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xiàn)代社會里,尤其是在國際社會交往中,信譽無比重要。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信譽就是生命,信譽就是形象,信譽就是社會關(guān)系,信譽就是工作效率。對于一個人、一個組織、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而言,都是如此。個人不講信譽,在社會上就會難以立足;組織不講信譽,在工作中就會難以有所進展;一個國家不講信譽,在國際上就會失去尊嚴。
(一) 信守承諾
所謂承諾,一般是指對別人許下的某種諾言,或者對別人的某一要求答應(yīng)予以照辦。信守承諾,簡而言之,就是要求人們在人際交往中說話一定要算數(shù),諾言一定要兌現(xiàn)。在國際社會交往中,倘若言而無信,不僅有可能失去所有的朋友,而且還有可能因此而使自己在工作上一事無成。
實際工作中處理有關(guān)承諾的具體問題時,應(yīng)當重視下列兩個方面:
1. 必須重視承諾
在人際交往中,特別是在國際交往中,一個人是否信守自己的承諾,關(guān)系到他個人的信譽。一個人如果信守承諾,言而有信,就等于以實際行動證明自己言行一致,尊重交往對象,同時也是對自己的尊重。只有這樣的人,才會在社會上有良好的口碑,才能真正地立足于社會,贏得人們的尊重。與此相反,在人際交往特別是在國際社會交往中,如果視個人承諾為兒戲,出爾反爾,言而無信,有約不守,守約不嚴,或者有約不認,甚至隨意撕毀自己的莊嚴承諾,不僅是失言于人,不尊重人際交往的基本規(guī)則,不尊重自己的交往對象,而且也是不講禮儀規(guī)則、不重視個人信譽、不尊重自己的表現(xiàn)。對此要有清醒的認識。
2. 必須慎于承諾
既然承諾在人際交往中尤其是在國際社會交往中事關(guān)個人乃至國家信譽,那么不論是在實際工作中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必須極其慎重地對待承諾問題。只有慎于承諾,才能確保承諾的兌現(xiàn)。在國際社會交往中要想做到慎于承諾,應(yīng)當對以下三個方面予以注意:
第一,三思而行。與外方人士打交道時,不論雙方關(guān)系如何,在需要許諾于對方時,都要三思而行,慎之又慎。不管是答應(yīng)對方所提出的要求,還是自己主動向?qū)Ψ教岢鼋ㄗh或者是自己誠心誠意地許諾于對方,都一定要經(jīng)過事先的深思熟慮,反復(fù)斟酌。在有必要向?qū)Ψ饺耸砍兄Z時,一定要有自知之明,務(wù)必要量力而行,一切從自己的實際能力以及客觀可能性出發(fā)。須知如果濫用承諾,個人信譽便會貶值。
第二,認真遵守。在國際社會交往中,往往許諾容易兌現(xiàn)難。所謂“言而無信”,就是人們對于不遵守自己承諾的人所進行的譴責。為了兌現(xiàn)已有的承諾,還必須盡可能地避免對既往的正式承諾任意修正、變動,隨心所欲地加以曲解,或者擅自予以否認、取消,或者在執(zhí)行中“偷工減料”。
第三,說明原委。正所謂“世事難料”,盡管我們在兌現(xiàn)承諾方面一向不遺余力,然而在某些極個別的情況下,難以兌現(xiàn)承諾的情況仍可能會出現(xiàn)。此時,一定要采取必要的補救性措施,以求挽回我方的信譽。萬一由于難以抗拒的因素,致使我們單方面失約,或是部分承諾難以繼續(xù)兌現(xiàn)則我們一定要通過正式的渠道,盡早向相關(guān)的一方說明具體原委。除了要向?qū)Ψ阶龀鋈鐚嵉?、合理的、可信的解釋之外,還應(yīng)當對此鄭重其事地向?qū)Ψ竭M行道歉,主動承擔按照慣例或約定應(yīng)給予對方的物質(zhì)賠償,并且要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采取一切可行的補救性措施。絕對不允許一味推諉,避而不談,得過且過,或者對失約之事加以否認,拒絕為此而向交往對象表達歉意等。
(二) 遵守時間
遵守時間是信守承諾的具體體現(xiàn),一個不懂得遵守時間的人,在人際交往中是難以遵守其個人承諾的。目前遵守時間在國際社會里已成為衡量、評價一個人文明程度的重要標準之一。具體而言,我們在國際交往中應(yīng)當重點注意下列三個問題:
1. 要有約在先
所謂有約在先就是提倡人們在進行人際交往時,必須事先約定具體時間。有約在先不僅適用于正式交往而且也適用于非正式交往。在人際交往中,不論是未邀而至,充當不速之客,還是任意順訪,率性而為,都是不尊重交往對象的表現(xiàn)。要做成有約在先,關(guān)鍵是要提前約定交往的具體時間。這主要包括雙方交往的具體起始時間與延續(xù)時間兩個方面,而且約定要盡可能具體、詳盡。約定越具體、越詳盡越好。在約定具體時間時,要考慮交往對象的習慣和方便與否。應(yīng)盡量不要占用對方的休息時間或工作過于繁忙的時間。一般而言,凌晨、深夜、午休時間、就餐時間以及節(jié)假日,外方人士大都忌諱被外人打擾??傊?,應(yīng)當堅持兩廂情愿。
2. 要如約而行
遵守時間,既要求其在具體的交往時間上有約在先,更要求其根據(jù)既定的時間如約而行。如約而行往往比有約在先更加重要。參加正式會議、會見或其他類型的社交聚會時,一定要養(yǎng)成正點抵達現(xiàn)場的良好習慣。在這類活動中,姍姍來遲或提前到場,都會顯得不合時宜。前者會令其他人士久久等待,后者則會使主方人士措手不及。
其他不論是有關(guān)工作還是有關(guān)生活的具體時間約定,比如,承諾給予對方答復(fù)的時間,約好雙方一同出行的時間,許愿給對方寫信、打電話、發(fā)郵件的時間等等,同樣需要言出必踐。對于雙方有約在先的交往時間,輕易不要改動。萬一因特殊原因,需要變更時間或取消約定,應(yīng)盡快向交往對象進行通報,切忌讓對方對此一無所知,空候良久。
3. 要適可而止
在國際交往中,還須謹記“適可而止”四個字。也就是說在雙方交往之時,不要拖延時間,而應(yīng)當適時結(jié)束。對于一些事先約定了交往時間長短的活動,如限時發(fā)言、限時會晤、限時會議以及其他限時活動等,一定要心中有數(shù),絕不能超過規(guī)定的時間。即使對方“網(wǎng)開一面”,也絕對不要縱容自己。對于一些并未事先約定交往時間長短的活動如私人拜訪、出席家宴、接打電話等等,也要講究宜短不宜長。寧肯“提前告退”,也不應(yīng)當無節(jié)制地拖延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