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留學(xué)生應(yīng)學(xué)會尊重與保護個人隱私

字號:

所謂個人隱私,在一般意義上是指某一個人出于個人尊嚴或者其他方面的特殊考慮而不愿意對外公開、不希望外人了解的私人事宜或個人秘密。在世界上許多國家里,人們對個人隱私問題非常重視。保護公民個人隱私,往往是法律所賦予公民的基本權(quán)利之一。不得打探個人隱私,被視為做一個現(xiàn)代人文明的重要標(biāo)志之一?! ?BR>    目前,尊重個人隱私已經(jīng)逐漸成為一項國際社會交往的慣例。尊重個人隱私,主要是指我們在涉外交往時,一定要注意對交往對象的個人隱私權(quán)予以尊重,即凡涉及對方個人隱私的一切問題,都應(yīng)該自覺地、有意地予以回避。
    (一) 莫問隱私
    在國際交往中,按照常規(guī),如下有九個方面的私人問題,均被外方人士看作是“不可告人”的“絕對隱私”。
    1.收入支出
    收入與支出問題是最不宜直接打探的個人隱私問題。在國際社會里,人們的普通觀念是:每個人的實際收入與支出,通常都與其個人能力、社會地位存在著一定的因果關(guān)系。因此,個人收入與支出的多少,就如同人的臉面一般,十分忌諱別人的關(guān)注。不僅如此,除直接的收入與支出之外,那些可以間接反映出個人經(jīng)濟狀況的私人問題,諸如銀行存款、股票收益、納稅數(shù)額、私宅面積、私車型號、服飾品牌、度假地點、娛樂方式等等,因與個人的收入與支出密切相關(guān),所以也是不喜歡外人打探的。
    2.年紀大小
    在許多國家與地區(qū),人們都將本人的實際年齡視為自己的“核心機密”之一,絕對不會主要將其告訴他人。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外國人普通忌諱“老”。他們的愿望是自己永遠年輕。在他們眼里,“老”了就失去了機會,“老”了就會告別社會的舞臺,而年輕則意味著自己充滿了活力與希望。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有兩種外國人尤其忌諱被人問及年紀或被人尊為“長者”:一是“白領(lǐng)麗人”,對她們來說,最好永遠年輕,一旦上了年紀,就等于宣告自己“人老珠黃”,并且應(yīng)該“告老還鄉(xiāng)”,若稱其為“長者”,則如同譏諷他們“不自量力”一樣。
    3.戀愛婚姻
    在國際交往中,如果問及交往對象“有沒有對象”、“結(jié)婚與否”、“是否生兒育女”、“夫妻關(guān)系怎樣”、“婆媳關(guān)系如何”等類似一些與戀愛、婚姻、家庭直接相關(guān)的問題,都不僅會令人不愉快,甚至?xí)谷撕茈y堪。對此,外國人的見解是:“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jīng)”,隨意向外人打探此類家庭問題,極有可能觸動對方的傷心之處,傷害其自尊、自信之心,令對方感到不自在。在有些國家,向異性打探這類問題不僅會被對方視為無聊至極,而且還有可能會被對方控告為“性騷擾”,甚至因此而吃上官司。
    4.健康狀態(tài)
    在國外,人們普通將個人的健康狀態(tài)看作是自己的重要“資本”。身體健康意味著自己前程遠大,建功立業(yè)的機會很多,并且可以在社會上贏得廣泛的支持如果身體狀態(tài)欠佳則意味著自己“日薄西山”,前途渺茫,不僅失去了個人發(fā)展的許多機會,而且也難以在個人事業(yè)上取得各方的支持。正因為如此,當(dāng)與外國人交談時,不宜涉及其個人的身體狀況,如健康與否、身高多少、體重幾何等問題,不可與之交流有關(guān)“求醫(yī)問藥”的心得體會。
    5.個人經(jīng)歷
    “英雄莫問出處”一說,在國外普通流行。它是指與他人進行交往時忌諱打聽其既往的個人經(jīng)歷。若是不跟對方“見外”,一而再,再而三地刨根問底,細查其“戶口”,往往會給人以居心叵測之感。一般而言,進行交談時,至少有四個最為關(guān)鍵的個人經(jīng)歷問題不宜向?qū)Ψ酱蚵牐阂皇菍Ψ降募?;二是對方具有何種最高學(xué)歷;三是對方擁有何種學(xué)位、技術(shù)職稱或行政職務(wù);四是對方既往有何職業(yè)經(jīng)歷。
    7.立場、觀點
    在國際交往中,如欲求得交往的順利、合作的成功、雙方的友好,就必須不以社會制度劃線,不強調(diào)政治主張的不同,并應(yīng)超越雙方在意識形態(tài)方面所存在的差異,處處以大局為重、以友誼為重、以信任為重、以國家利益為重。有鑒于此,通常不宜對對方的政治見解、宗教信仰表現(xiàn)出過多的舉更不宜對其政治見解、宗教信仰等 品頭論足、橫加非議,或是“唯 我獨尊”,蠻橫無理地將本人的立場、觀點或一知半解強加于人。最保險的做法,就是在涉外交往中對此避而不談。
    8.生活習(xí)慣
    在國際交往中,忌諱談及個人的生活習(xí)慣這一話題。因為在外國人的觀念中,個人習(xí)慣與別人毫不相關(guān),所以完全沒有讓外人了解的必要。他們認為,倘若對他人的個人生活習(xí)慣過分地感興趣,不是別有用心,就是看上人家了,因而都是很不正常的。有關(guān)個人飲食、起居、運動、娛樂、閱讀、交友等方面的生活習(xí)慣,都在其“秘不示人”這列。
    9.所忙何事
    在國際交往中,見面時,非常忌諱問及“最近在干什么”,“現(xiàn)在上哪里去”,“為什么好久都沒有見到你”等類似問題他們對此的看法是:自己“所忙何事”僅與自己有關(guān),與別人并無干系,所以“不足為外人道哉”。有時,他們還擔(dān)心此類問題一旦被人深究,還有可能會泄露個人的最新動向乃至行業(yè)秘密,使自己的工作與事業(yè)受損。因此,絕對不愿此類問題在外人面前“曝光”。
    10.家庭住址
    在國際社會里,絕大多數(shù)外國人都將私人居所看作是自己神圣不可侵犯的“個人領(lǐng)地”,非常討厭別人無端對其進行打擾。加之他們平時為事業(yè)而辛勞奔忙,平時居家度日時就十分忌諱被人破壞自己的休息與安靜。在一般情況下,若非親屬、至交、知己,外國人都不可能會邀請人到自己家中做客。必要時,他們寧肯花錢去飯店、餐館請客吃飯。此外,大多數(shù)外國人不僅對自己的家庭住址絕對保密,而且還不會把自己的私宅電話號碼輕易告之于人,因為這與前者直接相關(guān)。碰到不識趣者對此貿(mào)然打聽時,他們往往會“顧左右而言他”,絕不正面作答。
    上述十個不宜直接打聽的私人問題通常被稱為“個人隱私十不問”。將其銘記在心,在國際社會交往中一般就不容易犯規(guī)。
    (二) 保護隱私
    在參與國際社會活動時,除了要做到莫問他人隱私之外,還應(yīng)當(dāng)努力做到保護隱私。只有在這兩個方面都做好了,才可以說是真正地懂得了尊重隱私。所謂保護隱私,特指在國際社會交往中應(yīng)盡力不傳播、不泄露隱私問題。換言之,就是要主動采取必要的措施去維護個人隱私。就具體內(nèi)容而論,要做到保護隱私,需要兼顧保護自己的個人隱私、保護外方人士 的隱私與保護其他人士的隱私這三方面的內(nèi)容。
    1.保護個人隱私
    在國際交往中,必須具有必要的自我保護意識,并在實際工作中采取相應(yīng)的措施。保護自己本人的隱私是自我保護的一個重要方面。
    在與外方人士交往時,千萬不要對自己的個人隱私問題直言不諱,甚至有意無意地“廣而告之”。即便間接地這樣做,也是不允許的。另一方面,如果動不動就對別人大談特談自己的個人隱私,并不會被外人視為為人坦率,而是要么會被人看作沒有教養(yǎng),要么則會被理解為別有用心、聲東擊西。
    2.保護外方人士的隱私
    由于種種原因,我們往往會對一些外方人士的個人隱私問題有所了解,此時不論是我們所了解到的外方人士的個人隱私,還是外方人士主動告之于我們的個人隱私,不管是在公開場合還是在私下,我們都切切不可將其向外界披露。
    3.保護其他人士的隱私
    “其他人士”,在這里是指在國際社會交往中除交往雙方之外的第三方人士。他們的隱私我們也有保護的義務(wù)。 
    出國留學(xué)網(wǎng)的小編認為,尊重個人隱私成為一項國際社會交往的慣例。不管在國內(nèi),還是國外,都應(yīng)該處處注意尊重與保護他人的隱私,同樣,你的隱私也將得到他人的尊重與保護。