符合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較好地落實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同時,這樣簡簡單單地教語文,引導學生立足文本,超越文本,讀到文字里去,也能讀出濃濃的語文味的。
    文中還有很多引人深思的地方,于是我在學生進入情境,對人物心靈有所感悟后,設計了這樣幾個讓學生想的機會,如:圣誕節(jié)就要到了,當別的孩子在大街上奔跑、歡呼,在櫥窗前挑選自己喜歡的禮物時,男孩的弟弟只能—————,以此來體現(xiàn)保羅對弟弟的關愛,從而更深刻地體會給予的快樂。在交流“為什么說他們?nèi)齻€人在一起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設計了這樣的說話練習:保羅、男孩、弟弟在這個夜晚難忘的是什么呢?文中還有誰也在享受著給予的快樂呢?我們來找一下他們快樂的原因吧。出示句式進行訓練:“保羅的哥哥因為()而感到快樂。保羅因為()而感到快樂。小男孩因為()而感到快樂?!边@樣的說話練習加深了學生對人物形象的深刻領悟和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更好地感悟了“給予是快樂的”。讓學生寫寫自己也曾因為幫助過別人而自己感到快樂的經(jīng)歷,更有利于學生對文本的獨特體驗。最后通過課后閱讀鏈接《給,永遠比拿更愉快》和課外閱讀《感恩之心》和《乞丐》把學生引向課外,通過閱讀
    給予是快樂的教學反思與評價篇六
    《給予是快樂的》是一篇略讀課文。這篇記敘文主要寫了保羅在圣誕節(jié)之夜與一個小男孩在短暫的接觸中,由誤解到理解的變化過程,揭示了“給予是快樂的”人生哲理。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理解“獲得”與“給予”的矛盾化解、誤解到理解的變化過程、升華人物品質(zhì),從而受到助人為樂、樂于奉獻的思想教育。
    為了突破這一重難點,教學時我著重抓住小男孩這一中心人物,整堂課的設計也是緊緊地圍繞著小男孩這一中心人物層層展開的。在教學前我沒有特意布置學生預習,于是在教學中我主要設計了一個這樣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引讀部分文句,學生以“我以為……”想象男孩的言行,然后與課文中男孩實際的言行表現(xiàn)作對比,從中體會男孩的心靈美。
    為了達到他們能放開思維想象說話的目的。在引讀課文中文句前,我要求學生合上書本,充分展開他們想象的翅膀。在引讀“圣誕節(jié)的前一天,保羅從辦公室里走出來的時候,看見一個男孩在他閃亮的新車旁走來走去”時,我問學生:“這時候,我以為……”學生有的說:“我以為小男孩很喜歡這輛車?!庇械恼f:“我以為小男孩沒見過這么漂亮的車?!庇械恼f:“我以為小男孩也想有這樣的車?!边€有的說:“我以為小男孩想偷這輛車?!保ù蟛糠滞瑢W都笑了)……課堂氣氛活躍了起來,學生紛紛說出自己的猜測。然后我話鋒一轉(zhuǎn):“是這樣的嗎?”學生不確定。“好,翻開你們的課本往下看?!痹谖业闹噶钕?,學生馬上翻開課本,饒有興趣地往下讀,他們讀書的勁頭可大著呢。一放下書,學生紛紛舉起了手:“老師,小男孩很喜歡這輛車,從他‘有時候伸手輕輕地摸一下,滿臉羨慕的神情’中可以看出來。” 我輕輕地點頭:“嗯,你很會讀書?!薄袄蠋?,小男孩對這輛車是誰的很好奇,因為他問保羅那車是不是他的。”通過這一想象與閱讀原文的對比,學生對男孩愛惜車子的情感有了深刻的體會,這時,指導從“輕輕地摸一下”讀出小男孩的善良及對車子的愛惜就水到渠成了。
    在引讀文章第3自然段中“男孩驚嘆地說:‘哇,我希望……”時,我再問學生:“我以為男孩希望……”學生又迫不及待地舉起了小手:“我以為男孩希望也有這樣一輛新車?!庇袀€學生說:“我以為男孩希望也有一個會送車給他的哥哥?!薄皩?,保羅也是這樣想的,可是事實是這樣的嗎?”我話鋒又一轉(zhuǎn),“趕快打開課文往下讀,看看男孩到底希望什么。”學生又埋頭讀起書來,讀完后學生在意外之外又似乎恍然大悟:這個男孩想當能送車給弟弟的哥哥。這說明了什么呢?顯然,這個男孩很愛他的弟弟。通過這一想象和文本的對比,學生自然明白了這一點。
    在引讀男孩懇求保羅把車開到他的家門口的時候,我又問學生:“這時,我以為……”學生依然興致勃勃,紛紛地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在他們充分說出自己的想法后,我又引導學生讀文本,看看男孩是否如同他們想的那樣,是為了炫耀或者請保羅吃東西表示感謝。顯然,大家的想法如同保羅一樣,都錯了。經(jīng)過再一次的想象與對比,學生對男孩這個人物形象漸漸清晰。一堂課下來,學生對小男孩的印象特別深刻。
    通過三次學生未讀文本前的想象、以為以及細讀文本后的獲得的認知作對比,學生逐步地把握住了男孩這一人物的形象。而這個過程是在輕松愉悅、開放自然的氛圍中進行的,我感到他們前所未有的投入,而自己是前所未有的輕松。整個過程他們是主角,而我只是一個“引路”的角色。之前,我一直埋怨孩子們思維太窄,讓他們說感受等總說不出個所以然,現(xiàn)在我清晰地意識到,他們之所以說不出個所以然,是因為作為教師的我沒有很好地搭建平臺,很好地為他們的“說”作好鋪墊。這是我以后在教學中應該注意的一個方面。
    當然,這節(jié)課也有遺憾,那就是由于以上這個環(huán)節(jié)花費的時間較多,以致原來設想的“拓展延伸,升華主題:讀《給,永遠比拿愉快》及有關‘給予’與‘施’的名言名句,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你對‘給,永遠比拿愉快’的理解”這一環(huán)節(jié)沒有落實好,讀,讀得不充分,而悟亦悟得不明白。有人說教育永遠是一項遺憾的藝術,的確這樣,正因為有遺憾,我們才會積極地尋求對策,意圖消除遺憾。
    四年級語文《給予是快樂的》教學反思4
    《給予是快樂的》是一篇略讀課文,講述了圣誕節(jié)前夕,保羅偶然結(jié)識了一個生活貧困的小男孩,在短暫的相處中,小男孩的言行強烈震撼了保羅的心靈,使他深深體會到“給予是快樂的”。文章的重難點是從文中人物的語言和行為中體會小男孩的心理活動和保羅的心理感受。
    我在上這篇課文時,首先是從“快樂”一詞去導入,讓學生說說自己快樂的經(jīng)歷,很多學生談到“過生日,會很快樂,因為可以得到紅包,可以買新衣服”;“六一兒童節(jié),也會很快樂,因為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禮物”;“得到老師的表揚,會感到很快樂”“考試得了高分,會很快樂,因為可以得到老師家長的表揚和同學們的稱贊”……我抓住他們回答中的“得到”說“得到確實是讓人快樂的”,可是今天學習的課文——《給予是快樂的》“給予”是什么意思?給予為什么是快樂的呢?然后讓學生根據(jù)自讀要求自學課文,在弄清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后,讓學生說說保羅兩次出乎意料的是什么,再讓學生找出自己最受感動的地方,有感情的讀讀,并說說為什么而感動。學生多數(shù)都能抓住小男孩的話來談出自己感動的地方;在提出問題的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提出的問題概括起來有三個:
    1、保羅為什么眼睛濕潤了?
    2、保羅為什么要把小男孩的弟弟也抱進車?
    3、保羅為什么感受到“給予是快樂的”?
    我覺得學生這些問題很有價值,就讓他們在小組里進行討論,而且這三個問題是緊密聯(lián)系的,弄清了第一個,后面的就能迎刃而解,所以我又把問題拋回給學生,讓他們討論,學生說保羅因為被小男孩的話所感動,我繼續(xù)往下“僅僅是那些話嗎?還是小男孩那顆善良的心,那對弟弟的無限關愛感動保羅?”學生的理解就不再停留在表面上了。緊接著下來的第二個問題,學生就很容易解決了,他們說:因為保羅被小男孩的一心想讓弟弟快樂的心所感動,他要幫小男孩和他的弟弟實現(xiàn)他們的愿望,讓他們度過一個愉快的夜晚。然后我還讓學生說說為什么說“他們?nèi)齻€人一起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學生在回答保羅為什么難忘時,已經(jīng)把課文的最后一段也解決了。最后,讓學生閱讀《給,永遠比拿愉快》。
    上完這一課,我覺得老師在課堂上利用學生這一寶貴的學習資源,根據(jù)學生的回答來捕捉教學的資源,引領學生一步一步地與文本展開對話,達到心靈的共鳴,效果比較好。
    給予是快樂的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七
    給予是快樂的》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保羅在圣誕節(jié)前夜偶遇一個小男孩子,在產(chǎn)生了兩次誤會后,看到了小男孩那金子般的心靈,從而懂得了“給予是快樂的”這樣一個道理。全文情節(jié)一波三折,語言樸實自然,但是又極具感染力。針對教材的這一特點,我以“自主探究”為主線,想通過引導學生通過自主讀書,理解課文,并引導學生深入到文本中,理解語言,探尋文中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最終對“給予是快樂的”這個道理得到深刻的感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突現(xiàn)學生閱讀的自主化與個性化。
    一、抓住關鍵,引發(fā)探究欲望
    要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關鍵是學生有沒有強烈的問題意識。所以,在課堂開始階段,我讓學生針對文末的一句對課文起到總結(jié)作用的關鍵句:“從那天起,保羅真正懂得了給予是快樂的”,指導學生好好讀讀,引導學生對這句話提最想知道的問題:一是保羅是怎樣懂得給予是快樂的?二是為什么給予是快樂的或給予是快樂的應該怎么理解?然后以這兩個問題為起點,引導學生再去讀書,弄清整個經(jīng)過,然后再引導學生去探究為什么給予是快樂的。
    二、聯(lián)系語境,探究詞句意蘊
    由于詞語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往往會產(chǎn)生不同的意義,所以,應該引導學生關注到具體的語言,在對語言的品讀中注意里面的一些關鍵詞句,在與具體語言的對話中,探究這些詞句的意蘊。如在課文第三到第五小節(jié)中,有兩個近義詞:“吃驚”和“驚訝”,我在課堂中就讓學生反復地品讀,想想這里的兩個詞語分別指的是什么,意在讓學生聯(lián)系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來探究意思相同的詞的不同意思,從而更好地理解這一個部分的內(nèi)容。
    三、設身處地,探究人物內(nèi)心
    “把心放到課文中去”,是一種很好的閱讀方法。其實就是讓學生設身處地,帶著自己敏銳的心,到文本中去走一個來回,獲得身臨其境的閱讀感受。本文中,雖然語言雖然平淡樸實,但如果細細品味,人物美好的內(nèi)心世界就能躍然紙上。如“我希望將來也能像你哥哥那樣?!薄ⅰ暗艿?,你等著……一樣美?!钡日Z句,我想通過學生反復品讀,與課文中的.小男孩一起思考,設身處地地想想小男孩的心情以及內(nèi)心的一些想法,從而讓學生由外在的語言探究到小男孩美好的內(nèi)心世界。
    四、熟讀深思,探究文本內(nèi)涵
    由于本文思想內(nèi)涵較為深刻,學生一時半會兒也不能理解“給予是快樂的”的真正含義,所以我在引導學生在熟讀課文,弄清事情經(jīng)過,理解有關語句,體會人物內(nèi)心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地思考:為什么說給予是快樂的?這樣通過一個漸進的過程,讓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在頭腦中得以整合,再聯(lián)系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經(jīng)驗,深入思考,探究課文想要表達的主題,讓個性化的體驗在深入探究中不斷升華。
    五、實踐運用,探究文本外延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蔽蚁耄撼俗寣W生在讀
    書中探究文本內(nèi)涵以外,還可以根據(jù)教材的內(nèi)容特點,適當?shù)刈寣W生學會運用,學會實踐,在運用和實踐中擴大文本的外延。本堂課的結(jié)尾,我讓學生寫本文三個人是如何度過難忘之夜的,以及讓學生課后用心靈去完成一次作業(yè),意在讓學生在運用語言和生活實踐中真正懂得“給予是快樂的”。
    給予是快樂的教學反思與評價篇八
    本課的教學設計,我試圖體現(xiàn)以下兩點:
    一、抓住基點,覆蓋全文,簡簡單單教語文。
    這篇課文篇幅短小,結(jié)構(gòu)緊湊,故事性強,文中令人感到意外的地方很多很明顯,但我并沒有以“幾個出乎意料”來組織教學。因為我覺得文章很美很感人,是重在讓我們從字里行間感受小男孩的美好心靈的,并從中體會“給予是快樂的”這一情感體驗。再說文章內(nèi)容淺顯易懂,應該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為主。因此,我從學生的學習情感和體驗出發(fā),抓住“小男孩最令人感動的兩處話”,展開教學過程。通過“找出最令你感動的話語”,讓學生總體感知文本內(nèi)容并引發(fā)感動情緒;然后給足時間,在學生潛心會文后交流“為什么小男孩的話深深地感動了你?”讓他們在情感上與文本產(chǎn)生共鳴,從字里行間感受到小男孩一心關愛弟弟的美好心靈。最后通過“找快樂”、“說快樂”的說話訓練,引導學生獲得“給予是快樂的”的真切感受。這樣的流程既體現(xiàn)了教學過程的簡潔與整體性,又符合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較好地落實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同時,這樣簡簡單單地教語文,引導學生立足文本,超越文本,讀到文字里去,也能讀出濃濃的語文味的。
    二、潛入文本,充分感悟,真真切切教語文。
    閱讀教學必須引導學生不斷叩問文本,品味語言,與文本展開充分對話,由此產(chǎn)生情感共鳴。在叩問文本、品味語言的過程中培養(yǎng)語感,在情感陶冶的過程中培養(yǎng)高尚的情操,因為我們的目標在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此,我努力引導學生潛入文本,在讀中感悟,在想像中感悟,在說話中感悟。比如:通過談體會,多種形式的朗讀,小男孩“不求索取而是給予、不是炫耀而是關愛弟弟”的美好心靈躍然紙上;然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參與,讓他們進入角色去經(jīng)歷去體驗“小男孩、弟弟及保羅他們是如何度過了這個難忘的夜晚的?”最后通過“找快樂”、“說快樂”的說話訓練,既使學生的語言、思維得到了發(fā)展,更是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并加深了“給予是快樂的”這一體驗。
    在教學中,由于教學過程還不夠簡潔,學生讀得還不夠,所以悟得也還不夠,還須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