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原文及翻譯 宋史龐籍傳的原文及譯文解析(實用8篇)

字號: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宋史原文及翻譯篇一
    蘇頌,字子容。第進士,知江寧縣。遷集賢校理,編定書籍。頌在館下九年,奉祖母及母,養(yǎng)姑姊妹與外族數(shù)十人,甘旨融怡,昏嫁以時。妻子衣食常不給,而處之晏如。擢知制誥。大臣薦秀州判官李定,召見,擢太子中允,除監(jiān)察御史里行。宋敏求知制誥,封還詞頭。復下,頌當制,頌奏:“雖朝廷急于用才,度越常格,然隳紊法制,所益者小,所損者大,未敢具草。”次至李大臨,亦封還。神宗曰:“臺官有闕,不拘官職高下?!表炁c大臨執(zhí)奏不已,于是并落知制誥,歸工部郎中班。知婺州。方溯桐廬,江水暴迅,舟橫欲覆,母在舟中幾溺矣,頌哀號赴水救之,舟忽自正。母甫及岸,舟乃覆,人以為純孝所感。徙亳州,有豪婦罪當杖而病,每旬檢之,未愈。譙簿鄧元孚謂頌子曰:“尊公高明以政稱,豈可為一婦所紿。但諭醫(yī)如法檢,自不誣矣?!表炘唬骸叭f事付公議,何容心焉。”既而婦死,元孚慚。吳越饑,選知杭州。一日,出遇百余人,哀訴曰:“某以轉(zhuǎn)運司責逋市易緡錢,夜囚晝系,雖死無以償?!表炘唬骸拔後屓辏谷隊I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償官,期以歲月而足,可乎?”皆謝不敢負,果如期而足。拜刑部尚書,遷吏部兼侍讀。請別制渾儀,因命頌提舉。頌既邃于律歷,以吏部令史韓公廉曉算術(shù),有巧思,奏用之。授以古法,為臺三層,上設(shè)渾儀,中設(shè)渾象,下設(shè)司辰,貫以一機,激水轉(zhuǎn)輪,不假人力。時至刻臨則司辰出告星辰躔度所次占候則驗不差晷刻晝夜晦明皆可推見前此未有也自書契以來,經(jīng)史、九流、百家之說,至于圖緯、律呂、星官、算法、山經(jīng)、本草,無所不通。紹圣四年,拜太子少師致仕。
    (節(jié)選自《宋史·蘇頌傳》)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第,科第,科舉考試及格的等級??贾蟹Q為及第,沒考中稱為落第。第進士,即殿試及第,考中進士。
    b.古代倡導孝道,有“百善孝為先”之說。孝即孝順,善事父母;古代以盡心奉養(yǎng)和絕對服從父母為孝。
    c.尊公是對別人祖父的敬稱。尊,敬詞,用于稱跟對方有關(guān)的人或事物,又如尊堂指對別人父母的尊稱。
    d.九流是古代戰(zhàn)國時代的九個學派,即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nóng)家。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蘇頌為官正直,堅持按法規(guī)辦事。神宗想破格提拔李定,他認為這樣會毀壞法制,拒絕起草任命書,他和李大臨的知制誥一職都因此被免。
    b.蘇頌仁厚待民,體諒百姓的苦衷。不論是犯了罪卻裝病的豪強婦人,還是欠了錢還鬧事的吳越饑民,他都能以其悲憫之心去感動、轉(zhuǎn)化他們。
    c.蘇頌擅長發(fā)明,科技成就很突出。他和韓公廉等人設(shè)計、制造的天文儀器,用的是水力而不用人力,不僅能夠觀測天象,還能夠準確地報時。
    d.蘇頌十分好學,知識面非常廣博。無論是經(jīng)史、九流、諸子百家之說,還是天文、地理、算法、音韻、醫(yī)藥等方面的知識,沒有他不通曉的。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甘旨融怡,昏嫁以時。妻子衣食常不給,而處之晏如。
    (2)吾釋汝,使汝營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償官,期以歲月而足,可乎?
    參考答案
    4.d
    5.c(尊公是對別人父親的.敬稱,尊堂指對別人母親的尊稱。)
    6.b(豪婦生病是真,不是裝的;吳越的饑民也沒有鬧事;“轉(zhuǎn)化”也不妥。)
    7.(1)甜美和樂,按時讓他們結(jié)婚和出嫁。妻子兒女的衣食常常不能供給,他對此卻很安定(或安然、安然自樂)的樣子。(譯出大意給2分。“甘旨融怡”“昏嫁”“晏如”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2)我放了你們,讓你們自己謀生,除了供給吃穿以外,剩余的都用來償還欠款,以一年為期限還足欠款,可以嗎?(譯出大意給2分?!盃I生”“奉”“期以歲月”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參考譯文
    蘇頌,字子容??贾羞M士,擔任江寧知縣。升任集賢校理,編訂書籍。蘇頌在國史館九年,奉養(yǎng)祖母及母親,養(yǎng)活姑姊妹和外親幾十人,甜美和樂,按時讓他們結(jié)婚和出嫁。妻子兒女的衣食常常不能供給,他對此卻很安定的樣子。提升為知制誥。大臣推薦秀州判官李定,皇上召見,提升為太子中允,任監(jiān)察御史里行。宋敏求為知制誥,封還諭旨。諭旨又下來,蘇頌為知制誥,上奏說:“雖然朝廷急于用人,超越常規(guī),然而毀壞法制,得到的益處少,受到的損失大,不敢起草?!苯又搅死畲笈R手中,也封還。神宗說:“臺館有缺額,不拘于官職的高低?!碧K頌和李大臨進奏不止,于是都被罷去知制誥一職,歸工部郎中班。出任婺州知州。正要逆水而上去桐廬,江水暴漲,船被打偏將要翻了,母親在船中幾乎溺死,蘇頌哀叫著撲入水中救她,船忽然自己正過來。母親剛上岸,船就沉了,人們認為他的孝行感動了上天。改任亳州,有豪強的婦人犯罪應受杖刑卻生病了,蘇頌常常去檢查,病沒有好。譙簿鄧元孚對蘇頌的兒子說:“你的父親高明,且以政績著稱,怎么可以被一個婦人欺騙。告訴醫(yī)生依法檢查,自然不會冤枉(她)。”蘇頌說:“萬事都依法而辦,哪里忍心啊?!辈痪脣D人死了,鄧元孚感到慚愧。吳越饑荒,蘇頌被選派去治理杭州。一天,他出來時遇見一百多人,悲傷地訴說道:“我們因為轉(zhuǎn)運司責罰拖欠貿(mào)易的錢,已經(jīng)被囚禁,即使死了也沒有錢?!碧K頌說:“我放了你們,讓你們自己謀生,除了供給吃穿以外,剩余的都用來償還欠款,以一年為期限還足欠款,可以嗎?”他們都道謝說不敢負約,果然都如期交上了欠款。擔任刑部尚書,升任吏部兼侍讀。請求重新造渾儀,皇帝于是任命蘇頌為提舉。蘇頌對于律歷有深入的研究,因為吏部令史韓公廉通曉算術(shù),有精巧的構(gòu)思,蘇頌奏請任用他。教給他古代的方法,造了三層高臺,在上面放渾儀,中間放渾象,下面放司辰,用一個機關(guān)相連接,通過激水帶動輪輻旋轉(zhuǎn),不用人力。時刻到了,司辰就出來報告。日月星辰運行的度次,看驗時也應驗,不差片刻,白天黑夜,都可以推測出來,這是前所未有的。自從有了書籍以來,經(jīng)史、九流、百家之說,以至于圖緯、律呂、星官、算法、山經(jīng)、本草,無所不通。紹圣四年,以太子少師退休。
    宋史原文及翻譯篇二
    杜莘老,字起莘,眉州青神人,唐工部甫十三世孫也。幼歲時,方禁蘇氏文,獨喜誦習。紹興間,第進士,以親老不赴廷對,賜同進士出身。授梁山軍教授,從游者眾。
    秦檜死,魏良臣參大政,莘老疏天下利害以聞。良臣薦之,主管禮、兵部架閣文字。遷秘書丞,論江、淮守備,上曰:“卿言及此,憂國深矣。”擢監(jiān)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入對,上曰:“知卿不畏強御,故有此授,自是用卿矣。”
    金遣使致嫚書,傳欽宗兇問,請淮、漢地,指索大臣。上決策親征,莘老疏奏贊上,且謂:“敵欺天背盟,當待以不懼,勿以小利鈍為異議所搖,諛言所惰,則人心有恃而士氣振矣。宜不限早暮,延見大臣、侍從,謀議國事;申敕侍從、臺諫、監(jiān)司、守臣,亟舉可用之才?!庇盅裕骸坝H征有期,而禁衛(wèi)才五千余,羸老居半,至不能介胄者,愿亟留圣慮”事皆施行。
    幸醫(yī)承宣使王繼先怙寵干法,富浮公室,子弟直延閣,居第僭擬,別業(yè)、外帑遍畿甸,數(shù)十年無敢搖之者,聞邊警,亟輦重寶歸吳興為避敵計。莘老疏其十罪,上曰:“初以太后鉺其藥,稍假恩寵,不謂小人驕橫乃爾?!陛防显唬骸袄^先罪擢發(fā)不足數(shù),臣所奏,其大概耳。”上作而曰:“有恩無威,有賞無罰,雖堯舜不能治天下?!痹t繼先福州居住,子孫皆勒停。籍其貲以千萬計,詔鬻錢入御前激賞庫,專以賞將士,天下稱快。
    莘老官中都久,知公論所予奪,奸蠹者皆得其根本脈絡。及任言責極言無隱取眾所指目者悉擊去聲振一時都人稱骨鯁敢言者必曰杜殿院云。治郡,課績?yōu)橹T州最。孝宗受禪,莘老進三議,曰定國是、修內(nèi)政、養(yǎng)根本。尋卒,年五十八。
    (節(jié)選自《宋史·杜莘老傳》)
    4.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字,古人一般有名又有字,古人尊者在卑者面前自稱字,卑者自稱稱名,卑者稱呼平輩或尊輩也稱其名。當名字連著說時,通常是先稱字,后稱名。
    b.廷對,這里指廷試,即科舉考試會試中式后,由皇帝親自策問,在殿廷上舉行的考試,也稱殿試。
    c.疏,本文中指“條陳”;后專指臣子向帝王分條陳述說明的意見書,成為中國古代一種重要的文體,如漢代賈誼的《論積貯疏》、唐代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
    d.受禪,本是中國上古時期的禪讓制度,后來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禪讓之名行奪權(quán)之實的;本文中指新皇帝承受舊帝讓給的帝位。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杜莘老關(guān)心天下事,受到了魏良臣的舉薦和皇上的賞識。他與皇上討論江、淮守備之事,皇上認為他是憂國之人,提拔他為監(jiān)察御史。
    b.金派使者送來表示友好的書信,帶來了欽宗兇吉的情況,請求淮、漢之地,指名索取大臣。杜莘老支持皇上親征,但建議皇上多加考慮,皇上聽取了他的意見。
    c.杜莘老嫉惡如仇。醫(yī)官王繼先恃寵貪贓枉法,杜莘老列舉王繼先十大罪狀上書皇上,讓皇上明白了要恩威并施,賞罰分明,并查辦了王繼先。
    d.杜莘老在中都任職時間長,知公論褒貶所在,對那些不法之徒的罪行底細都掌握得清清楚楚。他不僅是一位敢于秉公直言的言官,他治理郡事,考核政績也是各州中最好。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勿以小利鈍為異議所搖,諛言所惰,則人心有恃而士氣振矣。
    (2)籍其貲以千萬計,詔鬻錢入御前激賞庫,專以賞將士,天下稱快。
    參考答案
    4.c
    5.a(chǎn)(古人尊對卑稱名,卑自稱也稱名,對平輩或尊輩則稱字。)
    6.b(嫚書,指文辭輕慢的書信,根據(jù)下文信的內(nèi)容,金派使者送來的是侮辱性的信。另,皇上聽取了他的意見,不明確。文中指杜莘老所說之事都得以施行。)
    7.(1)不要因為小小的失敗就被不同的意見動搖,被獻諛的.話迷惑而放松警惕,那么人心有依靠士氣就振作了。(利鈍,順利與不順利,此處為偏義復詞,偏指不順利,失敗1分;被動句,兩處,1分,少一處倒扣1分;恃,依靠,依賴,1分;句意2分)
    (2)沒收的他的財產(chǎn)要用千萬來計算(極多),詔令賣掉王繼先的財物,把所得的錢放入御前激賞庫,專門用來獎賞將士,天下百姓都拍手稱快。(籍,登記,沒收1分;貲,財產(chǎn),財物,1分;鬻,賣,1分;句意2分)
    參考譯文
    杜莘老字起莘,眉州青神人,唐朝工部杜甫的十三世孫。杜莘老幼年時,正是嚴禁學讀蘇氏文章之時,而他卻喜歡朗誦學習蘇氏的文章。紹興年間,杜莘老考中進士,因為雙親年紀大不能前往參加廷試,被賜予同進士出身。杜莘老被任命為梁山軍教授,跟隨他學習的人很多。
    秦檜死后,魏良臣主持朝政,杜莘老上疏論述天下的利害之事。魏良臣向朝廷推薦他,杜莘老被分配主管禮、兵部架閣文字。彗星在東方出現(xiàn),高宗下詔求直言,杜莘老上書論述說:“彗星,是戾氣所生,多為戰(zhàn)爭的征兆。國家為了百姓停止了戰(zhàn)爭,而將帥驕士兵惰,軍政不整?,F(xiàn)在趁著上天警告我們的機會來整頓人事,考慮那些令人擔憂的事情,并加強預防,沒有比這種事更重要的了。”他趁機陳述了時弊十件。當時應答詔令的人很多,皇上令選擇其中議論切實精當?shù)娜思右酝贫饕悦銊钏髞斫?jīng)過評審,杜莘老位于首位,因此他被提升了一級,升為敕令刪定官、太常寺主簿,升為博士。輪到他回答皇上的提問,他說:“金人即將撕毀盟約,我們應該整頓邊備,不要依賴敵人不會侵犯,要依靠我們有所準備迎擊他們?!被噬显偃Q好。
    宋朝國都南遷后,典章制度散失,多是有關(guān)部門根據(jù)記憶記錄的,遇到兇禮又避諱不記錄。顯仁皇后去世,在討論葬禮時有疑問,官吏們都不知道該怎么辦,杜莘老根據(jù)古代禮儀加以裁定。大殮的前一天,宰相傳旨詢問含玉的規(guī)定,杜莘老說:“禮院過去確實沒有記載此事,請按照《周禮》典瑞鄭玄《注》制定禮儀,就可以了?!倍泡防嫌至⒓磳懳淖嗌希噬峡戳撕笳f:“你是真正的禮官呀。”等到虞祭時,有人說皇上哀傷過度以致成疾,想讓宰相代行此事。杜莘老說:“古今沒有這樣做的?!弊罱K糾正了這種做法。
    皇上寵幸的醫(yī)官承宣使王繼先恃寵干涉法規(guī),比官府還富裕,其住宅規(guī)模豪華程度超越了等級,還有一些其他的產(chǎn)業(yè)、額外的財富遍布于郊外,幾十年來沒有敢動搖他的地位,他聽到邊境緊急的消息,急忙乘車帶上貴重寶物回到吳興以逃避敵人的算計。杜莘老論疏他有十條罪狀,皇上說:“當初因為太后靠吃他的藥,稍稍給予了一些恩寵予他,不想這小人竟然驕橫到如此地步?!倍泡防险f:“王繼先的罪狀之多,就如他的頭發(fā)之多數(shù)也數(shù)不清,我所上奏的,只是一個大概?!被噬掀鹕碚f:“有恩惠沒有威嚴,有賞賜沒有懲罰,即使是堯舜也不能治理好天下。”于是詔令王繼先在福州居住,其子孫都勒令停職。沒收其財產(chǎn)以千萬計,詔令賣掉王繼先的財物,把所得之錢放入御前激賞庫,專門用以獎賞將士,天下百姓都拍手稱快。
    當初杜莘老從蜀到朝廷去,沒有帶家眷同行。高宗聽說他清靜修身獨處,很看重他。一天杜莘老回答皇上的提問?;噬习I他說:“聽說你離開蜀后,就坐用蒲草編成的圓墊,用紙做的帳子,像僧人一樣,別人難以比得上你呀。”不久,就提拔選用他。杜莘老在中都任職很久了,頗知公論之褒貶,對奸佞者的主要罪行也了解得清清楚楚,曾嘆道:“臺諫應當論及天下第一大事,如果有所畏懼,姑且論及那些次一等的事,這是欺騙自己的良心而不尊敬自己的國君(的做法)?!钡鹊蕉泡防先窝怨?,言無不盡,毫不隱諱,把眾人所指責的事全部去除,其名聲轟動一時,國都的人一稱贊骨頭硬敢言的人就指為杜殿院。杜莘老治理郡事,年終考核為各州第一。
    孝宗受禪即位,杜莘老呈進三條建議,即定國是、修內(nèi)政、養(yǎng)根本。不久杜莘老死去,終年五十八歲。
    宋史原文及翻譯篇三
    龐安時,字安常,蘄州蘄水人。兒時能讀書,過目輒記。父,世醫(yī)也,授以《脈訣》。安時曰:“是不足為也?!豹毴↑S帝、扁鵲之脈書治之,未久,已能通其說,時出新意,辨詰不可屈,父大驚,時年猶未冠。已而病聵,乃益讀《靈樞》《太素》《甲乙》諸秘書,凡經(jīng)傳百家之涉其道者,靡不通貫。嘗曰:“世所謂醫(yī)書,予皆見之,惟扁鵲之言深矣。蓋所謂《難經(jīng)》者,扁鵲寓術(shù)于其書,而言之不祥,意者使后人自求之歟!予之術(shù)蓋出于此,以之視淺深,決死生,若合符節(jié)。且察脈之要,莫急于人迎、寸口。是二脈陰陽相應,如兩引繩,陰陽均,則繩之大小等。此皆扁鵲略開其端,而予參以《內(nèi)經(jīng)》諸書,考究而得其說。審而用之,順而治之,病不得逃矣?!庇钟孕g(shù)告后世,故著《難經(jīng)辨》數(shù)萬言。藥有后出,古所未知,今不能辨,嘗試有功,不可遺也,作《本草補遺》。
    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踵門求診者,為辟邸舍居之,親視藥物,必愈而后遣;其不可為者,必實告之,不復為治?;钊藷o數(shù)。病家持金帛來謝,不盡取也。
    嘗詣舒之桐城,有民家婦孕將產(chǎn),七日而子不下,百術(shù)無所效。安時之弟子李百全適在傍舍,邀安時往視之。才見,即連呼不死,令其家人以湯溫其腰腹,自為上下拊摩。孕者覺腸胃微痛,呻吟間生一男子。其家驚喜,而不知所以然。安時曰:“兒已出胞,而一手誤執(zhí)母腸不復能脫,故非符藥所能為。吾隔腹捫兒手所在,針其虎口,既痛即縮手,所以遽生,無他術(shù)也。”取兒視之,右手虎口針痕存焉。其妙如此。
    有問以華佗之事者,曰:“術(shù)若是,非人所能為也。其史之妄乎!”年五十八而疾作,門人請自視脈,笑曰:“吾察之審矣。且出入息亦脈也,今胃氣已絕,死矣?!彼炱羺s藥餌。后數(shù)日,與客坐語而卒。
    參考譯文:
    龐安時,字安黨,是蘄州蘄水人。很小的時候就能讀書,過目就能記住。父親是位世醫(yī),教他學脈訣,安時學后認為:“這不能夠成為治病的依據(jù),”只拿黃帝和扁鵲的脈書研究,不久,已能通曉書中全部內(nèi)容,時常有自己的新見解,與他辯論駁詰不能使他屈服。他的父親大為驚奇,當時龐安時還沒有成年。不久,因患病而耳聾,于是他更加刻苦研究《尋樞》、《太素》、《甲乙》等珍貴罕見的醫(yī)書,經(jīng)史百家凡是涉及醫(yī)學內(nèi)容的,沒有不能融會貫通的。龐安時曾說:“世上的所謂的醫(yī)書,我基本上都看過,唯存扁鵲的《難經(jīng)》一書比較深奧。所謂《難經(jīng)》就是扁鵲在書中將其醫(yī)學要旨隱藏,但是講述得并不詳細,意思是讓后人自己從書中去學習領(lǐng)會吧!我的醫(yī)術(shù)就是來自扁鵲的《難經(jīng)》之中,按照該書所言來診斷病患的深淺,訣斷死和生,就象符合到一起一樣恰當。而且觀察脈象的要點,最重要的莫過于人迎脈和寸口脈。這兩脈陰陽相應,猶如兩條引繩,陰陽平衡,則以繩大小相等。扁鵲《難經(jīng)》大體開啟了診治這兩種脈象的端倪,而我用《內(nèi)經(jīng)》等書加以參考,考索研究然后得出這種結(jié)論。仔細考察病癥以后才應用,順著這個理論然后治病,所有疾病都逃不出這一范圍。”他打算將自己的醫(yī)術(shù)告知后世,所以著《難經(jīng)辨》數(shù)萬言。藥物后來增加有的,古人所不知道的,今人不能辨別的,經(jīng)過嘗試,確有功效的不應該遺漏,為此他寫了《本草補遺》一書。
    龐安時為人治病,大都十有八九痊愈,登門求醫(yī)的'病人,龐安時替他們騰出房間使他們居住,并且親自察看患者的藥物,一定要等病人痊愈然后才讓他們回家,那些無法救治的病人,一定如實告訴他們病情,不再為他們治療。治好了無數(shù)的病人,患者持金帛來感謝,他并不都收下。
    一次,龐安時去舒州的桐城,有位民家婦女恰好生產(chǎn),已經(jīng)過了七天但是胎兒還沒有生下來,有了許多辦法都無效。龐安時的學生李百全家恰好是他家鄰居,于是邀請龐安時前往治療。剛剛看見產(chǎn)婦,就連聲說不會死的,并告訴產(chǎn)婦家人用熱水溫敷產(chǎn)婦的腰腹部,并親自為產(chǎn)婦上下按摩,產(chǎn)婦感到胃腸部一陣微痛,呻吟間,一個男孩子就出生了。她的家人既驚又喜,不知為什么會這樣。龐安時說:“嬰兒已出胎胞,而一手誤抓著母腸不能脫出來,故不是符藥所能治療的,我隔腹撫摸胎兒手所在有位置,然后針刺他的虎口,胎兒既然感覺疼痛就會立即縮手,所以馬上就生了下來,并沒有別的方法?!比砗⒆佑^察,右手虎口針眼痕跡仍在。他醫(yī)術(shù)的高妙就是這樣。
    有人曾問他有關(guān)華佗的事,他說:“華佗醫(yī)術(shù)如此高明,不是人所能達到的,大概史書的記載沒有什么根據(jù)吧!”五十八歲時疾病發(fā)作,他的學生請求他給自己診脈,他笑著說:“我已仔細地研究了,而且呼吸出入也是脈象,現(xiàn)在我的胃氣已絕,該死了?!庇谑撬辉俜盟庰D。過了幾天,坐著與客人談話時去世了。
    宋史原文及翻譯篇四
    a.又從諸將破契丹于石嶺關(guān),領(lǐng)登州刺史領(lǐng):代理
    b.尋知代州,移深州知:掌管或做知州
    c.會暮,約詰朝合戰(zhàn)詰朝,即詰旦,平明,清晨
    d.嘗握矢三十,引滿以射引:拉開弓
    2.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方保裔及契丹血戰(zhàn),而援兵不至,唯張凝、李重貴率眾策應,遇契丹兵交戰(zhàn),保裔為敵所覆,重貴與凝赴援,腹背受敵,自申至寅力戰(zhàn),敵乃退。
    a方保裔及契丹血戰(zhàn)/而援兵不至/唯張凝/李重貴率眾策應/遇契丹兵/交戰(zhàn)保裔為敵所覆/重貴與凝赴/援腹背受敵/自申至寅/力戰(zhàn)敵乃退。
    b.方保裔及契丹血戰(zhàn)/而援兵不至/唯張凝/李重貴率眾策應/遇契丹兵交戰(zhàn)/保裔為敵所覆重貴/與凝赴援/腹背受敵/自申至寅力戰(zhàn)/敵乃退。
    c.方保裔及契丹血戰(zhàn)/而援兵不至/唯張凝/李重貴率眾策應/遇契丹兵交戰(zhàn)/保裔為敵所覆/重貴與凝赴援/腹背受敵/自申至寅力戰(zhàn)/敵乃退。
    d.方保裔及契丹血戰(zhàn)/而援兵不至/唯張凝/李重貴率眾/策應遇契丹兵交戰(zhàn)/保裔為敵所覆/重貴與凝赴援/腹背受敵/自申至寅/力戰(zhàn)敵乃退。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康保裔世代行伍出身,一心報效朝廷。其祖康志忠、其父康再遇先后戰(zhàn)死沙場;他代父職后,又隨眾將攻破契丹。宋真宗即位.召他回來,給予賞賜嘉獎。
    b.康保裔品行端正,嚴謹厚道。他待人接物講究禮貌,又擅長騎馬射箭,射飛禽走獸無不中;在與契丹血戰(zhàn)時,張凝、李重貴與他并肩抗敵,直到敵軍退去。
    c.康保裔戰(zhàn)死沙場引起強烈反響。他的死訊傳來,皇上深深震驚哀悼,停止朝會兩天,又賜封其子官職,同時一再表示,保裔是為王事而死,理應厚重褒獎。
    d.康保裔抱定赴死信念抗擊契丹。契丹大舉入侵,雙方約定次日早晨交戰(zhàn),契丹卻提前至黎明層層包圍宋軍,保裔不愿茍免于死,戰(zhàn)至兵盡矢絕,最終陣亡。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貸公錢數(shù)十萬勞軍,沒后,親吏鬻器玩以償。(5分)
    (2)凝議上將士功狀,重貴喟然曰:大將陷沒,而吾曹計功,何面目也!(5分)
    宋史原文及翻譯篇五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天圣中/天下水旱蝗起/河決滑州/絳上疏/仁宗嘉/納之會郭皇后廢
    絳/陳《詩白華》/引申后事以諷/辭甚切至/
    b.天圣中/天下水旱蝗起/河決滑州/絳上疏/仁宗嘉納之/會郭皇后廢
    絳/陳《詩白華》/引申后事以諷/辭甚切至/
    c.天圣中/天下水旱蝗起/河決滑州/絳上疏/仁宗嘉納之/會郭皇后廢
    /絳陳《詩白華》/引申后事以諷/辭甚切至/
    d.天圣中/天下水旱蝗起/河決滑州/絳上疏/仁宗嘉/納之會郭皇后/
    廢絳陳《詩白華》/引申后事以諷/辭甚切至/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起家,即從家中征召出來,授以官職,又如陸游“起家來牧民,竊語笑丞掾”中的“起家”
    b.土,是五行之一,“土德”是五德之一;古以五行相生相克附會王朝命運,謂土勝者為得土德。
    c.擢,文中是提拔、提升的意思。古代表示提升官職的說法還有“遷”超遷”進”等。
    d.丁母憂,即遭遇母親喪事。舊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喪,三年內(nèi)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應考。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謝絳出身官宦,善寫文章。他父親不僅品行好,而且文章寫得好,他也曾因為文章寫得好而被朝廷提拔。
    b.謝絳關(guān)心時局,積極諫言。他為官任上,所到之處常能就實情表達自己的看法,并將看法呈報皇上。
    c.謝絳實事求是,敢于革新。他發(fā)現(xiàn)宮廷越來越奢侈,賞賜過度,有司無措,他主張根據(jù)現(xiàn)實采取正確態(tài)度。
    d.謝絳興修水利,仁政惠民。任鄧州知州,他正視“遠水不解近渴”之現(xiàn)實,建成了六門堰,惠及廣大百姓。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比詔裁節(jié)費用,而有司移文,但求咸平、景德簿書。
    (2)臣以謂不若推近及遠,遞考歲用而裁節(jié)之,不必咸平、景德為準也。
    答案:
    10.(3分)
    c(觀察選項差異處,如針對“絳上疏”,仁宗是“嘉”還是“嘉納之”,從表意的完整性看,應該是后者,故排除a、d兩項。第二處差異在“會郭皇后廢絳”和“會郭皇后廢”,要是前者,其后動詞“陳”和“引申”的陳述對象都是郭皇后,這顯然不合乎語境(引申后事以諷)。故排除b項。通讀c項,文從字順,故選c項。)
    11.(3分)
    c(“遷”指官職變動。)
    12.(3分)
    d(“建成了六門堰”錯誤。)
    13.(10分)
    (1)近來下詔裁減節(jié)省費用,但官吏傳達文書,只是去尋找咸平、景德時期的賬簿。
    (譯出大意給2分;“比”“移文”“但”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2)我以為不如推近及遠,逐年考察每年的費用來進行裁減,不一定要以咸平、景德年間的數(shù)字做標準。
    (譯出大意給2分;“以謂”“遞考”“為準”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宋史原文及翻譯篇六
    康保裔,河南洛陽人。祖志忠,討王都戰(zhàn)沒。父再遇,從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屢立戰(zhàn)功,及再遇陣沒,詔以保裔代父職,從石守信破澤州,又從諸將破契丹于石嶺關(guān),領(lǐng)登州刺史。尋知代州,移深州,領(lǐng)涼州觀察使。真宗即位,召還,以其母老勤養(yǎng),賜以上尊酒茶米。詔褒之,為高陽關(guān)都部署。契丹兵大入,諸將與戰(zhàn)于河間,保裔選精銳赴之,會暮,約詰朝合戰(zhàn)。遲明,契丹圍之數(shù)重,左右勸易甲馳突以出,保裔曰:“臨難無茍免?!彼鞗Q戰(zhàn)。二日,殺傷甚眾,蹴踐塵深二尺,兵盡矢絕援不至遂沒焉時車駕駐大名聞之震悼廢朝二日贈侍中。以其子繼英為六宅使、順州刺史,繼彬為洛苑使。繼英等謝曰:“臣父不能決勝而死,陛下不以罪其拏幸矣,臣等顧蒙非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上惻然曰:“爾父王事,贈賞之典,所宜加厚。”顧謂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埸,身復戰(zhàn)沒,世有忠節(jié),深可嘉也?!北R嶂敽窈枚Y,喜賓客,善騎射,弋飛走無不中。嘗握矢三十,引滿以射,筈鏑相連而墜,人服其妙。屢經(jīng)戰(zhàn)陣,身被七十創(chuàng)。貸公錢數(shù)十萬勞軍,沒后,親吏鬻器玩以償。上知之,乃復厚賜焉。
    方保裔及契丹血戰(zhàn),而援兵不至,唯張凝、李重貴率眾策應,遇契丹兵交戰(zhàn),保裔為敵所覆,重貴與凝赴援,腹背受敵,自申至寅力戰(zhàn),敵乃退。當時諸將多失部分,獨重貴、凝全軍還屯,凝議上將士功狀,重貴喟然曰:“大將陷沒,而吾曹計功,何面目也!”上聞而嘉之。
    (節(jié)選自《宋史?康保裔傳》)
    4.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兵盡/矢絕/援不至遂/沒焉/時車駕駐/大名聞之/震悼/廢朝二日/贈侍中
    b.兵盡/矢絕/援不至/遂沒焉/時車駕駐/大名聞之/震悼廢朝/二日贈侍中
    c.兵盡/矢絕/援不至/遂沒焉/時車駕駐大名/聞之震悼/廢朝二日/贈侍中
    d.兵盡/矢絕/援不至遂/沒焉/時車駕駐大名/聞之震悼/廢朝二日/贈侍中
    5.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詔,特指皇帝頒發(fā)的命令文告;詔令,文體名,古代帝王、皇太后或皇后所發(fā)命令、文告的總稱。包括冊文、制、敕、詔、策、令、璽書、教、諭等。
    b.遲明,古代用于表示時辰的詞語,意思是天亮的比較晚。古人最初是根據(jù)天色的變化將一晝夜劃分為十二個時辰,各時辰各有其名,諸如平明、質(zhì)明、平旦、旦明、食時、晡時、黃昏、人定等。
    c.移,指調(diào)動官職,是平級調(diào)動。遷,也指調(diào)動官職,包括升級、降級、平級轉(zhuǎn)調(diào)三種情況。為易于區(qū)分,人們常在“遷”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個字,升級叫遷升、遷授、遷敘,降級叫遷削、遷謫、左遷,平級轉(zhuǎn)調(diào)叫轉(zhuǎn)遷、遷官、遷調(diào),離職后調(diào)復原職叫遷復。
    d.左右,是古今異義詞,文中指侍從,與“傳以示美人及左右”一句中“左右”同意;現(xiàn)代漢語中,一般作方位詞,左和右兩方面;也可作實詞講,意思是支配,操縱。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康保裔世代行伍出身.一心報效朝廷。其祖康志忠、其父康再遇先后戰(zhàn)死邊境:他代父職后,又隨眾將攻破契丹。宋真宗即位.召他回來,給予賞賜嘉獎。
    b.康保裔抱定赴死信念抗擊契丹。契丹大舉入侵,雙方約定次日早晨交戰(zhàn),契丹卻提前至黎明層層包圍宋軍,保裔不愿茍免于死,戰(zhàn)至兵盡矢絕,最終陣亡。
    c.康保裔戰(zhàn)死沙場引起強烈反響。他的死訊傳來,皇上深深震驚哀悼,停止朝會兩天。又賜封其子官職,同時一再表示,保裔是為王事而死,理應厚重褒獎。
    戰(zhàn)時,張凝、李重貴與他共同抗敵,敵軍這才退去。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貸公錢數(shù)十萬勞軍,沒后,親吏鬻器玩以償。
    (2)凝議上將士功狀,重貴喟然曰:“大將陷沒,而吾曹計功,何面目也!”
    參考答案
    4.c
    5.b遲明,表示時辰的詞語,天將亮的時候,不是“天亮得比較晚”;也不是十二時辰之一。
    6.d【解析】本題考查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在康保裔與契丹血戰(zhàn)時,張凝、李重貴率領(lǐng)軍隊策應他,沒有與他共同抗敵。
    7.(1)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幾個重點詞語:貸,借;勞,犒勞;“沒”通“歿”,死亡;鬻,賣;以,目的連詞,來。故譯為:借了公家的數(shù)十萬錢款犒勞軍隊,死后,親屬和部下賣掉器物珍玩來償還。
    (2)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幾個重點詞語:議,建議;上,上奏;狀,情形;吾曹,我們;面目,臉面。故譯為:張凝建議上奏將士立功情況的文書,李重貴嘆息記:“大將陷敵陣亡,而我們卻計算功勞,有什么臉面呢!”
    【參考譯文】
    康保裔,是河南洛陽人。他的祖父康志忠,在討伐王都時戰(zhàn)死。他的父親康再遇,在跟隨太祖征討李筠時,又死于戰(zhàn)場。保裔在周朝屢次立下戰(zhàn)功,等到康再遇陣亡,皇上詔令讓康保裔代替父親之職,跟隨石守信攻破澤州,又跟隨各位將領(lǐng)在石嶺關(guān)打敗契丹,擔任登州刺史之職。不久任代州知州,接著調(diào)任深州知州,擔任涼州觀察使。真宗即位之后,將他召回,因為他能勤勉地贍養(yǎng)年老的母親,皇上賜給他家上好的酒、茶和米。還發(fā)詔令褒獎他,讓他擔任高陽關(guān)都部署。
    契丹兵大舉入侵,各位將領(lǐng)與契丹兵在河間作戰(zhàn),康保裔遴選精銳兵力趕赴戰(zhàn)場,恰逢天將黑,與諸將約定第二天早晨聯(lián)合作戰(zhàn)。次日黎明時,契丹把康保裔包圍了好幾重,康保裔的手下勸他換甲衣、騎快馬沖出去,保裔說:“面臨災難,不可茍且偷生?!庇谑桥c敵人決戰(zhàn)。戰(zhàn)斗進行了兩天,殺死殺傷敵人很多,踏踐起的塵土足有二尺深,手下的士兵兵全都用光了箭,但援兵還是沒有來,于是就犧牲在那里。當時皇上的車駕停駐在大名,皇上聽到康保裔犧牲的消息,震驚哀悼,停止上朝了兩天,并贈予保裔侍中之職?;噬线€讓康保裔的兒子康繼英擔任六宅使、順州刺史,讓康繼彬擔任洛苑使??道^英等感謝皇上說曰:“我們的父親父不能在決戰(zhàn)中勝利,而是戰(zhàn)死了,陛下沒有因此而對他的兒女治罪,就是大幸了,但是我們還是承蒙了皇上非同尋常的恩典!”于是悲傷流淚,匍匐在地不能起身?;噬蟼械卣f:“你們的父親是為國而死的,按贈賞規(guī)定,是應該加以厚賞的?!被仡^對侍臣們說:“保裔的父親、祖父都戰(zhàn)死在疆埸,他自己又在戰(zhàn)斗中犧牲,世代代都體現(xiàn)出忠節(jié),非常值得嘉獎?!?BR>    保裔謹慎厚道,講究禮節(jié),喜歡結(jié)交賓客,善于騎馬射箭,射飛禽走獸沒有射不中的。曾經(jīng)先放置好一把三十支一束的箭,拉滿弓射去,那些箭的筈鏑接連著落下,人們都欽服他的射術(shù)之妙。多次經(jīng)歷戰(zhàn)陣,身上帶著七十處傷口。曾經(jīng)借公家的十萬錢慰勞軍隊,他犧牲后,親屬和部下賣掉器物珍玩來償還?;噬现肋@件事后,就又對保裔家優(yōu)厚賞賜。
    正當康保裔與契丹人血戰(zhàn)時,援兵卻沒有來,只有張凝、李重貴率領(lǐng)軍隊與他作策應,他們也遭遇契丹兵并與之作戰(zhàn)??当R岜粩橙烁矝]時,李重貴與張凝趕去救援,卻腹背受敵,從申時殺到寅時,才把敵人擊退。當時各位將領(lǐng)多半丟失了自己的部隊,只有李重貴與張凝保全部隊回到駐地。張凝提議上書報告將士們立功的情況,李重貴深深嘆息說:“大將都陷于敵陣戰(zhàn)死了,我們這些人卻想計較功勞,有什么臉面??!”皇帝聽說了這事,嘉獎了李重貴與張凝。
    宋史原文及翻譯篇七
    謝絳,字希深,其先陽夏人。祖懿文,為杭州鹽官縣令,葬富陽,遂為富陽人。父濤,以文行稱,進士起家,為梓州榷鹽院判官。李順反成都,攻陷州縣,濤嘗畫守御之計。賊平,以功遷觀察推官,權(quán)知華陽縣,累官至太子賓客。絳以父任試秘書省校書郎,舉進士中甲科,授太常寺奉禮郎、知汝陰縣。善議論,喜談時事,嘗論四民失業(yè),累數(shù)千言。天禧中,上疏謂宋當以土德王天下。時大理寺丞董行父,請用天為統(tǒng),以金為德。詔兩制議,皆言:“用土德,則當越唐上承于隋;用金德,則當越五代紹唐。而太祖實受終周室,豈可弗遵傳繼之序?”絳、行父議皆黜不用。楊億薦絳文章,召試,擢秘閣校理、同判太常禮院。丁母憂,服除,仁宗即位,遷太常博士。用鄭氏《經(jīng)》、唐故事議宣祖非受命祖,不宜配享感生帝,請以真宗配之。翰林學士承旨李維以為不可。尋出通判常州。天圣中天下水旱蝗起河決滑州絳上疏仁宗嘉納之會郭皇后廢絳陳《詩白華》引申后事以諷辭甚切至徙三司度支判官,再遷兵部員外郎。上言:“邇來用物滋侈,賜予過制,禁中須索,去年計為緡錢四十五萬。自今春至四月,已及二十余萬。比詔裁節(jié)費用,而有司移文,但求咸平、景德簿書。簿書不存,則無所措置。臣以謂不若推近及遠,遞考歲用而裁節(jié)之,不必咸平、景德為準也。”使契丹,還,請知鄧州。距州百二十里,有美陽堰,引湍水溉公田。水來遠而少,利不及民;濱堰筑新土為防,俗謂之墩者,大小又十數(shù),歲數(shù)壞,輒調(diào)民增筑。奸人蓄薪茭,以時其急,往往盜決堰墩,百姓苦之。絳按召信臣六門堰故跡,距城三里,壅水注鉗廬陂,溉田至三萬頃。請復修之,可罷州人歲役,以水與民,未就而卒,年四十六。
    宋史原文及翻譯篇八
    蘇頌,字子容。第進士,知江寧縣。遷集賢校理,編定書籍。頌在館下九年,奉祖母及母,養(yǎng)姑姊妹與外族數(shù)十人,甘旨融怡,昏嫁以時。妻子衣食常不給,而處之晏如。擢知制誥。大臣薦秀州判官李定,召見,擢太子中允,除監(jiān)察御史里行。宋敏求知制誥,封還詞頭。復下,頌當制,頌奏:“雖朝廷急于用才,度越常格,然隳紊法制,所益者小,所損者大,未敢具草?!贝沃晾畲笈R,亦封還。神宗曰:“臺官有闕,不拘官職高下?!表炁c大臨執(zhí)奏不已,于是并落知制誥,歸工部郎中班。知婺州。方溯桐廬,江水暴迅,舟橫欲覆,母在舟中幾溺矣,頌哀號赴水救之,舟忽自正。母甫及岸,舟乃覆,人以為純孝所感。徙亳州,有豪婦罪當杖而病,每旬檢之,未愈。譙簿鄧元孚謂頌子曰:“尊公高明以政稱,豈可為一婦所紿。但諭醫(yī)如法檢,自不誣矣?!表炘唬骸叭f事付公議,何容心焉?!奔榷鴭D死,元孚慚。吳越饑,選知杭州。一日,出遇百余人,哀訴曰:“某以轉(zhuǎn)運司責逋市易緡錢,夜囚晝系,雖死無以償?!表炘唬骸拔後屓?,使汝營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償官,期以歲月而足,可乎?”皆謝不敢負,果如期而足。拜刑部尚書,遷吏部兼侍讀。請別制渾儀,因命頌提舉。頌既邃于律歷,以吏部令史韓公廉曉算術(shù),有巧思,奏用之。授以古法,為臺三層,上設(shè)渾儀,中設(shè)渾象,下設(shè)司辰,貫以一機,激水轉(zhuǎn)輪,不假人力。時至刻臨則司辰出告星辰躔度所次占候則驗不差晷刻晝夜晦明皆可推見前此未有也自書契以來,經(jīng)史、九流、百家之說,至于圖緯、律呂、星官、算法、山經(jīng)、本草,無所不通。紹圣四年,拜太子少師致仕。
    (節(jié)選自《宋史·蘇頌傳》)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第,科第,科舉考試及格的等級??贾蟹Q為及第,沒考中稱為落第。第進士,即殿試及第,考中進士。
    b.古代倡導孝道,有“百善孝為先”之說。孝即孝順,善事父母;古代以盡心奉養(yǎng)和絕對服從父母為孝。
    c.尊公是對別人祖父的敬稱。尊,敬詞,用于稱跟對方有關(guān)的人或事物,又如尊堂指對別人父母的尊稱。
    d.九流是古代戰(zhàn)國時代的九個學派,即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nóng)家。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蘇頌為官正直,堅持按法規(guī)辦事。神宗想破格提拔李定,他認為這樣會毀壞法制,拒絕起草任命書,他和李大臨的知制誥一職都因此被免。
    b.蘇頌仁厚待民,體諒百姓的苦衷。不論是犯了罪卻裝病的豪強婦人,還是欠了錢還鬧事的吳越饑民,他都能以其悲憫之心去感動、轉(zhuǎn)化他們。
    c.蘇頌擅長發(fā)明,科技成就很突出。他和韓公廉等人設(shè)計、制造的天文儀器,用的是水力而不用人力,不僅能夠觀測天象,還能夠準確地報時。
    d.蘇頌十分好學,知識面非常廣博。無論是經(jīng)史、九流、諸子百家之說,還是天文、地理、算法、音韻、醫(yī)藥等方面的知識,沒有他不通曉的。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甘旨融怡,昏嫁以時。妻子衣食常不給,而處之晏如。
    (2)吾釋汝,使汝營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償官,期以歲月而足,可乎?
    參考答案
    4.d
    5.c(尊公是對別人父親的.敬稱,尊堂指對別人母親的尊稱。)
    6.b(豪婦生病是真,不是裝的;吳越的饑民也沒有鬧事;“轉(zhuǎn)化”也不妥。)
    7.(1)甜美和樂,按時讓他們結(jié)婚和出嫁。妻子兒女的衣食常常不能供給,他對此卻很安定(或安然、安然自樂)的樣子。(譯出大意給2分?!案手既阝薄盎杓蕖薄瓣倘纭比?,每譯對一處給1分)
    (2)我放了你們,讓你們自己謀生,除了供給吃穿以外,剩余的都用來償還欠款,以一年為期限還足欠款,可以嗎?(譯出大意給2分。“營生”“奉”“期以歲月”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參考譯文
    蘇頌,字子容??贾羞M士,擔任江寧知縣。升任集賢校理,編訂書籍。蘇頌在國史館九年,奉養(yǎng)祖母及母親,養(yǎng)活姑姊妹和外親幾十人,甜美和樂,按時讓他們結(jié)婚和出嫁。妻子兒女的衣食常常不能供給,他對此卻很安定的樣子。提升為知制誥。大臣推薦秀州判官李定,皇上召見,提升為太子中允,任監(jiān)察御史里行。宋敏求為知制誥,封還諭旨。諭旨又下來,蘇頌為知制誥,上奏說:“雖然朝廷急于用人,超越常規(guī),然而毀壞法制,得到的益處少,受到的損失大,不敢起草。”接著到了李大臨手中,也封還。神宗說:“臺館有缺額,不拘于官職的高低。”蘇頌和李大臨進奏不止,于是都被罷去知制誥一職,歸工部郎中班。出任婺州知州。正要逆水而上去桐廬,江水暴漲,船被打偏將要翻了,母親在船中幾乎溺死,蘇頌哀叫著撲入水中救她,船忽然自己正過來。母親剛上岸,船就沉了,人們認為他的孝行感動了上天。改任亳州,有豪強的婦人犯罪應受杖刑卻生病了,蘇頌常常去檢查,病沒有好。譙簿鄧元孚對蘇頌的兒子說:“你的父親高明,且以政績著稱,怎么可以被一個婦人欺騙。告訴醫(yī)生依法檢查,自然不會冤枉(她)。”蘇頌說:“萬事都依法而辦,哪里忍心啊?!辈痪脣D人死了,鄧元孚感到慚愧。吳越饑荒,蘇頌被選派去治理杭州。一天,他出來時遇見一百多人,悲傷地訴說道:“我們因為轉(zhuǎn)運司責罰拖欠貿(mào)易的錢,已經(jīng)被囚禁,即使死了也沒有錢。”蘇頌說:“我放了你們,讓你們自己謀生,除了供給吃穿以外,剩余的都用來償還欠款,以一年為期限還足欠款,可以嗎?”他們都道謝說不敢負約,果然都如期交上了欠款。擔任刑部尚書,升任吏部兼侍讀。請求重新造渾儀,皇帝于是任命蘇頌為提舉。蘇頌對于律歷有深入的研究,因為吏部令史韓公廉通曉算術(shù),有精巧的構(gòu)思,蘇頌奏請任用他。教給他古代的方法,造了三層高臺,在上面放渾儀,中間放渾象,下面放司辰,用一個機關(guān)相連接,通過激水帶動輪輻旋轉(zhuǎn),不用人力。時刻到了,司辰就出來報告。日月星辰運行的度次,看驗時也應驗,不差片刻,白天黑夜,都可以推測出來,這是前所未有的。自從有了書籍以來,經(jīng)史、九流、百家之說,以至于圖緯、律呂、星官、算法、山經(jīng)、本草,無所不通。紹圣四年,以太子少師退休。
    宋史·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