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出國留學網(wǎng)】63名武大棄學新生的紅色信號,這是一個讓人多少有點震動的信號。
?? ? ? ?武漢大學作為曾居“中國一流大學排行榜”第6位的著名高校,63名新生棄學“群”的出現(xiàn),將成為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的一個重要信號。
?? ? ? ?近日研究這63個不同個體組成的群體樣本,對現(xiàn)行高考體制以及大學教育模式進行反思,都將具有重要意義。
?? ? ? ?來自武漢大學的核心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在該校今年錄取的2010級本科新生中,63人并未如期出現(xiàn)在武大校園。
?? ? ? ?至今仍對當年沒能考進武大而耿耿于懷的資深媒體人劉少琥先生說:“能考進這樣一所知名學校而不去報到,一定不是武大出了問題,而是學生對自己前途的整個評價體系發(fā)生了問題?!?BR> ?? ? ? ?武漢大學對這些沒有來校報到的學生作的回訪結(jié)果,與劉少琥的這一說法,形成了一種印證關(guān)系。
?? ? ? ?在詢問為什么不來校報到的原因時,除9人因聯(lián)系方式變更沒有聯(lián)系上,無法得到確切的回答外,其余54人中,有14人是因為出國留學,有10人表示專業(yè)不如意選擇復讀,剩下的棄學者則拒絕說明原因。
?? ? ? ?針對此情況,武漢大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罕見地對棄學新生進行了細致入微的回訪,并對這一現(xiàn)象的成因進行了探析。
?? ? ? ?武漢大學的探析結(jié)果顯示, 從棄學學生的專業(yè)分布來看,醫(yī)學院護理專業(yè)10人,國際軟件學院軟件工程專業(yè)10人,動力與機械學院材料專業(yè)6人,哲學學院6人,外語、新聞、信息管理、歷史、數(shù)學、物理、電信等專業(yè)也有個別學生。
?? ? ? ?名校名專業(yè),再加上較高的就業(yè)率,為什么還會有這么多學生棄學呢?
?? ? ? ?更為震撼的消息接踵而至。2010年7月10日,武漢大學所在地的湖北省教育廳有關(guān)負責人在一個公開場合透露,“去年湖北有3.5萬人被高校錄取了,但沒有去報到。”
?? ? ? ?如果將觀察窗口擴大至全國,按人口和土地面積均為中等省份的湖北公開透露的上述數(shù)字推算下來,全國棄學新生接近100萬人。
?? ? ? ?事實上,高校新生棄學現(xiàn)象,并非這兩年才出現(xiàn)。
?? ? ? ?所不同的是,多年前出現(xiàn)的棄學者,放棄就讀的對象,大多為高職類院校,以及極少量的二、三本類學校。將名校視若敝屣,是近兩年的事情。 ? ? ? ?
?? ? ? ?針對新生棄學,有很多人會去深究其中的原因,有人想到,這是對高考賣方市場的挑戰(zhàn),是高校招生制度面臨改寫的里程碑事件。
?? ? ? ?“新生‘棄學’有一個嚴重后果,即由于學校錄取了他們,實際影響了其后各個錄取批次考生的錄取結(jié)果,無形中剝奪了他人被錄取到更好學校的機會,也增加了落榜考生的數(shù)量。”
?? ? ? ?一位網(wǎng)友,則透過這種現(xiàn)象,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問題的癥結(jié)所在?!霸谖铱磥?,高考中的填報志愿制度設(shè)計不夠嚴密合理,是(導致)新生‘棄學’的最主要原因。從法律層面考量,考生填報志愿,應被認為是一種特殊的‘要約邀請’;從這個角度講,我國高考錄取制度的程序設(shè)計中,至少應該增加考生的‘正式承諾’程序和期限。當考生不予‘承諾’時,及時讓后面的考生‘補缺’,最終減少落榜人數(shù),這樣既不會浪費學校招生指標,也不會影響后面考生的錄取機會,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護各方利益,可謂一舉多得。”
?? ? ? ?如果通過武漢大學這次頗為集中的棄學事件,能夠讓這原本早就應該履行的法律程序嚴格起來,或許就是這次事件最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