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教案應注重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教學資源的合理利用。教案的編寫應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效果以下是一些實用的教案參考資料,以供教師使用和參考。
七年級語文第課木蘭詩教案篇一
教材分析:
《木蘭詩》安排在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最后一篇,它是一首古代詩歌,更是一首南北朝時北方的樂府民歌。這整個單元共有五篇課文:有詩歌、小說、散文、樂府詩。它們都通過與祖國息息相關的事物——大地、江河、語言、文化、民族、同胞等等來表現(xiàn)愛國主義主題。一樣的感情,不一樣的表達,都富有動人心弦的力量。學習《木蘭詩》,要反復朗讀,體會民歌明朗剛健的情味,質樸生動的語言,在整體感知課文的思想內容的基礎上,理解木蘭的人物形象,培養(yǎng)學生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操。
學生分析:
七年級學生在以前的語文學習中,學過一些文言詩詞,但畢竟很少,對《木蘭詩》中一些特殊的字詞、詩句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再加上生活在和平的年代,生活經(jīng)歷少,所以對《木蘭詩》的思想內涵的感悟也存在困難。所以教師必須靈活設計教學過程,精心指導學習內容,力求做到凸顯個性,兼顧全體。比如簡單的問題,由學生獨立完成;稍難的,學生間討論,教師點撥;難點,則在教師的啟發(fā)下進行探討。另一方面,教師也要回應學生當堂提出的各種問題,就此展開新討論或安排課后的活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把握生字讀音,積累文言詞語。
2、整體把握詩歌內容。
3、了解修辭,結合詩句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
4、有感情的反復誦讀,熟練背誦。
過程與方法:1、誦讀法,創(chuàng)設情景法,討論法,問答法,質疑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習古代女英雄花木蘭勤勞質樸、機智勇敢的性格,善良淳樸、顧全大局、不愛慕名利的品德。
重點、難點重點:1、整體把握內容,理解人物的形象。
2、學習詳略得當?shù)膶懛ā?BR> 3、誦讀、背誦。
難點:1、人物形象的把握。
2、修辭。
教學方法:
1、在預習時,讓學生根據(jù)課下注釋理解課文,充分朗讀。
2、問題解決課里注意小組的合作探究方法的指導。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根據(jù)教學內容篩選相關資料。
學生準備:理解花木蘭的故事,第一課時前預習課文,第二課時前,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主題。
5分鐘創(chuàng)設興趣情境。
放錄音,《誰說女子不如男》,你能說說你對木蘭的故事或傳說知道多少?
師:將臺、大青山、驛馬吐。
誰說女子不如男的花木蘭到底做出了怎樣的驚天之舉?同學們想不想知道?現(xiàn)在我們就共同走進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樂府民歌《木蘭詩》一睹木蘭的風采。
板書題目、誰說女子不如男。
發(fā)放問題導讀單進行自學。生聽錄音感受。學生依據(jù)搜索的資料或對課文的預習,積極回答。(注意語言表達的通順)。
朗讀課文,訂正字音。3分鐘。
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情境,鼓勵學生有信心完成目標。
訂正字音。學生完成后,教師可適當抽查。
學生自由發(fā)問,相互校正。以小組為單位,可尋求幫助,可互相抽查。
3分鐘訂正字音。學生完成后,教師可適當抽查。學生自由發(fā)問,相互校正。以小組為單位,可尋求幫助,可互相抽查。
10分鐘鼓勵性評價組織學生朗讀學生齊讀,小組讀,男女聲讀,個別讀等。
整體感知,了解故事。3分鐘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情境通過反復的.閱讀,我們對課文所寫的故事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了解。誰能來告訴大家,這首詩寫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回答完,教師略做小結。學生作答(相互補充,完善)。
明確:描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功成不求富貴的故事。
翻譯詩句,掃清字詞障礙。10分鐘創(chuàng)設討論氛圍,教師積極參與?,F(xiàn)在對課文進行仔細閱讀,弄懂每句話、每個詞的意思,以求進一步理解詩文。
以小組為單位,以個譯為主,再結合資料合作學習。自由發(fā)問,相互訂正。
并相互說一遍。學生在翻譯句子時對互文這種語言現(xiàn)象不甚了解。
生成問題:
11分鐘創(chuàng)設自學情境現(xiàn)在同學們完成練習的思考,將生成的問題寫在問題導讀單上學生積極自學討論交流。
第二課時。
瀏覽文章,展示匯報8分。
創(chuàng)設回顧情境【旁白】看本文講了怎樣一個故事?誰能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個故事講一講?在教師提示下明確可以用四字短語概括依此進行復述:代父從軍、蹋上征途、十年征戰(zhàn)、辭官還鄉(xiāng)、凱旋歡聚。引導學生對復述進行點評。學生復述,并加以展示評價。
探究解決問題出示問題,解決重點。15分。
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
【旁白】現(xiàn)在讓我們共同的戰(zhàn)勝以下任務。
出示問題生成單。
討論交流。作者在安排這幾個情節(jié)時,為什么有詳有略?為什么不詳寫十年征戰(zhàn),反而極力渲染木蘭重如閨房梳妝打扮。
拓展寫作,鍛煉思維。
(看時間問題,可留作課下,下節(jié)課展示)。
7創(chuàng)設寫作情景。
為我們心中的英雄寫一段頒獎詞。
交流展示評價。
反復朗誦,當堂背誦8分鐘。
7指導學生背誦。
檢查學生背誦情況教給學生背誦的方法。關鍵在于“指導”。大聲朗讀并且試背課文。
在理解基礎上,背誦全詩。
第三課時。
問題訓練提升能力42分。
發(fā)放問題訓練單。
學生自作交流,全班評價。
總結全文,提升思想。3分。
創(chuàng)設想象情境:
【旁白】把你學習本文最真切的感受說出來。思考表達。
課外拓展3分學唱豫劇《誰說女子不如男》。
板書設計代父從軍——孝敬父母敢于擔當。
教學反思學生在翻譯句子時對互文這種語言現(xiàn)象不甚了解,而我則輕易的以為我只要給學生進行示范學生一定會將以下幾個句子輕松搞定,可是讓我大失所望的是學生的解釋仍舊拘泥與原句,不能補充翻譯。結果時間耗費不說,學生仍是一頭霧水。
反思一下原因一是教師沒有對學生的實際進行充分估計。二是找到典型的句子讓學生充分討論翻譯,學生悟出其中的奧妙,可能學生的翻譯就會順暢起來。
七年級語文第課木蘭詩教案篇二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本文材料安排有詳有略,為什么這樣安排?
3、理解木蘭這一人物形象,學習木蘭的精神和品格。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本文材料安排有詳有略,為什么這樣安排?
【教學方法】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注重學生能力的訓練。
【教具準備】小黑板朗讀錄音。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古往今來,世界上的女英雄數(shù)不勝數(shù):古代有大破天門陣的穆桂英、躺在敵人鍘刀上的劉胡蘭;現(xiàn)在有感動中國的第一女警---任長霞;今天我們就去認識一位古代的巾幗英雄---花木蘭,花木蘭代父從軍,戰(zhàn)功赫赫,衣錦還鄉(xiāng)。下面就讓我們來學習《木蘭詩》這篇文章,了解花木蘭代父從軍的前前后后。
二、解題。
1、《木蘭詩》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是一首北朝樂府民歌。是中國詩歌史上的一朵奇葩。《木蘭詩》與《孔雀東南飛》被譽為樂府民歌中的“雙璧”。
2、介紹樂府詩。
三、誦讀詩歌,整體感悟。
1、聽配樂朗誦。
聽讀要求:a認真聽讀,不出聲。b注意生字新詞的正確讀音。
c注意句中的停頓處理。
2、同桌大聲互相朗讀,并糾正對方錯誤。
3、檢查朗讀情況。
a、給下列字注音。
可汗鞍韉朔氣金柝轡頭啾胡騎。
b、劃分朗讀節(jié)奏。
(1)唧唧/復/唧唧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
萬里/赴/戎機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2)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
問女/何所憶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3)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4)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教師小結:同樣是五字句,(1)組為“二一二”節(jié)拍,(2)。
組為“二三”節(jié)拍,(3)組為“二二一”節(jié)拍。所以劃分節(jié)拍不能單看句式,要聯(lián)系意義表達,應遵守“句不離詞,詞不離句”的原則。
4、學生比讀,互評互讀。
5、全班齊讀。
和課下注釋,試著把這篇文言翻譯成白話文吧。
四、理清思路背誦全文。
1、自主學習理清詩意。
2、引導:這是一首敘事詩,依據(jù)故事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束,這首詩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寫出了什么?請用四個字來簡單概括每一部分內容。
一、(1—3)替父從軍二(4)十年征戰(zhàn)。
三、(5、6)凱旋歸來四(7)比喻贊美。
2、在理清思路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3、檢查背誦情況。
按下面要求寫出原文。
(1)木蘭從軍原因的句子:。
(2)描述木蘭為從軍做準備的句子:。
(3)描寫木蘭在邊塞夜景的句子:。
(4)概述戰(zhàn)爭曠日持久,戰(zhàn)斗激烈的句子:。
(5)描寫木蘭矯健英姿的句子:。
(6)從側面描寫木蘭戰(zhàn)功顯赫的句子。
過渡語:看來同學們課文背誦的都不錯,那么下面我們對課文進行深一步的探討。
五、深入探究下列問題。
1、這首詩的情節(jié)哪些詳寫?哪些略寫?為什么這樣處理?
2、結合全詩內容分析木蘭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
本詩塑造了木蘭這一不朽的藝術形象,既富有傳奇色彩,又真切動人。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樸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祖國,不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
六、課堂小結。
同學們,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早已傳為美談,下面我們一起聆聽《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在這優(yōu)美的旋律著體味木蘭柔婉的女兒情、豪邁的英雄氣。
七年級語文第課木蘭詩教案篇三
講析木蘭的形象為什么千百年來受到人們的喜愛,以致家喻戶曉?這一點主要通過講清木蘭替父從軍的“孝”和保家衛(wèi)國的“忠”(愛國)兩種精神讓學生領會。
2、難點。
本文的材料安排為何有詳有略。這一點要通過組織學生討論本文的中心來解決。
3、疑點。
木蘭之所以“不用尚書郎”僅僅是因為不貪圖榮華富貴嗎?這一點教師可根據(jù)課文內容,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來介紹分析。
七年級語文第課木蘭詩教案篇四
1、大致了解北朝名歌的相關知識,包括其的記敘內容,常用的修辭及寫作手法和其語言特點。
2、掌握課文中的文言常識和常用的字詞句的讀寫、翻譯。
3、熟讀并背誦課文,知道課文內容并能大致復述,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文言翻譯能力??偨Y出花木蘭這個巾幗英雄的人物形象,體會其中的愛家愛國主義精神。
4、就文章詳略敘述,修辭手法及故事情節(jié),理解故事人物的傳奇性和戲劇性。
二、教學重點。
1、重點文言字詞及文言句式的學習和積累。
2、北朝樂府名歌的敘述內容、語言特征、記敘手法等文學常識的學習和積累。
3、對于故事情節(jié)的梳理,花木蘭人物形象的分析,對故事主題的理解。
三、教學難點。
1、文中排比、對偶、夸張等修辭手法的學習,詳略安排的寫作目的及好處。
2、文中所表達的思想內容的理解。
四、教學方法。
1、講授法。利用稍微簡短的時間,介紹北朝樂府名歌的相關知識和內容寫作特點。
2、問題法。通過引入式的問題,一步一步引導同學們進入課文,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對故事情節(jié)、人物分析、寫作手法、修辭手法、詳略分配對應進行提問,就問題的難以程度,選擇直接請同學回答或小組討論后請小組代表回答,問題就學生回答情況做出相應調整,提問時所注意的是不將人物形象與故事情節(jié)和敘述描寫脫離并控制時間。
3、朗誦復述法。通過朗讀熟悉生詞,通過復述大致翻譯文章內容。
4、直觀演示法。利用多媒體,向同學們展示一些關于花木蘭的繪畫作品,通過這些作品的直觀展示,體會出花木蘭巾幗英雄的形象。
5、課堂練習法。讓同學們制作一張花木蘭的名片,名片上的內容包括:姓名、生存時代、身份介紹、性格介紹。
五、教學過程。
(一)講述故事,提出問題,引出課文。
向同學們講述花木蘭的故事,但在故事當中將“花木蘭”名字隱去用“一位女子”代替。
提問:“有哪位同學知道故事當中的主人公是誰嗎?“。
回答:”花木蘭“。
對回答正確同學進行表揚并引出課文:“恩,很好,故事中的人物正是花木蘭?;咎m可謂是家喻戶曉的人物,我們的課本中也有一篇文言文是敘述這位了不起的女子。
(二)講授文學常識。
(四)布置課堂小練習,提出問題,引出人物形象的`分析。
1、讓同學們結合課文敘述和自己的理解,制作一張花木蘭的名片,名片上的內容包括:姓名、生存時代、身份介紹、性格介紹、生平經(jīng)歷。
2、大概4分鐘后,請三個同學朗讀自己制作的名片內容,并就其內容分別做相應點評,總結出相似點。
3、展示花木蘭的繪畫作品(挑選一些花木蘭男兒身騎馬作戰(zhàn)的作品)。
提問:畫中花木蘭是一個怎么樣的形象。
回答:男兒形象,英雄形象,偉大的形象,了不起的戰(zhàn)士,勇敢堅強的女子等。
繼續(xù)展示美國動畫作品《花木蘭》中花木蘭女兒身的形象。
提問:這作品中的花木蘭又是什么樣的形象。
回答:漂亮的古代淑女形象,溫柔的大家閨秀形象,美麗大方的姑娘等。
回答: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得出答案后繼續(xù)提問:“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木蘭已經(jīng)決定替父從軍了,那在她準備出征之前她做了哪些準備工作呢,在送她出征的路上,木蘭和木蘭的爹娘有什么表現(xiàn)呢,同樣用文中的語句來回答。
回答:“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BR> 就回答講授課本知識,主要針對修辭進行講解并舉例說明比興、對偶、夸張等修辭手法,結合重點句子的分析,再就木蘭認真準備出征的過程引申出木蘭重視國家安危,準備為國家做貢獻的獻身精神。
講解完后,繼續(xù)提問:“描寫木蘭戰(zhàn)場生活的語句有哪些?’。
回答:“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就回答進行講授,說明繁簡的處理方式的作用,作者不惜筆墨描繪的往往都是他所要著力突出的。這首詩所要突出的正是對木蘭的孝敬父母、勇于擔當重任的性格的頌揚,所以,對殘酷的戰(zhàn)爭,一筆帶過,而對能夠反映美好心靈的內容則不惜筆墨。另外,這種繁簡安排似乎還隱含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對戰(zhàn)爭的冷淡和遠離。
講授結束后繼續(xù)提問:“在這樣初步了解文章內容之后,同學們按小組討論說說你們覺得木蘭有哪些值得學習的品質。”
回答:“勇敢,孝順,愛家愛國,以大局為重,巾幗不讓須眉等“。
就個別小組的回答做出總結,并講授木蘭的精神品質和形象特征。
講授結束后,繼續(xù)提問:“如果你是花木蘭,你當時會怎么做,為什么“。
回答1:“會和花木蘭一樣替父從軍?!?BR> 就此回答提問:“沙場的生活艱難困苦并且有生命的危險,你為什么還想替父從軍呢?”
回答:“父親年長家中無大兒、國家形式迫在眉睫等?!?BR> 就此回答讓同學們感受木蘭孝順并且忠心為國的愛國主義精神并延伸出當時北朝民族人民勇敢頑強的精神品質。
回答2:“不會和花木蘭一樣替父從軍?!?BR> 就此回答提問:“那這樣的話,你年長的父親就要挑起重擔了,你會讓你的父親出征嗎?”
回答:“父親雖年長但也可以擔負重任;覺得自己身為女兒不應出征沙場。”
就此回答對這部分思想的學生進行相應引導并繼續(xù)提問:“如果你是木蘭,你會接受天子的賞賜嗎?為什么?”
回答1:“不會接受,自己為國家效力是應該做的而不是為了賞賜。”
就此回答延伸出木蘭不為功名利祿,談薄名利的精神。
回答2:“會接受,給家里帶去一筆財富;是自己應該得到的。”
對此回答不做否認態(tài)度,就其接受原因作無褒貶含義的評價。
該環(huán)節(jié)結束后,對木蘭的整體形象進行總結點明文章主題。
六、練習。
七、板書設計。
故事情節(jié):
詳1、木蘭嘆息---點明原因,替父從軍。
2、出征準備---排比鋪陳,繁忙準備。
3、送女出征---戀戀不舍,木蘭思親。
4、木蘭歸鄉(xiāng)---婉拒賞賜,辭官歸鄉(xiāng)。
5、歸家換裝---家人歡喜,戰(zhàn)友迷惑。
略沙場生活-------英勇殺敵,艱辛頑強。
人物形象。
作為女兒孝順,顧家,戀家。
作為戰(zhàn)士英勇,頑強,堅韌。
作為臣子坦然,淡薄名利。
七年級語文第課木蘭詩教案篇五
1、在教師科學方法的指引下,快速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復述“木蘭從軍”的分析花木蘭人物形象。
【引入新課,明確目標】。
一、舉例導入。
學生舉例我國歷史上的巾幗英雄(如穆桂英、梁紅玉、紅娘子、花木蘭)。
2、明確學習目標。
【前置作業(yè),自主學習】。
1、學生提出不能翻譯的重點詞,教師給予解釋。
(惟、愿、市、旦、度、策、強、將、著、貼、火、走、安)【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說說情節(jié):學生用自己語言簡要復述故事情節(jié)。
要求以“木蘭_________”句式概括每節(jié)內容,橫線上限填四個字。
(木蘭停機嘆息、代父從軍、奔赴戰(zhàn)場、征戰(zhàn)沙場、還朝辭官、會見親人、謳歌英雄)。
女兒性情英雄氣概女兒性情。
三.賞析人物。
1、學生再讀課文,四人一組討論:要求以“我從課文_____讀到木蘭是一個_____的人”句式來說。(勤勞、善良、淳樸、謹慎)(女兒性情)。
機智、勇敢、剛毅、忠孝兩全(英雄氣概)。
教師小結:木蘭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為她既有女兒情懷,更具英雄氣慨的古代杰出巾幗英雄形象,在代父從軍中看到了她強烈的愛國情懷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2、其實在地方戲曲中也有歌頌巾幗英雄的作品,學生欣賞豫劇《誰說女子不如男》。
【拓展延伸,達標測評】。
拓展練習:
練習冊第5小題。
【作業(yè)布置,板書設計】。
1、欣賞動畫片《花木蘭》,比較中西方人物形象異同。2、背誦全詩。板書設計。
木蘭詩。
勤勞、善良、淳樸、謹慎(女兒性情)。
巾幗英雄愛國、渴望和平。
機智、勇敢、剛毅、忠孝兩全(英雄氣概)。
七年級語文第課木蘭詩教案篇六
1、疏通文字,落實重點字詞的理解。
2、進一步認識花木蘭形象,體會其愛國之情。
1、愛國之情的體會。
2、重點字詞句的理解,尤其是互文的理解。
一課時。
利用課間十分鐘讓學生觀看影片《花木蘭》替父從軍片段。
剛才同學們欣賞到的是美國迪士尼公司為我們塑造的`哪個人物的形象?(木蘭)對于這個人物,想必大家并不陌生,請同學們來說說你心目中的木蘭形象。(孝順、巾幗英雄)今天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南北朝時北朝民歌《木蘭詩》所帶給我們的木蘭形象。
要更好地認識木蘭,我們必須解決語言上的障礙。
分成四組進行“清障大比拼”活動。
首先進入“必答板塊”。
教師給每組出5個重點字詞或句,逐組回答,由其他三組齊聲判斷正誤,哪組的回答既快又響又準確就勝出。
接著進入“搶答板塊”。
任何一個學生都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詞句,哪組的組員回答得既快又多又準確就勝出。學生無法解決的教師及時指正,尤其是互文現(xiàn)象。
齊聲朗讀此文,要求邊讀邊回顧重點字詞句的意思。
四人小組討論《木蘭詩》展示給我們的木蘭形象。
要求用“我從……這個句子中讀到木蘭是……的人”的句式來說。
學生發(fā)言。
與你原先心目中的木蘭形象相比談談感受。
教師總結:《木蘭詩》告訴我們木蘭是一位英雄,更是一位有血有肉的普通女子。他跟普通女子一樣的勤勞能干;一樣的依戀父母;一樣的醇厚質樸,一樣的天生愛美……所以說她既有女兒情懷,又具英雄氣概,這不由得讓我想起名家名段《誰說女子不如兒男》,請大家欣賞這一豫劇《花木蘭》選段。
齊讀此段。
請大家四人一組對這幾句話展開充分的想象,說說你對木蘭的形象又有了什么新的認識?抓住詞語來談理解。
七年級語文第課木蘭詩教案篇七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南朝民歌的特點和修辭特點。
2、學會誦讀和背誦這首古詩。
3、培養(yǎng)探究能力。
教學重點。
討論和探究問題,養(yǎng)成利用各種渠道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1、感受木蘭代父從軍、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2、培養(yǎng)主動探究的精神,享受探究問題的樂趣。
教學用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二、問:中國(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幗英雄?
三、參考備案:穆桂英、劉胡蘭、秋瑾、鄧穎超、撒切爾夫人、
四、二、簡介背景。
五、欣賞京劇、豫劇、動畫片、郵票等簡單片段,激發(fā)興趣。
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良好的興趣可以轉化為學習的動力。觀察學生對學習是否感興趣可以先看學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到學習的活動內容中,再看學生對學習的內容和方式是否感到興奮、愉悅,然后看學生是否具有進一步學習的愿望。一個好的活動內容和方式,常常使一些學生在完成了正規(guī)的活動內容之后,還想繼續(xù)進行。
七、三、配樂朗讀。
八、達到整體感知的目的,也為背誦打下基礎。
九、四、復述故事。
十、進一步感知課文,也為下面的探究服務。
第二課時。
一、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尋找探究點。
問題(包括老師提出的啟發(fā)性問題)展開討論,討論的形式可以靈活多樣。
探究點參考備案:
1、南朝民歌的修辭運用(或特點)。
2、從《木蘭詩》中看中國古代女子的服飾。
3、從《木蘭詩》中“爺”的稱呼看中國古代的稱呼與地位。
4、中國古代幾次的女扮男裝出征的巾幗英雄。
5、我對木蘭的看法。
6、詩歌的凝練的語言分析。
7、木蘭為什么不當官?(古代女子的三從四德)。
8、中國古代著名女子研究(要做名女人,從正道上講,須合于立德、立功、立字三標準。班昭、孟光是為以立德聞名;花木蘭、梁紅玉是為以立功出名;李清照、朱淑貞是以立字聞世。)。
9、中外影視作品對木蘭形象塑造的差異。
二、學生合作探究。
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遵守活動規(guī)則,會傾聽、理解別人的發(fā)言,主動自覺的與別人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三、流探究成果。
指通過探究活動,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可以對共同關心的某些問題達成共識,可以對某些問題做出合理的解釋,也可以通過動腦、動手解決某些問題或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途徑。
四、自由誦讀課文,直至背誦。
五、布置作業(yè)。
建議:以《木蘭詩》為例,第八周的這堂課是否可以上成學生合作探究活動課(第六個教學過程),或探究結果匯報課(第七個教學過程)。
七年級語文第課木蘭詩教案篇八
1、了解“樂府”的有關知識。
2、體會文章作者對木蘭愛國精神的贊美。
3、學習本文排比、對偶、比喻等修辭手法。
(二)能力訓練點。
1、根據(jù)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
2、體會文章的詳略的安排。
3、根據(jù)想像擴寫課文。
(三)德育滲透點。
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
(四)美育滲透點。
引導學生體會本文剛健清新、氣勢雄渾的詩意美以及云鬢黃花少女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馳騁沙場,功勛卓著的女性美、情感美和人格美。
七年級語文第課木蘭詩教案篇九
授課人:伍展雯。
教學目標:
1、利用多種誦讀方式熟讀詩歌,背誦詩歌,感受詩歌的節(jié)奏感與韻律美。
2、通過對本課的學習能夠積累一定的古代文學知識,為今后的古文學習奠定基礎。
3、感受木蘭這一具有家國情懷的光輝人物形象。
教學重點:利用多種形式學習詩歌,達到熟讀成誦。
教學難點:如何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誦讀熱情,并能感受木蘭這一具有家國情懷的光輝人物形象。
一、新課導入:
1、同學們,你們知道“巾幗不讓須眉”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師總結)。
2、是的,在中國歷史上就涌現(xiàn)出許多“巾幗不讓須眉”的女英雄,今天,我們通過學習《木蘭辭》這首詩歌,去了解這位流傳千古的奇女子--木蘭的故事。
二、正字音,熟讀詩歌:
1、師導入:同學們,這首詩歌是出自南北朝時期的北朝民歌,您們還記得我們曾經(jīng)學習過哪首北朝民歌?(生吟誦,師點評)。
2、師導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北背窀枋侨绱说拇肢E豪邁,北朝民歌是如此的樸質剛健,富有感染力?!赌咎m辭》就是這樣一首集北朝民歌精髓的詩歌,因此它與《孔雀東南飛》被稱為樂府雙璧。
4、學習詩歌,師范讀詩歌。
5、師領讀,生跟讀。(注意糾正學生字音)。
6、男女生對讀。
7、文白對讀,師串講,疏通文意。
8、指名個人讀。
三、小結: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你認為木蘭的故事為什么能夠流傳千古,深受人們的喜愛?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珊箚査咎m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七年級語文第課木蘭詩教案篇十
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疏通了《木蘭詩》的字、詞,串講了詩句的大意,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這首詩。先檢查一下朗讀作業(yè)完成情況。
點一生讀課文。
一生評議:她讀的很流暢,但前后語調一致,沒有區(qū)分悲傷、憂愁和喜悅的感情。
師:同學們讀的很不錯,評的也很不錯。這堂課我們要在理解人物的基礎上讀出對人物的感情,對朗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判斷對一個人該持有什么樣的感情,先要了解他,了解他都說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心里又在想些什么。下面我們來做一個連線練習。
代父從軍?5——6。
辭官還鄉(xiāng)?3。
征途想家?4——5。
屢建戰(zhàn)功?1——4。
一生上去連線,另一生上去作了修改,結論為:
代父從軍?5——6。
辭官還鄉(xiāng)?3。
征途想家?4——5。
屢建戰(zhàn)功?1——4。
生:代父從軍、征途想家、屢建戰(zhàn)功、辭官還鄉(xiāng)。
師:很好,思路很清晰。這就是詩中告訴我們的木蘭所做的一些事。不過這樣的粗線條還不足以讓我們的心跟木蘭貼近。這么一篇千古傳誦的名篇,這么一個廣受愛戴的女英雄,她身上一定有些什么東西是我們還沒有發(fā)現(xiàn)的,擦亮靈魂的眼睛,從文里文外找一找感人的鏡頭,讀一讀精彩的片斷。
生:木蘭征戰(zhàn)回家時,“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的情景很感人。
師:能不能具體點?
生:我覺得此時她的父母一定年紀很大了,走路都顫巍巍的,還相互攙扶著出城迎接,他們盼望了這么多年,擔心了這么多年,木蘭回來,他們的心情一定很激動,邊走邊流淚。
師:說的好。
生:我覺得木蘭很不簡單,不光是女同胞心中的英雄,更是男同胞心中的英雄,一個花家的小女子,大膽地走向戰(zhàn)場,克服了想家、思念親人的情緒,與男兒一樣過著艱苦的野外露營生活,立了大功,我覺得她很勇敢、堅強。
師:不錯。你剛才說花家的小女子,女同胞聽了可能要不高興的,你覺得呢?
生笑:花家的女兒。
師:改的好。我覺得你的感受很細膩,注意到了一些細節(jié)性的東西。把表現(xiàn)木蘭征途想家的段落給大家朗讀一遍,好嗎?(生讀)。
生:木蘭辭官還鄉(xiāng)的事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她對爹娘是那樣孝順,為了孝順,把一個女孩子最寶貴的青春留在了戰(zhàn)場;為了孝順,她舍棄許多人苦苦追求的榮華富貴,回家報答雙親養(yǎng)育之恩。
生:平了賊兒回家,一天也不停,快馬加鞭趕回家門,我孝敬娘親?。?BR> 師:能不能唱?
生:不能。
師:有沒有人能唱,一丁點?
生唱:平了……賊……兒……。
生:孝敬爹娘。
師:還有呢?
生:過一個普通女子的耕織生活。
生多人:勤勞、孝順、勇敢、剛強、機智、有短識、純樸高尚。
師:這么多優(yōu)點集中在她身上,她既是現(xiàn)實人物,又是勞動人民心目中理想的化身。為了更深的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我提議,每人創(chuàng)作一首小詩,熱情謳歌勞動人民的優(yōu)秀女兒花木蘭。這里有幾個參考題目:
1.爹爹,讓女兒替你去出征。
2.媽媽,我回來了。
3.英雄頌歌。
4.中國,請記住這光輝的一刻。
5.絕響。
師:可選用任何一種人稱;可寫出發(fā)前,送別,征戰(zhàn)生涯,歸來團聚時;可寫一句、兩句,一段、兩段。開始吧,說不定你有詩人之才而你還不知道呢。
生寫。
師:把自己的詩跟大家交流一下,誰先來?
生:朝廷軍帖多成山,爹爹年老不能戰(zhàn),花家沒有男子漢,我愿替父去出戰(zhàn)。(掌聲)。
師:還挺壓韻的,寫的不錯,下一位?
生:古往今來幾英雄,木蘭當數(shù)排第一,英勇機智殺數(shù)敵,是我中華好兒女。(笑,掌聲)。
師:啊,是一首打油詩嗎,也還不錯。
生:看,火紅的太陽升起來了!木蘭啊,勇敢地代父從軍!老母親,淚眼簌簌,再三囑咐兒要小心;老爹爹,顫顫巍巍,送嬌女踏上征程。木蘭,你是咱中華民族的好兒女,我們?yōu)槟泸湴粒覀優(yōu)槟阕院溃。ㄕ坡暎?BR> 師:不錯,結尾還可改含蓄一點。
生:匈奴們去死吧!讓木蘭的劍,沾染敵人的血;讓木蘭的精神,輝映著她的英姿!爹爹呀,女兒不會辜負您,請您等待兒凱旋歸來的那一天。(掌聲)。
師:有氣勢,散發(fā)著一股英雄豪放之氣。
生:娘呀!是你把我養(yǎng)大,教給我勞動謀生的本領;爺呀!是你教我武藝,使我成將不死沙場。爺娘的恩情似海深,今生今世報答不盡!(掌聲)。
生:媽媽!媽媽!兒回來啦!兒不孝!兒不孝!沒能留在您的身邊。今天,兒回來了,再也不離開您了!您知道嗎?兒在外面是多么思念您。平了賊兒快馬加鞭,兒趕回來孝敬您?。。ㄕ坡暎?。
師:誰言兒不孝,兒還是孝的,那是一種大德大孝。大家的詩把我們的教室裝扮成了詩的殿堂,詩的海洋。老師也寫了一首,念給你們聽:
歷史,請永遠記住這光輝的一刻。
當侵略者的鐵蹄踏碎了你。
一個普通女子的生活夢想。
你義無返顧的邁出了。
這歷史的、壯麗的、詩的一步。
天空的雄鷹被你驚呆了。
廣袤的中華大地被你驚呆了。
侵略者的野心也被深明大義的你驚呆了。
是雙親的恩情養(yǎng)育了你。
是北方這片柔情的土地滋潤了你。
是你的人民的智慧和勇敢提升了你。
木蘭。
英雄的名字。
英雄的民族。
木蘭(掌聲)。
師:同學們的詩寫的很好,老師寫的也不錯,為什么我們都能寫出這么好的詩?
生:因為我們走進了木蘭的內心世界。
生:因為我們都喜愛木蘭。
師:的確,不是我們的詩寫的好,是木蘭這個女子太美好了,美好的事物就應該與詩相配。放聲朗讀,把你們對木蘭的感情盡情的讀進去吧?。ㄉ杂勺x)。
師:誰愿意為大家朗讀?
生讀。(掌聲)。
師:評一下,還有一點什么不足?
生評:前面還可以,后面喜悅的感情沒讀出來。
生評:“旦辭爺娘去……”一節(jié)應讀出木蘭的想家、孤獨、想哭的心情。
生評:段和段之間沒有停頓。
師:把這些意見揉進朗讀中去,效果會更好,還有誰愿為大家朗讀?
生讀。(長時間熱烈的掌聲)。
師:讀的真是棒極了。走進了人物的內心世界,理解了木蘭的精神品格,我們才可能朗誦的這么好。大家對這首詩還有什么疑問,提出來一起解答。
生:木蘭回鄉(xiāng)后怎么不去相親?
生:她當然要去相親的,迪士尼動畫片《花木蘭》就拍了木蘭相親的事。
生:木蘭回來了,家人是笑還是哭?
生:母親也許會哭,弟弟肯定會笑。
生:這眼淚包含的東西太多了,母親的哭,是高興的哭;母親的淚,是含笑的淚。
生:花木蘭為什么要去從軍?
生:因為朝廷要她父親出征,而父親年老多病,不能出征,木蘭又沒哥哥,她弟弟還小,所以只有她去。(掌聲)。
生:為什么她姐不去?
生:因為她姐沒她那么勇敢。
生:因為全世界只有一個人能成為花木蘭。(掌聲)。
生:木蘭為什么不當官?
生:因為木蘭的生活理想是守在親人身邊,過一個普通婦女的農(nóng)耕生活。
師:木蘭為理想而生,為理想而死,終生無怨無悔,她的品格正在一代代中華兒女身上延伸。今天的作業(yè),把這首詩有感情的朗讀給父母聽。下課!(掌聲)。
七年級語文第課木蘭詩教案篇十一
學習目標:
1.了解木蘭這一巾幗英雄形象;
2.借鑒文中互文、頂針、復沓以及問答句等藝術手法進行練筆運用。
學習重點:了解木蘭這一巾幗英雄形象。
學習難點:借鑒文中互文、頂針、復沓以及問答句等藝術手法進行練筆運用。
學習流程:
(一)情境導入。
說說你對“好”字的`理解。老師覺得,是女子就挺好,尤其是這樣的女子,她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不愛武裝愛紅妝。
(二)巧樹靶子。
那么,她到底是怎樣一個形象呢?別人是如何夸贊她的呢?
(三)自主學習。
1.頂針句。
爺娘說:女兒花木蘭,
蘭心可馨天。
天下說傳奇,
奇孝我家演。
2.問答句。
姐姐答:問女何所思,
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
女亦無所憶。
家有蘭小妹,
耕織一肩擔。
代父從軍去,
華年因此耽。
3.互文句。
弟弟唱:東市買好豬,
西市買肥羊。
南市買鮮果,
北市買美漿。
吾有蘭姐姐,
慈愛勝爺娘。
疆場征戰(zhàn)歸,
路長情更長。
4.復沓句。
戰(zhàn)友贊: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蘭是女郎。
同行十二年,
不知沙場是妝場。
臨戰(zhàn)不驚忙,
關山若等閑。
木蘭小女子,
羞煞眾兒男。
(四)小試身手。
請選用本文學到的互文、頂針、復沓以及問答句等藝術手法來贊木蘭。
七年級語文第課木蘭詩教案篇十二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根據(jù)課文內容,在橫線上填上正確的語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所用的修辭方法是_____________,這句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3.???????“軍書十二卷”這里的“十二”是表示多數(shù),請聯(lián)系所學內容再舉兩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边@幾句運用修辭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現(xiàn)了木蘭____________________性格。5.???????解釋下列句子。1)???????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2)???????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6.???????出自本文的成語________,并解釋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略二、1、寫木蘭的從軍緣由,離別和思親、辭官不就,團聚的歡樂等,都比較詳細;對于出征前的準備和軍旅生活則寫得比較簡略。理由:敘述的詳略,是由主題的需要決定的。請的重點不在于謳歌主人馳聘沙場,克敵建功的英雄行為,而在于頌揚勇于獻身不圖榮華的高尚情操,所以對從軍緣由,辭官還家詳寫,而對征戰(zhàn)的艱辛,生活的寒苦,便幾筆帶過。2、木蘭是一個云鬢黃花的少女,又是一個金戈鐵馬的英雄,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她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立下汗馬功勞;勝利歸來后,又謝絕高官,返回家鄉(xiāng),重新從事的和平和勞動;她愛親人,也愛國家,把對國家對親人的責任感融合到一起的。木蘭的形象,集中了中華民族的勤勞、善良、勇敢、剛毅,淳樸的優(yōu)秀品質。3、贊頌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長期征戰(zhàn)的謹慎和機敏。4、略5、木蘭是一個普通的紡織女郎,在國家危難之際,她能沖破種種阻繞,毅然代父從軍,這種精神令人敬佩。她既有女性的情懷,又有英雄的氣概;既有為國家獻身的精神,又有不慕名利的純潔品格,她的形象光彩照人,這也正是這個故事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原因。三、1.????????略2.????????對偶???木蘭停機嘆息,表現(xiàn)異常,設置懸念。3.????????策勛十二轉,壯士十年歸4.????????對偶??當機立斷。5.????????略6.????????撲朔迷離?形容事情錯綜復雜,不易看清底細。7.????????不矛盾。二者均非確數(shù),而是表示虛數(shù),指木蘭從軍時間長。
七年級語文第課木蘭詩教案篇十三
譯文。
原文。
嘆息聲一聲連著一聲,木蘭姑娘當門在織布??棛C停下來機杼不再作響,只聽見姑娘在嘆息。問問姑娘你這樣嘆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蘭回答道)姑娘我并沒有思念什么。昨夜我看見征兵文書,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書,每一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長大成人的兒子,我木蘭沒有兄長,我愿意去買來馬鞍和馬匹,從現(xiàn)在起替代父親去應征。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在東市上買來駿馬,西市上買來馬鞍和鞍下的墊子,南市上買來馬嚼子和韁繩,北市上買來長馬鞭。早上辭別父母上路,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洶涌奔流的嘩嘩聲。早上辭別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兵戰(zhàn)馬啾啾的鳴叫聲。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行軍萬里奔赴戰(zhàn)場作戰(zhàn),翻越關隘和山嶺就象飛過去那樣迅速。北方的寒風中傳來刁斗聲,清冷的月光映照著戰(zhàn)士們的鐵甲戰(zhàn)袍。將士們經(jīng)過無數(shù)次出生入死的戰(zhàn)斗,十年之后才得勝而歸。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論功行賞)。記功授爵木蘭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賞賜千百金以上。天子問木蘭有什么要求,木蘭不愿做尚書郎這樣的官,希望騎上一匹好駱駝,借助它的腳力送我回故鄉(xiāng)。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借明駝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到城外迎接她;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著門戶梳妝打扮起來;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忙著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打開我閨房東面的門,坐在我閨房西面的床上,脫去我打仗時穿的戰(zhàn)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當著窗子整理象烏云一樣柔美的鬢發(fā),對著鏡子在額上貼好花黃。出門去見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們都很吃驚都說我們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蘭是女孩子。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免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七年級語文第課木蘭詩教案篇十四
教學目的:
一.學習詳略得當?shù)膶懛ā?BR> 二.領會故事情節(jié)曲折,富于戲劇性,充滿傳奇色彩的`表現(xiàn)方法:
三.掌握對偶、排比等修辭方法。
四.了解詩歌表現(xiàn)的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以及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教學重點:
目的一、二、三。
教學方法:自讀、講析、問答、練習。
教學時數(shù):3課時。
第一教時。
一.導言。
前面我們學習了陜北民歌《回延安》這首新詩,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古代北朝民歌《木蘭詩》。(板書)。
1.題解:
《木蘭詩》又叫《木蘭辭》,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民歌。
2.看閱讀提示了解主題。
3.從內容看,這是首充滿傳奇色彩的敘事詩。故事情節(jié)曲折,富有戲劇性。敘述詳略得當。
二.聽錄音,學生自讀。
三.正音:
機杼可汗鞍韉轡頭燕山胡騎戎機朔氣金柝紅妝著我舊時裳傍地走。
四.理解課文內容。
1.提問:這首詩敘述了什么時候到什么時候的事?
2.按情節(jié)的內容發(fā)展出征、打仗、還鄉(xiāng)可分幾段。
七年級語文第課木蘭詩教案篇十五
《木蘭詩》又叫《木蘭辭》,“木蘭”是詩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女英雄。木蘭在歷史中不一定確有其人,但女扮男裝卻實有其事。木蘭只不過是這些女子的代表而已。
(二)謀篇立意。
全詩以“木蘭是女郎”來構思木蘭的傳奇故事。本詩以時間為序,采用比興的手法,
敘述了農(nóng)家女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保衛(wèi)國家的故事,塑造了一個聰明勇敢、堅毅質樸、不貪功名、熱愛家鄉(xiāng)的巾幗英雄形象。
(三)層次劃分。
全文共7個自然段,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敘述木蘭代父從軍,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概寫木蘭十年來的征戰(zhàn)生活。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敘述木蘭還朝辭官,回鄉(xiāng)與親人團聚。
(四)寫作特點及借鑒。
寫作特點1.詳略得當。這首敘事詩,有集中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在敘事上有詳有略,詳略得當。詩歌對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離別、辭官還鄉(xiāng)、家人團聚的內容寫得詳細。對出征前的準備及十年的征戰(zhàn)內容則寫得簡略。這樣處理詳略,不只為了求得行文的變化,使結構疏密有致,主要是為了更好地刻畫人物。
2.以細膩的心理刻畫來塑造人物形象。木蘭是一個云鬢花黃的女子,也是一位金戈鐵馬的英雄。詩歌對木蘭的刻畫形象生動,如第二段中對木蘭心理刻畫是全文最精彩的部分:“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边@段描寫展示了木蘭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表現(xiàn)木蘭那少年纏綿的情懷。對一個初出遠門的女子來說,既感到新鮮,又思念家鄉(xiāng),思念之情與愛國之情交織在一起,刻畫出木蘭毅然離家保國,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和剛強的性格。
3.用詞精當。如木蘭辭官還鄉(xiāng),同親人合家歡聚一節(jié),文中用一系列動詞:“開”、“坐”、“脫”、“著”、“理”、“鐵”,含蓄地展示了木蘭此時的心理——急于恢復女兒裝,表現(xiàn)了木蘭對和平生活的向往和歸來后喜不自禁的心情,刻畫出了木蘭天真活潑、淳樸可愛的性格。
借鑒:《木蘭詩》作為古代民歌,在表現(xiàn)人物、敘述情節(jié)方面有許多值得借鑒的地方如“不聞機抒聲,惟聞女嘆息”和“東市……西市……南市……北市……”的渲染,“不聞但聞”的反復,“萬里赴戎機”六句的高度概括,“火伴皆驚忙”的側面襯托,“雄兔雌兔”的比喻等等,都給讀者一種清新、質樸之感。正因為多種表現(xiàn)手法的綜合運用,讀者才看到了一個英雄的木蘭勇敢而可愛的形象,才使木蘭像史詩一樣載入了中國文學的史冊。
(一)重點難點句子導學。
1.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導學:這一句寫木蘭停機嘆息,設置了懸念,使讀者產(chǎn)生疑問,自然引出下文?!安宦劇薄拔┞劇眱删鋵ε肌?BR> 2.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導學:反復寫“無所思”、“無所憶”,反映了木蘭從軍前復雜的心理活動及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芭唷眱删涫菑晚尘?。復沓與疊句的區(qū)別是,復沓可以更換少數(shù)詞語,而疊句的詞語完全相同?!芭唷眱删?,以及“旦辭爺娘去……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兩節(jié)八句,也是復沓。
3.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導學:一方面寫征途的遙遠、行軍的神速和軍情的緊急,大刀闊斧地表現(xiàn)出出征健兒的豪邁氣概;一方面以宿營地的空寂荒涼的夜景烘托木蘭離家愈遠思親愈切,細針密線地刻畫年輕女子的細膩情懷,從而揭示出生活的驟然變化在木蘭性格中引起的特殊矛盾。這兩句寫出了兒女情深和英雄氣概。
4.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導學:這句話緊承第三自然段,是對上段描寫的奔馳征途情景高度、形象的概括,表明馳抵戰(zhàn)場。也把行文引到描寫戰(zhàn)場上的生活和戰(zhàn)斗上來,在詩篇前后段落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5.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導學:此六句寫了家人的不同舉動,符合每個人的身份、性格、年齡特點,描寫出家中的歡樂氣氛,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親切意味。
(二)重點段落導學。
對最后一自然段的詮釋。
導學:最后一自然段是個生動的比喻,以此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別特征明顯,而在戰(zhàn)場廝殺時要分出男女就困難了。同時,這個比喻還解釋了伙伴的驚訝,也對讀者產(chǎn)生的疑問作出了一個合情合理的解答;也可將這幾句看成是木蘭對伙伴的回答,從而表現(xiàn)木蘭機智聰慧,又充滿豪情的神態(tài)表情;也可看作是吟唱者對木蘭的贊頌之詞。此外,以雄兔雌兔比喻人之男女,恰恰是民歌語言運用的特點。
(三)疑難解惑。
1.如何理解木蘭這一人物形象?
導學:木蘭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不朽的人物形象。她是一個少女,又是一個金戈鐵馬的英雄。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她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立下汗馬功勞;勝利歸來以后又謝絕高官,返回家園,重新從事和平勞動。她愛親人也愛國家,把對國家對親人理責任感融合到了一起。木蘭的形象,集中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淳樸的優(yōu)秀品質。
2.作者為什么對《木蘭詩》進行這樣的繁簡處理?
導學:作者不惜筆墨描繪的往往都是他所要著力突出。這首詩所要突出的不是木蘭孝敬父母、勇于擔當重任的性格,所以對殘酷的戰(zhàn)爭一筆帶過,而對能夠反映美好心靈的內容則不惜筆墨。另外,這種繁簡安排似乎還隱含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對戰(zhàn)爭的冷淡和遠離。
一個女孩兒在戰(zhàn)場上拼殺了十年之久,立下赫赫戰(zhàn)功,其勇武強悍可想而知。但作者和廣大讀者喜愛的并不是一個沒有女性特點的女強人,所以,戰(zhàn)場上的廝殺略寫,而以“木蘭是女郎”為構思核心著力寫木蘭作為女孩兒對父母的牽掛,寫她入閨房、巧梳妝,寫她打扮得娉娉裊裊光彩照人的風姿神韻。這既有女兒的嬌美又有男子剛健的女性,在中國文學史上是屈指可數(shù)的。這樣的繁簡安排就起到了突出人物特征、表現(xiàn)作者傾向的作用。
一.教學目標(一)知識教學點1.了解“樂府”的有關知識。2.體會文章作者對木蘭愛國精神的贊美。3.學習本文排比、對偶、比喻等修辭手法。(二)能力訓練點1.根據(jù)上下......
七年級語文第課木蘭詩教案篇十六
1.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體會民歌的特點,整體把握詩歌的內容。
2.初步掌握敘事詳略得當?shù)膶懛ㄒ约岸喾N修辭的運用。
3.分析木蘭形象。
4.提高語言的概括能力,培養(yǎng)學生獨立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學情分析:本文的故事極富傳奇色彩,幾乎家喻戶曉,語言具有民歌情味,學生有較濃的興趣。初中一年級學生要以朗讀促鑒賞,體會主人公的精神境界并積累文言詞。)。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木蘭的人物形象,體會木蘭代父從軍、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2.學習本文敘事詳略得當?shù)膶懛ê投喾N修辭的綜合運用。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好!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木蘭詩》。主人公花木蘭是一個凝聚了千年傳說情感豐富的巾幗英雄形象,甚至已成為一種文化。(放映演示課件:木蘭像、木蘭祠、豫劇、京劇……)。
簡介如下:自漢代起民間開始修建木蘭祠。每年四月初八木蘭生日致祭。歷經(jīng)各代,香火不絕。祠祀木蘭像的廟宇遍布神州。較為著名的有:河南虞城木蘭祠、安徽亳州木蘭祠、河北完縣木蘭祠、湖北黃陂木蘭祠、陜西延安萬花山木蘭祠。梅派大師梅蘭芳主演的京劇《花木蘭》,突出了愛國主義思想,藝術成就極高。美國迪斯尼公司還將花木蘭的藝術形象搬上了銀幕。中國郵政還發(fā)行了《木蘭從軍》郵票。而這眾多的木蘭文化都起源于我們將要學習的這首南北朝民歌《木蘭詩》。眾多的創(chuàng)作者都是研讀了《木蘭詩》獲得了靈感,形成了一套有體系的木蘭文化。
一千多年來,花木蘭這一形象家喻戶曉,深受人們喜愛,現(xiàn)在大家就和我一起到《木蘭詩》這個千古流傳代父從軍的故事中,去感受這個奇女子的傳奇人生。
二、誦讀。
1.學生自由誦讀。
2.正音并理解詞義。(用多媒體展示)。
軍帖機杼轡頭戎機鞍韉金柝策勛可汗扶將撲朔迷離帖花黃。
3.多媒體mp3或flash朗讀欣賞。
4.學生朗讀。同學品評,老師適當點撥。(附朗讀建議,僅供教師參考)。
(1)第一、二自然段是情節(jié)的開端,可以讀得平緩些。木蘭替父從軍表現(xiàn)了憂國思家之情,要讀得深沉些,至“愿為”兩句轉為堅定。
(2)第三自然段第1節(jié)寫出發(fā)前的準備,節(jié)奏要加快,力求突出木蘭揚鞭策馬的英雄形象;第2、3節(jié)要用抒情的語氣讀,節(jié)奏變慢,應注意的是既要抒發(fā)主人公的思親之情,也要表現(xiàn)她的戰(zhàn)斗豪情。
(3)第四自然段基調是悲壯,讀時要兩句作一氣讀,速度要更慢——十年艱苦作戰(zhàn)的種種經(jīng)歷俱在其中。
(4)第五自然段前一節(jié)當由莊嚴轉為熱烈,節(jié)奏可稍稍加快;后一節(jié)是正義所在,要放慢節(jié)奏,讀得親切、和悅、樸實,使前后形成對比的色調,力求突出木蘭的英雄本色。
(5)第六自然段的基調是熱烈歡快,但節(jié)奏有變化。第1節(jié)節(jié)奏最快,要極力渲染喜慶的氣氛;第2節(jié)節(jié)奏放慢,要表現(xiàn)木蘭恢復女兒裝的輕松、喜悅的心情,末句應輕讀,為高潮蓄勢;第3節(jié)再加快節(jié)奏,著力表現(xiàn)伙伴的驚奇感。
(6)第七自然段是歌者的贊辭,最后一句慢讀,使有余韻。
5.全體同學分成兩組輪讀。
三、整體感知。
通過反復誦讀,讓同學們小組討論,疏通文義。
要求以“木蘭”句式來概括每節(jié)內容。(允許填四個字)。
四、討論探究。
1.結合課后練習質疑,怎樣理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這兩句詩按字面解釋是:將軍經(jīng)歷千百次的戰(zhàn)斗死去,壯士從軍十年凱旋。其實,“將軍”和“壯士”,“百戰(zhàn)死”和“十年歸”,意義上是合指的、兼顧的。
這兩句詩的意思應該是“將軍、壯士百戰(zhàn)死,十年歸”。這是一種修辭方法,稱做“互文”。這種修辭是上下文各有交錯省略而互相補充。如:柳宗元《捕蛇者說》中“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是到處叫嚷,到處騷擾。又如:王昌齡《出塞》中“秦時明月漢時關”,即秦漢時明月,秦漢時關隘。請同學找出文中其他運用互文手法的語句。(明確: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本文還運用哪些修辭方法?
復沓:“問女”兩句,“女亦”兩句。
頂真: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門見火伴,火伴皆驚忙。
夸張: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排比:東市……西市……南市……北市……。
對偶:唐以前的對偶要求不嚴格,對仗不工整?!鞍敗眱删洌伴_我”兩句,“脫我”兩句,“雄兔”兩句,皆不工整;而第四段六句兩兩為偶極為工整(懷疑是唐人所加)。
(建議教師對這些修辭可根據(jù)時間彈性講解,也可結合修辭點一下民歌特色。)。
2.請同學們以“木蘭是一個的人”來評價花木蘭。(參照板書)引導同學分析木蘭形象。
3.結合課文內容探究敘事的詳略。
本文敘述部分,戰(zhàn)爭前準備和戰(zhàn)爭后的辭官返鄉(xiāng)均為詳寫,征戰(zhàn)沙場為略寫。“。
征戰(zhàn)沙場”這一段僅用了30個字交代了“征途遙遠”“生活艱苦”“戰(zhàn)爭殘酷”“戰(zhàn)時長久”。而對十年戰(zhàn)爭生活是如何度過的卻不詳細交代。這是全詩最為凝練的部分,音節(jié)鏗鏘,有唐律之風。
那么如何確定詳略呢?根據(jù)中心(主題)確定詳略。處于主要地位,突出中心的要詳寫;處于次要地位,服務于中心的要略寫;與中心無關或關系不大的就不寫。
既然這樣,我們不妨采用逆向思維,通過詳略看主題。
點撥:注意本文出處是《樂府詩集》,樂府詩實際是民歌,真正的作者是勞動人民。戰(zhàn)爭的受害者往往就是勞動人民。(可聯(lián)想到張養(yǎng)浩的“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明確:詩文略寫了戰(zhàn)爭場面正是反映了勞動人民對戰(zhàn)爭的否定,體現(xiàn)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和平生活的追求。這正是本詩的主題。
五、質疑。
“質疑”可結合學生自由提問,教師再把握補充。
明確:渲染戰(zhàn)前準備的緊張氣氛,暗示戰(zhàn)事緊迫,體現(xiàn)出家人對木蘭從軍的重視。這是樂府詩常用的一種寫法。
2.分別在六七段中找出沿用至今的成語。
磨刀霍霍:本文是指為迎接親人歸來而準備殺豬宰羊。后常用來形容準備動手殺人或發(fā)動戰(zhàn)爭。
撲朔迷離:本文是指兔前后腳不齊的動作和張望不定的眼神。后來形容事物錯綜復雜,不易看清真相。
六、教師小結。
《木蘭詩》是一首富有傳奇色彩的北方民歌。它敘事生動,詳略得當,情節(jié)曲折,語言優(yōu)美,千百年來流傳不衰。木蘭的英雄形象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七、課堂鞏固。
1.木蘭既是一個奇女子,又是一個普通人。她“奇”在哪里呢?又怎見她“普通”呢?(結合板書回答)。
2.請同學們回顧一下,這首詩都敘述了什么事?(多媒體鏈接回板書)。
3.看看哪些同學能把自己喜歡的語段當堂背誦下來。
八、課外拓展。
《木蘭詩》與我國最早的敘事詩《孔雀東南飛》并稱為古代敘事詩雙璧。找同學講述《孔雀東南飛》的情節(jié)。(鏈接多媒體展示)。
九、布置作業(yè)。
1.熟練背誦全詩。
2.把課文編成故事講給別人聽,鍛煉語言的表達能力。
教學反思。
1.多媒體輔助手段,極大地擴展了課堂的教學內容,激發(fā)了學生濃厚的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教學效果。
2.能夠突出“讀”“說”“研討”“積累”。
3.由于本課知識涵蓋量大,一課時有些緊張,個別知識點交代不夠深透,教學時應注意有所側重。
七年級語文第課木蘭詩教案篇十七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批注:開篇寫木蘭輟機嘆息,為下文設置懸念])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批注:指出嘆息的原因,表明木蘭替父從軍的決心])。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批注:置辦從軍必需之物])[朝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聲啾啾。]([批注:從軍途中對父母的思念之情])。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批注:概寫木蘭的軍旅])。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珊箚査?,“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盷([批注:勝利歸來的木蘭朝見天子,不貪求榮華,請求返回故里])。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批注:一家人為木蘭的歸來而高興])[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批注:木蘭重歸女兒身])[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批注:看到一身女裝打扮的木蘭,伙伴們驚訝不已])。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譯文:
嘆息聲一聲連著一聲,木蘭姑娘當門在織布??棛C停下來機杼不再作響,只聽見姑娘在嘆息。問問姑娘你這樣嘆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蘭回答道)姑娘我并沒有思念什么。昨夜我看見征兵文書,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書,每一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長大成人的兒子,我木蘭沒有兄長,我愿意去買來馬鞍和馬匹,從現(xiàn)在起替代父親去應征。
在東市上買來駿馬,西市上買來馬鞍和鞍下的墊子,南市上買來馬嚼子和韁繩,北市上買來長馬鞭。早上辭別父母上路,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洶涌奔流的嘩嘩聲。早上辭別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兵戰(zhàn)馬啾啾的鳴叫聲。
行軍萬里奔赴戰(zhàn)場作戰(zhàn),翻越關隘和山嶺就象飛過去那樣迅速。北方的寒風中傳來刁斗聲,清冷的月光映照著戰(zhàn)士們的鐵甲戰(zhàn)袍。將士們經(jīng)過無數(shù)次出生入死的戰(zhàn)斗,十年之后才得勝而歸。
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論功行賞)。記功授爵木蘭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賞賜千百金以上。天子問木蘭有什么要求,木蘭不愿做尚書郎這樣的官,希望騎上一匹千里馬,借助它的腳力送我回故鄉(xiāng)。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到城外迎接她;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著門戶梳妝打扮起來;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忙著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打開我閨房東面的門,坐在我閨房西面的床上,脫去我打仗時穿的戰(zhàn)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當著窗子整理象烏云一樣柔美的鬢發(fā),對著鏡子在額上貼好花黃。出門去見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們都很吃驚都說我們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蘭是女孩子。
七年級語文第課木蘭詩教案篇一
教材分析:
《木蘭詩》安排在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最后一篇,它是一首古代詩歌,更是一首南北朝時北方的樂府民歌。這整個單元共有五篇課文:有詩歌、小說、散文、樂府詩。它們都通過與祖國息息相關的事物——大地、江河、語言、文化、民族、同胞等等來表現(xiàn)愛國主義主題。一樣的感情,不一樣的表達,都富有動人心弦的力量。學習《木蘭詩》,要反復朗讀,體會民歌明朗剛健的情味,質樸生動的語言,在整體感知課文的思想內容的基礎上,理解木蘭的人物形象,培養(yǎng)學生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操。
學生分析:
七年級學生在以前的語文學習中,學過一些文言詩詞,但畢竟很少,對《木蘭詩》中一些特殊的字詞、詩句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再加上生活在和平的年代,生活經(jīng)歷少,所以對《木蘭詩》的思想內涵的感悟也存在困難。所以教師必須靈活設計教學過程,精心指導學習內容,力求做到凸顯個性,兼顧全體。比如簡單的問題,由學生獨立完成;稍難的,學生間討論,教師點撥;難點,則在教師的啟發(fā)下進行探討。另一方面,教師也要回應學生當堂提出的各種問題,就此展開新討論或安排課后的活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把握生字讀音,積累文言詞語。
2、整體把握詩歌內容。
3、了解修辭,結合詩句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
4、有感情的反復誦讀,熟練背誦。
過程與方法:1、誦讀法,創(chuàng)設情景法,討論法,問答法,質疑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習古代女英雄花木蘭勤勞質樸、機智勇敢的性格,善良淳樸、顧全大局、不愛慕名利的品德。
重點、難點重點:1、整體把握內容,理解人物的形象。
2、學習詳略得當?shù)膶懛ā?BR> 3、誦讀、背誦。
難點:1、人物形象的把握。
2、修辭。
教學方法:
1、在預習時,讓學生根據(jù)課下注釋理解課文,充分朗讀。
2、問題解決課里注意小組的合作探究方法的指導。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根據(jù)教學內容篩選相關資料。
學生準備:理解花木蘭的故事,第一課時前預習課文,第二課時前,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主題。
5分鐘創(chuàng)設興趣情境。
放錄音,《誰說女子不如男》,你能說說你對木蘭的故事或傳說知道多少?
師:將臺、大青山、驛馬吐。
誰說女子不如男的花木蘭到底做出了怎樣的驚天之舉?同學們想不想知道?現(xiàn)在我們就共同走進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樂府民歌《木蘭詩》一睹木蘭的風采。
板書題目、誰說女子不如男。
發(fā)放問題導讀單進行自學。生聽錄音感受。學生依據(jù)搜索的資料或對課文的預習,積極回答。(注意語言表達的通順)。
朗讀課文,訂正字音。3分鐘。
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情境,鼓勵學生有信心完成目標。
訂正字音。學生完成后,教師可適當抽查。
學生自由發(fā)問,相互校正。以小組為單位,可尋求幫助,可互相抽查。
3分鐘訂正字音。學生完成后,教師可適當抽查。學生自由發(fā)問,相互校正。以小組為單位,可尋求幫助,可互相抽查。
10分鐘鼓勵性評價組織學生朗讀學生齊讀,小組讀,男女聲讀,個別讀等。
整體感知,了解故事。3分鐘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情境通過反復的.閱讀,我們對課文所寫的故事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了解。誰能來告訴大家,這首詩寫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回答完,教師略做小結。學生作答(相互補充,完善)。
明確:描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功成不求富貴的故事。
翻譯詩句,掃清字詞障礙。10分鐘創(chuàng)設討論氛圍,教師積極參與?,F(xiàn)在對課文進行仔細閱讀,弄懂每句話、每個詞的意思,以求進一步理解詩文。
以小組為單位,以個譯為主,再結合資料合作學習。自由發(fā)問,相互訂正。
并相互說一遍。學生在翻譯句子時對互文這種語言現(xiàn)象不甚了解。
生成問題:
11分鐘創(chuàng)設自學情境現(xiàn)在同學們完成練習的思考,將生成的問題寫在問題導讀單上學生積極自學討論交流。
第二課時。
瀏覽文章,展示匯報8分。
創(chuàng)設回顧情境【旁白】看本文講了怎樣一個故事?誰能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個故事講一講?在教師提示下明確可以用四字短語概括依此進行復述:代父從軍、蹋上征途、十年征戰(zhàn)、辭官還鄉(xiāng)、凱旋歡聚。引導學生對復述進行點評。學生復述,并加以展示評價。
探究解決問題出示問題,解決重點。15分。
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
【旁白】現(xiàn)在讓我們共同的戰(zhàn)勝以下任務。
出示問題生成單。
討論交流。作者在安排這幾個情節(jié)時,為什么有詳有略?為什么不詳寫十年征戰(zhàn),反而極力渲染木蘭重如閨房梳妝打扮。
拓展寫作,鍛煉思維。
(看時間問題,可留作課下,下節(jié)課展示)。
7創(chuàng)設寫作情景。
為我們心中的英雄寫一段頒獎詞。
交流展示評價。
反復朗誦,當堂背誦8分鐘。
7指導學生背誦。
檢查學生背誦情況教給學生背誦的方法。關鍵在于“指導”。大聲朗讀并且試背課文。
在理解基礎上,背誦全詩。
第三課時。
問題訓練提升能力42分。
發(fā)放問題訓練單。
學生自作交流,全班評價。
總結全文,提升思想。3分。
創(chuàng)設想象情境:
【旁白】把你學習本文最真切的感受說出來。思考表達。
課外拓展3分學唱豫劇《誰說女子不如男》。
板書設計代父從軍——孝敬父母敢于擔當。
教學反思學生在翻譯句子時對互文這種語言現(xiàn)象不甚了解,而我則輕易的以為我只要給學生進行示范學生一定會將以下幾個句子輕松搞定,可是讓我大失所望的是學生的解釋仍舊拘泥與原句,不能補充翻譯。結果時間耗費不說,學生仍是一頭霧水。
反思一下原因一是教師沒有對學生的實際進行充分估計。二是找到典型的句子讓學生充分討論翻譯,學生悟出其中的奧妙,可能學生的翻譯就會順暢起來。
七年級語文第課木蘭詩教案篇二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本文材料安排有詳有略,為什么這樣安排?
3、理解木蘭這一人物形象,學習木蘭的精神和品格。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本文材料安排有詳有略,為什么這樣安排?
【教學方法】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注重學生能力的訓練。
【教具準備】小黑板朗讀錄音。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古往今來,世界上的女英雄數(shù)不勝數(shù):古代有大破天門陣的穆桂英、躺在敵人鍘刀上的劉胡蘭;現(xiàn)在有感動中國的第一女警---任長霞;今天我們就去認識一位古代的巾幗英雄---花木蘭,花木蘭代父從軍,戰(zhàn)功赫赫,衣錦還鄉(xiāng)。下面就讓我們來學習《木蘭詩》這篇文章,了解花木蘭代父從軍的前前后后。
二、解題。
1、《木蘭詩》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是一首北朝樂府民歌。是中國詩歌史上的一朵奇葩。《木蘭詩》與《孔雀東南飛》被譽為樂府民歌中的“雙璧”。
2、介紹樂府詩。
三、誦讀詩歌,整體感悟。
1、聽配樂朗誦。
聽讀要求:a認真聽讀,不出聲。b注意生字新詞的正確讀音。
c注意句中的停頓處理。
2、同桌大聲互相朗讀,并糾正對方錯誤。
3、檢查朗讀情況。
a、給下列字注音。
可汗鞍韉朔氣金柝轡頭啾胡騎。
b、劃分朗讀節(jié)奏。
(1)唧唧/復/唧唧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
萬里/赴/戎機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2)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
問女/何所憶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3)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4)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教師小結:同樣是五字句,(1)組為“二一二”節(jié)拍,(2)。
組為“二三”節(jié)拍,(3)組為“二二一”節(jié)拍。所以劃分節(jié)拍不能單看句式,要聯(lián)系意義表達,應遵守“句不離詞,詞不離句”的原則。
4、學生比讀,互評互讀。
5、全班齊讀。
和課下注釋,試著把這篇文言翻譯成白話文吧。
四、理清思路背誦全文。
1、自主學習理清詩意。
2、引導:這是一首敘事詩,依據(jù)故事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束,這首詩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寫出了什么?請用四個字來簡單概括每一部分內容。
一、(1—3)替父從軍二(4)十年征戰(zhàn)。
三、(5、6)凱旋歸來四(7)比喻贊美。
2、在理清思路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3、檢查背誦情況。
按下面要求寫出原文。
(1)木蘭從軍原因的句子:。
(2)描述木蘭為從軍做準備的句子:。
(3)描寫木蘭在邊塞夜景的句子:。
(4)概述戰(zhàn)爭曠日持久,戰(zhàn)斗激烈的句子:。
(5)描寫木蘭矯健英姿的句子:。
(6)從側面描寫木蘭戰(zhàn)功顯赫的句子。
過渡語:看來同學們課文背誦的都不錯,那么下面我們對課文進行深一步的探討。
五、深入探究下列問題。
1、這首詩的情節(jié)哪些詳寫?哪些略寫?為什么這樣處理?
2、結合全詩內容分析木蘭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
本詩塑造了木蘭這一不朽的藝術形象,既富有傳奇色彩,又真切動人。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樸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祖國,不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
六、課堂小結。
同學們,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早已傳為美談,下面我們一起聆聽《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在這優(yōu)美的旋律著體味木蘭柔婉的女兒情、豪邁的英雄氣。
七年級語文第課木蘭詩教案篇三
講析木蘭的形象為什么千百年來受到人們的喜愛,以致家喻戶曉?這一點主要通過講清木蘭替父從軍的“孝”和保家衛(wèi)國的“忠”(愛國)兩種精神讓學生領會。
2、難點。
本文的材料安排為何有詳有略。這一點要通過組織學生討論本文的中心來解決。
3、疑點。
木蘭之所以“不用尚書郎”僅僅是因為不貪圖榮華富貴嗎?這一點教師可根據(jù)課文內容,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來介紹分析。
七年級語文第課木蘭詩教案篇四
1、大致了解北朝名歌的相關知識,包括其的記敘內容,常用的修辭及寫作手法和其語言特點。
2、掌握課文中的文言常識和常用的字詞句的讀寫、翻譯。
3、熟讀并背誦課文,知道課文內容并能大致復述,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文言翻譯能力??偨Y出花木蘭這個巾幗英雄的人物形象,體會其中的愛家愛國主義精神。
4、就文章詳略敘述,修辭手法及故事情節(jié),理解故事人物的傳奇性和戲劇性。
二、教學重點。
1、重點文言字詞及文言句式的學習和積累。
2、北朝樂府名歌的敘述內容、語言特征、記敘手法等文學常識的學習和積累。
3、對于故事情節(jié)的梳理,花木蘭人物形象的分析,對故事主題的理解。
三、教學難點。
1、文中排比、對偶、夸張等修辭手法的學習,詳略安排的寫作目的及好處。
2、文中所表達的思想內容的理解。
四、教學方法。
1、講授法。利用稍微簡短的時間,介紹北朝樂府名歌的相關知識和內容寫作特點。
2、問題法。通過引入式的問題,一步一步引導同學們進入課文,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對故事情節(jié)、人物分析、寫作手法、修辭手法、詳略分配對應進行提問,就問題的難以程度,選擇直接請同學回答或小組討論后請小組代表回答,問題就學生回答情況做出相應調整,提問時所注意的是不將人物形象與故事情節(jié)和敘述描寫脫離并控制時間。
3、朗誦復述法。通過朗讀熟悉生詞,通過復述大致翻譯文章內容。
4、直觀演示法。利用多媒體,向同學們展示一些關于花木蘭的繪畫作品,通過這些作品的直觀展示,體會出花木蘭巾幗英雄的形象。
5、課堂練習法。讓同學們制作一張花木蘭的名片,名片上的內容包括:姓名、生存時代、身份介紹、性格介紹。
五、教學過程。
(一)講述故事,提出問題,引出課文。
向同學們講述花木蘭的故事,但在故事當中將“花木蘭”名字隱去用“一位女子”代替。
提問:“有哪位同學知道故事當中的主人公是誰嗎?“。
回答:”花木蘭“。
對回答正確同學進行表揚并引出課文:“恩,很好,故事中的人物正是花木蘭?;咎m可謂是家喻戶曉的人物,我們的課本中也有一篇文言文是敘述這位了不起的女子。
(二)講授文學常識。
(四)布置課堂小練習,提出問題,引出人物形象的`分析。
1、讓同學們結合課文敘述和自己的理解,制作一張花木蘭的名片,名片上的內容包括:姓名、生存時代、身份介紹、性格介紹、生平經(jīng)歷。
2、大概4分鐘后,請三個同學朗讀自己制作的名片內容,并就其內容分別做相應點評,總結出相似點。
3、展示花木蘭的繪畫作品(挑選一些花木蘭男兒身騎馬作戰(zhàn)的作品)。
提問:畫中花木蘭是一個怎么樣的形象。
回答:男兒形象,英雄形象,偉大的形象,了不起的戰(zhàn)士,勇敢堅強的女子等。
繼續(xù)展示美國動畫作品《花木蘭》中花木蘭女兒身的形象。
提問:這作品中的花木蘭又是什么樣的形象。
回答:漂亮的古代淑女形象,溫柔的大家閨秀形象,美麗大方的姑娘等。
回答: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得出答案后繼續(xù)提問:“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木蘭已經(jīng)決定替父從軍了,那在她準備出征之前她做了哪些準備工作呢,在送她出征的路上,木蘭和木蘭的爹娘有什么表現(xiàn)呢,同樣用文中的語句來回答。
回答:“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BR> 就回答講授課本知識,主要針對修辭進行講解并舉例說明比興、對偶、夸張等修辭手法,結合重點句子的分析,再就木蘭認真準備出征的過程引申出木蘭重視國家安危,準備為國家做貢獻的獻身精神。
講解完后,繼續(xù)提問:“描寫木蘭戰(zhàn)場生活的語句有哪些?’。
回答:“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就回答進行講授,說明繁簡的處理方式的作用,作者不惜筆墨描繪的往往都是他所要著力突出的。這首詩所要突出的正是對木蘭的孝敬父母、勇于擔當重任的性格的頌揚,所以,對殘酷的戰(zhàn)爭,一筆帶過,而對能夠反映美好心靈的內容則不惜筆墨。另外,這種繁簡安排似乎還隱含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對戰(zhàn)爭的冷淡和遠離。
講授結束后繼續(xù)提問:“在這樣初步了解文章內容之后,同學們按小組討論說說你們覺得木蘭有哪些值得學習的品質。”
回答:“勇敢,孝順,愛家愛國,以大局為重,巾幗不讓須眉等“。
就個別小組的回答做出總結,并講授木蘭的精神品質和形象特征。
講授結束后,繼續(xù)提問:“如果你是花木蘭,你當時會怎么做,為什么“。
回答1:“會和花木蘭一樣替父從軍?!?BR> 就此回答提問:“沙場的生活艱難困苦并且有生命的危險,你為什么還想替父從軍呢?”
回答:“父親年長家中無大兒、國家形式迫在眉睫等?!?BR> 就此回答讓同學們感受木蘭孝順并且忠心為國的愛國主義精神并延伸出當時北朝民族人民勇敢頑強的精神品質。
回答2:“不會和花木蘭一樣替父從軍?!?BR> 就此回答提問:“那這樣的話,你年長的父親就要挑起重擔了,你會讓你的父親出征嗎?”
回答:“父親雖年長但也可以擔負重任;覺得自己身為女兒不應出征沙場。”
就此回答對這部分思想的學生進行相應引導并繼續(xù)提問:“如果你是木蘭,你會接受天子的賞賜嗎?為什么?”
回答1:“不會接受,自己為國家效力是應該做的而不是為了賞賜。”
就此回答延伸出木蘭不為功名利祿,談薄名利的精神。
回答2:“會接受,給家里帶去一筆財富;是自己應該得到的。”
對此回答不做否認態(tài)度,就其接受原因作無褒貶含義的評價。
該環(huán)節(jié)結束后,對木蘭的整體形象進行總結點明文章主題。
六、練習。
七、板書設計。
故事情節(jié):
詳1、木蘭嘆息---點明原因,替父從軍。
2、出征準備---排比鋪陳,繁忙準備。
3、送女出征---戀戀不舍,木蘭思親。
4、木蘭歸鄉(xiāng)---婉拒賞賜,辭官歸鄉(xiāng)。
5、歸家換裝---家人歡喜,戰(zhàn)友迷惑。
略沙場生活-------英勇殺敵,艱辛頑強。
人物形象。
作為女兒孝順,顧家,戀家。
作為戰(zhàn)士英勇,頑強,堅韌。
作為臣子坦然,淡薄名利。
七年級語文第課木蘭詩教案篇五
1、在教師科學方法的指引下,快速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復述“木蘭從軍”的分析花木蘭人物形象。
【引入新課,明確目標】。
一、舉例導入。
學生舉例我國歷史上的巾幗英雄(如穆桂英、梁紅玉、紅娘子、花木蘭)。
2、明確學習目標。
【前置作業(yè),自主學習】。
1、學生提出不能翻譯的重點詞,教師給予解釋。
(惟、愿、市、旦、度、策、強、將、著、貼、火、走、安)【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說說情節(jié):學生用自己語言簡要復述故事情節(jié)。
要求以“木蘭_________”句式概括每節(jié)內容,橫線上限填四個字。
(木蘭停機嘆息、代父從軍、奔赴戰(zhàn)場、征戰(zhàn)沙場、還朝辭官、會見親人、謳歌英雄)。
女兒性情英雄氣概女兒性情。
三.賞析人物。
1、學生再讀課文,四人一組討論:要求以“我從課文_____讀到木蘭是一個_____的人”句式來說。(勤勞、善良、淳樸、謹慎)(女兒性情)。
機智、勇敢、剛毅、忠孝兩全(英雄氣概)。
教師小結:木蘭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為她既有女兒情懷,更具英雄氣慨的古代杰出巾幗英雄形象,在代父從軍中看到了她強烈的愛國情懷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2、其實在地方戲曲中也有歌頌巾幗英雄的作品,學生欣賞豫劇《誰說女子不如男》。
【拓展延伸,達標測評】。
拓展練習:
練習冊第5小題。
【作業(yè)布置,板書設計】。
1、欣賞動畫片《花木蘭》,比較中西方人物形象異同。2、背誦全詩。板書設計。
木蘭詩。
勤勞、善良、淳樸、謹慎(女兒性情)。
巾幗英雄愛國、渴望和平。
機智、勇敢、剛毅、忠孝兩全(英雄氣概)。
七年級語文第課木蘭詩教案篇六
1、疏通文字,落實重點字詞的理解。
2、進一步認識花木蘭形象,體會其愛國之情。
1、愛國之情的體會。
2、重點字詞句的理解,尤其是互文的理解。
一課時。
利用課間十分鐘讓學生觀看影片《花木蘭》替父從軍片段。
剛才同學們欣賞到的是美國迪士尼公司為我們塑造的`哪個人物的形象?(木蘭)對于這個人物,想必大家并不陌生,請同學們來說說你心目中的木蘭形象。(孝順、巾幗英雄)今天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南北朝時北朝民歌《木蘭詩》所帶給我們的木蘭形象。
要更好地認識木蘭,我們必須解決語言上的障礙。
分成四組進行“清障大比拼”活動。
首先進入“必答板塊”。
教師給每組出5個重點字詞或句,逐組回答,由其他三組齊聲判斷正誤,哪組的回答既快又響又準確就勝出。
接著進入“搶答板塊”。
任何一個學生都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詞句,哪組的組員回答得既快又多又準確就勝出。學生無法解決的教師及時指正,尤其是互文現(xiàn)象。
齊聲朗讀此文,要求邊讀邊回顧重點字詞句的意思。
四人小組討論《木蘭詩》展示給我們的木蘭形象。
要求用“我從……這個句子中讀到木蘭是……的人”的句式來說。
學生發(fā)言。
與你原先心目中的木蘭形象相比談談感受。
教師總結:《木蘭詩》告訴我們木蘭是一位英雄,更是一位有血有肉的普通女子。他跟普通女子一樣的勤勞能干;一樣的依戀父母;一樣的醇厚質樸,一樣的天生愛美……所以說她既有女兒情懷,又具英雄氣概,這不由得讓我想起名家名段《誰說女子不如兒男》,請大家欣賞這一豫劇《花木蘭》選段。
齊讀此段。
請大家四人一組對這幾句話展開充分的想象,說說你對木蘭的形象又有了什么新的認識?抓住詞語來談理解。
七年級語文第課木蘭詩教案篇七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南朝民歌的特點和修辭特點。
2、學會誦讀和背誦這首古詩。
3、培養(yǎng)探究能力。
教學重點。
討論和探究問題,養(yǎng)成利用各種渠道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1、感受木蘭代父從軍、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2、培養(yǎng)主動探究的精神,享受探究問題的樂趣。
教學用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二、問:中國(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幗英雄?
三、參考備案:穆桂英、劉胡蘭、秋瑾、鄧穎超、撒切爾夫人、
四、二、簡介背景。
五、欣賞京劇、豫劇、動畫片、郵票等簡單片段,激發(fā)興趣。
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良好的興趣可以轉化為學習的動力。觀察學生對學習是否感興趣可以先看學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到學習的活動內容中,再看學生對學習的內容和方式是否感到興奮、愉悅,然后看學生是否具有進一步學習的愿望。一個好的活動內容和方式,常常使一些學生在完成了正規(guī)的活動內容之后,還想繼續(xù)進行。
七、三、配樂朗讀。
八、達到整體感知的目的,也為背誦打下基礎。
九、四、復述故事。
十、進一步感知課文,也為下面的探究服務。
第二課時。
一、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尋找探究點。
問題(包括老師提出的啟發(fā)性問題)展開討論,討論的形式可以靈活多樣。
探究點參考備案:
1、南朝民歌的修辭運用(或特點)。
2、從《木蘭詩》中看中國古代女子的服飾。
3、從《木蘭詩》中“爺”的稱呼看中國古代的稱呼與地位。
4、中國古代幾次的女扮男裝出征的巾幗英雄。
5、我對木蘭的看法。
6、詩歌的凝練的語言分析。
7、木蘭為什么不當官?(古代女子的三從四德)。
8、中國古代著名女子研究(要做名女人,從正道上講,須合于立德、立功、立字三標準。班昭、孟光是為以立德聞名;花木蘭、梁紅玉是為以立功出名;李清照、朱淑貞是以立字聞世。)。
9、中外影視作品對木蘭形象塑造的差異。
二、學生合作探究。
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遵守活動規(guī)則,會傾聽、理解別人的發(fā)言,主動自覺的與別人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三、流探究成果。
指通過探究活動,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可以對共同關心的某些問題達成共識,可以對某些問題做出合理的解釋,也可以通過動腦、動手解決某些問題或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途徑。
四、自由誦讀課文,直至背誦。
五、布置作業(yè)。
建議:以《木蘭詩》為例,第八周的這堂課是否可以上成學生合作探究活動課(第六個教學過程),或探究結果匯報課(第七個教學過程)。
七年級語文第課木蘭詩教案篇八
1、了解“樂府”的有關知識。
2、體會文章作者對木蘭愛國精神的贊美。
3、學習本文排比、對偶、比喻等修辭手法。
(二)能力訓練點。
1、根據(jù)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
2、體會文章的詳略的安排。
3、根據(jù)想像擴寫課文。
(三)德育滲透點。
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
(四)美育滲透點。
引導學生體會本文剛健清新、氣勢雄渾的詩意美以及云鬢黃花少女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馳騁沙場,功勛卓著的女性美、情感美和人格美。
七年級語文第課木蘭詩教案篇九
授課人:伍展雯。
教學目標:
1、利用多種誦讀方式熟讀詩歌,背誦詩歌,感受詩歌的節(jié)奏感與韻律美。
2、通過對本課的學習能夠積累一定的古代文學知識,為今后的古文學習奠定基礎。
3、感受木蘭這一具有家國情懷的光輝人物形象。
教學重點:利用多種形式學習詩歌,達到熟讀成誦。
教學難點:如何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誦讀熱情,并能感受木蘭這一具有家國情懷的光輝人物形象。
一、新課導入:
1、同學們,你們知道“巾幗不讓須眉”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師總結)。
2、是的,在中國歷史上就涌現(xiàn)出許多“巾幗不讓須眉”的女英雄,今天,我們通過學習《木蘭辭》這首詩歌,去了解這位流傳千古的奇女子--木蘭的故事。
二、正字音,熟讀詩歌:
1、師導入:同學們,這首詩歌是出自南北朝時期的北朝民歌,您們還記得我們曾經(jīng)學習過哪首北朝民歌?(生吟誦,師點評)。
2、師導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北背窀枋侨绱说拇肢E豪邁,北朝民歌是如此的樸質剛健,富有感染力?!赌咎m辭》就是這樣一首集北朝民歌精髓的詩歌,因此它與《孔雀東南飛》被稱為樂府雙璧。
4、學習詩歌,師范讀詩歌。
5、師領讀,生跟讀。(注意糾正學生字音)。
6、男女生對讀。
7、文白對讀,師串講,疏通文意。
8、指名個人讀。
三、小結: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你認為木蘭的故事為什么能夠流傳千古,深受人們的喜愛?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珊箚査咎m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七年級語文第課木蘭詩教案篇十
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疏通了《木蘭詩》的字、詞,串講了詩句的大意,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這首詩。先檢查一下朗讀作業(yè)完成情況。
點一生讀課文。
一生評議:她讀的很流暢,但前后語調一致,沒有區(qū)分悲傷、憂愁和喜悅的感情。
師:同學們讀的很不錯,評的也很不錯。這堂課我們要在理解人物的基礎上讀出對人物的感情,對朗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判斷對一個人該持有什么樣的感情,先要了解他,了解他都說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心里又在想些什么。下面我們來做一個連線練習。
代父從軍?5——6。
辭官還鄉(xiāng)?3。
征途想家?4——5。
屢建戰(zhàn)功?1——4。
一生上去連線,另一生上去作了修改,結論為:
代父從軍?5——6。
辭官還鄉(xiāng)?3。
征途想家?4——5。
屢建戰(zhàn)功?1——4。
生:代父從軍、征途想家、屢建戰(zhàn)功、辭官還鄉(xiāng)。
師:很好,思路很清晰。這就是詩中告訴我們的木蘭所做的一些事。不過這樣的粗線條還不足以讓我們的心跟木蘭貼近。這么一篇千古傳誦的名篇,這么一個廣受愛戴的女英雄,她身上一定有些什么東西是我們還沒有發(fā)現(xiàn)的,擦亮靈魂的眼睛,從文里文外找一找感人的鏡頭,讀一讀精彩的片斷。
生:木蘭征戰(zhàn)回家時,“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的情景很感人。
師:能不能具體點?
生:我覺得此時她的父母一定年紀很大了,走路都顫巍巍的,還相互攙扶著出城迎接,他們盼望了這么多年,擔心了這么多年,木蘭回來,他們的心情一定很激動,邊走邊流淚。
師:說的好。
生:我覺得木蘭很不簡單,不光是女同胞心中的英雄,更是男同胞心中的英雄,一個花家的小女子,大膽地走向戰(zhàn)場,克服了想家、思念親人的情緒,與男兒一樣過著艱苦的野外露營生活,立了大功,我覺得她很勇敢、堅強。
師:不錯。你剛才說花家的小女子,女同胞聽了可能要不高興的,你覺得呢?
生笑:花家的女兒。
師:改的好。我覺得你的感受很細膩,注意到了一些細節(jié)性的東西。把表現(xiàn)木蘭征途想家的段落給大家朗讀一遍,好嗎?(生讀)。
生:木蘭辭官還鄉(xiāng)的事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她對爹娘是那樣孝順,為了孝順,把一個女孩子最寶貴的青春留在了戰(zhàn)場;為了孝順,她舍棄許多人苦苦追求的榮華富貴,回家報答雙親養(yǎng)育之恩。
生:平了賊兒回家,一天也不停,快馬加鞭趕回家門,我孝敬娘親?。?BR> 師:能不能唱?
生:不能。
師:有沒有人能唱,一丁點?
生唱:平了……賊……兒……。
生:孝敬爹娘。
師:還有呢?
生:過一個普通女子的耕織生活。
生多人:勤勞、孝順、勇敢、剛強、機智、有短識、純樸高尚。
師:這么多優(yōu)點集中在她身上,她既是現(xiàn)實人物,又是勞動人民心目中理想的化身。為了更深的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我提議,每人創(chuàng)作一首小詩,熱情謳歌勞動人民的優(yōu)秀女兒花木蘭。這里有幾個參考題目:
1.爹爹,讓女兒替你去出征。
2.媽媽,我回來了。
3.英雄頌歌。
4.中國,請記住這光輝的一刻。
5.絕響。
師:可選用任何一種人稱;可寫出發(fā)前,送別,征戰(zhàn)生涯,歸來團聚時;可寫一句、兩句,一段、兩段。開始吧,說不定你有詩人之才而你還不知道呢。
生寫。
師:把自己的詩跟大家交流一下,誰先來?
生:朝廷軍帖多成山,爹爹年老不能戰(zhàn),花家沒有男子漢,我愿替父去出戰(zhàn)。(掌聲)。
師:還挺壓韻的,寫的不錯,下一位?
生:古往今來幾英雄,木蘭當數(shù)排第一,英勇機智殺數(shù)敵,是我中華好兒女。(笑,掌聲)。
師:啊,是一首打油詩嗎,也還不錯。
生:看,火紅的太陽升起來了!木蘭啊,勇敢地代父從軍!老母親,淚眼簌簌,再三囑咐兒要小心;老爹爹,顫顫巍巍,送嬌女踏上征程。木蘭,你是咱中華民族的好兒女,我們?yōu)槟泸湴粒覀優(yōu)槟阕院溃。ㄕ坡暎?BR> 師:不錯,結尾還可改含蓄一點。
生:匈奴們去死吧!讓木蘭的劍,沾染敵人的血;讓木蘭的精神,輝映著她的英姿!爹爹呀,女兒不會辜負您,請您等待兒凱旋歸來的那一天。(掌聲)。
師:有氣勢,散發(fā)著一股英雄豪放之氣。
生:娘呀!是你把我養(yǎng)大,教給我勞動謀生的本領;爺呀!是你教我武藝,使我成將不死沙場。爺娘的恩情似海深,今生今世報答不盡!(掌聲)。
生:媽媽!媽媽!兒回來啦!兒不孝!兒不孝!沒能留在您的身邊。今天,兒回來了,再也不離開您了!您知道嗎?兒在外面是多么思念您。平了賊兒快馬加鞭,兒趕回來孝敬您?。。ㄕ坡暎?。
師:誰言兒不孝,兒還是孝的,那是一種大德大孝。大家的詩把我們的教室裝扮成了詩的殿堂,詩的海洋。老師也寫了一首,念給你們聽:
歷史,請永遠記住這光輝的一刻。
當侵略者的鐵蹄踏碎了你。
一個普通女子的生活夢想。
你義無返顧的邁出了。
這歷史的、壯麗的、詩的一步。
天空的雄鷹被你驚呆了。
廣袤的中華大地被你驚呆了。
侵略者的野心也被深明大義的你驚呆了。
是雙親的恩情養(yǎng)育了你。
是北方這片柔情的土地滋潤了你。
是你的人民的智慧和勇敢提升了你。
木蘭。
英雄的名字。
英雄的民族。
木蘭(掌聲)。
師:同學們的詩寫的很好,老師寫的也不錯,為什么我們都能寫出這么好的詩?
生:因為我們走進了木蘭的內心世界。
生:因為我們都喜愛木蘭。
師:的確,不是我們的詩寫的好,是木蘭這個女子太美好了,美好的事物就應該與詩相配。放聲朗讀,把你們對木蘭的感情盡情的讀進去吧?。ㄉ杂勺x)。
師:誰愿意為大家朗讀?
生讀。(掌聲)。
師:評一下,還有一點什么不足?
生評:前面還可以,后面喜悅的感情沒讀出來。
生評:“旦辭爺娘去……”一節(jié)應讀出木蘭的想家、孤獨、想哭的心情。
生評:段和段之間沒有停頓。
師:把這些意見揉進朗讀中去,效果會更好,還有誰愿為大家朗讀?
生讀。(長時間熱烈的掌聲)。
師:讀的真是棒極了。走進了人物的內心世界,理解了木蘭的精神品格,我們才可能朗誦的這么好。大家對這首詩還有什么疑問,提出來一起解答。
生:木蘭回鄉(xiāng)后怎么不去相親?
生:她當然要去相親的,迪士尼動畫片《花木蘭》就拍了木蘭相親的事。
生:木蘭回來了,家人是笑還是哭?
生:母親也許會哭,弟弟肯定會笑。
生:這眼淚包含的東西太多了,母親的哭,是高興的哭;母親的淚,是含笑的淚。
生:花木蘭為什么要去從軍?
生:因為朝廷要她父親出征,而父親年老多病,不能出征,木蘭又沒哥哥,她弟弟還小,所以只有她去。(掌聲)。
生:為什么她姐不去?
生:因為她姐沒她那么勇敢。
生:因為全世界只有一個人能成為花木蘭。(掌聲)。
生:木蘭為什么不當官?
生:因為木蘭的生活理想是守在親人身邊,過一個普通婦女的農(nóng)耕生活。
師:木蘭為理想而生,為理想而死,終生無怨無悔,她的品格正在一代代中華兒女身上延伸。今天的作業(yè),把這首詩有感情的朗讀給父母聽。下課!(掌聲)。
七年級語文第課木蘭詩教案篇十一
學習目標:
1.了解木蘭這一巾幗英雄形象;
2.借鑒文中互文、頂針、復沓以及問答句等藝術手法進行練筆運用。
學習重點:了解木蘭這一巾幗英雄形象。
學習難點:借鑒文中互文、頂針、復沓以及問答句等藝術手法進行練筆運用。
學習流程:
(一)情境導入。
說說你對“好”字的`理解。老師覺得,是女子就挺好,尤其是這樣的女子,她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不愛武裝愛紅妝。
(二)巧樹靶子。
那么,她到底是怎樣一個形象呢?別人是如何夸贊她的呢?
(三)自主學習。
1.頂針句。
爺娘說:女兒花木蘭,
蘭心可馨天。
天下說傳奇,
奇孝我家演。
2.問答句。
姐姐答:問女何所思,
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
女亦無所憶。
家有蘭小妹,
耕織一肩擔。
代父從軍去,
華年因此耽。
3.互文句。
弟弟唱:東市買好豬,
西市買肥羊。
南市買鮮果,
北市買美漿。
吾有蘭姐姐,
慈愛勝爺娘。
疆場征戰(zhàn)歸,
路長情更長。
4.復沓句。
戰(zhàn)友贊: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蘭是女郎。
同行十二年,
不知沙場是妝場。
臨戰(zhàn)不驚忙,
關山若等閑。
木蘭小女子,
羞煞眾兒男。
(四)小試身手。
請選用本文學到的互文、頂針、復沓以及問答句等藝術手法來贊木蘭。
七年級語文第課木蘭詩教案篇十二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根據(jù)課文內容,在橫線上填上正確的語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所用的修辭方法是_____________,這句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3.???????“軍書十二卷”這里的“十二”是表示多數(shù),請聯(lián)系所學內容再舉兩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边@幾句運用修辭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現(xiàn)了木蘭____________________性格。5.???????解釋下列句子。1)???????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2)???????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6.???????出自本文的成語________,并解釋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略二、1、寫木蘭的從軍緣由,離別和思親、辭官不就,團聚的歡樂等,都比較詳細;對于出征前的準備和軍旅生活則寫得比較簡略。理由:敘述的詳略,是由主題的需要決定的。請的重點不在于謳歌主人馳聘沙場,克敵建功的英雄行為,而在于頌揚勇于獻身不圖榮華的高尚情操,所以對從軍緣由,辭官還家詳寫,而對征戰(zhàn)的艱辛,生活的寒苦,便幾筆帶過。2、木蘭是一個云鬢黃花的少女,又是一個金戈鐵馬的英雄,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她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立下汗馬功勞;勝利歸來后,又謝絕高官,返回家鄉(xiāng),重新從事的和平和勞動;她愛親人,也愛國家,把對國家對親人的責任感融合到一起的。木蘭的形象,集中了中華民族的勤勞、善良、勇敢、剛毅,淳樸的優(yōu)秀品質。3、贊頌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長期征戰(zhàn)的謹慎和機敏。4、略5、木蘭是一個普通的紡織女郎,在國家危難之際,她能沖破種種阻繞,毅然代父從軍,這種精神令人敬佩。她既有女性的情懷,又有英雄的氣概;既有為國家獻身的精神,又有不慕名利的純潔品格,她的形象光彩照人,這也正是這個故事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原因。三、1.????????略2.????????對偶???木蘭停機嘆息,表現(xiàn)異常,設置懸念。3.????????策勛十二轉,壯士十年歸4.????????對偶??當機立斷。5.????????略6.????????撲朔迷離?形容事情錯綜復雜,不易看清底細。7.????????不矛盾。二者均非確數(shù),而是表示虛數(shù),指木蘭從軍時間長。
七年級語文第課木蘭詩教案篇十三
譯文。
原文。
嘆息聲一聲連著一聲,木蘭姑娘當門在織布??棛C停下來機杼不再作響,只聽見姑娘在嘆息。問問姑娘你這樣嘆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蘭回答道)姑娘我并沒有思念什么。昨夜我看見征兵文書,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書,每一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長大成人的兒子,我木蘭沒有兄長,我愿意去買來馬鞍和馬匹,從現(xiàn)在起替代父親去應征。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在東市上買來駿馬,西市上買來馬鞍和鞍下的墊子,南市上買來馬嚼子和韁繩,北市上買來長馬鞭。早上辭別父母上路,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洶涌奔流的嘩嘩聲。早上辭別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兵戰(zhàn)馬啾啾的鳴叫聲。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行軍萬里奔赴戰(zhàn)場作戰(zhàn),翻越關隘和山嶺就象飛過去那樣迅速。北方的寒風中傳來刁斗聲,清冷的月光映照著戰(zhàn)士們的鐵甲戰(zhàn)袍。將士們經(jīng)過無數(shù)次出生入死的戰(zhàn)斗,十年之后才得勝而歸。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論功行賞)。記功授爵木蘭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賞賜千百金以上。天子問木蘭有什么要求,木蘭不愿做尚書郎這樣的官,希望騎上一匹好駱駝,借助它的腳力送我回故鄉(xiāng)。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借明駝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到城外迎接她;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著門戶梳妝打扮起來;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忙著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打開我閨房東面的門,坐在我閨房西面的床上,脫去我打仗時穿的戰(zhàn)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當著窗子整理象烏云一樣柔美的鬢發(fā),對著鏡子在額上貼好花黃。出門去見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們都很吃驚都說我們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蘭是女孩子。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免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七年級語文第課木蘭詩教案篇十四
教學目的:
一.學習詳略得當?shù)膶懛ā?BR> 二.領會故事情節(jié)曲折,富于戲劇性,充滿傳奇色彩的`表現(xiàn)方法:
三.掌握對偶、排比等修辭方法。
四.了解詩歌表現(xiàn)的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以及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教學重點:
目的一、二、三。
教學方法:自讀、講析、問答、練習。
教學時數(shù):3課時。
第一教時。
一.導言。
前面我們學習了陜北民歌《回延安》這首新詩,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古代北朝民歌《木蘭詩》。(板書)。
1.題解:
《木蘭詩》又叫《木蘭辭》,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民歌。
2.看閱讀提示了解主題。
3.從內容看,這是首充滿傳奇色彩的敘事詩。故事情節(jié)曲折,富有戲劇性。敘述詳略得當。
二.聽錄音,學生自讀。
三.正音:
機杼可汗鞍韉轡頭燕山胡騎戎機朔氣金柝紅妝著我舊時裳傍地走。
四.理解課文內容。
1.提問:這首詩敘述了什么時候到什么時候的事?
2.按情節(jié)的內容發(fā)展出征、打仗、還鄉(xiāng)可分幾段。
七年級語文第課木蘭詩教案篇十五
《木蘭詩》又叫《木蘭辭》,“木蘭”是詩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女英雄。木蘭在歷史中不一定確有其人,但女扮男裝卻實有其事。木蘭只不過是這些女子的代表而已。
(二)謀篇立意。
全詩以“木蘭是女郎”來構思木蘭的傳奇故事。本詩以時間為序,采用比興的手法,
敘述了農(nóng)家女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保衛(wèi)國家的故事,塑造了一個聰明勇敢、堅毅質樸、不貪功名、熱愛家鄉(xiāng)的巾幗英雄形象。
(三)層次劃分。
全文共7個自然段,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敘述木蘭代父從軍,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概寫木蘭十年來的征戰(zhàn)生活。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敘述木蘭還朝辭官,回鄉(xiāng)與親人團聚。
(四)寫作特點及借鑒。
寫作特點1.詳略得當。這首敘事詩,有集中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在敘事上有詳有略,詳略得當。詩歌對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離別、辭官還鄉(xiāng)、家人團聚的內容寫得詳細。對出征前的準備及十年的征戰(zhàn)內容則寫得簡略。這樣處理詳略,不只為了求得行文的變化,使結構疏密有致,主要是為了更好地刻畫人物。
2.以細膩的心理刻畫來塑造人物形象。木蘭是一個云鬢花黃的女子,也是一位金戈鐵馬的英雄。詩歌對木蘭的刻畫形象生動,如第二段中對木蘭心理刻畫是全文最精彩的部分:“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边@段描寫展示了木蘭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表現(xiàn)木蘭那少年纏綿的情懷。對一個初出遠門的女子來說,既感到新鮮,又思念家鄉(xiāng),思念之情與愛國之情交織在一起,刻畫出木蘭毅然離家保國,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和剛強的性格。
3.用詞精當。如木蘭辭官還鄉(xiāng),同親人合家歡聚一節(jié),文中用一系列動詞:“開”、“坐”、“脫”、“著”、“理”、“鐵”,含蓄地展示了木蘭此時的心理——急于恢復女兒裝,表現(xiàn)了木蘭對和平生活的向往和歸來后喜不自禁的心情,刻畫出了木蘭天真活潑、淳樸可愛的性格。
借鑒:《木蘭詩》作為古代民歌,在表現(xiàn)人物、敘述情節(jié)方面有許多值得借鑒的地方如“不聞機抒聲,惟聞女嘆息”和“東市……西市……南市……北市……”的渲染,“不聞但聞”的反復,“萬里赴戎機”六句的高度概括,“火伴皆驚忙”的側面襯托,“雄兔雌兔”的比喻等等,都給讀者一種清新、質樸之感。正因為多種表現(xiàn)手法的綜合運用,讀者才看到了一個英雄的木蘭勇敢而可愛的形象,才使木蘭像史詩一樣載入了中國文學的史冊。
(一)重點難點句子導學。
1.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導學:這一句寫木蘭停機嘆息,設置了懸念,使讀者產(chǎn)生疑問,自然引出下文?!安宦劇薄拔┞劇眱删鋵ε肌?BR> 2.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導學:反復寫“無所思”、“無所憶”,反映了木蘭從軍前復雜的心理活動及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芭唷眱删涫菑晚尘?。復沓與疊句的區(qū)別是,復沓可以更換少數(shù)詞語,而疊句的詞語完全相同?!芭唷眱删?,以及“旦辭爺娘去……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兩節(jié)八句,也是復沓。
3.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導學:一方面寫征途的遙遠、行軍的神速和軍情的緊急,大刀闊斧地表現(xiàn)出出征健兒的豪邁氣概;一方面以宿營地的空寂荒涼的夜景烘托木蘭離家愈遠思親愈切,細針密線地刻畫年輕女子的細膩情懷,從而揭示出生活的驟然變化在木蘭性格中引起的特殊矛盾。這兩句寫出了兒女情深和英雄氣概。
4.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導學:這句話緊承第三自然段,是對上段描寫的奔馳征途情景高度、形象的概括,表明馳抵戰(zhàn)場。也把行文引到描寫戰(zhàn)場上的生活和戰(zhàn)斗上來,在詩篇前后段落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5.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導學:此六句寫了家人的不同舉動,符合每個人的身份、性格、年齡特點,描寫出家中的歡樂氣氛,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親切意味。
(二)重點段落導學。
對最后一自然段的詮釋。
導學:最后一自然段是個生動的比喻,以此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別特征明顯,而在戰(zhàn)場廝殺時要分出男女就困難了。同時,這個比喻還解釋了伙伴的驚訝,也對讀者產(chǎn)生的疑問作出了一個合情合理的解答;也可將這幾句看成是木蘭對伙伴的回答,從而表現(xiàn)木蘭機智聰慧,又充滿豪情的神態(tài)表情;也可看作是吟唱者對木蘭的贊頌之詞。此外,以雄兔雌兔比喻人之男女,恰恰是民歌語言運用的特點。
(三)疑難解惑。
1.如何理解木蘭這一人物形象?
導學:木蘭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不朽的人物形象。她是一個少女,又是一個金戈鐵馬的英雄。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她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立下汗馬功勞;勝利歸來以后又謝絕高官,返回家園,重新從事和平勞動。她愛親人也愛國家,把對國家對親人理責任感融合到了一起。木蘭的形象,集中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淳樸的優(yōu)秀品質。
2.作者為什么對《木蘭詩》進行這樣的繁簡處理?
導學:作者不惜筆墨描繪的往往都是他所要著力突出。這首詩所要突出的不是木蘭孝敬父母、勇于擔當重任的性格,所以對殘酷的戰(zhàn)爭一筆帶過,而對能夠反映美好心靈的內容則不惜筆墨。另外,這種繁簡安排似乎還隱含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對戰(zhàn)爭的冷淡和遠離。
一個女孩兒在戰(zhàn)場上拼殺了十年之久,立下赫赫戰(zhàn)功,其勇武強悍可想而知。但作者和廣大讀者喜愛的并不是一個沒有女性特點的女強人,所以,戰(zhàn)場上的廝殺略寫,而以“木蘭是女郎”為構思核心著力寫木蘭作為女孩兒對父母的牽掛,寫她入閨房、巧梳妝,寫她打扮得娉娉裊裊光彩照人的風姿神韻。這既有女兒的嬌美又有男子剛健的女性,在中國文學史上是屈指可數(shù)的。這樣的繁簡安排就起到了突出人物特征、表現(xiàn)作者傾向的作用。
一.教學目標(一)知識教學點1.了解“樂府”的有關知識。2.體會文章作者對木蘭愛國精神的贊美。3.學習本文排比、對偶、比喻等修辭手法。(二)能力訓練點1.根據(jù)上下......
七年級語文第課木蘭詩教案篇十六
1.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體會民歌的特點,整體把握詩歌的內容。
2.初步掌握敘事詳略得當?shù)膶懛ㄒ约岸喾N修辭的運用。
3.分析木蘭形象。
4.提高語言的概括能力,培養(yǎng)學生獨立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學情分析:本文的故事極富傳奇色彩,幾乎家喻戶曉,語言具有民歌情味,學生有較濃的興趣。初中一年級學生要以朗讀促鑒賞,體會主人公的精神境界并積累文言詞。)。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木蘭的人物形象,體會木蘭代父從軍、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2.學習本文敘事詳略得當?shù)膶懛ê投喾N修辭的綜合運用。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好!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木蘭詩》。主人公花木蘭是一個凝聚了千年傳說情感豐富的巾幗英雄形象,甚至已成為一種文化。(放映演示課件:木蘭像、木蘭祠、豫劇、京劇……)。
簡介如下:自漢代起民間開始修建木蘭祠。每年四月初八木蘭生日致祭。歷經(jīng)各代,香火不絕。祠祀木蘭像的廟宇遍布神州。較為著名的有:河南虞城木蘭祠、安徽亳州木蘭祠、河北完縣木蘭祠、湖北黃陂木蘭祠、陜西延安萬花山木蘭祠。梅派大師梅蘭芳主演的京劇《花木蘭》,突出了愛國主義思想,藝術成就極高。美國迪斯尼公司還將花木蘭的藝術形象搬上了銀幕。中國郵政還發(fā)行了《木蘭從軍》郵票。而這眾多的木蘭文化都起源于我們將要學習的這首南北朝民歌《木蘭詩》。眾多的創(chuàng)作者都是研讀了《木蘭詩》獲得了靈感,形成了一套有體系的木蘭文化。
一千多年來,花木蘭這一形象家喻戶曉,深受人們喜愛,現(xiàn)在大家就和我一起到《木蘭詩》這個千古流傳代父從軍的故事中,去感受這個奇女子的傳奇人生。
二、誦讀。
1.學生自由誦讀。
2.正音并理解詞義。(用多媒體展示)。
軍帖機杼轡頭戎機鞍韉金柝策勛可汗扶將撲朔迷離帖花黃。
3.多媒體mp3或flash朗讀欣賞。
4.學生朗讀。同學品評,老師適當點撥。(附朗讀建議,僅供教師參考)。
(1)第一、二自然段是情節(jié)的開端,可以讀得平緩些。木蘭替父從軍表現(xiàn)了憂國思家之情,要讀得深沉些,至“愿為”兩句轉為堅定。
(2)第三自然段第1節(jié)寫出發(fā)前的準備,節(jié)奏要加快,力求突出木蘭揚鞭策馬的英雄形象;第2、3節(jié)要用抒情的語氣讀,節(jié)奏變慢,應注意的是既要抒發(fā)主人公的思親之情,也要表現(xiàn)她的戰(zhàn)斗豪情。
(3)第四自然段基調是悲壯,讀時要兩句作一氣讀,速度要更慢——十年艱苦作戰(zhàn)的種種經(jīng)歷俱在其中。
(4)第五自然段前一節(jié)當由莊嚴轉為熱烈,節(jié)奏可稍稍加快;后一節(jié)是正義所在,要放慢節(jié)奏,讀得親切、和悅、樸實,使前后形成對比的色調,力求突出木蘭的英雄本色。
(5)第六自然段的基調是熱烈歡快,但節(jié)奏有變化。第1節(jié)節(jié)奏最快,要極力渲染喜慶的氣氛;第2節(jié)節(jié)奏放慢,要表現(xiàn)木蘭恢復女兒裝的輕松、喜悅的心情,末句應輕讀,為高潮蓄勢;第3節(jié)再加快節(jié)奏,著力表現(xiàn)伙伴的驚奇感。
(6)第七自然段是歌者的贊辭,最后一句慢讀,使有余韻。
5.全體同學分成兩組輪讀。
三、整體感知。
通過反復誦讀,讓同學們小組討論,疏通文義。
要求以“木蘭”句式來概括每節(jié)內容。(允許填四個字)。
四、討論探究。
1.結合課后練習質疑,怎樣理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這兩句詩按字面解釋是:將軍經(jīng)歷千百次的戰(zhàn)斗死去,壯士從軍十年凱旋。其實,“將軍”和“壯士”,“百戰(zhàn)死”和“十年歸”,意義上是合指的、兼顧的。
這兩句詩的意思應該是“將軍、壯士百戰(zhàn)死,十年歸”。這是一種修辭方法,稱做“互文”。這種修辭是上下文各有交錯省略而互相補充。如:柳宗元《捕蛇者說》中“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是到處叫嚷,到處騷擾。又如:王昌齡《出塞》中“秦時明月漢時關”,即秦漢時明月,秦漢時關隘。請同學找出文中其他運用互文手法的語句。(明確: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本文還運用哪些修辭方法?
復沓:“問女”兩句,“女亦”兩句。
頂真: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門見火伴,火伴皆驚忙。
夸張: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排比:東市……西市……南市……北市……。
對偶:唐以前的對偶要求不嚴格,對仗不工整?!鞍敗眱删洌伴_我”兩句,“脫我”兩句,“雄兔”兩句,皆不工整;而第四段六句兩兩為偶極為工整(懷疑是唐人所加)。
(建議教師對這些修辭可根據(jù)時間彈性講解,也可結合修辭點一下民歌特色。)。
2.請同學們以“木蘭是一個的人”來評價花木蘭。(參照板書)引導同學分析木蘭形象。
3.結合課文內容探究敘事的詳略。
本文敘述部分,戰(zhàn)爭前準備和戰(zhàn)爭后的辭官返鄉(xiāng)均為詳寫,征戰(zhàn)沙場為略寫。“。
征戰(zhàn)沙場”這一段僅用了30個字交代了“征途遙遠”“生活艱苦”“戰(zhàn)爭殘酷”“戰(zhàn)時長久”。而對十年戰(zhàn)爭生活是如何度過的卻不詳細交代。這是全詩最為凝練的部分,音節(jié)鏗鏘,有唐律之風。
那么如何確定詳略呢?根據(jù)中心(主題)確定詳略。處于主要地位,突出中心的要詳寫;處于次要地位,服務于中心的要略寫;與中心無關或關系不大的就不寫。
既然這樣,我們不妨采用逆向思維,通過詳略看主題。
點撥:注意本文出處是《樂府詩集》,樂府詩實際是民歌,真正的作者是勞動人民。戰(zhàn)爭的受害者往往就是勞動人民。(可聯(lián)想到張養(yǎng)浩的“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明確:詩文略寫了戰(zhàn)爭場面正是反映了勞動人民對戰(zhàn)爭的否定,體現(xiàn)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和平生活的追求。這正是本詩的主題。
五、質疑。
“質疑”可結合學生自由提問,教師再把握補充。
明確:渲染戰(zhàn)前準備的緊張氣氛,暗示戰(zhàn)事緊迫,體現(xiàn)出家人對木蘭從軍的重視。這是樂府詩常用的一種寫法。
2.分別在六七段中找出沿用至今的成語。
磨刀霍霍:本文是指為迎接親人歸來而準備殺豬宰羊。后常用來形容準備動手殺人或發(fā)動戰(zhàn)爭。
撲朔迷離:本文是指兔前后腳不齊的動作和張望不定的眼神。后來形容事物錯綜復雜,不易看清真相。
六、教師小結。
《木蘭詩》是一首富有傳奇色彩的北方民歌。它敘事生動,詳略得當,情節(jié)曲折,語言優(yōu)美,千百年來流傳不衰。木蘭的英雄形象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七、課堂鞏固。
1.木蘭既是一個奇女子,又是一個普通人。她“奇”在哪里呢?又怎見她“普通”呢?(結合板書回答)。
2.請同學們回顧一下,這首詩都敘述了什么事?(多媒體鏈接回板書)。
3.看看哪些同學能把自己喜歡的語段當堂背誦下來。
八、課外拓展。
《木蘭詩》與我國最早的敘事詩《孔雀東南飛》并稱為古代敘事詩雙璧。找同學講述《孔雀東南飛》的情節(jié)。(鏈接多媒體展示)。
九、布置作業(yè)。
1.熟練背誦全詩。
2.把課文編成故事講給別人聽,鍛煉語言的表達能力。
教學反思。
1.多媒體輔助手段,極大地擴展了課堂的教學內容,激發(fā)了學生濃厚的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教學效果。
2.能夠突出“讀”“說”“研討”“積累”。
3.由于本課知識涵蓋量大,一課時有些緊張,個別知識點交代不夠深透,教學時應注意有所側重。
七年級語文第課木蘭詩教案篇十七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批注:開篇寫木蘭輟機嘆息,為下文設置懸念])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批注:指出嘆息的原因,表明木蘭替父從軍的決心])。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批注:置辦從軍必需之物])[朝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聲啾啾。]([批注:從軍途中對父母的思念之情])。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批注:概寫木蘭的軍旅])。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珊箚査?,“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盷([批注:勝利歸來的木蘭朝見天子,不貪求榮華,請求返回故里])。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批注:一家人為木蘭的歸來而高興])[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批注:木蘭重歸女兒身])[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批注:看到一身女裝打扮的木蘭,伙伴們驚訝不已])。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譯文:
嘆息聲一聲連著一聲,木蘭姑娘當門在織布??棛C停下來機杼不再作響,只聽見姑娘在嘆息。問問姑娘你這樣嘆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蘭回答道)姑娘我并沒有思念什么。昨夜我看見征兵文書,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書,每一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長大成人的兒子,我木蘭沒有兄長,我愿意去買來馬鞍和馬匹,從現(xiàn)在起替代父親去應征。
在東市上買來駿馬,西市上買來馬鞍和鞍下的墊子,南市上買來馬嚼子和韁繩,北市上買來長馬鞭。早上辭別父母上路,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洶涌奔流的嘩嘩聲。早上辭別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兵戰(zhàn)馬啾啾的鳴叫聲。
行軍萬里奔赴戰(zhàn)場作戰(zhàn),翻越關隘和山嶺就象飛過去那樣迅速。北方的寒風中傳來刁斗聲,清冷的月光映照著戰(zhàn)士們的鐵甲戰(zhàn)袍。將士們經(jīng)過無數(shù)次出生入死的戰(zhàn)斗,十年之后才得勝而歸。
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論功行賞)。記功授爵木蘭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賞賜千百金以上。天子問木蘭有什么要求,木蘭不愿做尚書郎這樣的官,希望騎上一匹千里馬,借助它的腳力送我回故鄉(xiāng)。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到城外迎接她;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著門戶梳妝打扮起來;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忙著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打開我閨房東面的門,坐在我閨房西面的床上,脫去我打仗時穿的戰(zhàn)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當著窗子整理象烏云一樣柔美的鬢發(fā),對著鏡子在額上貼好花黃。出門去見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們都很吃驚都說我們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蘭是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