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篇一
讀書就像看人。你第一次看人與第二次看人,感受是絕然不同的。讀書也是這樣。
的確,一頁頁讀下來,我進入了一個莊嚴而偉大的世界。讀到《玉殤》梁亦清之死,不禁悲痛萬分。這是大斧鏗鏘的雕塑,悲壯淋漓,令人震駭;讀到《玉王》,韓子奇青云得意、斗角鉤心,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戰(zhàn)術(shù)”。
說到韓子奇,就不得不談到他的女兒―韓新月。我姑且先隨書中所說―稱她為新月。新月的命運曲折多變:她的母親,是她父親原來的妻子―梁君璧的妹妹―梁冰玉。這在穆斯林中是不可寬恕的事情。后來梁冰玉離家出走去了英國。韓家為了不讓外人知道這件莫大的丑聞,便讓腦海中對母親并沒有多少印象的新月稱梁君璧為“媽媽”。但在這龐雜的人生之林中,新月卻如同一只幽幽的樂曲,她由小而大由輕而重,由弱而強―這就是真正的新月,這一純潔的靈魂、幽靜的靈魂、美麗的靈魂。本來是一道活潑的小溪,卻一下跌入人生的劫難,由她患上心臟病這一波瀾突起,掀開了可怕的命運的巨變,使得純真少女的愛心像一塊無暇之玉一下跌得粉碎。無論是優(yōu)美的還是殘酷的,人類的心靈鎮(zhèn)住一切,壓倒一切。新月之死,令人悲痛欲絕;新月之死,是纏綿的又是壯烈的,不僅是柔情感人還是蒼天泣血,人們的心正是從這悲劇之美中得到凈化。
再從完美藝術(shù)上來看,在諸多林林總總的人物中,梁君璧是作者塑造的最為豐滿的一個經(jīng)典形象。一言一語,一顰一笑,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她表面上顯露著壓人的威勢,其實內(nèi)心隱藏著一腔悲痛。梁君璧雖然從小持家、嫉惡如仇;對丈夫―韓子奇又管得嚴;對從海外歸來的親妹妹―梁冰玉冷若冰霜;總想把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中;只疼愛兒子,卻不理睬女兒;活活拆散兩對相親相愛的情人……這些事情看起來都蠻不盡人情,然而,我相信她一定是有苦衷的.,象對丈夫管得嚴,不就是想讓這個家和和睦睦嗎?對親妹妹冷若冰霜也不就是不想讓梁家、韓家丟臉啊!……事實上,我相信在這本書中除了可歌可泣的新月外,“刀子嘴豆腐心”的梁君璧就是命最苦的了。
一部書,能寫出一個經(jīng)典人物已經(jīng)不容易,更何況全書的藝術(shù)可以稱得上“如空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鏡中之像,言有盡而意無窮”。我讀《穆斯林的葬禮》真是一種難得的藝術(shù)享受。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篇二
記得初次接觸霍達的這本成名著《穆斯林的葬禮》,是在二十多年前上中學的時候,那時中午吃飯有個習慣,每天準時收聽中央廣播之聲的長篇小說聯(lián)播,上高中時,之聲正熱播這本轟動一時的長篇小說,從此這部長達50多萬字的獨特的長篇小說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書中的那些鮮活的呼之欲出的人物,韓新月、楚雁潮、韓子奇、梁君璧、梁冰玉等等,總是盤旋在腦海之中,揮之不去。
上個月去西單的圖書大廈買書,在文學類圖書中竟然發(fā)現(xiàn)這本二十多年前就出版的小說,現(xiàn)在還在熱賣。于是當即買了一本。此后又花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把這部被冰心稱為“奇書”的書,從頭到尾,仔仔細細讀了一遍,當讀到韓新月病逝出葬的一段,竟然還是淚流滿面,傷感不已。
《穆斯林的葬禮》確實是一本好書。這是一部最有生命力的茅盾文學獎經(jīng)典作品,二十年發(fā)行上百萬冊、感動中國幾代讀者。最純潔的夢想、最凄美的愛情、最痛楚的命運,這個評價毫不過譽。
我覺得這部書最大的優(yōu)點是,整部書結(jié)構(gòu)安排的非常巧妙,兩個時空相互穿插,并以“玉”“月”為每章的標題,交織在一起,在小說的結(jié)尾又合二為一。小說情節(jié)緊湊,高超迭起,使讀者看書,如入迷宮,登山光景,佳境不斷,總是能不斷地吸引讀者,不斷地往下讀下去、讀下去。尤其是韓新月的身世之謎,深深地吸引著讀者看下去,去解開這個謎團。此外,異于漢族的回族伊斯蘭穆斯林文化也是小說的一個亮點。千年古都北京又為小說展現(xiàn)了一個富于文化底蘊的背景。
霍達為小說設置了一個清絕的藝術(shù)基調(diào)。小說中的主人公姓“韓”“梁”“楚”,隱喻了“寒涼、凄楚”。小說中人物的“清、冰、玉”等,也給小說籠上了一層凄清的意境。“韓新月”這個名字,顯得多么清新美麗,而小說作者為讀者塑造的韓新月,也是那么的冰清玉潔,完美無瑕。整部小說文筆清新優(yōu)美,和茹志鵑的《百合花》很像。
據(jù)作者自述,《穆斯林的葬禮》的故事是取決于真人真事,通過小說可以大概推知小說中隱藏的真實故事。我猜想應該是作者本人熟悉的一個親朋好友,她就是書中“韓新月”的原型,她的父輩也有類似書中的感情糾葛,而這個原型也經(jīng)歷了類似“韓新月”的忠貞不渝的師生戀情,不幸的是年紀輕輕就患病夭折了。
要說書中的不足,就是通讀全書,還是能明顯地感覺到,作者在描述自己親身經(jīng)歷過的情景時,常下筆如神,活靈活現(xiàn),而當描述不熟悉或未經(jīng)歷的事件時,就顯得有些單薄不夠豐滿。如描述韓子奇與梁冰玉在英國時候的經(jīng)歷時,細節(jié)上就覺得經(jīng)不起推敲。還有就是有些情節(jié)安排的不夠自然,如女仆“姑媽”初到韓宅,剛換完衣服,一看見嗷嗷待哺的天星,就母愛大發(fā),當著陌生人,解衣露乳喂奶,就算姑媽是一個鄉(xiāng)下婦女,起碼的羞恥感還是應該有的吧。我覺得書中最失敗的一處描述是韓子奇與梁冰玉在國外生下新月,回國,冰玉與君壁姐妹相見,畢竟姐妹之間血濃于水,冰玉是君壁一手帶大,這里的感情應該是很深很深的,而書中的梁冰玉從海外歸來,姐妹相見,完全是一副小三見原配的感覺,還口口聲聲喊著“我也有權(quán)利生活,有權(quán)利愛?!彪y道你愛了,就能傷害愛你養(yǎng)你如同親生母親的親姐姐,梁冰玉還聲稱“我只知道她是我姐姐,只這一點兒。”還鼓動韓子奇離開苦苦等待了他十年的結(jié)發(fā)妻子(她的親姐姐)和兒子,和她遠走他鄉(xiāng)。這是人話嗎?是在國內(nèi)海外受過最好教育的人說的出來的嗎?如果梁君璧和梁冰玉是完全的陌路人,韓子奇已經(jīng)不愛君璧,那梁冰玉說這話還能理解。所以說這一段書中對于梁冰玉的塑造失敗的。實際上梁冰玉當時的心情是應該是很復雜的,既有對于韓子奇的愛,又有對于姐姐的思念愧疚,又有對于家園的依戀懷念等等,但作者并沒有完美地把這種充滿人生無奈的復雜情感表達出來,確實是書中的一個比較大的瑕疵。還有就是小韓子奇初入梁家門,把梁亦清的玉碗打碎,突然決定留下來,也比較突兀。最后就是此書初版時,有韓子奇在臨死前吐露說自己是漢人的孤兒,這一段極具震撼力的描寫,最后在此書再版時,據(jù)說霍達迫于回民同胞的壓力而刪改為韓子奇臨終前的懺悔不尊教規(guī),故事感就差了一些。但是就算完全按照原來初版,寫韓子奇是漢人的孤兒,欺騙了吐羅耶定巴巴和梁家,在小說前也應該不斷地有暗示,才能在臨死前的吐露真言的一刻,不至于讓人覺得太沒有任何思想準備和突兀,讓人吃驚。還有韓子奇回國幾十年與梁君璧分床,也有點怪,畢竟梁君璧并沒有對比起韓子奇,韓子奇也并沒有拋棄這個為他生養(yǎng)兒子的結(jié)發(fā)妻子。
小說的高超境界是要寫出人生的無奈,而不是簡單化、概念化。
小說也有許多精彩的描述,印象最深的是寫北京的春天,干燥風沙大,花還沒盛開就被風沙中吹殘,生活在北京二十多年,深有感觸,北京春天常常是花剛開沒多久,幾陣風沙就落花滿地了,春天的北京并不令人愉悅。寫韓新月臨終時眼睛突然看不見了,若是沒有親身經(jīng)歷,是很難寫的如此真實的。寫韓新月大學時候的校園生活和同學情誼,也是活靈活現(xiàn),肯定也是作者的校園親身經(jīng)歷為素材的。尤其是羅秀竹諷刺上海人小氣一段兒,令人噴飯??隙ㄒ彩菂s有其事。
《穆斯林的葬禮》這個書名,總讓人覺得應該是一種歷史類圖書,好像是要介紹穆斯林的風俗似得,而以此小說改編的電影取名《月落玉長河》就婉約詩意多了,可能也是覺察到了這一點兒。
《穆斯林的葬禮》是一本奇書,也只有像霍達這樣的出身經(jīng)歷背景天分才能寫得出來,很難再復制了,也難怪這本書有這么多喜愛者,感動了那么多讀者。
《穆斯林的葬禮》值得一讀。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篇三
讀后感就是要寫自己的真情實感。自己是怎樣受到感動和怎樣想的,就怎樣寫。把自己的想法寫的越具體、越真實,文章就會情真意切,生動活潑,使人受到啟發(fā)。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滤沽值脑岫Y》讀后感,歡迎閱讀參考!
我不喜歡這本書,她太壓抑了,讓我很難受。
冰玉太自私了,只想自己不想別人,她回國沒錯,但她口口聲聲愛姐姐是怎么愛的?姐姐問她置自己于何地,她說你是我姐姐,是韓子奇的妻子,但那是以前了,現(xiàn)在我是他的妻子!她需要親情時,可以隨時去姐姐那取,不需要時就狠狠在姐姐身上戳刀子!誠然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但那個年代,被丈夫遺棄是怎樣的下場啊!她是新女性!新女性就可以自私,不顧別人感受嗎?現(xiàn)在說姐姐和姐夫沒感情,那以前呢?娶人家的時候不說沒感情了,既然娶了就付責任啊!當初結(jié)婚沒人逼他,他也是有自己目的的啊!懦弱的男人毀了兩個女人!
最后,小號鯊魚大大的名言,很有名!原句記不清了,多情不是錯,錯的是任情而為,明知道后果還一意孤行。我不知道冰玉回國到底怎么想的,二女侍一夫那不可能,難倒真的讓韓子奇休掉君壁?以愛的名義?還不是一般的狠呢!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篇四
初識此書,源于父親口中。曾聞他看此書于床上兩天兩夜,于是我便對此書產(chǎn)生了一些興趣,僅聽書名,以為只是回民的宗教之事。身為一個漢民,原以為自己不會欣賞于此,但僅讀幾章就沉迷于中,不可自拔,時而為此書中的幸福美滿的家庭生活而感到欣慰歡喜,又時而為主人公家庭的一波三折而潸然淚下。
淺讀此書,圍繞"玉""奇寶齋"的升沉為主線,在戰(zhàn)亂紛飛的背景下反映出家庭的起起伏伏,或許會想,為何一本這樣的脫離時代背景的書會對我產(chǎn)生如此大的感觸。我想其中的原因有幾,小說的情節(jié)出人意料,不如一般的小說,只讀一章,你便在腦海中大致猜測其余幾十章的情節(jié)發(fā)展。而此書則不然,不讀最后幾章,定然不會想到韓新月(主人公韓子奇)的女兒,懷著一份赤誠與熱血,懷著對愛情那樣的美好的向往,懷著對一個男人的愛慕與癡情,在花兒般的十九歲,就那樣遺憾的.離開了人世。又或許你一定想不到,主人公會與自己的妹妹相愛,在異國他鄉(xiāng),過著夫妻般的生活,而且還生下了孩子,正是上邊所說的韓新月。若不通讀此書,你也定想不到結(jié)局為何如此悲涼,韓子奇一生所追求的那些藏品被洗劫一空,最后似是一個獨來獨往的幽靈,又似是一只無依無伴的孤雁。他失去了自己最愛的女兒,他失去了自己最愛的事業(yè),最終,他也失去了那個孤單影只的自己。而又如此吸引我的是作者對于人物的細致入微的描寫,如同是真實的事情就發(fā)生在你的身旁,他笑了,你也便笑了,他哭了,你也便哭了。你也會感受到那撕心裂肺的痛楚,對于主人公韓子奇,你會感受到他對自己的孩子深沉的愛;當他最愛的玉被損壞,被搶走的時候,他苦苦哀求,跪在地上之時,你也竟想恨不得與那些人拼命。又當讀到韓新月與楚雁潮那圣潔般的愛情時,會忍不住在內(nèi)心祈禱:望有情人終成眷屬。卻又奈何不隨人愿,愛而不得,嘆息不已。
讀完此書,便也覺得聽到了這么一首悲傷之曲,哀傷之歌。天上新月朦朧;地上琴聲縹緲;天地之間久久的回蕩著這琴聲,如清泉淙淙,如絮語呢喃,如春蟬吐絲,如孤雁盤旋。每本書,都會帶給我不同的感悟,而讀這本書,感悟到了什么?我覺得或許是輪回,是善惡,是人性,是溫暖,是復活,是煎熬,是你,又是我。伴望著黃昏的落日,迎著初升的太陽,隨著黑夜的降臨,希望你也會捧起這本書,眼目之所過,嘴唇之呢喃,走進這本書,走進你自己。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篇五
忽然看見在遠處,有一條小船,湖岸崎嶇,小徑怡人,我信步走去。小島北面,臨岸一株古柏,傍邊屹立這屏風式的四條石碑。碑上刻著四行字:畫舫平臨蘋岸闊,飛樓俯影柳蔭多;夾鏡光澄風四面,垂紅影界水中央。跨過小橋流水,踏上石級,上了小島。
島上樹木環(huán)抱著一座尖頂小亭,我從廳邊繞過去,湖上的船就在眼底了,呵,原來是一條石頭雕成的船。我小心翼翼的踏上去,害怕船會翻到,其實那船卻紋絲不動。坐在船上的我,想著過去的往事……忽然看到了備齋,看到了那放在桌子上的那盆巴西木,紫色的瓷筆洗里一泓清澈的水,一段被齊齊的鋸斷的短木,沒有土壤,沒有肥料,它竟然神奇的活下來了,活得那樣好!柔嫩的幼芽,它的力量能夠穿破粗硬的樹皮,倔強的往上長,往上長!一股蓬蓬勃勃的朝氣,誰也不能阻擋?,F(xiàn)在,新枝更茁壯了,綠葉更蔥蘢了,墜在細經(jīng)頂端的畫苞,終于開放了,小小的白花像繁星點點,濃郁的清香飄散滿室,沁人心脾。
巴西木,生命的神木,巴西木,青春和力量的化身。我不禁愣住了,在我的眼前,究竟是巴西木,還是新月?眼前忽然出現(xiàn)了新月十八歲生日那天,當?shù)谑酥灎T也點燃了的時候,十八朵火焰在跳動,在閃爍,十八顆金星映她在黑亮的眼睛上,她望著向她祝福的親人,望著她的老師,眼中閃爍著晶瑩的淚光,十八歲了,過去的十八年就這樣送走了,她生命的第十九個年頭,又開始了,在她的面前,有黑暗,也有火光,有災難,也有希望……夕陽無情的向下沉去,西邊升起晚霞,映在湖中,水天一色,幾條魚兒歡快的跳出水面,濺起一串串珍珠,沿岸的垂柳、國槐、銀杏,一片金黃,湖心島上的那一叢楓林,紅的艷紫,與黛青色的垂柳交相輝映,在靜靜的湖水中垂下色彩斑斕的倒影。輕輕的沿著小路,去尋找那二十七齋……走進屋中,三個女孩驚訝的望著我,問我是誰,我說我是新月的朋友,雖然她們不認識我,但我確認識她們,她們是羅秀竹、鄭曉京和謝秋思,我與她們交談著,談著新月的點點滴滴,談著新月的種種不幸,天黑了,我該走了,我含著淚和她們一一告別。走出房門,在渾濁的夜色中,沿著樓前的小路,跨過石橋,踏向小島。
小島默默不語,未名湖默默不語。天空一片灰暗,沒有星星,沒有月亮??諝馐菨竦模癸L是熱的,讓人透不過氣來,也許是夏天的暴雨就要來臨吧!夜色中,蒼翠的樹木,璀璨的花草,都失去了光彩,像重重黑云壓在湖岸上。記得去年秋天,她曾倔強的說過:“人的靈魂是平等的!”是的,一點也沒錯,人和人是平等的,基督徒相信: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唯物主義者認為: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但是,現(xiàn)在有鉆出一個病魔來,為什么,人和人在病魔面前卻不能平等?在這個世界上,不乏尸位素餐的人,窮兇極惡的人,陰險偽善的人,醉生夢死的人,為什么病魔卻偏偏繞開他們,去加害一個純潔、善良而又柔弱的姑娘?黑暗中,我仿佛又看到了那雙純真無邪的大眼睛,從那眼神里,我看到了希望,我看到了堅強!又見新月,彎彎的,尖尖的,不等落日余暉完全隱沒,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西南方向徘紅色的天空中了。淡淡的月光下,幽幽的樹影旁,仿佛響起了輕柔徐緩的小提琴聲,如泣如訴,如夢如煙。琴弓親吻著琴弦,訴說著一個流傳在世界的東方,家喻戶曉的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我仿佛看見了在琴聲中久久佇立著的梁冰玉,仿佛早已感覺到她的心被琴聲征服了,揉碎了,像點點珍珠,在這土地上灑落。
天上,新月朦朧;地上,琴聲縹緲;天地之間,久久回蕩著這琴聲,如清泉淙淙,如絮語呢喃,如春蠶吐絲,如孤雁盤旋……二三十三年的愛——不會變“媽媽是在夜晚走的,那個夜晚很黑,很冷,沒有月亮”,梁冰玉在那個又黑又冷的夜晚走了。天是黑的,心是冷的,身邊沒有新月的陪伴,她要怎樣去度過前面的道路。前面的路是黑色的,沒有太陽的光照,沒有月亮的余光,只有一顆孤獨的星星掛在天空那樣的暗,那樣的暗……人已經(jīng)走了,心卻沒有走;身體已經(jīng)走了,靈魂卻停留在了這里。無論人已走,身體已走,但心和靈魂卻永遠停留在了這里。
三十三年呀,朋友們,這是一個怎樣難以度過的時間啊,看了三十三年掛在窗外的新月,卻始終不能看自己的新月一面。天上有明月,年年照相思。三十三年呀,有多少次冰玉在夢中夢見那個她天天思念,天天掛念的女兒啊。當她醒來時,夢中的新月早已不在,只會看到窗外那一輪圓月,這時,在大洋彼岸,她希望女兒能在夢中笑著。
一個多么偉大的母親啊,讓孤獨留給自己,讓守望留給自己,讓那思念的眼淚也留給自己。一張照片,新月跟玉兒的唯一一張照片,臨走時,我在想,她會留下么?如果她把那張照片留在身邊,當她在異國他鄉(xiāng)一個人孤獨時,彤可以拿出照片來,看著上面的新月,就仿佛新月在自己的身邊,陪伴著自己。但,她留下了,她把那兩張幸福的笑臉留下了。我不知道,在梁冰玉寫那封信時,她的內(nèi)心如何,可能會有無數(shù)次的擦去臉上的淚水,也可能會用一個最最偉大的母愛去寫這封信,三十三年的愛,將要濃縮成幾百字的文字,這,讓她怎樣去寫?當她把那封信封起來是,那顆最偉大的母愛之心也被封在了里面!看著床上熟睡中正甜甜笑著的女兒,她也笑了,笑中含著淚水,含著歉意……最后,再輕輕地吻一下熟睡中正甜甜笑著的女兒,走吧,走吧!新月,要快樂,要幸福,媽媽走了……耳朵中回響著新月的那一聲聲地“媽媽”,走了。
那個夜晚很黑,很冷,沒有月亮……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篇六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總有一種愛讓人流淚滿面,總有一種情使人無言以對。韓新月是一個唯美的易碎,或許,從易碎中,才讓我永久地回味書中說述的純潔的愛情與無畏的生命。
擁有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已經(jīng)有半年多了,但是一直沒信心能把這本書看完??吹筋}目對穆斯林沒什么感覺,因為對這方面所知甚少;又是葬禮,注定這是一個悲劇,我一直不太喜歡看悲劇,心比較軟,往往悲劇會讓我淚流滿面,好長一段時間都會被一種憂傷的情緒所影響?!『髞磉€是沒什么書看了,才拿起書架上的這本書,翻了幾頁還是沒看進去,忍著又看了幾頁,這下是拿起就放不下了?!∫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fā)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內(nèi)容卻又交錯扭結(jié)的愛情悲劇。無論是新月和楚雁潮的故事,梁亦清、梁君壁、梁冰玉、韓子奇的故事,還是天星、容桂芳、陳淑彥之間的故事......都讓我在看的時候旁邊放著餐巾紙。這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豐滿的人物,展現(xiàn)了奇異而古老的民族風情和充滿矛盾的現(xiàn)實生活。
在這本書中,我是對韓太太梁君壁這人最討厭,甚至是帶著強烈的否定感的。在對新月的“我寧可看著你死了,也不能叫你給我丟人現(xiàn)眼!” 讓我唏噓。破壞了天星與小容子的感情讓我遺憾,這也導致了淑彥的最終不會得到她所期望的愛情。韓子奇的懦弱導致了梁冰玉的悲劇,甚而可以說間接也導致了新月的悲劇。在人物中,最讓人欣賞的莫過于楚雁潮了,正直、熱情,和新月的純潔愛情讓不相信愛情的人也能為之感動,然而新月的月落注定了他將成為一個獨往獨來的幽靈,一只無伴無依的孤雁。新月的青春、美麗、智慧、善良使得悲劇更為之悲,我總認為如果當初是冰玉把她帶走了,即使沒有一個完整的家也是會很幸福的,然而這樣也就沒有讓我們所感動的故事的。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篇七
《穆斯林的葬禮》是由著名女作家霍達寫的一部文學經(jīng)典,它講述的是一代回族人之間的家庭故事,結(jié)局十分悲慘。對于回族人民,我所知甚少??戳恕赌滤沽值脑岫Y》這一部小說,就如同走進了一個完全新奇的世界。
這是一部關(guān)于穆斯林的圣潔詩篇,雖然結(jié)局十分悲慘,且有些離奇,卻會給人一種獨特的美感,給人一種清新脫俗的感覺。
過去的生活已經(jīng)過去了,新的生活開始了。盡管生活得十分悲慘,但也要用一顆真誠的心去面對。這是我看完這本書后悟出的深刻道理。
的確,一頁一頁讀下來,我進入一個莊嚴而偉大的世界。獨到《玉殤》梁亦清之死,這是一個大斧鏗鏘的雕塑,悲壯淋漓,令人震撼;讀到《玉王》,韓子奇青云得意,勾心斗角,用筆如此老練,千萬世態(tài),游刃有余,我深為這種藝術(shù)動力而贊嘆。圍繞著這一條清澈而晶瑩的玉的長河,梁軍璧、韓子奇,各有鮮明的性格,各有獨特的內(nèi)心世界。但在這龐條的人生之林中,卻響起一支幽幽的樂曲,它由小而大,由輕而重,由弱而強,一個形象表現(xiàn)出的,正是這一純潔、幽靜、美麗的靈魂。
正如作者所言,人心無論是優(yōu)美的還是殘酷的,人的心靈,壓倒一切、鎮(zhèn)住一切。新月之死,令人悲痛欲絕。新月之死,可以說是祝英臺之死,是纏綿的,又是壯烈的,不是柔情感人,而是蒼天泣血。
默默蒼天,沉沉大地。結(jié)局中出現(xiàn)的新月,不僅僅是一個新的新月,也是她純凈美麗的心靈,是一個甜美嶄新的關(guān)于未來的夢,還有一個美好的希望。
這本書,我百讀不厭,因為每次讀完一遍,都會有一種新的感悟,也會有一種別樣的感受。
2下一頁
@_@我是分割線@_@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篇八
前段時間,曾匆匆讀了穆斯林的葬禮,可惜的是并無暇去深入透徹地了解品味。今年寒假,我終于能夠彌補這個遺憾,重新翻開了書的扉頁。隨著書中情節(jié)的跌宕起伏,或喜或悲,我被其優(yōu)美冷峻的文筆深深吸引著。新月的死,令我潸然淚下;韓子奇一生的心血——價值連城的歷代古玉被人大肆搶掠,狠狠地揪痛著我的心;看起來不過四十多歲,卻已頂著滿頭白發(fā)的楚雁潮在新月墳前深情地拉小提琴曲梁祝,讓我心如刀絞。整本書敘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fā)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內(nèi)容卻又交錯扭結(jié)的愛情悲劇。作品含蓄蘊藉,如泣如訴,以細膩的筆觸撥動讀者的心靈,曲終掩卷,回腸蕩氣,余韻繞梁。感謝霍達,她告訴了我許多從不過問的穆斯林的生活方式,信仰,習俗。
穆斯林對主的信仰之深,令我敬佩、感嘆。梁君璧始終堅持回漢不能通婚,可她的丈夫韓子奇卻在臨終之際道出了壓抑了自己一生的秘密——“我……不是回回!”主著實開了個玩笑,到頭來,韓家的后代身上原來是流著回、漢兩個民族的`血液??尚?,可悲。穆斯林的葬禮僅僅是想告訴世人在回族里發(fā)生過這樣凄美的愛情故事?不是。書中,時時提到種族的不同?;貪h不能通婚;穆斯林的葬禮上,不能有漢人參加;韓太太以種族不同,宗教不同反對楚雁潮與新月相愛。人與人之間并不存在什么障礙,為什么要分種族,有所歧視呢?也許,這也是作者霍達所想要問的吧!“楚老師,魯迅為什么要寫起死?”“也許,他要喚醒沉睡的人生……”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篇九
書中有很多令人難受的時刻。比如亨特太太準備的圣誕大餐等來的是奧立弗的死,死時他的手里還拿著鮮紅的玫瑰;楚雁潮和新月終于編譯完的書稿換來的是出版社毀約,新月生命中最后一個夢想也沒能得以實現(xiàn)……就在這樣的點點滴滴中,這本書讓人心涼,仿佛一切近在咫尺的美好都是虛幻的,都是得不到的,會破碎的。更讓人為之哀嘆的則是書中人們的愛情。韓子奇與玉兒、天星與小榮子、新月與楚雁潮。有人說他們的悲劇都是璧兒的無知封建專治造成的,我卻不這么認為。
先說韓子奇與玉兒吧,在當年情景下,韓子奇收到偽造書信,因此在他和玉兒心中,璧兒天星都死了,不知去向了,也就是韓子奇恢復了單身的狀態(tài),所以此時他們在一起并沒有過錯。而他們回國后發(fā)現(xiàn)璧兒天星還在原處,面對璧兒的質(zhì)問,他們在解釋后璧兒依舊不能理解,這是正常的,畢竟她只是一個封建婦女的人設,她不懂什么愛不愛的,看到自己的丈夫和別的女人在一起,她只能產(chǎn)生這種想法。錯就錯在韓子奇,他一無勇氣和玉兒離開,二無能力和璧兒辯解,他也就是書中我最討厭的人物。他說他愛玉兒,其實他最愛的是玉,他舍不得玉,甚至還讓玉兒“忍耐忍耐”!而此時玉兒是我最欣賞的,她明白女人也有尊嚴,也有自己的人格,不是任人擺布的傀儡,她知道她所托非人,只能自己走,一個人走。
之后的歲月中,韓子奇對璧兒處處忍氣吞聲,在不知道原因前我還猜測他是犯了怎樣的大錯才讓他這樣沒有底氣,而在明白之后,我只能對這個人物更加失望。當時封建社會,本來娶兩個妻子也是可以的事(雖然在回回的規(guī)矩中娶姐妹是不可以的),更何況前提是他以為妻子去世了,續(xù)弦更是理所應當。因此我想不通為何他如此懼怕璧兒,只是為了師父的恩情?那玉兒也是師父的女兒??!回國之初,但凡他能強勢一些,態(tài)度堅定一些,哪怕拋下玉把資產(chǎn)都給璧兒,他和玉兒遠走高飛就當沒回來過,我也能欣賞他。然而他卻選擇了忍,還想讓玉兒忍。他的`忍讓不但害了他自己,也害了玉兒,更害了兩個孩子。
再說天星,他和小榮子的不幸,雖說是因璧兒設計挑撥離間,但是我始終覺得他是自己活該。可能這么說有些過分吧,但是當時小榮子突然不理他了,作為正常熱戀中的人,難道不應該去一問究竟嗎?男人的面子就那么重要?重要到錯過一生摯愛也無所謂?所以對于天星的人設我也很不能接受!有話不好好說,不好好問,怎能怪人家挑撥?天星是男人,是長子,是未來的一家之主,璧兒再如何也只是個封建婦女,若是當初話說清楚了,回家強硬質(zhì)問她,堅持和小榮子結(jié)婚,甚至以死相逼,她還能怎么樣呢?更何況后面,他對陳淑彥并沒有愛情,卻還是娶了她,變成三個人的不幸。放到如今,也算是個徹徹底底的渣男了,實在讓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最后說新月和楚雁潮。雖然他們是主角,我倒覺得他們并沒有什么可多說的,因為他們是真正積極努力的拼命的想在一起。如果月兒沒有生病,順利的讀完大學,憑他們的才學,他們完全有能力擺脫璧兒,擺脫兩個家庭,自由的生活在一起。當月兒臥病在床時,無論璧兒對楚雁潮說什么,怎樣打擊他,他都一定要和月兒在一起,月兒也是一樣,能夠拆散他們的或許只有生與死吧。因此他們的愛是這本書的靈魂,是真正令人惋惜、向往的東西。
寫了這么多,到最后還是忍不住責怪韓子奇。這些悲劇其實他完全可以阻止的,是他對封建禮教的忍讓,他的委曲求全,讓他從愛玉如命的“玉王”到失去所有的“玉”,從而也間接或直接的導致了后面的所有悲劇,令人唏噓。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篇一
讀書就像看人。你第一次看人與第二次看人,感受是絕然不同的。讀書也是這樣。
的確,一頁頁讀下來,我進入了一個莊嚴而偉大的世界。讀到《玉殤》梁亦清之死,不禁悲痛萬分。這是大斧鏗鏘的雕塑,悲壯淋漓,令人震駭;讀到《玉王》,韓子奇青云得意、斗角鉤心,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戰(zhàn)術(shù)”。
說到韓子奇,就不得不談到他的女兒―韓新月。我姑且先隨書中所說―稱她為新月。新月的命運曲折多變:她的母親,是她父親原來的妻子―梁君璧的妹妹―梁冰玉。這在穆斯林中是不可寬恕的事情。后來梁冰玉離家出走去了英國。韓家為了不讓外人知道這件莫大的丑聞,便讓腦海中對母親并沒有多少印象的新月稱梁君璧為“媽媽”。但在這龐雜的人生之林中,新月卻如同一只幽幽的樂曲,她由小而大由輕而重,由弱而強―這就是真正的新月,這一純潔的靈魂、幽靜的靈魂、美麗的靈魂。本來是一道活潑的小溪,卻一下跌入人生的劫難,由她患上心臟病這一波瀾突起,掀開了可怕的命運的巨變,使得純真少女的愛心像一塊無暇之玉一下跌得粉碎。無論是優(yōu)美的還是殘酷的,人類的心靈鎮(zhèn)住一切,壓倒一切。新月之死,令人悲痛欲絕;新月之死,是纏綿的又是壯烈的,不僅是柔情感人還是蒼天泣血,人們的心正是從這悲劇之美中得到凈化。
再從完美藝術(shù)上來看,在諸多林林總總的人物中,梁君璧是作者塑造的最為豐滿的一個經(jīng)典形象。一言一語,一顰一笑,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她表面上顯露著壓人的威勢,其實內(nèi)心隱藏著一腔悲痛。梁君璧雖然從小持家、嫉惡如仇;對丈夫―韓子奇又管得嚴;對從海外歸來的親妹妹―梁冰玉冷若冰霜;總想把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中;只疼愛兒子,卻不理睬女兒;活活拆散兩對相親相愛的情人……這些事情看起來都蠻不盡人情,然而,我相信她一定是有苦衷的.,象對丈夫管得嚴,不就是想讓這個家和和睦睦嗎?對親妹妹冷若冰霜也不就是不想讓梁家、韓家丟臉啊!……事實上,我相信在這本書中除了可歌可泣的新月外,“刀子嘴豆腐心”的梁君璧就是命最苦的了。
一部書,能寫出一個經(jīng)典人物已經(jīng)不容易,更何況全書的藝術(shù)可以稱得上“如空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鏡中之像,言有盡而意無窮”。我讀《穆斯林的葬禮》真是一種難得的藝術(shù)享受。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篇二
記得初次接觸霍達的這本成名著《穆斯林的葬禮》,是在二十多年前上中學的時候,那時中午吃飯有個習慣,每天準時收聽中央廣播之聲的長篇小說聯(lián)播,上高中時,之聲正熱播這本轟動一時的長篇小說,從此這部長達50多萬字的獨特的長篇小說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書中的那些鮮活的呼之欲出的人物,韓新月、楚雁潮、韓子奇、梁君璧、梁冰玉等等,總是盤旋在腦海之中,揮之不去。
上個月去西單的圖書大廈買書,在文學類圖書中竟然發(fā)現(xiàn)這本二十多年前就出版的小說,現(xiàn)在還在熱賣。于是當即買了一本。此后又花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把這部被冰心稱為“奇書”的書,從頭到尾,仔仔細細讀了一遍,當讀到韓新月病逝出葬的一段,竟然還是淚流滿面,傷感不已。
《穆斯林的葬禮》確實是一本好書。這是一部最有生命力的茅盾文學獎經(jīng)典作品,二十年發(fā)行上百萬冊、感動中國幾代讀者。最純潔的夢想、最凄美的愛情、最痛楚的命運,這個評價毫不過譽。
我覺得這部書最大的優(yōu)點是,整部書結(jié)構(gòu)安排的非常巧妙,兩個時空相互穿插,并以“玉”“月”為每章的標題,交織在一起,在小說的結(jié)尾又合二為一。小說情節(jié)緊湊,高超迭起,使讀者看書,如入迷宮,登山光景,佳境不斷,總是能不斷地吸引讀者,不斷地往下讀下去、讀下去。尤其是韓新月的身世之謎,深深地吸引著讀者看下去,去解開這個謎團。此外,異于漢族的回族伊斯蘭穆斯林文化也是小說的一個亮點。千年古都北京又為小說展現(xiàn)了一個富于文化底蘊的背景。
霍達為小說設置了一個清絕的藝術(shù)基調(diào)。小說中的主人公姓“韓”“梁”“楚”,隱喻了“寒涼、凄楚”。小說中人物的“清、冰、玉”等,也給小說籠上了一層凄清的意境。“韓新月”這個名字,顯得多么清新美麗,而小說作者為讀者塑造的韓新月,也是那么的冰清玉潔,完美無瑕。整部小說文筆清新優(yōu)美,和茹志鵑的《百合花》很像。
據(jù)作者自述,《穆斯林的葬禮》的故事是取決于真人真事,通過小說可以大概推知小說中隱藏的真實故事。我猜想應該是作者本人熟悉的一個親朋好友,她就是書中“韓新月”的原型,她的父輩也有類似書中的感情糾葛,而這個原型也經(jīng)歷了類似“韓新月”的忠貞不渝的師生戀情,不幸的是年紀輕輕就患病夭折了。
要說書中的不足,就是通讀全書,還是能明顯地感覺到,作者在描述自己親身經(jīng)歷過的情景時,常下筆如神,活靈活現(xiàn),而當描述不熟悉或未經(jīng)歷的事件時,就顯得有些單薄不夠豐滿。如描述韓子奇與梁冰玉在英國時候的經(jīng)歷時,細節(jié)上就覺得經(jīng)不起推敲。還有就是有些情節(jié)安排的不夠自然,如女仆“姑媽”初到韓宅,剛換完衣服,一看見嗷嗷待哺的天星,就母愛大發(fā),當著陌生人,解衣露乳喂奶,就算姑媽是一個鄉(xiāng)下婦女,起碼的羞恥感還是應該有的吧。我覺得書中最失敗的一處描述是韓子奇與梁冰玉在國外生下新月,回國,冰玉與君壁姐妹相見,畢竟姐妹之間血濃于水,冰玉是君壁一手帶大,這里的感情應該是很深很深的,而書中的梁冰玉從海外歸來,姐妹相見,完全是一副小三見原配的感覺,還口口聲聲喊著“我也有權(quán)利生活,有權(quán)利愛?!彪y道你愛了,就能傷害愛你養(yǎng)你如同親生母親的親姐姐,梁冰玉還聲稱“我只知道她是我姐姐,只這一點兒。”還鼓動韓子奇離開苦苦等待了他十年的結(jié)發(fā)妻子(她的親姐姐)和兒子,和她遠走他鄉(xiāng)。這是人話嗎?是在國內(nèi)海外受過最好教育的人說的出來的嗎?如果梁君璧和梁冰玉是完全的陌路人,韓子奇已經(jīng)不愛君璧,那梁冰玉說這話還能理解。所以說這一段書中對于梁冰玉的塑造失敗的。實際上梁冰玉當時的心情是應該是很復雜的,既有對于韓子奇的愛,又有對于姐姐的思念愧疚,又有對于家園的依戀懷念等等,但作者并沒有完美地把這種充滿人生無奈的復雜情感表達出來,確實是書中的一個比較大的瑕疵。還有就是小韓子奇初入梁家門,把梁亦清的玉碗打碎,突然決定留下來,也比較突兀。最后就是此書初版時,有韓子奇在臨死前吐露說自己是漢人的孤兒,這一段極具震撼力的描寫,最后在此書再版時,據(jù)說霍達迫于回民同胞的壓力而刪改為韓子奇臨終前的懺悔不尊教規(guī),故事感就差了一些。但是就算完全按照原來初版,寫韓子奇是漢人的孤兒,欺騙了吐羅耶定巴巴和梁家,在小說前也應該不斷地有暗示,才能在臨死前的吐露真言的一刻,不至于讓人覺得太沒有任何思想準備和突兀,讓人吃驚。還有韓子奇回國幾十年與梁君璧分床,也有點怪,畢竟梁君璧并沒有對比起韓子奇,韓子奇也并沒有拋棄這個為他生養(yǎng)兒子的結(jié)發(fā)妻子。
小說的高超境界是要寫出人生的無奈,而不是簡單化、概念化。
小說也有許多精彩的描述,印象最深的是寫北京的春天,干燥風沙大,花還沒盛開就被風沙中吹殘,生活在北京二十多年,深有感觸,北京春天常常是花剛開沒多久,幾陣風沙就落花滿地了,春天的北京并不令人愉悅。寫韓新月臨終時眼睛突然看不見了,若是沒有親身經(jīng)歷,是很難寫的如此真實的。寫韓新月大學時候的校園生活和同學情誼,也是活靈活現(xiàn),肯定也是作者的校園親身經(jīng)歷為素材的。尤其是羅秀竹諷刺上海人小氣一段兒,令人噴飯??隙ㄒ彩菂s有其事。
《穆斯林的葬禮》這個書名,總讓人覺得應該是一種歷史類圖書,好像是要介紹穆斯林的風俗似得,而以此小說改編的電影取名《月落玉長河》就婉約詩意多了,可能也是覺察到了這一點兒。
《穆斯林的葬禮》是一本奇書,也只有像霍達這樣的出身經(jīng)歷背景天分才能寫得出來,很難再復制了,也難怪這本書有這么多喜愛者,感動了那么多讀者。
《穆斯林的葬禮》值得一讀。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篇三
讀后感就是要寫自己的真情實感。自己是怎樣受到感動和怎樣想的,就怎樣寫。把自己的想法寫的越具體、越真實,文章就會情真意切,生動活潑,使人受到啟發(fā)。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滤沽值脑岫Y》讀后感,歡迎閱讀參考!
我不喜歡這本書,她太壓抑了,讓我很難受。
冰玉太自私了,只想自己不想別人,她回國沒錯,但她口口聲聲愛姐姐是怎么愛的?姐姐問她置自己于何地,她說你是我姐姐,是韓子奇的妻子,但那是以前了,現(xiàn)在我是他的妻子!她需要親情時,可以隨時去姐姐那取,不需要時就狠狠在姐姐身上戳刀子!誠然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但那個年代,被丈夫遺棄是怎樣的下場啊!她是新女性!新女性就可以自私,不顧別人感受嗎?現(xiàn)在說姐姐和姐夫沒感情,那以前呢?娶人家的時候不說沒感情了,既然娶了就付責任啊!當初結(jié)婚沒人逼他,他也是有自己目的的啊!懦弱的男人毀了兩個女人!
最后,小號鯊魚大大的名言,很有名!原句記不清了,多情不是錯,錯的是任情而為,明知道后果還一意孤行。我不知道冰玉回國到底怎么想的,二女侍一夫那不可能,難倒真的讓韓子奇休掉君壁?以愛的名義?還不是一般的狠呢!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篇四
初識此書,源于父親口中。曾聞他看此書于床上兩天兩夜,于是我便對此書產(chǎn)生了一些興趣,僅聽書名,以為只是回民的宗教之事。身為一個漢民,原以為自己不會欣賞于此,但僅讀幾章就沉迷于中,不可自拔,時而為此書中的幸福美滿的家庭生活而感到欣慰歡喜,又時而為主人公家庭的一波三折而潸然淚下。
淺讀此書,圍繞"玉""奇寶齋"的升沉為主線,在戰(zhàn)亂紛飛的背景下反映出家庭的起起伏伏,或許會想,為何一本這樣的脫離時代背景的書會對我產(chǎn)生如此大的感觸。我想其中的原因有幾,小說的情節(jié)出人意料,不如一般的小說,只讀一章,你便在腦海中大致猜測其余幾十章的情節(jié)發(fā)展。而此書則不然,不讀最后幾章,定然不會想到韓新月(主人公韓子奇)的女兒,懷著一份赤誠與熱血,懷著對愛情那樣的美好的向往,懷著對一個男人的愛慕與癡情,在花兒般的十九歲,就那樣遺憾的.離開了人世。又或許你一定想不到,主人公會與自己的妹妹相愛,在異國他鄉(xiāng),過著夫妻般的生活,而且還生下了孩子,正是上邊所說的韓新月。若不通讀此書,你也定想不到結(jié)局為何如此悲涼,韓子奇一生所追求的那些藏品被洗劫一空,最后似是一個獨來獨往的幽靈,又似是一只無依無伴的孤雁。他失去了自己最愛的女兒,他失去了自己最愛的事業(yè),最終,他也失去了那個孤單影只的自己。而又如此吸引我的是作者對于人物的細致入微的描寫,如同是真實的事情就發(fā)生在你的身旁,他笑了,你也便笑了,他哭了,你也便哭了。你也會感受到那撕心裂肺的痛楚,對于主人公韓子奇,你會感受到他對自己的孩子深沉的愛;當他最愛的玉被損壞,被搶走的時候,他苦苦哀求,跪在地上之時,你也竟想恨不得與那些人拼命。又當讀到韓新月與楚雁潮那圣潔般的愛情時,會忍不住在內(nèi)心祈禱:望有情人終成眷屬。卻又奈何不隨人愿,愛而不得,嘆息不已。
讀完此書,便也覺得聽到了這么一首悲傷之曲,哀傷之歌。天上新月朦朧;地上琴聲縹緲;天地之間久久的回蕩著這琴聲,如清泉淙淙,如絮語呢喃,如春蟬吐絲,如孤雁盤旋。每本書,都會帶給我不同的感悟,而讀這本書,感悟到了什么?我覺得或許是輪回,是善惡,是人性,是溫暖,是復活,是煎熬,是你,又是我。伴望著黃昏的落日,迎著初升的太陽,隨著黑夜的降臨,希望你也會捧起這本書,眼目之所過,嘴唇之呢喃,走進這本書,走進你自己。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篇五
忽然看見在遠處,有一條小船,湖岸崎嶇,小徑怡人,我信步走去。小島北面,臨岸一株古柏,傍邊屹立這屏風式的四條石碑。碑上刻著四行字:畫舫平臨蘋岸闊,飛樓俯影柳蔭多;夾鏡光澄風四面,垂紅影界水中央。跨過小橋流水,踏上石級,上了小島。
島上樹木環(huán)抱著一座尖頂小亭,我從廳邊繞過去,湖上的船就在眼底了,呵,原來是一條石頭雕成的船。我小心翼翼的踏上去,害怕船會翻到,其實那船卻紋絲不動。坐在船上的我,想著過去的往事……忽然看到了備齋,看到了那放在桌子上的那盆巴西木,紫色的瓷筆洗里一泓清澈的水,一段被齊齊的鋸斷的短木,沒有土壤,沒有肥料,它竟然神奇的活下來了,活得那樣好!柔嫩的幼芽,它的力量能夠穿破粗硬的樹皮,倔強的往上長,往上長!一股蓬蓬勃勃的朝氣,誰也不能阻擋?,F(xiàn)在,新枝更茁壯了,綠葉更蔥蘢了,墜在細經(jīng)頂端的畫苞,終于開放了,小小的白花像繁星點點,濃郁的清香飄散滿室,沁人心脾。
巴西木,生命的神木,巴西木,青春和力量的化身。我不禁愣住了,在我的眼前,究竟是巴西木,還是新月?眼前忽然出現(xiàn)了新月十八歲生日那天,當?shù)谑酥灎T也點燃了的時候,十八朵火焰在跳動,在閃爍,十八顆金星映她在黑亮的眼睛上,她望著向她祝福的親人,望著她的老師,眼中閃爍著晶瑩的淚光,十八歲了,過去的十八年就這樣送走了,她生命的第十九個年頭,又開始了,在她的面前,有黑暗,也有火光,有災難,也有希望……夕陽無情的向下沉去,西邊升起晚霞,映在湖中,水天一色,幾條魚兒歡快的跳出水面,濺起一串串珍珠,沿岸的垂柳、國槐、銀杏,一片金黃,湖心島上的那一叢楓林,紅的艷紫,與黛青色的垂柳交相輝映,在靜靜的湖水中垂下色彩斑斕的倒影。輕輕的沿著小路,去尋找那二十七齋……走進屋中,三個女孩驚訝的望著我,問我是誰,我說我是新月的朋友,雖然她們不認識我,但我確認識她們,她們是羅秀竹、鄭曉京和謝秋思,我與她們交談著,談著新月的點點滴滴,談著新月的種種不幸,天黑了,我該走了,我含著淚和她們一一告別。走出房門,在渾濁的夜色中,沿著樓前的小路,跨過石橋,踏向小島。
小島默默不語,未名湖默默不語。天空一片灰暗,沒有星星,沒有月亮??諝馐菨竦模癸L是熱的,讓人透不過氣來,也許是夏天的暴雨就要來臨吧!夜色中,蒼翠的樹木,璀璨的花草,都失去了光彩,像重重黑云壓在湖岸上。記得去年秋天,她曾倔強的說過:“人的靈魂是平等的!”是的,一點也沒錯,人和人是平等的,基督徒相信: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唯物主義者認為: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但是,現(xiàn)在有鉆出一個病魔來,為什么,人和人在病魔面前卻不能平等?在這個世界上,不乏尸位素餐的人,窮兇極惡的人,陰險偽善的人,醉生夢死的人,為什么病魔卻偏偏繞開他們,去加害一個純潔、善良而又柔弱的姑娘?黑暗中,我仿佛又看到了那雙純真無邪的大眼睛,從那眼神里,我看到了希望,我看到了堅強!又見新月,彎彎的,尖尖的,不等落日余暉完全隱沒,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西南方向徘紅色的天空中了。淡淡的月光下,幽幽的樹影旁,仿佛響起了輕柔徐緩的小提琴聲,如泣如訴,如夢如煙。琴弓親吻著琴弦,訴說著一個流傳在世界的東方,家喻戶曉的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我仿佛看見了在琴聲中久久佇立著的梁冰玉,仿佛早已感覺到她的心被琴聲征服了,揉碎了,像點點珍珠,在這土地上灑落。
天上,新月朦朧;地上,琴聲縹緲;天地之間,久久回蕩著這琴聲,如清泉淙淙,如絮語呢喃,如春蠶吐絲,如孤雁盤旋……二三十三年的愛——不會變“媽媽是在夜晚走的,那個夜晚很黑,很冷,沒有月亮”,梁冰玉在那個又黑又冷的夜晚走了。天是黑的,心是冷的,身邊沒有新月的陪伴,她要怎樣去度過前面的道路。前面的路是黑色的,沒有太陽的光照,沒有月亮的余光,只有一顆孤獨的星星掛在天空那樣的暗,那樣的暗……人已經(jīng)走了,心卻沒有走;身體已經(jīng)走了,靈魂卻停留在了這里。無論人已走,身體已走,但心和靈魂卻永遠停留在了這里。
三十三年呀,朋友們,這是一個怎樣難以度過的時間啊,看了三十三年掛在窗外的新月,卻始終不能看自己的新月一面。天上有明月,年年照相思。三十三年呀,有多少次冰玉在夢中夢見那個她天天思念,天天掛念的女兒啊。當她醒來時,夢中的新月早已不在,只會看到窗外那一輪圓月,這時,在大洋彼岸,她希望女兒能在夢中笑著。
一個多么偉大的母親啊,讓孤獨留給自己,讓守望留給自己,讓那思念的眼淚也留給自己。一張照片,新月跟玉兒的唯一一張照片,臨走時,我在想,她會留下么?如果她把那張照片留在身邊,當她在異國他鄉(xiāng)一個人孤獨時,彤可以拿出照片來,看著上面的新月,就仿佛新月在自己的身邊,陪伴著自己。但,她留下了,她把那兩張幸福的笑臉留下了。我不知道,在梁冰玉寫那封信時,她的內(nèi)心如何,可能會有無數(shù)次的擦去臉上的淚水,也可能會用一個最最偉大的母愛去寫這封信,三十三年的愛,將要濃縮成幾百字的文字,這,讓她怎樣去寫?當她把那封信封起來是,那顆最偉大的母愛之心也被封在了里面!看著床上熟睡中正甜甜笑著的女兒,她也笑了,笑中含著淚水,含著歉意……最后,再輕輕地吻一下熟睡中正甜甜笑著的女兒,走吧,走吧!新月,要快樂,要幸福,媽媽走了……耳朵中回響著新月的那一聲聲地“媽媽”,走了。
那個夜晚很黑,很冷,沒有月亮……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篇六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總有一種愛讓人流淚滿面,總有一種情使人無言以對。韓新月是一個唯美的易碎,或許,從易碎中,才讓我永久地回味書中說述的純潔的愛情與無畏的生命。
擁有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已經(jīng)有半年多了,但是一直沒信心能把這本書看完??吹筋}目對穆斯林沒什么感覺,因為對這方面所知甚少;又是葬禮,注定這是一個悲劇,我一直不太喜歡看悲劇,心比較軟,往往悲劇會讓我淚流滿面,好長一段時間都會被一種憂傷的情緒所影響?!『髞磉€是沒什么書看了,才拿起書架上的這本書,翻了幾頁還是沒看進去,忍著又看了幾頁,這下是拿起就放不下了?!∫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fā)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內(nèi)容卻又交錯扭結(jié)的愛情悲劇。無論是新月和楚雁潮的故事,梁亦清、梁君壁、梁冰玉、韓子奇的故事,還是天星、容桂芳、陳淑彥之間的故事......都讓我在看的時候旁邊放著餐巾紙。這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豐滿的人物,展現(xiàn)了奇異而古老的民族風情和充滿矛盾的現(xiàn)實生活。
在這本書中,我是對韓太太梁君壁這人最討厭,甚至是帶著強烈的否定感的。在對新月的“我寧可看著你死了,也不能叫你給我丟人現(xiàn)眼!” 讓我唏噓。破壞了天星與小容子的感情讓我遺憾,這也導致了淑彥的最終不會得到她所期望的愛情。韓子奇的懦弱導致了梁冰玉的悲劇,甚而可以說間接也導致了新月的悲劇。在人物中,最讓人欣賞的莫過于楚雁潮了,正直、熱情,和新月的純潔愛情讓不相信愛情的人也能為之感動,然而新月的月落注定了他將成為一個獨往獨來的幽靈,一只無伴無依的孤雁。新月的青春、美麗、智慧、善良使得悲劇更為之悲,我總認為如果當初是冰玉把她帶走了,即使沒有一個完整的家也是會很幸福的,然而這樣也就沒有讓我們所感動的故事的。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篇七
《穆斯林的葬禮》是由著名女作家霍達寫的一部文學經(jīng)典,它講述的是一代回族人之間的家庭故事,結(jié)局十分悲慘。對于回族人民,我所知甚少??戳恕赌滤沽值脑岫Y》這一部小說,就如同走進了一個完全新奇的世界。
這是一部關(guān)于穆斯林的圣潔詩篇,雖然結(jié)局十分悲慘,且有些離奇,卻會給人一種獨特的美感,給人一種清新脫俗的感覺。
過去的生活已經(jīng)過去了,新的生活開始了。盡管生活得十分悲慘,但也要用一顆真誠的心去面對。這是我看完這本書后悟出的深刻道理。
的確,一頁一頁讀下來,我進入一個莊嚴而偉大的世界。獨到《玉殤》梁亦清之死,這是一個大斧鏗鏘的雕塑,悲壯淋漓,令人震撼;讀到《玉王》,韓子奇青云得意,勾心斗角,用筆如此老練,千萬世態(tài),游刃有余,我深為這種藝術(shù)動力而贊嘆。圍繞著這一條清澈而晶瑩的玉的長河,梁軍璧、韓子奇,各有鮮明的性格,各有獨特的內(nèi)心世界。但在這龐條的人生之林中,卻響起一支幽幽的樂曲,它由小而大,由輕而重,由弱而強,一個形象表現(xiàn)出的,正是這一純潔、幽靜、美麗的靈魂。
正如作者所言,人心無論是優(yōu)美的還是殘酷的,人的心靈,壓倒一切、鎮(zhèn)住一切。新月之死,令人悲痛欲絕。新月之死,可以說是祝英臺之死,是纏綿的,又是壯烈的,不是柔情感人,而是蒼天泣血。
默默蒼天,沉沉大地。結(jié)局中出現(xiàn)的新月,不僅僅是一個新的新月,也是她純凈美麗的心靈,是一個甜美嶄新的關(guān)于未來的夢,還有一個美好的希望。
這本書,我百讀不厭,因為每次讀完一遍,都會有一種新的感悟,也會有一種別樣的感受。
2下一頁
@_@我是分割線@_@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篇八
前段時間,曾匆匆讀了穆斯林的葬禮,可惜的是并無暇去深入透徹地了解品味。今年寒假,我終于能夠彌補這個遺憾,重新翻開了書的扉頁。隨著書中情節(jié)的跌宕起伏,或喜或悲,我被其優(yōu)美冷峻的文筆深深吸引著。新月的死,令我潸然淚下;韓子奇一生的心血——價值連城的歷代古玉被人大肆搶掠,狠狠地揪痛著我的心;看起來不過四十多歲,卻已頂著滿頭白發(fā)的楚雁潮在新月墳前深情地拉小提琴曲梁祝,讓我心如刀絞。整本書敘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fā)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內(nèi)容卻又交錯扭結(jié)的愛情悲劇。作品含蓄蘊藉,如泣如訴,以細膩的筆觸撥動讀者的心靈,曲終掩卷,回腸蕩氣,余韻繞梁。感謝霍達,她告訴了我許多從不過問的穆斯林的生活方式,信仰,習俗。
穆斯林對主的信仰之深,令我敬佩、感嘆。梁君璧始終堅持回漢不能通婚,可她的丈夫韓子奇卻在臨終之際道出了壓抑了自己一生的秘密——“我……不是回回!”主著實開了個玩笑,到頭來,韓家的后代身上原來是流著回、漢兩個民族的`血液??尚?,可悲。穆斯林的葬禮僅僅是想告訴世人在回族里發(fā)生過這樣凄美的愛情故事?不是。書中,時時提到種族的不同?;貪h不能通婚;穆斯林的葬禮上,不能有漢人參加;韓太太以種族不同,宗教不同反對楚雁潮與新月相愛。人與人之間并不存在什么障礙,為什么要分種族,有所歧視呢?也許,這也是作者霍達所想要問的吧!“楚老師,魯迅為什么要寫起死?”“也許,他要喚醒沉睡的人生……”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篇九
書中有很多令人難受的時刻。比如亨特太太準備的圣誕大餐等來的是奧立弗的死,死時他的手里還拿著鮮紅的玫瑰;楚雁潮和新月終于編譯完的書稿換來的是出版社毀約,新月生命中最后一個夢想也沒能得以實現(xiàn)……就在這樣的點點滴滴中,這本書讓人心涼,仿佛一切近在咫尺的美好都是虛幻的,都是得不到的,會破碎的。更讓人為之哀嘆的則是書中人們的愛情。韓子奇與玉兒、天星與小榮子、新月與楚雁潮。有人說他們的悲劇都是璧兒的無知封建專治造成的,我卻不這么認為。
先說韓子奇與玉兒吧,在當年情景下,韓子奇收到偽造書信,因此在他和玉兒心中,璧兒天星都死了,不知去向了,也就是韓子奇恢復了單身的狀態(tài),所以此時他們在一起并沒有過錯。而他們回國后發(fā)現(xiàn)璧兒天星還在原處,面對璧兒的質(zhì)問,他們在解釋后璧兒依舊不能理解,這是正常的,畢竟她只是一個封建婦女的人設,她不懂什么愛不愛的,看到自己的丈夫和別的女人在一起,她只能產(chǎn)生這種想法。錯就錯在韓子奇,他一無勇氣和玉兒離開,二無能力和璧兒辯解,他也就是書中我最討厭的人物。他說他愛玉兒,其實他最愛的是玉,他舍不得玉,甚至還讓玉兒“忍耐忍耐”!而此時玉兒是我最欣賞的,她明白女人也有尊嚴,也有自己的人格,不是任人擺布的傀儡,她知道她所托非人,只能自己走,一個人走。
之后的歲月中,韓子奇對璧兒處處忍氣吞聲,在不知道原因前我還猜測他是犯了怎樣的大錯才讓他這樣沒有底氣,而在明白之后,我只能對這個人物更加失望。當時封建社會,本來娶兩個妻子也是可以的事(雖然在回回的規(guī)矩中娶姐妹是不可以的),更何況前提是他以為妻子去世了,續(xù)弦更是理所應當。因此我想不通為何他如此懼怕璧兒,只是為了師父的恩情?那玉兒也是師父的女兒??!回國之初,但凡他能強勢一些,態(tài)度堅定一些,哪怕拋下玉把資產(chǎn)都給璧兒,他和玉兒遠走高飛就當沒回來過,我也能欣賞他。然而他卻選擇了忍,還想讓玉兒忍。他的`忍讓不但害了他自己,也害了玉兒,更害了兩個孩子。
再說天星,他和小榮子的不幸,雖說是因璧兒設計挑撥離間,但是我始終覺得他是自己活該。可能這么說有些過分吧,但是當時小榮子突然不理他了,作為正常熱戀中的人,難道不應該去一問究竟嗎?男人的面子就那么重要?重要到錯過一生摯愛也無所謂?所以對于天星的人設我也很不能接受!有話不好好說,不好好問,怎能怪人家挑撥?天星是男人,是長子,是未來的一家之主,璧兒再如何也只是個封建婦女,若是當初話說清楚了,回家強硬質(zhì)問她,堅持和小榮子結(jié)婚,甚至以死相逼,她還能怎么樣呢?更何況后面,他對陳淑彥并沒有愛情,卻還是娶了她,變成三個人的不幸。放到如今,也算是個徹徹底底的渣男了,實在讓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最后說新月和楚雁潮。雖然他們是主角,我倒覺得他們并沒有什么可多說的,因為他們是真正積極努力的拼命的想在一起。如果月兒沒有生病,順利的讀完大學,憑他們的才學,他們完全有能力擺脫璧兒,擺脫兩個家庭,自由的生活在一起。當月兒臥病在床時,無論璧兒對楚雁潮說什么,怎樣打擊他,他都一定要和月兒在一起,月兒也是一樣,能夠拆散他們的或許只有生與死吧。因此他們的愛是這本書的靈魂,是真正令人惋惜、向往的東西。
寫了這么多,到最后還是忍不住責怪韓子奇。這些悲劇其實他完全可以阻止的,是他對封建禮教的忍讓,他的委曲求全,讓他從愛玉如命的“玉王”到失去所有的“玉”,從而也間接或直接的導致了后面的所有悲劇,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