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特根斯坦名言解讀(優(yōu)質(zhì)17篇)

字號:

    成功需要總結(jié)經(jīng)驗,來一份總結(jié)吧!寫總結(jié)時,我們要注重語氣的中肯和客觀,避免過分主觀和情緒化的表達。范文中的總結(jié)方法和寫作技巧,可以為您提供一些建議和參考,便于您更好地完成一份優(yōu)秀的總結(jié)。
    維特根斯坦名言解讀篇一
    1.一個人懂得太多就會發(fā)現(xiàn),要不撒謊很難。
    2.我曾說過的這句話或許恰如其分:先前的文化將變成一堆廢墟,最后變成一堆灰燼,但精神將在灰燼的上空迂回盤旋。
    3.不要玩弄另一個人內(nèi)心深處的東西。
    4.天才并不比任何一個誠實的人有更多的光,但他有一個特殊的透鏡,可以將光線聚焦至燃點。
    5.如果生活變得難以忍受,我們會想到改變我們的環(huán)境。但是,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改變,即改變我們的態(tài)度,我們甚至幾乎沒有想到過。下決心去采取這樣一個步驟,這對我們來說是太難了。
    6.一個人可以不相信自己的感覺,但是不能不相信他自己的信念。
    7.對某人談他不理解的東西是徒勞的,哪怕你告訴他,他也照樣不能夠理解。
    8.今天,一個優(yōu)秀的建筑師和一個蹩腳的建筑師的區(qū)別在于,蹩腳的建筑師屈從于每一種誘惑,而優(yōu)秀的建筑師則予以抵制。
    10.哲學所能做的一切就是破除偶像。
    11.凡能夠說的,都能夠說清楚;凡不能談論的,就應該保持沉默。
    12.我呆在一個別人繼續(xù)向前的地方。
    13.人會把他自身全部的邪惡看作是蒙蔽。
    14.否定責任是讓人不去承擔責任。
    15.一個人懂得太多就會發(fā)現(xiàn),要不撒謊很難。
    16.我的心靈的襞里始終粘貼在一起,為了敞開內(nèi)心,我每一次都不得不將他們撕開。
    17.其實,一個男人的夢想幾乎是從來不會實現(xiàn)的。
    18.一個人能夠看見他擁有什么,但看不見他是什么。
    19.要是人們某些時候沒有做蠢事,那就不會做成聰明的事情。
    20.人類是人類靈魂最好的圖畫。
    21.言詞即行為。
    22.只有非常不幸的人才有權(quán)利憐憫別人。
    23.去信仰吧!這沒有害處。
    24.只有在天才不濟之處你才看見才能。
    25.假如你已經(jīng)擁有了一個人的`愛,那么再大的犧牲都是值得的,但若是想購買它的話,那么任何一點犧牲都是巨大了。
    26.假如藝術的作用是“喚起情感”,也許,領悟藝術的意識是包含在這些情感之中?
    27.任何宗教都不像數(shù)學那樣,因濫用形而上的表達而負有如此多的罪孽。
    28.世界是事實的總和,而非事物的總和。
    29.生活難以應付這個事實說明,你的生活方式不適合生活的模式,所以你必須改變你的生活方式。一旦你的生活方式適應生活的模式,疑難問題就隨之消失。
    30.撒謊對自己有利的時候,為什么要說實話?
    31.一個人與環(huán)境格格不入的時候,他的一切理智就失去了應有的正常,顯出各種病態(tài)。只有讓他回歸本性,才會有良好的結(jié)果,使一切顯出正常。
    32.懺悔必須成為你的新生活的一部分。
    33.人類生活的核心是思考。
    34.沒有什么事情比公正地對待事實更為困難了。
    35.漂亮的東西不會是美麗的。
    36.不可言說之事,必將無言以對。
    37.什么是哲學?就是給蒼蠅指出逃出捕蠅瓶的道路。
    38.每個悲劇的開章都可以寫道:“本來什么都不會發(fā)生,倘若不是……”
    39.強迫自己按既定的順序去思維,對我來說是一種折磨。
    40.哲學的對象是對思想的邏輯闡明。哲學不是一種理論而是一種活動。
    41.家長們要求他們的孩子像他們自己那樣成長(只不過更好一些)。
    42.思想家與制圖員十分相似,制圖員的目的在于描繪事物之間的各種相互聯(lián)系。
    43.事實的邏輯圖像是思想。
    44.你必須說出新的東西,但它肯定全是舊的。
    45.其實,一個男人的夢想幾乎是從來不會實現(xiàn)的。
    46.我相信,國家內(nèi)部惡劣的管理培養(yǎng)了家庭內(nèi)部惡劣的管理。一個老是準備罷工的工人,是不會培養(yǎng)他的孩子去尊重秩序的。
    47.一個命題的含義就是它被證實的方法。
    48.哲學問題可以比作保險柜上的鎖,拔某個詞或者數(shù)字可以打開它,這樣,只有當這個詞正好對上了時,才會輕而易舉地打開它,而且只要是對上了,連小孩子都能打開它。
    維特根斯坦名言解讀篇二
    1、今天,一個優(yōu)秀的建筑師和一個蹩腳的建筑師的區(qū)別在于,蹩腳的`建筑師屈從于每一種誘惑,而優(yōu)秀的建筑師則予以抵制。
    2、我呆在一個別人繼續(xù)向前的地方。
    3、一個命題的含義就是它被證實的方法。
    4、人類生活的核心是思考。
    5、一個人能夠看見他擁有什么,但看不見他是什么。
    6、漂亮的東西不會是美麗的。
    7、家長們要求他們的孩子像他們自己那樣成長(只不過更好一些)。
    8、其實,一個男人的夢想幾乎是從來不會實現(xiàn)的。
    9、強迫自己按既定的順序去思維,對我來說是一種折磨。
    10、不要玩弄另一個人內(nèi)心深處的東西。
    11、沒有什么事情比公正地對待事實更為困難了。
    12、只有在天才不濟之處你才看見才能。
    13、言詞即行為。
    14、凡能夠說的,都能夠說清楚;凡不能談論的,就應該保持沉默。
    15、人會把他自身全部的邪惡看作是蒙蔽。
    17、我相信,國家內(nèi)部惡劣的管理培養(yǎng)了家庭內(nèi)部惡劣的管理。一個老是準備罷工的工人,是不會培養(yǎng)他的孩子去尊重秩序的。
    18、你必須說出新的東西,但它肯定全是舊的。
    19、不可言說之事,必將無言以對。
    20、如果生活變得難以忍受,我們會想到改變我們的環(huán)境。但是,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改變,即改變我們的態(tài)度,我們甚至幾乎沒有想到過。下決心去采取這樣一個步驟,這對我們來說是太難了。
    21、哲學所能做的一切就是破除偶像。
    22、對某人談他不理解的東西是徒勞的,哪怕你告訴他,他也照樣不能夠理解。
    23、撒謊對自己有利的時候,為什么要說實話?
    24、我的心靈的襞里始終粘貼在一起,為了敞開內(nèi)心,我每一次都不得不將他們撕開。
    25、否定責任是讓人不去承擔責任。
    26、哲學的對象是對思想的邏輯闡明。哲學不是一種理論而是一種活動。
    27、事實的邏輯圖像是思想。
    28、天才并不比任何一個誠實的人有更多的光,但他有一個特殊的透鏡,可以將光線聚焦至燃點。
    29、生活難以應付這個事實說明,你的生活方式不適合生活的模式,所以你必須改變你的生活方式。一旦你的生活方式適應生活的模式,疑難問題就隨之消失。
    30、哲學問題可以比作保險柜上的鎖,拔某個詞或者數(shù)字可以打開它,這樣,只有當這個詞正好對上了時,才會輕而易舉地打開它,而且只要是對上了,連小孩子都能打開它。
    31、只有非常不幸的人才有權(quán)利憐憫別人。
    32、一個人與環(huán)境格格不入的時候,他的一切理智就失去了應有的正常,顯出各種病態(tài)。只有讓他回歸本性,才會有良好的結(jié)果,使一切顯出正常。
    33、每個悲劇的開章都可以寫道:“本來什么都不會發(fā)生,倘若不是……”
    34、要是人們某些時候沒有做蠢事,那就不會做成聰明的事情。
    35、一個人可以不相信自己的感覺,但是不能不相信他自己的信念。
    36、假如藝術的作用是“喚起情感”,也許,領悟藝術的意識是包含在這些情感之中?
    37、去信仰吧!這沒有害處。
    38、懺悔必須成為你的新生活的一部分。
    39、人類是人類靈魂最好的圖畫。
    40、世界是事實的總和,而非事物的總和。
    41、什么是哲學?就是給蒼蠅指出逃出捕蠅瓶的道路。
    42、任何宗教都不像數(shù)學那樣,因濫用形而上的表達而負有如此多的罪孽。
    43、一個人懂得太多就會發(fā)現(xiàn),要不撒謊很難。
    44、思想家與制圖員十分相似,制圖員的目的在于描繪事物之間的各種相互聯(lián)系。
    45、假如你已經(jīng)擁有了一個人的愛,那么再大的犧牲都是值得的,但若是想購買它的話,那么任何一點犧牲都是巨大了。
    46、我曾說過的這句話或許恰如其分:先前的文化將變成一堆廢墟,最后變成一堆灰燼,但精神將在灰燼的上空迂回盤旋。
    維特根斯坦名言解讀篇三
    1、今天,優(yōu)秀的建筑師和一個蹩腳的建筑師的區(qū)別在于,蹩腳的建筑師屈從于每一種誘惑,而優(yōu)秀的建筑師則予以抵制。
    2、我呆在一個別人繼續(xù)向前的地方。
    3、一個命題的含義就是它被證實的方法。
    4、人類生活的核心是思考。
    5、一個人能夠看見他擁有什么,但看不見他是什么。
    6、漂亮的東西不會是美麗的。
    7、家長們要求他們的孩子像他們那樣成長(只不過更好一些)。
    8、其實,一個男人的夢想幾乎是從來不會實現(xiàn)的。
    9、強迫自己按既定的順序去思維,對我來說是一種折磨。
    10、不要玩弄另一個人內(nèi)心深處的東西。
    11、沒有什么事情比公正地對待事實更為困難了。
    12、只有在天才不濟之處你才看見才能。
    13、言詞即行為。
    14、凡能夠說的,都能夠說清楚;凡不能談論的,就應該保持沉默。
    15、人會把他自身全部的邪惡看作是蒙蔽。
    17、我相信,國家內(nèi)部惡劣的管理培養(yǎng)了家庭內(nèi)部惡劣的管理。一個老是準備罷工的工人,是不會培養(yǎng)他的孩子去尊重秩序的。
    18、你必須說出新的東西,但它肯定全是舊的。
    19、不可言說之事,必將無言以對。
    20、如果生活變得難以忍受,我們會想到改變我們的環(huán)境。但是,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改變,即改變我們的態(tài)度,我們甚至幾乎沒有想到過。下決心去采取這樣一個步驟,這對我們來說是太難了。
    21、所能做的一切就是破除偶像。
    22、對某人談他不理解的東西是徒勞的,哪怕你告訴他,他也照樣不能夠理解。
    23、撒謊對自己有利的時候,為什么要說實話?
    24、我的心靈的`襞里始終粘貼在一起,為了敞開內(nèi)心,我每一次都不得不將他們撕開。
    25、否定責任是讓人不去承擔責任。
    26、哲學的對象是對思想的邏輯闡明。哲學不是一種理論而是一種活動。
    27、事實的邏輯圖像是思想。
    28、天才并不比任何一個誠實的人有更多的光,但他有一個特殊的透鏡,可以將光線聚焦至燃點。
    29、生活難以應付這個事實說明,你的生活方式不適合生活的模式,所以你必須改變你的生活方式。一旦你的生活方式適應生活的模式,疑難問題就隨之消失。
    30、哲學問題可以比作保險柜上的鎖,拔某個詞或者數(shù)字可以打開它,這樣,只有當這個詞正好對上了時,才會輕而易舉地打開它,而且只要是對上了,連小孩子都能打開它。
    31、只有非常不幸的人才有權(quán)利憐憫別人。
    32、一個人與環(huán)境格格不入的時候,他的一切理智就失去了應有的正常,顯出各種病態(tài)。只有讓他回歸本性,才會有良好的結(jié)果,使一切顯出正常。
    33、每個悲劇的開章都可以寫道:“本來什么都不會發(fā)生,倘若不是……”
    34、要是人們某些時候沒有做蠢事,那就不會做成聰明的事情。
    35、一個人可以不相信自己的感覺,但是不能不相信他自己的信念。
    36、假如藝術的作用是“喚起情感”,也許,領悟藝術的意識是包含在這些情感之中?
    37、去信仰吧!這沒有害處。
    38、懺悔必須成為你的新生活的一部分。
    39、人類是人類靈魂最好的圖畫。
    40、世界是事實的總和,而非事物的總和。
    41、什么是哲學?就是給蒼蠅指出逃出捕蠅瓶的道路。
    42、任何宗教都不像數(shù)學那樣,因濫用形而上的表達而負有如此多的罪孽。
    43、一個人懂得太多就會發(fā)現(xiàn),要不撒謊很難。
    44、思想家與制圖員十分相似,制圖員的目的在于描繪事物之間的各種相互聯(lián)系。
    45、假如你已經(jīng)擁有了一個人的愛,那么再大的犧牲都是值得的,但若是想購買它的話,那么任何一點犧牲都是巨大了。
    46、我曾說過的這句話或許恰如其分:先前的文化將變成一堆廢墟,最后變成一堆灰燼,但精神將在灰燼的上空迂回盤旋。
    維特根斯坦名言解讀篇四
    1、一個人懂得太多就會發(fā)現(xiàn),要不撒謊很難。
    2、我曾說過的這句話或許恰如其分:先前的文化將變成一堆廢墟,最后變成一堆灰燼,但精神將在灰燼的上空迂回盤旋。
    3、不要玩弄另一個人內(nèi)心深處的東西。
    4、天才并不比任何一個誠實的人有更多的光,但他有一個特殊的透鏡,可以將光線聚焦至燃點。
    5、如果生活變得難以忍受,我們會想到改變我們的環(huán)境。但是,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改變,即改變我們的態(tài)度,我們甚至幾乎沒有想到過。下決心去采取這樣一個步驟,這對我們來說是太難了。
    6、一個人可以不相信自己的感覺,但是不能不相信他自己的信念。
    7、對某人談他不理解的東西是徒勞的,哪怕你告訴他,他也照樣不能夠理解。
    8、今天,一個優(yōu)秀的建筑師和一個蹩腳的建筑師的區(qū)別在于,蹩腳的建筑師屈從于每一種誘惑,而優(yōu)秀的建筑師則予以抵制。
    10、哲學所能做的一切就是破除偶像。
    11、言詞即行為。
    12、只有非常不幸的人才有權(quán)利憐憫別人。
    

轉(zhuǎn)載自 WWW.XUeFEN.com.cN
    13、去信仰吧!這沒有害處。
    14、只有在天才不濟之處你才看見才能。
    15、假如你已經(jīng)擁有了一個人的愛,那么再大的犧牲都是值得的,但若是想購買它的話,那么任何一點犧牲都是巨大了。
    16、假如藝術的作用是“喚起情感”,也許,領悟藝術的意識是包含在這些情感之中?
    17、任何宗教都不像數(shù)學那樣,wen.白話文cn。
    18、世界是事實的總和,而非事物的總和。
    19、生活難以應付這個事實說明,你的生活方式不適合生活的模式,所以你必須改變你的生活方式。一旦你的生活方式適應生活的模式,疑難問題就隨之消失。
    20、撒謊對自己有利的時候,為什么要說實話?
    21、一個人與環(huán)境格格不入的時候,他的一切理智就失去了應有的正常,顯出各種病態(tài)。只有讓他回歸本性,才會有良好的結(jié)果,使一切顯出正常。
    22、懺悔必須成為你的新生活的一部分。
    23、人類生活的核心是思考。
    24、沒有什么事情比公正地對待事實更為困難了。
    25、漂亮的東西不會是美麗的。
    26、不可言說之事,必將無言以對。
    27、什么是哲學?就是給蒼蠅指出逃出捕蠅瓶的道路。
    28、每個悲劇的開章都可以寫道:“本來什么都不會發(fā)生,倘若不是……”
    29、強迫自己按既定的順序去思維,對我來說是一種折磨。
    30、哲學的對象是對思想的邏輯闡明。哲學不是一種理論而是一種活動。
    維特根斯坦名言解讀篇五
    但那天經(jīng)過那條提壩。
    斜陽又返照閃一下。
    遇上一朵落花。
    相遇就此擁著最愛歸家。
    生活別過份地童話化。
    故事假使短過這五月落霞。
    沒有需要驚詫。
    流水很清楚惜花這個責任。
    真的身份不過送運。
    這趟旅行若算開心。
    亦是無負這一生。
    水點蒸發(fā)變做白云。
    花瓣飄落下游生根。
    淡淡交會過各不留下印。
    流水在山谷下再次分岔。
    情感漸化做淡然優(yōu)雅。
    自覺心境已有如明鏡。
    為何為天降的稀客。
    泛過一點浪花。
    天下并非只是有這朵花。
    不用為故事下文牽掛。
    要是彼此都有些既定路程。
    學會灑脫好嗎。
    流水很清楚惜花這個責任。
    真的身份不過送運。
    這趟旅行若算開心。
    亦是無負這一生。
    水點蒸發(fā)變做白云。
    花瓣飄落下游生根。
    命運敲定了要這么發(fā)生。
    講分開可否不再。
    用憾事的口吻。
    習慣無常才會慶幸。
    講真天涯途上誰是客。
    散席時怎么分。
    流水很清楚惜花這個責任。
    真的身份不過送運。
    這趟旅行若算開心。
    亦是無負這一生。
    水點蒸發(fā)變做白云。
    花瓣飄落下游生根。
    淡淡交會過各不留下印。
    但是經(jīng)歷過最溫柔共震。
    歌曲鑒賞。
    陳奕迅說:“‘getalife’的意思是擁有你的生命,‘lifecontinues’則是生命的延續(xù),就像女兒的出現(xiàn)是自己的生命在延續(xù)一樣。我希望這張ep能將生命力帶給大家,把最好的音樂延續(xù)下去”。ep包含六首全新作品,均由swing組合一手包辦,而歌詞則是由陳奕迅的另一位好朋友黃偉文操刀。ep中的《最佳損友》是繼《夕陽無限好》之后,另一發(fā)人深省的作品;《大得太快》是陳奕迅為女兒所寫的歌;《落花流水》是一首利用落花流水這種非常詩意的景象,比喻兩個人相遇時間的長短并不重要,最重要是你懂不懂得去珍惜;《低調(diào)》講述做人低調(diào)總比高調(diào)過得自在;《暴殄天物》是想表達現(xiàn)今世人浪費地球物資的感慨作品;《人車志》內(nèi)容主要是描述每個人總有些時間想拋下所有東西,一個人靜靜地去想想身邊事,而開車兜風便是不錯的選擇。
    《落花流水》由著名詞人黃偉文作詞,“歌神”陳奕迅演唱。這是一首理性歌曲,這首歌曲與“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相反,闡述了流水并非無情,只是流水對于落花,只負責運送,落花能上岸生根,而流水若不往前流動,便只能化為白云。黃偉文借用兩者關系,告訴人們講分開可以不用憾事的口吻,習慣無常才會慶幸。
    歌詞解析。
    “流水像清得沒帶半顆沙,前身被擱在上游風化,但那天經(jīng)過那條堤壩,斜陽又返照閃一下,遇上一朵落花?!?BR>    故事平靜而突然的開始,落花的出現(xiàn)將已經(jīng)平靜的沒有一點牽絆,只等擱在上游風化的流水的現(xiàn)狀改變,飄然而下在平靜已久的水面激起一絲漣漪。
    “相遇就此擁著最愛歸家,生活別過份地童話化,故事假使短過這五月落霞,沒有需要驚詫?!?BR>    落花流水的相遇,相交,最后相擁而漂流,簡了的喻出兩個人從相識到相戀過程。但生活畢竟有現(xiàn)實的一面,盡管愛情猶如童話般美麗而吸引人,但最后總是逃脫不了相看兩厭,所以不必執(zhí)著于為何結(jié)束的短于五月的落霞。
    “流水很清楚惜花這個責任,真的身份不過送運,這趟旅行若算開心,亦是無負這一生”
    流水其實很清楚,與落花的這場相戀遲早要結(jié)束,自己只是負責將落花運送至適合它生長的土壤中。流水只能不斷的向前漂流,而落花需要的卻是能滋潤包圍自己的泥土,既然知道給不了落花需要的,那就安全的運送它到要到的地方吧,這樣也算沒有白付這一生。
    “水點蒸發(fā)變做白云,花瓣飄落下游生根,淡淡交會過各不留下印”
    水點蒸發(fā)變成了白云,而花瓣也飄落到下游生了根,彼此都在自己的不同軌道上漸行漸遠,分開了也未必就要耿耿于懷,其實那場淡淡的相遇并沒有在生命中留下半點來過的印記。分開或許只為了找尋到更合適自己的。
    “流水在山谷下再次分岔,情感漸化做淡然優(yōu)雅,自覺心境已有如明鏡,為何為天降的稀客,泛過一點浪花,天下并非只是有這朵花,不用為故事下文牽掛,要是彼此都有些既定路程,學會灑脫好嗎?”
    與落花的相交后,流水在山谷下再次分岔,滿以為情感已經(jīng)淡化為優(yōu)雅,心鏡也早有如明鏡,將愛情看透,卻為何為了這天降的稀客,泛起一點浪花?其實天下并非只有一朵落花,彼此的'相遇相戀或許僅僅是為了日后與真正適合自己的鋪墊,否則不是太過乏味了嗎?所以無須為故事的下文牽掛,路其實就在腳下。既然彼此都有些既定路程,不如學會灑脫面對。
    “流水很清楚惜花這個責任,真的身份不過送運,這趟旅行若算開心,亦是無負這一生,水點蒸發(fā)變做白云,花瓣飄落下游生根,命運敲定了要這么發(fā)生”
    ”護花使者“,已經(jīng)明白,有些事情無法改變,也只能接受。
    “講分開可否不再用憾事的口吻,習慣無常才會慶幸,講真天涯途上誰是客,散席時怎么分”
    “流水很清楚惜花這個責任,真的身份不過送運,這趟旅行若算開心,亦是無負這一生,水點蒸發(fā)變做白云,花瓣飄落下游生根,淡淡交會過各不留下印,但是經(jīng)歷過最溫柔共震”
    能夠伴送一程,早已經(jīng)心滿意足,只剩感謝,感謝一路的陪伴,感謝一同經(jīng)歷過最溫柔的共震。
    黃偉文通過《落花流水》道出愛情重要的并不是結(jié)果,而是能在過程中體味,共震,不計代價的為除自己外的人付出,其實流水的愿望只是將落花送運,而非自私的占有,這便是愛情的真諦了吧。
    黃偉文更通過這首詞說出了人生無常,其實獲得并非最好的結(jié)局,失去也許更該讓人們慶幸,因為失去讓你與機會找尋更好、更合適的。也勸解人們不需過分執(zhí)著,有時候得不到也是人生的另一種美好。無論如何,人生的每一種方式都有其獨特的滋味,其中苦樂也自然只有身處其中才能了然。
    以上只為個人見解,但清楚的是,黃偉文絕不是一個循規(guī)蹈矩的詞人。
    維特根斯坦名言解讀篇六
    (對人進行教育,不管他是哪一類。)。
    道不同,不相為謀?!鬃印墩撜Z》。
    (主張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既來之,則安之?!鬃印墩撜Z》。
    (不必擔憂財富不多,只須擔憂財富不平均,不必擔憂人口稀少,只須擔憂境內(nèi)不安寧?!葋砹?,要使他們安家樂業(yè)。)。
    (不該說話的時候卻搶著去說,這叫急躁;到該說話的時候卻閉口不說,這叫隱瞞;不看別人的臉色便隨便插嘴,這叫沒有眼色。)。
    (君子有三種事應該加以警戒:年輕的時候,血氣還沒有固定,力戒貪戀女色;到了壯年時期,血氣正旺盛,力戒逞強好斗;到了老年時期,血氣已經(jīng)衰弱,力戒貪得無厭。)。
    (生下來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經(jīng)過學習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學習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學習的,這是最下等的人。)。
    (君子有九種事情需要考慮到:看,要考慮是否清楚;聽,要考慮是否明確;臉色,要考慮是否溫和;容貌,要考慮是否恭敬;言語,要考慮是否忠實;做事,要考慮是否認真;疑惑,要考慮是否求教;憤怒,要考慮是否有后患;利益當前,要考慮是否該伸手。)。
    性相近也,習相遠也?!鬃印墩撜Z》。
    (人的性情本來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環(huán)境習俗的熏陶,便相距得遠了。)。
    維特根斯坦名言解讀篇七
    1. 只有在天才不濟之處你才看見才能。
    2. 想要思考是一回事,有思考的才能則是另一回事。
    3. 漂亮的東西不會是美麗的。
    4. 數(shù)學是各式各樣的證明技巧。
    5. 好心對待你不喜歡的人,不僅需要本性善良,而且需要非常機敏。
    6. 任何靠梯子才能達到的東西都不能引起我的興趣。
    7. 思維也有一段耕耘的時間和一段用來收獲的時間。
    8. 我不讓自己受到影響,這就很好!
    9. 當你的智慧超越時光數(shù)百年,時光總有一天會超越你的智慧。
    10. 我貼著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11. 否定責任是讓人不去承擔責任。
    12. 人會把他自身全部的邪惡看作是蒙蔽。
    13. 一個人懂得太多就會發(fā)現(xiàn),要不撒謊很難。
    14. 我的心靈的襞里始終粘貼在一起,為了敞開內(nèi)心,我每一次都不得不將他們撕開。
    15. 其實,一個男人的夢想幾乎是從來不會實現(xiàn)的。(名人名言 )
    16. 一個人能夠看見他擁有什么,但看不見他是什么。
    17. 要是人們某些時候沒有做蠢事,那就不會做成聰明的事情。人類是人類靈魂最好的圖畫。
    18. 言詞即行為。
    19. 只有非常不幸的人才有權(quán)利憐憫別人。
    20. 去信仰吧!這沒有害處。
    維特根斯坦名言解讀篇八
    (孔子說:“端木賜啊!你以為我是一個博學強記的人嗎?”子貢答道:“是的,不是這樣嗎?”孔子說:“不是的,我是用一個基本道理把它們貫穿起來的。”)。
    (可以同他交談卻沒有交談,這是錯過了人才。不可以同他交談卻要同他交談,這是白費口舌。聰明的人既不錯過人才,又不浪費語言。)。
    有殺身以成仁。——摘孔子《論語》。
    (能犧牲生命來成全仁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摘孔子《論語》。
    (一個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鋒利的工具。)。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摘孔子《論語》。
    (一個人若沒有長遠的考慮,便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摘孔子《論語》。
    (一個人能夠做到多責備自己而少責備別人,就不會招致別人的怨恨了。)。
    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鬃印墩撜Z》。
    (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處處要求別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鬃印墩撜Z》。
    (自己不愿干的,不要強加給別人。)。
    小不忍,則亂大謀?!鬃印墩撜Z》。
    (忍不住一時的小忿,就會毀壞整個大事。)。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摘孔子《論語》。
    (有了錯誤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錯誤了。)。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鬃印墩撜Z》。
    (我曾經(jīng)整天不吃飯,整夜不睡覺,去苦苦思索,結(jié)果沒有益處,還不如去學習。)。
    當仁,不讓于師。——摘孔子《論語》。
    (面對著實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師在前,也不要謙讓。)。
    維特根斯坦名言解讀篇九
    (對人進行。
    教育。
    不管他是哪一類。)。
    道不同,不相為謀?!鬃印墩撜Z》。
    (主張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既來之,則安之?!鬃印墩撜Z》。
    (不必擔憂財富不多,只須擔憂財富不平均,不必擔憂人口稀少,只須擔憂境內(nèi)不安寧?!葋砹?,要使他們安家樂業(yè)。)。
    (不該說話的時候卻搶著去說,這叫急躁;到該說話的時候卻閉口不說,這叫隱瞞;不看別人的臉色便隨便插嘴,這叫沒有眼色。)。
    (君子有三種事應該加以警戒:年輕的時候,血氣還沒有固定,力戒貪戀女色;到了壯年時期,血氣正旺盛,力戒逞強好斗;到了老年時期,血氣已經(jīng)衰弱,力戒貪得無厭。)。
    (生下來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經(jīng)過。
    學習。
    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學習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學習的,這是最下等的人。)。
    (君子有九種事情需要考慮到:看,要考慮是否清楚;聽,要考慮是否明確;臉色,要考慮是否溫和;容貌,要考慮是否恭敬;言語,要考慮是否忠實;做事,要考慮是否認真;疑惑,要考慮是否求教;憤怒,要考慮是否有后患;利益當前,要考慮是否該伸手。)。
    性相近也,習相遠也?!鬃印墩撜Z》。
    (人的性情本來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環(huán)境習俗的熏陶,便相距得遠了。)。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摘孔子《論語》。
    (君子能夠協(xié)調(diào)左右但并不盲從附和,小人則只會盲從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處。)。
    (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討得他的喜歡則很難。以不正當?shù)姆绞接懰矚g,他是不會喜歡的;但他在用人上,卻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難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歡心則很容易。如果以不正當?shù)氖侄斡懰矚g,他是會喜歡的;但當他用人時,則會求全責備。)。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鬃印墩撜Z》。
    (在私利面前能夠想到道義,遇到危難能夠挺身而出,雖然長期生活在貧困之中,也沒有忘記平生的諾言,這樣就可以說是一個十全十美的人了。)。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鬃印墩撜Z》。
    (君子以言論超過行動為恥辱。)。
    (有人說:“如果用恩德來回報別人對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說:“這樣的話,你將用什么來報答別人對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對待怨仇,以恩德報答恩德?!?。
    (孔子說:“端木賜啊!你以為我是一個博學強記的人嗎?”子貢答道:“是的,不是這樣嗎?”孔子說:“不是的,我是用一個基本道理把它們貫穿起來的?!?。
    (可以同他交談卻沒有交談,這是錯過了人才。不可以同他交談卻要同他交談,這是白費口舌。聰明的人既不錯過人才,又不浪費語言。)。
    曰:“非也,予一以貫之?!薄鬃印墩撜Z》。
    (孔子說:“端木賜啊!你以為我是一個博學強記的人嗎?”子貢答道:“是的,不是這樣嗎?”孔子說:“不是的,我是用一個基本道理把它們貫穿起來的?!?。
    (可以同他交談卻沒有交談,這是錯過了人才。不可以同他交談卻要同他交談,這是白費口舌。聰明的人既不錯過人才,又不浪費語言。)。
    有殺身以成仁?!鬃印墩撜Z》。
    (能犧牲。
    生命。
    來成全仁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鬃印墩撜Z》。
    (一個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鋒利的工具。)。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鬃印墩撜Z》。
    (一個人若沒有長遠的考慮,便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鬃印墩撜Z》。
    (一個人能夠做到多責備自己而少責備別人,就不會招致別人的怨恨了。)。
    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鬃印墩撜Z》。
    (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處處要求別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鬃印墩撜Z》。
    (自己不愿干的,不要強加給別人。)。
    小不忍,則亂大謀?!鬃印墩撜Z》。
    (忍不住一時的小忿,就會毀壞整個大事。)。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鬃印墩撜Z》。
    (有了錯誤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錯誤了。)。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摘孔子《論語》。
    (我曾經(jīng)整天不吃飯,整夜不睡覺,去苦苦思索,結(jié)果沒有益處,還不如去學習。)。
    當仁,不讓于師?!鬃印墩撜Z》。
    (面對著實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師在前,也不要謙讓。)。
    維特根斯坦名言解讀篇十
    柏拉圖是第一個思考政治問題的哲學家。如果我們贊同斯特勞斯,那么可以姑且認為他是西方歷史上第一個政治哲學家。柏拉圖有兩個老師:蘇格拉底和畢達哥拉斯,而柏拉圖筆下的蘇格拉底用最完美的方式詮釋了畢達哥拉斯賦予“哲學”這個詞的含義,那就是“愛智慧”。蘇格拉底聲稱自己沒有智慧,但是熱愛智慧,以此和那些自認為有智慧的“智者”的修辭學傳統(tǒng)保持距離。智慧就是邏各斯,而邏各斯的意涵是“說出真理”。但是越是走到高處的哲學家,越是發(fā)現(xiàn)最高的真理是說不出來的。對話錄中的蘇格拉底用畢生的時間與人對話,但是一到最關鍵的段落,蘇格拉底就開始說胡話了,或者至少開始講神話和笑話了,這給研究者們留下了無窮無盡的謎團。斯特勞斯以“雙重真理”來解釋這一點,以便說明柏拉圖是微言大義的政治哲學家,而我覺得這恰恰錯失了哲學之為哲學的本質(zhì),那就是試圖說出一種其實根本無法被說出來的真理:柏拉圖認為真理只能被“觀看”,但是看到真理的人,其實沒有辦法通過語言來交流真理,除非他人也“看到了”。
    不過,蘇格拉底畢竟可以通過語言來引導他人,逐步把他人帶上通往真理之像的道路,這種哲學教育被稱為“靈魂助產(chǎn)術”。柏拉圖對于智者的根本批判,其實并不在于政治立場(就雅典而言,民主或者寡頭),而在于智者并沒有看到他們自認為擁有、并宣稱可以被講授(還要收學費)的真理。在這個意義上,智者的教育無法培養(yǎng)“好人”,只能培養(yǎng)“好公民”,服務于演說程序的修辭學,和作為城邦立法的根據(jù)的詩歌一樣,只是政治內(nèi)部的調(diào)節(jié)和運轉(zhuǎn),無法與政治保持足夠的張力,而只有哲學家才是任何馬匹都不能缺少的牛虻,因為只有哲學家才能對政治施加真正的壓力。
    不應該忽略,維特根斯坦讀過的哲學書不多,但是對《懺悔錄》卻讀到了部分段落可以背誦的程度(我猜他能背的是第9卷)。《邏輯哲學論》的第一句話和最后一句話都帶著強烈的奧古斯丁色彩。我相信羅素讀不懂的正是這兩句,中間部分他理解起來應該沒有困難?!笆挛铩焙汀笆聦崱眳^(qū)別何在?“存在者”和“去存在”的區(qū)別意味著什么?維特根斯坦的分析哲學進路和海德格爾的存在哲學進路看似差別很大,但是就《邏輯哲學論》和《存在與時間》都深受奧古斯丁《懺悔錄》一書的影響而言,其內(nèi)在精神其實非常一致。就“沉默”而言,維特根斯坦告誡我們必須保持的沉默和柏拉圖筆下的蘇格拉底說不出來的真理,以及奧古斯丁在《懺悔錄》第9卷對于沉默的討論之間,存在著重大的思想史連續(xù)性,而且這一連續(xù)性涉及哲學“說出沉默之真理”的本質(zhì)。這一本質(zhì)在古典語境中表現(xiàn)為哲學和城邦政治的張力,但經(jīng)過基督教的轉(zhuǎn)化,它在現(xiàn)代的語境中則是哲學和科學的張力。我不喜歡分析哲學的最終原因,在于維特根斯坦之后的“分析哲學從事者”并沒有生活在可說和不可說的邊界上,從而根本不是愛智慧的哲學家,反而更像愛推理的修辭家。
    維特根斯坦名言解讀篇十一
    1、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離騷》)。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出自于屈原的名作《離騷》,意思是說:在追尋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還很漫長,但我將百折不撓,不遺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漫漫:長。
    修:長。
    兮:語氣詞,相當與啊。
    將:將要,還要。
    求索:尋找。
    這句話表達了這樣一種思想感情:雖然現(xiàn)實很黑暗、很殘酷,追求真理的道路很曲折、很遙遠,但是,我(即屈原)也會不惜一切去尋求真理,表現(xiàn)出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的執(zhí)著、不屈、矢志不渝的無畏精神和堅定信念。
    2、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離騷》)。
    意識是說:光陰似箭,我惟恐抓不住這飛逝的時光,讓歲月來塑造我美好的心靈。
    汨指汨水。
    汨汨而過指時間流逝。
    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離騷》)。
    這句話可翻譯為:我長嘆一聲啊,止不住那眼淚流了下來,我是在哀嘆那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艱難!
    顯然,我們可從這里發(fā)現(xiàn),雖然屈原是楚國貴族,是個士大夫,可他在流放期間對勞動人民的深入接觸,他深深的感于人民的痛苦處境,所以,在他的詩歌里常有憂國憂民的詩句。這句話就表現(xiàn)了他對人民的深切同情。
    4、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離騷》)。
    意識是說:太陽與月亮互相交迭,未嘗稍停,新春與金秋相互交替,永無止境。
    5、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離騷》)。
    意識是說:想到樹上黃葉紛紛飄零,我害怕美人啊,您頭上也添上絲絲霜鬢!
    6、指九天以為正兮,夫惟靈修之故也。(《離騷》)。
    意思是:我指著蒼天起誓、讓天作證啊。我的忠誠只是為了君王的緣故。
    靈修指:神明、有遠見的人,喻楚懷王。
    7、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九歌·湘夫人》)。
    裊裊:形容微風吹拂。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動。
    木葉:枯黃的樹葉。
    8、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九歌·大司命》)。
    意思是:沒有比別離更悲傷的事情了,也沒有比新相識更高興的`事情了。
    9、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難兮獨后來。(《九歌·山鬼》)。
    意識是說:我在竹林深處一直見不到天,因為道路比較艱險所以我一個人遲到了。
    幽篁就是竹林。
    10、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九歌·禮魂》)。
    意思是:雖然春秋代序,年復一年,但祭祀之禮不廢,禮樂終古而相傳。
    此篇是通用于前面十篇祭祀各神之后的送神曲,由于所送的神中有天地神也有人鬼,所以不稱禮神而稱禮魂。
    11、何靈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與吾心同!(《九章·抽思》)。
    表面意思是在說自己是一個正直的人,別人的心和自己的不一樣。深層意應如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在表示自己孤獨卻執(zhí)著的信念。
    12、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與列星。(《九章·抽思》)。
    翻譯:我不管是彎路還是捷徑,只顧南行戴著日月與星星。
    13、余將董道而不豫兮,固將重昏而終身?!毒耪隆ど娼?。
    意識是說:我將依著正道而不猶豫,哪怕困于黑暗終身不見光明。
    14、茍余心之端直兮,雖僻遠其何傷?《九章·涉江》。
    意識是說:只要我的心正直啊,就是被放逐到偏僻遙遠的地方,又有什么妨害?
    15、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漁父》)。
    意識是說:世界上的人都是污濁的,惟獨我干凈、清白;眾人都已醉倒,唯獨我一人清醒。
    16、目極千里兮,傷心悲。(《招魂》)。
    這句話是屈原《招魂》里的詩句,表現(xiàn)的是詩人遠離故國,擔憂國家的悲傷情感,直接翻譯就是:(我的)眼睛看著千里之外(的故土),心里傷心極了。
    維特根斯坦名言解讀篇十二
    1、被克服的困難就是勝利的契機。
    2、戰(zhàn)勝困難格言只要脊梁不彎,就沒有扛不起的山。
    3、最困難的時候,也就是離成功不遠的時候。
    4、想象困難做出的反應,不是逃避或繞開它們,而是面對它們,同它們打交道,以一種進取的和明智的方式同它們奮斗。
    5、每人心中都應有兩盞燈光,一盞是希望的燈光;一盞是勇氣的燈光。有了這兩盞燈光,我們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風濤的險惡了。
    6、腳步怎樣才能不斷前時?把腳印留在身后。
    7、讓生活的句號圈住的人,是無法前時半步的。
    8、少一點預設的期待,那份對人的關懷會更自在。
    9、榕樹因為扎根于深厚的土壤,生命的綠蔭才會越長越茂盛。稗子享受著禾苗一樣的待遇,結(jié)出的卻不是谷穗。
    10、進取乾用汗水譜烈軍屬著奮斗和希望之歌。
    11、患難可以試驗一個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可以顯出非常的氣節(jié)。
    12、每一件事都要用多方面的角度來看它。
    13、機會只對進取有為的人開放,庸人永遠無法光顧。
    14、困苦能孕育靈魂和精神的力量。
    15、驕傲,是斷了引線的風箏,稍縱即逝;自卑,是剪了雙翼的飛鳥,難上青天。這兩者都是成才的大忌。
    16、如果圓規(guī)的兩只腳都動,永遠也畫不出一個圓。
    17、有困難是壞事也是好事,困難會逼著人想辦法,困難環(huán)境能鍛煉出人才來。
    18、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19、困難與折磨對于人來說,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錘,打掉的應是脆弱的鐵屑,鍛成的將是鋒利的鋼刀。
    20、抱最大的希望,為最大的努力,做最壞的打算。
    21、苦難對于天才是一塊墊腳石。
    22、生命力的意義在于拼搏,因為世界本身就是一個競技場。
    23、所有的失敗,與失去自己的失敗比起來,更是微不足道。
    24、所有的勝利,與征服自己的勝利比起來,都是微不足道。
    26、山路不象坦途那樣匍匐在人們足下。
    27、行之非艱,而知之惟艱。
    28、海浪的品格,就是無數(shù)次被礁石擊碎又無數(shù)閃地撲向礁石。
    29、霧氣彌漫的清晨,并不意味著是一個陰霾的白天。累累的創(chuàng)傷,就是生命給你的最好的東西,因為在每個創(chuàng)傷上在都標示著前進的一步。
    30、上天給人一份困難時,同時也給人一份智慧。
    維特根斯坦名言解讀篇十三
    2.競爭頗似打網(wǎng)球,與球藝勝過你的對手比賽,可以提高你的水平。(戲從對手來。)。
    3.只有不斷找尋機會的人才會及時把握機會。
    4.你可以選擇這樣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決心;創(chuàng)意樂意。
    5.無論才能知識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熱情,則無異紙上畫餅充饑,無補于事。
    6.如同磁鐵吸引四周的鐵粉,熱情也能吸引周圍的人,改變周圍的情況。
    7.網(wǎng)絡事業(yè)創(chuàng)造了富裕,又延續(xù)了平等。
    8.好的想法是十分錢一打,真正無價的是能夠?qū)崿F(xiàn)這些想法的人。
    9.人格的完善是本,財富的確立是末。
    10.高峰只對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來說才有真正意義。
    11.貧窮是不需要計劃的,致富才需要一個周密的計劃——并去實踐它。
    12.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他人。
    13.沒有一種不通過蔑視忍受和奮斗就可以征服的命運。
    14.苦想沒盼頭,苦干有奔頭。
    15.當一個小小的心念變成成為行為時,便能成了習慣;從而形成性格,而性格就決定你一生的成敗。
    16.窮不一定思變,應該是思富思變。
    17.自己打敗自己的遠遠多于比別人打敗的。
    18.如果我們做與不做都會有人笑,如果做不好與做得好還會有人笑,那么我們索性就做得更好,來給人笑吧!這個世界并不是掌握在那些嘲笑者的手中,而恰恰掌握在能夠經(jīng)受得住嘲笑與批評忍不斷往前走的人手中。
    19.成功需要成本,時間也是一種成本,對時間的珍惜就是對成本的節(jié)約。
    20.行動是治愈恐懼的良藥,而猶豫拖延將不斷滋養(yǎng)恐懼。
    維特根斯坦名言解讀篇十四
    維特根斯坦的哲學可以劃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兩個時期的維特根斯坦從不同的角度切入語言這一他始終關注的主題。前期維特根斯坦以《邏輯哲學論》(1921)為標志,主要目的是為世界劃界,區(qū)分世界內(nèi)和世界外,區(qū)分可說和不可說。后期維特根斯坦以《哲學研究》(1953)為標志,主要進行語法研究,即通過澄清語言的用法去解決哲學問題。
    《邏輯哲學論》的主旨是劃界,“本書將為思維劃定一個界限,或者不如說不是為思維,而是為思想的表達劃定一個界限”,這個界限同時也是語言、邏輯和世界的界限?!盀榭伤嫉臇|西劃界限,從而也為不可思的東西劃界限”??伤嫉摹⒛軌蜓哉f的、有含義的在界限的這邊,例如世界、思想、語言、邏輯、科學;不可思的、不能言說(但能顯示)的、無含義的在界限的另一邊,例如邏輯形式、形而上學主體、倫理學、美學、“神秘的事情”。
    02可說的――語言圖像論。
    “我的語言的界限意味著我的世界的界限”,世界范圍之內(nèi)的事情都是可說的,因為語言是世界的邏輯圖像――這就是維特根斯坦著名的“語言圖像論”。語言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的圖像,是因為二者有著同樣的、一一對應的“邏輯結(jié)構(gòu)”。
    語言的邏輯結(jié)構(gòu)是:語言由命題組成;命題由基本命題組成;基本命題由名稱組成。維特根斯坦指出,“命題是基本命題的真值函項,基本命題是自身的真值函項”,而“名稱不可用定義來作任何進一步的分析:名稱是一種初始記號?!爆F(xiàn)實世界的邏輯結(jié)構(gòu)是:世界由事實(facts)組成;事實由基本事實組成;基本事實由對象(邏輯上不可再分的“絕對地簡單的”東西)組成。邏輯空間或可能世界的邏輯結(jié)構(gòu)是:(可能)世界由事態(tài)(stateofaffairs)組成;事態(tài)由基本事態(tài)組成;基本事態(tài)由對象組成。其中,事實是已發(fā)生的事情或?qū)嶋H情況;事態(tài)則是潛在的、可能的事實,一切在邏輯上有意義的語句所表達的都是事態(tài)。用維特根斯坦的話說,“一個事態(tài)的存在和不存在叫做事實”,如果事態(tài)變成存在的,它就到了現(xiàn)實世界,并因而成了事實,或者說,正的事實;如果事態(tài)變成不存在,它實際上也到了現(xiàn)實世界,并因而成了事實,或者說,負的事實?!拔覀円卜Q事態(tài)的存在為正的事實,事態(tài)的非存在為負的事實”,這就是事態(tài)和事實的關系??偠灾Z言的邏輯關系和世界的邏輯關系在本質(zhì)上是同一的。
    “事態(tài)的存在和非存在就是實在”。命題可以刻畫實在,是實在的圖像,“命題表述事態(tài)的存在或不存在”?!叭粢粋€基本命題為真,事態(tài)就存在;若一個基本命題為假,事態(tài)就不存在”。(復合)命題是(復合)事態(tài)或事實的圖像,基本命題是基本事態(tài)或事實的圖像。而名稱對應于對象,名稱的意義即其對象,名稱沒有描述的功能,因而不是對象的圖像。世界不是對象或物的總和,因為對象沒有自己的獨立存在,只有在事態(tài)或事實中才能存在。語言是命題的總和,但不是名稱的總和,因為名稱只有在命題中才能存在,“只有命題才有意義;只有在命題的聯(lián)系關系中名稱才有指謂”。命題的總和等于事態(tài)的總和、大于事實的總和?!叭袅信e出所有為真的基本命題,就完全地描述了世界。世界通過列舉所有的基本命題加上列舉其中哪些為真哪些為假而被完全地描述”。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命題都是世界的圖像,邏輯和數(shù)學命題或是重言式或是矛盾式,因而對于世界的存在或不存在什么也沒有說,即無論世界呈現(xiàn)出何種面貌,它們永遠為真或為假?!懊}顯示它們所說的東西,重言式和矛盾式則顯示它們什么也沒有說”,“重言式和矛盾式是缺少意義的”,“重言式和矛盾式不是實在的圖像。它們不表述任何可能情況。因為前者容許每一種可能情況,后者則排除任何一種可能情況”。
    命題作為事實的圖像而描述事實,“語言圖像論”說明了什么是可說的,而“凡是不可說的東西,必須對之沉默”。
    03不可說。
    對于不可說的必須保持沉默,但維特根斯坦自己卻并沒有遵守自己給出的規(guī)則,而是列出了一系列不可說的東西。
    首先是命題的意義和邏輯形式?!懊}的意義是它與事態(tài)的存在和不存在的可能性符合和不符合”,一個命題的真值可以通過考察它所描述的事實是否存在而確定,一個有真值的命題必定是有意義的,而且我們理解它的意義。但是要問這個命題的意義是什么,這個問題卻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命題的意義是不可說的,“命題顯示自己的意義”,而“能顯示出來的東西,不能說出來”。邏輯形式也是不可說的?!懊}能表現(xiàn)全部實在,但是不能表現(xiàn)其為能表現(xiàn)實在而必須與實在共有的東西――邏輯形式”,“命題不能表現(xiàn)邏輯形式:邏輯形式反映于命題中。語言不能表現(xiàn)那反映在語言中的東西。我們不能用語言表達那自身表達于語言中的東西”,而“為能表現(xiàn)邏輯形式,我們必須能使自己連同命題都處于邏輯之外,亦即處于世界之外”。
    存在著一個作為世界界限的形而上學主體,這個主體也是神秘的和不可說的。形而上學主體不是物理的主體――人的肉體,也不是心理的主體――人的心靈,此二者都在事實世界之中,都可以用語言描述。形而上學的主體是思想著的、描述著的主體,思想者思考然而卻不能思考自己,描述者描述然而卻不能描述自身,因為思想和描述不能站在思想者和描述者之外。維特根斯坦把形而上學主體與世界的關系比作眼睛與視野的關系,眼睛是視野的先決條件,即視野必定是眼睛的視野,然而眼睛本身卻不能出現(xiàn)在視野之中。眼睛是視野的界限而決定著視野,同樣,“主體不屬于世界,然而它是世界的一個界限”。
    把世界作為有限整體而企圖有所說時,所說的也是不可說的而且是沒有意義的?!瓣P于世界是有限整體的感覺,是神秘的感覺”,這種感覺是不可說的,否則必然也會遇到要求把自己置身于世界之外的矛盾。例如:斷言世界上一定會發(fā)生什么或者一定不會發(fā)生什么,就是試圖在時間上置身于世界之外;斷言世界上有某種固定不變的實體和結(jié)構(gòu),就是試圖在空間上置身與世界之外;斷言世界上發(fā)生的事情之間存在著某種確定不變的規(guī)律,就是試圖在存在上置身于世界之外。總之,一切表現(xiàn)為必然性形式的命題,如果包含著對世界上事情的某種看法,就都屬于這種把世界看成為一個有限整體的企圖。在維特根斯坦看來,“一切發(fā)生的和既存的東西都是偶然的。使它們成為非偶然的那種東西,不可能在世界之中”。
    另外,倫理學和美學也是不可說的。倫理學是關涉世界和人生終極意義與絕對價值的,必定在世界之外?!皞惱韺W不討論世界。倫理學像邏輯一樣,必然是世界的條件”,“只有通過主體才出現(xiàn)善惡。主體并不屬于世界,而是世界的一個界限”。不可能有任何倫理的命題,命題不可能表達高渺玄遠的東西?!拔宜枋龅囊磺卸即嬖谟谑澜缰?。在完整的世界描述中從不會有倫理學命題,即使我描述的是一個殺人犯。倫理學的命題不是事態(tài)”。美學也是不可說的。在廣義上,“倫理和美學是一個東西”,“美正是使人幸福的東西”,“藝術品是在永恒的觀點下看到的對象;善的生活是在永恒的觀點下看到的世界。這就是藝術和倫理學的聯(lián)系”,而“倫理判斷和審美判斷不是命題,因為它們不能被證實”。
    “我的語言的界限意味著我的世界的界限”,而哲學的任務就是劃出這個界限,防止人們因為越界而犯錯誤:“我們對于什么是可說的陷入一團混亂,我們正在清理這個混亂。這個清理活動就是哲學”。
    04超越。
    羅素在《邏輯哲學論》引言中寫道:“對不可言說,維特根斯坦畢竟設法說了許多呀!”但正如維特根斯坦在最后說的:“我的論題可作如下闡釋:任何理解我的人,當他已通過這些論題,并一步一步地超越這些論題時,最終會意識到它們是無意義的。(可以說,在登上高處之后他必須把梯子扔掉,)他必須超越這些命題,然后他就會正確看待世界?!?BR>    而在后期維特根斯坦那里,在《哲學研究》中,維特根斯坦更是完成了對自己前期思想的一次超越。圍繞著語言問題,《邏輯哲學論》力圖解決言說的自明性問題,而《哲學研究》則力圖解決顯示的自明性問題?!斑壿嬓问健睕Q定我們能夠說什么,“生活形式”決定我們能夠顯示什么。從言說到顯示,從邏輯形式到生活形式,維特根斯坦實現(xiàn)了一次從“語言圖像”到“語言游戲”的超越。
    參考文獻:
    [1]維特根斯坦,《邏輯哲學論》,賀紹甲譯,商務印書館,12月第1版.
    [3]張志林,維特根斯坦《邏輯哲學論》分析,哲學研究,1994年第2期.
    維特根斯坦名言解讀篇十五
    1.投資知識是明智的,投資網(wǎng)絡中的知識就更加明智。
    2.偉人所達到并保持著的高處,并不是一飛就到的,而是他們在同伴們都睡著的時候,一步步艱辛地向上攀爬的。
    3.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時間最不費力。
    4.堅韌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門上敲得夠久夠大聲,終會把人喚醒的。
    5.夫婦一條心,泥土變黃金。
    6.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7.沒有口水與汗水,就沒有成功的淚水。
    8.一個有信念者所開發(fā)出的力量,大于九十九個只有興趣者。
    9.忍耐力較諸腦力,尤勝一籌。
    10.環(huán)境不會改變,解決之道在于改變自己。
    11.兩粒種子,一片森林。
    12.每一發(fā)奮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賞賜。
    13.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為良友,以經(jīng)驗為參謀,以小心為兄弟,以希望為哨兵。大多數(shù)人想要改造這個世界,但卻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14.未曾失敗的人恐怕也未曾成功過。
    15.人生偉業(yè)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16.挫折其實就是邁向成功所應繳的學費。
    17.任何的限制,都是從自己的內(nèi)心開始的。
    18.忘掉失敗,不過要牢記失敗中的教訓。
    19.不是境況造就人,而是人造就境況。
    20.含淚播種的人一定能含笑收獲。
    維特根斯坦名言解讀篇十六
    端午節(jié),為每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有關端午節(jié)屈原的。
    名言。
    名句,歡迎大家一起來借鑒一下!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出自于屈原的名作《離騷》,意思是說:在追尋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還很漫長,但我將百折不撓,不遺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漫漫:長。
    修:長。
    兮:語氣詞,相當與“啊”。
    將:將要,還要。
    求索:尋找。
    這句話表達了這樣一種思想感情:雖然現(xiàn)實很黑暗、很殘酷,追求真理的道路很曲折、很遙遠,但是,“我”(即屈原)也會不惜一切去尋求真理,表現(xiàn)出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的執(zhí)著、不屈、矢志不渝的無畏精神和堅定信念。
    意識是說:光陰似箭,我惟恐抓不住這飛逝的時光,讓歲月來塑造我美好的心靈。
    “汨”指汨水。
    “汨汨而過”指時間流逝。
    這句話可翻譯為:“我長嘆一聲啊,止不住那眼淚流了下來,我是在哀嘆那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艱難!”
    顯然,我們可從這里發(fā)現(xiàn),雖然屈原是楚國貴族,是個士大夫,可他在流放期間對勞動人民的深入接觸,他深深的感于人民的痛苦處境,所以,在他的詩歌里常有憂國憂民的詩句。這句話就表現(xiàn)了他對人民的深切同情。
    意識是說:太陽與月亮互相交迭,未嘗稍停,新春與金秋相互交替,永無止境。
    意識是說:想到樹上黃葉紛紛飄零,我害怕美人啊,您頭上也添上絲絲霜鬢!
    意思是:我指著蒼天起誓、讓天作證啊。我的忠誠只是為了君王的緣故。
    “靈修”指:神明、有遠見的人,喻楚懷王。
    裊裊:形容微風吹拂。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動。
    木葉:枯黃的樹葉。
    意思是:沒有比別離更悲傷的事情了,也沒有比新相識更高興的事情了。
    意思是說:我在竹林深處一直見不到天,因為道路比較艱險所以我一個人遲到了。
    “幽篁”就是竹林。
    意思是:雖然春秋代序,年復一年,但祭祀之禮不廢,禮樂終古而相傳。
    此篇是通用于前面十篇祭祀各神之后的送神曲,由于所送的神中有天地神也有人鬼,所以不稱禮神而稱禮魂。
    表面意思是在說自己是一個正直的人,別人的心和自己的不一樣。深層意應如“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在表示自己孤獨卻執(zhí)著的信念。
    翻譯:我不管是彎路還是捷徑,只顧南行戴著日月與星星。
    意識是說:我將依著正道而不猶豫,哪怕困于黑暗終身不見光明。
    意識是說:只要我的心正直啊,就是被放逐到偏僻遙遠的地方,又有什么妨害?
    意識是說:世界上的人都是污濁的,惟獨我干凈、清白;眾人都已醉倒,唯獨我一人清醒。
    這句話是屈原《招魂》里的詩句,表現(xiàn)的是詩人遠離故國,擔憂國家的悲傷情感,直接翻譯就是:(我的)眼睛看著千里之外(的故土),心里傷心極了。
    維特根斯坦名言解讀篇十七
    1、提出觀點:闡述題目所蘊含的哲理,確定中心論點。
    2、論證觀點:通過事實論證及理論論證,事實論證可以舉例進行說明,包括結(jié)合當今現(xiàn)狀,古今中外人物的事例,電影書中的例子等等;理論論證可以通過名言警句,也可以論證必要性、重要性、啟示意義等等。
    3、落實觀點:聯(lián)系實際,包括聯(lián)系國家,社會,企業(yè),個人等進一步落實中心論點。
    二、經(jīng)典例題。
    孔子曰:“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已”,談談你的看法?
    三、專家解析。
    本題屬于綜合分析哲理類題型,對于孔子這句話,大家首先要理解準確,這是答好題目的基礎,可以從中得出中心論點。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道德修養(yǎng)淺薄卻占據(jù)高位,智慧有限卻要自作聰明地謀劃大事,能力有限卻要不自量力地承擔重任,這樣的人沒有幾個是不遭受禍害的。”所以答題時我們更多要從勝任力談。考生可以從干部選拔任用“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來談,也可以從“自身要有準確認識、不能自視過高”來談,還可以從如何提高勝任力來談。
    那么答題中我們可以從三個部分來答:
    1、直接解釋孔子這句話的涵義,點明中心論點。
    2、結(jié)合公務員工作,論述選人用人和自身能力建設上的啟示意義。
    3、聯(lián)系自身來談提高勝任力的關鍵。
    四、參考答案。
    孔子說:“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這句話的含義是:“道德修養(yǎng)淺薄卻占據(jù)高位,智慧有限卻要自作聰明地謀劃大事,能力有限卻要不自量力地承擔重任,這樣的人沒有幾個是不遭受禍害的?!笨鬃舆@句話,給我以下啟示:
    一、我們選拔任用黨員干部必須知人善任,德才兼?zhèn)洌哑返赂呱?、有能力的人放在重要的工作崗位?!暗虏环Q,其禍必酷;能不稱,其殃必大”?!皠倨淙巍笔沁x拔用人的基本。堅持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的干部選拔到各級領導崗位上來。
    二、個人在工作中,一定要對自己有清醒的認知,不能自視過高,盲目承擔自己力量所不能及或自己不擅長的工作重任,這樣,不僅會影響工作本身的效率質(zhì)量,還會危及百姓的利益,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和后果。選擇能勝任的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三、提高勝任力,關鍵在于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向書本學習,向群眾領導同事請教,不斷提高各項工作技能,掌握各項工作方法技巧,這樣,才能勝任工作,高效圓滿完成工作。
    在以后工作中,我也會以“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自勉,嚴格要求自己,做好工作。
    希望廣大考生能夠在學習綜合分析一般思路的基礎上,掌握哲理類題目高分策略,靈活應用,觀點突出,論證充分,最后聯(lián)系實際升華中心論點,贏得考官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